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钾浓度

2024-09-27

血浆钾浓度(精选7篇)

血浆钾浓度 篇1

百草枯 ( PQ) 是一种全球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 对人畜具有较强毒性, 临床上常见误服和自服患者, 由于无特效解毒剂, 故临床病死率高[1]。早期血液中百草枯浓度越大, 其死亡率相对越高, 且中毒后存活天数相对越短。然而, 对于收治患者较多的基层医院而言, 检测条件尚不具备。我们在急性PQ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现, 与正常血钾患者相比, 入院时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往往具有较为严重的基础临床特征及更高的病死率。关于PQ中毒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血浆中PQ浓度是否具有相关性, 鲜有报道。为了探讨这一问题, 现将我院2010 年8 月—2012 年6 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78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 1. 1 纳入标准1口服PQ患者, 入院时血浆中检测到不同浓度PQ; 2院外未行输液、补钾及血液净化治疗; 3中毒后各患者治疗原则相同。

1. 1. 2排除标准1皮肤接触PQ, 或仅在尿中检测到PQ; 2服毒至就诊时间超过5 h。

1. 2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 年8 月—2012 年6 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患者78 例, 其中男性45 例, 女性33 例; 年龄21 ~ 74 岁; 就诊时间0. 5 ~ 5 h。全部患者根据入院后检测的血浆中PQ浓度结果分为A ( < 1 μg / ml) 、B ( 1. 0 ~ 3. 0 μg / ml) 、C ( > 3 μg / ml) 3 组。3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1. 3 研究方法1入院时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离子等测定, 并留取血标本送北京307 医院行毒物检测, 检测方法: 应用美国AB公司3200 仪器, 采用LC-MS气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中PQ浓度。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给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糖皮质激素、抗氧化以及对症等综合治疗。

1. 4 统计方法数据用± s表示, 运用SPSS 11. 5 统计分析软件对检测值进行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组别的血钾水平比较A组与B组比较, 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与C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而C组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注: 与A组比较, at = 0. 695, P > 0. 05;bt = 4. 326, P < 0. 01; 与B组比较, ct = 2. 384, P < 0. 05。

2. 2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血百草枯浓度及血钾水平比较死亡组患者血浆中PQ浓度高于存活组, 血钾水平低于存活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均P < 0. 01) 。见表2。

2. 3相关分析PQ中毒患者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 血钾水平降低, 血浆PQ浓度与血钾水平显著负相关 ( r = - 0. 464, P < 0. 01) 。

3讨论

PQ对人畜的毒性很强, 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 , 经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率为5% ~15%, 吸收后经血液迅速分布到全身, 30 min ~ 4 h达血药浓度高峰[2], 分布于大多数组织。PQ中毒早期临床表现轻微, 仅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咽部及胸骨后不适等, 查体除口腔、咽部化学损伤外, 无明显阳性体征。临床上常常根据患者服毒剂量、抢救时间、首次灌流时间、血清及尿中PQ质量浓度、产生器官衰竭的个数和时间等来判断预后[3-5]。然而, 工作中收集病史, 了解确切的中毒剂量和服毒时间有一定困难, 且对于收治患者较多的基层医院而言, 毒物检测条件尚不具备。因此, 早期寻找简单有效、能客观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 显得尤为重要[6-7]。

本研究通过对78 例PQ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PQ中毒患者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 血钾水平降低, B组较A组有降低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样本例数较少有关。而C组低于A组 ( P < 0. 01) 和B组 ( P < 0. 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 血浆中PQ浓度高于存活组, 血钾水平低于存活组 ( 均P < 0. 01) 。相关性研究显示, PQ中毒患者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 血钾水平降低, 血浆中PQ浓度与血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综上, PQ中毒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能客观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 对指导临床决策和观察病情具有一定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7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分为A (<1μg/ml) 、B (1.03.0μm/ml) 和C (>3.0μg/ml) 组, 比较不同组别的早期血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血浆中百草枯浓度与血钾水平;评估入院时血钾水平与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百草枯中毒患者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 血钾水平降低, B组较A组有降低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C组低于A组 (P<0.01) 和B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存活组, 血浆中百草枯浓度分别为 (1.20±1.02) 和 (20.00±18.32) μ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02, P<0.01) ;血钾水平分别为 (3.51±0.32) 和 (2.99±0.54) μ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0, P<0.01) ;百草枯中毒患者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 血钾水平降低, 血浆中百草枯浓度与血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0.464, P<0.01) 。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能客观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百草枯中毒预后, 对指导临床决策和观察病情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血钾,百草枯浓度,预后

参考文献

[1]Koo JR, Kim JC, Yoon JW, et al.Failure of continuous venvenous hemofiltration to prevent death in paraquat poisioning[J].Am J Kidney Dis, 2002, 39:55-59.

[2]王永进, 王泽惠.百草枯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 (6) :404-406.

[3]王敬灵, 曹书华, 王勇强, 等.百草枯中毒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 (2) :201-202.

[4]赵燕燕, 刘会芳, 许鸣华, 等.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与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07, 27 (8) :733-735.

[5]王文生, 卢清龙, 马增香, 等.综合救治百草枯农药中毒30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 2008, 23 (6) :429-430.

[6]Sabzghabaee AM, Eizadi-Mood N, Montazeri K, et al.Fatality in paraquat poisoning[J].Singapore Med J, 2010, 51:496-500.

[7]Min YG, Ahn JH, Chan YC, et al.Prediction of prognosis in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using severity scoring system in emergency department[J].Clin Toxicol (phila) , 2011, 49:840-845.

高浓度静脉补钾护理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ICU两年中微泵高浓度静脉补钾75例,其中18例为腹部手术后患者,12例为体外循环术后监护患者,45例为非手术危重患者,多数病例分别并发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 (或) 休克等严重情况,患者由于胃肠道水分丢失过多,大剂量应用利尿剂或呼吸性碱中毒等不同原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

1.2 方法

所有血钾低于2.5 mmol/L的患者,均在持续心电监护下经深静脉置管补钾,所补钾盐均为10%氯化钾。将10%氯化钾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浓度为3%~7%的氯化钾溶液,用微泵静脉推注,每小时补钾20~40 mmol/L (1 g氯化钾=13.3 mmol/L) 。每2~4 h抽血复查血钾,当血清钾达2.5 mmol/L以上时,补钾速度降至<20 mmol/L,直到血清钾达到3.5 mmol/L。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补钾公式为:补充氯化钾量 (mmol/L) =[理想血清钾浓度 (mmol/L) -测得血清钾浓度 (mmol/L) ]×0.3×体重 (kg) [1]。非心脏手术无固定补钾公式,根据血钾确定补充氯化钾量。

2 护理

2.1 补钾静脉通路的护理

钾离子是致痛因子,可诱发疼痛反射,且易因其自身物理刺激造成静脉炎,因此,补钾时应采用大静脉补钾,主要是大静脉的血容量相对比小静脉要大、流速快、高浓度的钾进入大静脉被血液稀释缓冲,可减少钾离子对静脉的刺激作用,同时减少对心脏的刺激[2]。笔者所在科选用颈内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或PICC管静脉补钾。 (1) 中心静脉补钾时,必须保证经专用通道输注,避免在输注其他液体时,因输液速度的变化而导致进入体内的氯化钾浓度的变化。调节输液速度时应注意先将输液通道关闭,以防短时间内大量钾进入体内。在停止补钾时,先用空针将中心静脉管道内的液体抽出,再输注其他液体。需长时间补钾的患者,应把一日钾总量分数次间断滴注;补钾浓度先高后低,防止局部静脉发生痉挛; (2) 在持续静脉补钾过程中,若遇到剧烈咳嗽、排便等腹压增高而出现静脉回血甚至输液不畅的情况时,应用肝素稀释液20 ml冲管,以防止血栓或纤维蛋白鞘形成; (3) 防止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平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日穿刺处换药,每24 h更换输液器及肝素帽; (4) 如出现注射部位局部有肿胀、疼痛,说明有溶液溢出血管外,应立即拔出重新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防止局部组织坏死。

2.2 熟悉微泵的性能

使用微泵以保证恒速给药。多数研究表明,使用微泵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纠正低钾血症的方法是有效和安全的[3]。护理人员要全面正确掌握微量泵使用方法和报警处理,了解注意事项,并对常见的问题有高度的认识及处理能力。如在输注过程中发生静脉回血,不能简单地按微泵FAST键,应用装有生理盐水的针筒接在针头上将回血推入后再接上氯化钾溶液继续输注。在微泵上或注射器上标明药物名称、剂量、时间等,以便及时对药物做出调整,并将微泵固定于牢固的输液架上,防止过多仪器影响各项操作。

2.3 病情观察

2.3.1 症状观察

低钾血症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恶心、呕吐、腹胀、肢体软瘫,因呼吸肌麻痹而呼吸困难等。而血钾升至正常水平后这些症状均可缓解或消失。这要求在补钾过程中不仅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还要重视患者的主诉。

2.3.2 持续心电监护

低钾血症心电图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心动过速,T波平坦、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临床护理上还可发现频发、多源、成对与连续的室性期前收缩等危险性较大的心律失常。此时护士是否能够准确及时辨别心电图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当患者在静脉补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心率减慢、T波高尖、QRS波群增宽等高钾血症心电图特征,应立即复查血钾浓度并作相应处理。

2.3.3 监测电解质变化及动态血气分析

深静脉补钾后,钾离子在体内分布均匀的时间是1 h左右,因此,深静脉泵钾后2 h内应复查血钾。此期间应定时监测血气,因酸碱平衡失调对血钾浓度有一定影响,pH应维持在7.3~7.4,防止p H过高,如患者有碱中毒,应先纠正碱中毒后再复查血钾,不宜急于补钾。而存在酸中毒的患者,则应在纠酸前补足血钾,可防止p H值升高后血钾水平进一步降低[4]。补钾后血清钾上升仍不明显者,可在补钾的同时补给硫酸镁1~2 g,对提高血清钾有一定的帮助。电解质水平稳定后2~4 h复查1次,并根据化验结果随时调整氯化钾的用量,可避免高钾或低钾血症的发生。采血时应避免使用补钾通道,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避免震荡以免溶血而影响结果。

2.3.4 严格记录出入量

见尿补钾,是补钾基本原则。低钾血症时肾小管损伤明显,可诱发急性肾衰竭,每日尿量在700 ml以上或每小时尿量在30 ml以上补钾较为安全,尿量<30 ml/h应马上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对于心力衰竭、休克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5]。在护理上结合心电监测、血气结果及电解质水平综合分析补钾效果,避免出现医源性的高血钾。

2.4 心理护理

因患者病情危重、烦躁,且患者需要经常抽血,因此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尤为重要,让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低钾血症的危险性,进行中心静脉快速补钾的必要性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对临床症状的恐惧感,树立其疾病恢复的信心,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3 讨论

严重低血钾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还可引起洋地黄中毒,导致碱中毒及内环境紊乱,危及生命。常规的补钾方法补钾浓度低,所需液体量多,以至补钾速度慢,不能短时间内提高体内钾离子浓度,缓解病情。采用高浓度快速静脉补钾方法尤为重要。

高浓度快速静脉补钾易发生短时间内形成一过性高钾血症,而导致致命的心律失常比率比传统补钾高,是具有潜在危险的超常规疗法,必须加强输注的安全性护理。常规重力输液时,经常因体位变动等原因而引起输液速度骤然加快或减慢,既增加了补钾的危险,又不能完成治疗。对靠近心脏的深静脉快速补钾危险性难以控制,因此,速度不宜过快[6]。微泵注射速度均匀,剂量和速度可调节,相对安全。可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每公斤、每分钟输入的药物钾,因其补钾浓度均匀一致,既确保了治疗,又提高了安全性,大大降低了高浓度补钾的危险。同时,微泵补钾所需液体量较少,尤其适合老年人或心衰需控制液体入量者。文献报道,成人大量快速补钾获得成功[7]。其方法主要是: (1) 补钾浓度先高后低,速度先快后慢,先用浓度为3%~7%的氯化钾溶液,用微泵静脉推注,补钾速度为每小时20~40 mmol/L,同时动态监测血钾、心电图及尿量,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氯化钾浓度及滴速,使溶液浓度逐渐降低; (2) 匀速补钾,每24 h补氯化钾3~4 g。并注意多次配制液体将钾分散在24 h内补入,保证其安全有效。以上两种方法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选用。钾进入细胞内较缓慢,静脉补钾后15 h血钾才能与细胞内钾达到平衡,完全纠正缺钾至少需要4 d,主张早期补钾浓度、速度略快,一旦症状缓解,补钾速度宜慢,低钾血症纠正后,还需按常规方法继续静脉补钾4~6 d[8,9]。

深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这种快速补钾的方法,可成为抢救生命的关键措施。通过精心护理,在密切心电监护及血钾、血气监测的情况下,将10%氯化钾经中心静脉导管泵入,即能很快纠正患者低钾血症,又非常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摘要:总结75例重度低钾的危重患者使用微泵恒速静脉补钾的护理。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熟练掌握微量泵的使用, 做好患者病情观察 (症状观察, 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电解质变化及动态血气分析, 严格记录出入量) , 做好心理护理。经过精心护理, 75例患者血钾水平均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值, 无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低钾血症,护理,微泵,静脉补钾

参考文献

[1]韩文军, 胡敏, 王磊, 等.外科ICU微泵持续性补钾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40.

[2]王海霞, 李纪念.微泵大静脉注射高浓度氯化钾治疗低钾血症并心功能不全的护理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12 (1) :57-58.

[3]张锦.微泵持续静脉输入高浓度氯化钾对危重患者低血钾的治疗[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10) :507.

[4]韩玉霞, 丁丽娟, 王召鸿, 等.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浓度补钾的监护及注意事项[J].西南军医, 2006, 8 (2) :101.

[5]刘晓燕.心力衰竭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微泵静脉补钾的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 16 (2) :158.

[6]陈慧君, 朱齐兵, 辛学俊.低钾血症患者静脉补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海峡药学, 2006, 18 (4) :160.

[7]王琳, 孙国珍.1例长期持续超大剂量静脉补钾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4 (3) :71-73.

[8]韩萍, 杨谊平.超常规补钾治疗重度低血钾症[J].中国急救医学, 2000, 20 (6) :366.

血浆钾浓度 篇3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Agilent 129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含脱气机、液相色谱泵、自动进样器、恒温箱、柱温箱、紫外检测器、Chemstation化学工作站, 安捷伦科技) ;METTLER TOLEDO AB135-S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德国梅特勒) ;XW-80A涡旋混合器 (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 ;TGL16M型冷冻离心机 (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 ;AHL-2001-P痕量型分析型超纯水机 (艾科浦, 重庆颐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1.2 试药与材料

那格列奈对照品:由武汉生物化学制药厂提供, 含量为99.9%;瑞格列奈 (内标) 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批号:100753-201102;乙腈:美国Tedia公司, 色谱纯, 批号:1202257;磷酸二氢钾: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有限公司, 分析纯, 批号:090307;磷酸: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 批号:130305;异丙醇和二氯甲烷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纯水:自制去离子超纯水。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 (4.6mm×150mm, 5μm, Agilent, 美国) ;保护柱:Gemini C18 (4mm×3.0mm, Phenomenex, 美国) ;流动相:乙腈:25mmol/L磷酸缓冲溶液 (氨水调至pH6.8) (40∶60) ;流速:1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10nm, 以瑞格列奈作为内标。

2.2 溶液配制

2.2.1 对照液配制

精密称取那格列奈对照品10mg, 置于10mL容量瓶中, 加适量乙腈溶解后, 再用乙腈稀释至刻度线, 摇匀, 即得浓度为1mg·mL-1的那格列奈对照品储备溶液。同法配制浓度为1mg·mL-1的瑞格列奈内标对照品储备溶液, 临用前用流动相稀释至200ng·mL-1, 所有对照品溶液置于4℃冰箱保存, 备用。

2.2.2 标准血浆样本的配制与处理

取上述那格列奈对照品储备液, 用乙腈溶液逐级稀释为125、50、20、8、3.2、1.28、0.512μg·mL-17个浓度级别的系列那格列奈对照品工作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0μL, 精密加入190μL空白血浆, 涡旋30s混合均匀, 即可得到含那格列奈浓度分别为12.5、5、2、0.8、0.32、0.128、0.0512μg·mL-17个浓度级别的系列标准血浆样本。

在上述系列标准血浆样本中, 分别精密加入200ng·mL-1的内标瑞格列奈对照品工作溶液10μL, 涡旋30s混匀, 加入混合萃取剂 (异丙醇∶二氯甲烷=20∶80) 3mL, 振荡3min, 低速离心 (440g, 10min) , 取有机层1.5mL, 于35℃微弱氮气流条件下吹干, 再以200μL流动相复溶, 高速离心 (15 700g, 10min) , 取上清液进样10μL。

2.3 系统适用性与专属性考察

取浓度为0.0512μg·mL-1的标准血浆样本1份, 按上述方法处理后进样10μL, 结果显示, 连续5次进样的RSD (精密度) 均小于10%, 系统适用性良好, 满足生物样本测试方法学的要求。

取6份不同个体的空白血浆, 按上述方法配制成浓度为0.0512μg·mL-1的血浆样本 (加样样本) , 处理后进样;另取6份不同个体的空白血浆, 用20μL乙腈溶液代替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溶液的体积 (空白样本) , 处理后进样。结果显示, 空白样本无干扰峰, 加样样本中那格列奈和内标瑞格列奈的保留时间与标准血浆样本一致, 保留时间分别为5.7min和6.6min, 分离度大于1.5, 专属性良好。

注:a那格列奈;b内标;A空白样本;B加样样本;C中浓度标准血浆样本。

2.4 线性关系考察

配制含那格列奈浓度分别为12.5、5、2、0.8、0.32、0.128、0.0512ug·mL-17个浓度级别的系列标准血浆样本, 并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分别进样10μL。记录内标及各浓度那格列奈的峰面积。结果表明, 那格列奈在0.051 2~1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以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浓度之比为横坐标, 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 以二次权重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9507X+0.0013, 相关系数为0.9994 (n=7) 。

2.5 精密度考察

配制低、中、高浓度 (那格列奈浓度为0.128、0.8、10μg·mL-1) 的标准血浆样本, 每个浓度平行配制5份, 处理后进样10μL。结果显示, 每个样本的准确度均在85%~115%, 低、中、高浓度精密度 (RSD) 均小于15%, 表明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

2.6 最低定量限考察

配制浓度为最低浓度点 (0.0512μg·mL-1) 的标准血浆样本, 平行制备6份, 按上述方法处理后进样10μL, 结果得出, 6个样本的准确度均在80%~120%范围内, 信噪比均大于10, RSD值为4.1%, 最低浓度点灵敏度符合要求。

2.7 回收率考察

配制低、中、高浓度 (那格列奈浓度为0.128、0.8、10μg·mL-1) 的标准血浆样本, 每个浓度平行配制5份, 处理后进样10μL, 记录峰面积 (A1) 。

另取浓度为1.28、8、100μg·mL-1的那格列奈对照工作液, 按标准血浆样本配制方法配制, 但用190μL纯水代替190μL空白血浆, 混匀, 吹干, 再用200μL流动相复溶后进样, 记录峰面积 (A1′) 。回收率为R1=A1/A1′×2×100%, 得低、中、高浓度回收率为75.9%、82.1%、79.0%, 回收率良好, 且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在同一水平, 不存在浓度依赖性。

2.8 稳定性考察

配制低、中、高浓度 (那格列奈浓度为0.128、0.8、10μg·mL-1) 的标准血浆样本, 分别考察室温放置2h、4h, -40℃条件下低温冻存15天、30天、60天, 冻融1次、2次、3次的稳定性, 分别每个浓度平行3份。结果表明, 那格列奈血浆样本在上述条件下均为稳定, 说明那格列奈生物样本稳定性良好。

3 讨论

本研究方法所用的色谱仪器为Agilent 129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具有最高的分析速度、分离度及超高的灵敏度。本方法中最终选定的流动相为乙腈-25mmol/L磷酸缓冲溶液 (氨水调至pH6.8) (40∶60) , 在该配比及pH的流动相条件下, 那格列奈峰型最佳, 且与相邻峰分离度良好。在内标选择方面, 瑞格列奈与那格列奈具有相似的结构, 而且在该色谱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分离度, 是一种良好的内标物。朱南平[2]等人应用固相萃取法处理那格列奈生物样本, 但该方法最大的劣势是成本过高, 而且操作时间较长。笔者选用的样本处理方法是液萃取法, 笔者发现, 单纯应用二氯甲烷萃取时, 萃取回收率较低, 而在二氯甲烷中加入一定比例异丙醇后, 萃取回收率可以提高到75%~85%, 满足生物样本提取回收率的要求。因此本方法中最终采用混合萃取剂异丙醇-二氯甲烷 (20∶80) 的方法处理血浆样本。

总之, 本方法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能准确、可靠地测定血浆中那格列奈浓度, 适用于血浆中那格列奈血药浓度的测定。

参考文献

[1]秦永平, 余勤, 梁茂植.柱切换RP-HPLC测定血浆中那格列奈的浓度[J].华西药学杂志, 2006, 21 (5) :458-460.

[2]朱南平, 徐平声.HPLC测定血浆中那格列奈及其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6, 41 (13) :1013-1014.

血浆钾浓度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氟哌啶醇标准品、氯氟哌啶醇、甲醇、乙腈、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乙烷、异戊醇、硫酸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1.2 仪器

LC-5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括SPD-2A型紫外检测器, C-R3A型色谱数据处理机;Waters U6K进样器

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 ODS 4.6 mm×25 cm;流动相:乙腈-甲醇-0.025 mol/L磷酸二氢钾 (45∶5∶50, v/v) , 用前过滤和减压脱气;紫外波长248 nm, 灵敏度:0.005AUFS。

1.4 贮备液及标准液

精密称取氟哌啶醇和氯氟哌啶醇适量, 用甲醇配制成100 mg/L的贮备液, 置4℃冰箱保存。使用时分别用甲醇将氟哌啶醇贮备液稀释成1和5 mg/L浓度的标准溶液, 氯氟哌啶醇贮备液稀释成5 mg/L的内标溶液。

1.5 样品处理方法

取血浆1 ml置具塞离心管中, 加入10 μl内标液, 500 μl 2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5 ml己烷 (含2%异戊醇) , 振摇混合10 min, 3000 r/min离心10 min, 将有机相移至另一离心管中, 加入100 μl 0.03 mol/L硫酸溶液, 旋涡混合1 min, 3000 r/min离心10 min, 弃去有机相, 精密量取水层50 μl注入色谱柱层析。

2 结果

2.1

色谱分析结果, 图1为空白血浆及加入适量标准品和内标的血浆色谱结果。

2.2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最低检测浓度

在空白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哌啶醇标准液和内标液, 配成浓度为1.0、2.5、5.0、10.0、25.0、50.0 μg/L的标准血浆样品, 按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测定。以样品浓度 (c) 对样品与内标的峰面积比 (Y) 进行线性回归, 在浓度1~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n=5) , 回归方程为:Y=0.0411c-0.0074, r=0.9998。在信噪比为4时, 血浆中氟哌啶醇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5 ng/ml。

1-氟哌啶醇;2-内标

2.3 回收率及精密度如表1和表2。

2.4 干扰实验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 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以及可能伍用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哌替啶、维生素C、维生素B1和葡醛内酯片 (肝泰乐) 等进行了实验考察。结果表明, 上述药物在氟哌啶醇和内标的保留时间附近均无峰出现

3 讨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有“三高一广一快”的特点①高压:流动相为液体, 流经色谱柱时, 受到的阻力较大, 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 必须对载液加高压。②高效:分离效能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③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 ng, 进样量在uL数量级。④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较经典液体色谱法速度快得多, 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 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一般<1 h。本文对流动相的组成及其比例、pH值等进行了考察, 由于甲醇黏度较大, 在本条件流速下, 柱压较高, 增加柱温虽可得到改善, 但当柱温超过35℃时, 待测物的分离度就会受到影响, 故确定以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加少量甲醇组成流动相,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在样品处理中, 笔者采用有机溶剂一步提取, 提取率与文献报导[1]接近。提取溶剂已烷中加入2%异戊醇可增加提取液极性, 提高待测物的溶解度。

本法灵敏度、选择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 血浆样本中药物的提取方法简便易行, 适于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工作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测定血浆中氟哌啶醇浓度的方法。方法以乙腈-甲醇-0.025mol/L磷酸二氢钾 (45:5:50, v/v) 为流动相, 氯氟哌啶醇作内标, 紫外波长248nm处检测。结果血浆中氟哌啶醇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5ng/ml, 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6.7%±5.0%, 线性范围1~50ng/ml (r=0.9998) , 日内和日间RSD分别小于8%和9%。结论方法灵敏、快速、准确, 可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工作。

关键词:氟哌啶醇,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考文献

血浆钾浓度 篇5

胎儿和胎盘的排出动力都依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来进行, 对于平滑肌来讲, 当Ca2+浓度降低调节轻链磷酸酯酶使磷酸化轻链去磷酸化, 肌肉舒张[1]。患有分娩低血钙症的奶牛, 有23.9%奶牛发生RFM, 而未患分娩低血钙症的奶牛仅有12.0% RFM[2] , 说明钙在胎衣外排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eNOS是一种Ca2+钙调素 (CaM) 依赖性蛋白, 能催化产生少量的NO, 虽对体内NO含量的调节不起主导作用, 但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调节作用。mRNA稳定性是eNOS蛋白表达的重要调节点, 目前尚未见有关于eNOS与RFM关系的相关报道。因此本试验通过检测血浆中Ca2+浓度和胎儿胎盘中e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 来探讨影响奶牛RFM发生时它们的变化情况, 为研究奶牛RFM发生机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Ca2+浓度检测试剂盒购于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源一抗、SP试剂盒及DAB显色剂均购于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NA提取试剂盒购于QIAGEN公司;反转录酶、RNA酶抑制剂、Taq酶、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等购于Invitrogen公司;其它常规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样品分组及处理

试验奶牛在分娩前4 d (-4 d) 至分娩后2 d (2 d) , 尾静脉采取血液, 肝素抗凝 (20 U肝素/mL血液) 血20 mL, 3 000 r/min离心15 min, 分离血浆, 分装于EP管中, 将产后RFM和NRFM的样品分为两组, -70℃冰箱保存待测。分别取两组奶牛产后胎儿胎盘, 一部分按常规方法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24 h以上, 用于组织学检测;另一部分液氮中保存, 用于总RNA提取。

1.3 试验方法

1.3.1 操作方法:

Ca2+浓度通过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用终点法进行检测, 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按常规方法制备胎儿胎盘绒毛组织切片,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指定步骤进行。RNA提取、反转录均严格按试剂盒要求操作。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PCR扩增的目的片段, 割胶回收, 用回收试剂盒纯化后连接到PMD18-T vector, 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 铺板, 采用蓝白斑筛选法筛取疑似阳性单菌落, 对其进行培养、提取质粒、质粒PCR鉴定后, 测序。

1.3.2 引物及反应条件:

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 eNOS (GenBank登录号:NM_181037) 引物序列:上游:CCCAGGAGGTGACAAGCC, 下游:GCCAACAGGACAGCGGTA, 目的片段大小为194 bp;β-actin (GenBank登录号:NM_173979) 引物序列:上游:GATGTGGATCAGCAAGCA, 下游:CCTTCACCGTTCCAGTTT, 目的片段大小为230 bp。普通PCR反应条件为94℃、5 min;94℃、30 s, 57℃、30 s, 72℃、30 s, 30个循环;72℃10 min。实时荧光RT-PCR反应条件分别为95℃预变性1 min;95℃变性15 s, 57℃退火15 s, 72℃延伸15 s, 共进行45个循环。反应结束后进行熔解曲线分析。每个样品做2个重复, 用2-ΔCt计算mRNA的相对表达量[3]。

1.4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每批以PBS (phosphate-buffersaline, 磷酸盐缓冲液) 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的eNOS免疫反应阳性的大鼠肺组织切片作为阳性片。以细胞浆染成黄色、棕色或棕褐色且其染色强度高于背景非特异染色为阳性细胞;按许良中[4]等级评分方法, 根据阳性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对eNOS蛋白的表达和分布进行评估。

1.5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以undefined表示,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浆Ca2+浓度变化

注:上角标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或无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本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RFM组奶牛血浆中Ca2+的浓度均低于NRFM组, 其中在产前第4天、第1天和产后第2天显著性 (P<0.05) 低于NRFM组的水平, 且在产前4 d (2.15 mmol/L±0.14 mmol/L) 和产后第2天 (1.70 mmol/L±0.18 mmol/L) 血浆中Ca2+的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2.25 mmol/L~2.75 mmol/L) [5]。

2.2 奶牛胎儿胎盘中eNOS的分布

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大鼠肺组织阳性对照组有大量eNOS表达 (图1A) ;以PBS代替一抗阴性对照组无阳性表达 (图1B) ;NRFM组奶牛胎儿胎盘中有较多的eNOS分布, SP染色偶见阳性产物 (图1C) ;RFM组中有少量的eNOS阳性产物分布 (图1D) , 且eNOS分布在胎儿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和内皮细胞。NRFM组奶牛胎儿胎盘中eNOS的阳性细胞表达率 (5.33%±0.21%) 显著高于RFM组 (3.19%±0.12%) (P<0.05) 。图1中箭头所指为eNOS的阳性表达。

A.大鼠肺组织eNOS表达阳性对照 400×;B.奶牛胎儿胎盘eNOS表达阴性对照 400×; C. NRFM奶牛胎儿胎盘eNOS表达及分布 400×;D. RFM奶牛胎儿胎盘eNOS表达及分布 400×

2.3 两组奶牛胎儿胎盘eNOS mRNA表达量差异

总RNA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可清晰地看见总RNA的2条电泳条带28S、18S, 经测定, 光密度比值A260/A280为1.8~2.0, 说明RNA的完整性和纯度均符合反转录的要求 (图2) 。RT-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 显示测扩增得到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 (图3) 。

挑取重组子进行菌体PCR扩增和凝胶电泳鉴定, 显示明亮的与理论片段长度相符的条带 (图4) , 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转入大肠杆菌。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中登录的已知基因同源性达100%。

分别以不同样品中的β-actin基因为内标, 对奶牛胎盘中的eNOS基因表达水平进行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经分析, 其中NRFM组 (1.00 ±0.04) 高于RFM组表达水平 (0.15 ±0.04) , 且两组差异显著 (P<0.05) (图5) 。

3 讨论

1. RFM组;2. NRFM组

3.1 血浆Ca2+浓度与RFM的关系

RFM组奶牛血浆Ca2+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分娩前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以及奶牛动用骨钙能力下降所造成的[2]。对子宫平滑肌而言, 当Ca2+浓度升高时, Ca2+与钙调蛋白结合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活化, 最终使轻链丝氨酸-19磷酸化, 肌肉收缩;当Ca2+浓度降低时, 调节轻链磷酸酯酶使磷酸化轻链去磷酸化, 肌肉舒张, 就会影响到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量。

1. β-actin;2. eNOS;M. DL2000 marker

1. β-actin;M. DL2000 marker;2. eNOS

本试验结果显示, RFM奶牛的血钙水平在分娩前后均低于NRFM组。这一结果与马衡、Hernandez 以及牟瑞营等的报道相一致[6,7,8]。由此可见, 细胞内的Ca2+浓度降低时, 收缩蛋白对Ca2+敏感性也减弱, 肌细胞膜上K+通道活性下降, 从而导致生殖系统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血管舒张, 使母体和胎儿胎盘的收缩产生惰性, 胎盘突中的毛细血管处于充盈状态, 子叶绒毛就难以从肉阜陷窝中脱出。因此, Ca2+水平的下降, 会使奶牛产后胎儿胎盘的排出缺乏动力, 容易导致RFM。

3.2 血浆Ca2+浓度对eNOS表达的影响

内皮细胞eNOS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信号传导区域内, 称为小窝。在正常情况下, eNOS黏附在小窝上, 并与小窝蛋白结合, 处于失活状态, 但Ca2+浓度升高时, eNOS迅速从小窝上解离并被激活[9]。因而, 当Ca2+浓度升高时, eNOS表达量也将增加, 表明Ca2+浓度与eNOS表达量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可见, RFM组奶牛胎儿胎盘中eNOS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NRFM组。这与血浆Ca2+浓度呈同向变化, 证明Ca2+浓度对eNOS的表达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有理由推测, eNOS是依赖于Ca2+-CaM而存在的, 受细胞内Ca2+浓度的生理性调节。因而, Ca2+对eNOS有正向调节的作用。

3.3 奶牛胎儿胎盘eNOS的表达与RFM的关系

通过eNOS蛋白在奶牛胎儿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 我们发现在RFM组与NRFM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 这也说明eNOS蛋白在胎盘中的表达量对奶牛RFM的发生或许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又发现mRNA表达量也有显著性差异, 更进一步验证了eNOS与奶牛RFM发生的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 奶牛血浆中Ca2+水平对奶牛RFM的发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时影响eNOS 在胎儿胎盘绒毛中的表达 , eNOS的表达减少或增多对胎盘分离排出影响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明, 李爱媛.肌肉肌球蛋白、粗肌丝和Ca2+调节机制的多样性[J].生理科学进展, 1993, 24 (1) :6-9.

[2]刘德义, 江汪洋, 方必春, 等.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J].中国奶牛, 2005 (1) :42-44.

[3]Livak K J, Schmittgen TD.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 (-Delta C (T) ) [J].Methods, 2001, 25 (4) :402-408.

[4]许良中, 杨文涛.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判断标准[J].中国癌症杂志, 1996, 6 (4) :229.

[5]Wright P J, Malmo J.Pharmacologic manipulation offertility[J].Vet Clin North Am Food Anim Pract, 1992, 8 (1) :57-89.

[6]马衡, 李聪, 张明时, 等.奶牛胎衣不下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Ⅱ) [J].云南大学学报, 1993, 15 (2) :56-58.

[7]Hemandez J, Risco C A, Elliott J B.Effect of oraladministration of a calcium chloride gel on blood mineral con-centrations, parturient disorders, repoductive performance, andmilk production of dairy cows with retained fetal membranes[J].Am Vet Med Assoc, 1999, 215 (1) :72-76.

[8]牟瑞营, 秦贞福, 张洪波, 等.胎衣不下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离子水平的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6 (12) :14-18.

血浆钾浓度 篇6

1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美国Waters公司);超纯水器Milli-Q plus(美国Waters Division of Millipore);真空泵(美国Waters Division of Millipore);电子天平BP211D(德国Sartorius公司);振荡混合器YKH-Ⅱ(江西医疗器械厂);高速离心机3531型(德国ABBOTT公司);台式离心机 80-2(上海手术器械厂)。

1.2 药品和试剂

GZ(天津新新药业,批号020292);GZ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GZ缓释片(自制,批号030707);甲苯磺丁脲(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提纯后使用);甲醇(色谱纯,美国Fisher scientific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家犬血浆(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实验方法

2.1 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血浆样品的处理 取血浆样品0.5 mL于具塞离心试管中,加入内标20μl(50μg/mL甲苯磺丁脲甲醇溶液),振荡混匀1min,加入0.5mol/L盐酸液0.1mL,振荡混匀1min,加入乙酸乙酯3mL,振荡提取5min,离心(3 500r/min,10min),取有机相2.4mL,45℃氮气吹干,残渣用200μl甲醇溶解,旋涡混匀1min,高速离心(13 000r/min,5min),取上清液进样。

2.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Nucleodur C18硅胶柱( 250×4.6 mm,5u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pH2.5)-甲醇(40∶60,v/v);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器波长:228 nm;灵敏度:0.02AUFS;进样量:20μL。

2.1.3 最低检测限 进样测定,试验当S/N=3时的血样浓度。

2.1.4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空白血浆960μl,加GZ标准液(400μg/mL甲醇溶液)40μl,旋涡混匀1min,吸取500μl,加500μl空白血浆旋涡混匀1min,等比稀释,使血浆样品的药物浓度分别为0.125,0.25,0.5,1,2,4,8,16μg/mL,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进样分析,平行测定3次。以血药浓度(Y)对平均峰面积比(X)进行线性回归,求得血浆药物回归方程。

2.1.5 精密度试验 按照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分别配制0.5、2、8μg/mL的GZ血浆样品,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并按法测定,考察GZ血样测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血浆样品1日内平行操作5次,测得日内精密度;连续5d每日1次,进行血浆样品处理和分析,测得日间精密度。

2.1.6 回收率试验 按照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分别模拟0.5、2、8μg/mL的GZ血浆样品,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并按法测定,计算回收率。

2.1.7 萃取回收率 取相当于进样药物量0.025、0.1、0.4μg的GZ对照品溶液及对应血浆样品,对照品溶液直接进样,测得药物峰面积A,GZ血浆样品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同法测定药物峰面积A′,分别按下式计算萃取回收率:回收率(%)=(A′/ A)×100%。

3结果

3.1 血浆浓度分析方法

3.1.1 色谱行为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得的空白血浆、含GZ血浆样品的色谱图见图1,GZ的保留时间为11.997 min。GZ与内标以及空白血浆中的其他组分分离良好。

A:空白血浆;B:含GZ血浆;1:GZ;2:甲苯磺丁脲

3.1.2 最低检测限

当S/N=3时,血浆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0.10μg/mL。

3.1.3 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为:Y=1.03X-0.106,r=0.999 9。结果表明GZ血浆样品在0.125~1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3.1.4 精密度结果

日间日内精密度结果见表1。3个浓度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7.70%。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

3.1.5 回收率结果

回收率结果见表2。血浆样品平均回收率101.18%,RSD为0.88%。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

3.2 萃取回收率结果

萃取回收率结果见表3。血浆样品萃取回收率平均为79.98%,RSD为1.41%。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

4讨论

在GZ提取过程中,pH影响较大,因为GZ结构中的磺酰基和脲基上的氢具有一定的酸性(分别为2.21和5.98)[10],随着pH的升高可能解离成盐,极性增强,影响有机溶剂的萃取,降低pH能提高萃取回收率,但降低pH也相应增加引入血浆中的内源性杂质,因此,提取过程中应适当调整pH值[11]。

本实验建立了家犬血浆中GZ的HPLC测定法,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和内标,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最低检测限为0.10μg/mL,三种浓度测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7.70%。血浆样品平均回收率101.18%,RSD为0.88%;平均萃取回收率为(79.98±3.76)%,RSD为1.41%;符合生物样本的分析要求,可用于制剂中格列奇特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犬血浆中格列齐特浓度的HPLC测定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Nucleodur C18硅胶柱(250×4.6mm,5u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2.5)-甲醇(40∶60,v/v);流速1.0mL/min;检测器波长228nm;以甲苯磺丁脲为内标。结果格列齐特浓度在0.125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最低检测浓度为0.10ug/mL,日间及日内RSD均小于8%,平均萃取回收率合为79.9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格列齐特药代动力学研究。

血浆钾浓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1∶1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在陕西省范围内8所医院,选择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病例,脑卒中是依据我国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的标准,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者。以同期住院的与脑血管疾病无关的其他患者及社区人员作为对照组。其性别、居住地区与病例相匹配,年龄差别不超过5岁。共收集病例312例,对照312例,组成312对病例与对照,其中脑血栓组82对,腔隙性梗死组150对,脑出血组80对。病例组年龄(59.52±8.1)岁,对照组年龄(58.04±7.5)岁。男性200对(占64.10%),女性112对(占35.90%)。

1.2 研究内容

1.2.1 流行病学调查

按“973”计划规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入选的病例及对照进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脏病史、高血脂及糖尿病史等调查。

1.2.2 临床指标

血糖、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1.2.3 研究指标

血浆Lp(a)、apo(a)基因五核苷酸TTTTA重复序列多态性测定。

1.3 统计分析

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测定资料、血浆Lp(a)及apo(a)基因PNTR重复数目等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SPSS数据库。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结果

脑卒中各亚型组与相应对照组的主要流行病学资料见表1。在临床主要特征方面,不同亚型与对照组比较的结果各有特点。其中,脑出血组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脑血栓组则是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栓组的吸烟者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相关的既往病史中,具有高血压病史者,在3个亚型的脑卒中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脑血栓组的具有糖尿病病史者,脑出血组具有高脂血症者,腔隙性脑梗死组具有房颤病史者均显示出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冠心病者,各亚型脑卒中均与对照组没有差别。

注:BMI:体重指数;SBP:收缩期血压;DBP:舒张期血压;注:BMI:体重指数;SBP:收缩期血压;DBP:舒张期血压;1)与对照组比较,P<0.001;2)与对照组比较,P<0.01;3)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临床指标结果

各临床指标中,脑血栓形成组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在各组中均未显示出差异,而血浆总胆固醇在脑出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研究指标

2.3.1 血浆Lp(a)浓度

对脑卒中组及对照组的Lp(a)对数浓度进行分析,显示脑卒中组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脑卒中的各亚型分组中,脑血栓形成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浆Lp(a)对数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脑出血组的血浆Lp(a)对数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4)。

注: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覮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覮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覮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 血浆Lp(a)浓度与脑卒中的危险的相关分析

将本研究病例及对照组一般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及血浆Lp(a)浓度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对脑卒中及各亚组进行血浆Lp(a)浓度与脑卒中危险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血浆Lp(a)浓度可使脑卒中总体的发病风险提高0.53倍(OR=1.53,95%CI:1.02~2.28)(见表5)。并且使脑血栓形成的发病风险提高0.8倍(OR=1.80,95%CI:1.06~3.37)(见表6)。与脑出血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无明显关联(见表7、8)。

注:TG:三酰甘油,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注:TG:三酰甘油,LDL:低密度脂蛋白,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注:TG:三酰甘油,LDL:低密度脂蛋白,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注:TG:三酰甘油,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同时或先后存在,并较长时间作用的结果。年龄、性别、种族等对脑卒中的影响,终身不能改变。本研究是以年龄、性别作为控制条件的病例对照研究,所以,未能显示出这些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在不良生活行为方面,本研究关注了吸烟,虽然总体来说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异,但对脑卒中亚型进行分层后,脑血栓组的吸烟者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吸烟对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确有影响。高血压作为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本研究也显示出相同的结果。而且脑出血组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栓组则是舒张压高于对照组,说明不仅血压的数值对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同状况的血压升高还会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类型。这可能和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发病理机制不同有关。而其他疾病的罹患状况,在不同类型的脑卒中中却显示了不同的情况。其中,脑血栓者患有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有房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脑出血者患有高脂血症却低于对照组。各亚型脑卒中具有冠心病者与对照组没有差别。这个结果与既往国内其他的研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3,4,5,6],提示各种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可能的确存在地域差异。而且不同的危险因素最终所导致的脑卒中类型也明显不同[7,8,9]。相应的生化指标分析显示,血糖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对脑血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脑出血者血浆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对各型脑卒中没有影响。因此,如果对人群心血管系统的长期监测,就可能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甚至是发生的类型。如果尽早加以干涉和控制,也将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3.2 血浆Lp(a)水平与脑卒中

Lp(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蛋白。自1972年DAHLEN等首次发现这一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以来,在血浆Lp(a)浓度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中,多数研究提示,血浆Lp(a)浓度升高与脑卒中发生相关,甚至独立相关。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美国进行的一项涉及3 972个健康人(≥65岁)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基线血浆Lp(a)浓度较高组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浓度较低组[10]。一项社区健康中年男性跟踪32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高血浆Lp(a)浓度可以作为致命性和非致命性脑卒中以及TIA发作的预测指标[11]。然而,瑞典、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地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结论指出,血浆Lp(a)浓度既不能预测健康人脑卒中的发生,也不能预测脑卒中患者的再发事件[9,12,13,14]。而在亚洲人群中,包括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等研究均显示血浆Lp(a)浓度的升高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7,8,15,16]。不少研究显示,血浆Lp(a)浓度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其严重性相关[17,18,19,20,21]。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组及对照组的血浆Lp(a)水平对比分析发现,脑卒中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的血浆Lp(a)浓度水平可使脑卒中总体的发病风险提高0.53倍。进一步的分层分析发现,血浆Lp(a)水平与脑卒中各亚型之间的联系并不一致。在脑血栓形成组,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且使脑血栓形成的发病风险提高0.8倍。腔隙性脑梗死与血浆Lp(a)水平的关系呈多样性。本研究血浆Lp(a)水平在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回归分析未能显示出其相关关系。国内学者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虽相对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4]。对于脑出血与血浆Lp(a)的关系,本研究显示血浆Lp(a)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回归未能显示出其相关性。最近,中国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覆盖中国7个不同地域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所进行的大型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脑卒中患者中血浆Lp(a)浓度均升高。血浆Lp(a)浓度升高使总体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0.97倍,脑血栓发病风险增加1.00倍,腔隙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增加1.05倍,脑出血发病风险增加0.64倍[1]。可见,血浆Lp(a)水平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不但有种族的差异,而且在同一种族不同地区之间也并不一致。本研究发现血浆Lp(a)水平作为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地域差异,陕西地区人群和全国总人群相比,有共性也有本地区的特性。血浆Lp(a)水平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即使在同一种族不同地区之间也并不一致。

上一篇:路由结构下一篇:国际贸易和国际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