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艺术论文

2024-07-12

海报艺术论文(共10篇)

海报艺术论文 篇1

海报作为极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被广泛地应用于公益、文艺、戏剧、展览、电影等宣传活动中, 通常是指单张纸的版面形式、能够完整地传达信息、可张贴的广告印刷品。系列海报正是相对于单张海报而言的,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包含两张及以上的作品数量, 二、作品表现内容为同一主题, 三、出自同一创作者。系列海报以同一主题为设计表达的核心, 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延伸, 系列海报利用集中性、丰富性、连续性的视觉冲击, 加强观者的印象, 这是单张海报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系列海报的界定和延伸

系列海报在风格上具有视觉的统一性, 在注重主题的同一性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追求创意的独特性。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统一, 各幅海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应具有完整性。系列海报之所以具有规模性的视觉冲击力, 就是因为各幅海报之间具有某种逻辑或视觉上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不仅仅是因为海报主题的重复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也是通过表现元素、表现手法、版式风格等视觉形式的统一, 使系列海报产生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效果。然而, 流行文化的不断更新也对形式美的法则有着一定的冲击, 系列海报的美学风格和特征也反映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大众审美趣味。

系列海报根据表现的主题类别大致可以分为环保类、文化类、公益类、商业类、体育类。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将视觉信息进行合理地构建和组织, 表现不同类别的主题内容, 引起受众的思想共鸣。

二、设计元素

(一) 色彩的协调性

在系列海报的视觉艺术中, 色彩的表现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需要达到所谓的和谐。氛围的营造受到色彩的影响, 在系列作品的整体色彩构成中, 各要素的都是相互般配的, 所有邻近颜色之间的局部都显示出和谐一致, 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红白蓝》系列海报作品中。每幅海报都以红白蓝色的尼龙布为背景, 在整个系列中都显得很协调, 多幅并置时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延续, 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二) 形象的主题性

图形作为海报设计中表现创意的重要元素, 外在的形象和所传递的信息之间要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同样, 系列海报中基本形象的一致性, 可以让受众在相同或类似的形象中加强认同感。可口可乐系列海报中, 鲜红的底色和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的字样形态, 其高识别性给人热烈、充满活力的熟悉感, 让海报的主题形象鲜明而富有冲击力。

(三) 布局的完整性

版面的完整表现作为系列海报的一种形式, 需要通过图形元素向受众传达信息, 准确、快速地传达成为宣传的关键。系列海报中的图形作为一种说明性的视觉符号, 应将独特的图形创意转化为有效的视觉语言形式。如靳埭强先生的《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 利用水墨的灵性塑造出独特个性的形式, 各元素之间精妙的联系和完整的布局, 包含着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彰显了汉字文化精妙的意境美和完整的视觉效果。

三、系列海报设计的视觉诉求

(一) 连续性加深印象

节奏作为事物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 是具有一定规律的重复, 从而产生秩序感。不同等级的强弱表现形式对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强节奏的快速重复给人强烈的印象, 但容易让人感觉单调和生硬;弱节奏的重复是让各要素之间的间隔变大, 使形式的变化更为丰富。

在系列海报的空间中是通过元素的虚实、比例、疏密等有规律的变化形成的, 创作者根据海报所表达主题的内容对画面中的各元素进行合理布局, 使画面更加具有美感, 从而满足观者的情感需求。节奏性和秩序性和谐统一, 其完整构成给人强烈的韵律美。

(二) 多角度深化主题

跟单张海报相比, 系列海报在角度的切入点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通过多个版面从不同角度对内容进行挖掘和展示, 可以让受众接收到更加完整的信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官方系列海报设计, 由运动、人物、水墨、场馆等小的系列组合而成, 从多个角度对丰富的奥运内容和深厚的中国文化进行强有力的表现。

(三) 多样性丰富视觉

系列海报的设计颠覆了单张海报的静态形式, 将原本相对单一的元素进行延伸, 在多幅作品之间进行有秩序地扩展, 通过视觉的转换使视觉语言更加地丰富。如靳埭强的《自在》系列海报中, 饱含哲学思想的水墨形式, 或行云流水, 或憨态可掬, 或自由自在, 或木讷若拙, 不仅契合了“行”、“坐”、“吃”、“睡”等的真谛, 其画面的跨越性丰富了视觉感受, 也使同和异的矛盾达到高度统一, 烘托出深刻的意境, 这也是单张形式的海报难以完成的。

结语:

经过对大量系列海报作品的研究, 总结了系列海报的结构特征和统一的表现手法, 并对系列海报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系列海报在连续性加深宣传印象、多角度深化主题、多样性丰富视觉表现等方面, 具有单张海报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就设计的本质而言, 简约主义不会过时。简约意味着节省资源、版面、时间或成本, 更意味着智慧与精炼。系列海报的设计也暴露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过于依赖篇幅的扩充, 可能造成主题的分散, 尽管现代传播功能更强, 手段也更加的丰富。我们认为, 研究系列海报设计的规律与美学原则, 丰富表现手法, 充分利用其优势, 提升系列海报的宣传效果与审美效果。同时, 也应该强调海报设计的简约原则, 让系列海报在信息传播中起到最优化效果。

摘要:系列海报作为海报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设计风格、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和谐统一的原则。在系列海报设计中, 设计元素的运用具有统一性, 视觉上也具有变化性和连续性。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切入和信息的丰富性产生视觉冲击力, 使受众对海报信息内容的接受进行更具说服力的引导。

关键词:系列海报,视觉,冲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2] (美) 桑德拉·A·克拉索维克:《包装设计:品牌的塑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3] (日) 杉浦康平:《宽绰中有丰灵——靳埭强的设计新作》.1997年.

[4]彭澎: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海报艺术论文 篇2

先看一下最终效果:

FEVTE编注:更多PS图片合成教程交流讨论及图片合成作品提交请进入PS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1&filter=typeid&typeid=69

下面是hi具体的制作步骤:

1.打开“纹理素材”如下图,用选框工具选取中间部分并复制,

下面用调整工具来制作需要的背景,参数按图设置

色相/饱和度

色阶

设置完以后,得到如下效果:

2.将抠选好的人物复制到画布上。

选择调整工具,按图设置

曲线

色阶

使用色阶以后,有些部分太暗,点击色阶图层的蒙版,使用黑色画笔工具,在想要突出显示的部位涂抹,让其清晰。

将得到一下效果:

3.表达抽象效果,在来添加人物元素,复制人物素材,使用自有变换工具调整期大小并旋转,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接下来在复制人物层,如图所示:

选择菜单中的“图像调整黑白”,如下图设置

将得到如下效果:

然后给图层添加图层蒙版,用硬的画笔工具,选择黑色,在蒙版上涂抹,如图所示

得到如下效果

同样的方法,将人物放置手大小的位置。

黑白

效果如下:

同上的方法进行涂抹,这里注意,根据需要自己调整一下不透明度和流量

效果如下:

4.下面绘制一线抽象线条,新建一个层,使用钢笔工具围绕身体画出线条,如图所示:

选择画笔工具,设置画笔为40PX 软角黑色,在钢笔工具中点击描边,将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得到如下效果:

多复制线条层,放在不同的位置,得到如下效果:

选择“防治图章工具”,选择笔刷为60,将样本设置为“所有图层”

按住Alt+鼠标左键,在画布上选择仿制源,

选择钢笔工具,绘制如图路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描边子路径”,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仿制图章”,勾选“模拟压力”,点击确定。

得到如下效果:

使用自有变换,选择扭曲,如图制作

复制这个层,将其挪到相对位置,得到如下效果

5.下面我们在绘制一个圆,填充黑色。

选择“渐变叠加”如图设置

然后多复制几个圆,分布在四周,其中将其混合模式分别设置为“颜色加深、叠加、柔光”等。

调整色阶

得到如下效果

6.下面我们用曲线来调整整个画面

使用“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照片滤镜”完成作品

这个是最终效果 !

FEVTE编注:更多PS图片合成教程交流讨论及图片合成作品提交请进入PS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1&filter=typeid&typeid=69

★ PS合成深邃场景效果后期教程

★ PS合成水墨艺术签名

★ Photoshop合成超酷星空海报效果图

★ PS制作创意香水海报

★ PS合成古典动漫人物签名

★ PS合成魔法书里嬉戏的儿童

★ PS打造金属质感皮肤效果

★ PS打造逼真玻璃质感效果

★ PS绘制梦幻冰雪童话世界效果

海报男孩,在艺术的田埂上收割 篇3

帅哥辞职卖海报

今年27岁的李剑,出生在兰州市城关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当过兵的父亲是个军事发烧友,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战争片,什么《莫斯科保卫战》、《上甘岭》、《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受其影响,李剑从小就迷上了电影,并在它的陪伴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从小他就觉得电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它用动人的故事和美好的画面打动人的心灵。

200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李剑进了宣武区一家大型商业调查机构,担任数据分析师。穿西服打领带在高档写字楼里办公,表面上看很风光,其实每天泡在密密麻麻的数据堆里,是件很枯燥、头疼的事,这位性格活泼的帅哥总觉得很压抑。

一天,李剑和几位好友去一位兰州同乡家串门,发现她家的墙上挂着一幅《泰坦尼克号》的巨型海报。李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那时正值该片全球热播。可是当时在国内,与之相关的海报却非常少见,现在看到主人别具一格地将其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大家纷纷投去欣羡的目光。李剑说他从来没见过印刷如此精美、效果如此逼真的电影海报,当时他像呆了般站在那里,两眼放光,久久不愿离去。

可惜这幅海报是同乡从国外带来的,北京根本买不到。看着他痴迷的样子,那位曾在美国留过学的同乡女孩说,既然你这么喜欢海报,不如干脆开一家电影海报馆得了,保证能赚钱!

经她介绍李剑才得知,由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欣赏和收藏电影海报,在西方青年中已成流行时尚。在纽约、洛杉矶和米兰等城市,有许多专门经营电影海报的商店,生意都非常好。同时,他们还经常举办一些私人藏品拍卖会,那场面,就和国内拍卖古董和艺术品一样热闹。据统计,美国电影海报的年销售量高达四五十亿美元,海报发烧友甚至超过集邮爱好者;而在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这个行业基本还属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听了这话,李剑顿感热血沸腾。联系好进货渠道后,2004年春节刚过,小伙子便向公司辞职,理由是“活得不开心,做白领也没劲!”父母得知情况后,劈头盖脸就是一番痛骂。这一次,李剑坚定主见,他一想到自己从此可以远离那一堆枯燥的数字和“朝九晚六”的沉闷生活,就兴奋不已!

电影海报馆半年赢利14万

经过一番奔波,李剑终于在海淀区租下一个60多平米的店面。他喜欢这里的原因是,周围有十几所大学,再加上高档写字楼林立,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布置店堂的时候,他把美国影片《天使之城》的大幅海报贴在进门的地方,主人公梅格·瑞安洒脱的神态,显得优雅而令人着迷。店里张贴的海报大多是经典的故事片: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里的剧照,他身穿白色棉质T恤、黑色皮裤,深情浪漫的气息令讲究生活情调的“小资”们怦然心动……每一张海报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电影故事。小店里充盈着激情、缠绵、梦幻和向往。

电影海报馆开业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一位佩戴着“北外”校徽的男孩,看到美国影片《第一滴血》的海报后显得万分激动。只见画面上的兰博高大威猛、肌肉鼓凸,他手提自动步枪,肩上斜挎着一大串子弹,充满了男人的野性美。这位大学生说,他就是通过这部影片了解美国特种兵的,多年来兰博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没想到今天能买到偶像的电影海报!他的同伴则用160元买了一张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海报,画面极富冲击力。这位男孩说,他更喜欢这种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看来大学生中的军事发烧友还真不少。

不久,一位空姐走进小店,一眼就看中了日本电影《血疑》的海报。她说自己是一名“哈日族”,在全世界的电影明星中,最崇拜山口百惠。美丽、善良、纯真,在她眼里,这位日本女艺人无疑是圣洁的天使!临走时女孩还开心地对李剑说,她要把这张海报贴到闺房里,让心目中的偶像天天陪伴自己。

在经营中,李剑发现对电影海报情有独钟的多是些年轻人,这部分人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的欣赏水准和文化品位。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喜欢走在潮流前面,对价格也不怎么在乎。为了扩大影响,李剑还印刷了精美的广告单,让人在高档写字楼门前派发。他的电影海报馆在北京渐渐有了名气,上门的白领也一天比一天多,而且他们只要进来过一次,就一定会成为回头客。

有一天,一位在外企工作的漂亮女士走进海报馆。看到她的表情里有一丝愁容,李剑便对她说:“你想看点什么吗?请随便吧!”她的眼睛潮红了:“你这里有意大利电影《西西里岛情人》的电影海报吗?”

小伙子挪过一把椅子请她坐下。随后,听到了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原来,7年前她和丈夫同去罗马留学,经济最拮据的时候,两人唯一的消遣就是到小影院看电影。他们最喜欢的影片是《西西里岛情人》,记不清楚看了多少遍。丈夫曾对她说,买一幅海报挂在家里吧!但每次只是说说,两人都没往心里去。等他们拿到学位、经济条件好转了,丈夫却在一次海难中不幸离世。女人离开了伤心之地,回国重续事业,但她始终有一个愿望:找到这幅爱人生前喜欢的电影海报,挂在家里。

听完她的诉说,李剑从陈列柜里拿出意大利影星拉斯维娅主演的《西西里岛情人》海报,轻声问她:“你说的是这一张吗?”看到海报上女主人公忧伤的神情,她的泪水流了下来。她买走了这幅画,也从此和李剑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女士又带来许多白领到此买海报。

李剑说,电影成了他和顾客连接的纽带。他用电影和他们交流,在影片中,每个人都会回忆到童年的许多趣事,捕捉到一个个美妙的梦境。当然,伴随着这种美好的心绪,财富也滚滚而来。由于经营电影海报的利润相当丰厚,小店开张仅半年,李剑的银行卡里就被轻松打进14万元,相当于过去他两年多的薪水!这是李剑到北京后,淘到的第一桶金。

小海报“玩”出一家大公司

2005年初的一天,店里进来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李剑还没来得及和她打招呼,对方就急匆匆地问:“有没有《匈奴大帝》的电影海报?”小伙子一下愣住了,因为他压根就没听说过这部片子。“连这么火的大片都不知道,你还卖什么海报!”扔下这句话女顾客转身而去,弄得李剑和店员十分尴尬。

事后他才知道,这部和《特洛伊》一样展示壮观战争场面的好莱坞大片,当时正在北美热播。由此李剑认识到,由于电影海报是紧跟时尚的商品,就像时装潮流一样,它的流行趋势是由欧美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越新就越受欢迎。所以,自己必须要对欧美最新影片有所了解。为此他经常阅读报纸、时尚杂志等,了解最新的流行趋势。

不久,《指环王》在美国播出,观众反响十分热烈。得到消息,李剑急忙赶到香港,在电影海报经销商那里一下进了8万元的货。尽管每张的零售价高达400元,但这批印制精美的海报在北京一露面,就受到了中外朋友的热烈追捧。一位在京经商的美国女士,看到《指环王》中“精灵和人类联盟严阵以待”的电影海报,激动得两手发抖,她说这份生日礼物,一定会给8岁的女儿一个意外的惊喜。有的外国人一下就买十几张,说不仅自己要收藏,还要作为时尚礼品送给朋友。

《哈利·波特》同样是一部轰动全球的影片。这部影片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还详细展示了英国古迹的风貌。为配合海报的销售,李剑特地请人绘制了一幅英国古迹风貌地图:从爱丁堡的旧城出发,到达勒姆主教堂,穿行数个古堡后,到达哥德兰火车站。每当有客人来买《哈利·波特》的电影海报,他先请他们对比着地图在优美古老的建筑里漫步一圈。客人们兴致盎然地游完古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哈利·波特的美妙故事会发生在这里!由于这种促销方式生动有趣,李剑的海报卖得非常火。

当然,除洋货外,中国电影海报的魅力也不容轻视。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在全国热映后,燃起了人们对老谋子电影的关注。有一批重量级的发烧友,专门收藏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及剧照。尤其那些在国外获了大奖的电影的海报,更是要想方设法收集珍藏。这批发烧友以法、英和日、韩人士居多。有趣的是,有时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尚在制作中,许多人就急不可耐地在李剑这里预定下了它的海报。

李剑说,电影海报能准确表达出一部影片的灵魂,它的创作设计通常都要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担纲。名家极富艺术个性的绘画,不仅使海报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值效果。比如著名画家黄胄的《阿娜尔汗》、程十发的《枯木逢春》、关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等,这些经典影片的海报无论从意境,还是画技,都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其价格自然高得惊人。

令李剑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电影海报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品。其收藏爱好者,也由3年前的200多万人剧增到现在的近千万人。有不少知名企业,每年还到他这里订购一些海报,作为时尚商务礼品,赠给自己的客户。

2006年5月,已手握80多万元资产的李剑,索性在北京海淀区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于当年10月在家乡兰州开了第一家分店。下一步,他还准备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海报网站,在互联网上开展批发业务,将触角延伸到杭州、西安、长沙等文化气息较浓的大城市。

波兰海报艺术中的绘画表现 篇4

关键词:波兰,海报艺术,绘画,表现方式,情感传递

一、波兰海报艺术的表现形式

海报艺术从十九世纪的末期开始在波兰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 波兰的海报设计以其独特的设计表现风格和其高超的艺术水平闻名于世。波兰的平面设计师们都非常注意设计表现形式的独特性, 在他们的海报设计中, 融合了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以及野兽派等很多二十世纪各种现代艺术运动的特征。因此, 这些海报设计往往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家们的个人风格, 画面极具视觉感染力。六十年代末期, 波兰的海报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黄金时期。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 这个时期的海报设计发展出了更加丰富的风格和题材。在这个时期波兰的海报艺术作品中, 绘画艺术与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发展出了设计师们独特的设计风格, 同时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二、波兰海报艺术中绘画元素的艺术表现

绘画元素的表现在波兰的海报艺术中最为常见, 波兰的海报艺术将绘画与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将海报的艺术表现推向一个高峰。扬·莱尼卡 (Jan Lenica) 是波兰海报艺术创作者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的海报作品热情而富有戏剧性。在海报设计作品中, 扬·莱尼卡经常使用色彩强烈和线条有力的绘画风格, 如图1。在创作于1964年的戏剧招贴《Wozzeck》中, 流畅有力的线条和张扬热烈的色彩构成了整幅画面, 具有极强的视觉感染力。在扬·莱尼卡为环境保护设计的海报中, 完全采用了手绘的方式。画面中, 流畅舒缓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与外形简洁的星星月亮的图案相搭配, 给人无限的美好想象。在海报设计作品中, 扬·莱尼卡非常强调主观色彩的运用。他更多的注重色彩的表意功能, 而不再考虑色彩处理的真实性。此时, 色彩已不再是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 而是依照作者的主观意愿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意手段。扬·莱尼卡对于色彩和线条的抽象运用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莱克·马杰维斯基是另一位波兰设计师中的重要人物。在莱克·马杰维斯基的海报作品中, 绘画的形式也大量出现。在第l4届国际爵士歌手会海报中, 他采用了类似插画的方式进行表现。画面构图较为简洁, 只露出了女歌手的下半个面部, 鲜艳的红唇和唇边的几根彩色线条让人们感受到爵士乐的热烈气氛。此外, 在莱克·马杰维斯基的海报设计作品中随意的色块和速写的手法也被经常性地运用。

三、波兰海报艺术中绘画的情感表达

手绘海报易于通过绚丽鲜活的颜料和清晰有力的笔触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 不同于电脑制作的海报, 手绘的表现方式让设计者能更加直接的传达自己的思想和传递真实的情感。手绘的表现使得海报艺术让人们感到更加亲切, 其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强, 很容易打动观众。华得马·斯维尔兹是波兰杰出的设计大师之一, 他设计的音乐、戏剧等表演海报极具个人特色。华得马·斯维尔兹善于运用彩铅、蜡笔、丙烯、水彩等工具进行创作, 在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上驾轻就熟。华得马·斯维尔兹为美国的摇滚乐音乐家JIMI HENDRIX设计的音乐海报采用了近似涂鸦的绘画方式, 笔法狂放大胆, 如图2。他用生动随意的线条非常传神地对摇滚乐手的形象进行勾画, 同时采用了艳丽的色彩。这种涂鸦式的绘画方式看似随意大胆但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摇滚乐张扬与随性同时个性十足的特点, 将摇滚乐带给人们的震撼和冲击力生动的展现出来。除此之外, 在华得马·斯维尔兹其他的作品中也大量出现了绘画的表现方式。例如在他创作的爵士音乐海报与歌剧海报中, 点彩的绘画方式被多次加以运用。华得马·斯维尔兹选取了绚丽丰富的色块对人像进行描绘, 画面生动狂放, 音乐的旋律仿佛在画面上流动。

四、海报中的绘画表现及其影响

波兰的海报艺术由于受到的商业束缚较少, 因此设计师们往往将海报作为塑造自己独特设计风格与自我表现的一种途径。他们潜心研究海报中的创作与表现, 将海报作为一门新的艺术。也正是因为如此, 波兰的海报设计才获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波兰的设计家们对海报充满了抱负, 期待人们能从他们所绘制的图形与符号中了解到其中深层次的隐喻和象征。

波兰海报是将绘画与设计结合的完美典范。设计师们更倾向于采用手绘的方式进行创作, 各种绘画形式在波兰海报中都有所展现。不同于电脑制作, 绘画的创作方式使得海报艺术更加生动精彩, 个性丰富。也正因如此, 波兰的海报作品风格多变, 画面大多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波兰艺术家将绘画与

设计完美结合的杰出表现, 再一次证明绘画表现手法仍然是任何设计的基础和永不落伍的法宝。

平面语言以及宣传海报的直接性, 很容易产生一种情感而非理性的反应。海报就是其中一种促进文化交流的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代表了不同文化与含义的视觉符号能够通过它在人的心理上发挥巨大作用, 缩短相互认知的距离, 从而促进了情感和思想的传播。艺术家们用手绘的表现方式在海报画面中创造了无数个具有神秘气氛的感性与梦幻的世界, 很容易引起人们视觉与心灵的强烈共鸣, 从而达成情感的传递。

如今, 波兰的海报艺术仍然极具亮点。设计师们没有受到太多全球化设计潮流的影响, 相比于使用电脑、相机等现代工具他们依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手绘图案的表现方法, 因而设计风格显得非常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市: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钟青舍波兰海报设计赏析中国广告2001.08.15

[3]孟刚.二战后文化视域里的波兰海报艺术[J].包装工程.2010. (第16期) .

[4]张岚.论波兰海报艺术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06

[5] (英) 彭妮.斯帕克.大设计BBC写给大众的设计史.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海报艺术论文 篇5

摘要:本期教程是教你绘制一张文字排版海报,一起来学习吧!

第一步:用钢笔勾出这张褶皱的纸的外轮廓。

吸取一个深紫色,作为基色。

然后,我们来用“套索”工具,集合,“曲线”调色命令。来做褶皱。

这里要注意的事,我们因为要精确的来套索,可以结合快捷键“ctrl+空格”或者“ALt+空格”来放大,缩小视图。来更好的套索。

最后的结果如下:一个基本的褶皱就完成了。

对比图:

接下来就是来添加基本的光影气氛:

也就是那些白色的类似高光的东西。这里也要用套索来控制选区,然后用柔焦笔刷刷就可以了。模式为滤色。

然后把它保存为智能对象,对其添加杂色。

然后在智能对向下的蒙板上来擦拭的柔和一些。

效果:

然后就是添加这些折痕的地方,添加条形高光。这里直接用钢笔,然后描边就行了。白色即可。

调整透明度,用橡皮擦来修整一下。

然后就是来创建海报的主体。文字部分。这里为了能够让他们有可调性,能够做出在褶皱处的感觉。我们学习一个技巧——创建组合文字路径。

步骤如下:

先输入文字,不用一次性一个文字层输完。可以看自己排版要求,建立多个文字层的。

这里是我的文本。

然后,选择所有的文字层。

点击菜单栏上的”文字“-”转化为形状“,就可以把所有的文字都转化形状了。

如图所示。都成为了形状。这里,重点来了。我们接着选择这些形状层。”ctrl+E“(盖印的快捷键)就可以把这些形状盖印成一个形状了。没错,形状层是可以盖印的哦。记住了。

复合形状层

如下:

然后,矢量工具用起来。我们可以把填充改为空,好得到一个文字路径线。

路径线框

ctrl+T,选择变形,做一下基本的变形。

如下

过程中可以填充回红色看效果。

然后就是改路径了。使得文字和纸能产生贴合。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在文字与边缘线的地方,添加锚点,然后变成直角锚点,来进行拖动。主要锚点可以这样处理,其他的锚点,添加根据文字实际情况来。

弄完之后的,路径线。

然后就是给文字调色了。这里我们要处理的,就是高光的部分,不同的褶皱出的亮暗程度不一样。我要来做亮的部分。这里我们又有一个技巧。我们用剪切蒙板下的渐变映射,可是这里的渐变比较特殊,我们拖一个两端颜色一样的渐变。这个粉色的渐变是比较亮的颜色。

然后用蒙板来控制。这里,我也用套索来得到选区。反正就是亮暗明显一些。

然后在文字上添加一层高光,方式如上一样。

这里我觉得没有纹理的纸有些空洞,这里就给纸的那一层,添了一个纹理,用剪切蒙板。

最后,进行最后的装饰和调整。

用笔刷,来用些高光,和暗部。记得用套索工具来辅助建立选区,让控制精确。

最后,添加文本和logo。效果图:

总共用到的几个技巧。这里了列一下:

套索工具和曲线的组合技,可以快速调出类似3D遮挡效果和明暗效果。

形状图层可以用CTRL+E来盖印,并且此次操作之后,仍然为形状图层。

海报艺术论文 篇6

继本周“重返地球”空降成功归来后,太合麦田旗下艺人龙宽,又在今日拿出概念海报作为“新花样”为新单曲造势。在早前看到的复出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到龙宽对待生活的选择方式令人神往,自由而随性的状态更激发了她对生活的热情之感,在其旧物改造的过程中,艺术绘画也成为她的语境表达,以一件艺术作品的标准来确定改造进程,绝对是自得其乐收货颇丰的事情。同樣,这也在龙宽全新单曲的企划视觉定位上得以展现。

此次概念海报在设计之初,龙宽及企划团队就抛弃了传统构思模式,摒弃了具象形态的表达,而转向抽象的多维空间展开发问。针对跨界合作,太合麦田特意邀请了近年来在潮流艺术领域颇为活跃的青年涂鸦艺术家林子丹执笔打理,为龙宽创作单曲主题海报,作为连续两年某运动品牌新品创意推广人,林子丹的作品本身便极具街头玩味精神,绚烂的画面和笔触与单曲气质相辅相成,这一次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跨界,更是两种艺术形式的对话。鲜艳的高饱和色彩呼应单曲活泼的电子氛围,而弥漫的山丘样图形象征着更为广阔的视野将翻越重峦,打破内心的界限。更值得一提的是,原稿为手绘完成,不仅色彩质感饱满,形态机理随性有度,倾向明确更有一种自有由来的奔涌感。相比当下唱片海报千篇一律的倒模流程制作,龙宽带来了一种自我无畏的精神质感。

据了解,除了此次首轮发布单曲概念海报外,单曲发布过程中还将与更多艺术团体、设计师以及艺术家深度合作。

海报艺术论文 篇7

在欣赏一些海报作品时, 有时候可以看到有些元素在同一设计师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这些元素的不断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熟悉感, 并成为了设计师们具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所谓符号就是任何可以拿来有意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东西, 在认识心理上具有普遍的认同感。[1]受众见到这些视觉元素, 很自然地就会在第一时间与设计师本人联系起来。设计师对这些元素不是一种简单的搬用与重复, 而是让这些大众元素在自己的思考下有所变化, 并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综合创造, 再以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出现, 进而形成了作者的符号性语言。

二、符号性元素表现艺术特征

符号性元素表现在设计师海报图形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是设计师个人风格形成的重要体现, 有的甚至是一些设计师的代名词。现就从个性元素和特殊形式表现两个方面对海报图形的符号性元素表现进行探析。

1、个性元素表现

一些平面设计师总是喜欢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 许多不起眼的东西都被他们视为创意的源泉。尺子、椅子以及土豆等都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元素, 但是这些元素经过靳埭强、刘小康和冈特·兰堡等设计师的个性化设计, 并以不同的形态反复地运用在设计师各自的海报中, 就形成了他们的个性元素表现。

例如, 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对尺子情有独钟, 收集了三百多把不同的尺子, 有塑料的、玻璃的, 东方的、西方的, 古老的和现代的, 并且他把尺子作为海报创作的重要道具, 他设计了许多以尺子为主体图形的海报作品, 最终把尺子形成了设计师作品中的符号性语言, 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他为自己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讲座所设计的海报《勇破成规》 (图1) , 其画面是一个经过作者异质同构所形成的形象。画面的中心由一撕为二的两个半圆和一把折断的古尺组成, 同时又分别是北京的首字母“B”和“J”, 寓意讲座地点。在这幅海报里尺子就是标准, 折断的尺子则象征着设计必须突破原有的限制, 才能推陈出新, 从而巧妙传达了作者的意念。

设计家对尺子为何会有如此的热爱呢?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师10年的裁缝经历有关, 设计师原先的工作和尺子打交道较多, 自然使得他对尺子很有感情。当然更为重要的是, 设计师对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它既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怀旧, 同时也含有将它视为艺道规律之意。

又如, 德国平面设计家冈特·兰堡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设计了约三千幅海报, 在我们所见到的海报作品中, 有相当多应用了形式不一的土豆形象, 他为自己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展所设计的海报 (图2) 是以土豆作为主体图形, 利用土豆元素与受众进行沟通和对话, 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对土豆进行了巧妙切割和涂色等艺术处理, 产生了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 使我们沉浸在独特的土豆意境之中。

为何兰堡会热衷于土豆元素并运用普通的土豆讲述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呢?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密切相关, 那时的德国物资缺乏, 于是处于饥饿之中的德国从美国引进了土豆, 是土豆帮助德国渡过了难关, 也使兰堡渡过了苦难的岁月。由于这段不寻常的经历, 兰堡因而对土豆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没有土豆就没有设计家和他的设计, 土豆给了兰堡创作的灵感。从外表普通的土豆我们看到了不朽和神奇的故事, 土豆元素的反复运用赋予了海报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这正是设计家内在感情的表达和体现。

2、特殊形式表现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里, 人们面对千篇一律的程式化视觉元素, 感官已经变得麻木。

在设计师以及各方面的作用下, 海报图形中的特殊形式表现时有出现, 并成为了设计师的表现载体。

有些平面设计师尝试将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熟视无睹的某种元素提炼出来, 通过巧妙的艺术加工处理, 将它转化为新的海报视觉元素, 并反复出现, 形成了设计师的特殊形式表现。由于这种形式表现通过新的途径呈现在受众眼前, 增强了海报图形的视觉效果, 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感, 因而更能刺激受众的视觉神经, 从而高效地传达设计师的独特意念。

例如, 香港平面设计师黄炳培所设计的大多数海报的主体元素就是红白蓝编织布, 生活中的编织布这种普通元素经过设计师的再创作, 并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在自己的海报中, 最终形成了设计师个人的特殊形式表现, 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感受。红白蓝编织布每天都出现在建筑工地和商店门头等日常生活中, 是港人再熟知不过的本土语言, 具有坚韧耐磨的特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正是香港精神的体现。所以, 编织布给人们一种亲近感, 由这种元素所呈现的海报图形就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他所设计的海报《红白蓝》 (图3) , 利用编织布的重叠产生了传统中式上衣的形态, 正表现了编织布和人们生活联系的密切。

三、结语

平面设计师以生活当中的普通元素为基础进行创意, 并把他们长时间的反复运用在作者的海报图形创作中, 最终形成了设计师自己的符号性个性元素和特殊形式表现, 即海报图形的符号性元素表现。符号性元素表现绝不是设计师简单的重复, 是在大统一下的一种挖掘和创造, 是设计师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所形成的, 受到当时当地流行、独特的文化符号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 在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现代社会里, 海报图形符号性元素的表现不再局限于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及其信息, 不是简单、直白地把信息推到受众面前, 而逐渐转变为海报设计师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和宣泄。设计师会带有某些个人的情节, 这些思想感情或多或少地也会在自己的设计创作特别是海报设计中有所显现。海报图形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舞台, 设计师在这个有限的舞台里把自己的情感通过图形带给大众, 让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满足感和信赖感。因此, 海报图形在让受众获得信息和享受美感的同时, 也能给人以情感的关爱, 自然给忙碌中的人们带来轻松和信赖。

参考文献

海报艺术论文 篇8

误区形成的渊源

当今社会, 环境变化的威胁是目前最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 人类社会必须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全球人口的膨胀, 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支三分之一。人类农田灌溉已经消耗了70%的可用水。就全球范围而言, 受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当前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速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在设计界最多的是以各种环境公益海报比赛、联展等形式对环境问题进行宣传, 同时呼吁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人们有意无意的接受着这些关于环境污染的信息, 环境在这样的宣传下似乎已经在人们心中画上了灭亡的句号。我们似乎已经对这样的现状开始逐渐的认同, 并且进入一种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甚至于人类生存的一种恐慌的状态。在这样的前提下思考并产生出来的答案常常是带着血淋淋的气息向我们迎面扑来, 而将这些答案付诸于视觉上的表现后, 便使我们的环境公益海报产生某种略带“杀戮”的感觉。作为环境公益海报的开创者们, 以一种直观的、绝望的、悲痛的视觉表现给人以震撼, 提醒人类:生态环境已经经不起我们这样的折磨了!也是完全无可厚非的事情, 后来之人延续这种表现的方式, 也合情合理。可是当这种悲痛的情绪表现方式以一种模式化的状态进入到环境公益海报的设计当中。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这种对环境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没有任何进一步思考并升华的表现方式呢?它是不是还仍旧完美的适应于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是不是应该继续禁锢着我们设计界中的新兴力量?现在不仅这种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恐慌情绪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环境公益海报的成规的思考与设计, 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不是也难辞其咎呢?

美国加德纳博士在《美国艺术的指导思想》中指出了中美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的差异:“总的来说, 中国教育者认为应该先从基本技能来, 创造性是以后的事。相反, 美国教育者开始就是刺激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相信到最后基本技能需要时, 他们自己会掌握。”笔者认为, 这种艺术设计教育方式已经直接制约中国大学生的创造力, 而环境公益海报作为一种非商业化的艺术设计产物, 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入的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仅局限于关于环境公益海报本身的思考, 更多的是对设计的内涵、公众心理、环境本质的思考。我们经常提到的对“权威”怀疑, 但是在大量千篇一律的环境公益海报面前, 这种怀疑精神在当代的大学生身上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容易找到。相反, 更多的学生依然对“权威”, 对导师的思想盲目的照搬模仿。这种对环境公益海报习惯的思维方式发展到现在便形成了大学生弱化了环境公益海报的本质性的内涵, 即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去思考环境的现状, 怎么更有效的去表现这些现状, 唤起公众对环境现状的反思与环保意识。反而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表现形式上, 一味的追求视觉上的个性与自我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 环境公益海报发展到现在, 我们的教育者不仅需要从形式上教导大学生, 更应该从对生态环境的本质内涵、现状的思考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做到真正关切生态环境。

设计的本质

环境公益海报作为最为受宠的海报设计之一也不能离开设计最基本的东西。所谓设计, 英译为“Design”, 美术词典对设计的解释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形成的构思和意图, 运用符号形象的表现为可视的内容, 作为造型活动的重要阶段的造型设计可称为设计。”王受之先生则指出:“设计, 是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 通过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活动。”环境公益海报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单纯的限制于设计, 更准确的说, 环境公益海报属于艺术与设计的范畴, 他不仅是设计的产物, 更是加入了非商业化的艺术的内涵于其中。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 满足公众需求并且协调人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环境公益海报是最直接达到协调人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艺术设计品。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 完全取决于设计师是不是真正了解社会、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等众多因素。就王受之先生对设计的理解来看。当代大学生考虑环境公益海报设计时, 省略了计划、规划、设想这三个步骤, 直接进入的是解决问题, 即大学生忽略了设计的本质。“设计艺术的本质在于启发创造性思维, 发挥创造力、创造性是设计过程最重要的一部分, 是决定设计事物生命力的强弱、优劣、成败的关键所在。艺术设计作品的成功在于设计师对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只有将良好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进行不断时间和深化, 对食物生活才能又独特、创造性的见解, 才能不断的向新的领域挑战, 产生好的创意和好的作品。”【2】由此看来, 在环境公益海报设计的过程当中, 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让然是其灵魂所在。笔者想指出, 这里的创造性并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普通意义上的创意, 而是需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理性的分析、思考, 以设计师自己的理解, 最终寻求自我的表达方式、设计语言。但是就现在看来环境公益海报的现状存在于千篇一律的、绝望的图形表现当中。虽然继承了环境公益海报的表现传统, 也思考到了新的图形的运用。但是, 这些所谓的新图形也逃离不了那种传统的悲伤情绪。这样长期以绝望、悲痛的形式来表现的环境公益海报, 在社会上、在公众面的震撼力又仅存多少?公众的视觉是否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摘要:环境公益海报作为最为受宠的海报设计之一倍受社会关注, 然而在众多大学生环境公益海报作品面前, 我们也就不难看出, 这些海报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小议了大学生公益环境海报艺术的误区并浅谈了设计的本质。

关键词:公益环境海报,设计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225。

海报艺术论文 篇9

关键词:造型语言,汉字,几何,海报

一、独特的汉字艺术

文字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和演化, 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在东方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汉字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 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汉字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是其它文字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说到独特的汉字艺术, 就不能不谈到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汉字艺术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书法艺术体现了独特的优雅意境, 是独具中国气质的艺术语言, 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西方的字母文字只用来记录实事相比较, 中国的书法艺术更讲究在方寸之间传递人的性情特征, 这也是一门艺术语言的内在精神。这种“传情达意”的艺术特征也是人对艺术的最高理想追求。汉字与其它流传下来的文字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同时具备了实用和审美两种功能, 不仅仅是单一记录语言的符号, 也从中衍生出了许多艺术特质,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祖先在创立文字时所具有的审美意识, 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特征也为汉字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启示作用。

从汉字出现到今天, 汉字不仅是记录时代语言的符号, 也成为了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在平面设计这一专业领域, 汉字设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众多平面设计师都对中国的汉字充满了无限热情, 其中以日本的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为代表。他在《中国与汉字》这篇文章中曾说道:“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以视觉设计和沟通为工作的设计师来说, 在我们的作品表现中是不能将文字这个条件去掉的。”他认为一个社会的属性必须回归到它所依附的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去, 没有了文字的作品就很难对它的社会属性进行判断, 从而只能成为作者自我认同的世界。文字与之相比则截然不同, 它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语言, 也可以成为设计的对象, 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汉字的艺术特征中, 象形性成为汉字的一大特色, 这一点具体反映在杉浦康平的作品中。他认为汉字是对某种物象在某种程度上的抽象化和象征化, 是由线与点复合而成的, 仅仅一个汉字的外部形象构成就能激发出人的无限想象力。汉字具备图形与语言两种性格, 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汉字艺术的特征——从形到意

汉字的“象形”特征是现在所留传下来文字中最为直观的, 也是新一代表意方式的重要特征, 在视觉上将文字与图像紧密联系起来, 在会意的基础上使之视觉化, 更具有取其意不取其形的典型特征。“象形”是一种对具体物象描绘、临摹的方式, “会意”是在具象的基础上加以自我意识的抽象, 二者相辅相成, 彼此激荡互动, 这也使汉字在漫长的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谱下悠久的篇章。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中国汉字立足的基础, 这与中国的审美哲学具有一致性。从汉字的外部构成形状可以发现汉字的基点是方形, 在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融合后它又可以成为圆形, 这种在方寸之间能做到圆通无碍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汉字的精髓与奥妙。从汉字的书写方式中我们也不难看出, 它的外在形象是直线与曲线的兼容, 是一种表现民族性格特质的方式, 也是对自身人生格局的抒写。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 这句话的意蕴精神充分体现在汉字的书法艺术中。“规”代表的是圆, “矩”代表的是方;“规”是曲线, “矩”则是直线, 直线的性格特征是刚毅耿直, 曲线则是婉转柔绵, 这种性格特征集中体现了东方文化的价值, 既要学习直线的方正, 又要学习曲线的婉转;既要学习“方”的端正, 又要学习“圆”的包容。这种书写精神也一直存在于汉字的书法艺术之中。

三、汉字的几何构成

(一) 汉字中的点与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从这一方面就直观地反映了汉字不论是从形还是从意上来看, 都与图像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视觉基础上它是一门点、线、面结合的综合艺术。从早期的汉字艺术形式——商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金文中, 我们可以看出文字的象形特征非常明显, 这是文字图形化的最早反映。比如在金文中, 太阳是一个圆圈中心加一个圆点, 而月亮类似于一个半圆加一竖点。这种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具备了几何造型特征的基本元素, 也遵循了几何造型特征的基本规律。

在汉字的演进过程中, 文字的典型特征从视觉上来看是它那交错纵横的线条, 特别是当人们第一次发现那些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时, 首先一定是被那些神秘的线条所吸引。秦始皇在公元221年第一次统一了文字, 由此开启了字体变革的新纪元, 其中篆书的出现在保留甲骨文象形特征的基础上删繁就简, 而小篆又在大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 使之更加简洁规范。小篆字体十分优美婉转, 线与线的组合灵动曼妙, 以线带点的特质形式奇古, 一直被书法家所青睐, 随意添加曲折的方式也在印章艺术中一直被采用。从外部线条可以看出, 小篆是纯粹的线的艺术, 为了使字体更加趋向于线条的形态, 小篆在线条的外观上也对其进行拉长使之更加优美, 同时汉字的点也被刻意拉长。这也是一种使字体从视觉上更为统一化、整体化、风格化的表现方式。

篆书是极具曲线力量的字体形态, 楷书的直线特征则展现了气势雄厚的一面, 隶书字体形态犹如少女的身姿, 十分美丽, 特别是“一波三折”的字体特征呈现出字体曲折蜿蜒的一面。汉字中点与线的复合造型是几何造型语言的基本形态,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构成, 能够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 这也是日本著名的汉字设计家杉浦康平所认同的。而对于汉字设计家白木彰而言, 汉字的灵魂一直是形与色元素的搭配组合, 他设计的一系列以字体为主题的海报中, 擅于在纯粹的几何形式中寻找单一笔画之间的形式变化, 比如用纯粹的几何形去形构汉字的一笔一划。在“卒”字这张海报作品中, “卒”字从整体外形上看是几个矩形按照字体的书写形态进行的纵横交错的排列, 矩形中黑细的线条打破了矩形实体的沉闷感, 使整体感觉更具有形式美感, 而细节上横竖点撇的归置, 也被白木彰安排得井然有序, 形成矩形的转折与连接, 使整个字看上去堂堂正正的同时也具有细节美感, 这也集中体现了几何造型语言中点、线、面的造型特征, 与汉字几何造型的基本规律具有一致性, 同时将楷书意蕴壮美的精神内涵也传达了出来。

日本平面设计师白木彰在为爱知县艺术大学设计的系列招贴中, 通过对汉字字体构成形态的巧妙变形, 使字体图形化的特征更为突显, 其中一张以“美”字作为设计的重点, 将“美”字分为“羊”和“大”两个部分进行设计,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 将甲骨文蜿蜒曲折的设计特质运用到这个设计当中, 字体中的部分笔画用纯粹的几何线条代替, 从而使线条具有纯粹美感;将“大”字与甲骨文构成形态进行结合, 给人以夸张变形的感受。背景运用多种色块更为突显“美”字的字体形态, 色彩与线条的拼撞互补形成了一种马赛克的视觉体验, 这一系列的作品都具有线形交错的图形风格化特征。从视觉效果来看, 这样的设计意图更加明确、直观, 这也许就是设计师心中所谓的现代版的甲骨文吧!

(二) 汉字中的块面结构

汉字具有独秀于世的艺术表现力, 汉字的字形整体是方形, 这种方块字形是汉字所独有的, 这也与世界上其他众多文字形态形成了鲜明对比。杉浦康平也说:“汉字的根基、文字构成法的根基确实是方形。”方形的汉字与几何矩形的形状特征相似, 都是在一定面积的空间里做文章。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非常擅长在这“方寸之间”有所为, 他设计的海报多由笔画形状衍生出的几何造型元素——点、线、撇、捺、勾来构成整体的画面。而他遵循的“永字八法”的书法艺术方式也使他的设计风格在平面设计领域独树一帜。“永字八法”讲究多变的形式笔画, 在田中一光创作的海报作品——“文字的想象力”中, 作品的构想就是来源于中国书法的“永字八法”。汉字的这种块面结构是以“天圆地方”为基本构成形式的, 古人认为天为圆, 地为方, 而大地是静默不动的, 不是旋转的, 这就是所谓的天动说。方形的大地表示文字的造型, 中间的圆则表示文字的灵魂。

白木彰众多作品中无不体现出这种块面的结构。在“乐”字这个海报作品中, 字的整体构形是方形的“乐”, 字的所有笔画在几何形的组成中显得有趣和充实。在这张生动的作品中, 圆形、圆圈、矩形、角形之间相得益彰, 大大丰富了“乐”字本身的趣味性, 使“乐”字本身释义中所体现的欢快性跃然纸上。白木彰汉字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几何感常会让人联想起拼图与七巧板, 比如在“人”字这张作品中, 白木彰先生为对象进行了汉字的“人”字的再创造, 这些几何的形和些许带些嘲讽意味的用色, 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近代感的拼图。可以说这张作品是奇妙的、纯几何的, 看似是与“人”形为线条的构成, 其实更是块与面的综合构成, 有点像七巧板式的拼图, 充满了几何的趣味性。

四、结语

海报艺术中的造型语言就像一个婴儿, 必然有承载它自身的母体, 而这个母体就是它本民族的文化。在艺术设计界有这么一句老话,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名话深刻地强调民族的差异性, 并且对这种民族的差异性是积极认可的, 最后将这种差异化归于丰富多彩的世界大同之中。也就是说, 只有生于自身文化的东西才是自然而真实的, 才是有生命活力的, 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地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几何式的造型语言, 无论多么现代和离奇, 只要你具备一双慧眼, 你就能看破形式的表象, 从而寻找出它的根源。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潮都对这种几何式的简约的造型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老一辈的设计家还是年轻的一代, 他们都尊重传统并从中获益, 从而提炼出了自己民族的设计语言。

参考文献

[1][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日]杉浦康平.文字的力与美[M].庄伯和译.台北:雄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1.

海报艺术论文 篇10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 因此, 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一般认为, 语言符号是指人物语言、画外音和文字, (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 所以也将他们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 非语言符号则包含体态符号, 如动作、表情、图形、颜色、姿势等, 物化、仪式化、活动化的符号和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如声音的高低, 速度快慢等。不论两者怎样划分, 他们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义关系对于建构电影海报的意义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

在电影海报中, 语言符号所起的作用是介绍电影内容的文字和影片的字体设计, 将影片的主题升华, 起到了解释说明的目的, 在观者头脑中形成比较稳固的思维模式;非语言符号所起的作用是形成脑海里具体的形象思维, 引发观者的想象, 可以营造出特定的传播环境, 对语言符号进行补充, 海报中的图形、颜色等可以用来填补、增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损失或缺欠, 也可起到强调作用。正如霍克斯所说, “非语言符号比语言符号同样具备着重要的传播功能, 除具备符号搭载着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外, 其还可以证实语言符号的真实性和进行补充。”

二、《鬼妈妈》电影海报中语言符号及其意指实践

文字在海报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在电影《鬼妈妈》中文字包括片名Coraline, 编剧和一句介绍词“An adventure too weird for words”, Coraline是影片主人公的名字, 这部由Henry Selick制作的定格动画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为了营救自己的父母开启的一场怪异和刺激的冒险之旅。

一个视觉符号的成功设计, 起码必须经历不断深化的两个层次。首先, 它必须是一个可视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 通过其形象就可以辨认出来。更为重要的是, 它必须是一个象征符号。这是一个由图像符号至象征符号, 其程度不断深化, 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在《鬼妈妈》的海报文字中就做到了这一点, 其片名中O和L分别使用了纽扣和猫来替代, 纽扣和猫就是这部影片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鬼妈妈用纽扣做人的眼睛为了操控和把人们留在这个虚假的幻境中, 人们抵抗不住诱惑, 宁可答应鬼妈妈缝上纽扣眼睛以摆脱无聊的现实世界从而生活在甜言蜜语的幻境中, 纽扣的形象在这里就被重新阐释了, 它代表了虚假的、没有生命力的、被操控的意义。而那只猫是与Coraline一起经历冒险的唯一一个没有被鬼妈妈控制的人物, 猫在这里也被赋予了抵抗住诱惑, 勇敢的正面形象。所以观者在对海报解码的过程中又赋予了事物以流动的意义, 所以重视语言符号的意义要与特定的语境 (context) 相结合, 文化不是孤立的, 它始终取决于特定的语境。

三、《鬼妈妈》电影海报中非语言符号及其意指实践

(一) 图形

图形表现形式的通俗、简洁, 不仅突破语言传递信息的不足, 而且将海报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以生动的画面加以表现, 更容易被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电影海报《鬼妈妈》中分别有人物和自然景物两种类型。人物包括主人公Coraline和猫, 三个已被鬼妈妈剥夺了眼睛的鬼孩子, 他们漂浮在空中满脸的恐惧和无奈。这两者形成了完美的对比, 从主人公脸上得意的表情和眼神能看出他们取得了胜利, 三个鬼孩子代表了被鬼妈妈控制的所有人的象征符号。鬼妈妈形象的表现是这张海报的精妙之处, 自然景物中大环境是主人公生活的粉红宫殿和花园, 鬼妈妈的形象就被抽象地嵌入到了这个环境中:树枝以鬼妈妈铁爪的造型张牙舞爪地伸向了主人公, 被粉红宫殿遮挡住的半个“纽扣型月亮”也在默默、狡黠地注视着危险的发生, 再配以鬼孩子的惊恐, 向我们传达了危险的气息。这里的种种图形都作为了影片的符号, 设计者通过重构符号的意义, 观者通过解构的过程, 影片的意义得到部分阐释和理解。

(二) 色调

在视觉形式的要素中, 色彩和光影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海报设计的色彩“在巧不在多”, 用色高度简洁明快的海报会让人印象深刻, 展现影片的主题色调。《鬼妈妈》海报中最强烈的就是色调的反差:海报一分为二的色调, 左半部分是在“纽扣月亮”和鬼妈妈铁爪笼罩下的暗色调, 树木枯萎萎靡, 右半部分是蓝天白云的亮色调, 树木旺盛, 黄色郁金香鲜艳美丽。这一左一右的对比, 渲染了影片的气氛, 暗示了在鬼妈妈控制下的黑暗和危险无处不在。在这里, 是美好驱赶了黑暗, 还是黑暗最终吞噬美好, 就靠观者自己的阐释了。伽达默尔说:“对具体情形的判断, 并不是简单地运用了它据此而发生的普遍事物的准则, 而是这判断一同规定了这准则, 充实和表达了这准则。”由此出发, 艺术经验的理解活动必然具备一种创造性的功能, “理解”活动能够充实和修正对象。

电影海报中, 设计者通过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相互组合, 通过对表征系统的把握, 将影片中的视觉元素赋予意义, 观者透过符号的功能, 以主观的认知对其进行解读。其实海报的制作和现场的过程, 就是设计者编码和观者解码的过程的统一。因此, 好的电影海报可以给影片锦上添花, 有效扩大电影的声势和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虚拟数字信号下一篇:PLC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