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与无线融合

2024-10-04

有线与无线融合(精选12篇)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1

1 应用需求与背景

目前,在我国智能建筑的通信网络建设中,有线通信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家庭与办公环境普遍采用的电话业务是基于电信运营商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STN)固话系统;因特网宽带上网是基于电信或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光纤或电缆承载的业务系统。

无线通信,无论是现在或将来,在智能建筑领域都会有广泛的应用。如在下列应用中,就发挥着有线通信不可取代的作用。

(1)宽带无线接入。在有线(含光纤)未接入的区域,利用高效率的无线技术,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应用的系统基本采用结合了时分和频分多址OFD-MA技术;

(2) Wi-Fi与WLAN技术。与上述技术有相似之处,一般用于解决楼宇内的覆盖问题,以减少有线网络布线施工的困难;

(3)在较短距离(一般在房间)内的传输,采用蓝牙技术,减少各类线缆布放与设备连接的麻烦;

(4)卫星接入。通常采用Ku或C波段传输设备,解决超远距离传输与公共电信运营商网络覆盖尚未通达地域的特殊需求;

(5)采用基于无线会议系统技术的无线应急背景广播系统,以备在诸如各类自然或不期灾害发生情况下的应急呼叫,便于组织人员有序撤离与疏散等。

无线通信在智能建筑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还可以列举一些。

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智能楼宇有必要建立一个通信有序、网络通畅、保障有力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并实现与有线网络的融合。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解决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形成一种性价比优越、工程实施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融合的通信系统,可以承载各种通信业务,包括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及图像传输业务等,如图1所示。

2 通信融合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规模的有线与无线融合通信模式,是建设经济适用的综合型通信系统的先决条件。在实际工程中,可分别选用以程控交换机为中心的模式和以无线通信平台为中心的模式两个大类。实现通信融合(如图2),互联互通功能的实现可以基于以下几种通信手段。

(1)利用固话,连接到转换控制侧的无线路由,如卫星传输通道、NG/3G传输链路,与程控调度交换机直接连接的话机,或以VoIP的通信方式与现场通信;

(2)通过手机(2G/3G或卫星电话终端)直接拨打转换控制侧设备的无线通信平台,利用无线通信平台的分组、会议、转接等功能,实现与现场的通信;

(3)利用各种短波/超短波电台,通过各种无线覆盖延伸设备,与现场的各种电台(包括车台、手持台等)进行联络,实施与现场的通信。

有线与无线通信融合的方式,可分为以下情况:

2.1 模式1:基于程控交换机技术

基于专用程控交换机系统,实现对公网/专网的接入,以及与现有的无线系统接入,包括常规电台与集群电台,或卫星电话等终端。

有线、无线通信系统间语音通路的连接是实现有线、无线用户间的语音互通,并通过有线通信系统汇接其他系统或网络的用户。语音通路连接可以通过四线音频中继接口(E&M)或数字用户及VoIP接口与无线系统的四线音频接口。同时,可以接收有线用户对按键对讲(PTT)用户终端双音多频(DTMF)或数字信令方式的拨号。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如下方式:

(1)有线交换机内置专用四线音频接口方式

通过有线交换机内置的专用四线音频接口,可以直接与无线系统进行音频连接,使有线通信系统的音频连接更加快捷,并可以减少二/四线转换带来的侧音效应;同时,使用E&M线进行PTT的控制。

(2)通过VoIP接口方式

对于远程无线系统的连接可以采用VoIP的方式,通过IP数字用户终端同时传送语音和控制信号,并可以建立双路连接用于音频通道的备份和回馈信号监听。

整合语音通道(E&M接口)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工程实施中,要求从各路无线信道机分别输出一路E&M中继线连接到程控交换机,且要求该E&M中继线上只传输语音信号,不包含无线控制信令。

无线集群设备与有线程控交换机通过无线调度台(或E&M中继)方式连接在一起,不需要无线手持机,通过有线固话实现有线、无线系统的融合。

2.2 模式2:无线通信平台技术

无线通信平台由PSTN公网接入模块、无线电台接入模块、IP交换中心模块、网络接入模块、终端接入模块等组成互联互通通信系统。该平台组成框图如图3所示。

平台与各类终端的连接方式为:

(1)与电话互联互通

PSTN是日常办公最重要的通信工具,无线通信平台设置了电话接口。配置若干路用户端FXS的网关,通过局域网和电话互联互通连接,可以按需接入固话,包括无绳电话。这些电话终端通过以下中继方式与市话公网连接。

卫星中继:即通过卫星作为载体通信,其可靠性、稳定性很强,特别是在应急情况下,如地震、冰雪、火灾等,普通通信方式中断,基站倒塌,这时卫星是最可靠的保障手段。

PSTN中继:根据需求提供若干路程控交换机用户电路板FXO接口,就有对应数量的电话线路作为中继。

手机中继:根据需要适当选配2G/3G模块,如GSM模块、CDMA模块或各类3G模块作为中继。

IP中继:即通过IP网络和程控交换机上的分机联系,这种方式对组网、分布式调度、整个平台的扩展非常有利。选用IP中继,则要通过因特网接入运营商的软交换平台。

(2)与无线电台互联互通

无线电台主要是通过无线调度平台互联互通设备上的无线适配器连接,然后利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把每种电台、电话、手机联系在一起。手持台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3 无线覆盖延伸的解决方案

提供楼宇间、小区间,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无线通信手段,无线覆盖的延伸是必须解决的课题。目前面对的情况是,一方面,无线通信需要无线网络覆盖条件的支撑;而另一方面,无线覆盖网的建设、维护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与相对较长的建设周期。实际工程建设中,可实施的方式是,利用已有的有线与无线网络来解决现场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辖区内无线网络的覆盖,以有线的IP延伸模式或移动运营公网的GSM (或2G/3G)延伸模式,把有线、无线通信的互联互通覆盖到任何需要通信联络的现场。

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无线网络覆盖的建设与维护是一个较为长期与复杂的工作。利用“专网”的有线覆盖与我国移动运营商提供的2G/3G移动公网的无线覆盖,延伸与扩大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衔接现有各频段(短波、超短波)无线网,连接各个无线子网形成的“孤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采取这种技术手段,既是着眼于逐步建设与优化现有的专用无线通信覆盖网,也把无线网覆盖的建设与在通信领域不断出现的先进技术,如2G/3G移动通信、VoIP (IP电话)、PoC (建立在移动蜂窝公网上的PTT服务)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功效。

3.1 利用“专网”的覆盖延伸模式

解决方案:可以采用一些专用的、基于IP技术的、利用有线网络的覆盖延伸设备。此种无线通讯终端网络接入设备,通过先进的语音处理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可以使不同类型、不同频段的无线对讲机、无线电台等设备无缝接入到IP网络。既可实现远距离的无线对讲通讯,也可实现无线设备与有线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方便解决无线网络调度、管理及大范围组网调度中存在的难题,可广泛适用于智能建筑,乃至政法公安、野战部队及武警、铁路交通等其他有无线对讲业务的单位,实现远距离大规模无线组网通信。

3.2 利用移动运营公网的覆盖延伸模式

3.2.1 无线延伸控制器的原理

无线延伸控制器由一个小交换控制模块和公网移动通信模块(一般采用网络覆盖较好的制式如GSM等,也可以是2G/3G其他制式的模块)组成,可以连接两台不同频率的常规电台(或一台常规,一台集群),通过交换控制可实现不同频率电台之间、GSM与电台之间的语音交换。

3.2.2 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的延伸

对于采用短波或超短波的无线通信来说,一般采用单频单工开放对讲方式。原则上,每个无线常规对讲群体在现场各自独立一个信道,对集群系统来说每个群体组成一个独立通话小组。

解决网络覆盖,目前存在如下两个主要问题:

(1)单个群体独立执行任务超出无线网覆盖区后,在没有无线通信转信台等现场支持覆盖的情况下,往往失去与群体内其他成员直接无线通信的能力;

(2)如要面对多个网络与多个方向的通信联络,往往要携带多部无线对讲终端,因而带来行动与操作的不便。

为此,采用基于移动公网的无线延伸控制器,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此类设备一般要求具有DSP数字芯片技术,具有话音侦测、低延迟、语音清晰、可配置拨号/自动接听等特点。该设备的应用连接示例可解决上述覆盖问题,如图4所示。

3.3 利用公网集群的通信方式

对于现场无线通信群组,经常要使用常规或集群对讲设备。目前,模拟网络提供的服务受到各种移动限制,主要表现在受频点限制、覆盖区域受基站和组网方式的影响、网络信号覆盖差、保密性低等。数字集群网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建设与维护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技术的应用。

作为无线通信指挥的补充手段,随着IP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带宽的升级和资费的降低,构建基于移动公网的集群通信系统成为可能。将信息业务网络延伸到个人随身携带的手持或车载终端上,以提升用户便捷通信的手段。

基于移动通信公网的PoC集群通信系统是建立在电信运营商2.5G与3G移动通信网络上的基础承载业务,通过无线数据网提供的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平台,提供端到端的高质量单工双路的数据话音业务,如图5所示。

有别于传统话音业务,PoC业务可实现基于IP分组数据网络的个人通话(点对点)、群组通话(一对多),开机后永久在线,无须拨号,按键即可对讲,可自如切换个人或群组作为通话对象,可与传统话音业务灵活转换,提高效率,共享资源。

(1)系统特征

PoC系统具有延迟小、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等优点,稳定清晰、简单快捷,软件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通话可以做一般手机用,不影响手机原有的一切功能。

使用广域覆盖的移动数据通信网络,支持各大运营商网络接入,采用专线接入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安全,防止窃听及便于管理。

(2)系统功能

此类系统具有一对一直接呼叫、一对一组提示呼叫、会议组呼叫、群组临时组呼叫、用户状态信息显示、终端侧用户状态设置、永久在线、错过呼叫记录显示、呼叫等待功能、加入/离开正在通话的组、离线用户返回、用户权限优先级管理、普通用户Web管理、系统管理员、组管理员Web管理、群组容量设置、从服务器侧更新终端程序的设置、灵活设置某个具体用户可用的业务功能、通过数据线更新终端即时通程序、通过无线侧更新终端程序、与其他PoC手机互通、与电脑之间互通等多种功能。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2

一、无线路由器兼容性设置

有的电脑不支持WPA(号称最安全)的加密方式这种加密方式或兼容性不好,设置成这种加密方式以后也会导致掉线,

WPA加密方式是否支持与操作系统和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有关系,要适时对操作系统打上相应补丁,无线网卡的驱动最好也更新到最新。

二、无线的距离

无线电脑和路由器距离相隔较远或者中间有阻碍物(比如什么承重墙,钢筋混泥土等),信号就会衰减,

要调整电脑与路由器的位置,尽量把路由器放高且不要放在角落,避开遮挡物。

三、干扰因素的影响

无线电脑自身会保存自己连接过的无线信号的信息,在电脑的首选网络里面就可以看到,当你发现那地方的无线信息堆积成山的时候,就可以把多余的消灭掉,保留自己的就好;而无线设备之间相隔五个信道效果最好的,为了无线鼠标、避免无绳电话和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与路由器之间的干扰,无线路由有自动选择信道的功能,默认开启或者把无线信道固定在某个效果最好的信道也行。

无线与有线耳机的高端对决 篇3

NFC智能无线蓝牙耳机

Parrot Zik 2999元

Parrot Zik是由著名的设计师Philippe Starck设计的无线蓝牙耳机,也是最早支持NFC近场连接的耳机设备之一。

外形设计方面,Parrot Zik采用金属材质的支架和透气柔软的小羊皮相结合,感觉非常高端大气。左右听筒具备了多样性的功能,左侧听筒集成了四个麦克风中的两个、锂电池以及一个NFC模块,设备如果支持NFC连接,只需与Zik右侧听筒近距离触碰一下即可实现快速的蓝牙配对。右侧听筒则搭载了另外两个麦克风以及超直觉触控面板和电源按键、充电口、3.5音频接口,大多数的控制按钮均设计在听筒的边缘位置。此外,Parrot Zik还能更换电池,电池容量为800Mha,可连续使用18个小时。

超直觉式控制是Parrot Zik与其它无线蓝牙耳机最不同的地方之一,用户仅需通过一根手指即可在耳机上完成调节音量大小、歌曲切换等操作。此外,通过右耳皮质耳垫处的探测传感器,可智能地识别用户是否在聆听音乐。如果你想中断音乐的播放,仅需取下耳机,音乐即刻停止。戴上耳机触动探测传感器则可继续播放音乐,完全不需要再将手机等音乐设备取出即可完成音乐播放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Parrot Zik也支持智能手机的通话功能,不同的是它除了外部提供两个指向性麦克风收集用户的声音之外,在右侧听筒皮垫上还集成了一个额骨探测传感器,通过捕捉用户的额骨的震动再搭配两个指向性麦克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通话体验。

目前Parrot Zik的 Parrot Audio Suite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下载,通过Parrot Audio Suite还可开启演奏厅效果等众多的音效特性。

主观试听:

Parrot Zik采用了自主专利的主动降噪技术,通过耳机内部的四个麦克风收集耳机外和耳机内的噪音,并通过反响声波的方式将环境音隔绝在耳机外部。在无使用Parrot Audio Suite应用的前提下,声音的空间感清晰且层次明显。流行曲的中频表现较为出色,人声的表现可看到口型且结像清晰,聆听感受非常舒服而自然。虽然低音和高音部分稍显平淡,但手机端通过Tuned By Luo Reed音效聆听,会有另一种不同的效果。

宗师级的DJ人物TIESTO设计

AKG K267 2799元

AKG K267是被誉为宗师级的DJ人物TIESTO与AKG联合推出的全新DJ耳机系列,其经过 TIESTO的设计和调试后,受到非常多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是AKG与TIESTO联合推出,AKG K267造型有别于普通的AKG耳机,听筒位置并没有看到AKG的LOGO,而是更主动宣扬TIESTO个人元素的专属LOGO。全金属的耳机支架和以封闭式腔体构造叠加深厚饱满的全包耳耳垫,使得K267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

AKG K267的耳机头梁皮垫采用三面环绕的全方位贴合设计,耳机的多重折叠关节设计,更是可以满足便携与佩戴的多样需求。加上耳罩内和顶梁的填充物有效舒缓持久佩戴中的压力,可以让听者同时获得优秀的封闭性和舒适感。

此外,AKG K267耳罩采用了磨砂工艺的金属材质,在两个耳罩的下方都可以看见音频线接口,其支持同时联线、双路输入,可以很好地兼顾声音风格和专业性能。而在耳罩的正面则可以看到三个音频模式调节圈。通过转动调节圈,不论是想要获得自然干净的声音,还是想要最大化且具有更深沉的低频,都可以自由选择,非常方便。

主观试听:

虽然是宗师级DJ设计调音的耳机,不过AKG K267 TIESTO具有非常全面的音效,尤其是两个2英寸(50mm)的超大个低共振单元和高SPL,能让二级同时保持和模式相匹配的优秀低频响应。通过试听流行乐、摇滚乐、电子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小编感觉AKG K267确实可以兼顾不同的音乐类型,通过耳罩外面的调节圈,无论是电子乐、流行乐还是摇滚乐都可以得到出色的解析力,对音乐的驾驭性非常强。除了音质和音效以外,AKG K267 的3D转轴设定还能自动适应贴合头部,全方位皮垫具有舒适贴合的表现。

对比总结:Parrot Zik玩法更多 AKG K267音效更出色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4

融合网的技术方案, 即无线广播网与无线宽带网协同覆盖的通道建设, 包括CMMB无线广播网与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的融合、广播大塔与交互小塔的协同覆盖、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与有线电视网的融合、Wi-Fi与有线电视网融合等。无线双向网的Wi-Fi覆盖, 是利用U频段做中继, 实现公共区域、交通工具、家庭的Wi-Fi覆盖, 实现对现有手持或移动终端的支持。而我国的卫星网络仍为单向传输信道, 其在融合网中的双向数据交互仍然需要由双向有线电视网或无线广播电视双向交互网来协助完成, 构建其逻辑回传通道。

融合网的物理层基本架构有六大特点:标准创新, 活灵活现;载波聚合, 性能增强;频谱感知, 规避干扰;IP广播, 动态高效;业务对接, 引入内容;业务支撑, 提前规划。融合网的功能和支持的业务, 主要有4个方面:政务为先、行业为主、双向融合、物联扩展。面向政府、企业, 它可以提供公共安全、企业集群、政府调度等服务;面向普通消费者, 可以提供无线宽带接入+地面电视服务;在公共场所面向移动用户, 可以提供公交、地铁、商业楼宇等服务;面向旅游区、办公园区、企业园区, 可以提供智能园区、智能社区的相关服务。广电的双向融合应用, 主要包括以无线方式实现双向化改造和完善应急广播网络。在提供视频内容+Wi-Fi接入、视频内容资源分发方面, 上海广电双向网已经建成了公共交通宽带接入与投放的平台。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5

现在的802.11nWLAN产品在企业网络接入上显示优于FastEthernet。连接线路到办公室和工位可能需要几周时间,同时会给墙壁和天花板带来昂贵的破坏,而启用新的无线“端口”则可以在不需要改变结构或延期的情况下完成。

而且,在难以布线的地点,如自助餐厅和天井,802.11b可能比FastEthernet更适合用于LAN流量传输。例如,2条40MHz宽5GHz的通道可能传输千兆级的应用流量。更好的是,无线网状AP能够自动地发现连接有线网络核心的最佳回程路径,转发流量通过邻近的AP来绕过临时拥塞。

然而,作为希望整合无线LAN的企业网络,合并更多无线接入和回程链路,流量流和负载会发生变化。像WLAN语音和视频等的新移动应用将会带来服务质量(QoS)的问题。确定和规划网络基础架构更新来解决这些需求能够让无线网络整合进行得更顺利些。

重新设计流量来避免整合WLAN的瓶颈

大型分布式企业网络必须设计以高效的容量、质量、安全性和可用性来聚集和路由流量。

在从有线转到无线网络接入之前,要评估高吞吐量802.11nAP和新型移动应用给有线和无线回程链路、分布式和核心层LAN交换机和内部办公路由器及防火墙所施加的流量负载。预测当前和将来的流量负载,不仅包括从无线接入层到有线分布式/核心,也包括无线客户端之间的。使用这个流量负载分析来确定潜在的需要升级容量的瓶颈。

例如,一个同时期的802.l1nAP能够支持最高达450Mbps的数据传输率。如果完全利用,一个双工AP在它的回程链路到一个分布层交换机能够转发2x300Mbps=600Mbps的速率。这明显超过了100MbpsFastEthernet的转发容量,这或者需要802.11n无线或GigabitEthernet回程才能满足要求。然而,这些802.11nAP可能一开始并不能完全使用。传统的远距离无线客户端的传输速率较低,总载荷取决于客户端密度和应用混合程度。这些因素必须确定和组合起来分析回程链路和总体设备是否或何时才会饱满。

此外,无线/移动应用可能显著以改变流量模式。之前在有线设备之间交换的流量,经过了接入和分布层以太网交换机,现在可能直接流经无线客户端,流向一个AP或AP群。或者,根据WLAN的架构,流量可能会卡在上游WLAN控制器上,这个可能在数据传输速率增加时造成瓶颈。对于来自分公司的对延迟敏感的语音,传输到Internet的一个中央WLAN控制器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这样的因素必须进行评估以产生最佳的WLAN设计,它很可能会变成(某种程度上的)分散化。因此这将改变流量流通过有线网络片断的量和位置。

为一个无线网络整合过后的网络上的WLAN语音和视频提供QoS

休闲的无线Internet访问可能由最佳效果的传输完成,但是新兴的如WLAN语音和视频应用要求处理更多的吞吐量――不仅仅是在通过无线时,当流量进入、经过和流出有线网络片断时也是这样。

例如,VoIP在一个专用的或低使用率的AP上运行良好,但是增加了高带宽消耗的数据或语音客户端到相同的AP可能很容易抢夺光语音呼叫的带宽,

QoS机制通过要求多媒体应用以实现平稳共存。在无线上,Wi-FiMultiMedia(WMM)能够将每一个应用映射到4种访问分类之一。语音优先级被置于最高,以最小化延迟和抖动,而视频位于第二位以保证一致的吞吐量。然后数据应用被分成最佳效果和后台,以保证关键任务应用的带宽不会被大文件传输所占用。无线AP使用这些WMM分类来使高优先级流量更快的访问时间。

当无线流量到达接入层AP和交换机,WMM分类必须使用802.1qVLAN流量分段、802.1pLAN帧优先级和DiffServIP包标记映射到有线网络。无线AP和控制器上的流量过滤和带宽管理特性也可以用来调节和修正无线和有线网络片断之间的流量流。同时,在将视频分发到无线客户端的网络中,有线网络边缘的单播到多播的流量转换可能导致更佳的带宽占用时间使用率。

为无线网络整合规划有线设备升级

在无线出现问题之前,有线网络设备必须通过很快地处理无线需求。但是很少公司能够快速地拆除和更换设备。这些升级必须经过一次次的预算和计划,结果就是一个不断增加的网络基础架构迁移。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一些FastEthernet可能需要被替换成GigabitEthernet交换机以传输足够的回程带宽。另一个可能是淘汰这些交换机,然后更换成无线回程。这个“重叠的”方法可能比升级仍在使用的FastEthernet交换机更容易些,因为安装新的网状AP不需要中断现有的布线和端口分配。随着时间推移,当无线访问消失后,旧的交换机就可以淘汰了,然后将剩余的Ethernet客户端转移到另一个有线或无线端口上来。

最后,有线交换机必须升级到802.3afor802.3atPoweroverEthernet(PoE)以便给无线AP提供电源。802.11nAP使用多入多出(MIMO)天线和复杂的信号处理器,它们会比传统的802.11abgAP消耗更多的电能。某些情况下,802.11nAP会超过802.1afPoE的有线交换机端口13瓦特的功率。幸运的是,差额会很快在供应商提供新的更节能的802.11nAP中被消除。然而,当802.11nAP从2x2到3x3到最终的4x4MIMO,电源消耗会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实现802.3at的有线LAN交换机应该部署来停止这种无休止增长的电源需求。

结束

在本文中,我们关注于为获取最大无线网络投资回报而进行的有线网络设备升级。然而,有线网络并不是独立运行的,有线无线网络整合之后的网络更不是。为了使有线/无线网络整合之后的网络的网络更有效率和有效益,还需要关注管理和安全性升级。

编辑推荐最优性价比组建无线网络

众所周知,无线网络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这种方式可以打破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

无线握手有线 篇6

许多用户都非常关注混合网络中,有线和无线部分能否平滑连接、系统安装和管理是否方便等问题,为了让更多的用户了解有线和无线混合网络应用中的真实状况,《微电脑世界》评测实验室搭建了一个典型的混合网络系统,并在此网络系统中模拟用户的实际应用,将体验感受与具有相同网络需求的用户分享。

系统结构

其实在上期的无线网络部分中的3个方案都是有线无线混合网络,因为其中的3个核心部件无线宽带路由器——DSL-604+、DI-614+、DI-714P+都是多功能无线产品,除了无线AP外,还内置了宽带接口和4个10/100Mbps有线网络接口,可以当作一个4口交换机使用。因此这3个方案中,除了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外,同样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连接4台PC等终端设备,可以满足大多数SOHO用户的网络需求。

在我们的测试系统中,我们选择了上期的“方案3”,同时考虑到网络扩充的需求,我们在系统中增加了1个D-Link DES-1008D小型交换机,DES-1008D配备了8个10/100Mbps接口,其中的1个接口与DI-714P+的1个有线接口连接(如附图),这样系统中就具有了10个可用10/100Mbps有线网络接口,可以连接10台设备,满足更多接入点的SOHO用户需求。对于SOHO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网络系统,具有ADSL接入Internet、无线网络连接、有线网络连接、网络打印等所有网络功能。

系统安装

这样一套系统的安装相对简单,在完成硬件连接后,由于全部采用了D-Link的产品,因此DSL-300、DI-714P+和DES-1008D全部使用缺省设置,网络就可以正常工作,满足用户需求。在这套系统中,DI-714P+仍然是系统的核心,它完成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连接、网络中的终端与打印机连接。

由于DI-714P+具有DHCP功能,因此支持DHCP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就无需手工设置IP和子网掩码,非常适合网络管理经验不是很丰富的SOHO用户。

DI-714P+具有路由和简单的防火墙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访问控制、端口管理和防火墙策略,由于采用了基于Web的界面方式,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方便地进行设置。所有这些说明书都进行了详细介绍,用户只需要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就可以很方便地完成相应设置。

网络打印机的安装也很简单,与普通的本地打印机安装相比,只是增加了一个端口创建过程,D-Link的网络打印安装软件智能化程度很高,无需任何人工干预,软件会自动完成安装并创建网络打印端口。

试用体验

系统安装设置完成后,我们试用了SOHO用户几个主要的网络应用。

文件传送: 为了考察有线和无线网络连接的平滑度,我们分别在无线节点之间、有线节点之间和有线与无线节点之间进行了文件传送。试用过程中为了能够真正反映出连接之间的差距,我们分别使用了大文件传送(1个30MB大文件)和大量小文件(7209个总容量为30MB的小文件)传送方式。

从试用过程看,虽然理论上无线(测试中使用的是22Mbps模式)和有线网络(测试中使用的是100Mbps)之间的带宽有很大差异,而专业的测试性能(分别见本刊2003年第12期和第13期的“应用手记”栏目)差距也比较大,但在实际使用中,两者差距并不明显。大文件传送时间差异在10秒左右,而大量小文件传送的时间差异在20秒左右,相信大多数SOHO用户并不会在意这样的性能差异。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极限应用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无线和有线网络都可以满足SOHO用户的网络应用需求,而在有线与无线网络之间的文件传送也不存在任何瓶颈。

不过无线网络的性能受环境和距离的影响会比较大,在其最低传输速率模式下,传输性能会比较差。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类似我们测试的网络系统这样的工作方式,无线网络的用户接入数目将随着每个用户对网络的利用率的提高而下降,从试用过程看,在6个以上的用户同时使用时,无线网络将出现堵塞现象,影响到网络的正常使用,因此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有线网络仍将作为主干网络,无线网络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网络打印: 网络共享使用打印机也是比较普及的网络应用,从试用过程看,对于SOHO用户的大多数打印任务(以文本打印为主,打印量在5页以下),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的差距都在10秒以下,相对于目前大多数面向SOHO用户的打印机的性能,这样的差距都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单页高精度照片或者复杂彩色图形,使用无线方式的打印速度明显比较慢。

接入Internet: SOHO用户接入Internet的主要应用是网页浏览和收发邮件,有时也有文件下载应用。在试用中,以上所有应用无线或有线连接几乎没有差距,相对于目前国内ADSL的带宽,本系统中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带宽都已经绰绰有余,前两期中的相关测试结果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体验物语 >>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7

我国2013年发布的“国家宽带战略”,把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移动互联网离不开无线。在国际上,以4G为基础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已经有取代传统的广播电视覆盖技术的趋势,他们的通信业务在网络里所占比重逐渐递减。通过对4G定义的研究,可以发现4G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讯网络,而是一个数据网络,通讯只是在4G网络上的业务之一,到了互联网时代没有谁是谁的增值业务,而是这个网络能运营什么业务,4G网络有运营通讯业务的能力,也有运营电视广播的业务的能力。

今年总局在浙江、广州、重庆、上海、贵州这五个省/直辖市开展有线无线卫星的融合覆盖试验,技术方案目前通过论证的只有贵州和华数,但还在做具体的修改。广播电视有非常好的技术,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无线网络,这是相对于电信行业的优势所在。

广电行业也有非常好的有线电视网络,虽然目前还是分散的,但是国网公司已经成立,希望能够融合各个省的网络。我们现在还没有充分把这个网用好,没有把这个网变成我们的竞争优势。

对于新一代广播电视网要做成什么样子,我们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研究,它是要充分发挥广电的有线无线卫星资源优势,综合利用,协同覆盖。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应该是一个数据网,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广播电视网,在这个数据网上我们可以做任何业务,比如广播电视、通讯、移动互联网等等。它首先要保证能够充分发挥传统广播电视的覆盖优势,首要业务是保证广播电视的覆盖,而且这个覆盖是双向的,而不是原来的单向。还有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这也是广电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使广电网络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010年国务院关于三网融合的文件指出,三网融合不是网络的融合,而是业务的融合。这就是允许广电去做互联网业务、通讯业务,同时也允许别人做我们的业务。现在大家都感受到,三大运营商在逐渐地向广电渗透,而我们现在疲于应战,连保住我们自己的这块阵地都感觉困难,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在做好广播电视业务覆盖的同时,利用我们自己的优势去做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成为国家“宽带战略”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关于目前4G广电业务在国内外发展,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第一个是面向小屏的视听终端,6MHz的带宽;第二是面向大屏幕电视机,40MHz宽带。4G在全球开展广电业务情况,最应该关注的是诺基亚在德国做的试验,它采用4G的技术开展广播电视业务,用10个站,通过组网的形式进行覆盖,目标是取代DVB,做得非常成功。

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已经有30家以上的运营商用4G的技术做广播电视覆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中国也都已经开展了4G技术传广播电视的业务。在贵州他们做的规模还非常大,直接影响了我们广播电视的运营。以前我们老觉得4G是别人的技术,实际上这个技术是谁都可以用的,最早IP出来的时候,广电总说不可以用,经过多年发展,现在IP技术已经在广电各个领域都深入应用了。4G也是一样,没有行业属性。最近有人提出是不是由广电牵头做一个超过4G的新技术,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是完不成的。但是4G里面有非常好的技术,也许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广电,广播科学研究院正在牵头与国内几大传统的通讯生产厂商研究,希望从4G的技术里面集成出一些适合广电应用的技术并运用到广电新一代广播电视的发展上。

4G技术已经有一些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2014年9月,IBC展出了具有接收和处理4G电视广播信号的相关产品,也可以说4G的广电产品产业化已经开始形成。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的技术架构、原则及目标,这只是我们做的研究,不是定稿。首先,我们对频率部署的要求,按照现在频率规划的要求,我们这个网的频率规划跟4G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如果我们要完全照搬4G的规划,广电拿不出这么多频率,会打乱广电的频率规划。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广电8MHz作为基本带宽规划广播电视传输网,后面我们会以8MHz进行组合。根据我们实验的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下行和上行的带宽比是3:1。这在产品实现上还是有一定困难。基本的下行的带宽是4.5MHz,上行的带宽是1.25MHz,上、下行保护间隔2.25MHz。在第二阶段我们准备以8MHz进行组合。目前我们得到的资料认为2.25MHz保护间隔的带宽是不够的。从我国发布的报告和国外测试的结果表明,目前的产品需要的保护带宽是5MHz到9MHz,我们在广电8MHz的带宽里面很难使用。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建立网络进行测试,所以不确定2.25MHz的保护带宽够不够,但是我们在实验室已经证明了,2.25MHz的保护带宽可以完成我们以8MHz带宽为基础的频率规划研究。

在有线无线卫星融合覆盖上,我们定了四个原则和目标。四个原则是:坚持融合发展原则——引入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建设一个起点高、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坚持开放性原则——发挥广电网络优势,保证融合网络接口开放,促进有线、无线、卫星协同覆盖,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坚持安全性原则——实现网络可管可控可信,为国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战略服务,为广播电视事业安全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坚持技术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原则——充分考虑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推动新技术、新规范和新产品的快速应用部署,打造全新的高性能国家融合网络基础设施。四大目标:在三网融合总体框架下,以当前广播电视技术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广电频率资源,采用广播电视网、LTE、超级WiFi和WiFi运营平台等技术标准,发挥产业链资源优势,首先建设一个新一代广播电视数据(示范)网。我们计划将在浙江率先建立一个示范网;通过广播电视数据(示范)网开展广电网络新技术、新业务、新功能和新运营模式的试验和示范,探索广电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融合服务的模式,逐步推进全国范围广播电视数据网建设;广播电视数据(示范)网在优化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同时,提供高质量、全方位三网融合业务,协调统一有线无线卫星传统广播电视分发渠道,形成“天地一体”无缝覆盖交互网络,提供更为丰富、流畅的业务体验;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与全国各省网络公司通力合作,协调U频段频率复用技术方案,共同推动广播电视网业务漫游建设,最终实现全国的无缝漫游,无感知认证。

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有几部分:一是全国范围内U频段双向无线频率规划研究;二是有线无线卫星组网模式和覆盖模型研究;三是无线覆盖关键技术研究;四是有线无线融合接入关键技术研究;五是有线无线卫星协同机制和运营保障机制研究。

关于体制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了希望能够由各省的有线网来统一集成这件事情。主要原因是各省的有线网络公司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也有运营经验,融合覆盖网的建立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经济和运营基础,所以我们希望各省能够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资源,能够把资源尽量发挥到最大作用。我们各省都有无线播出管理权,卫星是在国家统一管理.希望有行政管理权的单位能全力支持有线网络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还有一个问题是接入技术我国在有线宽带接入技术上出了三个标准,但是无线宽带接入的标准现在还没有出来,这个标准不出来,我们想做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就做不了。

我在这里呼吁各省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与广播科学研究院一起开展这项业务的研究,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所需经费和时间。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8

随着视频服务的多屏时代来临, 除了从有线电视屏幕上获取视频内容, 人们希望能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平板PC、智能手机等个人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视频服务。作为无线网络的一种理想技术形态, WiFi能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 通过无线路由器供支持WiFi技术的便携式计算机、平板PC、智能手机等接收, 使用户获得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和点播等视频内容的多屏服务, 而且WiFi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 在频率资源上不存在限制, 在宽带应用上可以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重要补充[1,2,3]。

本文将研究通过双向接入网EoC结合WiFi的有线无线融合覆盖模式, 实现视频服务由面向电视机或接收机单一终端到面向电视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PC、智能手机等多终端的扩展, 支持家庭多种视频终端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的多屏互动业务。同时, 针对双向交互数据业务, 本文探讨性地提出基于EoC无线转发的有线无线融合技术[1,2,3]。

1 有线无线融合覆盖模式系统架构

基于双向接入网EoC的有线无线融合覆盖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架构中的传统有线电视系统实现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将信号源输出的各类信号处理后混合成一路复合射频信号提供给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中的光发射机把高频电视信号转换至红外光波段, 使其沿光导纤维传输, 到接收端再通过光接收机把红外波段的光变回高频电视信号。高频电视信号通过集成了CATV信号接收模块的EoC局端与EoC数据混合, 通过频分复用的方式在同轴分配网络中传输, 同轴分配网络把有线数字电视信号高效而合理地分送到户。用户端的网关设备将接收到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通过STB模块处理后显示在电视终端, 或通过流媒体打包封装后将IP数据流输出给标准无线路由模块, 使移动智能终端能通过WiFi无线方式接收并实现视频收看。

该系统架构中的PON+EoC系统实现双向交互数据的传输。现有同轴电缆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具有极宽的频带资源, 而且现有居民小区楼内已敷设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并进行电视业务的传输, PON+EoC系统完全匹配广电有线的HFC网络, 利用原有入户同轴电缆, 无需对入户电缆重新改造。在当前光纤敷设到楼道的趋势下, 采用PON技术可以节省主干光纤, 提供对称高带宽, 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业务需求。其中PON系统部分由OLT、ONU和光纤链路构成, EoC系统包括EoC局端和EoC终端, 它们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相连。在下行方向, 来自PON网络的以太网信号通过ONU送到小区楼宇门口, 经过EoC局端调制到同轴电缆的一个信道后, 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络送到位于住户家中的EoC终端, 经EoC终端解调后, 传送给终端设备。在上行方向, 用户端的上行数据信号经过EoC终端调制后进入同轴电缆分配网络到达EoC局端, 由EoC局端解调转换后, 通过ONU送至OLT。以太网信号与CATV和点播节目信号在EoC局端一起混合进入同轴电缆分配网络, 被户内的网关设备接收, 不影响原有电视节目的收看。用户端网关设备的EoC终端通过对射频信号的解调得到以太网数据包, 输出给标准无线路由模块, 实现无线双向数据交互, 使移动智能终端能通过WiFi无线方式开展双向交互数据业务。

2 有线无线融合覆盖模式业务形态

本系统面向3类业务形态来实现多屏互动业务:面向电视终端的DVB数字电视广播和点播业务,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电视广播和点播业务, 双向交互数据业务。

第一类业务形态即传统的面向电视终端的DVB广播和点播业务, 用户可以通过电视终端观看电视直播和点播业务。本部分的信号处理过程完全与数字电视现有系统相同。对于直播业务,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完成实时节目内容和增值业务内容复用、加扰后, 输出一路MPEG-2 TS流, 送到QAM调制器, 完成视音频节目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调制, 经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到用户家中网关设备的STB模块, 直播节目经过解调、解复用、解扰、解码等处理后恢复为TS流信号, 最终显示在电视终端上;对于点播业务, 上行通道采用PON+EoC作为IP双向交互通道, 用户点播请求通过IP双向回传通道交互, VOD视频服务器收到用户的点播请求后将单节目传输流封装成UDP包传输至IPQAM, IPQAM完成解封装并将多个单节目传输流复用成多节目传输流, 调制为RF信号后通过HFC网络传输给网关设备的STB模块, STB模块根据头端返回的PID锁定对应的音视频流来进行解调和解码以实现互动。

第二类业务形态即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电视广播和点播业务, 利用智能手机、平板PC、便携式计算机等智能终端为显示载体, 传输直播和点播内容。本部分系统采用DVB广播传输技术与无线交互接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其中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之前的业务流程与第一类业务相同, 由于用户终端类型不同, 需要通过网关设备的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对数字电视TS流数据进行流媒体打包封装后将IP数据流输出给标准无线路由模块, 将相应的直播或点播数字电视节目分发到各个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通过WiFi无线方式接收并实现直播或点播的视频收看。

第三类业务形态即面向电视终端或移动智能终端的双向交互数据业务, 通过PON+EoC系统的双向交互通道实现, EoC系统可以采用HiNOC、C-HPAV等双向接入协议。通过双向交互通道不仅用于传输语音、视频、上网等数据业务, 而且还实现交互电视业务的信令回传。

在上述3类业务形态的描述过程中, STB模块、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EoC终端可以分别以单独设备的形态存在, 也可以同时集成在网关设备中。

3 有线无线融合覆盖模式业务模块

3.1 网关设备

本系统集成的网关设备包含3个功能模块, 分别是STB模块完成DVB解调, 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完成转封装转协议, EoC终端完成EoC信号调制解调。网关设备结构如图2所示。

来自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的RF信号首先经过分路器 (即滤波器) 将频分复用的有线电视信号和EoC信号分开, 分别送到相应的解调模块。

一路信号由STB模块完成信号的A/D转换、解调等处理恢复出TS流信号, 该信号解复用、解扰、解码后直接送到电视终端进行显示, 同时还送到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进行后续处理。

另一路信号由EoC模块完成对射频信号的解调得到以太网数据包, 输出给标准无线路由模块, 建立出无线双向交互数据通道, 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同时网关设备也可为用户提供以太网接口。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自带WiFi模块, 能够通过WiFi无线方式实现双向交互数据业务, 该方式用户不用专门更换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3.2 STB模块和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

STB模块和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STB模块中的调谐模块接收有线数字电视RF信号并下行变频为中频信号, 然后进行A/D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QAM解调输出MPEG传输流, 解复用模块接收MPEG传输流, 从中抽出一个节目的PES数据, 包括视频PES、音频PES以及数据PES, 对于加扰节目则通过解扰引擎对加扰的数据进行解扰, 输出解扰的PES, 最后通过解码直接显示在电视终端。

对于移动智能终端, 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对直播或点播TS流进行RTSP/RTP、HTTP (HLS、MPEG-DASH) 等流媒体协议的转换。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将单向广播的流媒体数据传输方式转换成终端设备支持的双向交互的流媒体协议传输方式后, 将IP数据流输出给标准无线路由模块, 将相应的数字电视节目分发到各个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通过WiFi无线方式接收并实现直播或点播的视频收看。

3.3 EoC终端

EoC终端结构如图4所示。

EoC终端用于实现下行数据信号的接收解调和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制发送。主要包括双工模块、RF模块、模数/数模转换模块、物理层信号处理、MAC层协议处理和以太网接口等模块。接收数据时, 来自同轴电缆的RF信号经双工模块接收后送给RF模块做下变频处理得到基带或中频信号, 再经DAC转换为数字信号, 经过物理层信号处理和MAC层协议处理后由以太网口输出给用户终端或下接的无线路由器。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的处理过程相反。对于TDD系统, 双工模块工作于半双工状态, 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接收数据。对于FDD系统, 双工模块工作于全双工状态, 可以同时实现发送和接收数据。物理层信号处理和MAC层协议处理单元完成EoC协议的信号处理功能, 通常集成在一颗芯片中, 是EoC终端的核心部分。

4 EoC无线转发技术

对于上述的第3类业务形态即双向交互数据业务的无线覆盖, 是通过EoC+WiFi两级系统级联覆盖, 需要EoC和WiF两种协议实现, 我国自主研发的HiNOC技术属于高频EoC技术, 本设计探讨通过对HiNOC信号进行同频放大转换为高频无线信号来实现无线双向交互数据业务, 即利用HiNOC一种协议实现从楼道同轴分配到家庭内部无线信号深度覆盖, 取代从楼头到用户终端通过两级系统级联的覆盖方式。

HiNOC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同轴电缆双向接入EoC技术, 实现了基于同轴电缆的在750 MHz以上频带的高速数据传输, 工作频带满足现有及未来有线电视网络频率规划要求, 技术上采用16 MHz的单信道频带, 符合我国广播电视频带规划的要求, 支持单信道业务速率60 Mbit/s以上。

基于HiNOC的有线无线信道融合系统架构如图5所示。

本系统中, HB设备 (EoC局端) 部署在楼头, HM模块 (EoC终端) 则集成在用户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PC、便携式计算机等内部, 通过在同轴电缆入户接口面板处增加HiNOC中继天线, 将同轴电缆中的有线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 实现HB与HM的双向信号交互。HiNOC系统工作在750 MHz以上频谱, 可以通过对信号同频放大, 转换为750 MHz以上的无线信号。

对系统本身而言, 最大的特点是信号传输需要经过同轴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增加了系统设计复杂度。相比EoC+WiFi两级系统级联覆盖的方式, 只利用HiNOC一种协议实现了用户接入和家庭内部无线信号覆盖, 入户节点处设备简单。

实现本方式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 HiNOC协议专门针对同轴电缆信道进行了优化设计, 但对于本方式的应用场景, 即同轴电缆有线信道与家庭内部无线信道的信道模型, 其噪声、干扰、多径反射、衰减等信道特点并不相同。为了达到预期的传输性能和覆盖要求, 需要针对性地建立相关信道模型, 对HiNOC协议尤其是物理层相关传输机制和参数的设计进行仿真和测试, 必要时作相关的改进和优化设计。

2) 逻辑上整个系统由HB集中管理, 可接入HM终端数目受限于协议能力。在此场景下HM模块要集成到每个用户终端里面, 意味着每个家庭将部署多个HM, 而HB部署在楼头, 需要同时管理同一楼栋内的多个家庭的多个终端。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一个HB头端模块仅能覆盖几户家庭, 网络规模受限。为此要求HB设备应具备灵活的模块可扩展性, 或HiNOC协议扩展以支持更多终端。同时可能带来的好处是原来由一个家庭共享的带宽现在可以由一台终端独享, 可以给用户更好的接入体验。

3) 转换节点 (中继天线) 该如何设计, 仅完成信号转换和放大的功能是否完备, 以及如何规避同频干扰。由于无线频谱有限, 同一楼栋内的不同家庭内不可避免采用相同频率实现无线覆盖, 为此一方面需要在部署时做好频率规划, 另一方面需要优化设计中继天线, 能够实现定向、有效、合理的信号覆盖。

4) HiNOC系统主要用于解决用户双向宽带数据接入的问题, 对于数字电视广播采用何种方式实现家庭内部无线覆盖, 需要进一步探讨。

扩展EoC无线转发实现有线无线融合覆盖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5 总结

基于双向接入网EoC的有线无线融合覆盖系统提供面向电视终端的DVB数字电视直播和点播业务、面向智能终端的数字电视直播和点播业务、无线双向交互数据业务, 综合利用了有线无线融合、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技术, 使用户能够通过多种终端开展多屏互动业务。本文探讨性地提出EoC无线转发技术也为双向交互数据业务的有线无线融合覆盖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万倩, 欧阳峰, 李博, 等.有线电视接入网EPON+Hi NOC技术探析[J].电视技术, 2012, 36 (18) :70-71.

[2]姜秀华, 张永辉.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9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综合利用有线、无线技术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

我国广播电视网要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仅仅依靠有线电视网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统筹发展有线、无线和卫星网络,积极推动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通过无线覆盖,可以较低的建设成本,较高的宽带数据传输速率为实现“十二五”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提供一条经济、实际的建设之路。

2 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目标展望

实现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在网络层面意味着广电用户可以实现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用户随时随地都保持与广电网络连接并接收发送信息;在业务层面意味着广电用户在室内可享受大屏幕电视终端、高质量电视节目,在户外可享受移动便携终端“碎片化”视频服务,在单位可提前定制视频节目菜单,完全享受属于自己的“定制化”、“个性化”、“全程全时段”的视频节目和综合信息业务(图1)。

而实现上述目标,则要求包括有线、无线和卫星在内的广电网络真正实现无缝智能协同覆盖。无论何时、无论在国内哪个地域,都能保障用户访问全网资源;无论是户内还是移动状态,都能通过智能切换保障用户随时“触网”;无论是固定还是移动终端,都能为用户提供适合当前显示终端设备的高质量视频服务;无论是公益性、普适性需求还是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都能保障用户享受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优质服务。

3 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面临的问题

3.1 有线、无线、卫星协同覆盖策略问题

当前,我国有线、无线、卫星覆盖还是采取按地域划分的策略,即有线覆盖城市地区,无线和卫星覆盖边远山区及有线无法通达的农村地区,这种覆盖策略导致有线、无线、卫星三者各自为政,不能有效的实现智能融合覆盖。

同时有线、无线、卫星传输内容和运营性质也各不相同,尤其是无线和卫星覆盖,目前还都是公益性质,无法商业运营,这也使得负责无线和卫星覆盖的机构由于无法从中获取收益而导致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无线和卫星覆盖的推进速度。

3.2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有线网络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整体转换,然而有线数字化整转满意度不高,双向网改造、增值业务发展一般,技术标准的统一问题还未解决,全国国网整合进度较为缓慢,宽带接入资质问题仍未解决。

3.3 地面数字电视网络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远没有满足广大农村地区需求,更没有达到中央提出的城乡文化权益一体化的要求,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还未能享受到文化服务的基本权利。同时地面数字电视的公益性质导致其用户只能享受基本的公益性服务。如何利用现有频率开展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同时利用700MHz频谱资源发展无线宽带覆盖,将是今后面临的问题。

3.4 卫星数字电视网络面临的问题

目前,直播星只是提供公共服务,未来是否会有商业运营可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如何考量,直播卫星综合业务系统如何建立,技术体系和标准如何选择,如何协调和有线电视网络的关系等,上述问题都较大地影响着直播卫星业务的推进发展。

3.5 网台关系问题

网台分离之后,电视台考虑更多的是要如何把电视观众变成用户,而通过互联网等传输手段可以对用户进行更精准的定位,提升广告价值,同时通过IPTV传输节目可节省落地费等费用,这进一步导致广电网台关系日益恶化。

3.6 公益性服务和商业运营之间的关系问题

目前,有线、无线、卫星网络传输的节目各不相同,如何定义公益性服务,是否应统一这三种网络中的公益性服务性质,无线、卫星是否应开展商业运营,如何避免公益性服务和商业运营之间的冲突,避免三种网络提供服务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影响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的迫切问题。

4 推进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的政策建议

4.1 统筹考虑公益性与市场性,制定新型的有线、无线和卫星智能协同覆盖策略

为推动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智能协同覆盖,迫切需要打破过去依靠地域划分的有线、无线和卫星覆盖策略,建议在保障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适度竞争的具有市场运营性质的新型协同覆盖策略,有线、无线和卫星三种覆盖方式在保障传输一定数量公益性频道的同时,均可采用商业运营方式,传输一定数量的收费频道。无线和卫星覆盖在保障边远山区和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基本性需要的同时,引入商业运营,提供更高质量的收费节目供用户选择;有线网络在数字化基础上可通过无线接入方式扩展其网络覆盖范围,通过提供无线网络接入等新服务,扩展用户群;在有线、无线和卫星交叉覆盖区域,可探索采用新的技术手段,统筹使用三种覆盖方式,为这些区域用户提供全时段无缝视频服务,保障用户无论是在客厅大终端还是移动户外小终端都能享受到“全程全时段”的视频节目和综合信息业务,如图2所示。

4.2 建立完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

建议制定公共广播电视政策,尽量能够实现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定性、量化和统一。定性就是定义哪些是公共服务频道,量化就是定义究竟多少套电视节目是公共服务频道,统一就是要求有线、地面、卫星提供同样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从而为有线、地面、卫星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条件(图3)。

4.3 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整合

全国有线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的建立面临最重要的政策问题或者说体制问题即全国有线网络公司的整合,只有结束全国有线网络公司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才能从体制上保障全国有线网络互连互通平台的建立。因此必须基于国家三网融合政策,加快有线网络资产、体制一体化进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线网络公司整合的相关政策(图4)。

4.4 加快利用700M无线频谱

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频率开展无线广播电视覆盖,提高我国广大农民享受文化服务的基本权利。同时利用700MHz开展无线宽带接入相关技术试验及应用,占领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政策制高点。因此,应协调相关部门,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保障广电行业对700MHz无线频谱的使用权,统筹制定协调全国700MHz使用标准,大力推动广电移动互联网的政策制定、技术研究和业务发展。

4.5 推进三网融合中广电、电信互联互通相关政策的制定

在实现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智能协同覆盖的同时,必须要在这一综合网络上开展包括视频、语音、信息在内的多种服务。但目前我国三网融合政策中对于广电、电信的互联互通协议、业务准入政策、对价政策等都还不完善,这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统筹考虑总体方案,推进制定平等互利的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此才能使广大群众享受数字化、宽带化、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彻底进入高速、安全、便捷的信息社会。

4.6 制定对等、适度竞争的有线、无线和卫星网络的联互通政策

目前我国广电现状是有线、无线、卫星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和运营,其运营主体不同、面对受众不同、运营管理政策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整合这三种网络,实现更大市场价值,产生更大的竞争力,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基于竞争合作对等原则,制定有线,无线,卫星统筹发展战略,从政策层面保障有线、无线、卫星网络的互联互通、智能协同。

4.7 加快制定广电技术标准化体系政策

有线与无线网络的对比与发展趋势 篇10

1 带宽

带宽是我们评价局域网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称为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扩展带宽也就是扩展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提高数据的吞吐量、提高处理数据速度的能力。

1.1 有线与无线带宽比较

从一般用户角度上看,对于使用无线或是有线,主要考虑的是价格、网络的速度、信号的强弱及设备等。

成本方面,我国无线上网就是通过移动或者联通提供的无限网络,通常通过无线上网有很多种,但总体比有线的贵一点,但有线局域网的工程量非常大,开通前必须架设电缆,一般还需要网络结点设备,比如HUB集线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以实现更多电脑的互联;而无线扩频的投资是相当节省的,带宽方面有线目前可以达到8Mb,慢的也有512kb的带宽。信号方面当然是无线的差一点,但无线上网的方便性日显突出。

速度方面,第一代无线网络的带宽1~2Mb(即采用802.11),与通过家庭有线高速互联网下载速度一样,使用Wi-Fi(即IEEE802.11b)标准使得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工作速度达到11Mbps,一般公司业务也都能达到10Mb以上,这样的速度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商业的需要。被称为802.11a的新标准将支持更高的无线访问速度,其比现在快4倍的速度可以支持电视会议、互联网电话以及更多的宽带交互式应用,甚至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图形的设计工作[2]。

1.2 带宽的研发趋势

在北美地区,电信业竞争激烈,由于地广人稀、部署有线网络的成本太高,进行三网合一的建设是有基础的。在此方面加拿大走在美国之前,其第二大的IPTV运营商Sasktel在ADSL网络中开通了IPTV业务;另一家公司Telus于2008年全面提供集电视、电话、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一体的服务,目前为普通用户提供的下载速度可达6.0Mbps[3]。由于拥有足够的带宽,使提供带宽用量大的业务成为可能。未来几年内,Telus计划将进入用户家庭的带宽提升12倍,达到每秒100MB[4]。

按照国际电联的定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不仅要解决人们对于数据传输要求的增加,而且在带宽方面要远远高于2G:为车载用户提供144Kbps、为行人提供384Kbps、为室内用户提供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5]。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IMT-2000 CDMA-DS(IMT-2000直接扩频CDMA),即WCDMA,它可以在一个宽达5MHz的频带内直接对信号进行扩频;二是IMT-2000CDMA-MC(IMT-2000多载波CDMA),即CDMA2000,这是美国提出的技术,它是由1个或多个1.25MHz的窄带直接扩频系统组成的一个宽带系统;三是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由中国提出的,是CDMATDD标准的一员[6],按照Wimax(即802.16)的商用计划,可实现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可移动的宽带无线数据服务。在城域网的范围内,用户无须购置新的终端,仅用集成802.16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60km/小时以上的移动速度,不间断地享用高于3G十倍以上的速率而构成的宽带精彩内容服务[7]。

3G采用的主要是蜂窝组网,4G将突破这个概念,发展以数字广带(Broad band)为基础的网络,成为一个集无线LAN和基站宽带网络的混合网络。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Mbps至20Mbps[5,8]。

带宽问题的解决与网络速度的提高,是无线网络的发展基础,今天的无线局域网的数据吞吐量可以匹配甚至超过有线局域网。

2 安全

在网络当中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网络的安全性。安全性是无论无线网络还是有线网络都必需面队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IT产业界均知道无线局域网有着可致使网络瘫痪的弱点,传统的WEP加密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因此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身份确认和授权来保护网络免遭恶意攻击。

2.1 有线与无线安全性比较

有线和无线网络在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是很不一样的,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在有线网络中,用户必须有能够访问的物理线路或接线器。其次,有线网络中网卡必须连接在网络上。第三,有线网络中有用户身份认证的问题,大多数网络要求用户使用密码、信令或两者结合进行身份认证;而在无线网络中,这些问题一开始在第一个无线安全标准(即WEP)中是被忽略的。第四,防火墙是有线网络主要的安全考虑,有线局域网的任何到互联网连接,都要考虑防火墙,但有线以太网集线器和交换机不支持防火墙,只有宽带路由器提供相当于内置防火墙功能和配置,通过自己的软件进行安全防护;防火墙软件等产品的ZoneAlarm可以安装在电脑本身。

在无线网络中,由于无线扩频通信中由于其本身就起源于军事上的防窃听(Anti-Jamming)技术,所以无线局域网从一开始它就设计成抗噪音、干扰、阻塞和未授权检测,网络的保密性好;而有线链路沿线均可能遭搭线窃听,因而要采用诸如银行墙内布线均要保密等其他管理措施。其次,无线用户具有流动性,他们可能在一次上网时间内由一个接人点移动至另一个接人点,与之对应,他们进行网络通信所使用的跳频序列也会发生变化,这使得窃听有很大的难度。第三,无线接人点会过滤那些对相关无线站点而言毫无用处的网络数据,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有线网络数据根本不会以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也就是说无线网的节点和接入点有个与环境有关的转发范围限制,这个范围一般是几英尺。这使得窃听者必须处于节点或接人点的附近。第四,无线网的站点上使用口令控制,由于无线局域网的用户要包括移动用户,而移动用户倾向于把他们的笔记本电脑移来移去,因此,严格的口令策略等于增加了一个安全级别,它有助于确认网站是否正被合法的用户使用。第五,网络中最高级别的安全措施就是在网络整体上使用加密产品,数据包中的数据在发送到局域网之前要用软件或硬件的方法进行加密,WLAN赞成使用第三方加密软件[7]。

2.2 有线与无线安全的使用趋势

无线网络在国外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的部分国家,根据美国EDUCAUSE应用研究中心的2002报告,美、加的无线局域网络的建设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2000至2002年四分之三的高等院校有自己的试验项目,目前校园都有有线、无线接入服务,学生使用同一账号登录且无需再交使用费用[8]。在我国,从2005年年底开始,各高校基本部署了无线局域网,面临的问题将是如何在带来更便利的网络访问的同时提高安全的网络访问。校园网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面向所有在校园学习、工作和访问的用户,因此如何处理便利性和安全性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由于无线网络建设初期,无线网络的安全技术尚未成熟,因此无线局域网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安全控制,只是在校园网出口路由利用自主开发的IP控制网关控制是否可以访问Internet;在一些需要适度安全的区域,采用了WEP 64/128加密方式;在一些特定需要安全保护的应用,建议用户使用Firewall/VPN方式访问。

从理论上说,整体上讲,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比有线局域网较低,毕竟无线通讯信号穿过空气和可以截获。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是IT产业的应用的关键,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网络瘫痪。现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出现的少了是因为我们有了政府级的WPA2(与802.11i)加密,它的安全水平至少相当于有线网络安全的水平。在北美地区目前安全基于标准的安全性包括[10]:

1)802.11i包括AES加密选项,WPA(Wi–Fi访问协议)和WPA2;

2)802.1X有多种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EAP)类型,包括可保护的EAP(PEAP),EAP属于传输层安全(EAP-TLS),同时具有隧道TLS(EAP-TLLS),凭借安全隧道(EAP-Fast)和Cisco LEAP,EAP有灵活的认证机制;

3)VPN的终端(IP安全[IPSec]和第2层隧道协议(L2TP);

4)检测和控制非法接入点;

5)使用个人虚拟局域网(VLANs)进行客户访问管理的安全具有独立的加密和认证机制,为每个用户提供过滤和优先级队列;

6)不间断监测和分析,实时响应安全威胁。

基于上述安全,当我们在北美的机场、电器商店、大学住宅区等有效范围,都可以直接登录无线网络而无需再进行书面登记。

有线网络布线繁琐、安装成本高、维护成本高、移动性非常低效、扩充性较弱等缺点,使得有线网络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受限,而无线网络由于不需要布设线缆和无线网络本身的许多特征、安装成本非常低廉、易于扩充都使得人们对网路的建设趋向于无线网络,但其可靠性、安全性、带宽、设备成本以及QOS的质量保障等问题仍然有待于提高和解决。

参考文献

[1]Michael J Martin.Wired versus Wireless:Conflict,Congruence,or Compatibility?.www.vpit.ualberta.ca/wireless/pdf/wired_vs_wireless.pdf,2009-06.

[2]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对比[DB/OL].http://www.server120.cn/article/6/2008/200808147204.html,2008-08.

[3]Application Solutions[DB/OL].http://business.telus.com/en_CA,200,7.

[4]电信研究院:北美高调推进IPTV发展[J].通信信息报,2007,9.

[5]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浅析[J].中国3G信息网,2008,10,14.

[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及其发展研究[DB/OL].http://www.sina.com.cn,2008,12.

[7]上海科技.有线网络vs无线网络[DB/OL].http://www.stcsm.gov.cn/learning/lesson/xinxi/ba/k3.asp.

[8]Erik Rodriguez,Wired vs.Wireless[DB/OL].http://www.skullbox.net/wiredvswireless.php,2005,3.

[9]ECAR Respondent Summary June 2002 Wireless Network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S and Canada[DB/OL].http://www educause.edu/ir/library/pdf/EKF/ekf0202.pdf.

有线与无线融合 篇11

组网第一步

要在宿舍里组网,当然首先要把硬件准备好。什么电脑、网线、网卡、水晶头,在此都不表,只说说路由器。几年前,说到路由器那还是很高深的东西,因为令人仰望的思科考试就有很多关于路由器(Router)的内容,这个设备给人的感觉像是专家玩的,小网民手上捧着的都是一个叫HUB的东西,甚至交换机(Switch)都接触得很少。这三个设备,其原理和功能说起来一大堆,简单说来,HUB可以把一条网线进来的网络分成若干个分支,这些分支都可以连接到网络上,但是,这些分支是共享一个带宽,同时上网的人越多,每个人的网速就会越慢;交换机与HUB不同在于可以让各个分支都独享一个带宽,互相之间不会受影响;路由器则比交换机更为强大,除了交换机的基本特点,它还可以提供数据过滤、端口管理、防火墙设置等功能。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流行的组网设备,都使用路由器了。

不存在任何疑问,如果宿舍要组网,使用路由器是首选。现在的路由器又存在有线和无线之分,由于同学们使用的电脑有很大部分是笔记本电脑,而且主流的笔记本电脑都带有无线网络功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购买一款带无线网络功能的路由器。很好识别,这种路由器通常除了熟悉的RJ45网络接口,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天线。

无线宽带路由器产品的价格已经非常平易近人了,以一个普通的寝室来算,一款有4个有线网络接口,同时带有无线网络功能的普及化产品就足够了,而这样的产品一般100多元就可以买到。

配置网络

路由器抱回来之后,不是把网线接上去就能用的,要先对路由器进行一番设置。先用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把网线的一端连接到路由器的“Lan1”接口,然后输入“192.168.0.1”(不同的路由器,这个地址可能有所不同)并参照说明书填入默认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看到路由器的设置界面。

在设置界面里,首先进行WAN设置,即让路由器能连接到Internet上。设置过程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提问、回答的形式。“上网方式”中一般选择PPPoE,即ADSL或大多数宽带网采用的方式。然后填人用户名和密码,这和单机上网的设置几乎完全一样。

接下来,对局域网进行设置。看到重点了吧,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设置子网掩码(如255.255.255.0),即把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电脑都安排在一个网段内。设置好网段后,可根据情况启用DHCP功能,即自动分配IP地址。一般来说,如果接人路由器的电脑相对固定,同时又不愿意其他电脑随便接入路由器,那么为方便管理,可禁用DHCP,为每台电脑指定一个固定的IP地址,否则,建议开启DHCP。一些路由器还可以使用固定DHCP服务,能以识别网卡MAC地址的方式,把固定的IP地址自动分配给它。这种应用可以使一些固定使用的电脑,即使使用DHCP方式来获取IP地址,也可以得到固定的地址。

其实,到这里,把电脑连接到路由器上,并按要求设置IP地址,就可以正常上网了。这里提示一下路由器各网线的连接。在路由器的后面,可以看到标有“WAN”字样和“LAN”字样的网络接口,Internet就接到“WAN”接口,比如从ADSL Modem上连接出来的网线,然后,宿舍里的电脑则把网线连接到“LAN”接口上。

无线的网络

如果现在打开笔记本电脑,不仅连接不上Internet,也不能访问到近在咫尺的室友的电脑。因为路由器中的无线网络功能还没有进行设置。进入路由器的无线网络设置项,这里的“SSID”可以不设置,使用默认值。“信道”或“频段”也可以使用默认值。“加密”建议至少要使用WEP方式的64bit加密,否则你的无线网络没有安全性可言,也会由此威胁到整个局域网。确定各项设置后,无线网络功能就设置完了。

小知识

更改SSID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即无线网络ID,用来识别无线局域网的ID。只有当两络终端正确地输入了无线网络的ID,才能与该无线网络内的设备进行通讯。很多无线路由器在出厂时都会设置一个默认的SSID。

联网

这里说的联网,可不仅仅是连接网线,还要根据前面对路由器的设置,在Windows里做一点设置。在Windows里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如果在路由器设置中启用了DHCP,那么这里就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否则就要填写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子网掩码就是在路由器上设置的那4段数字,而IP地址则是符合这个掩码要求的地址,网关设为路由器的地址(如192.168.0.1)。确定后,用网线连接路由器的电脑就可以上网了。而且,在网上邻居中还可以看到对方,一个局域网就建好了。

但是,使用无线网连接的笔记本电脑,在设置上则没这么简单。启动使用无线网卡的电脑,在“网络属性”里用鼠标右键单击无线网络连接,在弹出的属性设置窗口中转到“无线网络配置”页,点“查看无线网络”按键看是否能找到网络信号。或者点“添加”按钮手工设置无线网络,首先在网络名中输入正确的SSID,然后根据无线路由器的设置选择加密方式。如果在无线路由器上手工设置了密码,这里就取消“自动为我提供此密钥”的选择,并手工输入正确的网络密钥。“确定”后返回,转到“常规”页,在“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中对IP地址等进行设置,设置方式和前面设置有线网络完全一样。完成设置后,笔记本电脑就会找到无线网络信号并接人局域网中,可以正常地通过无线方式上网了。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势比较 篇12

1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加强。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同时也解决了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所遇到的麻烦和困难。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也使我们原有的整体, 被分割成很多不同的结构, 这时候就诞生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我们生存的整体虽然被分割出来了, 但是却使我们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了。在通信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 有线通信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优势,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有线通信就被无线通信所取代, 解决了使用有线通信所带来的麻烦和不便。

2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概述

2.1 有线通信的定义及特点

有线通信也就是指有线电信, 以金属电线和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 通过将声音、文字信息、图像等数据转化成相关信号进行有效传输。有线通信需要使用具体的介质才能成功传输, 出发点、接收点、相关协议也就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三个要素。有线通信, 需要依靠到导线才能进行信号交换, 经过实体介质才能实现信号的成功传输, 这种方式的通信方法具有很多优点, 比如传送稳定、安全快速、抗干扰能力强等。因为周围环境对有线通信技术的传输影响力不是很大, 所以在使用有线通信设备时很少会发生故障, 且有线通信网络在进行传输和运送时候, 能够及时准确对数据进行检测, 在发生故障时候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处理。除外, 有线通信设备所产生的辐射很小, 对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2.2 无线通信的定义及特点

当前无线通信的主要方式就是使用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无线通信使用时根本不需要通过线路介质进行传输。微波通信是经过无线电波传送来的信息和信号, 它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十几千米, 且微波的频较宽, 能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数据,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用户的使用要求。微波通信的覆盖范围具有广阔性, 为了能够保障跨地区和远距离的传输, 同时也要保证传输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 每间隔几十千米就需要建造中转站来保证成功传输信息。而卫星通信的覆盖性更加广阔, 信息传输的距离更加长远。卫星通信, 顾名思义就是将太空中通信卫星作为微波通信的中转站, 和地面信号接收点紧密相连, 成功实现数据进行交换。和微波通信相比较, 卫星通信在数据传输技术上更为简单和方便。因为无线电需要借助电磁波才能是实现数据的传输, 所以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辐射, 这些辐射一定会影响到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

3 有线通信及无线通信的异同

有线通信实际上是通过线路的连接来进行传输, 比如电线、光缆等有形的传输介质, 通常将一个作为接收端。而无线通信没有具体的线路进行连接, 通过电磁波来是实现信号信息的传输, 比如手机的信号就可以通过内置天线来传输到接收塔上, 实现通信技术的传输。有线通信因为会受到线路的制约, 所以需要采用有形的媒介, 在通信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但是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信号传输仍然会保持稳定的情况, 不容易受到损坏, 同时也保障了各大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因为线路的存在也加大了传输能力, 所以完成的速度也是很快, 而且能够改善服务品质使各种更能都能得到是实现, 且对使用者的身体不存在危害性。特别是通过电缆进行信息传输时, 不但能够是实现数据的监测功能, 而且还能实现预测故障功能, 可以借助此功能进行有关预防措施, 防治由于数据丢失等情况所造成的危害。

无线通信技术是在有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科技含量比较高, 也是我国现代数字通信的重要产物。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摆脱了线路的束缚, 能够实现快速传输, 使接入方式具有灵活和多样性, 应用领域也不断在扩大, 在通讯系统、现代设施农业系统、工业产品检测等重大检测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 比如在高速铁路等工程上使用的信号检测系统, 能够使有关检测部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现场的运行情况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并且对发生的一些突然事情能够及时的解决和处理, 减少因故障而产生的各种损失和伤害。再比如在医学方面上, 血糖监测系统能实现进行实时监测, 并且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 方便医生进行研究和分析, 根据制定相关的合理的治疗方案, 能够为患者减小痛苦, 并且为将来的疾病提供相关的医学证明。但是, 无线电通信也存在弊端, 长时间的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会产生大量的辐射, 给人体带来一定的伤害, 影响人体的健康。各种无线电技术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同时也使通信技术所处的环境变得很复杂, 各种信号之间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使通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个问题给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事集团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4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中,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由于不同的结构和科学技术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但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也不能避免局限性, 充分发挥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线通信技术优势:能够保持稳定的传输信号, 抗干扰情况比较好, 能够保持稳定的通信速度, 不会产生辐射, 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具有安全和可靠性。劣势:存在线路的控制, 只能将通信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 并且加大了使用人员的投资成本。

无线通信技术优势:借助发射塔, 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拓宽了工作的区域和地点。劣势:因为受电磁环境影响比较大, 传输信号比较容易受到干扰, 不具有稳定性, 并且会产生大量的辐射,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5 结语

总之,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通信设备也普遍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使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民也能进行沟通和交流, 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从而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推进世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根据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作为通信专业的人员, 我们必须要做到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增加对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既要充分利用二者的有点, 也要使二者得到有效的结合, 不但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异性更要了解二者之间同性, 使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 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宫雅利.浅谈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1 (2) :89-91.

[2]向前.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J].信息科技, 2013 (9) :213-214.

上一篇:商业思想下一篇:辉光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