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解决方案

2024-06-15

应用解决方案(共12篇)

应用解决方案 篇1

北京中青嘉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 公司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是一家致力于系统集成及办公效率专业咨询和总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嘉顺科技拥有一个优秀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 客户主要涵盖了政府、能源、教育、服务等行业。

我们的服务综旨:

4S级服务----专注、极致、口碑、迅速。

为什么选择我们

我们有优厚的厂家资源及集中资源优势, 丰富的经验及贴心服务及完备的实施团队!

我们的业务:

办公效率:通过对当前单位的办公情况量身定制最佳的办公方案, 优质、节省的利用资源, 为服务单位尽可能的节省办公成本, 提高办公效率。

系统集成方案: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随着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 企业对IT系统依赖成度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近年来, 我公司立足于IT服务市场, 洞察客户所需全力打造:服务所需而动!

我们通过咨询, 系统集成, 维保服务、运营外包, 测试及培训来提高系统效率及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更加能提供基础设施的全生命服务周期服务。

经过这几年的磨炼, 嘉顺科技拥有优秀的团队及完善的服务来为企事业单位架构良好的环境为服务单提供强力的后盾支持, 使之更能在当今残酷的竞争中胜出, 占得一席之地。

我们服务过的:

北京大学 (办公效率)

北京汉唐投资有限公司 (办公效率及系统整体解决)

军区某部 (办公效率)

天地西北 (系统整体解决)

空区某部 (办公效率)

汇元网科技 (办公效率)

连邦科技 (办公效率)

中国咨询 (海外) (办公效率)

华油惠博普科技 (办公安防)

应用解决方案 篇2

现在一般酒店会议室内都配备有高档的音响扩声、投影显示、会议录制等系统,可满足会议、培训、产品发布、市场推广等活动的需要。

目前采用的会议录制方式主要有两种:

1.在会议、培训等活动中安排专人用摄像机拍摄会议活动全程。2.使用硬盘录像机和摄像头对会议、培训等活动进行全程录制。

讲演者演讲的PPT内容不能被记录到视频中是以上两种记录方式的最大缺憾。客户记录会议、培训等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作为该活动的一个原始凭证,该记录不仅真实、全面地反映会议、培训等活动的本来面貌,也为会议文件的形成提供了依据,还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主要参考档案或培训教材。而讲演者讲演的PPT往往是会议内容的核心,没有核心内容的会议记录的价值就大打折扣。针对目前录制手段的缺陷和酒店对会议培训录制需求,锐取公司针对该市场需求,推出酒店专用型的录播设备-锐取桌面式录播一体机CL1210/CL210,该一体机能完成实现对一路标/高清视频信号和一路计算机VGA信号的录制,同时可进行小容量的直播。

多媒体录播一体机体积较小,遥控器操作,移动方便,非常适合是酒店会议场所录制使用。

利用多媒体录播一体机可以将酒店会议室会议发言人的图像、发言人用计算机制作的各种格式的文稿、手稿、教学软件、图片、动画、实物图纸等文件,DVD、VCD影片同步的录制保存,通过网络将会议信息传至远方。

客户价值:

作为酒店的管理者或者为酒店提供会议系统租赁的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仅仅是传统的常态的被动服务模式;面对会议新需求,如果我们能否提供一些主动个性化的会议功能,能够充分利用设备资源,主动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会前、会中、以及我们常常忽略的会后服务;会后主动跟踪会议情况,提供会议录制视频给予酒店或者主办方,不仅可以联络感情,还可以逐渐使对方感到自己是酒店的贵宾,从而成为酒店忠实的回头客户。录播系统也可满足内部使用的需要,新员工技能培训可以观看以前录制的培训视频进行培训,不仅达到了培训目的还节约了重复培训的人力成本

案例:

庐山北斗星国际饭店

应用解决方案 篇3

通软公司总裁金魁表示,通软公司一直专注于研发和推广桌面终端安全管理产品和解决方案。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积累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和大量自主创新技术。为帮助企业用户更好地进行信息化管理,促进博锐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英特尔与通软公司共同成立了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

根据记者了解,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立足于为博锐用户提供产品使用讲解及培训,为博锐产品销售提供技术支持,为其销售商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全面支持在华的OEM厂商和渠道商,同时支持博锐产品在华的市场宣传活动,为博锐的用户提供桌面终端管理等增值服务业务。

金魁介绍说,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将会面向中国区市场,在北、上、广三地设立服务机构,除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以外,还将为博锐技术用户提供通软桌面终端管理方案及相应支持等增值服务;为博锐技术销售商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并为在华的所有OEM厂商和渠道商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包括博锐技术介绍及相应通软解决方案介绍、测试、安装指导、使用说明、问题答疑等;为所有在华的博锐技术OEM厂商及其渠道商提供包括博锐技术培训、客户会的讲解、客户销售过程技术支持等服务。

英特尔公司商用客户端市场总监Dan Russell先生表示,英特尔希望借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成立的良好开端,激发起整个产业的潜在能量,让博锐产品与服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企业级用户与日俱增的IT管理需求。

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应用研究 篇4

商务智能技术运用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技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分析、战略决策支持和绩效管理。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商务智能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并进行智能化的绩效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四个步骤:数据抽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来得到健壮、稳定的数据仓库,并以此为基础得到可扩展的多层商务智能解决方案:数据质量监控层,智能化报表层,高级分析层。

二、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开发流程

1、商业需求定义阶段

商务需求定义阶段是所有流程的基础,只有商务需求定义清晰、全面,才能得到适应需求的数据仓库和多维立方体,最终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化报表

2、数据仓库搭建阶段

由于各种业务数据库往往是分散的,异构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更新频率各不相同,因此就需要强大、健壮的ETL工具的支持。微软产品SQL Server Integration Service是比较常用的ETL工具。通过SSIS,可以进行源头数据的清洗、过滤和转换,最终形成适合需求的数据仓库。

3、多维立方体和KPI搭建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的商务需求文档,以及数据仓库的结构,商务分析师需要构建多维立方体和KPI。Cube的作用主要是聚集、汇总数据,以提高在线分析处理的速度。多维立方体大都是星型或者雪花型结构,其事实表和维度表之间以主、外键相连接。在Cube搭建完成后,需要以多维表达式的形式定义KPI, MDX是由微软和其它厂商一起开发的专为多维数据集的查询而设计的扩展语言, 它通过丰富而功能强大的语法实现复杂的检索和操作, 还可以用来定义计算成员和函数。

4、应用界面层搭建阶段

建议选择Excel Service而不是Reporting Service进行展现,因为前者更加的易用和灵活。一般数据分析师会用Pivot Table连接Analysis Service Cube来展现数据,并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出智能化报表,然后发布到Sharepoint Server上,公司的管理层、决策层就可以通过Web界面的形式浏览报表,这样就会避免不同层次的报表在各个部门分散、脱节和不兼容的局面了。

5、数据准确性验证和用户体验阶段

应用界面层搭建完毕后,用户就可以体验一段时间了,并且可以提出各种界面上的改进意见。此时商务分析师也要进行数据准确性的最后验证了,这是一个很枯燥、费时但是关键的阶段,因为错误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加可怕。

三、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构成

1、数据质量监控层

这是整套解决方案的最底层,也是基础层,其中,第一个模块是指Taxonomy的维护和发布,只有透明化的管理Taxonomy,才能公正、公开的实现绩效管理,而不会发生以前人工报表经常出现的黑箱操作以及人为错误。

2、智能化报表层

报表层是企业管理者使用最多的层次,他们需要根据报表展示出的结果来衡量员工的绩效,从整个公司,到最高管理层、次高管理层,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人的绩效。在智能化报表出现前,大部分管理者用的报表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甚至出现各级管理层衡量绩效的的KPI脱节的情况,这对于一个公司的运营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把公司的战略目标细化到各级管理层以及每位员工身上。

3、高级分析层

商务智能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前发生了什么,可以用报表、仪表盘和计分卡等工具实现;二是现在发了什么.可以用即席查询、OLAP分析、预警和自动激活邮件等工具来实现;三是将来会发生什么。高级分析层即实现了对现在和将来发生了什么的分析,面向对象主要是商务分析师和高级管理人员。

四、成功实施商务智能项目的关键

1、商务需求定义一定要清晰, 全面。在商务智能项目开发过程中,常常发现需求定义不清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联系客户,定义需求,不仅浪费了双方的时间,还会给客户带来不信任感,因此一定要做好、做全需求定义,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2、商务智能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甚至解决方案已经投入使用时,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并希望更改最开始已经定义好的需求,这样就使前期开发的成果付之东流,因此,一定要将商务需求定义文档交由高层管理者审批通过,然后进行后续的开发流程。

3、建议先构造解决方案原型, 以避免风险。一个完整的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开发流程是比较长的,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因此,建议先搭建出解决方案原型,让客户直接体验原型,并提出意见,然后根据客户的意见进行完整项目的开发,以避免项目完成后,最终验收通不过的风险。

五、结束语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为基础的商务智能在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税务、医疗等传统数据密集型行业广泛应用,而国内商务智能与数据仓库应用刚刚起步,电信、金融、零售业等已有大量操作性数据积累的企业都出现了迫切的需求。商务智能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潜力的研究领域, 其核心收益在于它能够把信息转换为知识,然后把知识转变成利润。

摘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商务智能在企业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提出了一套得到验证的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开发流程, 并分析了解决方案的构成要素和优势。

关键词:商务智能,关键绩效指标,开发流程

参考文献

[1]、胡百敬、姚巧玫著《SQL Server2005数据库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2]、于宗民、刘义宁、祁国辉编著《数据仓库项目管理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3]、A Study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Management 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Fu-Fu Ko, Computer World, 2006

智慧城市应用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篇5

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基于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应用解决方案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

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有75%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在各个方面,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人口问题、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发展受到制约、转型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华的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是针对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过程中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和实践。

“智慧城市”的几个关键技术分析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管理者、居住者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整体上看,它至少应该有三层架构:感知层、互联层、应用层。

通过感知层采集城市全方位的信息,通过互联层把各个信息系统链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通过应用层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从技术的角度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基础技术是作为智慧城市的必要基石。

感知技术

这里的感知是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更为广泛的感知、测量、采集和传递信息的设备或系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从室内温度、湿度、烟雾到路面车辆信息、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视频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感知方式,在城市中大量应用。我们认为在目前及未来的城市应用中,视频应用方案的发展方向是多样化、高清化的,既有针对社会面资源的模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又有针对公安实战业务部分的IP网络高清视频应用方案,还有针对城市重要掌控点位部署的HD-SDI无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智能技术

“更深入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特征与要求,智能化是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这要求使用先进技术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的数据和信息。

视频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个阶段,智能技术主要可分为:视频行为分析、车牌识别、视频诊断、智能检索、人数统计、图像复原、人脸识别等几大类。视频与图像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它包含有大量的趋势性、经验性、模糊性的信息,视频智能的潜力是巨大的。

互联互通--嵌入式技术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基本特征与要求。这里的互联互通是指将遍布整个城市的各类“感知”设备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从而彻底地改变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大量的运算资源将以一种小型化、分布式的方式嵌入各类设备中去,从而形成各类具备采集、运算、传输等能力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再通过传输网络,把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的嵌入式设备,能够很好的满足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低功耗等技术要求。采用嵌入式NVR、DVR、车载DVR、PVR等设备作为整个系统的底层接入网关,完成对现场模拟高清视频、网络高清视频、SDI

高清视频各类视频信号和温度数据、烟雾、报警等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的汇聚、分析、上传,以此实现“智慧城市”感知层数据的互联互通。

面向“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构建

智慧城市安防的管理目标已经可明确为对人、车、物的管理,管理的层级和方向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市级视频监控报警平台的建立,其核心是以安全保障。第二层级是城市应急通信指挥体现的建设,其核心是预防和响应,第三层级是物联的城市、数字的城市、智慧的城市,其核心是为人服务。

智慧城市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辆、道路、重要场所、能源、执法等。城市车辆管理

重点包括城市内公交车辆、出租车辆、长途运输车辆,监测其运行状态、位置实时信息,通过信息数据收集分析,来实现调度、应急指挥等功能。车辆管理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及车辆运行时车内、外的环境情况数据记录。数据上传至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城市道路情况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调度、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应用。

城市道路管理

车辆在城市中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城市生活离不开车辆,它是承载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城市管理角度、公共服务角度还是从公共安全角度来说,都非常有必要对城市车辆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据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智慧城市”对车辆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面控制站用摄像、微波和各种传感器技术,通过高清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人流、车流、车型的统计,同时采集各种道路综合信息,发布各种控制信号,按照不同时段不同费率收费、获知实时交通流量、获知车辆违章信息。

利用智能交通各种模型及算法,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和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交通信息,从而使交通管理控制系统有效地适应各种交通状况,在相对宏观的层面高度合理疏导或调配运力。

该模型算法还可以为管理者和出行者随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避开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从而极大增强了路网系统的有效使用潜力和通行能力,提高了整个交通系统的机动性、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随之增加,同时降低了交通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城市重要场所管理

视频图像提供了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的直观状态情况和环境信息,是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和监控手段;通过对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相关视频的智能分析,可产生趋势预警,比如对各类禁区的入侵检测告警,建筑物周围可疑人员的徘徊检测以及人

员聚集检测等;在视频智能分析结果超过警戒值时,即可触发相关的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可以上报到相关的部门通知预警。

通过使用综合感知设备,可以对建筑物的传感器感应信息进行汇集,如振动感应,温度感应,烟雾感应等,在各类感应信息触发后,即可汇集,综合相关的信息统一上报到监控中心,比如将告警点周围的视频图像调出,通知出入口管理系统,上报上级管理系统封锁建筑物周围交通路口等等;通过对人员值班监测信息的记录,保证重点防护设备和建筑物随时有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出现管理和监控漏洞。

城市能源管理

针对储油储气站监测、加油加气站监测、危险品车,实现出入口的智能控制,比如通过车牌识别结果联动,RFID车辆出入管理等。在紧急情况时,对出入口进行告警联动下的紧急控制,强制关闭或开放某些出入口,进入紧急情况处置程序;视频智能分析产生的趋势预警,比如入侵检测。传感器感应信息,如温度信息,压力信息,静电报警信息。

城市移动执法管理

传统的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仅局限于局部的物理位置,而城市人、车、物是不断运动的,公共安全的需求也更加复杂,仅有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就需要通过移动点位更加灵活的布控方式来满足城市多样化的公共安全的需求。移动车载执法系统与单兵执法系统,是对固定点位有效的补充,另外通过这类便携式移动设备,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城市的警力部署情况,为接出警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策略等上层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结束语

应用解决方案 篇6

关键词:流媒体;Windows Media;Real System;Quick Time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89-02

Main Solutions on Stream 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Lin Zeng

(Guandu District, Kunming City News Center,Kunming650200,China)

Abstract:Stream media is a new application form of multimedia under the technique of nowadays network now. In this paper, the stream media technique is first introduced.Then we give a large number of analysis, explanation and comparison works towards several available and familiar models which designed for dealing with stream media.

Keywords:Stream media;Windows Media;Real System;Quick Time

一、引言

随着宽带网的兴起,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传媒应用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多媒体和网络领域的交叉学科,流媒体技术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多媒体应用途径,与传统单纯的下载后播放的多媒体方式相比,流媒体技术以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具有启动延时短、对客户端缓冲容量的需求低等优点,在远程教育、宽带网视频点播、互联网直播、视频会议、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网络电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中央电视台提供的在线试听、网上现场直播服务采用了Real Networks公司的流媒体技术;湖南卫视、中国大饭店、望京小区等则采用Oracle公司的流媒体系统为客户提供了视频点播服务;北京邮电大学实现了远程教育系统。

二、流媒体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顾名思义,流媒体技术就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网络传媒技术。流媒体技术通过将连续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用户通过客户端在自己的电脑上边下载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都全部下载后才可以观看。为了保证媒体文件播放的连续性和质量,通常会在客户端开辟一小段缓冲区。流媒体技术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编码、压缩、存储、传输、解码、播放等。

编解码技术主要用户转换数据格式,典型情况下是在压缩和非压缩数据之间进行转换,其目的是使媒体文件不占用过多的磁盘容量和增加带宽负担,更适合于网络传输。解码器则用户播放音视频信息。流媒体的编码技术是建立在传统多媒体编码技术基础之上的,主要有ISO/IEC颁布的MPEG系列标准和ITU颁布的H系列标准。

为了满足流媒体信息传输中流量大、数据密度高、带宽高等Internet并不具备的特性需求,IETF的集成服务工作组开发了集成服务来增强其服务模型,以提供“尽力而为”服务和实时服务,其核心内容有资源预留协议RSVP、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控制协议RTCP、实时流协议RTSP等流媒体传输协议。

标准媒体由于尺寸过大而不适应实时传输。为了使多媒体文件适合在网上传输,必须用相应的协议将其分割成尺寸关小的报文。流式文件就是在标准媒体文件中经过特殊编码,加入一些如计时、压缩、版权信息及控制命令等附加信息的媒体文件,适合在网络上边下载边播放。最著名的流式文件格式有三种:Microsoft Media、RealMedia和QuickTime。

三、三种主流的流媒体解决方案

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是整个流媒体系统软硬件的科学集成,主要包括内容采集、音视频捕获及压缩编码、内容编辑存储、应用服务器配置、媒体信息的发布及播放以及管理等几个方面。下面就当今三种主流的流媒体解决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一)Windows Media

Windows Media是微软推出的信息流式播放方案,具有方便性、先进性、集成性、低费用等特点。其核心.asf文件是一种包含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命令、脚本等多媒体信息在内的数据格式,该解决方案以网络数据包的形式传输.asf格式媒体文件,从而实现多媒体内容的发布。

Windows Media利用.asx文本文件来实现对流信息的重定向。浏览器直接将asx文件内容送给媒体播放器,播放器根据asx文件信息用相应的协议去打开指定位置上的多媒体信息流或多媒体流文件。

Windows Media服务是Microsoft Windows Sever 2003标准版、企业版和数据中心版的一个可选组件,通过与Windows Media Encoder和Windows Media Player结合使用,能够通过Inernet或Intranet为用户提供音视频多媒体内容。Windows Media Encoder用于完成流媒体信息文件的制作,Windows Media Player用于流媒体文件的播放,它是一款与Windows捆绑在一起的,能够提供最强的扩展性、灵活性和方便性的多媒体播放软件,具有自动检测、自动下载解码软件进行安装功能,也可以在浏览器以外来播放影音文件。

Windows Media方案的服务器端Windows Media 9能支持的并发用户数为2000,支持在线广告、可分配用户带宽、多点广播和DRM数字版权管理,它不使用RTSP协议,而是使用自己的MMS协议来实现媒体信息传输。

(二)Real System

Real System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流媒体的公司——美国Real Networks公司推出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所提供的媒体格式、制作软件、集成工具语言、媒体发布和播放技术也是现在最完整、功能极其丰富的技术系列。其流媒体文件格式有rm、rp、rt、gif、jpeg以及Flash动画等,流媒体文件包括Real Audio、Real Video、Real Presentation和Real Flash四类。

Real System由媒体内容制作工具Real Producer、服务器端Real Sever、客户端软件三部分组成。Real System能自动调整数据流的流量以适应实际应用中的各种不同网络带宽需求,其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因此,美国在线、ABC、AT&T、Sony等公司的主要电台都是使用Real System来提供流媒体服务。

Real System的RealMedia9服务器端能支持的并发用户数目为3000,支持在线广告、可分配用户带宽、多点广播、SMIL协议和RTSP协议和DRM数字版权管理。

四、总结

随着宽带网的普及和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传媒技术,将成为网络及信息传媒发展的主要热点,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是集内容采集、音视频编码压缩、内容编辑、流媒体信息文件存储播放以及应用服务器管理在内的完美的集成。上文对当今三个主流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参考文献:

[1]胡泽,赵新梅.流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王萍,赵明,郁进.流式媒体中的关键技术[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29-32

[3]姚畅.因特网三大主流流媒体应用技术分析[J].有线电视技术,2005(15):71-73

作者简介

IDC安全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篇7

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 简称IDC) 是专门承接网络资源外包和专业网络服务的数据中心, 它不仅是数据的存储中心, 也是数据的流通中心[1]。伴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业选择将网络系统托管给IDC[2]。由于部分政企客户涉及到政治或单位内部敏感业务, 其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组织权益造成一定损害, IDC安全成为IDC建设工程的首要任务[3]。

根据工信部保相关要求:IDC链路扩容必须对IDC/ISP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维的“三同步”建设。为吸引政企客户入驻, 保障政企客户信息安全, 同时为满足工信部的考核要求, 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IDC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IDC安全解决方案, 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的指导。

2 组网方案

上图1为某省移动IDC系统组网,

(1) 互联网接入层。IDC互联网接入层主要实现IDC与CMNET之间的流量高速转发, 提供可靠、稳定、安全的高速Internet连接。互联网接入层采用双机冗余结构, 2台NE40E (负责均衡) 作为该省移动IDC的出口路由器, 两路由器之间采用1条10GE线路相连, 保证高可靠性。在核心路由器NE40E上部署1台旁路流量分析采集系统、2台旁路抗DDOS防护系统。

(2) 汇聚层。IDC汇聚层的作用是汇聚各接入层的流量到IDC互联网接入层, 并实现同各接入层之间数据的高速转发。防火墙 (主备方式) 、IDS、负载均衡器等安全设备及应用层服务设备也部署在汇聚层。汇聚层采用三层设计, 提供更快的收敛时间、更稳定。业务汇聚层要求对不同的用户接入区, 在网络上实现安全隔离、控制。对同一接入区各用户服务器, 要求在逻辑上实现隔离、控制。

(3) 业务接入层。该层面主要负责在各个不同网段中的IDC服务器与业务汇聚层交换机之间转发相关的业务和控制数据, 是连接汇聚层交换机与IDC服务器集群之间的纽带。业务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使用GE以太网链路, 业务接入层采用VLAN为不同用户提供隔离、网络连接控制等功能。

业务接入层内包括主机托管区、主机租用区、VIP客户区、集团客户区、增值业务区、自营业务区、应用服务区等。

(4) 运营管理层。该省移动IDC后台运营管理网络与前台业务网络一样, 也是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思想, 1对汇聚交换机S9306 (负载均衡) 作为后台运营管理网络的核心设备, 接入层采用S3328交换机连接各个功能区域。运营管理层分为客户工作区、综合接入区以及运营管理平台。

3 安全部署

IDC系统作为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务平台。安全系统主要保护IDC内信息资产, 通过安全系统, 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入侵, 保护IDC中的重要应用、主机和关键服务器, 实现信息资产的安全防护, 防止非授权的访问和病毒的扩散, 防范垃圾邮件、网页篡改, 打击网站仿冒。

该省移动IDC系统已具备的安全措施如下:

(1) 流量监控 (NTA) 。在核心路由器NE40E上部署1台旁路流量分析采集系统NTA 2000对IDC出口流量进行分析监控。NTA 2000支持对20G流量信息的处理。抗拒绝服务攻击系统NTA C1000主要负责将NE40E数据镜像后转换成Net Flow流传送给NTA 2000。

(2) DDOS攻击防护 (ADS) 。在核心路由器NE40E上旁路部署1对抗DDOS防护设备ADS 4020对IDC出口流量进行DDOS攻击防护, 单台设备具备4G流量清洗过滤能力。

(3) 网站攻击防护 (WAF) 。在业务汇聚交换机S9306旁挂部署1对WAF P2000A设备, 单台设备具备1G流量攻击防护能力。

(4) 入侵事件检测 (IDS) 。业务汇聚交换机S9306、应用汇聚交换机S9306共用1台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 1200, NIDS 1200支持1G流量处理能力。

(5) 访问控制 (防火墙) 。在主机托管、主机租用等业务区汇聚层串接部署1对万兆级防火墙Eudemon 1000E-X, 采用主备方式工作;在应用服务区汇聚层旁路部署1对千兆级防火墙Eudemon 1000E-U, 采用主备方式工作;在运营管理层旁路部署1对千兆级防火墙Eudemon 1000E-U, 采用主备方式工作。

(6) 网络安全审计 (SAS) 。在运营管理层网管汇聚交换机S9306下部署1台安全审计设备, 实现对IDC安全事件、数据库的监控和管理, 形成审计日志。

(7) VPN登录。在运营管理层网管汇聚交换机S9306下部署1台VPN服务器M5400, 保障用户远程登录安全。

(8) 防病毒系统。在运营管理平台部署1台防病毒服务器, 并部署NOD32网络版防病毒系统, 但网络版防病毒系统已过授权期限。

4 结语

通过出IDC的安全解决方案的实施, 能够提高IDC安全性能, 保障移动自身系统及客户系统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为不同安全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安全等级的服务, 提升运营商企业形象和客户感知。本文针对运营商IDC平台安全系统进行研究,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IDC安全体系建设的组网方案和安全部署方案, 为运营商构建安全稳定的IDC系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与企业选择将网络系统托管给运营商IDC管理, 由于部分政企客户涉及到政治或单位内部敏感业务, 其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组织权益造成一定损害, IDC安全成为IDC建设工程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IDC的安全解决方案, 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的指导。

关键词:IDC,电信,安全

参考文献

[1]沈军, 樊宁.电信IDC云计算应用与安全风险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2, (11) :95-97.

[2]段勇, 朱源.IDC基础设施云的安全策略研究[J].电信科学, 2010, 26 (6) :36-41.

应用系统安全性解决方案探索 篇8

关键词:应用系统,安全性,解决方案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浪潮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在这种大背景下, 无论是企业还是高科技科研单位, 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调控发展战略, 抢占战略制高点, 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脱离了信息化建设, 无论是企业还是相关科研单位, 都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

在信息化背景下, 计算机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节点。计算机系统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和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 对于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涉及面也越来越广, 这其中主要包括抵御病毒、抗攻击性、远程数据传输的保密要求等[1]。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各个企业, 包括国家战略性企业的国防军工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都呈现出快速推进的势头。军工科研单位不同于其他单位, 他们的网络安全更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攻击, 网络安全性和健壮性对于他们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某研究所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设计进行研究, 就应用系统安全性解决方案进行简要的探索[2]。

1 信息安全性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互联中, 我们主要基于TCP/IP协议, TCP/IP协议并非为保密通信量身定做, 其面临的主要威胁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3]:

网络层安全方面:我们所有的数据传输都是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传输平台的, 数据在网络流动过程中, 面临着诸如监听、篡改等威胁。

操作系统方面: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威胁是潜在和不易察觉的, 可以说, 所有的操作系统中都存在安全方面的漏洞。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还是美国微软的视窗系统。由于视窗系统源代码是严格保密的, 我们无法从源头上对其安全性进行测试和监控,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问题暴露出来后采用补丁等手段对出现的安全漏洞及后门程序等进行防范。

应用系统方面:应用系统是用户最终接触的界面, 也是网络终端为客户服务的最终程序。应用系统是根据实际用户需求所设计的, 它一般基于PKI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构建。应用系统安全是用户数据的最后一层安全屏障。

针对客户系统中存下的漏洞, 目前可能造成系统崩溃及客户数据损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是对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最大的威胁。病毒是一段代码, 它可以感染其他程序。计算机病毒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发展变化。感染病毒后的计算机工作效率会变得低下, 有时出现卡顿和死机等现象, 部分数据或全部数据会被破坏或者拷贝, 有些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破坏计算机及其系统的硬件。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计算机黑客的攻击目的性很强, 要么为谋取利益, 要么为窃取数据, 黑客攻击的手法越来越隐蔽, 技术也越来越高明。

2 信息安全防护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计算机系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认为, 就目前而言, 我们主要应该从病毒防御、攻击防御、网络安全、主机及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恢复、权限控制等几个方面对数据应用系统进行防护[4]。

病毒防御:对于军工科研单位这种比较敏感的机构, 我们应该使用主动防御技术, 避免病毒感染后再采取措施。不管什么类型的病毒, 它们在入侵网络后总是想方设法对用户系统进行渗透和破坏。我们应该设定符合自己安全要求的规则, 在病毒破坏行为发生前对其进行有效的拦截。

攻击防御:我们要致力于打造健壮的网络系统, 采用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 加强系统本身的抵御能力, 完善防护设备, 如构筑防火墙等, 建立健全检测和反馈系统, 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对于系统本身的漏洞, 可以安装补丁程序。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为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提供着最基本的保障, 我们一方面要保证网络设备的运转正常, 另一方面要保障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对于特殊的网络应用, 我们应该避免开放式网路系统。

主机及应用安全:主机是指服务器、终端、工作站等在内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在数据库系统层面的安全。主机系统是构成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 承载着用户各种应用程序。对于主机系统的防护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中坚力量。应用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应用及特定业务, 对于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最终就是保护系统各业务的安全正常运行[5]。

数据安全及恢复:信息系统处理的各种数据一旦遭到破坏都会对我们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 甚至危害到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信息系统的各个层面都对各类数据进行传输、储和处理, 其各个节点都应设置一定的防御手段, 一旦数据遭到破坏要想方设法将损害降到最小。对于敏感数据要有专门的备份机制, 防止数据丢失与被破坏后可能对系统造成的毁灭性伤害。

权限控制:终端用户必须做好密级权限等的设置, 不能越权接触系统数据。权限设置简单易行, 但却切实可行。

3 结语

应用系统安全体系由诸多因素构成, 在构筑信息体系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健壮性, 小处着手, 防微杜渐, 切实保障好网络系统及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钱蓉.黑客行为与网络安全[J].电力机车技术, 2002 (1) :25.

[2]关义章, 戴宗坤.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学[J].四川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 2002 (12) :10.

[3]文卫东, 李旭晖, 朱骁峰, 等.Internet的安全威胁与对策[J].计算机应用, 2001 (7) :56.

[4]李淑芳.网络安全浅析[J].维普资讯, 2006 (2) :26.

应用解决方案 篇9

随着移动宽带的发展, 网络带宽不断增加, 加之移动智能终端的普遍应用, 移动性带来的便利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移动业务的积极性, 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内容提供商, 移动业务内容日趋丰富, 网络流量也急剧上升, 业务的蓬勃发展给移动网络运营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保持网络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成为运营商重点思考的问题。

2 PCC的架构

PCC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Control, 策略与计费控制) 架构是3GPP组织将在R7版本将策略控制和基于流的计费进行融合后提出来的架构体系。PCC架构如图1所示:

根据PCC架构, 各个功能实体介绍如下:

(1)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 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 该功能实体包含策略控制决策和基于流计费控制的功能, PCRF接受来自PCEF、SPR和AF的输入, 同时考虑实时的网络信息、用户的签约信息、系统时间等信息, 综合这些信息进行策略决策, 将决策结果发送给PCEF, 实时动态的调度用户移动宽带策略;

(2) P SPR (Subscription Profile Repository) 用户属性存储器, 用户属性存储逻辑实体包含有与所有签约用户或签约相关的信息, SPR提供的签约信息包括:用户类别、用户等级、签约套餐信息、用户的Qo S信息等等;

(3) P PCEF (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cntion) 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 主要包含业务数据流的检测、策略执行和基于流的计费功能。该功能实体位于网关, 例如GPRS的GGSN网关、EPC的PDN-GW网关, 也可独立部署。

(4) P BBERF (Bearing Binding and Event Report Function) 承载绑定及事件报告功能, 它是承载绑定、上行承载绑定校验及当Gxx存在时向PCRF (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 进行事件报告的策略执行点。该功能实体位于GW (网关) 中, 如基于S5/S8接口, 使用PMIP (代理移动IP) 实现3GPP接入的S-GW (服务网关) , HRPD (高速分组数据) 中的HSGW (HRPD服务网关) ;

(5) P AF (Application Function) 应用功能, 该功能实体是提供应用业务单元, 主要对IP-CAN用户面行为进行动态策略/计费控制, 例如AF可以通过PCRF要求PCEF给用户调整Qo S;

3 PCC移动网络解决方案应用场景

3.1 公平使用策略 (Fair Usage Policy)

通过部署PCC, 可以支持在一个固定的周期内, 根据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进行策略调整的功能。例如:当用户使用流量小于100MB的时候, 用户带宽不受限制;当使用流量在200MB到500MB范围的时候, 限制用户最高带宽到512Kbps, 当使用流量在200MB到1GB之间的时候, 降低用户带宽到384Kbps, 当使用流量超过1GB的时候, 限制用户最高带宽到64Kbps。

3.2 超量降速策略

LTE网络具有高速率的特点, 从理论上来讲用户可以享受到高达百兆/秒的上网速率, 在用户享受良好上网体验的同时, 用户的流量也在快速消耗, 如果不及时控制, 可能会导致天价话单的出现, 造成用户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通过部署PCC, 在用户在计费周期内, 根据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 动态调整其最高速率。例如:当用户当月购买的套餐包流量耗光前, 不限制用户速率;当用户的套餐包流量耗光后, 限制用户最高速率到1Mbps;当用户达到超大流量后 (例如20GB) , 禁止用户使用移动带宽业务。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选择, 满足不同用户的上网需要, 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是否打开超量降速功能。

通过部署超量降速策略, 可以让用户在LTE放心使用移动带宽服务, 提高用户满意度, 增加用户粘度。

3.3 基于用户优先级的策略

高价值用户是运营商收入的重要来源, 通过差异化服务, 为不同等级、不同付费能力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移动宽带业务体验, 提高价值用户的满意度, 增加价值用户的网络粘性, 帮助运营商获取更多的收益。

通过部署PCC, 可以为高价值用户提高其接入优先级和带宽, 使其获得较普通用户更好的体验, 特别是在小区比较繁忙的时候, 高优先级用户可以享受到相对更好的网络业务体验服务。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PCC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探索PCC的应用价值, 并抛砖引玉给出了几种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通过部署PCC, 可以提升网络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用户上网体验、增加运营商营业收入。

参考文献

[1]黄韬, 张智江, 刘韵洁.PCC策略控制机制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 2008.

[2]3GPP TS 23.203 V9.13.0,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S].2013.

基于NFC的交通卡应用解决方案 篇10

随着移动手机终端的普及以及技术的发展, 手机现场支付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基于移动手机终端的主流现场支付包括SIMPass、RF-SIM和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1]。

SIMPass是一种基于双界面SIM卡的移动支付方案, 将射频功能部分集成于双界面SIM卡中, 射频部分天线直接与SIM卡高速管脚相连, 工作频率为13.56MHz, 无需更换手机, 只需增加SIMPass卡片, 符合移动运营商在SIM卡加载安全及移动支付应用的要求。天线采用SIM卡拖尾方式, 对手机外观要求较高 (手机尺寸) , 占用了SIM卡C4、C8高速管脚, 只能实现被动模式, 不实现主动模式和点对点模式通信[2]。

RF-SIM方案采用将射频单元 (包括射频模块、天线) 直接集成到有源SIM卡上的方式, 工作频率为2.4GHz, 在标准SIM卡内嵌RF模块和天线。内部构成主要包括CPU-中央处理器、EEPROM-电可擦写存储器、SRAM-静态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RF-无线射频集成电路、ANTENNA-天线, 是符合智能卡标准的计算安全体系。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场通信) 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 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 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 在10厘米 (3.9英吋) 距离内交换数据[3]。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4]。NFC手机终端可以模拟成为一张普通的非接触卡, 主要用于支付、票务等场景。应用装载在NFC安全模块中。截至目前, 超过70万部POS机已经支持非接触支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 2015年1月1日之金融机构将停发磁条卡, NFC中安全芯片完全兼容国内发行的银行IC卡。Visa、Master Card等国际金融组织拟将NFC作为手机支付的主要模式;美国和欧洲主要的银行均将NFC技术作为其开展手机支付的发展路线。

二、NFC-SWP (Single Wire Protocol) 卡方案

与其他无线连接方式相比, 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 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 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NXP半导体开发了MIFARE NFC标签类型, MIFARE标签被广泛用于运输工具应用的内存卡。ISO 14443定义了从无线层到命令协议的协议栈。Sony公司开发了Felica专利NFC标签技术, 被广泛用于专买支付和亚洲的运输工具应用。Feli Ca标签也被集成在移动Feli Ca系统的手机模型中。中国超过200个城市的公交卡系统 (公交, 地铁, 出租等) 兼容M1, NFC方案可以无缝的兼容M1技术、手机查询余额、交易记录、空中充值。

GSMA、ETSI将支持NFC技术做为国际电信业标准和推荐技术, 全球46家主流电信运营商支持NFC。实现NFC现场支付, 尤其是有较高安全需求的银行卡、公交卡等支付类应用, SE (安全芯片) 必不可少, 是存储应用和密钥的载体。SE的位置是区分不同NFC方案的核心, 业界共有三种方案, 包括: (1) NFC全终端方案, SE内置在手机硬件中; (2) NFC-SWP (Single Wire Protocol) 方案, SE内置在SIM卡中。由于运营商控制SIM卡有独特优势, 这是目前运营商主推的方案; (3) NFC-SD卡方案, SE内置在SD卡中, Visa、银联有过尝试[5]。

NFC-SWP方案已经成为ETSI的标准, 在原NFC标准基础上将支付应用与射频模块分离, 在移动终端中增加射频模块及天线, SIM卡需支持SWP协议, 应用可加载在SIM卡中。方案如图1所示。NFC处理器和安全模块SE分离, 安全模块为SWP-SIM卡。安全类应用 (如银行等卡模拟类应用) 加载在SWP-SIM上, 非安全类应用及其他应用安装在手机客户端上。安全模块为符合GP标准的Java卡。基带处理器和NFC处理器之间接口为SPI/Uart/I2C之一, NFC处理器和SIM卡间接口为SWP, SIM卡需要更换为SWP-SIM卡, 基带处理器访问安全应用通过ISO7816接口, 需更换手机和SIM卡。

支持NFC业务的SWP-SIM卡是一种新型SIM卡。系统原有:ISO7816接触式接口和访问控制机制 (由手机侧Access Control Enforcer与SIM卡中的规则文件构成, 目的是实现对客户端应用访问SIM卡的权限进行控制和管理, 以防止SIM Access API的非法使用给SIM卡带来的危害) 。将SIM卡空间划分成若干安全域, 每个安全域间有防火墙进行区隔;每个安全域是逻辑上独立的区域, 完全兼容金融及其它行业通用的Global Platform 2.1国际标准, 可以出租给行业合作伙伴使用[6]。SWP-SIM承载金融以及其他行业应用, 通过TSM (Trust Servie Manager———可信服务管理) 承担可信服务管理功能, 具有高安全性, 支持多应用的可移植可动态加载等特点。

三、基于NFC的交通卡应用解决方案

交通卡应用属于电子现金类应用, 是指建立在借记/贷记应用基础上的具备脱机小额支付功能的产品, 是一种功能齐全的全新金融产品。可以不记名、不挂失、不计息、不允许取现 (退卡除外) 、额度自行定义[7]。

3.1基于NFC的交通卡应用解决方案

SWP-SIM安全芯片载体承载交通卡安全域 (SE) , 用于存放卡业务核心数据, 交通卡业务平台提供业务应用功能, 通过接入TSM平台, 发布应用。系统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SIM访问API:NFC手机提供的供手机客户端访问SIM卡应的API。访问控制机制:由手机侧Access Control Enforcer与SIM卡中的规则文件构成, 目的是实现对客户端应用访问SIM卡的权限进行控制和管理, 以防止SIM Access API的非法使用给SIM卡带来的危害。

NFC羊城通内部系统包括NFC应用管理平台、应用业务管理平台、支付管理平台、空中充值平台、管理系统和客户端插件。支付管理平台负责与外部支付网关对接, 为业务提供多种支付能力, 包括支付网关对接、交易记账、交易清分、日终批处理、结算对账。空中充值平台, 负责在NFC手机上实现羊城通应用, 包括羊城通发卡、羊城通个人化、羊城通空中充值、羊城通业务查询、指令网关 (数据通道、短信通道) 、羊城通充值插件。手机钱包客户端插件作为移动集团手机钱包功能的一部分, 功能包括账户管理、羊城通卡号、手机号、用户姓名、用户证件、羊城通卡余额、注销;充值管理包括话费充值、手机钱包充值、支付宝充值、银行卡充值、历史充值明细查询。

3.2NFC-SWP交通卡测试

测试温度25摄氏度, 湿度50%RH。测试系统为ICC通用检测平台V1.0, 金融IC卡借记/贷记检测脚本V3.00, 非接触支付卡测试脚本V3.00, 非接触小额支付扩展应用支付卡测试脚本V3.00, CUPMobile银行卡应用测试系统V3.1.测试设备为双界面卡IC读卡器。依据JR/T0025.5-2013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规范第5部分:借记/贷记应用卡片规范、JR/T0025.12-2013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规范第12部分:非接触式IC卡支付规范、JR/T0025.14-2013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规范第14部分:非接触式IC卡小额支付扩展应用等标准, 银行卡检测中心对NFC-SWP SIM交通卡进行了检测。通讯界面为接触式、掩膜状态为软掩膜, 测试内容包括:UPCARD应用测试、标准借贷记应用测试、标准q PBOC功能测试、分段扣费功能测试、脱机预授权及预授权完成功能测试、押金抵扣功能测试、交易时间测试等测试项目均符合规范要求。

3.3NFC-SWP交通卡应用测试

使用Samsung GT-I8268 NFC手机及通过测试的NFC-SWP SIM交通卡验证, 基于NFC-SWP SIM卡的交通卡能够正常下载、安装、打开、开卡、账户查询、充值、销户、更新、删除应用, 满足生产发布要求。卡与读卡器之间各接口响应时间是即时 (≤0.1秒) 的, 卡应用与管理平台侧的事务处理查询平均4秒, 最长8秒, 应用查询平均4秒, 最长6秒。技术指标满足NFC-SWP SIM卡用于普遍的非接触智能卡应用, 具体包括城市一卡通、企业一卡通、IC卡、校园一卡通、会员一卡通、手机钱包/手机支付、中国二代身份证、香港八达通卡、日本公交卡, 见表1。

四、小结

NFC兼容所有的基于13.56 MHz通讯频率的非接触技术, 法国Orange、SFR、Bouvgues, 美国AT&T、T-Mobile均选择SWP方案, 日本NTT Docomo和韩国SKT以SWP为目标方案, NTT Docomo正在逐步由Felica转向, 银联确定选择SWP方案作为目标方案。NFC手机终端可以模拟成为一张普通的非接触卡, 用于支付、票务、门禁、考勤等场景;可以读取非接触标签中的内容, 两个NFC设备可以近距离内互相直接传递数据, 例如图片、音乐、铃音、日程表、通讯录、游戏等, 未来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 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在NFC-SWP (Single Wire Protocol) 方案中, SE (安全芯片) 内置在SIM卡中, 更适用于运营商控制NFC应用。本文对基于NFC的交通卡应用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完整的应用效果分析。

关键词:NFC,NFC-SWP,交通卡应用

参考文献

[1]洪超.移动支付的技术实现与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9年

[2]赵皓.SIMpass/RF-SIM/NFC及其在非接触移动支付中的应用[J].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 .2009年

[3]高继扬, 邱剑涛, 李唐等.物·语——基于近场通信与自然语言义分析的人-物互联交互系统[J].清华大学学生学报, 2013 (5)

[4]孟健, 陈少芳.基于NFC手机支付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2008. (8) :70-75

[5]袁琦.移动支付技术方案与标准进展[J].信息通信技术, 2012 (6) :34-39

[6]手机一卡通业务技术方案[EB/OL].http://www.doc88.com/p-9873917741556.html

应用解决方案 篇11

基于在首批智能手机应用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IFS Touch Apps合作伙伴计划的深入发展,IFS相继向市场推出了Touch Apps家族系列。这些新产品不仅拓展了原有功能,还支持更多的操作系统。其通过合作伙伴计划推出的产品包括Addovation公司开发的、可支持用户从自身设备寻找或分享重要文档的IFS DocBox,以及由DinERP公司开发的可提高员工搜索效率的IFS Usell。

IFS移动工单解决方案支持新的Android和Windows平台,是现场服务技术人员和维护工程师的最佳帮手。该解决方案与IFS应用系统及IFS Metrix服务管理整合在一起,可以节约成本并实现快速安装,客户也可将IFS移动工单与现有的后端解决方案进行集成。

同期发布的其他移动解决方案还有全新的IFS仓库数据收集(Wa rehouseData collectlon)。该解决方案在IFS的前期试用者计划(early adopter program)中得到了测试和完善。它在用户自动获取数据并执行流程时,能提供可配置的、即时可用的功能。该方案支持Android、Windows Mobile/CE和Windows平台,可在大批量分销及生产小型零配件管理或项目地点物料管理中应用,对这些领域而言,效率和可追溯能力都是关键的考量因素。

IFS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时东表示:“对IFS的移动解决方案而言,2013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移动互联网业务全面爆发,随之而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也成为我们深耕移动市场的动力。我们会不断加大对这部分产品的投入,积极面对一系列挑战。移动业务是大势所趋,从车间、办公室、董事会到员工,它将持续影响每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利润。IFS已经为这个转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将继续为目标行业开发丰富的移动解决方案,不断满足客户不同的移动应用需求。”

以下是部分IFS移动解决方案:

IFS扫描:用户可通过条码、NFC标签或手动输入获得数据,并在仓库内外执行流程。

IFS不合规报告:用户可在现场创建并提交不合规报告,内容包括文字、照片和依据等。

IFS审核伴侣:帮助质量检验员及时记录审核情况,并结合IFS不合规报告应用,创建并审核相关的报告。

IFS事故报告:是IFS健康与安全解决方案的一个移动扩展功能,当与健康和安全有关的事故发生时,用户可通过它申报事故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IFS管理员伴侣:帮助IFS应用系统管理员监控当前服务器状况,接收错误提示,锁定/释放用户账户,以及管理密码等。

应用解决方案 篇12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现代物流系统是从供应、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到消费的供应链[1]。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是要协助物流业务, 实现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 并使总成本最小。然而, 由于实际物体在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和松散的状态, 信息常常随着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了信息的可获性和共享性。因此, 为了实现“6R”, 满足客户的要求, 必须能够对产品进行实时的跟踪。

一技术简介

1、RFID技术

RFID, 即射频识别, 俗称电子标签。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比传统的条形码识别技术有很多优点:第一, 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 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 其采用无线电射频, 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 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 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 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附着在物体上标志目标对象;读写器:读取 (有时还可以写入) 标签信息的设备, 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 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 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 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目前RFID通过使用EPC编码标准来对存储在标签中的内容编码, EPC码是由一个版本号加上另外三段数据组成的一组数字, 其中版本号标志EPC的版本号;域名管理者是描述生产厂商的信息;对象分类记录产品精确类型的信息;序列号用来唯一标志物品。通过EPC编码, RFID可以识别单一具体物品。

2、BPM技术

BPM是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它不仅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而且能够能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推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整合, 主要包括“建模-实施-监控-管理”等过程。现在的信息系统不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方便迅速地改变业务流程, BPM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B P M, 可以使业务流程自动化, 并可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及监控功能, 来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整合。

二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1、在仓储环节的应用

RFID系统可以在智能仓库货物接收、入库、订单拣货、出库等环节应用。当贴有射频标签的货物进入物流中心时, 装卸平台上的阅读器将自动识读标签, 确认货物的数量、大小、种类等是否与订单一致, 并且把收货时间及货物运输途中的损坏程度等信息输入主机系统的数据库, 完成货物接收工作。

入库时, 由于实现了库位、品种和射频标签的对应管理, 系统可以根据目前仓库库位情况, 自动生成货物上架信息, 待上架操作完成后, 利用手持阅读器将对应货位最新的货物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数据库, 主控计算机自动进行货位货物信息的变更确认, 完成货物入库操作。

出库时, 出库信息通过系统处理并传到相应库位的电子标签上, 显示出该库位货物需出库的数量, 同时发出光和声音信号, 指示拣货员完成作业。拣货完毕后, 拣货人员通过手持阅读器, 将对应货位最新货物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数据库, 系统自动进行货位货物信息的变更确认, 完成物品出库操作。当货物从备货区到装卸平台, 安置于该处的RFID系统把出货时间、数量等信息输入主机系统的数据库。

2、在运输环节的运用

射频识别技术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可以对物流运输过程进行全面可视化跟踪。当贴有电子标签的货物和运输工具, 经过一些设立了RFID读写系统的地理位置时, 运输工具可以不用停下来而直接通过, 节省了通关的时间。同时, 设立在运输路径上的R F I D系统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 及时了解货物在途运输信息, 便于公司进行远程调度管理, 并极大地提高了在途货物的安全性。例如, RFID技术在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将记录有集装箱箱号、箱型、装载货物种类、数量等数据的电子标签安装在集装箱上, 在经过安装有RFID系统的公路、铁路的出入口、码头的检查门时, 该系统既可以对集装箱进行动态跟踪, 同时阅读器可以非常容易地校验集装箱等封闭容器内的货物, 而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开箱检查、手工点货和货单校对, 不仅加快了车辆进港提箱的速度, 而且对车辆提箱进行严密的管理并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

三物流管理中采用RFID技术的实践意义

1、为现代物流管理各阶段中提供一种通用的、可以快速识别和录入的通用语言

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发货、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为了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必须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提供一种通用的、可以快速识别和录入的通用语言, 条形码和射频识别等技术的应用满足了这个要求。而射频标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在物流的不同环节中随不同的实体 (物资、运输工具、物流容器等) 移动, 通过在不同的活动环节向不同的系统输入/输出数据, 这样就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的媒介。从RFID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 射频标签突破了传统条形码技术的局限, 与条形码相比还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非接触自动识别, 阅读距离远, 一次可识别多种物体;读写速度快, 可对高速物体 (如运输途中的汽车) 进行识别;可透过外部材料 (玻璃、布料、木材、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读取数据;标签信息容量大, 可反复读写;射频标签是封装式的, 不易损坏, 适合于在恶劣环境下用。因此,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将通过提供更精确、更及时的物资流动信息, 使每一个物流环节的各成员实现信息共享, 减少重复工作, 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2、优化仓库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运用RFID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托盘管理, 可提供进货上架、补货、拣货等作业指示, 从而减少货物的搬运次数, 缩短作业时间, 减少差错和货物损坏, 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例如, 深圳白沙物流有限公司, 在引入RFID技术之前, 产品入库时要用条码扫描终端对每件产品的条码进行逐一扫描, 出库时又要重复一遍。扫描条码时可能会出现的重码或遗漏情况很难及时发现, 不同条码货物的存放位置也无法确定, 整个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出错的隐患。

引入RFID技术后, 公司只需在产品出厂入库前扫码一次, 剩下的工作由应用RFID的数字分拣系统自动完成, 货品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由标签和阅读器自动记录并自动处理, 从而省掉了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劳动。具体来说, 公司在应用RFID的数字化分拣系统之前, 完成4000件第一次出货工作需要约3~3.5个小时。使用该系统后, 这一时间缩短到了约2个小时。第二次补货出库的时间也由原来的2~2.5个小时缩短到了约1个小时。同时仓库利用率也由30%提升到80%。

3、实现物流管理的实时化、可视化。

RFID系统能对具体实物的流动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输入, 大量物流信息的采集可在实体交换时自然完成, 从而保证信息能够准确实时地表达实物流动过程。同时物资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信息, 都可以完全实时、准确地反映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 大大增加企业物流管理的实时性、可视性, 为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经营决策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仓库管理的实时性可以为企业提供实时的库存信息, 对客户的需求做出积极的反应, 有利于提高货架充足率, 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准时性, 进而迅速满足客户的供货要求, 保证了与关键客户的关系, 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全程的可视化跟踪, 可以使物流公司对货物和车辆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提高公司总体调度水平, 达到全局最优。同时还可以使客户对自己的货物在途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辅助客户根据物流状况对生产、销售进行合理安排。

运用RFID技术, 无论货物在订购中、运输中, 还是在某个仓库储存着, 通过该系统管理人员都可以实时, 准确地掌握所有信息, 使得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 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力。同时, 在减少库存、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供货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4结束语

本文在现有物流系统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RFID技术和BPM技术的物流应用解决方案。通过该方案, 不仅可以实现对资产的无缝跟踪, 而且能够处理物流过程中的各种意外情况, 从而实现“6R”, 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炳谋.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

上一篇:人力资源供求下一篇:多分辨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