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2024-08-03

历史知识(通用12篇)

历史知识 篇1

目前我们在历史新课改中强调的创新教育, 不是创造新的史实, 而是“创造”对过去史实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然而许多教师误解了这个理念, 为了达到课堂的生动性, 往往采用影视作品等做教辅材料, 虽可激起学生兴趣, 但却忽略了材料的真实性, 这样不但带给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和认知观, 而且成为恶搞历史的罪魁祸首, 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 对历史的失真现象到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有什么危害?我们如何应对?这就需要每个有责任感的历史老师都应该明白。

一、历史剧造假现象的广泛性及其危害

据统计表明, 90%以上人们接受的历史知识来自影视作品。可见, 影视作品对人们掌握历史知识的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曾经创作过《武则天》等多部历史题材小说的作家赵玫, 谈到自己在历史题材作品创作时遵循的原则时说, 她在历史小说的创作前都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 在这些资料记载的基础上对人性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掘。赵玫说, 很多“戏说”的方式也无可厚非, 但虚构的底限是必须以基本史实为构架。这就说明了历史剧应以基本史实为依据, 不可无限制地虚构。然而《霍元甲》剧中, 令霍元甲后人无法接受的“大量严重失实情节”;《至尊红颜》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毫无节制地进行虚构的做法;《大明宫词》中, 让比太平公主晚生37年的大诗人王维与其演绎了一段荒诞的情缘;《康熙王朝》中, 历史记载中比康熙大40多岁的苏麻喇姑竟然和康熙演绎起男欢女爱等。这些导致历史真实性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成了可以任意编造的“创作”, 让一些历史教育者无法忍受。特别是众多历史影视剧、小说展现的是被美化的帝王将相, 在嘻笑怒骂中一味歌颂封建王朝所谓的“太平盛世”, 在“戏说”和编造中散布被歪曲的“历史真相”。它们不但会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知识误导, 有违艺术创作的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 而且向观众、读者传播的帝王将相创造历史这种错误落后的唯心史观, 正好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唯物史观背道而驰, 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影视作品本身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和灌输力, 势必会让观众尤其是分辨能力还不强的青少年把臆造的历史当成了真实的历史, 尤其是受影视作品影响的广大中小学生那种“先入为主”错误的唯心史观与学校历史教师传授的唯物史观形成鲜明的反差, 无形中加大了历史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 这就要求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历史题材剧本的审查力度, 让那些脱离基本史实的剧本不能上映;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编剧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清历史剧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再则就是历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来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进而引发学生探究历史真实性的兴趣, 最终让学生明白“历史不可再现, 但也不可创造”的道理。

二、古代书籍史料真实性的疑析

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可见, 历史的真实性作为历史学科的三大特性之一, 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然而古籍中记载的史料相当部分是真假难分了。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了, 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等。然而据考证, 这两个主角的真实历史却是:梁是明朝人, 祝是南北朝人, 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 喜劫富济贫, 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 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 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 背面详记其事。年久, 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 清正廉洁, 中年丧妻, 无子, 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 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 可是, 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 故合葬, 立碑, 黑者为梁, 红者为祝……从此诞生了动人的传说。由此可见, 连这些世人皆知的故事都存在失真之处, 如果不加以论证, 许多古籍记载都有可能存在失实之嫌。

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展, 可能不断推翻以前的观点, 使一些史实“由真变假”。如在宁夏中卫市发现的大麦地岩画经过考古专家数年的研究, 岩画专家已发现图画文字2000多个。这一研究成果意味着人类文字历史可能将提前到7000年前至8000年前。可能是比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年代更为久远的原始文字。众所周知, 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被公认为是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人类, 然而目前专家却对此提出疑问。因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带领的中法考古队, 于2005年11月在重庆巫山庙宇镇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现场的考古工作中, 发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古老石器, 该结果显示, “巫山人”距今200多万年, 比元谋人还早30多万年。“巫山人”的发现不仅动摇了国外考古界坚持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的说法, 也证实了中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三峡地区。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养成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相关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考古意识。

四、主观意识的添加让历史失真

许多史书都难免夹杂着修史者的个人因素, 特别是一些领导者的主观愿望的表达, 更加大了史实还真的难度。如高中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的配套用书《教师教学用书》 (第62页) 中明确指出, 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其实, 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的提法是错误的, 不符合客观历史事实, 没有反映历史的真相。而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至10月5日结束, 历时一个半月。正如毛泽东、朱德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已作了回答, “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布结束, 蒋介石正发动反共新高潮, 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这完全是由于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下, 对日、对蒋政治斗争的需要。可见, 百团大战并非历时“三个半月”, 而是一个半月。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还原历史的真实, 敢于质疑, 不可被权威所迷惑。

综上所述, 历史知识的失真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只有我们历史教师不断还原出历史的真相, 才能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知识的神圣殿堂, 让历史真正成为一门最具科学性的学科。

历史知识 篇2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历史知识“巧”复习 篇3

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它要有一定的条件,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相关的、给人以强烈情绪反应的或形象生动鲜明的人或事,就容易随意识记。我们要充分运用它,在学习中,用各种方法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刺激大脑来加强随意识记。

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例如将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词,将材料与自己熟悉和容易记住的事物联系起来。《辛丑条约》的内容为:要清政府赔款、要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划分租界建领事馆等,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

艾宾浩斯曲线

艾宾浩斯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步缓慢,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学习一段材料后,若过很长时间才去复习,那就几乎等于重新复习,所以,知识一定要及时、反复复习,最好当天就复习,减慢遗忘进程。

精细加工

精细加工是一种将新学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深层加工。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精细加工方法。历史知识涉及许多名词和概念,做笔记要记录重要的主题材料信息,同时留开余地,以便随时记下老师讲的关键词、例子、证据以及自己的疑问和感想。例如学习美国的1787年宪法,联系英国的《权利法案》,进一步了解掌握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以及两种政体的异同。

组织与整合

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 篇4

分类归纳记忆方法指的是我们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分类、总结, 将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集中记忆, 总结他们的共同点, 减轻我们的记忆压力。如三次工业革命, 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起进行记忆。还可以列一个表格, 将它们的时间、代表发明、主要任务、影响、 意义填出来, 看的时候就会一目了然。

(1) 可以减轻 我们的记 忆压力。我们之所以将这些知识点归为一类的原因就是它们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或者影响意义。所以, 我们记住了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意味着我们记住了这一类事情的背景或意义。这会让我们的记忆变得相对简单。

(2) 可以进行比较记忆。通过对这些相似内容的横向比较,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跟领悟, 比较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差异跟不同, 思考产生的原因, 分析造成的不同影响, 会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点的深层理解, 也有助于我们记忆深度的提高。

(3) 有助于我们知识结构框架的建立。其实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已经有意地将相似的知识点总结到一起帮助我们的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结构框架, 所以我们运用分类归纳记忆方法可以建立起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结构框架, 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到有张有弛, 理解会更好。

2.形象记忆方法

人的大脑中, 右脑主要负责的是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功能, 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我们在学习中, 善于创新性地使用形象记忆的方法, 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 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 其经历时间相同, 如隋统一全国 ( 581—589年) , 安史之乱 (755—763年) , 抗日战争 (1937—1945年) ,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都经历八年时间, 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 ( 或结束) 年代, 就可推算出其结束 ( 或开始) 年代, 善于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趣味化, 人对这类事物的记忆力会比单纯的知识点要好得多。

3.时时复习的记忆方法

历史课是一门文科的课程, 根据记忆曲线可知, 人的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快速下滑的, 如何能够学好历史, 时时复习很重要。在课余时间, 我鼓励学生们在没事的时候多翻翻我们的教材, 不要求他们背诵, 只要求他们能够做到多多回忆, 梳理一下我们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重点, 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候, 我们并不需要他们每天都学习历史,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学生的专业课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但是我们希望学生们在课后至少要偶尔看一眼我们的历史书, 以便在下节课之前记住我们的进度, 留下印象, 将来复习的时候也会简单一些。总之, 学好历史, 时时复习的记忆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4.逻辑记忆方法

逻辑记忆方法是我们在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后的一种记忆方法, 我认为可以分为数学逻辑记忆跟思维逻辑记忆两种方法。所谓数学逻辑记忆, 在上文中提到的战争的年份记忆中, 其实就用到了这 种记忆方 法, 是以数字“八” 作为记忆的核心。又比如采用连续正整数进行记忆。如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公元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运用对称记忆。以某个数字, 或以公元元年为对称中心, 前后对称, 具有立体感。

思维逻辑的记忆方法主要是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 找到一件事情内部隐藏的因果关系, 建立相互联系的逻辑框架,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第一次鸦片战争, 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发生背景是“闭关锁国”, 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真正原因是商品的倾销战争爆发, 造成的结果是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相互关联的逻辑框架的建立对我们理解教材有着巨大的帮助。

5.结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 学生记忆方法的培养一直是很重要的一点, 可是也往往是我们不够关注的一点。希望通过我对于本问题的一点研究, 以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 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轻松,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使之受益匪浅。

摘要:历史知识中, 有许多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内容,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往往很难收到实效。所以, 在教学中, 可以适当地传授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的方法, 让他们养成联想记忆的习惯,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更有助于他们进行活学活用。我在教学中, 针对历史学科如何进行记忆有自己的一点体会, 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关键词:归纳记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参考文献

[1] 张金虎.浅谈高中历史知识的逻辑化记忆J.吉林教育, 2008 (29) .

历史知识 篇5

①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

②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罗马法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运用数学知识学历史 篇6

一、运用曲线图进行直观教学

例一:复习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如下图。

有些历史知识如人口变化、经济发展情况等,分布在课本的各个章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运用曲线图教学,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上课时先用多媒体投影出以下资料:纵观数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人口总量的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中最明显的特征。

1.第一个坡,从夏朝至西汉末年(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初),2000多年时间,中国人口增长沿着一条缓升的总量线波动,直至接近6000万。

2.第二个坡,从东汉至明末(公元初到17世纪初)160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人口增长围绕着一条水平的总量线(6000万至7000万)上下波动。对于宋时期和明时期的人口总量,有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或突破了1亿。

3.第三个坡,从明末至清后期(17世纪初到1850年),大约200年时间,中国人口增长沿着一条向上倾斜的总量线波动,历经1亿、2亿、3亿,最终达到四亿三千万左右。

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绘出以上描述的大致曲线图,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适时地提示、点评、总结。

①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②唐朝时人口增多,出现了人地矛盾,当时是如何解决的?带来哪些影响?

③清朝人口猛增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④上述情况对于我们今天制定人口政策有何指导意义?

例二:复习1840~1956年我国主要经济成分。参考下图。

五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

教学方法同上例一。

画曲线图是历史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曲线图教学直观、一目了然,教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在探究历史问题的同时与数学知识实现了链接,学生想象力丰富,易于迸发出创造灵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令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运用数学换算历史年代,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近两年高考常涉及干支纪年问题。怎样将一些历史纪年转化为学生所熟识的公元纪年呢?这就需要数学知识了。

1.干支纪年。

公式:第一步:(公元年份-3)÷60得余数x;

第二步:x÷10所得余数对应天干;

第三步:x÷12的所得余数对应地支。

例如:公元2009年的干支纪年这样计算:

(2009-3)÷60得余数x为26;

26÷10余数为6对应天干“已”;

26÷12余数为2对应地支为“丑”。

故2009年为已丑年。

2.公元换算成年号时,年号年数由“公元年数-年号元年+1”而得。如: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是贞观几年?

由“公元年数641-贞观元年627+1”可得641年为贞观15年。

年号换算成公元时,公元年数由“年号年数+年号元年-1”而得。如:民国24年是公元何年?由“民国年数24+民国元年1912-1”可得民国24年为公元1935年。

运用数学换算,学生把前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进而又转化为能力。

三、运用集合方法进行历史教学

例一:复习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即A)、《望厦条约》(即B)和《黄埔条约》(即C)。这些条约单靠死记硬背不仅显得枯燥乏味而且浪费时间。如何能让学生轻松把条约内容记住、记牢是历届师生研讨的重要课题。不妨运用集合方法试试。

先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绘出相应的集合图,然后师生再共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集合的交集部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将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体现在哪里?

3.法国又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4.通过上述学习,你有何认识?

例二:复习史学著作《史记》(即A)、《汉书》(即B)、《资治通鉴》(即C)。方法同上。

历史知识巧记“四法” 篇7

一、联想记忆法

青少年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记忆历史知识。联想越奇特、有趣,记忆会越深刻,知识巩固得会越牢固。

例如,对于“最早开辟新航路并成为最早的殖民帝国的是哪两个国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象: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两颗罪恶的殖民主义“门牙”,最先瓜分地球这个“大西瓜”。试想吃西瓜时最先触及到瓜囊的不就是嘴里的两颗大门牙吗?

再如,对于“南斯拉夫联盟由哪几个国家组成?”答案是: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一句话就能引导学生记住了:马克思(斯)在波兰(南)晒(塞)黑了。

二、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读起来就会琅琅上口,这样学生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

例如,对于“列举所学的古代世界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教师可以利用顺口溜记忆法,让学生记住它,其答案是:阿波罗不但跨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征服了月球。“阿”即阿拉伯帝国,“波”即波斯帝国,“罗”即罗马(主要指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美国飞船 “阿波罗11号”实现人类首次登月成功可谓家喻户晓。如此一来,本来杂乱、零碎、 无联系的知识点变得系统化,轻松克难, 容易记住。

再如,对于“列举攻打南斯拉夫的北约成员国”,教师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编出方便记忆的顺口溜:美加英法荷卢比,丹挪冰葡意大利;西(西班牙)德希腊土耳其,波兰捷克匈牙利。

三、谐音、近义记忆法

对于有些历史知识点,教师可以找其对应的谐音字 (词),而这些被找到的谐音字(词)有特别的含义,醒目好记。

例如,我在教学“新航路开辟”时,让学生画出新航路开辟的航行路线图,学生就形象而直观地理解了四位航海家的出发地、航行时间、到达地、航线等,再进一步分析,就很快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重大意义,学生兴趣来了,积极性高了,效果自然就好起来了。然后为了巩固复习,在教学还采用了连线的方法。另外,怎样快速记住航海家和他的成就呢?教师可激励学生采用谐音加乡土语言编出下面的记忆口诀:

弟(迪亚士) 铺(葡萄牙)好(发现好望角),

哥(哥伦布) 一(意大利)心(发现新大陆);

妈(达·迦玛)掏(葡萄牙)银(到达印度),

妹(麦哲伦) 喜(西班牙)欢(环球航行)。

解释为:弟弟铺好床,哥哥就一心;妈妈掏银子,妹妹就喜欢。

再如,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可以用“悲”、“埃”二字的谐音,组成“悲哀”一词来记忆。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麦加容易与政教合一的政权所在地麦地那混淆。“加”与“家”谐音,家即发源地,故麦加即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的成就也容易与其他三位相混淆。麦哲伦之“伦”与“轮”同音,故而可以设想:麦哲伦船队围绕地球转一轮。

四、形象记忆法

把抽象的东西用一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叫形象记忆法。历史年代形象记忆法就可用一句有一定趣味性的、 容易记住的语言来记住某个历史年代。这句有趣、形象的语言中的那几个代表年代的汉字,读音与年代数字可相同或相近。

夸张、拟人、比喻、口诀和无中生有是形象记忆法的最主要特点。因为新奇的、 不寻常的东西容易记住,不易忘记。例如, 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我把十月革命的性质、国内意义、国际意义编成了以下几句话:

“姓社生社,打帝推社,鼓励入社。”

“姓社”: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生社”: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打帝”: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推社”: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励入社”: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当然,有时候记忆方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但毕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探寻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启发学生在人生道路中高效学习、高效工作、高效生活。

历史学习应注重知识整合 篇8

历史知识整合是将历史学习中的相关知识点整理、组合、协调, 把知识线索化, 并分门别类划分出若干层面, 使诸多知识点、知识线和知识面有机联系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西北师大南国农教授曾对“整合”作了一个风趣的比喻:“什么是‘整合’?‘整合’不是混合, 而是融合, 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 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合’不是盖浇饭或盒饭, 而是扬州炒饭或手抓饭。”由此看来, 历史知识整合不是知识点的简单拼凑, 是一种优化, 是一种建构, 是在自身知识体系下将历史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内化,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 历史学习中只有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梳理知识线, 建构知识面, 使点、线、面融为一体, 才能把历史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知识点是认知的基本单位。知识线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是把若干知识点按一定联系链接而成的基本线索。知识面是若干知识点与知识线的集合, 是众多知识点、知识线的内在联系。知识面有横截面和纵切面, 横截面是静态上对历史知识作延展性考察, 纵切面是动态上对历史知识作流动性考察。知识面的建构是一个整理历史知识, 加深对知识理解, 挖掘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复杂过程。知识点是零碎、分散的, 知识线是单一、孤立的, 知识面则是交融、整体的。历史是点、线、面的结合体, 只有把知识点串连在一起形成知识线, 知识线汇合在一起组成知识面, 我们的历史知识才不会只是一盘散沙, 不仅运用时能信手拈来, 而且又有利于在时空交错变幻中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 高屋建瓴地看待历史。

历史知识整合可以按知识点之间联系整合, 按单元整合, 按专题整合, 还可以跨专题、跨学科整合。

按知识点之间联系整合。如中央官制。它是中国古代为辅佐君主实行对全国专制统治而设置的中央组织机构与官职的体制。秦朝统一全国后,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以下设九卿, 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 总揽中央行政权力。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 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元世祖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健全了中央统治机构。另外, 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明太祖裁撤中书省, 废除了丞相制度, 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下令以后不许再设丞相这一职务。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 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 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 逐步形成内阁制度。清初, 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部, 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 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按知识点之间联系整合从秦汉至明清历代封建王朝中央官制的演变过程, 以时间为线索, 建立纵向的联系, 按各朝代政治制度的史实建立有效的结构, 理清脉络, 推移顺序, 使我们能在变化发展中总结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高分析问题的历史洞察力。

按单元整合。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 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本单元介绍了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主要特点;封建社会的政体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与巩固的大致线索;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使我们对这一制度形成客观的认识, 明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经历了初创、确立、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通过按单元整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与发展的大致过程, 使我们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宏观上有了总体了解, 培养横向联系的思维能力。

按专题整合。历史学习中既要注意在宏观上理清专题知识线索, 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和综合化, 又要注意在微观上把某些内容细化为几个小专题来进行学习, 多角度思考, 挖掘知识内涵, 把握知识精髓。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了25个专题, 这些专题都是探究宏观的历史问题, 没有也不可能集中而连续地表达更细一层次历史线索。这就需要纵向、横向整合, 梳理更细一层次历史知识的规律性、趋势性和线索性因素。按专题整合要分析专题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专题中各内容之间的联系, 不能就知识点论知识点, 应该时刻联系专题的整体性, 使我们能从整体上把握专题的结构。

跨专题、跨学科整合。高中历史教科书遵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主轴的文明史和全球史观的线索, 建立起了模块相对独立、总体整合的内容体系, 但专题体例使本来不可割裂的历史人为割裂, 难免会出现某些重复或脱节。历史学习中应构建专题之间的联系, 将专题拓展延伸, 如学习政治史时弄清政治史的基本内容, 着力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在学习经济史时适当联系政治史的相关内容, 建立起初步联系;在学习文化史时则可打通文化史和政治史、经济史的界限, 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整合。同时, 高考文综作为一门综合科目不仅强调历史知识的内部整合, 还重视历史知识与政治、地理学科及时事热点的外部整合。历史教材内容本身有许多与政治、地理相通的内容, 若能将三个学科有机地融会贯通, 必将对历史学习提供极大的助益。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记忆历史知识 篇9

一、对比识记法

对比识记就是将内容易混淆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区别对比, 将各自的特征综合化、形象化, 最终达到识记的目的。例如, 我们在复习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 了解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我们对比它们的不同点: (1)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掌握政权, 英国是斯图亚特封建王朝, 法国是波旁王朝。 (2)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英国是苏格兰人民起义, 法国是三级会议的召开。 (3) 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英国是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法国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4) 资产阶级革命被处死的国王。英国是查理一世, 法国是路易十六。 (5) 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献。英国是《权利法案》, 法国是《人权宣言》。

二、图文结合识记法

俗话说“若要记得, 必先懂得”。这里的“懂得”即指理解, 理解是识记最坚实的基础, 识记要以理解为前提。识记时将图与文字结合起来理解, 容易记住。例如, 在学习北京人的头部特征时, 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 并提醒学生观察北京人的额头、眉骨、嘴巴的特征, 观察后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然后再结合文字进一步进行理解:北京人前额低平, 眉骨突出, 嘴巴前伸, 牙齿粗大, 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区别。这样, 学生印象深刻, 很容易记住。

三、顺口溜识记法

为提高识记效率, 可将历史重点知识编成韵律化的顺口溜, 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样很容易识记。例如, 教学《抗日救亡运动》一文时, 笔者在本课结束前, 让学生朗读笔者编写的顺口溜《抗日救亡歌》:

三一年, 九一八, 日军实施大轰炸。蒋介石, 不抵抗, 目标对准共产党。

东三省, 遭沦陷, “讨伐”屠杀很常见。日军来, 老蒋让, 人民自发上战场。

各战线, 齐开花, 战死疆场也不怕。三六年, 双十二, 西安事变不寻常。

杨虎城, 张学良, 敢犯上司捉老蒋。逼蒋抗日保家乡, 史册留名千古扬。

学生朗读后, 激情澎湃、谈笑风生, 课后还念念不忘。这样, 学生很容易便记住了本课的重要内容。

四、谐音识记法

利用音相同或相近来识记, 使之有韵律感, 有趣而易记。例如, 为记住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止时间1775—1783年可叫学生记住两句话:一起起舞, 一起爬山。又如, 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可联想为:一起把酒 (喝) , 攻占巴士底狱。这样, 学生在谈笑之间就轻松记住, 并且记忆持久、过目不忘。

五、重点词语识记法

有些内容较多, 一时难以记住, 我们可以勾画或概括几个关键性的重点词语帮助识记, 这样简化了内容, 降低了难度。又如, 世界史中,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 大多学生记不准确, 经常乱配鸳鸯。怎样才能牢记呢?可以抓住重点词语:英国的《权利法案》抓住“英权” (同“鹰犬”谐音) , 美国的《独立宣言》抓住“美独” (同“梅毒”谐音) , 法国的《人权宣言》抓住“法人”。“英权”“美独”“法人”这三个词语, 学生容易记准确。

六、小故事、笑话记忆法

某些相关联的历史知识内容杂且散, 不易联系到一块儿, 如果我们能编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小笑话来帮助记忆, 事情就变得简单、容易多了。

比如, 两汉农业的新成就可以编一故事:黄河 (两汉治理黄河) 岸边一个农夫, 用牛拉着一辆“耧车” (播种工具) , 车上装着北方种植的小麦, 农夫要到集市上用小麦换取南方生产的水稻。赶集回来后, 他又忙着到温室栽培蔬菜去了。

再如, 关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西班牙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 而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可以编笑话, 把巴西想象成一个美丽的姑娘, “巴西姑娘”爱吃葡萄, 而把葡萄牙看作是盛产葡萄的地方, 用“巴西嫁到葡萄牙”这句话帮助记忆, 就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一知识点。

总之, 识记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记忆原则、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觉识记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多种识记方法, 而且还应鼓励学生去自创一些识记方法, 使学生由“学”识记到“会”识记, 真正掌握识记方法。

活化历史知识优化课堂教学 篇10

1. 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化历史知识,碰撞思维火花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习惯和特点的分析合理分组, 可以组织学生推选出各组组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之前,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小组长的义务和责任。分组后,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法”或“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实现团体共赢,使每个学生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说,小组合作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途径,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要使高中历史课堂焕发生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在展现自我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意识到共赢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自信,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效能,教师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可以将小组成绩计入期末成绩,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小组成员通过竞争取长补短,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结构。

2. 进行有效提问,讲究评价艺术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和艺术的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发散思维,激活历史课堂。教师要注意提问的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提问,加强提问的针对性,注意问题的贯穿性,并讲究提问技巧,选准提问时机。另外,教师要不断改善课堂评价体系。课堂评价是学生比较重视的,在评价的同时加以鼓励也是必要的,教师点评时应以思考者的角度加入自己的见解,引发思想碰撞达到评价目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回顾、 总结学习中的优点以及不足,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通过平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的积极性、观点的清晰度等几个方面作为课堂评价的衡量标准,教师要以专业的态度评价课堂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并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研究,逐渐完善课堂评价,使其达到应有的最大效能。

3. 阅读历史资料,完善查阅工具

高中历史知识点繁多且相互交叉, 通过历史资料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联系教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历史资料不仅包括教材,还包括各类历史读物和历史资料,阅读高中历史教材以外的相关历史读物,将阅读的历史资料和相关史实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形象理解历史教材。通过对阅读史料的归纳分析,学生可以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学的阵地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为了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周边的阅读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 通过史料阅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不断积累阅读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历史水平, 激活历史知识。此外,完善查阅工具, 实现学习多样化也是激活历史知识,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4. 设计作业练习,开发教材资源

设计作业练习就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遵循“有趣”“有效”的设计原则,使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建构自己的历史框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作业内容的设计要精简提炼, 本身高中生的学习量就很大,因此,教师需要适当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并提升作业的质量,充分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作业量并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作业设计,通过对历史学习大纲的研究,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使作业发挥“承上启下” 的衔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作业的可行性,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探究性。对于教材的选取需要把高质量、全方面、有趣性等作为选取标准, 将课程打造为辅助历史课性质的课上阅读和修养过程。经典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是不断累积和更替的知识产物,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基础教材的丰富度和多向发展作为重点要求。

活化历史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是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探索,激活历史课堂, 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厌烦情绪,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勇于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发挥历史的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总结过去,充实未来。

体验“人文奥运”,回味历史知识 篇11

奥运会既是一个超级体育盛会,又是一个世界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全体中国人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期待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下面是一组奥运题材的历史测试题。

1.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已经在希腊奥林匹亚古代奥运会赛场遗址采集、点燃,开始了圣火全球传递活动。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B.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C.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D.公元前2世纪,雅典成为地中海霸主

2.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在抵抗外来侵略、保卫雅典独立自由的马拉松战役胜利后,一名叫菲利普斯的传令兵不顾伤痛和劳累,连续奔跑了40多公里,将前方胜利的消息传达给正在后方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到:“欢……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栽倒在场,再也没有醒来。这就是奥运会历史上最能展现运动员强健的体魄和坚忍的毅力的传统项目——马拉松长跑项目的起源。(右图是古希腊陶罐上的菲利普斯图像)。请问,这场孕育产生马拉松比赛的古代战争是()。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布匿战争D.斯巴达克起义

3.1993年,中国北京首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微弱票数失利;2000年中国再次启动申奥行动(右图为北京申奥会徽)。北京申奥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太极拳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理,而“太极”更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道家文化符号。以下中国古代思想家属于道家的有()。

A.老子、庄子B.孔子、孟子

C.墨子、韩非D.孙武、孙膑

4.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把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蕴含着浓浓的中国韵味,展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中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趋势是()。

A.甲骨文—隶书—金文—小篆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隶书—甲骨文—金文—楷书

D.楷书—小篆—甲骨文—隶书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外形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而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因为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术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是()。

A.屈原B.张仲景C.蔡伦D.华佗

6.2005年11月11日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的时候,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揭晓:五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福娃”,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历史上北京曾做过以下哪几个统一王朝的都城?()

①唐朝 ②元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历史上的今天 篇12

2002年8月2日, 依据新修订的《著作权法》, 国务院发布新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标志着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已经与国际全面接轨。

200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更加明确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1904年8月4日《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1904年8月4日 (光绪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 经光绪帝批准, 清政府颁布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商标的专门法律。

2002年8月4日《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4日, 出台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同年12月出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原有的新药保护制度, 改为至多5年的新药监测期, 同时加强了药品注册中对专利药品的保护。

1998年8月6日, 《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在著名商标认定工作中的作用的意见》

1998年8月6日, 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在著名商标认定工作中的作用的意见》实际上是一种行政机关的授权委托, 正式把上海市著名商标的认定权部分交给行业组织来行使。

1994年8月9日, 中国成为《商标注册用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的成员国

1994年8月9日, 中国成为《商标注册用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的成员国。

1995年8月10日, 《关于对外贸易中商标管理的规定》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对外贸易中商标管理的规定》, 该规定于1995年8月10日起执行。

1950年8月11日, 国务院通过《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和《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

1950年8月11日, 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和《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 这是建国后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鼓励发明创造的《决定》和第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条例》。

1996年8月14日《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

在1996年8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 使驰名商标几近空白的法律保护终于得以发展。

2000年8月15日《关于审理因域名注册、使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若干指导意见》

上一篇:资产交易定价下一篇:横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