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

2024-09-16

电影海报(精选12篇)

电影海报 篇1

一、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界定及其表达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 因此, 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一般认为, 语言符号是指人物语言、画外音和文字, (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 所以也将他们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 非语言符号则包含体态符号, 如动作、表情、图形、颜色、姿势等, 物化、仪式化、活动化的符号和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如声音的高低, 速度快慢等。不论两者怎样划分, 他们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义关系对于建构电影海报的意义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

在电影海报中, 语言符号所起的作用是介绍电影内容的文字和影片的字体设计, 将影片的主题升华, 起到了解释说明的目的, 在观者头脑中形成比较稳固的思维模式;非语言符号所起的作用是形成脑海里具体的形象思维, 引发观者的想象, 可以营造出特定的传播环境, 对语言符号进行补充, 海报中的图形、颜色等可以用来填补、增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损失或缺欠, 也可起到强调作用。正如霍克斯所说, “非语言符号比语言符号同样具备着重要的传播功能, 除具备符号搭载着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外, 其还可以证实语言符号的真实性和进行补充。”

二、《鬼妈妈》电影海报中语言符号及其意指实践

文字在海报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在电影《鬼妈妈》中文字包括片名Coraline, 编剧和一句介绍词“An adventure too weird for words”, Coraline是影片主人公的名字, 这部由Henry Selick制作的定格动画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为了营救自己的父母开启的一场怪异和刺激的冒险之旅。

一个视觉符号的成功设计, 起码必须经历不断深化的两个层次。首先, 它必须是一个可视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 通过其形象就可以辨认出来。更为重要的是, 它必须是一个象征符号。这是一个由图像符号至象征符号, 其程度不断深化, 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在《鬼妈妈》的海报文字中就做到了这一点, 其片名中O和L分别使用了纽扣和猫来替代, 纽扣和猫就是这部影片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鬼妈妈用纽扣做人的眼睛为了操控和把人们留在这个虚假的幻境中, 人们抵抗不住诱惑, 宁可答应鬼妈妈缝上纽扣眼睛以摆脱无聊的现实世界从而生活在甜言蜜语的幻境中, 纽扣的形象在这里就被重新阐释了, 它代表了虚假的、没有生命力的、被操控的意义。而那只猫是与Coraline一起经历冒险的唯一一个没有被鬼妈妈控制的人物, 猫在这里也被赋予了抵抗住诱惑, 勇敢的正面形象。所以观者在对海报解码的过程中又赋予了事物以流动的意义, 所以重视语言符号的意义要与特定的语境 (context) 相结合, 文化不是孤立的, 它始终取决于特定的语境。

三、《鬼妈妈》电影海报中非语言符号及其意指实践

(一) 图形

图形表现形式的通俗、简洁, 不仅突破语言传递信息的不足, 而且将海报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以生动的画面加以表现, 更容易被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电影海报《鬼妈妈》中分别有人物和自然景物两种类型。人物包括主人公Coraline和猫, 三个已被鬼妈妈剥夺了眼睛的鬼孩子, 他们漂浮在空中满脸的恐惧和无奈。这两者形成了完美的对比, 从主人公脸上得意的表情和眼神能看出他们取得了胜利, 三个鬼孩子代表了被鬼妈妈控制的所有人的象征符号。鬼妈妈形象的表现是这张海报的精妙之处, 自然景物中大环境是主人公生活的粉红宫殿和花园, 鬼妈妈的形象就被抽象地嵌入到了这个环境中:树枝以鬼妈妈铁爪的造型张牙舞爪地伸向了主人公, 被粉红宫殿遮挡住的半个“纽扣型月亮”也在默默、狡黠地注视着危险的发生, 再配以鬼孩子的惊恐, 向我们传达了危险的气息。这里的种种图形都作为了影片的符号, 设计者通过重构符号的意义, 观者通过解构的过程, 影片的意义得到部分阐释和理解。

(二) 色调

在视觉形式的要素中, 色彩和光影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海报设计的色彩“在巧不在多”, 用色高度简洁明快的海报会让人印象深刻, 展现影片的主题色调。《鬼妈妈》海报中最强烈的就是色调的反差:海报一分为二的色调, 左半部分是在“纽扣月亮”和鬼妈妈铁爪笼罩下的暗色调, 树木枯萎萎靡, 右半部分是蓝天白云的亮色调, 树木旺盛, 黄色郁金香鲜艳美丽。这一左一右的对比, 渲染了影片的气氛, 暗示了在鬼妈妈控制下的黑暗和危险无处不在。在这里, 是美好驱赶了黑暗, 还是黑暗最终吞噬美好, 就靠观者自己的阐释了。伽达默尔说:“对具体情形的判断, 并不是简单地运用了它据此而发生的普遍事物的准则, 而是这判断一同规定了这准则, 充实和表达了这准则。”由此出发, 艺术经验的理解活动必然具备一种创造性的功能, “理解”活动能够充实和修正对象。

电影海报中, 设计者通过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相互组合, 通过对表征系统的把握, 将影片中的视觉元素赋予意义, 观者透过符号的功能, 以主观的认知对其进行解读。其实海报的制作和现场的过程, 就是设计者编码和观者解码的过程的统一。因此, 好的电影海报可以给影片锦上添花, 有效扩大电影的声势和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5) :1—8.

电影海报 篇2

电影海报的视觉形式分析

作为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以达到宣传电影、刺激票房为目的,但它本身也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特性。首先,电影海报的构图应做到主次分明 和简洁明了,以增加画面的注意值,达到快速传达信息的目的;其次,图形是超越文字局限的最易懂的语言,电影海报中的图形应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再 次,在视觉形式的要素中,色彩和光影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要充分用色彩和光影营造画面氛围。

电影海报是海报(又称招贴画)的分支,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与兴盛,电影海报的收藏和欣赏热也正在升温,尤其一些艺术价值高、存 世量较少的电影海报,价格更是一路攀升。优秀的电影海报除了能够提供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以及刺激电影票房收入之外,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它还具有很强的 观赏性,能让观众得到除了电影本身以外的另一种平面艺术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结合实例来对电影海报进行视觉形式分析。

一、构图问题——必须具有快速传达信息的能力

电影海报的构图应做到主次分明和简洁明了,以增加画面的注意值,达到快速传达信息的目的。从形式上看,横向画面符合人的视域,是最自然的。人们一般 都是根据直视角30º、水平直视角45º的固定视域来决定画幅的长宽比例。横式构图的海报有宽阔之感,能较好地表现影片恢弘的场面;而竖画面有崇高感,竖 式构图的海报则能突出主人公的形象。电影海报的造型元素常用三种形式来构成画面:中心式构图、对角线构图和S

形构图。

多数电影海报会将主体形象设置在画面中心,如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十字结构或一字结构来构图,非常庄重。但人们也发现,在画面边缘出现的人物更有动 感,于是为了取得戏剧性的效果而牺牲稳定感,对角线构图开创了生动活泼的艺术局面。如:动作片《蜘蛛侠》(Spider-Man)以及迈克尔•戴维斯导演 的《火线保镖》(Shoot ‘Em Up)的系

列海报都采用对角线构图的方式,显得动感十足。S形构图是中国传统绘画布局的经验之一,林风眠先生曾经说过,S形构图是画面最好的结构,最符合自然事物运 行的基本规律。现代电影海报中也有采用这种构图方式的,如:美国惊悚片《反恐疑云》(Rendition),画面既稳定又有流动的感觉。

有的电影海报尽管构图简单,却能表现出吸引人的意境。如局部特写就将客观事物的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一般面部特写较为常见,因为人的表情是最吸引眼球的,有时也用手、眼睛或嘴的特写,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言简意赅。

二、图形与文字——内涵丰富、独特的图文运用

图形是超越文字局限的最易懂的语言,电影海报中的图形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常采取的表现方式是摄影、绘画、电脑特技等。一般会选取电影剧情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镜头出现在海报中,给人悬念、或是引起公众观看的欲望。如《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系列海报等。也有采用特殊手法的,如:美国恐怖片《窒息》(The Choke)运用剪影似的图形表现了独特的创意。美国恐怖大片《致命ID》(Identity)运用图形置换的手法,将手指分别用五个人的形象替代,这种 偷梁换柱的构形手法给图形以意想不到的新意。《情人节》(Valentine)的海报则采用图形嫁接的方式,将玫瑰和女人的面具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视觉 形象。

以文字为主体的电影海报,图像往往用来衬托文字。张元的新片《达达》的海报突出了手写风格的英文字母DADA,并从中映衬出女主角的身影,倍显前卫 时尚。张瑜新为《画皮》设计了一张纯字体海报,只突出影片的名字,字体设计非常有新意,视觉冲击力也很强,让人感觉到阴森和恐怖的气氛。

三、诗意问题——用色彩和光影营造画面氛围

在视觉形式的要素中,色彩和光影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海报设计的色彩“在巧不在多”,用色高度简洁明快的海报会让人印象深刻。彩色电影海报是当今主流,但有时电影公司为了体现影片特殊的剧情效果,也会印制一些黑白海报。黑、白、灰是极度化的色彩境界,不但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也诠释了简练的设计法则。如:入围08年奥斯卡的纪录片《火湖》(Lake of Fire)与其海报均为黑白色调,影片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美国的堕胎问题,发人深省。2008年的暴力大片《午夜食人列车》(The Midnight MeatTrain)的海报只在文字上显现出一点红色,充满杀气,主题鲜明而有力度。黑、白、灰单纯鲜明的卓越特性必能引人驻足,因为这种经过滤和沉淀之 后的信息会更显纯净。还有一些电影海报以黑、白、灰为基调,再用单色作为点缀,往往蕴涵着主题信息。新翻拍的奇幻片《女王神剑》(Red Sonja)海报,女主角的红发在黑、白、灰的衬托下,颜色更加鲜艳夺目,成为画面的视觉焦点和趣味中心。

色调的建立,能营造一种色彩气氛,以同种色为主形成统一色调,也称单色调。这种方法容易形成统一的风格,给人单纯、协调的感受。比如有些表现爱情题 材的海报用一种柔和的色调来营造甜蜜气氛,有些历史题材的海报用一种黄色调来体现怀旧的情绪,而有些恐怖片则用一种绿色调表现阴森的感觉。也有一类电影海 报,原本是彩色的,却用透明的单色蒙版对画面进行分割处理,匠心独具。影视图像是视觉艺术中最能体现光影魅力的形式,在电影海报中运用光影来强化视觉效果是常见的手法。视觉作品中的明暗转换处最吸引观众的目光,于是设 计师用光线来强化这种明暗的对比,让人情不自禁的陶醉在光影营造的氛围之中。如:著名的好莱坞设计大师约翰•艾尔文的获奖作品《外星人E•T》,就是借用

局部光亮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童年之梦。如今,随着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影海报设计已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视觉文化与设计门 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这也对电影海报设计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应该紧跟当代中国电影事业的步伐,既要吸收本国的文化精髓,也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而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

电影海报,绝不只是剧照 篇3

这样的期待在以前并不多见—毕竟你见惯的是发行方经常采用的以大场面作为背景的“明星大人头”式海报,然而它们都太缺乏创意了。

黄海也不喜欢那样的电影海报。他拥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竹也文化”,你可能见过的他的作品还有《黄金时代》《寻龙诀》《一代宗师》《念念》等,当然更早的是那张极具东方美学风格的《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他的处女作,那时他还在广告公司工作。上文提到的让网友有购买冲动的《大鱼海棠》海报正是他和插画师@sheep卍合作创作的。

“电影海报就是电影的脸。”黄海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一线的制作公司和导演其实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电影海报。一种业内的说法是,电影创作者保证影片品质,而海报设计者营造影片的品质感。

但在2008年以前,几乎还没有竹也文化这样的工作室或专业的海报设计公司(如新艺联、追踪者等),电影海报的设计任务通常是由剧组的美术组或远山文化这样的广告公司承接的。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升温,影片数量越来越多,更多的导演、发行方、投资方开始相信,一张好的海报,有可能让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受到关注。电影海报设计也终于被当作电影产业中的一个独立环节开始受到重视。

“在电影营销上,大家都想‘以小博大’,恨不得一张海报、一支预告片就能解决战斗,”伯乐营销CEO张文伯说,“海报和预告片一样,是电影最重要的物料—不论是用于户外硬广的投放,还是在社会化传播中作为与文案相配合的视觉呈现,或者作为影院终端重要的素材摆放。如果把电影放在产品维度来观察,海报就是它的平面广告。”

一般来说,制片方或宣传公司会在电影制作的不同阶段让设计师制作符合每个阶段宣传重点的海报—先导海报、概念海报、角色海报、终极海报等等。先导海报一般只体现故事的定位和电影的调性,随着影片类型和人物关系的确定,概念海报就会流出,这个阶段也最常出现好的创意和设计,再往后就是介绍主要人物的角色海报和影片上映前都会推出的终极海 报。

每一波海报的推出要把握住最好的时间点和节奏。“海报是一个体系,而系统是要有策略的,就是你要思考这个产品要怎样一层一层地剥开,让观众喜欢它。”黄海说。《哆啦A梦:伴我同行》即将引进内地时,黄海先为它做了3款先导海报,把哆啦A梦、大雄、静香跟京剧元素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这更多是病毒,是娱乐性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我来中国了”。到了定档海报,就会更偏向于故事性,他提出的策略是“不舍天真”。而终极海报是透过大雄的眼睛看哆啦A梦,告别—这正是这部电影的重点。“这就是我所指的策略,它会一波接一波到达你,从一开始进来,到最后故事的告别。”

然而令黄海困惑的是,有些导演找到他时,只要求他制作一张海报而不是整套—做整套海报的费用自然更高。“但其实做一张和做一套,对我来说,所花费的力气是一样的,我必须要了解这个项目,得琢磨它,这个时间是跨不过去的。技术上的执行反而是比较轻松的部分。”他说,一个项目基本需要花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他的工作室不超过10个人,一年接到的项目也屈指可数。

用平面说故事,这是电影海报设计的核心。“好的海报是基于电影的提炼和创造—无论是视觉的提炼还是概念的提炼。”黄海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个过程往往耗费了最多的精力。比如接到《念念》的电影海报设计任务的时候,他就因为电影的特殊题材很难用直接的商业元素表现而有些头疼。当同类型电影越来越多,如何表现差异,也给设计师提出了挑战—《匆匆那年》上映的前一年,黄海就开始接触片方了。

更早地介入到电影系统中,甚至剧本还在创作的阶段就介入,是黄海以及现在越来越多的海报设计师所提倡的—而国内普遍的情况是项目开始的时候片方仍然没有清晰的目标,甚至海报的素材就只有剧组提供的剧照。因此,他们也可能要求演员为海报的拍摄预留档期。

这已经接近好莱坞的做法了。好莱坞的电影海报设计有一套固定的流程,设计团队会先读一遍剧本,在确定下来海报的组数,和每组的数量、风格和用途等信息后,还需要再精读剧本,才能进入到绘制草图的阶段。样稿完成后,设计团队就会跟片方沟通,哪些需要演员进棚拍摄,或设计团队进组跟拍,哪些需要特效部门的配合。

即便这样,在好莱坞,“撞衫”的情况也无法避免。“在商业平面设计领域,百分之百的原创非常难得,也很少,几乎每个作品都多多少少有过去杰出作品的影子。广告业有句行话叫‘旧元素新组合’,海报设计也有自己的范式和规律。”一家为多部热门电影制作过海报的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当然有意识的抄袭,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黄海也会承接好莱坞的项目。在设计《云中行走》的中国版海报时,他稍微费了点脑筋,画面里只有一双巨大的鸟的翅膀,和微缩的在钢丝上行走的人—尽管美国版海报里在纽约世贸大楼双子塔之顶俯瞰整个城市的画面看上去更有“大片既视感”。

nlc202309091346

电影中有一处情节,是一只鸟在男主角的头顶盘旋。“就那一瞬间,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能理解的高度:我跟鸟一起飞,以一种上帝的视角看着他。”黄海说,“什么是中国版的海报呢?不是中国风就可以的,它得是中国人能看得懂的。中国人的思维跟西方人有差异,所以看东西的角度不一样,这决定了最终两方观众从这个海报里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如果你连这点都控制不住,就不是在为电影服务。”这在日本的电影市场尤为明显,大多好莱坞电影的海报都需要在经过本土设计师之手、以日本人的视角诠释后,才能被日本市场接受。

从一个电影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创意,黄海会根据电影的调性去选择适合的表现形式,现在他也开始更多地邀请插画师来共同合作一个项目。蔡旋是和黄海合作次数比较多的插画师,他们合作过的项目有《寻龙诀》《功夫3D》等,具体分工上,黄海负责创意和兼职,蔡旋负责将创意实现。

此前,蔡旋从事的是商业海报的设计。一开始他有些摸不清方向,插画系统和电影海报系统不太一样,让没经验的插画师来独立完成电影海报的话,做出来的是一张海报,“但不是电影海报”,蔡旋说。

直到和黄海合作《功夫3D》的10周年海报。“这时我终于理解了电影海报体现出的商业要与艺术密切结合的创作内核。”蔡旋说,而这是他之前做商业的广告插画很少能够体验到的。

风格的选定,也是创作者所头疼的:写实还是平面,偏游戏风格还是偏传统绘画,专注色块还是专注线条,而单就线条又可以分好多种。有些客户会明确提出想要某种风格,但其实并不适合这个画面的调性,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糅合和平衡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目前并没有太多插画师和品平面设计师进入到电影海报设计这一领域,这也是黄海所焦虑的,“不像好莱坞有一个个强大的组合,我们现在还太缺人。”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以前是这个行业养不起人,广告公司当时都不愿意接这种活儿。但现在电影市场繁荣了,想参与的人也变多了,但电影海报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得熟悉和研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光会PS就够了。”

对于网友“九度灰”的评论,黄海当然感到高兴,但他也并非没有担忧。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强调说,海报只是一个手段,电影才是世界,因此他更愿意观众看到海报时认为这可能是一部好电影,而不是只看到一张好海报。

他最新的项目是为今年金马影展制作的主视觉海报。画面里小四儿拿着手电筒照向夜空,正是致敬杨德昌导演的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一回我没有炫技,”黄海说,“这张海报只用了简单的PS技术。我希望能真正回归到电影的情绪里。海报设计师需要有这种觉悟。”

电影海报的功能分析 篇4

“海报”一词源于上海。在封建社会,人们把表演行业称之为“下海”,后来把张贴在剧院外的带有演出信息、剧目信息以招揽顾客的宣传画称之为“海报”。宣传电影的宣传画被称之为“电影海报”,它是宣传电影的基本手段,也是文化类海报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影海报基本上与电影同时产生。电影诞生时,为了对电影的放映信息进行公告,人们用油漆在木板上写上电影的放映信息,这样简单的方式可以说是电影海报的雏形。不久,法国的招贴画家朱尔斯·查尔特将海报与电影相结合,把这种新的艺术风格引入到电影海报中,他的这种电影海报形式的创新,对电影商业有着重大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海报可以说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因此朱尔斯·查尔特也被人们称为“电影海报之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相当多的人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因此那个时代的电影海报,颜色都比较鲜艳,画面活泼,文字运用较少。

20世纪初期,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喜欢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这个阶段的电影海报风格变得谐谑。海报的宣传大大增加了电影的销售,利润的增加使人们更愿意花精力去研究电影海报,电影海报变成了一个新的行业,专门制作电影海报的公司也随之诞生。最初的电影海报规格为28×42英寸,后来改为27×41英寸,并被张贴在玻璃展示窗上以及电影院的外面。海报的格式上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必须标注电影公司的名称、电影片名和主要情节,有的海报还会印上电影的结局。电影公司对海报也有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由于当时的技术落后,海报的颜色比较单调,仅有两三种,后来又在海报中增加了演员的名字,这也慢慢成为主导整部电影成败的关键。

随着电影的繁荣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影海报的设计更加大胆和新潮。色彩更加鲜艳,笨重的背景也被淘汰掉,更多的留白使得其设计更加自由灵活。特别是电脑的运用使海报设计更加鲜活生动起来。一些电影厂把海报的尺寸缩小到27×40英寸,并且出现了很多的垫字海报。这些海报被投放到了各种广告宣传中。垫字海报的颜色、艺术性和制作细节方面获得了几乎完美的成功,为电影的宣传起到了更加广泛的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宣传功能是电影海报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海报诞生的基本目的。电影海报是人们获得电影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传递电影信息的桥梁。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其“宣传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海报具有非常重要的商业性与广告性,它在宣传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当今的电影海报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宣传工具了,它作为一项独立的行业也具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性。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这就无形当中提高了对电影海报的要求。一份成功的电影海报不仅要紧扣主题,还要有独特的创意,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化展示出电影的光芒,以达到瞬间抓住观众的效果。这就要求海报本身的艺术性、空间的设计、色调、突出的主题等,每一个细节都要环环相扣。

电影海报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最初单纯的告示作用了。它除了要求有最基本的电影信息,达到观众对美的要求外,还要让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与众不同、熠熠生辉。它是电影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每个不同社会时期的缩影,反应的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是艺术与现实结合的产物。一份成功的电影海报就是要展示出电影的文化内涵,展示出电影的灵魂。

电影海报不仅是电影的宣传载体,同时也是艺术文化相融合的完美体现。电影海报的功能即相辅相成又相互统一。在未来电影的发展中,海报依旧与电影是一个统一体,同时也是沟通电影与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周星.20世纪90年代嘈杂多样的电影现实表现——百年中国电影现实表现概述之四[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电影宣传画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59.

[3]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 ldesign[M].Burwood:Brown Prior Anderson,1996.

PS制作电影海报霓虹文字效果 篇5

效果图:

FEVTE编注:更多PS文字效果教程及PS制作的文字效果作品交流请到论坛PS文字效果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6

我做的终极效果图:

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第1步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创建文本,这一部分我用Illustrator来做,由于这样会轻易,我用的是Arial Black字体,但是我改变了 B .D和 O 字母,使他们不那么圆润

第2步

使用圆角矩形工具制作霓虹灯,下图供以参考:

第3步

然后像下图一样,让条纹和字母融合一体

第4步

打开photoshop,创建一个新文档,2560x1440px,用玄色填充背景,然后把在illustrator中做的工作,拷贝到photoshop中来,我使用黄色(#f0af17的)

第5步

打开图层样式,选择内发光,混合模式为颜色减淡,不透明度60%,20%阻塞,大小为60px

第6步

选择内阴影,使用玄色,混合模式为线性加深,不透明度40%,角度45,间隔10px,阻塞5%,大小5px

第7步

下面我们加入些纹理,让效果更现实,(纹理到这里下载:www.86ps.com/jpg/wenli/461_Index.html)

第8步

改变纹理的混合模式为叠加,不透明度30%

第9步

复制文本,并填充文字为玄色,之后向上像左两个像素,开始复制并移动文字,重复几次,形成3维立体效果,之后选择你实现此效果的所有图层,将他们合并

选择合并后的该层,去图层样式,选择描边,大小14px ,不透明度40%,颜色(#b47200)

第10步

将illustrator中的霓虹灯对象复制粘贴到photoshop中来

第11步

选择阴影,颜色为玄色,混合模式为颜色加深,其他设置如下图所

第12步

选择内阴影,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颜色为 #865200,其他设置如下图所示,留意等高线换为我下面的图

第13步

选择外发光,混合模式为颜色简单,不透明度50%,颜色为白色,其他设置如下图所示

第14步

选择内发光,混合模式为颜色减淡,不透明度为100%,源为居中,其他设置如下图所示

第15步

霓虹灯很不错,但现在还需要一些高光,做到这一点是非常简单的,

在图层面板中创建一个文件夹,改变其混合模式为颜色减淡,添加一个新层在文件夹内,

然后使用一个白色柔软的画笔在一些你想添加高光的地方绘画。下图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效果

第16步

现在,同样的,给文字添加写暗斑,因此,添加一个文件夹,改变混合模式为线性加深,不透明度为80%,在文件夹内添加一个图层,用玄色柔软画笔,

给一些区域图黑,下图以供参考

第17步

盖印可见图层,将盖印图层高斯模糊,半径为6px

结论

改变混合模式为滤色,然后用橡皮擦擦除大部分区域,只留下高光部分模糊效果,正如你所见到的,效果很简单,主要是基于一些图层样式和混合模式,

电影海报电话卡蹿红 篇6

盛世兴收藏。时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相映照的是,神州大地又兴起新一轮收藏热潮。中国官窖精品瓷器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中国古代和近当代的画作也备受追捧……与此同时,近来一个面市不久的收藏品种——电影海报电话卡异军突起,每每一经面世,购买者便络绎不绝,很短时间便销售一空,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数十年。

笔者听说电影《色戒》十分卖座,抽空去观赏一番,果然为李安老到的技艺与手法折服,便萌生了购买《色戒》电影海报电话卡的冲动,于是直奔电信卡江苏路的销售点和南京东路的销售点,均被告之已售罄,急忙打开网站一查,挂牌的涨幅已达100%。上市才一个月,让人大跌眼镜,逐发下狠心,去探究一番电影海报电话卡的来龙去脉。

顾名思义,电影海报电话卡是电影、电信二者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结合物,也是一种时尚和流行。作为一种收藏品能迅速走红,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品质。

电影海报电话卡具有浓烈的收藏艺术属性。电影本身就是一门大众的、时尚的、流行的艺术,深为全世界各阶层人民喜爱。和电影相关的物品几乎都可以成为收藏家手中的藏品,如电影中的道具、服装、明星剧照、说明书等,但最受藏家青睐的是电影海报。电影海报是伴随着电影一同诞生的电影宣传画,是由绘画、摄影、文字等视觉艺术手段组成,其画面极为鲜明、生动,人物形象突出,准确地表明了影片的艺术诉求和思想内涵,被誉为电影的眼睛和心灵的窗口。同时,电影海报的制作又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印刷制版工艺水准和美术设计取向,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历史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早期的电影海报已是千金难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海报,存世量也极其稀少,有些精品已达数千元之巨,如《枯木逢春》、《甲午海战》、《老兵新传》等。电影海报电话卡以电影海报为载体,极大地提升了电话卡的艺术品位,不仅深受藏家喜爱,也深受广大电影观众的青睐。如影片《色戒》的海报,构思精巧,左侧鲜亮的翠绿逐步过渡到中间的棕色乃至右侧的黑色,揭示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王佳芝一身绿色的旗袍勾勒出曼妙的曲线,低垂的脸庞欲说还休。右下方的易先生则一身深色西装,单手托腮,一脸阴沉又夹杂着万种情思,把两人之间的情欲缠绕和政治对立的万种无奈揭示得惟妙惟肖。相信看过影片的人,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拥有这张海报,那么电影海报电话卡可以满足你这个小小的愿望。

电影海报电话卡具有实用性。历代藏品皆是由其实用价值而进入流通领域的,如金银器、瓷器、邮币等,随着时光流逝,历经战火、动乱、天灾、人祸等动荡,存世量日益稀缺而价值才弥足珍贵,但实用性是任何藏品必不可少的属性。电信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每张电影海报电话卡内含10元电话费,售价10元,换句话说,这张精美的电话卡本身就是奉送的。拥有这张电影海报电话卡,随时随地拎起电话即可通话无阻,悠然快哉!

此外,它还具有强大的升值空间。任何藏品想要进入藏家的法眼,除了艺术性、实用性之外,增值性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舍其则乏人问津,更莫论成为流行。电影海报电话卡具有强大的升值空间,这首先源于电影艺术本身广泛的社会性和强大的影响力,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围绕《色戒》展开的话题争论,不仅大大刺激了市场的火爆,也让电影海报电话卡一销而光,一卡难求,并迅即增值100%。《变形金刚》的电影海报电话卡也跟着电影一同热销,可谓环球同此凉热。顺便说一句,每年出品的电影几百部,但每年发行的电影海报电话卡只有每月一张,每年12张,其选中的影片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战斗机中的战斗机”。像一些知名的中外大片,悉数被其收入囊中:如《鲁迅》、《七剑》、《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指环王》、《蜘蛛侠》、《海底总动员》、《007皇家赌场》等,每每拿出来欣赏把玩一番,还可美滋滋地等待其价值不断上扬,岂非人生乐事。

另外电影海报电话卡从设计伊始,便严格遵循收藏品的价值规律进行运作。为了有利于其他种类的电话卡,每张电影海报电话卡均设置了其独有的编码,编码以上海(S)联和(L)电影院线(D)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打头,如编码为SLD001-555,则为第一张电影海报电话卡《蜘蛛侠》的第555号卡。如此,不仅方便了集卡族的收藏,还会激发他们要努力集成大全套、小全套(一年发行数),类似于邮票的编号。

编码为SLD001的首张电影海报电话卡是影片《蜘蛛侠》,当时印数很少,大部分赠送给电影观众了,存世量不过十几张,当时人们并不觉得它珍贵。但随着电影海报电话卡一张接一张面世,渐渐引起了世人尤其是爱好收藏人士的注意,便想集齐整套电影海报电话卡,无奈却是一卡难求。现在其龙头卡的收藏价值已日益凸现,时下邮币卡市场上《蜘蛛侠》的海报电话卡已经到1500元一张,仍难觅踪影。

民国时期电影海报历史价值探究 篇7

一、电影海报浓缩了中国近代电影史的历程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 随之电影海报应运而生, 它的发展伴随着电影业的兴盛而不断繁荣, 并承载了记录时代烙印的历史作用, 这种时代性, 使得海报具有特定时期的史料价值, 为研究中国近代电影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丰富的参考文本。从早期电影海报中, 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面貌。

任庆泰于1905年拍摄了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使得谭鑫培的人物海报成为我国第一张电影宣传画。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 电影海报设计还只是处在单一剧照或单一绘画文字阶段, 海报数量质量都有待提高, 借助于《孤儿救祖记》电影海报的宣传, 使得该影片上映后轰动一时, 而该影片的成功上映, 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的崛起, 其电影海报的作用功不可没。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 武侠神怪片海报层出不穷,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武侠片在大众娱乐生活中广受欢迎。从当时的电影海报中可以看出, 此时的影片开始运用一定特技效果, 但在艺术水准上的造诣并不高。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电影海报, 如《神女》、《浪淘沙》、《马路天使》等, 与此同时, 民国电影界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导演和电影明星——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全盛时期。电影海报表现形式、内容、制作水准等的变化, 无一不反应出了电影工业水平的发展, 这一时期, 以昆仑、文华为代表的电影公司, 创造出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经典作品, 如《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 费穆的《小城之春》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1947年史东山完成了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 影片用正义的故事赢得观众, 这样一部反映主旋律的影片在今天看来, 仍然让人热血沸腾。《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蔡楚生在抗战时期编导的唯一一部作品, 对艺术的把握和生活的发掘十分到位, 代表了40年代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1948年国泰影业公司出品的影片《古屋魔影》, 其电影海报的制作已经发展成熟, 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字体设计, 都与影片表达的内容相符合。从类型各异的电影海报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影片类型众多, 不仅有故事片、爱情片、家庭伦理片, 还出现了惊悚恐怖片等, 这一切都说明民国晚期的电影业已达到了鼎盛时期。

二、电影海报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历史图景

作为电影历史文献之一的民国电影海报, 它记载了从帝国主义入侵到抗日战争结束期间的文化历史, 展现了中国人民从苟安颓唐到奋发昂扬的民族精神, 以及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 被三纲五常束缚的传统妇女转变为渴望平等自由的新知识女性的美丽巨变。

(一) 从苟安颓唐到奋发昂扬

20世纪20年代, 中国电影事业起步之时, 影片多以喜剧片、生活伦理片、言情片为主, 内容大多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例如《空谷兰》、《多情的女伶》等, 此外就是武侠片如《荒江女侠》、《侠女李飞飞》等。当时电影公司主要以赚钱为首要目的, 为迎合小市民趣味拍摄一些庸俗影片, 与时代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无益。到了20世纪30年代, 随着国内政局的动荡, 电影类型从鸳鸯蝴蝶派转入到左翼电影创作时期, 当时的社会进步团体利用各式各样的海报进行时局宣传, 对团结抗战和弘扬民族精神都起到了特殊和积极的作用。1932年, 明星电影公司花巨额代价拍摄成六集影片《啼笑因缘》, 但由于电影拍成之日赶上“一二八”事变爆发, 全国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对电影界提出严重呼吁:要求他们“梦醒救国, 拍摄抗日影片”。 (2) 可以看出, 《啼笑因缘》这类公子多情、佳人薄命的影片确实不符合时代要求, 银幕上那些花花绿绿、漫无边际的东西普遍遭到民众的反感, 为配合当时的抗战电影, 这一时期以战事题材, 歌颂抗日志士舍生忘死、展现民族气节的主题电影海报越来越多, 内容也突显爱国情怀和正义正气, 如明星公司出品的《抗日血战》、《上海之战》, 联华公司的《暴日祸沪记》、《松沪抗日将士追悼会》, 天一公司的《上海浩劫记》等, 直面记录了当下的时代主题, 传达了民族感情, 表达了人民心声, 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

(二) 从传统妇女到自由女性

纵观民国电影海报中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变化——从男性扮演女性角色, 到《庄子试妻》中第一位女演员出现, 到后期传统中国妇女形象, 再到自由奔放、时尚前卫的新知识女性。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明星,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 开启了中国女性对个性的向往和对自由价值的精神追求。

中国女性在早期电影及电影海报中, 女主人公大多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含蓄柔弱、温婉善良、逆来顺受的典型中国妇女形象, 这从20世纪20年代的《孤儿救祖记》、《未婚妻》、《孟姜女》等电影海报中可见一斑, 画面中的女主人温柔娴淑、表情忧郁, 传达出中国女性受压迫、受欺凌的弱势地位。新文化运动后, 人们突破了传统思想藩篱的束缚, 将女性从传统礼教中解放出来, 并掀起了中国现代女性的解放运动, 在民国后期的电影海报中相继出现了一批要求人身自由和个性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们注重女性的自我价值, 而不是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从这一时期的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新时期都市文明女性、知识女性逐渐成为电影海报中表现的主角, 而女性形象的背后就是具体社会现实下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观。 (3) 1935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蔡楚生导演的《新女性》 (图1) 海报中的两位女性, 露出洁白牙齿, 笑容自信, 一改传统女性沉闷忧郁的神情, 与中国传统的笑不露齿的女性形象区别较大, 而后的20世纪40年代, 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的影片《丽人行》上映, 海报中的三位女性身姿挺拔, 神情中透露出职业女性的自豪感, 打破了传统家庭妇女人物定型。这一系列影片传达出了积极的社会信息:女性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女人, 她们已经融入了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现实中, 也反应了民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以及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反抗, 体现了早期女性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和身心解放的价值诉求和精神意愿。

三、电影海报投射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演变进程

1912—1949年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 使得早期的上海成为一个文化多样、多元包容的现代化大都市。电影海报在彰显它的商业价值外, 还展现出了社会生活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从风格到形式都显现出了它所具有的时代风貌和文化价值。

(一) 本土文化

电影海报虽说是伴随电影而来的外来衍生物, 但若在中国生根发展, 它的策划与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本土性的特质。早期从事电影海报绘制的美工师大多是专业绘画艺术者出身, 绘制手法与传统绘画手法相一致, 具有一定的本土特色。白描手法的运用在电影海报中较为常见, 如《地狱天堂》、《红侠女蝴蝶》、《红楼梦》、《万侠之王》等电影海报, 从海报设计的绘画手法、设计风格来看, 都具有鲜明的本土气息, 体现出了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质。此后, 中国电影开始模仿欧美喜剧影片, 生产出了一系列喜剧片, 如被称为中国喜剧电影奠基之作的影片《劳工之爱情》 (1922年出品) , 该片的电影海报将影片中的人物表情、人物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体现出了强烈的喜剧感。这些早期的无声喜剧片, 主要模仿了西方《卓别林》系列电影, 又独具一定的中国特色, 经过不断探索, 中国电影人拍摄出了一批既有思想又具喜剧效果的影片, 如《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 而真正实现历史突破的是战后的上海电影, 这一时期的《不了情》、《太太万岁》、《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等影片, 共同构成了民国电影的艺术高峰, 显示出民国电影试图在扬弃外来电影文化的同时, 试图建立一种本土化的现代电影文化, 让中国型电影在战后终于浮出时代地表。 (4) 这些影片的电影海报具有独特的中国美学韵味, 折射出含蓄的人性情怀, 在设计风格与特色上, 没有过多地依赖西方的设计模式, 带有浓厚的中国审美特色, 兼具现代意识与古典情怀, 体现出了浓厚的本民族气息。

(二) 舶来文化

舶来文化就是异国文化。近代中国被列强枪炮敲开国门之后, 开埠后的上海成为异国文化舶来品的码头, 咖啡馆、舞厅、电影院、饭店、酒吧、百货商店、洋装西服等纷纷出现, 充斥着上海人的生活空间。在这些舶来品和舶来文化的影响下, 人们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学习, 使得20世纪初上海的城市现代化过程不断地被加快——外来文化与上海传统文化碰撞, 形成了上海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现象。

在各类电影海报中, 除去古装武侠片, 海报中出现的男女形象大多以男西装、女旗袍或上衣下裙的装束出现, 如国泰影业公司出品的《痴男怨女》海报中 (图2) , 女性穿着各式旗袍, 挎着洋式小肩包, 手里拿着西式折扇, 无一不体现了西方流行事物对我国民众的生活文化影响。民国时期的居室风格与服饰变化几乎同步, 中西风格并存, 城市房屋较多见西式风格特色, 在当时的大城市中, 普遍追崇花园洋房、西式别墅, 而电影海报中西式建筑的出现, 也往往暗示着主人公身份的高贵富裕。如1926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忏悔》电影海报中 (图3) , 衣着精致华丽的男女主人公坐在沙发上, 房间的西式装修风格加上西式家居, 无一不透漏出西方都市文化气息。西方文明对早期民国的冲击不仅局限于物质文明,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发生变化, 舞会、茶会、 (下转第7页) 看电影、咖啡馆、西式餐厅等社交活动成为当时最为流行和受欢迎的社交娱乐方式, 交际舞更是风靡一时。 (5) 舞会的时尚之风也反映到电影海报中,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1926年出品《连还债》的电影海报 (图4) , 就是一幅用漫画勾勒的舞会场景, 身穿西装礼服裙的男女相拥而舞, 一改传统守旧的华人形象。

民国时期的中国电影海报作为100多年来中国电影、社会、文化发展的见证, 为这一阶段的电影研究、近现代史研究、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 在向观众介绍影片内容的同时, 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女性意识的觉醒、审美风尚的时代特质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嬗变, 具有极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研究价值。

注释

11 彬彬.平面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艺术[J].电影文学.2009 (09)

22 王晓华.抗战海报[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73

33王汉伦等.感慨话当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44 黄爱玲.诗人导演费穆[A].香港电影评论学会.1998

电影海报中的符号语言探析 篇8

电影是时间浓缩的艺术,而电影海报就是凝固的瞬间。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与受众视觉交流的直接媒介,其表达过程是和电影语言表达现实的能力直接相关的。电影海报是对电影的视觉诠释,左右了受众的意识和心理,它一方面传递和传播了特定的信息和观念,另一方面也充实了电影艺术的完整印象,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使电影艺术更具有传播性和影响力,引导着大众的流行时尚、语言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大众的审美心理。电影海报与电影新闻发布会具有相似的功能,因此它被誉为“电影的名片”。

我们这个时代正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视觉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转变。在当今国内外的电影信息交叉爆炸的市场,受众无意去领会纷繁复杂的影视信息,因此,电影海报的就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以电影中主人公的特写镜头或精彩瞬间的内容情节为主要元素,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传达出电影中某种情感和氛围,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从而赋予电影以直观的力量,达到电影宣传的目的。

由此可见,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宣传媒介之一,电影海报成为电影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电影发行商希望创造和唤起受众对电影深刻印象的联想物,同时也是电影在目标受众心中被认同的形象。一部精良而深刻的电影必须有清晰纯粹的识别形象,应该是人文享受与视觉冲击的融合,它是诱发消费者驻足观看和亲身体验的“品牌工具”。从客观角度出发,电影海报浓缩了电影所希冀传达的信息和观念,直观地与受众产生视觉共鸣,使得电影本身为消费者所认可与接受。

电影海报是电影发展史的见证.是一种文化形态的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影海报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达.它承载着更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现代电影在传播的过程中,有赖于电影海报形象的推广与衍生,也使得电影海报成为一种导示性符号服务于电影产品中去。电影海报是基于一定的符号图像来形成对受众的发现、体验和认知。电影海报本身的符号语言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有利于我们抛开种族族群、地域文化、意识形态的分歧而达到感性的认知。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1926-2006)在《文化的解释》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序,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因此符号作为人类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进行沟通与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此,将符号学理论引入电影海报设计中,正是希望通过深挖符号的应用价值为电影海报设计带来更多更新的理念,丰富电影海报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电影海报与符号学的本质联系

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明示义,是符号和其它所指涉外在事物之间较明显的符号意义,如特征;第二层次是隐含义,隐含义是依据第一层的符号内容,给于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指涉,如观念与情感。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是通过一系列的符号实现的,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一切事物都以载体的形式向我们传达着符号信息。

电影海报的本质是通过平面媒体来传达信息,电影海报不仅具有形态、色彩、结构等视觉形象,同时蕴含和折射着电影本身希望传达的精神内涵,既是符号的综合形式表现,又以符号的方式传达信息。

传达和沟通的设计元素包括:图形、色彩、文字、材料、符号及造型手段等,延伸到电影海报中亦是如此。一幅电影海报应该或者必须具有如下特性:说明性(故事梗概)、指示性(消费信息等)、象征性(电影意识形态)、感染性(情感与观念)。电影海报既是电影信息发布的媒介,同时也是符号的视觉依附者和传达者。一方面,电影海报的符号信息必须一目了然,必须打破人们熟视无睹的惯性,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作出选择;另一方面,符号信息必须是充满感性和人情趣味的,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并引发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符号的视觉传达得到审美的愉悦。在《红高粱》海报中(如下图),通过充塞天地的红色与顶天立地的实体人物,鲜明地交代了电影的主题,单纯的视角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勃勃生命讴歌。

三、电影海报符号语言的表达形态及其传达特征

1. 电影海报符号语言的表达形态是电影的浓缩再现

电影海报通过程式化、符号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浓缩再现了电影的信息或者情感,通过海报设计者“转嫁”到受众的视线范围之内,这种替代形式,使得信息接受者希望完整的去观赏电影,这就达成了电影海报-受众-电影三者的互动交流过程。(如左图所示)

电影海报必须以最凝练的符号形式展现电影的精华内容或者主要情景,在这有限的信息含量之中,电影海报设计者应该艺术地通过充满活力、充满情感的美学形态把电影世界的内在意涵显现出来,巧妙地把电影意向和观者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这种统一过程,不仅包含着电影本身的信息含量和意图表达的认知结果,同时浓缩再现过程中必然有意无意间渗透着设计主题的个人情感和意志。在传统习俗与观念中,大红灯笼给予人们喜庆与吉祥,而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海报当中,凄凉荒僻的高屋之内,灯笼高挂,女主人公对烛凝视,布满整个画面的红色没有丝毫喜庆之感,反而让人窒息和恐惧,意味着封闭的灵魂,窒息在凝固的空间里。设计者通过布满红色道具的空间里,以符号化的形式揭示了封建妻妾制度的野蛮与暴虐,野蛮对文明的蚕食,环境对人生的畸化,厄运对健康灵魂的蚀化。通过电影海报中的符号形式,我们隐形地读到电影当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气息。在另一部好莱坞经典大片《沉默的羔羊》的海报当中,女主人公朱迪·福斯特口中含着一只飞蛾,仔细观看,竟是由7个裸体女人以不同姿势组合而成一幅骷髅符号,这一数字暗含着7个受害的女子。在飞蛾遮住嘴巴的背后,恐怖的气息潜伏在观者的心灵深处。影片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痼疾:善良无辜的人在残暴肆虐之下,反抗无力,充满了恐惧──特别是女性受害者,她们温驯而脆弱,如沉默的羔羊一样,无奈地任由罪恶宰割、吞吃。通过电影海报悬疑恐怖的效果,进而唤发出人性的本质,催人思考。

2. 电影海报符号语言的传达特征

电影和观众的生活是一种疏离的关系,而电影海报则和生活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电影海报或者张贴于墙壁之上,或者镶于镜框之内,在有效的距离之内,可以慢慢观赏。正如电影海报的最突出特征是电影“无声的名片”,从观者的角度看,与其说关注的是电影的整个过程,不如说整个过程给予观者的生活体验。电影海报的凝练画面,使得观者的心理产生联想与回忆,营造了一个假定的、有效的生活距离。在这个对视空间里,真正实现了对现实物质世界的高度再现和逼真复制。在电影《建国大业》海报里,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带领我们回到共和国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在《可可西里》电影海报当中,画面以他者的目光──尕玉,凝视着主人公的苦痛──别人的创伤,激起了我们的同情之心,也使得我们相信那些血腥与暴力都是偶然、瞬间的,而呼唤人性的温柔回归通过镜头永恒地闪现出来,成为了珍惜美好生活的励志铭言。

在信息时代,我们接触世界其他的文化形式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障碍,我们已经“由图画时代的体验、文字时代的思考、印刷时代的记录转向视像时代的‘观看’”,多元化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互补──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束缚,呈现出吸纳与理解的文化现象。

随着交流的扩大,中西方文化彼此接触撞击,虽然是各自独立发展,但是在它们各自内部已经包含着与对方相似的文化因素,这为彼此间相互学习、欣赏、借鉴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001年,《卧虎藏龙》成为第73届奥斯卡奖的大赢家,华人导演李安凭借淋漓发挥的东方武侠意境,一举摘下四个奖项,其中展现的博大精深的东方传统文化,让西方世界为之惊叹。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奥斯卡奖所带来的国际美誉,同时也让我们获得关照传统文化嬗变的另一种思维方式。2008年6月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好莱坞精神内核的结合。海报中展现的中国式背景、建筑、五种拳法、龙图腾、筷子、汉服、兵刃等中国元素符号,一举洞穿观者心中基本的情感反应突触,而成为好莱坞的叙事模式转化为中西方结合的经典范式。

四、结语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现代电影海报亦以其特有的形式语言不断创造和传播着电影新的话语。现代电影海报是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通过巧妙的构思、个性十足的表达、新颖的构图、强烈的形式美感,使得现代电影海报不仅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满足,更赋予电影独特的人文形象与时代观念。它不但刺激着人们的消费需求,更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观念,为我们的精神源点提供永不熄灭的火种。

面对新时代的全球化挑战,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如何着力建构一个富有深度的思考框架和文化平台,创造性的利用既有的中国特色的元素符号、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并由此对中国文化发展路径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判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滋养自身民族文化的代表着、守护者和塑造者!

参考文献

林少雄:《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3

[1]周至禹:思维与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2]徐恒醇:设计符号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3]陈晓云:中国当代电影,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

[4]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5](法)樊尚·阿米埃尔、帕斯卡尔·库泰著:美国电影的形式与观念,徐晓媛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7

[6]海军:视觉的诗学--平面设计的符号学向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论电影海报视觉表现力的设计 篇9

一、用色彩传递情绪

色彩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视觉要素。作为最敏感的视觉因素, 色彩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引起观众的注意。它能够给观众传递情绪, 甚至改变观众对影片原有的印象。正是色彩这种作用于观众的潜意识的说服力, 使得成功的色彩运用成为成功的海报设计的关键, 反之, 则会遭遇到惨痛的失败。因此, 对色彩恰当的运用非常重要。例如电影《英雄》的海报, 不同的版本均统一在整体色彩的渲染中。背景色整体使用草绿色、红色、土黄色等, 与电影内容高度统一, 巧妙的通过色彩的变幻把观众带入战国七雄并立的时代。[1]

海报的色彩在突出视觉表现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和电影的整体风格相协调。此外, 设计者在选择色彩时, 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喜好来选择, 而要在了解不同人和不同地区的色彩喜好、禁忌、理解程度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例如蓝色在英美国家代表忧郁, 而在中东则代表天堂, 在比利时蓝色则是一种忌讳, 在埃及代表恶魔。这种民族文化的不同和差异, 使得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和认识也不相同。设计者应该在完全了解色彩差异的基础上, 针对观众不同的色彩认识, 科学选择电影海报的色彩基调, 从而迎合观众口味, 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

二、用图形表达主题

(一) 突出主题、构思新颖

显而易见,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 海报的设计应抓住电影与众不同的特质, 突出明确的主题, 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影片的独特性。因此, 设计者在设计前应对影片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 设计者应该设法把由影片触发的观念或感悟融入到海报中去, 做到形与意的完美统一。[2]

(二) 构图简洁、凸显特点

电影海报要表达一个主题, 有时候只用一个简单的设计元素就够了。设计者把全部影片信息浓缩进一个符号或者一幅图像, 让它去传达一切, 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往往胜过长篇的描述。而且, 特征鲜明的图形更易引起观众的注意, 并更易让观众识别。这种特征非常鲜明的图形构图简洁有力, 构思新颖, 让观众在观赏时比较放松、自然, 因此让观众印象深刻。例如电影《小街》的海报, 仅用有限的笔墨勾勒出一个人物头像, 在黑白与虚实的强烈对比中, 形成一股瞬间的视觉冲击力。设计者应高度浓缩电影中庞杂的信息, 图形语言要力求简洁而避开复杂, 达到寓繁于简的效果。

(三) 形式美观、忠于内容

在海报设计过程当中, 设计者常常需要发挥创新思维, 尝试运用新的审美元素, 设计出更美观、耐看的形式, 来提升作品的美感。然而必须要注意的是, 决不能为了纯粹的美感而牺牲真实性, 在图形和元素的选择与运用上, 务必要做到忠于电影的主题和内容, 不虚张声势, 更不弄虚作假, 做到既美观耐看又真实的反映了电影本身。否则, 一旦让消费者感觉受到误导和欺诈, 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三、用文字叙述情节

文字作为独一无二的语言载体, 在电影海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图形来说, 文字更为直观, 同时兼具趣味性、创造性等特点。通过艺术处理的文字能够直接向观众说明影片的内容, 浅显易懂地传达电影的主题, 同时能够起到推动电影销售、传递重要信息、叙述情节、增强美感等作用。作为一项视觉元素, 被巧妙运用后的文字要比图形、色彩更具有说服力。例如, 在电影《2012》的海报中, 片名2012占据了海报最理想的位置, 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影片科幻虚构的实质。置于下方的文字, 则具体传达了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等信息, 起到了很好地宣传效果。[3]

具体来讲, 要充分发挥文字的功能和作用, 设计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字体的设计要新颖, 且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其次, 文字内容要紧扣主题, 突出影片的特征;再次, 文字设计需服从整体的风格和布局, 不能妨碍其他图面因素。

四、用意境创造美感

电影海报是一种美的艺术, 它离不开意境的表达。电影《晚秋》的海报就有着独特的意境魅力, 海报中男女主角漫步在深秋的街道中, 两人都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 但却仿佛在用目光交谈, 整个海报在怀旧凄美的色彩中营造出了一种幽美的意境, 给观众创造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达到了吸引观众去观赏和解读的效果。当然, 海报的意境分为很多种, 有的细腻, 有的单纯, 有的富有感染力。电影《孔雀》的海报就极具个性, 韵味甚浓。海报的背景是一块麦地, 女主角推着自行车仰望天空, 在充满无限个人梦想与愿望的白色降落伞的陪衬下, 意境深刻而富有美感, 让观众深刻领会到了电影的含义。因此, 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 一定不能忽视对意境的创造。[4]

总之, 成功的电影海报离不开对各种设计要素的综合运用和巧妙搭配。图形是主体, 文字与色彩是辅助, 境界是关键。合理的构图和文字能更明了清晰地传达信息, 提升识别度, 合理的色彩可以突出影片主题, 而境界则能增强视觉美的效果。电影海报绝不仅仅具有商业价值, 更具有艺术价值, 海报设计者应该着力增强海报的视觉表现力, 为观众带来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上的愉悦。

摘要:电影海报具有表达、宣传电影的重要作用, 其重要性要求设计者应紧扣电影主题, 综合运用多种元素, 设计出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价值的电影海报。本文从色彩、图形、文字、意境等方面着手, 探讨了如何设计、增强电影海报的视觉表现力。

关键词:电影海报,视觉表现力,设计

参考文献

[1]高鹏.由一张贺卡看视觉符号设计与传播现代媒介的关系[J].现代交际, 2010 (5) .

[2]张玲珠, 丘元.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视觉功效[J].电影文学, 2011 (6) .

[3]王汀, 张力平.图书版面的文字设计[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89.

电影海报 篇10

电影海报可以说是电影的名片, 是电影信息传达的主要方式。电影海报通常会以写实的手法来展现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或故事背景。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 电影海报的设计也随之受到关注。在制作科技、印刷技术、手绘技术以及电脑设计不断发展的现代, 电影海报设计也呈现出繁盛的景象, 追新求异的思想给电影海报这种平面设计艺术带来了新的冲击。对当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风格特征进行全新认识与深入分析, 也成为当代艺术设计行业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当代电影海报的设计风格特征

1. 注重图饰语言对主题的渲染

当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 通常会采用富有代表性的图形语言, 来强化电影的表象特征, 将人带入到电影所要描绘的意境当中。在这种意境当中, 一些电影所要表达的精髓会被集中处理, 从而达到情与境的交融目的, 进而引发人们的思索与探求心理。比如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海报中只呈现出三位主人公一脸窘迫的样子, 整个海报的表现手法既简单又明了。但是我们可以一下子通过三位主人公的表情特征, 联想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这就将电影所要表达的思路精髓非常直观的披露了出来, 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理, 到底怎么的囧境能够让主人公呈现出这种表情呢?产生一睹为快的心理。这样的设计元素与影片所在表达的主题相得益彰, 观后也会令人回味无穷。随着中国电影海报制作技术的不断提升, 中国的电影设计越来越精美, 表现手法也越来越独特, 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典型代表。

2. 注重对传统元素的融合与运用

传统元素一直是平面艺术设计领域广泛运用的重要元素。我国当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也积极的运用了这一元素, 使我国电影的民族性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带有民族色彩的海报设计,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 都具有浓重的民族风格。但是这种民族性往往会受到文化背景与美学观念差异的影响, 也会受到设计师成长环境与电影主题的限制。所以在电影海报设计中, 民族性的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设计家们会不拘一格的在设计上运用各种民族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国画、装饰、剪纸等。这些设计手法都会使我国的电影海报与外国的电影海报呈现明显的区别。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具有取材多样、形式丰富的风格特征。在题材方面可以结合电影主题, 选择具有传统文化特点或民族特征的自然景物、真实人物或者意象手法等。无论选择怎样的设计风格, 都与设计者创作思想和民族习惯有着紧切的联系。都是设计者民族情绪的根本体现。比如电影《花样年华》的海报中, 将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旗袍进行突出展示, 使东方女人的独特韵味在旗袍的烘托下, 精美至极。再比如电影《凌凌发》的海报设计, 使用了木刻版画这种传统的艺术, 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效果, 也提高了感染力。

3. 注重色彩的表达

当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更加注重对色彩的完整性运用, 使色彩成为富有意味的独立设计元素, 也使电影海报更具表现力和艺术张力。在电影海报设计时, 设计者通常会注重对审美与创意的表达, 画面的主色调会与电影的主题风格形成一个整体。比如运用明快的暖色调来体现轻松愉快的电影主题;运用深沉的冷色调来诠释影片的沉重感;运用一些明亮的颜色来阐释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等。在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 海报的主色调便以大红为主, 但是在华丽柔美的色彩下, 却呈现出一种暗淡的色调, 从而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海报中女主人公身穿红色的旗袍, 却是满面的倦容, 目光中充满哀怨。身旁的大红灯笼发出迷离萧瑟的光晕, 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紧紧相扣, 使我们一看到海报更会产生一种沉思的情绪。

二、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趋向

1. 强烈的时代特征

电影以记录历史、再现生活以及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因此电影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电影海报也是如此。不管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都应该在海报中体现出时代的影子。我国电影行业虽然已经进入到了繁盛阶段, 但相对国外一些高制作、高水平的影片, 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电影海报的设计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无论在表现手法还是在制作技巧上, 都应该与时代挂钩, 以当代人的审美倾向为依据, 充分的表现出当代文化、风尚、社会风貌等特征。

2. 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是艺术表现的一大主题, 在电影海报设计方面, 同样也应该体现出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汉字、民族图形纹样、传统色彩等, 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运用元素, 也应该是电影海报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在运用这些元素的同时, 也需要考虑到电影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 以电影的精神和感悟为依据, 将两者进行完美的融合, 既不显突兀, 又明朗明晰, 使中国电影海报由内及外的散发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这才是当代电影海报设计内外兼修的根本。

3. 开放的国际视角

电影和电影海报都属于舶来品, 所以在电影发展史上, 人们的思想始终是开放与包容的。从不同时期的电影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深受国外电影海报的影响, 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风格特征, 都能找到一些先进电影海报的影子。中国电影海报应该以开阔的视角来接纳世界, 但也应该采取合理性的融合态度, 不能全部吸收, 也不能全盘否定, 在这一问题上, 就应该让我们的设计者自己去衡定, 自己去取舍, 在开放的基础上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艺术鉴赏力与创造力。

结论

中国当代电影海报设计正在进入空前繁盛的时期, 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 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强。在这种环境下, 设计者们必须突破自我, 兼容并蓄, 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才能将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推向更高的艺术层次。

摘要:电影海报是电影的重要宣传媒介之一, 也是电影信息主要的发布载体, 同时也是绘画与设计艺术的时代缩影。本文对中国当代电影海报的设计风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贾如丽.电影海报设计的创意表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 (5) :98~100.

[2]张佳会.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及其流变探析[J].包装工程, 2011, 32 (4) :104~107.

老电影海报专家预测收藏良机 篇11

而对于收藏界来说,中国电影百年曾经一度点燃了老电影海报的收藏热。许多收藏爱好者不惜重金千里迢迢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古玩市场,以期遇到自己心仪的电影海报精品。据了解,当时行情火爆,更有收藏投资者囤积居奇,投了几十万元从全国各地搜罗了几麻袋的老电影海报。而如今,电影百年的温度早已散去,市场到底如何了呢?那些手里积攒了大批老电影海报的藏家,现在到底有没有赚得满钵满盆呢?

《南征北战》曾创6万元纪录

2005年,由于中国电影百年庆典的来临,老电影海报的价格曾大幅飙升,2000年之前普通的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海报《雷锋》20元就可得到,而在2005年曾卖到1600元,价格翻了80倍。较为稀缺的品种成交价更高,平均涨幅在100%以上的不在少数。据资料显示,像上世纪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电影海报收购价曾高达8000元,上世纪50年代发行的《鸡毛信》电影海报的收购价曾到1.5万元。1952年发行的《南征北战》双拼老海报由于发现量极少,成交价甚至曾经高达6万元。

当时除了北京报国寺、潘家园、琉璃厂等,全国还有郑州、烟台、长沙、南昌等地古玩市场的票证馆都热火朝天地经营老海报,每年举行多场全国性的交流会,甚至还创办了中国电影海报收藏网,就连淘宝网上也开了许多专门经营老电影海报的店铺。曾经被人们当作废纸处理的老电影海报价格一路上扬,着实令人艳羡。

行情回落套醒海报收藏投资者

好景不长,仅仅三两年的光景,老电影海报曾经的风光无限都已成为往事。来自湖南的一位电影海报收藏迷刘秋果先生刚刚“变卖”完自己辛辛苦苦收藏了多年的老电影海报1400幅,他耗时半年多往返于郑州、烟台等地,才陆续一点一点脱了手。刘先生告诉记者,若按2005年当时行情,他的这批电影海报足以卖到60万元,他当时认为后市还会上涨,没想到电影百年过后海报价格直线下跌,现在总共只“贱卖”了14万元。据刘先生介绍,目前比较抗跌的精品也几乎遭遇了50%的折损,比如2005年要价8000元的《红色娘子军》现在也就4000元,1600元的《雷锋》也降到400元,《阿娜尔罕》由5000元跌到1800元,更别提那些最普通的海报了。

在记者采访时,北京报国寺票证馆一位姚姓店主一边摇头一边说:“市场基本已经无人问津了,像股票似的,因为无人接盘,很多都被套住了!”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当年高价收购的12万元老电影海报,现在无人问津。无奈之下,今年他挑了380张精品海报才卖了8000元,平均才合21元/张。

专家建议可底部介入放长线钓大鱼

在如此惨淡的行情里,投资者是不是可以考虑低价接盘?老电影海报还会不会重新“牛”起来?

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副主任李梁分析认为,老海报是否具备收藏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本身的一些收藏因素,电影百年前后两年和目前的行情其实都不能说明问题,价格大起大落是市场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市场自我调整逐渐完善的历程。

李梁认为,电影海报是电影史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史料研究价值;另外,它时代特征性强,能唤起人们的怀旧感;而且大多是著名艺术家设计或绘画的,且限量发行,至今存世量很少,保存完整的更是少见,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投资价值。电影海报的集藏只要掌握和了解电影发展的知识和海报的行情,即可入手,而且,电影海报种类相对较少,收藏齐全比较容易,也不像字画、瓷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是一种不错的大众收藏投资品种。

另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理事朱浩云认为,对照国外电影海报收藏市场,我们的市场还远远处于“低价”状态。中国的电影海报最高的纪录目前不过几万元一张,而2005年创造世界第一的“天价”海报——1927年电影《大都会》海报在伦敦拍得69万美元。因此,从长远看,中国电影海报的未来投资价值不可估量,有闲钱有眼光的收藏者可适当介入,不过需要耐心等待时间和契机。

海报收藏要“挑三拣四”

朱浩云认为,老电影海报主题重大、社会影响广泛、时代感强烈和艺术风格鲜明是选择要点,其他如海报印刷发行量、印刷版次及存世数量和保存品相也是重要标准。除此之外,他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老电影海报都具备投资升值空间,收藏者要学会“挑三拣四”。

1并不是印有电影内容的海报都值得收藏,有收藏价值的只是电影公司或电影制片厂印制的正宗电影海报。著名艺术家设计或绘画,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震撼力,才是精美的艺术品,如颜地的《南征北战》、《盖叫天舞台艺术》,程十发的《林则徐》等值得重点收藏。

2从目前市场来看,民国时期的海报最为珍贵,现在很难见到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海报存世数量极少,绝大多数品种在10张左右。如一开的《白毛女》、《桥》、《林家铺子》等。而“文革”时期的电影海报,升值空间大的往往是题材鲜明的作品。如毛主席第八次检阅红衛兵的纪录片《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一开海报,市场价格已达万元以上。

3应了解电影海报的基本知识,剧情式电影海报一般由2张或3张组成一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印有若干剧照,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非剧情式海报则以单幅为多,画面以剧中男女主角的特写镜头或精彩瞬间为主,不配剧情介绍。由于非剧情式海报有很强的艺术性,往往浓缩了整部电影中的精华,一般来说,非剧情式海报的收藏价值要高于剧情式海报。

4就尺寸大小而言,电影海报有一开、二开、四开、八开、十六之分。收藏市场上常见的是一开和二开。同样题材的海报,二开的海报升值空间最大,因为二开海报一般才几十元,有价格优势,值得关注。那些创造了中国电影“第一”的海报可以留意收藏,比如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影片《渔光曲》、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等等。

谨防老海报赝品

有着多年电影海报收藏经验的刘秋果先生认为,现在市场比较低迷,海报造假者比较少,而且相比其他古玩、海报的鉴别还是比较容易。不过,作假者一般不会挑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海报作假,因为这样的海报真品价格也很低,没有必要作假。

“文革”时期的假电影海报在市场中最为常见,鉴别的方法如下。首先,老海报的图案和字迹颜色十分鲜艳,色彩对比度很强烈,且有老旧的感觉。新作伪的海报大多是按照真品的图案扫描后打印出来,其色彩无疑会大打折扣,颜色很浅,那种浓郁的时代特色全无。其

次,新复制的海报纸张油墨味尚未散尽,甚至刺鼻,而老海报色彩虽然鲜艳但纸张闻起来已经没有明显的油墨味道。最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海报当时纸质很薄,保存到现在很容易破碎,尤其是1959年到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印刷的海报纸张更黑,纸张的纤维颗粒十分粗糙,这种纸现在根本不会再有了,鉴别时稍加留意就可分辨出来。

珍品“毛笔”存世稀少弥足珍贵

清乾隆四十三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单是书画工具,更是供人鉴赏观玩的收藏品。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一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独特的装饰趣味,具有极佳的收藏价值。

但如今毛笔却是众多收藏门类中十分罕见的一种。自古以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基本上都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很难保存至今。并且古代制笔工艺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匮乏,民间流传的多是家族手工业作坊式制笔的工艺流程。国内各级博物馆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少数几家外,其他单位均没有实物收藏。

近几年毛笔因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稀缺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支民国的竹刻毛笔市价大概在3000元左右,明清时代的基本都在万元。而在拍卖市场上,2000年北京翰海一支明万历竹刻人物毛笔估价6万至8万元,最后以6.05万元成交。2004年,北京翰海一支明万历竹刻花卉纹毛笔估价6万至8万元,最终成交价为60,5万元。2006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明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更是以99万元的高价成交。

古代的珍品毛笔价格太贵,并且数量稀少并不适合广大的收藏群体。但现代制作的精品毛笔价格相对便宜,并且收藏价值可观。因为如今市场上经常会有以次充好的,价值百元的毛笔标出千元以上的价格,最好到信誉好的固定店铺购买。如今人们判断毛笔的收藏价值,首先应对各个时代古笔的历史做系统了解和认识。其次要看笔毫的完好与损坏情况。而后再着眼于笔管的装饰,看是否有制笔名家的镌刻,是否有名人的赠语及题跋。对制笔名家和名人的时代特点、个人风格,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鉴别,从而确定其收藏价值。

来源:北京商报影像收藏一片红火

知青记忆将成为市场亮点

随着国内几大拍卖公司设立影像拍卖专场以来,越来越多的摄影界、收藏界人士开始关注影像作品的投资与典藏,中国的影像收藏可谓一片红火。然而,从2007年影像拍卖结果表明,国内刚刚起步的影像市场行情并未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迅速抬升,从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和北京诚轩的拍卖数据来看,其成交额和成交率甚至有所回落。就在藏家和卖家纷纷驻足观望、苦苦揣摩下一个市场亮点的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是知青下乡40周年,知青系列照片有望成为影像产业的下一个亮点。

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几乎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每条街道、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股大潮之中,北大荒知青就是那个特殊时代中处于风口浪尖的典型群体。1968年,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著名摄影家的黄成江下乡后不久,便担任了团机关的摄影干事,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知青们在北大荒的生产和生活,盖房、养猪、垦荒、戍边、写信、学习、大批判……这些场景承载了充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的时代风貌、浪漫豪情,在各个侧面展现了当年北大荒知青们真实而艰苦的生活。据黄成江介绍,当时特定年代的审美意识和思维角度决定了作品的独特风格。在拍摄中,他在确保拍摄内容真实的情况下,通过角度的些许变换,注重作品画面构图和光线的运用,在影调的处理上也频下工夫,在今天看来,这些表现手法凸显出更为独特的审美意义。

据介绍,能够展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影像资料从总体上看是不多的,能留存至今,像北大荒知青摄影这样成系统的更是不多见。因此,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类作品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来源:北京商报

刘小东《温床》拍5712万创内地油画最高价

刘小东的油画作品《温床》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5712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创下中国内地油画拍卖最高价格。

《温床》高2.6米,宽10米,是刘小东极为重要的一幅作品。一经起拍便引来众多关注,从3800万元人民币起经过数轮叫价,最后以5712万元的高价成交。这幅画是刘小东2005年到2006年在三峡现场铺地写生所创作的鸿篇巨制,作品富有情节性和镜头感,画家以精湛的笔法、浓重的色彩如实地记载了三峡移民拆迁时的情景。作品延续了他一贯在宏大的背景下,对于生存其间的平凡人的关注。

刘小东曾经3次创作三峡题材作品,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获得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欧洲纪录片协会奖和欧洲艺术协会奖3个大奖的纪录片《东》和剧情片《三峡好人》,就是以刘小东的这些写生创作为背景拍摄的。

来源:北京晚报

方寸之间

升值无限——透视“玉牌”市场前景

现代玉牌饰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明清玉牌饰的艺术特点,在发展本身市场的同时,也在为明清玉牌饰市场作着补充。因为明清玉牌饰只是明清玉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存世量有限。尤其是处在价格高位阶段,许多收藏者不愿将藏品出售,这就造成了求大于供的市场状态。而现代玉牌饰正好弥补这一缺憾,吸引了许多收藏者的目光,其价格的上涨是合情合理的。

现代玉牌饰中不乏精品,笔者曾在2006年北京工美大厦的一次玉器展销会上,见到一对椭圆形玉牌饰。此对玉牌饰玉料为和田白玉,玉质温润细腻,做工精致,标价在12万元。这对玉牌应属于现代玉牌饰中价位较高的精品。另有一些普通的玉牌饰,因为销售渠道不同,价格定位也不相同。但在近三年间,涨幅最高可达到300%以上。这种情况针对投资者,要小心对待。虽然玉器不同其他投资,但前期高涨,很可能在后期难以达到投资者预期的价位。

不过笔者认为,现代玉牌饰以及现代玉器,在今后短期之内仍然有上涨空间。因为玉料日趋紧张,尤其是和田玉料。玉料原料的价格也是每年成倍上涨,致使现代玉器的成本也随之上涨。投资者在购买现代玉牌饰时,更多的耍注意玉牌饰的玉料,因为现在许多玉牌饰的玉料都以昆山料、阿富汗玉料等玉质较普通的玉料替代。这些玉料本身价格不高,也不具备和田玉料的珍贵与美观性,所以这类玉牌饰的投资空间非常有限,投资者与收藏者要注意进行鉴别。

来源:江南都市报

红木家具市场或将洗牌

近日红木暴跌的消息四处流传。2008年4月25日,由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红木家具市场展望论坛上,行业人士承认,2007年红木市场存在非理性暴涨,红木木种之一——小叶紫檀价格确实有所回落。但由于木材资源稀缺,红木家具市场前景依然被看好。

自2007年以来,小叶紫檀木料价格疯涨。到去年9月份,北京小叶紫檀普料的均价从2006年底约1 8万元一20多万元/吨,达到50多万元一70多万每吨,后又跌至每吨40多万元一60多万元。2008年春节前后又有所下跌。小叶紫檀的价格突涨突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过山车式’暴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红木市场被质疑存在恶意炒作,其市场也被看空,红木家具销售也受到了影响。

中国传统家具委员会专业副主任吴炳亮分析,小叶紫檀的价格波动主要是因为短期内有以投資为目的的资金进场,不少厂商从印度引进大量木料,而由于价格畸高,红木家具企业减少了家具生产,需求减少,因此从去年底价格开始回落。“这属于正常的盘整。”近年来,高档仿古家具价格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和名贵木材资源的稀缺。

针对目前红木市场的冷清,专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受股市和房地产走冲击而减淡,投资市场趋于谨慎,媒体的相关报道也让消费者产生了观望的心理。但众专家认为,行业前景依然看好,而目前的市场价格调整或将促进行业洗牌,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电影海报 篇12

一、民国时期电影海报的产生

电影海报的英文名称是“ movie poster”,此处的“ poster”即海报、宣传画、招贴,电影海报也就是和电影有关的招贴广告。“ 海报” 作为招贴广告,此处的所谓“ 招贴”也就是招引观众注意并且可以大量印刷、大规模复制和重复张贴的广告[1]2。 由此可知,电影海报是海报的一种,是海报的一项分支,电影海报中糅合了海报艺术、电影艺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综合产物,本质在于为电影进行宣传,从而达到吸引观众前去观看电影的作用。当然, 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 并没有当前这样如此清晰明确的概念界定, 因而,电影院宣传栏上的招贴、报纸上的广告、电影公司的特刊封面等具有文字、 图形这些海报基本要素的并且是用来宣传特定电影的,均属于早期的电影海报范畴。

1920年,上海影戏公司正式成立 ,1921年到1926年间先后成立了新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大中华影片公司、百合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友联影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众多的影片公司从事电影拍摄、出版发行、播映等业务[2]12。 1925年前后,我国大中城市中的电影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75家,仅仅上海市就已经达到了141家。 就常规的电影故事片而言,1923年共拍摄了5部,1924年拍摄了16部,而1926年拍摄了101部,电影公司制作电影的数量逐年增长[3]18。 由于电影产业能够带来十分巨大的商业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上世纪20年代之后电影产业迅猛发展。 1924年,中华电影学校正式创办,该校成为我国第一所比较正规的电影培训机构,学校创办之后卓有成效地开展电影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为电影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后来成为推动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1925年,全国共有20多种电影杂志出版发行,而且,《 民国日报》、《 申报》 等大量的刊物也专门开辟了电影副刊。 1925年5月初“, 明星特刊”《 最后之良心》 出版发行,该特刊的创刊成为电影公司出版特刊对本公司所制作电影进行宣传的先例。“ 明星特刊”创刊之后,收到了良好的宣传电影影片的效果,自此之后,众多的影片公司纷纷效仿,以“ 明星特刊” 的方式不断对自己公司制作的影响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介。 193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开拍,于第二年3月第一次公开放映, 开启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有声时代。 1931年,联华公司并购了上海影戏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等几家实力较为雄厚的电影公司,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催生了大量的电影海报,电影公司通过电影海报宣传推介自己所制作的影片,并为此宁愿花费精力财力。

二、民国时期电影海报的传播

电影海报由文字、图形等海报的基本要素组成,同时其内容和所要宣传的电影相关,其具有电影广告宣传的目的。正因如此,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涵盖了电影说明封面、电影公司特刊、电影招贴、报刊电影广告、电影宣传画等,这些不同类型电影海报也表明了不同的传播方式。 不同传播方式的电影海报,其内容可能是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似,但是,不同的媒介和载体构成的电影海报传播,其在传播的刑事、传播的途径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电影公司特刊、 电影说明书、报刊广告构成了民国时期电影海报传播的主要方式。

1.以电影公司特刊为载体进行传播。 电影公司的特刊是电影海报传播的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 1925年5月1日,《 最后之良心》由创刊号由明星公司以“ 电影特刊”的方式出版发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宣传该公司最新放映的电影《 最后之良心》。《 最后之良心》作为电影公司的特刊,主要是介绍了该影片的具体内容,同时对该影片的演员予以推介,刊登电影的相关精彩截图( 剧照),刊登导演、编导的阐述介绍,刊登该影片的一些拍摄历史、背景介绍、字幕说明,同时还刊登了当时的电影界知名人士所撰写的评论文章、推介文章、电影理论研究论文等, 并辑录了电影公司上期上映电影之后的电影评论,将各地报刊上评论上期电影的文章也辑录进“ 明星特刊”,以表明该公司放映的电影在社会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4]7。“ 明星特刊”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电影爱好者的喜爱,丰富了专业的电影理论期刊市场,也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为本公司做好广告推介。由于“ 明星特刊”推出之后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其他各家电影公司纷纷以明星公司的“ 明星特刊”作为样本模仿出版发行了本公司的“ 特刊”, 比如,长城电影公司推出的“ 长城特刊”、上海影戏公司推出的“ 上海影戏特刊”、天一电影公司推出的“ 天一特刊”等,刊登大量的电影海报,集中宣传本公司即将放映的电影。

2.以电影说明书为载体进行传播。 除了电影公司特刊之外 ,电影说明书也是民国时期电影海报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顾名思义, 所谓电影说明书,也就是对影片进行说明,是一种电影宣传品,在上世纪20年代首先出现, 随着当时我国电影业的逐步发展而繁盛起来,成为传播电影海报、宣传电影内容的重要方式。电影说明书的作为载体对电影海报的传播,也有着一个萌芽、形成和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刚开始时的电影说明书,类似于小报,是模仿小报对电影内容进行宣传,并非是大开张的,其内容也显得不够丰富多彩,简要地对电影的故事梗概和演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但是其较为类似于电影海报[5]33。 在通常情况下,电影说明书由影院或者电影公司负责编印,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推介最新上映的电影影片。后来,为了便于社会公众携带, 将电影说明书制作成为小32开的折叠式说明书,由4—6个版面组成。上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了大开本精美特刊式的电影说明书,其内容和形式均更为丰富和精美,做工也更为精巧,成为名符其实的“ 电影宣传册”,成为电影海报的“ 丰富版”。

3.以报刊广告为载体进行传播。1896年8月10日到14日的上海《 申报》副刊广告上刊登了一条电影预映广告,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电影预映广告, 该广告提前宣传了即将反映的 《 马房失火》 等14部“ 西洋影戏”短片。《 申报》 的电影预映广告中说“: 徐园。 初三夜扔设文虎侯攽,西洋影戏客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焰火。……初七日乞巧会,爰蒙同好诸君在园内设各种古玩,异果奇华,群芳谱曲,以助雅兴,预白。游资每位二角。”《 申报》的这则广告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电影预映广告,此次放映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电影放映[6]3。 上世纪初期,我国电影业已经获得了相应发展。 1913年, 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宣传影片的电影海报已经初具雏形,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13年在报纸上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刊登了该公司通过精心设计的精美电影广告,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更具电影海报的性质。 19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刊载广告“: 中国自制的活动影戏出现了”,成为名正言顺的民族自资的电影公司报刊广告。

三、民国时期电影海报的兴盛

1.民国时期电影业的迅猛发展。 在经过上世纪初期头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之后,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的电影业迎来了“ 初盛” 阶段。 1923年放映的《 孤儿救祖记》,其票房总数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也获得了极好的口碑。《 孤儿救祖记》的成功放映,使负责放映此影片的明星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在客观上极大地刺激了该时期电影业的发展。 由于电影业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不少投资者纷纷投资兴办电影公司。 1925年前后,我国各大城市工开设了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就有电影公司141家,由此可见该时期电影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7]54。 1923年, 我国只生产国产电影5部,到1925年增加到了101部。 为了吸引观众前去观看电影,不少电影公司想方设法通过电影海报的方式推介自己公司放映的电影, 电影海报长足发展的时空条件逐步具备。

2.民国时期印刷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科技不断传入中国,原本起源于中国的印刷术,在经过外国大力改良后,又重新回传中国,促使该时期中国印刷技术获得了巨大提升, 这为电影海报的繁荣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至于该时期我国的印刷技术,从宁波市钧和印刷公司于1923年2月27日在《 四明日报》 上刊登的广告中可见端倪。 其广告内容为:“ 本公司开办迄今近二十年,设大工场于江北岸洋船弄置备铅石印大小机器十余部,各种大小铅字十余幅,粗细花边百余种。 暨铜图铜线铅线曲线点线以及新文学之新符号统一国语之注音字母,无美不备,以供各界之需求,聘请图画名手,精良技师,故凡承印书籍、保障、股单、文凭、商标、招贴、传单,以及各种图画、中西薄记,以及零星卡片等件,选料精良, 墨色鲜艳,定价低廉的日取件副惠顾,各界诸君之雅望焉。 ”[8]152从这则广告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印刷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正是因为有印刷技术作为支撑,各种精美的电影海报才得以产生。

3.民国时期广告文化的发展。 无疑,电影海报也是广告中的一种。 民国时期广告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为电影海报的传播与兴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民国初期的广告业,通过对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现代广告体系进行充分借鉴之后,促使该时期的广告文化快速发展,种类更加繁多。 比如,该时期的报刊杂志广告就较为发达,报纸作为当时最为主要的广告媒介之一,包括电影公司在内的各类商家们都十分喜欢在报纸中发布广告, 而在各类报刊杂志的广告中, 电影广告占据了较大的位置。 比如,1923年由邹韬奋创办的《 生活周刊》 销量达到了15万份,刚开始时只刊登一些书刊广告,后来开始大量刊登电影广告和其他商业广告。从1926年开始,上海开始有了霓虹灯广告, 后来的不少电影海报也通过霓虹灯广告来进行制作,能够显现出视觉上流光溢彩的特效,非常引人注目。

摘要:电影院宣传栏上的招贴、报纸上的广告、电影公司的特刊封面等具有文字、图形这些海报基本要素,均属于早期的电影海报范畴。民国时期电影业的迅猛发展、印刷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广告文化的发展,均有力地促进了电影海报的传播与兴盛。

上一篇: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下一篇:高师钢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