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2024-06-11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通用12篇)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篇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工程建设日趋增多, 城市化发展对工程建设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程测量作为建筑施工中的第一道工序, 是建筑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在整体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施工中, 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测量精度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测量精度, 保证工程质量。

1 工程测量精度控制重要性

工程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同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工程测量当中每一种测量的精度高低都只是相对的, 存在着各种导致误差的原因。如今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工程测量精度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使工程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可靠, 需尽可能地提升测量精度, 减小误差, 确保施工每一个阶段的测量工作的完善实施。

具体来讲, 工程测量可以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每一个阶段的测量都都工程建设与后期管理都有着重要影响。规划阶段的测量主要为通过地貌、地形等确定工程占地范围以及周边公共设施等, 此阶段的测量决定工程环境。施工阶段工程测量主要为建筑施工服务, 此阶段测量精度的控制对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目的在于对整个工程现状进行检测, 保证工程后期的正常运行与维修等。此阶段检测工作主要有变形检测。

2 工程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1) 工程单位投入与管理因素。目前工程测量中所使用的测量仪器价格普遍较高, 例如地面测量仪、数字化测绘技术等。通常工程单位为节省建造成本, 对于工程测量工作没有保持足够重视, 导致单位工程测量设备更新较为缓慢, 仪器灵敏度不足, 无法满足具体测量任务的需求。先进的测量仪器不仅能够使工程建设更为坚固美观, 也能够有效节省人力与物力。并且, 许多工程单位对于测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不重视, 测量仪器长期得不到保养, 精准性也无法得到保障。2) 工程测量技术影响。工程测量中不仅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 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判断分析工程建设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今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工程测量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GIS、RS、GPS等。由于一些工程单位信息技术设备缺乏, 工程测量数控分析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导致测量精度无法保证, 测量工作的效用也难以全面体现。3) 测量人员的影响。测量工作人员对于测量仪器的错误记录、错误操作等人为问题是导致测量结果精度低的重要原因。部分测量工作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欠缺, 测量中操作较为随意, 工作责任感缺乏, 使得测量结果精度低;一些工程单位甚至没有专职测量人员, 其测量工作人员基本为施工员、材料员等技术人员兼职, 这些工作人员大多对测量仪器的使用操作以及维护等不清楚, 仪器操作不正确, 导致测量仪器在每一次不正规的操作后降低灵敏度, 久而久之仪器精度越来越低。

3 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对策

工程测量工作的目的在于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指导。随着现代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 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通过提升工程测量精度, 保证工程质量来获取企业项目收益, 现具体提出几点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策略。

1) 完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增加对测量仪器的投入。要保证测绘工作准确性, 必须要对测绘设备进行投入, 施工企业应当保持发展眼光, 紧跟现代施工工程快速、优质与高效的施工需求, 尽早引入实用与经济的新测量仪器。同时, 施工工程单位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 并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加强流程控制, 工程测量需要在保证测量仪器质量的基础上, 加强规范对测量流程控制。2) 完善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离不开技术支持。如今随着工程测量难度的不断提升, 工程施工对于测量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科技不断发展, 测量仪器不断更新, 工程单位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测量技术作为今后工程测量工作的支撑, 有效协助测量人员对所测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并进一步提出施工方案。例如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 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 从而减少分析运算中所造成的误差。3) 加强测量流程控制。测量中除了要保证测量仪器的质量, 更要加强对测量流程的有效控制。每一位员工股在测量中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坚持实事求是德尔原则, 对实际测量工作进行全面考量。例如使用GPS-RTK测量技术, 首先需要严格参考站设置, 基准站设置需要充分保证视野的开阔, 避免多路径效应干扰;同时也需要严格流动站设置, 流动站设置不能与基准站距离过远, 保证所设置的高程精度以及平民精度满足测量工作的需求;在测量数据使用之前, 应用两个或者以上已知点进行检查, 结合对比来发现问题;在GPS-RTK测量完成之后, 加强对建筑群、树林等卫星遮挡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重测检查;利用全站仪边角测量, 对GPS-RTK测量成果距离与角度进行检查。4) 制定科学测量方案。工程正式开工之前, 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地勘探, 结合全局, 全面考虑图纸工程测量内容。首先需要布设整体测量控制与施工导线控制网, 明确工程测量的误差参数。同时结合施工进度计划中的每一项施工工序, 以质量管理以及工程进度管理作为基本目标, 制定全面的测量方案, 尽量确定工程测量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参数与测量的精度。工程测量进行时, 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 制定起初步测量方案;工程现场勘探过程中需要对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提供的观测地点进行仔细测量, 得到具体的数据之后再校正审核。此外, 布点测量过程需要保证测量选择点的安全稳固;选取的测量点的透视性要好。

4 结束语

工程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只有提升工程测量精度, 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 需要加强对测量工作的投入与管理, 引入新型测量仪器与技术;加强对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明确制度, 规范测量工作流程, 提升工程测量精度, 使测量工作满足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

摘要:工程测量是建筑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的工程建设施工, 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测量精度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要性, 结合对工程测量精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测量,精度,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成峰.如何对工程测量精度进行有效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刘元佳.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必要性研究[J].科技风, 2012.

[3]林本锐.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篇2

GPS高程测量精度的探讨

对GPS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影响GPS高程测量的`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结了提高GPS高程测量的几点措施.

作 者:田野 贾晓堂 包德高 TIAN Ye JIA Xiao-tang BAO De-gao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6刊 名:煤英文刊名:COAL年,卷(期):18(5)分类号:P623关键词:GPS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 高程拟合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篇3

关键词:工程测量;精度;影响因素;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做好工程测量工作,控制好测量精度。然而在我国的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控制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的精度。因此,在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并对其加以控制。

1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影响因素

1.1 测量人员专业素质与流动性因素

工程测量人员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然而我国比较缺少专业的工程测量人员,并且测量人员的素质比较的低。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有的工程测量工作则是由施工技术人员负责的,有的则是聘请临时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的。这种情况就严重的影响工程测量过程中的精度控制。没有经过专业测量培训的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养比较的低,这就会影响测量操作,降低测量精度。测量人员的流动性大也是影响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重要因素。由于工程测量的工作条件比较的艰苦,并且工作风险大、责任大,导致非专业的测量人员不能够长期的工作,从而工程测量工作的重担就落在了技术人员或者一线工人的身上,从而影响工程测量的精度。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岗位比较多,相关人员缺少沟通,使得各部门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从而降低工程测量精度。

1.2 仪器管理维护与测量质量监管不到位

工程测量的仪器比较精密,管理维护不到位就需要影响测量的精度。然而,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不注重测量仪器的保护,测量仪器的使用比较随意,大多数测量人员对测量规范说明书不重视,从而使得测量标准不严格,测量误差较大。除此之外,测量人员在结束测量工作后,随意的放置测量仪器,使得仪器不能够得到妥善的维护管理,从而导致测量仪器在测量工作中出现较大的偏差。这种情况下再进行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则有可能会降低仪器的精度,导致测量不准确,严重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测量质量的监管也是影响工程测量中精度的重要因素,但是有的施工单位没有将测量工程执行到位,质量监管力度不足。社会力量与政府部分对于工程测量的监督通常会多于施工建设单位,但是 这样不会取得很好的监督效果,导致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不准确。即便有的企业建立质量监控部门,但是大意的操作与较强的随意性都会降低监督力度,从而导致质量监控只是一个形式,不利于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控制。

2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控制措施

2.1 测量方案的科学合理编制

在工程施工中进行工程测量时,想要有效的提高精度测量的效率,就需要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向作为测量依据,并且满足相关的条件。在进行科学合理测量方案的编制时,通常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测量控制。首先,工程施工现场的气候、地貌以及地质条件等需要提前进行预先测定,工程施工操作与方案制定需要依靠准确的测量工作,并且精确的测量还能够确保施工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在工程测量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初期准备,确保测量工作使用的必须物品准备齐全,不能使用其他物品替代,避免降低测量的精度。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施工图纸进行测量内容的确定,并对客观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测量的原则为逐步递进。在进行布网时,应该坚持先点后线的原则,测量方式应该通过线对面进行控制,为了降低测量精度手段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就需要合理的选择最优方案。

其次,在工程测量过程中,为了加大对精度控制的力度、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就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与方案进行测量,并且平衡施工精度与精度控制,从而能够使得工程项目顺利施工。之后还需要对测量的详细方案进行认真的制定,细化测量单位,按照客观原则对测量的关键数据精度进行控制,同时严格的审核测量数据,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就是布点工作,想要做好布点工作,控制好测量精度,就需要坚持三个方向:第一,为了避免布设点影响测量,降低测量精度,就需要确保测量布设点的安全可靠性。第二,为了方便测量人员辨识测量点的位置,从而顺利进行测量操作,就需要明确测量点的位置。第三,应该确保测量点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的避免施工器材的掩蓋与地形障碍等情况。

2.2 分析施工过程中控制网的精度

在进行工程测量时,应该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测量,应该有序的进行前期勘察、器材准备、布点以及控制网的布设等工作,施工放样测量工作需要在完成主轴线的确定之后进行,主轴线主要是依据施工方案进行确定的。工程测量的整体水平与质量会受到施工控制网精度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现场建设方案与环境会受到限制,这就会在客观上影响控制网的测量。为了避免控制网测量误差的出现,应该增加测量次数与时间。计算机技术与仪器可以应用在施工复杂、工期紧的工程中,这样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

2.3 分析施工放样精度

在工程项目的测量过程中,会受到施工环境、测量角度选择、测量仪器操作、测量偏离中心以及精度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施工测量放样的精度。在施工放样精度影响的众多因素中,主要将这些因素分为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主要包括测量偏离中心与测量角度,而系统误差则包括地形因素与仪器误差。在进行工程测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式,从而有效的防止偶然误差的出现。施工放样测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极坐标法,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言测量效果也比较好,在测量工作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与施工进度,为了确保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控制好工程测量过程中的精度。然而,在实际的工程测量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精度的控制,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就需要详细的分析影响因素与精度控制,从而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军才.论述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城市地理,2015,(18):133.

[2]朱春琛.浅谈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科技展望,2015,(21):157.

影响工程水准测量精度的探讨 篇4

在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工程测量中,经常要测设二、三、四等水准,有时用三角高程测量来代替三、四等水准。不管采用哪种办法,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是首先要考虑的。很多情况下,工程施工都有一些特殊要求,需要测量精度在规范要求的正常范围内有所提高,一般原则就是将主要限差指标提高到满足规范规定的1/2限差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质量上优质,精度上有充分的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水准测量的精度不理想,困难地区甚至接近限差或超限,三角高程代替不了三、四等水准。由此造成误工,引起甲方的疑问,给用户造成不便。现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

2 问题分析

2.1 水准测量

2.1.1 方案问题

由于水准测量比较简单,在施工前不进行方案选择评定、实测方法研究、精度分析等工作。实际上,进行方案研究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工程质量、积累技术经验的主要途径和必经之道。

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任务分析、技术要求、仪器和作业方法选择、精度估算、质量保证措施等。这些对于一般的工程可能不需要进行书面的作业,但对于重要的项目,就应该按规范要求进行必要的作业设计。

实际上,从以往的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有很多问题就出在最初的方案设计中,有技术上和质量上的漏洞。

2.1.2 方法问题

由于方案研究不够,造成方法选择上不科学或是考虑方面欠缺,影响到实测质量。比如:水准视距控制、跨越障碍物方法、仪器等级选择、图形条件、闭合条件等选择不当,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精度问题,很多时候是增加出错误的机会。所以,方案优化是很重要的技术措施。

例1:某工程由两个项目组成,施工中存在一些时间上的差别,A,B项目的水准控制点是各自独立做的,布置和实测路线分别如图1,图2所示。

这两种实测方法均存在一些技术漏洞。说明如下:

1)A方法没有在施工控制点之间构成闭合线路,容易将施工区域外的测量误差引入到区域控制点上,引起相邻的点位如A1,A4点之间产生较大误差,当控制起算点到工地的距离较远时,误差会大到不允许的地步。

2)B方法在施工控制点之间构成了闭合线路,但是进出区域控制网只有一个结点,而且主要线路重合,也是容易出问题的。一旦B1,P点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施工区域水准网。从图形强度来说,完全是一个柔性链接,没有强度可言。

两种情况应该改为如图3所示的方式,当A,B有联系时,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联测,保证A,B为同一个系统。当然,A,B区域也可以同时作,高程基准从BM1经A1,A4,B1,B3到BM2,形成附和线路,满足要求后,A,B区各自选一个起算点,进行闭合环平差,保证区域内部环线有足够的相对精度。

例2:某工程施工区域距控制点较远,只有一个方向有高程控制点。最初的水准路线如图4所示,往测时联测了D1,D2,D3,…,D12,返测时虽然沿原往测线路返回,但线路设计上不考虑原点。计算时从D12直接到BM点。

在上面的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系数在D12点上差别极大,本来就是单线路往返测,分开后表面上是闭合环,实际上降低了观测的精度。网图设计和计算应按如图5所示。对应的点应该按往返测进行比较,高程最好取中数。

2.1.3 操作问题

水准测量在选定的条件下,应按最佳观测方法尽量提高操作质量和观测精度。等级水准在操作上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除此之外,为保证观测质量,操作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查验仪器和水准标尺是否满足要求。

2)工程水准观测视距应该限定,一般应提高一个精度等级来处理。

3)手扶标尺会有所晃动,观测时读数应取较小值,以减少标尺倾斜时的读数误差累积。

4)观测前和观测过程中,应注意所用标尺刻划的情况,不同标尺会有所不同,尤其是5 cm,10 cm和整米刻划处。

5)读数时必须对所读数值肯定,不能含糊或凭印象估计。

2.2 三角高程测量

根据现有仪器的精度,竖直角测量中误差取mθ=8″,测距精度按2 m+2 ppm,距离按D=200 m计算,理论上,三角高程应能达到的精度为:

θ=80°,则mh=6.2 mm,且主要是测角影响。一般情况下,θ=80°~100°,此时mhD/ρ·mθ。当D=200 m时,误差影响为mhmθ=8 mm。实际上,只要提高测角精度,就能够满足代替三、四等水准的要求。

三角高程的精度主要决定于三方面:测角精度、测距精度、仪器高和点标高测量精度。测量中,测距精度一定,仪器高和点标高测量精度能够控制到1 mm以内,那么,问题就主要集中在测角精度上。测角精度又主要反映在瞄准误差上,所以瞄准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就具体加以说明。

如图6所示,在反射棱镜的设计和制造时,均考虑到线路的补偿问题。实测距离均自动改正到反射中心位置。因此,瞄准时允许有一定的偏差,只要能测出距离,那么,相应的平距就一定为补偿到位的真值。可是斜距和竖直角却含有一定的虚数,何况棱镜本身还存在与视线不垂直的情况。

瞄准棱镜中心测量三角高程,直读高差与读取竖直角计算的结果并没有区别,只是手工计算和仪器直接计算的区别。关键是:此时仪器认定的目标高并不是事先确定的目标位置。二者相差Δh,由于棱镜大小、位置变化不等,Δh大小、方向无法确定。有时影响很大,单测站就可能达到厘米级。

鉴于此,规范中规定,采用三角高程代替水准时,应测量平距D而不是斜距S,采用的基本数学模型是上面的式子,而不是h=Scosθ。测量竖直角的目标位置另选一个固定位置,便于瞄准。而目标高却是真正固定的数值,不受棱镜大小、仰俯误差的影响。

关于这方面,曾经验证过,瞄准固定目标,采用topcon310仪器测量三角高程,每千米测量中误差很容易达到10 mm以内。相反,瞄准棱镜中心,达到20 mm的精度就困难。

3 结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改进办法外,还可采用以下办法:

1)工程水准应采用四等水准以上的技术标准。

2)注意收集关于工程方面的技术信息,对施工工艺应有所了解,避免精度选择适当。

3)同一工程不同项目之间,应进行联测,加强检查。

4)大型和重要工程应建立高质量的基准点组,并采用二等水准进行观测。

5)应该加强对水准测量的技术训练、技术研究、方案探索以及资料分析。

参考文献

[1]杨中良.浅谈如何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测量[J].山西建筑,2005,31(15):120-121.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篇5

工程摄影测量中交向摄影的精度分析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工程摄影测量中交向摄影方式各元素影响物点坐标精度的严密公式,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采用先进的数码相机和量测相机进行了一定的试验,在仔细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找出了工程摄影测量中交向摄影最佳的交向角、摄影基线、摄影距离和摄影比例尺等参数,对物点坐标总精度的影响规律.实际作业中,要使最佳交向摄影方式获得最理想的点位精度,所总结出的结论是可行的.

作 者:沈庆雄 SHEN Qing-xiong 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沧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福建,厦门,361026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年,卷(期):34(3)分类号:P23关键词:正直摄影 摄影方式 交向摄影

探析管线测量探测精度的控制 篇6

关键词:地下管线测量;金属管线;精度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网变得日趋复杂,地下给排水、天燃气、电力电缆、通讯、热能等管线,地下纵横交错的管网,日日夜夜担负着输送物质、能量和信息传输的功能,管网越来越密集,管线种类越来越多,这给打桩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便。目前如何有效的掌握地下管线情况,较好的解决管网设施管理简单、清晰、快捷,强化对管理管线测量探测精度的控制研究已成为当前重要研究方向。

1地下管线测量探测的特点

1.1探测点全部处于地下,在探测过程中需用物探的方法才能明确将特征点位置标注在地面上,在这一过程中物探时容易出现探漏。

1.2探测过程中特征点密度大、数量多,在探测中由于地下多种管线平行交叉,会使探测难度增大,而且由于测量中各管线间的点距离太近易造成点号混乱现象。

1.3管线探测工作开始之初,需要先完成管线探查后,才能根据地下管理线的现状做管线测量,这会对当前实施的工程的进度有一定影响。

2地下管线探测方法选择

2.1电磁法。电磁法的应用原理主要是依据“电磁感应”,在应用过程中是先使地下管线带电,然后通过测量在地面上管线带电产生电流的电磁异常情况,达到探测地下管线布局以现状的目的。但此方式只能应用于金属管线。

2.2地震波法。此方法主要是利用管线以及管线周围的介质对声波传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性来确定。虽然地震波方法这种方式能测方位,但在实际应用中可探测的深度很有限,应用具有局限性。

2.3声波法。这种方式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借助声音在管道及其内部液体的传播特性,从而依据声音的传播特征来探测管道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只能针对非金属管线进行平面定位,对于管线的埋深不能测定。

2.4物理红外热成像法。应用原是主要利用热力学传导理论,依据理化原理通过仪器对埋地管道上方土壤层温度进行探测,从而判断地下管道的位置及状况。但这种方法只能适合于探测类似于输油、输水等能使周围土壤出现温度明显变化的管道。

2.5探地雷达法。此方式又名地质雷达,这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性能高效的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发射高频电磁脉冲波,然后依据地下介质电性出现的参数差异,通过回波的振幅、波形、频率和时间延迟等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科学分析和推断介质结构和物性特征,达到探测的目的。

2.6直接夹钳法。一般主要应用于在探测过程中存在无法将发射机信号输出端直接连在被测管线情况下,具体方法主要是用地下管线探测仪的专用夹钳套在工程施工的被测管线上,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探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管径较细的管线。

2.7感应法。应用时通过将发射机直接放在被测管线上方,然后发射传导传导信息,而后依靠发射机的自身感应传导信号,从而感知管线情况。但此方法的缺点是信号较分散、易被干扰。

2.8直接法和精确测深法。在进行探测时,如果是进行测深,一般情况下可用探测仪的测深功能直接测取,但如果现场信号较杂乱,或者对直读结果怀疑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精确的70%法进行探测。

3 地下管线探测的测量精度具体要求

3.1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探测精度,一般情况下,铺设水平位置限差不大于±(5+0.05h),地下埋深限差不大于±(5+0.07h)(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以cm为单位。)。

3.2在具体应用中管线点的测量精度要求,一般情况下管线点的解析坐标中误差不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cm。地下管线图上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5mm。

3.3在测量中地下管线探测应用中的测量控制网和常规地形图测量所布控制网基本相似,如果在探测中当测区内已布有大比例(1:1000)地形图测量控制网时,那么探测作为管线探测的控制网。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测区内没有大比例地形图控制网或该网控制点保存不多时,在探测时则要考虑重新布设更适合管线测量的控制网。

3.4管线测量控制网要分级布设导线网,应用中高等级导线沿主要道路布设,其他道路上要设立加密二级或图根级导线。在没有管线的地区,可以根据需要不必布设控制点。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当测区较大又缺少四等以上水准点时,那么就要根据需要先在测区内建立四等水准网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并且能以此为基础在全测区加密图根水准。

4地下管线探影响测精度的因素

4.1探測环境。主要是信号的干扰和管线的判别。在应用中可根据不同材质管线埋设的特点以及对不同信号的感应性,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探测方案,从而减少信号干扰。

4.2人员素质。操作人员如果不熟悉管线流程,或者由于经验不足,将会造成判错、漏判。在实施操作中必须要对管线工艺流程入手,并且能够科学的依据分析管线的特点,最大化的提高对复杂情况的判断能力和信号的分析能力。

4.3设备性能。在探测的过程中设备性能将会直接影响探测效果。所以在应用中必须应选择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强的管线探测仪。对于一般性的操作仪器,在操作中操作人员一定要精益求精,严格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探测精确。

5 对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精度的控制要求

5.1 管线探查必须遵循的原则。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效果好、轻便、快捷、安全和成本低;采用适当的综合物探方法,确保对管线的分辨率和探测结果精确;在测量中要坚持先主管、后支管;测量顺序可先查埋深较浅的、后查埋深较深;为了避免工作量较大产生误差,操作人员可先从管线稀疏的路段开始,等工作熟练出错低后再到密集路段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以管线直线段或明显标志点为基础,而后逐步向管线密集、复杂地区深入,从而有效的解决管线的定性、定位、定深。

5.2 管線探测注意点。在应用探测方法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探测方法和有效手段,例如金属管道则要采用电磁感应法、直接法探测等方法。在探测时操作人员必须要注意追踪管线走向,对管线分支要精确探知,在管线交叉等处,操作人员应多处定位、定深,从而确认所探测的管线是否存在交叉等现象,以防止在探测中将三通、四通等部位遗漏;对于在管线中的管块中电力、通讯等电缆(束),在探测中则需要采用感应法和夹钳法综合探测;对于非金属管道的探测,操作人员一定要紧密结合探测区域的场地条件、管径的大小、性质等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用示踪电磁法或探地雷达等方法进行剖面扫描探测,对不能确定的则必要时进行开挖验证证;对于隐蔽点的拐点、三通、四通点等部位的探测要采用连续追踪探测,而且必须要做到在探测中做到各个方向上测定两个以上的直线点和深度,而且在探测中要通过直线交汇的方法确定地点,并在地面作出相应标志,然后根据探测数据取相应管线的埋深中数作为该点的埋深,在测深过程中要在特征点以外的直线段上测定,从而确保探测精度。

5.3 管线点测量的精确控制。在进行探测时必须要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城市等级导线控制点显基准,应用的平面和高程的启用基准必须要确保符合《规范》的规定。操作人员在进行基础控制空白或破坏严重的地区探测时,必须要在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按相关规程规范执行;在探测过程对定位后的管线点,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定其三维坐标,在测量中要注意测距边长不得大于定向边长,水平角和垂直角只能各测半测回,应用中一定要确保仪器高和觇标高用钢卷尺准确量至毫米,而且在应用中要做到观测数据采用全站仪记录。

5.4提高对中、照准精度。应用全站仪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测量视距≤150m保证所探测管线点高程精度,在采用对中杆进行点位对中,要采用小棱镜提高照准目标精度。在高程异常变化比较平缓的地区高程精度,需要通过联测6个分布均匀、能够覆盖整个测区的已知高程点来进行确定具体精确度。

5.5管线数据处理。进行探测工程外业时,一定要确保利用专用软件录入和处理对外业探测所采集的属性数据,并及时有效的形成地下管线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为基础生成综合管线图和专业管线图。

5.6数据录入精度控制。在数据录入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在录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通过采用电子平板进行数据记录代替外业调查表进行精度控制,在进行录入过程中,录入操作人员要坚持与调查员采用数据回报,严格进行相关数据的确认,以最大化的实现录入功能的有效化,减少测量数据二次输入发生错误的概率,以保证探测工作成果的精度。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管线包括排水、给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和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城乡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做好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的质量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 蔡慧,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上海地质,2009(02)

[2]聂俊,地下管线探测综合模式的探讨[J],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

[3]吴榜章.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3(09).

GPSRTK测量精度探讨 篇7

我们使用的GPS RTK接收机分别是因泰克公司生产的GPS RTK2000和GPSRTK4000。由于GPS RTK4000为双频接收机, 对于GPS RTK2000来说处理数据速度明显要快。我们与GPS RTK2000相同的环境下再次进行测量, 以检验GPS RTK4000的性能。

GPS RTK测量利用求差法不仅降低了载波相位测量改正后的残余误差, 同时削弱了接收机的钟差和卫星改正后残余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系统标称精度1CM+2PPM。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和反复的校验下, 已经证实GPS RTK的精度能达到厘米级。

GPS RTK在实际的测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当数据链信号接收半径大于15公里时, 最后的测量成果在4公里的以内的范围时, 能够达到高精度 (用全站仪检查其中误差在5厘米以内) ;最后的测量成果在4公里以外的范围时, 测量结果误差明显增大, 测量结果达不到精度要求。2) 当卫星接收到的数量较少时, GPS RTK的测量成果误差就大, 在至少能接收到5颗卫星或多于五颗时, 得出的固定解就能达到仪器标称精度。

2 影响GPS RTK测量精度的因素

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仪器和干扰有关的因素, 其中包括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因素, 削弱这种误差的方法是进行天线检验校正;还包括多路径因素, 削弱多路径误差通过以下的方法:1) 通过在基准站附近辅设吸收电波的材料削弱。2) 选择地形开阔、不具反射面的点位的方法。3) 选择具有削弱多路径误差的各种技术的天线。4) 选择采用扼流圈天线。还有信号干扰因素和气象因素, 这两种属于人为和自然形成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同距离远近有关的因素, 其中包括电离层因素、对流层因素、轨道因素。同距离有关的误差的主要部分可通过多基准站技术来消除。

3 提高GPS RTK测量精度的措施

3.1 提高GPS R TK的布测方法

首先, 了解仪器的特性。在各种条件下反复测试, 了解仪器的特征。例如:对应各种环境下的外业实测误差和半径, 是否达到自身的精度要求, 观察仪器的稳定性, 以及各种环境下初始化的时间等等。以便顺利应用。

其次, 合理布设GPS点。为了能顺利的接收卫星信号和数据链信号, GPS点的基准站应该布设在最高点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小于GPS RTK有效作业半径的2/3倍。在外业条件不利的区域内可以增加一些GPS点以便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控制检核, 避免出现作业的盲点。另外, 还要避免无线电干扰和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再次, 施测目标点的方案。

1) 首先应该观测控制点或已知坐标点, 以便检验首个测量成果是否正确。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 GPS RTK测量的首个观测成果的验测非常重要, 假如第一个测量成果错误, 就会造成整个测量成果的错误。通过校验第一个测量成果, 能改正输入的控制点坐标、坐标系统、设置参数的错误以及卫星状况不佳, 太阳黑子爆发的影响等等。2) 如果没有已知的坐标成果点, 那就需要在基准站附近施测得出第一个固定解的成果, 检验它的精度和可靠性要用到罗盘仪和距离反算法。3) 在外业测量的整个过程中, 都要注意验测已知的测量成果。4) 可以验测原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山顶点的高程, 若不能进行GPS RTK测量的点就是盲点。如果是数据链信号的接收原因, 应该首先把基准站和流动站天线的架设高度提高, 流动站天线采用长垂准杆架设;上述方法行不通再考虑搬站。如果是接收卫星状况的原因, 就要在盲点周围多加些控制点后用全站仪进行补测的方法。5) 外业测绘要选择良好的时间段。GPS RTK外业测量, 在中午时间不易进行, 因为这个时间段太阳辐射强烈会使卫星状态不良和信号传输不利, 所以想要提高测量精度, 必须避开这样的时间。选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外业观测。

3.2 提高GPS R TK测量精度

GPS RTK在实际的使用中, 由于受到作业实地环境、天气状况及作业时间段的影响等等, 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对GPS RTK的一些不足总结如下, 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 消除由卫星状况产生的影响。在外业测量的某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受到卫星信号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择外业测量的时间段来解决。

2) 消除由大气层产生的影响。避开电离层干扰, 选择接受卫星多的时间段。

3) 消除由高大的障碍物产生的影响。布设基准站要在测区中央的最高点上, 避免GPS RTK数据链传输的干扰。

4) 消除长时间初始化的影响。要选择精度好, 稳定性能好, 质量高的GPS接收机;要尽可能多布设控制点, 以便验测测量成果的精度。

3.3 如何判断观测质量

1) 直接查看观测手簿上的收敛值。2) 重复测量判定观测质量。

3.4 质量控制的方法

1) 验测已知点。2) 重测比较法。3) 电台变频实时检测法。

4 精度检验方法

4.1 GPS R TK双观测成果检验法

计算出双观测的中误差, 求出点位中误差, 通过与测量限差相比较就可以判断测量成果是否超出规定的限值, 即可检验GPS RTK的测量精度。

4.2 GPS R TK坐标反算边长检测法

可检验GPS RTK测量精度:通过全站仪观测两个控制点的边长和利用GPS坐标反算出两点的距离, 利用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方法验测测量成果的精度。

4.3 GPS R TK点位较差检测法

计算点位较差的中误差, 最后与其限差比较, 估计GPS RTK测量成果的精度。通过实际测量的操作, 利用双观测所得的数据在剔除有粗差的点的前提下, 其余的成果完全满足四等以下控制网GPS RTK测量的技术规定, 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四级以下导线控制测量是完全可行的。

5 结论

本文指出了影响GPS RTK测量成果精度的因素, 提出减弱GPS RTK测量误差影响的方法, 以及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精度检验的方法。

高程测量的精度对比 篇8

1 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高差的公式是:

1.1 一般三角高程测量误差分析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高差的公式是:

式中:h—两点间高差

S—倾斜距离

a—垂直角

假设S与a的中误差分别为ms及ma,根据“一般函数中误差等于该函数按每个观测值所求的偏导数与相应观测值中误差乘积之平方和的平方根”,据这一定论得:

代入式(1)得mh2=±tan2a·m2s+s2·sec4a·m2a (2)

式中ma是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度误差,计算中角度必须换算成以弧度为单位,

即:ma=ma-/ρ-其中ρ=206265

在实际测量中,全站仪激光测距S的误差极小(相距1000米误差仅为2~3cm),一般可忽略不计;

垂直角a的数值一般也很小,此时:

则有:mh=±S·ma-/ρ-

1.2 往返三角高程测量误差分析

三角高程测量中必须往返测量高程,误差传播定律得往返测高差中误差:

代入上式得:

从式说明,当垂直角测量误差ma一定时,三角高程测量高差中的误差与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远,误差越大。而提高测距精度,也无法减小测量高差中误差误差。

1.3 附合、闭合多次设站测设高差误差分析

当在两点间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需多次设站测设高差才能附合或闭合时,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得两点间高差中误差:

当三角高程每站测量距离大致相等时,两点间全长距离L:L=S1+S2+…+Sn

即:L=n·s S=L/n

所以M=±12·ma-/ρ-·n·s2=±12·ma-/ρ-·L2/n (6),从式(6)可看出,当n增大时,中误差M才可能减小些,也就是说,测量距离越短,精度越高。这样,就失去了三角高程测量可减小水准测量工作负荷和提高测量速度的意义。

2 水准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

若在两点间进行水准测量,中间共设n站,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各站的高差和,即:h=h1+h2+…+hn

式中h1、h2、…、hn为各站的高差,若每站的高差中误差为m站,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则两点间的高差中误差为:

,式(7)表明,当每站的高差中误差m站一定时,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正比。若每站的距离大致相等,以S表示,则路线全长L为:

将n值代入上式,得:

由于S大致相等,m站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也可视为常数,故可视为定值,用μ表示,即

则:

因此式(9)表明: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与距离全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3 两种高程测量的精度对比

从三角高程测量误差公式(6)与水准高程测量误差公式(7)、(9)中可以看出:

1)在同等距离两点间进行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误差与距离成正比;而水准高程测量误差与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很显然,水准高程测量精度高于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2)三角高程测量误差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反比,测站数越少,误差反而越大;水准高程测量精度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正比,测站数越少,误差越小。因此水准测量精度优于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3)两种测量方法均存在水准尺读数误差,因此对m站的大小在此不进行对比分析。

4 结论

从两种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可得出结论。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不能因提高测距精度而相应提高高差测量精度,其施测精度远低于水准高程测量。因此,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无法代替普通水准高程测量。只有在精度较低的高程测量中才可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

参考文献

[1]周斌武.应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J].甘肃农业, 2005.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篇9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程建设,精度

在人类建设活动中, 工程测量是处处可见的, 只要有建筑物的建设就肯定存在工程测量, 所以它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是很有潜力的。工程测量是各种建筑施工的首要的、重要的工序之一, 同时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起着纽带作用, 是确保各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以及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在实际工程中, 开发了许多新设备和形成了许多新技术, 如地面测量仪、现代的数字化技术、三维工业测量、全球定位技术 (GPS) 、数字化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技术 (RS) 等, 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对施工测量工作中技术的掌握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1 测量的概况

1.1 工程测量的含义

工程测量 (engineering survey) 在测绘界, 人们把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工程测量。实际上它包括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它是直接为各项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以及营运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务的。可以这样说, 没有测量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和图纸, 并及时与之配合和进行指挥, 任何工程建设都无法进展和完成。

1.2 测量精度含义

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在测量中, 任何一种测量的精密程度高低都只能是相对的, 皆不可能达到绝对精确, 总会存在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误差。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尽量减少误差, 提高测量精度.必须充分认识测量可能出现的误差, 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克服。通常在测量中有基本误差、补偿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与抽样误差等。

2 测量仪器的介绍

2.1 全球定位技术 (GPS)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 (1) 全天候; (2) 全球覆盖; (3) 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 (4) 快速省时高效率: (5) 应用广泛多功能。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 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2.2 地理信息系统 (GIS)

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 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 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 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2.3 遥感技术 (RS)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 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 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 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 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3 建筑工程测量的关键性

3.1 施工准备阶段

在每个建筑物的施工准备过程中, 工程测量必须要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和现场特有的自然环境以及建筑物的规模等情况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同时, 此阶段还要对准备建设的建筑物场地的地质勘察、水文地形等进行测量, 尤其是针对地质条件不是很明朗的地段, 应增加对基础下各层土质稳定性的测量观测, 而且还要加强以上其他各个方面测量力度。其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图纸资料、确定占地范围、周边的工程以及占地范围内的城市地下管线等等资料的重要工作, 其对工程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是建筑物规划设计基础数据提供的关键性工作。而且如果加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有助于它的科学开展, 避免建设施工过程中质量隐患的出现和事故的发生。

3.2 施工建设阶段

施工的主要依据可以定性为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对设计拟建工程中的建筑物进行定线放样测量。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放样工作质量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烂尾楼、斜楼等等时常发生。其根源就在于测量放线工作存在质量问题, 测量工作管理与质量监控不到位造成。因此可知, 测量工作对整个工程投资、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说的严重一点, 其关乎整个项目质量的成败。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出现差错, 将会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所以施工企业需要真正的认识到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注重测量放样工作的同时, 对每层楼施工前和施工过程进行认真的测量工作。并且这样的测量工作要应该把“先整体后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作为基本原则, 正确的将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变成实体的工程。

3.3 运营使用与管理阶段

建筑工程竣工后, 在经营管理阶段, 其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的监测工程建筑物的现状, 保证其安全运营所进行的变形观测, 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质量最为有效、最直接的保障是看准确及时的工程测量结果, 在一些薄弱的地质构造中 (如特殊地质断层构造地段) 显得尤其重要。可是, 由于沉降等问题常常都存于建筑物中, 这些问题经常引起安全质量事故, 由此可见测量工作在工程运营管理阶段必需严格做好, 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工程质量。

4 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4.1 测量仪器的操作不正确。

一般来说, 施工测量所用的仪器肯定都属于精密仪器, 相对价位也比较昂贵, 但由于测量人员不够专业、实践经验不足, 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 也没有严格的按照手册操作, 这样就会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在每使用一次后就降低, 而且有些建筑企业的测量员平日里根本不会去维护或及时维修仪器。这样久而久之, 仪器的精度越来越低, 就是在熟练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也会出现错误, 而非误差。所以建筑单位的仪器应该由个人管理负责到底, 是谁的责任谁就来承担。新的测量人员应该先学习老的测量员, 并且认认真真的去认知这个一次, (下转第31页) 从而也变为一个熟练的测量人员。

4.2 仪器管理混乱, 测量人员不固定以及测量人员能力及素质相差太大

现在的建筑市场,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专职的测量人员, 绝大部分都是由其他技术员 (如施工员、材料员等) 兼职, 而且这些专职的测量人员中有些测量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些所谓的专职人员和业余选手, 都不是很懂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维护, 还有操作、性能及测量方法, 由此可见这些人根本就不能完满的完成检测工作。还有些新人在没完全认清仪器的时候, 没有按照手册随便去操作仪器, 从这点就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这些技术人员的素质, 因此, 对这些新进职的人员进行培训是有必要的。

4.3 施工过程中三方沟通协调不畅

传统的施工管理中, 测量人员以及设计和技术部不是很顺畅, 但随着大型及超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出现, 慢慢的技术建筑工程师也已经不能独立的完成施工放样、模板的安装位置检查和隧道断面测量等等工作, 工程测量对先进仪器的使用和精度要求上日益提高, 而需要测量建筑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可见, 三方的及时沟通协调是多么的重要。

5 加强工程测量精度控制措施

5.1 加强建筑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在施工过程的及时的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并且严格的去执行这些规定, 与此同时在测量成果进行交接、复测、施工过程的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的环节上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 以规范测量作业的行为, 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如果能严格的去执行这些规定, 那么就能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5.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水平

要想提高测量水平, 不但要从仪器上下功夫, 还要培养一些有素质、有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 仪器要经常维护和校核, 测量人员要不定期的进行培训。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测量放样, 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校核复核工作。这样多次的进行复测, 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为项目的顺利、圆满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5.3 加大测量仪器投入力度

我们可以从当前的建筑市场明明白白的看到, 建筑工程规模不断的扩大以及复杂程度也不断的增加, 因此施工技术的精度相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有发展的眼光, 尽早的引进经济、实用的新仪器, 从而紧紧的跟随现代建筑工程优质、快速、高效的施工需求, 提高建筑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

5.4 数据的真实性和相互沟通

保证在施工现场测量到什么数据就记录什么数据,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为设计和技术部提供可信的数据。加强测量人员与设计和技术部的及时沟通, 相互及时的交换信息, 确保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性。从而为建筑市场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6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个项目的首要任务, 也可以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他的精度直接影响着这个项目的成败, 但现在建筑市场的不太规范, 测量精度一再遇到挑战, 这些原因有些来自仪器本身, 还有一些来自人为因素, 比如, 测量人员的技能不高, 测量人员的一时大意, 因此, 在测量中必须明确测量工作的任务和目的, 提高测量人员的技能是一个关键环节, 而且这些建筑测量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养成认真、严格、负责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这样才能是测量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建设新的、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周秋生、郭明建.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彬.论述市政工程的控制测量精度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8)

[3]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4]刘成峰.如何对工程测量精度进行有效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0)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篇10

1 工程测量精度的当前状况及其重要性

1.1 工程测量的当前状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程项目的兴建以及技术的提高都极快地促进了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 面对着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 工程测量的工作量以及承担的责任也就日益繁重。当前由于项目工程的增多, 相关专业人士和团队的不足, 是的一些工程只能以赶进度的方式进行, 这样一来, 时间的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测量工作的相对简陋和疏忽, 使得测量数据的不够准确最终反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完成度, 使其难以达到设计时的期望值。这就是对于工程测量的不够重视而导致的结果, 良好的工程测量能极大的完善工程的精准度, 是对工作对人民的负责。

1.2 工程测量精度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的具体内容就是将项目中的实地数据进行采集和归纳, 完善的入库分析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论证。还可以将工程所在地的一些空间信息绘制成图表, 综合水文、地质等信息为整个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更强的协助性。因为工程测量就是一个项目工程的规划和实施的具体数据体现, 数据本身就能很好地表达出一种工程的信息。工程测量即是为工程规划提供依据在反作用于工程的具体实施当中, 数据是最真实完整而可靠的, 它能最完美的体现设计者的最终思路以及工程实施当中每一个步骤的精确性。

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才能让设计者做出最为合理且符合实际能够完成和实现的规划。只有完善的保障每一步测量的精确性, 才能更好地帮助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工程测量的精确性是保证其质量建设的基础。

2 GPS技术的运用

2.1 对于位置点的更精确分析

GPS技术即是全球定位体统, 通过卫星的相关定位来捕获所需的位置信息, 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将该技术引用到工程测量中能高效率的提升数据精度, 保障所测对象的准确性。并且对于被测物的全方位立体性的测量来说, GPS技术能更好地完成该任务。

在施工的过程之前, 工程人员首先需要对施工的水准点进行一个定标的确认, 这样有利于准确的更好施工。但传统的方法既烦琐又难以足够的保障精准度, 而GPS技术的运用实行工程测量, 利用卫星导航的技术对被测对象实施一个水准点定标, 无疑是最为精准的, 能产生最精确的数据帮助完善工程的实施质量。

并且GPS还可以对于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工程项目的占地面积一般不小, 在巨大的平面内, 良好而精准的定位到每一个位置, 确定其中并完成相应的实施效果是非常重要的。GPS通过全球定位, 对于位置的精准度把握其权威性毋庸置疑, 通过定位, 来确定和了解到每一个位置, 在设计阶段将其各自规划好,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通过卫星定位准确地找到相应的位置并实施工程。这就是GPS技术带来的精准数据体验, 完美而几乎无误差的数据将更好的支持设计和建设的具体实行, 良好的保障了工程的相应质量。

2.2 模拟现实状态进行图像绘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许多全新的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通过GPS的定位在计算机中模拟数据就能在虚拟的世界实行具象化的图像绘制。其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模拟出完全按真实比例的虚拟环境, 在通过GPS技术的定位后得到具体的实地数据输入其中, 结合设计师对于工程的规划, 在项目建立好之前就得到一个虚拟影像来体现整个工程的实施完工状态。

通过GPS的数据获取进行一个与现实完全等比例的模拟环境, 在运用程序将设计在计算机中进行实现, 那么最终就会获得工程的预期结果。正是因为GPS技术的全球定位, 对位置的精准把控, 才有了虚拟建模的理论基础, 试想, 对于数据的精准度都不能良好的确认, 那么对于模拟出来的最终工程影像又能有几分值得信任呢?当然, 除了位置点的获取, 还有环境人文等诸多因素都要通过一定的公式和数据参考在其中, 那么这些资料的获取又同样依靠的是对于工程测量的依赖。GPS技术的引进能更好地实现数据的精度,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良好的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反复的数据检查和严格的校正

3.1 闭合法的自我校对

在测量的过程中即便是机器都会有出现偏差的可能, 一定的偏差是允许发生的, 可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任何偏差都有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结果, 因此良好的校对方法就尤为关键了。其中, 闭合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闭合水准是我国当前所使用的水准精度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附和水准的一种。其原理主要就是通过从一个已知点闭合到另一个已知点, 如果其中的任意一个出现沉陷或者抄错高程, 那么测量的结果就是不能闭合, 这时就需要提供另外的一个已知点进行校正, 从而分析和推算出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该方法还能发现和消除系统差, 从而提供更具体准确的验证结果。

对于这样的校对要进行认真的复核, 使用时还要对测量用具全面检查, 从而很好的避免该测区与其他测区的系统差, 不让图纸拼接不上或者工程的返工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有就是严谨的对待每一次的测量, 防止假闭合的现象出现, 最终来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以完美的完成校对的功能。

3.2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校正

运用水准仪的测量校正在工程项目中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方法包括单镜读三丝校对法、单程双测以及测黑红双面尺等, 工作人员可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办法。这几种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掉读尺和误差的错误, 不过, 必须注意的是, 启用成果的可靠性, 在准确的数据之下, 校正才会是有意义的工程, 还有使用的两根测量尺, 要尽可能地做到前后视数相等来进一步减少误差, 还有将垫尺打得更为牢固, 使得后视时不会有下沉现象的发生。

除了水准仪之外还可以通过水准标尺的辅助完善校正。水准标尺还能通过分划面弯曲差, 一对水准标尺的零点不等差和平均名义米长来辅助完整校正的功能。总而言之, 这些都是当前使用度十分高的校准措施。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校准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测量中的偏差。毕竟偏差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在大型工程当中, 操作实施步骤的众多导致偏差的形成, 都是可以理解和允许的, 检查和校正就是为了让这一系列的偏差也能尽可能得到完美的改善从而保证项目工程的良好运行, 提升质量。

4 良好的设计管理和团队的专业性

4.1 良好的设计和管理将提升测量精度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之前, 首先就是对于整体规划的良好制定, 精确的工程测量数据是为有效切合实际的规划提供基础的, 但同样的, 规划的制定最终也会反作用于测量数据之上。

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是按照项目的规划设计来进行的对于相关数据的测量也同样是以此为基准。规划的设计会根据工程现场的地质地貌、人文气候等诸多条件综合制定的, 最终形成一套可实施性的科学方案。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 又同样需要具体的工程测量数据来支持每一个细节的建造完成。依靠良好精准的数据进行计划的制定, 在反作用于测量数据之上, 对具体的建设细节提供一个准确而有效的数据支持, 这本身就是良性的循环, 相互促进和发展。

从优秀的案例中吸取有效的管理经验也十分的重要, 工程测量不是一点点小数据的测量, 其工作量之大, 操作之烦琐的诸多方面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有效的支持。做好管理会更有助于整个团队的协作力, 相互配合, 弥补不足, 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完成测量工作, 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工作和高精准度的数据, 为工程建设更好的保障质量和进度。

4.2 团队的专业性有助于测量的更具专业化

专业素质不高是当前工程测量乃至整个项目工程建设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工程测量的精度问题。

人员和团队的不专业性, 会导致工作过程的操作不够规范, 测量过程中对于相关技术运用的不到位, 都极大的影响着工程测量的精准度。因此对于专业化团队和人员的需求已是刻不容缓。良好的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和相关操作人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能缓解一部分压力的。但究其原因, 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 对于人的缺乏是从来不存在的, 目前是对于人才的缺乏。在高校的相关专业教育下, 注重抓好学生的严谨度和学习能力, 在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下进行实习和专业技能的重点培训让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就会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工作和项目工程的需求。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专业的团队, 测量出更为精准的数据。

5 结束语

由于当前我国的工程建造行业对于工程测量不够重视, 新兴科技并未被广泛地使用, 测量不精准最终导致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与预期有严重偏差。团队不够专业更加进一步说明了相关的不足性, 提升工程测量精度以保证质量的这条路,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振明, 王东明.浅析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4, 07:204+207.

[2]胡永根.输电线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04:100-101.

提高RTK测量精度的方法探讨 篇11

关键词:RTK 测量精度 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P2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1

1 RTK誤差来源

1.1 卫星及传播路径的影响

(1)星数:RTK至少需要4个星即能求出移动站的坐标,星数过少,精度可靠性降低。

(2)卫星分布:卫星分布的优劣常用位置精度因子PDOP值来衡量。PDOP值越小精度越高。

(3)大气层影响: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信号之前,信号要穿过电离层和对流层,当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距离较短时,对流层和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大致相等,其误差影响可用差分处理方法减小。当点间距离大于10 km时,必须考虑这一影响。

1.2 RTK接收机的影响

(1)数据链:目前大多数RTK都采用无线电或GSM卡数据链,弱信号或受干扰的信号将使解算模糊度增加很多困难。

(2)天线类型:有两种天线误差在GPS接收机中存在:一是仪器设计时几何相位中心的偏差,二是接收信号时相位中心的变化偏差。在RTK测量中使用同一类型的接收机时,几何相位偏差可基本消除。但相位中心的变化偏差一般在几厘米之内。

1.3 环境影响

(1)多路径效应:观测时间足够长时,则可部分削弱。但RTK不能在一点上观测较长时间,故此影响可达几

厘米。

(2)地形:为了使无线电信号具有最大的覆盖范围,基准站应设在制高点上,同时也能保证观测到足够多的

卫星。

(3)障碍物:它能使无线电信号中断,导致移动站的模糊度丢失。

(4)电波干扰:电波干扰能够引起信号中断,甚至卫星失锁。

1.4 观测方案的影响

(1)RTK直接测量的坐标是属于WGS84坐标系,我们通常用的是国家坐标系统。因此坐标系的参数转换对所测成果的精度影响很大。

(2)RTK测量存入的坐标既可以是观测一个历元的结果,也可以是几个历元的平均值。对于地形测量而言,则可取几个历元的平均值,从而消除偶然噪声。大多数软件都是取前几个历元的平均值。RTK系统允许改变历元数。研究表明:当用几个历元取平均值代替一个历元时,所测结果将会略有改善。

(3)RTK实践证明,观测者的水平和经验对成果的精度有重大影响。

2 提高RTK测量精度

2.1 控制点的选择

(1)在一般测区进行RTK测量,至少需要三个平面控制点,而且最好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坐标系下的坐标;可根据地形条件确定高程控制点的数目,高程控制点数量越多,拟合精度就越好。

(2)一般情况下,取相邻距离3~5 km之内的控制点最好,控制点分布要均匀,要确保控制点能够覆盖整个

测区。

(3)如果测区的已知点数目很少,比如2个,作业半径不要超过两已知点点距离的3倍;另外两已知点与测量坐标系的轴线不能在同一直线上,最好有一定的偏角。

(4)如果RTK作业中没有已知点,这时就要任取一点在WGS-84坐标系下测量这点的绝对坐标。以这点的绝对坐标作为已知点,进行测量,以后再找已知点进行校正所测坐标。这时一定要输入测区的平均中央子午线的经度,这样所测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投影变形。

2.2 天线相位中心变化

相位中心误差是随卫星信号输入强度和方向进行变化,相位中心误差的变化,一般达到3~5 cm之内。因此在RTK作业之前,最好实测基准站天线与移动站天线的精确相位图形,然后根据这个图形对测量相位误差进行改正。

2.3 多路径误差

多路径效应取决于天线周围的环境,对载波相位测量影响一般是4~6 cm左右。它是RTK定位测量中严重的误差来源,可通过下列措施进行削弱。

(1)接收机在进行精密定位时可在天线下配置抑径板,这个方法可使多路径效应减少近1/3。此外,采用特殊的GPS接收机天线,如扼流圈天线,可以有效地抑制多路径效应。

(2)GPS测站不选在具有强反射的环境中,如平静的大面积水面、山坡、山谷、盆地及高建筑物旁边。

(3)GPS测站应尽量避免有电台、雷达、微波中继站等强辐射源,如果GPS测站位置不能改变,而又处于强反射区,为减小多路径效应,可采用偏心观测方法,或适当变化天线高度,以避开强反射波。

2.4 作业距离

使用RTK作业之前,务必要查看说明书中的标称半径,使RTK的实际作业半径在标称半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RTK数据链传输受到高大山体、高大建筑物和各种高频信号源等障碍物的干扰,传输信号会严重衰减,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2.5 RTK接收机的检测

这一般需要权威部门进行RTK接收机主要性能的检测。主要是硬件测试和软件的测试,比如采集器的反应情况、基线检查等,确保接收机符合标称精度。水准器的校正,测量时必需保证水准器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

综上所述,在RTK测量中,尽量注意以上5点,可是测量精度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匡林,黄杰.浅析GPS RTK在线路测量中转换参数问题[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

[2]高连胜.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

[3]郑发来.网络RTK在晋江市大比例尺相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3).

工程测量精度论文 篇12

1.实施煤矿测量的重要性

在进行煤炭生产中, 只有提高煤炭测量的地位, 才能使领导和员工意识到测量工作对煤矿生产的重要性, 才能在工作中谨慎认真, 减小误差, 促进煤炭生产的安全。煤矿生产有自己的特点, 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需要掌握地下的相关资料, 对生产的环境进行充分地了解, 才能采取对应的措施, 降低风险, 保证生产的安全性。煤炭开采过程中, 需要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进行监控, 进行水害预报、地质预报, 测量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开采活动的进行。因此掌握正确的测量资料, 才能对地质情况进行正确测量, 从而针对隐患进行预防。此外, 进行煤炭测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通过准确的测量可以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保证, 必须提升地质测量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让每个测量人员意识到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强调地质测量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要强调地质测量工作来施工过程中的地位, 重视测量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2.煤矿测量方法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化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煤炭开采领域,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煤炭开采的大规模进行, 迫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煤矿测量, 进行测量方法和测量工艺的创新。

2.1新技术的使用。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煤炭测量领域内进行测量的水平取得了很大程度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取得了新的突破。进行测量时, 能够实现将测量结果和通用软件进行互用和转化, 加快了煤矿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2.2 GPS用于矿山控制网的改造。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煤矿, 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完善, 顺利向矿区引入GPS技术, 加快生产进进度和生产效率, 几个月才能够完成的任务几天就可测量完成。在进行矿井之间贯通式, 使用GPS技术, 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测量时间, 提高测量精度。使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 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数据的精确度, 对对煤矿测量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2.3陀螺仪应用于井下导线网格。在一些老矿井中, 经常是多矿筒多水平的布局, 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是经过多次的测量改进, 控制系统在统一性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使用陀螺定向技术进行观测, 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减少在不等值观测时对方向产生误差。

使用陀螺仪进行定向, 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观测的精度, 能够满足测量的多方面需求, 对煤矿测量的影响程度比较下, 有比较高的测量精度, 能够避免测量过程中的小的不良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有针对性对进行测量, 从而保障了测量的精度要求。

3.提高煤况测量精度的措施

煤矿进行开挖中, 会面临不同的环境, 经常性的需要进行测量工作, 通过测量为煤矿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现阶段一些大型机械、新的开采技术被用于煤矿生产, 开采速度非常快, 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煤矿测量的精度, 避免因测量工作导致的经济损失。

3.1严格执行测量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煤矿测量时,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 先布置测量控制网, 在确定各个碎部点, 依照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 在测量中要每步进行仔细检查和平差。在测量过程中要明确测量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进行测量, 从而在测量现场标出设备安装的位置信息, 保证施工的施工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满足不同情况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煤矿的测量过程比较复杂, 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根据相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指定的测量管理制度, 对测量中的相关操作规范和测量标准进行规定, 保证测量的精确度较高。

3.2做好测量前的必要准备

煤矿测量前, 各项准备工作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测量设备进行矫正和检验, 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以期应根据相关仪器管理规范的要求, 进行定期地检验和维护, 加强企业的仪器管理。随着工程建设对精确度要求的提高, 仪器的精密性越来越高, 很小的误差就会造成比较大的工程事故, 因此在进行一起使用前应对仪器和设备进行仔细地检查和校正, 减少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 提供精确地测量数据。

3.3核查检查前的原始数据

在进行测量工作之前, 对观测员提交的数据进行认真检查, 依据测量规范的规定, 在测量原始数据正确无误的基础上进行测量, 检查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当观测结果接近误差的极限时, 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寻找解决误差的办法, 只到将误差缩小到规定的范围内在进行下一步测量。存在测量者在对数据资料进行总结时, 不进行审核检查, 未经核算导致误差增大, 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 后续工作数据全部错误。另一方面, 在进行绘图时, 需要对测量结果和计算的结果进行复核, 对比较重要的数据进行审批, 保证进行正确绘图, 避免出现测量人员不经过数据复查, 造成测量出现误差。

3.4提高测量过程的准确性

煤矿测量涉及到很多环节, 每个环节的精确度有不同的要求, 煤矿测量阶段对测量精度进行了严格地限定。煤矿测量过程中, 测量任一环节出现失误, 倒会造成整个测量工作准确性的降低, 甚至会因为测量误差导致才出现安全事故, 在进行测量时, 要高度重视设计图纸的审核、测量点和资料的使用、现场的测绘和标定。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 要提高测量的标准,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 保证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

3.5提高测量图精度

通过提高测量图的精确程度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 准确使用测量图来保证生产的安全, 通过图纸来反映准确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 对测量图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测量图准确绘制过程中, 为了方便测量人员的能够方便使用, 应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1) 按照测量图是绘制规范保证图纸绘制内容的完整性, 根据实地情况, 进行准确绘制, 这就要求绘制人员对现场进行充分地考察。

(2) 进行准确控制, 保证地上与井下空间能够对应, 精确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达到煤矿测量的具体要求, 才能满足生产安全的要求。测量图的内容应包括水窝、避难硐室、绞车硐室等, 并进行必要的标示。

(3) 当两个煤矿相距比较近时, 应掌握对方煤矿开采的进度和开挖情况, 并在自己的测量图中进行标示, 从而有利于后期对方瓦斯、积水等对自己施工的影响, 保障人员施工安全, 根据监控对方煤矿的开采进度, 减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煤矿生产是个系统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些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艺在生产中开始被应用, 测量的准确度和测量的效率得到快速提升, 信息技术的发展, 也带动了测量的进步。在进行测量过程中, 需要做到精益求精, 对测量的环境进行认真地测量和校对, 保证测量准确, 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本文对煤矿测量地位进行探讨, 针对煤矿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提出提高煤矿测量精度的几点对策。对煤矿测量方法进行探讨, 是提高煤矿测量精度的重要途径,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给煤矿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促进煤矿测量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柔.如何提高地质测量精度方法的研究[J].科技展望, 2014 (10) :101.

[2]金祥波.煤矿测量中的测绘新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3) :58-59.

[3]孙涛.全站仪在井下煤矿超层越界检查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 2014 (6) :43-45+7.

[4]俞黎斌, 黄茂江.GPS技术在工程控制测量的应用及测量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 2015 (2) :215.

[5]李江.煤矿大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与实施[J].中州煤炭, 2015 (2) :116-118+121.

[6]马建安.煤矿测量中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5 (2) :51+53.

上一篇:中学下一篇:建构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