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腰麻

2024-10-07

复合腰麻(精选7篇)

复合腰麻 篇1

上腹部手术临床常见, 患者手术中应激强烈, 生理干扰大, 术后疼痛明显, 因此其麻醉方式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技术设备的改进, 连续腰麻逐渐被临床重视。全麻及连续腰麻各有其优缺点, 两种麻醉方法复合可取长补短。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将连续腰麻与全麻复合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160例, 男性93例, 女性67例, 年龄32~79岁, 平均年龄56.5岁, 体重50~76 kg。手术种类有贲门癌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 脾切除加断流术, 肝癌切除, 胆石症手术等。心电图ST-T改变39例, 心功能基本正常。随机将患者分为全麻复合连续腰麻组 (观察组) , 全麻组 (对照组) 两组, 每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 体重, ASA评分, 手术种类构成比, 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告知患者麻醉方式, 所有患者术前均签麻醉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那0.1 g, 阿托品0.5mg, 患者入室后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 (ECG) , 血压 (BP) , 心率 (HR) 及血氧饱和度 (SpO2) 。建立静脉通路, 在30 min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300~500 ml。

全麻复合连续腰麻组 (观察组) 的操作:先进行连续腰麻的操作。患者取侧卧位, 头下垫枕, 使脊柱处于水平位。选L2~L3或L3~L4椎间隙, 常规皮肤消毒, 采用自行研制的连续腰麻穿刺针进行穿刺, 当腰穿针到达硬膜外腔并证实在硬膜外腔后停止进针, 然后向蛛网膜下腔内置入“连续腰麻用的波浪针头式导管”。置入深度为将导管前端的波浪针头全部刺入, 约1 cm长。退出腰穿针, 然后接上注射器慢慢回抽见脑脊液流出, 证明导管在蛛网膜下腔内, 首次注药2.5~3.0 ml (按0.75%布比卡因和10%葡萄糖2:1配制) , 注药时间15~20 s, 将导管妥善固定牢固后摆好体位。用纯氧去氮3~5 min, 此时可试测一下腰麻的平面, 控制腰麻平面达到T6, 证实腰麻成功后进行全麻操作。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 mg/kg, 芬太尼2~4μg/kg, 丙泊酚1~2 mg/kg, 维库溴铵0.1 mg/kg行麻醉诱导。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前5 min给利多卡因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调节呼吸参数频率12次/min, 潮气量8~10 ml/kg。术中吸入1%~2%异氟醚, 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间隔1.5~2 h连续腰麻追加配制好的布比卡因1.5~2.5 ml。

对照组麻醉诱导同观察组, 麻醉以吸入1.5%~3%异氟醚和间断静注丙泊酚, 维库溴铵维持。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前 (T0) , 切皮时 (T1) , 切皮后1 h (T2) 和术毕 (T3) 期间HR, 平均动脉压 (MAP) 的变化。记录术中全麻用药量情况及手术后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压与心率比较

两组T0时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T1, T2, T3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术中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异氟醚的吸入量及丙泊酚的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异氟醚的用量 (15±5) ml, 丙泊酚 (200±50) mg;对照组异氟醚的用量 (55±10) ml, 丙泊酚的用量 (500±100) mg, 两组此两种用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维持期维库溴铵用量分别为 (6.10±1.32) mg和 (9.45±1.37) m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苏醒时间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为 (12.2±1.4) min, 对照组苏醒时间为 (25.2±4.2) min, 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连续腰麻 (continuousspinalanesthesia, CSA) 是指经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 分次注射小剂量局麻药, 以施行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1]。连续腰麻与单次腰麻相比, 可根据手术需要选择给药时机, 减少因搬动影响麻醉平面。用药可从小剂量开始, 可随时追加药物, 对麻醉平面的可控性更强, 减小腰麻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安全性明显增加, 对老年, 体弱患者更具优越性。同时气管插管全麻也保证了腰麻的安全性。本研究对比了上腹部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连续腰麻与单凭全身麻醉的效果和对血液动力血的影响, 结果发现全麻复合连续腰麻在切皮时 (T1) , 切皮后1 h (T2) 和术毕 (T3) , 心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患者的水平, 差异有明显的统计意义 (P<0.05) 。由于单纯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 而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区域伤害刺激向大脑皮层的中枢传导, 从而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造成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而全麻复合连续腰麻麻醉时, 由于腰麻不但可以阻滞交感肾上腺髓质的传出冲动, 从而使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而且抑制伤害性刺激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 降低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减少对血液动力血参数的影响, 并且区域阻滞麻醉镇痛完善, 肌松良好, 减少了上腹部手术对患者的刺激, 因此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动力血指标稳定, 避免循环的剧烈波动。

笔者在研究中还发现,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要明显小于对照组, 而且苏醒相对完全, 患者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是因为观察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 降低了全麻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 呼吸, 循环功能的影响, 减轻肝肾负担, 使患者术后尽早苏醒, 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同时也使患者及早拔管。由于腰麻的作用, 苏醒时无疼痛, 避免了苏醒后所出现的高血压和烦躁、躁动, 患者回病房后安静, 有利于护理和治疗。

连续腰麻与全身麻醉复合使两种方法的优点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腰麻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加上全麻镇静及充分的纯氧供应, 为提高术中患者的管理水平, 手术患者的安全性, 手术结束后患者苏醒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可减少全麻手术过程中药物的使用量, 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用。两种麻醉方法的复合用于上腹部手术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而且安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颖, 吴新民.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关节置换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24 (7) :543.

复合腰麻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3例,其中股骨颈骨折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4例,5例行全髋置换术,4例腓骨骨折,6例膝关节手术,2例脚趾手术,2例国窝手术。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0~76岁,体重45~70千克,ASAⅠ—ⅢXE。有高血压病史15例,冠心病病史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史7例,糖尿病病史5例,脑血栓病史无肢体活动障碍1例。术前血尿便常规大致正常。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地西泮5—10m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监测BP、HR、ECG、SPO2,选择L2-3或L3-4穿刺,腰麻注入0.5%布比卡因1.5~2ml。退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平卧10分钟后,根据麻醉平面的情况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3~5 ml。记录麻醉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BP、HR、ESG、SPO2值,观察麻醉平面的变化。术中常规面罩吸氧,血压下降明显时,给予快速输液,静注麻黄碱5~1 0mg处理,使得心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和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腰麻给药后2~5分钟出现麻醉,20分钟后麻醉平面固定,所有病例麻醉平面皆控制在T10以下,麻醉5分钟血压有显著下降,心率稍有增快,SPO2无明显变化,详见表1。术后随访没有头痛病例。

注:与基础值相比,*P<0.05

3讨论

老年患者尤其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好腰麻属于相对禁忌。本院43例均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起效快、肌松完善,用此种麻醉方法安全地完成了手术。CSEA安全且效果好的关键在于腰麻用药量的掌握和适时补充硬膜外用药[1]。腰麻应根据手术部位、病人情况,手术时间选择局麻药的种类和剂量,对于老年人、肥胖者腰麻用量适当减少,使麻醉平面不超过T10,其不足用硬膜外用药来调节。在腰麻的同时兼用硬膜外,为了使硬膜外腔中局麻药的浓度高于脑脊液中局麻药的浓度,硬膜外腔中的局麻药可以不断地向蛛网膜下腔中扩散,使脑脊液中局麻药的浓度得以保持,而获得持久的麻醉效果。另外术中注意补液,必要时静注麻黄碱5—10mg处理,以保持血压和脉搏的平稳。总之老年人行下肢手术用CSEA麻醉时,掌握好麻醉剂量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还是较为安全确切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复合腰麻 篇3

近年来8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低下,且多合并有其他疾病,出现围术期并发症的机率增高。老年患者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以选用椎管麻醉为宜,对呼吸、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少。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少、诱导时间短、止痛完善等优点。但由于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动脉系统顺应性降低,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大部分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其应用被进一步限制。近年的研究认为[1],鞘内复合阿片药可增强治疗量以下的局麻药的麻醉效果,使单独应用不足量的局麻药达到成功的麻醉效果。本研究拟探讨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腰麻效果和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和麻醉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手术包括: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髋关节置换术。年龄70~90岁,体重50~80 kg,ASAⅡ、Ⅲ级,多数患者合并下列疾病之一:脑栓塞、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糖尿病和心梗病史,凡有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和颅内高压的患者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L组:单纯0.75%布比卡因7.5 mg(1 m L),LS组:0.75%布比卡因4.5 mg(0.6 m L)复合5μg(0.3 m L)舒芬太尼(批号030121,Impfstoffwerk Dessau公司,德国)。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术前药,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8 m L/(kg·h)。左侧卧位,选择L3-4间隙穿刺,针孔朝上,注药前回抽脑脊液至1.5 m L后将混合液注入,注入时间20 s,之后置硬膜外导管备用。30 min内麻醉平面不及T12者经硬膜外追加1%利多卡因5 m L提高阻滞平面至T10。若术中腰麻作用减弱经硬膜外追加1%利多卡因5 m L维持阻滞平面。采用双盲法,由专人预先配制,两组患者的局麻药均为含糖浓度为6.7%的重比重液。注药后30 min内每3 min记录1次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每1 min测定1次感觉阻滞平面,记录感觉阻滞达T10的时间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从给药到患者感觉不适或伤口疼痛的时间为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下肢运动阻滞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法:0级(无运动阻滞)、1级(不能抬高下肢)、2级(不能屈膝)、3级(不能屈踝)。麻醉中若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30%或90 mm Hg,静脉注射麻黄碱5.00~10.00 mg;若心率低于55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25~0.50 mg。记录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和瘙痒等副作用。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9.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极差)表示,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比、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与L组比较,LS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1)。LS组Bromage评分为0级的患者多于L组,Bromage评分为2、3级的患者少于L组(P<0.01),见表2。

L组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多于LS组(P<0.01),而LS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微的瘙痒(P<0.01),见表3。

注:覮与L组比较,P<0.01

注:覮与L组比较,P<0.01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速,高龄高危患者手术需求的增加,采用腰麻的比例也在增加,但老年人腰麻后低血压的比例较高约为25%~69%[3]。特别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腰麻后的低血压可增加其心肌缺血的危险,而增加冠脉疾病的发病率[4]。虽然减少局麻药剂量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使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但也使其麻醉效能下降,作用时间缩短,有时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

动物研究认为[5],鞘内阿片药通过抑制感受伤害性传入通道的突触传递而产生镇痛作用。在脊髓水平阿片药与局麻药的协同作用可增强低剂量局麻药对伤害性传入的阻滞,使单独使用无效的小剂量局麻药产生较好的感觉阻滞。KARAMAZ[2]选用4mg布比卡因复合25μg芬太尼腰麻完全满足了老年人TURP手术的需要,且血流动力学平稳。舒芬太尼起效比芬太尼快,镇痛强度和作用时间比芬太尼长,且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近年已广泛用于分娩镇痛[6],其中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ED50为2.6μg,ED95为8.9μg。并且STOCKS[7]的研究得出随着鞘内芬太尼剂量的增加,对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镇痛剂量(MLAD)没有影响,因此笔者选用蛛网膜下腔混合舒芬太尼的剂量为5μg来比较蛛网膜下腔布比卡因4.5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与单纯布比卡因7.5 mg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得出,与L组相比,虽然布比卡因剂量减少,但复合舒芬太尼后其起效加快,镇痛持续作用时间延长。可能与舒芬太尼具有高脂溶性,可快速通过硬脊膜或神经束膜进入脑脊液的特点有关[8,9]。研究证明[10,11]鞘内阿片药复合小剂量局麻药可增加感觉阻滞的作用时间,增加扩散节段而不影响运动阻滞和交感神经阻滞的程度,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与本研究结论一致,随着布比卡因剂量减少,其运动阻滞程度减轻,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因复合舒芬太尼使其感觉阻滞时间延长,血流动力学平稳,能满足手术需要。

总之,高危高龄患者腰麻给予小剂量重比重布比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能满足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且副作用减少,增加手术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70~90岁,体重50~80kg。随机分为2组(n=30):L组(单纯布比卡因7.5mg)和LS组(布比卡因4.5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含糖浓度为6.7%的重比重混合局麻药1.5mL,注入时间20s。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Bramage分级及副作用。结果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比、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L组比较,LS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1)。L组运动阻滞程度强于LS组(P<0.01)。L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的患者多于LS组(P<0.01),而LS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微的瘙痒(P<0.01)。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腰麻持续镇痛时间延长,能满足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且副作用减少,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布比卡因,舒芬太尼,腰麻

参考文献

[1]DAVID BB,FRANKEL R,ARZUMONOV T,et al.Minidose bupivacaine-fentanyl spinal anestbesia for surgical repair of hip fracture in the aged[J].Anesthesiology,2000,92:6-10.

[2]KARARMAZ A,KAYA S,TURHANOGLU S,et al.Low-dose bupivacaine-fentanyl spinal anaesthesia for te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J].Anaesthesia,2003,58:526-530.

[3]CRITCHLEY LAH.Hypotension,subarachnoid block and the el-derly patient[J].Anaesthesia,1996,51:1139-1143.

[4]ROOKE GA,FREUND PR,LACOBSON AF.Hemodynamic re-sponse and chang on organ blood volume during spinal anesthe-sia in elder man with cardiac disease[J].Anesth Analg,1997,85:99-105.

[5]PENNING JP,YAKSH TL.Interaction of intrathecal morphine with bupivacine and lidocaine in the rat[J].Anesthesiology,1992,77:1186-1200.

[6]HERMAN NL,CALICOTT R,VAN DECAR TK,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for intrathecal sufentanil in laboring patients[J].Anesth Analg,1997,84:1256-1261.

[7]STOCKS GM,HALLWORTH SP,FEMANDO R,et al.Minimum local analgesic dose of intrathecal bupivacaine in labor and effect of intrathcal fentanyl[J].Anesthesiology,2001,94:593-598.

[8]NELON KE,RAUCH T,TEREBUH V,et al.A comparison of intrthecal fentanyl and sufentanil for labor analgeisa[J].Anesthe-siology,2002,96:1070-1073.

[9]KIM J,LEE SJ,KOO B,et al.The effect of epidural sufentanil in ropivacaine on urinary reten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ectomy[J].Br J Anaesth,2006,97:414-418.

[10]CODA BA,CLEVELAND BROWN M,SCHAFFER R,et al.Pharmacology of epidural fentanyl,alfentanil,and sufentenil in volunteers[J].Anesthesiology,1994,81:1149-1161.

复合腰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进行正规产检的足月、单胎、临产产妇100例, 年龄2 3~36岁, 体重6 0~8 5 k g, 孕龄38~41周, ASA I~Ⅱ级, 无先兆子痫、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 (观察组, n=50) 和罗哌卡因组 (对照组, n=50) 。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脉搏血氧, 开放外周静脉通道, 麻醉前输注胶体液10 ml/k g。然后置患者左侧卧位于L3, 4间隙行腰麻, 观察组为0.75%罗哌卡因9 mg加芬太尼0.8 ml (40μg) 加10%葡萄糖共5 ml;对照组为0.75%罗哌卡因2 ml加10%葡萄糖3 ml, 平卧后左倾30°。当收缩压低于90mm H g (或低于基础值30%) 时, 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 可重复给药。心率低于55次/min (或低于基础值30%) 时, 静脉注射阿托品0.2 5~0.5 mg。

1.3 观察指标

记录注药后即刻 (T 0) 、5 min (T 1) 、10 min (T 2) 、15 min (T 3) 、2 0 min (T 4) 各时间点SpO2、H R、SBP、D BP、记录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值、Apgar评分, 记录切皮至新生儿娩出的时间;记录产妇双下肢阻滞程度, 应用改良Bromage法[0级-无阻滞, 1级-不能抬腿, 3级-不能伸踝 (完全阻滞) ];并征询产科医师和产妇对麻醉效果的评价, 标准为[差:疼痛剧烈, 腹肌紧张, 牵拉痛明显;一般:疼痛较明显, 腹肌较紧, 轻微牵拉痛;良:疼痛轻微, 腹肌较松, 无牵拉痛;优:腹肌松软, 无牵拉痛]。记录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瘙痒、寒战、头痛的发生例数;记录术中低血压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指标和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无一例改变麻醉方式或静脉辅助用药, 两组中有93例优;有7例良。各组产妇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表1、图1) , 对照组麻黄碱使用比率为70%, 观察组麻黄碱使用比率为16%, 观察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P<0.05) 。新生儿脐带血气检测值 (表2) 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达到最高平面高度相同, B r o m a g e 3级情况类似, 观察组感觉运动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麻醉维持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表3) , 但是观察组维持时间足以完成剖宫产。

注:与T0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b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关系到母婴的安全, 需要在短时间内娩出胎儿, 麻醉起效时间尤其重要。国内剖宫产手术麻醉主要选择腰麻及硬膜外麻醉, 特别是急诊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 集中给予大剂量局麻药后, 药物进入母亲血液循环, 可导致母亲发生全身系统的药物毒性反应, 局麻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 可能对新生儿产生潜在损害[3]。

本研究提示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应用于临产剖宫产术, 寒战、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与Se y e d h e jaz i等[4]报道类似, 并且给予对症处理后很快恢复。娩出时间、麻醉平面、呼吸抑制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报道一致[5], 显示出较好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发现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比单纯静脉注射显示出更高的效能[6]。芬太尼虽具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但本次研究中采用的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剖宫产并未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呼吸产生抑制作用。本次研究提示应用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剖宫产, 麻醉效果好、麻醉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芬太尼极易通过神经细胞膜和血脑屏障, 腰麻后易于向头侧扩散[7], 经脊髓背角直接与脊髓或更高中枢阿片受体结合, 增强局麻药镇痛作用[8]。

低血压是腰麻剖宫产时常见并发症, 与局麻药用量、术前扩容程度、仰卧位时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程度有关。本研究中麻醉前开放静脉, 输注胶体液1 0 m l/k g, 左倾卧位减轻了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程度, 观察组局麻药用量减少, 交感神经阻滞弱, 故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 提示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可减少后者用量, 减轻腰麻后的低血压。

综上所述, 0.75%罗哌卡因9 m g复合芬太尼0.8m l (40μg) 加1 0%葡萄糖共5 m l腰麻能为剖宫产提供足够满意的麻醉, 并发症相对较少, 该配伍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

参考文献

[1]杨瑞,秦秦,张晰,等. 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的观察[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78-79.

[2]Braga Ade F, Braga FS, Poterio GM, et al. Sufentanil added to hyperbaric bupivacaine for subarachnoid block in Caesarean section. Eur J Anaesthesiol, 2003, 20:631-635.

[3]李远志,宋德玲,梁大为. 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剖宫产脐静脉血及产妇静脉血血药浓度观察[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3):297-298.

[4]陶凡,汪国香,郑汉光,等. 效剂量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2):191.

[5]陈朝辉,向太,高勤,等. 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半数有效量[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5):583-585.

[6]Lu JK, Schafer PG, Gardner TL, et al. The dose-response pharmacology of intrathecal sufentanil in female volunteers. Anesth Analg, 1997, 85(3):372-379.

[7]Swenson JD, Owen J, Lamoreaux W, et al. The effect of distance from injection site to the brainstem using spinal sufentanil. Reg Anesth Pain Med, 2001, 26:306-309.

复合腰麻 篇5

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23岁, 体重115kg, 单胎妊娠, 孕1产0孕36+5W, ROA, 先兆子痫入院, 产妇于29周时发现高血压, 170/110mmHg, 经降压药治疗, 效果不明显, 入院时血压180/120mm Hg, 时有头痛, HR 99次/min, 正常EKG, 双肺呼吸音清, 胎心148次/min, 无产兆, 双下肢浮肿 (++) , 尿蛋白 (++) , 生化检查:白蛋白31.1 g/L, 尿素氮 (BUN) 3.7mmol/L, CREA 64.8mmol/L, 血糖4.61mmol/L, 血K+4.6mmol/L, Na+139mmol/L, 血CL-101mmol/L, Hb 112g/L, Hct 34.9%。入院后经解痉、降压、镇静治疗, 血压无明显下降。请内科会诊。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Bid, 心痛定1片P.O。

2 手术情况

术前用药为安定10mg, 东莨菪碱0.3mg术前30 min肌内注射, 常规心电监护, 血压160/100 mm Hg, 于腰L3~4间隙行腰麻穿刺成功后, 注入0.75%布比卡因1 mL与芬太尼0.05mg及50%葡萄糖0.3 m L混合液, 麻醉平面控制在T8水平, 常规鼻导管吸氧, 把手术床调于左旋25°, 麻醉后患者血压无明显下降, 无不适主诉。手术开始5 min顺利剖出一女活婴, Apgar评分为10分, 手术历时40 min。子宫收缩良好, 出血不多, 术中补晶体液1 500L、胶体液500L, 血压波动在140~150/90~100 mm Hg之间, 术毕安全送回病房。

3 讨论

妊高征可导致胎盘早剥, 胎死宫内等并发症, 应即时终止妊娠, 麻醉选择应既保证无痛, 又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最小的麻醉方式: (1) 腰麻穿刺损伤小, 避免了硬膜外穿刺时高血压导致硬膜外腔出血而致麻醉失败的机率。 (2) 鞘内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联合应用能协同增强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而不增加交感神经的阻滞, 有助于减少局麻药量, 同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1]。 (3) 晶体液、胶体液并用, 此类患者妊娠期间已存在不同程度组织水肿, 大量输入晶体液可加重血容量负荷, 有可能诱发肺水肿, 胶体液具有稳定循环, 防止血压下降的作用。

总之, 麻醉中力求患者安静, 避免各种刺激, 保证镇痛完善, 预防血压骤升骤降, 保证充分供O2, 避免缺O2及CO2蓄积, 适当补充血容量, 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复合腰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 本院共收治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 手术拟行经腹子宫切除, ASAI-II级, 患者年龄范围32~68岁, 患者体重范围45~79kg.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 (采用1%罗哌卡因20mg) ;A组 (1%罗哌卡因20mg+舒芬太尼5µ) ;B组采用 (1%罗哌卡因15mg+舒芬太尼5µg) 。3组患者在年龄, 病史及其他生理情况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 先对患者静脉注射0.5mg长托宁, 30min后再给患者静脉输注500mL乳酸林格液, 患者采取左侧卧姿, 然后在于L2, 3实施硬膜外穿刺, 穿刺采用的是25G尖式腰穿针, 经硬膜穿刺进蛛网膜下腔, 如果发现脑脊液流出, 则表明穿刺成功, 然后快速将混合好的麻醉液以0.5mL/s的速率注入蛛网膜下腔内。

1.3 观察指标

(1) 详细记录患者在麻醉前与麻醉后以及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各项指标; (2) 密切关注手术持续时间, 及其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3) 详细记录穿刺注入药物后, 麻醉起效时间, 以及药物达到平面T10的时间, 及其镇痛效果与持续镇痛时间。 (4) 详细观察记录麻醉起效后的患者运动阻滞情况, 评价方式采用经过改良后的Bromage评分法; (5) 详细记录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补液量与尿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3.0。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腔刺入局部麻醉完成手术, 3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 输液量, 术中出血量、尿量、术后血压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手术中患者出现血压、心率异常, 使用麻黄碱与阿托品的次数与数量, 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均>0.05) 。

2.2 运动阻滞及恢复时间

3组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时间的比较见表1。

2.3 麻醉效果

患者与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整体评价与腹肌张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3 讨论

罗哌卡因符合舒芬太尼联合使用。本研究中罗哌卡因用量不超过20mg, 舒芬太尼5µg左右, 大剂量使用舒芬太尼 (>5µg) 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3组患者均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患者在手术中使用麻黄碱与阿托品等方面, 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 舒芬太尼剂量在5µg左右, 对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不很大。

子宫切除术在实施过程中, 本研究均为采用镇静剂, 3组中A组起效最快, 3组均达到T10, A组达到T10的时间以及最高阻滞平面是时间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A组T10平面消失时间、镇痛效果与镇痛时间均高于其他两组;3组患者在肌肉松弛程度, 运动阻滞程度, 以及恢复运动时间上并未存在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 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十分明显, 且对运动没有十分明显的影响[3], 脊髓神经组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经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 麻醉效果好, 且阻滞效果好, 起效快, 有助于增加镇痛效果, 延长感觉阻滞时间[4]。

注:与对照组及B组比较, *P<0.05

本研究显示,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阻滞效果较好, 起效较快, 且在手术过程中, 并未出现明显血压降低与心率失常的情况, 比单纯使用罗哌卡因效果更好, 5µg舒芬太尼, 并不会造成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率, 且有助于减少局部麻药的用量, 降低局部麻醉药物的毒性。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舒芬太尼符合罗哌卡因在子宫切除术中腰部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 且镇痛时间长, 其达到T10平面时间和最高平面时间均明显快于B组与对照组 (P<0.05) , 同时其恢复到T10时间和镇痛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与对照组 (P<0.05) , 但是3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以及运动阻滞时间方面, 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罗哌卡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其具有起效快, 镇痛时间长的特点, 联合舒芬太尼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腰麻,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国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4.

[2]Lopez Sofiano F, Lajarln B, Rivas F, et a1.Hyperbaric subarachnoid ropivacalne in ambulatory surgery:comparative study with hyper baric bupivacaine[J].Rev Esp Anestllsiol Reanim, 2002, 49 (2) :71-75.

[3]刘继云, 李荣胜, 吴为玲, 等.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10) :700-701.

复合腰麻 篇7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布比卡因,吗啡,腰麻

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常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 这种麻醉方式发挥了脊麻用药小、潜伏期短、效果确切的优点, 又可发挥连续硬膜外的灵活性[1]。0.5%布比卡因是常用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吗啡是阿片类镇痛药。本文采用0.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腹部、下肢手术, 以探讨此方式临床应用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12月手术患者80例, 其中腹股沟斜疝手术20例, 单纯阑尾炎手术10例, 肛瘘及痔疮手术10例, 单侧下肢骨折内固手术15例, 下肢内固定弃除术25例。ASAⅠ或Ⅱ级,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21~62岁, 无椎管内麻醉相关禁忌证, 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单用0.5%布比卡因组 (A组, 40例) 和小剂量0.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组 (B组, 40例) 。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所有患者常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 开放静脉通道, 静滴复方乳酸钠注射液500ml后, 取侧卧位, 选取CESA穿刺包于L3~4间隙行椎管内穿刺成功见脑脊液后, A组注入0.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的混合液3ml, B组注入0.5%布比卡因2ml+吗啡0.2mg+10%葡萄糖混合液共3ml。两组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6、T8~S。术中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给予适量麻黄碱处理, 心率低于60次/min, 给予适量阿托品。术后两组均接静脉镇痛泵镇痛。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行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 (足和膝关节运动功能自如评1分, B1;足运动功能尚可而膝关节运动困难评2分, B2;足运动困难但能动而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评3分, B3;足和膝关节均不能运动评4分, B4) 及术后4、8、12、18、24h静息VAS评分 (0~3分有轻微疼痛, 可以忍受, 不影响休息;4~6分疼痛影响休息;7~10分疼痛难以忍受, 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 。观察患者尿潴留、恶心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行腰麻后其中A组有6例患者MAP下降明显, 需要用升压药, B组仅2例需要用升压药, 两组患者HR、SpO2前、后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A、B两组对运动阻滞A组评分集中在3~4分, B组评分集中在2~3分,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2) ,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且术后4、8、12、18、24h静息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术后A组出现尿潴留3例、恶心呕吐1例, B组出现尿潴留1例、恶心呕吐1例, 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注:1mmHg=0.133kPa;*与同组麻醉前比较P<0.05, △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本文表明, 小剂量0.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安全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 可提供满意的术中麻醉, 同时也可提供一定的术后镇痛基础。

布比卡因可安全的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吗啡是经典的阿片类代表药物。有研究表明采用单纯降低局麻药物浓度和剂量以减小对心血管影响, 但易出现麻醉阻滞不完善[2], 0.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部分协同增强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而不增加交感神经的阻滞, 可减小局麻药用量, 从而减少对心血管影响[3], 并且吗啡与局麻药混合注入蛛网膜下腔可作术后镇痛[4]。两药合用可达到相加或协同作用, 同时可以减少各自用药量, 以提高镇痛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B组采用小剂量0.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术中麻醉平稳, 术后镇痛作用持续超过24h, 提供了术后镇痛的良好基础。而A组各种不良反应稍多, 但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小剂量0.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既可减轻运动阻滞作用, 又不影响其镇痛作用, 是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等.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314.

[2]Maves TJ, Gebhart GF.Antinociceptive synergy between intrathecal morphine and lidocaine during visceral and somati cnociceptio in the rat[J].Anesthesiology, 1992, 76:91-99.

[3]Ben-David B, Frankel R, Arzumonov T, et al.Minidose bupivacaine-fentanyl spinal anesthesia for surgical repair of hip fracture in the aged[J].Anesthesiology, 2000, 92:6-10.

【复合腰麻】推荐阅读:

复合动力07-21

复合故障07-22

复合加固05-13

爆炸复合05-16

复合机制05-19

复合路面05-27

复合菌剂06-04

材料复合06-07

复合刀具06-09

复合钝化06-11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下一篇:煤泥干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