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

2024-11-02

血浆蛋白(通用8篇)

血浆蛋白 篇1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饲料资源尤其是蛋白质资源普遍匮乏, 我国每年均需进口大量鱼粉。近年来, 由于鱼粉货源紧缺, 价格不断上涨, 开发新的饲料蛋白源已成为饲料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 我国畜禽鲜血产量2300多万吨, 可供生产血粉50万吨以上, 是稳定的饲料蛋白源。常规的血蛋白粉为采用传统的蒸煮加工法获得, 产品适口性差, 应用时受到很大限制, 各国企业纷纷寻找新的加工方法。近年来, 生产血浆蛋白粉一般都采用高温喷雾法以提高利用效果。

血球蛋白粉是采集经检疫的健康动物新鲜血液, 从中分离出血球, 经高温高压喷雾干燥而成的高品质饲料蛋白。在高温条件下, 破膜工艺 (破解血细胞膜) , 使血蛋白完全裸露并杀死病源微生物, 故具有极佳的溶解性、可消化性和安全性, 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 更适合于鱼、虾、蟹等幼小鱼虾苗饲料的配制。

注:结果由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常规分析实验室提供。

血浆蛋白粉与血球蛋白粉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但前提是保证动物健康。因此, 本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两种血蛋白粉的常规指标检测, 还对其重金属指标、病毒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供养殖户参考。

1. 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常规指标检测

检测材料为血浆蛋白粉Ⅰ (A样) , 血球蛋白粉 (B样) , 血浆蛋白粉Ⅱ (C样) , 上述样品为天津某蛋白质有限公司提供。重金属离子、各种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检测如表1~3所示。

样品中有害重金属含量都比较低, 低于国家标准的最高限量, 尤其是血球蛋白粉的重金属含量更低。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 是良好的饲料蛋白, 尤其是血球蛋白粉的蛋白达80%, 可替代鱼粉作为新型的饲料蛋白。

2. 病毒指标的检测

检测材料为血浆蛋白粉 (A样) , 血球蛋白粉 (B样) ;检测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猪瘟病毒 (CFSFV) 、猪伪狂犬病病毒 (PRV) 及猪圆环病毒2型 (PCV2) 。

3. 卫生指标的检测

检测结果如表4~7所示。

注:检测方法参照GB9695.2.1988。

注:参照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方法。

注:参照国家标准GB13092-91。

血浆蛋白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14

材料和方法

AU-64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中生北控公司生产的双缩脲试剂盒。标准品与质控品均采用罗氏公司产品。肝素锂真空抗凝管,分离胶采血管。血清或血浆用量100μl,在10~120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批内CV<2%。

对象:在我市各单位体检的正常人群中筛选200人年龄在25~50岁之间的正常男女。民族包括:汉族、蒙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正常饮食。经体检除去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肝肾等脏器疾病及糖尿病、甲亢、甲减等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取早晨空腹静脉血,用一次性采血针一次采血分别放到肝素管和分离胶管中,血液自动流至5ml,颠倒混合数次。静止1小时后分离血清和血浆,及时测定。

结 果

同时测定200人的血清和血浆总蛋白,其结果分别为血浆总蛋白80.2±3.9,血清总蛋白76.3±3.4。

讨 论

由结果可以看出,血浆测定结果比血清测定结果偏高,结果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血浆总蛋白明显高于血清总蛋白,从而导致血浆白/球比值<1.5的比例(71%)明显高于血清(30%)。

猪血浆蛋白粉的质量安全管理 篇3

1 原料猪血及辅料抗凝剂的质量安全

1) 原料猪血采自大型屠宰企业, 日屠宰量一般为1 000头以上, 所有猪必须经国家动物检疫部门检验无疫病, 保证无食用违禁添加剂、违禁药物等。大型企业一般都实行了HACCP管理体系, 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猪血的安全性。

2) 抗凝剂采用食品级柠檬酸钠, 避免有害杂质的污染。并严格按配方配制, 采用自动喷淋系统, 能有效保证抗凝剂最优的添加量和及时有效性。

3) 对采血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包括卫生标准操作流程、采血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 避免原血收集过程中造成污染及变质。

4) 宰点原血暂存罐采用制冷保温罐, 温度控制在4~6℃并持续搅拌, 并要求一般24 h内运回工厂进行分离操作。暂存罐在每日空出后进行CIP清洗, 并在第2天使用前再次用清水洗一遍。

5) 每批次原血进厂进行快速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外观、色度、温度等指标。

2 原血分离操作

经检测合格的原血, 经过滤进入到暂存罐, 及时进行下一步的分离操作。分离操作要求及时、分离完全。

1) 采用德国进口的先进高速碟式分离机, 全封闭管道式设计, 避免外界接触造成外源杂异污染, 处理能力达到5 t/h, 保证原血能及时有效分离, 且保持良好新鲜度。

2) 分离过程中定期进行外观颜色及分离比检查, 避免分离不充分造成血球混入血浆。经分离后的血浆过滤进入到制冷暂存罐或直接进入到纳滤浓缩操作。

3 血浆纳滤浓缩

纳滤膜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性能的差异等来实现分离、提纯和浓缩的一种物理分离技术。通过纳滤膜浓缩可以从血浆液中除去一些无机盐类物质及大量的水, 在后续干燥工艺中减少干燥时间降低能耗, 同时还能除去杂质组分。

1) 全自动纳滤浓缩系统, 设定浓缩比例的最佳点, 可达到浓缩和干燥工艺结合的成本最低点。通过调整浓缩比参数来控制浓缩液的浓度, 可以实现稳定生产出70%~80%蛋白含量的血浆蛋白粉, 灰分含量下降到9%以下。

2) 纳滤膜浓缩系统的清洗消毒特别关键。每天生产运行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清洗, 否则极易造成纳滤膜污堵且难以再生恢复。纳滤系统的清洗消毒要求很高, 需要有纯水系统以及CIP清洗消毒系统;另外根据膜系统参数变化, 还需定期进行酶清洗以更好地恢复膜性能, 增加膜的使用寿命 (图1) 。

4 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是血浆蛋白粉质量安全最关键一环。喷雾干燥采用离心式高速高压喷雾干燥效果最好, 生产操作中进口温度200~220℃, 出口温度80℃是保证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1) 丹麦猪生产委员会的试验证明, 进口温度200℃, 出口温度在70℃条件下, 能有效地灭活PEDV等各种病毒, 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以及Ig G、生长因子、溶菌酶等的活性。该条件下生产的血浆蛋白粉中Ig G含量在18%~22%, 水分含量不大于8%, 水活性<0.60。

验证实验:接种PED病毒到液体牛血浆中, 后喷雾干燥, 向液体牛血浆中接种PEDV;Ct=13.9, 实验在CRe SA进行, 使用Buchi 190迷你喷雾干燥机;

实验条件:进口温度200℃, 使用热电偶探头监测温度, 结果显示PEDV减量>105.4 TCID50/g;

实验表明:PEDV耐热性差, 在喷雾干燥过程中会失去活性。

2) 喷雾干燥系统的清洁消毒能有效减少产品的微生物风险。由于血浆蛋白粉的高营养性, 残留在干燥系统的蛋白粉如不及时清理, 极易发生腐败变质, 引发微生物风险。干燥系统的清洁消毒尤为重要。因此, 除了优化的设备设计, 还需定期进行人工清洁, 并进行消毒操作。生产实践证明, 用臭氧发生器对密闭管道进行消毒的效果较好。

5 混料及包装

1) 为确保质量均一稳定, 喷雾干燥后的产品收集转入混料仓, 充分混合30 min以上再进行打包。打包前可在混料仓取样进行关键指标的快速检测, 确认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打包操作注意人员的健康卫生, 要求洗手、更衣、戴口罩等。另外在打包间安装合适的除尘装置, 以消除粉尘爆炸隐患, 保证生产安全。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自动包装系统, 避免人员和物料的接触而造成杂异物混入及微生物污染风险。

6 成品入库前保温杀菌

特别针对PEDV病毒, 为彻底消除隐患, 还可进行进一步的保温库存放灭菌。丹麦猪生产委员会的试验研究表明, 接种PEDV的喷雾牛血浆粉在室温条件下存放7 d以上, 不再具备传染性。生产实践中要求在保温库21℃存放2周以上才可出货 (表2) 。

验证实验:接种PED病毒到喷雾干燥牛血浆蛋白粉中 (Ct=25.9) , 不同条件下放置, 检查样品中PED病毒的含量;

实验表明:接种PEDV的喷雾牛血浆粉在室温条件下存放7 d以上, 不再具备传染性。

7 成品质量出厂检查控制

产品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出厂检验, 主要指标包括粗蛋白、水分、干物质、溶解度、粗灰分、挥发性盐基氮 (VBN) 、消化率、免疫球蛋白 (Ig G) 、微生物指标等, 只有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放行 (表3) 。

8 仓储运输中质量安全控制

1) 生产出来的良好产品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储运环境。成品仓库要求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有效的防虫防鼠设施, 避免吸潮变质及虫害的损毁、污染。

2) 成品划区域及挂牌有序存放, 产品出货在保证客户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按先进先出原则安排发货。发货前对运输车辆进行卫生检查, 禁止与有毒有害等物质混运, 并采取必要的防晒防雨措施, 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质量安全损害。

9 有效的追溯体系及持续改进

1) 建立快速有效的从原料到客户的产品追溯体系, 以防万一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 能最快地召回产品,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损失与损害。每年需至少进行1次模拟召回演练, 验证追溯体系的有效性。

2) 为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不断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必须切实做到持续改进。质量安全部负责各项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效果验证;针对生产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及客户各种质量安全反馈, 详细记录和调查原因, 实施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摘要:猪血浆蛋白粉作为饲料原料最重要的组分之一, 能有效改善动物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可在原料猪血及辅料抗凝剂的质量安全、原血分离操作、血浆纳滤浓缩、喷雾干燥、混料及包装、成品入库前保温杀菌、成品质量出厂检查控制、仓储运输、有效的追溯体系等生产环节对猪血浆蛋白粉的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

血浆蛋白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9—10月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年龄20~77岁,共536人,均无影响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的相关疾病。慢性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0年8—11月的神经内科脑卒中、脑出血和脑缺血住院病例,年龄40~79岁,共312人。

1.2 方法

受检者空腹12h以上,早晨坐位采取肘静脉血,肝素钠凝管收集血浆,2h内检测。

1.3 试剂与仪器

罗氏全自动血浆工作站,试剂为罗氏试剂。总蛋白检测方法为双缩脲法。白蛋白检测方法为白蛋白BCG法(BCG为溴甲酚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算。

2 结果

2.1 健康人群血浆TP、ALB调查结果

各年龄组男、女之间TP和ALB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也没有发现有其他相关报道的男性比女性TP和ALB含量高的现象[4]。各年龄组之间TP差异也无显著性,但ALB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慢性病患者TP、ALB调查结果

慢性病患者各年龄组内男、女性患者之间TP和ALB含量只有40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TP和ALB含量和健康人群一样,也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见表2)。

*该年龄组内男、女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

2.3 慢性病患者和健康人群TP、ALB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者TP和ALB含量值与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相比,只有40岁男性的总蛋白含量与健康人差别较小,其他各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3)。

3 讨论

血浆总蛋白是血浆中所有蛋白质之和,血浆白蛋白是人们蛋白质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白蛋白几乎完全由肝脏合成。而且食物中的蛋白质的质量对白蛋白的合成有重要影响。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和质量均得到大大提高,TP和ALB的含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显示:TP参考值为[71.18,88.24],略高于现在通用的[60,80]的临床标准。ALB参考值为[42.69,52.01],略低于临床[40,60]的标准,且男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与王斌等[5]的研究基本一致,但与边树疆等[2]的研究有所不同。

慢性病又叫“富贵病”,以往认为是由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所致[6],因此慢性病患者TP和ALB作为判断个体蛋白质营养水平的标志也应该高于正常人才对。但本次研究却发现除了40岁男性慢性病患者的总蛋白之外,其他各组均显著低于健康者。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并未发现相关报道。

综上所述,现在临床通用的TP和ALB参考值需要适当调整,慢性病患者TP、ALB低于健康人群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56-159.

[2]边树疆,朱兵.乌鲁木齐市人群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A/G蛋白比值参考值调查[J].新疆医学,2010,40(10):124-125.

[3]葛可佑.中国营养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

[4]陈友,魏建威,江芳华.福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A/G比值的参考值调查[J].实践与检验医学,2008,26(6):663-664.

[5]王斌,成守金.郑州地区人群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A/G的参考值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5):6199-6200.

血浆蛋白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8月我院检验科收检的1000名正常人的血液标本, 男483名, 女517名, 年龄22~60岁, 平均年龄 (38.3±4.9) 岁。

1.2 试剂和仪器

磷钨酸钠、氯化镁、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和三氯化铁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使用日立T 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1.3 检测样本处理方法

标本处理方法如下:将4m l正常人血液加入事先用肝素处理过的试管中, 平均分为两份, 分别置于A和B两支试管中。A管中的血样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 然后与B管中的血样相同条件离心, 分离待测血浆。此时出现溶血现象的血浆呈肉眼可见的红色;另外一份血浆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和脂浊。

1.4 检测原理和方法

用多价阴离子和二价阳离子沉淀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使上清液中只含高密度脂蛋白, 再以三氯化铁显色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描述计量资料,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溶血前后的检测值分别为 (1.43±0.02) m m ol/L和 (1.36±0.01) m m ol/L, 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溶血后较溶血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09.20, P<0.01) 。

3 讨论

高密度脂蛋白富含磷脂质, 为血清蛋白之一, 参与机体胆固醇逆向转运, 可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细胞的胆固醇移出, 并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和清除, 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因而具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作用, 可以防止肝外组织细胞上游离胆固醇的沉积。因此,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 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降低预示着出现冠心病的风险加大和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目前, 临床上常监测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

溶血可以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大类。体内溶血可分为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体外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代谢性因素以及化学因素。可以通过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范采血样和血样处理的标准化来预防体外溶血, 操作过程要仔细并选用合格的医疗器具。除此之外, 检验人员在检验报告单上的标本状态栏应标明标本的溶血状态, 在报告临床检测结果时要留意溶血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并且要在数据中用记号笔标注。血样溶血对检验项目的影响不仅检验人员应该引起重视, 对医生来说更为关键;只有了解血样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医生才能对检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 对疾病作出相应的诊断。所以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各个科室的沟通, 为临床医生进行相关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检验人员及医护人员能方便、直观地了解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可将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制成小册子, 分发给相关科室作为参考 (如医生、护士办公室及检验科) 。这样既可以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和对结果的判断水平, 给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精确的检验结果, 又可以提高医生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 最终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对于溶血产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只要医生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正确分析, 也能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3,4]。

本文的研究提示, 标本溶血明显干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检测, 因此要从各方面多因素注意采血、运输和存放时的正规操作, 避免检测结果不准确而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贾璋林, 谢煜楠, 杨发达.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09, 9 (7) :799-802.

[2]禹香菊, 张璐靓.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的因素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 21 (3) :267-269.

[3]李敬芝.临床常见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4) :84.

血浆蛋白 篇6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锌结合金属蛋白酶,是易损斑块的新标志物。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标志物。本文通过观察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的水平,探讨二者与再狭窄发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72例,随访6个月,89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以此89例患者作为入选对象。入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缺血或栓塞性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全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近期手术及感染。

1.2 分组

术前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600mg,球囊预扩张后置入1枚或1枚以上支架(均为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术后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根据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随访管腔内径丢失>50%定义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18)和无再狭窄组(n=71)。同时采用内径丢失指数[(复查时血管直径-术后血管直径)/术后血管直径]量化再狭窄程度。

1.3 血浆PAPP-A与hs-CRP的检测

所有入选对象PCI术前及术后24小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PAPP-A的浓度。试剂盒购于德国DRG公司。采用超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浓度,试剂盒购于深圳晶美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变量间关系采用相关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再狭窄组患者与无再狭窄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PCI术前在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吸烟等临床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两组患者PCI术前血浆PAPP-A、hs-CRP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P<0.01,见表3)。

尸值均>0.05

与无再狭窄组比较,*P<0.01;与无再狭窄组比较,ΔP<0.01

2.2 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间的关系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57,P<0.01)。

2.3 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与内径丢失指数的关系

见表4。

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与内径丢失指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二者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和0.55,P均<0.01)。

3 讨论

目前,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其主要机制为扩张动脉段的管腔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紊乱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向内膜迁移,随之引起内膜增生、细胞外基质合成、血管重塑以及血栓的参与和机化。PAPP-A是一种高分子量锌结合蛋白酶,近年的研究表明,PAP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关系密切[2,3],血浆PAPP-A水平升高提示冠脉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并与ACS的危险分层和预后相关。已有动物实验对猪冠脉进行球囊损伤后发现[4],内膜和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内PAPP-A的表达增加,提示PAPP-A可能参与了新生内膜的形成。本研究显示,PCI术后再狭窄组患者血浆PAPP-A水平较无再狭窄组显著升高,而且PCI术后血浆PAPP-A水平与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即PCI术后冠脉内径的丢失随着PAPP-A水平的增高而增加,提示PAPP-A与再狭窄的发生相关。PAPP-A参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显示[5,6],PAPP-A可能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IGF AXIs)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即PAPP-A的底物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主要是IGFBP-4,而且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依赖性。当PAPP-A水平升高时,裂解IGFBP-4增强,自由IGF-1增多,PAPP-A可增平滑肌细胞使之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合成。那么,当PCI造成支架植入动脉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表皮吸附了大量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其中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PAPP-A增加,通过对IGFBP-4的蛋白水解作用增强,IGF生成增加,从而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生,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引起PCI术后再狭窄。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动脉损伤和炎症极为相关[7],炎症反应主要病理表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组织的增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主要炎性细胞是巨噬细胞。本研究提示,PCI术后再狭窄组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且PCI术后hsCRP水平与冠脉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反应与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研究同时显示,PCI术后血浆PAPP-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其可能机制是由PCI引发的动脉损伤导致炎性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的聚集和激活,诱发了早期的炎症反应,而巨噬细胞通过产生一系列中间产物(包括PAPP-A)导致内膜增生,影响细胞的修复[8]。PCI术后PAPP-A的升高并与hs-CRP水平相关反映了局部炎症的激活。

总之,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升高与发生再狭窄相关,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再狭窄的发生,但是如何探寻一个理想的界值作为预测依据尚有待于更大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olvoet P,Sinnaeve E Angio-associated migratory cell protein and smooth muscle cell migration in development of restenosis and atherosclerosis[J].J Am Coll Cardiol,2008 Jul 22;52(4) :3124

[2] Bayes-Gneis A,Conover CA,Overgaard MT,et al.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as a marker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 Med.2001;345:1022~1029

[3]周胜华,李旭平,李江,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0L变化及其与妊娠相关蛋白酶-A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5) :86~87

[4] Bayes-Genis A,Sehwartzs RS,Lewis DA,et al.l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A protease produced by smooth muscle cells increases in the coronary artery after angioplasty[J].Arteriose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3) :335~341

[5] Law reneence JB,Qxvig C,Overgaard MT,et aI.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er(IGF)dependent IGF binding protein-A protease secreted by human firoblastsis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5) :3149~3153

[6]刘振良,刘铭,王恒大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标记物:PAPP-A[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31(3) :171~73

[7] Greaves DR,Channor KM.Inflamm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atherosclerosis[J].Trends lmmunol,2002;23:535~541

血浆蛋白 篇7

关键词:血浆蛋白粉,断奶仔猪,应用

血浆蛋白粉是近年来研究和报道较多的一种新型蛋白质资源, 它是利用健康动物的新鲜血液经分离、浓缩、喷雾、干燥制成。由于其蛋白含量丰富, 且蛋白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高, 还含有促生长因子、干扰素、激素、溶菌酶等其他免疫物质, 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尤其适用于仔猪的早期断奶, 它在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方面有着独特的潜能, 可使断奶仔猪的体重增加, 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 增加仔猪成活率等, 对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 血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

从屠宰场收集无污染的新鲜动物血, 加入抗凝剂并进行低温冷藏于不锈钢储藏罐, 送至加工厂。采用离心机将红血球与血浆进行分离, 血浆部分经超滤法或者逆向渗透过程, 以除去部分水分和灰分。再将浓缩的血浆进行喷雾干燥, 高压喷洒到干燥塔上, 在200℃下进行喷雾干燥。这样液态的血浆迅速转变为固态的血浆蛋白粉, 保证了血浆蛋白粉的功能特性。

2 血浆蛋白粉的特点

血浆蛋白粉的营养较为全面, 其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及一些动物必需的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 其蛋白质含量在75%以上, 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且比例较均衡。血浆蛋白粉的消化能达3739兆卡/kg、代谢能为3675兆卡/kg, 是一种高能量物质, 血浆蛋白粉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其中磷含量为1.78%, 铁含量达78mg/kg。血浆蛋白粉由于特殊的生产工艺, 已将较难消化的血细胞分离, 蛋白质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 且铁、磷、镁等矿物质元素也有很高的消化率。血浆蛋白粉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 其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达22%, 还含有大量的促生长因子、干扰素、激素、溶菌酶等其它免疫物质。血浆蛋白粉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 消除血液腥味, 降低了粘稠度, 因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 使其对断奶仔猪有特殊的诱食作用。

3 血浆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的优势

3.1 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由于血浆蛋白粉对仔猪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故可增加仔猪的采食量。Eiller等 (1994) , Cain和李德发 (1996) 实验证明,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血浆蛋白粉能明显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Ermer等 (1993) 试验发现血浆蛋白粉可以提高仔猪断奶后的采食频率和每周采食的次数。Derodas等 (1995) 在24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血浆蛋白粉, 提高了仔猪断奶后2周内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 且血浆蛋白粉对仔猪的促生长效果第一周要比第二周明显。刘汉林等1998年的试验结果也表明, 添加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可提高仔猪的饲料转化率。

3.2 提高仔猪免疫力

有效防止仔猪腹泻、下痢等疾病由于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对疾病的抵抗力差, 而血浆蛋白粉含有较高的免疫球蛋白, 能有效增强仔猪的免疫力。Binnendijk (1997) 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用血浆蛋白粉和其它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添加血浆蛋白粉比其它蛋白源更能有效地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与下痢现象。Alle等 (1998) 发现, 日粮中添加干燥血浆蛋白粉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例, 改善小肠粘膜形态, 减少了断奶仔猪小肠粘膜的损伤, 并且可以降低粪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减少腹泻的发生。张金枝等 (2000) 试验表明, 血浆蛋白粉可减少仔猪死亡率和腹泻的发生率及缓解腹泻程度, 改善断奶仔猪健康状况。很多实验研究表明, 血浆蛋白粉能有效地降低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且效果明显。

3.3 减少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仔猪因断奶和环境的应激影响, 出现精神状态差、生长停滞等现象, 血浆蛋白粉能有效地促进仔猪的新陈代谢, 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 促进仔猪健康生长, 特别是在饲养条件较差的环境条件下, 其作用效果更加明显。秦玲丽等 (2002) 实验表明, 血浆蛋白粉能有效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 促进仔猪健康生长。

3.4 可有效代替其他蛋白源

血浆蛋白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可有效替代诸如鱼粉、乳清粉等多种蛋白。Nelssen等 (1991) 报道, 仔猪采食血浆蛋白粉比采食乳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日粮的仔猪有更高的日增重。Tokach等 (1992) 试验比较不同蛋白源 (鱼粉、合成氨基酸、血浆蛋白粉、喷干血粉、浓缩大豆蛋白和挤压大豆粉) 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喂血浆蛋白粉组的猪比喂其他蛋白源的猪生长更快。Nansen等 (1993) 发现, 喂含血浆蛋白粉日粮的仔猪比喂含脱脂奶粉、肉浸出物和大豆分离蛋白质日粮的仔猪, 有更高的日增重。

4 血浆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

血浆蛋白粉的价格较高, 所以要特别注意合理的使用比例, 以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作用效果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中通常以5%~10%的比例较为合理。从实际和综合性考虑, 一般在仔猪断奶后1~2周, 添加5%~6%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在断奶后3~4周添加2%~3%, 可保持较好的作用效果。

5 小结

随着对血浆蛋白粉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血浆蛋白粉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 现已在不同的领域和功能方面得到专门的应用, 尤其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饲料, 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扩大, 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血浆蛋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7 例为观察组, 均符合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且经临床及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为首次发作, 入院前未使用任何抗凝、溶栓等有关药物, 同时排除静脉系统血栓、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脑肿瘤患者。其中, 男26 例, 女11 例;年龄18~45 岁, 平均 (39.6±5.1) 岁。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做健康体检者52 例为对照组, 男32 例, 女20 例;年龄18~45 岁, 平均 (42.3±4.9) 岁;排除伴心脑血管疾病、出凝血障碍、肝硬化、感染患者。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 d内 (急性期) 和发病14 d后 (恢复期) 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 L, 离心后分离血清待检。采用凝血酶法测定FIB水平, 试剂由用法国Stago公司提供;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 试剂由德国Herrenberg公司提供。

1.3 分型标准根据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NDS)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其中轻型:0~15 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3]。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程度的FIB和hs-CRP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程度的FIB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随着病情的加重, FIB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期的FIB和hs-CRP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时期的FIB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急性期FIB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以及脑动脉狭窄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4]。FIB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 是一种糖基化蛋白, 也是凝血酶的底物。FIB是体内重要凝血因子, 主要作为凝血第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其可被凝血酶裂解成为纤维蛋白单体后, 再聚合成血栓, 从而参与凝血过程[5]。血浆内FIB浓度增加, 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增加血液黏稠度, 提高动脉血栓发生率, 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相关研究表明, 患者血浆中FIB水平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小板聚集、动脉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关系密切[6]。长期高浓度FIB可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增加, 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 直接损害血管壁, 引起患者的内皮功能异常, 增加脂质在纤维斑块中的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不单是由于机械性的沉积物聚集所致, 炎症反应也是斑块破裂和推动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CRP是由肝脏生成的一种血浆蛋白, 是炎症的敏感性指标。其中hs-CRP因为检测方法更敏感而得名, 能敏感反映低浓度的血清CRP水平。hs-CRP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危险因子, 是预测血栓形成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导和标志物。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包括激活补体系统, 增加分子间黏附作用, 增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表达和活性等[7]。文献[8] 报道hs-CRP>3 mg/L时, 机体缺血性卒中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且预后不良。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中不同程度的FIB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随着病情的加重, FIB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 由此提示两者在脑梗死的发病密切关系, 可作为评价病情、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此外观察组中急性期FIB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 表明两者对评定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针对青年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血清FIB和hs-CRP水平检测, 利于对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 及时发现高危患者, 尽早治疗,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摘要: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年脑梗死患者37例为观察组, 同期在本院门诊做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FIB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程度和不同时期的FIB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随着病情的加重, FIB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急性期FIB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清FIB和hs-CRP水平可作为评价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并对评定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青年,FIB,hs-CRP

参考文献

[1]郑传友, 徐格林, 刘新峰.11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及预后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6 (1) :49-52.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刘鸣, 蒲传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4) :246-247.

[3]张国瑾, 赵增荣.国外脑血管病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116-124.

[4]马莉琴, 温德树.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 18 (2) :122-124.

[5]刘兵, 谭鹤龙, 俞春娟, 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 (4) :429-430.

[6]Streetz K, Leifeld I, Grundmann D, 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and murine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J].Gastroenterology, 2000, 119 (2) :446-460.

[7]李清华, 林春颖, 包红.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8) :986-989.

上一篇:发展与策略下一篇: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