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2024-09-11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共12篇)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1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上多采用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电视节目效果的生动性、趣味性, 使得多媒体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到电视节目制作当中, 其技术水准也达到了模拟技术的高标准, 并且, 也使得传统电视节目在制作上得到了改变, 让更加全新的技术理念加入到电视节目制作当中, 为电视节目制作上带来了创新性理念。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史

自1980年到1995年期间, 电视节目的技术上一般都是应用了模拟制作技术, 运用记录技术系统进行磁盘刻录, 在这个过程里, 数字技术逐步得到了应用, 各种处理技术、字幕技术、编辑技术等, 都被初步得到应用, 但因为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 因此在接口上都是模拟性质。

后来, 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由模拟式逐渐向数字式转变, 而且由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逐渐出现了全数字化的编程系统, 动画制作、字幕编辑、非线性编程、实质性演播室和非实质性演播室系统, 而主要采用的记录是数字磁带录像机、专业数码摄录、专业数字广播摄录等格式的磁带录像机。数字磁带录像机可以进行反复复制, 而且非线性编辑设备的特技制作能力较强, 可以将节目的画面得到应有的提高。

21世纪初, 数字化技术在整个广播电视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字化技术就全球而言是一个发展趋势, 各国都在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建设。其次, 我国也正在尝试着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剑合一, 提高资源配置, 开创新技术行业。因为有线电视具有无法融合其他项目的模拟性、无法同电信行业进行竞争, 所以数字化建设成为了电视节目更新换代的必然基础、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的重中之重, 是整个行业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加大了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颁布了各项有利于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重点说明在2005年底要实现国内整体电视数字化目标, 具体数据显示, 大部分省级以上电视台已经普遍完成数字化电视改造项目。

当今电视节目制作在数字化编程下, 改进了传统录像机和特效为主的线性编程以及信息设备为主的非线性编辑。而其中非线性编辑不仅对电视节目素材顺序进行任意调整、加长或剪短, 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革新。以危险性编程的作用来讲, 不仅可以集合录像机、切换系统、数字特级系统、编程系统、录音机、调音台等设备, 还将传统的后期制作系统集合一体, 降低了制作成本, 节约了费用。并且, 各种精益求精的新型特技组合方式的推出, 使电视节目制作上更加有新意, 让制作技术又提高了一个程度。

可是非线性编程到了真正的使用过程中, 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说上传下载所占的时间过长, 上传下载无法同录像机达成共享, 素材在工作站中无法得到交换, 无法形成多人共同工作的方式, 经过不断的实验, 电视台与厂家达成协议, 开始进行利用联网的方式来补偿以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2000年以来, 国家和地方采取各种方式加大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力度。全国电视台都在进行网络化探索的建设。福建电视台作为代表利用当地新闻频道制作了网络一体化建设, 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嘉奖, 这也预示着网络的非线性编程更上一步台阶。紧接着电视台内部的网络化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我国电视台数字化系统建设的研究表明, 大部分省市电视台都已经设立了非线性编程和新闻编程的单独性网络编程系统, 极个别市级电视台还创办了制作播放一体化的新型创办方式。2006年开始, 国家总局利用三年的时间集合专业人员进行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白皮书编著, 这标志着电视台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 对电视台网络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更加推进了台内网络化的建设发展。

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情况

这几年来, 由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 我国的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数字化实现了飞跃的进步, 省级电视台的技术水平已经全面达标, 于此同时电视台内内部的网络应用也逐渐稳定, 技术上得到了有效发展, 在电视总局的策划方案的技术领导政策下, 国内电视台的台内网络建设不断得到发展, 具体的表现如下:

1. 通过流水线工作方式使生产作业化而提高节目的直播效果。

从新闻到制作及数字化内容的管理、播出来看, 单独业务板块再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逐步出现了高制作、高播出的现象, 开创了资源整合及流程改造, 经过大的规模和集约化的改变, 网络模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成本得到了有效节约。比如从新闻共享系统的建设来看, 开创了新形势, 放弃了过去的传统采集新闻、制造新闻的方法, 让新闻生产的程序更为畅通、更为迅速, 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准。

2. 解决台内信息孤立问题。

现在有些电视台的业务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很难实现节目资源无法达到共享的目的, 无法加快节目的制作播放能力, 很大程度降低了网络化的优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全台的网络化业务制作播出上的建设方面、应用方面已经逐渐向整合发展。因此现在许多电视台都将各个业务部门进行了重新组合, 实行信息共享原则, 完成全台资源服务一体化的网络建设标准, 省级的电视台通过全新的业务规划、旧方式改造的形式, 来解决各个业务方面的沟通合作工作, 让台内信息不再处于孤立化。比如江苏省电视台在资源整合方面, 就做出了优先创举作用。在全台的网络建设过程中采用总线构架, 将两个总线达到合理统一, 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合作、互相联系、资源共享的原则, 而且只有这样才会将电视节目制作达到更好的安全、灵活、扩展的作用。

3.合理加强控制整合网络化节目的生产体系及资源管理分配

在当今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中, 电视台只有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 才能节约成本, 加大效率。电视节目从生产管理方面以提高网络化生产为主, 加强信息化网络生产管理建设, 控制并合理分配整个网络化节目制作。比如我国组织新台址的节目生产建设, 对节目生产进行有效地调配管理, 合理的对节目的相关人员、资金、技术方面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管理, 正确调度。为了电视台的整体竞争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建立适应现代化多媒体的管理制度。并且, 随着我国高清电视技术的有效发展、建设项目资金的有效降低, 省级电视台合理利用资金加大建设, 建立了转播车、活动演播室等高清系统的投入, 很多电视台还值班了高清电视制作的后期编程设备, 有效地加大了高清电视节目的推动工作。

展望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 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也在前进中求发展。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效发展下, 数字化建设、网络建设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建设,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融入了新的资源后, 得到了优势发展。

1.台内网络建设以全台的网络建设为基准进行有效发展。电视节目数字化的播放方式和网络制作的环境都极大的加速了现有节目的发展, 信息网络化的节目创作手段、数字化节目的播放流程管理, 取缔了固有的节目模式, 形成了新的社会主流。构建完成的全台网模式会更加优越的进行网络化制作播出的环境, 更加优化的体现全台内容资源的整合、流程改造、模式控制、模式配置、创新模式及扩展商业化模式的发展前景。

2. 向高清、立体化电视节目制作方向发展。

当今电视节目的制作已逐步向高清集成化发展, 大量的高新技术的涌入, 使我们在建设高清技术方面更加顺畅, 比如移动数字演播厅的建设, 极大地提高了外景节目的高清制作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进步, 高清电视制作得到了有效提高, 传输通道得到有效的扩展, 存储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终端消费市场得到有效的利用。国内高清电视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目前, 中央一套、北京卫视等众多节目电视台都开设了高清频道, 更大的满足了百姓对电视效果的高要求。由此可见, 高清节目很快就会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去, 电视节目从制作方面也会朝着高清、立体化方向发展, 所以, 国家电视总局提出了建立项目要求, 对高清节目的制作工艺、技术流程进行了重点探讨、加大研究力度。

3. 朝着多媒体业务融合方向发展

当今社会的数字化建设、网络信息建设都具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视也以多种形式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网络形式、手机形式、移动多媒体广播等形式, 随着这些新型媒体的发展, 广电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固有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追求, 现在的老百姓对业余生活的追求已远远不是过去的一部老电影、几个电视台重复播放的电视剧就可以满足的, 所以, 如果依据当今新媒体的优势, 可以建立新型媒体的节目框架, 面向更多的终端建设、多媒体建设的采集、制作、合成、管理、推广的方式, 提升舆论的引导性, 加大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的竞争力, 让电视节目的执着技术可以融入多媒体的发展、集中销售的新时代。

4. 通过广域网的发展实现台际联网

当今多媒体技术的开发运用, 全球广播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形成了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媒体更加趋向平台化、多样化的发展, 并且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电视产业的不断加大, 三网融合的不断推广, 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电视台与互联网之间、电视台与其他运营商之间出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台内节目的发展也正向广域网、台际联网方向逐步发展, 最终实现资源合理化共享、节目合理化制作的交易平台。

结束语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目前都在实行数字化发展, 形式上改变了节目的艺术效果和开发方式。电视节目在只说技术发展方面为电视艺术提供了优越的空间条件。当前, 只有加大制作人员在数字化制作方面的技能, 才能更好的扩展思路, 创造出更好的电视节目。■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

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进行了阐述,在目标的确立,素材的应用以及平台选择等各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关键词】 小学;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从文字、图片、音响、动画、电影等多方面把静态、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声音、图像文件——多媒体课件。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教师使用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好的多媒体课件? 1.1 能充分、合理、恰当利用多种媒体(文字、图象、视音频及,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足; 动画等)1.2 必须以学生为本,摸透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在课件中尽可 能全面地提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解决方法;而且课件播 放不能是单纯的线形、要有一些人机对话或交互式元素。1.3 新颖的教学思路与结构。1.4 色彩对比要强力、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2.正文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在制作课件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我认为,课件制作主要应体现几个特征.说起来也不难,并不象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一定要具备很高的计算机能力才能做到。当然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技巧,以及美术基本功还是需要的。下面就自己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实践中的一些体会。2.1 明确制作目标,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构思。动手制作课件前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你要做的这一节课或是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甚至一个章节中,你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准备的同时,要认真选择合适的素材,用恰当的表现方式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即脚本的制作。在此基础上确定课件的结构与布局及界面的表现形式。因此,可以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文字稿本,在揣透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反复构思、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质量。2.2 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能大大激发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来说,如果制作时间不很充裕、课件制作结构比较简单或制作者英语水平不高,可以选用PowerPoint2003 中文版。这个软件易于学习、使用简单、功能强大,特别是它们能方便地插入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影音文件,动画制作也较容易掌握,而且演示起来比较直观、方便。对于有一定的课件制作基础的教师,可以考虑用 Authorware、Frontpage 或 flash 等软件。Authorware 具有很强的移动交互功能,可以做出仪器组装实验课用的拼图游戏类课件供学生使用。而 Frontpage 容易上手,只要熟悉 Word 的操作就能轻松操作,可以充分利用 Word 文档减少工作量、可以制作成具有框架网页效果、可实现多种动画,通过 IE(浏览器)象网页一样直接浏览。用以上两种软件开发的课件还可运用于多媒体教学中。2.3 设法减少重复劳动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有些工作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如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字体、版面格式等等。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模板”的方式来减少重复性的劳动,以提高课件的制作效率,如用Powerpoint2003 或 Wps2005 制作数学课讲时,可以建立例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类模板,事先设计好这些模板的背景、字体、动作按钮、版面、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后,选择 “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模板”即可。在以后制作课件时若需用该类演示,可直接调用它们,输入文字或插入相应的图片即可。2.4 得心应手制作课件素材 虽然上述模板可以直接调用,但输入大量文本、绘制图像、制作动画、剪辑影音仍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事实上快捷制作课讲素材是提高深件制作效率最关键的一环。除利用拷贝、扫描输入文本和图片外,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还探索到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4.1 使用素材光盘中的相关素材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素材光盘,动物、建筑、风景、人物以及相关学科的素材应有尽有,可根据课讲的具体内容,择优选用,省时高效。2.4.2 家教软件中的素材 市面上的家教软件中有一部分与教材内容吻合,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移植到课件中来。移植通常采用“抓”与“录”两种方法。2.4.3 自编素材,随时调用 事实上,许多素材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如小学科学课的实验器具等。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 WindowsXP 中的画图工具或 Word 中的绘图工具来制作多种多样的简易图片、结构图、流程图等。制作完成以后存盘备用。2.4.4 声音、视频(avi 文件)素材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之一是图文并茂。为了让多媒体课件更加生动、贴近实际,插入一些声音和视频素材是十分必要的。深件开发软件一般都要求声音文件为 wav 格式、视频文件为 avi 或 MPEG 格式。这些素材的取得虽然可以从一些光盘中直接得到,但大多需要自己来制作。现将这两种素材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2.4.4.1 声音素材的制作 如果想为一篇文章配上朗诵,可以调用 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然后对着麦克风朗诵,录制完毕后存为 wav 格式,再插入课件中。也可以从磁带中获取声音信息,如,需在英语课讲中调用一些单词、短语、文章的标准发音,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录音带,把单放机声音输出口与计算机声卡的 line 接口用一根信号线相连,打开单放 录制完毕后存盘为 wav机的同时按下 Windows 中的录音机的放音按钮,文件,插入课件中。若欲用 CD 中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则需使用 CD一 WAV 转换软件,常用的有豪杰解霸软件。例如,要在语文课的古诗欣赏课件中增加一段(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可以通过豪杰解霸截取相应音轨转换为 wav 格式。另外现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素材很多可以进行下载,如果是 MP3 文件可通过转换软件转为 wav 格式。2.4.4.2 视频素材的制作 例如,有时在课件中需要加人物、雨、雷电、冰雹、台风等画面,而在一些故事片、纪录片的 VCD 中有这些现象的片段。将所截取的这些片段插入课件中可获得生动直观的效果。欲完成 VCD 格式一向 AVI格式的转换可利用超级解霸中的 VCD 转 AVI 工具,使用起来方便快捷。2.4.5 利用专业软件包制作素材 现在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已开发出了许多优秀的专业软件工具包,应用这些专业软件工具包制作课件其质量和效率不是一般(几何画板)工具适合于平面(立体)几何、通用软件所能比的。如:代数、物理学科的图形、函数图像制作,图形的变换、旋转、缩放灵活自如、准确美观;利用 Word 中自带的公式编辑器(MicrosoftEqution)可制作出数学方程式、数组等各种复杂的数学式于;利用ACD/chemsketchl 工具可绘制化学方程式、反应式与各种化学反应图表。通过这些专业软件工具包制作课件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让制作者体会到制作课件的乐趣。2.4.6 充分利用 Internet 上的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 Internet 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通过它搜索下载信息,使我们的课件制作少走弯路、提高档次。如中央电教馆、课件吧等教育站点中的教学课件资料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采用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当今 CAI 科技的成果,对我们改进课件制作质量、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大有帮助。获取保件素材的方法如能熟练使用、灵活掌握,定能使课件制作得心应手,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以上是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的一点浅见,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改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特性编制课件,成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及其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集成性可谓多媒体技术最为突显的特性,它集各种媒体功能于一身,集各类信息形态为一体,它在采集、储存、加工、合成各类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被教育领域广泛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它的集成处理,使得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集成性所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化,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非常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感知和获取。

(二)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及其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明显有别于其他电教媒体技术的特性。它令电脑活跃勤快起来,与人脑对话交流,给人们牵线搭桥。很多优秀的课件正是应用了它,才使其不仅成为教师教的工具、传授知识的媒体,更成为学生学的工具、认知策略的载体,因此,它成为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技术保障。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综合功能,将图、文、声、像及视频剪辑整合为一体,创造出集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多媒体提供的信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

2.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既使用外购的多媒体课件,又利用自行研制的课件进行补充拓宽,既博采众家之长,又不失去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课堂上,既演示准备好的课件,又可借助视频展台实时讲解书本的重点或其他纸质的补充材料,也可讲解学生的作业问题,所有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传统教学课堂无法比拟的。多媒体的多样性,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知识量增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交互性强,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人机对话,实现双向教学。通过机器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反馈,一方面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时调控教学进度,从而有效避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获得学习自主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一个交互性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又称CAI课件)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共享性好,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多媒体系统,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用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从网络中获得的教学信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全面提升的素质、促进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及其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非线性与课件编制非线性是多媒体技术中较为高级的核心特性——超文本技术,它非线性组织结构,并且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辅助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且特别有利于高层次思维和高级学习。在学习和教学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类知识--其概念复杂,实例差异大,每个实例只能说明概念的不同方面,实例又涉及其他概念,而且在不同背景下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给我们教与学都带来很大难度,认知灵活性理论称这类知识为“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我们强调要科学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来改变课件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就是要将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功能转化为优化教学的功能。这就需要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理论与教改、教研实践的结合,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的配合,物化技术与智能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二、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策略

(一)运用认知心理中学习者“知觉”的特点

对于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知觉有以下几种特性可以用来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

(1)整体性:将欲呈现的一系列步骤标上序号,按照逻辑次序,因果关系或层级结构呈现复合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

(2)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

(3)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别。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质疑、引导探究。

教学中的各种媒体,都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教师要成为教学设计者、主持者、引导者,要对不同媒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能进行比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需要,精心选择、恰当运用。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与概括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巧妙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好奇心。

(三)把教学设计思想运用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中

没有教学设计就没有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多媒体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的问题:1、要了解、关注教学对象--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2、要认真落实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制作的教学课件的内容要围绕教学大纲,不能离“纲”万里。3、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科学加工。4、要符合教学原则,教学课件编制的内容应当是完整的、严谨规范的。5、选择最佳的表现形式、科学地组织听觉元素和视觉元素,以精美的界面、逼真的动画展示给学者,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充分、最生动的展示。6、多媒体技术该不该用、用什么、什么时候用、怎样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只有选用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的信息综合功能,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综合功能,将图、文、声、像及视频剪辑整合为一体,创造出集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

总之,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进入误区。要学会挖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潜力,制作出优秀的课件,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进而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方其桂.CAI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6-8.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4

关键词:公共信号制作,转播系统实现,统一性,协调性

中央电视台在2009 年接到承担2012 年伦敦奥运会体操公共信号制作的任务, 在此之后, 体育部与转播部一起, 制订转播方案, 培养转播团队, 历经2010 年广州亚运会、2011 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一系列赛事的练兵和成长, 最终圆满完成了伦敦奥运会的转播任务。此后, 这个团队又承担了仁川亚运会和南宁体操世锦赛等赛事的制作任务, 并将继续承担2016 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体操公共信号的制作任务。笔者从团队成立之初, 就担任综合信号技术切换的角色, 同时作为一名系统工程师, 参与了初期方案制定、实施过程, 在几个大型活动的制作和技术搭建过程中均有参与,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 深深体会到了技术对节目制作的支撑、节目要求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本文回顾一下双方互相促进和融合的历程。

一背景介绍及体操制作系统基本架构

1. 竞技体操及公共信号制作原则介绍

竞技体操比赛分为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其中男子比赛分为自由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等六个项目;女子比赛分为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操等四个项目。比赛安排有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个人单项等。

因为在所有的比赛中, 均有不少于两个项目同时进行。根据比赛的重要程度, 制作信号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节目制作上, 分为单系统制作和N+1 (如3+1、4+1、6+1) 制作方式。

单系统制作就是通过一套系统对所有的比赛进行转播, 即同一时间只能保证一个项目的比赛转播, 这种方式系统比较简单, 即常规的体育转播形式, 2013 年全运会、2010 年新加坡青奥会及2014 年的南京青奥会均采用这种方式。

N+1 的制作方式, 1 为综合系统, N则为分系统的数量。像奥运会、世锦赛这样的顶级赛事, 所有项目都要进行转播, 分项目信号作为完整的制作信号要传送到IBC, 提供给全世界的电视播出机构, 这样对于某些国家, 可以既购买综合信号, 又购买综合信号不一定覆盖到但自己国家受欢迎或强项的赛事信号, 甚至有的只购买单项信号。这种情况下, 为了保证信号无遗漏, 采用的是6+1 的系统。但如果设备预算有限, 同时又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覆盖比赛, 有的时候会简化系统规模, 比如同一系统制作两个赛事的信号, 这样就是3+1 的形式;又或者像2014 年的体操世锦赛测试赛, 共有四个分系统, 再加综合系统, 就是4+1 的形式。

2. 体操公共信号转播系统介绍

综合系统是完整公共信号的制作区, 所有的分信号都会汇集到综合系统, 由制片人和导演按照既定计划和场上的情况进行选择;同时综合信号系统内有六至八台摄像机, 主要是侧全、大全、摇臂等用来过渡的摄像机位;还会配有两台无线摄像机作为全场游机;诸如混合采访区、新闻发布会等处的机位有时也会进入综合系统, 由综合系统将信号切出。比赛过程中对分项信号进行实时编辑, 并随时播出是体操转播的一个很大特点。由于分项信号多, 很难保证完整覆盖所有想要的项目, 同时有时会出现运动员超常发挥或是意外重大失误以及不幸受伤等不确定因素, 不可能在一个项目进行过程中切出, 这就需要有实时编辑的岗位, 用来尽可能增添导演认为的重要因素。

综合系统的特点是外来信号多, EVS数量多, 监视源数量多, 工位数量多, 所以一般都是独立的中等规模制作系统, 如伦敦奥运会就是单独一辆转播车用来做综合信号, 深圳大运会则搭建了一套EFP用来作为综合系统。我们在制作初期, 也曾经探索过将综合系统与其他分系统共用转播车, 也取得了成功, 图3 是工位示意图。

每个分系统负责一到两个比赛项目的信号制作。系统规模在中型以下, 具备主机位、游机等摄像机位, 讯道数量在4 到8 个之间, 很少会超过10 个。有常规的硬盘慢动作系统、比赛信息系统、通话, 字幕系统可选, 能够完成完整的信号制作。由于每个分系统的规模都不是很大, 为了节省资源, 一般都是使用一车两制甚至一车三制, 图4是多系统制作的典型信号流程图。

3. 转播系统配置

对于单系统制作, 一般会使用一辆A级转播车, 讯道数量在14 个左右, 配备一定数量的硬盘, 既完成了信号的实时直播, 又能通过简单编辑, 实现“假直播”。这种情况下, 为了复用摄像机位, 需要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挪动机位, 部分情况下需要在比赛过程中插拔线缆。这需要技术人员紧跟比赛进程, 随时对系统和摄像机进行变换。

对于6+1 制作形式, 需要七套独立的视音频分系统。一辆转播车或一套EFP系统用于综合系统。总的讯道数量在40 个以上, 会用到十几台硬盘。六个中等规模的分系统, 作为分项目信号的制作系统。对于这种规模的转播, 在方案制作初期, 就需要有非常细致的规划, 并非简单地由节目组对系统提要求, 而是需要技术和制作双方, 一起对机位配置、人员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内容和分工, 都要明确地表述和标示。

二体操公共信号制作系统实现

根据不同的赛事级别, 会使用不同规模的系统配置, 下面我们就以最为复杂的6+1 制作方式, 结合伦敦奥运会和南宁世锦赛的系统规模, 对公共信号的制作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1. 转播车配置情况介绍

伦敦和南宁均使用了四辆转播车, 其中一辆为综合系统, 另外三辆通过每车双区制作, 来完成六个分系统的信号制作。每辆转播车具备8 到10 个常规讯道的规模, 同时有若干外来信号。

2. 摄像机信号复用

在公共信号的制作过程中, 为了避免混乱, 尽可能地减少常规摄像机的复用。但对于特种设备、特殊机位, 还是需要进行复用。其中最多的是侧全、景观镜头、场内其他特种设备。这些机位的特点是信号一直有效, 因此并不牵扯通话和Tally信号的问题。但对于颁奖机位、超高速以及某些特种设备, 需要根据不同导演要求去往不同地点、完成不同景别摄制的摄像机, 则需要有通话和Tally, 在方案设计之初就要做准备。

3. 硬盘连网应用

在体育项目的信号制作中, 硬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既要保证实时比赛的慢动作回放, 又要快速编辑大量精彩集锦, 同时体操比赛中, 还需要使用硬盘系统对分项信号进行收录、编辑后进行“假直播”。所以在体操的公共信号制作中, 用到大量的硬盘系统。比如2014 年的南宁世锦赛, 使用了17 台EVS (包括XT2 和XT3) , 为了提高效率, 所有这些EVS均连网, 使每个慢动作操作工位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其他主机上自己想要的素材。当然, 这也需要通话配合。

如此大规模的EVS连网, 虽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提高了制作效率, 但在调试期间, 还是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如版本、编码格式、服务器指定、连网线缆路由等等, 有一项有问题都可能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影响。还有就是如此多的硬盘, 为了避免混淆, 所有的EVS都必须有明确的“身份”, 即网络名和网络号, 这个号不但技术人员要明确, 而且对于节目制作编辑人员, 也要能够明确主机与项目的对应, 才不会在调用的时候产生混乱。表1 所示为EVS连网的表格一部分, 如果用到较多的硬盘, 那这张表的规模会相当可观。

4. 通话系统

通话在电视转播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当系统达到一定规模, 对通话的依赖大大增加。像体操信号制作过程中, 除了系统内摄像机、慢动作、字幕等之间通话, 系统间导演通话外, 还包括共享机位、现场导演、综合系统慢动作导演和分项慢动作、综合系统慢动作操作和分项慢动作操作之间等的通话需求。通话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制作的节奏和质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 几次大赛的尝试, 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方案, 很好地保证了节目制作的正常进行。图7 是南宁世锦赛通话系统的示意图。

5. 特种设备

在每次大赛中, 特种设备的使用都成为信号制作中的亮点, 这种趋势在近几年的比赛中尤其明显。在体操转播的特种设备中, 既有像无线摄像机这样机动灵活的机位, 也有超高这样能够表达细节的机位, 还有一些能够从特殊角度给出有视觉冲击力画面的机位, 比如吊顶遥控摄像机和器械上的微型摄像机;还有索道摄像机这样能够兼顾各个项目, 并支持镜头过渡的机位。总的来说, 特种设备的使用, 突出地表现了技术和制作相互促进的作用。正是有了高技术的产品, 才使得画面丰富细腻有味道, 同时在节目组的使用过程中, 也可以使得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潜力, 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为新产品提供思路和灵感, 促使技术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图8 是近几年大赛中我们接触到的特种设备。

6. 字幕及赛事信息系统

字幕是体育转播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丰富的字幕信息能够极大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 在如今的体育赛事转播中, 字幕的信息量,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作信号的质量。如何提取关键信息, 并通过字幕的形式在合适的时机和画面上呈现, 不仅对制作团队, 更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操多系统的制作过程中, 为了能够使子系统和综合系统配合良好, 需要建立有效的相对独立的通话系统, 辅之必要的画面监看, 用以完成协调工作。

除了字幕, 赛事信息系统对于体操转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导演需要随时关注比赛的进程, 便于随时调整制作方案。在大赛中, 这部分系统一般由特定的团队负责架设和运行。

三技术与制作的融合与促进

1. 多系统制作的统一性保证

大型比赛中体操公共信号的制作用到的讯道要多于40个, 这里面既包括常规摄像机, 又有各种各样的特种摄像机, 同时由于系统较多, 很多时候, 常规摄像机都非同一品牌或型号, 这使得将所有摄像机信号统一性接近成为一个重要工作。通常情况下, 我们会按系统各自调白, 保证系统内常规摄像机色调一致, 特种摄像机色调基本接近;然后挑选出综合或某一分系统的某几个机位为标准, 手动调整分系统的主机位, 使其与几个标准机位靠近, 再将分系统的常规机位调整到跟主机位接近, 最后将所有特种设备进行手动调整。

很多时候场馆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的是能够透自然光的, 白天和晚上比赛就会不同。有的场馆内装饰色差较大, 反光影响严重, 需要在调白的过程中选好位置, 尽量避免环境杂散光的影响。在这些工作中, 各系统技术之间的沟通就很重要, 大家需要在统一指挥下, 按照顺序依次调整, 对于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 应该从技术手段尽可能去弱化。

2. 多系统制作的协调性保证

体操的公共信号制作是典型的“二级切换”的方式;综合信号作为主信号, 具有最高优先级, 各分信号应该在内容上和节奏上尽力配合综合信号;但由于各分信号也是相对独立的完整信号, 所以如何在技术层面协调分信号与综合信号也是一个课题。除了常规的综合PGM返送监看外, 必要的通话提醒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综合的切换, 由于可以更早得知接下来要去的分系统, 所以可以通过预选的方式做好准备, 这样可以送综合系统的PVW信号或是绿Tally信号去到各分系统, 在综合系统预选到自己的时候, 可以在监看上有明显提醒作用。

上面曾经介绍过, 像超高、索道、颁奖等很多机位是多系统共用的, 为了复用这些机位, 跨系统的通话及Tally就很必要, 往往只是几个镜头的需要, 对系统来说就会增加很多连线, 但为了保障播出安全, 这些工作也都是必要的,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 在系统设置中, 要根据实际需求简化设置, 避免混淆。

3. 公共信号中的“技术”制作工位

在传统的节目制作中, 技术与制作是互不交叉的两个团队, 技术团队负责技术平台搭建、设备架设、系统调试等工作, 这些工作完成后, 技术团队除了负责录像和视频调控外, 很少参与节目制作。但在央视承接了体育赛事的公共信号制作任务后, 这种严格的技术和制作的壁垒被打破了。转播部和体育部在对团队的建设上达成一致, 将切换员和部分慢动作操作员的工位交予了技术人员来承担, 并一直延续了下来。现在看来,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

首先, 在节目制作方案制订初期, 作为技术切换的人员往往也承担着系统工程师的角色, 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节目组的需求, 能够高效地完成切换台、监视墙、矩阵等各个系统的设置, 避免了中间层层转述, 造成重复劳动;以切换台为例, 相比于传统切换, 技术切换能够更加深入地去挖掘切换台潜能, 更加自如地对切换台进行设置修改;又比如EVS的设置, 往常使用的一般就是简单的慢动作重放, 但当硬盘需要完成收录、编辑、播出功能的时候, 设置及系统架构会有全新的变化,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 能够更合理地去配置相应的参数, 在使用过程中, 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对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节目质量都是有意义的。

其次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会发现很多问题, 这样在双方人员都在的情况下, 能够很容易沟通, 尽快优化系统设置。整个过程中, 技术人员并非简单地根据节目组的要求去实现, 而是深入到要求的形成过程中, 节目组也会根据技术人员的建议, 调整和完善制作方案, 会使得方案更全面, 实现更合理。这是一个共同思考、互相促进的过程。

四结束语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5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微课的设计、翻转课堂的实施

引言:本文重点介绍一些微课设计和制作上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利用具体案例讲解通过什么技术方法来表达知识点,体现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微课简介

1、认识微课

微课程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以音频、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除了主要的微课视频意外,它还应该包括任务单、导学案、测试题以及评价等教学环节。微课程也可以简称微课。

2、微课的特点

微课视频制作时要突出“微”、“小”、“精”的特性。

所谓“微”,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含义。“小”的含义是指微课视频容量小,时间短。“精”是指微课的设计要精致、紧凑,不能拖泥带水。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视频中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都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否则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微课视频主要针对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来进行讲解的,在某一个微课视频中,知识的讲解不能面面俱到。

3、正确认识微课视频

微课不是教师讲课用的多媒体课件,不是一节课的浓缩版,更不是一节常规精品课的视频切片。微课视频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二、优秀微课视频的标准

微课视频的录制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微课视频制作的基本原则是:聚集、简要、清晰、技术、创新。

1、聚集一个知识点

微课视频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些内容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才能够理解的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微课视频能够掌握的知识点。

2、内容要简明扼要

由于微课时间短,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黄金时间段,所以内容要简明扼要,点拨难点,突出重点,循序渐渐的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微课讲解要精讲,每句话都要推敲。

3、语言图像要清晰

我可视频在讲解时要使用规范的学术用于,语言文字表达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

画面要合理布局,清晰明了。

4、适当选取制作技术

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三、微课视频的设分析和制作方法

下面以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册第3单元第8课《基本指法要掌握》微课视频制作为例,简单说明微课视频设计的过程。

本微课主要涉及的知识点认识键盘中的定位键和基准键并且能够准确的摆放手指。本课的特点是用静态的键盘图片去讲解动态的手指摆放方法以及简单的击键方法比较困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打字知识,键盘的构造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本微课的主旨就是通过微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简单清晰明了的认识键盘并且对打字充满信心,而不是一看到键盘中的这么多键还要按照规定的指法去打字就开始畏难退缩了。

视频的开始开门见山的播放一位同龄学生运指如飞的视频,第一幕展示的学生打字的一个全景包括坐姿,指法还有屏幕中快速闪过的字幕,不但让学生惊叹跟他们一般大的学生也是能够将键盘运用的出神入化,还给学生留下一个伏笔,那就是打字要有一个正确的姿态。第二幕快速的将镜头切换成打字屏幕和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运转的同屏镜头。让学生近距离高倍感受行云如流水般的指法,真真切切体会到打字的魅力。接着趁热打铁讲解如何才能运指如飞。第一步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正确的打字姿势;

第二部主要是结合图片动态讲解键盘,讲解键盘不易散,第一课中主要简单介绍键盘的几大分区,关键介绍两个定位键f和j键还有八个基准键。第三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找准基准键并且摆放好手指。每次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只能展示一张静态的图片让学生参照图片去摆放手指,三年级学生手还比较小,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准确的摆放手指,但是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只会将他们的小手一股脑的堆放在这几个键的上方,到底哪个手指对应哪个键也不管了。所以当教完整个单元或者越往后越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根本不会指法。可见第一环节的重要性。在这里笔者采用了一种大快人心的做法那就是利用手机正面对着键盘然后全程录制了从食指放在定位键到大拇指放空格键每个手指是如何摆放的,以及如何正确的击键都一览无遗的展示的学生面前。通过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手指的定位,从而找到自己在键盘学习中的定位和自信。第四部分是一些激励学生如何成为键盘小能手的话,主要通过展示学生上课时整齐划一的打字场景还有一些打字比赛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下定决心将打字进行到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总结一下,本微课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手机录制场景,利用camtasiastudio8录制powerpoint屏幕。在展示学生运指如飞场景利用摄像头录制指法并且利用camtasiastudio8将整个屏幕录制下来形成了同屏的效果。为了不让外界的声音影响到整个微课的效果,在录制声音时我借助了外接的麦克风来录制。后期再利用camtasiastudio8进行剪辑添加上视频过渡效果并且配上合适的音乐,最后加上片头片尾这样一个完整的微课就制作完成了。

四、如何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1、课前使用微课的方法

微课或者翻转课堂最先是用来让学生自学的,所以学生能够独立有效的观看视频非常关键。教师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以为学生知道如何有效的观看视频。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观看视频并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学生需要知道如何去观看一个教学视频,学生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告诉他们如何与微课进行互动。首先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几个微课,与学生讨论如何听、如何思考视频中涉及的知识主题,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独观看一下视频。确保学生正在通过观看视频进行正确而妥善的学习。

2、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微课

信息技术微课主要包括相关知识内容和操作步骤,利用微课教学学生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加清楚的学会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将不太好讲解的知识点转换成微课的方式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有条不紊理文件》这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选择连续的文件和选择不连续文件的方法,掌握复制、粘贴和剪切的操作方法同时也要学会这些操作的快捷方式。因为这些操作都需要键盘和鼠标相互配合,还利用到组合键,所以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只能掌握其中一小部分知识点,在后面的课程中就会畏难不再愿意尝试利用快捷键的方式去进行操作。然而选择和复制粘贴在整个学习阶段都是非常常用和重要的操作步骤。制作微课时教师将文件归类,个人文件可以利用移动操作,公共文件可以利用复制进行操作。移动用到选择、复制和剪切几个步骤。剪切用到选择、复制和粘贴几个步骤。接着再演示如何利用shift键选择连续的几个文件,如何利用ctrl键选择不连续的几个文件,在这里结合鼠标操作和键盘镜头的操作将整个步骤清楚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方法。接着是演示复制粘贴和剪切的方法,这里主要是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快捷键的,有的学生在按组合键的时候顺序不对造成操作失败,所以将操作方法录制下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提高了教学效率。

3、指导联系和独立练习。

在布置作业这个问题上,教师历来习惯让学生回家做作业。通常,这些作业比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复杂,最终,很多学生在独立完成这些任务时举步维艰。他们可能错过了课堂上至关重要的内容,他们的确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作业。最后,学生只能再带着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挫败感和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走进课堂。

举个例子,例如在学习制作逐帧动画这一节课时,很多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办法了解时间轴、关键帧、空白关键在、普通帧等这些知识点,也有的学生没有办法掌握制作逐帧动画的方法,如何插入关键帧、想个几帧插入一个关键帧、如何交换位图、如何延伸上一关键帧的显示时间,如果做错了又如何删除关键帧这些细节问题没办法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讲解。所以利用微课教学就非常有必要。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再次回顾知识点巩固练习,从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为后面flash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微课传播方式

1、网络平台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网络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供教师放置教学微课视频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在课前,课堂还是课后都能用到。

2、将微课放入百度云盘进行分享,学生可以通过下载进行观看。

3、通过qq群进行分享

4、将微课链接制作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用手机直接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实时有效的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也很享受实践操作过程。相比以往的教学,因为学生有了事先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体验,所以课堂上的理解和表达都很积极,而巩固练习也有较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可以说翻转课堂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都为学生腾出了很多的时间,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

[3]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

[4]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课程的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中国电化教育。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6

【关键词】电视 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

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以其独有的优势占据了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主要领域。作为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人,就要认真分析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优劣,在不同的节目制作中选择不同的编辑方式,以求达到最好的编辑效果。

一、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线性编辑制作的应用及其缺点

(一)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线性编辑制作的应用

在非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线性制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便是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如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中,电视新闻特有的对每个镜头的长度的要求使得电视新闻中很少使用特技效果,而是镜头的直接组接,这时的电视制作大多采用分量连接的线性编辑电视节目。而在现场录制的一些访谈节目和一些现场直播节目就要采用线性编辑为主,非线性编辑为辅的电视后期制作效果,使得节目的录制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特殊要求。

(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采用线性制作的缺点

尽管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线性制作依旧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但是作为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性制作越来越显现出独有的缺点。当编辑人员想对样片进行修改的时候,采用线性制作编辑的节目虽然插上编辑方式允许替换已录磁带上的声音和图像,但是这种替换却使原有的节目单元变成了替换之后的节目单元,不但不能达到修改的效果,往往将已经成型的电视节目替换掉了,造成了节目修改的困难。另外,在对信号进行复制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母带的翻版磨损,使复制下来的信号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多,信号质量也会逐渐变弱。同时,在线性制作中,一些好的艺术构思以及节目制作方法担心损伤母带也不得不放弃。同时,在编辑的过程中,录像机和磁带损伤都特别严重,磁带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二、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有效地弥补了线性制作的缺点

(一)非线性编辑可以对节目单元随意修改。

随着数字化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逐步应用,非线性制作编辑方式已经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非线性制作因为盘基存储的特性,使得非线性制作编辑方式可以对素材的长短和顺序不按制作的先后顺序和长短随意进行编辑,不但有效地节约了制作成本,而且可以对节目单元进行连缀、删改、加上艺术构思以及优秀的制作方法,使得电视节目在非线性编辑的制作方式下节目质量更加精良。

(二)非线性编辑数字化处理信号有效地弥补了线性编辑中母带磨损严重的缺点

在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因为信号处理的数字化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对于电视节目的编辑真正进入了数字信号在存储和传输中不受干扰的时代,使线性编辑中母带磨损的情况不复存在,保证了高质量高图像的节目编辑。

三、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因其编辑方式的非线性使得素材存取方便

传统的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因为对素材存取的不方便,使得在数字化的冲击下,非线性编辑已经逐步走向了历史舞台,进而逐步取代了线性编辑方式。在线性编辑状态下,对于素材的存取也变得更为方便。非线性编辑因为是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可以跨接式、随机性读取数据,不但可以对画面进行随机调用,也可以克服了线性编辑中寻找不便的缺点加快了编辑速度。在对素材进行编辑的过程中,非线性编辑可以对素材进行任意组合,可以在任意编辑点进行删减、增加素材,对图像和声音的同步对位更为准确方便。

(二)在很多电视节目的制作中,非线性编辑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很多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因为对片头、字幕的特殊要求,使得传统的线性编辑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如在制作电视节目片头、广告及专题片、纪录片片头的时候,最好选用非线性编辑。采用非线性编辑进行节目的制作,可以较好地采用特技进行处理,还可以运用长镜头对场景进行效果处理,使画面运动、叠加以及图像的快慢等三维效果凸显出来。

(三)非线性制作在制作质量上比线性制作更为精良

非线性制作编辑状态下,非线性编辑系统输出的信号清晰度比线性编辑高,而且非线性编辑信噪比因为编辑过程的数字化,不会增加噪声,更不会因为存储的时间长或者多次重放而改变节目的信号质量。而在编辑精度上,非线性编辑能够将输入的各种音频信号进行A/D转换,图像以及声音的编辑精度是传统的线性编辑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对于节目时间的控制,非线性编辑因为数字化操作,可以做到一帧不差。对于线性编辑所无法消除的音乐断点,非线性编辑可以较好地进行精确处理,展现出了更多的艺术效果和特点。

(四)非线性编辑中制作的灵活性以及快速编辑功能使得非线性编辑具有更为广泛的利用空间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可以较好地采用修改和增删功能,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和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大大降低,而且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明显缩短。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编辑信息可以根据创编者的意愿进行随心所欲的修改,实现快速编辑,快速操作功能。另外,非线性编辑可以一次性完成初剪、半精简以及精简三个阶段,使得制作更为灵活,更为方便。而对于特技的制作,只需要在硬盘上使用鼠标就可以完成快放、慢放以及多通道二三维数字特技效果,这就促使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利用空间。

四、针对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和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优劣,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采用不同的编辑制作方式

(一)整合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优劣,选择适合的编辑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

尽管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线性编辑依旧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线性编辑的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成本相比线性编辑设备却降低很多。因此,电视台要考虑本地电视台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合的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设备,选择适合的编辑方式进行编辑。

(二)根据不同的节目选择不同的编辑方式进行编辑

尽管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展现了强有力的优势,但是并非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必须而且只能采用非线性编辑进行后期节目的制作。如在新闻联播以及现场访谈直播等电视节目中过多地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对电视画面以及电视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而影响了节目的质量。但是对于一些艺术类节目如演唱会等的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更多的采用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不但会增加节目的吸引力,而且会使节目效果达到更佳。

总之,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线性制作和非线性制作因其独有的优劣,使得不同的电视节目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而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非线性制作将会被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编辑要实时更新技术,通过线性制作和非线性制作的准确应用制作出优秀的电视节目奉献给观众。

参考文献:

[1]薛元听;李鹰;;非线性编辑中信号安全的分析与校正[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李金平;巩新龙;;非线性编辑技术在高校电视台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8年04期

[3]王启东;陶祥亚;;浅议非线性编辑技术在高校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01期

[4]郭志伟;;浅谈非线性编辑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09年20期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7

关键词: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视觉定位

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 主要是针对拍摄的镜头、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画面、音乐效果有机整合起来, 改善音质, 制作出完美的节目作品。为了将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提供给广大的观众, 增强电视节目的竞争力就必须强化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视, 严格把握节目后期制作的视觉定位, 合理运用制作技术思维, 最终达到优化电视节目的目的, 获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1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及视觉定位的概述

电视节目的制作完成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拍摄好音频或视频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加工、剪辑等, 这就需要节目制作者具备较高的后期制作技术, 基于人性化的角度思维, 在搜集整理好的信息中充分的融入人性思想, 高效的传达节目的意图和情感[1]。节目制作人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而节目后期制作视觉定位、技术思维也需要制作人来实施。由此可见, 高质量节目的创作取决于节目制作人的技术思维及视觉定位能力。

从本质上来看, 电视节目的播放本身就属于一种宣传活动, 需要在播放前就确定好基本的思维方式。技术思维的运用能够让受众更容易接受节目人性化思想的传达, 但是也可能存在传达制作人片面、消极观点的弊端, 降低节目的收视率。所以必须要意识到明确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的重要性, 结合节目特点和性质, 优化编辑思想的表达形式[2]。而对于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视觉定位来说, 需要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信息进行选取、设置, 使各个画面能够连贯的呈现给观众, 或设置一些必要的字幕, 做出相应的解释, 便于观众理解和观赏。

2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及视觉定位的应用对策

2.1 优化解说方式

素材是拍摄、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 但是面对大量、复杂的素材, 如何挑选出最佳的素材, 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呈现就是节目制作人的能力了。与动画和文字不同, 电视节目的核心就是内容, 内容准确直观体现才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因此, 需要将画面、文字和声音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 增强节目的视听效应。制作人在强调人性化思维方式的时候, 更要保障节目意义的体现, 使观众能够透过节目深刻的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 获得相应的感悟[3]。但是因为观众个体间思维的差异, 相同的电视节目会对观众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就必然存在节目内涵无法有效呈现的问题。在解决和处理这一问题时, 需要在节目后期制作时辅以合理的解说, 将细节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运用组合、删减等手段添加一些必要的提示、描述。

2.2 充分运用人性化思维

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及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程度都取决于节目的后期制作工作, 而在制作人的思维方式则影响着整体工作质量, 良好技术思维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受众产生共鸣, 成为节目忠实的观众。制作人要基于观众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将人性化思维整合到电视节目的后期创作过程中, 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兴趣。人性化思维方式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的运用体现在推广节目时, 需要将多种画面连续播放出来;在呈现时, 应考虑到观众的感受, 基于观众的角度来编排画面的播放顺序, 进一步赢得观众的好感, 切实达到宣传节目的效果。优质的节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激发观众兴趣, 激发对节目的兴趣。

近年来, 电视节目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 要想在当前市场立足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就应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的作用, 凸显人性化思维方式, 改善节目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 角度的选取对电视节目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 角度是节目后期制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求制作人必须要站在整体的角度, 统筹把握各方面的因素, 协调处理字幕、选择信息、画面播放及镜头切换等工作, 使播放出的电视节目能够迎合广大观众的需求, 提高电视节目的竞争优势[4]。电视节目制作人在增强节目收视效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应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掌握多种专业程度较高的技术手段, 能够向观众传达积极、健康的信息和情绪, 对观众产生正向的影响和作用。其次,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人员也应具有丰富的经验, 具备独特的人性化思维模式, 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 清楚地掌握节目的定位, 根据节目特点和性质, 创作出迎合观众要求的电视节目。

2.3 强化创新和逻辑思维

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 运用到的思维方式主要有2 种, 即创造性思维号逻辑思维。具体指的是, 一方面节目应符合基本的逻辑性, 能够从常规逻辑上对视频、音频和画面进行编排, 将不同的信息组合成系统的信息网, 优化信息布局和结构, 既不能设置过多的抽象镜头, 也不能让观众产生困惑, 确保观众的观看效果;另一方面, 要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打破传统, 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增强节目的吸引力[5]。承担重要职责的节目制作人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能够拓展思维和视角, 增强节目开头和结尾的连贯性, 使节目各个细节能够相互呼应, 让观众观赏完节目后确实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 感悟到节目中蕴含的情感, 给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视觉享受。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是电视节目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 要使节目的画面有序、合理的呈献给观众, 并在其中运用创新思维, 能够树立节目的特色,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抽象是逻辑思维的特点之一, 后期制作电视节目中逻辑思维的应用十分必要, 可以确保节目所讲述故事或事件的完整性, 让观众融入到节目中。

3 结语

研究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视觉定位、节目解说方式的选取、人性化思维方式的运用等则是后期制作的必要环节, 所以要求电视节目制作人应掌握合理的思维方式, 发挥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优势, 明确好节目的视觉定位, 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

参考文献

[1]顾惟.从《全能星战》谈季播节目后期制作[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4 (2) .

[2]薛寿鹏.面向高校农学专业教育的科教电视节目创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冯慧, 赵庸哲, 翟光达.浅谈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与视觉定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15) .

[4]周宏, 祁爱平, 管芳.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视音频技术指标的调整[J].现代电视技术, 2005 (1) .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8

关键词:会聚面,支架调整,图像质量控制,2D转3D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十届, 在这期间, 随着节目和形态不断丰富, 技术手段和表现方法也在不断创新。2012年1月国内3D试验频道开播, 中央台、北京台、江苏台、深圳台、上海台和天津台六家电视台开始逐步尝试录制播出3D版的电视节目。3D试验频道录制播出的电视节目主要以访谈类、体育类、动画片及风光片居多。临近春节, 各省电视台都在举办一年一度的“春晚”盛宴。中央电视台也借此契机在蛇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架设3D设备, 提前录制了整场晚会并于大年初一在3D频道顺利播出。本文主要介绍此次中央电视台春晚采用3D技术拍摄过程中摄像机配置、机位分布和图像质量控制等技术, 希望与广大从业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晚会录制要求和原则

综艺晚会的特点之一是节目形态的多样性。歌舞、小品、相声、魔术、杂技等表现形式都会穿插其中, 这就为3D节目的录制提出了技术和艺术的挑战。如何通过镜头的运用加深节目的张力, 如何在加深节目张力的同时达到3D图像效果以及防止电视机前的观众观看3D图像时视觉疲劳都是需要注意的关键。

央视蛇年春晚的舞台沿用了2012年春晚的“T”型设计。一号大厅约1800平米的空间里, 舞台延展至观众席内, 拓宽了视野, 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纵深感。春晚的主副舞台区, 都配有升降装置, 舞台两旁设立移动层, 使舞台高度层面得以延伸。在副舞台区, 还配有水帘和水池, 主要用于丰富歌舞类节目的层次和表现形式。图1为3D EFP流程框图。以往我们看到的2D画面通过景物的明暗、透视等效果, 也有纵深的感觉, 但属于假象的立体。而3D画面的特点就是立体逼真, 让观看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特殊画面还会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如何将这一优势融入到综艺节目的录制中来, 如何结合本次舞台结构和不同的节目内容展现独特的春晚, 是我们始终关心的重点。对此, 导演组和技术团队多方沟通, 力求使本次3D版春晚的录制达到更优的效果。

在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就首次采用了3D技术进行录制, 为观众带来了综艺节目的全新体验。导演组和技术团队结合2012年春晚录制过程以及一年多来对3D节目录制的实践经验, 针对蛇年春晚的3D录制, 总结出如下原则:

3D技术的原理就是用两台摄像机模拟人眼的机能, 使两幅图像同时呈现在一个电视屏幕上。当我们把屏幕看成是观看景物的窗口时, 就要求拍摄的画面和实际人眼观察到的景物相似。所以, 在制作3D春晚的过程中, 我们力争在安全范围内做到适当的出屏。即大多数情况下将画面的空间深度范围控制在-2%到2%之间, 允许瞬间的超出。这样既突出3D影像的空间感, 也充分考虑到观者的舒适度。

在同一个节目中, 相同景别的机位尽量使用同一水平面上的物体作为会聚的参考面。也就是说, 会聚面的选择既要照顾到节目内容, 使正负视差在安全范围以内, 也要保持一致。这样在机位切换时Z轴就可以有较好的衔接。

摄像师不在一个镜头内使用变焦的艺术手法, 不采用特写镜头。导演控制切换节奏, 使每一个画面尽量保持一定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观众产生因眼球疲劳带来的眩晕感。所有运动镜头需要保持镜头的稳定性以及较为缓慢的移动。

保持焦平面和会聚面在一起。通常人眼在看物体时, 主要关注物体都是实像, 而忽略背景。在3D画面中, 会聚面上的物体即为“屏上”物体, 保证会聚面上的物体聚实, 就可以在画面切换过程中减少观看不适。

增加节目现场的照度, 使光圈在正常情况下就可达到一定的焦段范围, 从而使左右眼摄像机所拍摄出的画面聚焦效果相同。同时兼顾前后景的布光和层次, 适当增加拍摄主体的轮廓光, 增强立体效果。

二摄像机配置和机位分布

为完成本次蛇年春晚的3D节目录制, 我们采用了一套完整的3D-EFP系统, 将导控室设置在距离一号演播大厅较近的演播厅内以便于工作。这套3D-EFP系统主要采用Sony的MVS7000X切换台、P1摄像机、3Ality Technica支架、TD300一体机以及MPG200等3D设备。

在架设机器位置时, 首先考虑的是所拍摄的节目内容需求。如何设计合理的3D节目分镜头, 如何将同类型节目需求整合统一, 可以通过整体彩排和走台给出具体规划。另一方面, 从3D技术角度来说, 在实际拍摄中镜头的推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镜头推拉时, 后方的3D调整师和摄像需要紧密的配合, 而这种配合又不可能是完全的同步, 因此在展现3D效果时可以更多地选择滑轨和摇臂。此外考虑到3D节目本身就有真实的空间立体感, 在拍摄的画面中前后景已经相当明确, 无需利用焦距的虚实制造3D效果。而背景画面的虚化也不利于场景景深的展现。在考虑机位的设置时, 尽量让摄像机接近所拍摄的物体, 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景物圆度, 而远距离拍摄很可能会使主体产生“纸片人”的效果, 因此在3D拍摄中尽可能不采用远距离的长焦镜头。

根据以上理由, 确定本次“3D春晚”的录制共使用六台3D摄像机。1号、2号、3号机器为传统机位, 在“T”型台的最底端。4号机器在主舞台左侧, 5号、6号机器架设在主舞台右侧。图2为3D春晚拍摄机位图。除摇臂外, 所有机位都模拟人的正常身高, 采用水平视角拍摄, 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透视关系。

在六台3D摄像机中, 4号和6号为3D摄录一体机PMW-TD300。其中4号机位设为滑轨, 6号机位设为摇臂。将滑轨和摇臂上的摄像机定为一体机, 主要是便于机器的架设、调整和使用。TD300为固定式双镜头一体机, 固定镜头间距为45毫米, 会聚点距离从镜头表面算起约1.2米至无穷远。将一体机安装在舞台台口的位置, 完全可以达到3D画面的拍摄需求。在1号、2号、3号和5号机位上, 使用的是垂直支架式摄像机, 即两台SONY HDC-P1摄像机通过特定支架进行同时拍摄, 从基站后取出双路1.5G视频信号, 采用Dual-Link模式传输来模拟人的左右眼。目前的3D支架方式分为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双机水平方式架设, 通常轴间距在15CM至80CM左右。一般用于远距离或全景拍摄, 可增强远景拍摄的立体深度。人双眼瞳距通常约为6.5CM, 为了获得符合人眼观看习惯的立体视频, 两台摄像机镜头轴线的最佳距离也应为6.5CM。但是由于专业摄像机的镜头通常较大, 平行支架无法达到这一标准, 就可以采用双机垂直架设方式, 即将两台摄像机上下垂直放置, 在镜头前端放置半反射镜片使光线分别反射和透射给两台摄像机。垂直架设方式适用于拍摄物距较近, 实际环境深度较大的场景。本次春晚中1号、3号机主要负责拍摄舞台主体人物的中景, 2号机负责拍摄全景, 5号机距离舞台较近主要用于特写拍摄。考虑到春晚舞台实际景物纵深较大, 拍摄内容丰富, 因此都选择使用垂直架设方式。

三摄像机调整和图像质量控制

本次录制3D春晚, 是临时搭建的EFP系统。视频、音频、TALLY、通话等设备都在转播前四天内搭建完成, 工程量较大。为了能够保证节目的顺利进行, 视频工程师需要在场外将设备通路调通, 支架设置初步完成, 设备进场后再进行细微调整。

1. 支架式3D摄像机的调整

调整支架式3D摄像机首先是对镜头的调整, 以确保左右眼镜头后焦准确, 变焦聚焦保持同步。本次使用的是CANON 22倍的3D镜头, 工程师可以通过菜单对其进行自动调整。在自动调整后, 演播厅和导控室的技术人员可以相互配合, 通过推拉变焦镜头, 在示波器上查看效果。

左右眼镜头的光轴是第二步需要调整的内容。光轴是镜头推拉的中心点, 如果两台摄像机光轴不同, 即使将推拉进行同步调整, 也无法保证成像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 即使两个镜头光轴有轻微的偏差, 在使用当中, 推拉程度越大画面偏移越明显。由于两台摄像机分别模拟人的左右眼成像, 画面放大的偏移会让观众无法接受。然而镜头的绝对相同只存在于理想状态, 在工艺上无法实现, 为了达到好的效果, 只能在成像后进行补偿。通过Sony的3D01软件, 对左右眼镜头分别进行光轴调整。现场工程师让镜头最长焦时对准3D测试卡的中心并缓慢拉出, 导控室工程师在不同点对中心点进行校准和记录。

目前各厂家对镜头的光轴调整都是数字调整, 根据中心点的偏移量将画面进行放大处理。在记录一个完整变焦的中心点偏移后, 录像过程中当摄像师推拉镜头, 软件就会根据记忆进行相应的画面补偿。图3亮度差信号的测试指标。

由于摄像机支架在场外组装完成后在移进场内时难免会造成机械的少量移动和错位, 所以第三步需要对3D支架进行物理调整。每台摄像机通过基站的PROMPTER通道, 将MPE-200的亮度差信号送给机头, 在HDFA200上选取到寻像器输出。这样, 现场的工程师可以根据亮度差信号对支架进行细微调整。MPE-200输出的亮度差信号是根据左右眼图像对各个像素点的亮度进行差值计算, 从而得出黑白的图像信号。在输出亮度差信号的同时, 还会针对当前图像给出测试指标和波形, 这其中包括垂直偏移量、旋转偏移量和左右眼的大小比值。现场工程师利用3D PULLER将左右眼摄像机旋转角度归零, 调整右眼摄像机水平方向使左右眼图像完全重合。在推拉镜头的过程中, 根据测试指标的实时数值, 相应调整支架的上下左右及倾斜度。值得注意的是, 在支架调整前需要将镜头拉到广角端查看, 避免镜箱出镜。

2.3D摄像机的光学同步调整

在2D节目录制前, 我们会对摄像机逐一进行黑白平衡调整, 但对于每台摄像机之间的色彩还原程度, 不会过于严苛, 只要保持大体相同即可。对于3D摄像机来说, 要求就较为严格。当人左右眼同时看到的画面呈现的色彩感有所差别时, 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 在对每个支架上的左右眼摄像机分别调整黑白平衡后, 需要在RCP处打上棋盘格的显示方式, 使左右眼信号穿插出现在屏幕上, 这样更容易看出两幅图像色彩的差异。根据棋盘图像, 我们可以分别对左右眼的色度、白平衡以及光圈值进行微调整, 确认完成后再将摄像机控制绑定, 以方便在节目录制时控制光圈。

3. 录像过程中的图像控制

在系统设置过程中在3D节目录制时增加了3D调整的岗位, 通常一个工程师负责一个3D机位的跟踪调整。对于支架式摄像机, 可以调整其轴间距和夹脚从而确定会聚面的位置。而对于一体机来说, 由于其固定镜头的特点, 只能调整其会聚面, 无法对轴间距进行调整。在本次的录制过程中, 开场环节设置主持人从舞台最内侧的高台处缓慢走下来, 由于1号、3号机负责对舞台上主要人物的中景镜头, 为了避免“纸片人”效果, 在开场时将轴间距调整到了7cm。其它机位都大致保持6.5cm的轴间距, 模拟人眼的宽度, 提高观赏舒适度。图4为3D春晚开场的纵深效果。

在录像时, 工程师通过3D01调整软件, 可以实时观察到左右眼图像的垂直偏移量、旋转角度以及图像大小的差值。如超出安全范围, 则需要在软件中进行数字调整。原则上来说, 工程师会在前期调试期间对支架进行物理调整, 如果过于依赖后方的数字调整, 则会对画面造成较大像素损失, 应尽量避免。

此外, 在彩排过程中技术人员在与导演沟通后会初步确认每个节目的基本会聚面。这样, 工程师根据脚本在录制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机器的会聚面, 确定入屏出屏内容。蛇年春晚节目大致分成歌舞类、主舞台区语言类、观众区串场三部分。所有大全景机位都将会聚面调整到主舞台台口的位置。在歌舞类节目中, 以舞蹈主轴线为会聚面, 突显前景人物。在语言类节目中, 由于多数都是演员在升起的背景墙前一字排开, 因此将会聚面设置在背景墙上。当主持人在观众席前串场时, 将会聚面调整到观众身上, 则前景主持人会有略微出屏效果。为保证画面质量安全, 保证观众在长时间观赏时舒适自然, 同时突出画面的3D效果, 我们将画面的出入屏安全范围设定在正负视差在-2%到+2%之间, 同时出屏量控制在整体节目的50%以内。图5为3D春晚EFP工作现场。

四2D转3D技术的应用

相比2012年春晚的机位架设, 我们减去了位于舞台左侧的游动机位, 改为增加3台2D机位, 并通过Sony MPG-200安装MPES-2D3D1软件, 将2D画面转为3D画面进入系统, 供导演切换使用。第一台为一个小型的摇臂, 由于环境所限, 只能固定成远景俯拍大全。第二台架设在演播厅左侧二层平台上, 既可用于全景的俯拍也可用于中景的移动拍摄。第三台位于2号3D摄像机后方, 在有虚拟场景时替代2号机, 作为平视的大全景使用。通常使用2D转3D画面是因为拍摄现场机位数量和成本限制, 考虑到某些远景机位由于即便使用3D摄像机也不易拍摄出景物圆度, 因此综合考虑选择2D机器。但对于本次春晚来说, 选择2D机位是由于在这三台摄像机上, 都提前配置了虚拟设备, 加入了虚拟元素。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进入虚拟系统, 完成合成后再进行3D信号的转换, 这样切换台上的可切换信号就成了虚拟的3D信号。

在MPES-2D3D1软件中, 不对图像的亮度色度进行特殊处理, 模拟轴间距为6.5cm, 显示器的默认尺寸为50英寸。由于2D影像是一个平面, 即使转换成3D效果也不可能获得左右眼不同的侧面信息, 因此, Sony的2D转3D软件将画面物体都放置在屏幕内, 不会产生很大的视角差, 更贴近真实效果。经实践, 发现在无条件使用3D虚拟设备时, 此方法和3D摄像机相互切换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相比2012年无虚拟场景来说, 蛇年的3D春晚在视觉效果上利用2D转3D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图6为MPES-2D3D1调整界面。

五春晚节目3D制作总结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第二次对春节联欢晚会录制3D版本。在总结2012年经验的基础上, 今年导演组更多的是采用移动镜头。除了滑轨外, 摇臂在上下左右纵深处都增加了移动轨迹。其中一台摇臂贴近舞台, 通过这种方法很好地表现了舞台的立体空间感觉。同时, 今年的3D版本还引入了虚拟的技术, 极大地丰富了画面内容和可视性, 虽然受时间所限无法进行真正的3D虚拟, 但视觉冲击力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目前3D综艺类节目还是构架在2D版本之上编排的节目和舞台形式, 节目内容无法根据3D的技术特点进行改动, 机位设置和彩排时间也相应受限。例如在语言类节目中, 后背景墙升起当隔断的设计在2D转播时影响就不大, 但在3D录制中, 由于前后节目都有景深距离, 因此就显得此段画面较“堵”。从另一方面讲, 这些劣势也许可以通过导演、摄像师、技术人员、3D调整师的反复实践总结而弱化。3D调整师更应具有艺术和技术的综合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将导演想表达的3D效果展现给观众。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9

宋代是我国陶瓷全面发展的辉煌时期, 两宋官窑也被公认为代表了宋瓷高水准的制造技术和艺术价值。其中以“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最为声名卓著。官窑是北宋皇室在河南开封专设的瓷窑, 专门为皇帝及皇室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瓷。“靖康之难”后, 宋皇南迁后, 建都于临安, 为了满足宫廷需要, 又沿袭旧制, 重集全国制瓷名师巧匠, 在杭州建立官窑, 专门生产宫廷用瓷, 史称南宋官窑。据《坦斋笔衡》记载:“中兴渡江, ……袭故京遗制, 置窑于修内寺, 造青器, 名内窑。”所以凤凰山下的官窑又称修内寺窑或内窑。之后, 在郊坛下设的新窑, 称为郊坛下官窑。

1 南宋官窑瓷器的制作技术

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 样式多种。观窑为宫廷所垄断, 在用料上不惜工本, 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体现了中国瓷器巅峰时代的最高成就。宋官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在宋代朝廷皇室直接控制下, 皇家宫廷画院画样, 集中全国制瓷名匠, 不惜工本, 精心制作, 生产产品全部归宫廷所有, 由皇家独享, 并且工艺对民间严格保密制造, 使宋官窑显得更加神秘。南宋官窑瓷在造型、釉色上都独具特色。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津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 釉质浑厚的特点, 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 釉面莹沏, 造型精巧之精华。南宋官窑瓷的釉色, 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 是极浅的蓝绿色, 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 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 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明初曹晤的《格古要论》在描述官窑瓷器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 色青带粉红, 浓淡不一, 有蟹爪纹紫口铁足”。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 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 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 而显现了胎色, 这就是“紫口”。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 南宋官窑的釉极厚, 故便有“原釉薄胎”之说法。

明人高镰在《遵生安笺》里进一步说明杭州官窑青瓷的特征是“色取粉青为上, 淡白次之, 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 梅花片墨纹次之, 细碎纹之下也。”南宋官窑瓷器釉面的天然开片, 是其另一特点。开片是指瓷器釉面中出现的不规则裂纹。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 在烧成后的冷却收缩时开裂形成的。这本是制作技术不成熟所造成, 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先人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来装饰釉面,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官窑青瓷闻名于世, 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北宋汴京官窑青瓷继汝窑烧造, 南宋官窑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南宋早期的青瓷产品, 为薄胎薄釉青瓷, 胎薄质细, 色黑褐或深灰, 釉色以粉青为主, 兼有青灰、青黄和炒米黄等色调, 釉层薄而润泽, 有纹片, 满釉支钉装烧, 器底有圆形支钉痕, 工精质高。南宋后期官窑青瓷的烧造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 改变制瓷工艺, 创用素烧胎多次上釉二次烧成的厚釉工艺, 制出薄胎厚釉青瓷, 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 釉面上显露横竖交织的细密的冰裂纹片。厚釉工艺的具体做法是先低温素烧坯, 后施三至四道釉, 釉厚如堆脂, 再经高温成器, 一般釉层厚在2 mm以上。厚釉易粘接支烧工具, 造成废品, 厚釉工艺的使用导致装烧工艺的改良, 变满釉支钉装烧为刮釉垫饼装烧, 即将碗、盘、洗、瓶等圈足器的底端釉刮掉露胎, 以垫饼垫烧。南宋官窑制瓷工艺技术的形成是南北制瓷文化交融的产物, 更是南北窑工智慧的结晶, 它的制瓷技术和审美, 不但影响到了宋代民窑瓷器的发展走向, 也对后世瓷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南宋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

官窑, 是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集中了民间能工巧匠, 在工艺上力求革新, 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创造了我国瓷器史上的高峰。所以, 官窑对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曾产生过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进力, 而且对世界文化艺术方面也是一个伟大的卓越的贡献。

官窑与民窑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两者在生产工艺、图案纹饰、艺术价值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民窑主要以普通百姓为服务对象, 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 选择适当的地方进行自行生产与销售各种瓷器。其在造型、结构、用料、造材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而官窑则受统治者严密控制和掌握。在《大明会典》中就曾有“明承元制, 凡朝廷烧制瓷器, 必由内府定夺样制”的文字记载, 其所谓“样制”指除了某类瓷器在本身的器形、规格、釉色、纹饰都要求纯正、规整以外, 风格也要求统一。官窑不受价值规律支配, 劳役天下的能工巧匠, 不惜工本, 技术精湛, 精益求精, 在胎釉的配方和工艺上达到完美的极致。并加入了皇室的美学和实用理想, 一切行为都以服务于皇宫为基础, 供皇室享用。并且严禁民间进行仿制, 官窑的烧造场所还会配有专门的军队把守, 即使是当地官员也无法接近, 更无法见到各种器物, 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官窑瓷器尽显其威仪与神秘。

宋代官窑, 是中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宋官窑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 具有高雅的艺术格调。其釉色平淡含蓄, 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细密的冰片, 隐约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 温润而细腻。官窑是官建、官管、官用, 产品因而具有皇权特有的威仪和神秘性。南宋官窑具有敦厚玉立的造型、柔润如玉的釉彩、金丝铁线的艺术特点。南宋官窑在中国陶瓷研究史中一直备受关注,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以它显赫的皇家身份在陶瓷发展史的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南宋官窑制瓷匠师, 把古朴刚劲的造型, 典雅玉润的釉色, 精光内蕴的釉质和天然自成又别有意趣的开片, 以别具风姿绰约的紫口铁足, 完美地凝聚在幽雅端庄、明快和谐的统一体中, 从而构成南宋官窑青瓷的庄重典雅、凝重深沉的艺术风彩。它们不仅是我国青瓷艺术中的高峰, 也是我国艺苑中的杰作与瑰宝, 它们的仪态和风范, 为后世陶业长期追仿。

3 结语

南宋官窑瓷器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是和当时社会的审美时尚分不开的。在宋代, 理学有着举足轻重地位, 在此思想的影响下, 人们的美学观点也与之相应。艺术品综合着现实美、社会审美意识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及一定的自然物质的审美特性。宋朝的理学思潮, 折射到瓷器艺术风格上, 便形成了宋瓷对内在寓意的刻意追求。宋瓷崇尚理性, 倾向于自然的艺术风格。其追求的最佳境界是“天工与清新”, 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美, 是我国瓷业史上的一项杰出成就。南宋官窑工艺技术精湛, 凝结着匠师们无穷的智慧和辛劳。南宋官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主要服务于皇室, 因此, 必然秉承皇室的意志, 体现出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官窑不需要牟利, 不存在商品化, 官建、官管、官用的主要的特点, 体现了皇家气派, 尽显了皇权的威仪与神秘。南宋官窑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随着出土资料的日渐丰富, 研究范围的逐步扩展和深入, 以及科技手段的发展, 我们将能够对南宋官窑瓷器有更客观全面地认识。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85.

[2]龚云表.澄泥烈焰铸陶魂[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6.

[3]张晶.设计简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4]李辉柄.宋代官窑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2.

[5]朱伯谦.谈南宋官窑[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87.

[6]沙孟海.南宋修内司窑址问题的商榷[J].考古与文物, 1985 (6) .

[7]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10

一、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中所反映的摄制技术

本文以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中的《编剧——剧本创作的构思与方法视频教程》和《视频剪辑艺术视频教程》两门理论课为例, 进行如下分析:

(一) 多机位高清拍摄

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皆采用以16:9为宽高比的画面, 图像清晰、色彩纯正, 可以看出是专业级高清摄像机拍摄的。主要采用三台摄像机进行拍摄 (机位图如图2-1) , 其中1号机以拍摄教师的全景或中近景等较大景别为主;2号机以拍摄教师的近景为主;3号机拍摄近景或特写等镜头。

(二) 专业音效处理

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的声音十分清晰, 不需要特别仔细倾听也能够听懂。这说明其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拾音设备也应是专业级的。但从视频中看, 教师并没有使用明显的录音话筒 (有线、无线话筒) , 所以这里的教师使用的话筒应该是移动不受限制的黑色微型领夹式无线话筒, 可隐藏在衣服里, 使画面简洁、富有美感, 且能够达到专业的收音效果[2]。清晰的声音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沉浸其中, 不易分神, 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 现场灯光设计

现场的灯光设计, 在采用传统的四盏灯标准布光法外, 还增添了修饰光, 主要为眼神光和轮廓光。这样既能达到专业摄像机拍摄时对光的要求, 还能增强对人物内心情绪和精神状态的表现力, 吸引学习者的目光;轮廓光的使用, 使人物和背景相分离, 增强了立体感, 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 整体色调分析

色彩影响人们的感知系统、身心状态和精神生活。色彩可以分为冷暖色系和中性色系, 不同的色系带给观看者的视觉感受截然不同。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中, 采用的是中性色, 主要为黑白灰三色。色彩的统一, 能非常容易地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二、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所展现的内容设计

通过对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的观摩与分析, 发现其课程在内容的呈现上分为两大部分, 教师讲解部分和案例展示部分。每节课的时间大约为5—10分钟不等, 这里以5分钟视频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上述案例具体数据的统计分析, 如图3-1、3-2所示:

可分析得出结论, 视频中教师讲解授课的时间占整个视频课程时间的60%左右,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案例讲解的时间占40%左右。剪辑的流程一般为系列视频的总片头、内容回顾、引入本期内容、展开讲解、例子插入、总结例子、总结课程、引出下节课 (如表3-1) 。剪辑过程中镜头的切换时间点为5秒或是5秒的整数倍, 一般是三个景别 (全景、中近景、近景) 或两个景别 (近景、中近景) 的切换, 这里以5分钟的视频为例, 采用的是三个景别的切换, (如表3-2) 。

剪辑过程中, 主要依靠叙事剪辑点来推动课程的发展, 在教师提到例子时, 将画面切换为例子画面。在景别切换方面, 主要依靠节奏和情绪进行剪辑, 一般是在教师讲解到重点时, 将原本的全景切换为近景, 以拉近学习者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促进交流。

三、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对我国在线视频课程制作的启示

通过分析兰德 (Lynda) 在线视频课程的视频制作技术及教学过程, 可以看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视频的高质量制作, 也可以看到隐藏在教学视频之下的教学设计, 为我国制作在线视频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 视频资源制作

首先, 视频资源的画面部分。画面是学习者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 屏幕上展示的内容, 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3]。我国在制作在线视频课程时, 应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 注意画面构图, 避免背景杂乱等问题, 生成高质量的画面, 突出主体, 使学习者在观看视频时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 拉近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其次, 视频资源的音频部分。音频是在线视频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频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目前, 我国常用的音频编码格式是MP3编码格式、PCW编码的WAV格式, MP3是MPEG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sGroup) Audio Layer-3的简称, 可以做到12:1的压缩比并保持良好的音质。尤其是使用LAME编码的中高码率的MP3, 听感上已非常接近源WAV文件。另一种PCM编码, 其最大的优点是音质好[4]。基于PCM编码的WAV是被支持得最好的音频格式, 其本身可达到较高的音质要求, 也是常用的一种格式。在视频课程的制作过程中, 要首先考虑这两种编码格式, 以便使音频达到要求。

最后, 在视频资源的剪辑方面, 要灵活地使用镜头语言, 放大重点知识点和教学视频中的主要步骤, 加入剪辑技巧, 通过重复、放慢等形式强调关键信息, 并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 实现重点难点的传播[5]。

(二) 视频内容设计

首先, 要长短适当, 突出重点。在视频内容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问题:第一, 要突出主题, 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第二, 要关注学习时间的问题。这种在线视频课程的学习, 学生的注意力是分散的, 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建立符合在线视频课程学习的时间长度, 建立符合在线学习特点的学习模式, 要求学习内容尽量精炼、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其次, 教学设计要全面、简洁明了。在每个视频学习的模块中, 要做到设计全面, 从回顾知识、总结上一次的课程重点开始, 逐步引入本期问题, 根据问题提出具体内容知识点的讲解, 最后, 进行总结并引出下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视频模式, 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学习到所需的知识, 并加以巩固。

四、总结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个人终端的普及, 以及当今世界对教育的重视, 在线视频课程也将越来越备受关注。而且,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化, 而是多元化, 这使得借鉴和参考国外在线视频课程的制作技术, 提高国内在线视频课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手机、网络等平台的开放以及各项技术的发展, 都值得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话题, 我们需要不断地吸收和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自己, 来提高我国的在线视频课程制作技术水平, 促进我国的人才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华.信息化: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增长点[J].新课程研究 (上旬) , 2015, (07) :64-66.

[2]王健, 吕金鹤, 何扬.哈佛大学网上公开课的制作技术和课堂行为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 (05) :71-75.

[3]王晓莉, 陈智敏, 范敏.我国高职院校微课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第十三、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5, (03) :80-82.

[4]王振宇.数字音响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研究, 2014, (22) :659.

仿真蜡果制作技术 篇11

一、蜡果模型的制作

制蜡果首先要制模。在制模前,先选定样品。如制作仿真蜡苹果,则应拣选形态美观的鲜苹果用作制作模型。制模方法是将熟石膏粉少许放在盆中,慢慢倾入清水,不断搅拌成石膏浆为止。这时需用力搅拌,并除去浮在石膏浆面上的泡沫和杂质,倒入预先制备的梅花纸围成的纸圈内,高度约为纸圈的一半。然后在鲜苹果上涂一层肥皂作为润滑剂,把一半埋入石膏浆中,约一刻钟后,石膏浆会渐渐坚硬,这时除去梅花纸圈,并用小刀在硬化的石膏上刻两个凹形槽使之成为结合的榫头,重新用梅花纸围好。用肥皂液涂于石膏模型各部,再将石膏浆倒入其中,使石膏浆填满梅花纸圈盖过鲜苹果。等到凝固后,除去纸圈,把上下两层分开,取出其中的鲜果,即成苹果的模型了。梅花纸也可用防潮的硬纸板代替。

模型制好后,须准备制蜡果的材料。原料选用熔点高的石蜡,以免在炎热季节容易熔化。果物如属红色的可用红铅配色,黄色的用铬黄,蓝色的用靛青……并准备制造时的锅、炉、漆油及毛笔等。

二、仿真蜡果制作工艺

1.浇制工艺:将蜡放于锅内,加热使其熔化,掺入所需的色料,拌和。然后将熔化的石蜡浇入已制成的石膏模型中的任何一层内,随即将另一层盖上,使两者贴合,在石蜡尚未凝结时,以双手捏住模型,倒转并四周摇荡,使石蜡能均匀地布满模型的各个部分。约过10分钟,石蜡完全凝固后,将模型放入水中,轻轻分开模型的上下两层,蜡果即从模型中脱出浮于水面。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篇12

1 网页制作的技术应用

1.1 B/S结构

B/S结构是在WEB之后产生的网络构造[1],主要是由三层结构而组成的,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以及Web服务器,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将复杂化的客户端进行化繁为简,进而使用户的高成本得以降低;但是B/S结构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该网络结构数据资料易被攻击,系统性安全低,且需要配置高等级的服务器,难以实现目前的需求。

1.2 Access数据库

Access数据库是根据Windows的桌面关系而制定的数据管理系统,是office中主要办公软件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有容纳大量数据、数据整合、查询以及窗体创建等;也提供了范本、生成器、帮助以及操作规范化等服务端口,进行全面且科学化地管理数据资料,将操作步骤简化更方便用户的使用;是一个具有实用性且高效率的资料管理系统,更能提高网页制作的实用性。

1.3 ASP技术

ASP编辑工具主要是有VBScript与JScript两种系统[2]的脚本语言,而ASP常将JScript作为编辑时常用的脚本语言。ASP能够和其他程序以及数据系统相结合,其中ASP的网页保存格式为.asp。ASP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器脚本编写环境,常用来编辑各种具有动态性的网页,此编辑工具能够很便捷地用来制作各种动态网站或者创建所用的程序;与Active X组件相结合能够完成各成所需的各种任务,具有连接SQL以及Acces数据库等多种优势。ASP主要服务对象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人员,而对于初学者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容易出错。

1.4 Flash技术

Flash是一种以向量图方式制成的网页动画,相比MPEG、AVI等格式的影片档案大小相对更小,由于是向量型图,图片经放大或者缩小,图像质量不会有变化;其点阵图和向量图Flash的应用,以及Action Script脚本语言更能提高网页图片的处理效果。Flash具有极强大的功能,可以与其他的程序相结合,进而更制作出优质的网页。Flash可以与ASP编辑器相结合,ASP具有与其他服务器连接的适用性,在连接时需要将Flash数据库当做三层架构,其底层是数据库,连接层是ASP,应用层是Flash数据库。将Flash与ASP相结合,能够丰富网页的制作,在较大的数据处理和强大的交互能力条件下,更能制作出优质的网页。

2 网页制作的常用编辑工具

2.1 Frontpage工具

Frontpage是结合现阶段网页制作需要而设计的软件,其也是office中主要办公软件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软件主要包括三种模式,设计、程式码以及预览等,还可以使用户进行数据的交互功能,方便用户设定固定的访问者,并通过查询浏览记录。相比其他网页制作软件,它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是初学者的首选。在网页制插入图片时,要选择图片的位置,之后对图片进行修改;在插入动画时,要在浏览器查询动画文件,或者自己也可以制造动画文件,再进行添加;在制作滚动字幕时,要将汉字输入网页中,对文字进行修改,当插入动画时会出现属性,主要包括滚动的方向以及滚动的时间;在插入超级链接时,要将插入的文件保存好,然后点击插入超级链接,若想更换链接,可以将属性改为普通模式,进而方便修改。Frontpage技术操作简单,更有实用性,如图1所示。

2.2 HTML网页制作工具

该工具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公开化的技术,能够跨平台进行使用,而不受限制。HTML能够适应网页的设计,可以使网页自行辨别不同大小的屏幕,并能自动根据屏幕的大小进行合适的调整。HTML还能够随时进行更新,具有较好的可用性、稳定性高,其可移植性也比较高。但HTML具有编辑代码复杂等问题,仅是在高级网制作人员范围内使用比较普遍。

2.3 Flash互动网页编辑工具

Flash互动网页编辑工具具有体积小,容量性大,直观动感性较强,主要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Flash作品中的图片是采用的矢量制作,该技术能够提高图片的高清质量,无论对图片怎样的修改,其图片的质量依然不变;另一方面交互性非常强,可以通过利用电脑的辅助设备进行自由的修改和切换,提高了制作的效率。在利用Flash工具编辑时,主要包括图片的处理、动画工具等工具的使用。

3 网页制作的管理流程

3.1 明确网站的主题

在制作网站时,首先要构思网站的主题,设计的内容以及预期的效果。经美国《个人电脑》杂志从中总结出以下十大专题:第1类:招聘信息;第2类:网络交流/聊天/;第3类:话题转载/社区公益事件讨论:第4类:教育/学习;第5类:网页开发;第6类:游戏网页;第7类:购物;第8类:旅游;第9类:生活奇事;第10类:国家政策/信息。网页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者自身具有的特长,与自己的发布内容相结合;在制作网页要有创新性,内容要丰富,才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进而设计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在进行编辑网页制作的内容时要做到准、易懂,重在精。

3.2 确定合适的域名

域名是连接企业或个人和网站的重要桥梁,同样也是企业或个人在网络存在重要证明,特别是电子商务行业,其域名就是公司或个人的商标。一个高质量的域名需要遵循两个原则;该域名必须要遵循短而精,方便输入,便于熟记的原则;该域名还需要遵守与公司或个人营销的内容或者发布的信息相符合的原则。为能防止域名出现盗用的情况,可以申请多个域名的变体,进行保护个人的利益。

3.3 确定网站的页面

3.3.1 网站页面的排版

许多的初学者,在对网站编辑时,并未形成排版以及栏目的意识,当确定了编辑的主题时,便将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进行编排;在事先并未形成完整的页面设计,对页面内容没有进行分栏,分项,对编辑的格式也并无进行排版,结果致使网页内容乱,不美观。因此在页面设计时,要进行创建栏目以及板块,并将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增加页面的美观。

3.3.2 目录结构的创建

建立网站时创建的目录就是网站的目录[3],由于目录结构的创建对于浏览者并未有任何的影响,因此目录结构的创建多被网页制作人员忽略。目录结构的无计划性将对以后的网页管理、站点自身的保护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利于后期对内容的增加和移植。所以要重视目录的创建为以后对网页再次进行编辑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网站的宣传

当完成相应的测试之后,就可以将制作的网页设计发布到网络中,但是其工作并未结束,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对网站的宣传,若不进行适当的宣传,网站将形同摆设。在宣传中可以通过各大浏览器进行注册;与各种广告相结合,将他人的广告加到自己网页上;在各大论坛,贴吧、公布栏进行宣传,以能吸引他人的关注等方法。

3.5 网站维护

对网站平时的维护工作;网站维护是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对服务器以及相关的软件进行定期的检测,并进行评估,制定出完善的防御方案,一旦发现黑客攻击,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对网站维护时要及时更新发布新消息,保证网站操作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4 结束语

网页制作学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网页制作人员在制作网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寻找适合自己操作的编辑工具和技术,并通过向他人或者网络视频学习,同时与自己的兴趣或者专长结合,制作高质量的网页作品。

参考文献

[1]梁艳玲.计算机网页制作中几个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6).

[2]张彦.计算机网页制作技术应用及流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5,11(4).

上一篇:酒吧英语下一篇:高校排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