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经济圈(精选9篇)
辐射经济圈 篇1
一个城市的金融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首都经济圈是近年来最为关键的经济圈之一, 该区域包涵了中国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北京市为中心, 涵盖天津、石家庄、沧州、衡水、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等主要城市。作为首都经济圈中心的北京, 其金融集聚趋势逐年增强, 对周边其他城市达到金融资源集聚力和金融环境的辐射力也逐年增强。
1 首都经济圈内六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
1.1 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
金融中心是指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行为高度集中在某个地区进行所形成的市场, 狭义上指某个金融市场, 如北京市金融街;广义上指在一个较为宏观的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枢纽的城市。
金融中心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是否集聚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能形成集聚的效应;二是该市场的发达程度、设施先进程度和信息灵敏程度;三是是否拥有健全法律制度和良好文化环境;四是该地区是否在整体金融体系中发挥关键功能。因此一个地区金融竞争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该城市是否有能吸引更多金融企业入驻的能力上。
企业区位选址理论认为, 企业选址影响因素主要受供给、需求、外部经济三个方面的影响。在企业选址方面, 本文认为可从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来评价该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其中金融机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该地区资金的供给情况、专业人才留存情况和地理位置、先进的通信服务方面等。需求方面即一个地区是否需要充足资金, 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
基于以上对影响企业选址因素的分析, 从经济总量、金融规模和城市发展构建一个地区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用以衡量首都经济圈9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强弱。
经济总量指标:当经济发展产生到一定的规模时, 企业会产生强大的资本需求, 这种资本需求会促进该地区的金融机构云集到一起, 从而才有可能产生金融集聚的效应。主要指标选取人均GDP (X1) 、人均财政收入 (X2)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X3) 。
金融规模指标:金融机构通过大量云集才能产生规模优势, 金融集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邻近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共性或者互补性相联系最终形成的。因此一个地区金融规模大小影响这个地区金融竞争力达到强弱。主要指标选取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X4)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X5) 和金融业生产总值 (X6) 。
城市发展指标:现代金融业务的发展依附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从其结算体系、业务流程、风险测评方面看, 需要完善的信息设施, 同时也需要大量金融人才。选取互联网用户数 (X7) 、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 (X8) 反映一个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和人才水平。表1构建了一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1.2 首都经济圈六城市金融竞争力分析
首先是对8个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次运用SPSS统计软件, 采取因子分析法的方式评价首都经济圈的9个城市金融竞争力。文中各数据均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2012》、《天津统计年鉴2012》、《河北统计年鉴2012》以及首都经济圈各城市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Kmo值在0.5以上, 该案例可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3来看:进行数据处理后前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总值达97.79%, 即前3个因子已包含了原始指标97.79%的信息, 取前3个因子进行分析:
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
对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最终数据为主因子载荷矩阵 (见表4) , 表4显示了选取的3个主因子和最初文中8个评价指标存在的关系, 分别以上对主因子载荷较大的评价变量可得到表5。
从表5可得出:X4、X5、X6、X7等4个指标对第一个主因子有较大影响, 说明X4等4个指标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所以可将它们归纳, 这几个指标反映金融行业规模的大小和信息水平, 因此第一个因子分类为金融规模因子F1;X2、X3、X8等3个指标对主因子F2影响较大, 归为一类, 主要反映城市的财政水平和教育水平, 因此将第二个主因子分类为财政规模因子;第三个主因子F3对X1有较大载荷, 主要代表城市的经济发展, 将主因子归类为经济规模因子。
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得出首都经济圈中几大城市的3个主因子得分。再通过相加, 得到9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其中F的分数越高, 反映这个城市的竞争力越大, 最终通过比较F的大小得出9个地区的排名。
根据以上的分析计算, 首都经济圈中北京、天津、唐山3个城市的综合得分为正数, 即这3个城市较其他城市具有金融竞争力, 对其他城市形成金融辐射力。其余6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小于零, 并不具有金融竞争力, 主要接受其他3个城市的金融辐射。单从综合得分来看, 北京地区得分远远大于其他8个地区, 证明北京的金融业在首都经济圈内起中心作用。
2 首都经济圈中心城市金融辐射力评价
2.1 威尔逊模型
威尔逊模型一般认为, 相邻的两个区域内会发生资源流动效应, 一个地区的资源通常会自发地流动到有利的地。在空间中存在相互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与距离有关, 同时也跟经济发展、资源有关。
由威尔逊模型可得, 城市j对城市k的相互作用力为:
其中, Tjk是区域j从区域k所吸引的资源总量;Oj是区域j的资源强度;Dk是区域k的资源总量;rjk代表两地之间的距离;β代表影响力衰减因子, 反映两个地区作用力减弱的速度;K为一个常数, 在大多数实证中令K=1。通过公式可得, 影响城市之间金融辐射的主要因素为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位置距离rjk和影响力衰减因子β。
在金融辐射力评价中, 公式简化为:
式中D为相互作用区域的域元, D用首都经济圈9城市的平均行政面积来说明;T是影响因子的平均个数, 用首都经济圈地区的个数来表示;tmax是具有辐射功能的最大个数, 本文中即具有金融辐射功能的地区个数。通过计算, 首都经济圈内9个城市的平均行政面积为13181km2;城市的个数;在首都经济圈内, 北京、天津和唐山具有金融辐射功能, 因此tmax=3。
2.2 金融辐射半径计算
将数据代入公式, 可以得出衰减因子β=0.02134, 由公式:
通过公式求出辐射半径r, 将作为取定的阀值, 本文中取θ=0.01即当一个城市的金融能量衰减到0.01时, 该城市不再具有金融辐射力。通过北京市的综合因子可以代表该北京的金融能量强度Dk, 计算出北京市的金融辐射半径:r=269.71 (km) 。通过观察地图上以北京为圆心, 以269.71km为半径的区域, 可以得出北京对邻近地区如廊坊、保定、唐山、天津有较大的辐射效应, 对于离北京市较远的地区如邯郸、秦皇岛等辐射效应十分有限, 北京金融辐射力影响区域并不能涵盖整个首都经济圈, 因此北京地区需要加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
3 结论
综上所示, 首都经济圈的金融格局主要是以北京市为金融中心, 以天津市为后台, 唐山市也具有一小部分影响力, 其他6个区域主要接受金融辐射。但是北京金融辐射能力有限, 其辐射范围只能涵盖其邻近的地区, 因此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其他几个城市应该明确各自在该金融格局中起的作用, 应该扩大金融行业的建设力度, 以达到增加辐射范围的作用, 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北京市的金融竞争力十分突出, 在整个地区中起领头羊的作用, 促进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首先该地区金融业发达, 集聚效应明显, 带动了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同时北京银行及证券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也产生了较明显的作用;具体来看, 北京市金融能量对天津市辐射作用强于对其它7个城市的辐射作用。北京市应充分利用其金融中心优势地位和行政中心优势地位, 扩大金融业的规模, 发展总部金融, 建设影响力更为强大的金融中心。
摘要:金融业作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核心行业, 该行业能很大程度地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条件的发展。通过对首都经济圈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沧州、唐山、邯郸、秦皇岛、廊坊等9个主要城市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金融竞争力比较分析, 最终得出北京市对经济圈中其他城市有较强金融辐射效应, 在此基础上采用威尔逊模型测算北京市金融辐射半径, 通过衡量两个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的大小来说明是否受北京市金融业的影响。最终提出增强北京市金融辐射范围和提高其金融集聚力的几个建议, 以达到促进首都经济圈协调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首都经济圈,因子分析法,威尔逊模型,金融辐射力
参考文献
[1]谭维克, 赵弘.论“首都经济圈”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 2011 (04) :4-9.
[2]梁小珍, 杨丰梅, 部慧, 等.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10) :1847-1857.
[3]温小勇.“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及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 2012 (01) :57-61.
[4]任英华, 徐玲, 游万海.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05) :104-115.
[5]丁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0.
[6]郑芳燕.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比较分析[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 2013.
[7]龙楠.长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分析[D].南京:南京大学, 2012.
辐射经济圈 篇2
记者:新疆国际会展中心自成立以来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闫峻:新疆国际会展中心自2011年试运营至今,每年的展览及会议数量持续递增,规模稳步扩大,截止2015年9月,已累计承办各类展览200场,会议、宴会等活动750场,累计展出面积320万平方米,累计接待来馆人员突破1000万人次,对旅游、餐饮、交通、信息等相关行业拉动约100亿元人民币。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亚欧博览会为综合类展会,以食品、农业、能源、装备制造、消费品为专业内容的多重会展局面,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从最初的场地租赁为主,历经四年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平台。
2015年至今,乌鲁木齐市共举办各类会展103场,其中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展览体量就占总量的85%,展会规模、影响力、经济社会效益更是占据绝对优势。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已经成为新疆对外开放和经贸交流的新平台,凭借会展产业辐射周边地区,拉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对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举办对新疆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会展产业链上的企业进入新疆办展,繁荣新疆会展经济,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会展和旅游的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促进新疆外贸进出口和投资水平提升;大型专业展会对新疆外贸进出口成交额增幅非常明显,同时展会是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会吸引众多想在投资合作、进出口贸易上有突破的企业,促进资本与项目对接,推动产业聚集和项目融资进程。
(三)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推动城市发展;大型展会的举办,有助于改善和推动城市环境、交通、信息、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会展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各种要素、经济资源向城市集聚,促进经济发展,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形成展会品牌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形成城市新地标,汇聚巨大商业能量;会展中心不仅是重要政务、商务活动的载体,引领“会展片区”高速发展,更是新疆开拓国际化的商务贸易交流的最大平台。新疆实施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大会展”战略,将乌鲁木齐打造成面向中亚的会展之都。通过展会向世界发出繁荣、稳定和开放的声音。
记者:目前,很多场馆在引进各类项目的同时亦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自办展业务,从而提高场馆利用率,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有无进行过一些尝试?采取了哪些措施?
闫峻: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为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从最初培育到运营管理自办展项目已有9年的时间,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多种模式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创新自办展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一)不断创新消费型品牌展会,加速专业型展会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提升自办展核心竞争力;已经连续举办八届的品牌例会—新春年货博览会、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亚欧汽车博览会等展会展览面积从最初的几千平米到目前的4万平米,在转型升级的同时,紧贴参展商和采购商需求,优化产业链,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作为丝绸之路国际食品展览交易会和中国亚欧-安防博览会这类专业型展会,利用展会对接“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发展战略,突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资源、产业、政策优势,把创造和提高展会经贸实效作为办展目标。丝绸之路国际食品展览交易会结合新疆的食品原辅料绿色资源优势,让优质产品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家企业参展,两届展会的签约项目及金额仅次于亚博会,成为食品行业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面向亚欧开放的重要窗口。已经成功举办九届的新疆安防展积极与中外行业协会组织等市场主体合作,联合全球安防产业联盟、深圳市安全防范协会、新疆安防协会,去年将展会升级为“中国-亚欧安防博览会”,进一步提高了新疆安博会的行业和市场认知度。展会规模、参展内容、论坛活动举办方面均获得新的突破与提升,为新疆、中亚、西亚及周边国家的安防行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助力自办展项目国际化,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展会互动。中心引进专业人才,设立国际部,承担我市企业组团出国参展、邀请国际展团来疆参会等工作,积极开拓自办展项目国际版块,搭建中亚交流合作的商务平台。作为哈萨克斯坦国际农业博览会展团组展方,帮助参展企业与采购商牵线搭桥,推动贸易畅通效果显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进行展会互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搭建合作平台。
(三)建立展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从而实现综合业务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全馆wifi,完善中心网站、微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展会预告、观众预登记、供求信息查询、商务配对等一系列服务项目,扩大为参展商和采购商的服务领域,打造展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中心场馆的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记者: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业以来,已经陆续举办了一些大型专业展览会,如“亚欧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食品展览交易会”、“中国-亚欧农业机械博览会”等展会,作为场馆,您认为在举办大型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能否请您谈谈怎样维护客户关系及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闫峻:展会现场管理是展览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办展水平的直接反映,因而受到展会主办单位的极大重视。场馆管理的主体是会议和展览现场,所以从布展装修、物流、交通、广告、餐饮、安全、消防等方面都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及目标,确定职责分工,使各个岗位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职责、标准及完成时间节点。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早研究解决办法,作出预案。针对重点环节反复演练,确保工作没有漏洞,任务没有漏项、人员没有漏位。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围绕展会、展品、人身、食品、信息、消防、设备设施、交通安全做好预防和服务工作。
如何维护客户关系及如何做好府服务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具备专业化的展会服务水平。作为场馆方一直致力于完善自身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立现场一站式服务、餐饮、运输、广告、保安、保洁等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进一步健全现场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和现场服务问责制,以参展商和观众的需求为核心提供一系列优质、高效、规范的展前、展中和展后的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专业化的服务必将赢得客户满意度,使参展商和观众都能切身感受到会展中心品牌的价值。
记者:今年,由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振威展览和北京点意空间共同出资组建的新疆亚欧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作为中国首家混合所有制展览公司,它的出现对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的业务发展有哪些实际的作用和影响呢?
闫峻:作为中国首家集政府资源、专业组织和策划管理优势于一体的会展业混合所有制公司——新疆亚欧国际博览公司的正式成立,不仅是对会展中心的业务,对新疆的会展业都具有很强示范作用和先导意义,值得借鉴。新疆博览事务局不只是考虑资本,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市场、品牌等多重因素,这是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让市场充分发挥在会展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无疑为会展企业下一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也为其他企业寻找战略投资者提供了示范。在实行混合所有制、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从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会展业的知名企业——振威展览和北京点意空间此举也表明对新疆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以此搭建亚欧国家交流合作的桥梁,更好的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服务。
记者:如今,在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中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请问新疆会展业将如何抓住机遇,谋求更好的发展?
闫峻:从目前新疆会展业展览项目的规划发展情况、比较优势、支持政策来看,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将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乌市“五大核心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新疆作为向西开放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缘、资源、区位、产业基础、展馆设施等优势,努力培育一批符合新疆产业优势的品牌展会。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拓展外部巡展市场,提高品牌展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着力提升场馆的综合服务水平。
会展业作为新疆现代服务业的先导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乌鲁木齐市已出台10项措施支持会展经济,包括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对会展实行优惠的税收和融资担保扶持政策,加强会展行业人才培养等。
新疆与多个国家接壤,举办国际性展会吸引力较强,随着明年二期新场馆的落成,场馆建筑总面积将达到32万平方米,室内外展览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大小会议室及宴会厅18个,最大的宴会厅面积达3000平方米,可容纳2500人同时就餐。能满足不同规模的展览、会议、宴会及各项活动的服务需求,肯定会吸引大批的展览和会议到新疆来举办。
辐射经济圈 篇3
一、丹东市港口经济发展概况
(一)港口快速发展
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连接东北亚地区最便捷的物流大通道,也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目前,丹东港有大东港区、浪头港区和海洋红港区三个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50余个,总岸线长8206米,拥有30万吨级专业化散货泊位、5万吨级专业化粮食泊位、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和一流的煤炭、钢材仓储设施及火车装卸系统。港口拥有120万吨全球最大的粮食仓储能力,货物仓储面积达50平方公里,拥有各类装卸机械1363台,港作船舶17艘,陆上最大起重能力300吨,海上最大起重能力600吨。2015年,丹东港完成港口吞吐量1.5亿吨,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丹东港是继大连港和营口港之后的辽宁省第三个亿吨大港。2015年丹东港凭借183万TEU的优秀成绩荣登中国大陆20大集装箱港口第19名。
(二)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近几年,丹东港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形成了完备的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港区铁路连接东北东部铁路、沈丹、京哈等干线,高速公路不断延伸,交通运输体系愈加完善,搭建起纵贯东北东部的大通道。丹东港辐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广阔腹地,粮食、煤炭、矿石、钢材、木材等大宗货物可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丹东-沈阳和丹东-大连高铁的开通提高了丹东到达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的速度,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丹东港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形成的陆海联运物流航线,成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三)临港产业初具规模
从2003年国家启动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丹东凭借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港航经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89.85亿元跃升至2015年的984.9亿元;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11.67亿元增至2015年的134.9亿元。丹东依托港口优势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临港产业和城市相互促进。“十二五”期间,丹东沿海区域累计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75个,投资总额2685.3亿元。目前,丹东沿海区域形成了仪器仪表(手表)、珠宝、不锈钢、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具有特色的产业功能园区,以及现代有机农业产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现代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四大临港产业集群。特别是仪器仪表产业是丹东的传统产业,产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生产体系完备。一批仪器仪表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所生产的燃气表、热量表、X射线无损仪器、分析仪器、现位素仪表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对外贸易不断增长
丹东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全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既具备发展对外贸易的地理优势,又拥有国家鼓励边境地区开放的政策优势。“十二五”期间,丹东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05.28亿美元,逐渐形成以边境口岸为依托、边境贸易为主体的特色经济形式。全市外贸进出口经营者备案登记的企业超过300家,进出口商品包括18个大类、近千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从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出口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为主,来料加工贸易出口、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增长显著。
二、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
(一)港口经济发展为城市带来巨额效益
港口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是城市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港口每完成一万吨的吞吐量,可以为港口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80万元,为港口城市提供10个就业岗位。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多年位列辽宁纳税百强企业,是丹东市纳税大户。2015年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缴纳各项税收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69.4%,增收2.4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近三年来实现税收4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5万多个就业岗位。丹东的临港产业比较发达,据统计,五年时间里,临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9.39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8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50%以上。凭借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港航经济,继而拉动本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港口的运输功能带动了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发展
港口作为城市对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枢纽,其实际运营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对外经贸活动的繁荣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丹东港货物吞吐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百万吨到2013年突破亿万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丹东进出口总额达到205.28亿美元,丹东的稻米、食用菌、草莓、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到36个国家,服装、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及面料、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发展,出口商品种类累计达200多类,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港口经济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港口经济发展能够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运作效率,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2009年丹东港抓住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建设规模不断,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丹东港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辐射和带动城市的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占主导向第二产业占主导,进而再向第三产业占主导转变。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等产业功能园区及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丹东市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十二五”期间丹东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13.7:49.6:36.7调整为2015年15.9:40.9:43.2,有明显改善。
(四)港口为城市的发展吸引外资和技术
港口作为城市的优势,有助于招商引资,为港口城市争取更多发展的机会。港口凭借便利的交通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往往能够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享有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本国以及外国公司、企业前来投资,带来了区域发展所需的新技术。“十二五”期间,丹东港口建设总投资350亿元,沿海区域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额231.28亿元,累计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75个,投资总额2685.3亿元,成为“十二五”期间拉动丹东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丹东实际利用外资约43亿美元,外商投资领域扩展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农林牧渔等几十个行业,外资项目中生产型、高技术型、出口创汇型项目逐渐增多。外资源源不断的注入,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且提高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丹东市港口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港口建设起步晚,竞争压力巨大
港口经济的本质是以点带面,利用港口的先天优势及其后天的建设辐射区域经济,所以港口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程度是影响港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上,丹东港曾经是重要的通商口岸,但由于受到战争及各方面条件限制,丹东港起步晚,基础建设与持续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失去诸多发展机遇。2005年丹东港改制后,经过10年的规划建设,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完成了从小港到亿吨大港的历史性跨越,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辽宁省其他港口相比,尤其是大连港和营口港,还有很大差距。无论是在港口的生产性泊位、装卸设备、仓储情况等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配套服务、信息化水平、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等软环境建设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丹东港货物吞吐量主要分布在大东港区,以煤炭、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粮食、集装箱等大宗散货为主,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外贸比重较小。辽宁省各大港口的发展重点都集中在粮食、矿石、煤炭、钢材、散杂货等货源方面,丹东港不仅要面临辽宁省内部港口竞争,还要面临吉林省珲春港的竞争。随着港口吞吐能力增加,港口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欠缺愈发明显,缺乏研究港航经济、涉外经济技术和管理人才,查验设备的精准度、查验队伍的数量和经验能力不足,缺乏综合保税区等优惠政策扶持,直接影响到港口经济和外向经济的发展。
(二)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同度不高,港口主导产业不突出
港口与城市互动协调发展,首先要使产业园区与港口之间融合,依托港口自身优势和货源结构发展临港产业。丹东各大产业园区中的临港产业与港口内部自主发展的临港产业之间的协同度不高,无法实现高效的产业链衔接。产业园区中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没有依托丹东港装卸运输的货源结构进行延伸发展。虽然丹东港货源结构已具备多元化货源结构,为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托条件,但是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的效果不佳,投入品与产出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不紧密。现有主要产业园区中只有现代农业、木材加工业等临港产业能有效利用港口自身的装卸货源,多数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未能与港口的货源结构形成互补及配套,处于层次较低的轻型化阶段,加工工业占据较大份额,无法达到上下产业链的衔接。此外,丹东目前港口主导产业尚不明显,港口产业集群中缺少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小企业群形成的龙头优势企业。大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欠缺,整体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较低,产业离散度较大。其结果是难以吸引众多腹地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带动港口周边区域关联产业的发展,港口很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
(三)配套产业发展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
港口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产业相互联系,协调互动。港口产业链条较长,需要各个环节的协作,才能降低产业之间的协作成本,提高产业运作效率,保障产业的发展。临港产业的产业链条较短,分工与分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具有科技与创新的深加工、精加工产业链环节发展严重不足。丹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为港口经济活动提供高附加值的临港服务业如现代化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电子信息,贸易资讯、旅游娱乐等行业发展滞后。现有的软件、管理咨询等智慧化产业不能有效支撑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缺乏创新与智慧化发展所需的人才、科技创新等要素,导致港口与临港产业创新不足,制约了港口与临港产业企业在商业模式、管理与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
(四)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港口的发展能够带动港口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港口城市的支持。港口城市的发展能够为港口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港口经济的繁荣。近年来,丹东市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经济总量不大,而且增速放慢。从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水平来看,丹东市的外贸依存度和吸引外商投资水平逐年下降,说明新常态下丹东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明显下降。当前,受东北亚局势及东北三省经济下滑的双重影响,区域开放度不高,经济增长困难,短期内难以实现复苏增长。
四、发展港口经济拉动丹东经济振兴的策略建议
(一)加快港口自身建设,提高港口综合能力
港口的实际运作能力是港口经济的资源优势,是促进港口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丹东港应以建设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空港和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连接东北东部主要交通枢纽的运输体系。在重要的物流节点上建立和完善专业物流园区,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其次,大力提升港口功能,使丹东港成为区域性的航运枢纽港和集装箱深水港。进一步突出港口的泊位深水化、集装箱化、船舶大型化和航线干线化、多元化的功能,全力打造大港的规模,提升港口的综合实力,使港口能够停靠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舶,把丹东港建设成国际深水中转港。加大重点码头,特别是矿石、木材、油品、粮食、煤炭等大型码头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接卸大型、超大型船舶的能力,最大限度吸引国内外货源向丹东港聚集。科学、合理地搞好港口各个港区的分工和协作,突出各港区的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第三,提升丹东港综合服务能力。港口企业要在提高港口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多元化服务能力,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口岸服务环境,实现丹东港的品牌营销,提升丹东港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引进现代技术,完善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运作及创新能力与港口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关联作用,是港口经济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丹东港应以提高港口物流便捷性、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进行物流资源的布局规划和协调整合,形成大物流、大口岸、大交通的物流体系,凸显区域性物流中心及经济交通枢纽地位。其次,丹东港可以从政府政策、港口环境等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入驻,特别是引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和跨国运输集团落户丹东港,带动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建设和完善物流信息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港口管理智能化和物流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跟上港口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提高港口物流的服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港口经济的发展强大引擎。
(三)因地制宜布局临港产业,加强与城市联动发展。
临港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能够推动港口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港口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临港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产业,在带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同时,必须注重利用港口区域的资源禀赋,与腹地产业布局相协调,科学合理地选择临港产业,才能有效地利用好港口与经济腹地宝贵的经济资源。临港产业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以海洋原料为产品的产业,主要是利用靠近海港的地理位置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如水产品养殖和贸易加工产业。二是利用海洋运输资源的产业,主要是通过海运降低,如港口业和造船业。三是利用海水、风能和潮汐等海洋资源的产业,如电厂和重化工业等。首先,提高港口城市的工业发展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度,使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形成较好的产业分工体系,依托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产业链条。从丹东港自身条件看,鸭绿江湿地是世界三大复合型湿地之一,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浅海和滩涂资源广阔,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为海洋捕捞业,海洋养殖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条件。海洋渔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当前丹东市应该引导水产养殖业产业链延伸和培植,创建本地海鲜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水产品档次,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其次,在现有的产业基地基础上,加速产业升级,从低端的临港加工业、临港制造业等向高端制造、技术联系、信息互动等产业项目转移,实现临港工业与城市产业更深层次的融合。第三,发挥港口的自然优势,着力发展服务业。利用完善的陆路交通体系和发达的航运支撑,发展临港服务业,积极拓宽航运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向区域航运中心发展转型,使临港服务成为港口经济的主导产业。积极利用海洋、海岛、海鲜、海鸟、甲午海战遗址等资源优势,举办旅游节、海鲜节、观鸟节等品牌活动,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形象和吸引力。
(四)扩大港口经济腹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腹地的经济规模、产业发展水平等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地缘优势,依靠东北东部地区的市场和资源,逐步扩大丹东港的经济腹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是提高丹东港口经济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优秀的国际资本及技术,提高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充分利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契机,完善丹东港“辽海欧”运输通道,加速“辽蒙欧”东线铁路建设,加快与沿线地区及国家合作,促进对蒙、对俄的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借助东北亚博览会等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平台和资源,拓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引进优质项目,创新合作模式,提升丹东地区的加工出口能力。其次,加强对内联系,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与东北东部区域的合作,推进在辽、吉、黑及内蒙东部地区的陆港建设,拓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提升丹东市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港口经济腹地成为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摘要: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也使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出现了“港口经济”这一新兴经济模式。港口城市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港口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地区经济的日益增长。东北地区港口经济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丹东港作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利用港口经济辐射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港口,港口经济,丹东
参考文献
[1]卢平,富源.对“十三五”期间丹东沿海区域产业园区如何打造新增长极的探讨与研究[J].辽宁经济,2015(12)
[2]张璠,宋伟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丹东港发展SWOT分析[J].知识经济,2016(8)
[3]孙泽华.辽宁边境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师,2016(8)
[4]富源,邱宝春.发挥优势加速开放[N].丹东日报,2015.12.10
[5]唐莉.世界经济舞台唱响丹东好声音[N].丹东日报,2015.12.29
[6]余阳.港口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3(5)
防辐射孕妇装真的能防辐射吗等 篇4
王骏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号称能防辐射的孕妇装,销售人员介绍说,其原理是将金属丝织入面料,通过金属反射将辐射挡住。并用手机测试防辐射效果:把手机包裹在孕妇装内,则手机无法接受信号。
生活中的辐射有多种多样,如自然界中紫外线的辐射,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微波辐射,电视机(显示器)的辐射,手机的辐射,以及医用的X线辐射,等。通常对于自然界的正常辐射没有必要加以防护,相反,适度的照射还对身体有益。当然,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例外。
对于电器微波所产生的,以及显示器、手机产生的辐射,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更是孕妇生活中防护的重点。市面上防辐射的孕妇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地起到某种防护效果。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如对眼睛、面部,孕妇装是覆盖不了的。因此,要进行科学的防护。必须与这类辐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辐射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着距离的增加,辐射越来越弱。同时,即便穿上防辐射孕妇装,也不能长久地暴露于辐射源下,尤其是对于视屏作业的孕妇,一般提倡20分钟视屏作业后应离开辐射源,起到时间上防护的功效。视屏作业后,包括看完电视后应洗脸。以减少放射性灰尘沾染。
对于医用x线源所造成的辐射,防辐射孕妇装是根本阻挡不了的。起不到防护目的。这是因为市面上防辐射孕妇装多半是织入金属丝,以期能屏蔽吸收电磁波,而x线的波线要比电磁波更短,很容易穿透这类防护服。对于孕妇不主张进行医用x线或是CT的检查,如果医生认为必须检查时,则孕妇必须在其非照射部位,尤其是腹部用医用铅防护服来进行x线的防护,其原理是通过铅来阻挡x线的穿透。
X线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受辐射性质(种类和能量)、辐射剂量、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围的影响;同时,也与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营养等有关。高感受性组织有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对上述部位的防护是必须的。
冷水是妇科病的“罪魁祸首”
刘学菊
对我国1.5万个家庭的相关调查显示,在40岁以上的家庭主妇中,86%的人不同程度的患有关节病或妇科病,致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冷水。
从中医角度看,怕冷是因为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难以抵抗寒邪的侵袭。女性怕冷是因为多数女性属于阳虚体质,对低温的耐受力比较差。寒气一旦袭入女性体内,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作者曾见到一女性,冬季为寄宿学生洗大量衣物,双手长期浸泡在刺骨的凉水中,结果右臂关节扭曲,双手五指无法伸直,造成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由于特有的生理周期及抵抗力差等因素,女性频繁受到冷水刺激,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
部分女性认为冷水洗澡有益健康,并一年四季坚持不断。医生指出,用冷水洗澡可能让一些妇科疾病乘虚而入。研究发现,女性皮肤里的传感器异常灵敏,只要大脑接收到冷的信息,瞬间就会感到冰凉,血管自然收缩。如果用冷水洗澡,人体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特别是处于哺乳期、怀孕期、月经期的女性,受到冷水刺激后容易诱发多种妇科疾病,对女性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据报道,欧美国家在热水系统方面的投资超过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消费的总和,是我国的5倍左右。欧美国家的冷水只作饮用或冲厕、洗车用,而在其他方面都是使用热水。在我国,热水普遍只作饮用和洗澡。
有资料显示,近1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30%。住房投资增加了16倍,家用电器更新了4代,私家车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持续增长,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实现了小康,其中一些家庭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中上等家庭的生活水平。然而,国人健康用水的意识却远远落后于国外,对此应该予以重视。
辐射经济圈 篇5
关键词:经济联系,经济辐射,中心城市,断裂点理论
引言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了“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发展目标。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理论文献与实践证明,依靠中心城市经济的功能疏散及辐射带动,实现联动发展,是省际边缘中小城市冲破经济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从总体上看,国内大多数学者都以较发达的中心城市或某一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强调其辐射带动及空间影响力,而较少从接受方的角度考虑经济辐射问题,如何龙斌则从省际边缘区考虑,以陕南地区为例[1],首先从辐射通道、辐射流、辐射动力三个角度定性分析了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难点,然后利用断裂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南地区接受周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强度,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借鉴何龙斌的研究方法,将辐射通道、辐射流、辐射动力作为三大一级指标,引入相应二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各个城市的综合评价结果引入修正的引力模型,进一步研究中心城市对陕南地区的经济辐射力为陕南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借鉴。
一、研究区概况
陕南地区地处陕甘鄂的边缘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级市,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截至2013 年年末,有常住人口589.31 万人,占陕西省常住人口的15.66%,行政区划面积总和占陕西省34%,而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12.54%,人均生产总值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4.95%。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陕西省总值分别为23.38%、10.95%、11.85%,表明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促进陕南地区经济发展,实现陕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迫在眉睫。与陕南地区在地理上邻近的地区中心城市包括西安、郑州、武汉、重庆、成都。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完全优于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辐射效应对于促进陕南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二、研究模型及数据基础
(一)修正的引力模型
1929 年,Reilly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零售引力规律”[2],Converse[3]于1949 年对赖利的“零售引力规律”加以发展,提出了断裂点理论,是目前城市经济辐射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该理论认为,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与城市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个城市区域影响的分界点叫作断裂点,在此点辐射力达到平衡。
赵雪雁、江进德等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克鲁格曼指数、城市建成区面积、复合人口对原公式进行修正[4],得到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测度模型。考虑到这些模型都不能充分反映区域之间复杂的经济联系,本文直接引入城市的“城市辐射效应质量”及两地最短的陆上时间距离作为两地的距离进行修正,构成如下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测度模型:
式中,Fkj表示k市、j市的经济联系量,Sk、Sj分别表示k市和j市的城市辐射效应质量评价值,T2kj表示k市和j市之间陆上最短的时间距离。
进一步得到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隶属度公式如下:
式中,Rkj值越大表示k市与j市的经济联系在城市k的对外经济联系中的重要性越大。
进一步,城市k到两个城市之间断裂点i的时间距离公式为:
而城市k在断裂点j处的场强则为:
式中Fki的值越大,表示城市k在断裂点处的辐射强度越大。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本文中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各地2013 年的统计公报及2013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个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则以通过百度地图查询两城市间的最短陆上时间为依据。在构建指标体系上,本文借鉴何龙斌的方法从辐射源、辐射通道、辐射流三个方面[5]依次选取共计15 个指标。由于反映各个指标的数据是不同量纲和数量级,因此需要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在此采用于翔、谭德庆[6]的方法,通过如下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如表1 所示)。
式中dij表示第i个城市关于第j项具体指标的原始数据,Maxj表示第j项具体指标在8 个市中数据最大者,λij则为对应的标准化数据。
三、实际数据分析
(一)“城市辐射效应质量”评价分析
采用上述数据,通过SPSS17.0 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下页表2 的各城市“城市辐射效应质量”指标评价值。
从下页表2 中可以看出,重庆市辐射源和辐射流水平在8 个城市中最高,其次是成都市;成都市辐射通道水平最高,其次是郑州市,而西安市则在5 个中心城市中水平相对较低。说明西安市在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人才交流方面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二)经济联系程度分析
从下页表3 可以看出,汉中、安康、商洛与西安的经济联系都最紧密,其次,汉中与成都、重庆的经济联系最紧密;安康与重庆、成都的经济联系最紧密;商洛与郑州、重庆的联系最紧密。结合实际两两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基本呈现出本省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与相邻地区中心城市辐射效应相对显著的特征。
(三)辐射强度分析
根据各地2013 年统计公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断裂点模型及上述公式,计算出西安、郑州、武汉、重庆、成都五个周边中心城市对陕南汉中、安康、商洛的经济辐射强度(如下页表4 所示)。
下页表4 结果显示,西安对陕南地区的经济辐射程度最强,其次是重庆与成都,而武汉对陕南地区的经济辐射强度最弱。
结论与启示
其一,从经济联系程度方面,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与城市间的地理位置邻近性密不可分。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实际情况中,中心城市
注:在计算过程中针对负数的评价值采用其绝对值计算。并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如武汉、成都与安康的经济联系隶属度之和仅为0.2286,不如重庆与安康的经济联系隶属度0.35。提高各市联系隶属度,关键在于陕南各地应加快解决交通不畅的问题,提档升级城乡结合部和乡村道路,积极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二,从经济辐射强度方面,无论是辐射源、辐射通道还是辐射流指标方面,均表现为西安对各地的辐射强度最大,其次,成都对汉中的经济辐射最强,重庆对安康的经济辐射最强,郑州对商洛的经济辐射最强。结果依旧呈现出本省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与就近地区中心城市辐射效应相对显著的特征。对此,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该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加强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其三,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由于各别指标数据无法获取而舍弃,可能对于结果的准确程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何龙斌.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J].经济纵横,2013,(6).
[2]W.J.Reilly.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retail relationships[J].University of Texas,Bulletin,1929.
[3]P.D.Converse.Elements of Marketing[M].Englewood Cliffs,N.J.,1949.
[4]赵雪雁,江进德,等.皖江城市带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J].经济地理,2011,(2).
[5]何龙斌.我国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经济辐射力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4,(8).
辐射经济圈 篇6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对于我国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增长极理论我们可知, 一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农村可以对附近村的经济产生极强的带动作用, 可以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就以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尝试研究其对周边经济的辐射作用, 探索袁家村模式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实地问卷调研方式展开, 问卷分为经营者和游客两部分, 问卷内容涵盖经营者年龄、经营者来源、雇员数量、雇员来源、主原料来源及出游动机、停留时间、预计花费、游客来源等20余项, 问卷为便于受访者填写采用了选择题形式。为了保证调研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避免人为因素对样本的选择造成影响, 本次调研完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本次调研共发放100份问卷, 收回100份, 回收率100%。其中经营者部分65份, 有效问卷62份, 有效率为95.4%;游客部分35份, 有效问卷31份, 有效率88.6%。本文主要采用EXCEL软件, 对9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具体分析及结果见下文。
三、数据分析
袁家村参与经营的店主主要是中青年, 其中有24.59%的店主年龄介于26岁-35岁, 这部分店主主要经营酒吧、咖啡厅等现代气息浓重的店面。有40.98%的店主年龄介于36岁-50岁, 这个年龄段的店主一般拥有充裕的资金, 同时拥有一定的传统技能, 因此在经营者中是最多的, 而且他们的经营项目大多是具有关中特色的食饮品。由于店主绝大多数来自与本村及附近村, 因此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由此可见, 来袁家村经营店铺的人员大部分是附近村的, 以袁家村为中心辐射距离大概为20公里左右, 但是像酒吧、咖啡屋这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店铺的辐射距离就会稍远一些, 有50公里左右 (西安、咸阳、铜川等) 。
从表1看袁家村经营的主要是餐饮业, 达到了77.42%, 其中绝大多数店面经营的都是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小吃。大多数店面的经营规模介于大店和小店之间, 从雇员数量我们可知, 有60.65%的店面雇员在1-3人。而且绝大多数的雇员年龄介于26岁-50岁。从店员的来源看可以分为本村、附近村、家人及朋友, 其比例分别为14.55%、72.73%、12.73%。我们可以看到有30.19%店铺的主要材料来自于本村, 主要材料来自于附近村的店铺占39.62%, 这两部分占到了原材料来源的69.81%。这是由于袁家村管理者为了保证经营者为游客提供天然绿色食品, 保证所提供的食材的传统性和健康性而规定, 在获取原料来源时在袁家村经营范围内有的, 必须从袁家村获取。同时一部分附近村的经营者的主要原材料也都是自家生产制作, 获取途径主要是在附近村范围内。由于酒吧、咖啡厅等店铺经营所需的主要材料在袁家村及其附近村没有生产, 因此只能从附近市获取, 这部分店铺站15.09%。从表2中可以看出, 袁家村店铺的雇员和主要的原材料也是来自附近村, 用辐射距离来看大概在20公里左右, 但是主要的原材料来源中来自本村的也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有些对原材料特别讲究的商品已经越出本省、来自外省, 其辐射距离超过300公里, 这对袁家村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据多位调研对象反映, 来自于周边村庄在袁家村就业的约有1000人, 每人年劳务收入约为25000元, 总计约为2500万元;另外, 周边村庄汇集到袁家村的各类饮食类原材料价值、周边村庄修建停车场而获得的收入等, 据估计每年约有1亿元以上。这些都构成了袁家村对周边村庄的贡献或带动。
从表2可以看到袁家村游客的一些基本信息, 到袁家村游客大多数来自附近地区 (半径约为60公里左右) , 占到游客比例的90.32%, 其中尤其以西安、咸阳、铜川等游客居多, 省外游客只占到6.45%。由此推算袁家村在游客方面的辐射距离大概有60公里左右。有45.16%的游客到袁家村多是为了品尝特色饮食、购买土特产品。有36.48%的游客到袁家村是为了体验关中传统文化 (主要是传统饮食文化) , 从数据可以看出袁家村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的目标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效。绝大多数游客都是当天来当天走, 这也就导致非旺季的农家乐住宿人数较少。有61.29%的游客对袁家村的餐饮感到满意, 仅有3.23%的游客感到失望。由于对品尝美食是游客们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加之高满意度, 所以有93.55%的游客表示乐意推荐亲朋好友来袁家村玩, 有83.78%的游客表示以后还会再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游客获知袁家村的途径主要是由亲朋介绍。良好的口碑是袁家村长期经营的一个优势, 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袁家村在多渠道推广袁家村, 提高袁家村知名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对于交通的满意度从游客数据看出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鉴于笔者调研时不是旺季, 且游客游玩方式多为自驾游, 因此在旺季时游客对交通的满意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四、结论
从以上统计样本及分析可见, 袁家村的店铺大多数都有附近村民经营, 在经营过程中所需原料如果袁家村有店铺经营, 则由袁家村村委统一向经营者供货, 虽然其供货价格率高于自行采购, 但可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这样就保证了向游客销售产品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自产自销、拉动内需, 促进其他相关商铺的连动发展。从上述分析亦可见, 袁家村的发展, 为本村及周边村子乃至于咸阳、西安市区部分群众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 有助于增加其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袁家村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关中传统文化的发展 (如:餐饮、住宿、民俗体验<如年画和土织布等>) , 也带动了运输业 (例如对外采购) 、交通业 (如旅游路线的开辟, 游客驱车、雇车前往等) 、邮递业 (例如通过邮寄、快递等方式邮寄产品给外地游客) 及相关旅游产业等的发展 (例如:很多游客游览了曲江和临潼后, 来此地顺带参观唐昭陵等) , 区域带动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彭宇.陕西的“小丽江”:袁家村[J].中国乡镇企业, 2012 (7) 60-61.
[2]陈雪楚.张家界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实证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2006.
辐射经济圈 篇7
关键词:道路交通辐射,区域经济,集散性,经济活动
一、引言
道路交通作为覆盖面积最广可到达地区最多的交通方式,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 道路交通的辐射范围内人员流动程度的提高, 也带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突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经济发展的加速, 就可以对该地域内的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从而延伸发展空间并带动区域经济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循环中。
二、道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1. 经济与交通发展模式的影响
从古至今, 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不是交通枢纽或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地区, 交通的便利为经济活动、商贸往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交通辐射网络中的道路主干既是国家交通网络的主干也是联通国家中心区域的枢纽, 中心城市交通命脉的贯通, 不仅可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以城际间经济活动为主体, 盘活更大范围内的商业往来, 甚至是资源的调配。因此, 道路辐射网络是经济要素在区域上流通的载体。随着我国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区域经济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高, 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加深了相邻城镇之间的联系, 也促进了地域内经济结构的整合针。针对这种以交通网络划分的区域经济范围, 如何使区域道路交通建设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模式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2. 区域道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经济的长远发展形势来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实施, 要依赖于道路交通一体化的全线贯通。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要突破行政区域间的划分, 形成跨地区的连通, 这样才能有效的协调多个地区间的资源调配, 促进大范围的经济结构整合。道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影响, 同时经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转化的过程。经济发展初期交通环境相对落后, 区域内交通不便地区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都很难开展, 随着道路交通的逐步改善, 激活新地区土地价值、加快物流体系建设的同时, 也将当地的资源和经济活动纳入区域的整体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 为可持续性的道路交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 一来可以继续交通闭塞地区, 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为扩大道路辐射打下基础, 二来可以着重建设道路枢纽地区的对外交通辐射网络,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道路交通从无到有的过程, 也见证了经济实力从弱到强的转变。经济腾飞交通先行的局面为道路交通辐射网络的构建规划提出了目的性的指引, 道路辐射点的选取也可以使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点有的放矢。
三、道路交通辐射与经济辐射
道路运输的承载能力随着交通网络的覆盖, 正在向着远距离、大流量、高速度的目标无限接近。随着道路辐射范围的扩大和路况的不断改善, 道路运输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在铁路铺设和航空条件不能到达的地区, 公路运输方式是主要的物流通道。每一个道路的节点都是一个物流的集散点, 也是以地区为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因此随着地区间高等级公路的铺设, 缩短了两地行程的同时也促进了物流运输和经济活动的高速进步。公路建设的等级化区分, 也是经济的发展成本出现等级化的差异, 同一地区间的公路建设等级越高, 基础建设投资越大, 经济发展成本也就越高。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公路等级的提升过程。
四、道路交通辐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作为经济活动往来的载体, 道路交通辐射的空间结构改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同时道路交通所承载的经济辐射作用也对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 道路交通干线对土地价值的重新定位, 影响了城镇的空间分布, 为大城市周边构建卫星城市促进经济中心的构建提供了条件。其次, 道路交通辐射范围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辐射范围, 如何扩大经济网络的覆盖面积, 激活沿线的各种相关产业新市场和刺激商贸活动往来, 都是受到道路交通网络制约的经济活动。因此, 无论是道路交通的空间分布特性还是它本身的传导载体特性, 都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五、结语
道路交通辐射的根本功能在于它的社会性和经济发展的参与性, 道路交通作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经济活动往来的主要载体, 积极地参与者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道路交通是所连接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的基础条件, 而城市经济发展又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客观推动因素之一, 两者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张文尝:交通经济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2-13
[2]沈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与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 2009, 30 (1) :150-151
[3]张秀生:区域经济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123-126
辐射经济圈 篇8
城市的经济辐射力是指以中心城市为增长极,依靠中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等优势,以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人才交流、技术扩散、资本输出、信息辐射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其理论基础源于区域经济学中的断裂点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
康维斯(P.D.Converse,1949)在分析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时,提出断裂点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5)提出增长极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并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出现在一些点或者增长极上。这些增长极不仅能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而且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外扩散,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增长极理论基础上,萨伦巴(Piotr Zaremba,1970)、马利士(Marlis,1970)、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等学者就增长极对周边区域进行扩散的方式、阶段等展开了深入研究。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增长极理论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到湖北省来说,东西部发展差异明显。对于鄂西地区,武汉市的辐射能力有限。要促进鄂西地区的发展,不能遍地开花,均衡着力,而应该选择若干个城市重点发展,培育成鄂西地区的增长极,再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促进区域发展。在此背景下,2003年宜昌市被确立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正式提出建设“宜荆荆”城市群。在“宜荆荆”城市群建设中,宜昌市作为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其经济辐射力,带动荆州、荆门两市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鄂西区域的协调发展。
本文利用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宜昌市的经济辐射力具体数值,探讨影响宜昌经济辐射力的因素。
二、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科技投入、劳动力素质、利用外资、信息化水平和交通条件七个层面进行评价。具体层次划分和权重如表1所示。
将表1中的20个指标值按照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可以得到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得分:
其中,A表示城市的经济辐射力;Xi表示第i个指标的值,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
在对Xi进行赋值时,由于各原始指标值度量标准不统一,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离差标准化方法对20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即:
在进行比较时,除了“宜荆荆”城市圈的宜昌市、荆门市和荆州市外,也将武汉市以及襄阳市纳入了样本中。武汉市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襄阳市与宜昌市同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三、宜昌市经济辐射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采用上述方法,根据湖北省及各城市的统计年鉴数据,得出宜昌市的经济辐射力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宜昌市经济辐射力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横向比较来看,宜昌市与襄阳市的经济辐射力大致相当,从2011年开始,宜昌市经济辐射力得分略高于襄阳市,这主要得益于GDP总量、人均科技投入和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等指标上的优势。但是与省会武汉市相比,宜昌市的经济辐射力差距明显,大约只有武汉市的三分之一,并且在科技支出方面与武汉市的差距在拉大。2010年至2014年,武汉市人均科教财政预算支出逐年上涨,2014年达到人均688元,增长79.16%。而宜昌市从上年的人均200元下降至2014年的168元。
具体分析影响总得分的各个因子的情况,得分从高到低的因子分别是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交通条件、城市规模、信息化水平、利用外资能力。科技投入水平基本保持在0.5分以上,但是2014年下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宜昌市科学技术总投入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武汉市的大幅上涨。但总体而言,宜昌市是除武汉市之外,科技投入水平最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宜昌市近几年保持了平稳的增长,但第三产业占比在五个样本城市中得分最低。得分最低的两个因子中,宜昌市信息化水平得分不足0.2分,并呈现下降的趋势。宜昌市互联网用户数不仅远低于武汉市,也不及襄阳和荆州两市。宜昌市利用外资能力得分平均不足0.1,并且逐年降低。2010年至2014年,襄阳市利用外资金额从2.72亿美元上升至6.31亿美元,同期,宜昌市利用外资金额从2.06亿美元上升至3.12亿美元,与襄阳市的差距逐渐拉大。在人均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两个指标上,宜昌市不仅落后于襄阳,也落后于荆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通过对宜昌市经济辐射力的评价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宜昌市经济辐射力近几年平稳增长,并且在“宜荆荆”城市圈内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城市。二是影响宜昌市经济辐射力的各个因子表现不一,缺乏持续增长的稳定性。三是宜昌市与武汉市的差距明显,并且武汉市的各个影响因子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湖北省内武汉市一城独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基于以上分析,对增强宜昌市的经济辐射力提出如下建议。
2、建议
一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着力发展宜昌市的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之一,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推动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目前宜昌市第三产业占比较低,不仅影响宜昌市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影响经济辐射力的提升。要多渠道融资,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宜昌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尤其要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宜昌市的第三产业。
二是加快信息化水平建设,尤其是要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宜昌市的信息化水平建设要着力实现城际与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既能提升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又能更好地发挥宜昌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大鹏: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7).
[2]黎平海、王雪:珠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9(11).
[3]雷朝阳、陈永秀:我国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0(195).
[4]陈正伟:总部经济辐射力的统计测定方法[J].决策参考,2004(9).
辐射经济圈 篇9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供回水设计温度,管网连接,成本控制
1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与散热器采暖的不同点
1.1 散热方式不同:辐射采暖是以红外线热辐射散热为主的采暖方式;散热器采暖以对流散热为主。
1.2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热舒适性优于散热器采暖。
1.3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比散热器采暖节能5%--10%。
1.4 散热器采暖的供回水设计温度95℃/70℃, 供、回水温差大;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 不应超过60℃, 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2.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应用于供热系统的不同方案
对于末端用户均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有下列几种方案: (讨论前提:集中供热为常用的两级热水管网, 一级管网热媒参数不变, 二级管网的用户均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
2.1 方案一:
采用传统的二级管网;其中一级管网的热媒参数不变, 在热力站处将二次管网的热媒参数直接降至可以供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使用的温度, 即不超过60℃, 供、回水温差小于10℃。
2.2 方案二:
由于采暖系统的末端采用了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所以二级管网的最低回水温度不再受到散热器采暖系统中的70℃最低回水温度的限制, 可将二级管网的热媒参数降低, 二级管网保持25℃温差的前提下 (保证二次管网的流量、管径不增加) , 将其供、回水温度降至更低 (例如60℃-3 5℃) , 在小区各幢单体建筑的热力引入口处设置混水泵或水喷射器, 将供水温度调至地板辐射设计采暖供水温度;二级管网回水温度应该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回水温度相同。
2.3 方案三:
二级管网在降低回水温度的前提下加大供回水温差 (供回水温差大于25℃) 。这样可以在相同采暖负荷的前提下减小二级管网流量, 降低管网管径及保温层的厚度, 进而降低系统的初投资。在小区各幢单体建筑的引入口处设置混水泵或水喷射器, 将供水温度调至地板辐射设计采暖供水温度;二级管网回水温度应该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回水温度相同。
2.4 方案四:
二级管网仍采用散热器采暖参数, 每个用户入口设水-水换热器转换成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供回水温度。四个方案的原理见图1。
四种方案在节能性上有递进的关系:方案一优势主要体现在省去了二次换热, 节省了能量损失;降低了系统的初投资。方案二和方案一相比较:主要是体现在二级管网上, 由于二级管网的温差为25℃, 和方案一的10℃温差相比较, 在相同的采暖负荷下, 管网的水流量就可以减少60%, 大大降低了二级管网的初投资。方案三和方案二相比较:方案三进一步加大了二级管网的温差, 因而, 降低管网水流量, 同时热力站内板换投资、循环水泵的初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均会降低, 结果是整个区域供热系统的管网初投资以及土建费用降低, 二级管网的保温层厚度也可以减少。方案四的缺点是用户处的投资大大增加。
3. 二级管网系统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用户的连接方式
对于集中供热的居住小区来说, 管网系统与采暖用户的连接型式主要取决于热介质的种类、热网和采暖系统的计算参数、热网供、回水的压力以及建筑物的用途。见图2。
如图所示:当热网的计算参数与采暖系统的计算参数一致, 且用户入口压差能满足采暖系统热介质循环时, 采用型式a无混合直接连接型, 该型式与过热热水网连接时, 应保证采暖系统中的水不汽化, 在采暖系统回水管上安装压力调节阀是为了使得热水管网的回水压力高于采暖系统的静压, 防止采暖系统发生回水管倒空的危险, 在供水管上安装止回阀是为了防止网络水泵停止运行时发生系统倒空的危险, 当热网的压力传到采暖系统内可能超过0.6MPa时, 应该在供水管上安装压力调节阀, 防止因压力过高而造成散热器的损坏。当热水管网的计算水温高于采暖系统要求的水温, 且热口的压差能保证喷水泵-喷射器运行时, 采用型式b带水喷射器直接连接型, 这种型式的缺点是喷射器的效率高, 所以管网的压差应远大于采暖系统循环压力, 由于喷射器的混合系数是一定的, 所以固定的混合系数使得散热器不能进行局部的质调节, 这也是此种连接方式的一缺点。当热水管网的供、回水压差较小, 不能保证喷射器正常工作时, 采用在跨越管上安装水泵的连接方式c带混水泵直接连接型, 在热力站内安装两台混水泵, 一用一备, 采用闸阀或者混合调节阀来调节被混合水的流量。此时, 水泵的流量等于被混合水的水量, 水泵的压头等于系统的阻力加上水泵管路的压力损失。当管网的压力低于采暖系统的静压时, 采用在供水管上安装水泵的型式 (d无混水、供水带加压泵直接连接型) , 此时, 水泵的流量大于型式c, 等于采暖系统的小时流量, 水泵的压头等于采暖系统的静压减去热水管内的水压。若热水管网的回水管上压力有可能破坏散热器时, 则采用间接连接型式或者在回水管上安装水泵的型式e无混水、回水带加压泵直接连接型, 此时应在供水管上装设压力调节阀, 以使得供水管压力降到0.6MPa以下, 此时, 水泵压头应根据水压图而定, 水泵流量等于采暖系统的流量, 这种连接型式一旦水泵停止运行时, 会使采暖系统的压力上升, 并可能损坏采暖设备, 为了提高水泵连接系统的可靠性, 应安装两台水泵 (运行泵和备用泵) , 并能自动切换。f为间接连接型, 此种方式需要在建筑物用户入口处设置水-水换热器和供暖系统用户的循环水泵等设备, 造价比以上几种直接连接型高的多。
所以基于以上的分析比较, 对于末端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的区域供热系统来说, 视二级网的在热用户处的资用压头而定, 应采用b带水喷射器直接连接型或者c带混水泵直接连接型。
4.末端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的区域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方式
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方式可采用如下四种方式:
a.二级网定温差、变流量调节, 室内采暖环路定流量、变温差调节;
b.二级网定流量、变温差调节, 室内采暖环路定温差、变流量调节;
c.二级网定温差、变流量调节, 室内采暖环路定温差、变流量调节;
d.二级网定流量、变温差调节, 室内采暖环路定流量、变温差调节;
5.住宅小区低温地板辐射+区域供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本文采用山东省某住宅小区 (包括公建) 为例:经计算总采暖面积为187828m2, 总热负荷为11724.240kW, 热耗指标为:62.4w/m2。
在一项工程中, 如果初投资为Zc, 年运行费用为Zoc, 则年计算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Zdj按照动态法计算的年计算费用, 元/年。m:补偿年限, 按照16年计算。
i:利率
现分别计算出供水温度为60℃~80℃时的各种费用, 具体见下图。
经拟合年计算费用曲线公式为:y=-3.673lnτ+357.01万元,
6. 初步结论
6.1.明确了现行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和散热器采暖系统同网运行的缺点以及不合理性, 提出了当采暖系统末端均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时宜采用混水直连方式, 同时加大二级网供、回水温差方法比较经济。
6.2.“地板辐射+区域供热”系统的动态年计算费用随着二级网的供水温度升高而降低, 采用调节方式c时, 在现行的地板辐射采暖单位建筑面积造价的情况下, “地板辐射+区域供热”系统的动态年计算费用最小。
6.3.“地板辐射+区域供热”系统的动态年计算费用受地板采暖的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术语标准 (CJJ55-93)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7.
[2].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概况.动力工程, 1997.5.
[3].王荣光.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煤气与动力.1999 (4) .
[4].汤惠芬, 范季贤.城市供热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142-200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