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

2024-10-02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共4篇)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 篇1

摘要:目的:观察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hitosan/β-glycero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C/GP)凝胶负载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只健康雄性杂种犬,制备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区共30颗牙的Ⅱ度根分叉区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C/GP)、C组(C/GP+PRP组)、D组(C/GP+BMSCs)和E组(C/GP+PRP+BMSCs组)。术中先严密缝合各组牙周缺损处组织瓣,将凝胶注射入B至E组相应牙周缺损模型处,A组不作处理。术后8周取材行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C、D、E组与A、B组相比均出现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P<0.05),E组与C、D组相比牙周组织再生最显著(P<0.05)。A组和B组仅有少量的牙周组织再生,二者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GP凝胶同时负载PRP和BMSCs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关键词:可注射性,壳聚糖,富含血小板血浆,骨髓基质干细胞,牙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技术为牙周组织再生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1,2,3],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生长因子的安全性及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hitosan/β- glycero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C/GP)呈生理中性,37 ℃时可以形成半固体凝胶并且对大分子药物具有缓释性[4];C/GP还具有可降解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活细胞的载体并保持细胞的活性[5]。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并且可以从自体外周血中提取,无免疫排斥反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科、骨科等组织工程研究领域[6]。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取材方便、来源充足、增殖能力强、易于接种成活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7]。本实验将C/GP单独或同时负载PRP和BMSCs,注射入犬的牙周缺损模型处,观察牙周再生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医用级壳聚糖(博益特生物公司,脱乙酰度91%,青岛); β- 甘油磷酸二钠、牛凝血酶、胰蛋白酶(Sigma,美国); 胎牛血清(Hyclone,美国),DMEM培养液(低糖型,Gibco,美国),人淋巴细胞分离液(索莱宝生物公司,北京),乙酸(优级纯,国药集团),CO2恒温细胞培养箱(Heraeus,德国),倒置显微镜(Olympus,日本),健康雄性杂种犬3只(青岛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方法

1.2.1 C/GP凝胶的制备

将0.2 g壳聚糖加入8 ml 0.1 mol/L乙酸溶液中,磁力搅拌器持续搅拌2 h。将0.56 g β- GP溶于2 ml双蒸水中,振荡搅拌器持续震荡5 min。 2 种溶液冰浴15 min后将β- GP逐滴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并持续搅拌10 min。获得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 β- GP质量浓度为5.6%的C/GP溶液。

1.2.2 PRP的制备

参考文献[8]方法,抽取犬静脉血10 ml,可制备约1 ml PRP。

1.2.3 犬BMSCs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实验

参考文献[9],采用髂后上棘骨穿法采集犬的骨髓,原代培养BMSCs。参考文献[3]的方法,对第3 代BMSCs进行成脂及成骨诱导实验。

1.2.4 根分叉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处置

选取每只犬上颌的第二、三前磨牙及下颌第二、三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共10 颗牙为实验牙,3 只犬共30 颗牙进行实验,每千克体重肌注0.1 ml陆眠宁麻醉。参考文献[10]的方法制备前磨牙区Ⅱ度根分叉缺损,采用改良垂直褥式法严密缝合缺损处龈瓣。然后随机分组进行处置: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在根分叉缺损内进行注射;其余各组注射剂为B组:C/GP, C组:C/GP与PRP按1∶2的比率混合(本课题前期研究证实此比率的结构最理想)[11];D组:C/GP负载106/ml的BMSCs; E组:C/GP 同时负载PRP和106/ml BMSCs; 分别注射入犬牙周缺损处。术后连续3 d肌注青霉素80 万U以预防感染,术后1 周进流食,之后改为半流食。

1.2.5 标本处理和组织学观察

术后8 周处死动物,将标本用4%甲醛固定3 d,Krinstensen's液脱钙,制备5 μm厚的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和测量指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迹处到新生牙周组织处的再生情况并用测微尺测量:新生牙骨质(new cementum formation, NC),新生牙槽骨(new alveolar bone formation, NB)及新生牙周膜组织(new periodontal ligament tissue formation, NPL)的生成情况。

1.2.6 统计分析

每个组织块随机取10 张进行组织学测量,应用SPSS 1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undefined表示,采用ONEWAYANOVA方差分析,统计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C/GP凝胶的性能

制备的C/GP凝胶较均匀透明,pH值为7.1,37 ℃孵箱内约8~10 min形成凝胶。

2.2 PRP的检测

将本方法制备的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2 135.53×109 个/L,约全血的8 倍。

2.3 BMSCs成骨诱导分化

培养出犬的BMSCs,并且可以向成脂及成骨方向分化(图 1)。

A: 成脂诱导分化; B: 成骨诱导分化 A: L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B: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2.4 动物实验结果

各组动物术后行为无明显异常。术后8 周处死动物时,动物健康状况良好,实验牙部位均未见明显的牙石和软垢,牙龈附着愈合良好,探诊深度约1~1.5 mm,探诊偶有出血。

2.5 X线观察各组牙周缺损再生情况

在X线片上可见C、 D、 E组牙周缺损处均出现明显的牙槽骨再生(图 2),骨的高度及密度均高于对照的A组和B组。

2.6 组织学观察及测量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C组、D组及E组均有明显的新生牙槽骨(NB)、新生牙骨质(NC)和新生牙周膜纤维(NPL)生长(图 3)。其中E组牙周组再生最显著,新生牙槽骨几乎充满根分叉区,牙槽骨成骨密度高;图 3F为E组切迹处的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新生牙骨质从切迹处(Notch)向冠方延伸,牙周膜间隙内有明显的NPL于NB和NC之间。A组和B组为空白对照组及空白凝胶组,新生牙周组织量很少,根分叉内有大量上皮长入。对各实验组新生牙周组织的量化比较见表 1。NB、NC及NPL等指标的组织学测量结果比较发现:C组、D组及E组的NB、NC及NPL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 (P<0.05),并且E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和D组,牙周组织再生效果最明显(P<0.05),而A组和B组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注: ① C组、D组、E组与A组、B组相比较,P<0.05;② E组和C组、D组相比较,P<0.05; A组和B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C/GP凝胶是一种新型可注射型温敏凝胶,已经被作为种子细胞及各类生长因子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各类组织工程中[12],Hasegawa等[13]将C /GP/明胶作为支架材料,负载髓核细胞进行体外立体培养,发现与单层培养相比,髓核细胞不仅可以正常增殖,而且氨基葡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明显增高。PRP含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成蛋白等多种生长因子。BMSCs具有多分化潜能,Hasegawa等[13]用绿色萤光蛋白标记BMSCs后植于比格犬的根分叉缺损中,4 周后发现BMSCs可以向牙骨质、 牙周膜及牙槽骨等牙周组织分化。

牙周炎导致的牙周组织缺损多不规则,如何使支架材料及生长因子到达缺损的各个角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C/GP室温下呈溶液状态,植入体内可以原位凝固并提供空间维持及缓释生长因子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将C/GP充盈到需要的部位。本实验中,单纯C/GP凝胶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A组)均仅有很少量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C/GP凝胶本身并不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但从另一方面验证了C/GP凝胶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不会引起根分叉缺损区的组织不良反应或阻碍其牙周组织修复。C组和D组均出现了较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但以E组最显著(P<0.05),可能是C/GP注射入缺损处后原位凝固,为BMSCs提供了一个立体附着、增殖空间,且随着PRP中诸多生长因子在C/GP凝胶中缓慢释放,又促进了BMSCs向牙周组织的增殖、分化。

C/GP凝胶负载PRP和BMSCs可有效促进根分叉缺损区牙周组织再生,同时简化了手术操作,是一项有潜力的牙周组织再生手段,在临床应用上有广阔的前景。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 患者均符合《传染病学》中关于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 每组46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25, 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 (34.3±5.8) 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4∶22, 年龄21~61岁, 平均年龄 (32.3±5.8)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250 m L 10%葡萄糖溶液+40 m L茵栀黄注射液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13020772, 规格10 m L×5) , 静脉滴注, 1次/天, 连续治疗2个月;研究组患者予以250 m L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g促肝细胞生长素 (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生产, 国药准字H19980153, 规格20 m L×10) , 静脉滴注, 1次/天, 1个月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月。

1.3 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 ALT、TBIL降至正常水平, 停药后未出现反跳现象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ALT、TBIL明显下降, 停药后有反跳现象, 再次服药后起效则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及ALT、TBIL均无好转, 甚至加重为无效。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ALT、TBIL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用t进行组间比较;用百分比 (%) 表示计数资料, 用χ2进行组间比较, 当P<0.05时, 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8%比对照组78.27%高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肝功能复常情况:

两组肝功能ALT、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 研究组患者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由于该病具有传播性, 使得该病发病率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30万~5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导致形成的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选择有效的方式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48%,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27%, 表明促肝细胞生长素较常规保肝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更显著。分析原因可能在于, 促肝细胞生长素一种是从乳猪新鲜肝脏提取出的小分子多肽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肝细胞DNA的合成, 从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使得恢复机体肝细胞功能, 同时还可以促进线粒体复制增生, 阻断脂质发生过氧化, 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功能;另外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可以提高机体清除内毒素的功能, 减少肝细胞的坏死数量, 抑制内毒素的活性, 从而抑制内毒素对肿瘤坏死因子的诱导, 起到保肝作用, 改善治疗效果[3]。另外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LT、TBIL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表明促肝细胞生长素较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更迅速。分析原因在于, 促肝细胞生长素配合常规保肝治疗, 可以迅速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血清胆红素的数量, 改善机体蛋白的代谢, 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 还可对坏死和被炎性损伤的肝细胞进行修复, 改善肝细胞功能[4]。

综上所述,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常规保肝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显著, 可以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ALT、TBIL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每组4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 研究组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ALT、TBIL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7%,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LT、TBIL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可降低肝功能指标ALT、TBIL水平, 效果较常规保肝治疗更为确切迅速。

关键词:促肝细胞生长素,病毒性肝炎,疗效

参考文献

[1]袁苗.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7) :47-48.

[2]汪洁.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 (4) :41-45.

[3]郑志想.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9) :30-31.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纳入标准: (1) 符合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2) 入院前1周未接受任何导泻、清除自由基和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排除标准: (1) 入院3d内已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20%, 或Ⅱ°以上肝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肾综合征者; (2) 治疗2周内非医疗原因自动出院者。

1.2 分组方法

所有病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乳果糖联用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2例。治疗组:男39例, 女13例, 入院前病程14~36d, 其中慢性肝炎病史者36例, 肝硬化病史者16例, 伴严重消化道症状者52例, 伴腹水者40例;对照组:男40例, 女12例, 入院前病程15~35d, 其中慢性肝炎病史者38例, 肝硬化病史者16例, 伴严重消化道症状者52例, 伴腹水者30例。2组患者ALT, Alb, TBiL、凝血酶原时间 (PT) 等检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护肝治疗 (补充能量、多种维生素、甘草酸二铵、茵栀黄、血制品) , 活跃微循环 (丹参注射液每天20ml静脉滴注对症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每天1次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每天1次静脉滴注;乳果糖, 起始剂量为每次30ml (20g) , 每天3次, 然后个体化调整至排软便每天2~3次, 避免腹泻。

1.4 观察方法

(1) 一般观察项目:包括乏力、纳差、腹胀、大小便性状等。 (2) 特殊观察项目:每天进食量, 大便次数及粪质总量。每周检测肝功能、生化电解质、PT和PTA。

1.5 疗效判定

显效: 治疗满4周, TBiL<171.1μmol/L且PTA>40%;有效:治疗满4周, TBiL<171.lμmol/L或PTA>40%满足其中任一项者;无效:治疗满4周, TBiL>171.1μmol/L且PTA<40%者。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消化道症状变化

治疗组患者纳差、腹胀、便秘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指标变化

治疗后2组TBiL、Ab、PT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和P<0.01)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和92.3%高于对照组的15.4%和69.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的病变基础上出现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目前认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发生肝细胞功能衰竭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原发性损伤主要包括由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和病毒本身引起的损伤启动肝细胞坏死与凋亡, 其继发性损伤是由于肝功能原发性损伤后其解毒功能下降, 随后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并继发肝内微循环障碍等进一步促进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凋亡, 形成肝衰竭[1]。有学者甚至提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假说”来解释肝衰竭的发生机制, 认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

促肝细胞生长素是从乳猪或胎牛新鲜肝脏中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多肽物质,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能刺激肝细胞DNA合成, 促进肝细胞再生, 降低肿瘤坏死因子 (TNF) 水平, 并对已经损伤的肝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3]。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一种多肽, 它能激活多种酶, 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它可与体内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结合, 加速自由基排泄, 有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 并能促进脂肪代谢。乳果糖是一种小肠不吸收的酸性二糖 (pH=3.8) , 在结肠可被双歧杆菌降解为乳酸和少量醋酸。其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包括[4,5]: (1) 酸化肠道和调节肠道菌群, 减少产生内毒素的细菌群落; (2) 渗透性腹泻, 促进结肠粪便排空, 从而减少肠道细菌及其分解底物; (3) 直接灭活内毒素。故可从肠源性内毒素形成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其改善肝衰竭患者肠原性内毒素血症和防止肝性脑病方面的作用已获广泛证实[6]。

有研究发现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初期合并便秘发生率较高, 尤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甚, 经阶梯进式通便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7]。本组临床资料也证实该现象, 并发现治疗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显著改善大便排解困难, 缓解消化道症状。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有明显提高, 且白蛋白代谢有明显改善, 病程有缩短趋势。

推测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性谷胱甘肽与乳果糖联用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清除自由基, 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随后肝脏微环境的改善可促进促肝细胞生长素发挥促肝细胞再生作用;而肝细胞再生的改善又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内毒素血症, 且改善胃肠道功能。综上所述, 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肝肽与乳果糖联用为临床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提供了较好选择方案, 同时提示三者联合治疗可能有助于阻断慢性乙性肝炎重度向重型肝炎的发展, 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德五.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J].临床肝胆杂志, 1996, 12 (1) :50-53.

[2]韩德五.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肠源性内毒素学症假说[J].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5, 3 (3) :134-135.

[3]于岩岩, 斯崇文, 曾争, 等.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3, 21 (1) :51-56.

[4]于中麟, 钱林学.乳果糖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 1996, 35 (1) :65.

[5]张海松, 张宜俊, 孔祥平.促肝细胞生长素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学杂志, 1997, 18 (2) :86-88.

[6]Conn HO.A clinical hepatologist′s predictions aboutnonabsorbed car-bo-hydrates for the early twenty-fristcentury[J].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7, 32 (22) :88-92.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 篇4

妊娠与肝病相互影响,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后果,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病死率为1.5-8.1%,非妊娠病死率仅为0.67%。[1]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炎患者共52例,其中30例采用多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52例,均在B超确定妊娠的基础上,经血清学、血生化检查和B超、CT检查,诊断为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30例,平均年龄26岁,孕期16-35周。对照组22例,平均年龄28岁,孕期14-36周。二组患者在病情、病程、年龄及妊娠周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治疗组30例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多烯磷脂胆碱2支(每支232.5mg)(成都博瑞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76847),同时予促肝细胸生长素80mg,每日静脉滴注一次,对照组2例单用促肝细胞生长表,一月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疗效评定标准:⑴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ALT、AST、TBiL正常;⑵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ALT、AST、TBiL基本正常。⑶无效:未达到显效及有效标准。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变化见下表:

治疗中患者未感到特殊不适,两组患者胎心、胎动均正常。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经t检验t<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妊娠期孕妇新陈代谢增加,基本消耗增多,肝糖原储备不足,胎盘产生大量孕激素、泌乳素均需在肝脏分解,使肝脏负担增加。由于妊娠可引起一系列生化及病理变化,使妊娠并发重症肝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于非妊娠患者,因而积极的早期治疗对发送患者的症状及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一般的保肝降酶药,如甘草酸二铵,药典明确禁用,硫普罗宁妊娠期禁用。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苦参素孕妇也不宜应用。

肝细胞生长素,药典规定可以应用。多烯磷脂胆碱,其主要成份为开然多烯磷脂胆碱、维生素B族、E族等物质,其中磷脂作为机体必要磷酯主动与肝细胞及细胞器结合成生物膜的一部分,能对已破环的肝细胞膜结构进行修复,增加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多烯磷脂胆碱所含有多不饱和胆碱,能阻止肝细胞变化及炎症纤维化。[2]多烯磷脂胆碱用于肝病治疗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从大豆中提炼为纯天然物质,与人体内的磷脂一样,20多个体内、体外实验均未发现其毒性,即使在短期或长期给予过量多烯磷脂胆碱后也没有发现它有任何致畸,致突变作用。自1952年在德国上市以来,也从没有发现它有致癌作用及任何禁忌症,同时也未发现它与其化药物的相互作用。由于多烯磷脂胆碱的组成成分从毒理学的观点来看,多烯不会引起并发症或毒副作用[3]。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ALT、AST、TBIL数值都明显下降,应用多烯磷胆碱的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及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姚光弼.临床肝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

[2]沈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11 (2) :114.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推荐阅读:

干细胞再生治疗08-21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论文07-24

再生利用07-15

回收再生05-15

再生策略05-21

再生碎砖05-27

再生器械05-30

再生效率06-20

污水再生07-11

再生工艺07-22

上一篇:要素的相互作用下一篇:空间角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