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S协议

2024-06-16

USS协议(共3篇)

USS协议 篇1

(一) 引言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前自动化领域发展的热点, 其基础是数字通信, 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场总线就是一个定义了硬件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标准。USS (Universal Serial Protocol) 协议是西门子公司定义的、简单的串行数据通讯协议, 是一种常用的通信协议, 适用于通过主从结构和串行通信的方式对自动化设备进行监控。本文将从笔者亲身参与过的项目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 来展开论述, 以实例说明USS协议在RS485作为其物理传输层上的具体应用。

(二)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三级工业控制网络, 由管理层、控制层和现场层组成。系统层次结构如1所示。

图中, 管理层由一台远程的工控机组成, 工控机通过以太网与PCC相连;PCC通过485接口与现场的4台变频器相连, 通讯遵循USS协议;触摸屏作为现场的输入/输出人机接口, 通过232与PCC相连, 通讯遵循MODBUS协议。

(三) USS协议在系统中的应用

变频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若从软件角度看, 其核心内容是现场总线的通讯协议。西门子系列变频器在远程通讯时, 遵循西门子的USS通信协议。SIEMENS所有传动产品都支持这个通用协议。

1. USS协议概述

USS协议是SIEMENS为其自动化设备设计, 用于实现主从结构的工业控制网的通信协议。它通过主从结构和串行通信的方式, 实现对设备的访问和控制, 与Profibus及其它协议相比, USS协议无须购置通讯附件, 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工业网络组态连接方案。

USS协议采用主—从结构, 总线上可以连接1个主站和最多31个从站。在主站没有要求从站通信时, 从站不能首先发送数据;各个从站之间也不能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从机通过报文中的地址符被主机选中, 从机只能在被要求传送时才能传送数据, 协议不允许在两个从机之间直接传送数据。整个通信在半双工模式下进行。主站一般为PLC或者PC机, 从站可以是变频器或者直流调速器。

2. USS协议报文结构

USS通信协议由一个双向信息表组成:接收来自远程主机发送的控制信息, 并反馈信息给主机作为已接收信息后的应答。其报文以起始标志STX开始, 值为ASCII码02HEX;接下来是长度信息 (LGE) , 由一个字节组成, 报文的最大长度为256字节, 长度不包括整个报文的前两个字节 (即不包括STX和LGE) ;紧接着是地址字节 (ADR) , 由一个字节组成, 包括子站地址和报文形式;其后是净数据, 长度由n (大于0的整数) 个字节组成;电报由块校验标志 (BCC) 终止, BCC为报文所有字节的异或和。其报文结构如图2所示。

净数据块由参数数据区 (PKW) 和过程数据区 (PZD) 组成。前者用于改变变频器的参数, 读取参数注释以及相关电文;后者用于快速刷新变频器的过程数据 (如启动停止、速度给定、力矩给定等) , 包含自动化系统所需的信号: (1) 主站给子站的控制字及给定值; (2) 子站给主站的状态字及实际值。

3. USS协议在系统中的应用

一帧PKW指令帧或应答帧包括报文开始 (STX) 、报文长度 (LGE) 、地址位 (ADR) 、PKW数据及校验字节 (BCC) 。PCC所发出的某一指令帧仅能完成对变频器中某一指定单元参数的操作。下边用本次课题用到的信息, 来举例说明PKW指令帧在PCC对变频器某一单元进行参数操作方面的具体应用。例:PCC通过485接口标准, 在采用USS协议的基础上, 改变参数P554的值。其发送给变频器的完整帧命令为:[02][08][01][194][42][00][01][33][00][BCC]。意义如下:

02:报文起始标志;08:报文有效长度为8个字节;01:变频器作为子站的站地址为1;194:参数标志PKE的高字节, 16进制表示为0xC2;42:参数标志PKE的低字节, 16进制表示为0x2A;将PKE的高低字节组合起来0xC22A表示:改变参数P554的值, 其中AK为:C (意义为改变参数值) , 参数号PNU为:22A (即10进制的554) ;00:参数标号的高字节为0;01:参数标号低字节为1;33:参数值的高字节, 16进制为0x21;00:参数值的低字节;将参数值的高低字节组合起来表示:将P554的标号1的值改为0x2100;BCC:前边所有字节的异或和。整个帧的长度为10个字节。

本课题中, 变频器接收到从PCC发送的PZD信息包含2个字, 第1个字的含义为控制字, 第2个字为16位的主频/转矩设定值, 其余14个字暂时闲置。在变频器发往总线上的PZD信息中, 第1个字为状态字, 第2、3两个字为当前实际输出频率 (可据此计算输出速度) , 第4个字为状态字2, 第5个字为输出电压, 第6个字为输出电流, 第7个字为当前输出转矩, 其余9个字暂时空闲。要实现上述信息的传送, 需对变频器做相关设置 (略) 。

(四) 软件设计

1. PCC帧驱动器的配置

帧驱动器——Frame Driver, 是一种介于应用程序与硬件接口之间的软件工具箱, 是贝加莱公司为实现与第三方设备之间的通信而设计的。帧驱动器存放在应用程序ROM中, 它完全控制了通信的硬件部分, 而不改变帧的形式。通常数据通信, 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用户必须对端口的细节了解得很清楚, 才能通过编程实现对接口各管脚进行的操作。而帧驱动器将这些操作集中起来, 用户不必知道接口的细节 (只须知道接口地址) , 就可以通过帧驱动器命令直接传输读写数据。

串口使用前必须初始化, 设置串口操作所需要的参数, 程序初始化时, 需使用FRM_xopen (enable, adr (device) , adr (mode) , adr (config) , status, ident) 函数。其中, enable:使能端, 为1时, 函数才能执行;device:定义接口设备的字符串地址;参数mode是用来定义接口参数的字符串地址, 其字符串格式为:“[〈TYPE〉], [〈BAUD〉], [〈PARITY〉], [〈DATA BITS〉], [〈STOP BITS〉], [〈OPTION〉]”, TYPE为通信接口的类型, 要与实际硬件相符;BAUD为波特率;PARITY为校验类型;DATA BITS为数据位的个数;STOP BITS为停止位的个数;OPTION为可定义硬件握手。Config为接口配置结构的地址;status为数据传输状态标志, 0表示没有错误;ident为帧驱动识别号, 供所有其它的函数使用, 注意该函数对每个接口只能执行一次, 应在任务的初始化中调用。

2. PCC应用程序编制

本系统采用B&R Automation Basic作为编程语言, 系统采用2个任务层来完成通信功能。负责PCC与触摸屏间通信的任务 (任务1) 工作在标准任务层TC#1;负责循环设置各变频器参数和频率的任务 (任务2) 工作在标准任务层TC#2, 优先级低于任务1。在运行程序之前, 须将模块“dvframe.br”下载到PCC, 以实现对帧驱动器的管理。变频器群控系统应用现场总线连成网络后, 除了在上一级自动化系统进行编程外, 在每个变频器上也要进行适当的设置。本课题在运行程序前, 还需要对Siemens变频器作如下设置, 如图3所示。

(1) 初始化接口

串口初始化程序必须放在程序的初始化部分, 即仅在首次扫描时运行初始化程序。本次课题串口初始化程序如下:

(2) 向变频器写数据

成功地初始化一个接口之后, 用户就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了, 发送数据需要三步, 其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1) 向帧驱动器申请缓冲区, 用FRM_gbuf函数;

(2) 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只需将数据依次拷贝到第一步所申请的缓冲区中, 用系统库中的函数STRCPY () 或MEMCPY () 函数;

(3) 命令驱动器传输数据。调用帧驱动器库函数FRM_writ, 由帧驱动器 (实际上是硬件) 完成写操作。如果状态返回值不为零 (需判断) , 则用函数FRM_rbuf释放缓存。

(3) 从变频器读数据

由于USS通信协议由一个双向信息表组成, 在向变频器写完数据后, 须通过帧驱动器的读指令来读取变频器的返回报文。接收数据的过程与发送的过程基本相反, 也有如下三步, 其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1) 通过帧驱动器从接口读一帧数据并把它放在一个缓存区中, 用FRM_read () 。 (2) 将数据从缓存区中拷贝到工作区域, 使用系统库中的函数MEMCPY () 读出该缓存区中的数据。 (3) 释放缓存区以便再使用, 用FRM_rbuf () 函数来释放缓存区。

(4) 系统整体流程

本系统现场层由四台变频器组成, PCC按照USS协议, 通讯采用485接口标准, 依照轮循发送命令的方式, 对四台变频器依次进行控制。发送给每台变频器的命令最多为4次。若4次发送, 都没有得到相应变频器的回应信息 (即应答报文) , 则放弃对该变频器的本次控制, 改为对下台变频器发送控制命令, 等待回应信息。以此类推, 直到对四台变频器均执行过控制操作, 程序循环结束, 进入下次循环。

(五) 结束语

由于篇幅的原因, 本文没有过多的讲述6SE70系列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及HITECH人机界面的设计, 这些说明书上都有叙述且很具体。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讲述USS协议报文结构中PKW区和PZD区在系统中的应用, 该系统已经调试成功, 经过长期测试, 运行可靠。

摘要:USS协议是一种常用的通信协议, 适用于通过主从结构和串行通信的方式对自动化设备进行监控。文章将以实例说明其在RS485作为其物理传输层上的具体应用。此项目的硬件设备是由贝加莱2000系列PCC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西门子6SE70系列变频器、天津罗升的HITECH人机界面以及现场的几台电机构成。

关键词:USS协议,PCC,变频器

参考文献

[1]SIEMENS SIMOVERT MASTERDRIVERS Vector Control[M].DA65.10.1998.

[2]阳宪惠.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8:63-81.

[3]齐蓉.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7, 13-73.

USS协议 篇2

通用串行接口协议, 该协议是由西门子公司专为变频器通信而开发出来的通用通行协议, 它可以支持变频器与PLC之间的通信连接, 利用串行总线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协议。

S7—200PLC可以将其通信端口设置为自由口模式的USS协议, 可以实现PLC对变频器的控制, USS协议是主—从结构协议, 规定了USS总线上可以有一个主站 (PLC) 和最多31个从站 (变频器) , 总站上的每一个从站都有唯一的标识码 (即站地址, 在从站参数中设定) , 主站依靠标识码识别各个从站, 每个从站也可以对主站发来的信息报文做出响应并回应报文, 从站与从站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据通信, 另外还有一种广播通信方式, 主站可以同时给所有的从站发送报文, 从站在接受报文并做出相应的响应后不必会送报文。

2 使用USS通信协议有很多的优势

在利用PLC对变频器进行控制时, 多采用面板和端子进行控制, PLC输出数字量来控制变频器的启动和停止, 也可以依靠PLC的模拟量输出来控制变频器的速度, 但是这样做有很多的弊端: (1) 在设计控制电路时需要很多的硬件, 设计成本提高。 (2) 在现场布线时比较复杂, 线和线之间容易引起相互的干扰和影响。 (3) PLC与变频器之间由于受到硬件的限制, 彼此之间交换的信息量很少。 (4) 在控制变频器的启动与停止时, 由于存在硬件动作时间延时的影响, 如交流接触器的主、辅触点的动作延时, 会影响控制的精度。 (5) 如果变频器出现故障时, 变频器只能从一个输出点输出, PLC能得到变频器的故障状态, 但是不能准确判断当发生故障时, 变频器是处在何种状态。

为了能够准确地控制变频器, 减少布线的压力和降低成本, 我们可以使用USS通讯协议方式来控制变频器, 西门子变频器都可以利用网络的方式与PLC进行信息交换, 进行数字化的信息传送, 这样做能够克服以上缺点, 极大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运行的可靠性。

另外USS通信时的刷新周期与PLC的扫描周期是不同步的, 一般要完成一次USS通信需要几个扫描周期, 通信时间与链路上的变频器的台数有关系, 还与波特率和扫描周期有关。如果PLC的通信波特率设定在19.2Kbps, 有三台变频器挂在总线上, 经过实际测试检测通信时间大约是50ms左右。

3 如何利用S7—200对MM440变频器进行控制

3.1 硬件连接:

一般情况下, USS通信电缆采用双绞线即可, 如果干扰比较严重, 可以采用屏蔽双绞线, 也可以采用Profibus-DP电缆, 在采用屏蔽双绞线作为通信电缆时, 把具有不同电位参考点的设备连接在一起, 在互连电缆中会产生不应有的电流, 从而造成通信口的损坏。所以为了保护通信电缆上的设备, 可以采用的方法一是采用共用的电路参考点, 另外也可以采用相互隔离的方法, 以防止电路中产生不应有的电流产生, 屏蔽线必须连接到机箱接地点或9芯D型插头的插针1, 而且建议将变频器的0V端子连接到机箱接地点上。从PLC下载端口引出下载线, 把3号端子的引线接到MM420变频器14端子上, 把8号端子的引线接到MM420变频器15端子上。如果使用DP接线头, 那么终端电阻要打在关闭状态, 终端电阻的作用是用来防止信号反射的, 并不是用来抗干扰的, 如果通讯距离很近, 波特率较低或点对点通信的情况下, 可不用终端电阻。在多点通信的情况下, 一般只需要在USS主站上首尾端家终端电阻就可以取得良好的通信效果。为了保护好被通信的设备, 不要带电插拔USS通信电缆, 尤其是正在通信的过程中, 这样很容易损坏变频器和PLC的通讯端口, 如果是大功率的变频器, 即使变频器断电也要等到变频器的电容彻底放电后, 再去插拔通信电缆。

3.2 PLC的编程:

在PLC编程软件的界面上, 我们找不到USS协议, 所以在使用USS协议之前, 需要安装西门子的指令库, 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和安装后才可以使用。

3.3

USS协议需要占用PLC的通信端口0或1, 使用USS_INIT指令可以选择PLC的端口是使用USS协议还是PPI协议, 选择USS协议后PLC的相应端口不能再做其他用途, 包括与STEP7-Wicro/WIN的通信, 只有通过执行另外一条指令或将PLC的模式开关拨到STOP状态后, 才能重新再进行PPI通信。当PLC与变频器的通信中断时, 变频器将自动停止运行, 建议使用PLC226, 因为它有两个通信端口, 当第一个端口用于USS通信时, 第二个端口可以用于程序的检测。

3.4 程序的编写:

初始化调用:

Mode:1表示将端口0分配给USS通信协议, 并启用该协议。输入值0将端口0分配给PPI, 并禁止USS协议;Baud:通讯的波特率选择9600;Active:链路中的变频器的通信地址为0;Done:当该指令完成后, 该位变为1;Error:把错误信息放置在VB100地址里。

Uss_ctrl指令用于控制Micro Master驱动器的激活:

利用SM0.0把USS__Ctrl激活, i0.6为1时启动变频器运行;i0.5为1时按减速模式停机;i0.4为1时按快速停车模式停机;i0.3为故障确认信息, 当i0.3从0转为1时, 驱动器清除故障;i0.2为变频器的方向, 1为正转, 0为反转;要控制的是地址为0的变频器;变频器的型号为MM440;速度设定值100.0;m10.1为收到应答, 每次S7-200从驱动器收到应答时, Resp_R位均会打开, 进行一次扫描, 所有以下数值均被更新;VW200为来自变频器的状态字, 表示当时的实际运行状态;VD400为变频器的返回的实际运行速度;m10.2为变频器返回的的运行状态信号, 1表示为正在运行, 0表示为已停止;m10.2为变频器返回的运行方向, 1表示为正转, 0表示为反转;m10.4为变频器返回的禁止状态信号, 1表示为禁止, 0表示为开放;m10.5为故障指示位, 0-无故障, 1-故障。

USS协议读取指令的调用:

利用i0.1的上升沿来读取变频器的实际运行频率, 变频器的地址为0, 读取的变频器参数为3, 变频器参数的下标为0, 把这些命令存放在VD120存储空间里;m10.6为完成位, VB100表示错误, 变频器返回的参数值存放在VW130空间里。

USS协议写入指令的调用:

利用i0.0的上升沿来写入控制变频器的命令, 控制变频器的地址为0, 控制变频器的参数为10, 变频器参数10的下标为0, 写入到变频器的参数值为30, 把这些命令存放在VD150存储空间里;m10.7为完成位, VB100表示错误, 当变频器关断后, 信息存储在EEPROM中。

3.5 设置变频器的参数:

(1) 参数复位:P0010=30 P0970=1

(2) 快速调试:P0010=1 P0304=额定电压P0305=额定电流P0307=额定功率P0310=电机的额定频率P0311=电机的额定转速

(3) 设置参数:

P2012.2=2 (USS协议的PZD长度, 即过程数据的长度)

P2013.0=127 (USS协议的PKW长度, 等于127表示PKW长度是可变的) P0003=3 (访问等级)

P0700=5 (选择命令源, =5 COM链路的USS设置)

P1000=5 (频率设定值的选择=5通过COM链路的USS设定)

P1120=5 (斜坡上升时间5S) P1121=4 (斜坡下降时间4S)

P2000=25 (基准频率) P2009.0=0 (USS规格化)

P2010.0=6 (USS协议波特率=6是9600波特)

P2011.0=0 (USS地址, 为变频器指定一个唯一的串行通讯地址)

P2014.0=0 (USS协议的停止传输时间)

P0971=1 (从RAM向EEPROM传输时间)

4 总结

通过这样的连线、PLC的编程、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之后, 在i0.5和i0.4为低电平时, 按下i0.6按钮, 地址为0的变频器开始启动, 启动的速度为100%, 方向为当i0.2为低电平时为反转, 当i0.2为高电平时为正转。

如果想改变变频器的参数, 以改变P0010为例, 如果原来的参数为0, 现在想改变为10时, 采用USS协议写入指令完成对变频器0的控制, 如果想读取变频器的参数时, 采用USS协议读取指令完成对变频器的参数监控。

参考文献

[1]陶权.变频器应用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自先.变频器实用技术与维修精要.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USS协议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6岁。按AO分型均为A型,骨折部位T11,1例,T122例,L14例,L21例,L31例。致伤原因:坠落5例,车祸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 d,平均3~9d。术前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测量均有明显改善,2例有神经症状,Frankel分组均是D组。

1.2 手术方法

采用后侧入路,常规暴露伤椎在C型X线机透视下骨折椎体上下相命椎体植入USS椎弓根钉。根据术前神经压迫和骨块突入椎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部分或全部植板切除减压和后凸骨块复位,之后安装连接棒,于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和伤椎空腔骨,用穿刺针于伤椎椎弓根或减压的椎管后穿进伤椎,插入可扩张球囊,加压球囊,椎体复位,取出球囊,将牙膏状骨水泥填充入空腔。注意事项同PKP(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逐层缝合,术后常规放置引流,拔管后即可下地活动。

2 结果

手术均达满意复位,每个椎体注射约4~6 ml骨水泥,平均4.2 ml。手术时间平均2.5 h,平均失血量为320 ml。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即刻恢复0°~12°,平均9°。

椎体经板凹陷最低点距椎体前后缘连线距离C椎体经板塌陷恢复0~5 mm,平均3 mm,最后随访时椎体高度丢失与术后即刻测量无变化。术中1例发生骨水泥漏至椎体前外侧,无骨水泥毒性反应。无肺栓塞、感染和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经脊椎的三柱复位结构而提供内固定。符合固定最小化的原则,成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是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器虽然在术后初期能使胸腰椎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内固定,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复位丢失而再次出现后凸畸形,以后凸畸形超过10°或出现内固定折断为标准。文献报道,失败率达40%~45%[1]。老年人常存在骨质疏松,更容易出现复位丢失及后凸畸形,而后凸畸形是引起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后期出现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2]。Oleruel等[3]认为,椎体骨折复位后遗留骨缺损是导致后期复位丢失的主要原因。

虽然正常情况下椎间盘蠕变可吸收作用于椎体的压力,但当压力突然出现,椎间盘和骨刚度方面就发生变化,终板常常在椎间盘破坏前发生骨折[4]。Oner等[5]对胸腰椎骨折的相邻椎间盘进行MRI分析发现,大部分椎间盘并未破坏,而是由于终极骨折使椎间盘陷入椎体。经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复位时,椎体周围终板可通过强大的纤维环牵拉复位,但椎体终板下骨压缩空洞未复位。椎间盘可再次陷入椎体内导致椎间隙狭窄,进一步导致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所以填充椎体骨折复位遗留的骨缺损,使变形椎体成形重建是防止椎体高度丢失,椎间盘组织再次陷入椎体,使间隙变窄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经椎弓根后植骨和前路植骨重建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经椎弓根后植骨和前路植骨重建存在操作复杂、手术创伤增大、患者仍需卧床待植骨融合后方能负重等不足。笔者采用经后路USS短节段复位固定后,经椎弓根向缺损部位行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入以填充椎体骨折复位遗留的骨缺损,使椎体前中后柱获得即刻稳定。加之椎弓根钉固定,患者手术后1周内即可下地活动。随诊无1例断钉和复位角度丢失、椎间隙变窄发生,由此可见,USS复位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地防止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且易于操作,可早期下地。

骨水泥作为填充材料已有半个世纪的使用,到目前为止仍是骨科常用的填充材料,其稳定性好并无毒副作用,但填充过程中骨水泥渗漏可引起严重后果。PKP在注入骨水泥前通过球囊扩张使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并在椎体内产生空腔,可在低压下注入粘稠度较高的骨水泥,骨水泥的渗漏率远远低于PVP[6]。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措施:(1)注意介入时机选择,伤后4~5 d较好,伤后3~4周则渗透率更低。(2)穿刺尽量在椎体中部。(3)注意注射时机,骨水泥注入套管中,待骨水泥呈较粘稠的柱状并能竖起来为最佳时机。(4)注射时要尽量降低灌注压力。(5)选用带显影剂骨水泥,灌注时用C型臂透视监视骨水泥的充盈情况,一旦出现渗漏,立即停止灌注。

笔者认为椎弓根螺钉仅在骨折早期起支撑固定作用,脊柱的长期稳定,有赖于椎体本身的生物力学稳定的建立。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不但有椎体复位作用,同时重建椎体高度,达到间接的脊髓减压,可防止后期的内固定松动和矫正丢失,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USS椎弓根固定复位并椎体缺损空洞部充填骨水泥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的方法 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USS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根据临床神经症状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复位后路于伤椎进行球囊扩张骨水泥充填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柱稳定。术前术后随访,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和相邻间隙变化等。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 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无塌陷,椎间隙无明显改变,术前神经症状消失。结论 USS短节段复位固定骨水泥充填伤椎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地填充椎体内骨缺损,而且早期下床活动,无椎体高度丢失情况。

关键词:胸椎,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参考文献

[1]Bridwell KH,Dewald RL.The textbook of spinal surgery and ed[J]. Philadelphia Lippin cott - Raven Publishers,1997,9(6):971 -979.

[2]Olerud,Karlstom G,Sjostrom L.Transpedicular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J].Clim Orthop,1998,6(3):227 - 244.

[3]唐天驷.进一步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2):457.

[4]Roof R.A study of the mechanics of spinal injuries[J].J Bone Joint Surg(Br),1960,42:810.

[5]Oner Fc,Vander Rijt RR,Ramous LM,et al.Changes in the diac Space after fractures of the thoraco lumbar spine[J].J Bone Joint Surg(Br),1998,8(10):833.

[6]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275-278.

上一篇:破镜下一篇:现代物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