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广播剧

2024-06-19

儿童广播剧(共4篇)

儿童广播剧 篇1

儿童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器材为媒介, 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去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陶冶听众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与舞台儿童剧、影视儿童剧相比, 儿童广播剧是听觉艺术, 虽有局限性, 但也有独特的优势, 可以让它的接受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不受屏幕、舞台现场限制, 不受演员神色影响, 只凭借神奇的语言和声音, 展开想象的羽翼, 体味剧中意境。尤其是在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的今天, 儿童广播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其艺术价值正在不断地增值。

艺术规律告诉我们, 任何一种艺术, 其价值最终都是由接受者的认同接受而实现的。儿童广播剧, 其艺术价值的实现过程同样是作家、作品与接受者 (少年儿童为主体) 双向选择和建构关系的过程。显然, 儿童广播剧听众的儿童性决定了它特殊的艺术标准, 那就是作者深刻认识儿童审美需求和特性, 具有儿童视角的转换、儿童心灵的回归和儿童体验的换位, 从而完成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契合与交融。

那么, 儿童广播剧创作审美特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1.审美感知的独特性

从艺术心理学原理可知, 审美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认识活动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各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 甚至还包括对这一整体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情感表现性的把握。

儿童广播剧作者的艺术创作, 其审美感知兴奋点必须是儿童的世界, 对儿童的世界有特殊的审美敏感, 以儿童的感官去感知周围, 以儿童的心灵去品味世界。如果作者不能潜心于儿童生活之中, 不能细致入微地感知儿童的内心世界, 把握儿童的心理渴求, 就不能创作出儿童听得懂、喜欢听的作品来, 或者只能制作出得到成人赞美而小听众不感兴趣的“成人的”的剧作来, 这样的作品就无法打动儿童。

2.审美情感的独特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体验。作者在整个创作心理过程中, 可以说无处不闪耀着情感的色彩, 燃烧着情感的烈火, 跃动着情感的驱力, 可以说, 没有情感就没有创作。

成人作品的创作, 作者的情感是随知觉活动直接产生, 作者通过理解和想象把主观情感规范化和客观化, 使主观情感具有社会理性内容和感性审美形式而成为审美情感。儿童广播剧创作的审美情感有独特之处, 它必须有两种情感体验, 一是儿童的情感, 一是成人创作者的情感, 即作者的创作情感体验除了成人的之外, 还必须有儿童的情感———对儿童的热爱, 对儿童喜怒哀乐情绪的理解和尊重, 并且有一种相同的情感律动, 不自觉地走向儿童的情感世界, 使作品洋溢着童真童趣。

3.审美想象的特殊性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的。任何文学艺术都离不开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成人心智成熟, 创作的想象常常受理性的羁绊, 显得拘束和小心翼翼。

儿童广播剧作为儿童艺术形式, 其想象重要且别致。首先, 作者是有意想象──契合儿童审美想象的特殊性, 即幻想, 或说是夸张的想象;其次是作者极力使自己的想象适合儿童听众的接受特点, 即一方面把平凡的常见的事物幻化成奇妙的异常的形象, 另一方面又把深奥的复杂的事物演变成浅近的明朗的形象。在儿童广播剧中, 成功形象的塑造, 团圆式的结局, 充满荒诞、幻想的剧情, 成为传统的, 也是儿童喜闻乐听的艺术模式。如果儿童广播剧作者的艺术想象离开儿童和与儿童的精神相关的材料, 或未能以儿童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作基础去想象, 儿童听众或是不知所云, 或是失去兴趣, 这都会使儿童广播剧的艺术价值的实现大打折扣。所以, 儿童广播剧是两代人的情感对话, 是两代人的生命投射。但现今的儿童广播剧在数量上和艺术质量上都有令人遗憾之处, 拥有的听众也不乐观, 缺乏一种内驱力。这除了经济大潮的冲击外, 还须从儿童广播剧创作艺术表现上寻找原因。

首先, 儿童广播剧是属于儿童的, 成人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儿童的, 其创作的内驱力往往是作者自身的童年情结──一种对童年往事的回味和留念, 对补偿和重建童年的渴求。但由于岁月的流逝与阅历的洗礼, 这种童年的追思已经不是“原装货”, 而是掺杂着成年人特有的种种情思, 传递着成年人的人生感悟。尤其是作者创作意念上的沉重的使命感──把作品视为儿童人生道路的导向, 使儿童广播剧童心世界的艺术再现受到限制, 甚至成为某种思想和理念的传声筒, 缺乏儿童趣味。

其次, 儿童听众接受作品的出发点是要体验生活, 包括角色的体验和情感的体验, 有时还是为了达到一种沟通或渲泄。儿童都是天才幻想家, 他们心智虽未成熟, 但想象力非凡, 且远远超越成人。现今的儿童广播剧作者缺乏对童心世界的整合和再造, 导致了广播剧结构上的平板, 表达方式上的缺乏新意, 儿童的期待心理得不到满足, 这自然使儿童广播剧失去特有的儿童趣味。

第三, 儿童广播剧不同于教科书, 它是非强制性的。儿童是否愿意听, 取决于作品是否有吸引力, 能否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体验、精神的愉悦。他们要求剧中生活的景观奇异、丰富, 角色新颖别致, 剧情刺激有动感, 情感能引起共鸣。缺少了这些, 儿童就会拒绝接受, 儿童广播剧失去了它的接受主体, 其艺术价值的实现则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 儿童广播剧的艺术生命在于儿童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在于成人作者和儿童听众两种审美意识的契合与交融。这使得儿童广播剧既具有社会和历史的深厚意蕴, 又让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亲切与关怀, 还可以得到儿童天性的满足。■

儿童广播剧 篇2

女:据调查,此次爆炸事故死伤小孩均是受犯罪嫌疑人哄骗,在缺乏大人管教的情况下,到“黑作坊”打黑工的,每次工作1~2个小时,约挣1元~2元钱不等。有的学生为挣点零花钱,甚至凌晨3时就起床做工。

男: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多数跑到“黑作坊”挣零花钱的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知道孩子去当廉价“童工”。原因是他们的父母都到广东等地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又管不了小孩,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女:事故发生后死伤孩子的父母、亲属接到政府和村民的通知,纷纷赶到医院守候。受伤最重的杨姓男童的父亲和两位姑姑都守候在这里。

男:他的父亲告诉记者,与孩子的母亲离异,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年老身体有病,去年爷爷光治胃病就花了1万多元,全家人的吃饭都靠他,所以他被迫离开孩子去广东打工。女:“我平时千嘱咐孩子不要调皮,不要骗爷爷、奶奶,也叮嘱爷爷、奶奶多花点时间管教孩子,但是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自己都顾不过来,根本管不了孩子。”

男:因为爷爷、奶奶住大屋,孩子独自一人住隔壁的小屋,孩子做什么老人根本不知道,只是每天给孩子做三餐饭,其他方面没有精力管。

女:事发当天早上6时多,一个女孩喊孩子一块上学,估计是去爆竹生产“黑作坊”做工,结果出事了。爆炸后,小孩被抢救出来时竟然被烧得脸部肿得很大,老人看得直掉眼泪。男:“唉,我是一个农民,上有老、下有小,全靠我一个人养,扔下孩子到外面打工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孩子的父亲说到这里,眼圈全红了。

男: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3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女: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男: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女: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男: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女: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男: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女: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儿童广播剧 篇3

关键词:儿童广播剧,儿童广播剧团,“小喇叭”栏目组,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年儿童节目从1951年5月1日开办, 60多年来, 同几代人结成了良朋挚友。在新的历史时期, 通过改革进一步为培养民族复兴大业“精良的后备军” 服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为了更好地提高儿童广播的质量, 于1953年8月, 建立了儿童广播剧团。其中, 少年广播民乐队由于演奏水平不易提高、辅导力量需求太大, 无法维持, 已于1961年停办。

它的成立是有渊源的, 起初都是临时从电台附近的学校找些小学生现练现播, 后来演播的节目多了, 需要培养一批熟悉和适应广播特殊要求的小演员, 于是在1953年暑假正式建立了中央台儿童广播剧团。儿童剧团是课余表演团体, 开办时只有十名小演员, 女生中有曹禺的女儿万黛、现在成为香港电影导演的朱枫, 后来又先后在北京市的一些小学招收了二十多名高年级学生。为了对小演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少儿部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聘请陈方千、安然担任辅导老师。

剧团成立后, 没有专门活动的地方, 也没有经费, 排练只好“打游击”, 有时不得不在楼道的角落里训练。辅导员花费了很多心血和宝贵时间, 但他们不要任何报酬。每个孩子到剧团的第一课, 就是教育他们懂得参加广播工作的重大意义, 导演、辅导老师对孩子们要求都很严格。

少儿部的专职导演想了很多办法培养孩子们对戏剧的兴趣和表演才能, 如上舞蹈课, 教孩子学一些芭蕾舞的基本动作, 作为形体锻炼;选一些优秀的广播剧、电影录音或文学作品朗诵来听, 作为欣赏课;还请电影演员黎铿讲怎样朗诵, 请曲艺演员白凤鸣、马增芬、马季等讲怎样使口齿清楚。 此外, 还有介绍舞剧基本知识的课。

给孩子们排戏很困难, 因为他们年龄小, 在理解和表现上都受限制, 而且排练时间不能很久, 不然就疲沓了,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 剧团的活动像上课一样, 每隔四五十分钟休息一次。有时, 还要用特殊的方式给他们排练, 比如用讲故事、看画、听音乐和做游戏来帮助孩子进入规定情景, 或到实地排练, 如朗诵《和太阳比赛早起》, 就组织他们在天亮前到景山去看日出。这些有意义的活动, 给小团员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983年童广播剧团成立30周年, 在纪念会前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应邀为剧团题了词:“照毛主席的话做: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孩子们敬爱的邓颖超奶奶也出席了纪念会并讲话, 她说:“亲爱的儿童广播剧团的小朋友们, 尊敬的曾经为儿童广播剧团服务的各个方面的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你们剧团成立三十周年, 我在这里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过去的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今天的八十年代四代的儿童广播剧团的新、老团友和所有参加过这项工作的同志们表示祝贺和感谢!我希望你们在广播剧团、在《小喇叭》、在《星星火炬》 这些方面工作越做越好。你们的听众是广大的, 你们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祝你们的工作越做越好!《星星火炬》越照越亮, 《小喇叭》越吹越响!跟着我们的祖国成长!”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胡德华、团中央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启民、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方掬芬都到会讲了话, 中央台台长杨兆麟也出席了纪念会讲了话。

儿童剧团为广播电视少儿节目录制了大量的文艺节目。 以一年10个广播剧、30个朗诵节目的平均数累计, 三十年来已录制广播剧300个左右, 朗诵节目近千个。五十年代的广播剧《果园姐妹》《请》, 儿童相声《香蕉皮》, 根据苏联儿童故事改编的广播剧《巴甫利克》, 童话剧《灰姑娘》, 八十年代的广播剧《童星比来》, 儿童惊险连续剧《古隧道的秘密》, 童话剧《乌龟的故事》等, 都受到小听众的热烈欢迎。有的剧如《赤毛猴》, 在中央台评选优秀节目中获奖。

儿童广播剧团从成立时起, 就注意带领儿童到社会上去, 为人民群众和儿童演出, 如去人民大会堂、十三陵水库建筑工地、北京郊区人民公社和工厂、学校、少年宫等处慰问演出。通过这些活动, 锻炼孩子的表演技能, 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剧团的孩子还常被邀请去为大型会议朗诵献词。粉碎“四人帮”后, 1982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代表大会, 孩子们带着饱满的热情, 代表北京70万少先队员向辅导员致敬。诚挚深情的语言, 感动着在座的老师, 也教育了孩子们自己。少儿广播艺术团及儿童广播剧团一直遵循为广播服务、为儿童服务的办团宗旨创办优质的少儿节目, 为无数学龄前儿童送去了欢笑, 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成长留下了美好、甜蜜的回忆。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史编写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史资料汇编 (1949——1984) [M].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史编写组, 1985.

[2]陈秀伶.人民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成立[M].吉林:吉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04.

[3]杨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儿童节由来广播稿 篇4

儿童节由来广播稿

播放《开始曲》

男:队员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王志远,很高兴在节日里与您在电波里相约。

女:是啊,今天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一年才这一次啊。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陈安琪。

男:我们今天为大家安排的是一档庆六一的特别节目-------乘着歌声的翅膀。

女:嗯,让我们在美妙动听的歌声里度过这快乐的20分钟。

男: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快乐的节日》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女:听完了,歌,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儿童节由来”。

男:对啊,我也只知道六一是我们少年儿童的节日,至于是怎么来的,我也不太清楚。

女:别急,听我一一道来。

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男: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 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播放歌曲《天亮了》)

女: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分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男: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女:目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男:听到六一节来历的介绍,我觉得六一节的意义很重要了,我们要铭记那段历史,不能再让这样的人间惨剧重演。

(播放歌曲《祈祷》)

女:下面我们聊点轻松的话题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男:是啊,建国后,我国拍了许多的儿童电影就说明了这一点。

女:说起电影,大家有首歌肯定耳熟能详。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男:我知道,这首歌叫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很喜欢这首歌。

女:嗯,它就是电影《祖国花朵》的主题歌。

男:哦,这部电影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女:这部电影其实也很好看,更富有教育意义。

男:说到儿童电影,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几部儿童电影获奖吗?

女:知道呀。《月光下的小屋》获印度第4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国际评奖团授予金像奖和儿童评奖团授予的金牌。《我也有爸爸》获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高荣誉奖“金象奖”。《金秋鹿鸣》获第七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长故事片金奖和儿童评委奖。《天堂回信》(导演:王君正)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国际儿童青年电影中心奖”;荷兰 第7届国际儿童电影电视节最高奖“儿童电影节奖”;美国 芝加哥第10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成人评委和儿童评委两项最佳影片奖;伊朗 第9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泉水叮咚》获伊朗德黑兰第15届国际教育电影节教育类专片比赛铜奖。

男:说到泉水叮咚这部电影,我这也有它的主题歌,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歌曲《泉水叮咚》)

女: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少儿童电影的插曲,其实现在更有许多儿童动画片更是精彩纷呈。下面我们就来听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猴哥》。

(播放歌曲《猴哥》)

男:听了这么多好听的歌曲,还真想听下去。

女:是啊,但结束的时间到了,我们只能向大家说再见了

男:好再见

女:等等,我们忘记说了一句

齐:祝大家节日快乐!

上一篇:自燃事故下一篇:智能抽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