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精选6篇)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 篇1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是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在911事件发生后建立的危机应对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通过与工业界、学术界、专业协会、规范和标准组织、紧急服务系统和其他政府机构的广泛合作, 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该计划采纳了2002年美国应急管理署《建筑特性研究》、2005年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联邦建筑和世界贸易中心灾难消防安全调查》的研究成果。
该计划也将涉及扩散到环境中的有毒烟雾造成的特殊危害, 如发生在美国参议院哈特办公楼和发生在摩拉联邦大楼的爆炸。此外, 该计划也将制定科学的分析方法, 以确定能够造成危害的极值风速和面对多重灾害时的成本效益风险管理体系。该计划的研究成果将应用于所有的普通建筑环境, 并不仅限于上述的紧急情况。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与火灾研究实验室的“消防技术研究”项目密切相关, 后者提供了研究中所需设备的标准和紧急救助人员的指导方针。同时,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也参考了“国家地震危害应对计划 (NEHRP) ”, 以制定相关程序来降低危险情况下的损失。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 篇2
16.2重大危险源由车间识别、申报、编制救援预案,安全环保部组织评价,车间编制安全运行控制措施,生产管理部编制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报请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后下发各有关单位执行。
16.3对已经列入重大危险援的设施、设备、装置、岗位,定期进行工艺、设备及操作安全检查,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公司保证资金、技术的投入使其能够得到及时整改,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危险点分析 篇3
1 事故致因连锁理论
1936 年美国W. H. Heinrich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W. H. Heinrich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 即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也就是说人员伤亡是由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的,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人的缺点造成的, 人的缺点是由不良环境诱发或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他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中, 将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概括为五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事故、伤害。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对应理论中的五个因素形象说明这种因果关系, 即第一块牌 ( 遗传及社会环境) 倒下后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而倒下, 最后一块牌倒下时即为伤害 ( 见图1) 。
在调查了75 000 件工伤事故后, W. H. Heinrich发现其中有98% 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伤事故中, 有89. 8% 的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 只有10. 2% 的安全事故是由环境、设备、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 所以他认为, 工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应该是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环境、设备和物质的不安全状态, 截断安全事故的事件链, 中断安全事故发生的连锁反应, 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危险点概念
最初, 危险点的概念多出现在电力、煤矿等安全方面的相关研究中。宋卫霞认为, 危险点是可能导致财物损失或人员伤害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其引用危险点概念建立危险点预控管理系统, 研制出用于支持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应用软件[1]。刘清华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 将危险点理解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散逸, 将其按能量不同分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和非电离辐射能量, 根据不同的危险点采取相应的危险点预控方法和手段[2]。孙斌根据煤矿瓦斯安全事故中的具体情况将危险点分级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实现风险管理[3]。
不同研究范畴里, 危险点根据不同需要有广义有狭义,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侧重的方向。本文在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 认为危险点是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作业地点、作业场所、设备部位、作业器具或行为[4], 也称“危险源”。本文用危险点一词更侧重表达引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相互作用的集合。
基于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事故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者根据安全科学理论将危险点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点和第二类危险点。第一类危险点即可能意外释放危险能量或物质的载体, 即承受因素; 第二类危险点是指导致约束或限制危险能量或物质的措施或手段失效的不安全因素, 即破坏因素[5,6]。部分研究者根据危险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将危险点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点和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点两类[7,8]。施工场所重大危险点主要是指施工活动中施工现场包含的不安全因素; 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点是指施工活动所处的周边环境所包含的不安全因素。这些研究分类依据虽不同却能够有效建立安全风险识别、安全评价及安全管理系统。
结合现代系统安全理论, 本文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分为静态危险点和动态危险点。
静态危险点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可能发生事故的作业地点、作业场所、设备部位和器具。静态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建筑施工活动的作业地点和场所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是固定的, 项目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其项目所在的位置就是由政府严格划分的, 施工中其区域内的场所功能分区往往也是固定承担其特定功能, 故在施工作业中其危险点多为静态; 作业中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所用到的设备和器具也不同, 且同一施工阶段同样的设备和器具其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施工作业中所用到的设备和器具虽然会发生变化, 但其本身潜在的设计、安装或质量等问题是固有的, 所以也属于静态危险点。
动态危险点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第二类危险源相似, 动态危险点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使得存在于施工作业地点、场所、设备和器具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意外释放能量。动态危险点与静态危险点相比, 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隐蔽性。虽然人的行为在建筑施工中是可控的, 但由于易受周边环境、他人活动和自身情绪等因素影响, 人的行为存在较大随机性, 若出现偏差无法及时准确被捕捉, 加大了其不安全因素释放的可能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动态危险点上的不安全因素不易被察觉, 安全事故往往是在这些不安全因素长时间隐性积累过程中突然释放引起的, 其隐蔽性加大了安全事故提前预防的难度。
3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危险点特征
1) 客观存在性。安全管理早在一个建筑项目建设投资决策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就开始参与工作, 贯穿于建筑项目实施阶段和交付使用阶段, 直至系统报废整个建筑寿命周期结束。本文研究的建筑施工阶段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危险点存在最多的阶段, 且危险点是始终客观存在的, 当条件影响其释放意外能量时, 会导致事故发生。
2) 隐蔽性。危险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始终客观存在, 但其存在状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一特性由两方面决定:
a. 危险点存在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没有明确地暴露出来, 作业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很难意识到或及时发觉;
b. 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即使暴露出来, 但不一定立即转化为现实的危害, 从而没有引起作业参与人员足够的关注。
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具有隐蔽性, 反映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使能量意外释放的不安全因素往往以隐蔽的状态围绕在危险点周边。
3) 随机性。由于建筑施工作业情况复杂, 危险点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中也会不同。即使施工任务相同, 但由于施工地点、操作人员、使用设备及作业工序等可能存在不同, 危险点会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危险点也可能存在于不同的施工地点、使用设备和作业工序中。危险点在实际情况中的复杂多变使得不仅其本身具有隐蔽性, 其触发因素也具有较强隐蔽性。危险点从隐蔽状态到被触发意外释放能量的过程, 是我们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不易预见的, 这个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4) 连带性。建筑施工危险点在隐蔽状态时, 其表现形式都是单独静态存在的, 其危险性也处于隐蔽状态。但实际上, 各个危险点在一个系统中并不是孤立、没有关联的, 如果某个危险点被触发导致安全事故, 这个安全事故很可能又触发其他危险点上的不安全因素释放施工作业中不需要的意外能量, 从而造成危险点的连锁反应。危险点的这种连带特性表现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相互传递和转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危险点这一特性, 全面考虑危险点间的连锁反应。
4 结语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可知, 安全事故发生由五个因素引起, 在本文所研究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即为所研究的危险点。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动态危险点, 物的不安全状态为静态危险点, 两者共同组成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危险点,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有效把握这两类危险点, 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卫霞.供电企业危险点预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 2007.
[2]刘清华.危险点分析及其在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上的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9.
[3]孙斌.基于危险源理论的煤矿瓦斯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03.
[4]刘俭.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 2004 (1) :1-4.
[5]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6]董大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7]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 2007.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 篇4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场所;具有一定危险程度的分部分项工程,可能会产生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危险的作业;施工现场存在的符合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分类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悬挑式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
特种设备施工;30m及以上高空作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项目部和分包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工程开工前,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辩识,按相关评价标准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一)项目部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落实重大危险源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以及过程监控、检查和验收。
(二)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和台帐。专项施工方案除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救援方案等内容。
(三)专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深基坑等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四)施工单位应按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
(五)施工单位应对参与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的有关人员进行生理、心理状况的分析,合理安排好重大危险源工程的施工。
(六)施工单位应按照方案施工,凡涉及验收的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台帐。
(七)施工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公示施工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工地设臵危险源的警戒线和警示标记。醒目位臵挂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施工部位、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并定期把整改措施和治理情况报送当地安全监督机构。
三、重大危险源的论证审查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的工程
1、深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2、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
(二)专家论证审查工作应由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进行,如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则由专业承包企业组织进行,建设单位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可委托建筑安全服务中介机构组织实施专家论证审查工作。
(三)进行论证审查的专家组成员应不少于5人,(四)施工企业应在论证审查会5天前将安全专项方案送达至专家手中。
(五)论证会应邀请建设、设计、监理、监督等单位人员参加。
(六)专家组论证、审查后,填写《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书》
(七)施工企业应将《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书》报当地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
1、重大危险源的公示情况;
2、需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已按规定论证审查;
3、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过程的监控情况;
4、每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治理情况。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 篇5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安全管理极为重要, 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只有在保障施工安全的条件下, 才能有效保障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来看, 部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所以应对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仔细分析, 及时发现和控制危险源, 从而保障建筑施工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1. 简述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
在施工的过程中, 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较多, 这些危险源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危险源有: (1) 高空坠落, 高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或不按要求系安全带、防护不到位等都有可能导致该事件发生。 (2) 机械伤害, 建筑工程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的使用, 由于机械故障或操作不当等, 很容易出现绞、轧和碾等人身伤害事故[1]。 (3) 物体打击, 如高空作业人员在作业时随意堆放或丢杂物, 很容易出现碰伤或砸伤等情况。 (4) 爆炸、坍塌、粉尘、火灾、触电以及中毒等, 都是建筑工程存在的危险源。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2.1 缺乏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 企业应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但是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或不完善, 还有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完全照搬其他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 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存在较多不足。另外, 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 导致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埋下安全隐患, 甚至在出现安全事故时无法明确责任人, 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2.2 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缺乏, 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 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对安全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 因而使得安全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形同虚设。另外, 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足, 只注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或不严格按照安全施工的要求进行作业, 忽视施工的生产安全, 也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引发安全事故。
2.3 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检查, 需要施工各环节进行安全检查, 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源, 消除安全隐患, 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但是从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来看, 很多环节的安全检查没有到位, 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觉, 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问题, 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 施工技术的检查不到位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由于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没有及时得以发现, 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 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3. 加强安全管理的几点策略
3.1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要想有效控制危险源,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责任人, 对工程的安全管理承担主要责任, 由安全员对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建立安全责任达标制度[2], 使安全责任能够落实到每个人, 避免出现责任缺失的情况, 并定期对安全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 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较好的人员或部门进行奖励, 落实不到位的则给予相应处罚。
3.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需要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 所有应注重对建筑施工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 有效控制危险源, 从而降低安全风险。一是应对所有人员进行思想上的安全教育培训, 使工作人员能够转变思想, 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给所有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应对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讲解各岗位的安全施工技术,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促进其操作的规范化,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各, 项目部应定期组织人员对施工工地进行安全检查, 仔细检查建筑施工存在的的问题, 以便及时进行改进。作为企业项目部专门的安全员则应每天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做好相关记录, 对于已经发现的安全问题, 应明确相关责任人, 并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对于需要整改的问题, 安全员应做好验证。另外, 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期间, 应每月至少组织依次文明、安全施工大检查, 及时了解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 以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防范于未然。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极为重要, 应注重对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控制, 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降低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在新形势背景下, 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做好日常的安全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整改, 消除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 从而强化安全管理, 提高建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崔波.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J].江西建材, 2013, 19 (01) :228-229.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 篇6
1 高处坠落
1.1 不安全因素
安全带。作业人员在吊篮上作业不佩戴安全带、不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带以及安全带没有按照要求挂在安全绳上。
安全绳。吊篮没有按照要求设置安全绳、安全绳的强度不满足要求、安全绳在外墙等直角部位没有“护角”。
钢丝绳。吊篮在选用钢丝绳时绳径偏小, 在使用中磨损严重没有及时报废、电焊火花损伤等。
安全锁。安全锁在使用前没有进行检测, 或者安全锁不灵敏、失效、锁绳角度不满足要求。
绳卡。固定钢丝绳用的绳卡数量不够、规格不符、方向错误、间距不符合要求。
限位及行程限位挡板。吊篮没有安装超高限位、限位失灵, 以及吊篮悬挑梁前方没有安装行程限位挡板。
配重。吊篮的配重不满足重量要求, 配重块被挪动等。
螺栓。吊篮悬挑梁、底座、吊篮平台在拼装时螺栓的强度不够、数量不足、固定不牢固。
悬挂机构。吊篮的前后支臂 (尤其是前支臂) 无可靠支撑点, 前梁的伸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
人员违章。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在吊篮内嬉笑打闹, 以及从楼层、空中攀沿窗户进出吊篮。
天气。六级以上大风 (风速超过10.8m/m时) 、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使用吊篮从事室外作业。
运动物危害。反铲等挖掘机械在吊篮的线坠、钢丝绳旁边施工时 (尤其时进入室外管沟的施工阶段) , 挖掘机械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机械勾拉住钢丝绳, 极易造成吊篮倾翻。
1.2 预防措施
1) 对作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吊篮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上岗, 吊篮必须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谨慎操作。施工人员必须在地面进出吊篮, 严禁在空中进出吊篮。2)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有高处作业禁忌症的人员严禁从事高处作业。3) 吊篮在安装过程中, 严格按照吊篮说明书的相关要求进行安装。吊篮安全绳的强度和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转角部位按照要求做保护措施。4) 安全锁在安装前必须进行检测合格, 且必须保证安全锁齐全、有效, 动作灵敏。5) 钢丝绳的直径、绳卡数量、间距、方向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相关要求执行, 严禁用吊篮钢丝绳做电焊机的接地线使用。6) 吊篮的超高限位、行程限位挡板、安全锁必须齐全有效, 各项性能满足要求。7) 配重块数量必须满足要求 (一般为2*20*25kg) , 并且要将配重块固定牢固, 防止人员随意挪动配重块。8) 吊篮悬挑梁、前后座、吊篮平台在安装前要进行外观检查, 发现有严重变形、锈蚀的, 要按要求进行报废。在使用螺栓拼装时, 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螺栓, 并且要将螺栓连接牢固。9) 吊篮使用单位要严格执行巡检制度、专项检查制度, 设专人负责。对吊篮的使用状态、人的行为等进行巡查, 发现“三违”现象要及时制止。10) 悬挂机构必须要有可靠的支撑点, 严禁搁置在挑檐板、悬挑板以及阳台板上。吊篮前梁的外伸长度必须严格符合规范以及随机资料的相关要求, 严禁随意接长使用。11) 阵风超过六级、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 严禁吊篮升空作业。
2 物体打击
2.1 不安全因素
1) 吊篮在施工作业时, 吊篮平台上摆放有埋件、螺栓、小件物品, 由于吊篮的提升、人员的走动碰撞物品造成物体坠落。2) 人员在吊篮上作业时, 使用工具 (锤子、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脱手。3) 使用吊篮运输大件物品 (如龙骨、竖框等) , 使用中超载运输、材料放置不均匀。
2.2 预防措施
1)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 吊篮平台四周加设挡脚板, 并固定牢固。3) 人员在吊篮上使用工具作业时, 将工具分别用绳子绑扎牢固, 防止脱手造成意外。4) 严禁使用吊篮做垂直运输工具, 作业时吊篮上携带的物品要对称摆放, 设置明显的限载标识, 严禁超载。
3 机械伤害
3.1 不安全因素
作业人员在吊篮上作业时, 违章操作切割机等手持电动工具。
3.2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各种电动工具的操作规程, 做到定机器、定人员操作。
4 触电
4.1 不安全因素
1) 吊篮用电达不到三级配电, 从总箱内直接接线。吊篮开关箱、用电工具等进出电线破皮、老化、漏电。2) 作业人员操作手持电动工具时, 接线不符合规范要求, 乱拉、乱接线。3) 夜间施工时, 吊篮上的照明没有使用安全电压或者照明灯具未采取相应的绝缘措施。4) 电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不懂得安全操作规程。
4.2 预防措施
1)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使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现场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避免出现违章作业现象。2) 现场用电必须严格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布置, 使用符合要求的电缆线。进出线必须由电工进行敷设。3) 照明要使用安全电压, 或者使用带绝缘外壳的碘钨灯。
5 火灾
5.1 不安全因素
吊篮施工绝大部分是高处作业, 在进行焊接施工的过程中, 如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到位, 很容易造成火灾。
5.2 预防措施
【危险建筑物安全计划】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危险源告知书08-20
安全危险告知制度07-12
预先危险分析安全评价07-04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措施09-03
危险废物员工培训计划05-27
运输危险货物安全管理06-25
有电危险安全提示语05-24
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05-24
安全与危险的发展关系07-01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