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及应用

2024-10-18

解决方案及应用(精选12篇)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1

1 实际案例

某厂新建厂房及办公楼,面积共7000m2。为冬季采暖,配套建设了一供热站,形式为间接供热,热源为邻厂高温工业废水,二次管线为直埋保温管。系统补水泵用技改闲置下来的一台日立公司L 3 0 0 P系列变频器控制,变频器输出频率由二次回水压力信号经PID调节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

调试后开始供热不久,发生了补水泵叶轮室内水汽化的事故。

2 事故原因分析

补水泵一般按流量和扬程选择,流量为2%的系统循环水量,扬程为用户最高压力点加上3~5m水压。通常实际选择的水泵流量和扬程都比计算值裕度高些。如图2所示,压力变送器将二次回水压力信号传入P I D调节器,P I D输出给变频器控制水泵转速,这样系统达到静水压线后,在变频器的控制下补水泵就保持在维持静压点不动的转速n。由于当初选泵时裕度有高低,n值占水泵额定转速ne的比例也不同。但不可能太低,否则就会浪费。

设系统工作在静压点H,对应的水泵转速为n;选泵时扬程留出5m水压的裕度He=H+5,假设其对应的水泵转速为额定转速ne。由于(n/ne)2=H/He,则:

补水泵基本上都是低流量高转速,设ne=1450 r/min,我们按高、中、低,分别选有代表性的工作静水压线60m、23m和6m,代入上式,则n分别为1392 r/min、1320 r/min和1073r/min,可以看到系统稳定后,补水泵的转速仍然很高。

在失水量较大的系统,当系统达到静水压线后,仍有较大的水量流过补水泵,将叶轮在叶轮室内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如果系统失水量很小(如本工程2 4 h不足1 t),那么补水泵内的水几乎不流动,叶轮在叶轮室内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快传递出去,温度越来越高,最终使水汽化。

过去,大的管网系统失水量很大,就是较小的系统,由于管道和阀门质量很差、泄漏很严重、用户经常偷水,管网需补水量也较大,没有发生过这种汽化现象。而本案例中,工程采用的管件质量较高,也不存在用户偷水等问题,系统需补水量很小,而设计者未结合实际,盲目地将别处的成功技术应用到本工程中,认为只要用上变频就省电了。

3 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下方法:

(1)在补水泵出口至水箱加一旁通管,管上设一阀门。值班人员感觉补水泵叶轮室太热后就打开阀门,使水在补水泵与水箱间循环,不致汽化。

(2)值班人员感觉补水泵叶轮室太热后停止补水泵,当二次回水压降到工作点后再启动补水泵。

(3)值班人员感觉补水泵叶轮室太热后,打开二次回水管上的手动放风阀门,故意造成二次管网大量失水,使变频输出增大,提高补水泵的补水量,提高水泵叶轮室内水的流速,使其降温。

(4)使用变频器PID控制基础上的水泵睡眠控制模式。最近几年,新型的变频器增加了“PID睡眠”功能,可设定一个频率值作为变频器输出的“睡眠频率”,当变频器输出低于此值,则变频器停车,停止补水泵,避免补水泵叶轮室水汽化;当二次回水压力逐渐降低,使变频输出达到“唤醒值”,再启动补水泵。

这些方法确实防止了补水泵叶轮室内水汽化的发生,但它们都与用变频器控制补水以达到节能的初衷背道而驰了。第1个解决方法,泵始终在工作,既费电又费泵;第2个,值班人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很难避免人为的疏漏;第3个,显然只能作为应急处理方法;第4个确实很先进,不费电不费水不费泵,也很少出人为的疏漏,但使用此功能需另外购买功能扩展卡,增加了投资,变频器如果出问题,维修费用高昂,另外,它一天工作时间不到半小时。

4 最终解决方案

采用开始被摒弃的“落后”的控制方式,系统原理图如图3所示。

静压点达到设定的下限值,电接点压力表接通补水泵继电器控制电路,泵启动;静压点达到设定的上限值,停泵。由于系统失水量很小,一天中泵工作的时间很短,不会有水泵频繁启停的现象。控制电路只需1块电接点压力表、1只中间继电器、1只交流接触器、1只热继电器、2只按钮和2个信号灯。结构简单,每个电工都很熟悉,便于维护,成本非常低,而且安全可靠。

许多人对科学技术过于迷信,认为用变频就是节能,但技术的应用不应以“先进”为准,而应以“适用”为最好。

参考文献

[1]陆耀庆,等.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2

(文献综述)

(汕头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汕头,201009,XXX综述)

[摘要]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日益加强,电子病历作为医院信息化的核心,也逐步得以实施。相对于传统纸质病历,电子病历凭借其高效,便利,规范,便于存储及远程传输等一系列优点倍受青睐。但在实际应用中电子病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对电子病历的认识问题、合法性问题、成本问题、标准化问题及安全性问题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结论:电子病历的实施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子病历;应用前景;困难;解决方案

随着IT 技术的快速发展、Internet 的广泛应用、廉价的海量存储器和高速处理器的出现、医院信息系统(HIS)使用范围与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子病历在许多医院应运而生。[1]当前, 医院信息系统(HIS)正向着以病人信息为中心高度集成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电子病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1.电子病历现状

国内电子病历始于2000 年左右[3],在之前所开发的电子病历只能称为病历电子文档化,基本上是基于Word 或写字板的功能,后来部分公司把病历内容分段,并提供关键字段录入,这种电子文档化病历目前还有一些医院仍在使用。国内较早的结构化电子病历基本上采用全结构化的下拉式书写方式,随后又有广州总医院开发的结构化平铺式书写方式以及南京的海泰表格式电子病历。

尽管欧美国家的电子病历使用已经比较广泛,但区域性病历数据交换和共享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4],由此对电子病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全面推广区域性的电子病历共享仍然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程。[5] 2.电子病历应用前景--与传统手写病历相比的优势所在[1] 2.1 病历内容全面充分。电子病历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等, 还可以记录CT、MRI、核医学、超声等影像图片和声像动态, 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集成。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 医生可以快速全面的了解病人病情。

2.2 病历书写更标准性和规范性。电子病历的疾病名称、基本格式、医疗用语、传送方式、图像压缩等均制定了一定的规则, 对病历中的各种基本情况应设立统一编码, 如地址编码、职业编码、家庭编码、医疗设施编码等, 形成地区、国家和国际的标准, 使病历书写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3 减轻书写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电子病历提供了多种辅助录入方法, 如语音中文识别输入、手写输入、扫描仪扫描输入等[6],帮助医生快速工整的录入病历, 可以减医生手写劳动, 使医生把主要精力更多地放在临床诊治中来。

2.4 辅助临床诊断治疗。电子病历除了可以辅助住院医生制定治疗计划,还能够给医生提供用药咨询、自动检查药品配伍禁忌等功能, 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临床水平。

2.5 检索使用更便利。电子病历特有的数据格式和集中的存储, 有利于快捷输入, 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 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 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统计分析、医院管理的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病历的利用率。2.6 传送速度快, 有利于远程会诊。医务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远程存取病人病历。在急诊时, 电子病历中的资料可以及时地查出并显示在医生的面前, 缩短了医生确诊的时间, 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2.7 病历存储更简易。电子病历有效的存储体系和备份方案, 能实现大量存储和实时存取的统一, 占用空间小, 保存容量大, 能永久保存。

2.8 应用更广泛。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卫生领域的电子商务、电子服务应运而生, 电子病历能在广域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能任何时间、地点为任意一个授权者提供所需要的病人信息, 无论病人到哪家医院就诊, 都能提取到自己的病历。此外, 出现疑难病例时, 经治医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请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进行会诊。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提出会诊意见, 以帮助经治医师做出治疗方案。电子病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 将使这个医疗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 质量大大提高。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3.电子病历应用上所面临的困难 3.1 电子病历的安全性,隐私性及保密性

病历对医生来说是进行诊疗的依据,也是保险和法律取证的重要资料。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对病历拥有绝对控制的权利,不能够随意涂改、伪造、窃取[7]。由于电子病历在编写上是采用计算机,病历的更改更加灵活。虽然一些医院的工作站每一个医生都有自己的密码口令,但在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人为因素,如实习生录入病历资料时常常是通过老师的密码口令。这样几乎所有医生的密码口令都形同虚设,难免存在其他人为种种目的而随意更改病历的现象。

3.2 电子病历模板设计不够完善 目前电子病历模板的设计缺乏统一规格和标准,内容与格式不够规范, 缺乏权威性。模板的设计制作多采用word 文编辑系统, 缺乏特异性和稳定性。3.3 电子病历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

电子病历档案法律效力的确认,是电子病历档案应用发展的是核心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有关规定,电子病历档案在民事、刑事活动中不具有法律效力[8]。这也是目前部分已应用电子档案的医疗机构,只能采取纸质病历档案和电子病历档案并存的双轨制管理方法来应用,无法实现无纸的因由所在。只有加快对电子病案的立法,确定电子病案的法律效力,才能解决我国电子病案应用的根本问题。[9] 4.电子病历应用困难的解决方案 4.1 保密性要强

为保证病历客观性,医生的口令应保密。而以其他口令进入者,只能阅读,不能修改,这就 强化了保密的性能[10]。医院领导、各级医师、保险、法律等部门调阅病历具有自动保密设置功能, 能对号人座, 显示并打印相应部分的内容, 防止病历信息的过度使用,维护医院、患者的合法权益。4.2 模板力求标准规范

医院应组织机关和科室相关人员, 认真分析预测实施电子病历和手写病历衔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电子病历程序的编写要符合书写规范和医疗规章制度的要求, 各种协议书的模板力求全面、具体, 体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同时为了防止个人篡改或制作模板, 建议对模板的制作用户在系统中建表授权, 不仅要对建立公用、科室模板的用户授权,还要对个人用户授权。制作好的模板报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而后收回用户的制作权限, 如要对模板进行修改, 可报请同意后再次授权。4.3 强调手工签字, 增强法律效力

各级医师签名一律为蓝黑墨水, 在打印签字前横向顺次签名(不带斜线间隔);归档前的电子病案输出件, 可依照审修权限对有关记录作补正性、纠错性修改, 所做修改不得篡改原记录的本质含义, 并以红色墨水加以区别, 由修改人在修改处签名以示负责。4.4 健全质控机制

归档病案的终末质控工作,对归档的病案根据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质量监控,再次检查杜绝归档病案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通知医护人员来病案室进行整改(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并将终末质控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或缺陷与科主任进行沟通告知,使其及时掌握存在问题的情况,加强病历归档前的质量控制工作和教育工作。同时,每年对病案终末质控中发

[1]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病案委员会上进行汇报,使大家了解病历质量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加强及整改的有效措施,提高病历质量内涵[11]。

综上所述, 电子病历是医院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许多方面。目前理想化的电子病历产品还没有问世, 还有许多技术的、法律的问题有待解决。我国在电子病历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应当尽快将电子病历原型系统推向临床应用, 在实践中不断地使用新技术, 完善和发展电子病历系统。与纸质病历相比,电 子病历还具有纸病历不能记录的内容及不具备的服务功能, 它实质上是医疗全过程的信息化。电子病历的应用,将使医院信息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极大地提高医院信息现代化程度,对医疗卫生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3

关键词:道路桥梁预应力技术混凝土

0引言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能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度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桥梁跨径,刚度大行车舒适等优点,在公路桥梁上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预应力桥梁的裂缝病害相当普遍,特别是箱梁桥。产生裂缝病害的原因很多,其中预应力桥梁施工中出现的若干预应力技术问题,在施工中常出现一些问题,给工程结构的质量带来一些隐患已受到众多专家的关注和质疑。本文就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1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1.1预应力技术在受弯构件中的应用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施工也比较简单,所以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加固的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加固前结构已存在初始内力,混凝土已有初始的压应变和拉应变,当压区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从加固到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混凝土的应变增量决定了碳纤维片材的最终应力。如初始应变较大,构件破坏时碳纤维片材的应力较小,其强度高的特点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可在粘贴碳纤维片材时,先对碳纤维片材施加预应力,使其有初始拉应力,从而提高构件破坏时碳纤维片材的应力,使其得到充分发挥。

1.2预应力技术在加固施工中的应用道路桥梁加固一般是通过对构件的补强和结构性能的改善来恢复或提高现有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以延长其使用年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其改造的主要技术途径有:加强薄弱构件增加辅助构件、改变结构体系、减轻恒载、加固暾台及基础等,通常加固方法有: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增大截面与配筋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增加横向联系加固法度;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等实际上卸载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加固施工时混凝土的初始应变,此时可预先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使受压区产生拉应力,受拉区产生压应力,减小构件在初弯矩作用下的拉应变和压应变,以提高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应变增量和加固钢筋的应力,使加固钢筋得到充分发挥。

1.3预应力技术在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的应用多跨连续梁有正弯矩区和负弯矩区,一般支座处为负弯矩,跨中为正弯矩,当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跨中正弯矩区抗弯承载力不满足时,可用粘贴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施工比较容易。主要原因是所加纵筋锚固的问题不宜解决。有时可通过在梁下加大截面提高梁的承载力,这不仅增加了结构的自重,而且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不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其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都将会提高。

2目前路桥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

2.1波纹管堵塞堵管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波纹管出现堵塞的现象发生了堵管会导致后期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无法通过或张拉预应力时钢绞线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值相差很大,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即影响了工期,又耗费了人力。引起堵管的原因分析: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安装波纹管,出现波纹管定位不精确引起的弯折扭曲、套管接头松动,或者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人员在振捣混凝土时操作失误,造成波纹管局部的破裂,直接导致混凝土水泥浆渗漏到波纹管中造成堵管。其次,波纹管自身的质量缺陷引起漏浆堵管。

2.2预应力超长柬一端张拉工艺的问题国内现浇大跨度(3~5跨,每跨30~50m)预应力连续箱梁底板预应力束一般采用一端张拉的工艺。例如某箱梁桥5跨,第一联跨66m,第二联跨88m,第三联跨150m,如采用一端张拉的工艺将一束钢绞线拉直需要0.3~0.4Ak的拉力,而如此长的孔道要跨越多道箱梁横隔板,其孔道摩阻是多少,要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规定:跨度≥30m以上的预应力桥梁,均要求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工艺,才能保证跨中有效预应力和桥梁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中所需抵抗弯矩的建立:否则会导致跨中承载力不足,而产生正截面裂缝。根据交通部专门调查资料,已通车的公路桥梁中,几乎都出现过由于张拉工艺不适合而产生大量裂缝的现象。

2.3后张预应力结构张拉力控制的问题预应力施工作业不够规范,特别是张拉力控制不严对预应力桥梁质量影响较大。一般张拉作业采用张拉力和预应力筋伸长量同时控制,以张拉力为主,以伸长值校核张拉力。通常张拉力的计量采用1.5级油压,误差大,有的千斤顶甚至未经计量标定就张拉,而且张拉人员多数未经专业培训,如果作业不专心,经常容易出现较大误差,甚至读错表,发生张拉力忽高忽低的现象。特别在多束张拉时,由于每束张拉力都不同,往往对预应力筋的伸长值计算不准确,弹性模量取值混乱,实际张拉时难以做到将伸长量按规范规定控制在±6%范围内,导致张拉力失控。

2.4预应力结构张拉前出现裂隙问题钢筋砼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裂隙是不能避免的,部分预应力的B类构件也允许出现有限制的裂隙,而在预制场内的构件,则应尽量避免出现裂隙。张拉前出现的裂隙经常是由于干缩和温差造成的。裂缝常在表面处,宽度较细、分布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有时产生在箍筋位置,有时从构件顶面延伸到构件侧面,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有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走向元一定规律。梁板式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进和贯穿的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裂缝沿构件全长分段出现。

2.5预应力钢筋孔道堵塞问题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后张法构件中,预留孔道塌陷或堵塞使预应力筋不能顺利穿过,不能保证灌注工程质量,影响张拉效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抽芯过早,水泥砼尚未凝固,不具有一定的强度,或抽芯太晚,橡胶抽拔管可能被拔断。

3路桥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相关问题解决方案

遇到堵管问题,首先根据预应力筋曲线坐标,标注漏浆孔道堵塞的位置,在避开梁的主筋位置,采用冲击钻缓慢进行开孔,清除波纹管中的水泥浆块,使钢绞线能顺利穿过波纹管并能够自由伸缩;然后待张拉完毕后用高一等级微膨胀混凝土封堵孔洞。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在施工下料前对波纹管质量仔细检查,对有缺陷的波纹管及早发现;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波纹管的安装位置,固定好,检查套管接头连接是否牢固,密闭性是否达到要求;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注意波纹管的保护,避免振捣棒碰坏波纹管。

为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应控制构件内外过大的温差,在夏季施工时优先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在低温时预制构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要过早拆除模板。对空心板等薄壁构件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降温。预制构件和台座之间应涂刷有效隔离剂以预防粘接,使构件不受底模热胀冷缩的作用。在砼浇筑前的施工作业中应注意保护隔离剂,对于用长线法生产先张构件应及时放松应力筋,以减少约束作用。

4结语

在道路桥梁施工预应力工艺较复杂,在预应力施工中应做好预应力施工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要求按照操作程序施工,认真做好施工前后的各项检查,早发现问题,因此从设计到施工的所有技术人员都应精心设计、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作业,同时应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盛兴旺,辛学忠.预应力斜交箱形连续梁非线性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5 26{2):64—68.

[2]杨宗放.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4

呼叫中心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为核心, 通过各种现代通信电子企业提供互动服务、信息服务与营销的平台。

呼叫中心是通讯子系统、计算机处理子系统、计算机电话集成 (CTI) 子系统、自助语音处理子系统、人工业务处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的综合性实体。

呼叫中心提供统一的标准服务界面, 规范化的服务流程, 电子化的数据分析、挖掘与管理手段, 为用户提供系统化、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2 呼叫中心的演进

到目前为止, 呼叫中心已成熟演进了五代, 从最初的基于交换机的人工热线电话系统, 逐渐演进到基于UC、SOA、JIT、TSP等技术和管理思想的第五代呼叫中心系统。不过现阶段最为普遍的仍旧是基于IP的第四代呼叫中心系统。

互联网日益发展, 呈现普遍化, 同时也带动了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目前看来, 呼叫中心逐渐向分布式化、多媒体化发展。现阶段, 以IP技术为基础的第四代呼叫中心已趋向大众化发展。IP呼叫中心是一个新型的呼叫中心, 它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不但具备了传统呼叫中心的基本功能和以固话为主的接入方式外, IP呼叫中心新增了未来的宽带音频、视频通信等功能。此外, IP第四代呼叫中心系统采用了先进的VoIP以及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 更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客户电话服务和网络服务平台。

而基于UC、SOA、JIT、TSP等技术和管理思想的第五代呼叫中心, 更是未来呼叫中心发展的趋势。

第五代呼叫中心与前一代呼叫中心相比, 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 通信方面:第五代呼叫中心基于UC技术, 因此对通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允许客户以电话、传真、短信、Email等各种联络方式请求呼叫中心, 并管理这些联络方式。

(2) 计算方面:第五代呼叫中心在技术上实现了基于SOA和实时服务总线。由于呼叫中心是典型的实时系统, 因此在系统之间的交互是实时的、处理的需求也是实时的。为了满足系统之间的交换和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五代呼叫中心必须要实现实时服务总线支撑功能。

(3) 管理方面:在管理方面, 第五代呼叫中心采取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JIT) 。它作为一种追求生产过程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的生产管理技术, 已被应用于全球多个行业中。

(4) 业务方面:第五代呼叫中心在业务模式上应该是一个全业务支撑平台 (TSP) , 它即可应用于电话呼入, 也可用于电话呼出。它还可应用于多个商业、政务领域, 即可自建呼叫中心, 也可外包呼叫中心等。

3 应用场景分析及解决方案

随着通信业务的发展, 客户呼叫中心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据客户的不同类别及要求, 提出了集中部署和分部式部署两种形式以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3.1 集中式部署

(1) 适用于单点接入, 单点服务。该建设方案对总部中心节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集中式部署以中心节点为核心, 其网络状态直接影响了整个呼叫中心的业务处理效率, 中心节点一旦出现故障, 维护较复杂, 运营成本很高。

(2) 适用于单点接入, 多点服务。该建设方案与上一个方案相同, 对总部中心节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集中式部署以中心节点为核心, 其网络状态直接影响了整个呼叫中心的业务处理效率。不同的是, 各地市的座席媒体流都要经过IP承载网与中心节点连接, 话务统一从中心节点呼入/呼出, 因此, 这种建设方式对带宽要求较高, 维护力度大, 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

(3) 适用于多点接入, 多点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在总部的中心节点部署1台CTI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 (具体数量根据用户量决定) , 各个分中心通过相应的接入设备联网注册到总部中心系统, 实现数据和业务集中管理。其中, 总部中心部署的IVR服务器、座席、录音服务器, 可为各个分中心提供录音、媒体服务等处理, 从而实现人工坐席本地化服务。该方案可大大节省网络带宽, 降低维护管理难度。

每个节点还可以提供本地功能再生功能, 当网络故障子网络中心和总部的中心节点, 操作者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以保证本地业务的正常运行。运营成本较前一方案高。

3.2 分部式部署

与集中部署相同的是, 用户可以通过在总部的中心节点部署1台CTI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 (具体数量根据用户量决定) , 各个分中心通过相应的接入设备联网注册到总部中心系统, 实现数据和业务集中管理。与集中部署不同的是, 用户可以在各个分中心另外部署一套IVR服务器、座席、录音服务器, 这种语音导航, 录音和其他功能都可以通过IVR服务器和录像服务器本地节点直接办理, 不需要发送到中央节点的总部进行处理, 进而实现人工坐席本地化服务。

该方案可大量减少网络带宽, 降低运维管理难度。同时, 对各节点提供本地再生功能, 当各个分中心的网络和总部网络故障时, 本地IVR、人工坐席及录音系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保证本地业务的正常处理。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5

1.前言

1.1国内外农业温室大棚系统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在广大农村,农业温室比比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式向现代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和高新科技应用的示范窗口,应运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温室的结构档次在逐步的提高,建设一种可提高温室内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是广大温室作物生产人员的迫切需求。

目前,虽然也有不少单位或个人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如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施肥灌溉监控系统,工厂化育苗智能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真正实现了温室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但往往存在投资过大.系统维护不方便等各种发展制约瓶颈,再者就是要求温室的管理操作人员本身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目前我国广大农民还不具备,这也限制了国外同类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开发低价位、实用型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对于推进我国农业自动化、智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据调查,目前市场上迫切需要的是一种低成本、操作使用简便的实用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针对这一要求及我国日光温室量大、面广的特点,研究一种既符合我国农业水平实际又适合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技术上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农业温室智能集成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智能化农业温室大棚是集农业科技上的高、精、尖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的农业生产设施,是现代农业科技向产业转化的物质基础。它能营造相对独立的作物生长环境,彻底摆脱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目前,计算机监控在农业温室大棚种植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正在成为农业温室大棚监控的核心。智能化农业温室大棚研究是当今兴起的一门横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机械设计和环境控制等几大学科的综合了多种高新技术的边缘学科。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看,未来10一1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就是推动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国情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1.2本监控系统简介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集传感器、自动化控制、通讯、计算等技术于一体,通过用户自定仪作物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参数,搭建农业温室大棚智能化软硬件平台,实现对农业温室大棚中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因子的自动监测。

本系统可以模拟基本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以适应不同生物生长繁育的需要,它由数据采集设备单元组成,按照预设参数,精确的测量温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参数等,并利用手动、自动两种方式启动或关闭不同的执行结构(遮阳幕、通风系统等),程序所需的数据都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

该系统的使用,可以为植物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并能起到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农业温室大棚气候、减少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

1.3本控制系统具有的特点 1.3.1预测性

通过对气候参数的分析,可以预测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1.3.2强大的扩展功能

通过选用不同的外围设备,可以控制温室环境及风机、卷帘、灌溉等。1.3.3完善的资料处理功能

通过中央控制软件,可以不问断地记录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的信息以及各种控制设备的动作记录等。

1.4远程监控功能

即使工作人员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及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2.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系统设计要求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是一个涉及到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种植品种等多种因素的监控系统。因此,该系统的没计应具备以下功能:

l、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110v-380v交流:

2、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可靠的工作;

3、能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

4、能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可以设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预警。2.2系统设计原则

1、系统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2、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3、整个系统易于扩展。

4、运行经济节能,维护费用低。

5、性能价格比高。

2.3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监控方案,下位机为系统前端采集设备,实施对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检测与环境调整机构的控制;上位机为系统远程监控计算机,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设计界面友好的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温室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操作。其基本的框架图如下:

3.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 3.1 系统介绍

该系统利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采集现场的相关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在现场就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数据服务器中,通过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应用和显示。

系统网络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数据管理层:由电脑和以太网组成;第二层为数据传输层: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第三层为数据采集层:由GPRS远程测控终端和传感器组成,该层和第一层之间无需电缆连接;所有的传感器和GPRS远程测控终端只需要用一根电缆连接。3.2 数据管理层

中心采用通过GPRS/GSM 网路把室外各站点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中心计算机,在这里进行各个站点参数设置,及对各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并可通过专用软件在计算机上存储,实时显示所有大棚站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数据和图表。同时可以人工进行特殊操作。建立GPRS中心连接的两种方式:

A.监控中心服务器采用固定IP地址,当监控点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即可满足需求(适用监控点数较多几百上千个)。

B.监控中心服务器采用动态IP地址(可以申请花生壳软件采用域名的方式),当监控点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即可满足需求(适合监控点数在300个左右的)。3.3 数据传输层

本系统数据采集层与数据管理层(中央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采用目前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GPRS网络实现远程通信。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具备如下特点:

1、可靠性高:

与SMS短信息方式相比,GPRS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通信,避免了数据包丢失的现象,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中心可以与多个监测点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互不干扰。GPRS网络本身具备完善的频分复用机制,并具备极强的抗干扰性能,完全避免了传统数传电台的多机频段“碰撞”现象。

2、实时性强:

GPRS具有实时在线的特性,数据传输时延小,并支持多点同时传输,因此GPRS监测数据中心可以多个监测点之间快速,实时地进行双向通信,很好地满足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目前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30Kbps左右,完全能满足系统数据传输速率(≥10Kbps)的需求。

3、监控范围广:

GPRS网络已经实现全国范围内覆盖,并且扩容无限制,接入地点无限制,能满足山区、乡镇和跨地区的接入需求。比较很多无线数据网络(集群,双向传呼,CDPD,CDMA)而言,其网络覆盖是最好的。

4、系统建设成本低:

由于采用GPRS公网平台,无需建设网络,只需安装设备就即可,建设成本低;也免去了网络维护费用。

5、系统运营成本低:

采用GPRS公网通信,全国范围内均按统一费率计费,省去昂贵的漫游费用, GPRS网络可按数据实际通信流量计费,(1分-3分/1K字节),也可以按包月流量收费,从而实现了系统的低成本通信。

6、可对各监测点仪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通过GPRS双向系统还可实现对仪器设备进行反向控制,如:时间校正、状态报告、开关等控制功能,并可进行系统远程在线升级。

7、系统的传输容量,扩容性能好:

能满足突发性数据传输的需要,而GPRS技术能很好地满足传输突发性数据的需要;由于系统采用成熟的TCP/IP通信架构,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一个监测中心可轻松支持几千个现场采集点的通信接入。

总之,它真正体现了少用少付费的原则。通过GPRS无线网络将用户设备数据传输到Internet中的一台主机上,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涉及的各个行业。

传感器用来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根据温室作物生长特点和环境要求,选择精度较高、运行稳定,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该项目所采用的传感器类别及性能参数如下: 防护型红外二氧化碳变送器是在进口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基础上设计的一款专门用于在农业等多种高湿场合使用的产品系列,该产品系统有电压、4-20mA电流接口可选配。该产品采用多重防护,确保内部的传感器不受外界高湿等环境影响,确保传感器可靠稳定工作。产品具有更低的供耗,信号输出更加稳定,并且嵌入了自动校准模式,确保长期工作稳定性和精确度。

4.监控系统软件平台(软件功能可定制)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的软件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实时显示模块、历史数据管理模块、报警数据管理模块、曲线分析模块、网络信息发布及资源共享模块等功能。

4.1实时数据显示模块

数据实时显示模块主要是将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显示,以满足人们对温室环境监测的需求。

4.2历史数据管理模块

用户可通过访问系统服务器,远程检索回放站端的任意历史数据。系统提供了智能化快速检索回放历史数据的功能,可按时问、异常情况等进行检索,大大降低了检索时间和复杂程度,使用户可以迅速地查找到需要的历史资料。

4.3报警数据管理模块

通过该模块,用户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报警信息通报。在线报警栏中的报警信息,在每一个监控页面都是相同的,无论在中心还是办公网络内的客户端,可以让操作人员最短时间内发现报警信息,解决故障。

4.5曲线数据分析模块

一个好的农业大棚温室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在于它能实时、远程监控系统,关键还要能够提供曲线数据.通过对曲线数据的分析,从中找出对温室中农作物生长最为有利各种参数,并通过与农业专家系统的接口.提供一个农作物生长最为有效的模型。

4.6网络信息发布及资源共享模块

位于监控中心的监控服务器与厂区内的局域网络连接,在局域网内进行信息发布,这样厂区管理层的人员都可以在它自己办公室里的计算里随时通过IE的方式访问主机服务器内的全部数据和画面。

每位浏览者都将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的身份验证,它的用户名决定它的监控范围。虽然是采用IE的方式访问现场数据,但所看到的全部数据及画面与信息中心服务器的内容完全相同、效果也完全一样。速度方面也不会任何的延时。通常厂区办公管理网络允许被连接到互联网,这样即使出差在外地的领导也同样可以连回厂内访问现场的数据。

5.系统优势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依据分散采集数据。集中操作管理,相对独立的设计思想,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单个温室的智能控制以及多个温室的联网监控。控制系统可根据温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变化,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对风机、灌溉、二氧化碳发生器等设备进行全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性能优越、配置灵活、安全可靠等优点。

01、全天候不间断在线监测,无论晴雨雷雪,均可实现数据的持续采集,让数据具有连续性,对农业温室环境参数的历史分析和技术优化变得更加有效。

02、所有数据实现无纸化记录,历史可查,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各种分析报表和打印格式,使该系统更加人性化和实用性。

03、真实有效的现场数据给政府、企业的管理上带来的可追溯、可衡量的标准,降低了管理的难度。

04、降低环境对监测的影响,无论是有毒有害的环境还是障碍物,都可实现信号的远程无线采集,降低现场巡检的难度,提高巡检和参数记录的难度。

05、大大降低人力成本,通过该系统的运用,减少了人员的投入,实现让更少的人管理更多的设备和安全领域。

06、实现了防患于未然,该系统会对历史运行数据和安全警戒值进行扫描判断,当变化达到临界值时会自动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通知用户,让用户及时对设备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07、良好的功能扩展性,使得该系统能随时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到及时的调整和优化,顺应客户的变化而变化。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6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自身的问题。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应用题本来就要多看、多想、多练才能灵活运用,长期下来,学生看见应用题就会心虚,害怕解答不出来,产生恐惧、自卑、抗拒的心理,时间长了就会开始厌学,觉得自己就是笨,学不会,甚至就不学了。

2.教师教学的问题。①教学方式单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方式要多元化,要按照不同阶层的同学采取不同方式来教学,但是仍旧有教师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方式,以应用题讲解为主,让学生背诵解题的技巧,这样没有理解的去背,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分析应用题中的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没有以学生探究自主学习应用题为主。②情境教学过度: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只是其中一种方法,不能每次上课都使用情境教学法,会导致情境教学过度学生不爱听课的现象。而且有的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时,没有把应用题和情境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学习应用题抓不住重点。③只停留在教材教学上:教师讲课不能只局限在课本范围,这样局限性的教学会使学生没有办法拓展视野,要增加练习的机会,应用题就是要多审题,多练,才能达到效果。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方案

1.引导认真审题,感知题意。小学生应用题之所以学不好,是没有认真地看题,对应用题中的重点没有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分析明白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隐藏的未知条件,找出来后再进行计算,比如:在两栖动物中,非洲蛙是跳远冠军,一只非洲蛙曾创造了连续三次共跳跃7.74米的记录,这只非洲蛙平均一次跳多远。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审题,这道题是什么问题,分别怎么样去算。这样学生才能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

2.加强课堂的应用题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也是一样要加紧练习,多做,多思考。学生们就会感到数学应用题其实很简单。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要掌握解题的技巧让学生们总结出来,然后再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双休日爸爸要带小名去登山。从山底到山顶全程有7.2公里,他们上山用了3个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上山、下山的速度各是多少?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教师在训练时可以采取学生竞赛的方式来解答,让全班分为5个组进行解答比赛,给相同的时间去解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好胜心,更加努力去思考。另外教师也可以经常组织课外游戏,比如“1、2、3木头人”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更在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反应力、思维能力。

3.教师教学要多样化。学生们学习的好坏,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教师怎样去教。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给学生演示应用题的结构,以及解题思路,在这样有形的、颜色丰富的信息技术来演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们3-4个人结合起来练习数学应用题,其中有2个优秀的学生,2个学习差点的学生来结合,这样练完后学生相互批改,不对的地方,让学生自己讨论自行修改,这样会印象更深刻,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便不会再出错。让学习好的学生带领学习差的学生共同进步。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7

1 智能电视发展现状

由于智能电视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各厂商根据自己的定义和理解来进行FPD技术、主控CPU架构和操作系统的选型,使得各种智能电视产品之间存在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加之目前各方尚无统一的产品标准,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感知成了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从用户体验感知的角度来讲,平板显示(FPD)技术的响应时间、功耗和可视角度等内容影响用户视觉感知度,主控CPU架构的选择影响操作流畅度等用户操作感知,而操作系统的类型则影响用户应用功能扩展的感知度。

2 智能电视关键技术分析

一个完整的智能电视产品涉及FPD技术、系统主控CPU和用户操作系统3种关键技术[2]。从FPD技术看,自2001年以来,主流FPD技术包括LCD(液晶显示)、PDP(等离子体显示)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在系统主控CPU方面,ARM(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和MIPS(无内部互锁流水级的微处理器)都有许多应用在智能电视领域的芯片问世,而基于x86架构的Intel Atom处理器的智能电视产品相继问世,逐渐形成ARM、MIPS和x86架构三方争霸的局面;而在操作系统方面,针对不同的主控CPU,各大家电厂商都采用不同的平台,譬如Google TV的Android系统、微软Windows TV的Windows系统、Apple TV的i OS和三星Bada等,但是大体上分为Android、Windows和以i OS为代表的企业自建系统三大类。

2.1 FPD技术

自2001年开始,FPD技术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LCD技术和PDP技术的发展,现在早已全面超越传统CRT技术。随着FP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后,OLED技术异军突起,形成LCD和PDP为主流,OLED为后起之秀的产品格局[3]。

2.1.1 LCD技术

LCD是一种非主动发光的,通过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排列方式或状态来调制外界光线产生不同的通过情况,再经过偏光滤器、滤色器形成画面的显示技术(如图1所示)。就目前产业现状而言,主要可以划分为TN(扭曲向列型)、STN(超扭曲向列型)、a-Si TFT(非晶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型)、LTPS TFT(低温多晶硅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型)和TFD(薄膜二极管液晶)等。

采用LCD技术的智能电视能够获得低功耗、高清晰度、高亮度等优势,但是受限于非主动发光的原理,LCD必须采用外部光源进行显示,而且由于液晶态物质的特性,响应时间和可视角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随着LCD技术的发展,响应时间和可视角度都在逐渐改善。

2.1.2 PDP技术

PDP技术的原理与日光灯十分类似,它的发光元件为等离子管,将以玻璃为基板的屏幕上分布的每个等离子管视作一个像素,涂有金属氧化物的基板内侧作为电极,基板与基板之间充入氖、氙等混合惰性气体,经气密性封接后形成多个放电空间。当电极间有一定的电压差出现,放电空间的惰性气体就会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的现象,这些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射线就能够激发荧光屏发出可见光,进而形成显示画面(如图2所示)。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PDP技术主要分为电极与气体间用介质层隔离的交流型(AC-PDP)和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DC-PDP)。相比DC-PDP而言,AC-PDP具有更简单的结构、更高的亮度等优点,故大部分PDP厂商采用AC-PDP的结构。

采用PDP技术的电视产品往往能获得较大的可视角度、较小的响应时间、较高的屏幕亮度、较大的可视面积,由于激发等离子体发光的原理,PDP在功耗、制作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1.3 OLED技术

OLED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显示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正负载流子(空穴和自由电子)被注入有机半导体薄膜后进行复合,复合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就分别以光能和热能的形式消散,再利用材料的能阶差,就能够将能量转换成光能,从而完成显示的功能(如图3所示)。

OLED采用的是半导体薄膜器件,它的厚度和重量可以做到非常小,仅为LCD屏幕的1/3。整个OLED器件为固态结构,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如果在特殊材质的基板上进行制造,可以做成柔软的能够弯曲的显示器。由于OLED主动发光和载流子复合的显示原理,OLED产品几乎不存在可视角度的问题。响应时间也是LCD技术的千分之一,并且具备良好的温度特性。但是OLED的使用寿命成为制约其产业化的因素,而随着发光材料的发展,OLED的正常使用寿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LCD和PDP产品了。

2.1.4 FPD技术小结

OLED作为新兴的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LCD而言,它的可视角度和响应速度是LCD技术无法比拟的,制作工序也相对简单得多;对于PDP来讲,它的低功耗和设备体积则是两大优势(见表1)。

2.2 系统主控CPU

除了传统电视信号的接收,智能电视一个关键的特征就是能够实现网络功能,并具备语音、体感等交互功能。目前针对智能电视系统的需求,主要有两类解决方案[4]:一类是单芯片解决方案,即单块芯片里面集成中央处理器、网络控制、电视信号解码和电视接口等模块,加上外围设备来构成智能电视系统电路;另一类是双芯片解决方案,即一块中央处理器加上电视芯片完成传统电视功能,再连接网络芯片和各类外围器件来搭建智能电视系统电路。无论何种方案,处理架构基本上都是属于ARM,MIPS或x86。

2.2.1 ARM架构

ARM是基于32位精简指令集(RISC)开发的CPU架构,由于每条指令的长度相同,保证了CPU在每个时钟周期都能够执行相同数量的指令,从而避免了由于指令过长而导致CPU“堵塞”,产生操作不流畅的现象。同时,ARM的内存寻址技术也相对简单,可以有效地简化寻址问题,减少CPU的能耗。ARM架构包含有Barrel Shifter(桶式移位寄存器)和16个GPR(通用寄存器),前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但带来了复杂的硬件结构,提高了芯片成本;后者则限制了ARM处理器主频的进一步提升。由于ARM处理器低功耗的特点,它被大量应用在手持设备、消费类电子等领域。但是由于GPR数量、指令写入GPR前的多个操作行为以及指令预测执行的限制,ARM处理器少有1 GHz以上的主频,使其很难应用在运算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为了提高处理器的整体性能,ARM一直致力于发展多处理器核心(Multi Processor,MP)技术,从目前看来,多内核将会成为中央处理器的发展趋势。

2.2.2 MIPS架构

与ARM类似,MIPS架构也是基于RISC开发的CPU架构。与ARM不同的是,它作为最简单的处理器体系结构之一,很早就能够提供32位和64位的架构。在同类的解决方案中,MIPS能够提供比ARM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芯片面积。它包含32个GPR,可以在减少寄存器溢出的前提下提供更强的性能,整个架构主要执行单一的操作指令,并不作大量的指令预测执行,并采用了比ARM更加简单的寻址方式,使得MIPS处理器能轻松达到1 GHz甚至更高的工作频率,从而获得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所以MIPS架构的处理器通常被应用到数字家庭、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等数据吞吐量较大、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性能,MIPS重点引入多线程(Multi Thread,MT)技术。

2.2.3 x86架构

x86架构CPU是CISC(复杂指令集)处理器的代表,目前个人桌面电脑大部分都是x86架构的CPU。经过多年的发展,MP和MT技术在x86架构上已经非常普遍,可以提供很高的工作频率、很快的运算速度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基于RISC处理器特点不同,由于x86处理器的指令复杂度高,使其解码过程复杂,同时带来芯片面积增大、成本上升、功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用户熟知的各种软件绝大多数都是x86架构下开发,使得其他架构处理器在这些软件的兼容性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x86架构的操作系统上正常运行的软件,需要重新编译,才能移植到ARM架构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2.2.4 CPU架构小结

作为智能电视市场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英特尔公司逐渐开始重视嵌入式设备,并根据市场需要推出可为智能电视提供视频和图形处理能力的低功耗x86架构So C(系统级芯片)产品;ARM架构处理器凭借在手持设备等领域的优势,推出支持多核心的Cortex-A9处理器;作为后来者,MIPS架构也逐渐受到青睐。3种架构体系的比较如表2所示。

2.3 操作系统

智能电视区别于传统电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具备可升级的开放式操作系统,通过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载,获取更多扩展功能和增值服务。那么就对智能电视产品的操作系统的开放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2.3.1 Android

Android是Google公司基于Linux平台开发,一个开源的类Unix系统,它包含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框架、程序库、Android Runtime与Linux内核等层(如图4所示)。Linux内核层向整个系统提供内存、进程、线程的管理和网络协议栈、驱动模型等底层服务;程序库和Android Runtime层提供类似SQLite数据库系统、Open GL 3D绘图系统、媒体库、Lib Web Core等C++链接库并使用Java编译器进行编译,通过Dalvik虚拟机执行编译后的.dex类型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框架层则起到将应用程序层与程序库的幕后主架构进行有机衔接的作用;而应用程序层可以将整个系统框架内的组件进行组合,形成高阶服务,满足使用者的期望。

由于Android系统开源的特性,使得它内部各个层次间的接口能够很清楚地被了解,加之采用了成熟的、存在大量可重用代码的Java技术,使得Android系统可以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从而形成不同的产品,并且拥有大量的应用软件。但是Java应用内存消耗大、运行速度低的特点,也导致Android系统对硬件要求的提高。

2.3.2 Windows

Windows是由微软公司独立开发的,源代码由微软商业所有的操作系统。整个Windows主要由用户模式(User Mode)和内核模式(Kernel Mode)两部分构成;大多数应用程序的代码都运行在用户模式层,通过Windows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函数对系统数据进行访问,并且无法直接访问底层硬件;在内核模式下,系统内核代码可以访问几乎所有的系统数据和底层硬件(如图5所示)。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模式下的应用程序会首先调用系统服务,操作系统会捕获该应用然后将调用线程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完成对系统数据和底层硬件的访问,应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再将线程切换回用户模式。

虽然Windows操作系统未完全开源,但是能够提供API库函数的支持,加之它早已成为桌面电脑的首选操作系统,所以Windows拥有大量的用户。在智能电视的应用程序扩展能力方面,Windows有着先天的优势。

2.3.3 企业自建系统

对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虽然不同企业会推出不同种类的系统,但是相当一部分都属于Andorid的深度定制,其他全新的系统由于支持的应用程序太少,很难体现智能电视的扩展能力。i OS是苹果公司拥有源码版权的,基于Darwin(达尔文)系统的类Unix系统。它由核心操作系统层(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Media layer)和可触摸层(Cocoa Touch layer)等4层构成(如图6所示)。核心操作系统层可以直接访问底层硬件,并完成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及其他任务;核心服务层设置了i OS所定制的一些服务供用户访问;媒体层提供各类应用程序中使用的媒体文件、库函数及标准接口;可触摸层则负责用户在i OS的触摸交互操作。

由于过度封闭的系统架构,使得应用程序软件仅能通过苹果公司的审核才能正常发布,保证了软件的安全性和优异的操作体验,但是苹果公司应用程序下载分成的商业模式,也促使大量优秀的应用程序上线销售。

2.3.4 操作系统小结

微软已经推出支持ARM架构的Windows系统,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使得其在应用程序数量及深度定制产品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而i OS凭借优异的操作体验和优秀的软件质量具备强大的竞争力。3种操作系统功能的对比如表3所示。

3 总结及展望

智能电视的出现,标志着电视产业第三次革命的到来。不难看出,传统电视的定义已经不能够很好地诠释智能电视的含义。智能电视已经将传统电视智能化、网络化、IT化不再是传统电视的简单延伸,而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平板显示技术方面,LCD,PDP和OLED将是未来智能电视的主流技术,辅以3D显示技术,能够为用户带来完美的视觉感受;在CPU架构方面,x86、ARM、MIPS三大架构形成鼎足之势;在操作系统方面,Android、Windows和i OS各自具备突出的优点,而企业自建系统还需在操作界面和应用程序数量方面进一步提升。

智能电视开放的本质决定了传统电视那种“一个品牌、一种技术、几类功能”的市场方式已经彻底过时,功能型电视时代产生的思想和市场策略已经无法适应智能电视的时代。只有积极向智能化、网络化、IT化转型,才能够在智能电视时代赢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吴伟.智能电视技术分析[J].电视技术,2011,35(24):7.

[2]温娜.智能电视技术与评价标准探讨[J].电视技术,2011,35(20):41-42.

[3]郑圣德.LCD/PDP/OLED的综合比较[J].电子工艺技术,2005(5):304-307.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8

一、贵州省分局数据中心防病毒旧状

方案实施前, 贵州省分局就计算机病毒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为数据中心业务服务器及终端计算机分别安装与操作系统版本相对应的单机版防病毒软件, 科技人员定期从互联网上下载病毒库进行手动更新。此方法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单机版防病毒软件在软件升级、病毒防范范围和功能方面远不及企业版;二是手动对众多的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分别进行病毒库升级并制定安全防护策略, 工作效率不高, 科技人员工作量增大;三是由于需要从互联网向内部服务器摆渡信息, 客观上增加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风险;四是终端用户的不良习惯或操作失误, 易导致防病毒软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对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形成威胁。

二、解决方案

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资源共享以节约人力财力的考虑, 贵州省分局做好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最佳解决方案, 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 打通与人行网络的隔离, 将业务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纳入其安全防护体系, 由人行防病毒服务器统一管理各外汇业务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的安全策略、软件升级和病毒防护, 从而大幅减轻科技人员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此方案中, 外汇业务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均作为人行防病毒服务器的防病毒客户端, 其病毒库版本与人行防病毒服务器 (防病毒管理器) 保持高度一致, 从而强化计算机病毒防护, 受感染的风险大幅降低。

(一) 方案设计

如要共享人民银行防病毒安全系统, 必须让外汇业务服务器及终端计算机与人民银行防病毒服务器互通。贵州省分局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边界使用的是防火墙, 在默认情况下, IN区内的主机可以访问其他区域内的主机, 而其他区域内的主机要访问IN区内的主机会受到限制, 因此, 要使位于DMZ区的外汇业务服务器与人行防病毒服务器互访, 必须进行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和ACL (Access Control List) 配置。此外, 在双方网络节点中亦需配置相应的前向和回向路由。贵州省分局与当地人民银行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二) 实施难点

通常, 防病毒客户端无自定义防病毒管理器的IP地址功能, 防病毒管理器制作防病毒客户端安装包时, 其IP地址自动写入安装包, 无法修改。防病毒管理器与防病毒客户端的通信方式是:防病毒客户端主动向防病毒管理器发送位置信息, 防病毒管理器收到位置信息后, 将防病毒客户端加入管理列表;而非由防病毒管理器主动搜索、添加。鉴于此, 进行NAT配置时, 不能采用将一个区域的地址转成另一个区域地址的常规方式, 而应在DMZ区将IN区IP地址作无变化转换。否则, 处于DMZ区内的防病毒客户端因寻找不到防病毒管理器, 而不能下载安全策略、更新病毒库。

(三) 实施步骤

以某外汇业务服务器为例, 实施步骤如下:

1. 配置静态NAT, 进行地址转换.

在防火墙上将人民银行防病毒服务器 (11.xx.xx.yy) 地址在DMZ区作无变化静态转换。具体命令是:static (inside, dmz) 11.xx xx.yy 11.xx.xx.yy netmask 255.255.255.255。

2. 增加ACL, 开放访问控制。

允许外汇业务服务器 (100.xx.xx.zz) 访问防病毒服务器, 并将ACL运用到DMZ端口上。具体命令是:access-list dmz_access_in extended permit tcp host 100.xx.xx.zz host 11.xx.xx.yy eq number, access-group dmz_access_in in interface dmz。

3. 增加前向和回向路由。

在分局防火墙上配置前向路由:route inside 11.xx.xx.0 255.255.255.0 100.xx.xx xx 1;在人行网络交换机节点上配置回向路由:ip route100.xx.xx.0 255.255.255.0 100.xx.xx.A 20。

4. 安装客户端。

使用浏览器以Web方式登录人行防病毒服务器, 下载支持相应OS版本的防病毒客户端安装软件。安装完成后, 向防病毒管理器发出策略更新请求, 更新防护策略。

三、结束语

雨水收集及应用创新方案 篇9

云南省大旱,水源日趋紧张,全省库塘蓄水大幅减少、江河来水偏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耕地大面积缺水,生活与生产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小春和大春用水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作物受旱7 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 197万亩;有2 088万人、1 368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如果旱情还将持续,旱区将面临水源日益消耗,人饮困难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 西南地区的旱情敲响了水资源枯竭警钟,如果中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得不到改善,那么现在的云南将是不久以后全国的缩影。

研究过程

相对于西南部而言,东北部的水资源以及降水都相对充足,可惜的是,落下的雨水白白流掉了。如果能很好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将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老师,我们明白,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都会进入其中。雨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天然雨水中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虽浓度相对较低,但要使雨水能够为人使用,必须净化,否则会危害人体健康。

夏天,将水倒在地上,水便马上蒸发消失了。这一现象无形中给予了我们灵感:可以利用太阳能蒸发净化雨水!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小组通过研究、设想,提出了三个主要实用方案。

1. 集雨遮雨盖

中国城镇每家每户都安装了遮雨盖,且每套房子都有两三处。但普通的遮雨盖都是向外倾斜的,造成雨水白白流失。据此,我设计了集雨遮雨盖。集雨遮雨盖向内侧倾斜,且该处有缺口,下接水管。支架安装在遮雨盖上面,起固定作用。集雨遮雨盖能收集大量雨水,可用于浇花、洗衣服、洗手、拖地等。

2. 自动浇花节水花盆

自动浇花节水花盆能起到浇花、节水的双重功能。一次浇水后,多余的水会流到底部,再通过蒸发,凝结在花盆盖上。凝结在花盆盖上的水滴,会由于重力自由下落,就可以自动为花儿再次“浇水”了。花盆盖还可以拦住并回收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水分。自动浇花节水花盆可以大大降低人们浇水的次数和用水量,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3. 太阳能雨水收集利用风雨亭

利用太阳能加快雨水蒸发,再在板上凝结,引流汇聚一处。本发明将雨水通过不同程度的净化后,分为三种水。第一种是冷饮用水,通过雨水蒸发冷凝直接得到;第二种是热饮用水,通过反光镜会聚太阳光,使雨水先蒸发冷凝,再通过曲折的水管加热为热水;第三种是洗手水, 由雨水沉积而得。

研究心得

西南大旱让我们想到了综合与合理的收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经过数星期的努力,我们创作了许多收集雨水的装置并制作了模型。通过这次活动, 我们受益很多,不仅深刻地了解了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以及节约水的迫切性、重要性。这次活动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我们真正地亲密接触科学。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经过许多的挫折和失败。在构想“太阳能雨水收集利用风雨亭”时,曾一度陷入僵局。但经过努力,我们都坚持过来并成功了。我们始终坚持着这个信念:只要团结努力,一定会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就注定失败。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10

关键词:真空采血系统,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目前, 医院已广泛开展真空采血, 应用真空采血管及采血针采血过程常遇到一些问题, 通过积累, 我们也找到了解决办法, 介绍如下。

1 真空不准

1.1 真空采血管真空过小或无真空 (静脉穿刺成功后不能采血或采血量少于采血额定量) 。

1.1.1 原因分析:

(1) 病人过于紧张, 血管收缩过度封堵针尖; (2) 病人体质差异, 血液粘稠度高 (如老人、高烧、重度烧伤病人等) ;采血针型号过小, 换管时间延长, 造成外源性凝血; (3) 终点判断不准确, 换管时间过早; (4) 病人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不合适 (例如穿刺到血栓密集区或血管畸形部位) ; (5) 管塞穿刺针进针深度不够, 未穿透胶塞或进针斜度太大, 插入了胶塞侧壁; (6) 采血管被外力破坏, 真空丧失; (7) 针尖封堵或塌陷。

1.1.2 解决办法:

(1) 疏导病人放松, 轻揉病人穿刺部位或轻微转动静脉穿刺针; (2) 在病人创伤面接受的情况下, 选择较大型号的穿刺针, 或选择主静脉穿刺; (3) 准确掌握终点判断; (4) 轻微转动静脉穿刺针或重新穿刺; (5) 将管塞穿刺针垂直插入胶塞; (6) 使用前进行三查七对, 采血管破坏禁止使用; (7) 轻揉穿刺部位或轻微转动静脉穿刺针。

1.2 真空过大 (静脉穿刺成功后, 采血量超过了额定量) 。

1.2.1 原因分析:

(1) 采血过程中, 病人体位改变; (2) 病人紧张, 静脉压升高而采血量增大; (3) 系统局限性。

1.2.2 解决办法:

(1) 正确指导病人采血体位; (2) 安抚病人情绪; (3) 采血环境温度偏低时, 采血量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 血液倒流

2.1 原因分析:

采血方法不当。

2.2 解决办法:

(1) 病人采取半卧位, 将手臂放在低一点的位置; (2) 握住试管, 塞子朝上; (3) 血液开始流入试管时即松开止血带。

3 采血速度慢

3.1 原因分析:

(1) 血液粘稠度过高的病人选择了小型号的采血针 (因静脉穿刺针内径较小) ; (2) 穿刺时未选择主静脉; (3) 系统局限性。

3.2 解决办法:

(1) 选择适宜的采血针; (2) 在多管采集血样时, 一定要选择主静脉; (3) 采血量小的采血管比采血量大的采血要慢一些 (例如:2ml比4ml的采血量慢些) ;小型号的采血针要比大型号的采血针要慢一些 (例如:7号比8号的采血慢些) 。

4 采血针漏血

4.1 原因分析:

止血护套被剥离。

4.2 解决办法:

指导正确的操作方法, 止血护套在整个采血过程中不得剥离;管塞穿刺针未垂直插入胶塞, 造成止血护套不回弹或回弹过慢;穿刺时应保持管塞穿刺针与胶塞断面垂直, 确保穿刺针从止血护套顶端刺出。

5 标本溶血

5.1 原因分析:

(1) 标本采集不足量, 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 (2) 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 未卸下注射器针头 (血样在一定压力下, 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 血细胞变形或破裂) ; (3) 在使用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 (血样冲击力过大, 破坏血球) ; (4) 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 不及时摇匀 (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 介面温度过高, 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 。

5.2解决办法:

(1) 使用不足量标本时, 采血完毕后开启管塞片刻, 放出管内多余真空; (2) 特殊情况需注射器采血分装于采血管时, 应卸下针头, 开塞后沿管壁缓慢注入; (3) 采血后颠倒180°摇匀, 尽量减小血样冲击力; (4) 采血后及时摇匀5~8次。

6标本凝血

6.1原因分析:

(1) 使用注射器采血时, 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 (2) 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 摇匀方式错误; (3) 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 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 采血速度过慢; (4) 异常的开塞操作 (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胶塞上) , 异常开塞后, 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 导致抗凝剂量不足。

6.2解决办法:

(1) 特殊情况需分装血样时, 应以采血管额定量为准; (2) 及时轻轻颠倒180°, 摇匀5~8次; (3) 选择适宜的采血针, 或采血量大时, 边采集边摇匀; (4) 需开塞操作时, 先将采血管底部向下轻敲或将其适当甩一甩, 使得吸附在胶塞上的抗凝剂沿管壁滑下, 开赛操作完毕后, 合上胶塞颠倒180度, 摇匀5~8次。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11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图画  解决问题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主要在于认识和掌握数学中的数字、符号、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应用,是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基础。学生能否掌握低年级数学知识以及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所以,小学低年级数学重点不是单纯的内容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画能帮助学生更直观、立体地认识数学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掌握数学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应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伴随着新课标的广泛推进,新教材中引用大量的图画,与古老的数学文化和其他的实际数学问题相结合,既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先人的数学精神。

1.图画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图式中的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间,能够用简单的言语、符号来表达世界,有一定的逻辑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和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图画这一传递信息的方式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直观形象地表述数量关系,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2.图画比文字能更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只有二十分钟左右,仅为中高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一半,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想出新意,持续不断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冗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直观的图画,持续不断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习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讲解时,用图画的方式更能把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讲清楚,甚至需要拿出实物来演示。还有一些知识用教师语言表示也能够说清楚,但是如果用到图画更容易使小学生理解。比如,《认识位置》《认识方向》中,有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在图画中找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这就需要借助图画来进行讲解。

3.图画直观、形象,能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题意

低年级学生理解水平有限,形象思维在他们的数学思维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是相同的一道题,采用文字表述学生就可能不知其所以然,即使知道题意也很难一时理清,但如果用图画表示出来,就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知道这道题的已知、未知条件,应用哪种算法。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认数(一)》中,讲到0时,用文字表述就是“0表示无,没有”。显然,这样的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苍白空洞的,即使记住0的含义也很难明白0的意义,不能够合理地进行知识迁移应用;但是,“地上有4个萝卜”,“地上没有萝卜”,简单的对比就表示出了0的含义。

4.图画能锻炼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

应用题大多以图画和文字的方式并列出现,在图画中往往有许多陷阱容易忽略。如图1为商店一角,买2个排球需要多少元?买1个篮球需要多少元?这道题中,由于图画上篮球在前排球在后,而问题中是排球在前篮球在后,如果粗心的同学仓促做题的话,可能就会掉进命题人的陷阱里。

二、应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的不足

1.教师的原因

(1)将图画作为一种知识而非策略来讲解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图画作为一种知识在传授,而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认为在小学中高段会有图画策略的专门讲解,没有意识到图画策略作为一种解决策略是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即使有的教师讲解图画,也是作为知识在讲解,要求学生在画图过程中要认真、用直尺测量好长度大小、每一段要一样长,重点放在了图画的表达上而不是如何用图画表达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

(2)倾向画线段图

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到,教师更愿意教学生的是简单有效的线段图,并且与固定的题意相关,通常提到“倍数”时都会画线段图。例如:小明家里有8个苹果,是梨的2倍,梨有几个?这一问题用线段表示出来如图2,这样的线段图是直接有效的,但小学低年级的思维很难理解梨、苹果这些水果用线段代替。访谈中学生有提到:“明明就是吃的水果,怎能用生硬的线段代替?”如图3,学生用简笔画表示出了题意,简单明晰而富有情趣。

分析其原因:首先,教师是一个成年人,更习惯用简单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线段图在小学中高段都是广泛应用的图画策略,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忽略学生年纪小,形象思维活跃而抽象思维单调的特点,线段图并不是学生所擅长的图画。其次,有些教师认为画复杂的图画是在浪费时间。数学课更多的是在讲数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图画上,要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数量关系。

2.学生的原因

(1)学生没有图画策略意识

在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小学生总是习惯性地注意数字大小、提到的问题环境,而不是用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在某堂课上,学生在做练习,共有十道题,笔者认为能用图画来表达数量关系的,能有三道,但是在实际做题中,发现12名同学中仅有一位同学在一道题上用了图画策略,并且成功解决问题。可见,低年级学生是没有图画解决问题这一策略意识的,不用图画策略直接根据题意做题在一般的数学演算中是可以加快学生的做题速度的,但是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中,仅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很难理解全面的。

(2)学生不能用图画准确表达题意

在观察课堂实践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即使能够用图画,也很难用图画准确表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对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信心不足,不再愿意用图画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图画策略时,更多的是隐形教学,没有将图画明确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意识地应用图画。

其次,没有形成用图画解决问题的策略氛围,周围同学都没有用图画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自己用了,有可能会被同学认为自己特立独行。

再次,学生自己思想在作怪。“别人都能一眼看出的题意,我用图画才能帮助理解,显得我笨。”在学生中确实流传这样的思想,认为用图画策略是一种笨的表现,害怕被同学笑话。

三、应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的改进建议

1.图画策略与数学思想相渗透

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经由意识反映后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图画策略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反过来促进数学思想的理解,达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数学思想,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智能,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祖先从农事活动中就接触到了计算和测量,从结绳记事到后来影响世界的《九章算术》,都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内容有很大关系。在讲解图画策略时,与数学文化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习数学家脚踏实地、联系实际的刻苦钻研精神。

2.图画策略与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联合应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画策略外,还有替换、倒推、列举等。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道题目中可以应用到许多策略,而这些策略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运用图画策略时,可以与其他策略相结合,共同理解、解决问题。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问题中的图画也与小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讲解图画时,也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甚至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体会。例如《克与千克》,可以拿来实物让学生亲身体会,克与千克的重量差别,甚至能够让学生实际称一称到底是不是书上写的那么重。这样,不仅能亲身体会还能养成勇于求证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将来的求知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都是生活中的数学,图画与模拟演练相联系,不仅能够更明确地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还能在实际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方便学生在以后应用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3.应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时有效处理图画

(1)教师“讲图”

新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图画,这里精美的图画都给同学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是这些图画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十分清晰地告诉学生,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面对丰富多彩的情境,学生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找的是非本质属性,有的找的是本质的数量属性。例如,在讲到长方形时,举出黑板的例子,学生会说出黑板的许多属性:黑的、玻璃的、四条边、四个角……这些属性中,只有四条边、四个角是长方形的数量属性,但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属性不能不理不睬,应对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积极思考。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讲解图画要尽快地去除非本质的属性,留下本质的数学属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加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2)注重“读图”的训练

图画在数学问题中,更多的是在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读图,理解图画所表示的数学含义,那么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可能不会熟练应用图画策略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图画表示出来,更不用说之后的数形结合了。

读图训练要从教材上的图画读起,教材上的图画选取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多是以学生实际生活的片段作为图画,更多用到拟人化的动物、有趣的故事来表示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图画策略,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相关的图画。

(3)学生“用图”

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很强大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图画解决同一个问题,学生就会不断的给老师惊喜。

用简单的图形符号代替简笔画,是学生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迈步的桥梁,能够将人用符号表示出来,还能做出分辨,有利于学生今后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与培养,也能顺利地解决许多问题。事实上,能够将数量关系准确、简单地表示出来,就是好的图画策略,就应该鼓励学生多画多用。

(4)将隐性的图画策略“显性化”

数形结合在复杂的数学关系中应用非常普遍,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应将解决问题策略作为一个重点方法来讲解渗透。首先,在解决问题前,让学生熟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看看能不能用图画将这一数量关系简单、直接地表示出来。其次,在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图表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看哪个同学的图画既直接又清楚。最后,解决问题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运用图画策略的心得,做到策略的迁移。

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图画策略进行反复强调,学生对其进行有意识地应用之后,就会渐渐形成习惯,遇到问题时,自然能够运用最简单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为将来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刚.教师应扮演课堂上的多种“角色”[J].基础教育参考,2010(24).

[2]韩翠萍,黄淑珍,王娅.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以太原市小店区S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发展性评价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4(4).

[作者:韩翠萍(1980-),女,山西交城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解决方案及应用 篇12

随着互联网以及承载于互联网上的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运营成本的考虑,企业大量部署了VOIP和IP会议电视设备。由于IP地址短缺和网络安全等因素,企业网一般在网络出口层部署防火墙设备。因为媒体控制协议如H.323、SIP、MGCP等均使用动态端口,并可能为源和目的地址使用相同的端口等,造成数据流在传统防火墙设备无法穿透。本文通过对H.323协议的分析,探讨了H.323协议穿透防火墙的技术实现。

2 防火墙及NAT

企业部署防火墙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侵入,同时,防火墙设备启用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一方面可以节省公用IP地址,另一方面能实现IP地址隔离。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静态转换(StaticNat),动态转换(DynamicNat)和端口多路复用(PortaddressTranslation,PAT)。

传统防火墙一般包括过滤防火墙、应用代理网关、状态监测防火墙以及最新的UTM防火墙等。一般情况下,防火墙对用户网络进行防护,需要监视每个连接从发起到结束的全过程,为每个穿过防火墙建立的会话保存完整的会话状态信息。状态型会话列表包括源和目的IP地址、端口号、TCP序列号信息,以及与特定会话相关的每条TCP/UDP连接的附加标记。防火墙各接口都会被分配不同的网络安全级别,一般情况下,从网络安全级别高的接口(内部网络)流向网络安全级别低的接口(外部网络)的数据流,需要进行地址翻译(静态或动态)才能被防火墙转发。而从低安全级别的接口(外部网络)流向一个高安全级别接口(内部网络)的数据,除非被明确允许(Permit),否则全部默认被防火墙拒绝(Deny)。

3 H.323协议穿透防火墙存在的问题

H.323是ITU-T提出的一个协议族,用来在IP分组交换网上实现语音通信、视频通信和数据会议。目前,大多数企业级VOIP、会议电视设备采用H.323协议实现。

H.323协议族(图1)一般有四个组件:Termina(终端)、Gateway(网关GW)、MCU(MutipointControlUnits,多点控制单元)和Gatekeeper(关守GK)。Terminal、Gateway和MCU都可称为endpoint(端点)。所有协议通过不同的网络连接进行呼叫控制。

如图1所示,RAS通过UDP,Q.931及H.245通过TCP,RTP/RTCP通过UDP连接实现传输。现以两台H.323终端直接进行Q.931方式SETUP消息呼叫为例说明呼叫过程。H.323终端呼叫使用端口1720与另一台终端建立会话连接,同时进行协商。连接建立后,通过RTP/RTCP等需要建立多个UDP会话。在用户整个通话过程中,呼叫建立,会话保持,呼叫拆除,H.323会采用多条动态建立的TCP连接及UDP会话。本次呼叫中,只有一条TCP连接使用众所周知的端口(port1720)。H.323协议的常用端口见表1。

Control Information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在网络边界部署NAT防火墙设备,阻止不信任的外部网络用户对内部网络用户的访问。如果外网用户同内网用户之间的通信由外网用户发起,通信一般会被防火墙阻断;当企业内网H.323端点与外网进行呼叫时,数据流可以通过防火墙进行NAT地址转换后,送至防火墙外网建立连接。但从外部的GW/GK动态建立的TCP连接无法从防火墙的外部接口向防火墙内部接口动态建立连接,因为防火墙默认拒绝所有不经过允许的数据流,所以导致内部H.323终端向外部终端之间的呼叫失败,或者RTP/RTCP会话流单向传输单通。

同时,防火墙启用NAT后,内部网是私有IP地址,外部网络IP无法访问企业内部网络IP地址,导致无法从外部网络终端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呼叫。

4 H.323穿透防火墙解决方案

根据H.323协议的特点以及NAT防火墙的特性,H.323穿透防火墙主要有静态IP地址映射、防火墙ALG应用层网关技术和部署ProxyH.323网关三种方案。

4.1 静态映射

在企业内部网,针对每个H.323终端,在防火墙NAT上做静态NAT,即将私网地址与公网地址做一对一的静态映射,并针对映射后的公网IP地址做A-CL策略允许所有端口通过。通过静态映射,使网络内部的每台终端均使用独立公网IP地址,解决了防火墙对H.323协议的屏蔽。

该组网方式网络结构简单,但需要占用公网地址;如果内部终端较多,则对IP地址是很大的浪费,同时需在防火墙进行大量的数据配置。

4.2 通过防火墙ALG应用层网关实现

启用NAT防火墙H.323应用层网关ALG(ApplicationLayerGateway),可以解决H.323协议穿透防火墙的问题。ALG是对传统防火墙在应用层协议的扩展。通常情况下,NAT只对报文头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进行转换,不对应用层数据载荷中的字段进行分析。ALG与NAT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应用层协议的状态检查功能。

防火墙启用H.323ALG后,能够解析H.323协议内容,对H.323协议的IP数据流进行分析,可以直接进行包头、包内IP地址转换,同时根据需要动态开放相关媒体流端口,在通话结束后又会自动关闭这些端口。既保证了网络安全,又能够建立正常的多媒体通信。

目前,主流厂商防火墙中的高端产品,都包括对一些应用层协议的支持特性。以思科ASA系列防火墙为例,其配置如下:

该组网方式的缺点是对企业网络防火墙的配置要求高、投资大。同时,在防火墙启用应用层协议的特性加重了防火墙的处理负担。

4.3 通过H.323 Proxy实现

根据ITU的解释,H.323 Proxy就是一系列提供H.323协议的特殊类型的网关。H.323 Proxy通常部署在企业防火墙内部或防火墙DMZ区域,需要为H.323 Proxy分配公网IP地址,防火墙被配置允许代理和外部进行多媒体通讯。H.323 Proxy与企业内网的终端及与企业外网的GW/GK之间建立端到端的呼叫连接,所有终端的呼叫以及会话的数据流全部需经过H.323Proxy转译后,才能与公网的MCU/GK等进行数据交互。H.323 Proxy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实际应用时,小型企业可采用一台PC服务器,通过H.323 Proxy代理软件实现。较大企业也可以采用网络设备作为H.323代理,如思科的支持VOIP的路由器产品,可在设备上启用“proxyh323”功能,如下所示:

该组网方式有效解决了H.323穿透防火墙安全策略以及NAT的问题,但增加了网络设备及投资,并且所有呼叫均通过代理进行转发,增加了呼叫时延。

4.4 解决方案简要分析

三个方案各有特点。静态NAT方案适合一些小型企业在内部网终端数量很少、且不希望改造网络出口的情况下使用。ALG应用代理方式,能满足中、大型企业内部视频需求。Proxy代理方式占用公网IP地址,并且呼叫时延大,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5 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实际情况,采用本文提出的三种方案能够较好解决H.323穿透防火墙存在的问题,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兴初,李逢天(译).Cisco安全PIX防火墙.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上一篇:支配企业下一篇:自燃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