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体系(通用7篇)
接收体系 篇1
在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 我国对天然气 (NG) 的需求量快速增加, 进口液化天然气 (LNG) 成为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LNG属于液态烃, 主要组分是甲烷, 为甲A类火灾危险物质, 具有极低温特性。
LNG接收站临海而建, 是接卸、储存和气化LNG的终端, 配套有码头工程、槽车充装站和下游输气管线, 输气管线往往独立运行, 不在此分析范围内。LNG接收站一般远离主城区, 独立建设或者规划在工业区内。运行期间, 一旦发生事故, 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对接收站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事故类型
1.1 LNG/NG泄漏及火灾爆炸
LNG泄漏后, 会迅速吸热发展成弥散的气团向周围空间扩散, 当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过高时, 人可因缺氧而头疼、呼吸困难, 甚至昏迷、窒息而死。当甲烷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5%-15%时, 遇到火源可能造成喷射火、闪火、池火等火灾事故及蒸气云爆炸 (VCE)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BLEVE) 事故[1]。LNG火灾的传播速度快, 火焰温度高, 辐射热强, 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具有复燃、复爆性, 难以扑灭。经测算, 爆炸的最大影响距离超过1 000 m[2]。
LNG泄漏及火灾爆炸事件是接收站所有事故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人财损失最大的事故类型, 也是构建应急保障体系的重点关注对象。
1.2涉海事故
在LNG船舶靠泊、接卸作业过程中, 可能发生人员落水、LNG船舶泄漏、海洋污染、沉船 (主要为拖轮) 等涉海突发事件, 由于LNG船舶多为外国船只, 需重点做好船岸兼容、信息共享与沟通等方面工作。
1.3其他事故
除以上事故类型外, 还可能发生低温冻伤、酸碱灼伤、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环境污染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
2应急保障系统
2.1组织机构系统
2.1.1内部机构
企业内部建立起以公司一把手为总指挥、分管生产和安全的副经理为现场指挥、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应急指挥体系, 充分调动公司现有的力量, 融入到应急处置队伍中。为维持应急指挥体系的正常运行, 设置以生产运行和HSE管理部门为核心的应急办公室, 负责日常应急管理、24小时值班及维护应急保障体系。根据LNG接收站应急处置需求, 可设置抢险救援、技术保障、应急监测、警戒保卫、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应急专业组和志愿消防队。人员可以由各职能部门依据岗位职责兼任。在事故情况下, 由应急办公室召集, 听从总指挥和现场指挥的调遣。
2.1.2外部机构
当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控制事故发展时, 需要外部资源投入。这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母公司、协议联防单位 (相邻企业) 、协议救援机构和应急保障组织等。其中, 协议救援机构包括消防、医疗、海上清污和海上搜救等专业力量。应急保障组织主要为应急技术服务和咨询组织和专家组。LNG接收站的应急管理框架图如图1所示。
2.1.3职责
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全面和可操作。具体说明不同机构及其人员在日常和事故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应尽量避免职责重叠和交叉, 以保障应急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
2.2应急通讯系统
2.2.1调度平台
调度平台是应急通讯体系的基础, 是日常和在事故事件发生时及时和有用的通讯系统, 可以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到各生产班组和下游单位。此外, 调度平台应能与母公司的调度系统有效兼容, 确保信息畅通。
2.2.2扩音对讲系统
LNG接收站内应设置扩音对讲系统, 包括合并分离器 (安装在中心控制室、应急办公室) 、主控话站、分话站、现场话站及电缆, 以确保操作人员在高噪声及紧急情况下的正常通信和大范围广播。主控话站分别设置在主操作室和消防监控室, 分控话站设置在主操作室工艺操作台上, 现场话站设置在工艺装置区、储运泵区等高噪声、高危场所。主控话站根据需要可以实现对所有话站的组呼、全呼以及应急广播的功能。该系统配备报警信号发生器, 可以与火灾报警系统自动或人工联动。
扩音对讲系统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着信息发布、人员疏散、站内报警、报告、预警等重要作用, 应加强测试、维护和检修, 保证事故事件发生时可用。
2.2.3对讲机
由于LNG/NG的易燃易爆性, 进入接收站生产区域后, 主要使用对讲机 (一般为特高频-UHF) 保持工作通讯。对讲机应备用两条应急通道, 在应急状态下, 对讲机是企业内部应急人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涉及到海上搜救, LNG接收站应配备甚高频无线电话 (VHF-RT) , 与带缆艇、拖轮及海上搜救、清污船只载用的VHF-RT保持通讯。此外, 防爆手机也是接收站的通讯工具之一。
2.2.4外线电话
外线电话是应急状态下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母公司、协议联防单位、协议救援单位及技术服务单位等报告事故信息、请求事故救援的主要途径。此外, 由于LNG大量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的控制难度大、影响范围广, 无论LNG接收站内是否设置了专用消防站和气防站, 在调度室及应急办公室内, 均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 保证与外部消防机构点对点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2.2.5通讯指挥车
在接收站内其他通讯系统均无效的极端情况下, 通讯指挥车可替代调度平台和扩音对讲系统进行通讯联络。通讯指挥车可实现现场通信、办公、紧急照明、强声广播、视频音频采集与综合管理等功能, 可以兼做事故现场指挥部。其通讯系统应包含车载电台、防爆对讲机、卫星电话和无线3 G视频系统等, 能够与相关机构保持通讯联系, 并提供有关影像资料。
应急通讯体系应充分调研地方应急平台, 并融入其中, 在共享有关信息的同时, 及时向地方政府发布和报告有关预警与事故信息。
2.3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规定了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报告程序和要求、事故和响应分级、应急措施和方案等内容, 是应急过程的指导性和保障性文件。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3]。根据LNG接收站的实际风险和有关要求, 专项预案中应至少包括LNG/NG泄漏及火灾爆炸、突发环境事件、人员落水、船舶溢油 (海洋污染) 、港口保安和恐怖袭击等事故类型;处置方案应明确各区域、重点设备、重点岗位及停水、停电、停风和停气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LNG接收站应急预案应与地方政府、母公司、下游单位和附近企业有效衔接, 尤其是做好附近企业危险源调研和风险评估, 联合制定预防预警和应急措施, 确定联防和联动机制, 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2.4技术保障体系
2.4.1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对应急处置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是针对LNG接收站的不同风险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技术修补和防护方案, 如带压堵漏方案、氮气置换与焊接方案和应急监测方案等。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工艺调整、设备改进和技术方法创新等不断修订完善, 最终做到“一点一案”, 实现对风险点技术措施的全覆盖。
2.4.2技术咨询及服务
接收站运行初期面临大量调试任务, 是各种险情险兆的高发期, 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在接收站运行单位自身经验和技术不足的情况下, 可以委托开车、维保和堵漏等技术咨询和服务单位驻场开展工作, 通过现场实际操作与交流研讨等方式以老带新, 逐步培养运行单位自身的技术队伍, 提高技术储备。
2.5监控预警系统
LNG接收站的自控程度比较高, 其监控系统由分布型过程控制系统 (DCS) 、安全仪表系统 (SIS) 、火灾及可燃气体监控系统 (FGS) 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CCTV) 等系统构成, 可以实时、全方位监控接收站内的危险源。接收站设置一套紧急事故停车系统 (ESD) , 用于事故时紧急切断一些关键的阀门及设备, 实现某台设备、某个单元或全厂的紧急停车。紧急停车信号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连接到DCS, 所有过程的报警、旁路和复位等信号能在DCS操作站上显示。以上各系统之间通过冗余的光缆进行通信, DCS操作站作为单一的操作界面对LNG接收站进行监视和控制。DCS系统留有与工厂管理网的通讯接口, 在LNG接收站建立全厂过程实时数据库, 为进一步数据处理和工厂生产信息平台建立基础。
当通过接收站监视控制系统发现接收站内出现险情险兆可能造成事故时, 要根据事态可能影响的范围在接收站内外进行预警。预警应根据轻重缓急明确级别。预警信息通过应急通讯体系发布。预警内容包括预警级别、范围、时间、预警事件的基本情况和风险等。
2.6应急装备、物资
2.6.1现场布放物资
现场布放装备和物资除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接收站内的消防[4]和通讯等系统外, 还包括一些海上救援和不宜搬运的大件物资, 如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 (带缆艇) 等海上搜救设施, 围油栏、吸油毡、收油机等海上清污物资。室外布放的物资要做好维护措施, 定期检查其完好性和可用性, 集中放置在室外的大件物资 (如围油栏) 应加设覆盖措施, 避免物资老化, 提高使用寿命。
2.6.2物资库物资
大部分应急装备和物资存放于物资库中, 根据不同需求, 可分别建立HSE应急物资库、消防气防库和备品备件库等集中管理库房, 同时在生产运行和操作部门设置分库, 储备急救药品、消防气防设施和防冻服等急救和个体防护物资。物资库管理人员要熟悉具体物资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 及时更换过期无效的物资。此外, 充分调研应急联动单位、协议救援单位的应急物资, 掌握物资到位途径和所需时间, 进一步充实应急资源。
3应急培训与演练
应急培训和演练的目的是将应急组织机构系统、应急通讯系统、监控预警系统、技术保障体系和应急设备与物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形成以组织机构为基础和核心, 以应急预案为指导, 配套其他应急保障系统的运转高效、处置有效和持续改进的应急保障体系。应急培训以接收站应急预案、自救和他救知识和应急抢险技能等为主, 可以配合应急演练开展, 为应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应急演练是建设应急保障体系的实践环节, 能够检验并提高接收站应急保障体系运转情况。
应急演练按照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LNG接收站大型综合性演练应以实战演练为主。在应急演练方案制定阶段, 生产运行和HSE管理部门牵头, 设定事故场景, 以应急预案为基础, 制定应急演练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包括事故的发现与报告、预警发布、应急准备、预案启动、处置程序、人员急救和应急联动等内容, 通过不断桌面推演, 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 形成应急演练方案。演练前, 可组织有关人员现场预演。根据预演发现的问题, 进一步改进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正式演练时, 涉及到的应急指挥和抢险救援人员应全部到位, 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 通过实战演练, 将各个应急保障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4结语
应急保障体系是保障应急处置有效进行的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制度和程序等构成的整体, 除本文所述内容外, 还包含经费保障、后勤保障、人员防护等内容。当监控预警系统发现事故险情后, 通过应急通讯系统发布事故信息、调集应急队伍, 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为指导, 使用技术手段和有关装备物资完成应急抢险。在这个过程中, 组织机构是基础和核心, 发挥着衔接作用。在LNG接收站的实际管理过程中, 按照PDCA原则[5,6], 通过不断的探索、培训和演练, 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使各个系统有机地融为一体, 保证应急保障体系在事故事件发生时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三明, 蒋军成.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机理及相关计算理论模型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1, 27 (7) :30-34.
[2]史少帅, 刘晓龙.大型LNG储罐泄漏事故后果评估[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4, 14 (12) :48-50.
[3]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4]孙吉业, 张永信, 胡超, 等.某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码头消防安全系统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4, 14 (6) :17-20.
[5]葛素洁, 杨洁.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6]石孝志, 李翔.HSE管理体系运行影响要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 2014, 34 (增刊) :
接收体系 篇2
该机贴心之处,双卡槽设计无需切换系统,几乎可以支持目前所有常见加密系统,且不用考虑哪个卡槽对应什么系统,不会像430那样插错卡,搞错系统的情况发生。
本人虽然有多台接收机,但经不住该功能的诱惑,今年五月份,还是通过邮寄方式又购买了一台TX6823S接收机。拿到手后就迅速更换掉430机(因我安装了8付天线,430接收机设定8付天线太复杂,本人手中有88°E世华直播卡一张,146°E华卫卡一张,110.5°E鑫诺卡一张),打开接收机菜单设定好天线,原有四个卫星切换自如,插入88°E世华卡和146°E华卫卡,两个卫星上的信号,全部顺利接收解码,当接收146°E菲律宾梦幻直播系统的52套信号约30秒钟自动解开,用遥控器从免费信号到用卡接收的信号,从头到尾调试了一遍,没有出现停顿和解不开现象。紧接着就开始设定另外四面天线,连接的方法是:用一只0/22k开关接到接收机上,0端口通过四切一开关接前面的四面天线,22k端口通过一只四切一开关接另外四边天线上,打开接收机菜单对这四面天线进行设定,把22k打开;输入各卫星信号,设定完后,换星切换不灵,总出现无信号故障,就连前面设定好的四个卫星信号也不能正常下载,经过反复试验和设定,也不能8付天线自由切换。只好换用另一种接法,这次是用了一只四切一开关,四只0/22k开关,先把四切一开关接到接收机上,在四切一的每一个端口上接入0/22k开关,把先设定好的四个天线分别对应各端口接到0/22k开关的O端口上,把后设定的四面天线接在22k端口上,重新设定接收机,天线设定后,这次8面天线可以自由切换且每个天线上的信号都顺利下载,安装的8面天线分别是:105.5°E亚洲3S C波段,88°E中新一号C波段,146°E菲律宾梦幻直播和华卫直播Ku波段,110.5°E鑫诺卫星Ku波段,134°E亚太6号C波段,122°E亚洲四号C波段, 138°E长城直播Ku波段和138°E世华直播C波段。
天线全部安装设定好后,把146°E华卫卡取出插入110.5°E鑫诺卫星卡进行接收,当从88°E卫星换到110.5°E鑫诺卫星接收时,接收机要读卡8秒左右才能把信号解开。当从110.5°E转到88°E上时,信号立即解开,不用等一秒钟,当两个卡槽都插法国电信系统卡时,不论怎样转换卫星,下载信号速度都很快,6月底88°E卫星一组转发器出现故障,信号转到138°E C波段,138°E C上的信号也都顺利解开(现在88°E和138°E两星用一卡可接收,88°E信号7月底停播)。
通过这几个月的使用,总体感觉该机不错,画质较好,特别是门限较低,我在接收110.5°E鑫诺卫星时,用的天线为杂牌0.8米偏馈天线,晴天信号质量为31~32%。可前几天下大雨,信号质量下降到11~12%时,信号还是顺利解开,没有出现马赛克现象。TX6823数字机在系统软件兼容上设计的较好,不论是法国电信还是爱迪德系统及南瓜系统,都相互兼容,爱迪德系统读卡有点慢。本人购买时没有开通,138°E上的艺华直播系统。我有两点疑问:1、在接收Ku波段时信号质量下降到11~12%仍然能正常接收,而在C波段时信号下降到24~26时就开始出现马赛克为何?2、多星接收时用一只0/22k开关配两只四切一中频开关为什么换星不灵,而用一个四切一开关配四只0/22k开关就能顺利换星。
该机若能在软硬件上作进一步改进,那就更完美了。软件上存在的毛病:在添加转发器时每次只能添加一个转发器,存储后再输入第二个转发器,如果同时添加两个就出现死机现象。在系统上把清华同方和NDS及南瓜2等软件都写入该机,使该机真正成为多系统的机器。另外,出厂时存储的卫星转发器不能删除,如果删除,在添加转发器可以搜到信号,但存储不到频道列表上,必须另添加卫星后再添加转发器,才能存储在频道列表中出现台名,才能正常收看。
接收体系 篇3
1 移动终端接收与远程计算机协调的通信体系建设作用及意义分析
Java技术等一系列新的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为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帮助和支撑。当前, 移动终端所使用的android系统等都是基于Java技术平台所研发的分支, 而正是这一平台的建设, 为构建协调的通信体系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通过构建移动终端接收与远程计算机协调的通信体系, 实际上可以实现以下作用。
通过构建这一体系, 基本实现了三大功能。首先, 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的通信功能。其次, 对指令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控制和执行的功能。最后, 功能是收发多种信息。通过采用相应的编程程序, 不仅实现了通信体系的三大功能, 同时也将接收终端与后台管控协调起来。而整个体系的功能也更为丰富完善, 在运行上更为便捷灵活。
同时, 随着4G网络建设和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 构建移动终端接收与远程计算机相协调的通信体系将在物联网远程智能控制体系上发挥重要作用。此外, 随着这一系统的逐渐成熟, 将会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去, 同时也能实现移动智能终端功能的丰富化, 在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 实现通信机制的成熟与发展。在固网、广电网、移动网络三网融合加速发展的今天, 完善这一机制意义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同时更是用户对完善功能的必然要求。因此, 构建这一机制更为必要。
2 建设移动终端接收与远程计算机协调的通信体系的内容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推进, 加上我国将三网融合作为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来推动实施。因此, 构建这一体系就极为重要, 其不仅关系到通信机制的应用和推广, 更关系到通信运营商在当前通信行业的具体发展前途, 可以说至关重要。而想要建设好这一体系, 就需要明确整个机制的运营基础是Java技术平台, 通过借助JAVA技术实现SOA的应用基础框架的建设, 进而实现移动终端与远程计算机协调的能力。而本文则主要通过借助J2ME体系结构来分析该体系建设及运营的具体内容。
2.1 体系结构分析
J2ME体系是一个跨平台, 内置安全的体系。它是Sun Micro-systems公司结合移动电话以及全球定位等形态所研发的一款方便扩张、容易移植的Java程序运行平台。其主要涵盖四层, 即简表层、配置层、虚拟机层和主机操作系统等。通过提供虚拟机功能、操作系统以及满足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等实现移动终端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协调。
2.2 网络连接体系分析
移动终端想要实现接收功能以及远程计算机发挥协调功能, 实际上都需要借助一定沟通渠道, 而该体系建设需要借助GPRS网络、WLAN网络等, 而手机所借助的这两个网络完全支持电脑网络连接所使用的TCP/IP协议。移动网络节点与互联网节点之间完全可以互相转化。而随着3G网络成熟应用、4G网络快速发展、无线局域网建设不断完善, 在将来, 移动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将会更加便捷。而通过网络连接体系的建立, 能使移动终端和计算机都能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移动终端借助J2ME控制程序, 借助移动网络GPRS或者WLAN接入互联网, 进而接入计算机, 建立TCP连接机制, 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与远程计算机的IP连接与通信。而两者的通信机制则有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分别借助VB程序和Java程序来实现。
2.3 移动终端与远程计算机协调的通信体系分析
实际上, 关于这一体系, 主要解决移动终端的通信控制和远程计算机协调的问题。首先, 移动终端借助J2ME-Wireless-Toolkit-2和J2ME MIDP 2.0编程来完成。在通用连接架构的前提下, 实现HTTP Connection连接, 移动终端借助socket接口与计算机实现网络连接, 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管控。移动终端在这一体系中, 主要负责接收和发送文本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等, 通过借助数据流, 将需要发送的信息传输到远程的计算机上, 实现信息传输。
其次, 是计算机的协调与管控机制问题。通过加载Win-sock控件, 实现移动终端与远程计算机的通信。该控件通过UDP或者TCP实现信息交换。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程序实现连接后, 结合相应的模块接受、发送信息, 并完成命令执行等功能。当远程计算机接收到手机发来的信息之后, 结合信息分析函数进行处理, 结合所分析的数据进行下一步处理。
在移动终端与远程计算机协调的通信体系构建过程中, 远程计算机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实现远程计算机端的通信与控制极为关键。通过Winsock控件实现计算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相互沟通, 同时设置放松与接收端口。而在两者连接后, 实现二者信息有效交换。同时, 可以将所使用移动终端的IP地址信息进行显示设置。控制使用远程计算机程序的重要渠道, 首先就是初始化模块。在初始程序设置中, 通过使用空间, 增加、刷新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协调的控制模块, 实现两者信息的有效沟通。
3 结语
随着我国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实现三网融合已经成为通信行业目前最大的发展趋势, 而如何更好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就要求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因素所发挥的作用。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普及速度、互联网技术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也使构建二者协调机制更加方便。通过建设移动终端接收与远程计算机协调的通信体系, 也会让移动智能终端成为整个网络体系运营、沟通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而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提供基础。除此之外, 随着4G网络建设、无线局域网建设的日益完善, 促使构建该机制完善建设日益重要。通过将移动终端与远程计算机有机协调起来, 为通信行业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 更通过其技术优势, 将其功能完善到极致。
参考文献
[1]章骏.进行科学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J].科技学报, 2012 (8) .
[2]钱松.基于可信计算的手机访问控制策略研[J].计算机应用, 2013 (7) .
声音接收器——耳朵 篇4
在耳道的尽头,我们碰到一个薄薄的、绷紧的膜,这就是耳鼓膜。声音使得耳鼓膜开始振动,紧接着传入中耳。中耳里除了空气,只有三块听小骨——运载声音振动的小骨头。声音从一块骨头传到另一块。然后来到另一块软膜前,这里叫做前庭窗。前庭窗隔断了中耳和内耳。内耳里的耳蜗接收到声波的振动,然后把声波振动转换成神经信号。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你不能仅用耳朵听声音。还需要用你的大脑。
这就是你的耳朵工作的方式。耳朵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没有耳朵,我们的世界会一片寂静,我们无法与他人方便地交流,我们很难获得信息,我们会有很多生活上的不方便。所以,一定要保护好你的耳朵哦。
下面有10道题,可以帮你了解自己是否已有弱听。如你对问题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回答是“是”,那么你就该找耳科医生或听力技术员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了。
1—你是否存在能听见别人交谈,但对其中的内容理解有困难的现象?
2—在交谈中,你是否常常要别人重复说话?
3—在电话交谈中,你是否常有聆听困难?
4—在聚会中,你是否需要坐近讲者才能听得清楚?
5—你是否常误会别人说的话?
6—在嘈杂的环境中,你跟别人交谈是否有困难?
7—你是否常常要把电视机或收音机的音量提高?
8—你是否常常觉得别人说话声小及不清楚?
9—在辨别声音方向时,你是否常遇困难?
10—是否有人说你可能听力有问题?
保护听力
一、长期在噪声强的环境中,应佩戴防护耳罩。
二、尽量不用或少用随身听,特别是避免音量过大。
如果你有使用MP3或随身听,顺便在这里介绍一下正确使用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质量佳、杂音小、音量可调控的耳机,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况可及时调整;2音乐声最好能控制在80分贝以下,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3戴耳机收听的时间不应过长。
三、远离或避免燃放大型烟花爆竹,预防噪声性耳聋。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
四、对突然发生的一侧耳鸣、耳聋,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刻请耳科专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五、耳道内有耳垢栓塞,应到医院由专科医生取出。
六、乘车时千万不要掏耳朵。
日常护耳十招
生活中,很多耳病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就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耳朵保健措施,以预防耳病的发生。
一、戒除掏耳朵的习惯。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引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二、洗头、洗澡、游泳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游泳或洗澡时耳内进点水,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过一二天即可消除,但千万不能私自乱掏。可采取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或者用棉签吸干水分。另外,防止耳朵进水也是预防耳病的主要措施,游泳时可以将耳朵用耳塞堵住。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三、耳廓有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四、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五、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六、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用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七、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八、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九、少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十、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耳是健康晴雨表,经常按摩身体好
揉耳朵的好处:
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胀痛感,可防头痛、头晕、失眠等脑血管、脑神经病症;
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
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沟使之生热,可降血压、清脑、明目;
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压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具体做法:
★按摩耳廓: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这样可以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然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10余次,可缓解颈、肩、腰、腿痛,以及头痛、头晕。
★上下提拉耳朵: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顶端10余次,这个方法对情绪急躁或身有病痛的人有镇静、止痛、退热、清脑的功效,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10余次,可防治头晕、眼花、近视、耳鸣、痤疮、黄褐斑等症。
★全耳“总动员”:用食指指腹自耳部三角窝开始摩擦耳甲艇、耳甲腔各10余次,使之发热,这一手法对内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你知道吗
有限的听觉范围
我们人类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声波由赫兹来度量。人讲话的频率范围为85~1100赫兹。多数年轻人的听力范围为20~20000赫兹。这个范围比狗和蝙蝠的听觉范围要小得多。人的听觉范围到中年以后会变得越来越小,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多数听力会下降。
我们的耳朵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在每个耳朵里,有3个充满了液体的半规管。当头部运动时,液体流动,感受器向脑发送关于头部位置改变的信号。脑于是发出指令,确保身体平衡。
接收体系 篇5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地处舟山群岛北部, 与上海隔海相望, 其中距上海海路距离超过了60km。由于地理位置接近, 文化背景类似, 当地群众具有长期喜爱收看上海电视节目的习惯。嵊泗县广播电视台, 过去一直是通过在山顶上架设接收天线, 接收上海台的非卫视模拟电视信号, 然后再送入当地有线电视网络中, 实现差转播出。但是, 模拟电视信号在经过海面传输后, 受到海洋潮汐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使得接收端出现了季节性和时间性接收效果恶化, 例如画面质量降低, 图像时常出现雪花, 严重时根本无法观看, 达不到电视节目播出的要求。
近年来, 上海电视台已实现电视信号模数同塔同播, 特别是数字信号的传输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由于数字电视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更好的画面质量, 使用数字电视替代模拟电视作为差转的信号源, 是解决接收间歇性中断的有利条件。
1 传输路径分析
接收数字无线电视信号和模拟信号一样, 首先要对信号传输的路径进行分析计算, 确定其收、发点是否在视距之内, 并对传输链路损耗进行一个估算。发射点与接收点距离如图1, 计算超远距离收发之间是否在视距之内, 通常要包含两个条件:一是收发距离是否小于视距距离, 二是电波行径路线间是否有障碍物落在菲涅尔半径内。
视距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为视距距离, 单位km;h1为发射天线高度, 单位m;h2为接收天线高度, 单位m。发射天线高度420m, 接收高度170m, 代入上述公式后计算得到视距为139km, 大于收发间距108km, 而且传输路径上为海面和平原, 无明显障碍物, 因此满足通视条件。
第一菲涅尔半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λ为波长, d1为距发射点的距离, d2为距接收点的距离, 以上单位均为m。在工程计算中, 距离d无需将所有值都代入, 可以根据跨海地理特点, 将计算范围限制在发射机近端, 接收机近端, 地球隆起的最高点附近。
已知λ=0.37m, 在发射机近端, 取d1=8km, d2=100km, 代入公式计算, 可以计算得R (8km) =52m。由于传输路线上, 不存在350m以上建筑物遮挡, 因此该区域内菲涅尔半径未遮挡。隆起海平面最高点到传播路径的距离在该点满足以下条件:h1/h2=d1/d2。推算得d1=77km, d2=31km, 再利用视距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得H=70m。将d1=77km, d2=31km, λ=0.37m代入菲涅尔半径计算公式, 得R (77km) =90m。由此可见, 地球隆起部分未进入第一菲涅尔半径55%的半径内, 而最高隆起点周围20km均为海面, 同样不可能进入菲涅尔半径内。接收机近端为高山并靠海, 因此也不存在遮挡。
综合前面计算, 传输路线上不存在频繁遭遇障碍物遮挡的可能, 满足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规律, 因此理论上估计能够成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2 电波反射分析
在嵊泗的高山接收点上, 经过长时间的跟踪监测发现, 当接收信号正常时, 传输满足自由空间传播规律, 接收信号电平在-43d Bm左右, 信噪比达到30d B, 接收画面清晰流畅。但是该信号在特定的时段, 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接收信号电平急剧下降, 跌幅达到20d B以上, 并且频谱出现凹坑, 信噪比也会跌到13d B以下, 很明显, 接收信号受到了干扰, 发生了信号质量恶化, 当然干扰可能是外部环境影响, 也有可能是来自信号本身。
经进一步分析研究, 对于海岛无线通信来说, 接收信号波动是常见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海面存在强烈的镜面反射, 反射波几乎无损耗的全部反射到接收端, 造成反射信号的强度与直射信号强度大致相等。由于海面存在潮汐, 海平面的高度一直都在缓慢变化, 造成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相位差异也在变化, 因此信号存在波动。由于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是带宽为8MHz的系统, 因此可以在带内做一些反射分析, 以观察分析结果与实际收测到的频谱是否一致。
h1为发射天线高度, h2为接收天线高度, h3为海面高度, D为发射与接收距离, ΔL为直射和反射路径差异, Mod为差异对波长取模, Rad为初相位弧度, dB为直射反射矢量和取对数。F为频率, λ为波长, 当D>>h1 h2 h3时, 路径差异可以简化为:
相位计算为路径差异对波长取模, 得到初相位:
反映在频谱仪上的对数刻度为:
当海面高度为3.8m时, 计算结果如表1。
数据分析表明, 整个8M带宽内, 信号幅度都下降了10dB以上, 特殊点会下降到30dB, 凹坑的宽度在1M~2M间, 符合实际测试获得的频谱。
以上计算印证了海面镜面反射能够造成数字电视频段内的频率性选择衰落 (图2和图3) 。
从镜面反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 两条路径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是发射天线高度h1, 接收天线高度h2, 海面高度h3, 发射与接收距离D的函数, 因此一旦改变接收天线的高度, 多径的相位差异也会改变。
从表2可以看出, 当接收天线降低24m后, 其余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 两幅天线多径相位差正好互补, 差半个波长。考虑到海面有潮汐现象, 海面高度实际上是一直在变化, 参考合理的海面高度, 实际高度差异在9m~39m之间, 对接收情况应该都有较大差异。
3 系统试验
通过前面计算, 可以了解当接收天线在不同的接收高度时, 受到的强反射干扰的差异性较大, 是可以互补的, 并且通过计算获得了理论上的理想高度落差, 满足了使用分集接收技术克服反射干扰的条件。控制好分集的高度, 可以使得不同接收点的直射波与反射波相位差, 保持半个波长。也就是说虽然不同高度的天线在不同时间会接收到海面造成的反射干扰, 但是两幅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具有互补性, 即某副天线收到干扰信号时另一副天线保证接收良好, 将两幅天线收到的信号进行选择就可以避开接收到的不良信号, 保证得到稳定的接收信号。
在实际实施中, 无法精确控制接收天线的海拔高度。因此还需要通过实际测试的方法, 对分集接收进行验证。为了证明这一结果, 我们搭建了一套自动测试系统, 用于记录不同挂高接收天线的接收状况, 观察信号失败时的信号相关性, 以确定是否具备分集接收的条件。
如图4所示, 同时搭建了三幅不同挂高接收天线, 用于监测接收信号的相关性与独立性。这三幅天线根据实地情况, 拉开高度落差20m左右。测试系统每隔1s对接收评估板进行访问, 返回接收信号电平, 信噪比以及接收成功标志。连续记录了一个月的数据。三幅接收天线获得的数据分析表明, 使用两幅天线进行分集接收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接收成功率为80%~90% (时间概率) 的信号, 分集接收后, 总的接收成功率在99%以上, 提升效果显著。而使用三幅天线进行分集与两幅相比, 提升效果有限。
通过这次试验, 验证了分集接收的有效性, 并且确定了接收天线的安装位置, 必须通过存在高度差异的接收天线, 才能获得互补性好的分集方案 (图5) 。
4 结束语
接收体系 篇6
在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移动接收中, 接收机与基站存在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多普勒频偏fd, 使得接收信号受到动态衰落。另外, 由于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是宽带信号, 其带宽远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干带宽 (△f) c, 信道的多径效应在时域上会使接收信号产生符号间干扰, 频域上会对接收信号造成频域选择性衰落。
利用自适应均衡技术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是采用最广泛的手段。但是对于移动通信信道环境下的信道特性的突变, 自适应均衡技术会造成很大的误码扩散问题。这是因为在均衡器抽头自适应更新过程中, 一旦由于信道特性突变而造成更新算法失锁, 判决错误将产生扩散即当前传输数据包中的比特被全部视为错误。这时, 分集接收便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为引入分集路径后, 信道的突变衰减理论上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接收路径中, 当一路信号发生误码扩散时, 其他路径依然可以接收到可靠的发送端信息, 自适应均衡器可以采用这条路径上的接收信息进行信道均衡。Balaban[1]提出了一种结合空间分集和判决反馈均衡器 (DFE) 的接收结构, 利用两根间隔较远的天线接收两路独立信号, 并结合一组匹配滤波器和无限抽头的判决反馈均衡器来达成最优接收效果。但是该结构要求已知信道参数, 这对于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经历的频率选择性动态衰落信道是不容易实现的, 并且无限抽头判决反馈均衡器在实际应用上无法实现。Viios[2]等人在之后提出了加入判决延时的 (Decision Delay) 有限抽头判决反馈均衡器结构, 这是将前馈滤波器的输出延时△个时间单位后再输入判决器, 这个延时△实际等同于前馈滤波器中非因果抽头的个数。通过调整延时, 可以达到最佳均衡效果。于是融合了分集技术的有限抽头和判决延时的判决反馈均衡器接收结构就产生了[3]。但是这种结构因为是直接将两支路符号相加, 没有在合并前对两支付进行相干处理来消除初始随机相位, 这样便造成了合并时两路信号会产生破坏性相加, 合并后信号依然受到多径的干扰而影响接收机性能。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两个前馈滤波器接收两个分集支路信号的最优化接收结构, 见图1, 并且在这两个前馈滤波器输出端进行合并后再传递给判决器和反馈滤波器进行余下的均衡处理。仿真结果显示证明了该结构相较于两支路信号直接相加传递至判决反馈均衡器的接收结构, 更加有效的抑制了误码扩散, 降低了均衡器误码率, 系统性能得到更大提升。
1 信道模型
移动信道中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表现主要取决于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可以看做由若干可分辨的散射路径组成, 这些路径独立衰落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时延。其数学模型可以由下式建立[1]:
K为多径数量, αk, βk为独立零均值高斯随机变量, τk是第k条路径的延时, ρk为第k路散射信号相对幅度。上述模型应用于图1双前馈滤波器分集接收结构中, 第k个分集信道的冲击响应可以表示为:
2 双前馈滤波器判决反馈均衡器性能分析
图1中, 第k个分集信道下FFE输入信号Vk (i) , i=1, 2, 可以表示为:
式中Vk (i) 是接收端升余弦滤波器输出信号以2l T倍速率采样后信号, T是符号间隔。xk (i) 是发射机与信道以及接收端滤波器级联的冲击响应x (t) 的抽样, 即:
*表示卷积。zk (i) 是噪声z (t) 通过接收滤波器的抽样。
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MMSE) 最优化均衡器系数{cj}, 它使得均衡器估计值的误差均方值最小[5], 如式 (5) :
其中Ik是在第k个信号传输间隔中发送的信息符号, I^k是均衡器输出对该符号的估计值。
作为对比首先分析在单前馈滤波器结构下DFE的分集接收性能。
2.1 单前馈滤波器结构DFE分集接收性能
单前馈滤波器结构DFE系统框图如图2。
图2中合并后信号可以表示为:
设均衡器前馈滤波器抽头数量为K1+1, 反馈滤波器有K2个抽头, 那么可以得到均衡器输出:
式中I^k是第k个信息符号的估计, {I~k-1, …, I~k-k2}是前面已检测的符号, 即均衡器判决输出。根据正交准则[5]可以得到一组方程式:
因为误差信号定义为εk=Ik-I^k, 代入上式可以得到又一组方程:
以下的讨论中将默认几个假设。DFE经过了足够长的训练序列后, 可以认为I~k=Ik。信息序列假设为伪随机序列, 便有, 。将式 (6) 代入式 (9) 二式方程中, 可得:
将Vk代入上式, 可以得到MMSE准则下的均衡器反馈滤波器抽头系数为:
由式 (11) 可以看到, 反馈滤波器抽头系数可以由前馈滤波器系数来计算。将式 (6) 、 (7) 代入式 (9) 一式方程中, 可得:
假设受符号间干扰的符号数量有限, 即当|n|>L时, xn=0, 又设K2≥L, 将式 (11) 代入上式, 则式 (12) 可以简化为:
式 (13) 即为计算均衡器前馈滤波器抽头系数的方程。在MMSE准则下的最小均方误差为:
设接收滤波器脉冲响应f (t) 的频谱函数为F (ω) , 当K1趋近于无穷大时, 则最小均方误差可以表示为[1]:
虽然该结构可以极大提高均衡器的输出信噪比, 但这样的不经过相干处理便直接相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两路独立衰落的信道响应中的可分辨多径数量以及多径的相对时延是相互独立的, 那么两路信号的直接加和等于增加了信道的多径数量, 这就可能增加信道的多径扩展, 进而增加了ISI的长度。
2.2 双前馈滤波器DFE性能分析
两个分集支路的信息符号序列分别输入两个前馈滤波器, 两个前馈滤波器与反馈滤波器的输出相加作为均衡器对当前信息符号的估计值I^k。
均衡器对信息序列的估计值为:
将上式代入式 (9) , 根据正交准则, 可以得到
同上分析, 将 (3) 带入式 (18) 可以得到反馈滤波器抽头系数为:
将 (17) 代入 (18) 可得前馈滤波器系数:
同样假设|n|>L时, xn=0, K2≥L, 有:
此时, 均衡器的均方误差可以表示为:
可以看出, 两个前馈滤波器的抽头系数是相互作用的。在MMSE准则下, 均衡器的两个前馈滤波器会一边纠正信道符号间干扰, 一边根据两个分集支路信道衰落的恶劣程度, 动态调整均衡器估计值I^k中两个前馈滤波器的输出所占的权重。如果其中一个支路产生深度衰落, 通过自适应均衡算法动态调节抽头, 将减小该支路前馈滤波器的输出在均衡器估计值中的权重, 增大另一个支路的权重, 使得均方误差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小的水平。这种结构可以成功抑制误码扩散, 降低均衡器的误码率。
3 系统仿真和结论
本文采用国标PN595模式下的单载波传输系统作为仿真依据, 信号符号采用16QAM映射, 信道模型采用应用广泛的Bad Urban (BU) , 如表1所示。
在Matlab环境下搭建系统仿真平台, 并通过C-MEX功能编写实现了文中阐述的均衡器S-Function模块。得到系统SNR和SER对比曲线如图3所示。
可以从仿真结果中看出同单支路未分集情况相比, 采用分集接收的两种系统结构随着信噪比的提高, 都能有效减小误码率的产生。这是因为分集后两个独立信道同时受到深度衰落的机率很小, 可以很好抑制均衡器的误码扩散。比较单均衡器分集接收结构和双前馈滤波器均衡器分集接收结构, 可以看出双前馈滤波器均衡器在性能上远远超出前者, 印证了前述的对于单均衡器分集结构缺陷的分析。第一, 直接信号相加有可能导致信号的破坏性相加, 第二, 将可能导致信道多径数量增多, 这些都将导致均衡器性能的折损。所以本文提出的最优分集结构, 双前馈滤波器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互相弥补共同对抗信道的多径衰落, 这样可以实现对抗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最佳接收机结构。
参考文献
[1]BALABANP, SALZ J.Dual diversity combining andequalization in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radio[J].IEEE Tram.Vehicular Technology, 199l.40 (5) :342-354.
[2]VOOIS P A, LEE I, CIOFFI J M.The effect of decisiondelay in finite-length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J].IEEETrans.Informarion Theory, 1996.42 (2) :618-621.
[3]卢洋, 何大治, 管云峰, 张文军.DTTB单载波系统的分集接收与均衡性能研究[J].数字电视, 2009, 33 (03) , 4-6.
[4]GB20600-2006,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S].2006.
[5][美]J.G.Proakis著, 张力军等译.数字通信 (第五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6]杨知行, 王军, 潘长勇, 王劲涛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与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7]Clark M.V., Greenstein L.J., Kennedy W.K., MMSEdiversity combining for wide-band digital cellular radio[J],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1992, 40 (6) :1128-1135.
抓住掌握接收按钮的人 篇7
挂了电话我还有过一闪念:如果我的人物今天能冲到60级,那么类似中国主流价值观在各种媒介中如何有效传播之类的话题,完全是可以先放在一边的。让它等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它已经在那里好多年了。
其实几乎所有的普通人都和我一样,玩得高兴时很少顾得上去考虑“主流价值观”这种费脑筋的问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找乐。李泽厚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中国人数千年来践行的是建立在实用理性上的乐感文化,不欣赏如祥林嫂那样叨叨于苦难的伤心事不能自拔,也不推崇西方哲人那种孜孜于“真理、价值”的抽象探究;数千年来,我们懂得并擅长的,是苦中寻乐,长歌当哭,珍惜玩味眼前当下的人事风物。
今天,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成了这种深植于国人内心的价值取舍的放大器。
现在大家都喜欢说“新媒体”。以我浅见,其实没有新媒体这个东西。真正在改变这个社会的是两个事,一是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环境;二是各类移动终端通过“贴身”的方式重新对每个人有限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引。
先说第一个。互联网的中国特色,最大一项恐怕就是免费,内容免费服务也免费。白拿白玩白用这件事毫无疑问是快乐的,它踏准了中国人心里那个价值取舍的步点,使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常常超出预期。
但免费也有副作用,它使国人渐渐习惯了零成本的选择。大家作选择时越来越不假思索,因为试错几乎没有成本。大家在各类不同的内容、应用、游戏间频频跳换,乐在其中。
再说第二个。越来越先进的移动终端,使人们每天24小时的时间表被重新分配。在一个集成化的智能平台上,人们有了空前的选择自由——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的自由。选择的标准呢?前面说过了——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感。
现在回过头来看开始那个问题就会明白,其实不是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接收的那头。拜互联网所赐,人们有了接收什么拒绝什么的自由,而大家大多会选择能带给自己快乐的东西。
前不久,有个“围住神经猫”的小游戏在微信中发疯一样传播了几千万次,被打开上亿次。它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并主动传播,完全依赖于它简单至无脑的规则,和那个有点无厘头的“神经”标签。它打开了人们脑子里那些因简单而快乐、因自嘲而快乐、因炫耀而快乐、因比较而快乐、因从众而快乐的按钮。于是,传播和接收就变得自然且轻而易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