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进修医生

2024-09-18

专科进修医生(精选6篇)

专科进修医生 篇1

摘要:介入呼吸病学是一门呼吸病学中新兴的分支学科, 既往在介入呼吸病专科进修医生培训中存在较多问题, 现探索在介入呼吸病专科进修医生的培训中使用CBL教学法, 以加快进修医生对于介入呼吸病学的了解。

关键词:CBL教学法,介入呼吸病,专科进修医生

介入呼吸病学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 IP) 是呼吸病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是现代呼吸病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存在极大的地区和医院间的差异, 如何建立规范的介入呼吸病专科医生培训模式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模式多是在全国较大的呼吸内镜中心对进修医生进行短期 (3~6个月) 培训, 然后逐渐开展介入呼吸病工作, 这种模式也是介入诊疗发展较早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专科的教学模式[1]。但这种培养模式存在进修期间接触患者数量偏少、种类不全的情况, 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了解上级医生如何决定选择或不选择某项治疗措施, 不能深入学习。在开展介入诊疗较早的心血管病专科、脑血管病专科领域, 已经开始尝试应用CBL教学法对进修医生进行培训[2], 但目前在IP专科进修医生培训中还未见相关报道。我院呼吸内镜中心常年有15~20名进修医生, 进修时间多为3~6个月,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我们在专科进修医生培训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Learning, CBL) ,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IP专科进修医生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介入呼吸病学传统培训模式主要分几个步骤进行: (1) 进行介入呼吸病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授课; (2) 专科进修医生观摩上级医生的操作; (3) 上级医生指导专科进修医生进行操作。传统培训模式以教授具体的知识和技巧为主, 在这种培训模式下, 可能专科进修医生会很快学会某项技术, 但想要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IP医生, 此类培训就显得不够。同时, 传统的培训模式不能充分调动IP专科进修医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IP专科医生应对实际病例的临床能力。

2 在IP专科进修医生培训中采用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是上级医生准备相关的典型病例, 通过基本的讲解, 引导专科进修医生对病例提问, 在问与答中找到新的问题, 从而将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 将IP专科进修医生带入临床, 让其独立思考, 最后深入地学习相关疾病理论的教学法[3]。我们在IP专科进修医生培训中采用CBL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如下: (1) 每周选取一个典型病例, 一般以住院病例为主, 由一名专科进修医生负责整理病例相关资料, 查阅相关文献, 形成自己对该病例的诊疗意见。每周三上午由该专科进修医生在呼吸内镜中心对病例进行汇报, 包括病史特点、发病机理、影像学特征、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有无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诊疗方案。 (2) 上级医生在其间可穿插讲解及引导发言, 对其中的介入呼吸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同时结合病例的实际情况和专科进修医生进行探讨。 (3) 对于有适应证的病例, 上级医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 手术操作步骤、要点及并发症进行提示和讲解。 (4) 手术过程中, 上级医生指导汇报病例的专科进修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并纠正其错误操作。 (5) 专科进修医生术后回访, 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并写出心得体会, 在第二周进行病例讨论时向全体医生汇报。 (6) 每周选择不同的病例类型, 专科进修医生轮流汇报病例, 以保证每位专科进修医生均有机会。

将CBL教学法应用于IP专科进修医生的培训效果良好。这种培训模式可以锻炼专科进修医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提高专科进修医生对于疾病本身而非单项操作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增强其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CBL教学法同时还提高了专科进修医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了其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IP专科患者病情变化快, 如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突然大咯血, 随即呼吸心跳骤停, 这些都需要IP专科医生有极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CBL教学为专科进修医生独立开展工作提供了机会。同时, CBL教学对上级医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变了以往“上级医生教什么进修医生就学什么”的模式, 在讨论中不断有新问题出现, 这对上级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促使上级医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学相长。

3 CBL教学法应用于IP专科进修医生培训的不足

将CBL教学模式应用于IP专科进修医生的培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学习准备时间较长, 需要专科进修医生有很好的主观能动性, 因而在培训中调动专科进修医生的积极性就成为关键。同时, 在CBL教学中, 由于专科进修医生本身素质的不同, 使其查阅的文献全面性差异较大, 有的专科进修医生甚至不能查阅英文文献, 导致其信息量不足, 因而不能对整个知识体系、行业发展有良好的把握。

4 结语

将CBL教学法应用于IP专科进修医生的培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可以快速加深专科进修医生对疾病的认识, 并拓展其思维, 培养其自学能力, 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仍然要注意调动专科进修医生的积极性, 并且在讨论环节不断引导, 使得所有专科进修医生都得到进步, 并促进上级医生的进步, 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铁林, 凌峰, 段传志, 等.介入神经放射学专科医师的培训[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7 (7) :411-412.

[2]莫大鹏, 缪中荣, 马宁, 等.案例教学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12) :1009-1010.

[3]Lee B F, Chiu N T, Li C Y.Value of case-based learning in a nuclear medicine clerkship[J].J Am Coll Radiol, 2013, 10 (2) :135-141.

专科进修医生 篇2

一、先进术的技术配合

在解放军总医院为期10个月的进修学习期间,在总医院广大医生护士的关怀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组的轮转工作。通过学习已能够独立完成骨科的四肢内固定、颈椎前后入路内固定、胸腰椎内固定、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汽化术的手术配合;普外科的门腔分流、直肠癌根治、全胃切除、腹膜后肿瘤;胸外科的食道、肺手术以及食道三切口;神经外科的颈椎前后入路内固定、口鼻垂体瘤、脑膜瘤、颈动脉瘤夹闭、听神经瘤切除术等大手术的手术配合。热点阅读:科学发展观个人剖析材料

二、先进仪器设备

此次前往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见到并亲手操作了很多先进的仪器。例如超声刀、温毯机、回路电极、骨科和神经外科的导航系统、神经外科开颅电钻和气钻、神经电刺激仪、快速消毒锅、低温消毒锅、器械超声清洗锅、环氧乙烷消毒锅。

总医院手术室已经淘汰了戊二醛浸泡和甲醛重蒸两次化学灭菌法,他们通常选择高压灭菌、环氧乙 烷灭菌法、低温灭菌法,所以消毒锅的种类也很齐全、操作方便安全,既保证了器械灭菌要求,也大大节约了接台手术的时间。神经组运用先进的导航系统配合手术,通过导航能够准确的定位优势可以判断出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术中切除是否彻底,大大提高了手术质量。骨科在作脊椎内固定手术时使用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钉子是否在锥体内,有无损伤神经等,增加了手术安全系数。

三、手术室管理经验

解放军总医院的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器械管理、高值物品的保管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优点,科室印有收费项目明细表,每台手术完毕由收费员统一查对、录帐,当天费用当天结,杜绝了拖欠、漏费。器械时乎时负责第二天所有手术要用常规器械和特殊器械,还要保证急症手术器械供应,手术完毕后负责清洗、保养器械并打包送消毒。总医院对新进护士以及进修生的带教上非常严格规范,由一名教学组长统一管理培训。为避免进修人员杜绝盲目上台,首先组织进修人员学习院内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为进修人员的后期顺利配合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一项操作都是经过统一训练,杜绝了手术中的个人习惯。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方式,在这一过 程中教员通过言传身教,让全体学员能够了解每台手术的配合过程,习惯术者的习惯,术中注意事项等,使全体学员获益非浅。

四、学习总结

通过进修期间的对比,发现我们与解放军总医院即存在差距也有我们的优势。例如外院在手术通知单上会注明术中的手术体位、特殊用品、是否需要自体血回收仪表,病人有无特殊感染等以便于护士长安排手术;我院在器械清洗、保养消毒这一环节中做得非常细致,对于器械维护我院也做得非常到位,基本上杜绝了术中器械的罢工现象。

专科进修医生 篇3

1 进修医生辅助康复临床教学的必然性

1.1 中国社会各类人群的康复需求及其康复专业人才的现状[1]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另据资料显示,在这8,000多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4亿,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人;我国还有慢性病患者2亿多人,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为10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需要康复服务。

目前,中国残联系统建有省级残联康复中心30家、地市级残联康复中心92家、县级残联康复机构4,000多家,全国共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至少有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由于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为上述人群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还达不到20%,康复效果难尽人意,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这些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都令人担忧。

1.2 中国康复人才培养的现状[1]

当前,中国的康复人才主要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工作,这部分医务人员成为中国的康复师资队伍。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是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然后直接成为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缺乏资格认证。只有一部分人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康复医学系学习,取得中专、大专、本科的学历,少数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还没有形成制度。

另外,有关专业设置、职称系列、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这对康复人才队伍的发展很不利。毫无质疑,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1.3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现状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被定为临床二级学科,有独立的病房和一定的床位设置,一般都在20张,有的甚至上百张,所以康复医师、康复人才的需求巨大,而实际上,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康复人才匮乏,而在大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师除了繁重的临床工作外,还要承担大专、本科生的教学及带教实习生和进修生,同时还进行科研工作,但面对临床教学的“软性指标”和科研的“硬性指标”,一些优秀带教教师失去了对临床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临床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趋向,临床医生除了行医无暇顾及教学,尤其是医院各科室中青年骨干如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现行晋升标准,把多发表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摆在首位,从而忽视了临床带教工作[2]。

康复医学科本身与临床各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康复医学主要针对残障患者,而这些患者多数来自于临床各科室,如:骨科、神经科、内科、外科、儿科等。所以除了要求康复医师有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求有临床各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常识,一定的处理临床各科室疾病的能力。而目前康复医师的培养模式除了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外,大多数是通过其他专业转行先到康复中心或综合大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而后回单位开展康复医学工作。所以康复医学科进修医生的来源与别的科室明显不同,来自各个学科和专业:有康复科、骨科、神经科、神经外科、儿科、中医科、针灸科、理疗科、老年科。理论水平层次和临床能力也参差不齐,加上大部分对康复医学一无所知,有的没有临床经验,一切都得从头来,手把手教,更加重了康复科临床医师的负担,其他科室可以一个本院主治医师带教十多个进修医生,而康复医学科则要几个康复医师带教。如果管理不好势必影响本科学生的教学质量。正因为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科室,而康复医学的病源也来自于这些科室,所以就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和优势,选出优秀的进修医师参与到带教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中来,提高实习生对与康复相关各类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临床各种疾病的能力。

2 进修医生在临床实习生实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3]

同事角色。进修医生与实习医生共同在临床康复医学科室轮转学习,尽管担任的医疗任务有所差别,但是两者共同承担起科室临床一线工作。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人辅助检查、康复评定和制定康复计划、治疗病人、科室24小时值班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对保证高质量完成诊治病人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进修医生与实习医学生在科室内都必须遵守科室规章制度,服从科室临床工作安排。从这个角度,可以将进修医生和临床实习生间理解为一种同事关系。

同学角色。进修医生与实习医学生在教学医院都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尽管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有所差别、有所侧重,但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鉴于进修医生基本已具备临床工作能力、多有临床工作经验、新知识、新技术等,而实习医学生学习的内容则更侧重于康复医学(如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基本能力的培训和康复临床各常见病的诊治。但这并不影响两者之间的同学关系,他们同在康复医学临床科室接受教育,两者可以分别就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共同进步。进修医生可以就具体临床处理、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等给实习生以帮助,而实习生则可以就各种疾病病理生理机制、药物药理学、疾病诊疗最新的理念给进修医生提供思路与信息。

教师角色。进修医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常见病诊疗的心得体会、与病人交流沟通的实践技巧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完全可以胜任临床实习生带教教师的角色,这将是对带教医院编制临床带教教师的一个重要补充。康复临床医学作为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学徒式传帮带”的教学是其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强调手把手的传授,强调实践、纠错、再实践的过程,强调面对面的查房教育。而在临床一线工作中,进修医生和临床实习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共同参与病人临床处理和康复治疗的全过程。潜移默化中,进修医生对实习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超过教学医院负责带教的主治医生或副主任医师,尤其是在学习临床病人处理的实践过程方面。

3 进修医生在临床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角色引导和管理

在教学医院的临床工作中,进修医师与临床实习生之间存在同事、同学、教师三种角色关系。故教学医院应该对进修医生三种角色加以适当引导,将其纳入临床带教教师队伍,强化其带教角色,充分重视这一临床实践教学渠道与途径,以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但进修医生毕竟不同于教学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并在医德医风、临床诊疗规范、临床操作规范方面存在各种不足,有可能会对临床实习造成不良影响,并且直接影响其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所以只有正视进修医生在临床实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高度重视,在政策和制度上加以健全和完善,趋利避害,以保证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效应[3,4]。

3.1 筛选进修医生

教学医院必须建立系统的进修医生档案,按照进修医生进修前如实填写的进修申请表的信息,根据进修医生的职称级别、工作经历、行医能力、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分别归类,结合各临床科室对进修医生真实能力考核,从中筛选出有热情、有能力、自愿分担部分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进修医生[3],并签订相关协议,给予相关奖励、补助与优先政策,给予临床带教的相应岗前培训,细化带教内容与流程,保证能够真正发挥进修医生的多种角色优势,尤其突出其带教教师的角色。

3.2 加强本院医师的指导[4]

在建立起进修医生分担部分临床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医院的主治医师或更高级别的医师则可以有足够时间进行重点地检查、指导、辅导,尤其是在把书本系统理论知识和康复临床工作实践的结合方面。可以整合临床实习生、进修生两者共同的特点,各授所需,达到同时满足培训临床实习生和进修医生的目的,避免要给临床实习生讲康复临床实践,却要给进修医生讲康复理论知识,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资源,提高了带教效率。

本院二线或三线医生可以利用常规医疗查房时,对临床实习生病历书写、实践操作规范进行检查考核,进而检查进修医生带教效果,并及时纠正不足,从而在保证临床实习生和进修医生共同提高的同时,检查了进修医生的带教情况。本院上级医生还可以利用临床实习生病历汇报制度、进修医生初步点评、自身总结点评的方式,锻炼和训练临床实习生和进修医生的康复临床诊疗思维。同时,进修医生和本院上级医生还可以分别在不同层次上把医疗工作中医德医风、如何避免医疗事故等环节的教育贯穿在临床带教的全过程。

通过上述环节,加强进修医生和临床实习生的协作,体现和巩固两者的同事角色,既满足了临床实习生临床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培训进修医生,减轻住院医生繁重的医疗工作的目的。

3.3 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医院临床科室将进修医生纳入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不再孤立地对待进修生和实习生,可以整合医院和科室各种资源,以满足两者共同的学生角色要求。当然,这也就要求医院和科室两个层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详尽具体的教学计划,力争将进修医生和临床实习生两方面的教学培训计划统一,合理安排和组织康复医疗专业理论讲座、医疗新知识讲授、科研基本素质培养、临床常用诊断技术操作培训,达到两者信息共享和交流,达到加强两者医疗基本功训练,拓展和更新知识面的目的[4]。

总之,现阶段由于康复医学科较其他临床科室发展时间短,无论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故临床实践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我们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医患关系,理顺教学医院尤其是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三者的关系,建立健全教学医院教学目标责任制,增强教学医院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同时,不断开拓思路,而能够认识教学医院中进修医生和临床实习生各自的角色定位尤其是进修医生在临床实习生实习中扮演的教师角色,并加以适当引导和管理,对补充康复医学临床实习带教师资力量,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摘要:进修医生和康复医学临床实习生在临床学习中关系密切,正确认识两者的角色,并适当地加以引导,充分发挥进修医生在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补充康复医学临床带教师资的不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进修医生,临床实习生,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EB/OL].[2007-08-18]http://www.crrc.com.cn/2007gjlt/news-0821-02.htm l.

[2]陈自强,颜伟,孙梯业,等.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65-68.

[3]王天锡,刘惠伟,钟锦平,等.对医院管理进修医生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健康大视野,2006(3):54-55.

医生进修总结 篇4

短暂的3个月时间的培训学习,稍纵即逝,老师们毫无保留的热情洋溢的给我们授课。作为学员的我,秉着认真向上的态度,刻苦学习专科知识,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上,老师针对专科特色,讲解介入的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护理,介入手术室术前准备和接管患者的详细流程,术中与医生的密切的配合,术后互送患者,学习了医护一体化的管理病人,老师用临床实践经验分享许多个案,对比剂过敏的敏锐观察及处理,术中血管的破裂观察的怎样组织医护人员的抢救,术后发生窒息的应急处理方法,重症患者转运的条件。

在课堂上,有许多老师分享自己的就医经历,感受到了老师们用满腔的热情奉献给工作,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患病就医问题、舒适问题、经济问题、等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用QCC 根本原因分析法等,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最少的费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得好口碑,我们学员多次自发的为省人医的团队点赞。

临床的实践生活短暂而快乐,收获满满,一对一的带教,边说边教,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我大胆地跟台,观察医生的细节操作,听他们讲解解剖知识,重新从学生时代做起,做到不懂就问,特别是器材的认识,从无知到逐渐了解,再到掌握,无不渗透着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看到他们急救的能力,有条不紊,团队的协作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堵漏洞,相互提醒,合作共赢,把患者的一切放在最安全的,最温暖的环境氛围中进行治疗护理。

青年骨科医生的专科技能培训探讨 篇5

1 与解剖学教研室合作互动

青年骨科医生阅读解剖书籍后印象深刻, 但到手术台上仍难以辨认。临床解剖基础知识对许多青年医生, 甚至中年医生来说也是难点之一, 所学解剖知识多停留在二维平面上, 缺乏三维立体空间概念, 所以扎实的临床解剖知识是骨科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青年骨科医生应在解剖学教研室工作半年以上, 与解剖学教研室建立合作互动关系, 让骨科青年医师进行人体解剖标本制作, 并带一轮局部解剖实验课。带局解实验课是教与学的互动, 为学生讲授、操作演示、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解剖学知识, 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解剖学的知识大多看得见、摸得着, 边讲、边看标本和边作标本、边读解剖学, 使书本知识与实物形象密切结合, 经过实地的解剖训练培养了骨科医生的解剖技术的基本功, 达到对解剖各结构的剖割方法和各种常用器械的使用, 并能精确辨认解剖出的结构, 为临床提供透视眼功能、一摸准功能, 随机分析、灵活运用功能。建立空间想象和空间记忆能力。经过实地解剖, 培养了自学和独立工作、科研工作能力, 这种能力的训练将使青年骨科医生终身受益, 储备潜能。进行实地解剖、由浅入深逐一解剖, 辨认各结构, 仔细观察各器官之结构、形态、构造及毗邻关系, 从而做到正确地理解, 牢固记忆, 这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很好的骨科解剖学基础, 很难做好骨科临床诊治工作, 然而要全面掌握骨科的解剖知识谈何容易, 需要医生长期不断地反复学习解剖学理论及解剖图谱、解剖标本、进行临床实际操作, 才能建立对人体的三维立体思维。通过实地解剖、训练和培养医生的解剖技术的基本功, 达到“熟、精、巧”。“熟”指对解剖的内容、各结构剖割方法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精”指精确地辨认割出的结构, “巧”指熟练运用解剖器材。我国著名外科学教授裘法祖经常这样讲, 一位训练有素的骨科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手术技能, 而且需要非常熟悉局部解剖知识, 这样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即使颇有经验的骨科医生, 术前复习与手术有关的局部解剖才能做到手术层次分明而不会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

影像学是建立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基础上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是以人体不同部位断面影像为基础的, 只有熟悉人体解剖和断面解剖, 才能对影像学资料正确认识和详细分析, 才能对病变作出准确定位。如传统的X线、CT、MRI能提供的是二维影像学资料, 经医生综合分析整合后建立起三维立体空间概念。临床即使提供三维重建图像, 建立立体感也必须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立体思维。

现代先进的手术导航系统可提供三维立体模型, 实时采集三维图像, 但也必须建立在具备解剖学基础上的立体思维。目前国际对脊柱导航系统应用的热点在于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技术, 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达到95 %以上 (传统手术准确率10 %~40 %) , CT导航系统将术前的CT影像资料与术中的解剖空间位置联系起来, 术中能更好地观察到复杂的解剖结构, 并对其进行操作[2,3]。

2 建立骨科培训实验室

随着骨科技术不断进步, 尤其是手术入路、手术方式的不断更新, 特别是近10年来骨科对国内外新型医疗器械的引进、研制与应用, 增加了骨科治疗的新手段。如何把这些新技术更加规范、合理地用于临床, 以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患者, 严格正规的培训是现实提出的新问题, 因此我们对青年医师的培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2.1 骨科器械使用技能训练

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指导技能训练, 每周2次, 连续3个月。分三阶段进行: (1) 基本器械的使用; (2) 成套内固定器械的使用; (3) 模拟手术。这样可以避免手术器械使用方法不当, 术中误切、误刺, 过度牵拉神经、血管等重要脏器事故的发生。

2.1.1 骨科基本器械的使用

在模型骨、动物身上练习使用器械, 达到熟练掌握如骨钻、骨锤、骨凿、骨刀、骨剪和咬骨钳, 椎板咬骨钳、刮匙、骨膜剥离器、椎板拉钩、持骨器、牵开器的使用。利用模型骨、动物进行基本器械的训练, 主要是常规器械的使用。如熟练使用锐利的骨刀切除松质骨和坚硬骨 (皮质骨) ;使用Cobb骨膜剥离子应持于右手象握螺丝刀一样旋转;使用刮匙应旋转刮匙;使用高速磨钻时肘部不应悬空, 应靠于身体侧壁, 应双手持钻;使用椎板咬骨钳切除椎板时应握紧手柄, 轻柔地旋转, 不应有推拉动作。严禁动作粗糙、用力过猛, 每个动作要轻柔, 做到稳、准、用力均匀, 控制深度, 心领神会, 逐一掌握动作的协调性及熟练程度。

2.1.2 成套内固定器械的使用

骨折内固定包括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的使用等, 要正确使用完整的配套器械及充分理解器械特点。 (1) C臂X线透视机的使用:在放射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中定位、骨折复位内固定离不开C臂机, 如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医生应基本掌握C臂机的使用, 基本达到独立正确操作C臂机。 (2) 模拟骨科手术培训:在动物或解剖标本上模拟手术全过程, 训练达到纯熟程度, 再应用于临床, 如利用狗的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掌握手术入路器械的规范操作, 准确的测量深度, 利用解剖标本行颈椎前、后路手术。骨科手术入路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解剖途径, 尽可能避开重要的组织结构进行手术。骨科的手术暴露, 通过尸体解剖逐一验证, 初步掌握骨科常用手术入路和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只有熟悉各部位的解剖, 按照正确的手术程序, 手术时规范地仔细操作, 就能避免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前进行模拟训练, 也为今后开展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骨科高风险、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完成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外还与手术操作的技巧性密切相关[4]。

另外青年医生应多参加各种骨科手术, 不管是第一助手、第二助手都应认真对待, 亲眼看到上级医生操作, 亲身经历手术全过程, 寻找动手机会, 多动手, 持之以恒。同时, 行一般常规骨科手术时, 上级医生应做到放手不放眼, 给予青年医生具体技术指导。只有这样青年医生才能成长起来, 逐渐向主治医师水平靠近。

2.2 显微外科基本技能训练

配备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 利用小鼠、家兔的血管进行吻合血管训练。经过1~2个月的训练, 学会使用显微器械, 基本掌握显微血管、神经、肌腱的吻合或缝合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对外科各专业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为现代外科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其精细操作的观念有利于外科各专业低创或无创手术水平的提高。这种训练使骨科医生今后吻合肌腱, 吻合大、中血管、吻合神经时更精确, 吻合质量更好, 不必请显微外科医生就能独立完成手术。首先练习在显微镜下使用多种显微手术器械, 逐渐习惯在放大和小视野下操作。然后进行各种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如进行切开、缝合、引线、打结和剪线等, 再在离体血管上进行血管外膜剥离、断端修整和吻合, 最后在活体大鼠、家兔身上上进行血管吻合, 基本掌握显微外科操作。

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继续教育的终止, 初期集中培训为临床骨科奠定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基础, 终身继续教育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王素英.临床专科医生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 2005, 26 (7) :64.

[2]王亭, 邱贵兴, 李其一.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诊疗中的价值[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8) :449.

[3]裴国献, 朱立军, 顾立强.中国创伤骨科发展历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1) :628.

专科进修医生 篇6

关键词:糖尿病,专科护士,随同会诊,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糖尿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增长趋势[1]。在医院住院病人中, 约有10%的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2], 非内分泌专科医生因病人血糖控制不佳影响本专科疾病治疗, 通常会请内分泌医生会诊, 而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与护理密不可分的饮食指导、适当运动、血糖监测、教育等尤为重要, 但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知识不足, 易致护理不到位, 从而影响血糖控制。为改变现状, 我院于2014年1月起, 实行糖尿病专科护士随同医生会诊, 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作用, 确保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病人得到同质护理, 实施半年来,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住院的非内分泌专科的2型糖尿病病人224例, 男126例, 女98例;年龄23岁~83岁 (55.1岁±12.7岁)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7例, 初中88例, 小学49例。纳入标准: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0.5 mmol/L±4.7 mmol/L;意识清楚, 能配合治疗;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有严重并发症、精神病、认知障碍的病人。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的106例作为对照组, 将2014年1月—2014年6月的糖尿病病人118例作为观察组,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空腹血糖、并发症、科室分布、文化程度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会诊方法

1.2.1 改进会诊单

为保证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我院将常规只需填写病人病情及护理建议的护理会诊单改进为计划—执行—检查—改进表格形式, 循环推动工作的提高, 计划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完成, 执行由管床护士完成, 检查评价由糖尿病护理品管圈圈员完成, 改进则由护士长进行分析总结及提出改进措施。

1.2.2 现场会诊

非内分泌专科医生请会诊, 填写会诊单, 内分泌科医生接收会诊单后通知专科护士。除急会诊, 会诊一般安排在下午, 避免影响专科护士科内护理工作。会诊时, 非内分泌专科管床医生与护士进行病情护理介绍, 专科医生完成糖尿病评估诊治工作, 专科护士完成糖尿病护理相关评估, 着重提出护理过程中现存及潜在的疑点、难点问题, 医生从医疗角度出发, 对护理工作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3], 对护理方案达成共识。糖尿病专科护士主要完成4个方面内容: (1) 制定饮食单, 明确病人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 (2) 确定运动方式, 结合病人病情, 选择针对性适度运动; (3) 设定糖尿病健康教育目标, 从心理、社会、疾病等方面综合分析病人, 找出教育重点、方式; (4) 明确护理目标, 评估指导护士准确监测血糖、规范落实药物治疗、有效完成健康教育。

1.3 评价标准

1.3.1 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检查

参照湖北省护理质控标准及参考《糖尿病临床标准化护理》, 制订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实行百分制;于开展专科护士随同医生会诊前后半年对非内分泌科糖尿病病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检查与评价;

1.3.2 满意度调查

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于开展专科护士随同医生前后对非内分泌科病人、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开展前分别发放病人及医生调查问卷107份、68份, 分别回收106份、68份, 有效回收率98.5%, 100.0%;开展后分别发放病人及医生调查问卷123份、95份, 分别回收118份、95份, 有效回收率98.5%, 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3 讨论

3.1 专科护士随同医生查房促进了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显示, 开展专科护士随同会诊后, 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专科护士在某个临床护理领域中具有广博的、丰富的工作经验, 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 能向病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4]。专科护士与医生共同为病人会诊, 既可以对专科治疗给与最佳方案, 又可根据病人情况, 提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并指导较为复杂的专科操作[2], 避免了因非内分泌科护士个人水平、能力差异造成的护理差别, 保证了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能获得专业护理。专科护士制定的护理计划, 明确指导管床护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圈员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 以及护士长针对问题及时改进, 形成了P-D-C-A循环模式, 使护理工作更科学。专科护士、管床护士、圈员、护士长共同参与病人护理, 既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落实, 又增强了护患沟通, 密切了护患关系, 结果显示满意率不断提高, 病人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从而体现持续改进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

3.2 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功能, 实现护士职业价值

本研究显示, 病人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专科护士随同会诊, 为其提供了发展平台, 使专科护士在专业岗位上不断成熟, 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临床能手、研究者、教育者、顾问等多方面的作用, 用精湛的技能、丰富的经验、扎实的理论赢得病人的满意[5]。本研究显示,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专科护士与管床护士全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 使病人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既降低了费用, 又缩短了住院时间;既减少了纠纷, 又可以不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既得到了医生的肯定, 也得到病人的信任, 从而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信念, 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专科护士在为病人解决实际疑难问题后, 获得医疗团队的认可, 自身也会获得职业成就感与价值感, 从而激励他们在专科道路上更加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 在专业的深度上更加精通[6], 也激发其他护士积极参加专科护士培训, 医院将拥有更多的护理专业人才, 从而推动护理专科的发展和进步。

3.3 随同会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

医护合作是指医生和护士一起工作, 他们承担着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责任, 共同决定和施行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过程[7]。医生与护士应是相互合作关系, 但是传统观念的影响, 护士一直处于从属地位。随同会诊的模式实施, 使这种从属关系逐渐被这种并列-互补的关系替代, 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8]。护士随同医生会诊, 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 对病人的护理评估更准确, 护理计划制定更合理, 明确的饮食单, 避免错误的饮食行为;兼顾病情, 选择适度运动降低血糖;设立健康教育目标, 提高病人遵医行为;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 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护士准确执行医嘱, 使病人获得整体的治疗与护理, 从而达到全方位控制血糖, 而不是单纯药物控制血糖。单一的会诊模式改进成团队会诊模式后, 让医生认识到合作能加快疾病康复。同时, 随同会诊协调了各科室之间关系, 有效加强了学科合作和学科间交叉互动, 使病人获得整体、安全的服务。

专科护士随同医生会诊, 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 以多学科为依托的工作模式, 给病人带来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其角色定位、管理模式、工资待遇还没有统一规定, 需要护理管理者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陶小红, 时维东, 范泉,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11) :825-827.

[2]Diabetes#space2;#in#space2;#the#space2;#UK#space2;#04[EB/OL].[2005-07-14].http://www.diabetes.org.uk/Professionals/Publications-reports-and-resources/Reports-statistics-and-case-studies/Reports/Diabetes-in-the-UK-2004/.

[3]王颖, 伊利华, 毛莎, 等.对肝移植病人进行多学科护理查房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1) :41-42.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

[5]步红兵, 罗平, 尹卫.合理使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2) :133-134.

[6]凌健, 夏海鸥, 贾守梅.上海市护理管理者对专科护理实践评价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7) :506-507.

[7]杨晓莉, 苏晓茵, 张俊娥.医护合作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5, 19 (7A) :1136-1137.

上一篇:翻译伦理模式下一篇:矿用监测监控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