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材料费用

2024-05-09

卫生材料费用(精选9篇)

卫生材料费用 篇1

卫生费用分析研究可以为政府调整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宏观信息,同时也是评价社会对人类健康重视程度,分析卫生保健体制公平与效率的重要依据。研究卫生费用核算进展情况,不仅可以对比分析国内外运行情况,还可以为我国卫生费用研究提供方法和方向的借鉴。

1 国际卫生费用研究

1. 1 研究方法

近年来,国际对卫生费用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各种经济学和统计学模型。除了运用ARIMA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外,国际上近年还广泛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1. 1. 1 面板数据分析法

面板数据分析法是计量经济学的一种评估方法。面板数据具有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克服了多重共线性的困扰,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高的估计效率。Homaie和Samadi[1]运用面板协调检验方法研究在1995 - 2009年间ECO国家(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中卫生费用的决定因素。Novignon等[2]使用撒哈拉以南地区44个国家1995 - 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拟合分析公共和私人卫生支出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发现卫生费用通过提高期望寿命、减少死亡和婴幼儿死亡率而改善人群健康状况,其中公共卫生支出影响更大。Ehlert等[3]运用固定数据的空间面板分析法,研究管理式医疗是否降低了卫生费用。该方法考虑到了个体的差异性和空间上的依存性,避免了潜在偏倚和参数估计的失效。

除了直接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还对面板数据分析法进行了一定调整和选择。在前期使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时发现,收入和卫生费用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因此为了避免参数模型中的误差,Lv等[4]运用半参数模型更准确地测算了非洲国家卫生费用和GDP的关系,同时为了减少高维非参数模型的维数弊端,其简化了部分线性面板数据模型。

1. 1. 2 回归分析方法

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是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卫生费用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针对加拿大家庭卫生支出的不断增长,Claudia等[5]直接运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测算了1997 - 2009年加拿大不同收入水平家庭自付卫生费用负担的变化。发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自付卫生费用均有所增加,其中低收入水平家庭的相对增加量最大。

Ethel等[6]建立了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以克服传统对数变换的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偏度数据和提供平均费用支出的推论中太过于矛盾的弊端。通过运用多个广义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坦桑尼亚的成年人及老人的自付卫生费用与灾难性健康支出的关系。

1. 1. 3 其他模型和方法

国际上还运用多种统计学和数学理论建立模型分析卫生费用。德国Gandjour[7]通过建立卫生费用增长的理论模型分析德国医药评估局控制卫生费用规则的潜力。荷兰Claudine等通过分解费用分布[8],美国波士顿大学利用行政数据辅助大样本调查[9],来探究卫生费用增长的原因。澳大利亚Shuyun等通过政治经济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简单的叠代模型,考察公共和私人卫生支出比例的变化情况[10]。

1. 2 研究领域

1. 2. 1 全球卫生费用筹资

一方面2010年到2012年,国家援助机构、多边慈善组织、私人捐赠以及慈善机构对于健康发展的援助保持稳定增长。但另一方面,2011年到2012年,国家援助机构的全部健康筹资降低了4. 4%[11]。

1. 2. 2 自付卫生费用

自付卫生费用会导致卫生服务的不公平,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Van等研究了越南家庭自付卫生费用的经济负担[12],牛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探讨了自付卫生费用对印度家庭消费的影响[13]。面对自付卫 生费用不 断上涨的 问题,Sozmen等[14]分析了土耳其自付卫生费用的决定因素。Shatabdi等[15]研究印度自付卫生费用的原因,产生的结果和解决方法。而Sorenson等[16]认为医疗技术的进步是卫生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对自付卫生费用的研究不仅有针对国家整体居民的,还有针对部分特定人群的,例如癌症病人的卫生费用负担等。

1. 2. 3 不同年龄人群卫生费用支出

Lee等[17]运用双差法测算了韩国老年人的卫生费用弹性。陈聪等[18]通过对历年卫生费用与老龄化的相关性,认为从近年短期数据来看,老龄化与卫生费用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的联系。除了研究老年人的,Lau等[19]还探究了美国平价医疗法案下年轻人的卫生费用支出情况。

1. 2. 4 农村居民卫生费用支出

农村居民经济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其卫生费用支出情况一直是卫生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测算可获得性卫生服务免费是否会减少现金卫生支出,Archana等[20]对印度南部200户家庭做了调查。Li等[21]分析了近4万户中国农村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尽管新农合制度覆盖率达到了95% ,但其在防止农民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方面并没有起到作用。

1. 2. 5 其他方面

国际上对于卫生费用研究的领域较为广泛,不仅有筹资研究,自付卫生费用研究等还有针对由于某些疾病的发生导致的卫生费用变化以及探究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决定因素等。

2 我国卫生费用研究现况

2. 1国家级卫生费用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卫生费用的研究比较滞后。1981年我国与世界银行开展卫生发展项目合作,开始进行卫生费用核算工作,此后我国对卫生费用核算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系统性研究[22]。

2. 1. 1 研究方法

我国主要利用来源法、机构法和实际使用法进行卫生费用核算。2011年,卫生部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将卫生费用筹资来源核算体系拓展为卫生总投入和卫生总支出核算,按照出资方、筹资方等进一步深化核算维度,同时对天津市进行了实证研究[23]。Chen等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私人卫生支出以及GDP的短期周期性的行为进行研究[24]。

2. 1. 2 研究领域

我国对卫生费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筹资水平与结构、区域性分析、增长因素、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国内外卫生费用对比研究等几个方面。

王敏[25]通过对2002 - 2011年我国卫生费用的基本情况,对包括总量、人均情况、占GDP的比重,以及卫生费用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需要优化卫生费用结构,逐步提高投入总量。但同时学者也指出卫生费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胡善联[26]认为美国采取的卫生费用政策使得医疗费用增长得到了控制,由此提出我国也应控制卫生费用增长。朱川[27]探讨了我国卫生费用增长中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卫生资源中存在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的问题。

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和平等性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例如研究卫生系统改革是否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分析城乡之间卫生费用分布的平等性等。

2. 2 地区级卫生费用研究

2008年我国建立了全国性、跨地区的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协作组。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建立了卫生费用核算完整的时间序列。除省级卫生费用外,还有地区计划单列市,地级市以及区县级的卫生费用核算。北京,天津等地区已形成年度或定期出版本地区卫生费用报告的惯例。为深入研究我国卫生筹资特点和地区差异,万泉等对我国地区级卫生费用进行了比较分析[28],其他学者则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等省市的卫生费用开展了研究。

3 讨论

通过研究国内外卫生费用进展情况,正确认识我国卫生费用核算的发展状况,能够为我国卫生费用核算提供方法和方向上的思路。

3. 1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核算原则和方法遵循国际标准,研究领域相对集中

我国现行的卫生费用核算方法,即来源法、机构法和实际使用法,遵从于国际卫生费用核算体系的核心框架,并结合了WHO《卫生费用核算指导手册》的一些原则拓展[29]。对来源法等核算方法,学者不仅从理论上对核算体系进行探索,深化核算维度,而且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面板数据等方法,我国学者也进行了运用。在卫生费用研究领域方面,不仅有国家级的研究,还有地区级的,省级卫生费用核算现已实现了全国“全覆盖”,个别处于研究前沿的地区还有区县级的核算。

3. 2 继续扩展卫生费用研究方法

国际上对于卫生费用研究在方法上注重开发和使用多种经济学和统计模型,将数据运用到多种模型中,方法的多样性使得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卫生费用。另一方面,对统计学模型和方法进行调整和选择,使分析的数据更加可信。

相比而言我国对于卫生费用的研究多数是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和实际使用法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的较少,与国际比较,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不够。对此,我国可以根据已经形成的核算体系,加快矩阵平衡核算[29]。此外还可以根据国际卫生费用研究方法的经验和基础,并依据数据情况,对统计学方法和模型做适当的调整。

3. 3 丰富卫生费用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我国主要聚焦于卫生费用总量与结构,增长因素和趋势等。我国国家级的卫生费用核算已趋于成熟,但地区级各省市只是进行独立的核算研究,缺乏相关的对比分析。建议可以根据我国地区发展状况不同,进行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纵向的卫生费用核算比较以及横向的分析研究,还可以建立跨国家的卫生费用研究等。同时在研究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方法,例如结合健康指标等评价卫生费用取得的效率以及研究不同年龄人群卫生费用负担等。

卫生材料费用 篇2

【关键词】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城镇医保;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800-01

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是反映居民口腔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世界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不断增长,口腔医疗费用也随之增长,口腔疾病预防、治疗费用仅次于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卫生服务费用[1] 。要实现有限医保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地服务民众,了解不同人群医疗费用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是关键。本研究旨在分析城镇医保制度影响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在2010年1月~214年1月收治的28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05人有城镇医保保险,1649人无医保。1205例医保患者中,男639例(53.03%),女566例(46.97%),年龄>65岁者120例(9.96%);1649例无医保患者中,男825例(50.03%),女824例(49.97%),年龄>65岁者148例(8.98%)。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向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收入、性别、年龄、口腔医疗服务费用、家庭规模、教育水平、储蓄情况、就诊原因等。同时对非医保和医保患者的就诊率和口腔卫生服务费用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医保居民口腔卫生医疗服务费用的相关因素。

因变量为次均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年就诊总费用/就诊次数),自变量为就诊病因(口腔预防、急性牙痛、牙周疾病、洁牙、拔牙、镶牙)、社会学经济学特征(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规模、收入、储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医疗卫生费用

非医保与医保患者的口腔医疗卫生费用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医保组患者的口腔医疗卫生年总费用及次均费用均显著高于非医保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口腔医疗卫生费用影响因素

对医保组和费医保组的因变量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家庭规模、文化程度、储蓄、收入、就诊原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纳入P<0.05的因变量,包括年龄(46~64岁、≥65岁),职业(离退休、商业服务、科级干部),文化程度,储蓄,收入,就诊原因(急性牙痛、拔牙)。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影响医保患者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最显著的因素依次为离退休、46~64岁、文化程度、急性牙痛、收入;影响非医保患者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最显著的因素依次为拔牙、急性牙痛、离退休、文化程度和收入。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医保患者的口腔医疗卫生年总费用及次均费用均显著高于非医保组,P<0.05。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费用来源、医院医疗行为两方面因素有关。医保患者的口腔医疗卫生费用大部分可由医保部门报销,这就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故这类患者并不十分在意口腔治疗费用[2] 。另一方面,患者是否有医保也会对医院的医疗行为产生影响,对于有医保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到患者的个人经济负担较轻而选择使用先进技术、先进材料,从而导致了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升高[3] 。

在口腔医疗费用方面,影响医保患者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最显著的因素依次为离退休、46~64岁、文化程度、急性牙痛、收入;影响非医保患者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最显著的因素依次为拔牙、急性牙痛、离退休、文化程度和收入。两类患者的影响因素排序有较大差异,医保患者中,收入因素排在其他因素之后,表明医保患者对诊疗费用并不担心,其对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更高[4] 。在非医保患者中,拔牙和急性牙痛是影响最显著的两个因素,表明非医保患者进行口腔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口腔疾病造成的生理痛苦。收入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两组患者口腔医疗费用的显著因素,表明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保健、口腔疾病的认识越深入,对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越高,而收入越高,人们的经济基础越好,就越愿意接受口腔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春辉,沈曙铭.口腔疾病住院患者基本医疗保险认知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10):25-27.

[2]王春辉,沈曙铭.口腔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保险认知及其医疗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1,15(1):27-29.

[3]胡冬梅,谭荣,胡坤娥等.医保政策下综合医院口腔科门诊诊疗方式的调整[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29-430.

煤矿材料费用的控制 篇3

一、煤矿材料的考核分类

按照对煤矿材料的考核需要, 将煤矿用材料分为矿控材料和区队控材料两大类。

矿控材料是指一次投入多次循环使用以及占用资金较大的物资, 具有一定服务年限的材料, 主要包括以下材料:

回采专业:顶梁、铁鞋、工作面安装费 (包括皮带、托辊、钢丝绳、钢轨、道木等) 、撤除费。

掘进专业:铁棚、钢轨、道岔、钢铁管、PE管以及跟踪掘机或扒装机的皮带、进度托辊。

机电专业:矿车、矿灯、付井钢丝绳、采区轨道钢丝绳、电缆、强力皮带、皮带、托辊、7.5KW以下水泵、200A以下开关、综掘机与综采工作面三机配件 (单件万元以上) 、调度通讯器材。

通防专业:自救器、监控分站、CO传感器、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瓦斯报警仪、氧气报警仪、瓦斯鉴定器、风速传感器、风筒量开关、2寸注氮管、风门。

其他:劳保、突发性材料。

区队控材料:一次性投入使用或价值低、不易回收或回收利用价值低的材料。

二、控制材料费用的原则

按照“事前预算, 事中控制, 事后考核”的原则, 对井下生产材料实行定额控制、限额发放、费用承包的方式进行考核。

原煤生产材料费用实行承包制, 材料费用指标 (吨煤) 全年包定, 将指标分解到矿控与各单位, 矿控指标由矿各专业分管负责人承包, 实行限额控制, 单位指标由各区队承包, 当月兑现。

三、矿控材料的控制措施

由于矿控材料具有消耗规律性差, 受地质条件或外界条件影响较大, 很难预测投入量, 材料有新、旧且新旧程度不同, 多单位共用等特点, 投入的费用, 很难准确的列入某一单位成本之中进行考核, 只能由矿统一承担, 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 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控制使用。

(一) 费用考核

矿控材料费用的使用考核分管专业领导, 月度材料控制在指标之内, 每节1%奖10元, 超控制指标, 每超1%罚10元, 季度累计考核, 安装撤除费按单项工程考核, 一面一考核。

(二) 材料管理

采取集中管理、跟踪考核的方式。生产单位需要投入时由矿材料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批签使用数量, 定期清点检查材料使用情况, 根据清点检查情况进行考核。

四、区队控材料的控制措施

区队控材料与矿控材料相比使用相对稳定、消耗均衡、但不易跟踪, 因此对于区队控材料的使用采取定额管理、费用承包的形式进行管理。

(一) 费用考核

1、定额的编制

(1) 编制依据:

根据作业规程、以往的实际消耗数据, 并结合各区队现场生产实际等因素综合考虑编制各施工地点的月度材料消耗定额。

(2) 编制方法:

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主要用理论计算法和经验数据统计法。

采用理论计算法测定的材料:支护材料、雷管、管线、管路连接件、道木、轨道连接件等。

采用经验数据统计法测定的材料:炸药、坑木、水泥、沙子、石子、风动工具、钎子、钻头、乳化液、油脂、配件、其他材料等。

(3) 定额的使用:

综采按煤层确定材料定额, 掘进按巷道确定材料定额, 定额确定后一般不作调整, 只有施工现场条件、支护方式等发生变化, 或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等, 由区队提出申请, 经专业技术部门审查, 经营部实际测实后调整定额标准, 否则造成的材料费用超支由使用单位自负。

2、月度材料考核计划

将各施工地点的月度材料消耗定额按产量 (进尺) 进行加权平均, 再计算出各单位月度材料考核计划。

采掘区队:月度考核计划=实际产量 (进尺) ×核定定额单耗

辅助区队:月度考核计划=矿井实际产量×下达定额单耗

3、考核计划的调整

工作面安装撤除、过断层、单项工程、零星工程、巷道修复等由区队提出申请, 经专业部门审查, 由经营部测实后调整月度材料考核计划。

4、对区队以及管理人员的考核

(1) 区队月度实际材料消耗费用与考核计划进行对比, 节超部分计入单位工资, 100%兑现奖罚, 其中对于支护材料费用节约的部分不进行奖励。

(2) 区队月度材料费用节超按吨煤 (延米) 考核区队班子管理人员, 吨煤 (延米) 每节 (超) 1%班子人均奖 (罚) 10元, 最高人均300元, 回采区队、辅助区队按吨煤, 掘进区队按延米。

(二) 材料管理

1、监督管理:

对一些在生产和安全工作较重要的材料如:锚杆、塑料网、油脂等既要保证供应又要使用合理, 要现场监督考核。

2、交旧领新制度:

对能交旧的材料, 必须交旧领新, 保证能复用的材料或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回收上井, 同时也防止丢失和浪费。

3、定量发放:

对生产、生活两用物资定量发放, 解决了易外流和超量支领问题。

4、借用制度:

对一些临时或特殊工程使用的材料实行借用, 防止多家长期占用或外流提高利用率。

5、集中管理:

对一些风动工具、小型电器等集中到专门部门统一管理, 可以避免或减少材料分散, 造成浪费和丢失, 使材料充分利用。

五、结束语

研发材料费用自查报告参考 篇4

XX市南都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属XXXX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位于XX界X市X工业区,现有职工1800余人,是一家拥有极板制造和蓄电池组装两大专业生产线的综合型企业。公司成立于20XX年11月,注册资金一亿元,占地12万平方米。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有中、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50多人,并长期聘请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专家、教授相辅助,提供研发成果,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使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的行业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公司年产1440万套极板和800万只电池生产线项目己通过环保验收,产品生产经专家组评审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现场管理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防护已通过监测评审。 铅酸蓄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上的推广和使用,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燃料燃烧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其发展前景广阔。

本公司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研究开发费用。

二、公司采用的原则和方法

(一)人员人工。人员人工经费200万,是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开发人员包括公司技术中心全体研发人员、质量检测人员以及与研发有关的人员等)的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二)直接投入。公司近两年直接投入650万主要用于购买无氧干燥机400万、测试仪器150万、其它费用100万,包括用于研究开发的原材料、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三)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摊销50万元。折旧费用是指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

(四)公司投入设计费用50万。设计费用是指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五)装备调试费50万。装备调试费是指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研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六)无形资产摊销40万。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因研究开发活动而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支出的摊销费用。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按受益年限或法律的有效年限平均摊销,计入各摊销期损益。

(七)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100万。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的项目成果为公司所有,且与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八) 其他费用60万。其他费用是指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出差费、业务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技术研究保险费等。

按以上计算,20XX年6月30日至20XX年6月30日,近两年的研发费用1200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的3%。

三、存在问题

由于企业技术中心刚成立不久,还不是太健全,研究人员还不够,对电池内化成和无镉极板研究刚开始进行,还必须增加研究人员和研发费用,让公司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XX市XX有限公司

我国卫生总费用变动趋势分析 篇5

1 1978—2006年卫生总费用的年增长速度分析

卫生总费用(Total Health Expenditure,简称THE)年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各年卫生总费用增减变化趋势和发展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因受各时期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同年份的卫生总费用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因此本文采用GDP缩减指数[1](即以1997年=1)来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也为了便于同国际比较。

由图1所示,消除价格影响前,卫生总费用年增长率均高于当年GDP的增长率,且卫生总费用的年增长率大都高于10%,尤其是1987—1996年间一度高达20%,1996年后开始出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在运用GDP缩减指数消除价格因素后,发现卫生总费用年增长率除1988—1996年间大部分年份超过10%外,其他年份均低于10%,且很多年份的增长率在2%左右。可见,政府对卫生费用的投入比例在实际上是没有多大增长的,甚至在消除物价因素后仅与上年持平,这说明我国卫生事业费投入是不足的。

注: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真实THE值通过GDP缩减指数计算得出。

从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1997年后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4.5%~4.8%之间。这不仅未实现我国制定的在21世纪初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5%的目标。且与世界高福利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如2005年美国为15.2%,日本为8.2%,英国为8.2%[2]。

2 卫生总费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

因卫生总费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值无论在通胀年份还是紧缩年份都受相同经济因素影响,因此在做两者关系分析时本文认为不需再对其进行真实值转换,即可运用EVIEWS6.0直接对1978—2006年的名义值做比较。

通过图3的散点图可知,GDP与THE间存在明显的一元线性关系。即可假定其函数形式为:THE1=α+βGDP+ε(t=1978……2006)。经EVIEWS回归,可得如下方程:

由计量经济分析可知,虽t检验显著,但取显著性水平=0.05时,DW值位于0与d L(1.341)之间,即存在(正)自相关性。经偏相关系数检验,存在二阶正自相关性。

为消除自相关性,运用迭代估计法。第一次输出结果显示,截距项C的P值(P=0.1719)大于0.05不显著,故舍去截距项,进行二次输出发现,估计过程经过7次迭代后收敛P1P2的回归系数估计值为1.43 112、-0.568 036,t检验显著,说明原模型确实存在二阶自相关性。调整后模型的DW=2.101 864,说明模型已经不存在一阶、二阶自相关性,即消除了自相关影响。我国卫生总费用与GDP增长间的线性关系为:

即GDP每增长1元,THE投入会增加0.045元。这里从更科学、严谨的角度证实了上文对THE占GDP的比重分析。

3 卫生总费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分析

根据弹性概念,要计算两者间弹性关系,应确立方程为THEt=αGDPβ+ε[3]。其中β为THE对GDP的弹性系数。两边取对数,可得ln THEt=lna+βln GDP+μ,其中μ=lnε,为误差项。对其对数做散点图(如图4)发现两者存在线性关系这一假设成立。运用EV IEWS 6.0作线性方程得:ln THEt=-4.399 632+1.110 469ln GDP其中p=0.000,R2=0.99774,DW=0.50 698。两者经DW检验和偏相关系数检验可知存在一阶和二阶自相关性。运用迭代估计法消除自相关性。再次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注:被解释变量:ln THE,方法:最小二乘法,调整后的样本范围:1980—2006,包含的观测值:最终调整后为27个,经3次迭代后收敛。

输出结果表明,估计过程经过3次迭代后收敛,且t检验显著并已消除自相关性,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也表明不存在高阶自相关,即模型消除了自相关影响。可建模为:

即卫生总费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为1.11,表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1%,卫生总费用增长1.11%,反映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在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基础上,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据相关资料介绍,加拿大和瑞士的卫生服务弹性系数为1.36,日本为1.45,法国为1.68,英国为1.80,意大利为1.85,德国为1.91,美国为1.95等[4],这表明世界发达国家卫生费用增长均快于国民经济增长,而我国的卫生费用的弹性系数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是偏低的,仍有提升空间。

4 卫生费用筹资各方的结构分析

卫生总费用按筹资来源法,主要包括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大类。从图5可知,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百分比相比社会卫生支出所占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1987年后前者从33.5%下降到2002年的15.7%。2003年起有回升趋势,表明2003年后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有增强迹象,这与2003年“非典”暴露出公共医疗卫生投入不足,难以预防突发性事件,政府开始注重公共卫生投入有关。相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例却从1978年的20.4%一路上升到2001年的60%,此后才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仍保持在50%左右。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逐步加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减轻居民医疗负担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从城乡居民的卫生费用支出结构分析。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预防保健的意识逐步增强,2006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卫生支出为6 581.31亿元,名义值比上年增长12.7%;农村居民的卫生支出为3 262.02亿元,名义值比上年增长16.0%。从二者构成比来看,农村居民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比例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06年为33.1%,笔者分析这与新农合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减轻了费用负担有关。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很多贫困农民因起付线的设定过高仍存在看不起病的问题[5]。

%

注: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加大我国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卫生费用的真实增长速度、占GDP的比率还是卫生费用对GDP的弹性系数相比较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水平近似的国家都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要求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政府应加大财政卫生支出。这与卫生服务很大一部分具有公共品性质有关。如果缺少政府合理的干预和调节,势必会造成穷人没钱看病,而富人享用医疗服务过多的不公平现象。因此,无论是带有公共品性质的卫生基建投入、卫生科技研发费用还是对医疗机构的补贴,都需要政府扩大财政支出。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其公平性,不但要达到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更要做到服务利用的公平性,费用负担的公平性,以期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自法.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全球排名倒数第四[M/OL].中国新闻网,(2003-11-27).http://drug.icxo.com/htmlnews/2004/11/03/436710.htm.

[2]《中国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刘洋,高国顺.参照中国卫生总投入模型调整政府筹资管理内容[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9):17-21.

[4]程晓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114.

浅论材料费用及其风险研究 篇6

在我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以及预备费等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主要决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却是材料费用。一般来说,材料费用的比重能占到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75%左右,所以确定和控制材料的费用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内容。

1 材料费用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1.1 材料的市场价格

首先,可利用发达的网络来查询材料的市场价格,但近年有些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对信息价的制定和发布不够慎重,使得信息价与市场价发生了严重的偏离,所以企业还是应主动的去了解市场,了解以及比较多家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筛选出几家质优价廉的材料供应商,并与这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联系,及时了解材料的价格变化。而且还要注意工程所在地,因为在不同地方,材料价格也会有所不同。也可以向同行进行材料询价,特别是对于时间相近的且跟这个工程类似的在建工程或刚完工工程。即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材料价格信息管理制度,这对材料价格的控制起着很大的影响。

1.2 材料的采购费用

建立适合的采购组织机构体系,对重大采购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和科学决策,负责材料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对采购工作进行统筹策划,合理控制采购成本;组织询价、招标、比价及供应商选点、评审及供货控制;组织重要采购合同评审、签订;审批支付供应商货款;定期监督、检查、处理采购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从市场实际看.由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其采购供应的方式不同、大部分材料的采购工作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虽较简单,但较特殊材料的采购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调查搜集资料工作中应结合市场情况分别对待。

1.3 材料的质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甲供材料被业主使用。因为这样能保证材料合格,且保证是品牌材料具有较好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其次将材料的质量风险性由业主自己把握,确保材料的真材实价。保证材料质量安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主要的材料由业主供应。当然业主应加强自身采购人员的管理,完善采购招标办法,提高采购质量。在市场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如何控制承包商采购材料的价格。保证材料的品牌和质量,是业主应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由于一个工程项目中材料设备的种类繁多,不管采用甲供材料方式或者承包商自购材料方式,都应建立和完善业主对材料质量和价格的认证制度,特别是对承包商自购材料的情况。采用材料的认质认价签证,是目前业主控制材料价格风险的另一个主要方式。

2 材料价格的风险因素及其控制

2.1 投标报价中材料报价的风险

这主要是投标人对某项材料的市场价格没有准确掌握,造成材料价格报价偏低而亏损的风险。材料价格报价偏低是一种“下跌风险”,即造成的结果是坏的影响。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后,大多数工程施工都采用的是固定单价合同,即综合单价一旦报价确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调整。按照计价规范的要求,材料价格已进入综合单价中,所以报价偏低是不能调整或改正的而且由于报价偏低是投标人自身错误造成的,不能进行索赔。投标人应尽量避免这种风险,采取的主要措施,其一是投标人加强市场实时“询价”的力度和手段,建立自己的价格信息网络和供应商队伍。不能过分依赖以往的工程经验和价格,需知市场的变化往往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二是建立企业自己的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量化指标体系,当某项综合单价的报价出现较大波动时,应及时对照分析,找出原因作出调整。

2.2 材料供应市场风险

由于建材供应市场波动较大,造成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是材料价格的最大风险。对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的控制,在合同约定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材料价格完全不调整;其二是材料价格按实调整;其三是对材料价格有限制调整。对于企业来说,第二种材料价格按实调整是企业承担风险最小的一种方法。

2.3 设计变更和业主变更工程引起材料变化的风险

当然工程变更会造成材料品牌改变、新增材料数量以及材料的浪费等现象,可能造成项目工程造价较大变化的风险。设计变更和业主变更工程引起材料变化的风险,对承包商而言,是一种“双向风险”,既可能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带来坏的结果。好的结果是因为此时综合单价需要另外商定,材料价格由于没有竞争性,往往会稍高于市场价格;坏的结果是承包商新增了工程量,新增了人工和材料费用,如果承包商管理经验不足,会给自己造成较大的损失。承包商应对这种风险的最佳措施是索赔。通过工期索赔与费用索赔,能很好地挽回自己的损失,达到好的结果。

3 结语

由于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要想合理准确的确定工程造价,就必须得合理准确的确定材料费用,必须得合理科学的控制材料价格以及准确的预测有关材料的各种风险。材料价格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对承包商与业主是相同的,要充分提高材料报价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应加强市场询价方法与手段,建立材料价格信息系统,避免材料报价偏离市场范围。通过合同约定来分担和降低价格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后果,促使承包商和业主为控制工程造价而采取有效措施。在工程实施阶段,对材料价格风险管理主要是采用甲供材料方式和对材料进行认质认价签证,确保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材料质量的可靠性,这也是控制材料价格风险的重要措施。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各行业的领头者。在建筑生产活动中,由于建筑材料使用量大、运用广泛、品种规格繁多,如何合理选用经济适用的建筑材料以及如何合理控制建筑材料价格及其风险,这不仅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也是市场各经济利益主体反映的热点。

关键词:工程造价,材料价格,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乔万贯.浅谈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的动态管理[J].太原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2002,4.

[2]黄志龙.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讨论[J].广东建材,2007,(7).

老人营养不良消耗8%卫生总费用 篇7

据介绍, 《报告》课题组结合了业内专家经验与国家相关监测数据, 委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我国6个省 (市) 开展了有效样本量为3885份的面对面问卷调查。

《报告》指出, 高龄、文化程度较低、未婚及丧偶、家庭收入低的老年人依然具有较高的低体重营养不良率, 农村男性老年人这一比例高达16%。老年人贫血率为12.5%, 高于青年和中年人群。

课题组成员之一、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说, 2012年, 中华医学会对中国14个大城市30家三甲医院的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筛查, 发现65%的老年住院患者处于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危险。课题组结合卫生费用核算方法, 估算老年营养不良疾病经济负担总额应为841.4亿元, 其中直接负担639.3亿元。2012年, 我国老年人治疗服务费用6390.7亿元, 占全国卫生费用总量的79.7%。也就是说, 营养不良直接消耗了10%的老年人治疗资金, 消耗了约8%的全国卫生总费用。

《报告》建议, 改变老年人营养健康行为必须从提高老年人认知水平入手, 要加强营养教育和信息的提供;在低收入人群中推行食品券项目, 以帮助他们购买保障健康和营养所需的食物, 并将其作为国家食品援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材料费用 篇8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投入现状

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确立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全新发展战略,公共财政的运行在结构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型,其突出表现就是公共财政在民生或国际上通称的“社会领域”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成为医疗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进入调整创新阶段。 从投入角度讲,政府投入的责任逐步走向理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成为重点关注。政府投入方向开始逐步转变,更注重公平与可及性,大规模地重建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有了基本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政府开始注重对医疗市场价格秩序的管理和对医疗机构的执法检查,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进行管控。 这体现了政府在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方面所作的努力。

(二)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现状

新医改之前,政府只是投入资金,但并不管资金的用处, 除个别特殊项目需要审批之外,医院有很大的自主权,根据自身发展和利润的角度去决策。虽然政府管住了物价,但是政府并没有管住医疗费用,医院的院长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政府与公立医院的传统关系,对公立医院来讲有其不利的一面,即政府对公立医院管得很死,但对公立医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就是政府是公立医院利益的代表者。

卫生改革之后,政府已改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角色,由原来是公立医院、医生利益的代表者转向13亿人民的利益代表者。政府角色的这种转变不仅会相对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而且还会加强对公立医院经营行为的监管,这会使人们某些习以为常的经营行为受到限制。因而,公立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需要付出比新医改前更多的努力。

二、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目前的问题

(一)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目前的问题

1.医疗保险费用不断增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虽然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支出也是高速增长着。无论是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是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医疗保险工作大检查中,就出现了个别省市、地区大量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情况。 医疗保险基金本是患者的救命钱,现在却成了少数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牟取私利的手段。这些违规违章的医院很多都是采取虚假记账、“挂名挂床”住院、伪造病历、调换处方药、 虚构处方等手段套取金钱或者财政拨款。与此同时,另有一些机构或部门为未参保人员或不属于报销的项目进行违规操作,使其得以报销。在这些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骗保” 过程中,他们通常扮演着“两头通吃”的角色:一方面作假骗取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另一方面又多记多收取医疗药品费用。

2.医疗费用控制意识薄弱。我国目前的社保制度没有对被保险人的就医行为进行限制,被保险人可自行选择医疗机构。赋予被保险人选择权的初衷在于促进各大医院良性竞争,通过有效的手段降低医疗的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但目前看来效果甚微。由于患者对医疗费用变动并不敏感,而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却异常敏感,医疗服务市场中供给方间的竞争就主要是非价格竞争了。大型医院有着设备先进,医疗水平高的优势,因此患者的就医行为存在着非理性因素,无论大病小病,人们总是更相信高级别医院。众多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可得到有效治疗,一部分慢性病也完全可以经过家庭护理就完成治疗。

3.缺乏监督、竞争和退出机制。就我国目前的社保管理体制来看,社保医疗管理部门是通过与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签定医疗服务协议来监督他们的,两者在行政上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只是一种契约关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保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行为不能进行充分的监督。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因其人员、条件的限制也决定了其监督作用非常有限。再次,我国现行大部分医疗机构仍具有公立性质。它们属于人民的共有财产,不可轻易关闭;而且取缔公立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则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医疗服务人员下岗待业,更会增加政府的政治压力,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对于违规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社保医疗管理部门很少会撤消其资格,使得退出机制无法有效运行,监督效果差强人意。

(二)医疗保险费用不断增长的原因分析

1.供方引起医疗费用增长原因。第一,市场机制下的激烈竞争给医院造成很大压力,使得医院不断需要依靠增加药品收入、检查收入等手段来创收。因此,医疗机构在与社保医疗保险机构进行费用清算时,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种种手段来骗取人们的医疗保险基金。第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医疗行业和制药行业串通合谋,医生给患者开具不合理处方,用贵药从与其勾结的药商处拿回扣,使得医疗费用飙升,民众不满加剧。

2.需方引起医疗费用增长原因。第一,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人们拿着医保卡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或医保定点药店开药,不管是不是需要的药品,甚至有用医保卡买补品和生活用品的情况。而且在很多地方,需方在三级甲等医院与其在更低级别的医院就医报销的比例几乎一致,导致患者无论是大病小病都前往大医院医治,浪费了医疗资源,并促使了医疗费用的上涨。第二,在医疗保险过程中,无论是供方还是需方都不需全部由自己支付医疗费用,而是大部分由第三方的医保机构来支付。在第三方付费情况下,两者往往因利益而勾结,以牺牲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为代价而获取利益。

3.保方引起医疗费用增长原因。第一,由于医保机构缺乏管理个人账户的监督机制和审核机制,使得医保卡变成“购物卡”、非医保人员冒名医保人员看病等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第二,医保限额设定存在不合理性。我国医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因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所以起付线对于不同的收入阶层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高收入阶层,起付线设置太低将不足以发挥其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对于低收入阶层,起付线设置较高则可能超过其承受能力,难以发挥医保的作用,增加了居民的负担。

三、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的对策

(一)医保费用的供方控制机制

1.建立完善的医药制度。首先,在制药方面,必须要遏止制药商利益至上的生产理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医药定价制度。第一,对于制造低利润药品的制药商,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第二,建立合理的药品定价体系,使药品的定价有法可依。第三,建立透明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现有的药品名录,并供公众监督。其次,在市场运作方面,必须规范药品的流通环节,建立现代化的药品流通网络。根据新医改的精神, 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精简流通环节,发展统一配送、规模经营的运营方式,同时增强流通环节的透明性。 再次,在出售方面,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积极推进医药分离的制度。医药分离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的重要举措。

2.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措施。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费用的给付都是根据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原则进行的。这是一种落后的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也是一种“浪费型医疗”制度,极大地刺激了道德风险的发生。某些医院的医生为了增加收入会不断地增加患者检查、手术等医疗的项目,严重导致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因此,引入并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的付费制度是我国医保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改革的总体思路上,可以根据中央下发的6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在此基础上,结合门诊统筹的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

3.医疔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医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原则上做到医疗资源分配的最优化。可以建立公立的医院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院按人口、地理环境、平均服务量和辐射范围进行统一的资源配置, 同时根据需求动态地管理调配医技人才和稀缺的大型设备, 逐步解决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对于那些资源不足的地区,如中西部、中小城镇和农村,要加强建设。原则上,一个时期内新增的医疗资源应尽量投向资源不足的地区。

(二)医保费用需方的控制机制

1.科学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统一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在起付线以上和封顶线以下的部分由医疗保险进行支付,其余的部分归个人支付。在当时,这种控制机制极大地降低了需方道德风险的发生,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富差距的加大,这种机制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低收入参保人员的医疗消费,同时也未对高收入群体起到医保费用的控制作用。所以,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要对医疗服务的起付线和封顶线的制度做一定的改进。

2.设定科学的自付比例。随着新医保的实行,不少地区的自付比例都降低了,这项举措对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自付比例的降低却不利于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科学研究表明,当自付比例达到30%时,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方道德风险的发生,而自负比例在20%左右的话,既可以避免个人经济负担过重,又可以达到减少医疗浪费的效果。另外, 科学的自付比例也有助于减轻现阶段存在的医保卡变成购物卡、超量配药以贩卖等需方的道德风险问题。

3.使用最新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药物管理。对于现阶段存在的医保卡变成购物卡、超量配药以贩卖等需方的道德风险问题,也可以采用以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有效的药物管理的措施。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货物的制造配送已达到可以进行动态监管的时代。在制药方面也如此,可以对制药公司每天出厂的药品进行动态监管,以控制药物的流向。同时,对每个药店的销售情况以及医保卡的支付情况进行登记核查。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有效地制约需方道德风险的发生,从而减轻医疗保险制度的负担,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三)引入第三方对医保费用的控制

1.健全患者的权益保护机制。在购物方面,“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实行的就很有效。同样的,我们可以把它引入医疗服务中来。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患者权益保护机构,对一系列的医疗纠纷进行调解。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权益,又避免了患者于医院纠纷时影响医院的正常营业。同时,机构应对医院进行不定时抽查。对医疗服务状况差的医院予以公示。

2.建立病历的定时归档管理制度。病人的病历档案必须进行详细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整理归档,供有关部门检查。医院必须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误诊率高的医生,给予吊销行医资格的处罚,从而避免类似英国斯特福德医院的丑闻在我国发生。

3.通过专业的手段控制医保费用。第一,通过总量控制的方式,进行必要财务预算,以控制财务活动,保障各款项落到最需要的地方。第二,根据不同现状做出相应制度及费用的调整。有关部门必须针对现实的不同状况相应地有效地做出调整,以最大限度适应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卫生材料费用 篇9

1 现有的政策设计

1.1 坚持公益性原则

新医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遵循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性原则,这是着力解决目前医疗卫生机构趋利性问题的重大政策。目前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在财政补助不足的前提下,大多靠开展“业务创收”维持运行。2008年,山东省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其总支出比例分别为7.32%、62.61%、88.62%和17.54%。全省医疗机构93%的支出、妇幼保健机构82%的支出、疾控机构37%的支出依靠“业务创收”弥补(见表1)。由于补偿机制不合理,加上监管不到位等,于是,医疗卫生机构有了大处方、滥检查等诱导医疗消费的趋利现象。新医改明确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宏观上,医疗卫生机构的目标要与政府的目标一致,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即社会效益、群众利益第一,公立医院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微观上,作为“独立的经济人”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管理,严格经济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政府通过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逐步解决趋利性问题,对卫生总费用的控制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山东省卫生财务年报》整理

1.2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下,医疗机构主要靠药品收支结余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而且开贵药、多开药会增加药品加成收入(即纯收入),这直接造成了药品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可怕的是滥用药,如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对疾病控制工作留下巨大隐患,同时,形成严重的潜在的经济负担。环丙沙星刚上市时敏感性很高,但短短几年时间耐药率已从零上升为60%-70%甚至更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无抗生素的时代。2008年,山东省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总收入464.59亿元,其中药品收入206.71亿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4.49%,药品购入成本(即药品费)159.49亿元[1]。现在全省每年消耗约160亿元的药品,数目庞大(2008年全省卫生中医事业费仅60亿元),如果对药品供给使用进行合理控制,相信会直接产生客观的节约效果。如果不滥用药,对未来的医药费用节约更是无法估量。新医改明确提出,实行基本药物政策,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省级负责统一采购,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同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加成政策;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政府通过对基本药物的积极干预,让群众用上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基本药品,不管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看,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对卫生总费用的控制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2]。

1.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在不损失效率的前提下,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3]。所谓的“均等化”并不是绝对平均,而是在承认地区、城乡、人群存在差别的前提下,保障所有国民都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实质是强调“底线均等”。新医改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这抓住了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政府有限的卫生资源,大部分用于医疗服务,而不是优先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之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卫生资源匮乏。2008年,全省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财政拨款中,投入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之比为69:31;投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含城市社区)与乡镇卫生院之比为73:27(见表2)。而全省9 000多万人口,其中6 000多万生活在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上的非均等,会直接导致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上的非均等,这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影响到农村居民健康。政府通过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重点干预。这坚持了公平和效率原则,能大大节约卫生资源,减轻全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山东省卫生财务年报》整理

1.4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

新医改明确提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对卫生费用的控制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另外,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突出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抑制虚高定价,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展开。可以看出,以上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围绕公益性原则,费用控制是贯穿新医改的一条重要线索。

2 讨论与建议

2.1 明确卫生费用控制量化指标

新医改明确提出,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更突出的是,新医改既描绘了远期目标任务(2020年),又部署了近三年的操作性强的重点工作,从设计上力图避免以往较好的投入政策落实不力的窘状。但这些策略只是强调落实政府的投入和费用的结构(降低个人费用)问题,并没从宏观上对卫生费用总量规模进行总体把握。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卫生筹资战略(2006-2010)》提出:到2010年,中低收入国家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5%~7%;使用者付费比例要降到30%以下[4]。笔者认为,新医改应该制定卫生筹资总体战略规划(包括中长期规划),要设置量化指标(国家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使用者付费比例等),以便于政府卫生投入的有效落实和考核评价。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国家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使用者付费比例分别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卫生费用的总体控制,一方面,要确保经济发展了,卫生事业发展不能滞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要确保卫生费用的增长,不能过分快于经济的增长。同时,控制调整卫生费用结构,通过落实政府的投入责任,提高政府社会卫生支出比例,降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当然,卫生总费用的测算分析比较复杂,它虽然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仅将其置于学术研究之列。如果通过新医改加以推动,使之成为常态化的政府卫生管理工作,可对政策的制定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2 确定支付方式

新医改明确提出,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方式。笔者认为,支付方式对费用的控制非常重要,新医改对此用的笔墨不多,对现行的按项目收费为主要方式的政策没有较深地触及。由于医疗是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病人在治疗上很大程度依赖医生。为避免老百姓医疗消费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额外损失,研究确定较好的支付方式是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建立了老人和穷人医疗保险后,更刺激了医院和医生扩张服务,医疗费用增长更快。我们“新农合”政策实行后,会发现乡镇卫生院住院量大增,当然这里面有农民合理的医疗需求的释放,但是不可否认,存在医疗机构诱导医疗消费问题。不论从理论分析,还是现实经验看,政府都要高度重视支付方式改革,研究探索一种适宜的支付方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疗机构主动节约费用,确保实现将政府投入变为老百姓的真正福利。公立医院试点过程中,支付方式研究探索应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2.3 强化健康教育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坚持效率的原则,使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大的效益,保障更多的人群健康,这是卫生经济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健康教育是政府干预的首要选择。新医改已提出,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笔者认为,健康教育需要继续强化,要给予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在具体实施上,要融于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和”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这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它既包含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5]。在这方面,新医改提出了“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全面的和谐的关系,对我们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翻阅我们的《社会医学》教科书不难发现: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了,环境污染了,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全世界每年有几十万人因环境污染而过早死亡,更多的人患有急性或慢性病;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身体健康;健康与疾病现象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人的精神上出现问题时,身体就会患病[6]。因此,要通过国民教育,传播中国的健康文化,告诉我们的民众处理好各种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个人自身的和谐,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有利于个人身体健康。要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告诉我们的民众用贵药、滥检查并非合理,治病要掌握个“度”,有些病并不可怕,甚至肿瘤也可以和谐相处,切记“过犹不及”。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黄帝内经》鲜明地提倡积极预防疾病的思想,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张,要发挥中医药作用,辩证施治,而不是简单地对抗治疗,等等。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教育是一种道德教化,教育肯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解决问题之本。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发自内心地去掉私心杂念,去仁爱关心弱者,大家和谐相处,也就没有滥开药、滥检查现象,没有紧张的医患关系了,卫生费用控制的制度也没必要了。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卫生厅.2008年度卫生财务年报[Z].山东济南:山东省卫生厅,2009.

[2]杨军华.促进合理用药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 2005(6):53-56.

[3]沈楠.从均等化角度探析公共卫生支出结构问题[J].社会与政治.2008(1):98-99.

[4]WHO.The strategy on Health Care Financing for Countrie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South -East Asia Resions(2006 -2010)[M]. New Caledonig:WHO,2005:28.

[5]季羡林.“和”是儒家文化的精髓[EB/OL].[2008-10-28].http: //theorf.people.com.cn/GB/49167/8241273.html.

上一篇:企业内部银行下一篇:羔羊球虫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