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2024-05-09

空白(精选12篇)

空白 篇1

《静女》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 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情趣的生活情景, 展现了女子与男子之间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淳朴而真挚的爱情。它是反映先秦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缩影。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艺术”就是行文时运用含蓄精练的语言描写人、事、景物等, 给人留下更多想象联想的空间, 达到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静女》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空白艺术“的运用, 用寥寥数笔给我们呈现出了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用简约的文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用含蓄的诗句给了我们一双放飞思维的翅膀。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人物性格还原当时场景, 这一场景是那样富有戏剧性和生活气息。以下是教学文本后的一点感受, 希望能给同行鉴赏教学之余提供有益参考。

一、充分联想, 还原文本场景

《静女》虽短小但不乏情趣 , 情趣体现在情节或场景中。诗歌表面上只写了几个动作, 却给我们鉴赏诗歌留下了大量“空白”。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我们需要放大思维, 有效联想, 再现情节, 还原场景。运用联想即填充“空白”的过程,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 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还可以拓宽文本教研的深度和广度。

如在文本第二、三两章, 可以这样还原, 这两章是写女子心疼男子, 不忍心让他久等, 终于露面了, 先送彤管给男子, 问他是否喜欢, 男子连声赞叹。女子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送给男子, 问他更喜欢哪件礼物, 男子心领神会, 爱人及物, 惊叹小草“洵美且异”, 因为是“美人之贻”, 在问答中传达心声。也可以这样想象, 第二章“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写男子回忆往日约会, 他一边继续等待女子, 一边回忆女子赠送彤管的情景, 于是, 男子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咏赞道:“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并情不自禁地吹起笛子, 女子被悠扬的笛声打动了, 终于走出来, 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送给了男子, 男子惊喜不已, 连声赞叹荑草美得出奇, 因为它是“美人之贻”精练的语言在想象的催化下, 呈现了一幅清新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画面, 演绎了一曲悦耳的爱情交响乐。

二、深度辐射, 再现人物形象

《静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爱情诗 , 它的脍炙人口之处就在于诗歌本身呈现出来的打动人心的爱情美, 在于诗歌中呈现出来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男子的憨态可掬、女子的温婉美丽。还应放飞思绪, 在体会男女相知、相亲、相爱的过程中重塑诗歌中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首先交代女子的娴静、温婉美丽, 这可以认为是女子的总体性格。其次, 女子的心思细腻委婉含蓄、活泼机灵、富有智慧更是可窥一斑。诗歌中, 女子约男子在城角相见, 但女子隐藏起来迟迟不出来相见, 即“爱而不见”, 女子“爱而不见”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女子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 观察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 是否适合约会。二是女子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考验男子, 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等她, 值不值得自己付出, 值得就赴约。三是女子想故意捉弄男子。“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青年男女在表达心声显示心迹、传达绵绵情意时, 不是用直白的语言, 因为那些直白的语言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女子对男子的含蓄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女子与男子的形象在深度辐射中愈发显得血肉丰满。只有这样充分想象, 才能把人物形象还原成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人, 有情有义、有灵魂、有肉体的现实中的个体。

三、放大视角, 涵泳文本情感

涵泳诗歌情感, 我们需要抓住文本情感的生发点和落脚点。古代诗歌中直接抒情的不多, 一般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静女》一诗, 女子表达情感的基点就是“彤管”和“荑草”为获得更好的审美感受, 体验文本传递的情感, 我们需要放大视角, 听听它的声音, 掂掂它的分量, 辨辨它的色彩, 摸摸它的温度。因为点点滴滴总含情。

“静女其娈 , 贻我彤管”中的“彤管”是民间用 “荑草”制作出来的红色的土乐器, 即红管。也就是说彤管可以吹奏, 未加工的荑草只能是一件不起眼的装饰品。但《静女》中的男子还是有厚荑草薄彤管之嫌。因为这当中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是荑草虽普通但寄予了姑娘的一片真心, 是女子表达真心的定情信物。在《诗经》时代, 女子送给男子的定情信物有一类就是鲜花香草[2]。二是对花草的赞美亦是对它传送的那份特定内容的真情体验, 就是说他们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 而进入到了追求内心世界和谐的高层次爱情境界。所以, 男子接受荑草, 就等于接受了姑娘的真情, 接受了荑草就意味着对爱情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从不同视角解读诗歌中的爱情, 那爱情是用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放大视角, 情感体验才会别有洞天;放大视角, 文本的深层内涵才能触摸到;放大视角, 才能超越时空, 与古人对话。

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原则”, 即“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 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 文字和形象即所谓的“八分之一”, 情感和思想即所谓的“八分之七”。海明威认为前者是具体可见的, 是露出水面的部分, 后者是水下的部分, 应该通过文本提示让读者想象[3]。“冰山原则”对诗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静女》鉴赏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填充文本的空白, 探索冰山下的“八分之七”, 在神思飞扬中, 实现与诗歌的沟通和对话, 从而实现文本价值意义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李殿林.静女的空白艺术[J].新语文学习 (教师版) , 2008 (1) .

[2]孙小金.诗经定情信物初探[J].学术论坛, 2010, 4.

[3]胡丹.浅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及其影响[J].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1 (4) .

空白 篇2

一个适合大学生使用的个人简历表格。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籍贯

毕业院校

政治面貌

学历

求职意向及个人工作经历

求职类型

应聘职位

求职类型

可到职日期

月薪要求

希望工作地区

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

在何地上学

证明人

最高学历

选修专业

所学专业课 程

个人技能

专业成果

语言能力

国语水平

个人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个人爱好、特长

个人获奖情况

现任职务

自我评价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QQ

手 机

E-Mail

“空白”又非“空无” 篇3

冤难白,恨无补。“做事业要挺身出去,了生死亦要挺身出去。”所以金圣叹临刑前对这些都不说了。但是,他的“心头”还有另一些“万不获已,必欲说出”的话。这,就是临难前的三首诗。第一首《绝命词》为:

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

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

“鼠肝虫臂”,语出《庄子·大宗师》:“伟哉造化……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意谓大化迁流,生老病死,顺其自然,所遇皆适。那么,死之于我,无非是任化而往,回归“自然”,所痛惜的只是——书未著成身先死!

金圣叹被当时的官绅们看做“坏货”,必欲除之,这是思想理念上的偏见。然而也有些人对他不随流俗的表现,视为“奇”,目为“怪”。其实,金圣叹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追求,倒是十分清醒理智的,也是很本分的。他说:“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从吾所好,则不著书,其又何以为活也!”(《第五才子书·序三》)心之所好,业之所在,生命的意义全在“著书”二字。为此,他“深宵不寐,勤心从事”。“著”什么呢?比如对“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的评点,便是他心中的规划。而且后二者业已完成刊行,《杜诗解》也完成了一部分,其他几种也有所涉及。关于他的“书”,虽有种种议论,然其独特的感受、领悟和审美体验,确也赢得了不少称誉,以致“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王应奎《柳南随笔》)。如此反响,实足以使他深信只要假以时日,心愿定成现实。他自己也正是这么说的:“诚得天假弟二十年,无病无恼,开眉吃饭,再将胸前数十本残书一一批注明白,即是无量幸甚。”(《答王道树学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金圣叹实在是一个“游”在中途,望见“彼岸”,而活活被人按入“水底”的。“一个人的临死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莎士比亚《查理二世》)是的,金圣叹在绝命的一刻,呼喊着“庄骚马杜待何如?”这种对事业的眷恋,更甚于生命结束之悲哀,不正是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与执著吗?其悲怆惨烈,自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横祸,冤情,拷打,直至断头,都没有湮灭他“心头”的希望。这种“绝命”而不“绝望”的执著、痴迷,亦颇能反映这位“奇人”的心性。那么,希望在哪儿呢?这就要说到第二首《与儿子雍》(自注:吾儿雍,不惟世间真正读书种子,亦是世间本色学道人也):

与汝为亲妙在疏,如形随影只于书。

今朝疏到无疏地,无着天亲果宴如?

题下“自注”不可忽视,要知道同是“读书”,各人的读法、领会、感悟、目的等等,未必相同。金圣叹在回忆幼年初读《西厢记》时说:“见‘他不偢人待怎生’之七字,悄然废书而卧者三四日……先师徐叔良先生见而惊问,圣叹当时恃爱不讳,便直告之。先师不惟不嗔,乃反叹曰:‘孺子异日,真是世间读书种子’!”这位塾师思想之开放、眼光之敏锐确是惊人,其鼓励和预言给金圣叹留下了意外而又难忘的印象。后来金圣叹又一再地、慎重其事地把“读书种子”四个字送给儿子,足见金雍之于“书”亦颇有乃父之风。这,正是金圣叹日后的希望之所在。诗的开头,首先回想往日,父与子只管各自与“书”相伴,父子亲情其妙在“疏”,亦可谓形疏而心惬。但也有形影相随之时,那原因也在于“书”。金圣叹虽有任性放旷的一面,然而对儿子的怜爱、期望却非一般。金雍十岁时,金圣叹便以《水浒》为范例给他讲授文法,也曾应金雍的“力请”而放下自己紧迫的著述工作,选讲唐人七律,还将金雍的笔录稿整理成《选批唐才子诗》。相疏相随皆因“书”,美妙的亲情,如今成了永不再现的往事,无可奈何的悲哀中,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舐犊深情。从今往后,生死两茫茫,“疏到无疏地”,没有了父亲你还能安然如故吗?无限关切,无可奈何,令人心碎。可是作为深爱儿子、寄希望于儿子的金圣叹,又怎能就此搁笔,甘心撒手呢?于是又写出了“必欲说出”的第三首诗——《临别又口号遍谢弥天大人谬知我者》:

东西南北海天疏,万里来寻圣叹书。

圣叹只留书种在,累君青眼看何如!

东西南北,山长水远,不辞万里来寻一个“罪人”的书,实可谓情真义重,直道而行,德配天地之“大人”。“临别”之际,作者只能向普天下这样的“知我者”深深地道一声谢谢!欣慰之情,感激之意,溢于言表。如果再进一层看,这情意之中,更深含了他对生命与“书”的独特的体认。临终前一年,金圣叹曾在与友人嵇永仁的信中说:“人生世间,乃如弱草,春露秋霜,宁有多日!脱遂奄然终殁,将细草犹复稍留根荄,而人顾反无复存遗耶?用是不计荒鄙,意欲尽取狂臆所曾及者,辄将不复拣择,与天下之人一作倾倒。此岂有所凯觎于其间?夫亦不甘便就湮灭,因含泪而姑出于此也。”(《葭秋堂诗序》)可见,他是多么渴望凝聚了心血的“书”,为他的事业、人生留下“根罧”。那“书”中的怨愤、爱憎、感悟和追求,能成为超越生命,与后人分享的一种独有的智慧和精神,而永不“湮灭”。

总之,在他的心中生命与“书”融为一体,而“书”尤重于生命。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他对“万里来寻圣叹书”的人是何等的感激!遗憾的是心中的“书”未能全部献给天下之人,还能留下来的只有“书种”(儿子金雍),望天下“知我者”能另眼相待,给他——我惟一的希望——一点关爱!“累君青眼看何如”,多少期盼,多少不安,多少哀情,催人泪下!

这三首小诗,各有侧重,但又是韵脚相同、心迹相连、情流如注的一组诗,合之则展现了金圣叹临难前的内心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只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两件事又围绕着一个“书”字,那就是“书”愿未了,含恨而去;“书种”尤在,心存希望。骨肉之情,托孤之意,亦与“书”紧紧相连。是的,倘若儿子安然无恙,自可读书、著书,成就他的事业,也了却自己的未竟之业。诚如培根所言:“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最大,因为子女被他们看作不但是族类的继承者,又是所创事业的一部分。”(《论家庭》)一个看似玩世的金圣叹,实际上对自己的理想、观念、事业,却又是如此异乎寻常的钟爱、执著、至死不舍的。人们说他“复杂”,这,也可以算是一个侧面吧。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二十日圣旨下,不过圣旨中还点明了:“至秋用刑。”可是,七月十三日“哭庙案”十八人匆匆被斩,如此迫不及待,这又一次暴露了朱国治心中之“鬼”。随后,金圣叹家产抄没,全家流放辽东。父亡家破之悲,流放之苦,生计之艰,又岂能安然于“书”!纵有此心,也无此力,金雍恐怕也只能面对“庄骚马杜待何如”?喟然长叹!“无着天亲果宴如”,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如果说生前的忧虑、预感不幸而言中,那么,留在身后的一丝希望,也就永远、永远地“锁定”在“遗憾”二字上了。“遗憾”给金圣叹的事业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白”,令人惋惜,但却为历史增添了沉痛的一页——一个实实在在的天大冤案,一出活生生的人间悲剧。在这个悲剧的舞台上,大清王朝上上下下一伙群丑的灵魂与嘴脸又作了一次充分地展示。因此,换一个角度来看,“空白”又非“空无”,“天下物无独必有对”,“空白”既昭示了黑暗、残酷与罪恶,也是无声而永在的血泪控诉。“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荀子·解蔽》)世事就是如此辩证,如此奇妙。是非各异,邪正分明,而又因果相生,正反互动,是非相形,一幕又一幕地演于世人的眼前,缺一则无以为“戏”,无以为“史”。所不同的是,一则遭人唾骂,遗臭万年;一则敬而立祠,时时祭祀(《吴县县志》载:“十八人祠在阳山,祀请初哭庙案金喟等。”)。历史又是公正的,民心也是不可忤的!

巧抓“空白”妙填补 篇4

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填补中得到巩固和深化

无论学生对课文的“空白”作怎样的填补、加工, 都得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否则无从下笔。对课文的填补, 往往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透彻文章主旨、清晰文章思路, 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得到巩固和深化。如《穷人》这篇课文在写到桑娜掀开帐子处戛然而止, 渔夫的反应和渔家最后是否会收留西蒙的孩子, 这两个人们急于知道的信息就成了“空白”。教师组织学生续写课文, 对这一“空白”进行填补, 学生为了填补得连贯、合理, 首先就必须剖析渔夫的性格。联系上文, 学生不难知道渔夫与桑娜一样善良、一样富有同情心, 从而得出孩子必将有个好归宿这一结论。填补过程中, 桑娜与渔夫两位穷人善良的品格深深烙入了学生的脑海, 课文要表现的穷人高尚的精神学生也心领神会, 学生对《穷人》这篇课文的理解也随之异常深刻。

二.学生的个性思维在填补中得到放飞和张扬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对课文“空白”的填补往往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在填补过程中, 学生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语言是自己的, 观点是自己的, 结论也是自己的。续写《狐狸和乌鸦》一文时, 学生对教师设置的“乌鸦叼着一片肉再次与狐狸相遇, 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一“空白”进行填补, 答案就是极其丰富的:有的认为乌鸦吸取了教训, 没有再上狐狸的当, 并设计惩罚了狐狸;有的说乌鸦受到狐狸更高级的“糖衣炮弹”的攻击, 再次中了计;有的想象乌鸦和狐狸仇人相见, 互相厮杀, 两败俱伤……学生各抒己见, 表达对“挫折”的不同理解, 创作热情极其高涨, 思维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

三.学生积淀的情感在填补中得到释放和升华

学习课文时, 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当这种情感体验积聚到一定的程度时, 将之释放, 便会眩人耳目;反之, 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平息。对课文“空白”的填补, 恰恰给了学生一个释放感情的良机。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 可以将滚烫的情感付诸于语言, 将真切的体验宣泄于文字。《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中, 有这样一段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 桑兰可以自己刷牙, 自己穿衣, 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 在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 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学习这段话时, 教师发现学生脸庞上写满了激动, 朗读时感情十分充沛, 知道教材虽然没有就桑兰刷牙、穿衣、吃饭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 但学生在了解了桑兰的不幸遭遇和坚强品格后, 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敬佩, 已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自觉地在头脑中对课文这一“空白”进行了填补和加工。此时, 教师让学生从桑兰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其一, 进行补叙, 自然水到渠成。学生全身心感受着桑兰的痛苦和坚强, 有位学生这样写到:“这天早晨, 桑兰请护士挤好牙膏, 拒绝了护士的帮忙, 开始刷牙。她忍着剧痛,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从床上撑起上半身, 用嘴叼起牙刷, 将牙刷的一端留在口中, 另一端安放在手肘处, 费力地刷起牙来。每刷一下, 她都会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刷着刷着, 她的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刷完, 桑兰也虚脱了, 但她仍微笑着, 安慰身边每一个关心她的人:‘没事, 我能行!’”写到这里, 他情不能已:“桑兰姐姐, 你是多么坚强啊, 面对人生这么大的不幸, 你都能微笑着坦然面对。我要向你学习, 不管遇到什么挫折, 都决不退缩!”补叙过程中, 学生的感情不仅得到了释放, 也得到了升华。

避免职场“空白期” 篇5

职场中,类似小冯的例子并不少见。从一而终的职业,对于现在的职场人来说,几乎不太可能,有调查显示,将近80%的职员都会有主动跳槽的经历。那么,对于想跳槽的人来说,是否需要有个职场的缓冲期或者是空白期,来为自己进行一下调整,或者是“骑马找马”,直接进入下一家公司呢?

跳槽季的波动也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影响,尤其是刚刚工作两三年的职场新人,受影响是最大的.。他们缺乏自我调节的成熟心态,一旦仍未找到理想职业或者没有机会转型,便会身心疲惫,产生需要“歇一歇”的想法,对于这样的职场人来说,职场空白期也随之而来。

要缓冲,但尽量不要“空白”

“职场中,有‘缓冲期’是可以的,但要尽量避免出现‘空白期’。” 某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赵海峰表示,有些人辞职后什么也不做,也就是绝对“空白”了,还有一些人,则利用这段空白,来充电,提高专业知识,重新对自己进行规划,这就是相对空白,也可以说是“缓冲期”。

赵海峰分析,职场空白期大多情况会发生在这些新人身上,盲目离职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对今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会非常不利。“所以,先静下心来,为自己职业做规划,想一想为什么要辞职,辞职后要去做什么。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骑马找马’。”

“空白”理由 要有说服力

“我在招聘人才时,如果应聘者出现了‘空白期’,我会非常注意的,

”赵海峰说,职业生涯中出现“空白期”,不要刻意向用人单位隐瞒,但要有一个合理的、能够说服对方的理由。赵海峰解释,从企业角度考虑,当员工因为考研、充电、或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出现空白期,企业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单纯的“不想做”、“累了”等,那么对于这个人之前的辞职原因,以及今后的工作态度,都会使雇佣者有所疑问。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应聘者,当问到他为什么出现‘空白期’时,他说需要调整工作状态,这个理由有些牵强。”赵海峰举例说,每个人都有职场倦怠期,或者迷茫期,即使他得到了这份工作,也不能保证做得一帆风顺,如果将来再出现迷茫或倦怠感,他是不是又会选择辞职呢?“他就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空白期”不要打零工 “空白”时间不要过半年

出现空白期,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因此,在“空白期”中四处打工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中。他们大多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离职率比较高,频繁的跳槽,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空白”状态。

“利用‘空白’时期提升自己,但不要打零工。”赵海峰解释,经常打零工,会让自己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没有系统合理的规划,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导向会很不利,而且,“打零工”给用人单位的印象也不好,会让公司觉得该员工不踏实,缺乏可信度。

“一旦出现‘空白期’,一定要尽快做规划、找出路。半年是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就很容易养成惰性,影响职业发展。”

【阅读更多职场法则文章】

来自空白深处 篇6

音乐就是用来渡人的吧,如果不是,为什么《送别》的作者李叔同,中年时皈依佛门?

歌声中合唱最美,情歌最动人.情窦初开的男女在河边、树下的对歌,兼具二者之美,可谓音乐中的巅峰。

《蝴蝶泉边》风靡一时,多少人来找蝴蝶泉,为的就是重温阿鹏和金花在大理蝴蝶泉边飘逝的情境。如果有一朵金花站在你的面前,谁不愿意做铁匠阿鹏呢?

还是弄玉顿悟得早。几千年前,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是一朵金花,是战国最强盛的秦国的公主。她最大的爱好却是吹笙,终于嫁了善吹箫的箫史,之后就双双成仙,到彩云间快活。这真是一个让人气馁的神话:好像只有天上才存在那么美好的事情,因为织女下凡找董永的传说也证实了这一点。

就算织女下凡是真,也有董永不敢要的时候,年轻的王洛宾就是这样的董永。当年去青海湖边拍摄影片,他请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扮演牧羊女,王洛宾换上藏族服装扮演卓玛的助手。相处三天,同骑一匹马。在赶羊入圈时,卓玛抽了他一皮鞭。于是他著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在归途骆驼背上写成: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卓文君听了司马相如弹的一首曲子,就决定私奔相如,两人恩爱有加,当街卖酒。可是,相如飞黄腾达后,就冷落了文君,文君只是靠着一曲《白头吟》才勉强挽回了相如的心。文君算是比阿娇幸运,阿娇千金买来相如的《长门赋》,也没有打动武帝的心。

伤感的何止古代的阿娇们。近代的蔡锷为迷惑袁世凯,与妓女小凤仙整日厮混,袁世凯戏称他为“风流将军”,蔡锷最后再造共和,却英年早逝,小凤仙嫁给某师长到沈阳,再嫁某厨师,隐瞒身份,默默无闻。“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化魂绕战旗。” 一首《知音》应该是对小凤仙这位百年一遇的风尘女子的追忆吧。

虞姬也愿化魂绕战旗,不过比小凤仙更为悲壮。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利兮奈若何?英雄末路,而美人先行。

早知如此不能保护女人,当初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宁愿相信:因为太好,所以拒绝。

女人也如此。比如德国少女特勒泽,她的音乐老师碰巧就是贝多芬,40多岁的贝多芬正是懂得爱情的时候,可是很遗憾,这并不是一个弄玉和箫史的故事,留下来的只是一首《致爱丽丝》,还把主人公的名字弄错了。

李隆基在开元年间,他把精通音律的李白弄进宫中,于深夜秉烛赏牡丹,贵妃陪酒,李白填词,即席高歌了三首,所用的曲调就是当时的唐代大曲“清平调”。未几,安禄山进攻长安,贵妃在马嵬坡被勒死。

白蛇娘娘尚且能水漫金山去营救自己的夫君,玄宗贵为帝胄,却被迫赐死自己的女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死别其实还没有生离那样悲怆。陈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24岁的他,当沉浸在“楼台会”的伤感和凄婉时,怎么也没想到,这正是他自己和女友被迫分手的黑色前奏。他俩最后一次见面,分别时,北海公园的广播里偏偏放起了《梁祝》。一时间,失恋的陈刚,眼泪化作了满湖的水。

1932年,失恋的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了一首叫《黑色的星期天》的乐曲。首先被这个魔鬼邀去的,是一位在布达佩斯一家酒巴喝酒的青年。他听了乐队演奏这首乐曲后,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有一位美国姑娘出于好奇,特意借来这首乐曲的唱片,结果也以在自己的家中自杀而告终。

当唱片开始流行,一时间竟然有158人为此曲自杀,有幼小的报童,少年的流氓,豪门的少女,钢琴家,乐评人……遗体旁总是有与此曲有关的物品或遗嘱,他们无一例外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去。这是安乐死的邀请书,死亡在他们眼里难道是金色的?

在音色的后面就是埋伏着空灵。名曲似乎是掩饰空灵最好的华衣,顿时显出死的高贵与神秘。音乐就是用来渡人的吧,如果不是,为什么《送别》的作者李叔同,中年时皈依佛门?为什么——1997年5月19日,李娜唱罢一曲惊天动地的《青藏高原》之后,决然出家?

空白票据制度浅析 篇7

(一) 空白票据的概念与意义

空白票据, 又称空白授权票据, 指票据行为人依据法律规定仅须在票据上签章, 无须在票据上记载某些法定必要记载事项, 而容许经票据行为人授权由持票人补充记载该事项的票据。

票据为要式证券、文义证券, 其记载事项原应符合严格的法定要求, 以明确票据关系之主体与内容。欠缺法定必要记载事项之票据, 本应为无效, 然就现实交易而言, 出票人之出票行为于进行时, 可能尚无法确定某些应记载之事项, 而客观上该票据又必须作出, 因此在现代, 多数国家的票据法均例外的允许空白票据的存在, 肯定其效力。[1]空白票据, 乃为满足现实需要, 应运而生。

(二) 空白票据的成立要件

空白票据之成立, 一般须具备以下要件[2]:

1. 须有出票人的签章。

依票据的文义性, 唯有于票据上签章者, 方承担票据责任。故欲使空白票据成立, 须有出票人签章于其上, 否则票据行为无从谈起。而若未亲自为签章而授权第三人作成票据者, 则可能构成票据代理。

2. 须有票据必要记载事项之全部或一部有所欠缺。

空白票据系指必要记载事项之全部或一部有所欠缺。依学理上之一般通说, 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之欠缺, 固为空白票据, 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之欠缺, 亦为空白票据。然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之欠缺, 纵未加补充, 票据仍为有效, 而由法律推定其所欠缺事项, 于实务操作中甚为便捷, 无须过多讨论。本文中所讨论的空白票据, 系指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欠缺者而言。至于所欠缺的程度或样态如何, 则在所不问。

3. 须有补充权之授予。

空白票据之成立, 须有出票人将所欠缺之记载事项预留由持票人日后补充, 依明示或默示授权持票人补充未记载事项, 以完成票据。此即所谓空白补充权之授予。若无空白补充权之授予, 欠缺必要记载事项之票据则为无效, 而非为空白票据。

空白补充权授予之认定标准, 有主观说、客观说与折中说三种学说。主观说认为是否有补充权之授予, 应就出票人是否有授予补充权之意思而定;客观说认为签章之空白票据的外观存在, 足以认定出票人有由持票人将之补充为完全票据之期待可能性, 而无须考虑出票人是否有补充权授予之意思;折中说则认为采主观说或客观说, 须依情况视之。

各国票据立法常对补充权之行使设有期限, 以避免权利行使的迟延, 亦令票据权利状态得以迅为明确。

4. 须有空白票据之交付。

一般票据行为之有效成立, 须以票据之交付为要, 空白票据之出票, 亦须出票人将空白票据交付于持票人后方成立。如未记载完全之签章票据, 未经交付而非因出票人之意思而丧失占有, 为他人取得者, 则非为空白票据, 惟经补充后流通于善意第三人之手, 为保护票据流通及交易安全, 由出票人依票据文义承担票据责任。

至于交付完成与否之认定, 应不同于民法上关于交付之一般规定, 而概以收款人是否已实际取得票据为准, 因唯有收款人有补充权, 其未取得票据时, 空白票据自不能谓有票据法上之效力。而持有空白票据者, 推定为经过有效之交付, 乃为票据法上权利推定之一般规则, 自不待言。出票人亦不得以欠缺有效的交付为抗辩事由, 对抗善意持票人。[3]

二、空白票据的法律效力

空白票据为特殊的票据, 其法律效力较之一般票据, 当有不同。空白票据的效力, 可依补记完成前、补记完成后以及补充权被滥用三种情形讨论之。空白票据之效力, 尚包括票据丧失后的救济, 然在失票救济的途径上, 各国不尽相同, 而空白票据的特殊性使其未必适用该国的一切救济方式, 其失票救济当在本国框架下依公平合理的方式适当为之, 自不待言, 在此不赘。下文所述者, 为上述三种情形。

(一) 空白票据在补记完成前的效力

空白票据的持票人依法有空白补充权, 对于欠缺事项, 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以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加以补充记载, 已如前所述。空白票据于补记完成前, 其必要记载事项仍为欠缺, 其票据处于未完成状态, 票据权利义务亦无法确定, 而依票据的文义性, 此时票据权利的行使自无从谈起。故于补记完成前, 持票人无法以空白票据请求付款, 被拒绝付款时也无追索权之行使。此为各国票据立法之共识, 亦合乎票据法原理, 自不待言。

而至于在补记前得否承兑、保证、转让, 尤其之于空白票据之转让 (流通) , 各国立法未尽一致, 学者观点亦有分歧, 有以空白票据未臻完成, 票据上权利尚未发生, 持票人不得将之转让者[4];亦有认为出于票据流通需要, 可将空白补充权随空白票据一并转让者, [5]至于空白票据之承兑、保证, 也不妨为之, 至票据补记完毕, 始生效力[6]。

笔者认为, 为满足票据之商业流通需要以及便捷之用, 原则上应肯定空白票据于补记完成前得为承兑、保证、转让。然而也应看到, 于补记完成前, 空白票据上的权利义务状态殊不确定, 许于此时为承兑、保证、转让, 将加重票据债务人之风险。票据法为商事法律, 虽重于交易便捷, 然当事人间之利益平衡, 也不可不考量。然于承兑与保证, 虽承兑人、保证人于补记完成前可能存在巨大风险, 然其为承兑、保证行为时当可清楚预见, 其仍为承兑、保证者, 当许其意思自治, 自无不可。但于补记前转让, 或背书转让, 或依直接交付转让, 显然加重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风险, 且不受其控制, 故空白票据得否背书转让, 当视具体情形定之, 笔者以为应考察者有二:一为所欠缺之记载事项。倘为收款人、出票日、付款日等项空缺, 则票据债务人须给付之数额究为确定, 唯对给付之时日、对象等不确定, 其风险毕竟较小, 为交易之便利, 一般应许其为转让, 由受让人取得空白票据连同补充权;而若为票载金额空缺, 或金额项与他项一并空缺, 于补记完成前转让, 票据债务人之风险巨大, 难认应为交易便利而置票据债务人于此险地, 于此情形, 因依出票人授权之意思而定, 容于下文详述。所应考察之二者, 乃为出票人授权之范围及意思。空白票据的作成, 须有补充权之授予, 已由前述。此种补充权之授予, 乃出于出票人之意思表示, 其补充权之效力, 自应依其授权的范围与意思而定。出票人授权之意思, 有为明示者, 如作成空白票据时一并出具授权文书, 并于票据上注明补充权之行使, 受授权文书之限制, 此时若授权文书对补记前之背书转让、承兑、保证有约定者, 自应从之;有为默示者, 即虽无授权文书表彰其意思, 然依授权之情势与空缺之事项, 对出票人授权之意思, 可得而知者, 此实为推定之意思, 如委托持票人发布悬赏广告而开具记载悬赏金额之票据, 仅在收款人处空缺, 则可推知出票人对收款人为何者, 视之并无差别, 持票人纵不为补记而径将空白票据并同补充权转让于来人, 亦不违出票人授权之意思, 而若委持票人处理特定事项而开立金额空缺或金额与他项一并空缺之空白票据, 则依其意思应可推知, 持票人之补充权仅限于在其受托事项开支之范围内完成补记, 而无权不经补记而为转让。若无授权文书之明示或特别情势可资判别, 一般应就空缺之事项而推定其意思:于承兑、保证, 无论何事项为空缺, 一般应推定为其无禁止之意思, 以资票据流通之便利, 于出票人也无特别之风险;于背书转让, 倘非金额之空缺, 无特别情势下应推定其许可补记前之转让, 以促进票据流通, 而若为金额之空缺, 无特别情势下一般应推定其禁止为补记前之转让, 因此种转让须连同金额补充权一并让与, 而金额之补充权内容与授权之基础关系密切相关, 且金额补充权极易被滥用, 此种授权有赖于相对人间之信任关系, 如许其让与则将有违其意思。当然, 与其授权相违背的抗辩仅能对相对人及恶意第三人作出, 而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盖因票据之文义性, 自不待言。

(二) 空白票据在补记完成后的效力

空白票据一经补记完成, 则具备了完全的效力, 之前在票据上所为的记载、签章、背书、承兑、保证等均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 此时其与普通票据并无差别, 持票人可依法行使其票据权利, 自不待言。至于空白票据的补记是否有溯及力, 亦即补记前于票据上所为的记载及票据行为是否因补记的完成而溯及地有效, 似不能一概而论, 而仍应依票据的文义性判别之。具体而言, 在所补记事项非涉及为票据行为时之期日时, 一经补记, 票据具有完全的效力, 其上所记载的事项及票据行为自当自其所载期日起发生效力, 即所谓溯及票据行为当时的发生效力;而当空白票据所欠缺之事项涉及期日者, 如出票日期、承兑日期等的欠缺, 其所补记之期日不同于为票据行为当时的, 则自当以补记之期日为准, 自该期日起, 相关票据行为始发生效力。换言之, 补记完成后的空白票据上的相关事项自何时起发生效力, 依票据上的记载定之即可, 并不存在补记的溯及力问题。

当注意者, 此处所称补记, 乃为正当行使补充权而为之补记, 至于补充权被滥用而为补记的情形, 容于下文详述。

(三) 空白补充权被滥用时的效力

如前所述, 空白补充权之行使, 应依出票人授权时之意思及授权范围, 以适当的方式为之。然而在现实中, 持票人滥用其补充权对空白票据为补记的情形, 并不鲜见, 其主要表现为超过授权所允许之数额对票载金额为补记。[7]于此情形, 出票人对于滥用补充权之持票人, 不负票载金额之票据责任, 而依授权的基础关系定其权利义务。此与票据关系当事人间的直接抗辩阻却票据权利的行使不同:存在直接抗辩的情形, 票据权利为现实存在, 唯其实现受当事人间之法律关系所限;而于补充权被滥用之情形, 因补充权的行使有违出票人意思而有瑕疵, 补记后的票据本身亦有瑕疵, 而对于直接当事人而言, 根本不发生票据权利与票据债务。而对于善意取得经不当补记的空白票据的第三人, 则不受补记权滥用的影响, 仍得依票载金额主张票据权利, 此亦非为票据抗辩的切断, 乃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而无论其性质如何, 其规则表现为: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补充权行使超出授权范围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此仍是基于票据的文义性保护对其外观的信赖, 以维护票据交易安全。

三、各国立法对空白票据之规定

现代各国票据立法多承认空白票据, 其具体规则在体系上则表现为英美法与大陆法两大法系的不同。下分述之。

(一) 英美法上的空白票据

在英美法上, 空白票据被称为未完成票据 (incomplete instrument) 。英国法与美国法对空白票据的规定, 不尽相同。

英国早在1882年《汇票与本票法》第20条即对空白票据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其不仅明确承认了空白票据的效力, 还拓展了其形式, 规定一张仅有签名的白纸交由他人补全成为一张票据, 亦属空白票据。空白票据可为任一记载事项的欠缺, 其持票人在无相反证据时被推定为补充权人。补充权行使应有合理期限, 标准依个案定之。而善意取得补记后的票据的人不受补记瑕疵的影响, 依法受正当持票人规则的保护。[8]

美国《统一商法典》对空白票据做了规定, 在立法上肯定了空白票据授权补充记载的合法性, 而将授权与非授权的补记作区分, 非授权的补记视为票据的变造, 但一经补记完成, 二者效力对善意持票人的保护并无不同, 适用正当持票人规则。滥用补充权者, 在授权双方当事人之间, 无论票据上记载, 仍依授权的意思确定权利义务关系, 而对善意持票人, 则依文义发生效力。[9]

(二) 大陆法上的空白票据

大陆法对空白票据的规定, 基本遵从了了日内瓦统一票据立法的规则。日内瓦规则下的空白票据立法体现在《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0条与《日内瓦统一支票法》第13条。在此规则下, 承认绝对应记载事项欠缺的授权补记, 补记完成后成为一张完全票据, 与自始完全记载的票据有同一效力。如被不当补记, 出票人对相对人可依此抗辩, 对善意第三人则须依文义负责, 遗失或被盗后的不当补记亦同。持票人的恶意或重大过失, 举证责任在票据债务人。[10]

日内瓦规则下的空白票据立法, 《德国票据法》与《日本票据法》第10条、《德国支票法》与《日本支票法》第13条等都作了完全相同的规定。[11]

(三) 我国空白票据立法现状

在我国, 依《票据法》第86条、第87条的规定, 立法仅承认空白支票而不承认空白汇票与空白本票, 且可欠缺记载事项限于收款人名称与金额。在补记完成前, 空白支票不得使用, 依体系解释, 应包括不得提示付款、承兑、保证、背书转让等。另外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的规定, 空白支票丧失后可依公示催告程序救济。可以看出, 同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的空白票据制度是极不发达的。

四、我国空白票据制度之完善

我国的空白票据制度之所以有欠发达, 非为我国无使用空白票据之现实需要, 亦非为我国立法者观念上无法接受, 否则根本不会有空白支票之规定。其主要原因在于, 我国的社会现状造成我国的票据立法与实务本身欠发达, 票据在实务中之应用尚且有限, 遑论票据立法与空白票据制度之发达?故言及我国空白票据立法的完善, 断不是将外国票据立法与国际条约中对空白票据之普遍规定全盘照搬就万事大吉的。例如, 欲引进空白汇票与空白本票制度, 首先需引入和完善商业汇票与商业本票制度并使其在实务中广为使用, 才有空白汇票与空白本票使用的必要, 而在现行社会环境下, 空白银行汇票与银行本票不仅无必要, 甚至可能会影响金融安全;而在支票信用远无法得到社会认可, 开具空头支票现象屡见不鲜的当下, 空白支票制度的发达亦是无法想像的。因此, 当下并不具备建立起完备的空白票据制度的条件, 空白票据应随我国票据制度一同发展, 唯有先提高我国的商业信用水平, 改善票据流通环境, 建立起完善的票据体系和制度, 空白票据在我国才能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在当前, 须完善者, 唯有空白票据的失票救济制度。

而就当前而言, 既已肯定空白支票的合法性, 则对权利人给予完善的保护与救济, 当属必须。如前所述, 我国仅在司法解释中的了空白票据失票, 可适用公示催告程序, 其应如何适用, 以及能否适用我国票据法规定的其他救济程序, 如挂失止付、提起诉讼, 则无明文规定。笔者以为, 就挂失止付而言, 其目的在于使票据付款人停止支付票载金额以避免他人冒领的损失, 我国既无付款人空白的票据, 则付款人在任何情形均属明确, 适用挂失止付当无问题, 虽有特定记载事项的空缺, 但只要能向付款人描述足以判别所失票据的特征和事项即可。而于公示催告, 其最终目的在于使法院作出除权判决, 因而有学者认为, 空白票据上既尚无票据权利, 何以有除权判决, 而据此认为空白票据不得适用公示催告程序。而笔者认为, 空白票据的持票人, 依法享有补充权, 补充权的行使将导致票据权利的产生, 其补记前的权利虽不属票据权利, 也与票据紧密相关, 准用票据权利的救济, 并无不可, 法院将足以判别票据的特征进行公示, 以敦促相关权利人申报权利, 明确当事人间法律关系, 避免他人不当补记而冒领票据权利, 于权利人的保护, 不可谓不必要。至于提起诉讼, 依票据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失票的权利人在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可以请求出票人补发票据, 也可以请求票据债务人直接付款。空白票据的失票人, 其向出票人请求补发同样的空白票据的权利, 应予肯定, 然其于补记前, 并无权请求付款, 而其票据丢失, 补充权也无从行使, 故显然不得直接请求付款。因此, 综上所述, 我国应于票据法上明确规定空白票据的失票人应可提请法院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或请求出票人补发同样的空白票据, 以保护空白票据上的权利人。

参考文献

[1][3]孙应征.票据法理论与实证解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247, 252—255.

[2][6]刘兴善、王志诚.现代票据法[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2007.57—60, 61.

[4]施文森.票据法论——兼析联合国国际票据公约[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2005.51.

[5][11]谢石松.票据法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08, 104.

[7]梁宇贤.票据法理论与实用 (上) [M].台中: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 1980.67.

诠释“空白”,点亮精彩 篇8

关键词:文本,“空白”,诠释

文本中的“空白”, 是文本提供的想象和感悟空间, 是语言文字的画外之音, 弦外之意。每一个文本, 都包含无数的未定之处———空白, 无论有多少细节的详尽陈述, 都消弥不了其中的未定点。如果抓住文本“空白”进行感悟, 更能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 使情感得到有效延伸。这些看起来似乎“无”的空白之处, 其实渗透着极其丰富的“有”, 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所以,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空白”进行个性填补, 激活他们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想象, 建立起文本和读者沟通的桥梁, 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无中生有”, 让学生有火花四射的瞬间, 享受无疆思维的快乐。

一、推想“空白”, 填补情节

故事有了引人入胜的情节, 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会更明显, 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也会更清晰。但有时候, 作者由于构思炼意, 布局谋篇的需要, 常常在叙述事情发展时, 省略一些情节。而这些情节空白, 正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地方, 教师应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 充实情节内容, 丰满人物形象。

如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北风和小鱼》, 故事开头有三个重复的句式, 北风向草地、梧桐树、鸟儿吹一吹, 青草变了颜色、梧桐树落了叶、鸟儿躲进了窝, 那么这儿还可以对情节进行补充、推想, 北风还会向谁吹一吹, 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学生展开想象:北风向花儿吹一吹, 花儿枯萎了;北风向大雁吹一吹, 大雁飞到了南方;北风向灰熊吹一吹, 灰熊进洞冬眠了……学生把情节补充得很完整, 对于理解:“北风得意地说:‘大家都怕我。’”这句话, 就更有感受, 朗读也就更富有感情了。

又如《三顾茅庐》中, 讲刘备到诸葛亮的草堂拜访, 关羽、张飞在门口等着, 刘备在草堂的台阶下等, 等了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 那么张飞、关羽会说什么, 会做什么, 这儿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情节的填补, 从而能更好地突现刘备的渴求贤才、尊重贤才。

二、揣摩“空白”, 明朗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 这也是“授之以渔”的一个方面。语感力的发展直接表现为学生对文本中言语隐含意义的感知的发展。文本中的隐含意义, 就是指隐藏在“言”内的言外之意。我国古代诗人写作时很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 有所谓“弦外之音, 言外之意, 韵外之致”之说。这种“贵在言外, 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 其实就是文本的意义空白, 也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得以明了文本意义的切入点。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 在伯父和“我”谈起《水浒传》时, “我”张冠李戴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 说:“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的话, “我”又羞又愧, 又悔恨, 比挨打还难受。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意义隐含的空白点。伯父的话表面上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 实际上是在委婉批评“我”读书不认真。揣摩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才能体会到鲁迅对下一代的教育和体贴。

因此, 在教学时, 抓住有内涵的词句, 仔细揣摩, 就能避免仅限于表面的肤浅理解, 从而深入文章的中心, 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

三、品味“空白”, 深化内涵

在文本中还有许多标点符号, 它们的作用是表示语音停顿或表示语气语调, 但它们对文本意义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语气、语调传达出了文本的感情内涵, 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些富有情感的符号空白, 引导学生体验和填补, 在符号、学生、情感之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结, 就会激发他们产生共鸣。

如在《天鹅的故事》中, 讲到“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可是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 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 第三次……”这儿其实是老天鹅在重复同一个动作, 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 每一次都是那么用力, 那么奋不顾身。好好体会, 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们走进老天鹅的心里, 去了解老天鹅为了天鹅群而“舍己为鸟”的精神。

又如《荔枝》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一见荔枝, 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 你……”母亲见到儿子买回那么贵的荔枝, 批评儿子, 但作者使用了省略号替代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细细探究, 才理解此处省略号是为我们设置了一处“符号空白”, 其中蕴涵无穷意味。再读前文, 我们不难看出母亲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 她买的沙果每个带着疤, 有的还是烂了皮的, 每斤只要5分或1角。而儿子买的荔枝却要几元钱一斤。母亲自然会觉得儿子浪费, 但同时, 当她面对儿子的一片孝心, 她又怎能不感动!“此时无声胜有声”, 正是这个省略号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 学生们从中也可以获得深深的心理感受。

四、猜想“空白”, 明白心理

从一般叙事的行文规律来说, 应该是“察其言, 辨其色, 度其意, 观其行”, 但有时为了达到含蓄之效, 文本中却往往有所“缺失”。让学生结合语境对人物的神态、内心活动加以填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演绎和活化课文的丰富内涵。

如《月光曲》一文中, 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对话时, “他推开门, 轻轻地走了进去”, 这时, 贝多芬心里想法是怎样的?当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后, 听了盲姑娘的赞美话, “他望了望站在她身边的穷兄妹俩, 按起琴键来。”此刻, 他又是怎样想的?针对这样的地方, 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 而且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让其积累语感。

五、创造“空白”, 点亮精彩

在有些文本中会不直接写要写的人或物, 而是通过其他的人或物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和物, 这就是所谓的侧面描写。《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 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 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以旁面写正面,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如在《秋天的怀念》中, 课文末尾有这样一段描写:“又是秋天, 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简笔勾勒了菊花的色彩, 造成了艺术空白, 给读者留下揣摩回味的余地。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上这段时, 引导学生对“简笔画”进行画面后的探索, 让学生从菊花想到生活。有的学生说, 黄色的花淡雅, 就是母亲希望儿子能平平淡淡地活着;有的说, 白色的花暗示要活得有尊严, 要高贵不卑贱;紫色的花意味着要对生活充满激情, 永远不在挫折面前爬不起来……学生通过对侧面景物的意象把握, 创造了景物的语言, 使作品中“好好活着”的意蕴具体化, 更为生动丰满, 从而对本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再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中有这么几句话:“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 虫类就怕它一天。”这些话表面上是在讲樟树的特性, 其实在以树喻人, 是讲宋庆龄的可贵精神、伟大的人格。

寓探究于空白之中 篇9

一.作品空白———探究维度之一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 作品中包含许多“未定点”和“空白”, 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填充”和“具体化”。建构主义理论指出, 为理解一个文本, 人们必须往返于“在场”和“不在场”之间, “已写出的”和“未写出的”之间, 必须既能阅读一个文本所写出的内容, 又能阅读文本未写出的内容, 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灵魂的回答。这里所说的“文本未写出的部分”即为“空白”。这些理论明确地昭示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作品的“空白”, 教会学生去欣赏去探究, 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探究能力, 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高明的作者总是在他的作品中不失时宜地留置“空白”, 众所周知的莫泊桑小说《项链》, 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品。小说详尽地描写了玛蒂尔德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的过程, 而写到“这项链是假的, 至多值五百法郎”一句时, 全篇戛然而止, 留给读者一大片“空白”。教学中我便鼓励学生, 展开合理想像, 探究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后的情形, 问题一出, 学生讨论异常激烈, 这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体悟到作品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极大讽刺, 而且更深地通过这一探究的过程, 获得一种成功的愉悦, 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继续探究的欲望。

和接受学习相比, 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所探究作品的“空白”, 可以说, 好的“空白”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空白”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价值, 否则就没有探究的必要。也就是说, 探究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究的作品“空白”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是文本的“关键点”, 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空白”。

二.教学空白———探究维度之二

受作品“空白”效应的启发,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设置“空白”, 即教学疑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 鼓励学生质疑。因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艺术都是相通的。作品留置“空白”, 以利于读者的参与;教学也应留置“空白”, 以利于学生参与。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 我便引导学生讨论:齐威王是有名贤君, 可邹忌在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时为何不象魏征一样直言进谏而绕那么多弯子来讽谏呢?不想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探究中诱发出学生质疑的火花, 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 古语道‘忠言逆耳利于行’, 难道‘利于行’之言一定要‘逆耳’吗?然而邹忌进谏是‘顺耳’之言啊, 所以我认为这句古语不确切”。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思路一下打开, 众说纷纭, 正反方辩论激烈, 最终达成共识:向别人提意见也要相机而行, 讲究艺术, 追求效果才是。教学中这些“空白”疑点的设置, 不仅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解决问题的兴趣, 更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三.课堂空白———探究维度之三

如果说“作品空白”, 是着眼于文本的探究;“教学空白”是着眼于教与学的方法的探究;那么“课堂空白”则是指向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探究主体是“谁”的问题, 即变革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成了教师“一言堂”,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的不良现状。转而创设“课堂空白”,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中密切根据学生需求, 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设置课堂“空白”十分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作用, 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的各种活动过程, 特别强调主体性, 反对花架子。如在教学《失街亭》一文时, 对失街亭到底是谁之过这一问题, 我便把发言权交给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反复质疑、互相辩论、积极探究, 收效甚好。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更多地将话语权交给学生, 充分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创造的激情。

注意阅读文本的空白 篇10

(1) 课前准备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思想要跟上。其次, 预设“生成点”, 也就是预先种下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种子。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它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课本, 更重要的是在利用课本。文本中没有说出来的空白部分, 那些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常常反而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在教学的生成点上设计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的教学计划。课堂上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展开, 才能为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在教学中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教师对学生能够在哪些教学环节、文本的哪些段落生成问题、生成新的理解, 要有大致的把握、充分的预测并适时点拨、引导。引导读者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生成空间”留得越大, 学生的思维训练就越有效。

(2) 课堂点拨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小说中的空白和生成点还是很多的。例如, 在教《祝福》时, 为了挖掘文本的空白, 加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 课前让学生阅读这篇小说, 通过预习, 此时他们对小说还只是感性的了解, 不能对文本中未定性和空白处作深层的体悟, 不能更好地洞察作品的内涵。教学《祝福》时, 小说主人公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是她死了, 但怎么死的?文中并没有交代, 通过预设这个空白, 引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师问: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 她是怎么死的?是自然死亡还是意外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

生1:穷死的。课本里有交代, 当我问那个短工, 祥林嫂“怎么死的”, 短工回答:“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生2:我想她不是冻饿而死, 她是自杀而死。因为小说写祥林嫂临死前有三问:人死有无灵魂, 地狱是否存在, 家人能不能团聚。她在问过的当天夜里就死了, 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的缘故。

生3:我同意她是自杀。柳妈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 让她害怕, 她害怕在地狱与两个男人碰头, 阎王要把她锯成两半。

生4:我认为她是他杀, 凶手是鲁四老爷。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 他皱了皱眉, 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祥林嫂被婆家抢回, 他说:“可恶!然而……”虽然恨祥林嫂被抢这件事, 没有顾及他的脸面, 失掉了鲁家的身份, 但还是支持祥林嫂婆家的行动。祥林嫂再到鲁镇, 他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 祝福时不让她插手, 就是她死了, 他还骂她是个“谬种”, 祥林嫂是被他一步步逼死的。

生5:我认为她是他杀, 四婶是帮凶。“你放着罢, 祥林嫂!”四婶的一声喝令, 把祥林嫂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勇气和希望都给粉碎了。

生6:还有卫老婆子、柳妈和祥林嫂的婆家人, 他们有意或无意的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边缘。

生7:是封建礼教。正是因为封建礼教毒害人太深, 鲁四老爷才会那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地逼迫祥林嫂;正是因为封建礼教, 四婶才会不让祥林嫂沾手祝福, 让祥林嫂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洁的人;正是因为封建礼教, 让祥林嫂自己摆脱不了命运的绞索。

同学们众说纷纭, 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填充文本的空白, 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相互启发、碰撞中, 全方位地解读了小说的主题:封建制度对祥林嫂肉体、精神、心理的重压和摧残, 一定会将她逼向绝路。

在讲《孔雀东南飞》时, 我对“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这句诗作了具体的探讨, 我认为开头这一句留有空白, 于是引导学生去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句写得好, 好似一排鸿鹄徘徊在夕阳的斜晖下, 流连忘返;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诗是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这样写是为了引出下面《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有的学生认为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一个悲凉的基调。在留白处发问, 学生紧紧抓住作品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 经过体验, 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 填补了作品中的空白, 从而参与了作品意义的构成, 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上生成了自己的见解。

大师身后的空白 篇11

也许我们经常谈及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古训,过多推崇青出于蓝、后浪推前浪的口号,以为今必胜昔,四海皆準。其实,峰谷迭现,参差错落,同样是人类社会的风貌呈现,而不独为自然界所专有。前辈的辉煌不能成为我们的光环,先人的成就漫说简单跨越,即使完整准确地传承都非易事。

记得一次看李可染哲嗣及后学的集体画展。众位追慕者的画作,与李可染作品一同登堂入室,难免显得逊色一筹。“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决不是谁借了大师的格言,便可以从容创新,推进传统的。“传统必须受生活检验,决定其优劣取舍,而新的创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新规律。”李可染从大自然中观察写生,行程数万里。“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升华了笔下的艺术,成就了一代宗师。师今师古师造化,才能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张大千的箴言,与李可染的艺术人生酝酿出的大气可成互证。

想当年,30岁出头儿的林风眠狂言无忌,“元明清三代,六百年绘画创造了什么?比起前代来实是一无所有。”原因在哪里?“传统,摹仿,因袭前代的成法”。大家的告诫,后人当深思之。

以美学研究闻名的朱光潜,抗战期间在武汉大学外文系任主任,给二年级学生讲授全年的英诗课。学者齐邦媛记录了当时的聆听情境,留存下昔日的手抄笔记,课堂上精采撼人的一幕幕,堪称空谷足音。

2009年10月,在考古学家苏秉琦百年诞辰纪念会上,众多同人弟子追思先师文明起源等理论的前瞻性与博大,缅怀他为考古学的普及推广和创建世界性中国考古学所做出的贡献,对这位既是学者又是思想家的前辈表达了无限景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两次发言,高度评价这位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吸引力的大师,坦言苏秉琦去世后留下长长的一段空白,并呼吁学界在巨人止步处继续思考,才能走出和超越苏秉琦时代。

在高山仰止的风范与学养面前,来不得半点儿轻慢与妄动。大师的精神世界,是他们留给后人的永远馈赠。

投资酒店养护,抢夺市场空白 篇12

何谓酒店养护

酒店养护就是对酒店大堂、客房、 餐厅休闲区、户外设施等项目的专业维护、养护服务。其所涉猎的项目有: 地毯修复、卫生间修复、瓷器修复……

市场空白,掘金正当时

时下中国酒店行业 发展迅速 , 2012年底,中国饭店协会统计,全国酒店数量达到28万多家,预计2015年将会突破35万家。与酒店数量飞增相比,酒店设施用品的破损率和更换率居高不下,导致很多酒店的前期投资回收期延长,普遍延长了3—5年。

据国内某著名餐具修复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仅以餐具修复为例,一年可为一家三星级酒店节省数十万元的开支。同时现在各项成本都居高不下,导致酒店也愿意寻找相关养护企业,帮助他们节约费用。但目前市场中的外包服务企业更多是对酒店卫生的清扫保洁而已,相关专业养护企业数量极少,市场处于空白阶段。

像北京一家酒店养护企业刚刚进入市场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与速8、汉庭、如家等国内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因此该项目具有不错的投资前景。

投入仅需5万元,净利润率超过70%

因该商机需要投资者具有一定的修复、养护能力,所以若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可以自行开店,总体投资大约需要5万元,主要是物料费用、人工成本等。

若投资者不具备相关能力,可以选择加盟方式,以省会城市为例,加盟费用约12.8万元(签订三年协议),其余投资约2万—3万元。

由于该项目属于服务型项目,因此净利润率比较高,扣除物料、人工等成本,单笔生意的净利润率超过70%。

两种运营模式,年利润有望过百万

目前投资者可以采取两种模式运营:

一是,托管方式。目前市场价格是,中低档酒店每年托管养护费用为2万—5万元,高档酒店每年托管费用约8万—15万元。

二是,单项服务。目前市场价格是,一套客房养护费用约300元 / 次, 大厅养护费用约5000元 / 次。若以养护客房为例,一家中高档酒店至少有300个房间,因此投资者总收入约9万元,净利润约6万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一座三线城市大约各式各样的酒店百余家,即使有30%的酒店与投资合作,若采取托管方式,一年的收入也有60万— 150万元,净利润约42万—105万元; 若采取单项服务,每家酒店每年只保养一次,一年的收入约270万元,净利润约180万元。

投资提示

上一篇:移动模架施工下一篇:工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