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平台(共9篇)
广播平台 篇1
摘要:随着都市脚步的加快, 城市上空的无线电频率越来越多, 城市里的高楼也越来越多, 传统的中波广播收听效果越来越差。调频广播的效果虽然比较好, 但空中的无线电频率容量是有限度的, 而且各电台频率距离很近, 相互之间的干扰很大。鉴于无线广播遇到的问题, 我们已经开始了有线广播的试验。
关键词:有线广播,广播平台
1 有线广播技术简介
随着都市脚步的加快, 城市上空的无线电频率越来越多, 城市里的高楼也越来越多, 传统的中波广播收听效果越来越差。调频广播的效果虽然比较好, 但空中的无线电频率容量是有限度的, 而且各电台频率距离很近, 相互之间的干扰很大。鉴于无线广播遇到的问题, 我们已经开始了有线广播的试验。
有线广播是将广播信号送到有线电视网络中心机房进行调制后, 再通过有线电视网传送到用户, 用户在家中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收听。目前主要开展两个方向的实验, 一是采用调频调制技术, 用户端以模拟方式接收;二是采用数字技术, 用户端用数字机顶盒接收。
在有线调频广播中, 专门划分出87MHz—108MHz作为有线广播频段, 与开路广播频段相同。数字有线广播中, 音频和视频节目甚至可以同时编码传输, 同时由于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可输送的数字广播路数可根据需要设定。
由于是通过线缆传输, 与无线开路传输相比, 在声音质量上具有不受空间干扰的优势, 采用调频调制技术, 音质可以接近CD的效果;而数字有线广播效果还要更好。
2 有线广播的优点
2.1 解决覆盖问题
有线广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音质上与开路调频广播的有所不同, 它应用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广播信号入户, 克服了无线信号传输受覆盖区域、信号发射、障碍物干扰等因素影响音质不稳定的缺陷, 从而使音质稳定干净、清晰透彻、层次分明, 更适合音乐、音响性节目的欣赏。
关于老百姓的收听习惯, 南京台专门对南京和北京地区的听众做了一个收听情况的调查了解, 见表1广播收听率调查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在南京市收听广播的人中, 有94.1%的人是在家中收听, 只有5.9%的人是在室外移动收听;北京市, 一个拥有一百多万辆汽车的特大城市, 收听广播节目的人群中有88%的人是在家中收听, 只有12%的人室外移动收听。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在收听广播节目的人群中, 绝大多数人是在家里收听广播节目的。因此解决室内收听问题, 就解决了大部分的覆盖问题。目前我市有线网络已经做到全市入户率95%以上, 这是解决广播覆盖非常有利的条件。
2.2 有线广播声音质量好
从目前的广播技术看, 到用户端音质有线广播是最高的。
首先, 毋庸置疑, 有线广播肯定优于目前的无线中、短波及调频广播。第二, 虽然通讯领域 (包括市话网、移动通讯网和因特网) 技术发展很快, 而且也在发展通讯领域的多媒体广播业务, 但由于其划分的频率、业务性质所限, 其声音 (和图像) 广播业务和质量目前看相当长时间内很难超过有线广播。用户端实现直播间级的音质目前只有有线广播才能实现。
当然, 采用数字技术的有线广播还可以实现高保真、多声道环绕立体声。信号源从制作到播出是纯数字的。从数字播出站直接输送出数字信号给有线调制端可以保证高保真、立体声音质。有线数字广播系统见图1。
2.3 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对于调频调制技术的有线广播技术广播来说, 有线广播的带宽范围是87—108MHz, 共21MHz, 这是个非常“宽的马路”了。为了保证传输效果, 避免相互间干扰, 采用隔频传输, 每个频道所占带宽为400kHz, 所以理论上可以安排52套调频节目, 实际运用时要去掉空中无线调频的同频频率, 最终能使用的频道数也有30套。
数字有线广播, 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通过QAM调制, 可以将输入的38Mbit/s码流调制到8MHz带宽之内, 从而可以在一个模拟CATV频道的带宽上, 传输6~8路数字视频节目。对于标准的双声道、数字立体声MPEG-1广播语音节目, 压缩层码流符合MPEG-1层Ⅱ标准。单声道码率≥128kbit/s, 数字立体声码率≥256kbit/s, 由此折算, 在一个8MHz带宽范围内可传输多达148套立体声广播。
由此可见, 有线广播能为听众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虽然广播媒介在专业性、功能性等方面的市场分工一直在不断细化, 但是仍赶不上受众所需求的速度, 在无线频率不能无限扩张的前提下, 有线广播新增加的教育教学、通俗音乐、古典音乐等频道可以为这些听众进一步提供更到位、更为专业化的广播服务, 从而进一步细分听众, 并使这一部分听众获得更大满足。
3 有线广播的接收
有线广播的接收很方便。对于有线调频广播信号, 可以利用电视馈线从家中的电视终端盒上的“TV”或“FM”端口直接连接到组合音响的天线的接口上, 然后把组合音响的收音部分调整到FM位置, 调整频率即可收到有线调频节目。
采用便携式收音机收听广播的听众, 需要购买一个有线调频放大器辅助您来收听有线调频广播, 它可以把从“FM”口收到的信号重新进行小功率无线发射, 并且保证在室内接收清晰, 对户外没有影响。这样, 在室内就可以用便携收音机移动收听, 非常方便。
对于数字有线广播信号, 用户端采用机顶盒接收。目前有些厂家正在研制内置小功率无线发射器的机顶盒, 希望也能实现室内便携收听。
4 有线广播的实施
从我市的发展情况看, 我们认为可以分步骤开发有线广播技术。
4.1 首先发展调频调制有线广播
调频调制的有线广播需要的设备成本比较低。电台只需将广播节目传送到有线网络中心机房, 发射端只需要一台调频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后送入有线电视网络中即可, 调制器的价格从1000多到2万元不等。用户接收也非常容易, 简单指导一下就可以实现接收。
首先可以只传送我台现有的无线频率的节目, 让用户逐渐了解和习惯有线广播方式。与此同时逐步发展和充实广播内容, 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细分广播市场。
4.2 跟随有线数字化进程实现数字有线广播
有线数字化目前在全国正在铺开, 这也是广播发展的新契机。用户高品质数字音频的接收和播放需要带杜比环绕编码的节目解码的技术的机顶盒支持, 这是我们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如果前期基础打得好, 可以预见后期发展空间将是非常大。根据有线数字广播的发展进度, 我们可以逐步过渡为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
全国已有60%的广播电台开办了有线调频广播频道, 形成了一定的收听群体, 目前各项工作仍在推进当中, 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天下没有那么容易吃的宴席, 所有工作都要靠广播人自己去努力, 去创造, 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将来的广播接收必将是地上有线、无线和天上卫星三种模式共存, 互为交叉的时代, 可以预见, 随着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有线广播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日益高涨的数字化、网络化浪潮, 面对新、老媒体对广播的冲击, 广播人一定要找到适合广播未来发展的道路, 不断开拓进取。
广播平台 篇2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处于跃升全新阶段,和平与发展成为民族发展的主流趋势。广播电视作为重要媒介,凭借自身灵活性、影响力较广等优势,已然成为我国政治与宣传工具,其重要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如何实现对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构建监管与调度综合平台系统基础之上,深入探讨综合系统的功能、构成等,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系统
前言: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各地区广播电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积极构建监测监管与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系统,以此来减少外部环境对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保障,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媒体服务。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非常必要,不仅能够让我们明确综合系统构建的重要作用,还能够为尚未构建综合系统的广播电视台提供参考和借鉴。构建综合系统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下,社会发展赋予了广播电视全新定义,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工具,加强对广播电视的管理,能够促使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就本质来说,广播电视从技术至内容,从管理到效率都具有其内在规律。构建综合管理平台,能够从技术层面上规范广播电视经营行为,实现对全波段、全时段的高效监督和管理,促使为国家及人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同时构建综合监管平台也是广播电视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协调各方面因素,构建一支将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队伍,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广播电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可见,构建综合系统不仅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广播电视发挥舆论价值的必要手段。综合系统构建
为了提高本文研究针对性,笔者选择某省广播电视作为研究对象。该省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构建了集监测、信息发布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调度系统。其中系统是由监测中心、16个市州监测前端系统构成,能够实现对各个地区两套自办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的存储,能够满足本省广播电视的统一管理需求,且在实践中,整个调度及管理效果较好。
2.1系统功能
系统立足于广播电视实际发展需求而建立,功能多元,如质量监测,能够对各市州前端采集广播电视信号,对当地播出的重大停播事故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发生的事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分析、汇总和处理,减少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能够对广播或者电视节目进行巡回监测,掌握节目内容。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综合系统能够及时转发国家广电总局安全播出预警信息等,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从而为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保教护航。
2.2系统构成
综合系统是由网络系统、控制系统及监测系统等多个部分构成。一是网络系统,主要是针对地方播出的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前端压缩编码处理后,通过宽带专网,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审核。网络系统主要建立在中心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基础之上。
二是中心控制系统作为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而核心,也是查询的主要入口。在此基础上能够对网络检测前端信号进行控制、监听等操纵,由服务器、工作站及多媒体网关服务器等构成。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趋势下,中心控制系统架构采取B/S、C/S混合式体系架构,以此来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户数量。一般来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且交互性强,通过C/S方式能够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
三是监测系统,通过无线天线接受当地的AM(522~1622kHz)、FM(87.5~109MHz)广播节目,实现针对性监测。广播信号经过数字压缩处理后,能够在本地磁盘存储一个月,总调度中心可以随时监听任何一个广播节目内容,对存在问题的节目进行停播等处理,有效提高了对广播信号的管理水平。
四是屏幕显示。综合系统在构建过程中,非常关注系统与人员之间的交互性。因此设计了超大屏幕,实现对各个地区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监督和管理。大屏幕显示系统能够满足多画面、多状态显示需求,能够对视频图像及电视进行合理分割处理,呈现具体地监测数据。
五是调度系统。综合系统与总局预警发布系统连接到一起,能够借助预警信息实现对全省各个单位发布的监测信息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调度系统能够汇总各类信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以此来达高效的管理目标。不仅如此,还能够构建IP派发机制,确保政策的下达,实现信息共享目标
2.3系统运行效果
该综合系统在该省广播电视中应用几年后,经过了建设、升级等多个阶段,正式进入到使用阶段,且运行状态较好,无论是平台界面、还是功能划分都符合人性化需求,在提高广播电视监测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实践中,系统运行准确率较高,提供的信息具有可信度。其中广播监测误报率在1%以内,漏报率在5%之内,整体效果很好。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构建内容广泛、技术先进的综合监测系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虽然难度较大,且成本、时间投入较多,但是新形势下,我们只有构建综合监测系统,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因此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合理原则,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综合监测调度平台,实现对各广播、电视节目的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节目播出安全性,从而促进广播电视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游声红、罗静、许扬.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与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02):108-111.[2]谢东晖、杜国柱.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08):45-48.[3]居朝军、钱卫.构建省级广电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08):145-151.[4]王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平台管理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2014,(09):1095-1096.[5]刘晓奇.陕西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的初步设想[J].科技资讯,2012,(22):66.作者简介:
广播平台 篇3
中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平台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委员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务司、监管中心、卫星直播中心、广科院、规划院、设计院以及无线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
中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平台于 2006年启动,2008年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该平台的建成,解决了全国已通电但广播电视不通达的20户以上自然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加强微博、微信管理
逐层分解管理责任 重点提醒台内名人
日前,中央电视台召开了全台处级以上干部工作会,台长胡占凡就加强微博和微信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胡占凡指出,目前,中央电视台已出台了相关规定,由纪检监察部门监管执行,微博和微信管理正逐步规范。同时,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整治力度,为全台加强微博和微信管理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他强调,各中心(室)频道和台属单位要实行责任制,逐层分解微博和微信管理责任,使各部门切实负起管理和问题处理的职责。各单位和部门要把责任制落实情况及时上报台纪检监察部门。各部门要做好对员工的事先教育和提醒工作,特别要重点提醒台内名人,出了问题要及时处理,重大情况要立即上报。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紧密跟踪舆情,及时提醒、制止、处理、惩处。
“谁办网谁负责” 安徽广电局强化网络视听节目管理
为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净化网络视听环境,安徽广电局近日召开了网络视听节目管理专题会议。
会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落实管理责任制。坚持“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内容管理负责人,严格落实网络视听节目先审后播管理制度。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查员队伍,在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聽节目许可证》的网站中,先后组织20名审查员参加了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查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建立备案制度。对已经播出或新上线的网络剧、微电影、网络电影、影视类动画片、纪录片,以及专业类视听节目栏目进行备案,加强监督管理。四是加大对违规网站的处罚力度。五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积极与省通信管理部门、省网宣办和省公安网监支队密切配合,加强分工协作,建立快速的查处机制。
甘肃广电局“把脉”电影《敦煌传奇》
甘肃广电局近日组织召开了数字电影《敦煌传奇》观摩座谈会,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出席会议并讲话。连辑充分肯定了《敦煌传奇》的创作工作,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相关领导、省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
《敦煌传奇》是甘肃省拍摄的第一部进入全国城市院线放映的数字电影,计划11月公映。
广播媒体融合的“两个平台” 篇4
一、网络融合大本营:广播网
全国目前拥有四十几家具备较大规模的省市电台广播网 (或在网络广播电视台拥有独立域名) , 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移动互联网时代, 广播网是要继续建设, 还是改版, 还是叫停, 面临新一轮的讨论。从各地经验来看, 在国家提出推动媒介融合、新媒体内容产业蓬勃兴起的背景下, 广播的PC端、移动端媒介、线下活动、其他媒介途径等不同渠道之间, 能够在不少方面实现互补配合。PC端是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机构丰富媒介形态、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整合传播技术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 广播网是重要的品牌推广平台
各地的广播网建设力度不一, 内容或繁或简, 定位与建设思路也不相同, 有的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不再更新。各地广播网的规模和影响力往往取决于电台本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互联网影响力评比中, 位列第一梯队的, 基本对应广播本业实力较强的电台机构。
广播网是各地电台重要的推广平台。央广网 (中国广播) 着重综合的内容收集和版权建设, 以音频建设为核心;北京广播网提供广播直播和点播, 在新闻板块中侧重对图文资源的整合, 音频板块则侧重对优质广播节目的深加工;江苏广播网侧重于对频率、活动和主持人推荐;广东电台依托广东广电荔枝台, 广播的页面内容丰富, 定位也是电台整体形象的外宣;芒果广播网 (湖南电台) 注重特色节目如健康节目或其他合作类节目、重点活动以及主持人推荐;东方广播网注重品牌活动和广告业务、演艺业务等。
从核心资源的展示来看, 主持人的宣传占据重要位置。广播媒体具有声音传播的优势, 广播主持人通常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通过网站展示, 增强对他们外在形象的宣传。如中国广播网的“中广人物”频道, 对名主持名编辑进行宣传, 并按照不同节目进行分类展示, 更好地帮助听众了解各主持人情况。
(二) 广播网是关键的音频集散地
各地广播网的典型特征是“以音频为核心, 拓展图文新闻”。中央电台、北京电台以及各地的广播网站, 目前都提供了广播节目的实时收听与回放、点播功能。但不同电台对于直播的处理不同, 有的是进入首页即播放, 有的需要进入节目页面。通过更广阔的行业研究发现, 广播网在大音频时代仍能保有优势:一是音频库建设, 是未来音频版权战的核心资源;二是优质声音资源的展示, 借助优秀主持人或优秀节目推进“声音文化”建设;三是在版权越来越重要的时代, 广播网未来将发挥非常关键的音频流聚集和展播的作用。借助PC端良好的展示效果, 有望建设音频流展播和交易平台。从长远的用户需求来看, 将在人工分析+ 大数据计算基础上实现智能精准推荐。
广播网对视频的热衷逐渐冷淡, 不再那么重视视频的建设, 视频的更新速度较慢, 主要用于记录大型活动或名人访谈, 现存的如北京广播网的《播播会客厅》, 侧重名人访谈。
(三) 各地广播网建设侧重点因地制宜
各地广播网首页页面配置重点各有不同, 比较常见的首页导航栏包括:品牌活动、主持人、频率点播、直播、广告。第一屏的主体是精品节目或新闻热点。传统的广播网会重视文字, 新建的、更时尚的芒果广播网更重视图片的标识功能;成都广播网更新的多是品牌活动和某些合办专业类节目, 反映了资源配置和营收的考虑。目前, 广播网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广播电台的官网, 发挥信息展示的功能, 如频率介绍、节目介绍、主持人、活动、广告报价等。另外开辟了音频库专区进行核心资源的展示、内容的积累和建设。各地因地制宜, 以实现广播网的最大利用效率。
二、移动端后来居上:APP平台
(一) 平台众多, 规模定位不等
从全国范围的广播调研情况看,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各地电台都在采用“两微一端” (微信、微博和客户端) 的方式, 来适应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和内容要求。很多电台的APP在成立之初, 就倾向于取一个与传统广播电台、广播网平台明显不同的名字, 以符合市场化特征。不过, 目前知名的APP数量并不多, 各自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也都不同, 运营主体也有台内台外之分。 (见表1)
各地主流电台APP各有特色, 定位并不相同。从经营主体来看, 有台内经营的, 有互联网运营团队经营的。从内容来看, 有希望整合产业资源成立生活服务平台的, 有试图建立音频综合平台的。
但这种分类只是概念上的区分, 实际上各个主流电台APP的内容定位取决于电台对自有资源的整合情况, 一般来讲, 电台节目直播和点播、主持人推荐、活动互动、抽奖游戏、话题讨论等板块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阿基米德为例, 它既是一个上海本地音频综合平台, 也向受众提供生活资讯服务, 并且集纳各地电台节目。目前, 阿基米德可以监测到上海地区293 档节目的收听数据, 数据指标涵盖节目黏性、收听活跃度、粉丝热度、收听节目的人数、节目互动和社区热度六个维度。节目互动的功能充分体现了阿基米德的社群特点, 发帖、跟帖的形式类似于音频版的贴吧。
考虑平台的实际影响力、点击量等指标, 目前北京听听FM与上海阿基米德两家电台APP的表现引人瞩目, 作一个简要对比:1. 阿基米德口号“声音改变生活”, 听听FM口号“把世界送到你耳边”, 从价值理念和定位、投入看, 目标是建设主流电台APP第一梯队;2. 从发展前景来看, 二者都是以发展音频综合平台为目标, 并且都希望借此成立电台或版权联盟;3. 二者各有优劣势。阿基米德的发展长处是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社群化特点, 技术水平高, 发展短板在于内容尚欠缺;听听FM的发展长处是内容丰富, 但缺乏一个集中有效的爆发点, 作为一个市场化的音频聚合平台, 缺乏吸引人的名牌节目, 在与商业音频APP的竞争中缺乏明显优势。
(二) 以资源为导向, 各地发展目标与核心诉求不同
各地发展APP主要是两大思路:一是立足于交通广播等既有的电台资源, APP的核心资源也在于路况信息和交通产业, 发展买卖修车、吃喝娱乐等相关资讯和服务, 它的好处是能够尽快尽可能取得产值回报。二是立足于电台品牌推广宣传, 主要内容是呈现电台各频率节目、主持人、电台活动等, 它的好处是互动性好。
南京电台的新媒体平台广电猫猫较好地结合了这两点需求。从其地域位置考虑, 广电猫猫的主要服务地域是二线城市南京, 具有一定代表性。广电猫猫又叫“在南京”, 是一款集生活、资讯、交友等各项服务于一体的本土化社交平台。它的主要业务, 一是为广播服务, 包括:广播系统的服务, 配合主持人做好节目宣传和活动;根据节目、活动进行全媒体包装推广;在微信、微博上植入新媒体营销手段。二是获得现金收入。广电猫猫公司的挣钱之道有二, 一是运营生活娱乐等各类线下商业服务, 业务集中在汽车和二手车、生鲜、酒水、餐饮等;二是通过会员充值等业务, 获得沉淀资金返佣提成等金融收入。
(三) 集纳各地电台, 参与市场竞争
无论是阿基米德还是听听FM, 目前都注重内容的集纳。调研中, 阿基米德的负责人提出:阿基米德的价值或历史使命在于, 广播电台未来要作为内容生产商和出品方发挥价值。事实上, 在版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 通过平台的建立, 各地电台可以共同加入其中, 建设版权联盟, 以对抗商业音频平台对各地电台的冲击。
三、两个平台建设的问题综述
(一) 互动功能:APP好于广播网
利用新媒体实现广播与听众的互动是发展新媒体的重要目的之一。国内各地广播网的互动方式较差, 很多还停留在网民留言的范畴, 有些自己开通了微博、微信, 很多微博的互动方式还是嵌入式呈现, 直接分享非常不方便。APP的建设过程中, 很多地域规避了这一缺憾。例如东方广播中心通过种种激励机制, 实现了上海各广播频率与阿基米德的协作。具体表现为:一, 阿基米德互动社区后台的数据给频率节目考核提供了重要参考;二, 频率节目在阿基米德上的粉丝数破万后, 广播中心会给予节目团队现金奖励。
(二) 品牌塑造:各有千秋
各地广播网的页面布局往往追求块状分布, 不够简洁时尚, 但是广播网可以通过页面展示的方式, 把大的活动、专题进行有效展示。而“两微一端”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时更加灵活主动。无论是广播网还是APP平台, 都能够将优秀节目、重要的图文音视频资源集中呈现, 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应。
四、从平台建设到媒体融合
现代传播体系建立的核心在于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立体多样, 融合发展。
(一) 融合关键:理顺平台关系
有重点、有取舍地着力发展一个平台。除了上海、北京等经济实力雄厚的电台以外, 各地电台一般没有建立一个规模庞大的音频APP的规划, 更缺乏开展与商业音频APP如喜马拉雅、蜻蜓FM竞争的意图。在政府号召做大做强的政策背景之下, 广电之间的“两台合并”一直在推进过程中, 理顺广播与广播网、与APP的关系, 成为电台发展的关键。进一步看, 各地主流电台在推动媒体融合、建设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 需要处理来自不同平台的诸多关系:一是电台与新媒体平台, 二是电台与外部商业平台如喜马拉雅、各类听书网站等, 三是电台与外部电台的版权和渠道合作。
(二) 融合核心:发展主体统一
电台推动媒体融合是一项新事业, 需要举全台之力来完成。在事业发展过程中, 需要明确独立的责任和特定主体。目前的广播网建设、APP平台建设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门, 与新闻采编部门、节目制作中心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 从而导致效率滞后。电台与新媒体平台之间除了投资、管理、支持之外, 需要建立更长效的节目支撑机制, 包括二者有效对接机制、节目输出和制作的奖励机制。
(三) 融合根本:实现资源整合
各地电台建设都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建设APP, 其成本核算、发展定位、核心功能都不相同。很多新媒体平台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作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工具, 很难在市场上参与竞争。这样的局面既是由于传统媒体长期专注内容建设导致的, 也与投资市场的混乱无序有关。由于不同平台的存在, 传统媒体有效地配置利用各种资源, 才能实现媒体融合。以浙江电台为例, 浙江电台旗下拥有广播网、APP, 旗下微信粉丝人数达到几十万之多。各个节目也与喜马拉雅、蜻蜓FM等外部商业平台处于浅层合作中, 无限996 频率和阿里巴巴探讨合作方式, 企图构建活动、营销、节目共同联动的有机整体。融合的根本在于打通资源, 实现资源整合和高效有序。
摘要:近年来, 各地广播电台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影响下开展媒体融合实践, 建设广播网和APP两个新媒体平台, 从中可以看出:媒体融合的关键是理顺关系, 实现资源整合。
广播平台 篇5
应急广播系统由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平台、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和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组成[2]。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平台主要负责应急信息接入和分析处理以及应急节目制作等功能,并将应急广播节目传送到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进行应急广播发布; 应急调度控制平台根据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平台的发布要求,生成资源调度方案和调度控制指令,并将应急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指令发送到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的消息适配系统; 消息适配系统则接收验证应急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指令数据,并控制切换相应播出系统实现应急广播节目播出和信息播发。
1 框架模型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框架模型如图1 所示。
1. 1 消息播发及业务交互的基本模式
按照图1 框架模型所示,在应急广播调度控制与传输覆盖环节,主要有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 应急广播台站/播控平台/前端) 、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应急广播播出系统、应急广播终端设备等主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消息播发及业务交互的基本模式如下所述:
1)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接收到应急广播制播平台的应急广播发布要求或其他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委托转发的应急广播指令。
2) 按照资源调度预案、资源调度规则和资源状态等,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生成资源调度方案,并根据资源调度方案生成资源调度指令。
3)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将应急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指令数据发送到应急广播台站/播控平台/前端的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
4) 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收到应急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指令数据,在指令验证通过后控制相关播出系统( 如有线前端、发射机等) ,按照指令要求进行应急广播节目播出和信息播发,并将播发结果反馈给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
5) 应急广播终端设备接收到应急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指令,在验证通过后按指令要求进行播放,并将播放结果回传到对应的系统。
6)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综合分析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的播发结果,反馈数据和应急广播终端设备的回传数据,判断是否要重新进行资源调度优化和应急播发流程。
7)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将应急广播消息播发结果反馈给对应的应急广播制播平台或其他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
8)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的其他业务数据交互流程与消息播发流程基本相同。
1. 2 安全机制
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平台与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上下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与消息适配系统之间采用安全传输线路及基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技术,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可靠。
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中所传输的应急广播指令数据,也采用了基于数字签名技术的安全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签名,终端在接收应急广播指令后,对数字签名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进行相关的播发操作,保证应急广播的安全播发。
2 功能说明
本部分就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应急广播终端设备的功能进行具体说明。
2.1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的构成如图2所示。
应急广播消息接入: 负责应急广播消息的综合接入,对应急消息来源单位进行身份验证和管理,通过应急广播消息接入接口,接收应急广播信息,进行格式和完整性校验,然后对信息进行解析和存储,并将播发结果反馈给应急消息来源单位。
发布决策与资源调度: 实现应急广播消息发布决策和资源调度功能。根据事件级别、发布区域等发布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发布模式,根据资源调度策略,生成消息发布调度方案。
应急指令生成与分发: 负责应急消息生成与发布的流程控制。根据发布需求和资源调度方案,生成资源调度指令、终端唤醒指令等应急广播指令数据,并按照应急广播消息规范格式进行适配封装,并发送到应急广播台站/播控平台/前端的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
安全服务: 实现调度控制平台的业务证书管理、设备证书管理、以及通信消息的签名与验签。
资源管理: 对应急广播系统的资源设备进行资源信息管理和状态维护,资源包括卫星传输系统、有线前端、发射台站发射机等。
发布效果评估: 实现应急广播消息发布效果的收集、分析和评价。综合分析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的播发结果反馈数据和应急广播终端设备的回传数据,并与发布要求、资源调度方案或委托转发的应急广播消息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评估算法评价应急广播消息发布的总体效果,并与设定的调度指标进行比较,为优化资源调度方案及是否启动补发提供参考。
系统运维: 负责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的日常运维管理,主要包括运行监控、数据同步、应急演练、终端管理、值班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等。
2. 2 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
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 消息适配器或消息适配设备)部署在各应急广播台站/播控平台/前端,负责接收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发布的应急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指令,在指令验证通过后切换控制相关播出系统,并执行格式转化、信号切换、远程唤醒指令插入等操作。
2. 3 应急广播终端设备
应急广播终端设备泛指能够接收解析应急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指令、并按照指令要求进行应急节目播出和应急信息播发的终端设备或终端适配器。
3 业务交互说明
本部分从消息播发和系统运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平台与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上下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与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之间的业务交互进行说明。
3. 1 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平台与调度控制平台
应急广播制作播发平台与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业务交互如表1 所示。
3. 2 上下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业务交互
上下级应急广播调度平台之间业务交互如表2 所示。
3. 3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与消息适配系统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与消息适配系统业务交互见表3。
4 实体关系及属性说明
本部分就框架中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应急广播台站/播控平台/前端、应急广播资源、应急广播平台设备和终端设备、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应急广播播出系统、应急广播指令、应急广播消息播发、资源调度指令等主要逻辑实体属性进行说明。
应急广播各逻辑实体关系图如图3 所示。
各应急广播逻辑实体属性说明如下:
1)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
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平台标识、平台名称、所属地区、平台类型、关联应急广播台站和资源、关联应急广播终端、关联上下级调度平台、关联应急广播制播平台。
2) 应急广播台站/ 播控平台/ 前端
应急广播台站/播控平台/前端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台站标识、台站名称、所属地区、台站类型、台站名称、台站地址、经度、纬度、联系人、联系电话、关联应急广播资源。
3) 应急广播资源
应急广播资源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应急广播播出系统。
4) 应急广播平台设备和终端设备
应急广播平台设备和终端设备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设备标识、设备名称、所属地区、设备类型、经度、纬度、设备参数。
5) 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
应急广播消息适配系统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适配系统标识、所属地区、经度、纬度、关联应急广播播出系统。
6) 应急广播播出系统
应急广播播出系统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播出系统标识、播出系统名称、所属地区、播出系统类型、覆盖地区、经度、纬度、覆盖面积、覆盖行政区域、覆盖人口、原播语种、所属机房、播出系统参数、运行图。
7) 应急广播指令
应急广播指令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指令标识、指令类型、指令来源对象、指令目标对象、指令时间戳、关联指令标识、业务数据内容。
8) 应急广播消息播发
应急广播消息播发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消息类型、播发演练类型、消息发布者、播发起始时间、播发结束时间、消息内容、事件类型、事件级别、语种、编码字符集、辅助数据、覆盖区域、数据回传地址、关联调度信息。
9) 资源调度指令
应急广播资源调度指令实体属性主要包括: 消息适配系统调度指令、播出系统调度指令。
5 小结
本文对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的框架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其中主要组成部分、业务交互以及实体属性进行了重点讨论。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框架模型未能对实体含义以及平台关键技术进行更多阐述,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说明。
参考文献
[1]王效杰.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规划与建设[J].中国广播,2014(10):11-13.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探索与规划 篇6
基于移动互联网媒体时代到来, 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介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 加上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智能手机普及度越来越高, 4G发展迅速, 移动网络资费下调。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数据, 中国有近10亿手机用户, 其中大约40% 使用智能手机。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 年6 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 亿, 占总网民数的83.4%。
赛立信媒介研究文章指出:2013 年有47.8% 的听众主要通过手机收听广播, 手机成为目前最多听众使用的收听工具。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广播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工具, 缘于其随身携带, 收听方便。普通手机一般配有收音功能, 智能手机可以下载APP收听全国乃至全球的广播电台, 手机比以往任何的收听终端都更加凸显出广播的伴随性和便利性特点。
1 广播直播互动发展现状
1.1 广播直播互动需求日益增加
人们在从广播里获知各类信息的同时, 不仅要求信息的及时、准确, 同时也强烈地想把自己的思想或观点融入到节目中, 不仅仅满足于收听主持人和嘉宾的美丽说词。同时也想走进节目, 参与到节目中。节目互动满足了听众追求新奇、渴望参与的需求, 使听众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使节目样式变得更为活泼, 同时也革新了广播工作者的采、编、播思路和工作方法。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高, 手机上网也越来越方便, 各种互动方式也日益增加, 直播互动需求越来越大。移动终端的互动将广播媒体与手机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传统广播竞争日渐激烈、不断寻求突破的格局下, 大大拓宽了广播播出的平台, 必将促进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图1) 。
1.2 当前国内广播电台直播互动的主要方式
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目前还是广播电台互动的主要方式。热线电话由于节目时间有限, 节目中能接入的听众数量也有限, 经常出现大量听众无法参与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 短信平台应运而生, 听众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了听众参与节目互动的需求。但发送短信需要收取短信费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资费的下降, 微博、微信用户快速普及, 广播电台开始引入微博、微信进行互动, 也有电台开发了专用的手机软件, 发展很快。
随着电台引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互动方式以及微博、微信自身技术的发展, 微博、微信使用人群的增加, 使用移动终端的便捷, 加上使用成本的低廉, 目前它们已成为广播节目重点使用的互动模式。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 受到不少广播媒体的青睐。广播频率、节目借助微信公众账号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推广节目内容, 与听众进行沟通联系。以深圳电台交通频率为例, 微博和微信粉丝数量已经达到十多万个, 每天的互动数量已经远超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据统计, 深圳电台交通频率的公众平台每天收到反馈消息有10000 以上, 仅《伴你同行》一档节目收到的有内容的回复量每天就有500~1000 条。
1.3 当前广播电台直播互动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
1.3.1 互动内容单一, 听众参与方式繁杂
由于微博和微信开发公司对微博微信的管理较为封闭, 开放的接口有限而且经常变动, 导致针对微博和微信的播出开发难度较大, 时常会受到限制。如果要播出微博和微信中的语音, 很难做到实时互动, 只能通过网页延时播出, 目前国内只有较少的公司在进行试验, 没有成熟的产品, 难以发挥新媒体的特点。
对于听众, 每个频率都有各自的热线电话号码和短信平台号码, 每档节目又有不同的微信和微博, 如果能够不用输入复杂的号码, 直接通过点击就可以打电话, 或者参与节目的各种互动, 则可以更容易与广播主持人交流, 提高听众参与的积极性。
1.3.2 互动编辑人员缺失
广播现有的播出的方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 节目主持人一人采编播全能, 在现在新媒体互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主持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难以全部顾及。长此以往, 不利于节目质量及主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大部分主持人对目前在直播室里同时需要操作微博微信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信息量太大, 处理听众反馈的信息时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主持人既要主持播音还要完成内容编辑的工作, 编辑人员的缺失, 也导致主持人在直播室筛选信息效率低下, 难以处理大量听众反馈的信息, 影响节目质量的提高。
2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直播互动发展的新趋势
2.1 直播互动对广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2.1.1 互动是广播节目的长期刚性需求
广播的特点是节目主要以直播为主, 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需求比较多, 与听众互动是基础的技术手段。随着听众网络使用习惯的改变, 广播的播出方式将越来越明显呈现传统广播和新媒体双平台同时驱动的特点, 建立移动终端应用 (APP) , 可以令听众更方便的了解广播及节目信息, 与主持人及节目交流更加便捷顺畅。在增加听众粘度的同时, 扩大广播的影响力。
2.1.2 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广播伴随性媒体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可以拓宽广播的传播渠道, 不仅提升了广播的伴随性、渗透性和影响力, 还可以实现广播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充分发挥伴随性媒体的优势, 借助移动互联网络终端的影响, 强化广播节目的互动功能,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进一步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特别是汽车、手机和网络的普及, 为中青年听众收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通过互动, 可以使广播的伴随性特点发挥的越来越出色。
2.2 直播互动与电台采编流程紧密关联
直播互动已经触及到电台节目采编流程, 为进一步提升节目互动性, 实现更好的节目互动效果, 需要对电台节目内容制播流程进行变革。广播节目形态多年来变化不大, 应该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 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 打造出新颖有特色的广播节目来。增强节目互动, 实现及时在线收听、点播、互动论坛等多项功能, 更大程度拓展主持人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空间。各类直播节目, 听众可以进行交友、话题讨论、点播自己想要收看的内容等。同时, 听众的评论也能够进行即时播出。个性化节目的设置与融合, 可以丰富活跃广播日常版节目。适应“融媒时代”的变革, 从专业化生产向受众参与 (UGC) 转变, 实现内容产品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推进“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再造和优化升级, 实现从节目创意到技术制作的内容生产全流程一体化, 进一步推动业务层面实质性的深度融合。
2.3 直播互动的平台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直播互动的平台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互动方式整合、互动内容统一策划管理的角度来看, 主持人和听众在互动方式的选择上过多, 信息处理筛选不方便。应该建立一个集成的平台, 将各种互动方式整合汇集, 主持人和编辑导播通过统一界面策划管理, 由内容编辑进行信息的筛选后, 提交直播室主持人, 主持人则可以直接把筛选的内容进行播出。在互动信息发布方面, 主持人、导播可以通过单一界面向听众进行多平台发布, 无需到各个平台逐一发布。整合了多种互动方式,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设计设想
3.1 平台建设意义
目前, 实现传统广电媒体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变的关键时刻, 发展新媒体业务, 对广播节目流程进行再造, 是实现“跨越”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播出互动集成平台的建设和业务的发展对广播频率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1 加强广播节目的互动功能, 简化操作
通过整合广播节目多种互动手段, 为主持人和听众提供便捷的操作方式, 一方面加强了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功能, 另一方面听众之间互相也能交流, 有了互动论坛, 在非节目时间的使用, 可以增加节目的黏度, 增加节目传播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3.1.2 推动广播内容制播流程变革
广播媒体要在新媒体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必须在坚持传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面向新媒体进行流程再造, 以适应新环境下的传播要求和受众需求。传统的采编播流程满足的是广播播出的需要, 但如果要实现面向新媒体整体转型, 那么要在流程上将新媒体需求和任务统筹考虑, 让广播节目生产流程更贴近互联网新闻生产流程。通过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 逐步改变广播内容制播流程, 具有重要的意义。
3.1.3 实现传统媒体平台的延伸和扩展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传统媒体平台的延伸和扩展,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 满足听众的互动需求, 与传统的直播播出渠道形成互补, 也使集团丰富的内容资源拥有更为广阔的用户市场, 进一步提高集团内容资源的增值空间。
3.1.4 促进广播电台向全国性媒体的发展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 所以它的业务面对的将是全国乃至世界的用户, 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 将加速实现广播向全国性媒体集团的发展, 实现媒体融合的发展目标。
3.2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主要功能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定位为:广播播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广播互动功能, 集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互动方式为一体, 简化主持人操作, 并为主持人与听众提供更丰富的交流手段。通过互动平台把听众用户化, 进行数据挖掘, 获取用户收听习惯, 用以改进节目质量。
3.2.1整合多种互动方式
建立主持人和听众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直接交流的渠道, 听众可以及时准确的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电台节目信息。广播听众大都乐于表达, 有很强的交流互动欲望, 传统广播的互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 而在通过互动平台APP, 用户可以进入直播聊天室, 与主持人及其他听众在线沟通交流, 发表意见或留下评论, 亦可结合微博、微信、空间等方式进行第三方分享。通过整合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微信微博平台, 简化主持人与听众的操作, 提高用户粘度。
播出互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自动采集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BBS、贴吧等平台的图文及音视频信息, 并能保存到台里专门的互动数据库中, 用于音频直播、节目制作、实时互动、受众数据分析、线下活动辅助、节目或其他信息推送等;
2. 抓取现有短信平台数据并可与微信、微博、BBS等数据统一展现, 短信号码可与微信微博账号等进行关联, 用于受众信息统一处理;
3. 研发以APP和Web方式的更方便快捷的受众互动平台, 提供更强大的双向交互功能;
4. 可对受众发言进行智能分类和标签, 支持受众或通讯员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爆料, 并将爆料数据库提供给相关的节目编播人员, 提供对爆料进行数据核实流程标记;
5. 提供直播间与导播之间方便的通讯方式, 而且不局限于电脑以文字方式进行交流, 采用提示灯的方式以明显但又不出声的方式提示可能正忙于其他的直播主持人;
6. 全部平台的数据分析, 为节目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互动集成平台不单是采集, 还包括较多的推送信息服务。提供自动回复、群回复、智能回复等功能, 还具备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抽奖、有奖问答等功能, 还具备对热心听众推送优惠券等功能。交互平台可跟节目的紧密集成, 以优惠券、门票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
3.2.2 开发移动客户端, 提供节目互动并提供多媒体伴随播出
建立广播手机信息互动系统, 一方面提供广播的在线收听、点播等功能, 另一方面同步提供文章、图片、音频、视频信息, 收听广播的同时APP可以显示多媒体图文数据, 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正在播出的节目介绍, 主持人是谁, 请了什么嘉宾, 今天的话题是什么等,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音频的不足。
3.2.3建立广播听众信息数据库, 将广播听众用户化
建立广播会员管理体系, 建立听众数据库, 获取收听数据, 为节目的灵活调整提供参考。传统广播收听率调查的方法是抽样, 具有局限性, 而听众会员信息系统完全覆盖传统的收听率调查, 精确度更高, 我们可以知道听众的位置、收听时间段、收听时长、喜欢的节目内容等。精准收集听众的收听习惯, 通过数据挖掘, 科学定位广播受众, 精确设置节目内容。
3.2.4挖掘听众信息数据
用 “贴标签”的方式, 通过节目与听众的的互动以及我们有意识设计的特定题目的问答, 收集听众资料, 进行数据挖掘, 分析听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以及消费水平等个性资料的收集, 完成对每个听众属性贴标签的工作。
通过用户身份属性标识, 我们根据活动或商家的需要提取有价值的用户出来, 自己进行线下营销这部分用户, 或者将特定属性的用户出售给相应的终端客商, 获取除传统广告以外的O2O增量收入。
4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技术系统搭建与部署
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的互动软件平台, 该平台提供WEB页面以及智能手机APP供听众与主持人/ 导播进行互动。该平台实际是一个更适合电台节目互动的社交平台, 其性质是类似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的。
4.1 主要功能设计
直播间互动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自动采集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BBS等平台的图文及音视频信息, 并能保存到台里专门的互动数据库中, 用于音频直播、节目制作、实时互动、受众数据分析、线下活动辅助、节目或其他信息推送等;
2. 抓取现有短信平台数据并可与微信、微博、BBS等数据统一展现, 短信号码可与微信微博账号等进行关联, 用于受众信息统一处理;
3. 研发以APP和Web方式的更方便快捷的受众互动平台, 提供更强大的双向交互功能;
4. 可对受众发言进行智能分类和标签, 支持受众或通讯员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爆料, 并将爆料数据库提供给相关的节目编播人员, 提供对爆料进行数据核实流程标记;
5. 提供直播间与导播之间方便的通讯方式, 而且不局限于电脑以文字方式进行交流, 采用提示灯的方式以明显但又不出声的方式提示可能正忙于其他的直播主持人;
6. 全部平台的数据分析, 为节目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4.2 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自动采集与互动
1. 自动采集
从各个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将图文及音视频采集到台里的互动数据库中, 而且将发言的受众账户信息的公开部分也采集到该互动数据库中。
这些互动数据都保存在本单位内, 需要发起互动、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都不依赖其他平台, 其中的微信音频只有采集并保存到本台库, 经过审核才可能用于播出, 否则远程音频的播出对播出安全是个问题。
2. 短信平台融合
电台目前使用的短信平台多采用HTML方式显示来信, HTML可以方便地采集并将短信数据也保存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直播间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短信平台且功能无丝毫影响, 但也可在统一的软件中显示短信。
3. 双向交互
互动平台不单是采集, 还包括较多的推送信息服务。提供自动回复、群回复、智能回复等功能, 还具备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抽奖、有奖问答等功能, 还具备对热心听众推送优惠券等功能。
交互平台可跟节目的紧密集成, 以优惠券、门票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
4.3 音频播出
电台的声音播出仍然是最主要的传播介质, 微信音频是很好的与受众进行互动的方式, 但现在缺乏安全、方便、快速的微信音频播出方式, 极大地影响了电台与听众的互动感, 在与互联网媒体的竞争中竞争力受到影响。
如上所述, 微信的音频文件也将与微信文字和图片一样被自动采集并保存到台里的互动平台统一互动库中, 采集自微信的音频文件将被自动转码成可播出的格式 (微信音频是单声道, 也将转成立体声) 。
导播或值班主任将对微信文字及音频进行审核后可推荐给直播间主持人, 可对音频进行备注说明以便于主持人播放前了解大概。
4.4 互动信息管理及数据挖掘
电台积累了大量的互动信息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 最基本的功能包括统计各个平台的总的互动数, 分析各个频率、各个节目、各个时段的互动情况, 还可以统计热心互动用户的占比, 在某些平台上可以获取受众的简要情况如性别、地区、年龄等, 可以粗略统计不同频率、不同节目、不同时段互动的人群的基本特征。
4.5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的搭建与部署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提供WEB页面以及智能手机APP供听众与主持人/ 导播进行互动。该平台实际是一个更适合电台节目互动的社交平台, 其性质是类似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的。
平台由于其互联网属性, 将更多地采用互联网应用系统的部署方案, 建议把后台服务器以托管的方式部署在IDC或以租用虚拟机的方式部署在公共云平台上。在前期将考虑华为云、阿里云这样的公共云平台, 而不用过多地考虑服务器机房的维护工作, 且这样的方式其服务器资源和带宽是可以方便地动态扩展的, 比自己购买服务器和固定带宽更符合早期互动平台的应用特点 (图2) 。
由于软件是完全自主掌握的, 所以导播和主播的软件可以对听众互动内容实时看到更新, 主播/ 导播的软件还可以对互动内容进行查阅、对音频可以下载并发送到网闸内的播放站。主播/ 导播可以方便地发布信息、回复听众、发布优惠券等 (图3) 。
5 结束语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简称《意见》) 。习近平强调, 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广播电台要发展新媒体, 应把广播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打破新媒体融合的内外边界, 让节目内容、新媒体平台、业务、技术实现全面相互渗透。发展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是广播针对自身特点应对新媒体竞争的一个切入点, 投入不大, 又能对节目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 实现广播节目的互联网化, 提升广播节目的互动性, 统一微博、微信、论坛的手机端入口, 化繁为简, 方便主持人及听众操作。以互动平台获取用户信息, 通过数据挖掘, 科学定位广播受众, 精确设置节目内容, 也为广播电台未来深度开发听众资源打下基础, 将来随着车载智能终端的发展, 还能进入车载智能终端作为终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董菲.广播节目的互动效应[J].活力, 2009 (4) .
广播平台 篇7
作为广播电台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文稿系统已在很多电台中得到广泛运用, 成为广播新闻节目制播必不可少的应用系统。广播新闻文稿系统从最早的简单稿件浏览器到满足单一采编部门使用的具有写稿、发稿、审稿、新闻排序功能的文稿采编系统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随着新闻业务的发展, 节目制作特点和使用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1.节目对新闻稿源的需求大量增加;
2.不同媒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程度提高, 要求互相为对方提供可以使用的稿源;
3.手机、互联网等多种新媒体表现方式不断涌现, 新闻资源信息不仅仅停留在播出环节, 在播出后还可以在其他媒体进行及时发布;
4.声音、视频、照片等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并在业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变化表明单一的、封闭式的广播新闻文稿系统已经跟不上当前新闻业务形式的发展, 因此设计一个以新闻文稿为主线, 具有自助、开放和多源特点的广播新闻业务平台, 可以更好的适应广播新闻类节目制作和播出业务发展的需要。
本文结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实践应用, 对广播新闻业务平台的自助、开放、多源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1自助
广播媒体在不断地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不同时期对新闻媒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上海为例, 广播新闻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 从解放初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到之后的1992年、2002年、2005年、2010年, 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 每次变化都使新闻节目业务流程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为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和不同时期对新闻宣传的要求, 各类节目需要进行定期地调整、改版, 周期越来越短, 不同节目对系统的需求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系统能进行相应的快速调整。
根据上述情况, 要求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新闻业务平台能快速地调整, 以适应并跟上这些变化, 从而保证新闻节目的正常播出;
2.新闻业务平台的这些调整, 也能让不同岗位的人员如记者、节目编辑、节目审核领导快速适应和接受, 以减少对节目制播的影响。
自助性要使系统管理员有足够的系统操作权限, 以响应随时需要的各类调整, 而不必每次重新修改应用程序。这样不仅能快速调整软件功能满足节目制播流程的需要, 同时使用户界面和操作习惯几乎不发生变化, 能够让使用的记者、编辑、节目审核人员很快地适应并掌握。
为满足以上要求, 业务平台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和分析, 如灵活的工作流配置、权限的控制等自助性功能的设计。
系统管理员自助性的操作在设计时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稿件流程由系统管理员定义。每篇稿件从写稿、发稿、审稿、编辑取稿、编排入节目、节目审核等的流程,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节目、不同部门的需要任意调整或增减;
2.稿件流程中途径的部门、稿库等节点, 由系统管理员定义。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 部门可以下设多子部门, 稿库下可以设置多子稿库;
3.各部门、各稿库的权限, 由系统管理员定义。由于存在多部门使用, 必然有稿件共享、独享等权限上的分配需求, 这个操作必须交给系统管理员, 以便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4.由于是多部门、多节目, 对稿件相关信息 (即稿签) 的要求不同, 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能根据各部门、各节目的要求定义数据库的字段;
5.不同部门、不同节目的稿件相关信息 (即稿签) 不同, 相应稿件在输入时的显示格式和打印出来的格式也不相同, 系统管理员需要根据具体部门、节目来定义不同的输入模板和打印模板;
6.用户的权限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定义。
2开放
如引言所讲, 新闻业务平台不仅要具备采编功能, 同时还要实现和其他媒体平台的共享、交互以及向手机、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 这就要求系统平台设计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减少二次开发成本和周期。系统平台具有开放性, 首先要做到模块化设计和标准接口设计, 各模块间有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 这样就能让新闻业务平台可灵活的和其他系统进行对接, 实现数据方便地进出。
由于新闻节目制作时要用到大量的外部信息如新华社稿件等, 而且外部信息会不断的增加, 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可按照常用的新闻稿件来源进行标准接口设计, 这样就可以灵活地增加外部稿件进入系统内部, 对进入的稿件, 可以根据分类定义几种格式标准, 例如:新华社稿件、各类报纸电子版、电视新闻稿件、其他兄弟电台的稿件等。通过各自的入库分稿接口进入新闻业务平台。
系统输出或者说提供给其他系统、兄弟电台交流共享用的稿件, 同样也可以定义一种或几种标准, 程序设计时预留标准接口, 然后输出到指定的地方, 并开放相应的权限。
新闻稿件能加载附件, 也是开放性的另一个特点。传统的稿件只有文字, 现在电脑硬件有了很大发展, 在普通电脑上进行音频编辑、图片编辑等已很容易实现, 这种情况下记者可以自己把“录音报道”等制作成音频文件, 发稿时在稿件中加载相关的音频、图片等多媒体附件, 跟随文字稿一同传递, 在审稿、编辑选用稿件、系统输出稿件时附件一直跟随文字稿一起移动。
3多源
稿件的多源包括两部分, 一是尽可能收集多种类的外部稿源, 为节目编辑提供尽可能多的节目素材;二是尽可能拓宽内部记者发稿的渠道, 使记者随时能通过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把稿件发回。
1.外部稿源的多种类
广播用得最多最基本的稿件是新华社稿件, 常用的新华社稿件分类为:综合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英文稿等几大类。随着对新闻节目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滚动新闻开播后, 对新闻稿件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了, 以上海广播的滚动新闻为例, 每20分钟一档滚动新闻, 一天大约有40档新闻, 仅靠基本的新华社稿和本台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 很难满足节目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积极扩大稿件种类和来源, 这就要求系统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方便的通道, 尽可能多的让各类稿源能顺利、方便地自动进入系统供编辑使用。
以上海为例, 目前广播新闻业务平台中除了新华社稿、本台记者稿外, 还引入了部分其他城市的报纸电子版、上海的电视新闻稿、电视财经节目稿等。报纸电子版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地的日报、晨报、晚报十余种。电视新闻稿包括上海电视的二十档新闻节目的文字稿。
有了这样一个方便快捷的通道, 如果再有其他种类的稿件, 如兄弟电台、其他媒体的交流稿件都可方便的引入系统。这些稿件引入新闻业务平台中后, 对新闻编辑来说操作、选用非常方便;对新闻节目来说, 不仅丰富了稿源, 更丰富了各档新闻的版面内容。
2.记者发稿的多渠道
记者除了传统常规的必须在台里登录新闻业务平台提交稿件外, 利用当前技术手段, 充分发挥个人最熟悉的手边各种通讯方式、通讯工具的作用, 还要能提供给他们多渠道多终端的报稿方式, 使得记者、编辑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信息的发送, 提高他们工作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1) 短信发稿
随着手机等移动通讯的发展, 手机成了随身必备之物, 平时外出笔记本电脑不一定带, 但手机一定是随身带的, “短信发稿”是一种比较快捷方便的发稿方式。记者遇到突发事件, 可以用手机短信方式发送到指定手机号码, 通过短信猫接收, 并由短信接口分稿进入新闻业务平台。
“短信发稿”有字数限制的问题, 如果是超长短信, 会被短信系统自动分割, 查看稍有不便。经过研究测试, 大多数类型的手机发超长短信, 接收系统能做到自动合并, 其余少量不能合并的短信可以适当控制稿件的长度, 或者先用短信发回“快讯”, 详细情况稍后再报道。
2) 网站发稿
随着互联网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已非常普及, 通过“网站发稿”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并且不受篇幅限制。记者在外需要发稿又没有带笔记本电脑, 这种情况下, 找一家网吧, 或者找一个能上网的电脑, 进入指定的网址, 把稿件提交到网站, 然后由网站稿件接口自动定时地分稿进入新闻业务平台。
作为“网站发稿”的主体的网站服务器, 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 如:发稿人的身份验证、发到网站上的稿件的安全、以及发稿人登录帐号的信息安全问题等。
3) wap发稿
手机wap上网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使用, 采用手机wap方式发稿, 综合了手机的使用方便、网站发稿不受篇幅限制的优点, 也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发稿方式。“wap发稿”与“网站发稿”只是发稿途径有所不同, 网站后台以及自动分稿进入新闻业务平台部分, 可以与网站公用。
4结束语
广播平台 篇8
大庆市机顶盒用户在“电视频道”页面不但能看到电视节目, 而且还可以听到广播节目, 以前在电视机顶盒中, 电视与广播通常是分页式显示, 即:“电视频道”页面和“广播频道”页面分别显示。通常状况下机顶盒用户经常在“电视频道”页面调台收看, 很少会翻页到“广播频道”进行收听, 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广播在机顶盒中的“收视率”。广播节目进入电视频道对广播电台是件好事, 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何在中央台、卫视台云集的“电视频道”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广播人头疼的问题。
2“视频广播”播出平台的由来
声音是广播值得骄傲的也是唯一的信息传递通道, 如果单纯的在“电视频道”中添加一个静帧图片作为广播视频页面, 那么用户调台过程中绝大多数不会停留在该频道, 因为界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平台, 基于广播声音, 视频呈现方面则需要有丰富的信息元素如:静态图片、动态图片还要有视频切换播出的功能。为此大庆广播电台设计了一套基于电视播出平台的广播视音频节目平台, 由于该套平台属于全国首创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名称, 就先以“视频广播”命名。
3 设计思路
“视频广播”播出平台的设计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预算成本
广播设备与电视设备的价格相比是数量级的不同, 几十万可以搭建一个数字化的广播直播间, 电视的一个数字演播室至少也要几百万。考虑成本“电视广播”平台设计的主导思想就是低成本高效率。模拟视频设备相比数字视频设备价钱便宜很多, 但是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这样的矛盾下选择模拟数字相结合的方案更为合理。将“电视广播”设计为以数字化播出、录制、制作、存储为核心, 模拟摄像机、视频切换及模拟周边设备为辅的半数字化平台。
3.2 音频设计
在电视频道播出后涉及到两部分考虑的因素:音频与视频。音频的源即可以使用广播原有音频, 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播放与视频相关的音频。实现音频的切换播出一定要用到调音台。在导播间增加一个小型调音台来实现多信号切换播出的需求。音频源可以来自广播音频还可以来自相应广告、视频、外来音源, 通过调音台推拉获得最终想要的播出音频。
3.3 视频切换功能
音频的多信号选择播出同时也带来视频多信号切换播出的需求, 视频方面既要有与当前时段的相适应的视频图片 (静态与动态) 配合, 也要能具备添加特殊场合视频, 如此以来视频切换台必不可少。所以在设计时添加了导播间视频切换台, 该视频切换台不能等同于电视播出级切换台, 无论是从设备的价格数量级还是从功能上, 因为我们是以广播节目为主的“视频广播”平台, 求大求全是不可取得。
3.4 操作控制
视频音频的切换在电视台是有专人负责的, 在广播电台音频调音台是主持人来控制, 而“视频广播”平台介于两者之间操作控制是一个难题。广播的主持人不可能去控制视频切换, 出于人员成本的考虑专人负责也不可行, 那么初期只好找兼职人员负责, 导播成为最佳人选。
3.5 视频源的多样化
如:摄像机机位、视频播出服务器、机顶盒、图文信息等。一个丰富的视频界面需要多种视频元素来满足需求, “视频广播”也一样, 视频呈现需要多样化的视频元素。听众好奇的主持人现场机位视频、编制制作好的节目视频、与节目相关的机顶盒视频、广告客户需求的图文信息、应急播出的静帧画片都必不可少。
3.6 安全播出方面的考虑
虽说是广播节目在电视频道呈现, 但是视频的安全播出是必须要考虑的。还有视频音频同步的需要, 所以在信号的终端设置一台视音频延时器, 即可以起到应急延时功能, 还可以微调视音频的同步。在设计方案里还有台标机, 在这里不多做介绍。
3.7 录制与存储
视频录制系统与存储服务器的设置, 主要是考虑视频回放。尤其是在午夜时段, 广播节目坐台广告较多, 这时就可以通过录制系统将白天录制的精品节目回放播出。还能把一些有重要嘉宾参与或特殊意义的节目作为视频资料保留。
3.8 编辑与制作
出于成本考虑, 非线性编辑站共设计6台, 其中2台为有视频输出卡, 4台无视频输出卡, 另外增加一台DV录像机方便外来视频的采集。
3.9 总监控
视频的总监控设计在广播中控室中, 各个频道的“视频广播”视音频信号汇聚到各自的监控监视器中, 可以通过N选一切换器实时切换在42寸电视上, 这样可以更接近于信号最终在机顶盒中呈现结果。
4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任何系统工程在安装调试的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 “视频广播”项目也不例外。
4.1 服务器的统一管理
最初的设计在每个频道导播间安装各自的播出、收录服务器, 但是施工初期就遇到了问题, 播出、收录服务器是不间断服务器内置多个高转风扇, 风扇的噪音干扰导播的正常工作。如果把所有服务器都放置在无人机房内又考虑线路过长影响视频信号质量, 最终经过测试线路对指标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服务器的统一管理好处很多, 方便技术人员处理问题, 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变短故障点易于排查, 无人机房的环境温度更适合服务器的工作。
4.2 视频播出上单
与电视播出一样, 视频广播也有播出服务器, 负责播出审核上单的节目。电视的上单节目时长较长30-60分钟, 考虑到视频广播开播后视频会经常更换, 所以采用5分钟、10分钟为一个单元进行上单, 这样一样节目的碎片化处理方便日后节目更新, 减小视频编辑的工作量。
4.3 灯光处理
广播直播间对灯光没有特殊要求, 室内原有灯光无法满足视频直播的需求。考虑成本预算和直播间建筑结构, 在直播间架设电视演播室一样的灯光不可行。我们采用挂灯支架安装三基色面光灯, 快捷简易造型美观大方, 进口反光板镜面使光斑分布均匀, 能完全满足摄像对光源的技术要求, 亮度不可通过调光台来调节, 显色指数具有极好的色彩还原性
5 结论
“视频广播”项目弥补了广播单纯依靠声音传播的缺陷, 广播在传播方式上有了新突破, 是广播与新媒体结合的一个方向。
摘要:首先阐述了“视频广播”播出平台的由来, 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 说明了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 最后对“电视广播”播出平台在新媒体结合上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广播平台 篇9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地域广袤、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省内居民大都居住分散、偏僻, 信息闭塞, 因此, 无线广播就成为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西新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中一中七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地面国标数字电视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 我省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 省内部分区域广播覆盖效果不佳, 覆盖成本由于地理限制大量增加, 并且日常维护困难, 导致经常停播等问题, 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 以解决地理条件和环境条件导致的部分地区覆盖效果不佳的问题。
2 互联网与广播的融合解决广播覆盖问题
近几年来, 全省大力发展省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截至2016年2月底, 省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到644.2万G, 同比增长214.5%, 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完成426.7万G, 同比增长150.8%, 无线上网卡流量完成217.3万G, 同比增长528.1%。青海省于2015年8月10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我省云计算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17年, 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000Gbps, 光纤入户覆盖城市家庭比例达到70%, 城市接入带宽能力达到30Mbps, 3G/4G基站占比达到70%, 带动信息产业收入超过150亿元;到2020年, 实现千兆入楼、百兆入户, 光纤入户覆盖所有城市家庭, 3G/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热点区域,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3G/4G普及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信息产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总体发展目标。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考虑借助本地已有的互联网资源, 将互联网传输技术与广播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互联网+广播”的新模式, 解决地域环境造成的覆盖限制, 提升覆盖效果, 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如此可以扩大有效覆盖率, 解决实际覆盖中诸多零星分布的覆盖效果不佳的区域问题。
目前互联网直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并且被各层次的用户广泛接受, 但广播媒体将广播节目通过网络进行直播, 在解决当地广播覆盖问题的同时, 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即如何保障播出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对方案选择、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评估, 力求获得一套既安全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解决目前本省面临的广播覆盖问题, 并且能在各地广泛推广和应用。
目前, 省内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覆盖规模, 且发展迅速, 用户数量增长快。因此我们考虑采用网上广播的方式来尝试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经过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 我们找到了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这样一个已在其他省市电台得到应用的网上广播平台。该平台的设计针对广电行业终端用户, 区别于目前通用网络流媒体系统, 具备信号采集、编码、转码、流媒体服务、节目录制和播出智能监控等诸多功能, 在实现网上广播的同时, 实时监测播出效果, 保障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
3 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介绍和关键技术
3.1 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简介
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是一套适用于各省市级广播电台, 进行网络广播应用服务的平台。平台核心控制处理设备采用嵌入式硬件系统的分布式设计, 全面提升了整个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便捷的刀片式模块设计使整个平台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大大提高。平台采用目前先进的流媒体技术, 实现网上广播。为了确保平台的播出安全以及播出质量, 平台采用音频比对技术, 对播出前以及广播后的音频数据进行逐一比对, 可以实时监控播出质量, 并对网络攻击、盗链等故障问题作出及时的响应。
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具备如下特点:
(1) 硬件级的音频采集、编码、转码处理
平台采用嵌入式硬件模块设计, 音频信号的采集、编码、转码处理均直接在嵌入式模块上进行, 这样做既可以大大减轻服务器的工作压力, 又避免了服务器高负荷工作而导致的“罢工”, 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
(2) 网上广播兼容性好
采用HLS流媒体服务协议, 对音频数据采用AAC2方式进行编码, 这样能够最广泛地适用于各类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设备。
(3) 多码率支持
考虑到用户收听网上广播的网络环境不同, 平台支持多码率播出, 为网络环境较好的用户提供256kbps码率的高质量的音频广播, 也可为使用移动网络或者带宽受限的用户提供稳定接收64kbps码流的音频广播。同一节目支持多种码率广播, 并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自行选择。
(4) 专业级的音频质量分析
平台可针对播出前的音频数据以及广播后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两路音频包络的特点, 进行逐一比对, 采用声音心理学、感知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对两路音频进行比对分析, 最终采用量化得分的方式为台方提供专业级的音频质量分析结果, 以实时监测网上广播的质量, 从而确保播出安全。
(5) 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平台中音频采集、编码、转码均由嵌入式专用设备实现, 不存在病毒木马的问题, 而服务器采用安全级别高的Linux操作系统, 确保了平台的系统稳定和安全。
(6) 灵活方便的平台构建和运维
平台采用刀片式模块设计, 可适用于不同规模、环境的用户使用, 也可方便地扩容, 由于各模块独立工作, 在发生故障时, 不会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 采用备份模块直接更换的方式, 进行平台维护工作, 降低了对运维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由此可见, 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是一套具备包括信号采集、信号编码、转码处理、流媒体服务、节目录制以及智能播控监测等完整播出功能的应用系统, 并且是一套能够确保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的有效的网上广播解决方案。
3.2 平台架构
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主要包括信号处理、流媒体服务、智能监控三大部分。信号处理部分, 通过专用的嵌入式信号采集模块, 接收直播室输出的AES音频节目信号, 根据HLS协议要求, 对采集到的音频流以AAC2方式进行编码, 系统将编码后的音频流送入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将会对音频流进行切片, 形成一个个mp3文件缓存在服务器中, 同时生成一个m3u8直播的索引文件。流媒体服务器在提供流媒体服务的同时, 还进行节目录制的工作, 供终端用户点播回放使用。流媒体服务器经过处理, 将广播节目通过交换机、路由器传送到公网上, 终端用户即可通过访问互联网, 进行在线收听或者回放自己喜爱的广播节目。
平台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智能监控部分。平台主要应用在广电行业, 因此考虑到广电用户对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非常关注, 整个平台增加了IP流采集模块, 从公网上, 将已经在网上直播的广播节目接收采集后, 送入播出智能监控服务器。与此同时, 监控服务器在内网中采集播出节目的IP流, 将同一广播节目播出前后的两组音频流, 采用音频比对技术进行质量比对分析。通过分析结果, 判断网上广播的质量和安全性。平台将根据分析结果, 依据预先的报警级别设定, 对整个直播过程中的异常和故障进行实时监控。
终端用户在公网上只要通过访问Web页面, 选择想要收听的节目内容, 即可在线收听广播节目。目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迅速发展, 采用Web访问方式, 可以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用户无论在何处, 打开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设备, 访问Web页面, 即可马上收听到喜欢的广播节目。图1所示为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框图。
3.3 HLS流媒体服务
在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中, 采用HLS流媒体技术实现广播节目的直播和点播功能。HLS直播与其他技术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终端用户获得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流。HLS协议在服务器端将直播数据流存储为时长很短的、连续的媒体文件, 终端用户从服务器上下载并播放这些小文件。由于服务器端将会不断地将最新的直播数据生成新的小文件, 这样终端用户只要不停地按顺序播放从服务器获取到的这些小文件, 就实现了直播。由于整个处理过程, 数据是采用HTTP协议传输的, 因此完全不用考虑防火墙或者代理的问题, 而且分段文件的时长很短, 终端用户可以很快地选择和切换码率, 以适应不同带宽条件下的播放。HLS技术的这一特点, 能够很好地保证终端用户在移动状态下随时稳定地能收听到广播节目。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收听效果是广播电台非常关注的部分, 因此平台作为面向广电系统的应用, 采用HLS作为整个平台的流媒体解决方案,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播用户的应用需求。
3.4 音频质量比对处理技术
音频质量比对处理技术是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特点。在广电行业应用的系统中, 播出质量和播出安全是广电用户最为关注的部分。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中对网上广播前级和后级的音频数据进行实时比对, 提供数据比对结果, 在比对结果异常的情况下, 及时报警, 并按照系统设定, 进行相关处理, 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播出设备故障、网络攻击、盗链等问题导致的广播问题, 保证广播安全和播出质量。
平台中, 采用专用音频采集模块分别对直播室调音台输出音频数据、网上广播音频数据进行采样, 将调音台输出的AES数据转换成IP流数据, 作为参考信号数据, 网上采集的数据作为被测数据, 将两组IP数据同时输入平台中的音频比对处理模块, 进行实时比对。由于信号传送环节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这两路音频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 这个时间差将会导致音频比对分值的异常, 而平台会通过计算音频短时能量的方式获取两路音频的包络信息, 并根据两路音频的包络数据的相关性计算, 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延迟时间, 从而可以使得经过时间补偿之后的参考信号和被测信号达到同步。图2所示为音频比对框图。
在对参考信号和被测信号完成同步性分析之后, 平台就可以对两组音频数据进行声音心理学掩蔽模型参数的获取, 进而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异。音频的原始数据是一种时域信息, 而人耳的听觉是建立在对频率及其幅值的基础之上的, 根据这两个特性, 平台采用的比对算法通过两种方法对Bark域 (即人耳的听觉域) 及其掩蔽效应进行处理:一种为BV方式, 依靠加窗的短时FFT (快速傅里叶) 变换完成频率映射;另一种是AV方式, 依靠滤波器组完成带通滤波来实现。这两种方式, 前者执行效率高, 后者的分析结果更为精准。最后将得到的输出参数 (MOVs) , 通过已经训练完成的人工神经网络 (ANN) 得出最终评判结果。由于软件系统的训练样本是参照人类主观评测的结果进行编排, 因此最终得到的客观评价结果非常贴近于人类主观感受。平台分别以动态图表的形式, 实时显示各路广播信号的比对结果, 当比对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 平台将及时在监视屏上显示“音频比对错”、记录报警日志、发出报警声响等, 进行现场报警, 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图3为音频比对结果大屏显示。
3.5 全平台模块化设计
整套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包括信号采集、编码、转码、流媒体服务、节目录制、播出智能监控, 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 这样的设计使得平台构建灵活、易于扩展, 可以灵活地适用于各级电台不同规模的实际应用。由于各个模块独立工作, 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不会影响其他播出链路上的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 模块化的设计为平台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提供了方便, 出现问题时, 只要更换故障模块即可。这样既大大提高了维护和排障的效率, 又降低了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非常适合在各地广播电台中推广应用。
4 小结和展望
随着网络直播技术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在广电领域, 网上广播作为一种新的广播覆盖手段, 正在慢慢被业内接受并且被逐步推广应用。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背景, 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作为第一要务, 在实现应用的过程中, 需要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尝试。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作为一套适用于广电需求的平台, 不但在直播应用、智能监控方面的有出色的性能表现, 而且作为一个将广播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平台, 也具有独特的技术创新性, 同时还为提高有效广播覆盖率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省内的测试应用中也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希望该平台可以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 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为今后促进广播覆盖与互联网相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介绍的Stream Net网上广播平台方案, 从技术角度不仅可以解决广播的有效覆盖问题, 同时也能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的网上广播应用。但由于考虑到网络资费问题, 目前对广播覆盖的探索应先从广播节目入手, 让用户在较低的资费甚至没有资费问题的条件下, 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收听广播节目, 养成用户的收听习惯, 并在网上广播的探索中积累经验, 发现问题, 为后期广播电视节目的网上广播的全面推广建立用户基础和技术储备。与此同时, 为了使更多受众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体验丰富多彩的视听节目, 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 局总工办会同青海中广传播公司、省移动公司, 就网络广播电视项目, 从前端机房建设、手机应用开发、业务推广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并与省移动公司初步协商了广播节目资费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补贴支持, 使用户在使用初期可以不消耗流量, 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收听广播节目。从而改变过去单一收听收看的传统方式, 使网络广播不仅仅承担宣传的任务, 还要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为受众提供了直接参与、互动、交流、沟通的便利。
摘要:青海省独特的地形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 为无线广播覆盖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和影响。为了提升广播覆盖效率, 青海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一直在寻求并且尝试新的方法, 希望在传统的调频、中短波覆盖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技术, 采用StreamNet网上广播平台, 实现网上直播覆盖。通过采用网上广播的新方式来解决地理、环境因素导致的部分区域覆盖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结合StreamNet网上广播平台进行相关平台介绍, 并对平台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探索网上广播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最后对网上广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StreamNet网上广播平台,HLS流媒体,网上广播,音频比对技术,智能监测,广播覆盖
参考文献
[1]陆琼.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直播系统的原理和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 2002 (11) .
[2]吴海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 2015.
[3]郑艳华, 何永玲.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络多媒体传输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通信, 2007 (11) .
【广播平台】推荐阅读:
广播新闻广播稿09-09
广播音乐节目广播稿10-24
广播网络化网络广播化08-04
北京新闻广播网广播员06-04
小学生广播站广播稿08-14
2015幼儿园广播站广播稿08-16
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第四期)08-20
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开场白09-04
广播特色07-19
广播播音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