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演讲

2024-09-06

课前三分钟演讲(共12篇)

课前三分钟演讲 篇1

所谓“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在每节课用三到五分钟时间, 通过演讲的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识、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探索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努力尝试, 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方法, 现介绍如下。

一、基本原则

小组竞争, 人人参与。 每班按照学习小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十组, 每组六人。 按照抽签的顺序决定每天演讲的小组次序, 每天由一个小组来承担演讲任务并由一人承担主讲, 主讲人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 十天一轮评比出最佳演讲小组及个人并作奖励。

二、具体操作

( 一) 规定动作———一诗、一句、 一成语、 一名言

每天在语文课前十分钟承担课前演讲的小组成员必须在黑板上完成“ 一诗、一句、一成语、一名言”的规定动作。

一诗, 要求担任演讲的小组在黑板左上角抄写“ 高考初中必背64 篇”中的一篇, 并画出其中常考的经典语句。 关于这个过程主要是对初中必背篇目的复习, 让学生在进行高中新课程学习的同时把初中记忆深刻并和高考挂钩的篇目循序渐进地完成复习整理。 另外, 其他小组就可以抄一些文学常识作为补充。

一句, 要求担任演讲的小组在黑板的右上角抄写一个病句, 指出错误类型并改正。 病句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但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题型, 通过每天一个病句的判定与修改, 让学生们一点点的认识不同的病句类型, 熟能生巧, 很多常见的病句学生就能很轻松地辨认出来。

一成语, 要求每天承担演讲的小组在黑板的右下角抄写一个包含成语的语段并给出成语的意思。 成语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 而只有积累大量的成语才能形成成语的“ 语感”。 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进行成语的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 把成语放在具体语境中既有利于记忆又能掌握成语的易错类型。

一名言, 要求每天承担演讲的小组在黑板中间抄一句名人名言。 抄写并背诵名人名言不仅能滋润学生的精神家园, 而且也可以积累很多作文素材。

总之, 我给出的所谓“ 一诗、一句、一成语、一名言” 的规定动作就是为高考基础知识做准备, 在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另外,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个积累小本, 小组组长每天检查, 老师定期检查。

( 二) 自选动作———我的讲台我做主

“ 规定动作”在预备铃响后学生就要完成抄写整理工作, 而真正的“ 三分钟演讲”在上课铃响才拉开帷幕。 尽管三分钟演讲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但是在演讲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还是要做基本要求, 做到三个结合:结合课本、结合生活、结合个性。

1.演讲要结合课本

课前三分钟演讲很多时候是作为课前导入进行的, 所以有目的地结合正在进行的篇目进行多样的演讲, 温故知新, 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比如古诗词单元每次在引导学生赏析完一首诗词, 我就会要求他们将古诗词改写成散文, 并由第二天演讲的同学进行演讲,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对诗词的鉴赏, 而且还加进去学生很多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效果不错。 对于戏剧单元我就会要求第二天演讲的小组把上节课的故事内容排演成小话剧, 这样可以很形象地完成对内容的回顾, 而且也可以间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讲到《 鸿门宴》《 荆轲刺秦王》 等篇目的时候, 很多小组会自制《 百家讲坛》 来评项羽、刘邦、荆轲。 即使是一般的文言文我也会想很多方法, 如《 滕王阁序》 的必背段落我会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篇导游词。 总之, 结合课本让学生在熟悉的领域发现更多的精彩, 让语文课更生动。

2.演讲要结合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秉承大语文的理念, 让生活的点点滴滴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 所谓阴晴雨雪总关情, 每个季节的变化都会成为学生们演讲的内容:第一次下雨、第一次下雪、春天抽出的嫩芽、秋日校园的落叶、冬日的暖阳。每一个节日也是学生喜欢的话题:端午和屈原, 儿童节和逝去的童年, 母亲节父亲节和父母的故事, 中秋节和圆月, 中考和高考带来的别离。每个重大的社会热点也必是他们的常选。 现代的社会已不能“ 两耳不闻窗外事”, 短短的演讲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

3.演讲要结合学生的个性

三分钟演讲以小组为单位, 要求组内成员轮流参加, 每次演讲从选材到演讲培训小组成员都要协作完成。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有的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 即使念稿子都是挑战, 有的学生非常善于表现自己, 很有创新能力, 所以三分钟演讲的小舞台都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对于那些内向的学生我们以鼓励为主, 首先使其克服恐惧, 站上讲台就应该赢得大家的掌声, 可以放宽演讲的要求, 这样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演讲过的孩子经过这第一次以后就自信多了。 比如我们班有位从农村来的男同学很内向, 平时从来不会大声朗读课文而且普通话不是很好, 到他演讲的时候磕磕巴巴, 声音小到几乎在自言自语。 为了让他克服诵读的困难, 与其他组员以及他本人商量后我让他演讲了一个礼拜。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他一天比一天好, 最后一次演讲的时候已经很从容了。而对于那些极富个性的孩子来说, 这个演讲就是他们展示的舞台。 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原创作品, 可以自制幻灯片, 可以自制小道具, 可以来场脱口秀, 也可以来段双簧。 总之, 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给你呈现出精彩的表演。

三、积极评价

关于评价应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是当堂评价, 可以是学生评价, 也可以是老师点评, 总之都要找出演讲人的闪光点来鼓励和赞扬。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三分钟演讲积极有序的长期进行, 合理积极的评价奖励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进行完一轮演讲过后我都要进行评比和奖励。每天在一个小组演讲结束后, 其他组的同学就要给出评价, 我们以五颗星作为基准, 每次演讲完其他小组就要给出星星做记录, 等到一轮结束, 大家就可以根据平时的记录投票了, 我们既要选出优秀小组, 还要评出优秀个人, 然后发些小奖品作为奖励。

综上所述, 三分钟演讲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评价、分析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 实践证明, 课前三分钟演讲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简单易操作且效果较好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用三到五分钟时间演讲, 通过短短几分钟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转向紧张, 且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效率,课前,演讲

课前三分钟演讲 篇2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心爱的人背靠靠,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真的中了状元。

语文教学中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前三分钟演讲;作用

一、演讲与口才在当今社会促进个人的成功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的社会,是信息广为交流和传播的文明社会。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时时注意训练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让自己会说话,说好话,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二、语文教学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的几点作用

演讲的方式多种多样,演讲的阵地多种多样,学校的教学课堂就是很不错的演讲阵地,而语文课前的演讲又具有与众不同的效果和作用。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我采用的是按顺序提醒学生的机制进行演讲的。一开始阶段对学生演讲的内容不做严格的限制,可以是脱稿演说,可以是诗词鉴赏,可以是关于语文基础知识例如字词、名句的积累。可以说的内容来源广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热情高涨,把自己能上台说上几分钟当做一种莫大的自豪。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演讲是演讲者身上所具有的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它要求演讲者要有精锐的洞察力、较强的应变力、敏捷的思维、较强的记忆力与语言表达力。语文课上的演讲需要学生课前做出大量的努力,运用一定的知识积累去构思自己演讲的框架,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展示思路。

例如有一个学生的演讲是有关作家史铁生的,学生对史铁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哀痛、同情,同时也表示很不理解,认为史铁生的压抑说白了就是心理有问题,需要认真的疏导才能让他融入正常的社会当中去。学生认为对理想的追求和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不矛盾,认为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事物发展的特性,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3.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水平

写作是语文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我们的学生经常认为写作很难,一到写作课,往往抓耳挠腮,痛苦异常,认为没有素材可写,知识贫乏。而语文课前的演讲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就不知不觉地积累写作的素材,因为是自己同学演讲的内容,是同龄人,往往容易引起共鸣,对所讲内容也容易记住。一个学生自己一个人知道的素材经过演讲,可以把这个同样的素材同时告知全班的同学,让全班的同学都记住一个写作的素材,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就丰富了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水平。

作为现代的高中生应该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就有意识地训练口才,多锻炼自己,启迪自己的智慧,升华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将来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一种很好地锻炼口才、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望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好好把握好这一课堂环节,让课堂教学质量再提升一个台阶!

课前三分钟演讲 篇4

关键词:英语课堂,三分钟演讲,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它是英语课堂的重要任务,又是学习英语知识的完整过程。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对于“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高考又不直接考评。熟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不可分的。因此,本人认为,有效地利用课前三分钟英语演讲对于学生的英语要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们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具体做法是:每堂英语课在讲授新课前按学号排,由一名学生演讲,然后根据这名同学的演讲,由学生或老师做简短的讲评。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始时,站在座位上讲,后来到台上讲,从自由讲话逐渐发展为命题讲话,即兴演讲。内容可讲所闻所见所感。这样一学期经过筛选把较好的演讲稿装订成册,定题为“高一英语演讲集锦”,印发给学生。那么,“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哪些好处呢?

一、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准备好的内容表达出来。要求明了、轻快、准确、令人信服。通过演讲,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教师和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地外传。“三分钟演讲”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表达能力。如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语言是否准确,语音语调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等。在表达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英语材料,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子完成自己的演讲内容。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和口语大有提高。

三、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这都对学生思想有教育意义。

四、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

为了准备演讲,学生要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进行认真地思考。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论述,这些都要进行认识、分析、归纳等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此外,“课前三分钟演讲”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感悟 篇5

3月25日在3305进行了第一次课前三分钟演讲,当时演讲的主题为论武侠小说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关系。作为第一轮的前几位演讲者,怀揣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在演讲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分钟演讲秉承着学校锻炼我们口才的信条,而要达到这一点,发自内心的表述演讲内容则成为重中之重,只有自己对内容有所感悟才能让同学们跟着自己的情感去体会,更好的将同学们调动起来。因此,我这次演讲的选材着重于自己有所悟以及同学们较为感兴趣的方面。事实证明,这样较之读些自己都感觉生僻的内容,较为远离日常生活的“高级思想”来说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使得自己在安静以及同学们专注的眼神下演讲完毕。

在我看来,演讲拼的还是表现力,而对稿子烂熟于心则是释放表现力的基础,所以我在演讲之前为脱稿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做准备的过程中,将好久不用的记忆细胞再次激活,记忆的同时让我对内容的理解感悟再次加深,使得在演讲时可以很自然的运用一些肢体动作。上台演讲,让我更加懂得了用怎样的语气与表达方式可以吸引同学们,达到演讲目的。

得益于台下的“十年功”,我在上台演讲时并不会急促的把内容说完,而是以吐字清晰,断句得当舒服为目的将脑海中的文字呈现给同学们。在表述内容无压力的前提下,可以更多的与同学们产生眼神等方面的交流。

当然此次演讲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下次要注重语调的变化,用语调的变化强调出主要观点,更利于同学们了解我演讲的中心思想。上台还是很紧张,希望多进行几次三分钟演讲后可以沉稳的上台。

演讲当然是锻炼口才的极佳方法,与此同时,我认为演讲可以增强自信心,当自己将需要表达的内容流利的脱口而出时,那种自信与满足感会瞬间笼罩自己,让自己渐渐爱上这个活动。今后我会更加重视三分钟演讲,在演讲中锻炼自己,争取早日将三分钟延伸到30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

姓名:杨宇华

学院:经济管理

班级:保险122

坚守“课前三分钟”阵地 篇6

“课前三分钟”是笔者近几年闭门造车的一个做法,后经过交流学习发现,有一些老师也在巧妙地利用课前三分钟。这块阵地可作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众所周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和听话能力。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却侧重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失误。有的老师也知道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考试中难于体现和训练方法难以把握,造成对学生说话训练的不足。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呢?坚守“课前三分钟”阵地就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了。

一般来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上并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对课间情有独钟,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x x页……”那么,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课堂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课前语文活动却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要怎样才能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提出台风要求,让学生参与

俗话说,“有了信心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要求学生:态度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表达清楚得体。而且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我的做法是按照花名册顺序,按课时进度,有的学期一节课1个同学,有的学期一节课安排2个同学。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了。 一般一个学期每个人能轮到2次机会,从第二次上台就能看出学生有明显的进步!

二、丰富活动形式,让学生主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以下是我“课前三分钟”的固定内容:

1.介绍生字词,或者介绍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发现的有趣的汉字。例如有个学生介绍了一系列的叠字——蟲、猋、骉、犇、羴、焱、垚、淼、鑫、森等等。还有个学生在介绍“赑屃”的读音时,顺带介绍了龙生九子的九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现在这一块学生形成了规律,就是每次都写三列,然后点同学前来注音、改错,而且所板书的字词中有对有错,混淆度高、难度大,这样反而激励学生参与,学生改错时也很谨慎,对文字认知的印象也深刻了。这个版块到高二年级后可以适当往高考考词方向引导,到高三之后可以专门针对字音字形题训练。

2.介绍作家作品,或者读美段每句。介绍的时候,我要求他们将关键词板书出来,这样不至于过耳就忘。学生依自己的爱好介绍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天的学生就是介绍了莫言,介绍了他的相关作品以及获奖理由。通过这个板块的交流,学生知道了国内国外现代当代的很多作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介绍经典美句,季羡林、简帧、余秋雨、徐志摩、三毛、林清玄、几米、吉卜林、川端康成、东野圭吾等中外作家的精妙语句,在这个阵地绽放着、感动着……学生课后纷纷找主讲者借看书籍。平时老师灌输大家要多阅读,效果总是不大;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了解到身边的朋友都在读书,读了什么,比老师的强制性效果好。

3.介绍作文素材。这个版块一般都是学生给大家朗读他所要介绍的素材,当然得提前把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通过这一板块,主讲的学生锻炼了选材的能力和当众朗诵的勇气。而听众更是积累了作文的素材。

4.介绍时政新闻。主讲学生可以选取新鲜的时政新闻。通过学生的介绍可以让其他少机会接触社会的学生掌握最新的社闻民情,关注时政脉搏,为作文积累素材。

5.介绍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题型。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刚开始他们上台扭扭捏捏,语言吞吞吐吐,声音细若游丝,但后来从学生的周记反馈中得知,为这精彩一刻,他们在课前都竭尽所能,查资料翻字典,都想在同学们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这更加坚定了我坚守“课前三分钟”阵地的决心!

经过长期的练习,慢慢的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还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这样一来,形式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达交流,是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养成了学生收集课外资料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有获得感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没有人会时时监督着你,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成长。

课前三分钟演讲 篇7

1. 科技论文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必要性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如何全面而又准确地搜索相关文献, 科技论文有哪些规范, 如何投稿、修稿等问题, 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 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讲, 很难理解并记住。即使当时记住了, 然而等学生开始进入科研课题, 把课题完成时, 至少得一年的时间, 等到真正写作的时候基本就忘记了。因此, 必须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的理解与记忆。

让学生直接进行写作是最好的实践方式。通过初稿写作、导师指导、再修改的反复过程中, 学生才能真正提升写作水平。但这是在学生做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才有的实践机会, 并且完成一篇文章初稿也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这对于还在学习文化课阶段的学生来说, 完成一篇科技论文的写作是不很现实的。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可行途径。老师每讲完一部分, 给定学生几个课题, 让学生通过查询文献并结合老师的讲解, 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就该部分的写作进行演讲。每次三人, 每人三分钟。学生要讲好这三分钟, 首先需要查阅某课题的大量文献, 然后从中选择出代表性的文献进行阅读;在归纳出某个部分如何写作前, 得把英文文献都看懂了;在看懂内容的基础上, 再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 从而学习到写作经验;最后以PPT的形式演讲出来, 还需要学生对文献反复钻研, 加深记忆。因此, 该过程可以很大地提高演讲者对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的理解及记忆。另一方面, 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虽然类似, 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人对“好文章”的理解也各有千秋。每节课有三个同学演讲, 再加上老师的讲解, 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思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科技论文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具体运用

2.1 演讲和期末成绩直接挂钩。

虽然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但这是建立在学生课后大量学习与准备的基础上。没有课后充分准备, 学生上台演讲不仅起不到锻炼作用, 其他同学也学不到有用信息。为了保证学生参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质量, 将演讲成绩直接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对于前三名学生, 还可以获得免试资格。

2.2 给定课题和自由选择课题相结合。

在文化课学习阶段,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开始科研, 不知道该讲什么课题。但也有同学很早就进入实验室, 了解自己将来做什么课题。因此, 根据自身需求, 学生可以从老师确定的四个课题中选择一个或者自选演讲课题。

2.3 三分钟PPT演讲。

选定课题, 让学生去查询这个课题的文献, 并精选出3-5篇, 将要讲解的部分仔细阅读, 从中整理出该部分的写作思路, 做成PPT。然后在下节上课课前讲述自己对该部分的写法心得。虽然有PPT作为辅助, 学生也必须对内容熟练才可以“演讲”出来。为了起到示范作用, 从学习委员、班干部开始,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严格控制三分钟的演讲时间, 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好习惯。

2.4 演讲后教师点评。

学生演讲后, 教师给予简要评论, 包括文献是否符合主题、文献档次、学生演讲水平以及归纳水平等。对于演讲优秀的学生, 给予表扬, 鼓励后面同学向其学习。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 中肯地指出问题在哪里, 其他同学也引以为戒。对于准备非常不充分的学生, 比如连文献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都说不上来, 直接采取叫停措施, 回去认真准备, 下次上课前再重新演讲。

3. 课前三分钟演讲对科技论文写作的效果

通过严控时间、奖惩分明的措施,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培养了学生搜集、阅读、分析文献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的理解, 锻炼了学生开展科研的思路。该课程开设以来, 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 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该教学经验得以推广, 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卞希慧, 谭小耀, 刘鹏, 初园园.《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4:151-152.

[2]蒋珂.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大学语文课堂的运用[J].读天下, 2016, (11) :301.

课前三分钟,让“安全”做主 篇8

一、安全宣传——我参与

安全问题关乎每个学生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增强安全意识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然而, 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安全教育需要长期的渗透、巩固和深化。要想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取得实效, 就必须抓住日常教育教学的契机, 从点滴细节入手, 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和良好习惯。基于部分学生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 在课前三分钟, 我让学生以座位号为序, 每天轮流走上讲台, 进行以“安全”为主题的演讲, 使班上学生人人参与安全知识宣传, 人人成为安全教育的讲解员和宣传员。

二、安全知识——我会说

为增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效性, 我要求每个学生在演讲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把前期准备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此,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特别关注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他们通过借阅图书、上网浏览、阅读报刊、观看电视新闻等渠道, 多方搜集与安全有关的知识、信息、报道和案例, 并认真做好笔记, 把每一次精心准备演讲的过程, 都作为自己深入学习、思考和借鉴的机会。在我适时的引导下, 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应用到课堂演讲中来, 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在课下, 他们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值得一提的是, 有些学生还能够根据所学的安全知识或安全案例表达个人感受, 把自己搜集到的素材编成知识歌谣, 呼吁全班同学珍爱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安全事故——我谨记

我要求学生在演讲过程中, 以恰当的方式讲述发生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学生安全事故案例, 讲述方式有口头转述、图片展示等, 但提醒学生不要使用过激的语言, 也不要展示血腥的图片。每一次学生在台上讲述这些具体案例的时候, 讲台下的学生总会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教育的重要。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学生们将这些校园安全事故案例和相关材料整合、汇编成图文并茂的安全教育手册, 归入班集体教育档案。

四、安全制度——我执行

课前三分钟演讲与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及规范是分不开的, 为此, 我要求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讲述自己对学校安全制度及规范的认识与执行。这使学生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安全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内容和任务逐渐深入他们的心中。每个学生都能严格遵守制度和规范, 在用水用电、饮食卫生、上下楼梯、上体育课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等环节中, 加强自我保护, 做到以安全为重, 防患于未然。

五、安全隐患——我来查

课前三分钟演讲, 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这一安全教育工作的实质, 树立消除安全隐患、把安全事故制止在萌芽状态的自觉意识。在演讲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关注日常安全细节, 使学生的预防意识得到切实增强。比如, 引导学生总结:在哪些情况下应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和负责教师汇报学校安全隐患, 请求及时处理?学生总结出:当发现楼梯电灯坏了、宿舍防盗窗生锈、电风扇运转不正常、电线裸露等安全隐患时, 必须第一时间汇报。在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过程中, 学生们成了自觉保障学校安全的小卫士。

六、安全自救——我能行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 我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自救知识。在长期的教育渗透下, 学生们懂得:遇到危险, 除了可以向成年人求助外, 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安全自救也是必备的素质。为了使学生有效掌握在意外事故不可避免时的自救方法, 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以“安全自救”为主题的录像片, 并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安全自救行为的规范化操作。通过观摩, 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 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 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 有效地避免了意外伤害的发生。

课前三分钟,博览知天下 篇9

关键词:课前演讲,课外阅读,阅读范围,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 (7~9年级) 关于初中生阅读是这样规定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囿于各种因素,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仍然堪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 则课程标准定的这个最低标准很难达到。

对初一上学期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调查学校是黑河市第三中学和黑河市第四中学, 调查人数是158人, 班级程度参差不齐。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所读书籍多数来自于家庭出资购买, 读书时间也多数在节假日或晚上睡觉前, 在学校没有时间读书。每月读书数量在1—2本的居多, 读书内容多以教师推荐的名著为主, 自然科学、历史偶有涉及, 书籍种类单一。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较少, 课外阅读的障碍首先来自于家庭, 一些家长忙于生计, 本身无阅读习惯, 也无让学生多读书的意识。二是功课太多, 没有较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三是学校图书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学生在校以学习为主。四是学校没有安排课外阅读课时, 即使学校安排, 但语文教师往往不按学校规定进行, 阅读课常被挤占。

原因很多, 即使学生喜欢阅读, 但限于种种因素不能进行较充分自由的阅读, 老师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家长持赞成态度的只占半数。综合以上调查, 因为学生不能利用图书馆进行广泛阅读, 学生阅读受家庭经济和家长态度影响较大, 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 多数不能进行网络和电子书籍阅读, 加之学校所留课业比较多, 时间被作业和课外补课挤占, 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知识面很窄。学生对写作感觉一般, 热情不足, 对写作持一般态度的人占多数。

关于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选择读物, 因为自己选择的更感兴趣, 不仅能积累知识, 给写作带来灵感, 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生活情趣, 陶冶情操, 端正生活态度, 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极个别人认为老师推荐的更有针对性, 或是老师推荐与自主选择结合更好。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 我在班级实行了课前三分钟演讲, 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达到大量读书的目的, 我在每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的三分钟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

星期一:最有感觉的人物形象。

这样安排的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 (7—9年级) 关于阅读对初中生有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个内容安排可以督促学生阅读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等, 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魅力, 从而在人格上起到积极影响。如有的学生开始读《红楼梦》, 对史湘云很有感觉, 写下以下读书笔记:“《红楼梦》中对史湘云的描写是浓墨重彩, 她心直口快, 勇敢爽朗, 不拘小节, 而且才思敏捷, 情怀超脱, 如男人一般, 喝醉了在石头上一睡, 真是一个豪放, 读来如见其人。”

虽然有的学生措词不太准确, 但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孙悟空很果敢、聪明, 而且敢作敢当, 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物。对自己认定的人会真心对待, 可谓一个光明磊落的正派人物。”

对于人物形象的概括, 有的学生会借鉴别人的说法, 有的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感受, 凡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感受的学生往往得到肯定, 因为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应该有个性, 个人体验是不可代替的。

星期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有的学生选择这句话:“一人团结一只虎, 十人团结一条龙, 百人团结像泰山。”学生往往会结合班级生活谈喜欢的理由:“我喜欢这句名言, 如我们小组, 一起努力争得班级本次课堂参与第一名, 各个小组都实力加强并团结起来, 我班就是最强大优秀的班级, 项项都能争第一。”

有的学生说:“我在上学期政治书上看到了莎士比亚的一条名言, 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 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人的情绪是多变的, 与个人态度紧密相连, 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适当的悲伤可以表达他深切的感情, 而过度伤心却没有必要, 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学会自控, 不能让自己成为欠缺智慧的人。”

“‘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样, 就算遍体鳞伤, 也要活得漂亮’这句话很催人奋进, 而且充满了对青春梦想的执著, 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

“‘人有恒心万事成, 人无恒心万事崩’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 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 如果我们没有恒心, 总是半途而废, 那么任何事都做不成。生活中没有恒心做不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 或是因为哲理, 或是因为优美, 不但能积累素材, 更能提高鉴赏能力。

星期三:读书方法推荐。

读书方法以名人读书方法介绍为主要内容, 有学生介绍鲁迅读书方法, 先看题目, 想想自己能怎么学然后细读, 看到独特之外, 用笔勾画, 并在写作中运用, 读书分精略两部分, 精是有用而精解的部分, 略是粗淡而无用的部分。

又有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跳读法, 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 那么无论多久也不懂, 所以跳过去, 再向前进, 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这种方法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 它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 加快阅读速度, 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此外, 还有华罗庚的“厚薄法”, 毛泽东“三复四漏”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式等。

不止一个学生介绍做记号的读书方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读书方法, 在看书时遇到的好句或好词都用符号标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读书有目的性。在读书时, 一些问题可以用标点符号标出来, 在不明白的地方标注, 便于向书本和别人请教。”

学生还可自创方法, 也许前人已经总结出来, 但自悟出来也很了不起。看到书名, 首先猜想书的内容, 如果猜中了, 这本书就不必浪费时间看了。如果没有猜中, 就读下去, 这样更有兴趣。好看的内容要细细阅读, 不好看的内容一带而过, 读书要像写作文一样, 详略得当。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 积累雄厚才能创新。以此让学生掌握不同方法, 殊途同归, 达到课外阅读得法的目的。

星期四:推荐一部好书并说明理由。

内容以名著为主, 兼顾其他种类。有一个学生推荐《水浒传》, “小说情节很有吸引力, 令人欲罢不能, 总想一下子读完。如在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回中, 写董超和薛霸把林冲绑到树上举棍要打, 在这千钧一发时刻;鲁智深突然从天而降, 救了林冲, 场面颇为紧张”。

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在不断扩大。有人推荐了利用心理学知识破案的书籍《FBI教你破解肢体语言》, 中联邦局审讯嫌疑人时通过嫌疑人的眼睛和手势破解了案情。学生写道:“生活中的每一个肢体动作, 都表现出我们最真实的一面, 心理学与读心术也是一门很好的课程, 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 当然了, 遇到反侦察的时候也要善于应变哦!”

自然科学类《行星大探秘》, 阳光少年励志名著《自然教育》, 推理类小说《福尔摩斯探索全集》……杂志《意林》的介绍:“这本杂志用生动的小故事给人们讲了许多大道理, 是我们的好伙伴, 是童趣的大本营。许多人羡慕成功, 徒叹自己如何才能到达理想的顶峰,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步一步, 化整为零, 踏实走下去才能看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 我喜欢《意林》并推荐给大家, 一则故事, 改变一生。”

只要坚持, 学生的阅读范围就会越来越广。

星期五:最有触动的一个故事。

随着时间流逝, 有些故事在我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但一旦再被拾起, 则那份感动仍留存天地。

学生对一些见闻开始留意。“四川省巴东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全身溃烂无法捐赠遗体, 只能捐赠眼角膜, 她不顾亲人极力反对, 停止用药, 以保证眼角膜的捐赠。王飞越用她的眼角膜让其他病人重见光明, 看到世界的美好, 她的生命虽然结束了, 但爱一直在延续, 她的爱笼罩着人们的心灵, 照亮人间。”

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感人瞬间如果再放在作文里老师就会觉得材料不够新, 老套, 但一些故事永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个双膝跪地以四肢支撑用生命救了孩子的母亲所演绎的故事荡气回肠, 孩子毫发未损。铭记这个母亲的人不只是这个亲生孩子, 还有那么多被悲壮的爱触动心灵的人们。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感天撼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有这样一句话:“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 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讲故事不但要感动自己和别人, 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还要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完成课外自主阅读, 博览知天下, 课前三分钟演讲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课前三分钟,创意话题真精彩 篇10

那么, 什么是创新思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让学生能保持思维认识的敏捷性, 保持思路开阔, 轻松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其实, 创新思维是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 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创新思维, 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 离不开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所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

为此, 我总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 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应变能力、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这些方面的能力提高了, 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了, 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就轻松多了。

一、课前三分钟的思维拓展训练

课前三分钟, 先由我或学生讲一个小故事, 提出一个话题来引发大家当场思考, 并即刻让学生自由进行不超过1分钟的演讲, 谈自己听故事后的体会或感悟。要求:讲话的主题要明确, 重点要突出, 理由要充分, 要能自圆其说。这样坚持下来, 学生天天期盼着上语文课, 而且, 每次的语文课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的……

例如, 其中一堂课, 我们的话题是:谈思考的方法。

首先, 我讲了一个小故事《袋鼠和小白兔》:

一天, 袋鼠开着车在乡村小路上转悠。突然, 它看到小白兔躺在路中央, 似乎在听什么。袋鼠停下车, 好奇地问:“小白兔, 你在听什么?”

“半小时前, 这里有一辆大货车经过……”

“哇, 你真神!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我的腿就是被那辆车轧断的……”

二、创意话题引出后的精彩演讲

我讲这个小故事时, 学生们边听边思考, 故事才刚听完, 就陆陆续续有近十名学生出来, 排着队, 要发表他们的演讲, 后来还由于要求发言的人太多了, 而课堂时间有限, 我就让排在后面的同学同桌对讲, 课后写下发言的内容呢。只要您听一听学生的发言, 您也一定会为学生那敏捷的思维和超强的思考力感到震惊!

如果你是对的, 你的世界就是对的

演讲人:周心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你们明白刚才的故事了吗?袋鼠看到小兔的耳朵贴着地面, 就认为它在听地上传来的回声, 结果就上演了一场荒诞、可笑的好戏。其实, 在这个故事中, 袋鼠一开始就想错了, 结果当然也是错误的, 于是, 就形成了这样一道思维等式。

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还读过这样一个相反的例子:有位牧师在读报纸时, 儿子非常吵闹, 让他没法看报纸。突然, 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把杂志中有广告的一页撕了下来, 这一页的背面是一幅世界地图。他把世界地图撕成一小块一小块, 对儿子说:“你把它拼好我就奖给你十美金。”这位牧师想:儿子可能花上大半天都拼不好。没想到, 十分钟不到, 儿子就拼好了。牧师很是惊讶, 问儿子是怎么拼的。儿子说:“这还不简单!我看到广告是一个人像, 就把拼图背面拼成一个人, 翻过来就是一幅世界地图了!”

是呀, 只要有好的, 正确的想法, 结果也就会是对的。同样, 如果你是对的, 你的世界就是对的。我们要拥有美好善良的想法, 去踏踏实实地书写一个“人”字, 我们的人生也终究会是美好无憾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

演讲人:吴靖民

小故事中的袋鼠是没听完小白兔的话, 所以想当然, 没有认清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一个动物园里, 经常发生袋鼠逃跑出来的事。工作人员以为围栏太低, 于是便把围栏加高。但是袋鼠仍然出来, 结果袋鼠一天天跑出来, 工作人员又一天天加高围栏, 直到最后加到5米高, 袋鼠还是逃跑出来。

有一只小猫问袋鼠:“你说他还会加高围栏吗?”

“也许, 如果他继续忘记关门的话!”袋鼠说。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每个问题, 就不会像袋鼠和故事中的工作人员那样, 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事情的两面性

演讲人:欧阳逸凡

今天听了江老师讲的故事后, 又听吴靖民讲事情的两面性, 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还联想起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讲一个商人驱车去做买卖, 路途中忽然下起雨来, 他不断抱怨老天不开眼。等天晴了, 他又继续赶路, 走到一半, 遇一强盗, 拿着手枪拦住他的去路, 强盗要他交出财物, 他不肯, 强盗便要开枪, 枪却没有打响。原来下雨时, 雨把火药弄湿了, 开不了枪。商人趁机逃走了。

这个故事表明一个道理:埋怨时, 要学会放松,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不, 如果没有这场大雨, 商人必死无疑。

谢谢大家!

别让思维定势局限了你的思想

演讲人:郑钰

我们人一出生便逐步拥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 思维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应该是充满活力、时常跳跃的。然而, 当我们习惯了一种思想方式后便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就是因为这些思维定势在脑中埋下了一个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陷阱, 使我们常常瞬间跌入万丈深渊。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苏轼

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希特勒率领的德军纳粹屡战屡胜, 就不禁有些飘飘然。这时, 英国军队想打败希特勒率领的军队, 便给法西斯下了一个圈套。他们找了一个身着军服, 患肺炎而死去的男子, 给他取名为“马丁少校”。然后, 在他的裤袋里装了两封未婚妻的情书, 几张电影票和一张假情报。情报上说英军准备进攻的重点是萨迪尼亚和希腊的伯奔尼撒而不是西西里。果然, 希特勒发现了这封情报后, 一阵窃喜, 当即信以为真, 毫不怀疑。他立刻把兵力转移到了萨迪尼亚和伯奔尼撒。结果, 英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西西里。

希特勒因为受到了思维定势的束缚, 中了英军设下的圈套, 而我们前面听到的故事中的袋鼠也是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 误以为被卡车压断腿的小兔是趴在地上听东西。因此, 当我们看到某些现象时, 不要只看到事情的表面, 不要被它的表面所迷惑, 要深入了解, 看清它的内在, 要去观察, 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后, 再下结论。

第一印象未必是对的

演讲人:赵崇声

我记得一个故事:电冰箱里, 第一个蛋对第二个蛋说:“你看, 第五个蛋长毛了。”于是, 第二个蛋对第三个蛋说:“你看, 第五个蛋长毛了。”然后, 第三个蛋又对第四个蛋说:“你看, 第五个蛋长毛了。”最后, 第四个蛋说:“老兄, 你长毛了!”第五个蛋大发雷霆地说:“天啊!我是猕猴桃!”

这四个蛋就像那个袋鼠一样, 一看见兔子趴在地上, 长耳朵也贴在地上, 就以为它在听车的声音, 谁知它是脚被卡车压伤了。

所以, 我们不可以相信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对的, 一定要仔细观察后才可以下结论。

观察

演讲人:柯鉴丰

人要学会观察, 要去更深入地去理解才能发现事情的真相。

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观察发现的故事:一天, 大卫去模型店买模型狗, 他发现一个模型狗的两只眼睛是两颗大珍珠, 而身子只不过是一大块废铁, 由于那只狗是个30元的寄存货, 所以买它的两只眼睛只用20元。大卫很高兴, 把那对珍珠眼睛买回家了。

大卫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杰克说了一遍。没想到, 杰克听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书, 跑去店里, 把那模型狗的身子——“一块废铁”买了回来, 立马用小刀往狗身上一划, 金灿灿的黄金就露出来了。

杰克很会思考, 很会观察, 如果他像小袋鼠一样, 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 又不加分析、思考和推敲, 怎么会喜获黄金呢?

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演讲人:张心之

袋鼠错误地扭曲了小白兔受伤的事实了, 但在失败面前, 我觉得:有时只有笑对过错者才是勇者。在迷途面前, 只有懂得绕道而行的, 才是智者。

在生活中, 懂得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常常能够迎来新的辉煌。正是因为袋鼠思考的角度另类, 才使我们读这个小白兔受伤的悲剧时, 却带来了许多欢笑。

有时候, 我们的目光总穿不过表面的迷惑, 我们的内心总超越不出惯有的思维, 只按着思维定势行事, 于是总是事倍功半。

但是, 当著名建筑设计师琼斯坐在杂乱的工作室里, 几番昼夜不眠, 身心疲惫不堪时, 是什么让这位天才烦恼?原来,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启事让他跃跃欲试, 却苦于毫无灵感。妻子递给他一个橙子, 琼斯无聊地拿起小刀在上面划来划去。忽然, 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异的光。橙子皮上的划痕, 不正是一个建筑的雏形吗?正是他的开拓思考, 让悉尼歌剧院写就了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的一页。

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惊喜。而在这一切的背后, 却少不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试想, 当年如果琼斯不是敏锐地发现橙皮上的刻痕, 也不会有如此的成就;故事中的袋鼠不大胆设想, 就不会让我们发现:懂得生活、感悟生活, 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也是一种智慧。从不同角度出发, 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更丰富的素材, 使生活更多些幽默的元素, 更多些发明创造的元素。

让我们的生活因发现、思考而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的美丽, 更多地源于换一个角度思考时闪现的灵感吧。

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

演讲人:肖瑾恒

事物的表面只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见, 而它的内在需要我们用心用脑去思考。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了养乌龟的商机, 就开始养龟。在家人的鼓励下, 他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他带动大家一起养龟。很快, 越来越多人向商人买龟种。而人们只养价钱贵的母龟, 公的越来越少, 商人并没有被市场上母龟的高价格所欺骗, 反倒大量收购公龟。一段时间后, 母龟占据了市场, 价格猛然下降, 大多数商人亏了血本。商人意识到, 自己的财富将来到。果然, 很快公龟价钱猛然上升, 商人又获得了一大笔财富!

商人没有被母龟的高价钱所蒙骗, 没有像先前故事中的袋鼠那样, 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所以, 他能清晰看到表面现象背后的真相。

思维定势

演讲人:陈佳悦

人的思维很活跃, 往往一件事可以得出多种结论。可是, 当我们只被事物的某一特点所吸引或遇到以前碰到过的同类事件时, 我们就会形成思维定势, 产生错误的结论。正如故事中的袋鼠, 它只注意兔子耳朵长的特点, 便误以为它正贴在地上听声音, 却忽略了发现兔子是被货车压断了腿。

又如故事《狼来了》, 那个小孩前几次撒谎, 到第三次他喊“狼来了”时, 大人们便认为他又在撒谎, 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因此, 我们应当全面地看待事情, 理智地分析。1928年4月, 毛泽东与朱德在江西井冈山会师, 国民党得知消息, 来势汹汹地扑向了井冈山。毛泽东决定先放弃永新县城, 攻下了湖南与江西边界的高陇镇, 又闪电般地返回江西瑄田作战。国民党的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见此情况大喜过望。他断定, 在长沙失败后, 共产党已经损失过尽。而高陇镇绝不是小规模军队可以攻下的, 一定兵力不足。于是, 他便把三个团派到井冈山, 并得意扬扬地等待大功告成, 却全然不知自己陷入了共产党的调虎离山之计, 最后全军覆没, 自己一瘸一拐地逃回吉安。杨如轩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 却没有分析共产党如此做的真正目的。

所以有时, 我们不能凭一时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不要把思维只定位在一种结论上。我们应该从整体入手分析问题, 深入思考, 不要“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

学生发言的内容太丰富了, 每个人听故事后, 当即萌生的“灵感”、“直觉”“思想”等往往因人而异, 因所联想到的问题而异, 所以各人的见解各显新奇独到之处, 这样的思维活动, 是对与所听的小故事之间有联系的事情、道理等, 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的过程。创意话题引出后的精彩演讲, 是学生们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样的演讲, 让同一话题产生了极大的发散性。这种演讲的特殊性、随机性和灵活性, 学生们讲得多了, 听得多了, 日子长了, 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活跃了。

这种训练坚持的时间长了, 课前三分钟就时常远远不足以使学生们都畅所欲言了。因此, 有时我们还能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 再推代表出来讲, 或在课后把自己的发言记到本子里, 或发表到网上, 继续交流……在这种交流的反复作用下, 学生的思维潜能就能慢慢得到激励和开发。其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善于想出新点子, 发现新思路, 创造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课前三分钟 成长大舞台 篇1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课前三分钟 演讲 表达 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1-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小,适应能力差,许多同学虽然身在教室心却还在课间有趣的活动中游弋。如何帮助同学们做好课间游戏向课堂学习的过渡,不让课前三分钟在吵闹中、等待中溜走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开始了对班上科学课前三分钟的大胆尝试——

因为我一直担任科学教学,通过调查发现班内一半以上的同学从未在很多人面前表演过,所以我决定在课堂上开展了一项活动,即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所谓课前三分钟展示,就是利用每节科学课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或表演为主要方式的形式多样、内容灵活的活动。具体做法是科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按学号轮流到台前演讲或表演,学生提前两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发表意见和建议。此项活动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训练:

一、朗读或演讲科学家故事

科学课的内容都与很多科学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也都能找到科学家研究的影子,所以我让同学们根据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去找到相应的科学家的故事,或者是科学家关于本节课的研究的内容。如在学习《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时候,同学们就搜集了关于牛顿的故事,同学们讲解了牛顿在树下乘凉,发现熟透的苹果会落到地上,引发了牛顿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然后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而发现了地心引力。学生讲完故事,老师自然而然的就导入了本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朗读或演讲精彩美文

我调查了学生的阅读书目,发现同学们很多不喜欢读课外书,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家里的藏书少,读书的环境差,家长都不喜欢读书,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了几种适合学生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同学们可以从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来和大家分享。每一次都能看出同学们是经过筛选,挑选出自己认为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文章。如有个同学在课前给同学们朗读了《没有四肢的尼克》的故事,同学们听到尼克的故事,都被尼克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染,有的同学眼里还浸满泪水,有的同学吃惊的瞪大眼睛,没有四肢的尼克都能顽强的生活下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作为四肢健全、身心健康的正常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三、课前推荐小实验

实验是科学课上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多数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总结出来的。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我让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自己喜欢的小实验,推荐给大家。我还给同学们推荐了几个电视节目《我爱发明》《是真的吗?》,同学们课有选择的观看,认为有趣的,表演给大家看。如在学习水的表面张力的时候,同学们看到一个小实验,用硬卡纸剪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的硬卡纸后面抹上餐洗净,放在水里,卡片就会在水里迅速的向前运动。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脑海里自然而然会想:小卡片为什么会向前运动?带着这样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开始学习新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三分钟,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师生却收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课前三分钟表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全班同学大都能仪态大方、神态自然的站到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尽情发挥。如在开始表演的时候,我发现班内一半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很多人面前表演过,有的同学表现很拘谨,说话声音很低,语句不通顺。我的科学课代表就是很腼腆,不敢在同学们面前大方的表演,通过多次训练,她能主动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如原来很多学生对名人传记不感兴趣,也不太喜欢相应的课外书,通过同学们演讲,不仅了解了科学家的故事,还能从科学家身上汲取很多高贵的品质,尤其是科学家们那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激励着学生。如居里夫人的永不言弃才发现了镭,牛顿的勤奋刻苦发现了地心引力,伽利略的善于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些科学家的精神无时不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所以同学们的成绩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很多。

最后,课前表演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核心素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验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课前通过学生操作小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最后让学生进行点评的时候,学生和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很快的改正自己实验中的不足,通过不断的训练,就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如有的学生在做大气压力的实验时,把一个玻璃杯子了盛满水,然后上面盖上一张扑克,把杯子倒过来之后,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可是在班上同学们做得时候不容易成功,我让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有的说,水不够满,里面有空气,有的说在倒过杯子来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住扑克,然后轻轻的松开,有的说可以把扑克从一侧推到另一侧……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其他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成功率就很高了。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几千年前古人的话就告诉了我们现在教育的方法,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前三分钟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舞台。“小舞台,大收获!”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科学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生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课前三分钟演讲 篇12

一、巧用课前三分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前我也组织过“课前三分钟演讲”, 但我发现, 第一个学期搞这个活动, 学生的兴趣很浓, 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胆子也大了许多。但第二个学期还搞这个活动, 学生的兴致就没那么高了, 尤其是那些语文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也难怪, 短短的三分钟, 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而对那些语文基础和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采用旧的方式, 是不容易刺激其大脑中的兴奋点的。

于是, 我将这“三分钟演讲”做了一个改进, 即改为“三分钟语文知识介绍”, 结果出乎意料,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前, 要上讲台的学生为了使自己介绍的语文知识更吸引人, 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平时同学们学习上的疑难点或疏忽了的知识点, 如“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对’和‘对于’的异同点”“长句改短句的方法”“变式句的类型”“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并非都是复句”“修辞手法与作文标题”“作文如何开头才更吸引人”“巧记外国文学常识”“‘干支’‘公元’巧推算”等等, 并反复修改讲稿, 构思采用与众不同的表达辅助手段, 如用图画、录音、录像、幻灯、投影, 甚至毛笔抄出的方式介绍知识要点。课堂上, 同学们为了补上这个知识缺漏, 都全神贯注地听着, 且不时记笔记。课后, 我要求介绍语文知识的同学将讲稿贴出。说实话, 有许多小知识点, 老师是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详讲的, 而对于不少的学生来说, 如果不是其他同学注意搜集并介绍出来, 有些知识就难以得到巩固, 而有些知识则可能会永远缺漏。期末, 我发现几乎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笔记本上都摘抄了近百个由同学在课堂上介绍的“语文知识”, 语文笔记本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翻阅的笔记本。而对于我, 最大的感受则是又一次领悟了“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 因为学生在介绍那些“语文知识”的同时, 也帮我弥补了不少知识漏洞!

二、巧用课前三分钟,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堂堂练, 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堂上练习方式。为了加强练, 许多教师都将练安排在课中或讲完课后, 由于练习频繁且形式单一, 不少学生感到厌烦。我将练习放到了“课前三分钟”的时候, 只是时间适当延长。练习的形式也作了改变, 题目不只是我出, 学生也参与出题, 比如A组的学生出题给B组的学生做。题目大多比较鲜活, 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非常有效。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项活动, 积极性、参与度都很高。每次要出示题目时, 特别是组与组之间互出题目时, 学生们都会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急不可待的神情;答题时, 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做完后, 答对的雀跃欢呼, 似英雄一般, 尤其是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此时答对一条, 受到同学的称赞, 其学习的自信心往往会因此大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偷”。写诗如此, 写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其实, 作文看多了, 对作文的畏惧也就减少了。基于此, 我在高三开展了“课前三分钟介绍、简评一篇佳作”的活动。“介绍”, 就是课前选定一篇自己特别欣赏或是认为有可取之处的作文, 在课堂上读出来, 让大家共赏;“简评”, 就是顺带谈谈自己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可取。另外, 课后还要求学生将介绍的佳作和自己的简评工整地抄写出来并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这样, 就迫使要上讲台的学生扩大阅读面, 也使其他学生能够天天欣赏到一篇好的文章。一学期下来, 除了老师推荐给学生的范文, 学生还能够读到1 00多篇同学们自己精选的佳作, 其收益实在不小。

经过这样长期练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都得到了提高。

三、巧用课前三分钟,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高三第二学期已是向高考冲刺的阶段, 还要不要坚持搞语文活动?我曾为此思考过不短的时间。结果是决定继续搞!高三第二学期, 学生一般是在强化训练中度过的, 天天练得头晕脑胀, 其辛苦自不待言。但是, 学生被动地练, 其收获到底有多大?其疑惑还有多少?学生的复习方法是否科学?学生的信心如何?如果老师能给学生一个将其说出来的机会, 那么, 老师的教就会更有针对性, 而学生也会学得更主动、更舒心。于是, 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至考前, 除了测试, 我还继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即每节课都安排一个学生, 或谈自己的复习计划, 或总结自己最近的一次测试, 或提出在复习中弄不明白的问题, 或分析一道多人做错的习题。由于这项活动较大程度地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 对克服高考前学生心理上的焦虑、烦躁有一定作用。

“课前三分钟”无论在活动的形式上还是在活动的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其对学生“协作、探究”的主动性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因此我希望“课前三分钟”今后能走出更宽广的路子来!

摘要:用好课前三分钟, 能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从而使课堂教学精彩有效。

上一篇:城市设计集群下一篇:价值管理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