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血浆

2024-10-18

冰冻血浆(精选7篇)

冰冻血浆 篇1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一种宝贵的血液资源,可以通过单采和从全血中分离获得。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发现和增多,以及输血观念和输血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对输注FFP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到目前为止,FFP的临床适应证已经非常有限。但由于各种信息的不对称和一些现实情况,使得其使用很不合理,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血液资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FFP输注者共117人。

其中男76人,女41人,年龄2.3天~95岁。总输注量94750 ml,输注次数338次,每次输血量范围25~1 600 ml,每人输血量在范围50~19 000 ml,输注次数1~32次。

1.2 方法

对接受FFP输注患者的科室分布、临床诊断、输血目的及用量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与FFP的正确临床适应证进行对比分析。

1.3 FFP的临床适应证

(1)多种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的治疗和纠正见于:肝病时凝血因子生成减少;DIC;过量使用香豆素类药物等。(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以及一些重症肝脏疾病需要建立人工肝等情况时进行的血浆置换治疗。(3)先天性单个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如血友病等。(4)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5)其它,如遗传性或获得性C1-脂酶抑制物缺乏症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等[1]。

2 结果

2.1 117例接受FFP输注患者的科室分布及各项统计数字,具体见表1。

117例患者中,除输血人数外,其它各项指标普通外科与消化内科都占据前两位,这主要是因为笔者所在医院肝病划归消化内科,同时普通外科涉及的各类手术范围大所致,从这方面看基本符合FFP的临床使用适应证所指方向。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儿科在输血人数及次数上都较多,这与FFP输注适应征所指的疾病方向相差较远。

2.2 338次FFP输注目的及输血量统计(见表2)。

输注FFP的输血目的的统计中,从次数及用量两个方面考虑,纠正低蛋白血症都居首位,FFP用量比例高达27.97%,加上与悬浮红细胞重组纠正贫血、增强免疫力和补充血容量三项不合理使用情况,FFP的不合理使用率高达46.76%。另外,以外科手术用血为目的和其它目的不明确的FFP使用量为19.31%。输血目的明确且符合FFP适应证(补充凝血因子、血浆置换)的用血量仅为33.93%。

3 讨论

3.1 FFP不合理应用现状分析:

由于输血观念的落后和临床使用上的理解偏差,使得FFP出现了很多不合理使用情况。(1)用血浆纠正低蛋白血症:因为血浆中含有白蛋白,所以临床就存在用血浆补充白蛋白以补充患者营养和提高患者胶体渗透压的做法。实际上,白蛋白不能用于补充主要氨基酸,因为其色氨酸含量低,半衰期长(20天),对合成机体蛋白质所需的氮源补给价值不高;同时,血浆中的白蛋白含量较低,对提高患者胶体渗透压作用不大,如果需要提高患者的胶体渗透压,应选用纯化的高浓度白蛋白制剂。(2)用血浆与红细胞重组使用:以往曾经主张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血浆联合输注预防大量输注红细胞时对凝血因子过度稀释引起的病理性出血,但目前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病理性出血主要是稀释性血小板减少造成的,极少因凝血因子稀释而引起[2]。(3)用血浆补充血容量:以往没有代血浆时曾经用血浆作为液体补充以纠正血容量,但现代输血学认为人工胶体液作为容量扩张剂比血浆更安全、经济[3]。(4)用血浆补充免疫球蛋白(Ig)以增强患者免疫力:由于血浆中有一定量的Ig,所以很多人认为输注血浆可以提高免疫力,但实际上血浆中的Ig含量极低且成分复杂,不能起到提高患者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4]。特别要提出的就是儿科输注血浆多数都是为了提高患儿抵抗力,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等疾病,虽然可能会有效果,但考虑到血浆成分复杂,患儿抵抗力又低,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希望儿科大夫慎用血浆,对于需要输注外源性Ig的患者,应选用纯化制剂。

3.2 输注FFP和输注全血一样具有以下风险:

输血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和输血过敏反应。而不合理使用FFP在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加大了以上的风险,另外还给一些重症患者增加其它的风险:如给一些患者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可反馈性抑制其体内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解,同时使循环超负荷,加重患者的病情[5]。所有不合理使用FFP的方式还有一个共同的结果:浪费了有限的血浆资源。目前,我国的血液制品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能够低限度的满足临床疾病的治疗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血液制品产业仍然存在着原料紧缺、资源综合利用度低、安全隐患和认证滞后等情况,尤其在原料采供、质控标准、技术工艺、产品研发、行业理念等方面差距很大。近两年,国内血制品厂家采浆量急剧减少,很多地方出现了“血荒”,使很多医院出现了人血白蛋白、静脉丙球和各种凝血因子制品全面吃紧。“血荒”使得FFP的滥用情况增加,甚至出现千金难求一袋血浆的情况;而FFP的滥用同时又加重了“血荒”。

摘要:目的 对临床新鲜冰冻血浆(FFP)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使用中的误区。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8月临床FFP输注信息统计资料,与其合理的临床用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临床FFP正确使用率仅为33.93%,使用目的 不明确占19.31%,不符合输注适应症则高达46.76%。结论 临床FFP滥用情况比较严重。

关键词:输血,FFP,凝血因子,血浆置换,DIC

参考文献

[1]马春会,潘勤,田兆嵩.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90-394.

[2]Segal J,Dzik WH.Transfusion Medicine/Heraostasis Clinical TriMs Network.Paucity of studies to support that abnormal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predict bleeding in the setting of invasive procedures:an evidence - based review.Transfusion,2005,45(9):1413 - 1425.

[3]黄向阳.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进展.医学文选,2005,24(6): 1041-1044.

[4]陈其军,姜继光,韩英等.治疗性血浆置换在临床急危重疾病中的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83-1084.

[5]Pekdemir M,Ersel M,Aksay E,et al.Effecitive treatment of hereditary angioedema with fresh frozen plasma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J Emerg Med,2007,33(2):137 - 139.

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应用原因初探 篇2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通过病案资料统计本院2008年1~6月份内、外、妇、产、儿科及ICU住院患者共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 3 1 100 ml。其中个体新鲜冰冻血浆使用量在1 75~3 5 0 0 ml, 所用新鲜冰冻血浆均由宁波市中心血站提供。

2 调查结果

131 100ml新鲜冰冻血浆中存在不合理使用106 750ml, 占81.4%;合理使用24 350ml, 占18.6%。不合理使用情况严重。不合理使用原因:纠正低蛋白56 850ml (53.3%) ;补充营养, 促进伤口愈合17 600ml (16.5%) ;补充胶体1 2 1 0 0 ml (11.3%) ;与红细胞合用11 250ml (10.5%) ;补充血容量4 600ml (4.3%) ;原因不明4 350ml (4.1%) 。合理使用原因:大量输血后凝血障碍11 200ml (46.0%) , 补充凝血因子6 750ml (27.7%)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 450ml (10.1%) , 血浆置换2 100ml (8.6%) , 补充胆碱酯酶1 8 5 0 m l (7.6%) 。

3 不合理原因分析

3.1 纠正低蛋白补充营养最近因白蛋白供应紧张, 使得临床上用血浆代替白蛋白情况明显增多。

异体血浆输入后必须先分解成氨基酸再合成蛋白质, 况且新鲜冰冻血浆中缺乏色氨酸, 并非良好的营养品;大量使用可抑制白蛋白的合成, 促进分解作用。因此,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不能起到增加营养的作用, 必要时应直接应用复方氨基酸, 或使用更为科学的肠胃外营养疗法。

3.2 提高免疫力近年来, 异体输血对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异体血中引起免疫抑制的成分尚未完全确定, 但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其中白细胞和血浆起重要作用。有的研究发现贮存血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可使受血者中性粒细胞脱颗粒[1], 提纯的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在体外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主要是干扰淋巴细胞的转化过程, 特别是在早期[2]。所以用新鲜冰冻血浆来提高免疫力适得其反。

3.3 补充胶体和扩容新鲜冰冻血浆不宜用作容量扩张剂以治疗低血容量。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已有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人工胶体溶液作为容量扩张剂比血浆更为安全、经济, 且无引起感染和免疫并发症的危险。

3.4 与红细胞合用同时输注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做

法是错误的, 但有部分医生仍未改变使用全血的观念, 把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合用以替代全血, 这种合用会使病毒的感染机会增加1倍, 免疫反应也会更重。

4 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指征

美国医学指导委员会和国际输血学会, 制定了新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指南》。其推荐的应用指征为: (1) 补充单纯凝血因子缺乏; (2) 立即逆转华法林作用; (3) 维生素K缺乏相关性出血; (4)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 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此外, 在有大量失血的同时又具备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证据, 也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如大量输入异体血、肝脏疾患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等。

通过本次调查, 笔者认为我院临床医生应提高风险意识, 正确把握新鲜冰冻血浆输用指征, 以使新鲜冰冻血浆这种珍贵资源的功效得以合理发挥。

参考文献

[1]Snyder EL, Mosher DF, Hezzey A.Effect of blood transfusion on in vivo levels of plasma fibronectin[J].J Lab Clin Med, 1981, 98 (3) :336-341.

冰冻血浆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2例, 男163例, 女109例, 年龄18~83岁。其中胃癌107例, 结直肠癌110例, 消化道出血22例, 腹外伤10例, 癌症晚期23例,

1.2 输注血浆指征

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禁食水的病人、消化道出血伴有凝血机制下降的病人, 腹外伤伴有休克的病人, 癌症晚期肢体水肿的病人。另外伤口感染不愈合的病人等。

2 护理体会

2.1 输注前

2.1.1 血浆经冰冻后血袋很脆, 稍碰撞即可破裂,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规范操作, 轻拿轻放, 禁止存取时粗暴操作。

2.1.2 血浆从冰箱冷冻层取出后放入37℃水浴箱中融化,

没有专用冰冻血浆融化箱的医院, 在普通水浴箱中一次融化血浆不要太多以保持水温, 避免温度太低使蛋白析出, 融化时不断轻轻摇动, 使其均匀受热, 直至完全融化。

2.1.3 FFP溶化后颜色澄清透明即可用, 放置会有凝血因

子活性衰减 (如FⅧ) 在体外的半衰期为12~24h, 为了保证质量, 应尽可能溶化后立即输注[2]。因故不能输注可放在4℃冰箱中不超过24h, 以防纤维蛋白析出。

2.2 输注时

2.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如查对血袋是否完整、血浆日期

是否过期、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 因血浆中不含血细胞故不用做交叉配血试验, 但必须同型输注, 如果受血者是A型血, 他的红细胞表面上有A抗原, 血浆中存在抗B抗体, 若输入B型血浆, 将会带入大量的抗A抗体, 外来的抗A抗体与受血者的A型红细胞结合, 会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溶解, 结果患者就会发生输血反应或溶血反应, 给B型血的人输入A型血浆, 情况是一样的。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 先给病人AB型血浆, 因为AB型的血浆既没有抗A抗体也没有抗B抗体, 但最好不超过400m L为宜[3]。

2.2.2 输注前护士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特别是过敏史,

若是过敏体质者, 用药时要警惕, 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紧张心理, 并介绍血浆的性质和不良反应。

2.2.3 使用标准带有滤过网的输血器, 若给病人更换血浆前,

先用生理盐水进行排气, 这样液体与血浆之间自然隔开, 输注时不得与其他液体配伍尤其是林格氏液, 输注速度为5~10m L/min[4]。血袋内的血浆输注完后, 再滴注生理盐水直至输血器内的血浆冲洗干净。

2.2.4 输血浆前要测量体温, 若体温≥38.5℃时应先给予

退热处理, 待体温降至38.5℃以下再输注, 并在输注的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若出现过敏反应, 应立即停止输注, 更换输液器和生理盐水, 通知医生, 对症处理, 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3 输注后

血浆输注完后, 血袋应低温保存24h。

摘要:新鲜冰冻血浆 (fresh fruzen plasma FFP) 是自血液采集后6~8h之内经分离置-50℃中速冻成块, 然后在-30℃中保存1年。其几乎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包括不稳定因子FⅤ和FⅧ) 和蛋白质。FFP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 FFP对预防和治疗出血性及大剂量输血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方面的疾病、补充机体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1]于彦居, 陶贞霞, 霍树辉.新鲜冰冻血浆溶化后放置4℃冰箱血液凝血因子的变化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7, 8 (4) :179.

[2]黄海燕.新鲜冰冻血浆溶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2 (3) :21~22.

[3]卢春娟, 张锐, 刘阳.新鲜冰冻血浆的应用及注意点[J].质量天地, 1999, 2:397.

冰冻血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其中, 男58例, 女32例;年龄 (50.52±1.03) 岁;病程 (8.52±1.17) 年;17例者首次出现腹水, 41例2次出现腹水, 32例3次或以上出现腹水;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措施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新鲜冰冻血浆措施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2.1 对照组

患者在实施治疗前卧床休息, 加用护肝药, 同时限制患者摄水及钠量。通过呋塞米和螺内酯进行利尿, 关注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性, 加强支持治疗, 输入适当血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

1.2.2 治疗组

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 每日静脉滴注300ml新鲜冰冻血浆, 持续使用3d, 休息5d, 重复治疗3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 AST为 (125.11±69.21) U/L, ALT为 (151.87±74.21) U/L, TBil为 (84.12±30.52) μmol/L, ALB为 (30.21±6.03) g/L, PT为 (23.48±6.28) s, Fib为 (1.33±0.51) g/L;治疗后AST为 (61.82±25.13) U/L, ALT为 (72.64±28.76) U/L, TBil为 (32.47±12.53) μmol/L, ALB为 (33.42±6.53) g/L, PT为 (17.19±4.57) s, Fib为 (2.28±0.49) 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AST为 (123.54±62.79) U/L, ALT为 (153.26±79.48) U/L, TBil为 (83.26±29.58) μmol/L, ALB为 (29.47±5.36) g/L, PT为 (23.18±5.71) s, Fib为 (1.35±0.41) g/L;治疗后AST为 (63.15±24.19) U/L, ALT为 (71.16±28.39) U/L, TBil为 (33.26±11.06) μmol/L, ALB为 (32.84±5.87) g/L, PT为 (20.37±5.57) s, Fib为 (1.83±0.57) g/L。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指标,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PT及Fib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指由肝脏疾病而出现的肝脏反复炎症, 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门脉高压、水钠潴留及低蛋白血症等多种病理因素, 导致患者腹腔内出现积液的疾病[2]。

肝病患者具有凝血功能异常症状, 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功能下降明显。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患者, 凝血因子Ⅱ活性水平明显下降。而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 它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 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补塞血管上的漏口。在凝血效应机制发生变化时又大都与血小板的作用有关系。血小板因子可吸附大部分凝血因子, 增加凝血反应速度, 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统, 在血小板所释放的不同因子的综合作用下, 数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连锁反应, 最终导致血浆内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相互交织成网, 把血细胞网罗起来, 形成冻胶状的血凝块, 达到凝血的目的。所以,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新鲜冰冻血浆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凝血功能, 提高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摘要:选取我院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研究分析, 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新鲜冰冻血浆措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指标,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PT及Fib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新鲜冰冻血浆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上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肝硬化腹水

参考文献

[1]陈兆修, 许建民, 王晓翠, 等.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输新鲜冰冻血浆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11) :520-521.

冰冻血浆 篇5

关键词:美罗华,新鲜冰冻血浆,B细胞淋巴瘤,不良反应,护理

美罗华 (Mabthera) 又称利妥昔单抗, 是一个主要针对B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由鼠抗CD20单抗的2B8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及人的轻链和重链恒定区组成的人源化的嵌合抗体, 能以极高的亲和力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 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最终导致细胞凋亡[1]。95%以上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表达CD20, 使用美罗华后启动介导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 诱导B细胞凋亡和提高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为了美罗华与表达CD20抗原的细胞更有利地结合, 我科应用美罗华治疗B细胞淋巴瘤前输注血浆提供补体。因两者在应用过程中均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笔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较好地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期间入住我科的15例B淋巴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男6例, 女9例, 年龄41~76岁,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 滤泡性淋巴瘤7例, 化疗前常规检查排除禁忌。

1.2 药物配置及贮存

血浆为400ml新鲜同型冰冻血浆;美罗华由罗氏制药公司提供, 规格为100mg (10ml) 及500mg (50ml) 。患者所用美罗华为600mg, 第1天 (375mg/m2) , 每21d一周期, 共6个疗程。分两步配药:先将100mg美罗华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 再将500mg美罗华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配置溶液 (浓度1mg/ml) 时, 注射器中禁含空气, 并严防泡沫。配制后的溶液在12h内使用, 若配置好的溶液不能立即使用, 可存放于2~8℃的冰箱中保存24h。

1.3 使用方法

治疗前予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 先输注50ml, 在输注复温新鲜冰冻血浆400ml后输注余下的50ml, 并肌注非那根25mg后输注100mg美罗华溶液, 首次输注时起始剂量速度为50mg/h, 每30min增加50mg/h, 最大可达400mg/h。若患者能耐受, 继续输注500mg美罗华溶液, 控制输注时间为3h。输注过程中床边备好氧气, 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 每30min测量体温, 加强巡视, 控制滴速, 保证药物按时、保质保量注入。

2结果

1例在治疗前出现精神紧张, 向其详细介绍美罗华及血浆的主要药理作用、益处、治疗过程及不良反应, 解除其心理压力,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最终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1例在输注美罗华后0.5h出现高热并寒战, 体温达39.0℃, 遵医嘱暂停输注, 予非那根25mg肌注及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静滴后1h体温恢复正常, 继续缓慢输注余量美罗华后未再发热。3例在输注血浆后0.5h出现药物反应, 表现为皮疹伴瘙痒, 遵医嘱给予非那根25mg肌注及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静滴, 嘱患者忌用力搔抓, 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破损, 减少感染机会。1例在输注美罗华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慌, 无皮疹及皮肤瘙痒, 无意识障碍, 测血压为170/95mmHg, 心率114次/min, 律齐, 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予开博通12.5mg口服后血压逐渐下降至正常。

3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因疾病原因和对美罗华疗效缺乏信心, 化疗前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化疗前做好健康宣教, 讲解各种药物的目的及意义, 告知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输注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保持良好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3.2 保证护理操作的准确性

美罗华的配置直接影响其疗效, 且其价格昂贵, 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熟练的操作技术,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准确调控输液速度。

3.3 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护理

3.3.1 发热的护理。

因美罗华含有异体蛋白成分, 患者首次应用美罗华后12h内容易发热, 据文献报道,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与输注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2,3];且输注血浆时也可致发热, 故在用药后密切监测体温, 对低热患者鼓励其多饮水、进食和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中度以上发热患者, 立即暂停输液, 并遵医嘱予物理降温、非那根25mg肌注及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静滴, 体温恢复正常后缓慢输注余量液体, 继续监测体温。

3.3.2 药物反应的护理。

美罗华引起的药物反应一般在首次输液的30min~2h内发生, 轻者为荨麻疹, 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 且血浆同样可致药物反应。在治疗前常规予地塞米松及非那根预防药物反应, 同时使用美罗华起始剂量为100mg, 用药期间勤巡视, 检查患者皮肤, 倾听患者主诉。对于轻微药物反应遵医嘱使用非那根及地塞米松, 嘱患者不要用力搔抓, 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皮肤破损, 减少感染机会;对于严重的药物反应, 立即暂停使用, 汇报医生组织抢救。本组中未出现严重药物反应。

3.3.3 循环、呼吸系统症状的监测。

美罗华可致心律失常、血压异常、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等。因此使用美罗华时需持续心电监护, 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单, 第1h内每15min记录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若无异常改每小时记录1次至输注结束。本组出现1例胸闷、心慌、血压升高, 经降压治疗后症状消失, 无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

3.3.4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护理。

输注美罗华过程中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指导患者饮食可避免消化道不良反应, 告知可通过深呼吸、听音乐、聊天等形式减轻症状。本组未有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

3.3.5 骨髓抑制的护理。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中性粒细胞下降。所以患者应每周查血常规2~3次, 若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血小板低于20×109/L, 需暂停化疗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 同时严格消毒病房、减少人员流动以预防继发性感染。若中性粒细胞低于1×109/L应给予保护性隔离, 患者用物、食品需经灭菌处理。血小板低者应注意预防出血, 嘱患者少活动、避免磕碰, 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本组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

3.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休息, 讲究卫生, 加强营养, 生活规律, 适当锻炼身体, 避免接触传染源, 按时服用出院带药, 定期随访复查,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B细胞淋巴瘤患者对美罗华联合新鲜冰冻血浆的治疗耐受性好, 其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 且可逆, 主要发生于首次静脉滴注, 可以通过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及激素减轻或避免。此外, 输注血浆时也易发生药物反应, 应严密观察, 做好防护。治疗期间做好心理护理,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准确配制及保存药物, 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处理是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月英, 章金娟.美罗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 (J) .护理与康复, 2008, 7 (4) :303.

[2] Okur FV, Oguz A, Karadeniz C, et al.Refractoriness to rituximabmonotherapy in a child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Burkitt non-Hodgkin lymphoma (J) .Pediatr Hematolcol, 2006, 23 (1) :25.

冰冻血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产科产后大出血患者共86例,剔除14例合并患有其他疾病患者,入选患者72例。所有患者产后出血均超过1500m L,并伴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和活动性出血。

1.2 血制品及仪器

血制品来源 :FFP和Cryo由厦门市中心血站供应(均已经过滤白处理)。FFP :全血采集后6 ~ 8h内4℃离心制备血浆,于 -30℃以下速冻成块并储存在-18℃以下环境中 ;Cryo以400m L全血中血浆制备,规格为1U/ 袋冷沉淀,容量为20 ~ 30m L,制备后于 -30℃以下速冻成块并储存在 -18℃以下环境中[3]。美国贝克曼ACL TOP 700血凝分析仪、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免疫比浊法);日本东芝TBA120FR生化分析仪、纤维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透射比浊法)。

1.3 方法

1.3.1分组患者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A组 :FFP联合Cryo输注组(共25例),B组:FFP输注组(共23例),C组 :Cryo输注组(共24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治疗前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3.2治疗3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 , 包括补液、止血、纠正酸碱平衡、输注红细胞悬液及血小板等抗休克措施。A组联合输注FFP 800 ~ 1200m L、Cryo 8 ~ 30U ;B组单纯输注FFP 800 ~ 1200m L ;C组单纯输注Cryo 8 ~ 30U。FFP成人输注剂量为10 ~ 20m L/kg,Cryo成人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一般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输8 ~ 10袋或1U/10kg体重[4]。根据FFP和Cryo制备标准,按出血量补充原则为每400m L出血量200m L FFP,1U Cryo。

1.3.3观察指标3组均在输 注前1h和输注后3 ~ 12h测定血液中Fbg和Fn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t检验分别对3组样本输注前和输注后Fbg和Fn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计算t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对3组样本输注前后Fbg和Fn变化量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变化量总变异、处理组变异、区组变异、随机误差,各种变异自由度,处理组均方和区组均方,最后计算F值,结合相应自由度查F界值表,确定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再行SNK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输注前1h及输注后3 ~ 12h Fbg和Fn含量比较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A组输注前后Fbg和Fn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输注前后Fbg和Fn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输注前后Fb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输注后A组Fbg和Fn均高于B组、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输注效果最好。

注 :各组内输注前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P<0.05。

3讨论

产后大出血不仅使患者丢失大量血液成分,而且自发止血过程也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5-6]。由于产妇妊娠期血液多处于高凝和低纤溶状态,构成了促发DIC基础,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特别大,极容易引发患者发生DIC [7]。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由于创伤和较大失血量,各种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和丢失, 除进行补液、止血、纠正酸碱平衡、输注红细胞悬液等常规治疗方法之外,还应及时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

FFP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在凝血与抗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Cryo中含有丰富Fbg、Fn、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ⅩⅢ等成分[8],能够有效地促进凝血,促进伤口修复和愈合。Fbg含量增加可使内源、 外源凝血途径同时加快 ;其在血小板连接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使得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Fbg具有止血、 封固、填充等作用,有助于防止出血和改善微循环[9-10]。 Fn是创伤愈合重要物质,具有抗感染,促进创伤组织修复和愈合功能 ;能够促进网状细胞吞噬而净化创面 ;参与细胞对基质粘附作用,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11-12]。

本研究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见,联合输注组止血情况和治疗效果最佳,Cryo输注组次之,FFP输注组最差。单纯输注FFP,因FFP中含有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含量是正常人群血液中含量水平,输入患者体内之后会被进一步稀释,对于产后大出血或伴有DIC患者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且大量输注FFP, 会使患者血容量迅速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血液循环负荷,不利于治疗。单纯输注Cryo虽然不会增加患者血容量,对患者Fbg提升有一定效果,但对Fn提升效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Cryo较FFP缺少一些常规凝血因子和许多血浆蛋白 ;而且Cryo价格较贵,制作过程要求较高,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联合输注不仅Fbg和Fn提升效果明显,而且避免了血容量扩大,同时补充了多种常规凝血因子和多种血浆蛋白,对于产后大出血病人止血和DIC预防和治疗都具有积极作用,该组患者死亡率最低,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在治疗费用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ryo输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综上可见,联合输注组在Fbg和Fn提升效果上优于单纯输注FFP组和单纯输注Cryo组,采用FFP联合Cryo输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抢救患者生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Cryo)联合输注提升产后大出血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bg)和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分为3组,A组:FFP联合Cryo输注组(共25例),B组:FFP输注组(共23例),C组:Cryo输注组(共24例)。输注前1h和输注后3~12h测定血液中Fbg和Fn含量。结果 :与FFP输注组和Cryo输注组相比,FFP联合Cryo输注组输注后Fbg和Fn含量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P和Cryo联合输注比单独输注FFP或Cryo更能有效提升患者血液中Fbg和Fn含量,改善大出血产妇凝血功能状况和促进止血。

冰冻血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应用FFP+R+HDMP方案治疗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0例, 其中男7例, 女3例, 年龄36岁~73岁。全部病例均有病理组织学诊断, 免疫组化CD 2 0 (+) 或 (++) 。10例均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 (PICC) 给药。

1.2 方法

1.2.1 药液的保管与配制

美罗华应在2℃~8℃的冰箱中避光保存, 药液现配现用, 配制好的药液室温下可保持12h, 如有特殊情况不能立即使用应置于2℃~8℃冰箱内24h有效。由于美罗华不含防腐剂和抗菌药物, 在配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抽取美罗华时, 注射器中绝不能有空气, 抽取和往生理盐水中加美罗华时针头深入液面以下, 防止起泡沫, 轻轻倒转输液袋将药液混匀, 严禁剧烈晃动和加热, 以免蛋白质分解降低疗效[1]。在使用前, 肉眼观察溶液澄清无颗粒方可输入。美罗华静脉输注的配制浓度为1mg/mL, 并使用精密输液器。

1.2.2 治疗方案

FFP+R+HDMP方案治疗:新鲜冰冻血浆400 mL+美罗华357 mg/m2, 大剂量激素 (甲强龙1g/m2) , 2 1d为1个疗程, 共用2个~6个疗程。

1.2.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 原则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或稳定 (SD) 、进展 (PD) 。有效 (RR) =PR+CR[1]。

2 结果

10例中2例完成6个疗程的治疗, 2例完成5个疗程治疗, 3例完成4个疗程治疗, 3例完成2个疗程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CR 7例, PR 1例, SD 2例, 总有效率为80%。

3 护理

3.1 预防过敏及发热反应

我科常规在输血浆前后用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3mg冲管;在使用美罗华前30min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和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输注时使用精密输液器及输液泵, 严格控制滴速, 首次滴入速度为50mg/h, 后每半小时成倍增加至最大滴速400 mg/h。输液过程中需使用心电监护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加强巡视。本组有5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 1例输入美罗华7 min左右出现严重寒战及胸闷, 后体温渐升至4 0℃, 医嘱予以氧气4L/min持续吸入, 降温贴物理降温, 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和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 半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 4例病人输入美罗华后30min左右出现轻微寒战, 予增加盖被, 遵医嘱暂停美罗华输注、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后半小时缓解。在使用美罗华最初2h内容易出现胸闷、发热、关节痛等,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3.2 用药期内注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的监测

美罗华可引起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 所以首次用药要持续心电监护, 1h内每15min观察1次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无异常改为每小时记录1次至静脉输注结束[2]。

3.3 注意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 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如水肿、低血钾、高血压、血糖升高等, 用药前向病人说明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一般不需治疗, 停药后可自行消退。本组病人有4例血糖升高, 给予饮食、运动治疗后3例血糖恢复正常, 1例长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3.4 消化系统反应的护理

糖皮质激素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黏液分泌, 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 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 用药期间病人可诉胃部不适, 因此, 要遵医嘱静脉应用奥美拉唑并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5 注意骨骼的损伤

骨质疏松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 增加钙磷排泄, 抑制肠内钙的吸取以及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全疗程中病人坚持服用钙尔奇D并辅助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本组10例病人无一例发生骨骼损伤。

4 小结

新鲜冰冻血浆加美罗华加大剂量激素治疗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心血管反应、消化系统及物质代谢紊乱等。治疗过程要严格掌握用药原则, 遵医嘱预防性用药, 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摘要:对10例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病人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联合美罗华及大剂量激素治疗, 通过治疗前预防性用药, 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措施, 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美罗华,新鲜冰冻血浆,激素,护理

参考文献

[1]何凤贞, 刘淑英.美罗华治疗B细胞淋巴瘤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天津护理, 2009, 17 (6) :330-331.

上一篇:用户体验设计@物联网下一篇:建立个人破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