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

2024-07-07

任职教育(共12篇)

任职教育 篇1

“近几年来, 全军院校围绕推进教育转型, 积极开展任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目前看, 任职教育还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1]。在众多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中, 如何增强任职教育的培养效益, 对于任职教育的深化发展十分重要。从广义上讲, 任职教育也是一种生产活动。任何生产活动都要追求产出与投入的效益比值, 任职教育也不例外。效益低的生产活动会失去发展动力, 同样, 失去了高效益的任职教育也就没有了发展活力。提出任职教育培养效益这一基本问题, 既是任职教育改革深化的客观需求, 也是推进军队人才建设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内涵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 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内涵

效益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经济效益就是在经济活动中, 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的比较……经济效益问题是无处不在的, 教育活动的成果与耗费的比较是教育经济效益”[2]。任职教育培养效益, 是指对任职教育的投入通过教育实施过程转化为军事人才素质, 进而生成军队战斗力的实际程度。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都应当追求培养效益, 但二者的内涵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共性之处在于, 二者的投入都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产出都泛指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区别在于, 从投入的付出来看, 任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在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的前提下接受再教育的, 其投入还包括离岗期间的隐形消耗;从产出的所得来看, 二者的人才素质评价标准不同, 学历教育重在培养规模效益和基础质量效益, 而任职教育重在岗位技能提升效益和岗位转换适应效益。

(二) 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军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历史正是不断追求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过程。从全面开展学历教育到大力发展任职教育的军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本身就是最显著的追求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创举。应当清醒地看到, 随着任职教育规模的不继扩大, 必将提出更多的投入需求, 如果失去了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势必制约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任职教育院校是实施任职教育的主体。大多数任职教育院校认为, 在深化任职教育改革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 总感觉建设经费相形见绌。其实, 这是很自然的, 就好比一个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不仅需要观念转变、政策扶持, 而且需要破旧立新、增加原始投入、改造挖潜。问题在于, 人才培养这类特殊的行业效益, 加之任职教育这种特定的教育形态, 影响效益的因素有哪些需要清楚, 哪些环节是可控的需要把握, 哪些措施是可行的需要探讨, 这样才能为任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对任职教育培养质量的关注远大于对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关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由于军队建设的发展客观上急需高素质的岗位人才, 提高任职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由于宏观政策更多的是导向对任职教育质量的要求, 而对任职教育培养效益关注程度不够;由于军事教育不同于普通国民教育,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经费不足就向上申请的传统思维根深蒂固, 因而缺乏效益意识。应当看到, 虽然对任职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但与任职教育的需求相比缺口依然很大。在缺乏效益意识和对院校建设缺少效益考核的背景下, 院校规划布局不够完善、培训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不够科学、任职教育条件建设不尽如人意、课程内容更新时效性不强、任职教育教材建设缺口较大等现实问题比较突出。尽管对任职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加大, 但如果对任职教育培养效益问题不加以重视, 则势必成为任职教育深化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二、军队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影响因素

影响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些因素可以区分为任职教育院校外部因素和院校内部因素两大方面。院校外部因素是指院校自身无法控制的环节, 如任职教育体制机制、任职教育指导思想、任职教育基本方针政策、招生规模等。而院校内部因素则是院校自身可以控制的环节, 如教员队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基础条件建设、院校日常管理等。

(一) 院校外部因素对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影响

我军任职教育尚处在实践探索阶段, 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实践表明, 任职教育的效益尚不够理想。一是目前的任职教育院校布局依然不够完善, 规模确定尚存在不科学之处;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不够科学, 存在专业岗位培训交叉、个别岗位缺乏培训渠道或缺乏针对性、对通用专业岗位培训任务归属过于笼统, 不同军兵种学员接受培训的收获相差悬殊等现象;三是任职教育招生管理不够精细, 没有真正按照总部招生规划实施, 有的人因工作忙从未参加过任职培训, 而有的人多次参加同一级别或同一岗位班次培训, 同一培训班次中受训基础、岗位性质、工作经历相差悬殊, 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四是任职教育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 存在标准一刀切的现象, 不符合任职教育指向性原则, 也难以对不同任职教育院校进行量化评估;五是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尚停留在政策层面, 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健全, 使得院校与部队双向交流制度无法全面落实, 院校实操训练条件难以全面改善。

(二) 院校内部因素对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影响

任职教育院校作为任职教育的主体对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与目前对任职教育院校的投入相比, 总体上效益偏低, 究其原因:一是对规划任务的培养目标缺乏准确的把握, 教学内容的起点、深度和侧重点与任职教育要求存在偏差;二是教学力量资源配备不适应任职教育要求, 依照传统的学科划分方式组合教学力量, 教学力量资源利用率偏低, 造成教学力量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教员的任职教育施教能力建设缺乏有效措施, 有些教员到现在也没有摆脱传统的学历教育思维定式, 使得许多任职教育思维观念难以通过教员的教学实施得到体现;四是课程体系不符合任职教育要求, 教学内容更新机制不健全, 难以使参训学员在短暂的任职培养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五是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普遍缺乏针对任职教育特点的精品课程设计, 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六是教材建设不适应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更新需要, 教材形式不够丰富, 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需要改革;七是任职教育基础条件建设思路不够开阔, 建设渠道不够广泛, 能够达到总部要求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要求的院校和课程不多;八是任职教育学员管理依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 学员自主性不够, 无法满足参训学员的个性需求, 许多学员进校前的培训需求和愿望难以通过灵活管理加以实现。

三、提高军队任职教育培养效益的对策措施

只有实现任职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任职教育改革才能不断深化。各级机关、各任职教育院校都应当高度重视, 积极作为, 推进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 更新办学理念, 增强任职教育效益观念

这里强调的是, 要建立任职教育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办学理念。任职教育效益观念不仅机关要树立, 院校领导和任职教育教员同样要树立。

1. 统帅机关要增强效益观念, 在任职教育院校布局、规模确定、培训任务划分等顶层设计中把质量和效益有机相结合, 运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

“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 求得军事任职教育的高效益”[3]。比如专业归口问题, 归口过于分散体现不出规模效益, 但归口过于集中, 不同军兵种和不同岗位学员就难以获得期望的任职教育收获。没有收获的任职教育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2. 院校领导要增强效益观念, 在任职教育院校建设中统筹规划。

任职教育院校建设是长期的, 一所高质量的任职教育院校不可能在短期内建设好。在任职教育院校建设的初期阶段, 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每届院校领导都应当站在院校长远建设的高度, 切实做好任期内的基础工作, 按规划实施建设, 避免短期行为, 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院校建设目标, 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降低院校建设效益。

3. 任职教育教员要增强效益观念, 积极适应任职教育规律。

目前, 任职教育教员普遍感觉学时太少, 难以完成想教的所有内容。其实, 这正是任职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员之所以有这种感觉, 是因为他们在思维观念上还没有真正适应任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军队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工学矛盾的现象将长期存在。院校教员应当珍惜参训学员的宝贵时间, 探索运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 把握任职教育特征, 突出任职教育效益内涵

关于任职教育的特征, 相关论述已相当深入, 关键是要在实际中始终把握住任职教育的内涵。任职教育的效益内涵值得深入思考。

1. 充分发挥任职教育培养形式的灵活性, 体现任职教育效益内涵。

任职教育规模、班次和培训内容, 虽然有培养规划可遵循, 但在特定的时期, 当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变化时、武器装备发生重大更新时、军队建设和作战理论产生重大变革时, 对岗位任职的要求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提出新的岗位任职需求。任职教育必须紧跟这些形势变化, 无论是任职培训规模和班次、参训人员类型和数量、培养学制都应随之调整。这就是体现效益内涵的任职教育灵活性。21世纪初我军开展的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应急培训就是典型的实例。这种形式的人才培训是学历教育无法替代的, 也是任职教育的重要使命任务和生命力所在, 充分体现了任职教育的效益功能。

2. 适应任职教育特点, 提高教学力量资源利用效益。

教学力量资源的利用对任职教育效益的影响举足轻重。任职教育是以任职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 而任职岗位能力往往是由多学科知识的集合加以体现的, 所以, 任职教育教学力量资源的组合既要考虑学科因素, 也要充分考虑岗位能力培养因素。有的院校通过淡化学科、交叉重组、渗透教学的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既有效调动了现有的教学力量资源, 提高了教学力量资源使用效益, 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要探索既适应任职教育需要, 又不影响特色学科建设的创新之举。

3. 探索高效益的任职教育组训方式。

目前, 绝大部分任职教育教学和训练环节仍然限制在院校内部, 难以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紧密结合岗位实际的训练思路始终没有质的突破。其实, 院校肩负的是任职教育的组训职能, 而训练场所并非只限定在院校内部。应加强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机制的建立和联合组训方法的研究, 如将部队每年的演练计划与院校教学计划相结合, 以部队演练弥补院校实践环节的不足, 以院校训练推动部队演练的深入。加强院校与武器装备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联合组织任职教育训练方法的研究, 以装备研发和生产前沿动态带动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 实现岗位技能的超前培养。

4.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提高培养效益。

任职教育岗位类型和层次多样, 同一岗位具有多个培养层次的现象普遍存在。每个班次都设置固定的课程体系、配套完整的独立教材、建设独立使用的教学条件, 势必造成课程内容交叉和教材建设重复, 使培养效益大大降低。应当倡导模块化课程建设和组合型人才培养。这样既有利于课程体系的相对固定, 便于开展课程建设, 也有利于多种规格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更新。应扩展任职教育教材建设思路, 改变任职教育教材内容更新慢、建设效益低的现状。基本教材、讲义教材、辅助教材、参考教材各有其功能, 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各有其优势, 不能单纯追求教材形式。在教材立项和优秀教材评审等政策环节改革创新, 鼓励教学使用效果好、建设投入成本少的教材建设项目。

5. 积极探索高效益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培养效益影响很大。好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还能放大任职教育的实际培训时间, 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增强任职教育培养效益。“菜单式”任职教育教学模式在没有增加总学时的前提下, 实际开设的课程内容增加了三四倍, 同时满足了不同学员的培训需求, 效益倍增。

6. 改革任职教育学员管理模式, 扩展任职教育效益功能。

参加任职培训的学员都有其个性需求, 统一的教学环节难以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要使参训学员既学到学校安排的内容, 也能在任职培训期间解决个人想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必须改革学员管理模式。任职教育院校在内部管理上应更加开放, 给每个参训学员以自主学习、自主探讨和研究问题的机会。院校应在资源利用、时间利用、师生互助等方面为学员个性化培养和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实践表明, 凡是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院校和教员, 普遍得到参训学员的肯定, 认为参加任职培训确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在2011年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优秀单位授牌活动上的讲话[R].军事, 2011, (2) .

[2]库桂生.国防经济效益浅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87:1-3.

[3]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7:250.

任职教育 篇2

[摘要]当今世界军事变革方兴未艾,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任职教育成为军事人才接受任职培训的主要渠道,军队院校是任职教育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大部分任职教育培训任务,为部队输送具备任职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德才兼优、指技俱精管理复合型人才。本文从任职教育学员特点出发,就军队任职院校学员的管理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 管理特点 管理方法

一、把握任职教育学员的特点

1.年龄经历差异,素质能力不同

任职教育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学历、年龄差异很大。在部队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有的是技术岗位,有的是指挥岗位。第一学历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在任职的过程中有的同志接受过任职教育,有的则由于工作的原因,进行完学历教育后,没有进行过任职教育。成长为干部的途径有士兵提干、战士考学、地方高考军校生、地方大学特招生、国防生等多种渠道,这些原因就造成了学员心理素质的明显差异。

2.入学目的不同,学习动机各异

来自各单位的学员学习目的差异较大,有的是单位选派任命使用;有的是单位指派公差性质;有的是自己要求修养生息;有的是观光旅游开开眼界;有的是学习考研创造时机;有的是拜访交友扩大交往等。目的的各异就会造成有的学员遵守院校规章制度的差异,学习动机各异,思想波动较大,学习的精力就难以集中,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给经常性管理教育工作带来影响。

3.思想基础不同,价值观念多样

任职教育学员层次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在以下问题上有很突出的表现:一是交往频繁,来自各单位之间的交往、业务联系之间的交往、老乡之间的交往、友谊关系交往、地缘关系的.交往等;二是考虑个人问题多、学习过程中事假多,参加等级考试、自学考试、技术考试等;三是单位、老乡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任职教育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由于工作与地域的原因,同一单位的学员和老乡能够较好的沟通,这种观念对于学习中的分工合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做好充分准备,奠定学员管理的基础工作

1.管理干部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管理干部是学员的直接领导者,管理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教育的效果。所以管理干部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素质。任职教育学员的管理不同于生长干部学员的管理,有它自己的特点,这就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干部可以通过自学、干部间相互沟通、交流等方式探索任职教育学员管理的一般规律,得出一些具有经验性的东西,做好学员管理的理论准备工作。

2.重视保障工作、强调服务意识,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工作

任职教育学员对学习、生活保障的要求相对高于生长干部学员。尤其是初入学阶段学员情绪不是很稳定,各方面保障不到位往往引起学员的不满与失望,造成管理的失控。管理干部要充分重视初入学阶段的保障工作,要从衣、食、住、行方面给学员创造便利条件,创造舒适、舒心的生活、学习环境。要与各部门联系,完善学员队生活、娱乐设施,使学员在学员队有如在家中的感觉。只有留住学员的心,下步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3.统一思想、扩大交流,做好组织上的准备工作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学员队建设发展稳定的根本,积极完善各项组织领导,成立党支部、军人委员会等组织,并选拔学员中的一些资历较老的同志参加各项组织。任职教育学员来自我军各个单位,彼此间很不了解。管理干部要研究合理的编班方式,利于不同单位的学员彼此交流,建立学员间融洽的关系,努力构建一个关系和谐的集体。要针对大部分学员都是党员,有过党组织生活意向的特点,研究学员党组织的结构、党内生活的方式等。要充分肯定学员党员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筹划党内生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1.建立学员量化管理体制。坚持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模式,深入细致严格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干部学员大都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既是被管理者,又是量化管理的监督者,其中有部分学员在机关或基层担任行政工作,平时遵守条令条例意识比较强,工作标准也比较高,也有部分学员来自科研机构,遵守条令条例意识比较弱,对于部队生活秩序遵守不够好。面对这种情况实施量化管理必须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不良风气做斗争,决不能妥协。表扬先进、惩罚落后、激励中间,树立表现好的学员作为榜样。以少带多,以先进带后进,促进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保障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2.建立干部学员联管联教体制。任职教育学员从各大单位来到院校学习,有部分学员从思想上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在学习期间原单位领导不了解自己的各方面表现,感觉到表现好坏与自己的前途、晋职关系不大,从而有一种只要不犯大错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因此必须与学员送学单位签订《培训干部联管联教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即时通报反馈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的思想、工作和遵规守纪方面的情况。

3.建立干部学员自主管理体制。一要做好学员的自我认识工作。利用开党内生活会等比较民主、融洽的机会,循循善诱,充分肯定学员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组织训练,行政管理能力,适时灌输自主管理理念。大多数学员学历层次较高,文化素质领悟能力较好,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其中部分学员在基层担任过领导职务,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管理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力和良好的自主管控能力,使学员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二要学员自己管理自己。选拔在部队从事管理工作,组织管理经验相对丰富的学员,着重把这部分学员提拔出来担任学员队一定级别的骨干,使他们从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可以使学员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配合上来,这样既减轻了学员队干部的负担,也提高管理能力,增强了学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坚持学员的自主管理,要坚持学员的主体地位,做到权责并重,赋予担任管理的学员骨干一定的自主权利,并负起相应的责任。在毕业时对表现突出的学员骨干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王安.关于部队正规化管理的几个问题.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陈东祥.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 篇3

关键词:军校;任职教育;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作为培养军队初级指挥员的任职教育院校,大部分都是从学历教育转型而来,当前教学中以教为主、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思维和习惯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还比较严重,在这些院校中推广“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对提高学员军事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准确把握“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是教学中最一般性的方法,只要教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问题教学法。只不过在任职教育中需要的不是一问一答的简单问题教学。当前很多院校使用的想定作业、案例教学及互动式、学导式等方式方法,是广义上的“问题式”教学。这一点基本都取得了共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还要进一步深化。

1.1 “问题中心”教学的实质是将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过程 在“问题中心教学”中问题不是教员主动提出来的,而是学员根据教员呈现的教学情境,结合自身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从脑中自发产生的,是“学为主体”的直接体现。这就说课堂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教员和学员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要能够引起学员对信息的积极探求和产生新的观念。应尽量避免“为问题而提问题”的错误做法,否则就是“伪问题”。

1.2 “问题中心”教学是一种围绕能力生成自主行为的教学理念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解决的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形式问题,而是效果问题,即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要围绕提升能力来有效地反映,体现在良好的教学效果上。传统教学中学员只是“听—记—练”,处于被动状态。问题教学中学员则是“思考—探索—掌握—创新”,处于主动状态,更倾向于“夺取”知识,这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军队初级任职院校教学理应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 深刻认识当前推进“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存在的现实差距

“问题中心”教学理念深入落实的良好景象,应该是课程专题设置针对性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员思维被极大激活、学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要达到这种境界,目前差距还比较大,必须正视。

2.1 教员认识上的差距 有人望文生义简单领会,把问题罗列后嫁接在课程、课题与课堂的某个部位;有人把问题看成学员接受知识过程的一种“障碍”,用来留作“作业”或来考查学习成绩,目标是克服它;还有人将问题仅仅当作获取知识的手段,认为问题是工具性存在,问题本身是不重要的,掌握知识才是关键。有的教员认为如果不用“问题”也能使学员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就不需要使用“问题”。如果必须使用“问题”才能让学员掌握知识,当知识被学生掌握后,“问题”就被抛弃了,这是“伪问题中心”。

2.2 课程架构上的差距 当前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还不尽合理,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具体内容上往往过于强调系统性,与任职教育需求不相适应,即便是专题设置,也是知识性章节的改版,而且对每个课程的“茎”,或者说“轮轴”梳理还不够清晰。

2.3 教员教学能力上的差距 教员应该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任职经历、较强的研究思考能力,尤其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把握“通透”,这样才能从容地落实“问题中心”,目前这些要求都满足的还是凤毛麟角。

3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对军校教员的要求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最终还要看教学效果。“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也不例外。落实“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不仅仅需要有“问题”的理念,还需要教员做大量的艰苦工作。

3.1 通透课程目标与内容,成为“问题”的主宰者 所谓通透就像读书一样越读越薄,把教学目标与内容烂熟于胸,只有在心里将课程目标、内容融化成有价值的“问题”,将课程设置成针对性很强的有研究价值的专题,才能使自己所呈现的内容确实以“问题”为中心,对学员所提任何“问题”游刃有余。

3.2 积极进行课堂预设,做有心的预设者 预设不是简单罗列,更不是把看起来很简单的理论转化成问题。而是从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入手,将教学内容内化成一个“主问题”,若干个“支问题”,并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情境、预测更多的可能,对学员的“问题”做充分预测,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灵活处理,启发诱导。

3.3 灵活进行课堂调控,做机智的调控者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落实“问题中心”的主阵地,教员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灵活把握,因情的变化,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随机开发课堂“问题”,另一方面适时利用“旧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员顿悟。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要处惊不乱。课堂中往往会有意外出现,要把意外当作一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员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二要求同存异。以往课堂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学的着力点多滞留在求同性,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员多彩的个性。教员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差异,并帮助个体形成适合各自特点的“差异目标”。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这种差异,使每个学员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最优发展。三要巧妙“留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原野的窗子”、“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优秀的“问题”教学不应是面面俱到,而应给学员留下一定的“空白”,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在教员和学员相互“补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学的合力和张力,提高教学效果。切莫用 “一言堂”、“满堂灌”压制了学员的自主思考、情感体验和探索创造。当然,“留白”不等同于空白。“留白”是有意为之,是经过思考选择之后留下的空间,其主旨是积极有为的,恰到好处的“留白”会给课堂带来预想不到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增运,丁飒,张鸿瑞.基于任职教育的“问题式”教学探究[J].中国军事教育,2012(2).

任职教育 篇4

任职教育是根据岗位任职需求, 传授和培养受教育者与岗位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2,3]。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分别是以军医的岗位任职为指向, 以能力为核心, 突出实践性, 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4,5]。 任职教育早就受到各国军方的重视, 我军任职教育是从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开始确立主导地位,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了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并提出了要紧贴军事斗争准备, 着眼服务部队建设发展和官兵成长成才需求, 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改革专业技术干部任职教育制度, 建立完善的任职教育培训教学体系, 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6,7,8]。 目前参加任职教育的学员具有不同的职务职称、学历, 军龄等特点,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军医院校任职教育学员的个体差异对任职教育参与积极性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军医大学2014 年任职教育学员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183 份, 回收有效问卷177 份, 有效率96.7%。 其中男性学员133 人, 女性学员44 人。 学员年龄24-51 岁, 平均年龄 ( 32.23±4.56) 岁。 军龄2-33 年, 平均军龄 ( 13.48±4.37) 年。 研究生学历16 人, 本科学历148 人, 大专13人。 高级职称2 人, 中级职称86 人, 初级职称89 人。

1.2 研究方法

修改采用王洪涛[4]编制的任职教育积极性量表, 共10个条目, 首先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 检验量表的KMO, 其值为0.85, 并且Bartlett’s球形检验呈现显著性, 说明可以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 特征值大于1 的有4 个, 说明可以提取4 个因子, 分别标识为“ 重视程度”、“ 对个人的益处”、“ 教学”和“ 管理”。“ 重视程度”因子包括2 个条目, 如“ 单位对军医任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和“ 个人对任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对个人的益处”因子包括2 个条目, 如“ 任职教育能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 和“ 任职教育与晋升有系”;“ 教学”因子包括3 个条目, 分别是“ 对任职教育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 对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和“ 对任职教育教员的满意程度”;“ 管理” 因子包括3 个条目, 分别是“ 对任职教育教学管理的满意程度”、“ 对任职教育行政管理的满意程度”和“ 对任职教育后勤保障的满意程度”。 量表采用李克特5 分记分方式, 分别用1-5 表示该条目的评价程度, 1 分表示“ 非常不”, 5 分标识“ 非常”,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7。

2 研究结果

2.1 学员性别差异对参与任职教育积极性的影响

表1 显示了军医院校任职教育学员的性别差异对参与任职教育积极性的影响, 可以看到, 男女学员在“ 重视程度”上得分较高, 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05) , 这说明现阶段军医单位和个人对任职教育比较重视; 男女学员在“ 对个人益处”分量上得分较高, 但两者之间不呈现显著性差异 ( p>0.05) , 这说明任职教育能够提升个人能力, 并与晋升相关;女性学员在“ 教育”分量上得分高于男性学员,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05) , 女性学员对任职教育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和教员的满意度高于男性学员;女性学员在“ 管理”分量上得分高于男性学员,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05) 。

2.2 学员学历差异对参与任职教育积极性的影响

表2 显示了军医院校任职教育学员的学历差异对参与任职教育积极性的影响, 可以看到, 在“ 重视程度”分量上, 大专学员得分最高 ( 3.844) , 研究生学员的得分最低 ( 3.738) , 学员学历在“ 重视程度”分量上呈现显著性差异 ( p<0.05) ;在“ 对个人益处”分量上, 大专学员的得分高于其他学历的学员, 并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01) ;在“ 教育”分量上, 大专学员的得分高于其他学历的学员, 并呈现显著性差异 ( p<0.05) ;在“ 管理”分量上, 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学员得分比较接近, 不呈现显著性差异 ( p>0.05) 。

2.3 学员职称差异对参与任职教育积极性的影响

表3 显示了军医院校任职教育学员的职称差异对参与任职教育积极性的影响, 可以看到, 职称越高的学员, 在“ 重视程度”分量上得分越低, 并呈现显著性差异 ( p<0.05) ;在“ 对个人益处”分量上, 职称越低的学员得分越高, 初级职称学员得分为3.877, 高级职称学员得分为3.604, 并呈现显著性差异 ( p<0.05) ;在“ 教育” 分量上, 初级职称学员得分最高, 高级职称学员得分最低, 并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01) ;在“ 管理”分量上, 初级职称学员得分最高, 本科学员得分最低, 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05) 。

3 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军医院校任职教育学员的个体差异对任职教育参与积极性分析可以发现, 性别上的差异主要影响任职教育的“ 教学”和“ 管理”分量上;学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重视程度”、“ 对个人的益处”和“ 教学”分量上;职称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重视程度”、“ 对个人的益处”和“ 教学”分量上。 这说明女性学员对现阶段任职教育的“ 教学”和“ 管理”满意度高于男性学员, 学历和职称越低的学员认为任职教育更重要, 对自己更有益, 并且对“ 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学历和职称高的学员。

总体来说, 军医院校任职教育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得分较高, 也说明学员任职教育参与积极性较高, 形成这一原因可能与总部的一系列政策相关, 在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上明确了任职教育为主体地位, 以及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在《 关于推进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深入发展的意见》 上也要求任职教育的学员评价为优秀的比例, 并且评价结果要进入档案, 各个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这些政策能够提高学员任职教育参与积极性。

在个体差异上, 学员对“ 重视程度”、“ 对个人益处”和“ 教学”上表现出一些不同。 由于任职教育与晋升挂钩, 学历和职称低的学员比高学历和高职称学员更加重视任职教育, 也认为任职教育对自己的益处更大, 因而具有更积极的参与性。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学历和职称低的学员在岗位中越来越感觉到专业技能不够用, 而任职教育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他们意识到只有积极参与任职教育, 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4 结论

通过分析学员的个体差异对任职教育参与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首先, 影响学员参与任职教育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单位和个人的重视程度、是否对自己有益、任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各类管理满意度。其次, 学员对现阶段的任职教育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特别在“ 重视程度”和“ 对个人益处”上得分较高。最后, 学员的个体差异影响学员任职教育参与积极性, 学历和职称越低的学员在“ 重视程度”、“ 对个人益处”和“ 教学”上得分高于学历和职称高的学员, 并呈现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王洪东, 刘家军, 王年生.学院士官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12, 26 (2) :147-149.

[2]席芳, 陈竺, 王焱.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人民军医, 2011, 54 (7) :641-642.

[3]鲁娟, 许金廉.军医大学任职教育学员学习动机强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 (7) :1100-1102.

[4]王洪涛.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13.

[5]胡国瑾, 牛丽红, 孙纳新, 等.锐意创新加快推进军队任职教育的深入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12) :27-28.

[6]蔡开龙, 孙云帆, 姚武文.军队任职教育对专业教员能力素质的需求与提高对策[J].职业时空, 2013, 9 (11) :45-47.

[7]刘毅清, 樊莉, 钟延强, 等.军医大学任职教育体系中军事药学相关专业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2 (1) :51-53.

任职教育 篇5

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的岗位任职能力,而受教育者的岗位任职能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知识之上的。由于任职教育的受教育者在经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加上岗位任职需求各不相同,任职教育是一种层次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岗前职业教育。这种层次性体现在任职教育院校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同一门课程要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本文以《航空反潜概论》课程教学为依托,分析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特点,并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付之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特点分析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大范围、多层次、多阶段岗前职业教育。教育对象既包括依托国民教育“4+1”学员、“分流”生长干部学员、轮训的在岗干部学员、拟任职、拟转岗的干部、士官学员等。层次之多、需求各异给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我们按学习能力将各层次学员粗略地划分为“初、中、高”三个梯次:一是直招士官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大专起点无部队经历,定为初级学员;二是士官大中专、轮训班、短期培训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高中(职)起点有部队经历,定为中级学员;三是生长干部“4+1”、硕士和博士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本科后起点其中一些有部队经历,定为高级学员。

(一)初级学员的特点

直招士官学员多为职业技术院校大专毕业。这类学员军事文化基础和军事素质薄弱,接受能力偏弱,少数学员学习自觉性较差,求知欲不强,惰性较大,更有甚者对新知识、新技能因畏难心存抵触。但是,直招士官多数学员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加之对航空反潜(水中兵器)专业知识一无所知,故对军事知识有学习的渴望,学习积极性较高。

(二)中级学员的特点

士官学员均来源于部队,有一定部队的工作阅历,有的虽然并非专业对口,但熟悉部队,熟悉装备,对部队生活和各种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学员学历都为高中,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装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些学员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对专业学习积极性高。有些学员因文化基础较差,在部队工作阅历较浅,对岗位需求较为模糊,存在学不学无所谓颓废倾向,只求过得去不求学得好,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高级学员的特点

“4+1”合训分流学员,其军事素养和基础知识扎实,其本科所学专业大多为电类基础或机电结合专业。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了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了本专业所需求的基本知识,如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自动控制原理等。该层次学员特点是:起点高,功底厚,接受能力强,但缺乏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非航空反潜专业出身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此类学员特点是知识面宽广,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理论探究能力。

二、不同层次教学对象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使课程运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耦合而呈现教学高效益,就必须对课程教学各要素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航空反潜概论》是航空反潜鱼雷和水雷直招士官、士官大中专、培训班(短训班),以及兵种战术学非反潜专业出身的航空反潜战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采用“双主线”构建:一方面是充分体现教员主导作用,精心安排与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设计学员学习活动。所要完成的教学总目标是:使学员掌握航空反潜作战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整个航空反潜作战系统及其涉及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相应的岗位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初、中级学员,强调“干什么学什么,能学什么教什么”,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为目的,只要求知道航空反潜“是什么?”和“有什么?”,不要求“为什么?”。针对这一层次学员教学内容设计尽量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例如第六章内容、第三章第七节等内容不作要求;对每章节的概述、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典型武器设备介绍、发展趋势四大部分,工作原理作为一般了解,有关理论公式以及推导均被弱化,发展趋势仅作为课外感兴趣所了解的内容。对概述中的武器设备的定义(概念)、发展过程、特点和现状等,发展过程不作学习要求。二是注重理论与实际装备有机结合。如第五章航空反潜指控系统没有过多的讲解概念和系统,而直接讲解我海军航空兵现役的四型火控设备,以便于学习掌握。对于高级学员,强调“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以传授理解性内容为重点,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战术问题为目标。一是关注教学内容岗位性。要求学员不仅知道航空反潜“是什么?”和“有什么?”,而且要明白航空反潜武器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多分系统组成,如果分系统出现问题“怎么办?”来选择内容。二是关注教学内容先进性。在教学内容选取上遴选部分国外反潜战的战术思想、反潜装备以及战术运用。注重问题的设置,采取有简单到复杂、有局部到整体逐步递进。

(二)学员学习活动设计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员的支点。对于初、中级学员来说,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小疑”,让学员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出简单的回答,通过质疑和释疑,使教员和学员产生共鸣。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实物、图片和动画等形象直观手段,激发学员学习积兴趣,使学员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丰富学员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于高级学员来说,教员通过设置“大疑”引出教学内容,采取课前思考题、研究专题等形式,使学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攻关等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通过小组“释疑——质疑——生疑”思想火花激烈碰撞,营造活跃的专题研讨氛围,研讨结束教员对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必要时可由专题讨论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使课堂产生深层次互动效果。

三、不同层次教学对象教学实践

《航空反潜概论》课程教学对于无部队经历的学员来说,是一个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而对于有部队经历的学员来说,是一个克短治弱的过程。为此我们紧紧把握不同层次学员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以满足学员知识和能力需求和岗位任职需要为根本目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一)初级学员的教学实践

从地方入伍的员班(直招士官)等学员的基础理论和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军事知识基础,更缺少航空反潜相关基础知识。准确把握士官教育的起点和教学深度,采用“启发和精讲”相结合教学模式,着重航空反潜武器装备概念的介绍,以及与实际装备的结合,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通俗、浅显、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方式,把航空反潜的有关基本知识介绍清楚,使学员听得懂,记得住。在教学授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员学习热情、增加感性认识和提高学习效果:一是组织到部队参观和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等;二是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用丰富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用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三是多写板书,让学员多记笔记,掌握重点。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员对航空反潜系统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航空反潜是干什么的、有哪些搜潜设备或手段,有哪些攻潜武器等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中级学员的教学实践

针对从部队来的士官大中专学员或各种短训班学员,其文化基础理论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但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的现状。课堂采用“问题和类比”相结合教学模式,弱化武器装备概念介绍,强化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与实际装备的结合,有条件的比较不同装备的结构与原理;在讲解反潜鱼雷工作原理和战技性能时,用一些技战术问题和部队使用中遇到的困惑引出讲解内容,通过“类比”方式比较不同鱼雷性能指标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员加深了对将来所使用武器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其他武器装备。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员在对航空反潜武器装备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武器装备结构原理的理解,增强了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应用。使学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部队岗位任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高级学员的教学实践

对于该类学员,本着“学为战”和“练为战”的原则,采用“想定作业与专题讨论”相结合模式,以航空反潜平台知识为基础,以搜攻潜技术为核心,来选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体系;以掌握和理解搜潜与攻潜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声纳搜潜、鱼雷攻潜为主,注重其他搜潜设计、技术的结合和联系,在掌握搜、攻潜工作原理的同时,建立航空反潜作战系统工作以及航空反潜武器系统总体结构的概念,为学习航空反潜装备奠定基础。教学实施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理论知识拓展、应用到实际航空反潜武器装备中去,给学员建立真实、具体的概念。以典型航空反潜平台武器系统为基础,沿着平台、搜潜、攻潜、指控和对抗的主线,逐层递进的展开其内容,其中应重点突出搜潜系统和原理。为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有相关专业基础的学员充当“小教员”,在学员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引导学员把已有基础知识和同学的知识转换为自己专业学习、应用能力。由于学时数的限制,部分内容应要求学员自学或通过专题研究等形式完成反潜战术课题内容。引导学员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提高学员的学习、研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对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航空反潜概论课程,则是以自学为主,提出目的和要求,分阶段、分章节进行提问、答疑和讨论,最后写出课程学习总结和专题论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充分调动和利用学员的多种感官,培养其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全面了解部队作战训练的背景、内容和特点,直观感受任职岗位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益。

四、不同层次教学实践效果

《航空反潜概论》是航空反潜工程专业一门任职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任职岗位课程提供了反潜知识铺垫。通过前期教学实践,初级学员通过航空反潜知识的学习,了解了航空反潜相关概念和我国航空反潜的实力,克服了航空反潜武器装备学习和使用的畏难心理,坚定了学好知识提升能力的决;中级学员通过学习,澄清了航空反潜方面一些模糊认识,填补了航空反潜武器系统理论知识的空白,强化了装备的系统概念和各分系统之间关系的认识,增强了武器设备之间的整体观念,提高了做好装备保障工作的自信心;高级学员通过学习,扩大了航空反潜知识面和研究领域,为到部队做好航空反潜装备保障和进行反潜装备技术革新增添了素材,明确了方向,同时为本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一步进行战术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五、结语

任职教育下各层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航空反潜概论》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了任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根据各层次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经历及课程目标的不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了具有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特色的、能够满足学员将来岗位任职需求的、逐层递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各层次学员都有一定收获。

参考文献:

刍议美军院校任职教育模式 篇6

关键词:美军;任职教育;教育模式

一、美军院校任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美军职业教育训练包括任职培训及任职后的继续教育。美军始终把军事职业教育训练摆在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加强对教育训练的领导,建立了比较严密、科学的教育训练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审定全军教育训练大纲,陆、海、空三军均设有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和部队司令部,负责本军种单个人员(院校)与部队训练原则与计划的制定。美军十分重视军事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适应性。美军军官实行的“逐级培训”,具有鲜明进修教育“岗位培训”的特点,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教育训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很强,最大限度地实现训用一致,确保官兵素质与职务晋升和裝备发展保持同步。初级军校主要对新军官进行与第一任制密切相关的军兵种专业技术教育,对在职初级军官进行拟晋职所必须具备的业务技能教育。中级军校主要设法使学员“树立从合成军队整体联合作战的需要来考虑本军兵种作战的习惯,彼此能够吸取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军官的领导艺术和智慧。高级军校着重从政治、经济角度研究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使高级军官成为“军人政治家”。

二、美军院校任职教育的基本任务

任职教育从性质上来讲,是建立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之上的特殊职业教育。

当代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军事教育逐渐分离。这一趋势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的,主要体现在生长军官的培养与教育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要求生长军官必须具有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大学本科专科的文化教育水平,掌握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基于这一认识,一些国家生长军官的培养开始采用“两段制”,即先完成地方普通大学本科的学历教育,获得军官任命,再接受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承担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任务的军事院校不承担初级职业军事教育任务各级职业军事教育院校不承担学历教育任务,只讲授军事知识、技能。采用这种“两段制”模式的主要是美国。美国各军种的生长军官的大学本科学历教育都是在军官学校、地方大学后备军官训练团完成的。在完成学历教育后,获得理工文科学位,并获得军官任命,然后再到各兵种专业技术院校接受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毕业后,担任某一具体职务。美国现有军事院校(中心)113所,其中担负学历教育的院校,只有4所军种军官学校和三军医科大学、海军研究生院、空军技术学院等7所,其余106所均为任职教育院校,占院校总数的93.8%。

三、美军院校任职教育的基本级别

美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在军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与军人的职务、级别相对应。

初级军事任职教育以本兵种排、连级军官培训为主,兼顾营、旅级军官和准尉、士官、士兵。初级职业教育院校的任务是对新任命的军官进行担任排级职务的兵种专业技术训练对在职的中、上尉军官和少数军官进行晋升连级职务前的进修和专业技术提高训练。学制一般为几周至1年,个别复杂专业可达2年。

中级军事任职教育以本军种营(团)、旅级军官为主,兼顾其他军种军官和连、师级军官和中级文职官员。美国军队的中级任职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训本军种的中级指挥参谋军官,对本军种的少校、中校级军官进行晋升前的部队指挥与参谋业务训练。

高级军事任职教育以各军种师、军级军官为主,兼顾军以上军官和高级文职官员和其他国家相同级别的军官、文官。美军高级职业军事教育的任务是培训国家与军队的高级指挥、参谋、决策与领导人才。对各军种的中校、上校级军官以及相应级别的政府官员进行晋升前的指挥、领导、管理、决策方面的训练。

四、美军院校任职教育的课程设置

初级课程以专业技术、兵种战术与分队指挥、管理、领导为主要内容。美国的初级职业军事教育院校和训练中心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差别较大,学制从5周到1年不等,空军个别复杂专业可达2年。训练内容大致可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班、排级分队战术与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与训练组织3大类。开设的课程一般有本兵种的作战理论和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与维修保养、班排级战术与作战指挥、单个人员与小分队的领导、管理与训练组织。

中级课程以军种知识、联合战役与部队指挥为主要内容。中级职业军事教育院校的学制一般为5个月至2年,教育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军种和联合军种的作战理论、原则、指挥与参谋业务等。重点是战役层次的作战指挥和部队的领导、管理。主要课程一般有军兵种联合与联军作战理论与原则、指挥领导艺术,以及战略、战役与战术,师以上部队的指挥与参谋业务等。

浅谈军队院校任职教育 篇7

一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适应任职需求

任职教育是以基础学历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 是按照军队岗位任职需要, 给予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任职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鲜明的岗位指向性, 即任职教育必须承担为基层部队提供军事人才的重任, 其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人才, 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满足贴近部队和岗位实践的要求, 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任职岗位需要, 适应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因此, 任职教育课程的设置, 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作战综合能力的提高, 打破学科界限, 坚持宽口径、跨学科设置课程, 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岗位需要和作战需求, 应主要设置三大类型的课程[2]:一是以形成任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二是满足部队指挥能力需求的军事学课程;三是以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品质, 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目标的思想理论课程。

二创新教学模式, 高质量完成培养目标

任职教育的受教育者经历了学历教育阶段, 其思维方式和知识需求与学历教育阶段的学员已有所不同, 因此为确保高质量实现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们必须确立注重实践、双向互动的教学观念, 在授课过程中以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员掌握所需的知识。为保证教育质量, 可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 研讨式教学:由授课教员拟定研讨内容, 学员分组针对研讨内容进行文献检索、资料阅读, 形成个人观点, 并在课堂上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清思路。最后由教员结合学员的发言和研讨进行最后总结, 并回答学员关注的问题, 从而完成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研讨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同时锻炼了学员资料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式教学:选取的案例一定要典型、真实、问题突出, 要与教学内容一致, 与部队实际贴近, 符合学员的接受能力, 同时在分析案例时, 教员应能给予及时合理的引导, 既不能一下子把结论指出, 又不能让学员的思维停滞不前, 最终应由学员自己给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员和学员都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的进度和效果。案例式教学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法,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其岗位任职能力的作用。 (3) 贴近部队式教学:贴近部队式教学就是通过完全模拟或近似模拟部队的实际训练, 对学员进行强化训练, 从而确保学员具备胜任某一岗位的能力。在进行贴近部队式教学前, 学员需具备相关的装备理论知识, 并充分了解部队实际训练的内容、流程以及要求。教学过程中, 学员扮演相应的岗位角色, 严格按照部队实际要求进行训练, 必要时进行岗位角色轮换, 确保每个学员熟悉每个岗位或多个岗位的职责。通过模拟部队的实际训练, 可以了解学员对装备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发现学员的实际任职能力与部队需求之间的差距, 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并最终使学员具备胜任将来岗位的能力, 有利于部队缩短形成装备保障力的周期。同时, 在学员进行模拟演练的过程中, 亦可发现部队现行训练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有利于对部队的训练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提高训练效率。

三改革考核机制, 有效检验学员能力

考核不是任职教育的终极目标, 仅仅是检验培养质量的一种方法。考核机制的建立应和培养内容、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目前学员自主学习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下, 建立严格、科学而又不失灵活的考核机制, 对于督促培养内容按要求完成和确保培养质量, 就显得尤为重要。考核的形式应该呈现多样化, 不应仅局限于书面考试, 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 应在考核中确保一定比例的实践考核环节。比如, 将学员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贴近部队式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考核机制中, 也可将专业课程中的实验 (实操) 作为考核内容, 或者课程结束时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对课程进行考核。考核时应充分调动学员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学员的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考核。任职教育的考核评分机制亦应与部队要求相适应, 不能再拘泥于60分及格的传统观念中, 而应制定合理科学的评分机制。另外, 现行的考核机制中虽然学员的最终岗位任职能力由第三方考核机构来进行, 但是考核专家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员实习所在单位的技术人员和本校的教员, 无法确保考核结果绝对的公平、公正。为此, 有必要深化第三方考核机制, 比如邀请其他部队的技术骨干和其他院校的教员参与考核, 甚至可引入实操考核答辩程序, 否则考核结果会有失公信力。最后, 应建立健全考核的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对于考核优异的学员要给予奖励, 当出现部分学员考核不达标时, 应有惩罚措施, 严重者应给予淘汰。

四完善教材建设, 紧跟教育需求

教材是对培养内容的具体化, 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平台, 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确保培养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教材的内容应满足任职教育的要求, 即实用、贴近部队;紧跟作战、训练和武器装备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军院校教育向以任职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方向转变的不断深入, 学历教育阶段的很多教材已无法胜任任职教育, 明显呈现出实用性差、与部队实际联系不紧密、没有紧跟装备发展等不足, 严重制约着任职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对培养质量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 因此, 急需对学历教育时的教材加以修改、充实。另外, 任职教育中出现的“贴近部队式教学”虽然基本上以实践的形式展开, 但为便于学员预先了解部队实际训练形式、内容和流程, 以及训后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亦应有相应的教材相配套。教材的形式应多样化, 特别是任职教育中的实践性环节较多的课程, 应配套视频教程, 或者是可交互式示教系统。

五保障配套装设备, 确保教学顺利开展

任职教育岗位指向性强、贴近部队需求的特色决定了教学活动中必然需要一系列的装设备与之相配套。这些装设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课程的开展需要全程有装设备来保障, 针对这些装设备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锻炼和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环节, 因此配套装设备的保障应有力。然而, 由于院校配备的装设备数量较少, 加上学员操作本身熟练程度不够, 装设备故障率较高, 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培养质量的保证。而装设备的费用高, 短期内无法实现配套数目的增加;装设备的维修周期长, 一旦装设备出现故障, 较长时间内教学活动便无法开展。为此, 可通过研制装设备的可交互式仿真模拟器, 在耗费较少经费和较短时间的情况下解决使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 适应新形势变化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学员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教员的知识水平、阅历对学员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员队伍建设是推进任职教育发展, 提高任职教育质量的关键。

首先, 可在改善教员来源上采取措施: (1) 改变“近亲繁殖”的现象。目前, 我军很多院校的教员中大多是本校毕业生留校, 抬头见师兄, 低头见师弟, 如此就很难营造学术交流的活跃氛围, 难以产生智慧碰撞的火花, 更无法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 基本上不会出现人才的“群体效应”。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吸纳其他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的人才来校任教。 (2) 聘用文职人员。最近几年虽已开始实施, 但目前似乎仅局限于基础性学科, 我认为, 可扩展到专业领域, 比如聘请地方上在某一专业上有造诣的专家、教授担当军校的教员, 如此可充分发挥文职人员的特长, 在很多领域弥补军事院校的不足, 形成优势互补;借助地方力量及时了解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现状, 推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起到拓展学员视野的作用;另外, 聘用文职人员可以在现有编制员额紧张的情况下, 节约办学开支,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 聘用部队现役军官担当教员。现在还未形成长久制度。部队现役军官在部队实际训练、作战指挥、武器装备使用情况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恰恰是任职教育所需要的, 若聘请他们担任教员, 必将对任职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根据部队现役军官的岗位特点, 决定其任期, 任期满后即返回部队, 然后继续聘用下一批。如此, 不仅提高了任职教育的质量, 也促进了部队与院校的交流。

其次, 丰富教员的部队经历。抓好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是部队建设的需要, 是积极适应院校改革形势, 提高培训层次的关键。培养和提高任职教育教员的素质, 是实施人才战略工程, 适应新的军事变革, 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以前的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 导致大量的教员缺少部队经历, 从而缺乏对部队情况和武器装备的了解, 因此很难适应任职教育对教员的要求。为确保任职教育的质量, 教员应及时掌握部队和武器装备的进展, 根据具体专业的特点, 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去深入部队, 比如任职、远航、参加演习等。并且为保证教员能够经常掌握部队训练的最新情况, 借鉴外军的一些经验, 应每隔一定周期对教员的部队经历进行审核, 确保教员在一个周期内至少有一次部队经历。

任职教育正在不断改革中阔步前进, 希望新型军事院校体系能适应时代发展, 培养更多优秀的能够适应新时期新阶段作战形势要求的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国杰, 马平平, 徐良明.加强任职教育研究培养新型军事人才[J].四川兵工学报, 2009, 30 (05) :135-136.

任职教育院校教材的建设 篇8

一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在转型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训练需要, 依据基础教材增加新知识、新理论, 专业教材增加新技术、新装备, 岗位教材增加新战法、新训法和新管法的要求, 建设涵盖任职培训、现职轮训、研究生教育、学历教育等不同对象, 包括文本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等不同介质的主干教材、辅助教材、参考教材、案例教材等体系配套、覆盖全面、种类齐全、规范统一的教材新体系。

第一, 加快任职教育教材新体系的构建。任职教育具有层次高、周期短、学研性强的特点, 因此教材建设应按照“立足实战、求新求精、优化结构、形成系列”的思路, 进一步在突出特色、强化质量上下功夫。

第二, 加强研究生教材体系的完善。研究生教育是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柱。研究生的教材建设, 按照“瞄准前沿、突出特色、整体建设、专业配套”的思路, 根据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不同课程的性质、内容等特点, 调整和完善教材体系。

第三, 加强电教教材的建设和使用。电教教材是发展电化教育之本, 它与文本教材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教教材建设按照“按需选题、技术高新、注重质量、重点建设”的思路,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 重点在与课程教学的配套建设上下功夫。

第四, 加强案例教材的建设和研究。案例教材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特点, 直接从事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 满足案例教学需要有效而独特的教学工具, 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类教材。案例教材建设按照“真实化、个性化、中立化、前瞻性”原则,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重点在与主干课程的配套建设上下功夫。

二努力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当前, 教材建设发展面临众多矛盾和问题。如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有些内容比较陈旧;有的教材与学科专业配套不够合理;教材建设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教材建设队伍的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院校教育转型的需要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大力实施精品教材战略, 努力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第一, 坚持科学规划。在教材的建设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确保教材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既要对人才培养的种类、层次进行科学分析, 又要对培养目标、方向进行科学界定;既要全面考虑, 又要突出重点, 做到规划全面、选题合理、发挥优势、保障重点、形成特色、提高质量。

第二, 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教材的生命, 是实现教材使用价值的决定因素, 也是教材改革的重点。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是做好教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努力做到多出教材、出好教材、出精品教材。

第三, 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保证教材建设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教材建设存在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部分教材质量不高, 特别是原创性教材较少。要建设高质量的教材, 必须在原创上下功夫, 不断开阔视野, 掌握国内外、军内外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和军事变革的新动向和新趋势, 保证教材创新取得实在、管用的显著效益。

三加强教材编审工作的管理

教材编审是教材建设的核心环节, 组织好教材编审工作是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 也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基本措施。

第一, 加强教材编审制度的落实。在教材建设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章办事, 严格执行章程规定。要认真拟定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编写计划, 对每年教材的编写、修订再版、重印、外购计划, 要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认真论证, 按编审章程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集中申报, 加强编写、打印、校对和出版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 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第二, 促进教材建设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健全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机制, 注重发挥“教研一体”的优势, 通过科学制订计划、优选教材 (专著) 、合理调配力量、抓好成果转化等措施, 把科研学术工作与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 增强教材编审队伍力量。按照“经验丰富、特色鲜明、中青结合、相对稳定”的思路, 建设一支适应转型、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材编审队伍。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是教材编审的骨干力量, 广大中青年教员是教材编审的中坚力量。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等教材编审的积极性, 配合教材编审单位的各项工作, 努力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

摘要:由于院校教育转型, 教育训练任务对教材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应抓紧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努力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加强教材编审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任职教育与教员角色转换 篇9

一、任职教育对教员提出的新要求

教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员的素质,必须清楚任职教育对教员提出的新要求。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学历教育中,教员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信息的交流变成了一种单向的传输,学员只能机械地接受信息而无法影响信息,造成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影响到学员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重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任职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员树立一种全新的“学员主体观”。

(二)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

教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胜任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员要针对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及时吸纳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任职教育中,解决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是个核心问题。同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的对象构成要相对复杂一些,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本专业知识的培训,尤其对即将从事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更为欠缺。因此,这就要求教员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外,还应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只有教员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任职教育才能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岗位任职需要。

(四)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任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更应该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员。

二、教员队伍现状与任职教育要求的主要差距

从任职教育的教员队伍现状看,还不适应任职教育的要求,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陈旧

首先,在目标观念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坚持能力本位,没有强调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师生观社,1997,4,1.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85,82.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念上,还没有彻底变传“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

(二)实践知识缺乏[1]

近年来,虽然工作一线单位和院校的双向交流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教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目前,一些教员的实际工作经历空白或任职工作时间不长,对一线工作情况不够熟悉,任职实践经验不足,实践知识缺乏。

(三)教学方法单一

现有许多教员还习惯采用传统的集中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一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应用得不多,不能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任职教育要求教员完成的角色转换

为了适应任职教育对教员提出的新要求,逐步缩小或消除教员素质与任职教育要求的差距,从事任职教育的教员应完成下列几种角色的转换[2]。

(一)从知识传播者向能力开发者转换

任职教育坚持能力本位的理念,重在培养学员任职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传统的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任职教育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开发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任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员任职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要求教员确立发展变化的学员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欣赏学员的能力,坚信每个学员都是有待开发的任职者,着力挖掘学员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

(二)从学习管理者向学习指导者转换

人们一直把教员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员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学员。这样教员就成为学员学习的管理者。通过严格的管理,希望学员认真学习。然而在任职教育中,教育对象大多是成人,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将相对弱化。并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员在学员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教员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任职教育中,教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员有效地学习,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从为人师表者向价值导向者转换

在过去价值观相对稳定的统一时代,社会赋予教员人生楷模的期望,教员担当为人师表的角色。教员既是学员道德规范的传授者,又是学员道德行为的榜样。但是由于任职教育处于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学员的价值观念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员要更多地成为学员的价值导向者,帮助指导学员澄清各种价值观念,选择各种道德行为,解决新的岗位任职中出现的困惑,注重培养学员的价值选择能力,发挥学员价值观形成的导向作用。

(四)从知识复制者向研究者转换

任职教育要求在培训中学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员要

[5]毕艳莉.谈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J].辽宁工学院,

[6]郝晓梅.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与能力[J]教学建设与改革,2005.

[7]王爱君.试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江南学院学报,2001.3,VOL16,(1).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阻抗及消解

陈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摘要:新课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但在实践中由于客观存在路径依赖和资金不足,主观存在教师对自身利益和教学有效性的考虑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着阻抗,阻抗的消解一方面需要教师内在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制度规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交流协作和教师再教育,等等。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阻抗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很多的困难,其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阻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利用。“阻抗”最早应用在物理学领域,上世纪初由弗洛伊德(Freud)引入心理学研究。弗洛伊德给出的阻抗定义为:“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1]有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或者是由于个体对心理咨询心存疑虑,或者是由于个体缺乏行为变化的环境条件。[2]据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阻抗可以理解为教师阻碍和抗拒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心理和由此所引发的外在行为方式表现。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阻抗表现和产生原因

1.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阻抗表现。

罗杰斯(E.Roge)研究发现:一般人对于改革的态度呈现类似于常态分布的模式,即在一个坐标中,处于中间人群的比例最大,越往两端所占的比例越小。普拉特(Prat)引用罗杰斯的观点并将其量化,提出教育人员对变革的态度可以分为五类:反对者、拖延者、沉默者、支持者和热诚者。其中沉默者最多约占40%,支持者和拖延者各占25%,热诚者和反对者最少各约占5%。[3]可以看出,在教育改革中拖延和沉默者占了65%。虽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情况调查还需要更深入和全面,但在实践中已经明显看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普遍偏低,一些教师不愿或者不会使用信息技术;一些教师应付式地使用了信息技术;还有一些教师滥用信息技术,不合时宜地大量应用声音、动画、图片等,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仔细去学习、好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2.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产生阻抗的原因。

阻抗首先是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阻碍和抗拒心理的产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方面看,根据路径依赖理论,由于受到长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的影响,人们在接受新的变革时会按以前路径行动,不愿或难以改变。同时,资金投入不足或者分配不当。信息技术的硬软件工程、教师的研究和应用都需要资金来支撑,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应用没有实施条件很难实施。并且,制度改革不系统不健全,使教师的改革受到一定约束。从主观方面看,一方面,一实施研究性教学。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学员的知识来源主要是教科书,教员也就相应地成为解说书本的复制者,他们把书本知识及前人的经验理解,教给学员,要求学员记住。在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下,教员对任职需要的知识起延续的作用,对任职需要的能力培养起重复操作的作用。而任职教育的特点,需要不断地突出岗位实际需求的变化,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发展。这就要求任职教育教员从传

些教师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或时间不够。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够高,并且基于教学有效用的考虑,不敢贸然改革。

我们通过对产生阻抗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产生阻抗的主客观的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客观的限制因素极大地约束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由于教师本身存在不足,又反过来使得客观因素的改革缓慢。另一方面阻抗虽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阻碍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它让教育改革开展更谨慎和全面,因此对阻抗的分析应更全面仔细。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阻抗消解策略

消解阻抗首先要消除教师的阻碍和抗拒改革的心理。消除这种心理需要教师一方面为支持改革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一方面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克服抗拒心理。

1.创设消解阻抗的外在条件。

首先,建立因地制宜的改革制度。具体制度可以由学校制定改革的阶段目标以及计划安排,由校际讨论然后上级审批决定。其中激励制度和评估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其次,遵循渐进原则。采用试点带动、上级带动下级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办法渐进改革,过于强制和模式化的改革不利于改革的开展。最后,创设学习和交流协作的环境。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足,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我们应组织开展教师的再教育培训活动。同时采用交流会或使用网络论坛等形式开展交流,分享成功、提出困难。组建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验研究共同体,研究人员、学校和教师间密切协作,以行动研究来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认知和技能。

外在环境的创设很重要,但是现阶段不能等外部条件完全满足后再克服自身因素,而应该分析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从教师自身消解阻抗。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主动尝试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加上主观实践存在盲目性,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难免出现很多问题,但不能有问题就否认它的作用。教师首先要纠正技术无用的观点,才能接受并支持其使用和发展。其次,积极参加交流和互评活动。一是要组织和参与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互相听课、评课,然后讨论以提出建议和意见,互相促进提高。二是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与协作,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6.

[2]阿德莱德等.行为心理学入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57.

[3]段旭.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阻抗及其消解[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6.

[4]于动.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研究———一种经济学视角的分析[D].河南大学,2007.

统的知识复制者转化为研究者。

参考文献

[1]姚武文等.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方法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9):7-8.

中美军队任职教育比较研究 篇10

一美国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主要特点

1. 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

目前, 美军实行开放办学的方针, 大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 并广泛吸收和借鉴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教育的最新成果, 为本国军队建设和院校发展服务。其主要表现:一是向地方开放, 依托国民教育, 采取军地共育形式, 提高军官的培养质量。据统计, 目前美国三军军官研究生中, 陆军的大部分及空军的70%、海军的20%都是依托国民教育高等学校培养的。二是向世界开放, 发展留学生教育。如美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现招收20多个国家的校官学员, 除北约国家的军官外, 还有大量被认为友好或中立国家的军官。三是聘请外军教官讲学。美国西点军校开设的军士和连队管理课, 就是聘请号称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军士”的英国皇家陆军的教官任教。这充分反映出美军实行开放式办学, 联合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的力度。

2. 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美军为适应联合作战需要, 提高指挥员联合作战能力, 要求有条件的院校都要开设联合作战指挥专业。因此, 各军种中高级院校纷纷增设联合作战课程。如在陆军军事学院的教育计划中, 有75%的课程是关于多军种联合作战与多国部队联军作战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 及时将学员学到的联合知识转化成联合能力, 美军规定接受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毕业生必须到联合职位任职接受实践锻炼。所有联合专业军官从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学院毕业后, 除非得到人事和战备国防部副部长的许可, 否则必须到联合职位上任职。

3. 课程设置实践性强

美军院校任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实用性强, 用什么学什么, 需要什么教什么。其主要表现:一是参加作战演习, 让学员将学到的理论在学习中运用。例如, 美国陆军步兵学校步兵军官基础课程中的学习有班训练演习、排进攻演习、连野外演习, 共五次。二是参观见学, 组织学员到国外参观访问, 进行实地考察和战场考察。例如, 美国国家军事科学院一般都安排学员在一年的学习结束时, 进行为期两周的出国考察。三是到部队任职或代职, 不断拓展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协作空间, 使院校所学课程与部队任职实践完全融为一体。

二中美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比较分析

1. 任职教育院校体系结构的差异分析

中美军队虽然在院校体系结构上都实行任职教育, 但最大的差别在于初级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由于我军院校对外开放办学的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军队院校自身进行研究生培养, 依托地方高校进行研究生培养的比例非常小。美军的军事院校, 除空军理工学院和海军研究生学院外, 其余无研究生教育。几乎所有的陆军军官研究生教育、70%的空军军官研究生教育和20%的海军军官研究生教育, 都是在地方大学进行的。而我军的研究生教育大部分是在军事院校进行的。

2. 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内容差异分析

长期以来, 我军的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依然比较侧重理论性、系统性, 实战性、联合化、信息化的内容相对较少, 且主要集中在高级任职教育院校。在丰富任职教育的内容上, 美军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联合教育理论制度、组建新的教育机构、扩展联合教育的层次等措施来推进联合作战教育的发展。鉴于未来战争要求军官普遍具备联合作战的视野、理论和知识, 因此, 美军已将联合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由高级任职院校扩展至中级任职教育院校, 将联合教育思想贯穿于任职教育的各个层次。

3. 任职教育院校课程设置差异分析

军事人才不但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美军特别重视各级任职院校的实践环节, 在院校课程设置上将实践性教学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增加实验、实习、操作和演练的时间比例。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长期分离, 军队院校相对注重教学的理论性、学术性和系统性, 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对于任职教育的教学实践起步较晚, 与美军任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比较相对滞后。

三美军院校任职教育的启示借鉴

1. 军地并举, 进一步走开放办学之路

健全多方联合育人机制。军事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军队院校是无法完成的, 必须加大军事任职教育体系的开放力度。一方面, 充分利用国民教育资源, 实行军地并举一体化人才培养, 是新形势下培养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 要加大各军兵种院校之间的开放力度, 充分发挥各院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 举各校之合力培养军事人才。目前, 我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结合不够紧密, 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不多, 因此, 军事人才培养要加大部队和院校合力育人、国内和国外合力育人的力度, 增强我军院校任职教育体系的活力, 提高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益。

2. 瞄准“打赢”目标, 加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各军兵种的联合战争, 需要我军院校把任职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优秀的联合军事人才上。要遵循联合军事人才的培养规律, 逐步改变当前只在高级指挥教育院校中开展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现状, 把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联合素质能力培养贯穿于军官任职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 要加强院校的联教、联训机制, 使其制度化、常规化, 加快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军事教育体系。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整合利用院校资源, 调整院校任务分工, 逐渐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学历教育院校和各级任职院校分工明确、逐级递进、相互衔接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

3. 立足岗位需求、突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主体, 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当前, 我军军事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不足, 因此必须加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军事任职教育要适应信息化、联合化战争的需要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前沿性和应用性。一是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比重。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动手实践和模拟操作训练, 不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二是改革“实践性”教学内容。通过突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使用、维护和管理能力培养, 使学员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练谋略、练指挥、练技能、练战法, 为适应岗位任职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组织学员到部队任职实践, 使院校所学课程与部队任职实践结合, 促进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万莲.浅谈美军任职教育的主要做法[J].坦克兵学刊, 2007 (4) [1]万莲.浅谈美军任职教育的主要做法[J].坦克兵学刊, 2007 (4)

[2]任海泉.外军院校教育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8[2]任海泉.外军院校教育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8

军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篇11

【关键词】军校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Construc tion Of Military Aacademy

Gao Xiaoyue

【Abstract】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is a large,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constructing must be guided by the right of thinking,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diathesis and capability of cultivation objects as the main training aim and aspect. No other than in this way aptness assure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academy science , practical and relevant, make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accord with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our military’s curr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Education of Military academy;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军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军事教育课程体系的一般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特定的规律和内涵。在任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在充分分析任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的同时,把握其运行机制,使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符合任职教育的特色,增强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保证任职教育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

1 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培养院校为实现其培养目的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任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方向,是院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结合总部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指导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入部队调研,确定培养对象微观层面上岗位需求的能力和素质,然后结合培养院校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部队现实和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要以中央军委和总部关于制定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文件为指导。二是根据部队发展和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任职教育对象能力素质构成。三是要分析培养院校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强培养目标实施的可行性。

2 任职教育课程结构的构建

任职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学历教育,其培训周期短、层次多、内容新、培养任务明确。所以,任职教育要按照总部的文件规定,按照培养目标的需求,划分教育阶段,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由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组成。整个课程结构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不同,构建“课程相对稳定、专题灵活组合、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结构模式。一是构建任职教育课程结构的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政治人文类课程、科学文化类课程、军事共同类课程、专业通用类课程。二是构建任职教育课程结构的专业课程模块。在专业课程模块的设置中,要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化,强调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三是构建任职教育课程结构的拓展课程模块。任职教育拓展课程模块主要是根据被培养者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潜能而选择的“选修内容”,为培养对象提供包括报告、讲座、研究、部队实践等课程。

3 任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任职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军校教育,又使得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即它在对以往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同时,也包括对未来知识与能力一种设想和期望。其内容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职教育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初级任职教育其课程内容构建的重心应趋向于教材;中级任职教育其课程内容的构建在价值取向上应以经验为主;高级任职教育其课程内容的构建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上应以课程活动为主。二是任职教育课程内容构建的原则与方法。任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要根据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规格,结合课程结构的要求,突出体现实践应用性、岗位针对性、逐级衔接性和整体综合性的原则,做到综合学科,整合知识,优选内容,剔旧增新,区分层次,合理划分。三是任职教育课程内容结构。任职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培养对象实际岗位任职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模式,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第一方面是综合性课程内容结构。任职教育培养目标应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课程内容结构的设计上应具有综合化的特点。这种综合结构,必须符合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要根据任职培养对象学习的专业领域要求,为牢固掌握其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奠定广泛的、综合性的基础。第二方面是模块化课程内容结构。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景模拟单元。其中每一个模块单元都应针对某一个职业的多项能力中某一项或几项能力的定向教育,让受教育者掌握从事某一项任职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受教育者既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在教员的指导下对模块作适当的增减。第三方面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是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密切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向某一专业方向发展,呈直线递进关系。这种课程内容结构能按不同课程类型划分教学阶段,即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专业技术。其优点是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利于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4 任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构建

课程标准是指一门课程为达到一定的课程目标而进行的具体规划和设计。一般包括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制定任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任职教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体现任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突出任职教育特色。要做到强调实用性、体现灵活性、增强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优选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出使教学内容符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内容贴近部队建设实际,使教学内容紧扣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三是明确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初级军事指挥任职教育院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并辅以试验、实地、现地作业、实兵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员的初级指挥能力;中级军事指挥任职教育院校,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注重图上作业和现地作业,培养组织指挥能力;高级军事指挥任职教育院校,应以自学为主,研究式与问题式相结合,注重图上作业,现地作业或实兵演练,提高运筹决策和实际指挥能力;四是选择任职教育的考核方法。初级任职教育的考核方法应以毕卷考试为主,注重考查培养对象对于基本军事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级任职教育的考核方法应以开卷考试为主,重点考查培养对象对于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高级任职教育以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培养对象对于考查内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具体到培养院校实际的考核中,各个任职教育培养院校可以综合使用几种方法,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 朱如珂,董会瑜.《现代军校课程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2] 王前新,孙泽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3] 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岗位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研究 篇12

一、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 就没有军事训练的创造性。适应新形势科技练兵的需要, 首先取决于思维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因此, 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应把更新观念放在首位。

(一) 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 要着重解决学习方法过死、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 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 通过诱导, 使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员的个性, 突出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员在学习上有兴趣, 思维上有空间, 创新上有意识。

(二)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在院校和教研机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九重九轻”的弊端。即:重专业, 轻基础;重科技, 轻人文;重智力, 轻态度;重统一, 轻个性;重书本, 轻实践;重课内, 轻课外;重灌输, 轻主动;重知识, 轻方法;重安排平坦的成才之道, 轻自主去克服障碍。这直接束缚着学员的创新思维。因此, 教学改革中, 各级应密切配合, 注重解决这些弊端。机关指导工作中要突出以教学为中心,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员为主体, 作为学员队, 应积极疏通指导, 真正使学习兴起来、活动搞起来、思维活起来、学员动起来, 融入到创新环境中去。

(三) 敢于让学员标新立异。

教员在指导教学过程中, 应具有超前意识, 把视点投向科学前沿, 给学员留下较宽的创新空问, 让学员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结合所学知识, 合理设想, 大胆创新。对学员全新的思想和观点要进行辨证分析, 并给予鼓励和引导, 激发学员的创新热情。

二、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

对学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是教育学科的重要课题, 如何适应部队需要, 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开发学员的智能。

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以承认学员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前提, 以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为起点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员应运用多种手段, 积极引导, 激发学员思维, 尽量避免以简单的结论方式把知识“告诉”学员, 而是要把学员引入到教员精心创造的情景之中, 使学员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跟上教员思路, 积极参与教员设计的活动, 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精神驱动下去活跃自己的思维, 开发自身智力, 从而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

(二) 改革考试模式, 促使学员学习方法的改进。

“怎样考, 就怎样教;考什么, 就背什么”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这种现象的发生, 与当今考试模式不“活”有很大关系。目前考试形式单一, 只注重考知识、考记忆, 却缺少考核学员创造性思维的主观发挥题。在这种导向下, 学员死记硬背、临时突击、考完就忘的现象比较严重, 致使学员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因此, 在新形势下, 改革考试模式, 把学员从封间的、繁重的考试压力下解脱出来, 引导学员创造性地学习, 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 重视课外教学, 开阔学员的视野。

除完成教学任务外, 教员还应鼓励和指导学员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以拓展阅读范围, 增加知识储备, 开阔思维空间, 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 弥补理论基础薄弱、课堂学习枯燥的缺陷。

三、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员能力素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而创新能力是适应新时期练兵要求的关键。它基本包括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拓展能力等几个因素。因而, 教学活动应围绕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展开, 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一) 重视“学法”的改革, 增强学员自学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强调“教”的作用, 而忽视“学”的作用, 对于学员来说, 教员讲什么是什么, 给多少是多少。久而久之, 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 依赖性过重, 创造能力低下的状况。要真正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就要鼓励和引导学员进行独立性思考, 主动性学习, 创造性发现, 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另外, 学员在校学习时间短, 学的知识有限, 要想打牢自身的素质基础, 还必须依靠自学, 因此, 自学能力是衡量能否适应部队、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二)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所有其他能力都是为实践能力服务的。但是, 从目前状况来看, 学员总是听得多、看得多, 而实际动手的机会却很少, 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因此, 教学应重视培养学员的操作能力, 实现由士兵技能训练向军官素质的转变;演习、实习、战术战法研究由“保姆式”向学员自主操作转变, 多给学员创造自主动手的机会, 使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

(三) 改进固定的教学模式, 增强学员的拓展能力。

要适应部队训练、要求, 在教学指导上应灵活多样, 积极研究和实践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和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 使学员突破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 能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得到启迪, 引申、拓展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增强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在21世纪的军事变革中, 科技已成为当前军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新形势下的科技练兵大趋势, 对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必须立足打赢, 着眼科技, 注重创新,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重点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才能发挥其“酵母”作用。

四、铺就学员的创新之路

为学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术土壤是任职教育院校提高学员学术创新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必然举措。如何为学员搭好台、唱好戏是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课余时间放开。

目前我军院校, 特别是指挥类院校, 还存在忽视学员个性特点, 课余时间管理不科学, 统多过多、过死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学员队干部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尽量少给学员安排公差勤务和义务劳功, 多给学员一些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使学员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鼓励学员按个体兴趣、才能、特长、爱好发展自己, 从而改变我军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种模式、一个标准, 千人一面的状况。

(二) 教学资源放开。

图书馆、各学科资料室、有关专修室、实验室以及园区网、多媒体教室, 要对学员全时开放, 为学员自学和科研等创造性活动提供充实的“材料”和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不能为了严格管理, 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搞“一刀切”, 搞整齐划一。应允许学员根据需要使用。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学员自学和实验的引导工作, 培养学员良好的科研习惯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三) 学术渠道放开。

在军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员创新的志向, 训练创新的思维, 营造创新的氛围。一是要给学员多创造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二是要加强学术研究的管理, 严把学术研究的方向关, 防止出现根本性错误。要帮助学员把学习过程作为学、用、创有机结合的过程, 把学研活动作为书本知识学习的自然延伸和深化, 利用课题研究、开发运用、成果转化等时机, 努力营造学术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使学员在学术争鸣中受到创造性训练, 形成创造性成果。

摘要:岗位任职教育是培养部队第一岗位任职需求, 是全面打牢能力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观念, 突出对学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 以适应部队新军事变革挑战的要求。

关键词: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俄]萨里莫娃.当代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主要趋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预制节段拼装下一篇:企业管理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