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2024-09-15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共7篇)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与心绞痛分级及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UA患者64例 (UA组) 和健康对照者30例 (对照组) , 分别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 比较不同分级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T-proBNP水平, 并观察比较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UA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 血浆NT-proB-NP水平亦相应增高 (P<0.05) 。NT-proBNP阳性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阴性亚组 (P<0.05) 。结论 血浆NT-proBNP与UA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并对短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绞痛, 不稳定型,临床意义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UA)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表现类型之一, 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其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是脑钠肽激素原分裂后的N2端片段, 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近年来研究发现, 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风险及预后的评估亦有重要作用[1]。本文旨在探讨NT-proBNP与UA患者心绞痛分级的关系, 以及其对短期心血管事件预测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UA组: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UA患者64例, 其中男40例, 女24例;年龄45~72 (63.3±8.2) 岁。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按Braunwald分级方法[2]将入选的UA患者分为3级:Ⅰ级14例 (Ⅰ级亚组) , Ⅱ级21例 (Ⅱ级亚组) , Ⅲ级29例 (Ⅲ级亚组) 。

1.1.2 对照组:

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经相关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37~69 (59.8±9.3) 岁。

1.1.3 排除标准:

年龄>80岁或<18岁, 症状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肾功能不全, 瓣膜性心脏病, 心肌病, 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1.2 方法

1.2.1 血浆NT-proBNP测定:

患者入院后治疗前采静脉全血5ml置于枸橼酸钠抗凝液试管中, 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快速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 (采用锐普R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 由加拿大瑞邦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 。

1.2.2 心血管事件记录:

根据NT-proBNP水平, 将UA组患者分为NT-proBNP阳性亚组 (n=28) 和阴性亚组 (n=36) , 观察2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 心肌梗死, 难治性心绞痛及需要紧急行冠状动脉重建术。相同事件多次发生仅计1次, 不同事件连续发生仅计最严重事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浆NT-proBNP水平

UA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Ⅰ级和Ⅱ级亚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Ⅲ级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Ⅰ级亚组NT-proBNP水平亦低于Ⅱ级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Ⅲ级亚组比较, #P<0.05;与Ⅱ级亚组比较, △P<0.05

2.2 心血管事件

在3个月的随访中, NT-proBNP阳性亚组中共有12例患者 (46.9%) 出现心血管事件, NT-proBNP阴性亚组中共有4例患者 (11.1%) 出现心血管事件, 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NT-proBNP阴性亚组比较, *P<0.05

3讨论

UA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UA的病理基础在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临床上可有微小范围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3], 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 正确对UA患者的危险性进行分层, 是指导临床治疗和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B型利钠肽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心脏激素, 主要从心室中分泌, 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抑制心肌纤维增殖等多种生物化学效应[4]。NT-proBNPBNP激素原分裂后的N端片段, 与BNP相比, 血浆NT-proBNP可能更准确反映了新合成而不是贮存的BNP水平, 因此更能提示利钠肽通路的激活[5,6]。

最初研究认为NT-proBNP只有在左心室功能下降的时候, 其血浆浓度升高, 而且它的浓度和心脏功能分级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7]。然而心脏功能不是影响血浆NT-proBNP水平的惟一因素,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 除慢性心力衰竭外, 心肌缺血同样能引起NT-proBNP浓度的升高[7]。本研究发现, 血浆NT-proBNP水平与UA Braunwald临床分级相关, 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 血浆NT-proBNP水平相应增高 (P<0.05) 。UA患者NT-proBNP升高的原因可能为心肌缺血时, 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受抑制, 从而牵拉缺血组织周围的正常心肌细胞, 受到牵拉的心肌细胞合成和释放BNPNT-proBNP[8]。

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如存在较高的BNP水平, 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将增加[9]。Jernberg等[10]研究显示胸痛平均9.5h NT-proBNP升高者比正常者病死率高, 可预测肌钙蛋白阳性患者的心脏事件及病死率。本研究发现, 在UA患者中, NT-proBNP阳性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亚组 (P<0.05) , 提示NT-proBNP水平可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对UA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 血浆NT-proBNP水平在UA患者中明显升高, 且与Braunwald临床分级相关, NT-proBNP阳性UA患者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NT-proBNPUA的早期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成为一种新的评估手段。

参考文献

[1] Galvani M, Ottani F, Oltrona L, et al.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n admission has prognostic value across the whole spectru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 2004, 110:128-134.

[2] Braunwald E.Unstable angina:a classification[J].Circulation, 1989, 80:410.

[3]Uster V, Badimon L, Badimom JJ, et al.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 Med, 1992, 326:242.

[4] Suzuki T, Yamazaki T, Yazaki Y.The role of th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J].Cardiovasc Res, 2001, 51 (3) :489-494.

[5] Boomsma F, Meiracker AH.Plasma A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physiology, methodology and clinical use[J].Cardiovasc Res, 2001, 51:442-449.

[6]Omland T, Persson A, Ng L, et al.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 2002, 106 (23) :2913-2918.

[7] Maisel AS, Krishnaswamy P, Nowak RM, et al.Rapid measurement of B type nat riuretic peptide in t he emergency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 2002, 347 (3) :161-167.

[8]Talwar S, Squire IB, Downie PF, et al.Plasma 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ardiot rophin1are raised in unstable angina[J].Heart, 2000, 84 (18) :422-424.

[9]Nagaya N, Nishikimi T, Goto Y, et al.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biochemical marker for the prediction of progressive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Heart J, 1998, 135 (1) :21228.

[10]Jernberg T, Stridsberg M, Venge P, et al.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n admission for early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no ST2segment elevation[J].J Am Coll Cardiol, 2002, 40 (13) :437-445.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 60~80岁老年住院患者, 性别不限, 其中老年高血压符合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老年冠心病及老年心肌梗死符合老年病学标准, 心功能分级符合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 (2) 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差; (3) 符合纽约心脏协会心纽约心脏协会Ⅲ级以上; (4) 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40%; (5) 心肌梗死1周后出现肺水肿者。研究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排除标准

入院后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做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血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 排除严重的脑、肾、肺、内分泌疾病和主要器官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3 分组情况

将所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具体资料见表1。

1.4 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 包括休息、利尿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适当限水、补盐、强心等综合治疗[1]。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初始0.005 g/ (kg·min) 静脉滴注, 根据病情每次增加5μg, 并持续治疗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用重组人脑钠肽 (规格0.5/支, 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批号S20050033) 负荷量为1.5μg/kg, 静注射时间>10 min, 然后以0.01 g/ (kg·min) , 微量泵持续泵入1周。

1.5 观测指标

监测临床症状与体征, 观察呼吸困难症状及肺部啰音多少、颈静脉怒张情况以及肝肿大、胸腹水、下肢水肿和乏力等体征;分别于试验前及治疗1周后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尾加压素Ⅱ测定及生化检测。静脉采血3 m L, 2500 r/min离心10 min, 提取血清, 置于聚丙烯试管里, -80℃保存待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测定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 药盒为罗氏N-末端脑钠肽前体免疫测定试剂盒, 仪器为美国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1];人血清尾加压素Ⅱ水平的测定使用瑞士罗氏 (Roche) 公司的2010ELISA, 药盒为罗氏ELISA尾加压素Ⅱ试剂盒 (检测范围:5~35 000 ng/L) 。采用美国惠普HP2500彩色心脏超声监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期内径 (LVDD) 值。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周后进行判定临床疗效标准: (1) 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或以上, 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2) 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 症状及体征减轻; (3) 无效:症状及体征未改善, 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1]。总有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两组各生化指标及超声情况比较

治疗后1周, 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尾加压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或P<0.01) , 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 (P<0.01) ;治疗前后, 两组左心室舒张期内径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由老年各种心脏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和心功能受损, 并最终发展形成的较难治愈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是心脏病最终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改善, 但治疗的最大挑战在于解决这种疾病的发病率, 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心力衰竭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在治疗策略上, 传统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如洋地黄正性肌力药、β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力[1,2], 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心力衰竭治疗的热点是刺激心肌细胞分泌肽激素以及阻断神经内分泌。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包括重组人脑钠肽治疗、神经内分泌激素疗法、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疗法、心脏再生生长因子疗法等。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日益得到心血管专家的重视。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新活素主要的活性成分, 是心肌细胞分泌的肽激素, 主要是由于心脏内的血容量和压力的反应性增加, 导致心肌壁压力增加情况下重组人脑利钠肽反应性分泌的[1,3]。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已经被证实与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有关的生化标记, 可以直接用于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并初步应用于临床[1,4,5]。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能精确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失代偿状态, 是评价心脏功能状态的一项重要补充[6]。

尾加压素Ⅱ是一种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物质, 是最初从硬骨鱼脊髓尾垂体中分离出来的生长抑素样环肽[7], 后来证实从软体动物到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均有尾加压素Ⅱ存在[8]。研究表明血浆尾加压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可通过调节心力衰竭压力容量稳态发挥良好的抗心力衰竭作用[7,8]。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尾加压素Ⅱ在心力衰竭的发生过程中能促进血管及心肌重构, 改变血流动力学[1,8];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样本可能有助于识别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 有学者认为尾加压素, 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1,8,9]。

本研究证实重组人脑钠肽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且能降低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尾加压素Ⅱ水平, 这可能与新活素能有效地扩张动静脉, 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降低前负荷、后负荷[10], 增加尿量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有关[11]。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其与重组人脑钠肽没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心率作用, 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 不诱发心律失常有关[1,12,13]。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 窦性心律患者20例。心房颤动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诊断, 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参照现有房颤认识和治疗建议。符合以下条件: (1) 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 (LVEF) >50%, 心室舒张末内径无增大 (LVDd<50 mm) 。 (2) 肝、肾功能正常。 (2) 无心力衰竭史。 (4) 无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状腺疾病、肿瘤、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病史。 (5)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组间组间各指标 (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NT-pro BNP的测定:

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 L, 采用AQT90FLEX快速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NT-pro BNP浓度。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用PHILIPS IE33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型号S5-1行超声检查。测定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1.2.3 复律及随访:

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均<48 h, 应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行药物复律, 复律成功。对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复发情况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 (1次/月) 。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偏态分布的指标做变量变换成正态分布后再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及NT-pro BNP水平比较:

各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 LAD及NT-pro BNP差异显著 (P<0.05) ;LVDd及LVEF%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永久性房颤组的LAD和NT-pro 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持续性房颤组的NT-pro 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持续性房颤组的LAD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房颤复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NT-pro BNP及LAD是预测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27, P=0.043) , 见表2。

3 讨论

B型脑钠肽前体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有活性的BNP和无活性的NT-pro BNP。BNP的半衰期短于NT-pro BNP的半衰期, 故后者的血浆浓度更高[1]。NT-pro BNP可由心房和心室产生, 心房产生多于心室, 左心房容积是影响其水平的决定性因素[2]。

房颤发作时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进一步加重了心房的重构, 其作为刺激因子促使NT-pro BNP的释放。因此NT-pro BNP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房颤中升高[3]。随着房颤的反复发作和持续时间的延长, 引起心肌细胞纤维化, 加重心房重构, 最终引起LAD的扩大。

本试验比较了各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的LAD大小及NT-pro BNP水平, 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永久性房颤组的LAD和NT-pro 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持续性房颤组的NT-pro 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观察到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 LAD的增大和NT-pro BNP的升高。Ellinor等在对比了150例房颤患者和窦性心律人群血浆NTpro-BNP浓度后同样发现房颤发生时NT-pro BNP浓度明显升[4]。

本试验未发现持续性房颤组的LAD和阵发性房颤组有显著性差异, 可能原因为入选患者房颤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未引起心房重构。各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 LVDd及LVEF%亦无显著性差异, 可能原因之一为入选对象限制为LVDd<50 mm且无心力衰竭病史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因为心力衰竭可以导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变化, 而孤立性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 因此更能反映房颤本身对NT-pro BNP的影响。

注:与窦性心律组比较△P>0.05, △△P<0.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P>0.05, **P<0.05;与持续性房颤组比较#P<0.05

本研究发现NT-pro BNP及LAD是预测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Sanna[5]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Sanna还发现当NT-pro BNP超过1707 pg/m L在预测6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时具有92%的特异性及35%的敏感性。

本试验结果表明血浆NT-pro BNP浓度及LAD大小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Hammerer-Lercher A, Puschendorf B, Mair J.Cardiac natriuretic Peptides:new laboratory parameters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J].Clin Lab, 2001, 47 (5/6) :265-277.

[2]Wozakowska-Kaplon B.Changes in plasma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ardioversion[J].Int J Cardiol, 2010, 144 (3) :436-437.

[3]Shelton RJ, Clark AL.The diagnositic utility of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the detection of major structure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Cardiology, 2007, 3 (3) :52.

[4]Ellinor PT, Low AF.Discordant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lone artial fibrillation[J].J Am Coll Cardial, 2005, 45 (1) :82-86.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篇4

关键词:收缩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

目前心力衰竭已成全球化的公众卫生问题[1],有研究显示[2]美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超过600万人,且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人。另有研究显示[3]我国心力衰竭的总体发病率较高,在0.9%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各种疾病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损伤,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的障碍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当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时,会出现心排血量的下降并伴有阻性充血的临床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SHF)。以往人们习惯于检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指标来对SHF的诊断和预后进行评估,近年来随着对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判断预后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本文笔者通过比较我院SHF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NT-pro BNP的含量,发现NT-pro BNP值在评价SHF时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的SHF的诊断标准[5],并将合并有心包疾病、心瓣膜疾病、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急性脑卒中、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甲亢、甲减、Cushing综合征)和肿瘤等作为排除标准,选取我院确诊为SHF患者70例纳入实验,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57~74岁,平均(66.7±5.3)岁。另选取我院门诊经检查明确排除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56~77岁,平均(60.2±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对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并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采用NT-pro BNP试剂盒,运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NT-pro BNP浓度(NT-pro BNP试剂由瑞士Roche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Kruskul-Wallis H检验,参数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SHF组与对照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

SHF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SHF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的关系

见表2。

注:PⅡ表示心功能Ⅲ、Ⅳ级与心功能Ⅱ级时NT-proBNP比较所得到的P值,PⅢ、PⅣ与PⅡ表示相同

2.3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 NP水平、LVEF、LVEDd的相关性

研究显示SHF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LVEF、LVEDd值见表3。患者间的NT-pro BNP值、LVEF及LVE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NT-pro 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97,P<0.000 1),与LVEF呈负相关(r=-0.438,P<0.000 1),与LVEDd呈正相关(r=0.437,P<0.000 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包括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和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其中SHF相对较多,预后比DHF差。近年来研究发现,B型尿钠肽(BNP)和ProBNP与心脏受损程度密切相关[6],临床上已将其广泛运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7]。研究发现NT-proBNP的半衰期约比BNP的长15倍,且NT-pro BNP较BNP稳定性更好,因此,笔者认为NT-proBNP浓度可作为诊断SHF的一个独立因素。本研究显示: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血清水平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SHF组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浓度;心功能Ⅱ、Ⅲ和Ⅳ级SHF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分别为(1 395.2±247.1)、(2 663.7±697.5)、(6 348.5±1 201.1)ng/L,血清NT-pro 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加而升高。同时,本研究还显示,血清NT-pro 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提示血清NT-pro BNP水平的升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从不同方面较好地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因此,笔者认为,血清NT-pro BNP浓度的测定对SHF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与Ⅱ级比较,▲P<0.05,▲▲P<0.01;与Ⅲ级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Zittermann A,Schleithoff SS,Koerfer R.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 in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lin Chim Acta,2006,366:27-36.

[2]郭静萱,李海燕.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1-13.

[3]金兰.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11-13.

[4]王兰兰,蔡蓓,刘兴斌,等.N末端脑型钠尿肽定量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35-38.

[5]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opean Heart Jounral,2005,26(22):2473-2474.

[6]Sata Y,Krum H.The future of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for heart failure[J].Circ J,2010,74(5):809-817.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6例,男154例,女152例,年龄49岁~76岁,平均年龄(65.20±6.2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分级标准,其中高血压1级98例,2级120例,3级8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外,取208例同期来院体检的血压正常人员(排除有原发性高血压史而服用降压药者)作为对照组,男106例,女102例,年龄47岁~75岁,平均年龄(64.90±7.02)岁。所有入选者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感染、呼吸衰竭等干扰情况。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清晨空腹采血,NT-proBNP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使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注:q、P为对照组与1级高血压患者比较检验值,q1、P1为对照组与2级高血压患者比较检验值;q2、P2为对照组与3级高血压患者比较检验值。

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在单纯原发性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中,其NT-proBNP、LVEDd随着血压级别的上升而增高,LVEF随着血压的升高而降低;除了1级高血压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3级高血压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下,并伴随神经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综合作用,左心房与左心室必将发生重构,从细胞学重构到早期的舒张功能障碍,最后进展为解剖学重构即心肌肥厚和(或)心腔扩大。这些病变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脏泵功能受损,LVEF降低,特别是使心肌细胞的生化情况发生改变,包括脑钠肽(BNP)、内皮素、一氧化氮、神经调节素等的改变[1]。NT-proBNP是proBNP分裂后无活性的N端片段,主要由左心室心肌细胞分泌。BNP和NT-proBNP等摩尔释放,然而,NT-proBNP较BNP半衰期(T1/2)长,在体外稳定性高,浓度较稳定,是较理想的预测标志物[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T-proBNP浓度是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的生化指标,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严重程度有关,重度CHF时BNP浓度可达到正常值的200~300倍[3,4]。血清NT-proBNP浓度改变可以发现较轻微的心功能异常,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独立相关因素,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EHLVH)患者的心血管事件。Paget[5]等通过前瞻性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中,NT-proBNP是一种强力的预测病死率和发病率工具。NT-proBNP的测定将有助于鉴别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左室肥厚风险,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6]。

本试验证实:NT-proBNP浓度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心脏重构也越明显,其为高血压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无创的方法,及临床预测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及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可以提供有益的指导。

摘要:目的 探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306例高血压确诊患者按标准进行分级分组,208例同期体检无高血压者为对照组,共同检测血浆NT-proBNP以及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2级、3级高血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级高血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Dd、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血浆NT-BNP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以及左室构型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为诊断早期高血压心脏病一种快捷、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高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Celinski R,Grzywa-Celinska A,Cholewinski W,et al.Relationshipbetween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 and leftventricularsystolic function in coronary a~ery disease[J].Pol MerkurLek-Arshi,2005,18(105):291-294.

[2]阳慧,苏雨江.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J].海南医学,2012,23(10):124-127.

[3]Matunovic R,Stolanovic A,Mijailovic Z,et al.Natriuretic peptides andmuhimarker approach to risk str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hyndromes[J].Med REGL,2005,59(5/6):248-252.

[4]Grabowski M,Filipiak K,Malek L.Admissio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assessment improves early risk stratification by Killip classes and TIMIriskscoreinpatientswithacute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withprimaryangioplasty[J].IntJCardiol,2007,115(3):386-390.

[5]Paget V,Legedz L,Gaudebout N,et al.N—terminal pro—brainnatfiuretic peptide:a powerful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11,57(4):702-709.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篇6

1 急性心肌梗死 (AMI)

AMI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是预测AMI恢复期发生心力衰竭和长期预后方面的重要指标[3]。AMI后利钠肽系统被激活, 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迅速升高, 但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分析可能是因为心肌缺血坏死, 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受抑制, 从而牵拉缺血周围的正常心肌细胞使心室壁张力增加, 受到牵拉的心肌细胞合成并释放BNP和NT-proBNP。周南南等[4]选取102例首发AMI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 经平均6个月随访, 结果发现, AMI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 对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有预测作用, AMI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者与未发生者血浆NT-proBNP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NT-proBNP水平升高是AMI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子。徐磊等[5]也发现在AMI或冠心病患者中, NT-proBNP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呈正相关, 提示NT-proBNP是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2 心肌缺血

近年来大量数据显示, 心肌缺血与NT-proBNP之间也有密切关系。NT-proBNP浓度不同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 不但可以反映心室负荷、心功能状态, 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还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坏死的程度, 但是早期心肌血运重建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仍不十分清楚[6]。心肌缺血可以引起NT-proBNP浓度特异性改变, 分析可能是[7]缺血引起心脏的收缩和 (或) 舒张功能降低, 室壁张力增大, 以及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共同刺激了NT-proBNP的分泌[7]。文献报道[8], 运动试验或冠脉介入术中球囊扩张诱发一过性心肌缺血时, 患者的NT-proBNP 水平可迅速升高。李晶等[9]发现血浆NT-proBNP浓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 最高, 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组, 再次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 组。AMI组、UA组及SAP组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提示血浆NT-proBNP浓度对急性心肌缺血有很强的敏感性。

3 心力衰竭

NT-proBNP在循环动力容积和压力调节的保护性代偿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BNP和NT-proBNP是左室功能受损的预报因子[10], 是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标志物[11], 对于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2]。临床研究发现[13], 对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当年龄<50岁时血浆 NT-proBNP>450ng/L和当年龄<50岁时血浆NT-proBNP>900ng/L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和84%。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关于NT-proBNP的专家共识, 推荐将NT-proBNP≤1000ng/L作为门诊慢性CHF患者的治疗目标[14]。宛新民[15]观察14例心力衰竭患者, 对其进行心功能分级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测定, 发现二级心功能患者的 NT-proBNP血清水平低于三级心功能患者, 而三级心功能患者NT-proBNP水平低于四级心功能患者。提示N 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血清中的浓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4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 近年发现NT-proBN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风险及预后的评估亦有重要作用[16]。宋祺等[17]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 , 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 血浆NT-proBNP水平亦相应增高 (P<0.05) 。NT-proBNP阳性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阴性亚组 (P<0.05) 。提示血浆NT-proBNP与UA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并对短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5 心房颤动

已有研究发现, 血清NT-proBNP水平在房颤复律前后发生变化[18]。房颤本身是影响心肌细胞脑钠肽分泌的重要因素,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19], 当NT-proBNP值>432.5ng/L时, 房颤复率成功可能性小[20]。王丽丽等[2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慢性持续性非瓣膜房颤患者血清NT-proBNP及BNP浓度, 发现阳性组血清NT-proBNP及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回归分析提示高血清NT-proBNP和BNP是慢性持续性非瓣膜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孙晓云等[22]发现, 顿服普罗帕酮成功转复为窦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未成功复律者 (P<0.01) 。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1年1~12月我院ICU患者共139例,均符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版)中提出的ICU收治范围。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及恶性肿瘤,并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上腺素激动剂等可影响NT-proBNP水平的药物。139例患者中男77例,女62例;年龄12~91(58.86±19.8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ICU即抽取静脉血,采用美国Roche公司提供的NT-proBNP试剂盒,应用Elecsys 201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NT-proBNP 水平,NT-proBNP水平<125pg/ml视为正常。并在入ICU后1h内进行血常规、急诊生化、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用分辨度来评价,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对其进行衡量。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 血浆NT-proBNP水平

所有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48例。存活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993.49±1082.38)pg/ml,低于死亡组的(2518.85±2106.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00,P<0.0001)。

2.2 APACHEⅡ评分及ICU住院天数、病死率

所有患者按NT-proBNP水平分为A组(≤900pg/ml)和B组(>900pg/ml)。A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ICU住院天数短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3 ROC曲线图

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之间进行判别分析,其判别系数分别为0.764及0.867。见图1。

2.4 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421,P=0.005,按a=0.05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APACHEⅡ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患者评估方法,由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部分组成,能较可靠地预测群体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APACHEⅡ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死亡风险越大,其可靠性及实用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4,5,6,7]。

NT-proBNP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直线N端多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且只有在左心室的牵张和室壁张力对其释放进行基础调节时才会分泌[8],心肌缺血、低氧以及激素分泌等均可引起NT-proBNP的合成与分泌增多,且分子质量大,半衰期长,其生物半衰期为70~120min,血浆中水平较稳定,主要通过肾组织清除。很多研究表明,危重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力衰竭时由于心室壁张力过度增高、心室容量过度扩展、心室腔扩大等因素导致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脓毒血症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内毒素,对心脏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脓毒症心肌损害;同时,由于易合并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有可能发展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这也可能使NT-proBNP释放增加。另外,骆金玺等[9]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亚急性期BNP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与脑卒中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律不齐等有关[10],而正常人血浆NT-proBNP水平与BNP基本一致,考虑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亦会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NT-proBNP水平能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预后。Hoffmann等[11]发现,当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1400pmol/L时,病死率提高3.9倍,认为NT-proBNP可作为重度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判定的实验室指标。Kotanidou等[12]发现,无心脏疾病的危重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明显升高,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能够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预后。Varpula等[13]研究发现,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认为NT-proBNP可成为脓毒血症病死率有意义的预测指标。而在本研究中,通过统计发现: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当血浆NT-proBNP水平>900pg/ml时,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住院天数明显升高,病死率亦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的AUROCC为0.764,略低于APACHEⅡ评分的AUROCC(0.867)。通过相关分析,笔者还发现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在预测危重病患者的存活、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血浆NT-proBNP水平的高低对预测患者APACHEⅡ评分、评估危重症患者的存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方面均有显著的意义,其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因素,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预测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评价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3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即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记录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危重症患者的存活、ICU住院时间等主要的预后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存活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993.49±1082.38)pg/ml,低于死亡者的(2518.85±2106.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组(NT-proBNP水平>900pg/ml)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NT-proBNP水平≤900pg/ml),ICU住院天数短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ROCC为0.764,其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具有预测价值,其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上一篇: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下一篇:TiO2多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