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工作

2024-05-24

学生安全工作(精选12篇)

学生安全工作 篇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 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 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的隐患增多, 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 学生安全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如何积极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 务实创新地搞好高校学生安全工作, 在当前和今后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加强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和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保障大学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前提, 也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在新的形势下, 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才, 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 因此,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是现代社会对高等学校的必然要求。现代大学在强调理性教育的同时, 更加强调人性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 对培养知识、能力以及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构想, 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 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现代安全教育和管理强调让学生重新认识社会和自我,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和内化。大学生安全的教育是以预防为主, 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其实也就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保障, 与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个人安全意识是一种内在的素质, 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升了他们安全意识上的自觉性,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现状

(一) 校园周边环境令人担忧。

各大高教园区周边, 游戏厅、卡拉OK厅、网吧等随处可见。一些学生经常出入这些场所, 引发了事端, 并影响到校园秩序, 引起校园暴力, 抢劫、盗窃和敲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是呈现上升趋势, 这些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也给学校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尤其是网吧, 很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甚至是逃课, 到最后学业无成。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由于现在社会的压力、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 均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 自理能力与独立生活的矛盾。 (3) 渴望爱情与现实状况的矛盾。 (4) 立志成才与定位迷茫的矛盾。 (5) 高消费与实际支付能力有限的矛盾。由此催生出的心理疾患和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这就向我们传递一个十分紧迫的信息, 教育管理必须针对这些现象实施相应的新举措。

(三) 盗窃案件频发和涉案金额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脑、手机、银行信用卡等昂贵的高消费品也在大学校园里普及。以手机为例, 据调查, 在校学生中98%拥有手机, 大部分学生拥有台式电脑、笔记本。这些昂贵消费品成为一些盗窃者关注的“猎物”。一方面, 校外人员打扮成学生模样潜入校园, 溜进学生宿舍进行盗窃活动;另一方面, 一些在校学生虚荣心较强, 在自己财力紧张的情况下, 做一些盗窃同学财物的行为。

(四) 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较差。

大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滞后;社交需求强烈, 但经验不足。目前, 我国大学生的中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 基本上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呵护下成长的, 缺乏社会经验。自理能力差, 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 面对复杂的社会, 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一旦发生问题, 往往不知所措, 处置不当, 危害加重。

(五) 部分院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各高校都在加大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力度, 但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 成为诱发安全事故的原因。比如:学校集体饮食安全问题。高校食堂由原来的校方管理, 变为个人投资建设和承包经营。据调查, 目前各高校经常发生食物引发的安全问题, 严重危害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再比如: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少数学生在宿舍内私自乱拉电线, 用电炉烧水做饭等。还有学生离开宿舍不关门窗, 钱物随便放置, 常给盗窃分子以可乘之机。有些同学违反规定在校外租住, 抵不住外界诱惑, 存在赌博、酗酒、同居等现象。以上这些例子足以证明高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还有待改进。

三、当前高校安全问题的成因

(一) 社会经济利益使校园周边环境混乱。

由于经济利益, 使校园周边环境变化很大, 主要表现在治安、卫生问题。校园门前流动摊贩影响环境, 并且是滋生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土壤, 是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 酗酒滋事、打架斗殴、偷盗等时常发生。网上不良信息及社会的不良风气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我国的教育大多都处在应试教育上, 即只偏重智力教育, 忽视了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等素质教育。往往只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越, 而对于学生的心灵却疏于关注。当前, 我国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严重短缺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高校不像高中, 普遍缺乏家校沟通, 对学生在家里的一些信息欠缺掌握, 导致对学生心理了解走不必要的弯路。

(三) 学生安全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高校快速发展, 高校内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校园面积加大, 人数增多, 学生思想复杂, 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外部环境影响进一步增大, 这些因素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学生安全工作体制。还有很多高校教育思想不够开放, 比如:据统计, 没有多少高校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的性教育。

(四) 后勤保障不足。

部分高校对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公寓管理不科学, 食堂经营不善, 也是危及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有些学校对食堂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致使因食堂缺少必要的设备和食物保护措施, 从而产生食品危险因素增多。一些高校在改善教学设施时, 往往是重校舍建设、轻食堂投入。而且部分高校食堂过于追求利润导致物价过高, 促使学生到外面吃, 更难保证饮食安全, 还有对公寓的管理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

(五) 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不足。

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 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对有关安全知识, 法律知识, 特别是防火、防盗、防电、逃生、性问题等等也没有较好的认识。因此, 全体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大安全观, 充分认识并自觉做好有关安全的教育, 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 真正筑起防火墙, 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四、完善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管理的若干对策

通过对安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每位学生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学工战线的工作者该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去有效的处理安全问题, 又有何对策呢?

(一)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协调合作, 确保学生安全责任到位。

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学校稳定和发展的大事, 要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安全工作, 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 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加强学生安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真正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紧抓实。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加强问题的预见性, 做到万无一失。

(二) 加强心理教育力度。

各大专院校要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诚意帮助大学生掌握各种心理调节方法, 正确认识自我, 保持心理健康, 塑造健全人格,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消除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 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三) 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

校园周边治安及卫生不仅有损高校的形象, 也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 针对周边出现的治安问题, 学校要加强校内巡查工作, 并要求各院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工作。但是, 校园外的问题解决, 还须政府、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出面协调, 希望学校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维护好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 确保校园稳定。

(四) 加强安全和法律意识的教育。

安全意识的形成需要培养和教育, 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关于“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行为管理上, 要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一些学校通过入学教育和专题讲座的形式相应地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品位, 如把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 专门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法律法规。要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法规教育。

(五) 加强后勤保障制度。

当前, 食品卫生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学校集体食堂的供餐对象是在校师生,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 涉及面广、危害人多, 社会影响极大。所以应积极采取措施搞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建立卫生安全制度, 制定伙食卫生的标准。二是落实卫生管理的责任。伙食卫生的内容比较多, 如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要求以及厨具、餐具的消毒, 都要在炊管人员的岗位责任中逐项落实到人。

(六) 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实施家长参与制。

“家庭—学生—学校”, 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安全工作方面考虑, 也不例外。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证, 做好高校学生安全制度建设必须考虑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高校制度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章立制, 防患于未然。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关键是预防为主。二是对于安全制度采取家长知情制。采取家长知情制有利于高校管理, 共同对这个管理的对象学生负责, 这样的管理方式对安全问题出现后能更有效的解决。三是要建立安全信息反馈网络体系。在安全事件萌芽或已经发生时, 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对事态的发展至关重要。四是制度必须在实践中真正落实。

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既光荣神圣又艰巨复杂的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维系着千万个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因此, 高校管理中保障大学生的安全, 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

摘要:安全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高校也一样,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安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实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这一工作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生安全,安全管理,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文湛.全国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2].黄胜泉.大学生安全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3].高校安全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7

[4].汪永高.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时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5].陈难辉, 游金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学生安全工作 篇2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暑期学生安全工作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暑期学生安全工作。要严格贯彻执行省、市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部署期末及暑假期间学生安全工作的各项内容,要在暑假开始前把学校安全工作做足、做细、做实,尽最大努力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杜绝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发生。

二、进一步突出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暑期既是高温、强降雨、雷击、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期,更是中小学生意外事故,尤其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此各地各校要在前期开展防溺水工作“六个一”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放假前上一堂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2.各校要通过有效方式给学生及学生家长至少发一条防溺水温馨提示函,请家长加强对孩子离校期间的教育和监管;

3.学校要组织每个学生鉴定一份有学生、班长、班主任共同签字的防溺水安全承诺书;

4.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印发一封以假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回执栏必须有家长及邻居的签名;

5.组织教师开展一次安全大家访活动,或由学校协调相关部门开一次村民组会议,强调学生暑期安全。

三、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

放假前,各校要进行一次安全隐患的彻底排查,确保不留空白和死角,重点对学校校舍、围墙、教学设备、体育设备、供电设施、实验室、学生宿舍、食堂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整改,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严防走过场。暑假期间,特别要做好校舍、围墙和教育教学设施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对危 1

及师生安全的设施坚决停用或拆除,对不符合标准的建筑设施,予以整改加固,保证安全使用;要加强对易制毒药品、有毒、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汛期和假期的安全;有施工项目的学校特别要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并敦促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管理,严防在校园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和各种安全事故。

四、完善预案,切实做好学校暑期防汛工作

当前正值汛期,各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特点,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防汛工作进行一次再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万无一失。要进一步完善学校防汛预案,并根据预案要求逐项落实相关措施,确保灾害一旦发生,防汛指挥系统启动快、抢险人员调动快、社会力量发动快,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严格履行外出活动审批制度

暑假期间,任何单位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必须向主管部门报告,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外出集体活动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六、加强应急值守,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各校要充分认识暑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工作。暑假期间,必须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严格遵守信息报告制度,发现事故或接到报告后必须及时按规定上报,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的,要依法追究第一责任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七、加强督查问责追究,促进暑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学生平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欢乐与幸福,各地各校要采取包保责任制的办法,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暑期学校学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篇3

一.班主任在学生心里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教育学生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应尽的义务。在学生当中老师是除了家长意外心里最为重要的人,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最为重要的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在我班级中有一个学生,父母年幼离婚,专业好的无可挑剔,但在学生一次请假回家的时候我的在跟父母通话时,了解到学生自己来报道的时候没有留下真正的母亲的电话,该生与母亲有隔阂不爱沟通,留的电话却是一位多年照顾他的老师的电话,在询问中我了解到了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悲伤和痛苦,百费周折得到了孩子母亲的电话。当孩子回来上课的时候我就对他暗中关心照料,直到有一天同寝的学生给我打电话,说该生在寝室里发脾气把自己琐在寝室里。当我赶到了寝室偷偷的打开了门,看见了学生极端的表现。我就让他放声大哭,当他哭累了我才知道这个孩子和别的单亲家里的孩子不一样,因为他的内心很脆弱,就是跟女朋友的吵架都会有极端的情绪。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知现在管里学生不是单纯性的,对他们思想和心理的关心。做为一个班主既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学生又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不论学生对班主任说什么内心话语,班主任都是要一个自身听众的身份来听从孩子们的苦楚,当知道学生的苦楚的时候,作为一名班主任的经验来告知学生问题的所在,发现学生问题的同时用思想政治的教育的方法促使学生走回正路。才会在学生内心里知道有事找老师与到困难除了父母就是老师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人了。这样虽然有点辛苦但是可以在学生的管理中在学生的内心里树立了高大的形象。

二.班主任和班委建立一个管理体系

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工作要与班委建立一个良好的体系,要教育班委班在班级中起到一个同学之间都会彼此信任,在班委中建立一个有事及时上报班主任的体系可以第一时间能发现学生问题的就只有班级的班委们,因为班委们可以随时观察到的同学的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的变化,但是不是所有的班委都会有那么细心观察到学生的变化,只有班主任和班委要多交流,多碰头,多询问,多交换意见的这些方法来,可以通多过这些办法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改变,进行排查和秘密监视,防止学生出现过激和一些安全事故的安全隐患。

在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女生平时表现良好,没有任何问题,按时上不迟到不早退,但是在有一次的上课的时候没有来,孩子突然变的懒惰,不去上课,变的不活泼不开朗了,我就跟班级的班委询问,她最近的表现不是特别好,不知道他最近出现了什么状况,在班委的口中知道了该女生在处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对他特别好,这个女生在家中又是一个最小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又很少。而加上男朋友又跟她分手,孩子情绪跌倒低谷,自己在网上查阅网站,误以为自己是得了抑郁症,偷偷服用了抑郁药,还好班委及时发现了问题阻止了她的行为,防止了一次安全隐患的出现。经过对家长的沟通和医院的检查,却没有抑郁症只是学生心理的自我暗示。

通过这次学生的事情我得知,在班委在班主任之间必须建立一个安全体系,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对班级的管理有一个安全稳健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现在的自媒体行业的发展。在班级中已经有80%的学生添加了我的微信,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我可以时刻的关注到学生的发展动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学生的日常动态的问题。

在朋友圈的问题上我觉得是在老师和学生中建立的最好的一个管理体系,应为跟学生要诚信待人关爱有加,这样可以了解一部分班学生的最近的心里动态,也可以更好的跟他们产生互动,接近跟学生的感情。

浅谈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篇4

一、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因素

(1) 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袭, 他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 以人生的个性化作为这一时期的人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过于天真, 容易轻信社会人员的话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已经不是社会的顶尖人才, 他们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再加上无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心理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而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低, 心理一旦崩溃就容易出现极端事件, 轻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

(2)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学生安全受到威胁的直接因素。我国现时代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处在完全与世界分离的教学环境中, 他们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 在大学这种开放的环境中开始了与社会的接触。他们充满了对社会的好奇, 希望在社会上能够一展身手, 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不得不说学生动力十足但是准备明显不足,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过于轻信别人的言论。大学的开放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接近学生的机会, 学生安全意识的缺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 网络等新技术对学生安全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网络等高科技交流手段逐渐盛行。大学生是应用这些高科技的重要人群, 网络技术的应用扩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上鱼龙混杂, 垃圾信息非常多, 网络诈骗的案例数不胜数, 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注意加强防范, 轻信网络好友的甜言蜜语, 在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约见网友, 这就使学生面临着安全隐患。

(4) 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虽然大学生大部分已经是成年人, 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毕竟不足, 再加上校园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 学生的安全稳定越来越难维护。很多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没有建立起维护学生安全稳定的完整体系。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而且安全稳定工作多在校园内开展, 学生校园外的安全稳定工作不到位。

二、促进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措施

(1) 建立学生安全稳定维护机制。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现在我国过于重视高校形式上的发展,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不够,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 是社会上的轻弱势群体。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建立起学生安全稳定维护机制, 联合公安部门以及学校保卫部门做好学生安全维护工作, 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 提高校方的安全意识。

(2) 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加强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工作是确保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很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校安全员制度,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不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学校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 由于学校的开放性比较大, 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强, 学校不仅要开展校内安全教育, 也要针对学生的校外安全行为做好规划。

(3) 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可以说现今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在生活中无法做到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没有合理的渠道进行心理发泄;过于轻信社会人员的花言巧语, 追求人生的个性化, 错误地认为特立独行是展示人生个性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一定要及时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找到合理的心理发泄渠道。另外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防护意识, 不要轻信网友的言论, 更不能轻易约见网友。网络垃圾信息比较多, 大学生一定要理性应用网络, 自觉屏蔽网络垃圾信息。

三、结束语

学生安全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强领导,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在接到《关于加强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之后,建筑学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并就此召开了专题工作部署会议。会上,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朱运才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学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辅导员老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性和紧迫感,把安全稳定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此外,他就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五项要求:一是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要把安全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二是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三是坚持假期值班制度;四是抓好学风,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五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稳定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应急机制。根据专题会的部署,建筑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加强学生安全。

二、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辅导员宣讲、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互救、自救知识教育,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立足防范,开展了学生校规校纪、法律知识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辨别是非、自我保护以及互救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保障学生的在校安全,我院严格要求了纪律委员和班长的工作内容,要求班委严格检查学生早晚自习、上课、夜间休息等时间的的出勤情况,对无故旷课、夜不归宿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教育,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杜绝学生违纪、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生安全工作 篇6

【摘 要】 高校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之一,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一些诸如QQ、微博、微信等产品的喷涌式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给目前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新媒体的含义以及高校新媒体状况出发,根据四川大学校园新媒体现状抽样调查的结果,重点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做出探讨,分析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难点及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安全稳定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四川大学科研项目“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sz2014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41-03

一、新媒体情况简介

媒体是指以信息为载体,为信息传播提供平台的媒介。媒体按其产生先后,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常来讲,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就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当今社会环境下,新媒体行业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常见的新媒体载体,凭借其丰富的信息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俨然成为了当代高校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信息载体。新媒体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的应用领域,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高校新媒体现状

1. 积极现状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新媒体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也将是以后工作的一部分。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学生在足不出户的同时获取到多方面、多角度的消息和资源,这有利于大学生开拓眼界、发散思维;同时,新媒体也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加强了大学生与亲人、朋友的交流;新媒体还能够辅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甚至成为教学工具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新媒体分享教学资料,通过新媒体加强师生交流沟通,通过新媒体提交课程作业等等,方便了大学教育的开展。高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在新媒体环境下迎来了新的机遇,能够开展更加贴近学生需求、互动性更大的、参与面更广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2. 消极现状

新媒体的泛滥,也对部分高校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的高校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新媒体上,而忽略了自己进入大学的初衷和目的,让自己变得盲目,变得颓废,变得迷茫。本应将精力放在学业之上,却被新媒体提供的纷繁信息所捕获,分散了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做事不用通过大脑思考,只求快速完成任务,习惯性地使用搜索引擎,不加思考而生搬硬套他人的观点;沉浸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人际交往,变成高校里蜗居的“宅男”“宅女”。更加严重的是,网络信息的泛滥和其信息传播的隐蔽性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冲击,容易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以及信仰的缺失,破坏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对学生造成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在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诸多风险之下,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则成了目前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难点及措施

1. 难点分析

(1)舆情信息的不可控性。新媒体是运用新技术所产生的信息传递方式异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即信息的网络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具有高度的自发性,任何一个使用新媒体的官方或者个人都有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机会,而信息的内容纷繁无序,真实性也有待考究。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所获取到的信息往往会带有传播者的主观目的,其客观性不能保证。而伴随着一系列依托新媒体应运而生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高校舆情信息变得愈发难以监督和控制。一旦高校发生事件,学生就会利用新媒体这一特性在短时间内,将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传播到各类新媒体信息平台上,这些带着传播者个人情绪、真实性客观性存在偏差甚至是带有负面性的言论,将会使事件本身变得更加复杂,让高校对于事件的处理更加棘手。

(2)不良信息的肆意传播。新媒体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也成为新媒体的一大特性,从而使不良信息传播变得隐蔽起来,这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相当不利。新媒体环境下,每个参与者都将会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但是这两者因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匿名性其真实身份也具有了隐蔽性,这将造成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的结果。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道德观念等方面带来冲击,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高校学生在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没有阻拦地将自己的见解,视频,音频等发布到网上的同时,也经受着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不良信息的侵袭,这也成为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一大阻碍。

(3)缺乏完善的引导机制。对于互联网普及的今天,高校学生对新媒体工具过度依赖的情况下,高校并没有齐全的软硬件设施来减少互联网对高校安全管理所带来的冲击。根据抽样调查的部分结果,可以大体上看出一些问题:第一,学校新媒体平台的运行没有完全达到学生的预期。高校新媒体平台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标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且没有有效的运行模式,这不得不说是高校新媒体所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第二,辅导员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效果和反响并不强烈。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定期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辅导员并没有占到足够大的比例;第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安全稳定方面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成效。针对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安全方面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安全事件并没有得到显著遏制,说明高校对新媒体在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应用仍缺乏完善的引导机制,同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不够重视。

2. 应对措施

(1)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新阵地,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队伍。高校应当在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上投入更多的人才和物资,建立拥有高专业素质人才的专业团队,对高校新媒体下的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负责,确保高校组织、发展和运营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服务。这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管理队伍,必须能够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了解多种新媒体工具使用的基础上,基于高校自身情况,结合到各个组织、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做好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

(2)明确新媒体环境下安全工作的目标及方式。新媒体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开展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开展具体工作。而具体的新媒体平台,目前能够应用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上面的,又可以分为信息展示和即时通讯等方面,如QQ群、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院校主页、学生论坛、学校和学院贴吧、教师个人主页等平台,都是我们所能够利用和需要引起注意的新媒体媒介和方式。这些新媒体产物将是我们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我们需要分别将各个平台的设置和职能加以明确。

(3)狠抓内容,加大宣传,控制事态进展。新媒体是一把利器,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我们要利用高校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合理使用诸如BBS、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平台,狠抓信息内容,向学生传递正面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并提供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互动引导作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虽然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稳定事件产生和扩散的常用工具,但我们可以利用的是高校扎根于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工具,扩大高校新媒体工具的宣传力度,努力建立高公信力的高校新媒体平台,完善其服务功能,加强高校与学生的联系,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相关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通过发布有深度的教育信息,对可能引起学生安全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加以正面引导。

(4)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标准。新媒体环境之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言论交流和意见表达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媒体平台绝对的开放,新媒体也不能成为学生任意表达愤懑、发泄不满的场所,更不应当成为混乱和谣言的发酵池。这就对高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健全对新媒体平台的引导和约束机制,提高安全防范标准。在通过新媒体开展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针对当前学校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制度和防范标准进行探讨,不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通过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标准,并随时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来共同维护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增强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防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许多高校也已经进一步地认识到了新媒体在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重大作用,并且已经开始建设与新媒体相关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积极使用新媒体为载体开展学生安全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安全管理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对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有效地转变工作方式,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行之有效地监控校园舆情和学生状态,及时高效地进行危机公关和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代表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思维、新手段、新亮点,更让我们坚信,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毛子成.博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1).

[2] 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浅议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 篇7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 大学生们的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聚集的地方, 人员密度大, 一旦发生火灾并造成学生人员伤亡, 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 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而恶劣的。

1 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 高校学生宿舍火灾不断发生, 对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极大的危害。2000年3月17日,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宿舍第377栋由于电线老化引发火灾, 过火面积797平方米, 造成15万元的直接财产损失。2002年9月18日,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生宿舍1号楼, 由于学生使用热得快长时间通电引起火灾, 过火面积100余平方米, 造成10万元的直接财产损失。2003年2月20日, 武汉某大学男生宿舍突发大火, 2间寝室被烧毁;2003年1月24日凌晨, 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6号楼发生火灾, 死亡41人, 受伤171人, 其中中国留学生死亡1人, 伤38人。2006年7月14日早晨, 中国传媒大学女生宿舍因充电器未拔宿舍起火, 2007年10月17日晚广东金融学院一学生宿舍发生火灾。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 4名女生在惊慌中从宿舍6楼跳楼逃生, 不幸当场摔死。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综合场所, 高校在校学生至少一半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一旦消防安全工作管理不善发生火灾, 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 如何做好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 确保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显得至关重要。

2 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学生违反校方的管理规定, 在宿舍内使用电器火源, 如使用电炉烧水、热饭, 热得快等, 不注意使用场所的消防环境, 有时, 因为有事或自行离开, 使火源引燃周围的可燃物造成火灾。其次学生在宿舍内私接乱拉电线, 不按电气安装技术规范的要求安装, 造成火灾隐患。特别是在冬季, 由于天冷, 学生宿舍内又没有空调, 学生在使用电褥子取暖时不注意正确的方法, 长时间取暖导致温度过高, 很有可能引发火灾。另外, 吸烟人数在高校学生中的比例逐年增多, 乱扔烟头, 导致火灾。还有, 在断电或是夏季驱蚊等情况下, 学生利用明火, 一时疏忽, 引燃蚊帐、床单、被子等, 也容易引发火灾。

2.2 学生宿舍硬件设施落后

电力配备落后、设施老化严重、超负荷运转是高校消防安全方面的重大隐患。我国高校中, 大批学生宿舍的电力设施是按当时的生活水平和用电状况来设计和配备的。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不仅学生宿舍数量大增而且学生宿舍中的家用电器数量明显增多, 收录机、电热毯、电热水器、电脑等使用率急剧上升, 造成用电量猛增, 而电力扩容跟不上, 电线和电力设备常常处于严重超负荷运行状态, 大大超过其当初的设计承受能力, 发生电气火灾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1]。另外, 如室内灭火器和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足;消防车道宽度不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等。

2.3 高校学生宿舍应急准备不足

学生宿舍人员密度大, 安全通道少。因大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 所以集中住宿管理是高校解决学生住宿问题的主要方法。高校在建设学生宿舍时一般都会考虑到消防安全, 在每栋宿舍都设置了安全通道, 但是, 为了减少不安宁因素或者为了减少宿舍事务管理上的麻烦, 经常是在宿舍管理员看得见的地方留下一个进出口, 消防通道不是处于关闭状态, 就是安装了防盗门, 其它的安全出口等于未设, 名存实亡。

在招生制度改革的情况下, 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大增。10栋以上的学生宿舍群比比皆是。学生宿舍每栋建筑面积一般在3000平方米左右, 每栋平均居住1000名学生。一个学生宿舍区比普通居民社区居住的人数不会少。如此众多的人数, 仅有少数疏散通道。在这种状态下, 如果发生火灾, 造成的人员伤亡可想而知。

3 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培育学生消防安全群体意识

当代的大学生个体意识趋于强化, 个人本位主义倾向严重。他们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 强调个性化, 主要表现为不趋同, 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 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强, 我国高校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和文化背景。如何促进不同个性不同背景的学生达成宿舍消防安全的共识, 这要求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 重视学生消防“群体”意识培养。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应急教育, 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

3.2 学生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的宿舍教育管理只是简单的行政管理, 力求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管住学生, 强调所有的学生一致的声音、一致的步调。这种管理方法短期之内固然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管理, 保证正常的教学, 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往往会使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从而加大了管理难度。

高校可以尝试在学生中建立义务的学生宿舍消防小组 (保卫部门直接进行业务管理) , 从每栋宿舍中抽几名热心学生。制定宿舍检查制度、消防安全宣传制度, 由学生宿舍消防小组来进行例行的消防检查和宣传活动, 并密切配合学校保卫部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突发火灾时的消防演习, 提高学生自防自救的能力。这样,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还可以通过学生宿舍消防小组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更多的学生自觉遵守宿舍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3.3 加强消防安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 物质文化是基础, 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 宿舍内部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专门的学生服务区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生活所需;同时还要利用宿舍内的走廊墙面,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学生宿舍区要向学习、生活、休闲、娱乐、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发展, 因此, 学校要把学生宿舍区纳入校园总体规划来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习、娱乐、休闲等场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为学生提供安全用电的条件, 应该在每层楼设置学习室、活动室、厨房。其中学习室用来开设有关课程、组织专题讨论、自习, 活动室方便学生使用家用电器, 比如电视、洗衣机、微波炉、冰箱、煤气灶等, 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宿舍应装有门禁系统、电视监控系统, 每位学生房卡既可开大门, 又可开自己的房门, 既安全又方便。每层楼还应安装烟感报警系统, 把消防安全事务性工作纳入到科技防范的轨道[3]。

参考文献

[1]薛新虎, 王立稳.高校学生宿舍的火灾隐患特点及应对措施.运城学院学报, 2005 (4) :85-86

[2]陈伟.欧美及香港地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对我国大陆高校的启示.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 :66-67

学生实操教学安全工作的思考 篇8

本学期初, 学校领导就把“学生安全和稳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并明确指出, 安全工作的重点就是生产实习教学安全。学生安全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 包括教学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本文主要讨论学生教学安全, 教学安全中主要的又是生产实习教学安全。

安全工作很重要, 难就难在人们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有没有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 有没有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 有没有始终把安全两字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在我们技工学校中, 出现安全问题的新闻时有所闻, 今年暑假, 某校有一个学生在工厂实习, 就差一天就要签定劳动合同了, 结果却出事故了, 导致终身残废, 事故要广州市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局出面共同处理才行, 造成不好的影响。

目前, 我校的总体情况是安全稳定的, 但是安全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隐患, 比如说, 学生上实操训练课不遵守操作规程, 有的养成一种不良的操作行为习惯。

事实上, 我们有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意识, 藐视安全操作要求, 藐视老师的教育和批评, 习惯于“想当然”, 我们如不设法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可能经常还要忙于安全事故的处理事务中。

因此, 我们有必要思考, 要如何做好学生实操安全教育工作。

2 学生实操安全教育的目标

通过教师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使学生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 在活动中懂的采取哪些安全措施保障活动的安全;在反复的学习和活动中, 培养良好的安全活动习惯,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安全意识。

学生只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 很好地掌握相关活动的安全知识, 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 就能做到保障操作的安全性。

3 学生实操安全教育工作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 技校学生理解能力和服从意识都不强, 这给教师安全教育带来不利的一面。

我们要求学生遵章守纪, 但在他们有足够的认识高度和自控能力的习惯行为之前, 往往会出现一种“抵触情绪”, 有的甚至在行为上形成“错误的思维”和“错误的经验”。再者, 我们的实操课程安排特点是间断、分散的, 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个不利因素, 增加了安全教育的难度。在遵守规章还没有培养成为习惯之前, 学生行为是被动的是惰性的, 你加强检查情况就好转, 你一放松, 他们就“自由发挥”了, 所以他们在安全操作上经常出现反复的、不稳定的特征。

4 学生实操安全教育工作的探讨

4.1 提高认识

集体风险, 只要是安全工作出了问题, 一票否决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处理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必然要消耗人力、财力, 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些都是我们整个团队集体要承担的风险。因此, 安全问题涉及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必须要有集体风险意识, 同时, 也要让学生深入认识风险意识的重要。

责任深化, 学校的宣传标语中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业。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 是“教”和“学”两个主体交融的活动。学会做人包含对自己责任意识的培养, 学会学习包含对安全知识的掌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放在首要的位置, 安全教育优先于技能教育, 教会学生遵章守纪比教会他们技能显得更重要。

在实操教学工作中, 老师不能把教了“安全操作”作为工作目标, 而是要把教会“安全操作”作为工作目标;老师要加强跟踪、强化管理、反复教育、严格要求, 最终实现过程控制、培养学生良好的遵章习惯。

4.2 改进方法

由于目前技校学生和过去十年前的学生有很大差别, 所以我们的实操安全教育方法也应当有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 安全问题、规章制度讲解要透彻。

我认为, 在所有工种的实操教学课, 教师对安全问题一定要讲透彻, 要引用生动的事故案例进行讲解,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安全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 更好地理解规章制度的要求。同时要引用法规《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 给学生明确指出安全问题、遵守操作规程的问题, 是重中之重, 必须强制执行。

(2) 安全问题必须每次上课讲。

安全教育是一个塑造的过程, 要遵守一大堆操作规程对初学者是一个被动的、被强制的过程, 加上我们学校教学安排上的特色——实操课分散安排间断进行, 所以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要一劳永逸, 要在每次上课都强调重申安全。安全操作的要求, 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强化。

4.3 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实操教学安全要抓整个过程, 在实操课堂 (实习工场) 几十个学生在操作, 老师一定要重新认识学生实操教学安全工作, 科学分配好注意力, 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要充分认识到事情的性质而不是仅仅看结果。

我们要求必须非常严格, 对违反操作规程的、不服从指挥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 要责令其写检讨书、保证书, 并适当地作一些处罚。加强管理, 严格要求, 对我们的工作有好处, 对他们的将来有好处。我们要用各种办法强化他们的安全遵章意识, 确保我们的教学安全。

4.4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角色, 实操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做示范动作, 要学生模仿慢慢形成他们的操作技能, 在实操训练课中, 老师的言行举止、老师的操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做老师不能忽略操作规程的问题, 比如开车床要求戴眼镜, 焊接操作要戴手套等等, 言传身教是我们教师的天职,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

有一些值得商榷的操作规程, 老师不要在学生面前发表不确定的言论和观点, 一切以发布的规定为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操作上的统一性, 增加可操作性, 否则就会出现让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 这对教学安全保障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实操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规范操作, 做到以身作则, 实现言传身教。

4.5 健全制度有令必行

我们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 然而我们在实操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老师面对学生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服从管理, 会觉得束手无策, 按照目前的规章制度, 教育的力度受到限制。因此, 我们急需健全制度建设, 增加管理的力度, 增强管理效果。

制度健全后, 执行过程一定要坚决、及时。做到有令必行, 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5 学生实操安全教育工作的展望

我们学校由于运作模式、管理体制等原因, 要扩大规模要做大做强是有困难的, 目前, 在新的运行体制中, 企业对我们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已经成立20多年了, 规模上的发展是无法与别的学校相比的, 但是一直都得到公认的是:我们有我们的管理优势。我认为,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个优势,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如果能够让用人单位体验到我们的学生安全意识特别强, 遵章守纪行为特别好, 这将成为我们的一个品牌。

学生安全工作 篇9

一、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现有的问题

(一)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宿舍建筑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高校现有的学生宿舍仍然还有一大部分是上个世纪60 到70年代修建的相对比较老式学生的宿舍, 那时宿舍多为砖混结构, 由于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线路老化比较严重,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宿舍的家电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比如笔记本电脑, 台灯, 手机等电器的增多, 先前的电线负荷率已经远远不能承受, 消防安全远远低于现在的要求, 而且多层建筑通常只配置一个楼梯, 没有配备安全防火门, 安全通道少, 按照现在的消防要求, 这是属于典型的不合格建筑。对于这种宿舍, 学校明知存在着安全隐患, 但是受学校财力的限制, 和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不得不继续使用这些老式建筑的宿舍。

2. 施工方面不严格问题

由于施工之时监管不够严格, 消防安全在实施过程中通常是没有做到规范化, 透明化, 这样就导致很多消防措施没有切实的做到位, 违反了施工时消防安全的本意, 导致日后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 宿舍内的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等标识是紧急情况下, 自救和逃生的重要标志, 可以帮助大家沿正确的路线迅速逃离险境。

3. 学校对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意识不强问题

不少高校都没有把学生的宿舍消防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而是处于松散的、粗放式管理的状态, 并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消防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很大一部分高校都是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也没有意识地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之中。

(二) 高校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 并没有把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内容放到学生们的日常课程之中, 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就差, 学生从来没有系统了解和掌握防火常识和知识, 自我防范意识差, 普遍缺乏现场灭火和安全自救知识。学生在宿舍根本就毫无安全防范意识, 例如, 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的用电器, 在宿舍里面使用电磁炉进行打火锅, 用大功率电水煲进行热水;在宿舍里面躺在床上吸烟, 把点燃蚊香靠近蚊帐等, 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二、改善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对策

(一) 应该增加在消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

学校每年应将消防工作经费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之中, 划拨专项资金, 用来保障学生宿舍消防设备、设施的更新以及维护, 切实保障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能够规避到最小化, 从而保障校园消防安全机制正常有序运行。

(二)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学校只有把消防安全真正地放到首位, 制定确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落到实际之中, 才能把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做好, 才能切实地保证到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保障性, 真正地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 学校应加大消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聘请具有专业消防安全知识的人来行职, 重视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 科学制定学校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工作规划, 明确防火安全责任人, 把消防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学生宿舍存在的火灾隐患。而且要进行定期宿舍发生火灾演练, 潜移默化的提醒广大学生要时刻意识到消防安全问题。

(三) 学校安排辅导员定期检查宿舍

学校则可以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宿舍是否有大功率电器的存在并且没收,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宣传活动, 学校多邀请专职人员在学校举行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传授学生在火灾紧急之中如何最好的保护自己。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要广泛发动宣传, 把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向广大师生员工讲清楚, 维护学校及师生利益, 确保社会稳定。

(四) 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在学生宿舍走道配置消防安全指示标志, 确保使用指示灯数的量和在每个楼梯口安装。学校的管理人员聘请到接受过消防安全专业意识的人来行职, 确保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能够将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降到最小。

(五) 要重视消防安全的软件建设

消防安全软件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可靠性强的特点, 对减少学校学生宿舍火灾的发生同样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结言

学生宿舍是广大在校学生的第二个家园, 维护学生的家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主题的相关活动, 切实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这不仅能真正的确保在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是学校的重要责任。因此, 我们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采用科学的消防防范制度, 才能高效的保护学生在宿舍的安全, 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高等学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研究——以S大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 2015.

学生安全工作 篇10

关键词:班主任,安全教育,防范意识

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一个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整体的稳定,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而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不仅要依靠于学校的有关部门, 更重要的是班级的一班之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不仅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意义, 还必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我做班主任开始, 踏上讲台, 面对一群似懂非懂的孩子, 我就深深地意识到肩头的重大责任, 深知自己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应该把安全教育摆在首位, 将安全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将其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依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认为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重要的是做好班级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 对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从而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晓之以理, 从小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 从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 其中有不少事件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 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 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 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得到的体会, 教师应进行点评, 并选择其中的典型事例, 张贴宣传, 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的作用。

(二) 从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信息的重要载体, 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 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我经常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 学生通过对相关事件的充分的讨论, 提高了相关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此外, 可以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宣传栏, 以此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 从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唤醒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

二、动之以情, 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有研究表明, 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 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也要从小事入手, 在小事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及自我保护的过程, 从而形成技能。

(一) 在小事中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 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创设的情境中, 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是一种捷径, 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 在小事中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学生的自我保护体验

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了, 捏着伤口, 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 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 哭着跑去找老师……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全部找老师, 完全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 我班召开了班会, 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 在班中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 教学生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此后, 班中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 都能自行处理, 并在处理时学会了互相帮助、相互协作, 大家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

三、导之以行, 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 学习是集体性生活, 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 安全问题不可避免, 因此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要防患于未然, 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 注重引导与规范,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四、从娱乐中学到安全知识

开学伊始, 尽管学校工作繁杂, 但我们时刻不忘安全第一, 利用班队会课, 组织全校师生在线观看《校园安全教育》, 观看校园安全教育片后, 学生受益匪浅。我班王×同学深有体会地说:“以前过马路时, 总觉得只要没有车辆, 不走斑马线也可以。今天看了宣传片后, 才知道以前的做法是多么危险。今后我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确保安全。”

学生安全工作 篇11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形势现状和原因

1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称,2009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1万。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2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严重洪涝灾害影响,造成大批企业停产,出现大批失业人员,对全国就业局势带来影响;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完成今年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职工安置挤占就业岗位,加剧了对有限蛋糕的切分。据原劳动保障部统计,近年来每年在城镇要求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大约在2400万人。但是,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大约有800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今后几年解决高校毕业生总量、消化增量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3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为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即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十分明显。从高等教育内部看,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社会需要、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专业的就业需求冷热不均、有些地区和高校仍然对扩招有较大冲动等矛盾。

4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办法不多,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特别是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其次,供需信息不对称,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第三,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5高校毕业生就业陷阱多

由于相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作用发挥不够,以致不依法用人、违法招聘等为大学生就业设置各种陷阱的现象屡屡出现。如招聘陷阱、中介陷阱、协议陷阱、试用期陷阱、培训陷阱、保证金押金陷阱、安全陷阱等等。当前大学生就业陷阱主要表现出四个典型的特征: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违法性。

6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当外界环境发生了不利的改变,而心理行为不能随之相应地进行调整,那么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将被打破,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如:冷漠、浮躁、焦虑、从众、依赖、妒嫉、自负、自卑等负性心理Ⅲ。正如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内所说:“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在就业阶段,大学生离开校园步人职场,不仅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而且要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难”的窘境,大学生们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身心疲惫而导致心理失衡。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稳定的途径和对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新的转型期,从注重体制和机制建设应转变为注重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下一个阶段工作的中心任务。有关各方应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来对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确保就业安全与稳定

全面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高校今后工作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尤其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切实落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学科研,增强对就业工作的理性思考。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开展贯穿全程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当前要着重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和“一对一”的重点推荐和重点服务,把对毕业生的政策指导和就业服务做实做细。针对招聘活动安全薄弱环节,以及离校前后敏感时期,高校要制订好具体的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就业安全教育,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并防范传销和就业陷阱,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2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努力开拓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高校要精心实施好积极配合组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组织等部门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项目,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类地方基层就业项目。高校要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落实好涉及教育系统的每一项优惠政策,形成积极的政策导向。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针对这部分毕业生的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高校要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和组织工作,把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毕业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要持续地关心、支持这些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认真总结基层项目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同时,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高校可以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重组知识。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3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通过丰富网络招聘活动,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努力使网络招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已开发启动了“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平台”,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网络招聘等九大功能为一体,整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资源的

优势,采用网上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开展丰富、快捷的就业服务。高校要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平台举行的各类网络招聘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活动,努力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就业信息网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加大对网络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充分挖掘和开发就业网的丰富功能,积极开展资源共享,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多种服务。高校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市场。

4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l%,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国家大力提倡并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各地要切实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借鉴辽宁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本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高等学校要始终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加强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习实践活动,通过讲座、演讲、树立创业典型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5继续做好灾区毕业生和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部署,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上岗”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灾区毕业生顺利就业。继续开展对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未就业灾区毕业生的对口帮扶工作。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高校要对“双困”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服务和重点培训推荐,并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学生安全工作 篇12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形势现状和原因

1. 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称, 2009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1万。与此同时,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 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 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 无疑是雪上加霜。

2. 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8年以来, 我国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严重洪涝灾害影响, 造成大批企业停产, 出现大批失业人员, 对全国就业局势带来影响;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完成今年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职工安置挤占就业岗位, 加剧了对有限蛋糕的切分。据原劳动保障部统计, 近年来每年在城镇要求就业的, 包括当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大约在2400万人。但是, 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大约有800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今后几年解决高校毕业生总量、消化增量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3.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为区域分布的不平衡, 即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 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十分明显。从高等教育内部看, 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社会需要、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专业的就业需求冷热不均、有些地区和高校仍然对扩招有较大冲动等矛盾。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 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办法不多,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特别是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其次, 供需信息不对称, 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第三, 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 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 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5. 高校毕业生就业陷阱多

由于相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 作用发挥不够, 以致不依法用人、违法招聘等为大学生就业设置各种陷阱的现象屡屡出现。如招聘陷阱、中介陷阱、协议陷阱、试用期陷阱、培训陷阱、保证金押金陷阱、安全陷阱等等。当前大学生就业陷阱主要表现出四个典型的特征: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违法性。

6.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当外界环境发生了不利的改变, 而心理行为不能随之相应地进行调整, 那么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将被打破, 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诸如:冷漠、浮躁、焦虑、从众、依赖、妒嫉、自负、自卑等负性心理[1]。正如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内所说:“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在就业阶段, 大学生离开校园步入职场, 不仅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而且要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 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难”的窘境, 大学生们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身心疲惫而导致心理失衡。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稳定的途径和对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新的转型期, 从注重体制和机制建设应转变为注重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下一个阶段工作的中心任务。有关各方应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来对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确保就业安全与稳定

全面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高校今后工作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尤其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切实落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对就业工作的理性思考。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开展贯穿全程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2]。当前要着重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着力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和“一对一”的重点推荐和重点服务, 把对毕业生的政策指导和就业服务做实做细。针对招聘活动安全薄弱环节, 以及离校前后敏感时期, 高校要制订好具体的工作方案, 采取切实措施, 开展就业安全教育, 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并防范传销和就业陷阱, 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2. 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努力开拓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高校要精心实施好积极配合组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组织等部门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项目, 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类地方基层就业项目。高校要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落实好涉及教育系统的每一项优惠政策, 形成积极的政策导向。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针对这部分毕业生的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高校要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和组织工作, 把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毕业生, 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要持续地关心、支持这些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 认真总结基层项目经验, 形成长效机制。同时, 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高校可以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 重组知识。以避开就业的低谷, 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3. 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 通过丰富网络招聘活动, 完善网络服务功能, 提高信息发布质量, 努力使网络招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已开发启动了“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平台”, 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网络招聘等九大功能为一体, 整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资源的优势, 采用网上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为毕业生开展丰富、快捷的就业服务。高校要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 积极参与平台举行的各类网络招聘活动, 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 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活动, 努力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就业信息网的枢纽和桥梁作用, 加大对网络建设的软硬件投入, 充分挖掘和开发就业网的丰富功能, 积极开展资源共享,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多种服务。高校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 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 拓展就业市场。

4. 以创业带动就业, 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 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而在发达国家, 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国家大力提倡并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各地要切实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 进一步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 借鉴辽宁的经验, 进一步完善本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高等学校要始终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 加强创业教育, 倡导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习实践活动, 通过讲座、演讲、树立创业典型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5. 继续做好灾区毕业生和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部署, 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上岗”的原则, 采取切实措施, 确保灾区毕业生顺利就业。继续开展对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未就业灾区毕业生的对口帮扶工作。同时, 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高校要对“双困”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服务和重点培训推荐, 并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总之,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竞争意识, 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 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广开就业渠道, 创新机制手段, 努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冬娥.大学生就业负性心理暗示的归因及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3) .

上一篇:调查与分析反思下一篇:心理素质的分层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