冬病夏治诊疗方案

2024-07-12

冬病夏治诊疗方案(共9篇)

冬病夏治诊疗方案 篇1

董瑞院长成功举办第42期

全国冬病夏治FBP方案防治呼吸病推广项目培训班纪实

2014年6月27——29日,由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系统疾病继续教育基地主办,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北京康瑞昌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4第42期全国冬病夏治FBP方案防治呼吸病推广项目培训班在医院学术报告厅如期召开。来自全国9个省(自治区),如吉林省、广西自治区、河北省、山东省、湖北省、河南省、辽宁省、山西省、湖南省的医疗界同仁约3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工作。

在开班式上,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主委,继续教育基地主委,医院董事长兼院长董瑞中医主任医师代表主办、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和介绍医院在冬病夏治专业领域,所取得的业绩,随后圆满完成了临床见习、核心技术产品和推广项目介绍、冬病夏治FBP方案操作与演示、中医冬病夏治理论概论、专家答疑、互动交流、闭班式(小结)、颁发学分证书、颁发培训班结业证书等培训班活动。

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使参加培训的学员亲身体会到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适宜技术,尤其本院董院长发明与创立的FBP方案,具有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对防治呼吸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7年开展推广项目工作以来,全国有上百万患有呼吸病的群体受益,医院为弘扬中医特色疗法做出了突出贡献。

冬病夏治诊疗方案 篇2

冬病夏治的理论是以《皇帝内经》为基础, 《皇帝内经》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 是中医预防、养生、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奠基之作, 是“道”与“术”的结合, 书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指人体之阳气, “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总动力, 有元阳、卫阳、肺阳、脾阳、肾阳、等阳气, 元阳与卫阳为阳气之根本, 元阳为先天之肾精而化生, 为肾之本, 统领一身纯阳之气;卫阳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之, 行于脉外, 防卫、固护人之体。“春夏养阳”就是让元阳化之充足, 卫阳之气充盛, 以致“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冬病夏治”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未病先防, 预防为主。

为何于春夏养阳。春夏之际, 阳气生发, 腠理开泄, 气血易趋于表, 阳气不内守而易于外泄, 故宜养阳, 使阳气充沛, 固护阴精, 使之藏而勿泄, 以助生化之能。古代医家张志聪概括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其理义《内经》曰:“逆春气, 则少阳不生, 肝气内变;逆夏气, 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调;逆秋气, 则太阳不收, 肺气焦满;逆冬气, 则少阳不长, 肾气独沉。”少阳应春, 太阳应夏, 太阴应秋, 少阴应冬。阳应于春夏, 故应“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三伏天, 大汗出, 阴液耗伤, “阳加于阴, 谓之汗”, 说明阳气亦随之耗伤。《济生方》中曰;“盖热伤气而不伤形也”。阴液的亏耗可以以液体补充, 阳气的耗损无法补进。致使人体阳气偏虚。炎热夏季, 易贪恋冷食、冷饮, 到空调房屋纳凉, 亦可致阳气耗伤。此时天上暑气与地下暑热交济, 人体阳气随之蒸发, 气血循环旺盛, 经络通达, 皮肤松弛, 毛孔张开, 寒邪则内伏而不发。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节, 借自然界阳气旺盛, 人体阳气升发之势运用补虚助阳, 抑阴祛寒之法预防治疗, 可令人体阳气充足, 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肾为生气之根, 脾为生气之源, 肺为气之主。肺、脾、肾三脏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 阳气虚衰首先是元阳虚, 元阳赖于脾胃化生水谷精微充养, 及足够的宗气资助。脾胃健, 运化正常, 利于养阳。因此冬病夏治采用健脾益气之药辩证施治, 脾胃功能正常, 元阳化生充足, 卫阳强盛, 以致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在夏季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之时, 给予温阳补益治法, 对于肺气虚弱, 肺脾两虚, 肺肾气虚、脾肾阳虚、气虚痰阻患者, 可选用补肺健脾、温肾壮阳、温通经络之药剂, 祛除人体体内寒气, 调整人体阴阳, 达到阴平阳秘, 宿疾得以恢复。

任脉称阴脉之海, 督脉称阳脉之海, 父母先生之精藏于肾和任督二脉, 通过选用辛热之药对任督二脉实施敷贴、拔罐, 可使肾的元精释放元阴、元阳之气, 使元阳能都统一身阳气, 元阴统帅一身之阴气, 达到阴阳平衡。三伏之时, 气候炎热, 人体腠理开合自如, 气血聚于体表, 皮毛开泄, 经络畅通, 易于药物渗透吸收, 以辛温宣肺之中药粉末合剂以宣透肺卫、定喘止咳。

呼吸系统疾病最适宜于冬病夏治, 此外免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亦可用此法。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是由于外感风寒之邪或邪气伏于肺, 致肺气失宣, 通调水道失司, 水液失于输布, 导致痰饮内停。或由于体内阳气不足, 肾阳为一身之本, 肾阳虚可致全身阳气俱衰, 卫外失固, 易感外邪;痰饮为阴邪, 易伤脾阳, 日久脾阳虚衰, 致脾肾阳虚, 从而导致以上诸证经久不愈。夏季采用抑阴袪寒, 补充阳气的穴位敷贴防治措施, 可使阳虚易感外寒之体恢复正常[1]。观察白介素-4;r-干扰素水平影响, 证实可以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反应, 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含量,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炎性反应, 减少哮喘发作[2]。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 正气不足, 腠理疏松, 卫表不固, 寒邪束于皮毛, 或脾肾气血虚弱及肺, 肾摄无权, 风寒之邪侵袭鼻窍, 寒邪凝滞, 津液停聚, 鼻窍雍塞而至, 采用中医冬病夏治综合疗法, 袪寒邪, 温肾阳, 通鼻窍, 补益脾肺之气, 健脾补肾纳气使之痊愈[3]。治疗同时应注意患者居住环境、饮食状况。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 避免灰尘飞扬, 空气应保持新鲜、不能有刺激性气味, 不铺地毯, 不种植花草, 不养宠物。宜食清淡温热之品, 不服刺激性食物, 忌食海鲜、生奶等可诱发哮喘、过敏的食物。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 骨关节是由于脏腑虚损, 正气不足, 腠理疏松, 阳气卫外不固, 使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留于经络、肌肉、关节, 气血闭阻而至。夏季人体肌理开泄, 借助夏季阳旺阳升, 体内之气欲升欲旺之势, 对阳虚者用以助阳之药, 对内寒凝重者用以温里袪寒制药。利用针灸、推拿, 拔罐、灸疗疏通经络, 扶助阳气, 更好地发挥扶阳袪寒的目的[4]。体内寒凝之气可解, 同时储备体内阳气不易被冬寒所伤。治疗同时应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易汗, 不可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L-13是一个重要的介导变态反应Th2型细胞因子, 它的过度增加可诱发变态反应, 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炎症, Ig E增高, L-4可增强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 对Ig E的合成有很重要的处进作用, L-10具有很强的炎性抑制作用。观察证明敷贴后细胞因子L-4、L-13的水平降低, 细胞因子L-10的水平提高, 从分子水平解释了穴位敷贴对面免疫学的影响[5]。顾丽梅等将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患者分成两组, 各20例均辨证口服中药, 治疗组另取足三里、关元、命门、肾俞等强壮穴位进行穴位敷贴, 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查免疫功能 (包括T淋巴细胞及亚群, 白介素-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均有改善, 部分指标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加用穴位敷贴可进一步提高部分免疫功能[6]。

我国地域辽阔, 春冬温, 夏南热, 秋西燥, 东北寒。呈现多样性与单一性统一, 变动性与周期性统一。故冬病夏治可在气候、地理环境相近的区域内保持相同处方, 药物敷贴等不可通用同样处方。冬病夏治适于素体阳虚, 卫外不固, 冬季寒邪侵袭, 夏至虽阳气盛亦未能使寒邪退去之人, 临床要根据不同体质的个体辩证选方治疗。

参考文献

[1]胡俊国.支气管哮喘夏季辨治[J].中医杂志, 1999, 3 (40) :331.

[2]姚红, 童娟, 张盘德, 等.中药穴位敷贴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细胞水平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4 (4) :289-290.

[3]郑沛仪, 阮经文.三伏天辨证配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 6 (5) :48-49.

[4]刘艳霞.风寒湿性关节炎的冬病夏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8, 15 (2) :8-9.

[5]陆伟珍.中药敷贴对哮喘患者细胞因子L-4、L-10及L-13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50 (2) :129-130.

冬病夏治等 篇3

专家门诊:周一、三、五、六全天,周二全天(特需)

问:听说冬病夏治对哮喘有很好疗效,我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能不能治呢?治法一样吗?

赵杜鹃:“冬病夏治”是在“三伏天”将中药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如肺俞、大椎等穴,通过经络作用于肺脏,对治疗哮喘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严重的过敏性鼻炎也能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该病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时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有调查表明,哮喘患者中,70%~80%会伴有过敏性鼻炎,而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40%~50%会合并哮喘。因此,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一个气道、一种疾病”,应当同时治疗,所以治法一样,但是要服药的话则处方不同。

问:我有多年的哮喘病,现在刚刚怀孕。因为担心冬天病情发作的话会影响妊娠安全,想趁夏天做冬病夏治预防一下,可以吗?万一孕期哮喘复发怎么办?

赵杜鹃:可以的。在妊娠期,患者必须注意自我保护,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机会,积极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效果很好,而且没有副作用。除此之外,你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生活有节,保持平稳的情绪;②尽量避开一切可能激发哮喘的致敏原,特别是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虫螨、花粉、工业粉尘、各种刺激性气体、烟雾及冷空气等,不要吃海鲜和生冷食品;③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分劳累及精神紧张,并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合并哮喘的治疗比较棘手。怀孕的前三个月,如果哮喘症状很严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心跳很快、肺上哮鸣音明显等,有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应请呼吸内科专家和妇产科专家会诊,考虑是否终止妊娠。怀孕三个月以后发作哮喘,则应看具体情况,最好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考虑用药,如情况紧急而又要继续妊娠的话,可考虑局部吸入用药。怀孕六个月后发作哮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一些对胎儿影响比较小的平喘药,如舒喘灵、万托林气雾剂。

问:做冬病夏治要不停地跑医院,太麻烦了。药店有没有卖现成的冬病夏治药膏,可以在家自己贴?

赵杜鹃:药店没有卖现成的冬病夏治药膏,药膏都是医院自己配方做的。往返到医院做治疗确实麻烦,但各医院都采用系统正规的治疗方法,如: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频谱照穴等。这些在家里都无法操作。如果只是拿点药自己贴,疗效肯定打折扣,而且贴得对与否不能保证、是否有副作用不能随访,实在不可取。

问: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我们社区医院在宣传一种“天灸”疗法,这也属于冬病夏治吗?

赵杜鹃:冬病夏治有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频谱照穴、微波照穴、针灸、推拿、拔火罐、天灸等方法。“天灸”疗法属于冬病夏治,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贴,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皮肤或腧穴中,所以称“自然灸”或 “自灸”、“敷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又称“无热灸”或“冷灸”。“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指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天灸的疗法,现代统称天灸为“药物发泡灸”。适合进行天灸的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者、各种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孕妇和发热患者不宜接受天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重视,现在兴起的经皮给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灸贴药后需注意以下事项:不要吹空调、洗冷水澡及游泳,忌吃冷饮,取下药物后最好洗个热水澡。

月经失调

顾彧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月经失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诊治,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科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周三全天(黄浦院区),周四全天(杨浦院区)

问:我女儿今年22岁,13岁月经初潮。一开始还挺正常的,从19岁开始月经常常不来,有时2个月来一次,有时3个月,后来间隔越来越长,现在已经半年没来月经了。人越来越胖,脸上痘痘也发得很厉害,弄得小姑娘都不愿意出门了。我很着急,女儿到底得了什么病?是不是网上常说的多囊卵巢啊?

顾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多好发于20~30岁的育龄期妇女。PCO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和雄激素增高,其主要症状和表现是:闭经或月经稀少、不孕、多毛、肥胖以及双侧卵巢增大,常同时伴随有胰岛素抵抗。你女儿出现月经稀发伴有一些高雄激素体征,而且体重增加明显,需要到医院来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实是PCOS,或合并有胰岛素抵抗,应该及早治疗,避免影响生育及发生PCOS的远期并发症,如子宫内膜癌、全身代谢紊乱等。

问:我孩子今年14岁,从12岁月经初潮开始就从来没有正常过。每次来月经都要十几天才干净,量时多时少,而且常常提前一星期或十天就来了,所以几乎没什么干净的时候。这次来了已经2个星期了还没有走,量也很多,把个孩子搞得脸色苍白苍白的。去医院看了,吃了点中药,但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样的月经不调需要怎么治疗?

顾彧:你孩子可能患了发生在青春期女孩身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即青春期功血。该疾病是无排卵性功血的一种,典型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及月经量无规律,可为点滴出血,也可大出血,出血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可为数天至数月不等。长期子宫出血会出现贫血等并发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会导致不孕等其他妇科疾病。青春期女孩可能会因为害羞不愿讲出实情,以至于病情得不到控制及有效治疗。因此,做母亲的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治疗。您可以带孩子来医院做一些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根据子宫内膜厚度给予单用孕激素止血或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问:我今年19岁,无性生活史,阴道出血20天。去医院做了B超,报告显示子宫内膜增生1.7厘米。这是怎么回事?

顾彧:青春期的女孩,由于中枢神经调节月经周期的功能尚未健全,促卵泡生长激素的水平高于促黄体生长激素,而且垂体对卵巢的反馈也不够敏感,因此,卵巢虽然有促使卵泡生长的雌激素,但缺乏排卵所必需的促黄体生长激素的高峰,所以常常为无排卵型月经,会出现月经过多或者月经不干净的现象。但你的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生1.7厘米,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的病变。由于你无性生活史,对诊刮或宫腔镜手术等一般都有顾虑,可以先用药物止血,一般应用孕激素治疗,起到“药物性刮宫”的作用,让子宫内膜完全脱落一次以后再复查B超,观察月经情况,若症状没有好转或子宫内膜仍然增厚,那就需要手术干预,一般可在麻醉下完成。

问:我6年前做过药物流产,后来就经常月经紊乱,现在已经2个月没有月经了,也没有怀孕。这些年我一直在看病,吃了激素药来月经,不吃就没有,后来吃中药,效果也不明显,现在不吃药,月经干脆不来了。我该怎么办?

顾彧:药流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宫腔粘连等。建议你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如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和子宫内膜的情况,看看是否有宫腔粘连,性激素检查可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冬病夏治诊疗方案 篇4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火热开展“冬病夏治”我院开展“冬病夏治”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贴中医特色治疗。这是我院在去年进行该项活动取得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普遍认可的基础上,第二年推出此项活动。为了确保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院对敷贴的医务人员统一培训,现场调配特制敷贴膏药,根据常见病制定统一贴敷穴位,敷贴前由副主任中医师利用幻灯片给患者进行“冬病夏治”知识讲座,解答患者疑问。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绿色生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除了老人及小孩外,许多年轻朋友也越来越热衷于该疗法,加入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为了服务更多的群众,在入伏前我院向社区内既往病史患者发送宣传短信;悬挂横幅、张贴海报、设置宣传栏、宣传展板;派发预约就诊卡、宣传单,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做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去年,我院只在头、中、末伏的当天进行穴位敷贴,今年我院将在头、中、末伏各进行二天敷贴治疗,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冬病夏治诊疗方案 篇5

所谓“冬病”, 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 例如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医理论认为,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子, 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 其中寒邪引发的疾病, 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但“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疾病的形成, 外因只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在体质状态, 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阳气不足, 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 导致内寒。所以说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 以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 多有手脚冰凉, 畏寒喜暖, 怕风怕冷, 神倦易困等没有火力的表现。寒邪属于中医所说的阴邪, 在阴气上升达顶点的冬季, 患者体质也处于低潮, 接受外界治疗能力也处于“不佳时期”, 所以见效缓慢。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 人体内阳气上升, 经络通达, 这时体内的寒气最易被赶出来。但因冬病患者本身阳气衰弱, 里面没有推动之力, 就会错过排出寒气的大好时机。因此, 夏天通过各种方法补益阳气, 驱寒外出, 可促使阳虚易感外寒的病体恢复正常, 使其在寒冷季节容易抵御外寒而不发病或少发病, 甚至彻底治愈冬病。

冬病夏治采取的方法非常多, 有中药内服、中药穴位敷贴、擦浴、针刺、拔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刮痧、埋线、足浴、推拿按摩、中药膏方等等。一般是几种方法联合应用, 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 中药穴位敷贴中的三伏贴应用较广。

中药穴位敷贴法是中医依据四诊八纲, 经辨证施治, 精选适合病情的、具有穿透温散等作用的中药, 经过炮制后, 用药汁调匀, 或辅以蜂蜜、酒、泥、蜡或磁性等材料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外敷来预防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敷贴法通过肌肤吸收、局部刺激、穴位经络调节及药物自身的作用, 以疏通经络, 调理气血, 鼓舞正气, 从而达到振奋阳气, 促进血液循环, 祛除外邪, 增强人体防病抗病能力的效果。由于夏季阳气旺盛, 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 尤其是三伏天, 肌肤腠理开泄, 选取穴位敷贴, 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 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往往可以收到最好的疗效。所以人们多在夏季三伏天通过中药穴位敷贴法治疗疾病, 故称“三伏贴”。三伏贴时要辨证、辨病取穴, 药物要合理配方, 根据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确定敷贴的穴位, 不能单纯地固定几个穴位一贴了之。另外, 还需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 如人体的吸收能力、皮肤的耐受能力等等, 因此, 不同的病人敷贴的时间长短也有所变化。由于其专业性强, 想通过三伏贴治疗疾病的患者, 应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咨询就诊。近几年, 全国各地的许多中医院纷纷开展了三伏贴医疗服务, 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的实际情况, 有的在每年初、中、末三伏的第一天各贴一次, 有的在三伏的前三天各贴一次, 有的则在三伏的每一天各贴一次, 各不相同。

三伏贴的适应症

所有阳气不足、正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皆可。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虚寒性胃炎、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寒性颈肩腰腿痛、颈椎病等风寒湿痹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产后风等虚寒性妇产科疾病;其他, 如冻疮、小儿遗尿、小儿咳喘、亚健康等。

使用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 一般成人约在2~8小时之间, 具体时间可因人而异, 如果敷贴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剧烈难忍, 可自行早些揭掉, 小孩皮肤娇嫩, 贴敷时间要短, 约1~4小时。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 主要了解一下药性, 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 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

2.药物敷贴后, 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 稍过一会儿, 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 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 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难忍, 应及时取下药物, 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 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 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3.一旦起泡, 最好用消毒针头将水泡挑破, 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膏药;如水泡比较大建议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 应终止敷贴治疗, 并由医师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有皮肤过敏 (敷贴边缘有红色丘疹) 者, 及时去掉膏药, 给予抗过敏膏药涂擦。

4.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 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之品。

5.敷贴当天避免贪凉, 不要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 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敷贴部位。否则, 体内阴寒散发不出去, 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人体遇冷后毛孔收缩, 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敷贴期间适当减少运动, 避免大汗淋漓, 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敷贴取下后可以洗澡, 但不要搓敷贴部位, 不要洗冷水澡, 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6.敷贴一般要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即三个夏天) 以上, 这样效果会比较显著。冬病夏治治疗的是冬季易发疾病, 一般这些疾病在夏季时症状不明显, 或者根本没有症状, 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 一些患者看不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就放弃了治疗, 结果白白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要保证时间, 完成疗程。

7.敷贴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方, 千万不可夸大其作用, 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 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 因此原本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8.以下人群不适宜进行敷贴治疗:孕妇;特殊过敏体质, 对敷贴药物极度敏感、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患者;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 换用其他方式固定;敷贴穴位局部有破损, 皮肤长疱、疖或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 (如发烧、正在咳喘等) 的病人;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皮肤过嫩的幼童。

“冬病夏治”小问答 篇6

“冬病”是指在冬季因寒冷而好发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这类疾病之所以好发在冬季,是由于进入秋冬,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较高的“三伏”时节,针对冬季好发疾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某些疾病在冬季的发生或复发。“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冬病”为何要“夏治”?

“冬病夏治”源自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根据夏季高温,人体阳气旺盛,腠理开泄,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的特点,利用此良机治疗寒性疾病,可最大限度地祛风除寒,祛除体内沉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使人在严冬时不易遇寒而病。患有呼吸系统、关节疼痛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往往遇寒则加重,夏季则相对病痛减轻,因此夏季就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最佳时机。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因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体质所引起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关节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结肠炎、胃痛、慢性腹泻、肾虚引起的腰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寒性疾病在夏季治疗都可取得较好疗效。其主要治疗方法为外治法,即穴位贴敷、针刺/注射、拔罐、刮痧等,也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以中药内服、药食疗法,配合外治法治疗。夏至后至处暑前之间的时段作为“冬病夏治”的时间最为适宜,即第一次(夏至)治疗;第二次(头伏)治疗;第三次(中伏)治疗;第四次(末伏)治疗。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冬病夏治”诊疗活动,今年专病门诊的时间安排为:第一次(夏至)治疗:6月22日~7月13日;第二次(头伏)治疗:7月14日~7月23日;第三次(中伏)治疗:7月24日~8月2日;第四次(末伏)治疗:8月3日~8月22日。

医院地址: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71号

应诊地点:门诊大楼5楼治未病中心“冬病夏治”专病门诊

“冬病夏治”注意啥 篇7

不要自找穴位贴三伏贴

目前,很多人以为穴位贴敷就是一贴就完事儿,以为不需要什么医疗知识及医疗技术。有些人甚至图省事,从网上购买三伏贴,按照商家给的图例凭感觉自找穴位贴三伏贴。

赵俐黎说,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穴位贴敷应该由专科医生亲自操作,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定适当的穴位,并局部按压以达到最佳疗效,再采用特制的中药调配而成的药膏进行穴位局部贴敷。贴敷后要动态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及不适症状,并进行相应处理。因此,选用穴位贴敷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专业的科室去辨证治疗,不要到非正规医疗机构去贴,更不要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自己贴,以免耽误病情。

急性患者不必拘泥于“三伏天”

赵俐黎说,患有适应证的急性患者,可随时进行贴敷治疗,不必拘泥于“三伏天”。常规每年贴敷两季(三伏贴、三九贴),通常每季贴敷视病情5~10次,每次贴敷原则上成年人4~8小时,儿童酌减为1~3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以局部温热感,颜色微红为度。因个体差异,局部出现灼热、疼痛感时可提前去掉药膏。

贴敷后会出现皮肤潮红、发热的情况,极个别人会出现疼痛现象,去药后一两天,部分患者穴位上可能出现水疱,此时请不要担心,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患有久治不愈的哮喘、月子病、怕风怕冷等疾病的患者,通过发疱的治疗,来年冬天患者的病会明显减轻(减少),因此一定要坚持治疗。如果出现小水疱,不用处理;如果出现大水疱,可及时来医院处理。

穴位贴敷有禁忌

有些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注意饮食等方面的禁忌,这样会影响到疗效。赵俐黎提醒患者,穴位贴敷治疗期间忌食海鲜、肥甘厚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多出汗,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穴位贴敷后6~10小时内不能洗澡,忌搓洗局部。

赵俐黎说,特别要提醒的是,冬天易患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的患者,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一遇风寒就会犯“头风症”的患者,夏季忌用冷水洗头,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和空调长时间吹风;而对冬天手脚冰冷的体质虚寒者,夏季则应少食生冷瓜果和冷饮,在大汗淋漓时更不要贪凉去冲凉水澡,以免因此大伤阳气。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穴位贴敷,如妊娠期妇女;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的人、特殊体质者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等人群就不适合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祛寒根 篇8

人体的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人体常常喜欢寒凉之物,但这些寒凉之物对虚寒体质的人群伤害很大。尤其是女性,寒凉之物潜伏于体内,当时未立即发病,但“寒根”已潜伏在体内到了冬季或上了年纪则发作。这种虚寒病症表现为遇寒则关节肌肉疼痛,身体如捆绑般困重疲倦无力。呼吸系统疾病发作会出现咳嗽、咳喘,早晨咳吐白色泡沫状寒痰,久治不愈则会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非常难治。现在的西医学多数是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但只治标不治本。

传统的中医医疗“冬病夏治”在治疗方法上,包括针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其中穴位贴敷是颇有代表性的方法,一般称为“三伏敷贴”,中医称为天灸。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灸疗篇】

以下五大种类疾病适合于冬病夏至的治疗:

一、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肺主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年人最易受邪,故多从肺辨治,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贴敷穴位。比如,小儿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肾。

主要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疱为度。穴位贴敷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二、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

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如果出汗多,月子坐得不好,就会伤及阴血,建议夏季喝中药汤调养。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三、过敏性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三伏天在相关穴位用温热、补虚药物贴敷治疗,能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四、风湿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病,在中医统称“痹症”,这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不错。

五、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胃脘痛虚寒证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脾胃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贴敷治疗,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数。

不少人把冬病夏治的贴敷当成治百病的宝贝,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并非所有的病都能冬病夏治。有些疾病就不适宜,如热性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热证”者,皮肤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咯血及其他出血症患者。

此外,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一个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而产生病症的原因又因人而异,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冬病夏治。比如,孕妇、对药物过敏的人、短时间贴敷即会大量起疱的人都不宜冬病夏治;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病人不太适宜开展此项治疗;两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贴敷治疗,因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

还有些患者为了能达到冬病夏治,在家自行炙疗。传统灸疗以药物烧灼穴位,激活人体经络,达到治病目的。但灸疗的过程中要把握温度,防止烫伤,非专业人员不宜操作。那么,有没有既易操作又安全有效的炙疗方法呢?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人们将传统中医灸疗技术与现代透皮吸收技术相结合,研究出透皮炙生态疗法,把复方中药通过穴位敷贴、透皮吸收、经络传导,使药物吸收更快捷、更高效、更安全。

【食疗篇】

冬病夏治配合药膳食疗更能相得益彰,夏季进行适当药膳调补,可事半功倍。对不适宜敷贴治疗的病人也可单独用食疗减轻疾病,每年伏天有40天,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调治疾病,可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这里介绍几款常见食疗方法。

金虫草炖老鸭:金虫草15克、老鸭1只,将金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梨子川贝汤: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以上食疗处方,应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食用,如食后身体温润舒泰,不必过食。食后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差五再食,直到身体舒适轻松。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宜消化不宜黏腻,不可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冬病夏治对象大都畏寒怕冷喜热,因此寒性水果要禁止,以免傷到脾胃。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祛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上佳食物有: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愈升愈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海参、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有时可以适当食用些冷饮而不要过量,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与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冰块、凉粉、冷粥及生冷瓜果等。夏季宜多食用以下食物:

冬瓜:养胃生津,清降胃火,消痈利尿,减肥,解渴消暑;

丝瓜:清暑凉血,除热利肠,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行血脉;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败火,祛痰除湿,利尿,解酒毒、热毒;

西红柿: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抗氧化,预防癌症,预防便秘;

莲藕:消暑清热,除烦解渴,止血健胃,防治缺铁性贫血;

豆角:健脾胃,增食欲,消暑化湿,利水消肿,调和脏腑;

鸭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消肿。

【起居篇】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晩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此时,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在体育锻炼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晩天气较凉爽、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尤其是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更不可过激活动,否则大汗淋漓,汗出太过,损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应睡好午觉。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面在华”。午时稍睡一会,宜于养心,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对养神、养气、养筋,使人体精力充沛有好处。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性黏腻、秽浊影响体内阳气运行,使人体产生“沉重”、“困倦”感觉。所以,要驱除夏季不适感,既要养阳,又要除湿。有些人夏季生活,追求清凉,恣食生冷而損伤脾胃之气。脾喜燥而恶湿,一旦脾胃功能被湿邪所阻遏,而不能正常运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肤渗液、水肿、四肢不温等症状。另外,勿过度使用空调、电扇,使人感受风寒,而给人带来健康的危害。

冬病夏治 别忘艾灸 篇9

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焦乃军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夏天环境热、人体有内热,还有艾灸本身的热度,那么就可以借助特定的穴位、温热的药物进行灸法,以起到温通经络、扶正驱邪、培补气血的作用。艾本身就有温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烧后,可以使热气内注,把深伏在人体内部的寒邪驱逐体外,使人体阳气充沛。

艾灸简单易操作,是常见的保健预防方法。需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灸时可以将整个艾条从中间切开,使切口面积增大,每次每个穴位灸3~5分钟即可,使所灸穴位有些红晕最好。最好选用有烟雾的传统艾条,有一种无烟艾条,临床效果并不很好。因为灸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它的热度,一方面取决于药物本身的作用,而制成无烟艾条有可能使药物本身的作用发生改变。

向大家介绍几种简单常用、效果不错的艾灸穴位治疗方法。

足三里灸(最常见的保健要穴)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神阕穴、气海穴、关元灸(保健要穴)

部位: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背腧穴灸

部位:背腰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个背腧穴,如心腧穴、肝腧穴、大肠腧穴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方法:因穴位较多,个人不便于操作,最好到医院由针灸科大夫用艾箱灸进行艾灸。

上一篇:大佘太小学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下一篇:四月你好励志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