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策划与制作(共11篇)
节目策划与制作 篇1
一、引言
电视节目在当前的多元化市场发展下已经愈来愈丰富化,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在网络媒体的出现下就使得信息量迅速膨胀, 所以在当前比较复杂化的环境下, 媒介的良性发展对电视节目的策划以及制作就能起到促进作用。反之, 媒介环境的恶化也必然会使得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受到负面的影响。
二、媒介环境的现状与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关系
(1) 媒介环境的现状分析。媒介环境主要是对媒介发展所构成的社会情境, 这其中就涵盖着认同环境以及媒介政治等诸多方面。从我国的媒介环境发展现状来看, 其受到政治环境因素较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传媒在我国所肩负着宣传以及传播的任务, 媒介的政治环境对媒体构成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从媒介在政治控制下的角度来说, 其主要是服务于国家制度以及意识形态和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 正是受到多层面的因素影响, 这就对传媒体制改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当前我国的媒介环境下电视产业处在被动的发展状态。[1]
(2) 媒介环境和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关系分析。从媒介环境和电视节目策划以及制作的关系层面来看, 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 媒介政策对电视节目策划主体的影响比较明显。媒体是隶属政府进行直接管理的, 电视媒体也是政策宣传比较重要的窗口。政策环境对电视节目策划的内容上也会产生影响, 对于重大新闻以及政治性新闻的报道各地电视台多采用央视权威报道, 这样在最大程度对新闻内容的生产得到了控制。我国在当前的媒介竞争环境是处在区域性竞争激烈全国弱竞争的发展局面。[2]电视节目的制作要能适应媒介环境, 良性媒介环境能够促进电视节目策划以及制作等。
三、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问题及媒介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
(1) 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问题分析。从当前的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现状来看, 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电视节目制播分离问题层面, 我国媒介有着双重属性, 也就是事业属性以及产业属性, 在制播分离后节目制作机构间竞争就催生了节目制作的生机。在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放活后电视台就处在垄断地位, 这样就造成了制作机构和电视台在地位上没有对等。另外, 电视节目在内容建设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以及艺术产品和信息产品, 所以在内容上就围绕着内容产品的生产以及流通等形成电视内容产业链。但在播出终端垄断控制行业下, 电视节目的内容建设就比较缺乏创新机制, 对于节目供应也比较难进入流通, 从而就使得产业链的形成受到很大的阻碍。[3]对于电视节目的策划以及低成本制作所造成的节目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 电视媒介的长久事业化性质以及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就使得电视节目还不能完全投入到市场竞争当中。节目内容也会受到媒介环境的诸多限制, 在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上主要是依靠广告费和减少制作节目的成本进行实现。但是由于成本的降低对节目的质量就必然会造成影响, 一些庸俗化的娱乐就大批的涌现, 从节目的清晰度以及内容等层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就是媒介环境的非良性就会使得全国电视节目的同质化问题严重, 地区节目出现无序的竞争, 节目质量和品位不高等。
(2) 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影响分析。第一, 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制作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政策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的策划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电视节目策划过程中, 由于媒体是受到政府管理的, 电视媒介就成为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 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媒体节目策划所考虑的就是政策层面的要求, 反而对受众的需求考虑相对比较少。[4]这样就会使得媒体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有着很大的不利, 不仅如此, 媒介政策还会对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产生影响。第二, 媒介环境中的受众也是重要构成要素, 这就体现在电视和受众间的关系上, 以及受众对媒介环境的影响, 从而就会表现在对电视节目收视率以及满意度上。另外在资金的投入层面也会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媒介环境中受众认同环境是比较重要的构成因素, 我国的电视市场发展中收视率比较高的节目当中一定时间内就会引发大量类似节目的出现, 所以受众认同度就会对电视节目的制作策划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我国的电视产业化程度并不是很高, 所以就比较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由于外资资本和民营资本跨入传媒门槛相对较高就使得电视媒介发展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阻碍。[5]第三, 电视节目的制作策划要能和当前的媒介环境得到适应, 在当前比较激烈的环境竞争过程中, 保持稳定的受众才能使得节目得以生存。电视节目的制作策划要能和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紧密结合, 这样电视制作的团队才能够决定节目生产内容的内容。处在转型期无论传媒行业是在政治还是经济的控制下, 其都在激烈的变革中进行发展, 所以要能针对这一现状积极的应对, 找到适合的方法推动电视节目的制作策划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对于媒介环境发展下电视节目的策划以及制作要能从多方面考虑并完善, 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产生的影响是相对比较大的, 所以在进行构建良性媒介环境的时候也要多角度分析。本文主要从媒介环境以及和电视节目的关系等层面进行的分析, 希望能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方静.立足中国媒介环境看“主流媒体”[J].法制与社会, 2013 (09) .
[2]洪黎.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构成及管理[J].新闻爱好者, 2014 (05) .
[3]毛力群, 周伟红.媒介环境学视阈下的语言研究[J].文化学刊, 2014 (03) .
[4]周敏.新媒介环境中的“宅男宅女”现象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3) .
[5]李清海.关于电视节目策划的思考[J].新闻传播, 2013 (02) .
节目策划与制作 篇2
1、运动镜头:是指摄像机位置、镜头焦距、镜头光轴三者其中之一或以上发生变化的拍摄方式。
2、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3、拉摄:是指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拉镜头。
4、俯拍:是一种自上往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这时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
5、拍摄方向:指以被摄体为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摄体四周选择拍摄点。在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构图变化,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效果。
6、变焦:改变焦距,即改变摄像机镜头光学中心到成像装置靶面(前表面)的距离。
7、静态构图:是镜头画面构图处理的一种状态、一种形式,也就是在固定的视点(拍摄位置)上描述、组织、安排静止的拍摄对象和运动对象暂处的静止状态。静态构图是动态构图的主要依据,也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功。
8、轮廓光: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轮廓光是逆光、侧逆光光效的一种。轮廓光可以强调被摄体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比如人的侧面轮廓或优美的形体轮廓。轮廓光可以使被摄主体与环境区分开来,突出画面的主体;它便于表现繁杂重叠的多层次景物,能区分前后层次,增强空间感。由于在画面中形成明亮的线条形式,轮廓光可以使画面充满光感,富有形式美感。轮廓光的运用应注意有生活依据。
9、中景:是集中拍摄事物的主体,如一幢大厦的主楼,会场的主席台;拍摄人物,则一般以腰部以上为界。中景的距离较全景近,所以对景物已不可能框住全体,只能有选择地拍摄主要部分,但画面会更丰满,人物更清晰。
四、简述题
1:推镜头的特点是什么?运用推镜头时注意以哪些方面?
特点: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注意:① 机位移动拍摄时要保持摄像机机身的平稳:用在三角移动车拍摄电视时。要清除机位经过的道路上所有的障碍物,移动车的轮轴要灵活,环境的地面要平整。摄像机移动速度要均匀,注意保持机身的平稳。
② 在操作时注意镜头的焦点变化:机位移动拍摄与变焦距拍摄所获得的画面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机位移动拍摄时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有变化的。③ 使用变焦距效果时,首先将变焦镜头推到想要的主体效果位置上(近景或特写), 在长焦距位置对被摄主体对焦,然后再将镜头拉回短焦距位置上开始拍摄,由于镜头与主体之间的物距不变,镜头对被摄主体的焦点也始终不变。④ 推镜头拍摄应注意视觉位置:在推镜头拍摄时,要使被摄对象在景别连续变化的画面中保持相应的视觉重点位置。
2:什么是固定画面?.固定画面主要有那些拍摄要求? 固定画面的概念: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电视画面。固定拍摄的要求:
(1)机架牢固;(2)机身平稳;(3)便于操作和控制;
3:什么是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
进行的旁观式拍摄,仿若观众在现场参与事件进程、观察人物活动、欣赏风光景物一般。
主观性角度则是一种模拟画面主体(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一切运动物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4:电视画面构图和绘画、摄影中的构图有何不同? 电视画面构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1)多了时间、声音两个维度;(2)多了运动以及运动产生的变化;(3)多了画外空间。基本要求:
(1)画面要简洁;(2)主体要突出;(3)立意要明确;(4)画面应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5)在处理运动构图时的两种情况;
5、简述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并且举例说明。
答: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该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创作除外);
3)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4)注意同期胜的采录。
6、电视画面的拍摄方向通常有哪几种,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答:正面、侧面、背面拍摄。
7、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造型光分为哪几类?并分别对它们加以叙述。
答:可以把造型光分为主光、辅助光、北京光、轮廓光、眼神光和修饰光。
8、举例说明“越轴”问题。
答: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拍摄,即称“越轴”。
9、复合记录答:磁带上视频信息的每个磁迹都由信号的亮度部分和色度部分及所有同步信息混合而成。
10、分量记录
答:通过分别处理和录制亮度和色度信号。
11、白平衡 答:在特定光线条件下调节摄像机的红、绿、蓝三个色彩通道的相对亮度从而使摄像机生成正确的全白信号。
12、举例说明“越轴”问题。答: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拍摄,即称“越轴”。
13、对电视画面的取材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电视画面取材的基本要求为:⑴ 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⑵ 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的艺术性创作除外,如有意识偏色等。)⑶ 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⑷ 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14、简述调白平衡的全过程? 答:(1)调白平衡时,首先要选择与拍摄现场光线色温相近的滤色片。(2)镜头光圈设制为自动状态。(3)镜头对准光照下的白色物体,变焦将白色充满画面。(4)拨动白平衡调节开关“WHITE”向上,几秒钟后,寻像器显示“WHT:OK”,白平衡已调好。(5)如果寻像器显示:色温低,换滤色镜,未调好,重试的信息,可按提示调整滤色片重调白平衡。
15、动态构图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动态构图的基本形式有:⑴ 对象运动,静止拍摄。⑵ 对象静止,运动拍摄。⑶ 活动对象,运动拍摄。⑷ 连续镜头的画面处理。
16、怎样利用色温滤色片制造月夜或彩霞的效果? 答:⑴ 在高色温(5600K)光照的情况下,用5600K滤色片调白平衡,再用低色温3200K的滤色片拍摄,所拍摄到的画面就会偏蓝,再减小光圈,就有了月夜的效果。⑵在高色温(5600K)光照的情况下,用低色温3200K滤色片调白平衡,再用高色温5600K的滤色片拍摄,所拍摄到的画面就会偏黄,有一种彩霞满天的感觉。
17、远景、全景比中近景包括的范围大,为什么反而用得少? 答:远景和全景包括的范围虽然大,可反映事件的大场面和环境。但是,由于电视屏幕小,电视摄像的宽容度也小(只为1:32),远景和全景缺乏对事物细节的表现。不能满足观众深入观察的需求。因此远景和全景在一般节目中使用不会太多。
五、问答题
1、便携式电视设备的用途有哪些,举例说明。答:(1)个人电视制作;(2)独立电视制作;(3)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4)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5)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6)在公司中的应用;(7)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8)多媒体节目制作和互联网。
2、在拍摄需要在后期制作中剪辑的素材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1)拍摄交待镜头,告诉观众故事发生在哪里;2)拍摄交待主要活动的场景,忠实地抓住事件的本质;(3)在可能的情况下重复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多次重复拍摄;(4)拍摄必要的细节;(5)拍摄用于专场的素材;(6)拍摄足够长的素材以利于剪辑;
3、解释三点布光法。答:从理论上说,要创造三维空间的幻觉,照明摇完成三个任务:确立外形结构(主光),降低由主光产生的阴影的深度(辅助光),将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背景光)。这种技巧称为三点布光。
4、在拍摄需要在后期制作中剪辑的素材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1)拍摄交待镜头,告诉观众故事发生在哪里;(2)拍摄交待主要活动的场景,忠实地抓住事件的本质;(3)在可能的情况下重复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多次重复拍摄;(4)拍摄必要的细节;(5)拍摄用于专场的素材;(6)拍摄足够长的素材以利于剪辑;
5、电视现场制作小组的结构和特点。答:单机实况制作的首要角色是制片人,他要对整个制作群体负责,并要给制作群体的其他成员分配责任。摄像师,要对摄像机的操作和被摄对象的视觉效果负责;制片助理负责音频的监听,帮助架设灯光,并处理其他日常事务;剪辑师负责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实现制片人的意图。
6、如何布置现场采访? 答:布置一个现场采访时,要考虑下面的因素:(1)被访者的位置;(2)采访者的位置;(3)摄像机的位置与运动主轴线。
电视节目制作与非线性编辑策略 篇3
多媒体应用的出现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它的发展却很快,而这些也就凸显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电视节目的制作也是在一直朝着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非线性编辑正好符合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如今的多媒体应用和数字化网络的发展潮流,成为新时代多媒体发中的宠儿。
电视节目制作的概述
电视节目的叙述。电视节目包括一些综艺类节目,新闻,电视音乐,戏曲表演,科幻类栏目等等,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感,新鲜感,视觉刺激的一些多媒体画面。除此之外,还会有声音,颜色,画面来冲击着人们视觉和听觉。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万千,备受关注,也会符合如今多媒体发展的透明化,在数字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更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查找自己喜欢的节目并选择观看。如今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分男女,不论老少,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目,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工作和学习。总而言之,电视节目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传统电视节目制作论述。电视节目在传统的制作过程中是根据画面由前往后的顺序来完成编排。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很多的素材,在制作的后期这些素材曾被多次使用,这样素素材的信号就会受到干扰,出现的视觉效果也会不太理想,再加上这些情况在节目的制作后期是无法修复的,并且可改善的范围也很小,最后也就是会造成节目清晰度视觉效果不佳。并且在传统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仪器,制作方法复杂,环节繁琐,这也就使得制作节目的效率不高。就连以前电视节的字幕制作也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素材处理方面。电视节目的制作会用到很多的素材,其中素材的处理情况也会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所以对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来说,素材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在制作的过程中素材有可能会遇到没有声音,或者声音乱杂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中就需要用到非线性编辑来都杂音进行消除,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节目播放过程中插入背景音效来营造想要的氛围,让电视节目效果有很明显的提升。另外对视频的插入的控制对电视节目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非线性编辑可以完成视频的插入删除控制,也可以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不管是加快还是放慢,从而营造想要的氛围。例如在对历史经典的重现是会将播放速度控制的慢一些,来给观众深思历史发展的感悟。还有在播放打斗画面是速度会加快,为了给观众一种紧张感。这些都是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的积极作用。
镜头方面的处理。在镜头的处理方面通过非线性编辑来完成,不如要描述一个主人公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到一个出类拔萃青年的过程,这就会需要一个长期的追踪拍摄过程,要完成整个拍摄过程可想而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要达到想要的效果就用到了非线性编辑的过滤镜头,可以在中间添加一个日出日落,四季交替的过程,从而达到主人公从小孩到成年的自然过渡。这既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吻合了自然事物的发展规律。组接点是每一个所选的素材,只有这些组接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节目制作的高质量。而且必须满足时间的自然顺序,镜头的交接必须严格遵守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结合。另外,电视节目制作需要编辑利用逻辑顺序来完成,情节必须要交代清楚,逻辑也必须符合客观事实。需要注意的是电视节目的制作时允许夸大,主要不违背生活规律就可以。
数字化的网络下的非线性编辑。数字化网络是现如今电视节目制作的时代背景,在這个背景下需要电视节目制作方便快捷的发展,与此同时呢非线性编辑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非线性编辑不仅加快了电视节目的制作速度,更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形式,使得多种素材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了节目的质量。数字网络盛行的今天,电脑软件对需要的图像进行绘制·编辑,最后在硬盘中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完成完整影片的制作。数字化网络背景下的非线性编辑的优势体现在了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快捷·降低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等方面,这就使得非线性编辑发展稳定。
节目策划与制作 篇4
1 广播新闻节目策划与制作原则
1.1 以受众为导向
当前传媒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尤其是电台广播节目在许多其他媒体节目的强势攻击下, 广播频率想要生存并发展下去, 就必须要明确观众是其生存的基础, 只有不断地改善节目质量、丰富节目内容才能给吸引更多听众。作为传播过程中的“传者”, 广播电台需要根据受众的心理定位来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自身定位, 并主动地迎合受众心理, 主动地向传播接受终端靠拢。
1.2 增强创新意识
当媒体受众可供选择的机会增多时, 电台广播新闻节目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关注点才能稳定受众群体。因此, 创新在电台广播新闻节目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它是推动广播媒体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即使某一个好节目制作的再精良、定位再准确, 如果长期维持一个状态也会让观众进入到审美疲劳阶段。因此, 好的节目制作者必须要不断地否定过往一成不变的观念, 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时刻保持节目新颖, 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1.3 重视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广播电台也不再完全依附于政府部门, 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自负盈亏”, 这就要求广播节目不仅需要追求传播的社会效益, 也需要兼顾节目的经济效益。因此, 优秀的电台广播新闻节目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后盾作为支撑。当然, 社会效益依然是节目制作的第一要义, 并不会因为经济效益而产生任何动摇。因此, 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也应该努力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和双赢这一目标。
2 目前宁德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策划与制作特点
2.1 广播新闻定位特定受众群体
目前, 宁德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新闻题材一般体现有浓郁的地域性, 并将受众群体锁定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也顺应了目前广播“窄播化”的发展趋势, 广播新闻的内容和题材一般选择为本地区, 例如2004年宁德电台推出的一小时大板块节目《1017民生话题》, 其中主打“民生牌”, 将节目定位在普通百姓的民生百态之上, 其主要关注的也是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而且, 这样的节目不仅符合宁德地区的生活习惯和地域风格, 更符合广播受众的心理需求。
2.2 节目形式突破创新
现在, 宁德电台广播新闻节目开始突破原有传统的表现形式, 主持人不再是像电视主持人播报时政新闻那样完全形式化, 而是更像是朋友聊天一样, 加入了方言、互动等形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2004年宁德电台推出的《话说闽东》就是一个以服务闽东百姓为宗旨的新闻专题节目, 无论是从说话形式, 还是从反映的文化、风土人情、重大事件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而且这些事件往往都是以记者的所见所闻轻松地为当地群众娓娓道来, 由于该档节目十分“接地气”, 从而成为了宁德电台的品牌栏目。
2.3 节目服务内容平民化、范围化
广播新闻节目中很多内容都是发生在百姓身边, 即使广播的国家方针政策, 也大多是贴近于群众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 充满了平民化色彩。这也是宁德电台推出的《1017帮您忙》节目能够获得受众青睐的主要原因。它以满足受众获取本地或者身边信息的需求为目的, 设立了交通热线、民情热线、行风热线等小版块, 及时准确地为受众人群提供交通路况、法规政策、招聘、求职、租房等信息, 为节目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由此可见, 新闻平民化、范围化是电台广播新闻类节目后续创新策划和制作的一大方向。
3 宁德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策划与制作方式
3.1 广播新闻采集策划
宁德电台广播新闻节目在信息采集方面要首先注重题材的选择, 虽然贴近生活是主旨, 但是要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的基础上, 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进行宣传颂扬或曝光批评, 这是新闻节目制作的思想核心。其次, 新闻题材要新颖, 节目制作要有创新。节目好不好取决于听众, 只有符合听众的收听需求, 才是一档真正有经济价值的栏目。笔者认为, 广播新闻最重要的是传播速度要够快, 这也是广播比之电视的优势, 宁德电台新闻节目制作组需要在信息采集速度的提升上下功夫, 例如记者到新闻事件现场进行信息采集, 就可以直接用电话将新闻发回电台直播间, 并迅速传送给听众, 达到广播对新闻事件的同步报道, 让听众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
广播新闻采集的内容要要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如何选材也是广播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的重点, 而且这一事件还要能够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 并给受众以思考和正确的引导。消息写作最好采取螺旋式结构, 将所需广播的新闻核心提到新闻开篇, 之后按照主题部分按时间顺序或者正确的逻辑顺序进行写作, 但是整个栏目中要有一个灵活专栏, 主要是为了方便最新信息的播报。
3.2 广播新闻编辑制作
一般来说, 新闻编辑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 对频率的整体风格要有准确的把握;第二, 要符合节目定位;第三, 要能够敏锐的甄别出新闻热点, 并把握播报时机。但事实上, 我们还需要重点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谁是新闻广播未来的听众?现在许多年青一代更喜欢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看各种信息, 如果广播失去这些年轻听众, 其在未来就可能面临受众断层的局面。因此, 争取年轻听众应该成为新闻编辑今后主攻的方向。在编辑形式上要使用年轻人认同的方式向他们提供信息和思想。一般年轻人思想都比较活跃, 喜欢追求新奇的事务, 而且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因此, 在节目编辑制作过程中需要融入时尚元素, 重新包装个性化色彩比较突出的主持人, 强势推出互动性较强的节目样式。在这一方面宁德电台需要吸取其他电台的相关经验, 例如徐州电台开办《听游天下》、《从零开始》等参与性、服务性、交流性较强的广播新闻节目就牢牢“揪”住了年轻人的耳朵。
3.3 广播新闻播出方式
新闻广播不仅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 也要在新形势下提升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尤其是在新媒体崛起的今天, 舆论传播开始多元化, 宁德电台新闻广播也需要强调跨越多个媒体平台的合作方式, 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多路径的立体传播, 要大胆创新, 整合资源, 占领新闻广播界的制高点。例如, 宁德电台可以实现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四位一体”的媒体联动, 将广播专栏在电视新闻中进行预告, 在相应的广播电视报上设定一个专门的版块对节目进行预告, 并进行一周节目总结, 还要在地方网站上设立该栏目的专页, 实现在线节目音频直播和点播, 方便网友直接点击收听。通过广播有声、电视有形、纸质可读、网络互动的广电品牌媒体联动, 进一步扩大宁德广播新闻节目的品牌影响力。
4 总结
宁德电台广播新闻节目想要获得更快的发展, 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就需要在节目策划和制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并不断进行创新, 克服广播生产中面临的困境, 为新闻广播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晁惠, 刘帅.当地广播新闻节目策划与制作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3) .
感动大理学院电视节目制作策划书 篇5
策划书
文/秦焕斌
一、背景分析
大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具有20多年办学经验和历史的原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和大理工业学校并入,组建而成的一所融文、理、医、工、艺、教育等综合性、多学科门类的云南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30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基础厚、学识广、能力强、品德好、有特长、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为泛东南亚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众多省级和国家级和各种科研机构的奖励的背后,是大理学院1200多名教师的辛勤努力是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是我们莘莘学子的求学上进挥洒汗水和青春积淀起来的。一路走来,我们不乏坎坷和波折,不乏弯路和误区,当然,也不会缺少感动。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校的这三十年有怎样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去慢慢深究,未来的发展又将怎样书写。本期电视特别节目将会带我们去见证不一样的大理学院。
二、策划的目地和意义
大理学院是大理州的唯一一所大学学府,虽不及北大清华那样名扬国内外,但作为边疆少数名族地区的的综合性大学,作为泛东南亚文化共荣圈的一个重要文化驿站,吸纳着来着全国各地以及以东南亚为主的留学生队伍,也培养了一批批社会人才。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回顾大理学院发展的历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所“大学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大理学院的未来发展建设中来,打造全国一流的边疆少数民族大学学府。
现今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发展的代表以及为人们所共识,而文化的缔造和传承者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 大学,不能被遗忘也不可能会被遗忘在社会的一角,尤其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学府。大理学院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文化的骄傲,更应该被大理人和关注和支持大理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人所重视。
感动与成长同在。这所大学三十年风雨路程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品尝?大理学院的师生应该明确和弘扬怎样的大理学院的精神,应该秉持怎样的学术学风,如何更好地去参与学校的建设。这是本期电视特别节目所应该为大家传达的内容。
三、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感动大理学院》
2、节目类别:综艺访谈类节目
3、节目宗旨:聚焦大理学院三十年发展风雨路程,以辩证的视角客观看待大理学院发展中辉煌和低谷、直面问题和不足、正视成绩和感动。让社会各界人士更多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发展,让感动带领这所边疆的“金花学府”去见证绚烂的阳光。
4、节目目标:目标是通过对参与和见证大理学院成长与发展的老师、领导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访谈,从他们那儿了解大理学院成长与发展的大事记,所欠缺的地方和不足,曾经难忘的感动以及现在需要的帮助和未来发展走向等问题。借此来审视过去,展望未来,让更多的可能去帮助学校的发展。
5、节目定位:立足于学校得发展建设,以访谈的形式借助于与学校发展有重大关系的人士及重要参与践行者之口,树立学校在社会大众中的形象和功能定位,宣传学校的办学情况,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努力。
6、节目形态:节目采取主持人串场,邀请嘉宾、设置校友团,并且嘉宾与现场观众及主持人互动诙谐幽默的形态。同时穿插学校发展建设中大事记的图片事情以及“感恩校友回馈母校”活动环节。
7、节目特色:推陈出新,不落窠臼。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我们未来接班人的成长环境,多方位透视学校的前世今生,诙谐幽默,轻松淡然。
8、节目内容:
下面就“《感动大理学院》”电视节目说一下具体操作:
(1)片头: 主持人、校领导、校友代表、学生代表、嘉宾以及社会其
他人士对大理学院的发展建设、现状等以“我心目中的大理学院”的诠释的一个短片。同时结合图片加上快慢镜头的运用,并配上感人的音乐。最后的画面停留在我校正面全景画的地方。
(2)节目开场白主持人自我介绍,串联词,将今天的主旨引出来,利
用VCR简单的视频回放引出今天主要话题。
(3)进如正式访谈:
第一个VCR播放的是大理学院的两个有典型意义的如今事业
有成的老校友的故事,通过蒙太奇手法等表现校友当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现状,结合校友当年自己情况的描述(拍摄前期就需要去完成),制作几个情节跌宕一点的故事片段,增加可能会感动观众的成分。然后主持人据此对老校友发问关于当年在校得情况,调动观众热情对观众和校友团其他重要嘉宾发问。
第二个VCR播放的是在学校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最好他现在仍然健在并依然在岗)的故事。短片的主要内容要包含他的工作的时候特写,上课的取景以及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做其他事情的取景,增加感动的片段成分。主持人结合CVR访问老教师及教师团体,增加现场互动。
第三段VCR播放学校的主要高层领导(最好是多个分管不同工作的高层领导的短片合集,围绕“我心中的大理学院” 的主题而拍摄的短片,附加得有发展的概述,增加感动人心片段的成分。注意短片不宜过长)主持人结合情况访问。
第四段VCR播放的是现在在校学生“心目中的大理学院”,以VCR的形式听听他们的声音,看看现在的他们都在做些什么,注重和以前老校友的短片的比较性。主持人现场采访当场到场的现在的在校生(前期需要组织一下在校生团队去现场倾听),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实况语言了解。
第五段VCR播放的是社会人士尤其是关注学校发展的人士,展现出’他们心中的大理学院”,结合采访。
(4)主持人综合一下过去和现状,再巧妙重复一下不同人心中的大理
学院,突出学校立德树人、尊师重道、博学达真、大德至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状态。
(5)给现场观众话语权,让学生、老校友、观众等来对校领导发问,寻求解答。
节目策划与制作 篇6
培养与提升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是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出版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出版专业学生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设置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类课程,已成为国内出版类专业本科教学的普遍选择。不过,现实中这类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在如下条件中实施的: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课堂教育的情境、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学生。这些条件无疑给课程教学设置了很大的“困境”。本文结合作者主持的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实验区项目的实施情况,对此作些探讨。
一、课程简介及其面临的“困境”
1.课程简介
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是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编辑出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总结性实践性课程,是与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四年—本书”项目(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在第四学年编制出一本图书)直接挂钩的专业特色课程。按照图书产品的出版流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市场调研与选题策划、选题论证、资料搜集、组稿、书稿编写、三审三校、装帧设计、书稿排版与数字图书制作、印刷装订、营销推广等环节。
专家指出,课程目标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学生“了解什么”的知识目标,还应该突出学生“能做什么”的能力目标。为此,笔者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目标作出这样的设定: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运用前期已经学习掌握的相关编辑出版专业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策划并制作出一本合格的图书成品,并展开营销推广。
教学对象主要是出版专业在校大学生,开课学期是三年级第二学期和四年级第一学期。因此,基本教学场景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课堂内联系课堂外,在吸收课堂知识的同时还需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尤其是集中性教学实践环节和暑假)开展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实践性学习。
2.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应该说,要切实达成上述课程目标并不容易,因为该课程教学面临着由以下四个前提构成的“困境”。
首先,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教学带来出版物形态选择上的困难。出版物本身具有多种形态,要做出纸媒形态的图书、报纸、期刊,还是光盘型、网络型抑或移动终端型的出版物。鉴于图书是典型的出版物形态,我们以图书策划与编辑制作为课程主轴。但如何体现当下图书出版的全媒体要求,依然是个难题。
其次,课堂教学是按照2节/周、40分钟/节设置的,而学生要完成的出版物策划与编辑制作是个不可分割的持续性实践学习过程。课堂内的教师指导与课堂外的实践操作如何衔接,课堂与学校的情境如何有效模拟出版实践的场景,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三,任课教师往往缺乏在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有些任课教师即便是在出版单位工作过或者锻炼过,也往往脱离了出版一线岗位。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给教学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与实在的出版场景对接。
第四,编辑出版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尽管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接受了一定的实践训练,但终究是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这就要求课程教学不能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和方法,而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但问题是如何“做到”才能真正“学到”。
二、课堂教学创新实验的基本措施
1.确立并灌输T-ABC理念
破解上述“困境”,首先要在理念上解决问题。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切实提高学生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通过学生策划的选题和编辑制作的出版物作品的质量体现出来。如果出版物作品质量较高,基本达到乃至完全达到出版标准,那就可以说明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在现实的出版实践中,出版物的选题要兼具商业与文化双重属性,出版物成品则要兼具技术与艺术双重特征。所谓T-ABC理念,就是指技术与艺术、商业与文化(Technology and Art,Business and Culture,简称T ABC)多维耦合理念。T-ABC理念是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现实要求,也是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确立与灌输T-ABC理念的过程是双向多面的,教师与学生都应在此过程中确立、理解、塑造自己的T-ABC理念。只有贯彻这一理念,方可使课堂教学走出“象牙塔”,与出版实践有效衔接。大学生本来就缺乏出版市场意识,如果只是要求策划一批没有市场价值或者市场潜质的选题,课程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同样的,如果策划的选题有一定市场价值,但没有文化内涵,也是违背出版活动要义的。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市场调研,加强理论学习,加强选题创意,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选题。
光策划出一个选题还不行,学生还要将选题转化成出版物成品。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求体现技术和艺术的属性,从而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其中。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平面设计、音视频处理、交互设计方面的软件,较好掌握出版物的制作技术,编制出技术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出版物。
2.优化课程设置。编制课程指导手册
根据以往经验,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策划并编辑制作出一本质量较好的图书,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我们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完善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将该课程设置为跨学期的课程。这一课程设置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第一个学期以选题策划、组稿及编辑加工为主,第二学期以修改完善、编辑加工、制作及营销推广为主。
为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效果,需要引入过程性评估与监督机制。为此,在教材之外,我们进一步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含实践教学大纲),完善了课程建设基本资料,并编制《书刊编辑实训手册》《书刊制作实务手册》,还专门编制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暨“四年一本书”教学项目学习与实训手册》(以下简称《学习与实训手册》),用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学习与实训手册》分为“理论学习”与“实训练习”两大部分。“理论学习”分为5次读书笔记、10次听课笔记、6个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在一学年的学习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原则上一个学期要求完成2-3篇相关读书笔记,5次听课笔记(可以是听任课教师的笔记,也可以是听相关讲座的笔记),3个与自己策划的选题相关的出版案例的分析。“实训练习部分’’按照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流程设计,包括选题策划及论证、发稿流程及印制、相关管理、营销推广方案及执行4个方面的内容。每项内容包含若干表格。《学习与实训手册》不仅规范了课程流程,提供了实训方案,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考核支撑。
3.加强授课模式改革与创新
首先,探索“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当学生确定好选题、分好编辑部以后,按照编辑部归属开展小班研讨。践行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除了要讲一些通用的理论和方法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选题,因人而异,因题施教,因书而学。只有让学生沉浸到自己的选题里,“钻进去”,才能“出得来”。学生选题确定后,会主动想办法实现。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其次,加大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小论文写作、市场调查的比例,吸收学生参与编写课程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如在选题调研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意向,对特定的出版物品类的市场状况展开调研,写出选题调研报告,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选题策划能力。
第三,有机衔接第二课堂。将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创新、考研就业、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对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策划创意和编辑制作能力,鼓励学生“聚焦”,实现“单点突破”,扩大课程效益。
第四,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营造。一方面,利用暑假时间将学生送到出版单位实习,带着选题去实习,带着选题去求教。另—方面将出版单位“延伸”到学校,结合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将出版单位的编辑、校对等业务“承揽”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出版实践,并涵化于课程实践。
第五,与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及相关学科竞赛对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图书选题策划与书稿征集大赛中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策划创意与创作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作品展评工作,包括在图书馆举办展览、在实验室展出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践操作能力。
4.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首先,考核内容由3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占30%,期中考核占20%,期末考核占50%。平时主要考核学生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学生的课堂纪律、课堂参与情况。其中,5次小作业以笔记的方式体现,让学生结合听课、读书、听讲座、编制案例等将其落实到《学习与实践手册》上。期中考核主要以“四年一本书”项目的重要环节一选题和样书作为考核点,第一学期考核选题情况,第二学期考核样书情况。期末考核分别考核书稿质量和成品质量。(详见表1)
其次,各考核内容所占的权重也作了很大的调整,因为该课程更加强调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加大了实训考核的权重。在第二学期的期终考核中还加入了视频制作的元素,让学生尝试开展立体式策划和推广。在组织实施期中考试的过程中,采取学生汇报、学生打分的方法。学生根据要求做选题汇报或样书展示,所得成绩为根据小组长打分算出的平均分。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保证了客观公正性。
第三,三个考核内容中有一个主题,就是“四年一本书”的策划、编辑制作和推广。围绕这个主题,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设置多个考核要点,强调结果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考核。期中考试采取汇报会的方式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切实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实施全面改革
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而课程改革的起点是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水平,为此要促进教师团队建设,让每位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保证T-ABC理念渗透到教学行为中。该项目的实施形成了校外与校内师资、全职与兼职师资、课内与课外师资协同配合开展教学的新机制。—方面,教师基于兴趣取向与专业能力选择教授内容,在由统筹课程内容的资深教师主讲课程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分别负责编辑加工与图书视频策划制作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另—方面,引进业界专家进课堂,引导学生走进出版现场。我们邀请浙江教育出版社邱连根副总编辑重点讲授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著名出版人、《江南》杂志袁敏主编重点讲授出版策划,浙江新华书店集团原董事长周立伟先生重点讲授图书发行与库存管理等。
为了使课程改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诉求,使课程改革方向和具体项目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教师应围绕如何切实提高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对出版单位开展调研,就读者阅读、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创新等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统筹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安排,尤其是对课程考核环节重新加以设计。总体思路是探索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基本思路是理论教学部分要基于学生的选题,突出出版策划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实践教学部分突出编辑制作和推广营销的教学。力求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的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全面改革。
三、教学效果和推广性分析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与考核方法的改革,有效探索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有效地摆脱了教学困境。
首先,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手段,将出版单位实际采用的选题论证和编辑加工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资料,适时示范,使枯燥乏味的专业课生动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实现课程内容数字化动态更新。为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收博览出版市场信息,并经系统化处理后充实到相应章节,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豆瓣、淘宝等平台推广自己的作品。我们拟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使其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可以成为学生、教师与社会互动交流的平台。拟进一步开拓和建设课程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课程APP,这些课程新媒体均由学生组队运营,从而使学生对新媒体出版有更多的感悟,有效延伸课堂教学。
第三,对学生而言,切实提高了出版物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加深了对出版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理解,提升了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近三年来,每年都有5本左右由在校学生策划的图书公开出版,不少选题得到出版业界专家的肯定。在首届“韬奋杯”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上,有5件作品获奖。学生参加出版工作后,能快速胜任策划编辑的职业角色。其中,2013年毕业的杨爽同学已经策划出版了44本图书,其中不乏《老娘驾到》《可以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双效益俱佳的图书。大部分同学策划的选题,虽然没有被公开出版,但所有同学都反馈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乃至为人处世经验的积累是非常有帮助的。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应用 篇7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
以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是将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作为数字数据统一处理的, 由于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比传统的视频磁带编辑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因此数字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电视制作的每一阶段和各个领域,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 前期准备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在拍摄之前, 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 拍摄文案的准备
拍摄文案包括剧本的写作、制片预算计划、制作时间表的产生。利用计算机可以轻松帮助编写人员形成和修改剧本, 帮助制片人和导演制作拍摄计划和编制预算, 还可以直观地列出电视剧本的每一场景中需要的设备和人员, 并且可以计算出每一个项目的成本, 很快地得到总的预算, 同时产生一个完整的制作时间表。
2. 高效制作剧情描绘板
剧情描绘板由一系列图像、影像组成, 指明在电视节目中每一关键镜头的摄影构图和组成。在剧本、预算或时间表完成后, 利用数字化故事板绘制软件高效率地制作出剧情描绘板, 可为摄影、编辑和整个故事叙述提供视觉化的指导。
3. 形象化预审视
利用场景和灯光设计软件在开始拍摄之前就进行现场场景的设计, 按实际比例建立场景模型, 由计算机软件中的摄影机进行拍摄预演;在实际安装照明之前提供可视化的灯光模拟照明效果, 使照明设计可迅速地进行修改等;另外, 还可以利用软件使服装视觉化, 并在实际制作前进行调整。
4. 提供更多外景选择
计算机数据库也给外景地的选择带来了好处, 通过网络可以提供更多选择的外景地的图像, 从而减少差旅费用和筹备制作时间。
(二) 现场制作
1. 控制摄像机
新的数字记录设备为摄像机的拍摄提供了便利。用带有计算机控制装置的摄像机拍摄画面, 一方面可以拍摄到高难度的镜头, 一方面可以快速用于复杂的场景合成。
2. 控制照明
计算机化的数字调光台使得摄影师或照明师能够预先编好照明程序, 并将它存储起来, 拍摄时直接调用。
3. 现场录音
数字音频记录处理技术和设备极大地改进了录音。例如, 数字化记录的声音可以比模拟记录的声音更有效地滤除不需要的背景杂音, 在进行复制和编辑配音时也可以减小噪声和音质损失。
(三) 后期制作
数字化技术在电视制作中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在后期制作领域。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编辑和修改电视就像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一样简单和快捷, 它能灵活地瞬间改变声音和影像的顺序及持续时间。沿时间线处理视频和声音片段的能力不仅使编辑过程更灵活, 而且也使编辑效率更高并节省费用。非线性编辑用于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1) 搜集相关的模拟视频信号和数字视频信号、计算机动画信号和图像信号等素材, 如用扫描仪扫描的图片、Photoshop制作或处理的图像、3DMAX制作的动画等高质量的原始信号是非常重要的; (2) 进行视频采集; (3) 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 如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Pro等对采集的数字视频进行编辑加工; (4) 在非线牲编辑平台中完成对素材的装配和剪辑之后, 就可以进行影片文件的生成, 数字电视节目生成后, 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卡的输出接口播放到视频显示设备上, 或上载到媒体资源库、编码压缩成流媒体文件、制成光碟等, 以供教学使用。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
(一) 载体与传播方式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正向多种传播通道、多样载体形式、多种媒体组合、天地网结合的方向发展。
1. 数字视频光盘
这是一种用激光技术存储高密度信息的载体, 以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存储成本低、保存时间长、介质可换、检查方便、携带灵活等优点, 为当今信息社会提供了先进的存储和管理手段, 从而克服了传统纸张载体、磁性介质、缩微胶片等信息载体的局限;数字视频光盘主要有LD、CD、DVD、蓝光盘等形式, 现已广泛应用到音像市场、电子出版、软件发行、文档管理、图像存储等领域。
2. 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
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为一体的产品。它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 具有人机交互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 而且具有强大的数据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 多媒体不仅是掌握知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培养师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工具。数字教育电视节目本身是以数字格式存储的, 所以可以方便地运用到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网络课程开发中。
3. 网络流媒体
流媒体在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网络化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流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 尤其是中低带Internet/Intranet上, 需要实时传输的多媒体文件, 如音频、视频文件。它在传输前需要压缩处理成多个压缩包, 并附加上与其传输有关的信息, 如控制用户端播放器正确播放的必要的辅助信息等, 形成实时数据流。数据流最大的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流媒体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 使视频等对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多媒体文件在Internet上, 在既无下载等待需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流媒体技术解决了以视音频信息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在中低带网络上的传输问题, 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 (Video on Demand, 简称VOD) 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 是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的产物, 采用交互方式在计算机或电视上 (通过机顶盒) 自由点播视频服务器节目库中的视频系节目。视频点播系统按传输方式可分为基于有线电视 (CATV) 的视频点播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 (Internet/Intranet) 的视频点播系统。
(二) 教育应用方式
1.课堂教学
它将多媒体课件或传统教学录像带经数字化压缩后上载到视频服务器中, 教师可在与互联网或校园网相联的多媒体教室中, 通过客户端统一的点播界面, 自由点播这些课件和视频, 也可自制多媒体课件作为点播节目源。
2.直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摄像机和多媒体设备有机结合, 将主讲教师的图像、声音、多媒体课件采集到视频直播服务器中, 利用视频直播系统实时广播课堂教学实况, 凡在与校园网相连的计算机终端上都可以实时收看, 也可以录制后通过点播收看。
3.网络电视学习
网络电视利用流媒体技术, 通过网络视音频流将教学信息传输到个人PC终端, 进行解码输出, 开展交互式网络电视学习, 实现IP课件点播、网络广播、网络电视、视频点播 (VOD) 等功能,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方位、自主、互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提供的资源库快速查找所需要的视频学习资料, 并可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沟通交流, 自主学习。
4.远程教学
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篇8
电视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 再到高清时代和三网融合的新媒体时代。纵观电视的发展, 它离不开电视的两个最基本要素:视频和音频。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由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 再到高清时代, 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制作方式上也由简单的线性编辑, 到非线性编辑和文件化、网络化的编辑, 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画面质量甚至可以与胶片媲美, 而音频质量上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 因为它的发展早于电视视频的发展, 在模拟时代, 音频就已经实现了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 只是受到技术设备、传输链路、电视终端、甚至经济发展的制约, 电视音频只能单声道制作和播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打破了以前束缚电视行业发展的瓶颈, 电视行业的技术发展也在突飞猛进。
1.视频实现了高清晰度的播出。2008年5月1日, 北京电视台开播了建台以来第一套高清频道—“奥运高清”频道, 后更名为“纪实高清”频道;2009年9月28日, 全国9家卫视 (主要包括中央电视台一套、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江苏卫视) 隆重推出高清版电视节目, 实现高标清同播;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也于2012年1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2.音频实现了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的播出。2010年3月31日, 北京电视台的纪实高清频道播出了环绕立体声版《北京电视台新址落成专题片》, 开创了我国电视台播出环绕立体声专题片的先河。2013年2月9日,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实现了环绕立体声文艺晚会的现场直播, 标志着高清环绕立体声电视节目, 将成为高品质高清娱乐内容的标杆, 成为国内优质高清电视服务的新标准。
3.在国外, 对于那些开展了高清业务的广播商和电视台来说, 环绕立体声的音响效果, 更是他们吸引观众的手段。几乎所有的高清频道在宣传的时候, 都会强调自己的节目除了高清晰的画面质量之外, 还有超级震撼的5.1环绕立体声音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葛莱美奖颁奖典礼、奥斯卡颁奖典礼、NBA全明星赛、欧洲杯足球赛、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等等活动, 都是以5.1环绕立体声方式, 通过数字电视播出的, 使电视观众足不出户享受身临其境的音响效果, 置身于现场的热烈气氛中。
4.播出环绕立体声节目是国家的要求。2009年12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推出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报告》, 从中不难看出, 电视高清化播出中的音频, 国家力推立体声播出, 有条件的可以加大环绕立体声播出的比例。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国家的要求, 更是电视观众的需求。
2环绕立体声节目如何播出
2.1杜比E的引入
众所周知, 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 不仅包含视频制作, 也有音频制作。音频在前期录制过程中, 一般是直接录制在录像带的音轨上, 也有分轨录制在音频工作站或多轨录音机的音轨上的情况。音频在后期制作过程中, 对分轨的音频素材进行剪辑、编辑、修饰、制作等, 最终要合成为两轨音频 (立体声或同幅同相双声道) 或单声道音频。最终将制作好的视频和音频一同记录在录像带上 (或通过网络传输) , 以便于进行播出。而制作5.1环绕立体声节目需要有6至8个声轨, 分别记录节目的左声道、右声道、中置声道、重低音声道、左环绕声道、右环绕声道, 以及该6个声轨下缩混成的立体声左声道和立体声右声道, 而录像带的记录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 电视台传输电视节目主要有四种方式, 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有线传输、卫星传输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传输。对于这四种传输形式, 均不能承载6至8个声轨的音频信号, 要想用能够处理所要求的声道数目和元数据的系统, 替代现有两声道音频基本结构十分困难。
为使传输电视音视频信号的数码率降至与现有设备兼容互连的实用水平, 需要采用某种形式的数码率压缩, 数码率还必须与数字视频录像机和其它存储设备相兼容, 从而使6至8个音频声道, 可以记录在这些现有设施上。它还必须为每一节目所要求的元数据提供通道。所选系统必须能够经过多代处理, 并且不损失任何主观质量。数据流必须能在视频帧幅边界转换, 并应能在信号源之间进行干净的过渡。数据压缩系统所用的传输流, 应能与采集和一次分配链中的现有设备相兼容。所以5.1环绕立体声节目的音频都需要将6至8轨的音频信号, 编码成2轨的数据信号进行传输。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杜比E的编码方式。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在2009年12月推出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报告》, 其中要求:“高清频道采用Dolby E编码格式的环绕立体声制播系统。直播输出的环绕声节目信号包含立体声 (CH1、CH2) 及Dolby E (CH3、CH4) 。”
2.2什么是杜比E
杜比E是一种专业数字音频编码技术, 在整条广播链内允许分配多声道音频, 允许通过现有的双声道广播电视基础架构, 最多分配8个声道的音频及元数据和时间码, 确保完成切换、编辑、编码和解码工作, 并且简化了音频、视频同步流程。换句话说就是:杜比E允许通过任何数字 (AES) 音频通道, 最多分配8个声道的音频信号, 或者在传统的数字录像带、视频服务器、通信链路、交换器及路由器上的1条数字 (AES) 声道上, 记录最多8声道音频, 然后完成分发。它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采用AES协议, 可对多至8个音频声道加上必要的元数据进行编码, 并将该信息插入一个AES数字音频对的“载荷空间”。
2.可以在编码状态下对杜比E和画面信号同步进行编辑。杜比E的帧幅结构和视频帧率完全匹配, 且支持目前的所有视频格式, 因此可以直接在同一盘录像带上, 对画面和杜比E码流进行编辑。
3.杜比E可嵌入HD-SDI接口, 并在BWAV、MXF和MPEG-2传送流中传送。
4.在使用数字录像机记录的时候, 通常将杜比E信号记录在数字录像机的CH3、CH4声轨, 而CH1、CH2声轨则记录普通PCM双声道或普通立体声信号, 用于现在节目制作、编辑、播出, 同时也用于编辑杜比E信号时参考。
2.3北京电视台环绕立体声节目制作播出流程
有了以上的技术支撑, 电视台制作播出环绕立体声节目成为了可能。
2.3.1高清-录播
图1为高清环绕立体声 (杜比E) 录播流程示意图。
1.前期采录域
在前期采录域分为三种情况:
1) 购买磁带:在此环节中, 音频可能有三种信号, 杜比E数据信号、立体声音频信号和多轨音频信号。
2) 外来信号 (演播室录制) :在此环节中, 音频同样有三种信号, 杜比E数据信号、立体声音频信号和多轨音频信号。
3) 自制外采:在此环节中, 音频有两种信号, 立体声音频信号和多轨音频信号。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 视频均为高清视频, 音频无论是杜比E数据信号、立体声音频信号, 还是多轨音频信号, 均采用嵌入 (HD-SDI) 方式传输给后期制作域。
2.后期制作域
在后期制作域中, 将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从前期采录域传输过来的视音频信号, 进行编辑。对有杜比E数据信号的文件, 先要经过杜比E解码器, 将该信号解成多轨音频信号, 便于监听, 也便于编辑。音频人员根据编辑完成的视频文件, 对音频进行编辑、调整、修饰以及合成工作。
对于需要制作成环绕立体声的节目, 需要将多轨音频文件, 按照环绕立体声的要求, 合成为环绕立体声的6轨音频文件, 再通过杜比E编码器, 编辑成为杜比E数据信号记录到高清录像带的CH3、CH4上 (这时需要将高清录像机的音轨设置成数据格式, 不能设置成音频格式) , 与此同时, 将合成好的环绕立体声6轨音频信号, 下缩混成立体声音频信号, 记录到高清录像带的CH1、CH2音轨上 (这时需要保证CH1、CH2上的立体声音频信号与CH3、CH4上的数据信号, 保持同步) 。
对于不需要制作成环绕立体声的节目, 除了可以制作成立体声音频信号外, 还可以制作成同幅同相的双声道音频信号, 记录到高清录像带的CH1、CH2音轨上。
然后进行技术、内容等方面的审查, 审查通过后, 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传输给播出域。
3.播出域
在播出域中, 将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从后期制作域中传输过来的视音频信号 (或者通过高清录像带方式的视音频信号) , 进行上载前的技术审查, 审查通过后, 将载有高清视频信号、杜比E数据信号和立体声音频信号的文件 (或高清录像带) , 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上载到两套播出视频服务器中 (其中一套为备份) 。从播出服务器输出有两种情况:
1) 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送给IPTV编码器, 经过编码后, 在送给传输域。
2) 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送给视音频解嵌器。解嵌器将视频与音频信号解开, 解开的音频信号送给杜比E解码器, 立体声音频信号 (CH1、CH2) 送给杜比E解码器的PCM INPUT端口;杜比E数据信号 (CH3、CH4) 送给杜比E解码器的MAIN INPUT端口。它的送出有两种情况:
含有立体声音频信号和杜比E数据信号 (CH1、CH2+CH3、CH4) 。当杜比E解码器的MAIN INPUT端口检测到有杜比E数据信号时 (CH3、CH4) , 会自动屏蔽PCM INPUT端口的立体声音频信号 (CH1、CH2) , 优先采用杜比E数据信号, 并在内部为杜比E数据信号解码成环绕立体声音频信号和环绕立体声格式的元数据。再将这两个信息送给杜比数字编码器 (杜比AC-3编码器) , 编成杜比数字数据信号 (杜比AC-3) , 连同高清视频信号送给MPEG-2编码器。在MPEG 2编码器中, 将信号编辑成TS数据流送给传输域。
只含有立体声音频信号 (CH1、CH2) 。当杜比E解码器的MAIN INPUT端口检测不到杜比E数据信号时 (CH3、CH4) , 会将PCM INPUT端口的立体声音频信号 (CH1、CH2) 直接送出, 并自动生成立体声格式的元数据, 一同送给杜比数字编码器 (杜比AC-3编码器) , 编成杜比数字数据信号 (杜比AC-3) , 连同高清视频信号送给MPEG-2编码器。在MPEG-2编码器中, 将信号编辑成TS数据流送给传输域。
4.传输域
在传输域中, 将播出域送过来的信号, 分为如下几种情况送给用户。
1) IPTV系统。将在播出域中经过IPTV编码器编辑好的信号, 送入IPTV系统, 将它编辑成IP信号, 通过互联网送给接收域。
2) 无线电视发射塔。将在播出域中经过MPEG-2编码器编辑成的TS数据流送给无线电视发射塔, 处理成为射频信号, 送给接收域。
3) 卫星系统。将在播出域中经过MPEG-2编码器编辑成的TS数据流送给卫星, 处理成为射频信号, 送给接收域。
4) 有线电视网络。将在播出域中经过MPEG-2编码器编辑成的TS数据流送给有线电视网络, 处理成为射频信号, 送给接收域。
5.接收域
在接收域中, 根据传输域传出的不同信号, 用户接收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 接收IPTV系统的IP信号。用户通过互联网, 经过IPTV高清机顶盒,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收不同的音频信号。视频可以是高清信号或标清信号。
2) 接收无线电视发射塔的开路射频信号。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机,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收不同的音频信号。视频可以是高清信号或标清信号。模拟电视机只能接收单声道的标清信号。
3) 接收卫星系统的射频信号。用户通过卫星电视高清机顶盒或数字电视机,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收不同的音频信号。视频可以是高清信号或标清信号。模拟电视机只能接收单声道的标清信号。
4) 接收有线电视网络的射频信号。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通过电视机直接接收有线电视网络的射频信号 (无高清电视机顶盒) 。不能收看高清频道。音频只能接收单声道信号, 视频接收的是标清信号。
(2) 通过高清电视机顶盒接收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射频信号。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将高清电视机顶盒的RF接口, 直接送给电视机。这种情况就是将射频信号通过高清机顶盒直通给电视机。不能收看高清频道。音频只能接收单声道信号, 视频接收的是标清信号。
②将高清电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接口 (音频L+音频R) 和视频输出接口 (视频) 【或视频分量输出接口 (Y、Pb、Pr) , 再或HDMI输出接口 (HDMI) 】, 送给电视机的相应接口。音频可以接收立体声信号, 视频可以是标清信号或高清信号。
③将高清电视机顶盒的数字音频输出接口 (SPDIF) 送给带有杜比数字 (杜比AC-3) 解码功能的功率放大器, 将高清电视机顶盒的HDMI输出口 (HDMI) 【或视频分量输出口 (Y、Pb、Pr) 】, 送给电视机的相应接口。音频可以接收环绕立体声信号或立体声信号。视频可以接收高清信号。
2.3.2高标清同播-录播
1.前期采录域
其内容同高清-录播一致。
2.后期制作域
其内容同高清-录播一致。
3.播出域
在播出域中, 将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从后期制作域中传输过来的视音频信号 (或者通过高清录像带方式的视音频信号) , 进行上载前的技术审查, 审查通过后, 将载有高清视频信号、杜比E数据信号和立体声音频信号, 或同幅同相双声道音频信号的文件 (或高清录像带) , 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上载到两套播出视频服务器中 (其中一套为备份) 。从播出服务器输出有三种情况:
1) 通过嵌入 (HD-SDI或SDI) 方式, 送给IPTV编码器。经过编码后, 再送给传输域。
2) 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送给下变换器。通过下变换器, 将高清视频信号下变换成标清视频信号, 立体声音频信号 (CH1、CH2) 下变换成同幅同相双声道音频信号, 以嵌入 (SDI) 方式送出。它有两种情况:
(1) 送给标清MPEG-2编码器。将信号编辑成TS数据流送给传输域。
(2) 送给数字模拟转换器。将信号转换成模拟音视频信号【此时音频只取左声道 (CH1) 的信号】, 通过光缆送给传输域。
3) 通过嵌入 (HD-SDI) 方式, 送给解嵌器。其内容同高清-录播一致。
4.传输域
在传输域中, 将播出域送过来的信号, 分为如下几种情况送给用户。
1) IPTV系统。将在播出域中经过IPTV编码器编辑好的信号, 送入IPTV系统, 将它编辑成IP信号, 通过互联网送给接收域。
2) 无线电视发射塔。它将接收两种信号:
(1) 将通过在播出域中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成的模拟音视频信号, 转换成射频信号, 通过光缆送给接收域。
(2) 将通过在播出域中经过高清系统送入MPEG-2编码器编辑成的TS数据流, 处理成为射频信号, 送给接收域。
3) 卫星系统。将在播出域中经过高清系统MPEG-2编码器和标清系统MPEG-2编码器编辑成的TS数据流, 送给卫星系统, 处理成为射频信号, 送给接收域。
4) 有线电视网络。将在播出域中经过高清系统MPEG-2编码器和标清系统MPEG-2编码器编辑成的TS数据流, 送给有线电视网络, 处理成为射频信号, 送给接收域。
5.接收域
在接收域中, 根据传输域传出的不同信号, 用户接收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 接收IPTV系统的IP信号。用户通过互联网, 经过IPTV机顶盒,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收不同的音频信号。视频可以是高清信号或标清信号。
2) 接收无线电视发射塔的开路射频信号。分为两种情况:
(1) 用户接收模拟信号。通过电视机只能接收单声道的音频信号, 视频只能是模拟视频信号。
(2) 用户接收数字信号。通过数字电视机,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收不同的音频信号。视频可以是高清信号或标清信号。模拟电视机只能接收单声道的标清信号。
3) 接收卫星系统的射频信号。用户通过卫星电视机顶盒或数字电视机,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收不同的音频信号。视频可以是高清信号或标清信号。
4) 接收有线电视网络的射频信号。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通过电视机直接接收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射频信号。收看不了高清频道。音频只能接收单声道信号, 视频接收的是标清信号。
(2) 通过标清电视机顶盒接收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射频信号。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将标清电视机顶盒的RF接口, 直接送给电视机。这种情况就是将射频信号通过标清机顶盒直通给电视机。不能收看高清频道。音频只能接收单声道信号, 视频接收的是标清信号。
②将标清电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接口 (音频L+音频R) 和视频输出接口 (视频) , 送给电视机的相应接口。音频可以接收同幅同相双声道音频信号, 视频接收的是标清信号。
(3) 通过高清电视机顶盒接收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射频信号。其内容同高清-录播一致。
3制作环绕立体声节目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 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播,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构架, 以北京电视台为例, 无论是高标清同播频道, 还是纯高清频道, 若要播出环绕立体声的节目, 无论从制作、播出链路, 还是发射、接收链路, 均不存在问题。
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的环绕立体声节目, 音频文件的格式 (左、右、中置、超低音、左环绕、右环绕) , 必须符合杜比E的标准。因为只有这样, 杜比E解码器才能正确的解出音频信号, 再送给杜比数字编码器, 用户才能收听到正确的环绕立体声节目。
2.在制作环绕立体声节目时, 负责记录的高清录像机的音频声道 (CH3、CH4) 格式, 必须设置成为数据格式 (DATA) 。
3.因为杜比E解码器优先播出带有杜比E数据信号的节目, 所以杜比E数据信号内涵的音频信号不能有问题, 更不能不含音频信号。所以不用制作环绕立体声的节目, 应该让CH3、CH4无任何信号, 以免杜比E解码器发生误识别。
4.即使杜比E解码器优先播出带有杜比E数据信号的节目, 也不要认为CH1、CH2的音频信号就不重要了, 就不用管了。而它也是相当重要的, 必须保持与杜比E信号同步, 因为在下变换送给标清频道播出时, 音频信号是取自CH1、CH2的音频信号。
5.因为要满足模拟信号播出的要求, 所以高清信号在下变换成标清信号时, 要将立体声音频信号变换成同幅同相双声道的音频信号。或者在高清节目制作时, 直接将音频制作成同幅同相双声道的音频信号。
4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 技术在进步, 3D电视标准国家正在制定当中, 4K电视、三网融合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 2015年电视实现全面数字化, 开始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这也就意味着, 电视音频可以全面实现立体声音频信号的播出了。
电视行业的竞争, 不仅只是节目形态的竞争, 也是技术质量的竞争, 更是全方面的竞争。目前我国高清电视节目的生态环境, 已经具备了制作、播出、接收立体声、环绕立体声音频的条件, 电视台推广立体声、环绕立体声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伴随着更多的高清电视节目的生产与播出, 应加大立体声、环绕立体声制作播出的比例, 使我国电视台的音频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让它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与国际接轨, 以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
摘要:电视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由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 再到高清时代, 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视频实现了高清晰度的播出, 音频实现了立体声和环绕立体声的播出。本论文从播出环绕立体声的必要性、如何播出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以北京电视台的实际, 从高清、高标清同播频道的制作、播出、接收等方面, 对环绕立体声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视台,音频,环绕立体声,制作,播出
参考文献
节目策划与制作 篇9
一、广播新闻节目采访技巧
采访是广播新闻节目工作中关键的环节, 是保证广播新闻真实、可靠、及时的重要过程, 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 应该运用一定的技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采访之前, 应该做好相应的采访准备工作, 包括: (1) 采访前对采访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准备与采访对象有关的知识, 了解采访对象的现实条件、环境等, 包括采访对象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2) 明确采访的目的、方法、对象、时间、地点以及想要采访的问题等; (3) 做好采访的心理准备, 应对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备好采访的设备等, 采访前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
其次, 在采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情感的把握。刚开始与采访对象接触时, 应该进行简单的寒暄, 同时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 争取给采访对象留下很好的印象。记者进行采访, 就是与被采访者进行有目的性的交流, 由于采访时间的限制, 记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 通过简单的聊天, 挖掘出来对采访有用的信息。被采访者在面对镜头、话筒时, 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 这就需要记者对于情感的有效调控, 一般的, 记者都会先与被采访者进行几句简单的寒暄, 即俗话说的“唠唠家常”, 这样就可以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再次, 记者采访时应该学会察言观色, 能够把握住被采访者的情感变化, 利用巧妙的语言将被采访者带入采访新闻话题中。另外, 记者应该善于提问, 提问时避免一些生涩词汇出现, 做到言简意赅。
最后, 采访的氛围对采访的正确导向具有重要的作用。记者作为采访的掌控者, 应该具备掌控局面的能力, 能够迅速融入与适应采访环境, 并帮助被采访者快速进入采访环境中。在面对采访中遇到的突发情况时, 应该能够从容面对, 采取相应的措施, 将其对采访节目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广播新闻节目制作技术
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 从一定程度上包括新闻的策划、采集、审稿、编排等。
广播新闻节目的采集, 主要是通过素材收集、采访等形式获取的, 一般来说, 采集过程中“大脑”以及录音设备才是广播新闻采集的关键。灵活的大脑能够为广播新闻采集提供方向、方式等思维, 而录音设备能够将这些思维转变为可以被广播新闻节目直接使用的新闻素材。
策划阶段, 主要是关于广播新闻节目的定位, 包括风格定位、思想定位等, 形成完善的原则, 并贯穿于审稿、编排等各个阶段。首先, 应该对时事、热点进行关注, 提高新闻的敏感度, 能够识别特定时期报道的热点话题;其次,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应该掌握报道的技巧, 采用多时空、连续报道等形式, 注重信息的更新, 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审稿就是对采集到的广播新闻素材进行整理, 并进行有效的取舍、修改等, 在这一阶段, 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审稿的原则包括两点:一, 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二,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2) 审稿过程中, 需要将稿件自身存在的问题, 包括思想、事实偏差等进行修改。一些新闻稿件本身问题不大, 但与广播新闻节目定位风格不统一, 也需要进行修改。 (3) 对稿件修改后, 需要根据内容、风格等不同因素进行稿件分类, 为后续的新闻编排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闻编排是广播新闻节目制作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需要根据新闻节目整体的定位、风格等, 将多个独立的新闻稿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编排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把握好新闻头条。头条新闻能够体现广播新闻节目的价值, 起到一个先声夺人的作用, 所以在选择头条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新闻的政策性、重要性、导向性等问题。 (2) 在编排过程中, 可以将具有相似性或者对比性的新闻放在一起, 增强新闻的阅读感以及连贯性, 中间也可以夹杂一些新闻评论、小编话语等, 注意新闻评论的方向性以及可读性。 (3) 新闻提要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将最重要和新鲜的内容概括地讲出来。新闻提要不同于新闻导言, 不能简单地由新闻导言改写而成。新闻导言是选择最重要的重点表达, 新闻提要则是尽量用最简短的方式将全部新闻的重点集合起来表达。
摘要:当今社会, 信息发展越来越迅速, 新闻作为信息时代流动的血脉, 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广播新闻节目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具有庞大的收听人群, 传统的广播新闻以收音机为主, 而现在网络广播弥补了传统广播新闻不可视化的空缺。在广播新闻节目采访与制作过程中, 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 把握新闻采访与制作的精髓, 才能将更加完美、真实的新闻传播给人们。本文就分析广播新闻节目采访与制作的技巧, 探讨采访与制作广播新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采访,制作技术
参考文献
[1]练峰.广播电台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J].专题.2012, 14 (7) :421-422
节目策划与制作 篇10
1 花瓣模型的建立
(1)用画线工具结合捕捉工具在顶视图中绘制花瓣模型,如图1所示。
(2)用附加命令将3条线结合为一条线段。
(3)进入修改命令面板中的点层级,将花瓣模型线左右两边连接起来,如图2所示。
(4)给建立好的花瓣模型线添加“曲面”修改器,这样就可以形成花瓣面片模型。如果加了“曲面”修改器仍然没有形成曲面,选中参数“翻转法线”,如图3所示。
(5)上面构建的花瓣模型比较规则,不太像现实中的花瓣,再给花瓣加“编辑面片”修改器,利用顶点控制柄进行修改,使花瓣模型略为弯曲,如图4所示。
2 花瓣材质的建立
花瓣材质主要参数如下:
(1)其本参数中选择:半透明明暗器、双面材质。
(2)半透明基本参数:高光级别50,光泽度8。
(3)贴图参数栏设置:分别给过渡色和自发光添加“渐变坡度”贴图,如图5所示。
(4)渐变坡度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另外,“W”值为90度,如果渲染过程中有提示,则应该再加入“UVW贴图”命令,使设置的贴图正确渲染。如图7、图8所示。
3 创建喷射花瓣的粒子系统
(1)建立超级喷射粒子系统,基本参数设置如图9所示:
(2)粒子类型选择为关联几何体,材质来源也选择为关联几何体。
(3)粒子生成参数设置如下:
1)粒子数量:选为速率方式,数值为3。
2)粒子运动:速度为3,变化30%。
3)粒子计时:开始为0,停止为70,显示时限为100,寿命50,变化20。
4)旋转和继承:自旋转时间50,变化35%。
设置后效果如图10所示。
4 粒子运动效果约束
建立一个漩涡力场,将粒子系统绑定到上面,主要参数设置为:
(1)漩涡外形:锥化长度200,锥化曲线2。
(2)捕获和运动:轴向下拉2,阻尼40,轨道速度2,阻尼2,径向拉力0.8,阻尼10。
效果如图11所示。
5 编辑多维子物体材质
现在花瓣只有一种颜色,为了使花瓣更加逼真,建立一个多维子物体材质,子材质由刚才建立的材质复制而来,只需修改颜色即可,如图12所示。
6 给花瓣分配三色材质
(1)利用复合对象中的“网格化”创建网格物体,拾取粒子对象,并将所维子物体材质指定给网格物体。
(2)为网格物体加“按元素分配材质”修改器,ID1设置为50,ID2设置为30,ID1设置为20,隐藏原来的超级喷射粒子系统,效果如图13所示。
最后输出为需要的视频文件,输出后从视频中抓取四帧效果如图14所示。
7 结语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片头可以不再是三维制作的冷冰冰的金属元素的堆积,电视包装更富于艺术想象和人文内涵了,也更漂亮和更富有亲和力了。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大自然中、文化元素中寻找灵感,灵活运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与先进的软件技术充分结合,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品格、地域风格、富含人文色彩。
参考文献
[1]李泽江.3DS Max5三维片头实例风暴[M].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5.
[2]张坚.3DS Max/After Effects影视包装技术精萃[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毛国民.3DS Max6影视广告片头制作精萃[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技术改进探究 篇11
关键词: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改进
科技的进步带来生活的便利, 一些新型产业的出现, 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特别是新型媒体的不断出现, 给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 电视媒体在进行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技术, 采用新型的电视制作方法。同时也要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 尽量的符合现代观众审美。
1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和技术改进的重要性
1.1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性
电视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是现代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革新, 数字电视也不断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但是, 因为各个电视台的竞争不断的增加, 各大电视台为了增加本身的市场竞争, 往往采用较为粗略的节目制作方式, 不仅仅是在节目效果上不能满足现阶段观众的审美要求, 同时在后期的制作和剪辑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使得观众在看到节目之前和节目播出之后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
随着新型媒体手段的不断进步, 网络的不断发展, 也有许多的观众逐渐将获取娱乐节目的重心进行转移, 不再只是局限于电视。在这种情况下, 数字电视的制作更加应该保证质量。本身来讲, 网络节目在制作和播放上受到的限制较少, 没有一般的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上和播放上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在这种情况下, 数字电视更加应该在制作上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通过自身的质量来吸引观众, 保证数字电视的收视率, 真正和网络媒体拉开距离, 形成竞争。
1.2 数字电视节目技术革新的重要作用
技术进步是每个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 数字电视行业也不例外。从普通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变本身就是一场技术的革新, 与普通电视相比, 数字电视在收看效果和制作手法上都不断的在进步。与传统的电视节目相比, 数字电视在声音、音效、画面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 声音上来讲音质更加的完美、画面来讲更加的清晰真实。而且, 随着虚拟技术的出现, 使得电视节目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数字电视也增加了回放的功能和电影的点播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
从单纯的技术上来讲, 计算机的辅助, 再加上互联网的支撑, 使得设计工作的质量大大的提高, 这样可以使得节目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整体效果达到较好的水平。而且电视节目不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制作完成的电视节目不再仅仅被单一的人使用, 可以很多人多次使用, 这样在成本方面可以有很大的提升。对电视制作来讲, 成本是一个较为影响电视制作的因素,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成本上进行节约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提高电视制作的手段。
2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和技术革新的手段
2.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演播室与传统演播室不同, 摄像机所拍摄的现场已不是传统演播室意义上的主持人或演员的活动空间, 现场所有的布景全由单一的蓝色所代替, 以作为将来抠像的基准色。图像的前景是由不同机位的摄像机拍摄到的主持人或演员的画面素材, 而实景现场的全部蓝色区域将被合成到计算机三维动画生成的虚拟场景中。
高集成虚拟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可以不断的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接触到虚拟世界的实物,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交流。一般来讲虚拟技术运用在两大领域, 电视和广播。从技术层面来讲这种新型的技术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好的视觉听觉体验。虚拟技术是将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具体化的处理, 然后通过电视画面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对来讲较为成熟, 但是国内因为技术的起步较晚, 在实际的使用方面还存在这一定的限制, 这种技术在国内来讲主要是应用到演播室中, 较为局限。但是, 此技术的优势已经被广泛认知, 在未来这种技术会逐渐的应用到电影和电视中去, 使得现在的电影电视摆脱单一的画面效果, 打造更加震撼和有冲击的视觉体验。
2.2 后期制作技术
从电视方面来讲, 制作技术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 特别是后期的制作技术。数字制作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支撑, 对后期的节目进行录制的方式。后期的制作中, 个人电脑是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引进, 极大的降低了后期的制作成本, 在数字电视制作过程中对本身软件的升级和硬件更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字电视的后期制作核心技术是非线性的编辑, 这种技术在实际的运用中, 需要脱机的和联机的状态下同时进行编辑, 这两者的配合才能取得较为可观的收益。这种技术现阶段已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数字电视的制作过程后中, 通过后期的电视制作来提高画面的质量是一种较为节省成本的技术处理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摆脱节目录制中的限制, 对于不符合节目要求的内容进行后期的制作,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节目的质量, 总体上对节目的效果进行提高。
2.3 运动追踪技术
现代的数字电视, 在进行节目录制的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是运动追踪的技术, 但是这种技术会受到一些实际环境的影响, 比如物体的阻挡和噪音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对这种技术的采用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操作, 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图像的各项特征运行较好的时候, 可以通过自动追踪的方式, 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轻微的调整就可以保证画面的质量。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保证节目效果。如果出现画面非常不清晰或者是噪音非常强烈的情况, 可以采用单一的追踪方式与运动追踪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同样可以保证画面的质量和节目的效果。传统的电视节目录制采用的方式较为单一, 在工作量较大的同时对节目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较差。通过这这种新型的技术手段, 可以在节省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节目制作过程的真实完整和质量, 是一种双赢的技术手段。
3 结论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其对精神生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温饱的层面。在这种情况下, 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使得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要在技术上进行不断的改进, 从节目效果到节目制作各方面都要保证质量, 不仅要在各种制作上进行完善, 同时还要真正的抓住观众的需求,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 真正的做到电视节目反映大众的心声, 体现大众的主流观点。
参考文献
[1]刘达.数字电视技术[M].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2]冯跃跃.电视原理与数字电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3]梅志红.数字电视编码及调制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 2012.
【节目策划与制作】推荐阅读:
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08-25
电视节目策划与分析案例11-29
电视节目策划相亲节目11-11
民俗类节目策划08-18
编辑的节目策划09-04
节目广告策划05-11
访谈类节目策划06-08
文艺节目策划方案07-29
年会节目策划方案08-14
访谈节目策划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