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节目制作网(精选9篇)
非线性节目制作网 篇1
1 搭建非线性制作网需要考虑的几点
(1) 时效性:为了保证电视台每天的能够准说播节目, 相同的素材要避免重复上载, 因为这样可能会因为上载素材、打包或者合成而造成的人等机器的现象。对于存储机构尽量共享素材资源, 这样可以提高制作效率。
(2) 安全稳定性:为了保证网络带宽能够满足节目制作的需求, 可以采用虚拟化存储、并发数据等技术, 服务器系统最好能在线主备切换, 磁盘矩阵要可以实现热备份等功能。
(3) 扩展性:由于网络系统将会面对相对比较多的栏目制作量, 站点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在不替换现有设备和不改变网络系统结构的情况下尽量的扩大其扩展能力。
(4) 兼容性:要做到外来的视音频素材在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软件转码等复杂又耗时的操作下能够与本台视音频素材在故事板上混编。
(5) 编辑功能:网上有卡站点除了能够支持素材的上下载, 还要能够编辑一些比较复杂的特效或者字幕等一些其他功能。
2 设计系统平台
目前在电视非编网领域主要采用FC+LAN双网构架的FC-SAN, 但是FC-SAN价格比较高, 所以总的成本相对较高。在ISCSI技术支持下的IP-SAN电视非编网具备提供1040Mb c130MB的能力, 不仅价格低廉, 而且接近单控制器的FC硬盘阵列, 技术相对也比较成熟接。因此综合考虑, 电视台制作非编网络可以采用基于IP-SAN架构的非编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数据库、中心存储以及编辑站点等组成整个系统, 其中把数据库与中心存储系统作为硬件平台, 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节目的制作、编辑、审片、音频处理等。该系统要包含有卡工作站、无卡工作站、配音工作站和审片工作站。
(1) 有卡工作站要用具有高标清广播级且能够同事输出数字和拟接口信号的I/O板卡;无卡工作站D3-EDIT-1 250T要采用4U标准机箱, 80G系统硬盘, INTER PD CPU, 2GB内存, PCI-E图形处理卡, 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 采用能够支持多种视频格式的多媒体视音频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 达到素材与编辑结果共享的结果;配音工作站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自动或者手动配音, 内置调音台, 必须支持多音频格式混编, 也可以根据已经编辑好的故事板对照着文稿完成网络配音;审片工作站:对于已经制作完成的栏目, 要能够在审片工作站上直接审查, 并且审查者可以进行实时批注, 便于编辑及时修改。
(2) 非线性网络系统中的全部计算机均采用WINDOW2000为平台, 采用WIN2000高级服务器版的MDC服务器, 还要用MSCS集群管理软件, 实现网络数据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的实时转换和备份。另外采用MS SQL2000数据库系统, 这样不仅具有数据镜像备份的功能, 而且还能配合双机集群软件, 在数据库服务器共用硬盘阵列的时候, 数据库服务器的还能够在线备份。
(3) 网络的安全性:在设计系统时还要考虑系统软硬件能否稳定可靠的运行, 能否提供完善的硬件热备份、信号热备份以及自动的数据热备份等方案, 不能够有单一的崩溃点。要保证系统即能及时有效的在线维护系统各设备, 保证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 而且系统又要具有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安全机制, 能够保护系统的安全、数据隔离以及提供应用和操作系统级已以及数据库级三重用户管理与权限管理功能, 所有的用户的一切操作在这里都被建立一对一的日志, 这样整个系统始就一直处于安全的保护与监控当中。
3 非编网的兼容扩展性
(1) 用大洋新一代RED-BRIDGE板卡配置给兼容性各非编网站点。压缩格式采用DVCPR025, 并支持无压缩、DVSD、MPEG-4、MPEG-2-l BP和DVCPR050等多种压缩格式。另外要注意该系统还要可以兼容目前电视台现有的各种录像机格式进行磁带上载, 支持当前主流的格式与压缩码率, 不管是第三方软件生成, 还是网络下载, 都能够同时进行线上进行编辑。由于大洋的多格式混编不但可以在同一轨道上放置不同格式的素材, 而且能够在同一时间线处累加各种素材。由于系统各站点使用的D3-EDIT非线性编辑软件具有足够的易用性、功能性和完全开放的可扩展性, 而且D3-EDIT内核是采用CPU+GPU软解码的方式, 具有高实时性和最佳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不但能够丰富特技, 而且几乎支持所有的标清视频和标清混编。
(2) 在同一个网络编辑平台上进行节目剪辑、音频处理以及后期包装需要在原有的基础编辑工作站上配置一些不同的硬件平台才能完成, 但是这样会增加工作量。因此要选用那种插件式结构软件, 不需要修改应用软件, 对于不同的硬件开发其插件即可, 这样不同的硬件在系统的最底层就得到了支持, 方便升级, 大大降低了工作量。非线性制作网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CPU+GPU+I/O技术, 通过CPU的运算和GPU的渲染完成特技, 不仅摆脱了以前依靠昂贵的进口视频处理卡进行视频处理的局面, 又能够满足电视台节目的制作播出和资源存储需求, 而且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制作效率和制作质量, 方便了电视台的栏目人员的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冯智敏.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与应用[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非线性节目制作网 篇2
经济类节目在制作的时候除了要求真实性和时效性,还需要兼具灵活性,因而节目包装空间也更大。经过包装之后能够呈现出很多信息量,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因而节目制作方应该加强对非线性制作技术的重视和研究。
1非线性制作概述
非线性制作是和线性制作相对应的,在制作时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辑,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不需要录像机、字幕机等这些外部设备,主要依靠计算机来进行节目编辑,从而有效简化了节目制作流程,突破相关限制,便捷性得到大大提升,因而在现代电视节目制作当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非线性节目制作网 篇3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数字化,多媒体等
1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重大变革
1.1 用电影化的手段制作电视节目
电视在诞生之初, 拍摄节目的设备是16毫米的电影摄影机。拍摄完成以后, 进暗访洗印然后剪片、配音, 再播出。如果用这种方式拍新闻, 新闻的时效性根本无法保证。因此, 那时的电视新闻充其量是电视新闻简报, 精美的画面加上文学化的解说, 再配上成段的和主题毫无关系的优美音乐。中国第一代电视工作者在摄制电视节目时, 不仅拍摄装备沿用电影的全套器材, 连制作观念也是“电影化”的——主题先行加摆拍, 电视节目呈现出一种“用电影方式制作, 用电视手段传播”的不协调状态。这种不协调状态并不是电视工作者主观上的意愿, 而是由当时只有摄像技术, 没有录像技术的条件所决定的。
1.2 ENG工作方式
用电影化的方式制作电视节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直到1959年美国安培公司发明了四磁头电子录像机才逐渐得以改变。尤其是70年代中期, 电子节目采集设备ENG出现和普及, 更是彻底解放了电视节目采集在技术上的羁绊。ENG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录像带一旦拍摄完毕, 可以立刻编辑。节目的采集和制作环节大大缩短了时间。
1.3 数字化节目制作
从20世纪30年代起, 电视使用的都是模拟信号, 即直接模拟所摄取的形象的光学特征, 通过光电转换, 变成连续的电子波讯号。数字化电视系统就是将一切图像和声音信号都转换成为0、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信息来进行记录和处理。从前期采访看, 数字化的摄录设备正在取代传统的模拟摄录设备而占据主导地位。数字化的摄像机不仅具有模拟摄像机的功能, 还具有高质量的图像、高稳定性、易于调整且精确、简单的操作及丰富的功能, 这些都为我们更快更好地做出电视节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进行数字化后, 产生革命性变化的正是后期节目的编辑和制作, 因为进行数字化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从后期编辑制作来看, 数字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仅仅是拥有高质量的画面影像, 提高工作效率, 简化工作流程, 非线性的数字特性将渐渐影响甚至改变电视节目的影像风格和制作流程。电视节目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两者的关系是互动的。电视节目的种种变化通常都是从微小的、个别的技术变革开始的, 由技术领域扩展到制作观念, 动摇原来的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最后涉及到社会沟通传播的方式, 涉及到整体社会文化的问题。反过来, 一项新的技术被应用到电视节目制作改革中, 推动了电视事业的发展, 此基础上人们又会对节目、对信息产生更高、新、更快的要求, 这势必将推动新的技术的产生。只要技术不断进步, 电视节目改革的步伐就永远不会停下来;只要人们对信息不断有新的要求, 技术就将不断地向前发展, 以满足这种要求。
2 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尽管当今磁带录象机发展很快, 数字记录格式设备更加小型轻便, 所使用磁带越来越窄, 其质量已有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磁带录象机是按时序存取信息的, 因信息的存取是靠磁头和磁带接触进行工作的, 加之磁性材料是通过粘胶附着在带基上, 工作是裸露在空气中, 这些因素仍然限制着节目制作的速度和质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问题:磁带录象机是按顺序进行的, 编辑制作时, 寻找所需内容的节目素材比较麻烦。编辑制作特技、动画、多层次画面是, 需要多版复制图象内容。磁带存储不当或磁带本身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磁带粘合、磁粉脱落或者磁带划创, 都会影响图象质量和节目制作的时间速度。修改已经完成的节目或段落时, 需要重新编辑制作。磁带录象机的机械走带系统及磁头鼓因有磨损, 要进行定期维护检修, 这有相当大的工作量, 费用也很高。以上这些对编辑制作人员来讲是很头疼的事, 人们期待一种新的编辑方式出现。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改进编辑机的功能和提高录象机的编辑精度和磁带质量, 虽然稍有进展, 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非线编辑使得以往利用磁带做媒体的节目素材按时间顺序编辑方式过渡到以计算机硬盘为媒体进行的节目素材随机顺序编辑方式。即编辑方式从图象源集中到编辑室后开始进行过渡到数据网络上对分散的各个图象源实施实时的交互式的编辑。其过程是:先通过录象机将编辑、特级所需的素材送到计算机的硬磁盘中, 然后在计算机平台上完成画面的编辑、特技、字幕、声音的加工处理。此时的编辑无须预卷即可实现镜头之间的连接, 二维和三维数字特技效果可以实时完成, 多层较复杂的特技效果也可以通过软件来生成, 给编导和技术人员留有较大的创意空间。当编辑、特技、字幕等在计算机内全部制作完成后, 可以一次性输出到录象机进行录制, 这样就避免了因做复杂高难度特技时多版复制造成图象质量下降的问题。非线性编辑可以把一个镜头直接插入到节目的任意位置, 也可以把任意位置的镜头或几帧画面从节目之中删除;可以把一个镜头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 也可以把一个镜头覆盖到另一个镜头的位置。起编辑后的效果不理想或编辑中有误操作, 还允许有多次反悔和还原的机会, 并且无须在过一版。对于节目内容的长短也可随意修改, 而无须按时间顺序将节目重新组接, 这使得节目的长度可以精确控制, 各栏目准点播出也是容易控制的。系统高度集成化。非线性编辑系统集特技效果, 编辑、叠加字幕、混合功能于一体, 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准确而高效的便利条件。它彻底改变了过去庞大、复杂的设备连接方式, 减少了中间环节,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 配以不同的功能卡以及高速硬盘和响应软件控制完成以前需切换台、特技台、字幕机、调音台、编辑控制器等大型设备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节目制作, 既节省空间又便于管理, 也不存在因多版复制带来的信号质量下降等问题。可以作到方便、高效和高画质, 可以更好地体现编导的创作意图, 适合编导即兴发挥, 允许编导随意调整和任意变镜头的位置, 且调整后的镜头自动组接, 这种修改不会影响整个节目的图象质量。使用传统设备进行节目修改时, 编导不得不忍痛“过一版”, 使图象质量下降, 而且有些镜头的修改是很麻烦的, 比如已经做过“叠画”的镜头, 需要修改就很费事, 便道经常为此烦恼或干脆就放弃修改凑合用了。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艺术效果。功能强大, 操作简便, 通过配置实时数字三维特技, 电脑绘画箱等板卡, 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 很容易就能生成特技画面, 实时多层画面, 做到了包罗万象、信息量极大的画面效果。且可对画面进行各种偏色校正、色彩修饰、抠像色键等功能, 为编导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使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石昭生, 陶雨生.电视播控与制作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非线性编辑制作流程--讲课稿 篇4
前面已经学习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等,这些理论性的内容虽然能为我们理解非线性编辑的制作流程奠定一定的基础,但究竟如何编辑节目,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仍不得而知。接下来学习如何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制作视音频节目。本章将介绍较为通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 Pro,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来介绍非线性编辑的制作流程及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其内容相互关系如下所示: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
·熟悉Premiere的编辑界面,掌握项目的创建及管理方法并学会基本的设置。·了解连续的动态视频文件的采集方式。·掌握素材的导入方法
·了解时间线的用途,并掌握将添加素材到时间线的不同方法 ·了解不同的视频编辑方法。
·掌握音频素材的播放与编辑处理方法。
·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不同的视频特技类型及其使用。·知道如何添加不同的字幕效果
·掌握Premiere中视频输出的几种方法及流程。
5.1非线性编辑制作流程概述
从整体上来看,非线性编辑系统相当于一套多媒体计算机硬件设备与集成配套的专用软件的集合体。其基本理念与线性编辑系统相似,只是为了减少物理磨损、保证信号的质量,同时顺应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人们逐渐研发了基于数字信号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用于完成电视节目的编辑与制作。下面简单介绍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节目的基本流程及各环节的主要工作。5.1.1非线性编辑制作基本流程
由于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的不同,非线性编辑与传统电子编辑在制作电视节目时的流程有所不同。尽管不同品牌、规格的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操作界面或硬件组成有差异,但首先都离不开采集卡等硬件,这些硬件是为了编辑过程能正常、稳定地进行而配备的,其次也少不了操作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是根据编辑工作流程来编写的,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目前,非线性编辑软件的设计考虑到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习惯,其编辑工作流程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的线性二对一编辑过程有相似之处。其工作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1)项目创建和素材采集阶段:对于一个节目,为了加强对其视频、音频、特技、字幕等的管理,必须先创建一个项目,以便使所有与该节目相关的信息都集成在里面;项目创建以后,可将来自录像机等信号源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拟/数字(A/D)转换变成数字化素材并采集到计算机硬盘空间内,对于数字摄像机也可直接通过数字接口采集素材,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空间内。
(2)视音频编辑阶段:通过专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对上述数字化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如对采集的视音频素材、图形、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效果声、背景音乐等进行任意地复制、裁切、调整、拼贴、插入、删除和修改,完成编辑加工过程。
(3)特技与字幕处理阶段:为了丰富和扩展电视节目的画面语言、扩大电视画面的表现力,素材之间的衔接往往不再仅使用硬切的方式,而是添加一些形如翻转、移动、缩放、旋转等多种运动形式的特技并结合光与色的变化,给观众以超现实的奇幻美妙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联想。当然,为了对节目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加强信息传播的效果,字幕也同样必不可少。
2(4)节目的输出阶段:为了使节目能脱离非线性编辑环境,以释放被占用的硬盘空间,同时也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已编辑完成的节目,需将它输出到录像带、VCD、DVD中或计算机硬盘空间中进行保存。
目前,随着电视节目前期制作设备中数字存储器件的逐渐普及和全数字化设备的运用,素材可不经过A/D转换,而直接送到硬盘存储,然后在计算机软件操作平台上进行编辑、添加特技等综合处理,最后输出编辑完成的数字电视节目信号直接播出。而且,数字技术提供的想象力无穷的多种特技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将制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由于不同设备软、硬件设计上的差异,非线性编辑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也有所不同,但其使用各环节的主要工作比较相似。总体来讲,任何非线性编辑系统,其工作流程可分为项目创建和素材采集阶段、视音频编辑阶段、特技与字幕处理阶段及节目的输出阶段等几个步骤,如图5-1所示。
5.1.2 非线性编辑制作流程各环节的主要工作
1.项目创建和素材采集阶段
非线性编辑之所以称为“非线性”,是因为素材的编辑过程可以不按时间顺序进行,但是整个节目制作过程还是必须按一定的流程来进行。
在编辑一部电视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项目(project),在此项目下完成素材的采集、导入和编辑处理等全过程。一个项目包含一部电视作品的所有信息,并以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规定的目录中。这些信息包括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时间线上文件排列情况、二维或三维特技信息等等。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在时间线上排列所有素材,一气呵成地完成编辑过程,但由于编辑过程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往往很难一次就完成编辑工作。为了保存已经进行过的 编辑处理过程和结果,项目的创建是确有必要的,这样在退出项目之后,我们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重新打开已创建的项目,继续进行编辑操作,直至整个编辑和修 改过程彻底完成。
另外,在实际使用时,在同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上,可按照节目或编辑人员的不同,同时创建两个或多个项目。不同项目之间编辑的信息可以不同,但素材资源可以共用。所以,项目的创建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工作。
创建项目以后,素材的采集操作同样必不可少。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编辑处理的过程亦如此,在一个项目里必须有素材可处理,因而素材的采集和输入也是整个电视节目数字化编辑的重要阶段。采集就是通过视音频采集卡和专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模拟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或直接通过数字接口将来自DV摄像机等数字设备的视音频信号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的过程,采集也称素材数字化。输入则是将外部其他数字设备生成的数字视音频信号或其他软件处理过的图像、声音存储到计算机中。
由于涉及到视音频信号在模拟与数字格式之间的转换,在进行正式编辑前,对于传统的模拟视音频信号必须把源视音频信号(即将来自模拟摄像机、录像机等设备的视音频信号)通过视频采集压缩卡、声卡,经过模拟/数字(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数字压缩后形成数据流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这样的数字视音频信号才能供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也即编辑处理。而当编辑最终完成后,成品节目一般还需经过视频卡进行数字解压缩(即D/A转换)还原出模拟信号进行播出,或者输出到录像机记录在磁带上或输出到光盘进行存储。
因而,采集素材的过程离不开视音频采集压缩卡,它是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分水岭,所有的视音频信号在此经过模数转换,以便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采集过程离不开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压缩与解压缩是视音频采集压缩卡的核心内容,目前,计算机的传输和处理能力还不是非常强大,特别是庞大的数字视频数据可能使计算机不堪重负,难以正常处理数码率高达216 Mb/s的无压缩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所以压缩是可行的对视频信号的处理方法。目前广泛用于电视领域内的压缩格式主要有Motion-JPEG、MPEG-2和DV,它们均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并对变换系数做量化处理后进行游程编码。Motion-JPEG和DV采用帧内压缩方 4 式,可实现精准到帧的编辑。MPEG-2采用帧间压缩、帧间预测和运动补偿技术,压缩效率大,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音频素材方面,音频的采集和处理是由集成在采集卡上的音频处理芯片工作完成的,无论是采集、编辑还是回放,都能自动将音频信号同步于视频信号,能拥有CD质量或更高的采样频率(即高于44.1kHz),提供专业的音频指标,并能对多轨音频进行实时回放、调音和编辑,作均衡、延时、混响、变调等声音效果处理。由于音频文件数据量相对较小,可以不经过压缩处理。
现在随着数字化视音频设备的普及,素材输入对于数字视音频设备来说就比较容易,因为此时不需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处理,只是部分情况下需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处理过程,不仅节省了采集设备的硬件投入,也加快了处理过程并节约了处理时间。随着数字信号标准的统一,完全可以将素材存储卡直接连接到非线性编辑进行处理。现在,有部分数字高清晰度设备的视音频信息就是直接存储在闪存卡上,如松下DVCPRO P2系列设备,只需要配备有读卡设备,素材可以方便地传送到非线性编辑系统,因而上载时间就可以省略,可以直接进行编辑和处理。
对于模拟视音频设备,由于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会继续使用,所以编辑处理离不开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和压缩等操作,也就是将存储于录像带的电视视音频信号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采集卡采集到计算机专门的存储设备中,此时必须根据需要与条件设置好视音频信号的采集指标和压缩参数。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使用中必须重视素材采集和输入这一过程,因为只有完成这一步骤才可为接下来的编辑处理过程提供基本的素材“材料”。素材采集和输入到硬盘中之后,必须导入到非线性编辑软件指定的目录中,为方便编辑处理,素材还需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这样寻找素材更加方便。
现在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素材的管理沿用电影剪辑的bin概念。bin就是片兜,物理意义上是指装影片胶片的大兜。非线性编辑系统中bin有时也翻译为“屉”,我们可以将某一类音频或视频素材等内容存储在一个bin中,随时进行调用和管理,当然,片兜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实际只是在硬盘中虚拟划分的空间„„素材箱,素材箱可以有很多个。根据需要,编辑人员可以在片兜中找寻所需的素材进行编辑处理。
2.视音频编辑阶段
对素材进行视音频编辑就是选择素材,并且通过设置素材的入点与出点以选择素材中最合适的部分,并遵循镜头组接的技术和艺术的要求,最终形成完整和连续的影视作品的过程。简言之,即是一个选择并按要求排列素材的过程。可以说,视音频编辑处理是整个非线性编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计算机系统在实际的视音频编辑过程中的作用只是记录素材的编辑点和特技效果,这一功能从本质上使得任何素材片段都有随时任意的编辑、修改、复制的可能。整个编辑过程中无论是素材入、出点的反复修改,还是画面前后顺序的改变,都不会造成画面质量的下降,克服了传统编辑设备的致命弱点。非线性编辑系统对视音频文件的操作非常简单,可以在指定的时间线上任意摆放各类素材,对其位置和时间长度的修改也可随意进行。
标准的编辑过程步骤如下:(1)在确定的项目下创建一个时间线,拖曳数字化处理后的视音频素材于其上。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电脑监视器方便地调用采集进来的影像和音频资料,视频信息可以逐帧展开,也可以逐秒展开,间隔可以选择。
(2)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并结合计算机处理制作的其他视音频信号,如静止的图形、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效果声、背景音乐等等,在计算机上进行任意的复制、裁切、调整、拼贴、插入、删除和修改,完成编辑过程。编辑时既可以打破时间的顺序,也可以方便地制作各种特技切换,这些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可反复任意调整。由于在时间线上,视频文件一般是以第一帧的画面显示出来的,音频文件则显示波形,所以都很直观。现在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有实时处理的能力,我们可以任意地全部或部分观看编辑后的效果,以便进一步修改,也便于对过程的控制和对最终效果的把握。另外,编辑系统不但提供了视频编辑工具,还提供了创建其他影像资料的工具,借助这些专业工具,可以编辑静态图像,还可以建立一些二维和三维动画。由于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通用性,使一些用传统手段无法拍摄的素材,在计算机上可以方便地成为现实。
(3)在确定了编辑过程并确定了最终效果后,需要进行的就是生成最终实际视频文件的过程。生成最终影片是计算机计算的过程。像切换、拼接过渡这样的简单编辑,不需要耗时的计算,但大多数复杂的特技效果、图像叠加等则需要计 6 算机逐帧处理,并按照编辑人员所设定的清晰度和画面品质来计算完成。视频影片生成后,可将影片回放到视频监视器上,这时的视频就是完整的视频图像了。
我们对摄像机拍摄或其他渠道制作的素材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犹如写作和绘画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一定的内容和主题思想通过镜头语言和声音传达给观众。此过程不仅要充分掌握蒙太奇的理论和表现技法,还需灵活掌握和了解编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特技与字幕处理阶段
对于编辑人员而言,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强大功能和相对较为简单的操作,一部电视作品正在自己手中逐渐成形,使编辑工作成为一个比较惬意的过程。但是,这个编辑过程不是视音频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多种素材的有机组合。除了在镜头的选择和编排上需要斟酌外,特技与字幕的处理与视音频编辑一样也是重要的环节。
视音频编辑完成并不等于整体编辑工作结束,添加特技与字幕也是非线性编辑的重要工作。当今影视制作技术的数字化变革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数字特技,特别是在娱乐和艺术创作类的影视作品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数字技术的介入,很大程度上对原来的创作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艺术创作与表现的空间与力度。数字特技在节目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种类与形式繁多,并且新技术和新技法不断涌现。数字特技不仅改变着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影视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以更新、更奇的艺术表现力,带给了观众更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制作设计手段。
特技作为影视制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其实起源于早期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例如,法国的梅里爱在《魔术师》中将一个女人变成了羽毛,实际上是一种停机再拍的简单特技方法。在经历了模型、布景的特技合成方法之后的今天,运用数字特技技术中的数字影像已经极为普及。对于视、音频素材的特技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等多种处理方式,往往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观众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所领略到的令人震撼的画面和声音效果,而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某种程度上也是体现在这一方面。
通过特技制作,可以形成独特的画面语言,丰富和扩展电视节目的画面语言,扩大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各种非线性编辑特技能够改变画面的构成,不同的图像 7 组合也能形成新的整体结构,伴随着翻转、移动、缩放、旋转等多种运动形式以及光与色彩的变化,给观众以超现实的奇幻美妙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联想。通过改变画面的节奏,扩展或压缩运动的持续时间,即加快或放慢运动的速度,这时独特的抒情或喜剧效果也得以产生。
特技作为提高电视节目表现力的手段需要经常使用,而字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字幕作为节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文字和图形两个方面,对节目的内容起着重要的解释、说明作用。随着字幕和时间标志的加入,能对屏幕上的部分画面起强调作用,并突出地提示与体现画面不能交代的部分。字幕还可增强信息传播效果,如电视节目中提及的重要的对比性的数据,仅靠播音给人印象不深,充分利用图文创作系统,将有关数据制成图表、闪动的数字、运动的箭头等就更显得直观生动。
4.节目输出阶段
经过编辑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编辑完成并经过审看后的电视节目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输出到其他的载体上以便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理论上,任何编辑完成的电视节目可以直接在非线性编辑设备通过实时播放的方式供广大观众观看,但考虑到多种原因:如非线性编辑设备及硬盘的空间都不能长期占用,并且节目的播出、发行与交流需要与现有模式通用,所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节目编辑完成定稿后一般输出并存储到其他载体上。
目前,节目的输出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有几种方法:实时播放供广大观众观看;输出EDL表以便进一步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录制到录像带上供电视台播出;节目刻录成VCD和DVD光盘便于交流以及在家用设备上播放;将编辑完成的电视节目生成流媒体文件,发布到网上供网络用户欣赏。
5.2 项目创建与管理
项目是非线性编辑过程中经常提到的名词,就是指单独描述一部影视作品的编辑过程所包含各类信息的文件。若想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首先必须创建一个项目,然后在此项目下,可以在时间线上编辑处理导入的素材、加入特技和字幕等,直到最后输出成品节目。由于不可避免地需要反复修改,所以编辑是一个精工细作的过程,一般很难一次就完成编辑工作,因而创建项目有助于保存编辑记录,如时间线上已编排的视音频素材、特技轨上的特技设 8 置、音频素材的特殊处理等等,这样即使重启机器后也可以打开该项目继续进行编辑。非线性编辑系统还支持多项目操作,可以在同一套系统设备中存储多个 项目,分别编辑不同的电视节目。5.2.1 项目创建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一个项目包含所使用的素材指针(不是素材本身)以及其他各种编辑信息。为方便起见,一部影视作品对应于一个项目文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整部影视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单独设置项目,待各个部分编辑完成后再合并为一个完整的项目文件。
在非线性编辑过程中,创建的项目是开始编辑处理的第一步。不同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项目创建的界面有所不同,但操作基本一致。下面将以Premiere Pro非线性编辑软件为例介绍一个项目完整的创建过程。
安装并开启Premiere Pro软件,可以看到如图5-2所示的Premiere Pro欢迎界面,提示框会提示我们是新建项目,还是打开已有的项目文件。第一次编辑一个节目时必须选择“新建项目”。进人编辑主界面后,在“文件”菜单下也可选择“新建”→“项目”命令,创建新的项目文件。
为方便寻找和以后使用,需为即将编辑的节目所在的项目命名,在如图5-3所示的“新建项目”对话框中的“名称”栏中输入项目的名称。当然也可更改项目存储的路径,单击“浏览”按钮,即可弹出路径选择对话框供用户选择。这里选择PAL制的原因是:目前世界上电视节目信号有三大制式„PAL、NTSC和SECAM,我国采用的是PAL制。
上述步骤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于是,一个崭新的编辑主界面(见图5-4)就出现在编辑人员面前。
图5-4是Premiere Pro的编辑主界面,其他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编辑界面与之大同小异:如一般都以时间线作为编辑处理素材的场所,都有监视器窗口作为素材播放和特效预览窗口,快捷键也基本相同。除此之外,为方便中国用户,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设备,现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也基本采用汉语界面,只不过 “时间线”这个名称可能被翻译为“故事板”,“项目”被翻译为“工程”等。所以,虽然不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界面都有各自的特色,且功能和质量差异巨大,为讲解方便,并考虑到Premiere Pro是较为通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本章将以Premiere Pro为例介绍各个编辑处理过程。
Premiere Pro的编辑界面大致可分为6个部分。1.菜单栏
编辑界面正上方为菜单栏,非编软件的各项命令都可由此选择。2.“项目”窗口
编辑界面左上方为“项目”窗口,用于管理该项目下所有的素材、特效、时间线使用情况等信息。“项目”窗口上有一个小监视窗口,可以预览素材。
3.“监视器”窗口
编辑界面右上方为“监视器”窗口,可以实时观察时间线上素材的内容及特效等处理情况,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界面中比较复杂的地方,有多种按钮设置,和真实监视器类似。“监视器”窗口下有播放钮、快进等按钮,可以播放选中的素材;有“单步前进”钮、“单步后退”按钮,可以精确地单帧前后选择画面;并且还可以设定“入点”、“出点”,进行“插入”和“覆盖”等编辑工作;为避免监视器和家用电视机显示画面的差异,还有“安全框设置”钮,主要的内容必须位于外框内,叠加的字幕须位于内框内。
4.工具栏
对素材进行各项操作可以采用快捷键,也可以通过菜单选择,但为方便起见,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将常用的操作命令用图标集中在工具栏中,Premiere Pro的工具栏位于屏幕的左下方,有选择工具、波纹编辑工具、剃刀工具、钢笔工具、比例伸展工具、缩放工具等,可完成对时间线上素材的多种常用操作。
5.时间线
时间线是非编软件的重点,位于屏幕正下方,其上分布有视音频编辑轨道,对视音频的各种编辑处理就是在时间线上操作。开启新项目后,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垂直于编辑轨的红色时间标尺位于时间线的最左端。时间标尺可以左右移动,如果加有视频素材,监视器窗口可以显示红色时间标尺所处位置素材的图像,没有视频素材则显示黑屏。因此,我们可以点击播放键观看素材,也可以直接拖动 11 时间标尺预览素材。
6.信息和历史操作窗口
位于编辑界面的右下方,信息窗口显示一些诸如编辑的类型、素材的关键信息、编辑的开始时间、编辑的结束时间、光标位置等信息。历史记录则记录了编辑人员在本项目中进行的所有操作。从打开一个项目文件的那一刻起,就会把编辑人员单击过的每一个按钮、执行过的每一个菜单命令全部记录下来,并把执行过的每一步操作都显示在这个面板中,通过这个面板就可以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检索,并方便我们撤销一些操作。
关于上述Premiere Pro非线性编辑软件界面的几大模块,在其他非线性编辑软件界面中有所不同,但大体一致,特别是都具有监视器窗口和时间线窗口。并且,任何非线性编辑软件界面中各窗口位置、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和各自的爱好任意改变和拖动,如时间线默认开启视音频轨各三条,而我们可以任意增加轨道数量,此时就必须增大时间线窗口的面积,我们拖动其边框增大即可。
我们认识了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界面设置,但此时,新的项目下空无一物,还必须进行项目的设置,并导入素材后才能正式进入编辑状态。5.2.2 项目设置
位于菜单栏上的“项目”菜单含有多种命令,如图5-5所示,主要用于项目参数设置、项目管理和选择何种输出节目样式的各种编辑命令。
依次选择“项目”中的各项命令,可以对影响到整个节目编辑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正确的参数设置是非线性编辑软件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在通常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计算机情况重新设置系统参数,合理的参数设置会增强系统的性能。
在“项目”菜单下,“项目设置”是重要的子菜单,且有“常规”、“采集”、“视频模式”和“默认时间线”4个选项。(1)单击“常规”选项会弹出如图5-6所示的“常规”设置对话框。
显示一些常规的编辑设置,如编辑模式、时间基数、视频信号的长宽比、音频信号的采样率等设置以及回放设置,如图5-7所示。
(2)单击“采集”选项会弹出如图5-8所示的对话框。提示采集素材的格式。
(3)单击“视频渲染”选项会弹出如图5-9所示的对话框。可以选择输出视频的压缩模式以及颜色的深度。
(4)单击“默认时间线”选项可以调整视频轨的数量,默认为3条,此窗口设置的视频轨道数最多为99条,这一数量也可直接在时间线窗口调整,但实际运用中不可能用到这么多。
音频也有立体声、单声道和5.1声道的不同选择,如图5-10所示。
一个项目文件实际上是一个电视节目各种素材、编辑信息的集合,项目的设置决定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基本输入输出参数。项目文件创立后,可以在此项目下导入素材进行编辑,项目的设置参数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编辑的效率。5.2.3 项目管理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可以设置多个项目,不同的项目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文件”菜单可以新建项目,项目管理的主要操作位于“项目”菜单下。
如图5-11所示,打开“项目管理”界面,其中有多项功能可供选择,如是否在本项目中排除未使用过的素材以便节省存储空间;选择目的项目的存储路径;告知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等。
如果需要编辑的节目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些较为独立的段落分别在单独的项目下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导入到主项目之中。将一个项目文件导入到当前项目的操作实际是合并两个项目,一般非线性编辑软件都支持这种方式的操作,但也应加强项目的管理,确保素材的连接路径正确。
5.3 素材的采集与导入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一种基于硬盘的数字处理设备,只能对数字文件进行直接处理。随着数字化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视音频信息采用数字格式进行记录,这种文件可以通过合适的接口将视音频素材输送至非线性编辑系统;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视音频素材是以模拟方式存在的,这样就离不开素材的采集阶段。5.3.1素材采集
素材采集是非线性编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所有的模拟信号都必须经过采集实现模拟视音频信号数字化。因此,这个步骤对于整个节目制作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素材是通过磁带记录的,采集素材就要将磁带上的素材通过采集卡输送到系统的硬盘上,这个过程也经常被称之为“上载”。与上载相对应,把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制作好的节目录制到磁带上的过程则称为“下载”。
在开始采集前,应该准备好素材的播放设备,并且根据需要设定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各项参数。
1.素材的准备
目前,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视音频素材既有以数字方式存在的,也有以模拟方式存在的。其中,模拟视音频素材一般存储在磁带上,而数字视音频素材的存储方式则比较复杂:一部分存储在半导体存储材料上,如松下公司的P2系列摄录像机即是采用SD存储卡存储视音频素材,此种素材计算机可以直接调用,不需要上载;一部分通过光记录的方式存储在光盘上,如CD-ROM、CD-R、CD-RW、DVD-ROM、DVD-VIDEO、DVD-RW,以及最新的蓝光光盘,此种素材可以通过光驱或专用的光盘播放设备播放;更多的则还是通过磁带来记录,如Betacam SX、DVCPRO等格式,虽然是数字信号,但仍然通过磁带记录,也必须由录像机播放完成上载工作。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向完全数字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世界各国也纷纷制定了发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时间表,未来的视音频素材可能会以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半导体存储材料作为主要存储介质,这样非线性编辑的过程就可以省略素材的采集阶段。但目前,由于大量的素材仍然存储在磁带上,我们还是必须了解素材的采集过程。
素材的采集需要通过连接信号源设备来完成,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通过视频采集卡采集信号。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连接的设备包括磁带录像机(VCR)、摄像机(video recoder)、激光视盘机(disc player)等,这些设备至少带有复合音、视频输出端口,部分设备视频质量较高,还可能有S-Video输出端口或分量视频输出端口。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可以连接专门的音频设备采集音频信号,如录音机、MD、CD等,它们都具有立体声的音频输出接口。为了与多种多样的信号源设备相匹配,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采集卡也提供多种输入接口形式,如复合视频输入、分量视频输入、S-Video输入、音频输入等接口,信号源的输出端口与采集卡相应的输入端口连接好就可开启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采集了。
采集卡获取信号的质量取决于采集卡硬件的性能指标以及信号源本身的质量,根据不同的视音频信号源应分别选择相应的设备,确保采集的质量。常用的视音频信号播放设备有以下几种。
(1)录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连接最多的设备是录像机,录像机使用录像带通过剩磁的方式记录视音频信息。生产录像机的厂家众多,各自采用的技术有所区别,加上竞争的原因,所以产生了多种视音频存储的规格。不同规格型号的录像 16 带外形尺寸大小不同,其所记录的信号质量也差异巨大。目前,常用的格式有S-VHS、Bctacam、Bctacam SX、DV、Dvcam、DVCPRO-
25、DVCPRO-50、DVCPRO HD等,其中以数字高清晰度设备质量为最佳,如DVCPRO HD的码率为lOOM,比起50M的DVCPRO-50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在录像机的接口中,为保证采集的质量,应尽量使用Y、U、V分量接口,如果录像机没有Y、U、V分量接口,可以使用S-Video接口,也即亮(度)色(差)分离接口,如果这两种接口都没有,就只能使用复合信号接口,相对于分量信号和亮色分离信号,复合信号的视频质量是最差的。录像带记录信号的磁迹不同,带盒大小形状各异,所以不能混用,但是部分录像机是向下兼容的,如DVCPRO-50格式的录像机不但可以播放DVCPRO-50格式的磁带,还可以使用DVCPRO-25格式的录像带,反过来,DVCPRO-25格式的录像机不能播放DVCPRO-50格式的磁带。同样,DVcam格式兼容DV格式。(2)摄像机:通过摄像机可以实时获取动态实景,所以摄像机也是非线性编辑系统重要的信号源。摄像机摄取的视音频信号大多数情况下是存储在录像带或其他介质中,但也可以直接通过摄像机的输出端口输出,此时,连接非线性设备和摄像机的相应接口,就可以实现视音频信号的采集输入操作。
(3)激光视盘机:光盘机可以播放按照MPEG-1或MPEG-2格式压缩的VCD和DVD光盘,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计算机也配备了光盘驱动器,同样可以读取VCD或DVD光盘。各种激光视盘由于价格较低、可反复使用等原因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通过光盘可以获取许多资料,市场上丰富的各种光盘常可作为非线性编辑的节目源使用。当然,光盘上的视音频信号由于经过了压缩处理,质量有所下降,特别是VCD的视音频信号质量较差。并且,光盘上的信号虽然是数字信号,但与非线性编辑系统普遍采用的AVI文件格式并不相同,必须转换后才能使用,所以,非线性编辑系统应尽量使用质量较高的原始素材。另外,CD唱机及其他激光视盘播放设备可以播放CD唱片,直接向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WAV格式的音频信息。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素材播放硬件设备外,随着视频处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一些端口设计成为通用标准,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也可通过1394端口来连接摄像机或录像机直接获取数字信号。1394卡的全称是IEEE1394,Interface Card,Sony等视频设备厂商称它为iLink,而创造了这一接口技术的苹果公司称之为Firewire(火线)。IEEE1394是一种外部串行总线标准,传输速 17 度达到400 Mb/s的高速,特别适合视频文件的传输,近年来随着成本的下降,1394卡正迅速普及,常用的DV摄像机即用1394接口,也逐渐出现了其他一些相关的采用1394接口的设备,如数码相机、硬盘等,有的计算机主板上已经集成了1394接口。
严格说来,1394卡就像USB(通用串行总线)一样只是通用接口,而不是视频采集卡。例如,我们可以连接一个高速外接硬盘到1394卡上进行数据文件的传输,而不是采集视频信息。不过因为1394卡的绝大多数用途是与DV数码摄像机相连采集数字视频信号,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特殊的视频采集卡。
目前常用的1394卡可以分成两类:带有硬件DV实时编码功能的DV卡和用软件实现压缩编码的1394卡。带有硬件编码的DV卡处理速度快,并可以实时地处理一些特技转换,而软件编码的1394卡需要通过软件进行视频的压缩和处理,速度较慢但成本比较低。这两种1394卡采集的数字视频质量完全一致,都是压缩比恒定(5:1)的数字视频,而这种DV格式的压缩视频在摄像机拍摄时就记录在磁带上了。实际上,1394卡的功能不过是把DV格式的数据从录像带上传输到硬盘上,1394卡的作用仅仅是像硬盘接口一样做数据传输而已,并不像专业的视频采集一样,需要有视频压缩的硬件。即使1394卡上有压缩编码的硬件,也只是在编辑生成的时候起作用,而在视频采集时不起作用。
典型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与视音频设备连接方式如图5-12所示。
2.设置采集参数
前文已提及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信号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模拟视频信号的质量,还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能指标。不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不同的采集卡硬件与音视频处理软件,对音视频信号的处理质量各有千秋,即使同一套非线性编辑设备也可通过参数的不同设置,得到不同的图像质量和存储时间。
音频信号由于只有频率、强度、相位等信息,数字化后文件并不太大,所以一般不压缩。而视频信号包含信息量大,频带范围宽,加之目前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压缩主要针对视频信号。设置采集信号时的压缩比,必须根据需要来进行。低压缩比的图像质量好,数据量大,同等硬盘容量能存储的素材时间短;高压缩比的图像质量差,数据量小,能存储的素材时间则长。
在输入素材时,应该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和不同的编辑要求,决定采用的接口方式和压缩比等参数,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1)应尽量使用数字接口,如SDI(分为SD-SDI或HD-SDI)、DV 1394、SDTI(分为QSDI,CSDI,SDDI)、FDDI等,如果用作放像机的磁带录像机或非线性编辑系统没有数字接口,则只能使用模拟接口。考虑到尽量选用高质量的信号,使用接口应遵循这样的优先顺序:YUV分量信号接口、S-Video接口、复合信号接口。(2)连接时还需注意:输入与输出不能接反;端口样式不同时需使用转换插头;端口也不能混淆,特别是分量连接的Y、U、V三种信号比较复杂,需仔细一一对应地连接好。
(3)对同一种压缩方法来说,压缩比越小,图像质量越高,相应地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如果硬盘空间容量足够,节目的质量要求也高,就可以采用低压缩比甚至是不压缩的采集参数;反之,可以采用高压缩比以便加快采集进度节省采集时间。
(4)对于不同的压缩计算方式,可能图像质量与压缩比不完全对应。例如,Betacam SX系统的压缩比是10:1,但由于采用的是MPEG-2 4:2:2的压缩方法,其图像质量反倒要好于采用3:1压缩比及M-JPEG方法压缩的AVID MCl000系统。(5)音频的连接还需注意平衡、非平衡的匹配问题。许多非专业设备音频使用非平衡式的接口,此时需采用平衡和非平衡的转接线连接,还应控制线路长度,避免引入噪音信号。
具体采集参数可以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菜单上的相应选项来进行设定。例如,Premiere Pro的素材采集参数设定可通过选择“素材”→“采集设置”命令进行设定。
3.信号采集
非线性编辑系统需要采集的信号可分为音频、视频信号,视频信号可分为单帧静止画面和多帧动态画面。音频信号经常与视频信号同时采集,以WAV数字格式存储;单帧静止画面的素材可以直接从连续的动态影像中截获,以多种图像文件格式加以存储,所以,本小节信号的采集主要介绍连续的动态视频文件的采集过程和方式。
视频文件的采集主要有手动采集、自动采集、批量采集、定时采集等方式。
手动采集方式是早期非线性编辑过程中一种比较简单、直观的方式,对于无编辑控制功能的放像机或采集卡不具备录像机控制接口的情况只能采用此方式。首先直接手动操作放像机播放音视频信号,其后素材的采集过程就非常简单了:播放或前后搜索寻找素材,通过监视器或非编系统的采集窗口浏览素材内容,发现需要的素材镜头后,单击采集键,采集完所需镜头后单击停止键即可。然后重复此过程,继续浏览并采集所有的素材资料并存储到非线性编辑系统硬盘。由于是手动进行控制,其采集的素材难免不够精确,所以一般在采集素材时都需要留出一些富余量,以便进行精确的编辑。另外,手动采集方式也不限定在采集放像机播放的信号,各种光盘播放设备或摄像机等也可进行同样的连接和操作,以便采集VCD、DVD光盘的资料或摄像机输出的实时信号。
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比较类似,区别主要在于不是手动操作放像机,而是通过遥控接口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操纵录像机播放素材,其他操作基本一致。自动采集的优点在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接口遥控录像机,播放或前后搜索寻找素材比较精确,可以将素材的初编过程在采集的同时予以完成。
批量采集,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称之为批采集,则是指在浏览素材的基础上首先设置多个需要采集的素材入、出点的时间码信息,然后由系统自动地逐段采集素材。批量采集功能是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的一项重要功能,可以提高素材采集的工作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此种方式实际上是以高压缩比的采集参数采集素材,视频质量虽然比较低,但数据量小、处理速度较快,在硬盘上可以存储更多的素材,而一旦完成了采集和编辑工作,即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设定采集的压缩比等采集参数,系统根据编辑顺序和每段素材的编辑入、出点,从原始素材带中把素材重新采集到硬盘中,用高质量素材替代低质量素材输出。所以,批采集的使
用解决了素材量大而存储空间小的问题,同时保证了图像信号的质量。批量采集时还应注意,磁带的时间码不能缺失或重复,否则只能采用手动采集。所以在拍摄时为方便以后的编辑工作,需保证磁带上时间码的连续性,通常在新磁带的开始记录10~20秒黑场建立连续的时间码;磁带从录像机取出时,时间码通常会被重置,如果在记录过程中必须取出并重新放入一个磁带则需在插入磁带后卷到存在时间码的位置,再从此点继续开始记录。
定时采集可用来定时采集来自卫星等设备传送来的信号,实现无人值守的录制方式。
DV等数字格式摄像机的视频采集与模拟摄像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采用数字记录方式,基本都有符合IEEE1394标准的接口,这样就可以直接将磁带上的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进行数字非线性编辑,不会出现模拟记录方式多次重放及复制后信号质量损耗较大的现象。这样,通过非线性编辑的控制界面,用鼠标就可以采集素材了,可以和前述的采集方式一样进行批量采集。采集后的素材在编辑完成后还可以通过1394接口将成品输出到摄录一体机中。
随着数字高清晰度和存储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采用“闪存”半导体存储方式进行数字视音频信号存储的摄像机,如松下公司的P2系列设备。由于半导体存储材料响应时间快、可反复使用、抗震性能好、数据的可恢复性、功耗低、与计算机完全兼容等优点,避免了光盘和硬盘抗震性能差等弱点,寿命长于磁带,可能成为今后视音频信号的主要载体,如果摄像机拍摄的素材能直接处理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文件,则可以将摄像机或存储卡直接连接到非线性编辑设备,完全省略掉素材的采集过程,也可以省略掉上载时间,但是素材的导入过程还需要进行。
5.3.2 素材导入
当素材采集完成后,素材以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硬盘之中,此时并不能直接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和处理,我们还需将各种音频、视频素材以及硬盘上其他路径下的图形图像文件、字幕文件等导入到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素材库中,以便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强大制作功能编辑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1.可以导入的素材格式
非线性编辑系统支持的文件格式繁多,不同的文件类型还可以转换后导入到 21 项目中来。非线性编辑系统支持的常见文件格式有以下几种: ·AVI文件,单帧分辨率为720×480(NTSC制)或720×576(PAL制);
·32kHz,16位立体声的WAV格式音频文件;
·44.1kHz,16位立体声的WAV格式音频文件;
·48kHz,16位立体声的WAV格式音频文件;
·Windows BMP图像文件;
·Flash(.fpx)图像文件;
·GIF(.gif)图像文件;
·Macpaint(.pntg,.pnt,.mac)图像文件;
·QuickTime(.qti,.QTIF)图像文件;
·Sillicon Graphics(.sgi,.rgb)图像文件;
·JPEG(.jpg,.jpeg)图像文件;
·Tageged Image File(.tif,.tiff)图像文件; ·Truevision TARGA(.tga)图像文件; ·Adobe Photoshop(.psd)图像文件; ·字幕文件(.tdf)。
2.素材的导入操作
素材的导入通过“文件”菜单操作,Premiere Pro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导入按钮位于“文件”菜单下,可用鼠标在文件库中进行选择,也可用Ctrl+I快捷键打开导入窗口,如图5-13和图5-14所示。
根据编辑经验,非线性编辑所需处理的素材将以一个个镜头的形式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一部100分钟左右的电影约涉及90~120个不同的场景,600~700个镜头,同样时长的电视剧相对则少一些,并且不同题材类型的电视片涉及的镜头数量各不相同。为了加快节目节奏并符合现代观众口味,部分电视节目可能包含更多的镜头数量。这就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已拍摄的素材镜头数不够,编辑人员需要将一段素材编辑成多个镜头使用;二是拍摄时出于保险起见,素材量过大,必须有选择地删除一些素材。这两种情况下都使素材的采集和导入过程完成后,还需要浏览各类素材、归档分类和素材的技术处理。
3.素材的整理
由于素材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所以可以在非编软件界面上通过浏览来选择素材。素材的浏览是为选择所需的镜头做准备,任何非线性编辑软件界面上都提供比较大的窗口来显示和浏览素材,并且此窗口位置和大小可以灵活调整,方便浏览和选择。在浩繁的素材中逐一浏览并找到需要的素材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所以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转场分析、人脸检测、相关性分析等功能帮助用户在大量无序的素材中快速找到所需的素材画面。用检索的方式进行素材的查找则是简单、快速、方便的办法,非编系统提供的检索方式有多种,如:名称、类型、时间长度、出入点、文件路径、素材采集参数、素材使用情况等。Premiere Pro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检索查找界面如图5-15所示。
素材的查找可以是精确检索或模糊检索,也可以用几种检索方式组合检索。素材的检索查找是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素材的归档分类对素材的管理和提高编辑效率也是很有意义的。许多非线性编辑系统以素材箱的形式来管理素材,制作一部电视节目可能需要使用一个或多个素材箱。同一类素材存储在同一个素材箱内,在编辑时需要某种素材,就到相应的素材箱里去寻找。素材以关键帧的形式存在素材箱内,也就是说,在素材箱窗口里,看到的是代表素材内容的一个个图标和相关的提示。
找到素材后即可以根据创作要求进行编辑了,但素材采集并导入到非线性编辑系统时,只是对素材进行初步选择,在正式进行编辑之前,对于进行素材处理是有必要的。手动采集比较粗略,而自动采集等采集方式也只是对素材初步选择,为了编辑顺利,也为了给编辑时选择镜头留有余地,多采集一些镜头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因此,采集进来的素材不一定都是要编辑到节目中的。对素材的处理主要包括剪切(设定编辑入出点)和简单的效果处理(慢动作、调整颜色)等,由于可以借助非线性编辑的时码显示,可以准确掌握时间长度。
素材的剪切是粗编的过程,在编辑界面上双击选中素材,系统会弹出该段素材的编辑窗口,拖动时间线浏览此素材,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入出点,在素材编辑窗口下方会显示入点时间、出点时间以及入出点间段落总时间,在编辑过程中能 24 够实时掌握准确时间。
对素材的效果处理有多种方式。例如,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隐藏当事人的真实形象时,可以对视频画面的局部进行追踪马赛克和动态模糊特技来遮挡住所要采访人物对象的脸部;素材的长度也可以任意改变,根据节目节奏的需要或配合画外音的长度可以用慢动作或快动作,也即是拉长或缩短素材的时间长度;另外还有色彩校正、运动模糊、径向模糊等等多种素材效果的处理方式。
5.4 视音频编辑
当素材采集、归类以及简单的效果处理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正式进入编辑阶段,对于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这是一个关键步骤。视音频素材如何取舍和编排、镜头间如何转场和衔接等工作都需要编辑制作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借助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强大功能,圆满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5.4.1视频编辑
视频编辑是对视频素材按照分镜头稿本或导演的创作要求并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的过程。在传统的线性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将一个一个的镜头顺序复制到空白录像带中,经常因为少许改动而重新制作整段节目,影响创作的连续性和编辑质量,非线性编辑过程中大量视频素材只是简单地拖曳到时间线(Timeline)上,镜头的前后组接顺序可以任意改变,同时可以在时间线视频编辑轨上任意添加、删除、替换和改变视频素材。
1.时间线简介
时间线是非线性编辑系统普遍采用的编辑模式,各种素材内容按照编辑顺序排列在时间线上。每当编辑一部电视作品,都需要创建一个项目,此时就会有提示询问在时间线上设置几条视频编辑轨和音频编辑轨,非线性编辑系统理论上可以提供无限条视频轨或音频轨,系统默认设置为3条。在时间线上设置过多的编辑轨用处不大,反而会增加编辑过程的复杂性,显示器也无法同时呈现太多的轨道,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默认设置,如有需要可以增加。
非线性编辑软件中时间线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窗口,默认位置在编辑界面的下部,如图5-16所示。以Premiere Pro为例,时间线上的素材以不同色彩标明其特点,只有音频没有视频的素材呈淡蓝色,而视频、音频都有的素材显示为绿色,25 只有视频没有音频的素材呈现的则是黄色,而图像素材显示为红色。视频轨从下至上依次编号为“视频1”,“视频2”„„如果不同视频轨上有重复排列的素材,则播放时轨道编号数大的素材将覆盖轨道数小的素材,其排列顺序是从上往下,所以在使用多条编辑轨进行编辑时不仅要考虑本视频轨上的素材,还要注意其他视频轨上素材的分布情况。如果某一时间所有视频轨都无素材,则显示为黑场,因此,在添加素材时需尽量小心使素材紧密相连。
为调整方便,时间线的刻度间隔可以任意调整,时间线窗口左下角有一控制放大缩小的滑块,向左滑动缩小时间间隔,向右滑动放大时间间隔。在精细调整时,特别是需要删除时间线上无用的间隔时,我们必须放大时间间隔进行仔细寻找和调整。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工具栏中的缩放工具来调整时间线上时间间隔。
时间线窗口每条轨道的左端还有一些控制按钮,如视频轨左端有一“眼睛”图标,默认为打开,监视器可以显示该轨素材的第一帧图像,如果不选择,则监视器不会显示该轨素材的图像;还有一“锁定轨道”按钮,可以锁定整条轨道,避免误操作;“显示风格”按钮有多项选择,由我们根据需要或习惯来选择素材在时间线上显示的方式,默认为“只显示开头”,即只显示开头第一帧画面,也可在轨道素材上“显示头和尾”,即显示开头和结尾两帧画面,或者“显示帧”,即显示每一帧的画面,或者“只显示名称”,如图5-17所示。对于音频轨的素材还可选择是否“显示波形”。如果对素材添加有特效等处理,视频轨左端还有“显示关键帧”按钮。
音频轨相类似,左端有一“喇叭”图标,默认为打开,播放时可以听到声音,如果不选择此图标则播放时只能看到红色的时间标尺移动而听不见声音。
2.添加素材到时间线
一段素材被添加到时间线窗口时就会改变视频节目的一部分,其第一帧画面会显示在非编软件界面上的“监视器”窗口中,单击播放按钮即可以浏览此段素材内容。
添加素材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把视频素材从项目窗口直接拖动到时间线窗口,这是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对素材比较熟悉或素材已经过处理的情况。如果素材文件同时包含视音频信息,则会分别将其添加到视频轨和音频轨上。1)直接添加素材
直接添加素材是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项目窗口中选中需要的素材文件,按住鼠标左键可将其拖曳至选定的视频轨道上,松开鼠标左键,此素材即被添加到了时间线上,进入待编辑状态。
此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以提高添加素材效率:(1)素材被拖至视频轨道上后,其位置可以很方便地任意改变。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即可,可以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之间移动。所以,添加素材到时间线上时可暂不用精确定位,以节省时间。
(2)素材被错误地拖至视频轨道上,或时间线上不再需要某素材时,可用鼠标左键选中该素材,然后直接按Del键将它从时间线上删除即可,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剪切”或“清除”命令进行删除。此时文件仍然存在于素材库中,只不过不在时间线上而已,如有需要,可再次添加。
(3)可以同时从项目窗口中选定多个素材文件进行拖动,也可以拖动一个文 件夹到时间线窗口中,其作用相当于拖动该文件夹中所有的素材文件。此时系统会自动根据选定的素材文件类型将其分别添加到时间线上正确的视频或音频轨道上,同类文件按照原项目窗口中的排列顺序排列在同一轨道上。
除了直接从项目窗口中把素材拖动到时间线窗口中的方法外,还可以有其他方法添加素材,即从监视器窗口直接拖曳或通过控制器按钮添加素材。2)从监视器窗口添加素材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大量素材是以AVI格式存在的,可能既包含视频部分又包含音频部分,在添加素材时必须确定是全部使用,还是只选用视频或只选用音频,从而确定应选择监视器窗口中的“抓取视音频”、“抓取视频”还是“抓取音频”选项,如图5-18所示,单击监视器源窗口右上方的右三角图标即可弹出如图5-18所示的“视、音频抓取选项”下拉菜单。如果只选用视频部分或此段素材仅为视频素材,可以选择“抓取视频”选项,通过监视器窗口浏览画面内容,为准备添加的素材设定入点和出点,然后拖动素材到时间线窗口中需要的位置上即可。
在素材中设定编辑入点和出点是编辑过程中需经常进行的操作,若想从很长的一段素材中截取一小段素材,这种方法比较方便,相对于第一种方法直接添加素材来说也比较精确,实际上相当于对素材进行了粗剪。
具体操作如下: ①观察监视器窗口中的素材,找到我们需要的入点时,按“设定入点”按钮,将入点设置好。
②搜索这一镜头准备作为结尾的画面,找到后,按“设定出点”按钮,出点的时间码即设置完毕。
③将鼠标放到监视器窗口的画面上按住鼠标左键,可将刚刚设置好的介于入、出点之间的素材片段拖到时间线上。
监视器窗口提供类似录像机的往复按钮和精确到帧的单步前进(后退)按钮,可以精确地完成编辑入出点的工作。由于可以设定入点和出点,此种方法比从项目窗口中直接拖动素材添加要精确,但视频素材在时间线上放置的位置还需进一步调整。如果通过监视器窗口的控制器按钮添加素材则可以更加精确。
3)通过控制器按钮添加素材
这种添加素材的操作稍显复杂。首先,如同上述从监视器窗口添加素材一样,需确定是添加视音频还是只添加视频或音频。现以只添加视频为例介绍用控制器按钮添加素材的方法。
选择图5-18中的“抓取视频”选项;在时间线窗口中选择目标轨道,因这里仅添加视频而不添加音频,故选任一视频轨即可;在监视器左侧源窗口中为即将添加的素材设定入点和出点;使用监视器右侧目标窗口中的播放位置指示器设置素材即将插入的位置;然后执行监视器左侧源窗口中的“插入”命令或执行“素材”菜单下的“插入”命令即可将介于入、出点之间的视频素材插入到时间线上指定轨道的指定位置。
此时需注意的是:选择“素材”菜单下的“插入”命令,就是直接将视频素材添加到指定位置,此时原来时间线后的所有素材都将后移;如果选择“素材”菜单下的“覆盖”命令或监视器源窗口中的“覆盖”命令,视频素材将会覆盖指定位置上的原有素材。
对于简单的电视节目,例如电视新闻,如果按顺序添加了所需素材,素材也经过了精确选择合适的入、出点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直接播放时间线输出电视节目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不会这么简单:素材可能需要反复的选择、调整、修改,特技转场也可能用到,字幕和声音还需添加,所以视音频编辑和其他的编辑处理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3.视频编辑
视频素材被添加到时间线上之后,编辑工作可以正式开始。非线性编辑软件提供多种编辑工具方便编辑处理过程,可以选择“编辑”菜单下的命令进行操作,如图5-19所示,常用的编辑功能也可以直接通过快捷图标来实现。
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的编辑处理方式比线性编辑更灵活多样,有插入编辑、波纹编辑、旋转编辑、滑动编辑、三点编辑和四点编辑等多种。实际上,多种编辑方式可分为改变节目长度和不改变节目长度两大类。
1)改变节目长度的编辑方式
(1)插入编辑。这种方式是非线性编辑中一种改变节目总长度的编辑方法。在非线性编辑中的插入编辑与线性编辑中的插入编辑含义完全不同。在传统的线性编辑中插入编辑和组合编辑都是重要的编辑手段,线性编辑中的“插入编辑”是指在一段有连续控制磁迹信号的磁带上用新的信号替换旧信号的过程,时间长度必须精确相等,编辑前后节目长度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在非线性编辑的处理过程中也有“插入编辑”一词,但含义不同,此时则是指将某一素材插入到时间线上已有的两个素材之间的编辑操作过程。
插入编辑具体的操作步骤:选择需要插入的素材,通过监视器窗口确定素材的入点和出点,找到时间线上编辑轨的入点,通过菜单或快捷键选择插入工具,30 插入工作完成。
插入编辑实际上是在时间线上增加了一段素材,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整个节目的总长度,但插入点前(时间线上的左侧)的所有素材不会受影响,在插入点后的素材则会整体右移。虽然节目的总长度会发生改变,素材在时间线窗口中的具体位置也会改变,但原时间线上素材的相对位置、特技、字幕等因素都维持不变,特别适合修改电视节目时添加内容。非线性编辑的插入编辑方式是使用传统线性编辑的工作人员梦寐以求的功能,因为线性编辑不可能把磁带剪开插入一段新的磁带,所以传统编辑方式下只能插入一段同等长度的镜头或干脆重新编辑,耗时费力。
(2)波纹编辑。这种方式可以调节某个素材的入点或出点改变此素材的长度,从而改变总的节目时间长度。
和其他编辑方式不同,波纹编辑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波纹编辑仅改变进行编辑处理的素材长度,不改变其他素材的时间长度。其次,对时间线上前面排列的素材无任何影响。再次,时间线上各素材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因为针对某一素材进行的波纹编辑,无论增加还是缩短其时间长度,这一素材后面的所有素材也会相应向后或向前移动。所以波纹编辑适合对某一素材进行局部的修改。
具体操作时,需要选中一素材,在工具栏选择波纹编辑工具,移动鼠标光标位置至待修改素材的首端或尾端,根据需要向左或右拖动即可。移动鼠标光标位置至素材的中间时,波纹编辑不起作用,仅当其放在素材的首端或尾端时,光标形状才能变为波纹编辑形状并起作用。此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素材的尾端向右时,素材的持续时间增加,同时后面的素材整体后移;当拖动素材的尾端向左时,素材的持续时间减少,同时后面的素材整体前移。但不管是拖动素材的首端还是尾端,是向左拖动还是向右拖动,当前素材在时间线上的起始时间并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素材尾端在时间线上的位置。
(3)段落编辑。段落编辑方式也是非线性编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修改方式,与微调编辑方式着眼于段落之间的接点不同,它针对的是素材段落的修改。对段落的修改会产生如下两种结果:整个节目长度改变和不变。
(4)覆盖编辑。在编辑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现在已编好的节目段落中,对一段节目内容不太满意,想用另外一段素材取而代之,这时候用覆盖编辑 31 就非常方便。
在素材库中先指定要替换的素材,接着在编辑轨上指定要替换的段落,选择替换工具就可以将这段素材替换了。不过由于这两段素材的时间长度可能不一样,在替换后节目的总长度会发生变化。
(5)选择工具编辑。时间线上的选择工具图标其主要作用是选择并移动素材,可以改变素材在轨道上的位置或移动至不同的轨道上。但将移动工具放至素材的首端或尾端并向左右拖动时,此工具可以改变素材的长度但不影响其他素材,实际上完成了素材长度的编辑工作。
(6)比例伸展编辑。比例伸展是通过更改素材的播放速率来改变其时间长度。与上述选择工具一样不影响其他素材,但其不是靠更改素材的出入点改变长度,而是在改变持续时间的同时改变播放速度。
2)不改变节目长度的编辑方式
非线性编辑过程中许多情况下需对素材进行精确的调整,此时节目时间长度并不改变。目前电视播出的技术特点决定了电视节目栏目化的制作方式,如果一个电视节目经过编辑后时间长度已确定,此后的编辑修改过程就不能改变节目总的时间长度。
(1)四点编辑。四点编辑和三点编辑都是指对原始素材的编辑方法,所谓三点、四点指的是素材的入点和出点的个数。
四点编辑是在监视器窗口中为素材设置入点和出点,并在时间线上为准备添加的位置设定入点和出点,共有四个点。由于选取素材和目标位置的长度一致,所以,四点编辑不改变总节目的时间长度。
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素材库中选中需要添加的素材,双击鼠标左键或用拖曳的方式将其添加到素材调整窗口中;
②浏览素材,设置素材的入出点;
③在时间线上需要的位置设定放置素材的入出点;
④将时间线编辑窗口中的“添加轨道选择标记”移动到时间线上指定的轨道; ⑤单击时间线上编辑窗口的插入或覆盖方式,完成编辑过程。
为实现精确编辑的目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还提供调整功能。如果四点编辑中 32 分别设定的入点和出点不匹配,可以使用“延时调整”选项,软件会改变插入素材的长度,以自动适应目标时间线中设置的长度,此时新插入素材的速度也会改变。也可以使用“修剪源素材”选项,软件会自动移动源素材入点和出点之间的画面,以匹配目标窗口入点和出点之间的延时。如果对编辑修改后节目不满意,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可恢复性,我们只需选择“取消编辑”选项即可取消编辑操作,时间线上就会恢复到最后一次改变之前的状况。
(2)三点编辑
三点编辑比起四点编辑简单且节省时间。此种编辑方式是在准备插入的素材和时间线上目标位置共4个点中只选择3个点,可以是两个入点和一个出点,或一个入点和两个出点,然后进行替换的一种编辑方式。至于第4个点,编辑软件会自动设置。
具体的操作步骤与四点编辑基本一致,只是可以省略一个入点或出点的设置过程。并且,不需要精确设定插入的素材和时间线上目标位置的时间长度,避免了反复修改或进行素材速度等调整操作,可以加快编辑进度。
(3)覆盖编辑
覆盖编辑方式在素材与置换的原节目段落长度相同时,即是一种不改变节目总长度的编辑方式。此时,覆盖编辑与传统的线性编辑中的插入编辑方式含义相同,都是用一段新的素材替换掉已编辑好的电视节目中的一段同等长度的素材,都可以分别或同时对视频、音频进行替换,对整个成品节目的长度没有影响。但是非线性编辑条件下,覆盖编辑操作可以方便地撤销和恢复,觉得不满意随时可以撤销刚才的操作;而线性编辑中的插入编辑方式则不可能这么容易,此时只要执行了编辑操作,新的素材就会覆盖并记录到录像带上,无法恢复,所以执行编辑命令前必须认真思考斟酌,避免出现大的问题。
(4)旋转编辑
这种方式可以同步调节前一个素材的出点和后一个素材的入点,以保持两个素材和其前后的所有素材原长度不变。
旋转编辑修改的对象是单一的素材,但影响到这一素材和同一条视频轨上紧挨着的另一素材,前一素材时间增加则后一素材时间缩短,反之,则后一素材时间增加,但是最终两条素材加在一起的时间长度以及节目总时间长度都不发生变 33 化。
具体操作步骤为:选中一素材(在工具栏选择旋转编辑工具),根据需要移动鼠标光标位置至待修改素材的首端或尾端,此时,光标形状变为旋转编辑形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素材的首端向左时,素材的持续时间增加,同时后面的素材整体后移;当拖动素材的首端向右时,素材的持续时间减少,同时后面的素材整体前移,但不管是向左拖动还是向右拖动,当前素材在时间线上的起始时间并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素材尾端在时间线上的位置。
(5)滑动编辑
滑动编辑是同步调节一个素材的入点和出点并保持其长度不变的编辑方式。滑动编辑时显示窗口中呈现4幅画面,从左到右依次是:前一素材的出点、选定待编辑素材的入点、选定待编辑素材的出点、后一素材的入点。中间两幅画面底部显示的帧数表示所选定素材的入、出点被改变的帧数,如果是负数,表示向前移动,正数则表示向后移动。
滑动编辑保持节目总长度不变,素材在编辑线上的位置不变,也不会影响前后其他素材,仅仅是改变了这一段素材开始或结束的画面内容。
(6)剃刀工具编辑
利用剃刀工具改变素材的长度也是处理和编辑素材的常用方法。在选中的素材上应用剃刀工具可以将一段完整的素材一分为二,原素材仍然位于时间线上并占据同样的长度,只不过分开的两段素材可以分别进行单独处理。
经过多种编辑手段的运用后,我们将需要的素材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到了时间线上,但由于各种原因,时间线中间留有空白或不同视频轨上素材出现重叠,这时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还需仔细修整。出现空白的地方在播放时会出现黑屏,必须将其删除。素材的重叠情况较为复杂,因为视频轨道编号高的素材会遮盖住编号低的轨道素材,如果内容是需要的,我们必须移动右边的素材,如果是两段加有转场特技的素材我们可以不予更改。素材重叠而只显示轨道编号高的素材这一特点可以用于编辑过程中,有的素材可以将其首或尾“藏”在其他素材后,省去利用剃刀工具裁切或其他工具调整入出点的麻烦。
4.其他图形图像的编辑
除了对连续的视频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外,非线性编辑还可对图片等其他素材 34 进行处理。图片等静态图形文件也可直接添加到时间线上与视频文件混合编辑,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输出节目时把图片文件和其他视频文件处理成同样的连续视频信号。
另外,非线性编辑系统普遍面临多格式混编问题。由于现在流行的视频文件的编码格式五花八门,同样后缀的文件可能从一台机器复制到另一台机器后就不能正常播放,这是因为表面上文件的扩展名虽然相同,但其却有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编码格式。比如经过M-JPEG编码生成的文件格式为.avi。采用VCEG标准生成的文件后缀也是.avi,采用MPEG-4技术压缩的视频文件还是.avi。这些不同编码格式有着各自的优越性,但采用不同格式编码的视频文件在播放时必须要有相应的解码软件。只有正确安装了所需要的视频编、解码器才能正常打开。
现在为解决多格式混编问题,许多非线性编辑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多格式混编产品。多格式混编带来编辑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使我们的创意突破文件格式的限制而得到自由延伸。但是部分厂家虽然声称自己的非线性编辑支持多格式混编,但实际应用中却有许许多多的限制。例如,出现不能在同一时间线上使用不同格式素材的问题,要使用其他格式的素材则需要对系统进行一些参数的设置,而在重新设定的参数下原先的素材又不能用了;还有的虽然在同一时间线上可以使用不同格式的素材,但是编辑软件却不能在同一时间线上对不同格式的素材进行编辑处理,这样的多格式“混编”离真正意义上的混编有一定距离。对于无法混编的问题只能采用将其中一部分格式不符合的素材转换编码格式后再行使用。5.4.2 音频编辑
音频编辑与视频编辑同样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点。为完成音频编辑工作,早期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合成机房来完成,这不可避免要涉及到音频制作的所有设备,如调音台、效果器、多轨录音机、VTR放像机等。这种方式带来成本高、需要多人配合操作等显而易见的缺点。现在,音频编辑进入数字时代,用户可以用专业的非线性音频编辑站进行编辑,但考虑到电视节目制作中音、视频制作不便分离的问题,加上一般非线性编辑系统也提供强大的音频编辑功能,完全可以代替多轨录音机和调音台等硬件设备,从而编辑制作出声音与画面同样完美的电视作品。
非线性编辑提供以下基本的音频处理功能: 35(1)高保真录音功能。可调整记录音频的输入电平、均衡、频响、单声/立体声等多项参数。
(2)兼容处理多种音频格式。MP2、MP3、CD、WAV、MIDI等各种格式的文件无须制作,系统提供的格式转换软件可实现将上述格式文件快速导入,进一步保障节目的音频质量。
(3)编辑功能。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实现2~99轨音频混合、数字降噪、时间轴缩扩、频响均衡处理、限幅、延迟、回声、音量放大减小、淡入淡出、剪辑、插入、覆盖等功能。
1.音频信号的处理
在整个后期制作流程中,因为技术的原因,目前音频制作和视频制作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视频编辑的最小单位是帧,而音频编辑的最小单位是采样点;视频素材和画面效果可在监视器上逐帧或连续地看到,而相对于视频信号来说,音频信号不太直观,音频素材和效果只能通过播放由耳朵听见,所以视频效果可静态调整,而音频效果只能动态调整,这就决定了二者的调整方法是不同的。
目前,大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16位量化处理音频信号,而国家标准GY/T156建议录音棚原版录音和高清晰度制作选择24位量化,所以在数字高清晰度时代,非线性编辑系统无论在视频还是在音频处理方面都应该有大的进步。对于音频质量要求严格的节目,一般采用专业音频系统处理后再采集至非线性编辑系统与视频信号一同处理。现在,已有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在音频编辑质量上可与专业音频工作站相媲美,对于追求音频和视频同样完美的创作人员来说,避免了在不同设备上来回处理的烦琐,保证了声画同步,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经费。
最新的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对音频信号采用24位以上的高精度采样率,提供标准的专业调音台操作模式,支持各类型外部控制台,例如Merging E-Desk,JLCooper MCS3800等,支持多声道及5.1环绕声制作,支持Dolby编辑,提供延时器动态处理、图示均衡器、参量均衡器、语音控制等专业音频效果器,提供去抖动、去咝声、采样降噪、声音拉伸和资料声音修复等插件效果器。这些功能由于都是在一个系统中实现的,保留了视频编辑的所有功能,可以基本满足我们对音频处理的要求。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一部分音频信号是以WAV格式存在的,直接拖曳至时间 36 线上的音频轨道即可;另有部分音频信号是和视频信号一起以AVI格式存在的,AVI文件被拖曳至时间线上时,音视频信号会分别显示在不同音视频轨道,在时间线上前后移动时,它们一起移动,但可以分别加以处理。为了明显起见,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用不同颜色进行标定,如只有音频没有视频的素材显示淡蓝色,而视频、音频都有的素材显示为绿色,只有视频没有音频的素材呈现的则是黄色,而图像素材显示为红色。
电视节目中的音频信号可以分为人声、解说、音乐和音响等多种,其频率、响度等物理指标各不相同,因此必须进行一定的处理。我们经常根据需要对音频素材进行处理,如调整声音大小、改变声音频率结构、加快或减慢声音速度等。
一般非线性系统可提供三波段实时均衡器,均衡波段分为低频、中频、高频三个波段范围,涵盖了20Hz~20kHz人耳所能听到的频带范围。有的系统提供多于三波段的均衡器,音频信号的整体均衡效果更好。每个波段依次支持一定数量的均衡滤波器,用来调节低频、中频和高频以形成专业品质的声音效果。
2.上载音频素材
音频信号采集后一般以非压缩的WAV文件格式保存。除了采集的音频信号,计算机上已经保存的各种效果声、背景音乐等数字音频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当前项目文件下,如MP2、MP3、CD、WAV、MIDI等格式的文件无须制作,系统提供的格式转换软件可实现将上述格式文件快速导入,进一步保障节目的音频质量。
音频素材导入后,可以将其拖曳至时间线上进行编辑和处理。我们可以借助波形来判断声音的大小和开始的位置,但音频信号不直观,一般是和视频信号一起采集,所以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可以借助参考视频信号来确定起始点和处理的范围,通过与音频信号同步采集的参考视频信号,音频信号的采集也可以精确到1/25s。
3.音频素材的播放
视频素材可以通过监视器窗口观察,且在时间线上可以看到第一帧画面,而音频素材与视频素材不一样,音频素材只能看到波形,在编辑处理前我们必须通过播放才能精确掌握音频的情况。
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有多种播放声音素材的方法,如Premiere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监视器窗口来进行播放,其步骤如下: 37 ①选择“文件”→“导入”命令,加载一个声音素材。
②用鼠标双击该声音素材,将出现如图5-20所示的窗口。
③在这里,声音的波形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剪辑者可以从波形上了解声音的高低起伏点以便剪切或添加关键帧。
④单击播放按钮即可听到声音,图5-20左边的时间是已经逝去的时间,右边的时间为当前声音的总时间长度。
⑤单击“设定入点”和“设定出点”按钮可添加入点和出点,默认情况下,声音素材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就是入点和出点了。在设定了入点和出点的情况下,单击“从入点到出点播放”按钮可以播放入点和出点之间的声音片段。
另一种播放声音的方法就是直接在项目窗口中进行:首先导入一个声音素材;然后在项目窗口的左上角已经出现了一个小的播放控制栏,单击控制栏上的播放按钮即可播放声音。也可以拖动滑块来播放声音,这是一种简单的播放声音的方法。
4.编辑音频素材
已被拖曳至时间线上的音频素材可以单独或与视频信号一道进行编辑处理。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实现多轨音频混合、数字降噪、时间轴缩扩、频响均衡处理、限幅、延迟、回声、音量放大减小、淡入淡出、剪辑、插入、覆盖等多种编辑处理方式。
具体的编辑处理过程如下: 1)打开需要编辑的音频文件
单击时间线上待编辑的音频素材。或选择“文件”→“打开”命令,在弹出 38 的“打开波形文件”对话框中单击所需文件打开。2)剪切音频文件
无论是采集还是直接导入的音频素材,其长度一般情况下均多于所需要的量,所以我们需删除多余长度。
比较粗略的方法是使用“剃刀”工具进行裁切,“剃刀”工具前后运动时时间线刻度上有指示以便我们确定裁切位置。为精确起见,我们还可以调整放大时间线的刻度间隔,去掉音频素材前后多余的部分。
精确的方法是在监视器窗口对音频素材设定编辑入点和出点,保留其中有用的部分。
3)编辑音频文件
非线性编辑系统对音频文件能实现多种编辑处理:(1)多轨音频混合。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混合功能强大,能对多路音频信号进行混合。
选择“窗口”→“调音台”命令,打开如图5-21所示的“调音台”对话框。调音台提供了同时控制多个音轨的能力,并且能够对各个音频上的音频素材进行音量和增益上的调整、录制和混合。
此时需注意的是,时间线上音频编辑轨道与声道的概念不同,音频编辑轨道 39 是放置处理音频素材的载体,一条编辑轨道放置一条音频素材。任意一条编辑轨道都可以是单声道的也可以是双声道的。
(2)数字降噪、频响均衡处理。这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对音频素材的基本处理,可以保证声音的质量。
(3)声音大小处理。与视频信号的编辑处理不同,对音频信号的音量放大或减小是一项经常进行的操作,而视频信号由于技术的限制,无论是亮度还是对比度都不能随意改变。调整音频信号的强度有几方面的需要:不同信号源采集或导入的音频信号强度不一,例如直接通过话筒采集的声音电平如不经过处理一般会小于通过线路输入的声音电平,所以我们必须降低过大的音量、调高过小的音量,以使整部电视作品的声音强度保持一致,避免连续的电视节目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艺术创作也需要不同的声音强度处理,例如,表现高亢激昂的情绪需要大音量,表现卑微猥琐只能是小音量,我们必须根据电视节目创作的需要灵活调整。
此时还需注意,音频信号不能无限放大,添加到电视节目中的声音素材音量必须遵循一定规则,这其中既有制作技术上的规则,也有剪辑艺术上的要求。例如,背景音乐不可超过解说台词的音量大小,音效素材中不可出现杂音等,且过大倍数的放大可能造成声音的失真。为避免产生声音的失真现象,可以利用相关的检测设备对音频波形、音量进行监测,当发现超出范围后可以进行调整,非线性编辑系统一般提供限幅电路进行处理,限制最高的声音电平。
(4)插入编辑处理。与视频信号的编辑处理类似,在时间线上可插入一段新的音频信号。如果时间线上已经连续排列有其他的音频素材,插入编辑后,时间线会延长。但是,电视节目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是视频信号必须连续和完整,而音频信号可以中断,所以在音频轨空白处插入一段单独不带视频信号的音频素材并不影响其他的音频和视频素材。
(5)覆盖编辑。音频信号的覆盖编辑与视频信号一样,如果新添加的音频素材长于时间线上的已有素材则会改变总时间长度,如果两者长度完全一样则仅仅相当于替换了一段素材而已。
非线性编辑系统还提供多种针对音频素材的特技处理,不同设备特技种类和数量有区别,但时间轴缩扩、延迟、回声、淡入淡出等特技处理普通非线性编辑 40 系统均能实现,音频素材的特效在5.5节中介绍。
上述内容只是涉及非线性编辑的技术层面,把素材掐头去尾及把镜头紧密地组接在时间线上只是完成编辑的初步工作,我们还需根据需要加入特技效果和字幕等因素丰富内容的表现,在编辑的全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镜头的内涵、镜头的调度、摄像机运动、景别、角度、节奏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处理,这样才能编辑出一部优秀的电视作品来。
5.5 特效与字幕
在当今的数字传播时代,无论是好莱坞的电影大片,还是青春时尚的MTV节目中,观众除了可以欣赏到娴熟流畅、快速多变的音画编辑技巧之外,对于那些包含尖端数字制作技术和奇妙艺术创意结晶的特技也会叹为观止。所以,非线性编辑系统除了对视音频素材提供方便的编辑处理外,还能提供强大的特效与字幕功能,这是其与线性编辑系统相比较的优点之一。
特技效果处理和字幕叠加在早期电视节目的后期处理中就已用到,但需要多套设备配合使用,图像质量无法保证并且操作繁琐,而非线性编辑系统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节省设备投资,减少了复杂的连线,提高了后期制作的可靠性,降低了信号多次处理的衰减。最为重要的是,数字电路处理赋予了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丰富的创造力,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用户能制作出各种新颖的特技和字幕效果,强化了电视画面对观众的视觉刺激,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画面和声音的表现力。
特效既能针对素材自身也能实现两段素材间的转场,字幕也可分为图形字幕与文字字幕。5.5.1特技效果
数字特技是运用数字技术对输入的视频信号在电视屏幕的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进行各种方式的处理。其与传统的视频切换系统中的特技不同,传统的模拟特技所能实现的屏幕效果主要是两路信号以不同的幅度比例进行组合,或者以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分界线在屏幕的不同位置上分割屏幕,分割屏幕的分界线尽管能沿不同方向移动,但并不能对各路图像本身进行处理。而数字视频特技除了能实现传统模拟特技的效果外,还能对图像本身的视频信号作出尺寸、位置变化和亮度、色度变化的处理。
在电视节目的编辑过程中,镜头之间的切换经常采用硬切(CUT)或称之为转 41 换的方式,也即镜头画面本身没有任何特殊处理,两个相邻镜头的组接也没有任何技巧,前一个镜头最后一帧画面紧挨着后一个镜头的第一帧画面。在新闻类电视节目和纪实性专题节目中这种硬切的办法是常用的编辑手法,视频编辑时只用将每段素材打好出入点并紧密地排列在时间线上即可。
但是,由于技术处理或艺术创作的需要及其他多种原因,需要对原始素材人为地进行某种特殊处理,或者两个相邻镜头需采用特殊的技巧转场方式,此时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强大特技效果功能就有用武之地了。
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的特技效果不胜枚举,我们可以使用系统软件预设的固定特效模式,也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提供的特效,还可以按照程序自行设定一些特技效果。有人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来形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技功能,虽然有所夸张,但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句话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的强大特技效果功能。
不同档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的特技效果数量和质量也有所区别,特技分成系统特技和自定义特效,其中自定义特效没有限制,用户可以自行设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设计决定了其本身可以提供的特技数量的多少,但软件的可扩展性以及第三方软件都可以额外提供大量的特技效果,非线性编辑硬件的处理能力及其与软件的配合程度决定系统实现特技的速度和质量。许多特技需要硬、软件配合才能实现,即使完全依靠软件而不需硬件实现的特技效果实际上也与非线性编辑主机的运算速度相关,现在经常使用的CPU+GPU(图形处理器)模式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即是如此。
早期许多非线性编辑系统虽能提供多种二维、三维的特技功能,但需要大量时间渲染生成,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特技属于软件数字特技且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高所造成的,因为单通道非线性编辑系统需要用极大的制作时间代价换取一定的数字特技效果。一般来讲,软件数字特技制作3秒的淡变需要3~5分钟,3秒的划像需要5~8分钟,而三维数字特技费时更长,3秒的卷页特技可能需要8~12分钟,具体的耗时与计算机的速度,软件算法的效率有很大关系。对于长时间复杂的数字特技经常需要数小时的渲染生成时间,所以,非线性编辑系统彻夜工作是经常的事。
现在随着硬件运算能力的提高以及软件的改善,实时硬件特技和软件数字特 42 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硬件特技靠电路芯片实现,所以速度快,但功能固定且有限;软件特技靠主机中CPU芯片运算,所以速度慢,但成本较低,数字特技效果更丰富灵活,可扩展性更强,具有较好的可创造性。目前,在较高档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大都采用软硬件结合的办法,特技效果基本都是实时生成的,既节约了时间,也方便用户对不满意的特技效果进行及时修改。
不管非线性编辑特技的种类具体有多少或如何实现,大致说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技效果可以分为视频特效和音频特效,视频特效又可分为如下3类:(1)视频滤镜特效。此种特效是对素材进行画面处理或者实现特殊效果的一种二维特效。其与传统模拟编辑中的输入特技相似,但种类更多更复杂,例如有调整色度、键控、变色温、负像、柔化、水波纹等,还可以有模仿自然界的光晕、燃烧、蝴蝶飞舞的效果。
(2)转换特效。此种特效是实现两段素材间的特技转换,如淡入淡出等特技效果。
(3)运动特效。运动特效是指改变素材播放速度特性的一类特技效果。常见的影视运动特效有快动作、慢动作、抽帧、静帧和倒放等。运用该技术还可以方便地制作出多层静止和活动的画中画,以及变形的画中画等特技效果。
1.视频滤镜特效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不能完全符合创作要求的原始素材,如前期摄制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而拍摄出的不理想的画面或一些珍贵的资料,必须对原始素材做一些人为的修改加工,如修改色调、调整画面的锐化程度、使抖动的画面稳定等。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素材画面上加上柔化、爆炸、光晕、蝴蝶飞舞等多种效果。
视频滤镜特效是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功能,一般不需要板卡支持,单纯靠软件就能实现,再加上自定义特效和第三方软件提供的滤镜功能,非线性编辑系统确实可以提供许多种视频滤镜特效。此种特效一般是二维的和静态的,支持关键帧的控制和设定,所以也可以得到动态的滤镜效果。同时,非线性编辑系统支持特技的嵌套使用,所有使用顺序可以任意改变,所以使用视频滤镜特效后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电视的表现力。
视频滤镜特效的使用步骤大致如下: 43 1)选定素材
视频滤镜特效可以对任意视频轨上的素材进行处理,所以可以在任意轨道上选取需要处理的素材。单击选中素材后,素材会在监视器窗口显示。2)特效添加
添加特技首先必须打开特技面板并设置特技参数。不同软件打开特技面板的操作略有不同,以Premiere Pro为例,在总菜单“窗口”下单击“特效”,或直接在“项目”窗口单击“视频特效”,如图5-22所示。
然后在系统提供的多种特效中选择“特效”栏目下的所需要的一种,将其拖曳至时间线的素材上,在监视器窗口就可以实时看到特技处理后的效果。部分滤镜特效还需要调整中心点、亮度、对比度等参数,这些参数是连续可调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3)关键帧
关键帧对于非线性编辑动态特技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实际上是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转折点。任何一个特技实际都包含0和100%时的两个默认关键帧,两个相邻关键帧间的运动变化是均匀的,如果添加特技的速度、方向或其他因素的变化需要有所不同就必须添加关键帧。在一段素材中可以加入无限个关键帧。
增加关键帧。将蓝色标志线移到需要添加关键帧的画面,单击工具面板中的添加关键帧按钮,在素材中就加入了一个新的关键帧。
删除关键帧。关键帧既可以增加也可以删除和修改。将蓝色标志线移到需要删除的关键帧,按Del键或Backspace键即可删除。如需删除多个关键帧,可以 44 选中多个关键帧,单击“删除”键。如需移动关键帧,选择关键帧并移动到新的位置即可。如需复制关键帧,使用拷贝键复制后再粘贴到新位置即可。
视频滤镜特效有高斯模糊、噪波效果、边缘检测、定制、浮雕、褪色、锐化、网状、图章、波纹、阈值和梯度效果、不闪烁、抖动、蒙光、曝光、旧电影效果等。以Premiere Pro为例,其视频特效被分类保存在15个特效文件夹中,如图5-23所示。
每一个文件夹中代表着一类视频特效,其功能各不相同,其中“调整”视频特效是通过调整画面光亮、对比度和色彩等增强某些效果;“光效”视频特效则是通过对图像进行渲染来达到某种特殊画面;“键控”则是采用叠加技巧获得特殊的抠像效果;“模糊锐化”是对图像进行模糊和锐化处理。
下面将重点介绍视频滤镜特效中的调整特效、键控特效。1)调整特效
这种类型的视频特效主要是通过对画面亮度、对比度、色彩以及通道等进行特殊处理,可以对拍摄画面的一些缺陷进行弥补。
如调整特效实际上就是将Color Balance、Gamma Correction、Brightness& Contrast和Invert等特效的功能合成起来,对图像进行明度、明暗层次和中间色彩的调整、保存和载入设置等。在特效控制面板中可以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在影视画面中很有可能因为前期失误或者拍摄条件的限制,使得拍摄画面出现偏色、偏暗等缺陷,不同色彩和明暗程度的镜头画面相接还会造成视觉上的跳跃感,45 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调整类视频滤镜特效将偏色或偏暗的画面调整至正常,使其与前后衔接的镜头保持一致。
某些时候,为了特殊的意境,还需要将正常色彩和亮度的镜头画面调整为偏色、偏暗的画面。如电视节目中主人公回忆的镜头画面一般都处理成黄色基调,给人一种陈年往事般的感觉;有时为了烘托人物低沉的心情还需要将画面处理成稍微偏暗的效果„„而这些用调整类视频滤镜就可以轻松实现。2)键控特效
键是英文的KEY的翻译,意指钥匙与钥匙孔的关系。键也叫抠像,是在一幅图像上抠掉一块再填进另一图像的图像合成技术,与钥匙和钥匙孔的关系相类似,故将这类图像合成技术称为键控技术,由此形成的特技效果则称为键控特效。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键控特效可以认为是一种叠加效果,是一个素材部分或全部地显示在另一个素材之上。这种键控特效的实现是用所谓的Transparency(透明)技术来实现的,其实质是按照一定的颜色范围或亮度范围使一个素材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地叠加在另一素材之上,以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用的键控特效是色键。色键是利用图像信号中的色度分量来进行键控,即将图像中的某种颜色作为色键背景抠出来,并用另一图像代替。其中,图像中被抠掉色键背景所剩下的画面叫键画面,而往里镶入图像的画面称为插入画面。
键画面一般是人或物。为使键控特效画面更逼真,键画面的背景一般选用高饱和度的单色幕布,而人、物的颜色应与幕布色别和饱和度不同。所以,我们选用的单色幕布的颜色应尽量与人的肤色有较大的差别,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蓝色和绿色。虚拟数字演播室也采用键控技术。
视频滤镜特效种类繁多,操作步骤并不复杂。在选用时要根据画面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形式,要利于画面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特技效果前后的镜头内主体的运动方向、镜头外的运动方向、方式保持和谐一致,总之,特技效果的运用要保持画面的和谐美和整体感。
2.转换特效
此种特技效果类似于线性编辑中的二对一键控特效,是对两个素材的重叠过渡区域以某种特殊效果由一个素材过渡到另一个素材,起到一种转场的作用。常用的画面转换手段有转换、叠化、淡变、划像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转换特效相 46 对于线性编辑来讲,使用不仅容易而且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选择。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两个镜头间的过渡方式分为无技巧转场和技巧转场,常用的切(Cut)的方法属于无技巧转场,只是利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两个场面;而这里所说的转换特效如叠化(Dissolve)、淡入淡出(Fade)、划像(W ipe)等则是实现技巧转场的重要方式。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影视节目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可以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叙事要求,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
用特技方式连接镜头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也是影视蒙太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特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它直接关系到画面时空的变化、场景转换的力度、画面内涵的拓展等一系列蒙太奇语言的准确度;并且对观众的视觉感受、审美感知以及叙述风格都产生影响。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了更多方便易用的特技转场方式,电视特技的类型及其在基础类型上发展变化的各种新样式层出不穷。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现在特技不只用作段落之间的转换,在镜头的组接和画面表现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
不同的转换特效操作基本相同,即首先将需要处理的两段素材一前一后分别放在两条特技轨上,在重叠部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转换特效,重叠的长度决定特技持续的时间长度。我们可以马上播放来检查特技效果和时间长度是否合适。1)淡变
淡变通常是包含在两个镜头间一组淡入淡出的特效。淡出是指上一素材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消失,淡入则是指下一素材第一个镜头的画面从无到有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非线性编辑系统默认的淡变时间长度为1秒,但实际编辑时,应根据电视节目的情节、情绪、节奏的要求来决定淡变时间。
淡变可以有“V”形和“U”形的不同,前一种是前一个镜头逐渐消失后第二个镜头逐渐显现,后一种是两个镜头完全消失和开始出现之间还有一段黑场。淡入淡出虽然经常连在一起使用,有时也可以分别使用,如与硬切相组接可形成淡出切入或切出淡入,效果是先慢后快或先快后慢,产生节奏上有变化,形成较大舒缓的转换时空。
淡出淡入是电视节目编辑中最便利也是运用最普遍的段落转场手段,在观众心理上会产生间歇或重新开始的感觉,一般用于大段落转换,指明时间连贯性上有一个大的中断。淡入一般用于段落或全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带领观众逐渐进入情节。反之,淡出是画面由正常逐渐暗淡到完全消失,常用于段落或整个节目的最后一个镜头,可以激发观众回味,特别是从黑场淡出可以给观众造成更强的间歇感,适用于自然段落的转换。
淡变在电视节目的编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表现大幅度的时空变换,省略掉中间过程,形成段落间断效果,其变换速度会直接影响表现效果。通常情况下,淡出与淡入的长度各为1秒到2秒左右,但在强调抒情、思索、回味和发挥感情余韵等情绪色彩时,可以放慢淡出、淡入的速度。
后期制作时,声音一般与画面同时使用淡入淡出,用来表示画面时空的转换。由于淡入淡出的表现效果主要体现在时空转变和内容转换上,因此,过多使用淡入淡出,会使整体布局显得比较琐碎,结构拖沓。2)划像
划像指一幅画面逐渐被移出屏幕而出现另一幅画面,直至被取代的转换过程,可分为划出与划入,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屏幕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屏幕称为划入。
划像是模拟舞台上拉幕的效果。根据画面退出方向以及出现方式不同,划像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左右横划像、上下竖划像、对角线划像、圆形划像(又称圈出圈入)、雨丝效果划像、盒性划像、边缘划像、矩阵划像、形状划像、锯齿划像等。划像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转换时。
划像特效常用于以下几方面:(1)表现不同的转换节奏。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可以选择划像的类型、速度、方向,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效果。
(2)用于描述平行发展的事件。同一时间内,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形态,用划像方式相连接,可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
(3)表现时空转换和段落起伏。划像可以造成时空的快速转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多种内容,所以常用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事件的分隔呼应,节奏紧凑、明快。
划像作为一种花样繁多、效果活泼的特技技巧,在文艺、体育节目中被大量使用。但还是需注意,划像有时失之生硬,如果采用不当,人为痕迹明显,所以纪实性强、风格从容的电视片现在已较少使用划像转场。3)叠化
叠化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的同时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叠化与淡出淡入比较类似,都是前一镜头逐渐消失而后一镜头才逐渐出现,其区别在于,其渐隐和渐显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分前后进行的,所以看起来前一个镜头的最后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开始画面有短暂的叠加。
叠化也是常用的镜头连接方式之一,其转换过程具有柔和、自然、流畅的特点。不同的叠化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叠化在叙事过程中主要用于较小段落的转场,或表示一个时间或空间上的较小转变,或表示在两个地方同时发生的事情。
在电视编辑中叠化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象、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四是表现丰富的视觉效果,景物变幻莫测、目不暇接。
由于转换的特点,叠化有时也被称作“软过渡”。所以,可用作两个景别、构图、色调、影调等方面不顺畅的两个镜头的切换连接,使组接流畅,消除跳跃感。4)闪变
闪变也是一种类似于淡出淡入的特技效果,但是速度加快了。淡出淡入的过渡色只能是黑色,而闪变的过渡色可以选择各种颜色。如通常所说的“闪白”、“闪红”等就是不同颜色闪变的效果。
常见的“闪白”可以模拟照相机的拍摄效果。既有掩盖镜头编辑点的作用,又可以增强视觉跳动感,所以,常见于加强动感效果的快节奏剪辑中。闪变也可用于叙事时空的大幅度跳接,如表现回忆性内容的闪回运用等。5)翻页
翻页是指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现在由于三维特技效果的发展,翻页已不再是某一单纯的模式。
3.运动特效
运动特效是指改变素材播放速度特性的一类特技效果。常见的影视运动特效有快动作、慢动作、抽帧、静帧和倒放等。运动特效可使物体的运动根据创作需要加快或变慢,由此改变物体的原来运动状态,形成特殊的运动样式。
与静止的图片艺术不同,表现运动是影视作品的特点,无论是画面内的运动还是镜头的运动都可以给观众以极大的吸引力,满足他们的欣赏欲望。不仅运动画面需要处理,而且非线性编辑系统还经常要处理大量的静帧画面,如果让这些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可以增强画面素材的表现力。运动特效技术可以给任意的视频素材或者静止图像定义移动的路径,也可以将素材缩放、翻转、旋转、停滞和变形等运动特效使用得当,可以增强银幕画面的美感、韵律感,形成深邃的艺术意境。
常用的运动特效有以下几种: 1)慢动作
慢动作是在时间线上拉长素材使素材实际运动被延缓的特效。使用慢动作特技后,运动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移变化速度比正常情况缓慢下来,但给观众的感觉却是强化了这一运动。
影视作品中表现激烈的打斗、追逐场面或渲染梦幻、神秘的气氛时经常使用慢动作特技。如武打片中采用慢动作镜头呈现功夫的高深;足球比赛中采用慢动作镜头清晰地展示进球的精彩;爱情片中用慢动作表现男女主人公的追逐强调浪漫和幸福。慢动作镜头实际上是在时间轴上用特写的形式夸张地展现动作,所以慢动作特效的作用是通过人为地放大、延缓运动主体的动作、变化过程来清晰展现运动过程,强化运动感,并为观众留下体验和回味艺术意境的余地。
鞍形索网非线性振动计算方法研究 篇5
1 基本方程的推导
对于任意一矩形鞍形索网,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其曲面方程设为[1]:
其中,fx,fy分别为索网沿x,y方向的拱度与垂度;lx,ly分别为x,y方向索的长度。
索网曲面沿x和y方向的曲率为:
为了对索网的自振情况进行直观的分析,图2中表示了索位移的变化,“0”位置为索网初始状态,“1”位置为在初始荷载作用下索网变形后的位置。设“0”位置时x和y方向单位宽度内索拉力的水平分量分别为Hx,Hy。
索网从“0”位置变化到“1”位置时,索沿x和y方向的伸长量Δlx0和Δly0分别为:
Δ
Δ
x,y方向索拉力增量的水平分量:
hx0=EAxΔlx0/lx (6)
hy0=EAyΔly0/ly (7)
其中,Ax,Ay分别为x和y方向单位宽度内索截面面积;E为索弹性模量。
“1”位置时,x和y方向单位宽度内索拉力的水平分量分别为:
在“1”位置振动时[1],索网位移为w,索沿x和y方向的伸长Δlx和Δly分别为:
Δ
Δ
相应的索拉力的增量为:
hx=EAxΔlx/lx (12)
hy=EAyΔly/ly (13)
由文献[3]导出索网绕“1”位置的自由振动平衡微分方程为:
由此得结构的最大应变能U:
索网的最大动能W为[1]:
由能量守恒原理可得:
2 前四阶振型求解
令索网的第1阶自由振动方程为:
其中,w0为索绕“1”位置做自由振动的振幅。
由式(18)可知,结构达到最大应变能时索网位移w1为:
由式(17)可得1阶自振圆频率:
同理如令索网的第2阶自由振动方程为:
可求得2阶自振圆频率:
令索网的第3阶自由振动方程为:
可求得第3阶自振圆频率:
令索网的第4阶自由振动方程为:
可求得第4阶自振圆频率:
以上即为矩形鞍形索网的前4阶非线性自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当w0取0时可以得到结构的线性自振频率。
3 算例
由两方向正交索组成的矩形鞍形索网屋盖,已知参数Hx=7.84 kN/m,Hy=11.76 kN/m,lx=ly=50 m,m=50 kg/m2,w0=lx/400,EAx=5.88×106 N/m,EAy=8.82×106 N/m,fx=4.8 m,fy=3.45 m,求此索网屋盖的自振频率及在w0取不同值时自振频率的变化。根据式(20a)~(20d)求得索网的前4阶振型的自振频率。对所求非线性自振频率与线性自振频率计算结果及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表1中的非线性自振频率是在w0=lx/400时求得的。由于非线性自振频率与振幅w0有着紧密关系,所以在此将给出w0取不同值时自振频率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此外,鞍形索网的拱垂度也将对索网的自振频率产生影响,图4为自振频率随索网沿x方向的拱度fx的变化曲线图。
由频率公式可看出,fx与fy具有对称特点,所以自振频率随fy的变化曲线将与图4的形式相似,所以在此只列出了自振频率随fx的变化曲线。
4 结语
1)采用连续假设计算的矩形鞍形索网的非线性自振频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第1阶频率相差较大,而高阶频率计算结果相差较小。另外非线性频率略高于线性频率,这是由于在振动过程中索网刚度不断变化导致的。2)索网的自振频率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在振幅很小时,非线性频率与线性频率非常接近,但随着w0的增大,线性与非线性频率的差距不断增大。3)索网的1阶非线性自振频率与振幅w0的关系近似线性,然而频率受振幅的影响将随着振型阶数的增大而增大,振型阶数越大,索网的非线性性质越明显。在自振频率随振幅变化的曲线图中,索网的第2,3阶自振曲线有交叉现象,这也是非线性大变形的一个明显特征。4)自振频率随索网拱垂度的变化较明显,拱垂度越大,索网的频率越大。这为工程中索网形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摘要:研究了鞍形索网屋盖振动时的受力特点,在连续性薄膜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矩形鞍形索网非线性振动的平衡微分方程,采用能量法推导出了鞍形索网的非线性自振频率的解析表达式,讨论并分析了激励幅值和索网拱度对索网的自振频率的影响,并得到各参数与自振频率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激励幅值与索网拱度都是自振频率的增函数。
关键词:鞍形索网,连续化假设,非线性,自振频率,简化计算
参考文献
[1]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悬索结构设计[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石永久,吴丽丽,王元清.单层悬索体系非线性自振特性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6,19(2):173-178.
[3]Irvine H M.Cable Structures[M].Cambridge,Mass:The MITPress,1981.
[4]赵基达,季天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悬索结构动力特征的简化计算与研究[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547-558.
[5]冯若强,武岳,沈世钊.单层平面索网结构非线性频率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7,24(10):87-97.
[6]冯若强,李庆祥,武岳,等.单层平面索网幕墙结构的非线性抗风设计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2):39-44.
非线性节目制作网 篇6
一、非线性编辑技术简介
现代化的非线性编辑是指在硬盘中存储转换后各种模拟量素材, 接着是通过相关软件, 进行后期注入音频, 后期视频编辑一层合成等工序流程, 最终在计算机硬盘上或磁带等相关记录上录入结果, 这样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过程才被称为非线性编辑技术流程。因此, 非线性编辑的优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非线性编辑图像信号质量较好, 如果节目素材编辑使用的传统方式, 就会出现信号减弱等问题, 且这种衰弱无法弥补。但是在节目素材编辑中使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而且不管经历多少次的编辑, 它的信号质量都能保持在预期的良好状态;第二, 编辑制作的效率高, 非线性编辑是以硬盘为存储载体的, 大量的材料和资源都可以储存在材料上, 这样搜索材料时就可以不用来回倒带, 同时由于存储信息的方式是并列平行的, 因此对非线性的访问可以随意的排列顺序, 以便快捷的修改和剪切, 这样能大幅度的提升编辑效率;第三, 非线性编辑还可达到音画完美同步的要求, 非线性编辑, 由于带有平衡和非平衡的立体声音的输入, 这就不要后期操作人员再对音频信号, 进行均衡处理并兼容数字音频的输入输出, 因此这样能显而易见的提高音画水平, 以便达到完美的境界;第四, 可使后期节目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因为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只需要加上一台下载机, 就可以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后期制作系统结构, 这样会减少很多硬件软件的利用率, 从而使后期节目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优势和组成部分
计算机硬件性能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视频编辑处理对硬件的依赖度大大降低, 从而突出软件的作用。所以, 关键就是要牢牢的掌握好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软件部分, 其主要内容是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 在计算机中编辑操作各种原始素材, 最终将结果输出到所需的硬盘中, 从而使这一系列的制作过程更为完整。在实际中还可以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它独特的特征, 对存储上的数字化音、视频素材进行随意排列组合, 这样更有利于方便修改, 节约成本, 发挥有效的优势。
三、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目前, 非线性编辑技术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角度来说, 是非常先进以及方便的。非线性编辑技术不仅表现在可对硬盘上上的数字化视频资料进行随意的排列组合, 还表现在可以方便修改等方面, 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素材的编辑
当操作人员对素材进行浏览的时候, 可以任意进行;同时由于这种技术还具有灵活操作这一主要特点, 使得操作人员在快速浏览时可以采取多种播放方式进行。可以进行素材长度的调整, 这样的方式要通过时间编辑来实现精确编辑 , 同时, 还可对其具有的简便直接等特点加以利用, 具体是直接编辑所选中的素材;此外,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编辑点的前后画面等特征;手工剪辑所选中的素材, 这样便于素材长度的调整和变换。素材的重复使用, 非线性编辑中用的素材, 在储存时所用的均是数字格式。因此, 在拷贝时不会出现画面质量下降的情况, 这样同一个材料就能够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反复运用, 而且不会增加它的储存空间。
2、镜头的组接
在实际操作中, 操作人员可以它具有时间线等功能进行充分利用, 具体是进行不同镜头进行不同的时间安排, 同时还可随意调整电视节目编辑过程中不同素材的位置, 这样形式的素材编辑可以在电视节目播放的任意的位置插入或者删除某个素材或节目镜头, 这样就很容易的使得画面更加的有逻辑、有构思、有意识、有创新。
3、字幕制作
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 这能实现滚动底行以及动画等多形式字母的直接制作, 而且, 对制作优秀的字幕, 可以直接添加到版面上直接播出, 同时这种技术还能保存在字幕文档中, 或者系统素材库中, 以供将来调用。
4、音效和音乐
如果需要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 假如合适的音效, 例如自然音效, 背景音效, 环绕音效等等, 这就需要添加非线性编辑, 在引入音效的编辑功能的前提下, 在对这种技术加以控制的基础上, 同时对多音频轨道的合成技术进行充分利用, 在为观众营造播片的良好气氛的同时, 还能使影人情感的较好艺术效果得到充分激发。
5、生成特技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时还能对原始的素材加以特效处理, 这样的特效效果能赋予画面生命力、增强感染力, 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能大大提升电视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
四、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编辑中易出现的三个常见问题
1、监视器和字幕安全框使用不当
由于大部分非线性编辑软件, 都提供了安全框, 这样就使观众看到不是很完整的电视画面。因此, 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使用专业监视器, 对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实时监视, 这样可避免因扫描而造成的画面缺失的同时, 还可把损失降到最小。
2、画面的场序兼容性差
另外, 在用采集电视画面过程中, 如果是在逐行扫描的电脑中将隔行扫描的电视信号输入其中, 就会带来许多问题, 比如画面会呈现锯齿或者抖动。
3、声音电平大小问题
在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中, 视音频和声卡的结合是承担音频处理的硬件。如果只是讲一段解说输出, 这会使声卡和音频表现很明显, 就会显示出一个高音调和声道和一个低音调的声道。因此, 需要在调音台上接入声卡的左右声道, 同时将其混合成一个声道送入录像机中, 这样可达到声音不失真的目标。
五、结语
通过对非线性编辑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的研究得出, 非线性编辑技术将在将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为它效率高、效果好。因此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制作节目, 将是现在以及未来电视制作的方向和趋势 , 这更需要进一步革新非线性编辑技术 , 不断提升电视节目制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耿媛香.浅述非线性编辑视频节目制作[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9 (6) .
[2]李晓亮.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1) .
[3]丁有霞.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4) .
非线性节目制作网 篇7
1 牵引负荷
由于牵引负荷属于单相供电, 所以牵引负荷具有非线性等显著的特点, 这些特点和特性为电能质量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各种类型的直流或交流机车可以对电能质量产生的影响在广义上已经持有一致的态度。比如韶山的一系列机车, 这些机车普遍都具有谐波大、负序电流高等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交流与直流传动存在很大的差异, 全新的交流机车对于传动方式使用了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交流-直流-交流的方式, 牵引网中极大的电源通过一系列的整流处理, 可将原本的27.5kv交流电转变为3000v上下的直流电, 然后在通过逆变装置将直流电转变为变压变频类型的交流电, 频率维持在0-250Hz以内, 而电压一般不会超过2300v, 最后将电流通入机车, 用于牵引。如今, 国内得到大范围应用的交流传动式机车一般涵盖两方面, 分别为CRH、HXD, HXD被誉为和谐号超大功率与能耗的重型载货机车, 主要可以分为三类;CRH则属于动车组范畴, 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是我国高速铁路的客运的主要形式。此类机车所具有的电气特性与传统机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不仅具有极高的功率因数, 而且其谐波频谱还是非常宽的, 基本可以实现双向传动, 另外, 由于的机车的行驶速度较高, 所以机车的暂态冲击特性十分明显。
2 中频炉负荷
中频炉实际上就是一种改变频率的装置, 可以将50Hz按照一定的规则转变为想要得到的中频, 范围在300Hz-20k Hz以内, 故将该装置称为中频炉。首先通过整流将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改变成直流电, 此后采取一定的手段将得到的直流电全部转换为处于中频阶段的电流, 将其流入电容以及感应线圈中持续流动的交变电流, 从而在指定的线圈中形成密度极大的磁力线,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金属块的切割工序, 完成切割以后的金属块会产生较大的涡流。一般而言, 如果中频状态下电源装置的功率在1000KW以内, 则应该使用6脉动整流, 通过该方式形成的谐波通常为6K±1形式, 其中k代表正整数。如果中频状态下电源装置的功率在1000KW以上, 根据实际容量的具体大小, 可选择12脉动整流, 若容量极大, 则可选用24脉动整流。
将上述提到的12脉动整流作为研究对象, 在各方面条件均十分理想的环境中, 整流电路中交流两侧的所有电流都可以用方波进行描述和比对, 运用傅里叶法对其进行分析, 可以进一步推算出相电流的数学公式:
公式中, Id表示整流电路中直流侧直流电流大小的实际平均值。由公式可以得到, 各种次谐波电流具体的有效值最终与谐波次数产生反比关系, 提升电路中的脉动数, 可以有效减少高次谐波。在实际情况中, 由于系统很难长时间的维持在理想的状态之下, 所以谐波电流需得到针对性的修正。
3 矿热炉负荷
矿热炉也可称之为埋弧炉, 主要用于冶炼各种矿石, 制造还原剂等不同形式的原料。此外, 还生产锰铁合金、硅铁合金、钨铁合金以及硅锰合金等, 这些合金均是冶金工业生产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矿热炉通常将炭质的耐火、耐高温材料作为炉衬, 然后将实现准备妥当的所有电极全部插入矿热炉的材料中去, 进行常规的埋弧操作, 之后充分利用电弧所产生的热量对材料进行熔炼, 在整个过程中, 需要持续不断的向炉中添加原材料, 铁渣会按照间歇式的原则排出炉外。由于原材料多为小块或粉末, 所以其质地会较为均匀, 在矿热炉中, 谐波的含量并不是很大, 几乎不存在三相平衡问题, 铁水逐渐出炉的过程中, 电压会持续不停的波动, 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跳闸。研究表明, 矿热炉所对应的电能质量与原材料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实际中不断生成的谐波并为对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常见问题为电压波动幅度较大, 已经超出了规定的限制。对于生产水平比较落后, 仍需使用人力对电极插入深度进行控制的矿热炉而言, 是存在较为严重的三相无法平衡问题的。所以, 应该在此类矿热炉上加设一套无功补偿装置, 从而达到治理电能质量的目的。
4 总结
综上所述, 中高压配电网非线性用户的电能质量总结具有很大的难度, 但这又是电能质量治理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情况中, 无功补偿等方法的应用与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电能质量特性的影响。根据所得特性, 可以找到适宜的治理对策, 所以中高压配电网非线性用户的电能质量特性评价对于减少设备损耗、维护电网安全运行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
摘要:中高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在正常条件下的工作过程中, 存在数量极大的非线性负荷或这是不对称的负荷, 这些负荷的存在都会为供电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也会为各级用户的正常用电造成影响, 使各种用电设备无法稳定工作。能对中高压配电网形成干扰的因素实际上就是各类负荷, 所以对负荷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是确保电能质量的有效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中高压配电网中的牵引负荷、中频炉负荷和矿热炉负荷, 旨在为电能质量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高压配电网,非线性用户,电能质量,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1]祈碧茹, 肖湘宁.用于电压波动研究的电弧炉的模型和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 2011, 15 (3) :31-35.
[2]李晓春, 毛业军, 廖洪涛.和谐HXDI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2, 30 (1) :11-13.
[3]蓝智晖, 徐永海.电铁负荷特性对微机距离保护测量元件的影响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37 (15) :59-64.
非线性节目制作网 篇8
基于局域网的非线性编辑网通过多台非编站点共享存储, 实现了多人协同工作, 但是随着网络化节目生产制作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 共享存储式的网络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1) 由于素材的集中存储, 每台工作站会时刻访问磁盘阵列, 消耗大量阵列带宽, 在站点增多时编辑响应速度明显下降。 (2) 素材集中存储后, 磁盘阵列的故障、网络设备的逻辑错误会造成全网瘫痪, 如短时无法恢复, 对节目制作和播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 计算资源分配不均衡, 不能按需分配。由于共享存储式的网络存在上述不足, 云计算应用在非线性编辑网的模式应运而生, 其优势如下: (1) 云计算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负载均衡服务器, 资源存储时文件系统将其保存为多份, 并将其分割保存到多个服务器中, 能够满足编辑响应速度, 当出现设备故障时, 负载均衡服务器自动切换, 不影响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2) 云计算能够动态调整计算资源的分配。
2 云计算在非线性编辑网中应用的实现方案
云计算在非线性编辑网中应用实现方案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软件即服务层 (Saa S) 、平台即服务层 (Paa S) 和基础设施即服务层 (Iaa S) 组成。
2.1 软件即服务层。
Saa S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 以浏览器为交互方式, 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远程用户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本系统使用了前端虚拟制作的概念, 即当用户使用低码率副本视频在页面进行编辑时, 系统并不会针对低码率文件进行真实操作, 而是通过Flex技术向用户虚拟实时呈现编辑效果, 当用户进行非线性编辑操作时, 并不会对云存储中的高清源文件或者其对应的低码率副本进行任何修改, 系统也不会直接生成低码率目标文件, 而是将用户的所有编辑信息通过EDL文件保存, 并传送至后台计算机集群进行对高清源文件进行高速集群非编制作, 生成高清目标结果文件, 最后再对高清结果文件进行压缩得到低码率结果文件用于在线观看或下一阶段的虚拟编辑。
2.2 平台即服务层。
Paa S面向互联网应用开发者, 把软件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环境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 从而简化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工作。本系统采用了任务调度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平台, 任务调度系统包括任务管理和任务调度两大模块, 业务处理系统包括特效业务处理、渲染业务处理、转码业务处理、编目业务处理、检索业务处理和媒体存取业务处理等。其工作流程如下:用户通过门户网站向任务管理模块发起一个任务指令, 任务管理模块通过任务调度模块将指令发送至一个工作节点, 工作节点根据任务要求交给相应的业务处理模块, 业务处理模块负责处理任务需求, 将任务完成信息发送至任务管理模块, 任务管理模块将处理结果传送给门户网站。
2.3 基础设施即服务层。
基础设施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等, Iaa S将这些硬件和基础软件以服务的形式交付给用户, 使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安装部署各自的应用系统。一个云计算系统包含大量的云计算管理节点和云存储管理节点, 一个云计算管理节点通过网络资源和虚拟操作系统管理多个云计算节点, 一个云存储管理节点通过网络资源和虚拟操作系统管理多个云存储节点。云存储资源负责海量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管理, 为业务处理提供需要的数据和存储业务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云计算资源负责接收业务层下发的计算任务并进行云计算, 管理各计算节点, 合理分配计算资源, 向业务层返回计算结果。
3 云计算在非线性编辑网中的应用模式
云计算在非线性编辑网中的应用模式可用在非线性编辑教学网络和现场编辑等。
对于非线性编辑教学网络来说, 通过应用云编辑系统, 可以配置少量高性能业务处理服务器, 支撑大量并发的简单编辑需求, 而前端编辑站点可以使用配置较低的瘦客户端, 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当网络需要扩展时, 通过增加前端瘦终端, 实现低成本扩张, 而当后台业务处理需要增加时, 直接将新的业务处理服务器并入云计算节点中, 就可以立即为前端提供服务, 整个扩容过程无需停机。学生通过前端编辑站点可以从后台渲染集群获取到无压缩原始画质的画面用于监看, 同时当进行复杂效果处理时, 编辑操作的实时程度远超过单机工作的效果, 例如当进行多级颜色校正时, 单机编辑很容易出现因处理能力不足而无法实时播放的情况。
对于现场编辑来说, 通过广域网访问后台集群渲染系统, 而此时云计算渲染系统生成的画面也将经过压缩后传回前端, 降低对网络带宽的压力。此外, 后台渲染除了支持实时处理之外, 也可以作为高速并行打包中心工作, 在新闻成片制作完成, 需要打包送演播室播出时, 可以调用多台渲染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进行超实时的快速合成, 从而提高送播效率。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高质量音视频的需求量的爆发式增长, 传统的基于局域网的非线性编辑网已经难以满足, 云计算技术的提出, 为新型非线性编辑网络模式指明了道路。本文讨论了在非线性编辑网中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介绍了实现云计算技术在非线性编辑网中应用的实现方案和应用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非线性编辑网,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卫成, 王彬.全分布式非对称的非编网络[J].电视技术, 2013.
非线性节目制作网 篇9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节目制作,高校电视台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录像机、摄像机或其他信号源的模拟视音频信号经过视音频处理卡转换成数字信号 (即A/D转换) , 再经过数字压缩后形成数据流存储到硬盘中, 或经数字接口直接把用数字录像机记录的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的素材硬盘中。编导人员根据创作意图合理运用非编软件对存储在硬盘中的视频、图像、音频等各种素材进行时间线编辑、特技处理并加动画或字幕等, 最后把时间线信息通过视音频处理卡解压缩及D/A变换后以模拟信号方式进行录制, 或者直接输出数字信号进行录制, 另外还可以打包输出为VCD或DVD光盘。
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加一套非线性编辑卡, 再配上一个大容量S C S I硬盘阵列, 这样便构成了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硬件结构配以非线性编辑软件就组成了一个完美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二、高校电视台的系统组成
一般省级高校电视台常选用WAV的数字音频格式和AVI的数字非线性编辑格式和MPEG-2格式的数字视频播出格式。运用较普通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高校电视台的必然选择。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地记录所有视频片段并将它们存储在硬盘上。由于计算机对媒体的交互性, 师生可以对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和编辑视频节目。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电视编辑方法, 使得任何片段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
1.高校电视台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规划
高校电视台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应是一个采、编、播一体化的数字电视制播平台。高校电视台电视播出系统的远景规划是:建设一个先进的、可扩充、可升级、全开放、稳定可靠的平台。
2.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组成
系统采用SAN结构网络系统, 由FC网和高速以太网相结合的双网结构, 保证大数据容量的高质量视音频节目实时采集与高速交换, 无掉帧、黑场等现象, 达到广播级视音频编码的需要, 满足有卡工作站对网络带宽的较高需求。系统的FC部分采用了一台16端口的FC交换机, 分别连接了共享的FC磁盘阵列、数据库服务器、MDC服务器、精编工作站, 完全保证了有卡站点的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由于整个系统采用FIBRIC (光纤通道拓扑) 结构, 因此系统中任何设备的加入都不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 也就是在多个站点进行数据读写操作时, 其他工作站的启动或关闭, 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FC网络以光纤和铜缆作为传输介质, 所以与FC交换机相连接的任何节点也要求以光纤或铜缆作为接口, 这样就可以消除瓶颈隐患, 实现高码率素材数据的无塞传输。
三、非线性编辑在高校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根据上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点, 谈一下非线性编辑在高校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些普遍应用。
1.素材采集
再做学校电视节目时, 先对前期拍摄来的素材, 进行有目的整理, 即素材采集。在工具——素材采集中对参数设置进行调整, 在编辑过程中可使其视音频保持同步编辑, 也可分开编辑, 如果只需要采集视频信号时, 激活视频选项即可。然后通过采集入点和出点来采集磁带上某个时码段的画面或声音。系统对所有素材采集完毕后, 将这些素材保存在素材库中, 利于我们随时调用。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素材使用方便。每一个素材都以帧画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可以随时取得任意素材, 不必像传统的编辑系统那样来回倒带。
2.一体化字幕环境
电视字幕在后期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常要用到标题字幕和唱词字幕。对片中的片名和片尾及需精确控制时间的字幕, 我们均采用标题字幕进行处理, 即在新经典字幕模块中编辑好自己节目所需的单屏或飞滚字幕, 直接存入当前项目的字幕库中, 然后添加到节目时间线的字幕轨上, 控制它的出入屏时间。当播出时间线上的节目时, 字幕自动在特定时间码上播出。
对于大量的同期声字幕, 我们采用唱词字幕的处理方式, 即采用字幕流, 对字幕的内容及其播出参数保存为唱词播出文件, 记录在节目时间线下方的唱词串播表中, 在播出时间线上的节目时, 采用敲击键盘的方式, 根据画面内容随机地手动控制每一屏字幕, 按顺序入屏和出屏的时间。它可以把整个节目的框架结构完成后, 对该结构进行仔细的调整。具有操作的任意性。
3.特技功能的实时性
节目制作中经常需要对画面进行特技处理, 它包括画面特技和过渡特技, 画面特技属于素材内部特技, 可放在字幕、视频1、视频2轨道上, 也可作为过渡特技使用, 只需要使用任一素材内部的画面即可产生特技效果, 其透明部分显示为时间线上垂直排列的下层轨道上的画面 (视频或背景) , 过渡特技是相邻素材之间的特技, 需要视频1轨道上的相领二个素材的画面以产生特技效果, 其透明部分显示为时间线上同轨道的相邻素材的视频画面。我们对专题节目中的特技, 以情节的需要, 进行选择。它对美化画面、突出画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三维特技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编辑面板中进行选择, 也可以通过改变三维状态键, 三维特技编辑面板进行修改, 总的说, 专题本身需要进行各种特技的选择。
非线性编辑能任意、随意修改的特性, 改变了传统制作的诸多问题。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图像质量, 而且最大限度方便了编辑操作, 轻松完成串编, 特技效果;字幕、调音、配音等大量工作, 提高了效果, 使电视节目制作越来越简单、快捷、高效。
四、结束语
今后, 伴随着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 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带来节目采集、制作时间的不断缩短、节目存储成本的不断降低;网络化非线性多格式混编技术的发展, 必将推动高校节目制作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并为开展我国高校电视节目综合业务拓展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宏虹.电视节目制作与非线性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冯智敏.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及应用.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
[3]徐亚非.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东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