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精选9篇)
血浆置换治疗 篇1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护理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简称PE) 是治疗重症肝炎的常用方法, 它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 经膜式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液中的血浆与细胞分离, 弃去分理出的血浆, 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 从而达到清除患者血循环中因肝功能衰竭而产生的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 并补充人体必须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作用, 较好的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 为肝细胞再生或行肝移植手术治疗赢得时间[1]。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将PE用于重症肝炎的抢救共35例, 疗效显著。现将PE有关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我科运用PE治疗重症肝炎共35例,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及分期标准。其中女15例, 男20例, 年龄21~75岁;急性重症肝炎12例, 慢性重症肝炎23例。临床分期:早期6例, 中期18例, 晚期11例。5例为妊娠急性脂肪肝, 7例为中毒引起急性肝衰竭, 23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评价:28例症状明显好转, 7例无效。
1.2 方法
采用PLASTAU-IQ型人工肝治疗仪 (日本旭化成公司) , 中空纤维膜型血浆分离器 (PS06型) , 耗材为一次性使用。术前股静脉穿刺并留置双腔管, 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5~7IU/kg, 地塞米松5 mg, 葡萄糖酸钙1.0~4.0 g。2~ 5 d行PE 治疗1次, 平均每例行血浆置换2.42次, 每次置换血浆3000~3500 ml, 术中血流速度维持在60~100 ml/min, 血浆分离流速15~28 ml。
3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术前护理
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PE的治疗经过、注意事项, 使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主动接受治疗。另一方面让患者及家属将自己的顾虑、担心、烦恼讲出来, 开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 面对治疗, 减轻患者紧张心理。物品准备:测定血型, 备同型血浆;清洁双侧腹股沟, 用备皮刀剃去汗毛及阴毛, 动作轻柔, 防止划破皮肤; 协助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
3.1.2 术中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各管路连接紧密, 防止空气进入;打开流量泵进行血浆置换, 保持血流速度, 使血流速度达到60~100 ml。给予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变化, 防止血容量减少或过敏等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而引起血压下降, 持续鼻导管吸氧, 以提高血氧浓度; 穿刺侧下肢制动, 膝关节下垫软枕, 床头摇高20°~30°, 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患者整体状况, 如面色、意识有无改变, 对有躁动不安的患者加强肢体固定, 防止穿刺针脱出或血肿形成; 保持治疗环境安静, 询问患者感受, 与患者交谈轻松话题, 转移患者注意力, 使患者放松, 治疗时间过长时, 按摩患者双下肢, 消除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麻木感, 促进血液回流; PE 治疗过程中不得离开治疗房间, 注意PE 机显示屏上动静脉压力、血流速度, 血浆回流速度等参数变化, 如有异常, 及时处理。
3.1.3 术后护理
治疗结束后用碘伏棉球消毒股静脉留置管及周围皮肤, 用肝素封管, 并加盖肝素帽, 无菌纱布包扎创口及导管, 并妥善固定;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创口敷料干燥, 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注意创口有无渗血及红肿; 观察患者食欲、腹胀、乏力等症状有无改善, 定期检测血生化及凝血指标变化。
3.2 并发症护理
3.2.1 过敏反应
血浆、肝素、鱼精蛋白等均可引起过敏反应。术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 备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葡萄糖酸钙等, 当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皮疹、打喷嚏、寒战现象时, 遵医嘱加用地塞米松或给予异丙嗪、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药物。 为患者轻轻抚摸痒处, 减轻痒感。畏寒时加盖棉被, 调节室温。本组中35例患者中有12 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经上述处理后症状均缓解, 无一例中断治疗。
3.2.2 感染
股静脉穿刺为侵入性操作, 重症肝炎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 加上PE 过程中丢弃大量血浆而造成免疫球蛋白丢失, 极易并发感染[2]。因此, 治疗前人工肝治疗室用三氧消毒机空气消毒1 h, 进入治疗室的操作人员戴好口罩、帽子, 穿隔离衣、鞋套。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创口清洁干燥, 定期换药。避免长期留置导管。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检测血常规,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本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创口红肿, 发现后给予每日用碘伏棉球换药后红肿消退。3例术后出现体温升高, 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以中性为主, 考虑为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经拔除留置导管, 并给予抗生素后好转。
3.2.3 出血
肝病患者毛细血管脆性增强,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门静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 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 为避免分离器及其导管发生凝血, 术前常规应用肝素, 术中应用肝素泵维持; 股静脉穿刺时误穿动脉, 这些均是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3]。因此, 术前常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 对凝血功能极差者, 低分子肝素减量应用甚至行无肝素治疗, 根据凝血功能术中调节肝素持量, 必要时停用肝素, 术中严密观察创口有无渗血, 如有血肿应更换穿刺部位, 血肿处加压止血, 沙袋压迫, 限制肢体活动。本组1 例误穿动脉后形成血肿, 经上述处理好转。
4讨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是抢救重症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血浆置换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的严格操作、严密监测、精心护理, 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护理工作在血浆置换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型肝炎患者一般病情较重, 常会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甚至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这就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治疗经验, 同时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是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故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不断积累经验, 争取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 提高临床疗效, 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金秋, 陈川英, 邓见廷, 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12 (2) :105-108.
[2]秦元梅, 杨守峰, 杨国红, 等.人工肝脏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3, 3 (16) :77.
[3]吴伟平, 曹旭江.130例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护理研究, 2003, 17 (9) :1020.
血浆置换治疗 篇2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治疗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已成为内科治疗免疫性疾病[1,2]、中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脂血症)[3]、凝血障碍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终末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常规方法之一。我院于1995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0例,取得临床满意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男4例,女26例;年龄13~51岁,平均32.5±17岁;病程28~67天,平均46±18天。中毒的形式:呼吸道、皮肤吸收中毒2例;误服2例;口服26例。毒物的种类有3911中毒17例,1605中毒4例,1059中毒6例,氧化乐果3例。2例为慢性中毒过程,余28例均为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30例患者均表现胆碱能危象和毒蕈碱样症状:多汗、瞳孔缩小,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心率减慢。烟碱样症状:肌张力增高,肌束震颤,心率加快。不同程度的全身抽搐。
27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3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6例,浅昏迷21例,深昏迷3例。部分患者有二便失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4~21.2)×109/L,RBC(3.2~4.6)×1012/L,HGB110~165g/L,PLT100~270×109/L,W-SCR0.25~0.37,W-LCR0.63~0.75。其中2例有血红蛋白尿。chE活力<30%。
治疗:所有病例均在迅速清除其体内毒物,维持呼吸功能,应用特效解毒剂如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疗法(PE),抽吸病人静脉血800~1000ml,应用贝克曼低温冰冻离心机分离出血细胞和血浆,弃除含有毒素的血浆,血细胞经洗涤后加上相当于弃除量的冰冻 或新鲜血浆回输[4]。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缓解程度和血浆chE活力测定结果,每日或隔日置换1次,每次弃除和补充血浆量为500~1000ml.每人次置换4~10次,平均6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每天监测血生化、电解质、胆碱脂酶活力,积极补充血液中的丢失成分,如蛋白质、K+、Na+、Ca2+等,尽可能使血液中各种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维持内环境稳定。
疗效标准:①显效:患者清醒,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呼吸道无异常分泌物,毒蕈碱和烟碱样症状消失,体征改善,chE活力>90%。病情痊愈。②有效:患者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变浅,呼吸功能恢复,呼吸道异常分泌物明显减少或消失,毒蕈碱和烟碱样症状缓解,肌张力改善、生命体征平稳,血浆chE活力>70%,病程相对较长。个别病例有后遗症。③无效:病情进一步恶化,昏迷程度加深,呼吸麻痹,毒蕈碱和烟碱样症状加重,体征无改善,患者死亡。
结 果
回顾我院1995年1月前应用常规方法救治的28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与1995年1月后采取血浆置换治疗3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疗效对比,从病例资料,中毒程度和临床疗效具有明显可比性,列表如下。
3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PE疗法,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与传统疗法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讨 论
根据一般性统计资料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率在15%以上,但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率更高。根据上表临床资料看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死亡率高达28.57%,采用血浆置换法治疗死亡率降低到6.67%。虽然血浆置换有较多并发症发生,如输血反应,恶寒、发热、低血压、低蛋白血症、低巨球蛋白血症、荨麻疹、溶血、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感染、肺栓塞、心血管意外、血液传播性疾病等。但及时进行血生化监测,积极有效补充损耗血浆量及其丢失成分,仍可避免这些并发症。血浆置换对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非常有效,可及时补充老化的胆碱酯酶消除胆碱能危象,操作简便,技术易于掌握,不失为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有条件的医院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文,童晓欣,等.血浆交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28例临床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312
2 傅祖植,编写.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血浆置换疗法
3 李大年,主编.丛志强,著,现代神经内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入版社,2002,8:961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观察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64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34例, 女30例, 年龄19~69岁, 平均年龄 (51.2±4.7)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2]。乙型肝炎26例, 戊型肝炎14例,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11例, 未分型13例。主要临床并发症:干性脑病6例, 自发性腹膜炎6例, 肝肾综合征2例, 电解质紊乱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31例) 和对照组 (33例) , 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0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并发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照重型肝炎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常规内科治疗,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择期实施血浆置换术进行治疗。血浆置换治疗期间, 对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1) 术前准备。首先, 做好治疗室准备。在实施血浆治疗前, 要对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消毒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同时, 保持恒定室温, 通常冬季室温为28~30℃, 夏季室温26~28℃[3]。其次, 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肝、肾、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血浆置换治疗需要较长时间, 术中患者可能出现较大血流动力学变化, 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 应嘱咐患者术前排空大小便。必要时, 可进行术前导尿, 并做好穿刺位置皮肤准备。治疗开始后, 患者血浆中坏死毒物等不良物质将被排出体外。因此, 除治疗过程中特殊用药外, 其他常规药物要在血浆置换术后服用。 (2) 术中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面色、神志。血浆置换术需要用到大量血浆, 加之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流速度较快。因此, 可应用心电监护仪器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和观察, 每0.5小时记录1次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药品、器械、设备以及常规物品等要配备齐全,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 避免交叉感;在安装分离器及体外循环管路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并应用1500 ml生理盐水 (38~40℃) 加肝素钠对分离器管路进行冲洗[4]。 (3) 术后护理。血浆置换结束后, 应观察患者穿刺位置是否出现血肿, 如血肿面积过大, 可通过抬高患肢以及冷敷等方法缓解血肿。同时, 观察辅料是否发生渗血, 若出现渗漏应及时进行更换。术后要充分固定导管, 避免导管发生脱落;导管需在患者体内留置较长时间, 因此易形成血栓, 引发患者血管闭塞。若护理不当, 则可导致导管内发生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同时, 留置管使用后要用肝素稀释液进行封管, 保持插管畅通。若观察到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或红肿, 应及时将插管拔除, 并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结果
2.1肝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案例, 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 临床中症状均有所改善。如腹胀缓解、食欲增加、黄疸消退等, 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1例出现四肢麻木, 2例出现皮疹, 未发生过敏性休克, 经积极治疗和对症处理后, 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对照组5例出现四肢麻木, 8例出现皮疹, 2例发生过敏性休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目前,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医学临床被广泛推广, 而人工肝血浆置换手段在治疗重型肝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得到众多专家与医学人士的承认与肯定[5]。根据临床经验, 认为除了上文所列护理干预措施外, 还应做好并发症处理。1要做好血浆过敏预防控制工作, 配备好的血浆制品要在6 h内用完, 天气过于炎热时不能超过2 h。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过敏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如皮肤瘙痒, 可口服阿司咪唑;若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止血浆置换, 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2要警惕低血钙。血浆置换术需采用抗凝剂, 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手足抽搐等症状。本文观察组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钙现象, 护理人员立即为其实施按摩, 并进行补钙治疗, 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在治疗的应用, 缩短了治疗时间, 为肝移植手术争取了更多时间, 从而有效降低了肝炎的患者的死亡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 加强护理, 从而确保工干血浆换置手术顺利实施。本院在为重型肝炎患者提供诊疗时, 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术进行治疗, 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而围术期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促进患者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 64例重型肝炎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1例) 和对照组 (33例) , 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案例, 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 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为重型肝炎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时, 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病情观察以及术后科学处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肝功能
参考文献
[1]何金秋, 陈川英, 邓见廷, 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国危重急救医学, 2012, 12 (2) :105-108.
[2]孙丽华, 范晓棠, 肖琳, 等.MELD在评价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中的作用.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 8 (10) :42.
[3]彭秀丽.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黄疸消退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概况.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12, 10 (4) :109-110.
[4]刘素芬, 王阳.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 5 (9) :62-63.
血浆置换治疗 篇4
况。结果:198例患者,共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406例次,发生各种轻度不良反应共36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6%。结论:经有效的护理均顺利完成了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的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关键词】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不良反应;护理;安全性;风湿病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6.009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是通过对一级分离后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然后将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有形成分一同输回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选择性血浆分离疗法。DFPP技术日臻完善,目前已在我国许多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用于200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1]。本院自2004年2月购进Plasauto IQ全自动血液净化系统,10余年间共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患者1 000余例次。发现DFPP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笔者对本院DFPP治疗进行密切观察,现将结果和分析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DFPP治疗的患者共198例,其中男62例,女138例;年龄24~72岁,平均(36.8±13.6)岁;类风湿关节炎1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1例,强直性脊柱炎15例,银屑病关节炎8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高脂血症5例。
1.2治疗方法运用Plasauto IQ全自动血液净化系统,OP 08W膜式血浆分离器以及EC 30W(40W或50W)膜式血浆成分分离器进行DFPP治疗,血流速度设定为100 mL·min-1左右,以706代血浆作为补充液,普通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剂,目标置换量按公式如下:血浆处理量的标准=体质量(kg)×1/13×(1-Ht/100)Ht=红细胞压积,置换的血浆量为患者血浆量的1~1.5倍。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或经济条件的不同,每位患者分别进行DFPP治疗1~4次不等,每次中间间隔1周。
2结果
在DFPP治疗不良事件发生中主要分为体外循环畅通问题和患者症状方面的问题。体外循环不畅的原因可分为:血流量不足、动脉压过高、静脉压过高、凝血、溶血、破膜等,见表1。患者机体反应的问题包括:低血压、头晕、心悸、乏力、穿刺局部出血、穿刺部位感染、过敏反应等,见表2。经有效及时的处理后,均可迅速转危为安,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
表1体外循环不畅情况分析体外循环不畅情况发生例次(例)发生率(%)
血流不足81.97
静脉压过高1 0.24
动脉压过高2 0.48
跨膜压高20.48
血浆入口压过高61.44
凝血20.48
溶血20.48
破膜10.48
表2患者机体方面的不良反应分析机体发生例次(例)发生率(%)
低血压20.48
头晕、乏力、心悸81.97
穿刺部位感染10.48
穿刺局部血肿20.48
过敏反应00
3结果分析及护理
3.1血流不足
3.1.1发生原因分析当报警指示血流不足,排除动脉管受压、扭曲状态外,应该考虑动脉穿刺处存在问题,一般分以下几种情况:①动脉血管过细,不能达到100 mL·min-1的流速;②护士技术不过硬,直接穿刺不到位出现进针过浅或进针过深,穿刺针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内;或穿刺针角度不对造成斜面贴壁现象所致。③置入双腔管或使用静脉留置软针时,可因穿刺针打折而导致血流不畅。④长期静脉留置双腔管时可因局部血栓造成血流不足。
⑤血管通路建立方法不当。有3例动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因个人对体内置入双腔管并保留可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或经济问题而不接受双腔管置入,故选择两条粗大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通路,最终因不能保证稳定90~100 mL·min-1的血流速度顺利进行DFPP治疗而被迫临时改为双腔管深静脉穿刺,以建立动静脉通路治疗。
3.1.2护理直接动静脉穿刺是建立血管通路的最简便、最经济、最安全、最容易护理的方法,血管条件允许、单次治疗、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经常选用此种方法。但直接动静脉穿刺也是最容易导致血流量不足或静脉压过高的原因。因此,要求护士在建立血管通路前一定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分别选择浅表动脉和浅表静脉各1条。浅表动脉首选桡动脉、足背动脉;浅表静脉首选前臂上段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足踝部的大隐静脉。穿刺时一定注意感觉穿刺血管位置和走行,避免出现穿刺针与血管形成贴壁、夹角情况而引起血管通路不畅致血流量不足或静脉压过高。当桡动脉、足背动脉血管条件不好无法建立动脉通路时,也可选择肱动脉或股静脉直接穿刺建立动脉通路,此时需用16号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于穿刺部位较深,穿刺针相对较短,静脉留置针直接股静脉穿刺时,一定要求患者的操作侧肢体制动,避免脱针。如使用双腔管留置多次行双重血浆置换时,一定注意浓肝素封管,用普通肝素钠注射液12 500 U加生理盐水1 mL,双腔管管腔(本院使用双腔管管腔分别为1.1 mL和
1.3 mL)每侧1.5 mL。如治疗间隔1周以上,需每3~4天重新封管1次,避免凝血堵塞,造成血管通路不畅。
3.2静脉压偏高
3.2.1发生原因分析当报警装置提示静脉压偏高时,存在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检查管路和穿刺部位,排除静脉管受压、扭曲,穿刺针贴壁,针尖斜面未完全在静脉血管内;其次,考虑是否选择的静脉偏细或患者过分紧张,造成穿刺部位血管痉挛。当非首次使用双腔管静脉回血出现静脉压力过高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双腔管内部分血栓阻塞的可能。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检查静脉壶内是否发生凝血情况。
3.2.2护理当静脉压偏高时一定要先调整穿刺针位置,观察血流是否转畅。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嘱患者放松肢体,轻抚穿刺部位或局部热敷,缓解血管痉挛。当确定双腔管内凝血时,应避免继续使用,可改直接静脉穿刺或局部溶栓治疗。静脉壶内凝血时及时更换静脉壶段。
3.3动脉压、跨膜压、血浆入口压过高
3.3.1发生原因分析当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浆入口压缓慢逐渐升高或出现压力高报警时,分别提示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动脉壶、静脉壶、血浆分离器或血浆成分分离器内不同程度的凝血现象。
3.3.2凝血的护理正常的普通肝素抗凝用法是治疗前5 min给肝素0.5~0.8 mg·kg-1,静注治疗开始后每小时追加肝素10 mg,治疗结束前0.5 h
停用肝素。当出现凝血趋势时,首先应增加一点肝素的用量。如不缓解可以关闭动脉引血端,打开回液用生理盐水将引出体外的血液暂时回到体内,再将全自动净化仪停转,调为手动位。当动脉压、跨膜压或静脉压升高时,打开静脉端与穿刺针连接口,调节血液泵速度增快,并用手拍打疑似凝血的动脉壶/血浆分离器或和静脉壶,用生理盐水冲净凝血,将废弃生理盐水排入污物桶,待畅通后再连接静脉端,调为自动位继续治疗。当血浆入口压升高时,用血浆入口压一端连生理盐水,另一端连于分浆壶上的短管,手动开弃浆泵。根据实际情况将弃浆泵速度调大,盐水可将二级膜内冲净,关闭分浆壶上小短管的夹子,将弃浆泵速度调至原来数值,手动切换至开始位继续治疗。此时可有效降低血浆入口压[2]。当确定动脉壶、静脉壶、血浆分离器或血浆成分分离器已经发生凝血时,应及时分别更换凝血部分。
3.4溶血或破膜
3.4.1发生原因分析密切观察滤器情况,发现分离出的血浆颜色为红色时,首先肉眼分辨是破膜还是溶血,然后取血浆离心镜检,确定存在红细胞且血浆分层考虑破膜;如未见红细胞,且血浆红色均匀为溶血。
3.4.2护理置换过程中应保持血流量平稳。血流量过低易致凝血;引血速度过快则血液进入分离器不均匀,跨膜压增加从而导致破膜、溶血。因此,DFPP治疗最重要的是建立并保持有效的血流通路。预防溶血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合理的分浆、返浆、弃浆比设置[3]。一般分浆/血泵(FP/BP)比值< 25%,返浆/分浆(RP/FP)100%,弃浆/分浆(DP/FP)< 8%为最佳。
3.5低血压
3.5.1发生原因分析在DFPP治疗过程中由于被动卧位,有2例次患者出现症状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晕、心悸、恶心等,均为第3次DFPP治疗时,且与恐惧、术中如厕、术前禁食水有关;术后6 h内下床活动剧烈出现低血压6例,头晕和/或心悸、乏力12例,晕倒3例,考虑与清除病理血浆后血容量减少,患者立位活动剧烈发生短崭脑供血不足所致。术后次日至3 d内,轻度疲劳、乏力者约占1/3,考虑为清除病理血浆后血容量改变的正
常表现。
3.5.2护理术前常规测量血压,高血压时遵医嘱服药,待血压降至正常后方能进行治疗。如血压处于正常低限时,一定仔细询问进食情况、日常血压水平、患者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尤其是DFPP第3或4次时,术中可调节补液量稍大于弃浆量。术前嘱患者常规进食,术后尽量平卧6 h后再下床活动。对不能坚持平卧者,应在护士护理下缓慢坐起,适应一段时间后如厕或进行其他必须的活动。术后首次进餐时应掌握少量、富含营养、易消化饮食。
3.6穿刺部位感染
3.6.1发生原因分析有1例老年患者在留置双腔管第3周时,出现穿刺点局部红肿、低热,拔除双腔管后次日体温恢复正常。考虑与双腔管留置时间长、夏季出汗较多、局部护理不到位有关。
3.6.2护理治疗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双腔管留置处隔日换药1次,保证穿刺局部清洁
干燥。
3.7穿刺局部血肿
3.7.1发生原因分析穿刺针拔出后局部出现青肿6例,考虑与患者抗凝治疗后出血时间延长,压迫时间不够有关。
3.7.2护理直接动静脉穿刺针拔出后,局部应加压止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局部出血、术肢远端指/趾尖颜色、皮温、有无麻木肿胀感等,以观察加压力度是否合适。2 h松解静脉加压球,4 h松解动脉加压球,观察出血情况。如无出血,改为无菌敷贴覆盖即可。
4小结
DFPP对多种危重疾病的治疗起到迅速缓解症状的作用,为病因治疗创造了时机,值得临床推
广[4]。近年来笔者的观察发现,DFPP虽有多种不良反应存在,但经过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精心的护理,均可及时纠正各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DFPP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具有临床安
全性。
5参考文献
[1]杨晓,孙希锋.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12(1):39.
[2]闰海霞,杨曼,张芳芳.双重血浆置换操作中降低血浆入口压的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2):75.
[3]龚红英,赵长征.双重血浆置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235.
[4]戴梦玲,陈玉冲.双重血浆置换在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88-1389.
血浆置换治疗 篇5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肝炎,观察护理
血浆置换 (PE) 术是将患者含有毒性物质与致病因子的血浆分离出来, 同时用正常人的血浆与患者的本身血细胞混合后回输体内的方法[1]。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 有害物质大量蓄积, 抑制肝细胞的再生, 严重的干扰其他器官的功能, 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死亡率较高;及时清除蓄积有害代谢产物是治疗重症肝炎的重要环节。我院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1月对87例重症肝炎患者在临床基础保肝、降酶、降黄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
87例重症肝炎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男68例、女19例, 年龄在17~69岁之间, 药物性肝炎12例, 急性重症肝炎14例, 慢性重症肝炎61例。治疗前总胆红素指数316~930.5umol/L (正常值0~19umol/L) , 凝血酶原时间13.3~33.7S (正常值10.5~14S) ,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周身不适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治疗1~5次不等。
2护理经过
2.1 心理护理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创治疗, 并且价格昂贵, 多数患者对此项治疗过程不太了解, 认识不到其治疗的特殊性, 有的患者因家里经济条件差, 害怕用掉很多钱, 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特别是第一次治疗的患者, 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里, 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术前指导。术前一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浆置换术的方法、治疗过程、治疗的大约时间以及术中的注意事项;嘱患者清淡饮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 介绍血浆置换术是治疗重症肝炎高黄疸比较先进的手段, 使患者及家属从科学角度认识血浆置换术在重症肝炎高黄疸中的治疗价值[3]。并告知患者在治疗中我们全程陪同, 特别是术中有什么不适和需求, 不要碍于情面及时与我们沟通, 以便及时处理。另外我们还采取在院患者现身说法, 其效果更好。
2.1 术前准备
嘱患者进入人工肝室前30 min排空大小便, 患者家属在休息室等候。备齐用物、抢救药物及器械、患者的各种资料, 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术前用药;患者平卧位, 全程心电监护;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动-静、静-静循环。我们采取16G内瘘针直刺动脉引血 (脑动脉、肱动脉) , 静脉回血 (肘正中静脉) 或颈外静脉、股静脉插管的方法建立体外循环血路。
2.2 术中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制度及查对制度,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面色、肢体温度, 并做好记录, 预防低血压休克[4]。由于血浆置换术不良反应都是在治疗中出现的,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 体贴患者及时与患者沟通, 让患者及时讲出不适症状。例如:高黄道患者, 皮肤出现瘙痒, 不要让患者随意搔抓皮肤, 报告医生及时给与处理;口周及面部麻木、手足搐溺等均提示低钙的症状;应适当补钙, 同时给患者行热敷或按摩。随时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血肿、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现象;注意机器面板上的各种数值的变化, 如:静脉压、跨膜压、电导度、温度等变化, 有无一旦出现及时处理[5]。
3术后护理
3.1 治疗结束后, 常规观察15~20 min, 患者无不适将患者送入病房, 并向当班护士交代清楚。如患者生命体征, 精神状态, 穿刺点的包扎情况及末梢循环情况等。特别是血浆置换术后的后续或迟发反应。如水钠储留及水肿, 呃逆、腹胀、皮疹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给于对症处理。术后卧床24 h, 协助床上大小便, 防止因活动造成穿刺部位出血。
3.2 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24~72 h内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可少食多餐清淡、低脂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各种米粥、软面片、面条等;必要时可以静脉给于高营养。待病情好转后, 方可逐渐增加高能量, 以供机体的需要。
3.3 动、静脉穿刺者, 治疗结束后一定要反复叮嘱患者不要擅自打开弹力绷带,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因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都较差, 容易出血;所以外周动、静脉穿刺点我们采取加压包扎的方法, 静脉2~4 h, 动脉3~5 h, 并注意末梢循环情况。如有肿胀、青紫等不良症状, 应立即用指压法放松弹力绷带1~3 min, 让患者活动手指, 末梢循环改善后从新适度加压包扎。如果是颈外或股静脉插管的患者, 保留导管时, 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按外科换药的方法每周换药三次。如夏天较热, 出汗较多, 应每天更换敷料, 避免局部感染, 加重病情。妥善固定导管, 以防导管脱落。每天用稀释肝素盐水12 h封管一次, 以防导管阻塞, 影响患者的治疗。
4结果
通过细心观察及指导, 患者术前的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有所改善, 术中能够积极配合, 术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中与患者积极沟通是消除患者紧张的有效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87例患者中, 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呃逆症状的, 6例患者出现腹胀, 及时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3例患者以动、静脉穿刺点为中心出现瘀斑, 经过护士精心护理瘀斑1周左右完全吸收。
参考文献
[1]林惠风.适用血液净化护理.第二版.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 10:88-124.
[2]刘杰丽.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10, 22 (10) :1260.
[3]曾博宇.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78例护理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7) :196-197.
[4]秦艳峰.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2) :28-29.
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 篇6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1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49例, 女2例, 年龄17~69岁。药物性肝炎2例, 慢性重症肝炎48例, 肝癌1例。接受1~4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自身症状改善, 精神好转,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黄疸稳定下降, 疗效显著。
1.2 方法
应用德国贝朗公司Diapact CRRT血液净化装置, 选用Haemoselect L-0.5血浆分离和管路一套, 采用血浆等量置换法置换等量血浆。以肝素生理盐水预充装置, 设定所需参数, 建立血液通路, 每次置换血浆用量为2 000~3 000ml , 根据病情每例患者需治疗1~4次。
1.3 术前准备
(1) 病人准备: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和睡眠,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少饮水, 排空大、小便。 (2) 物品准备:备同型血浆、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钙、肝素、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常规用药及急救药品;心电监护仪一台;16号动静脉穿剌针两个, 穿剌盘一个;纱布、棉球、弹力绷带、常规消毒用物一套。 (3) 治疗室准备:治疗前, 室内紫外线照射1h, 物体表面1∶500含氯消毒液擦拭, 室温保持22~24℃, 湿度50%~60%。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重症肝炎患者病情危重, 心理压力大, 加之对血浆置换知识的缺乏, 导致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护士首先应以诚恳的态度, 主动热情地与病人进行交流, 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及治疗目的, 使其消除不安情绪, 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
2.2 术中护理
(1) 过敏反应:表现为畏寒、发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应及时给予激素、抗组织胺药或钙剂, 治疗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2) 低血压:表现为头昏、心慌、四肢湿冷、脉速、血压下降, 可减慢血流速度, 延长血浆置换时间, 必要时用升压药。 (3) 出血:注意观察穿剌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 应熟练掌握穿剌技术, 尽量避免反复穿剌。 (4) 破膜:血浆分离器因为制作工艺而受到血流量及跨膜压的限制, 如置换时血流量过大或置换量增大, 往往会导致破膜, 所以预充分离器时注意不要用血管钳敲打排气, 防止破膜的发生。 (5) 报警处理:治疗中如遇机器报警, 应先消音再查故障, 以免引起患者恐慌。如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
2.3 术后护理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 穿剌部位拔针后以食、中、无名指垫自制纱布压卷压迫20~30min, 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静脉压迫2~4h, 动脉压迫4~6h。如皮下有出血, 24h内可冷敷, 24h后可热敷或用喜疗妥按摩, 并保持清洁, 防止感染。如肢端有麻木紫绀现象, 应检查绷带是否固定过紧, 可酌情松放。对股静脉穿剌患者在6~8h内穿剌侧不宜屈曲、用力。
2.4 饮食护理
治疗后24~72h要严格控制蛋白质食入量, 嘱其少食多餐, 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应注意摄入足够的热量, 以免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影响抵抗力和病情恢复。
血浆置换术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是重症肝炎较先进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它不仅缩短了疗程, 为患者的康复、延长生存期及肝移植争取了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责任心, 认真做好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 是血浆置换术得以顺利进行和成功的保证。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1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术, 使其清除体内代谢产物, 保持内环境稳定, 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肝功能恢复的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治疗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及治疗后的精心护理是保障血浆置换治疗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肝炎,护理
参考文献
[1]许家璋, 段钟平, 主编.实用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9.
血浆置换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8例, 均为我院2002年3月~2009年10月住院的重症肝炎患者, 其中, 男45例, 女33例, 年龄18~65岁。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病因:药物性肝炎4例, 急性重症肝炎22例, 亚急性重症肝炎14例, 慢性重症肝炎36例, 肝癌2例, 并发症:Ⅱ度以上肝性脑病8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和电解质紊乱各2例。
1.2 方法
在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 选择时机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首次治疗前先用单针双腔导管建立右股静脉通道, 血浆置换机采用北京伟力WLXGX-888型, 分离器为德国PF2000N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先用1 500~2 000 ml生理盐水预冲, 最后500 ml生理盐水加肝素10 mg, 预冲时要充分清除血浆分离器和血路管内残留气体, 使血液从动脉流经膜式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弃掉, 将血细胞和等量的血浆、白蛋白液及平衡液等经加热后从静脉端回输体内, 置换完毕后用100~200 ml生理盐水回血。血流速度为80~120 ml/min, 血浆分离和输入血浆流量为20~30 ml/min。每次置换血浆量为2 500~3 500 ml, 每次血浆置换治疗间隔1~3 d, 血浆置换治疗次数1~5次。本组78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治疗145次。
2 结果
78例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食欲增强、腹胀减轻、黄疸减退、精神好转。6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 其中有4例由Ⅲ度降为Ⅰ度。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肝、肾功能、凝血机制显著改善。最终好转出院66例 (84.6%) , 死亡11例 (14.1%) ;血浆置换145例次中, 18例次 (13.1%) 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颜面、四肢麻木7例次, 皮疹9例次。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血浆置换作为治疗重症肝炎的一种手段, 对挽救重症肝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重症肝炎患者病情较重、病程长、预后差, 患者及家属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情绪[2]。患者对血浆置换的基本知识、疗效、安全性缺乏了解, 没有信心, 担心治疗效果。我们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浆置换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目的、可能遇到的情况及处理措施, 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 帮助患者及家属减轻陌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因此, 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 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3.1.2 血液净化室的准备
人工肝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30~60 min, 保持室温恒定, 以夏天26~28℃, 冬天28~30℃, 湿度40%~50%为宜。物体表面1∶500含氯消毒液擦拭, 保持房间相对无菌。进入人工肝室的操作人员应戴好口罩、帽子、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3.1.3 术前准备
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及有无血浆过敏史, 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和睡眠,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术前做好患者的常规检查:血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 术前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异丙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以预防过敏反应及出、凝血。核对、检查血浆,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 在使用前先试行一次, 出现故障及时排除, 以保证上机后正常运行。
3 2术中护理
3.2.1 严格无菌操作
重症肝炎患者由于病情重, 免疫功能低下, 易并发细菌感染, 因此在机器预冲、留置管的换药、更换血浆等方面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3.2.2 严密观察病情
治疗过程中应行多功能监护,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面色、肢端颜色, 15~30 min记录1次, 观察皮肤有无瘙痒、斑丘疹等血浆过敏反应, 严密观察管路有无扭曲、留置管有无引流不畅、血浆分离器有无凝血、排液速度与血浆输入速度是否平衡[3]。密切观察跨膜压 (TMP) 动静脉压的变化, 以确保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及机器的正常运转。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并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
3.2.3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1) 过敏反应:PE治疗时需要大量补充异体血浆易发生过敏反应。常表现为发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严重者出现胸闷、气促、血压下降, 常规静推地塞米松5 mg或异丙嗪25 mg即可。 (2) 低血压:重症肝炎患者多数合并腹水,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治疗中血浆置换速度不宜过多过快, 否则易引起血压下降。表现为头昏、心慌、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 治疗中持续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面色、尿量及末梢循环变化, 视情况加速输入液体, 或输入20%白蛋白, 同时减慢或停止血浆滤出, 必要时少量应用升压药。 (3) 低钙反应:大量含有枸橼酸钠的血浆输入体内可导致低血钙, 随时观察病情, 倾听患者主诉, 如患者出现颜面口周及四肢麻木, 有紧绷感, 则为低血钙, 可予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 (4) 出血: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出血倾向明显, 治疗时要严格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血、渗液, 观察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口腔、鼻腔出血以及呕血、便血等情况, 随时调整肝素用量, 治疗结束后给予鱼精蛋白中和患者体内残余肝素, 预防出血。
3.2.4 及时记录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流速度、血浆回流速度等参数并作以详细记录, 如有变化, 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3 术后护理
3.3.1 血管通路的护理
每次血浆置换后用20 ml注射器将管腔内的血液冲洗干净, 再用常规肝素每腔注入1.5 ml, 边推液边退, 使管道内充满封管液, 旋紧肝素帽, 防止回血及血液凝固阻塞导管。妥善固定导管末端交代患者减少床上活动, 防止管道受压、扭曲, 发现局部有红肿、疼痛、脓液时立即拔出插管, 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无效予以拔出重新置管。
3.3.2 饮食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可暂时下降, 内环境得到改善, 食欲会明显增加, 但此时的肝功能及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饮食不当可能引起腹泻、腹胀等不适反应, 甚至诱发肝昏迷、消化道出血。因此应反复告知患者少量多餐, 禁食高脂肪、粗糙有刺激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待病情逐渐恢复后, 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以保证机体的需要。
3.3.3 心理护理
术后4 h病情多有反复, 各项检查指标与刚做完PE术时相比, 略有回升, 伴随着自觉症状也会比术毕时重, 加上治疗操作多、花费大, 因此患者心理负担重, 应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3.3.4 预防感染
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处于失代偿期, 机体负氮平衡, 白蛋白及白细胞均减少, 机体抵抗力下降, 加上在血浆置换过程中丢弃大量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而造成免疫球蛋白丧失, 进一步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极易并发感染, 治疗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监测血象变化。病室按时开窗通风, 保持床单干净、整洁, 严格控制陪护人数, 做好基础护理。股静脉置管处每日消毒、更换敷料, 避免留置管的感染[4]。
4 讨论
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 肝脏功能严重障碍, 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大量积聚, 继之严重影响其他脏器功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多脏器损害而死亡。人工肝技术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5], PE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其作用在于能迅速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毒性物质如内毒素、胆汁酸、胆红素等外, 还可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促进肝功能恢复及肝细胞的再生, 从而延缓甚至逆转病情进展, 改善预后[6]。近年来人工肝血浆置换应用于治疗重症肝炎, 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它降低了重症肝炎的病死率, 缩短了疗程, 为患者的康复和延长生存期, 为肝移植争取了时间。血浆置换的操作主要是护士完成的, 因此护理人员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 严格的无菌观念、丰富的临床经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血浆置换顺利进行和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Mullin EJ, Metcalfe MS, Maddern GJ.Artificial liver support:potentialtoretard regeneration?[J].Arch Surg, 2004, 139 (6) :670–677.
[2]刘戊香.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 :65.
[3]彭云, 汪美玲.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 :141.
[4]李艳芳, 段海叶, 徐丽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 2005, 32 (2) :54.
[5]蒋文, 朱永根.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 2003, 2 (1) :32–34.
40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0月共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40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20~59岁,平均37岁;淤胆型肝炎3例,艾滋病引起的肝功能衰竭2例,其余均为重症肝炎。
1.2方法以血浆置换为主。
2结果
通过做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由于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应对患者执行保护性隔离,室内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术前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 h。
3.1.2给予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人工肝的目的、治疗经过,可能出现的情况,耐心而细致地给予解释和鼓励,让患者对疾病知识能有充分的了解,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3.1.3皮肤准备:右侧股静脉穿刺处上下10 cm给予备皮,动作小心轻柔,避免损伤穿刺处皮肤,然后用温水擦洗干净。3.1.4左侧手臂上段保持浅静脉留置管的畅通,以备术中需要,必要时留置2处浅静脉。
3.1.5心理疏导疾病本身可引起自我概念的不适应,由此而产生一些异常心理。常见异常心理:恐惧、焦虑、期望值过高、拒绝。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特别要重视与家属的交谈和沟通。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精神及物质关爱越多,可以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无助感及犯罪感,减少负面心理的产生。使患者及家属保持平和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1.6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给予生活上的照顾。指导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低纤维、高热量膳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进食。
3.2术中护理
3.2.1正确连接各项管路,检测仪器功能,冲管后备用。
3.2.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给予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要强调通过医护人员的细心监护是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好问题的,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3]。
3.2.3协助医师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及操作规程,正确连接各项管道。
3.2.4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动态记录;治疗性的血浆置换使用大量新鲜冰冻血浆,比用白蛋白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术中注意倾听患者主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多与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局部反应:口麻2人、寒战4人、皮疹13人、皮肤搔痒1人,无过敏性休克发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的运用,严格控制滴速,及时留取标本。术肢置动,防止患者躁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保持各项管道的通畅与完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自我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3.3术后护理
3.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倾听患者主述,做好病情动态记录。
3.3.2绝对卧床24 h,限制活动,6 h内穿刺侧肢体不能屈曲,勿使导管折叠、弯曲。
3.3.3做好基础护理,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常见并发症:疼痛、出血、管道脱落及折断、感染。
3.3.4伤口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情况:干燥32例、淤血1例、渗血3例、管道脱落1例、渗液3例。插管天数:1~22 d,平均7.4 d。观察股静脉置管处的皮肤局部情况,有无红肿,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及脱落,保持插管处皮肤干燥。视伤口情况2~3 d伤口换药1次。先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碘及周围皮肤,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固定。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牵拉及脱落,保持畅通。
3.3.5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巩膜的黄胆消退情况,大小便的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食多餐,嘱患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做好心理疏导,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当现实状况不能达到患者的主观愿望和期待时,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术后常见心理:失望、烦躁、易激惹、放弃。
4讨论
重症肝炎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以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手段。40例人工肝治疗术后插管1~22 d,平均7.4 d,通过做好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不但降低了病死率,还延缓了重肝患者的存活时间,为患者实施肝移植赢得了时间。通过精心到位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1例并发症出现;在整个治疗规程中沟通和交流很重要,尤其是与家属的沟通,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支持,避免医患纠纷。术中注意倾听患者主述,多与患者交谈,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都能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安宝燕,周霞秋,谷瑞瑛,等.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3):152—155.
[2]明全,邱绍勤,陈长寅,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5):315.
血浆置换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间血浆置换治疗患者8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安2000年召开的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2]。男45例, 女39例, 年龄31~76 (43.4±10.9) 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28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43例, 慢性重型肝炎13例。有6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1例合并肝性脑病, 2例合并肝肾综合征, 3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1.2 仪器及试剂
采用北京伟力公司WLXGX ̄8888型血液净化, 血浆分离器为中空纤维膜型 (PS ̄05) 、血液回路管等均为原厂配套。生化指标检查常规检查方法, 仪器为日本东芝TBA ̄40FR全自动分立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方法
于首次治疗前30min及治疗结束8h后, 采静脉血8ml进行分离检查肝肾功能, 检查项目包括:总胆红素 (TBIL) , 白蛋白 (ALB) , 谷丙转氨酶 (ALT) , 谷草转氨酶 (AST) , 总蛋白 (TP) , 血尿素氮 (BUN) , 胆碱酯酶 (CHE) , 清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A/G) , 肌酐 (Cr) 。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 注意休息、补充能量及维生素、纠正或维持水电解质紊乱, 给予新鲜血浆、血液制品, 预防并发症出现, 退黄、保肝治疗, 并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术前给予地米10mg+异丙嗪25mg预防过敏治疗, 并根据凝血酶原时间给予0.5mg/kg肝素钠。置换血流速度20~30ml/min, 每次置换血浆总量2500ml, 间隔3d后重复一次, 每例患者进行根据病情置换1~8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6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结果对比
TBIL、ALT、AST、BUN、CHE治疗前后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G、Cr、ALB、TP治疗前后对比,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治疗结果
通过血浆置换治疗, 52例好转, 19例要求出院, 13例死亡。无过敏、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重型肝炎是以急性重症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 伴随肝功能衰竭、出血、肝性脑病等的临床症侯群[2]。其发病机制为病毒等至使肝细胞大量死亡, 使体内代谢产物无法排出形成堆积, 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常并发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内毒素血症等, 及时有效地清理体内有害物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成为缓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3]。
目前治疗最有效方法为肝移植, 但由于费用昂贵、肝源缺乏、技术难度大及术后排斥反应等, 使此项技术临床应用度不高[4]。人工肝血浆置换是肝功能替代疗法, 其治疗机制为通过人体正常新鲜血浆替换患者体内含有大量有害堆积物的血浆。使患者体内有害物质减低, 阻断有害物资堆积引发的其它脏器损伤, 达到缓解病情作用。同时配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保肝药物治疗, 促进肝功能恢复[5]。其次, 血浆置换还可以起到补充蛋白、凝血因子等作用, 降低或治疗并发症, 加之基础治疗, 更好的使机体内环境得以改善, 挽救患者生命。本组通过对血浆置换前后重型肝炎生化指标检查发现, T BIL、ALT、AST、BUN、CHE治疗前后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好转52例 (61.90%) , 要求出院19例 (22.62%) , 死亡13例 (15.48%) 。死亡率明显低于以往文献报道60%~80%, 疗效满意。
血浆置换虽也有一定过敏反应、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出现, 但只要合理预防、严格掌握适应证进行, 均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发生。可见, 重型肝炎患者运用血浆置换治疗, 具有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献忠, 梁学琳, 王治宇, 等.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5) :24-27.
[2]潘业, 欧宏杰, 曾建勇, 等.低分子肝素在重型肝炎血浆置换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2, 6 (1) :46-48.
[3]周家杰, 吴启文.血浆置换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 (2) :509-511.
[4]吴锦瑜, 陈志勇.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3) :4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