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化制作(共8篇)
文件化制作 篇1
一关于文件化工作流程在现场制作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自从15年前我们开始向市场推出视频服务器产品, 迄今为止, 现场制作是少数几个仍旧广泛使用磁带的应用领域之一。
也许是因为现场制作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使得操作者不愿意改变已有的工作习惯, 更可能是因为在高速回放市场上的一些视频服务器价格高昂, 使得向全文件工作流程的转换造价太高, 从而延误了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
草谷公司一直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为大家介绍新的系统结构, 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素材短片的轻松管理, 并且能够和快节奏现场制作所必备的基本应用更好整合。
虽然我们相信视频服务器的高昂价格阻碍了现场制作领域向无带化的转变, 我们同时也发现视频服务器在这一领域的操作方式仍然十分陈旧, 只是模仿了磁带的操作流程, 并没有真正地充分实现文件交换、网络化和共享存储的优势。
1. 文件对比磁带的优势
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程相比磁带的线性流程具备很多优势:
●在播出/回放的同时进行录制;
●“循环记录”功能保证不错过任何重要镜头;
●共享的文件读取通道允许“磁带”操作员以外的人员, 如助理/制片也能够观看素材;
●内容文件可以起名并登记进数据库, 方便查找, 而无需寻找素材在磁带上的时间码位置;
●可以向文件添加元数据和标签, 以方便素材的查找, 并作为该素材的永久记录和文件记录在一起。
2. 现场制作文件化工作流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 是什么因素正在阻碍实现无带化工作流程呢?
建立一个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程必须注意以下因素以保证该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长远需求。
如果你选择了专有技术的编解码格式, 那么未来任何增加到该系统的应用都必须支持该编解码格式。这样, 选择必然被限制而且该编解码格式有可能会过时。如果只是系统的一部分使用专有技术的编解码格式, 那么你就需要转码。但是我们马上就会讨论到现场制作环境要求速度, 所以整个系统最好只使用一种压缩格式。
非标准的文件系统—系统可扩展性要求存储基础设施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 才能接纳其它应用, 最好设备本身就支持这些应用。如果通过网关设备连接所有文件系统, 那么说明至少有一个文件系统不是标准的, 这时要么保证网关能够双向工作, 要么干脆选择一个标准系统, 剔除这个不必要的复杂性因素。
非标准的文件格式—从兼容性和文件内容在系统内或系统外的重复使用的角度, 使用一个兼容性的文件格式非常重要。请注意一些系统使用“类MXF”文件格式但是不具备与其他供应商系统的兼容性。
非标准网络化设置—一些供应商使用SDTI转移压缩内容但是不提供现代网络设施具备的共享读取通道或文件的快速转移功能。
无法读取的元数据—文件工作流程的使用者都会很快意识到尽早搜集描述素材内容的元数据对素材的编目、自动文件转移和归档都至关重要。
首先, 让我们先看一下与压缩和文件格式有关的一些要点。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考虑。硬盘存储格式和用于网络文件交换的格式通常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在制作服务器上。
在硬盘上, 我们存储文件的方式必须有利于数据的方便读取并支持一些像慢动作、快进或倒放、编辑等功能。这种存储格式不一定要和其它服务器交换文件的格式或从移动介质上读取或者输出的文件格式一致。当我们需要转移一个交换文件时, 我们通常在文件转移过程中创建文件交换格式, 如MXF。这一创建过程可以高速实现, 和网络传输文件的速度一样快。
很多人经常问, 我们能否实现单一格式。我们应该从压缩格式 (JPEG、DV、MPEG-2、MPEG-4、AVC-Intra) 和文件格式 (QuickTime、GXF、MXF以及大量的其它格式) 这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当然也有不同的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记住互联网传输的码流要求和支持制作 (花式技巧、慢速、群录/放、时间码、音频同步等) 的文件格式十分不同。
那么, 我们可以统一压缩格式吗?
不幸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随着技术和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 新的格式将会不断出现。但是现场制作环境不同于新闻制作环境。新闻短片可能会以不同格式录入, 所以新闻制作必须能够处理所有这些格式, 这就是为什么草谷公司生产的EDIUS和Aurora编辑器可以上载和播放几乎市场上出现的任何格式。而在现场制作环境中,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的格式。您, 作为用户, 应该选择单一格式以消除转码造成的延误。
我们可以实现单一文件格式吗?
是的!广播级和专业级制作必须慢慢统一到一个广播/制作应用标准的MXF文件格式, 以保证素材的兼容性和重复利用。
现在我们分别选择了一种压缩格式和文件格式, 让我们看看这些文件是如何被共享的。大多数视频服务器为几个使用者提供共享的硬盘存储空间, 使用者的数目一般限制在2到3人, 因为这些使用者可能需要同时使用播出和录制通道, 所以1台4通道的服务器在现场制作应用中只能支持有限的几个使用者。如图1所示。
但是因为很多制作要求的用户数目都多于单一系统可以支持的用户数目, 所以我们需要寻求扩展系统的方法。
采用IT网络技术实现了不同服务器之间的文件交换是选择之一。如图2所示。
当素材被录入进1台标准IT数据服务器时, 素材只能在文件完毕即录制结束后才能传输;但是广播服务器允许在录制过程中读取或者传输文件。这一点对要求素材快速流动的现场制作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 标准的IT服务器限制了灵活性, 在这个例子中, 文件传输只能在录入完成后方可开始, 那么在另一台服务器上的回放也要等整个文件传输完成后才能进行。
尽管网络技术在很多年以前就能为传输提供足够的带宽, 一些供应商还是没有能利用这些成熟的技术, 而仍在通过基带路由使用SDTI传输素材。
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等录入完毕后才能传输文件, 而且文件传输缓慢, 只能以播放速度传输, 并且其他使用者在传输结束前不能读取该文件。这种结构是能够完成压缩文件的传输, 但是不仅速度慢, 而且传输元数据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这是一种老旧的方式, 极大地限制了工作流程的效率。如图3所示。
广播级视频服务器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在录制过程中读取或者传输文件。在录入启动后, 第一批数据包就通过高速网络被立即传送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在第一批MXF码流数据包到达几秒后, 回放即可开始。系统会自动根据文件的优先等级分配带宽。如图4所示。
这一点对要求素材快速流动的现场制作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是购买广播级视频服务器而不是一般IT产品的原因。
当然, 真正的共享存储使用高带宽的iSCSI或者光纤通道和共享的硬盘存储连接, 在录入开始几秒后就能允许所有的用户即时并同时访问同一文件。在录入启动后, 数据被传输到SAN, 并从SAN立即提供给其他用户读取。这就为用户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也许一些用户更青睐于广播级服务器提供的冗余备份结构, 该结构使用分散存储架构, 通过高速网络共享素材。草谷公司在为客户构建系统时两种模式都支持。如图5所示。
全程文件化工作流程中, 兼容性是关键点。
首先, 文件格式决定供应商产品之间的相互兼容性。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广播制作的一些核心功能其实也有赖于文件格式的结构, 也许同时受制于压缩格式。举例来说, 长GOP格式占用较少磁盘空间, 但是解码较为困难, 而且在为搜寻精彩镜头做素材浏览时反应速度较慢。基于这个原因, 在对速度有要求的制作应用上我们更喜欢用帧内压缩方式, 因为帧内压缩能够提供最快的反应速度。
同样, 文件格式也决定了一些我们依赖的重要功能, 譬如:
●录入的同时播放;
●录入时共享文件读取通道;
●录入时实现文件传输;
●部分文件传输;
●能够创建子素材, 并可从另一用户端立即读取该子素材。
当然, 很多功能的实现还取决于服务器本身。
3. 小结——成功向全文件流程转换的要点
(1) 压缩格式
可处理不同的文件格式, 但是因为速度是现场制作的关键, 建议在素材上载时转换格式, 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单一格式。
(2) 文件格式
●选择广电标准格式并保证设备格式一致;
● EBU进行了广泛的兼容测试。
(3) 网络化
●无特殊协议——IT标准协议适用于广电;
● FTP能够保证文件在所有产品间的可靠传输。
(4) 可扩展性
●制作设施规模根据需求从单一用户的小系统到拥有共享资源和资产的复杂系统;
●请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供应商可以扩展系统, 为制作需求提供足够的带宽。
二应用案例分析-MotoGP世界摩托车锦标赛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刚刚谈到的要点, 我想分析一个成功的案例。Dorna Sports是草谷的客户之一, 它成功地实施了先进的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程, 扩展了其制作能力, 并提高了制作质量和效率。
MotoGP即世界摩托车锦标赛。本赛季, 在全球范围内要组织18场比赛。Dorna Sports总部位于西班牙, 自1992年以来是所有世界摩托车锦标赛商业广告和电视转播权的唯一拥有者。Dorna Sports面临的挑战就是将其系统从标清升级到高清。Dorna Sports曾经使用过一些主流的比赛用服务器, 但是由于落后的网络方式, Dorna Sports对这些服务器的灵活性表示失望。Dorna Sports希望找到一个技术战略合作伙伴, 实现其未来规划。草谷授命, 通过9个月的研发为Dorna开发了从图像采集到素材归档的全文件工作流程, 涉及的产品来自Sony、草谷和苹果, 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面, 我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我们刚刚谈到的要点建立了一套完全网络化的基于文件的系统, 创建了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新系统。
图6是Dorna系统结构图。
整个系统由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该系统最终包括:
● 8台带ChannelFlex的K2 Summit服务器和8台Dyno控制器;
●K2 Dyno PA, 全流程管理和在直播系统与后期制作站之间自动传输文件的核心控制软件;
●系统集成了草谷的LDK8300摄像机和索尼的高速摄像机, Summit服务器上的ChannelFlex支持2两种SSM摄像机/服务器;
●系统集成了苹果的Final Cut Pro编辑器64TB XSAN;
●系统集成了置于制作切换台直接控制下的播出服务器。
前台系统从实时信号源上现场制作直播节目和添加提前录制的片段, 后台系统管理后期制作, 进行网络发布和DVD打包, 并将内容发布给其他现场的转播商。苹果的Final Cut Pro进行节目打包, 而Dyno PA则管理所有文件出入XSAN系统的迁移。
前台系统由赛道信号采集车及国际转播车组成。
赛道信号通过将置于赛道边的摄像机输出信号切到国际信号转播车上生成。K2的回放输出同样切到国际信号转播车上, 回放操作员等待转播车上的命令启动回放。回放操作员创建精彩镜头集锦, 由转播车随后使用或发到XSAN编辑包待用。精彩镜头集锦均有关键词标注, 譬如赛车手、赛事类型、超级慢动作速度和其它相关信息。
国际信号转播车管理记录赛场摄像机、RF摄像机、辅助信号、切换台输出和直升机摄像机采集的输入信号, 首席
回放操作员系统创建精彩镜头集锦用于赛后回放, 回放在现场制作中用于国际信号, 精彩镜头标注有关键词及框架信息。
Dorna总共在赛道边安置了18台摄像机, 将图像记录到K2Summit服务器。4名Dyno操作员管理着来自这些摄像机的精彩镜头和回放, 包括2台超级慢动作基站。镜头归属的赛事、赛车手以及决定精彩镜头价值的素材等级等元数据被捕捉。
同时, 每辆摩托车上和直升机上分别安装有4台摄像机, 操作员可从这些图像源选择12路记录到另外一对服务器上。
后台系统由后期制作系统及国际广播中心组成。其中后期制作包含2个Dyno PA操作端连接XSAN存储和Final Cut Pro编辑, 管理前台和后台系统之间素材的迁移和监看。广播中心包含一个系统记录国际信号输入流、清洁信号和两路切换台输出以及输出到转播商广播频道。创建扩展播出列表。
视频用于世界摩托车锦标赛网络频道和卫星信号上行。
MotoGP世界摩托车锦标赛作为高端赛事, Dorna每次的赛事转播系统都很复杂, 涉及多个转播车系统并且需要管理大量的素材和数据迁移。紧密的网络连接、处理多个频道的灵活的服务器系统, 再加上复杂的Dyno PA管理一切, 事实证明这一组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下是Dorna一个标准赛事的有关数据:
●每场赛事三种比赛:125, MOTO-2, MOTO GP;
● Dorna每场比赛要制作15小时的节目, 包括周五3小时 (资格赛和练习赛) 、周六6小时 (资格赛和练习赛) 和周日6小时 (正式比赛) ;
●总共35~36个摄像机通道同时输入 (总数超过100台摄像机) ;
●制作使用AVC-Intra 50和AVC-Intra 100;
●每场比赛每个控制人员创建30-50个回放素材短片;z每天创建1, 500~2, 000个精彩镜头;
●每天通过网络传输1, 000~1, 500个素材到XSAN;
●每天通过网络传输200~300个素材到首席回放操作员。
三总结
总结我们从Dorna案例中得到的经验:
第一, 不要幻想有“万能”的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满足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 包括管理操作人员之间的文件迁移以及使用SAN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 建议使用标准IT协议集成第三方系统, 而不是采用专用互操作协议。
第三, 元数据是简化直播操作和资产管理的关键。为了确保为正确的操作人员提供正确的素材用于直播或进行编辑,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事先规范元数据的使用, 并与素材库元数据的使用规范一致;
●元数据对于该种运动或赛事必须是唯一的, 并且便于所有控制人员调用;
●元数据的使用规则要简化, 要在录制过程中创建元数据, 而不是等节目结束后花费时间完成这项工作;
●元数据可用于逻辑组织Melt-根据赛事、车队、赛车手等;
●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介质低成本地将素材带走。
制作MKV格式文件的方法 篇2
关键词:MKV,视频,音频,字幕
0 引言
首先澄清一个误区,MKV(全称为Matroska)不是一种压缩格式,MKV是一种多媒体封装格式,多媒体封装格式还有一个称呼叫媒体容器,它不同于DivX、MP3这类编码格式,它只是为多媒体编码提供的一个“外壳”,常见的AVI、VOB、MPEG、RM格式都是属于这种类型,它们可以容纳多种类型的视频编码和音频编码。而DivX、XviD、YUV、VP6等视频编码才是视频压缩格式,PCM、MP3、AC3、Ogg等才是音频压缩格式。举个例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只有视频的XviD和只有音频的mp3组合起来,然后以一种多媒体介质的形式出现,最常见的就是AVI,其次就是OGM,还有mp4等不太常见的多媒体封装格式。AVI的出现已经超过了10年,渐渐体现出老态了,除了近年通过VD可以拥有两个音轨,没有其他的改进。OGM的出现,标志着多音轨格式的出现,可以合成8个以上的音轨,音频上自然也多了OGG这个格式,重要的是可以“内挂”字幕,老外称为“软字幕”,可以任意开关,可以“内挂”8个以上的字幕,美中不足的是仅仅支持srt格式,并且不支持Unicode,对亚洲字符支持严重不足。还有一个就是Chapter功能,可以自定义段落,播放时就可以自由选择了。是不是越来越像DVD啦?但是当时的OGM源码是不公开的,就那么几个人在开发,自然进度慢了,前一阵几乎陷入了“死亡”。最近宣布公开源码,加入Open Source行列,重新开始开发。MKV就是在OGM停滞的那段时间出现的,由俄罗斯的程序员开发的,从一开始就是Open Source,因此得到了很多其他程序员的帮助,开发速度相当快。OGM有的MKV都有,另外还有很多独特的功能。其中最令人振奋的就是Gabest(开发vobsub的公司)开发的Plugin,不仅开发了专门的播放器(Media Player Classic,MPC),还开发了很多的MKV用的Mux(合成器),尤其是Real格式的Mux。Real的RMVB是封闭格式,官方的Helix根本就不支持多声道,所以尽管算法很优秀,但在声效大片的再现上就无能为力了,只能乖乖让位给可以合成AC3和DTS的AVI以及OGM了。但Gabest开发的Realmedia Splitter和MKV Mux可以让rmvb格式的视频和AC3、DTS合成MKV,从根本上克服了rmvb音频上的弱点。不仅如此,还开发了VSFilter.dll和SubtitleSource.ax这两个Plugin,宣布支持ssa和ass的格式软字幕。
1 强大的MKV合成工具——MKVtoolnix
Mkvtoolnix是目前功能最齐全的Matroska合成器,除了WMV和MPEG-1/2之外,它几乎能将所有的媒体合成到MKV中去。
(1)安装及运行
Mkvtoolnix解压之后,还要将Mkvtoolnix Runtime Package也一并解压到Mkvtoolnix所在的目录中,否则它是无法运行的。Mkvtoolnix的主程序mkvmerge.exe是命令行程序,不过这个软件包中还提供了一个GUI外壳程序mmg.exe,可运行它来对mkvmerge.exe进行操作。
(2)文件导入
运行mmg.exe后,会弹出软件的图形界面,首先选择“Input”选择卡,点击上部“Input files”处的“add”按钮,将要合并的视频、音频、字幕文件一一添加到文件列表中,Mkvtoolnix功能的强大主要体现在能导入的格式上,除了MPEG视频外,几乎所有的主流音、视频格式它都能容纳,包括OGM和MKV格式本身!如图1。
(3)轨道设置
如果视频中已经包括有音频,它还可以选择是保留还是不保留该音频!如果要去掉原有的音频,先在文件列表中选中该视频文件,然后在下面的Tracks列表中将音轨前的勾去掉即可。这样的功能要比OGM方便得多!所有的轨道都可以加上语言类型、标题、作者等标示,先选定某个轨道,然后在下面“Track Options”处的“Language”下拉列表中进行选择。在字幕或声音不同步的情况下,还可设置声轨和字幕播放的延时时间,可将延时数值填入Delay后的文字框(单位为毫秒)。
(4)文件分割
如果想将合并好的MKV文件刻入光盘,而最终合并好的文件可能超过光盘的容量的话,你可以对文件进行分割。选择“Global(全局)”选项卡,在其中的“Split(分割)”栏中勾选“Enable splitting(进行分割)”,分割有两种方式:“by size(按文件尺寸)”、“by time(按时间)”,这里当然应该按尺寸,具体的尺寸可从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如图2)。
(5)输出
界面中的其它选项卡都是无关紧要的,可以不管。最后,在下面的“Output filename”(输出文件名)处设置输出文件的路径及名称后,点击“Start Muxing”(开始合并)按钮输出MKV文件。另外,Mkvtoolnix也可用于分离MKV文件,只要将MKV文件导入,再将每个码流单独命名输出就行了。
2 ASF、WMV转MKV
Mkvtoolnix不能将ASF、WMV合并到MKV中,这个任务要由asf2mkv recorder完成。运行asf2mkv recorder,在软件窗口的地址栏中输入源文件的完整路径(也可复制),然后单击“Record!”按钮,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在其中设置好MKV文件保存的路径及名称后即可输出MKV文件。asf2mkv recorder只是简单的将ASF、WMV文件转换成MKV文件,不能合成多种音频,更不能合入字幕。不过,这种包含Windows Media的MKV文件已经可以用Mkvtoolnix进行处理了,要做到这些自然也不困难。
3 MKV格式的采集
目前可做MKV格式视频采集的程序有两个,一个是VirtualVCR,一个是Media Player Classic,其中以前者的功能最为强大。Virtual VCR带有功能完善的电视调谐器,可方便的采集包括电视在内的模拟视频源。用普通的VirtualVCR版本是不能采集MKV视频的,必须使用VirtualVCR-Matroska版。
(1)设置采集设备
运行VirtualVCR,在其主界面工具栏中单击设置按钮,会弹出“Settings”对话框,首先选择“Devices(设备)”选项卡,在“Device Selection”栏中选择视频(如Philips Proteus7130电视卡)及音频采集设备。然后选择“Video Source(视频源)”,共有三个选项“Video Tuner”即电视调谐器,“Video Composite”即AV复合端子,“Video Svideo”即S端子,如果要采集电视就选择“Video Tuner”。
(2)设置电视调谐器
如果采集电视,要对电视调谐器进行设置。选择“Tuner”选项卡,单击“TV Tuner Device”(电视调谐设备)按钮,会出现电视调谐器属性面板,在这里要设置好电视接收的国家代码(中国为86)及视频制式,视频制式可选择PAL-B。完成然后回到“Tuner”选项卡中,单击“Scan”按钮,开始扫描电视频道。扫描出的电视频道会出现在左边的列表中,双击某个数字就会播放某个频道。这一步只在采集电视节目时需要设置,如果采集来自AV端子和S端子的视频则无需理会这里的设置。
(3)视频参数设置
选择“Video”选项卡,首先选定“Use Custom Settings”复选框,然后设置其“Frame Size”(帧尺寸),尺寸及视频的分辨率,可根据机器的性能来设置,如果机器的性能强劲,可设置为640×480(由于电视的质量不太高,更高的分辨率意义并不大)。“Frame Rate”(帧率)决定了视频是否连贯,一般在25FPS就行了。下面的“Use Compression”也应该勾选,这样你就可以使用MPEG-4类的Codec来进行编码了。视频Codec建议选择DivX Pro 5.1.1,它的编码速度要比同类的Codec快一些,这样可保证尽量少掉帧。点击“Prop”按钮可设置编码Codec的参数,主要是码率的设置,一般根据画面的分辨率来设置就行了,但如果采用较高分辨率,还需要将画面做消除interlace(隔行)处理,但这需要你的电脑非常强劲才行。
(4)音频参数设置
选择“Audio”选项卡,选定其中的“Capture Audio”(采集音频)和“Compress Audio”(压缩音频)两个复选框,然后“Compress Audio”选择合适的音频编码。因为是实时采集,它对音频编码的要求比较苛刻,MP3肯定不行,因为它会用很多CPU资源。最好使用Windows Media Audio V2,参数设置为44.1KHz,64~128Kbps,Stereo,这样可兼顾音频文件的质量、速度与体积。
(5)文保存设置
最后选择“File”对话框,设置采集文件的名称及保存的路径。“Setting”对话框中还有一个“Stop”选项卡是用于设置采集的停止条件的(如时间和剩余硬盘大小)。所有的设置完成后,即可回到主界面进行采集。
(6)采集MKV视频
在主界面中单击工具栏“录制”按钮,即可进行采集,采集时你可按下工具栏中的“Toggle Stats”按钮,打开“Stats”面板,查看有关的采集数据,如非常关键的丢帧数量,丢帧数量通常应该在总帧数的2~3%以下,否则会让人觉得很不流畅。如果丢帧太多,可适当降低采集参数(分辨率、码率)。Matroska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它未来的目标是要使文件具备流媒体特性,可通过HTTP及RTP协议进行流式传输,另外为这种格式增加一种类似DVD菜单的功能也纳入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当这些计划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功能更强大,更全面的多媒体封装格式。
参考文献
[1]http://www.mtime.com/my/rayinhere/blog/1049305/.
[2]http://k.pconline.com.cn/question/856096.html.2010.
[3]http://blog.zol.com.cn/573/article-572889.html.
[4]头重脚轻.草根也能称王,万能媒体容器MKV[J].电脑迷.2008.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 篇3
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术语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
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
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 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4 职责
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4.2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4.3各部门 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5 流程图
? 主责部门 流 程 图
形成文件/记录 信息化管理中心
《两化融合评估指 标体系》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化管理中心 各部门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 6 程序内容
6.1建立评估体系
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6.1.3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项组成。一级指标应包含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依据公司业务现状、两化融合现状分别制定相对应二级、三级指标。
6.1.4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的体系建立原则。
6.1.5《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此):
a)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b)评估方法; c)评估指标项; d)数据采集项; e)填报对象; f)填报说明。
6.2评估实施 6.2.1开展评估
6.2.2信息化管理中心将批准后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分发给各个业务部门,应明确各部门数据反馈时间。
6.2.3各部门认真填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经部门主管审核后报至信息化管理中心。
6.2.4各部门所填报数据应确保准确性、完整性,严格按照《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的数据填报说明进行填写。
6.2.5信息化管理中心汇总、审查各部门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数据,按照《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的评估方法开展具体评估工作,对每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出评估结论。
6.2.6信息化管理中心依据各项指标的评估结论,结合评估方法,评估公司两化融合所处发展阶段。
6.2.7信息化管理中心依据整体性评估结果,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确保找出原因: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没有形成预期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不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要求。针对问题和原因,按PDCA的方法进行检查和整改。6.2.8信息化管理中心依据评估与诊断结果,组织编写《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6.2.9《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文件内容应包含:
a)评估背景; b)评估范围; c)评估目的; d)评估方法; e)评估结果; f)评估分析; g)改进措施。
6.2.10信息化管理中心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至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评估报告批准后分发至有关领导和部门。7.相关文件
7.1《记录控制程序》 8.记录
文件化制作 篇4
关键词:Busybox,嵌入式Linux,Linux操作系统,根文件系统,cramfs文件系统
1 根文件系统结构
根文件系统是所有文件和设备节点的起始点,包括系统所必须的各种工具软件、库文件、脚本、配置文件等一系列的文件。一个基本的Linux根文件系统包含有以下的目录:dev、proc、bin、etc、usr、Lib、temp、var、usr等等目录。其中dev是设备文件节点目录,proc是挂载proc文件系统所用的目录,bin目录下面包含了系统的基本命令,etc目录是系统启动脚本所在的目录,Lib是系统默认的动态链接库目录,usr是用户目录,temp是临时目录,用来保存临时文件,var目录包含系统运行时要改变的数据。以上都是根文件系统所必须的目录
2 Busybox简介
熟练嵌入式Linux的朋友对busybox一定不会陌生,它是标准Linux工具的一个单个可执行实现,被形象的称为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瑞士军刀”,因为它将许多常用的UNIX工具和命令结合到一个单独的可执行程序中。虽然busybox中的这些工具相对于GNU常用工具功能有所简化,但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同时,busybox仅仅需要几百KB的空间资源就能实现大量的Linux命令(如Ls,cat,cp等),节省系统空间容量,使用简洁方便,不需裁剪就可以直接将其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根文件系统。
Busybox开放源代码,遵守GPL协议,本文以虚拟机为载体,以busybox-1.1.3为例,完成的源代码可从http://www.busybox.net下载,压缩包大小为1.3M左右。
3 配置busybox
首先,建立交叉编译环境,使用arm-linux-3.3.2版本,特别要主要arm-linux-编译工具和busybox1.1.3版本的对应,不同的对应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
安装arm-linux-3.3.2,在根目录下解压即可tar–jxvf arm-linux-gcc-3.3.2.tar.bz2
检查是否生成/usr/loca L/arm目录,若生成说明安装完成。
其次,修改环境变量export PATH=$PATH:/usr/loca L/arm/3.3.2/bin/:
并将busybox-1.1.3源代码解压后,进入busybox目录:
出现一个图形界面,如图1,选择Busybox Settings,这里可以对编译、安装以及调试等模式进行配置。
然后选择Bui Ld Options,对交叉编译器以及编译方式进行配置。
其中的第一项是Bui 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no shared Libs),如果选择上,则busybox将以静态形式进行编译,否则将以动态方式编译。此外,还需要对交叉编译环境进行配置,选择其中的Cross Compi Ler Perfix,输入交叉编译器的前缀,我们的嵌入式平台上使用的是arm-linux-的交叉编译工具,如图2。
接下来,配置busybox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选择:
1)在Genera L Configuration中,选择“Support for devfs”选项
2)在Linux System Uti Lities选项中,“Support Loopback mounts”和“Support for the o Ld/etc/mtab fi Le”2个选项应该选中
3)在She LL选项中,应该选中默认she LL:ash,否则不会生成sh,导致不能解释脚本文件。
最后运行命令:
将默认在busybox源码目录下生成一个_insta LL目录。到此,busybox基本上可以功成身退了。我们需要的就是busybox编译出来的这个_insta LL目录。进入_insta LL目录,可以看到一共有3个目录和一个文件,分别是:bin、sbin和usr目录以及linuxrc文件。删除linuxrc文件,将其他的目录打包。查看_insta LL目录,大约在540KB左右,由此可见,busybox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4 配置cramfs系统
一个正常的Linux系统还缺少很多文件。我们必须建立了常见Linux系统中包含的一些目录,虽然它们不全是必需的,但建立它们更符合标准一些。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mkdir rootfs
cd rootfs
再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并在etc目录下建立init.d文件夹。
mkdir dev etc home Lib mnt proc sbin sys tmp var usr
准备系统启动时所需要的文件:linuxrc、rc S、inittab、fstab。这里,我们以脚本的形式直接给出:
1)linuxrc文件
修改其权限chmod 755 linuxrc将其放入rootfs/的根目录下
2)rc S文件
将其放入rootfs/etc/init.d/目录下
3)inittab文件
4)fstab文件
将inittab和fstab两个文件放到rootfs/etc/目录下。
最后,将-insta LL目录中先前打包的文件解压缩至rootfs目录中,再进入rootfs的上一级目录,使用mkcramfs制作文件系统:./mkcramfs rootfs xxxxx.cramfs。至此,一个完整简单的根文件系统就制作成功了。
5 结论
一般构建文件系统的方式是从原有的文件系统进行剪裁和修补。但是使用最新的busybox制作全新的文件系统并不复杂,甚至更加简便,对启动脚本的配置也更加灵活和自由。至此,本文完整的给出了制作根文件系统的方法,对于嵌入式领域的开发和Linux系统的裁剪移植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天泽,袁文菊.嵌入式设计及Linux驱动开发指南——基于ARM9处理器[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54-170.
[2]陈铁军.嵌入式Linux2.6在s3c2410上的移植技术探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7(11).
[3]毛德操,胡希明.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78-153.
[4]DANLETL P B,MARCO C.深入理解Linux内核[M].陈莉君,冯锐,牛欣源,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207-346.
[5]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开发[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13-304.
[6]熊伟,董金明.嵌入式Linux中根文件系统的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07.
高清文件化备播效率提升策略 篇5
关键词:文件域,备播,效率
0 引言
扬州台于2014 年元月推出了江苏地市台第一个高清频道, 在该频道实现了摄、录、编、播的全程高清化。以笔者看来, 扬州台高清化改造进程可分两大部分:信号域和文件域。信号域的高清化, 需要更新大量的设备, 信号处理方式依然是实时的, 基本不会降低原有流程效率。文件域涉及制作、主干、媒资、IP收录、播出等多个系统, 文件域高清化后, 由于文件体积增大, 必然导致上下载、编解码和迁移等环节的效率下降。
1 高清化影响文件域效率因素分析
从P2 卡或高清蓝光盘上载入非编, 制播流程开始进入了文件域。在文件域中, 备播文件辗转制作、媒资、主干、播出几个系统, 途经几次的编解码、迁移、校验过程, 最后到播出系统的视频服务器播放, 重回信号域。我们将这些流程进行分类, 探讨高清对文件化备播效率的影响程度。
1.1 上下载流程
非编上下载可以看作是文件域和信号域的接口。以P2 上载为例, 在标清环境下使用AJ-PCD2MC采集P2 卡可以获得近4 倍于实时的采集速度。高清环境中如果延用标清上载设备, 上载速度跌落到1 倍速左右, 下载速度则低于实时, 不如以信号方式下载。如表1所示, 我台上载实际使用序号4、7两种方式。
对于自办栏目, 我台使用PCD30 下载P2 卡送播, 同时再辅以文件化方式备播。因为自办栏目时效性强, 文件化备播的总体效率目前还落后于P2 卡直接送播。
1.2 计算流程
打包、转码、MD5 校验、技审等流程, 主要依赖于服务器的计算性能, 可称之为计算类流程。高清化会导致其效率下降3~4 倍, 同时出现异常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提升服务器的CPU性能不等同于流程效率提高, 因为显卡性能、软件算法等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1.3 迁移流程
迁移效率的下降是直观和线性的, 在通道带宽不变的情况下, 迁移效率无疑会下降4 倍。限制效率提升的不仅是存储的带宽和连接的方式,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迁移协议都是重要环节, 再加上通道中安全设备的通过性能, 迁移流程的效率提升反而是其中最为复杂的。
1.4 人工流程
非编制作、媒资编目、播出软审、播前审都是文件域中人机交互的流程。与前几类流程不同, 此类流程需要不断的进行人机交互, 所以对效率的需求是刚性的。高清制作尤为明显, 必须提升系统核心和站点的硬件配置, 以保持系统响应速度无明显降低。此外, 合理配置网内编辑和打包格式也尤为重要, 所以我台宁可选择统一转码成MPEG-2 I帧的上载方式, 牺牲了上下载的效率, 以更好的保证编辑实时性。
2 高清文件化备播流程简介
高清电视剧的备播流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流程从媒资发起, 经由主干到播出, 辗转20 多个环节, 历经多次编解码和迁移, 直到播出系统视频服务器离开文件域。我们选取的电视剧样本片长47 分钟, 存储于单面双层专业蓝光盘, 文件格式为MXF封装的MPEG-2 IBP50M码流文件, 实体文件大小17.1GB。
如图1 所示, 技术系统全流程 (不含人工流程) 需166分51 秒, 约为原剧时长的3.5 倍。其中在媒资系统的耗时为61 分26 秒, 在主干的耗时 (含两次迁移) 为28 分57 秒, 在播出系统的耗时为76 分28 秒, 分别占总时长的36.9%、17.3% 和45.8%。
3 文件备播效率提升方案
3.1 优化流程
仍以高清电视剧为例, 对于首播剧, 需要采集入媒资缩编网, 进行简单编辑后再送播, 对时效性有一定要求。对于库存复播剧, 采集入媒资后无需编辑, 无时效性要求。电视剧缩编网是内嵌在媒资系统的一个小型非编网, 与媒资系统共用存储。首播剧在缩编网采集后就已经进入了媒资在线存储区, 如果归档到磁带库后再下载进行送播, 流程出现了迂回。可以先跳过C、D、E、F、G而直接发起I迁移流程。注意两个问题:1.由于在缩编网打包好的文件并没有入媒资库, 所以将无法在媒资系统内发起送播流程, 转而在主干平台的迁移界面发起。2.首播剧同样也是要入媒资系统归档的, 所以打包后的文件需要停留媒资在线缓存区, 再补做入库、编目、归档流程。
流程R和流程T两个等待轮询的时间设置可适当缩短, 经与厂家探讨, 认为缩短到5 分钟仍在安全范围之内。
将主干的NAS缓存提供的FTP服务修改为被动模式, 这样可将流程M迁移后的目的地直接指向播控二级缓存, 可以省去流程P的迁移环节。
3.2 优化网络连接方式
将原来部署于主干平台与播出系统之间的网闸更换为防火墙。我们选用了两台天融信TG-41608 组成双机热备, 在设置为流量均衡状态时链路的传输带宽理论可达8Gb/s左右 (即800MB/s) , 而播出系统的二级缓存isilon X200 实测混合读写带宽接近700MB/s, 正好形成匹配, 消除了主通道的传输瓶颈。单FTP线程时传输效率可提升至50MB/s, 这样流程M时间缩短, 尤其多FTP线程并发传输时, 优势更为明显。
3.3 增加关键设备、更新设备配置
主要措施有:增加主干在线存储的容量和带宽;增加主干EMB服务器数量;增加高清新闻网打包和转码服务器数量;更新高清新闻网编辑站点硬件配置;更新播出技审服务器硬件配置;使用更快的上载设备 (P2的上载更新为AJ-MPD1J、AJ-PCD30, 蓝光上载部分更新为PDW U2驱动器) 。具体方案不再赘述。这样, 流程A、H、U耗时均可缩短, 同时缓解了多文件并发迁移的等待情况。
3.4 分时错峰提高通道利用率
随着文件化备播的压力逐渐加大, 高峰时段文件通道拥塞的问题时有发生。如果再增加设备、拓宽通道带宽虽然能够缓解, 但也会带来通道利用率的下降。为此我们要求厂家定制了媒资软件定时发起送播的功能, 白天发起的复播剧送播流程不立即执行, 等到夜里空闲时间再集中发起, 这样大大降低了白天高峰时段的压力, 提升了通道利用率。
综上措施, 优化后的技术流程 (图2) 总耗时将缩短至96 分38 秒, 效率提升约42%。其中媒资系统效率提升52%, 主干系统提升29.8%, 播出系统提升22.8%。
即便如此, 文件备播效率仍落后于蓝光盘直接送播。文件化备播的优势何在?首先, 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 人工工作量有所降低。还有转码、分发、归档等功能得以顺利实现。更重要的, 播出的安全性提高了, 蓝光盘只能单介质送播, 也缺少文件化送播的技审、软审、播前审环节。
4 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4.1 MXF文件封装的标准性
我台高清播出格式为MXF封装的MPEG-2 IBP 50Mb码流文件, 但问题是MXF的封装标准似乎太过宽泛, 而播出系统OMEON视频服务器的口味又颇为独特, 不同制作系统生成的MXF文件, 即使内部编码参数完全一致, 也不能保证视频服务器就能识别。甚至在同一个制作网内, 也有站点打包出来的文件也不能播出。而这些不能播出的mxf文件可能在制作系统来看是完全正常的, 即便是视频服务器原厂家提供的MXF分析软件也分析不出异常。其实, 不仅限于MXF封装的文件, 从制作网来看, 外来视频的封装和编码格式正变得日趋混乱, 相同封装和编码格式的文件不能被识别毫不奇怪。
4.2 MD5 校验的必要性
MD5 校验有两个作用, 一是防篡改, 二是检测网络传输环节错误。本流程中都是为了校验传输错误。以太网传输文件出现错误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但在大文件、远距离的场景下, 传输出错的概率将随之增加。以我台的实际情况来看, MD5校验出错会无规律的出现, 有时连续一个月无报错, 有时一天内会连续发生。如果仅从网络传输角度考量, MD5 校验是必须的。但从全流程来看, 其必要性仍值得商榷, 因为在播出的下游, 有技审、软审、播前审三个环节, 一旦出现了文件传输错误, 势必不能通过三审。而一旦过了这三关, 即便是MD5 校验报错的文件也可播出, 仅有的不同只是可以在MD5 校验环节提前发现问题。
4.3 防火墙连接的安全性
在标清时代我台普遍采用文件隔离型的网闸作为播出的出口, 其传输效率从10MB/s至80MB/s不等。高清化后, 文件传输安全与效率的矛盾更为明显, 促使我们对这个重要环节的安全策略重新审视。事实上一些使用FTP协议的单堡垒网闸, 已经在隔离度和传输效率之间做了适当妥协, 即便如此, 其百兆级的速度也还是成为横亘在链路中的狭小咽喉。我台曾试图与网闸厂家合作, 用多网闸叠加的方案来增加带宽, 但未能做到如堆叠和聚合的效果,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道拓宽。使用防火墙解决了效率问题, 也带来了几个担心。一是蠕虫、病毒和木马, 二是网络攻击。我们在防火墙中设定了几个策略:固定IP地址的服务器到指定IP的存储进行通讯;只开放特定端口;只允许FTP协议通过等。从技术角度来看, 漏洞很明显, 由于没有开启防毒墙和深度检测, 防火墙对于文件中包含病毒和木马无效。然而结合实际来看, 播出网上联的网络是台内的主干和制作网, 通过防火墙的文件都是由制作网的专业编辑软件生产的, 所以也就排除了文件内包含病毒和木马的可能。主干、制作网使用者的行为受到监管, 很难发起网络攻击。蠕虫透过防火墙攻击播出网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播出的迁移服务器只允许访问NAS存储的FTP服务, 而NAS存储的操作系统由于功能单一, 漏洞也相对较少。这里我们做了简单的分析, 然而来自网络的威胁极尽复杂, 客观上使用防火墙作隔离, 确实会导致播出网安全性的下降。
5 结束语
随着制播网络架构的日趋复杂, 新技术的逐步应用, 网络安全和效率的平衡点愈发难以掌控。笔者认为, 对于电视台的网络技术人员而言, 杜绝网络风险的产生不是上策, 如何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才是值得我们不断求索的答案。
参考文献
文件化制作 篇6
(1) 用超链接的方法实现。
(2) 用“插入”菜单中的“影片和声音”子菜单, 再选择级联菜单中的“文件中的影片”。
(3) 用“视图”菜单中的“工具”子菜单, 再选择级联菜单中的“控件工具箱”, 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实现视频文件的插入。但是这三种方法均有缺点:第一种超链接法, 在单击超链接后会弹出一个Microsoft Office的安全提示对话框, 点击“确定”按钮后才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这种做法显然会影响课件的美观;第二种插入影片法, 对于视频文件的格式有严格要求, 支持.mpeg、.avi、.wmv、.asf等文件, 但是像.dat和.rm格式的文件就不能插入, 而且该方法不能控制视频文件的播放进度;第三种的控件实现法相对来说比前两种要完美些。但是这三种做法有一个相同的缺点, 就是当把视频的源文件删除后, 在PPT课件中就不能播放该视频了。本文就是通过一定的制作技巧, 把视频文件嵌入到PPT课件中, 即使把源文件删除掉, 嵌入到PPT课件中的视频照样能播放。
在PPT课件中嵌入视频文件的制作技巧:第一步, 把视频文件转换成Flash文件, 即.swf格式文件;第二步, 利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把转换好的.swf文件嵌入到PPT课件中;第三步, 在嵌入视频的幻灯片页面中制作“开始”、“播放”、“暂停”按钮。
第一步, 把视频文件转换成.swf格式文件。
这一步可以利用视频转换软件来实现, 视频转换软件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后安装, 使用的是“视频转换大师 (Win MPG Video Convert) 软件”。具体操作方法是先选择要转换到的视频格式, 即SWF格式;再打开要转换的视频文件, 并选择转换后的保存路径和名称;最后点击“开始”按钮, 即可完成格式转换。当然大家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视频转换软件来实现本步的操作, 由于该步操作简单, 笔者就不做过多的叙述。转换完成后, 要把.swf文件和PPT课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 并且把.swf文件重命名为ShockwaveFlash1.swf, 此操作是为第三步制作按钮所做的准备。
第二步, 把转换好的.swf格式文件嵌入到PPT课件中。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来实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PPT中, 打开“视图”菜单中的“工具”子菜单, 再选择级联菜单中的“控件工具箱”。在“控件工具箱”中单击右下角的“其他控件”按钮, 从弹出的下拉列表选项中选择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此时鼠标变成十字形状, 在幻灯片页面上画出一个矩形框, 在矩形框中点击右键, 选择“属性”, 在打开的属性对话框中找到“Movie”选项, 在其右边的文本区中, 输入要嵌入的.swf文件的完整路径和名称, 如:F:视频文件FLASH计算机基础教学.swf, 需要注意的是, 文件的扩展名.swf一定要写上;然后在“属性”对话框中, 找到“Embed Movie”选项, 把该项后边的“False”修改成“True”;最后把PPT课件存盘即可。
第三步, 制作“开始”、“播放”、“暂停”按钮。
通过以上两步操作, 视频文件已经嵌入到PPT课件中了。但是, 通过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嵌入的视频文件, 在播放时不能实现暂停、结束等操作, 这些操作主要通过在PPT课件中制作按钮来实现。在嵌入视频的幻灯片页面内, 从“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命令按钮”, 在幻灯片上画一个按钮, 会生成一个叫“Command Button1”的按钮, 在按钮上点击右键, 选择“属性”, 在打开的“属性”对话框里设置按钮的属性:在“Caption”属性后的文本框中输入“播放”;“ (名称) ”属性后的文本框中输入“cmd_play”;通过“Font”属性设置字体;通过“FontColor”属性设置字体颜色;通过“Height”属性设置按钮高度;通过“Width”属性设图1按钮效果图图2“播放”“暂停”“结束”按钮代码图置按钮宽度。再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建立“暂停”和“结束”按钮, 在“Caption”属性后的文本框中分别输入“暂停”和“结束”;在“ (名称) ”属性后的文本框中分别输入“cmd_pause”和“cmd_end”。设置好的按钮效果见图1。再分别双击“播放”、“暂停”、“结束”按钮, 在打开的代码窗口中, 分别给cmd_play_Click () 、cmd_pause_Click () 、cmd_end_Click () 添加图2所示的代码。
摘要:在PPT课件中使用普通方法链接的视频, 如果把视频源文件删除后, 链接到PPT课件中的视频就无法播放了。本文通过把视频文件转换成.swf格式文件, 再利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 把.swf格式文件嵌入到PPT课件中, 真正实现了视频文件的嵌入。
关键词:PPT课件,嵌入视频,控件
参考文献
[1]赵冬梅, 师胜利.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255-261.
[2]张南豫, 张连堂.AVI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21) .
文件化制作 篇7
一、电子文件的特点
电子文件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电子档案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2) 电子档案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 它需要借助档案管理系统才能阅读利用。3) 电子档案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 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 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4) 电子档案的利用是可共享的, 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二、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 就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局域网, 对电子档案实行文件级的管理, 对本部门、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从而实现高效快捷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档案部门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计算机、图文扫描、光盘存储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各部门产生的电子文件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并保管、存储,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 把日常产生的电子档案通过电子政务传递给档案部门, 由档案部门进行整理、编目, 分别存储在档案部门主服务器相应的存储空间里, 并做多个备份, 避免自然因素损坏。发挥档案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优势, 相对集中地保存和管理电子文件, 为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提供优质、稳定、安全的存储环境和空间, 为利用者提供真实、准确、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区别于传统档案管理的五方面
第一, 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 或在某一时间统一归档, 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档案管理系统传送给档案部门, 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 按部门原则给出档案归档号, 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 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 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 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 快速便捷, 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 档案由文书处理部门立卷, 档案业务部门接收, 文件一年一归档。
第二, 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 载体无法固定, 某些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 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 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 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 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
第三, 电子文件的保管方式。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 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加以备份, 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 档案部门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以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 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 仍能读取以前存储的档案, 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
第四, 电子文件的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因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 可以达到文件一级的管理, 所以, 档案部门在接收到文件同时, 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一个唯一的归档号, 按机构以一份文件为一件存放。利用者只须给出文件编号或关键词, 即可以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及附件, 从而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第五, 电子文件的查询利用方式。只有符合一定条件, 利用者装上档案管利软件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等方式, 经确认身份并确定查阅权限获得许可后, 才可以查询有关的电子档案信息, 并要进行借阅登记和缴纳查询费用。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对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形成部门都具有现实意义。档案部门在积极参与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同时, 应和技术部门、法律界和文件形成部门等各行各业人士密切配合, 增强他们的档案管理、档案法制意识, 共同推进电子文件的社会化、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加强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 以确保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为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建议由上至下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统一规范电子档案的制作、收集和归档的方法、程序、时效等内容, 定期整理、分类归档、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避免因机构改革、个人工作岗位调整、所用计算机更迭、工作移交过程中的疏漏等原因引起的电子档案历史资料的遗散, 确保历史档案资料的完整。
(二) 建立电子档案应用共享平台
建立电子档案应用共享平台, 在内部局域网服务器上开辟专区, 以科室为单位分业务类别建立档案目录, 目录下按发生时间存放相关电子档案资料。共享平台按级次设置查访权限, 以供机关各科室自行查询所需资料, 避免各岗位人员的相互打扰, 消除影响资源共享的其他因素, 促进整体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三) 积极培养电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
一是要吸纳专业人才充实干部队伍, 如计算机专业人才, 对此类人才可以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就基本能够达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大教育投入, 对与档案管理工作有关人员, 进行比较系统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数字通信技术培训, 使他们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 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
(四) 及时做好硬件设备的更新维护
由于, 计算机不断地更新换代, 对所有的电子档案来讲, 它在形成时所依赖的技术, 往往是已经过时的, 这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 电子档案也要不断地“迁移”、“复制”, 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不被“淘汰”。同时, 还必须对其所依赖的技术及数据结构和相关定义参数等加以保存, 或采用其它方法和技术加以转换, 防止新技术不能处理旧问题情况的发生。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步伐的加快, 档案工作也必然要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 以数字化采集技术为手段, 以档案业务管理系统为依托, 档案电子化管理发展将是必然趋势。要加强档案电子化管理, 就要提高认识, 增强做好电子档案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借鉴正确的文件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浅议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重要性 篇8
面对当今社会电子档案文件数量急剧增加,网上利用档案文件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部门应该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多做文章。如何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及许多档案专家的建议和多年档案工作的实践经验,主要应该遵循:“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服务。”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大致包括档案馆库房建设、档案馆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及档案服务利用,等等。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首先要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馆中存储的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照片底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等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和存储,及进行数字化档案馆馆藏建设。
(三)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高校数字档案馆最核心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应成为高校资料存储中心和档案处理中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各部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尽量做到同时移交机读目录。
(四)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制定电子档案管理方法。最后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五)加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
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磁性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2)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阅读利用;(3)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二、加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人才素质培养和制度管理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有着明显的不同,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是在借鉴传统的档案管理经验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采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
(一)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需要专业技术人才
纸质档案是将已处理完毕的文件材料经过鉴定后,将其中具有利用价值的部分收集齐全,按照文件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类、组卷后保存管理。而电子档案的管理是电子文件在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在计算机上进行分类、组合、检索,电子档案在接受方式上可采用向档案部门移交。尤其要注意招聘一支有档案管理知识,有档案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干部档案管理队伍。
(二)加强对现有干部的管理
一方面,学历低的人员需要补充专业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另一方面,根据知识的更新,增强管理能力。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究实效。要着力从培养职业道德、实际工作技能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等方面加强培训,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素质。
三、完善网站设计,加强网站调查,实现在线交流
(一)突出高校档案网站特色
高校档案网站应该利用自己的馆藏优势,充分挖掘档案信息,体现特色,增强网站的对外宣传功能。应加强本校“校史沿革”栏目的建设。因为每个高校有着自己不同的历史,都曾举行过重大的校庆活动,把有关校史、校庆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档案集中起来展示将会形成自己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方便师生利用
首先,高校档案网站是为普通师生服务的,而不是仅仅是为档案专业人员服务的。网站建设应以用户需要为宗旨,把利用工作做到实处。因此,档案网站应提供多途径检索,最好支持非正式用语的检索。因为,普通师生一般不会懂得按档号、文号、分类号等相对专业的检索方式。
(三)各高校档案馆(室)应尽自己的可能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形式网上查询服务
如档案馆网站在线提供英语通级查询、历届毕业生去向查询、学历证书查询、学生信息查询、教授信息查询、毕业生优秀论文目录查询,等等。目前国内高校一般仅限于馆(室)藏档案文件目录查询,而很少涉及其他内容查询。
(四)网站只有与用户经常沟通,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
完善自己的网站,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多以发E-mail的形式,体现在“和我联系”、“我们联系”、“留言信箱”、“联系我们”等栏目中。或者专门的在线调查统计,由访问者投票进行选择,察看投票结果。笔者建议可以增设“平台论坛”栏目,每位访问者可以通过发帖子与论坛中的其他人进行交流。交流方式灵活,交流内容不仅仅涉及网站内容,还可以涉及档案专业的相关知识,由档案工作人员在线答疑解惑,不但达到调查的目的还可以普及档案知识,提高广大利用者的档案知识。
(五)档案事务服务内容广泛,涉及面广
至少包括档案业务咨询、档案信息开发、用品提供、档案资料整理专业报刊、书籍发行,等等。通过建立事务服务机构,为社会各界开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既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连接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桥梁。总之,档案工作要走出弊端,就要以改革求加强,以创新求发展,以有为求有位。只有为在其中、为显其中,才能功建其中、威树其中。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不能缺少的重要管理工作
它在高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从动态下观察,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的重大活动,只有齐全完整地归档、存档,才能圆满地画上一个句号。如果没有存档、归档,就说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尚未完结。这对高等教育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其次,从档案看,档案具有资政、育人、存史和凭证等功能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工作不可代替的。离开档案是寸步难行的。不重视档案工作的结果将可能导致一个学校失去历史,后患无穷。
(二)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和作用
主动为高校中心任务服务。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讲效益,要尽可能把档案功能、作用由隐性状态转变为公开状态。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搞好服务,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交流难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高校档案事业改革,最终取决于高校档案工作队伍的状况。长期以来教育战线从事档案工作的干部辛勤耕耘,为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风,为今后档案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高校档案工作要抓住当前大力(下转第43页)(上接第45页)推进信息化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努力提高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推动档案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档案信息化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实现档案信息化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工作效率。为此,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总之,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和带动整个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高校挡案管理工作对教学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文章论述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特点及其重大意义,对电子文件实行档案化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改进档案管理手段、转换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等方面给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刘昱.浅论新时期档案文献管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3).
[2]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晓林.档案管理基础与实物[J].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华新,顾建建.高校档案的历史回顾与现状思考[J].上海交大档案馆,2003.
【文件化制作】推荐阅读:
办公文件制作规范范本08-27
红头文件制作标准10-02
招投标文件制作手册10-20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09-03
利用文件加密文件11-21
图像文件与图形文件07-16
教育部文件顶岗实习文件11-28
强制删除任意文件以及文件夹06-03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09-11
整理自己的文件和文件夹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