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上涨

2024-05-09

工资上涨(共5篇)

工资上涨 篇1

2013年伊始, 多地竞相擂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战鼓, 目标锁定旧历新年后的劳动力大军。

2月4日, 广州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300元调整至1550元。而这顶“全国第一”的帽子, 花城才戴了不到两天, 6日就被宣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至1600元/月的邻居深圳超越。

目前, 最低工资标准较高的省份仍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深圳 (1600元) 、广东 (1550元) 、浙江 (1470元) 、上海 (1450元) 和北京 (1400元) , 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 为15.2元。

据统计, 今年初, 河南、陕西、浙江、北京、贵州等地也都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而广西、安徽、辽宁等省份也都在日前明确表示今年将上调这一标准。多名专家认为, 目前的用工紧张正倒逼各地提高最低工资, 这有利于吸引外来工, 缓解用工紧张。

事实上, 官方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态度也并非“大冒进”。在2012年底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提出, 要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 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珠三角民工工资悄然上涨 等 篇2

近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环表示,“去年初以来珠三角地区民工工资就开始上涨,年底平均工资为900元。一开年广州地区平均工资已涨到950元了!”有些技术岗位的月薪已达到1500元或以上。据了解,广州地区目前对24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民工平均工资目前已比去年年初增长了近20%。

(《南方日报》)

提升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

由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路线图。

报告指出,这一路径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路径的一种集成。它的基本思路是:采用综合社会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两次社会现代化,加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型,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水平;在2010年前启动新型城市化等五个战略;2020年完成城市化和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2030年基本完成社会信息化。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消灭绝对贫困、建成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204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消灭知识和信息鸿沟;205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21世纪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

报告指出,提升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报告同时建议在10年内用现代“信用管理制度”取代传统“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公民自由选择居住地。

(《中国改革报》)

四大生态杀手

雀鳝 雀鳝主要生活在美洲。专家担心,雀鳝可能是作为观赏鱼进口后被市民购买然后放生。专家认为,雀鳝出现在公共水域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极有可能危害本地渔业资源,造成物种侵害。

非洲大蜗牛 产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十分贪食、繁殖力强、抗逆性强,可危害100多种草本、木本、藤本植物,对蔬菜、花卉、甘薯、花生会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吃光植物枝叶。

食人鲳 食人鲳又名水虎鱼,生性凶猛,长有锋利的牙齿,平时以其他鱼类为食,饥饿时也会群起袭击进入水里的陆生动物和人,只需几分钟便可将猎物吃得只剩骨头。食人鲳是卵生鱼类,一年可繁殖多次,雌鱼在产卵期可产3000至5000粒卵,受精卵经过36至48小时就可孵化出崽鱼,而崽鱼在48小时后吸收完体内的蛋黄素后就会自己摄食,幼鱼经过15至18个月即发育成熟。由于缺乏生态制约因素,食人鲳没有天敌,极易大量繁殖。

巨型蜘蛛蟹 “巨型蜘蛛蟹”,是世界上最大的甲壳动物。由于性情凶猛,会攻击人类致死,所以又被称为“巨型杀人蟹”。

(《科学奥秘周刊》

膏药只能贴半天

很多人贴上膏药后,不知道该何时揭去,甚至贴上两三天。实际上,在贴膏药8-12个小时后,最好将它撕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皮肤已经将膏药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如果延时不撕掉,将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妨碍毛孔的通透,阻塞汗液排出,甚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

(《老年日报》)

去年贫困人口减少一千多万

近日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2005年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数量减少240多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900万左右,是2001年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以来,贫困人口(包括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最多的一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6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统计显示,全国14.8万个贫困村中,2005年有1.65万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村级规划的实施,进度增速超过60%。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抽样调查数据测算,全国实施村级规划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未实施规划的贫困村高2.5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比本实施规划的贫困村快3个百分点。

(《人民日报》)

地壳到底有多厚

地球的形状近似一个球体,那么,怎样测出它的半径呢?据说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天文学家厄拉多塞内斯首次测出了地球的半径,他按照简单的几何学原理,算出地球的半径约为6340千米,由于我们肉眼看不见地表以下的部分,必须借助很多科学仪器才能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比方说利用地震波、地动仪、地磁波、人造卫星等手段进行测量。近几十年来,科学家通过人造飞行器对地球形状和大小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发现地球是个扁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南半球和北半球不对称,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

那么,地球上最厚的地方,也就是离地心最远的地方在哪里呢?有两个思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赤道的半径大于两极的半径,因此,最厚的地方应该在赤道附近找;其次,由于山的海拔高度大于平原的海拔高度,因此,最厚的地方应该在山峰上找。

最近,地理学家根据人造卫星探测到的数据,终于找到了地球最厚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中美洲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的峰顶,从地心到山顶的距离是6384.1千米,比赤道半径还大6.1千米。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是厄瓜多尔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的火山,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大约4690米以上终年积雪。

(《青少年科技博览》)

白领须防“低头综合征”

“低头综合征”主要症状有收缩性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头痛是像被压似的钝痛,与单侧或双侧跳动性的偏头痛不同。从事伏案工作的白领人,经常低头书写或埋头阅读,患上这种病症是十分普遍的。

除了上述症状外,“低头综合征”常会出现颈部和颈肩部酸痛,有的病人在肩胛间区、肩部和上臂部有间歇性麻木感。个别人有视力减退、出汗、眩晕等现象。但该病一般无旋转感,无听力下降,无眼球震颤,无共济失调;颈肩部酸麻胀痛不沿神经走向方向放射;无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患“低头综合征”的人,经颈椎X片正面摄片可未见异常,侧面常会发现颈椎弯曲方式异常。

防止“低头综合征”发生重在预防。一般患者在进行抬头伸颈锻炼,数次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如果你伏案工作时间长,不妨常做做以下保健操,对预防或减轻此病是有帮助的。

1.锻炼头肩肌肉:抬头、伸颈、转颈和扩胸练习,每次各10~20下,每日练习2~3次。

2.骶束肌训练:早晨起床前做俯卧撑20下;做时昂首伸颈使骶束肌紧张,可为一天的低头工作储备颈部力量。每晚睡前做“仰卧挺腹”,取“五点式”(头枕部、双肘部和双足五点支撑)或“三点式”(去掉双肘支撑点),每次挺15~30下;此时骶束肌也紧张,头颈必仰,可消除一天低头所致的头颈部疲乏。

(《城市信报》)

深圳年内有望取消边防证

今年内深圳特检站各分站将全面安装身份证查检系统,有望取消凭借边防证过关的繁杂程序,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在6秒之内顺利过关。

(《信息时报》)

工伤者85.6%为农民工

来自珠三角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农民工工作安全堪忧,工伤者85.6%来自乡镇。

(《组织人事报》)

谁“偷”走了我们的营养

虽然自己已经增加了锻炼次数、补足了睡眠时间、搭配了丰富饮食,可疲劳还是照例前来报到。这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体内的营养被窃走了。

电脑偷走维生素A。连续对着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就会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如果儿童看电视或看书时间过长,体内维生素A也会被大量消耗。

酒精偷走维生素B1。酒精要在体内正常代谢,必须有足量的维生素B1参与,因此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1供应不足。若不及时补充,将增大酒精对肝脏和脑神经的危害。

香烟偷走维生素C。烟雾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会大量耗损维生素C。据统计,每吸一支烟约消耗掉体内储存的25毫克维生素C,如果是被动吸烟者,维生素C的损耗量更大,甚至可能高达50毫克。

咖啡偷走钙。咖啡因会溶解骨骼里的钙。据测定,每天所喝的咖啡超过两杯后,每多喝一杯将造成8毫克骨钙流失,增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工资上涨 篇3

1 研究假设

工资上涨的效应是一个动态过程, 工资上涨在短期的局部范围内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由此带来就业机会减少和失业问题, 尤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大。但从长期来看, 工资上涨可能会迫使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同时会带来内需的增长, 由此通过产品需求的扩张引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由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短期看, 工资上涨挤出了利润, 带来租值耗散。

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企业为了缩减成本, 会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 以新技术、新设备替代劳动要素, 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由此提出假设2。

假设2:长期看, 工资上涨会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

工资上涨也可能促使企业在生产中采用先进的资本代替劳动, 引用更多先进的人才, 加强管理, 促使企业节约劳动技术的创新活动, 从而带来技术进步引致效应, 即所谓诱致性技术创新 (K ennedy, 1964) 。由此提出假设3。

假设3:长期看, 工资上涨会促使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依据效率工资理论, 工资上涨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劳动产出, 在良好的劳动管理下,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企业也可能同时改进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得以提高。由此得到假设4。

假设4:长期看, 工资上涨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以上分析, 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式中c为截距项, bit为残差项, t为时间赋值, Wit为不同时间下的工资水平, Yit为不同时间下的企业利润、资本有机构成、技术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

2 样本与变量

本文选取31个省份 (除台湾及两个特别行政区数据缺失) 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年》 (2006~2010) 、《中国统计年鉴》 (2005~2009) 。由于工资数据为名义工资, 本文将其调整为实际工资, 具体调整方法为:以2005年为不变价, 对各省从2005~2009年的名义工资进行调整, 得出各省当年的实际工资总额, 再除以年末职工数, 并对数据取对数, 结果用Wage来表示。为了说明工资上涨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 选取4个指标作为因变量, 即企业利润指标、资本有机构成指标、技术投入指标以及单位生产效率指标。

考虑到各个企业的利润水平差距, 本文选取企业平均利润来衡量企业利润获得情况, 时间跨度为2005~2009年。由于统计数据是整个省份的全部利润总额, 因此需要对数据调整。具体调整方法为:以2005年为不变价, 对各省从2005~2009年的名义利润总额进行调整, 得出各省当年的实际利润总额再除以年末总企业数, 并对数据取对数。取对数是为了消除观测数据的异方差, 这并不会改变数据的原有性质, 用Pro表示;资本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以Cap表示;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 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本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指标, 用Tech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即总产量与总要素投入量之比, 用Tfp表示。

3 实证过程与结果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 首先用LLC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均有单位根, 说明此时间序列不平稳, 会使回归分析中存在伪回归, 因此需要进行协整检验。

3.1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长期效应检验

协整检验是考察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的方法, 鉴于样本时间序列跨度问题, 本文使用EG两步法。如果Eit是平稳的, 说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根据各式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见表1) :

注:每个变量第一行为回归系数, 第二行为显著性水平, 第三行为t统计值。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资本有机构成回归系数为正, 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与工资存在着正相关, 工资上涨提高了资本的有机构成, 假设2得到验证。从利润回归系数为正得到:从长期看, 乡镇企业工资上涨有利于推动企业平均利润水平, 长期工资的上涨不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也就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以及租值消散。从技术进步指标看, 回归系数为正, 表明工资上涨会促使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符合假设3。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 系数为正, 意味着假设4得到验证。

在获得实证回归结果后, 仍需用LLC检验方法对三个回归方程的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见表2:

上述结果显示, 残差项E1it、E2it、E3it、E4it都不存在单位根。这表明各个变量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即乡镇企业工资水平的上涨在长期内能够提升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促进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的投入。

3.2 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短期效应的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是用来解释因变量的短期波动是如何决定的。在长期关系成立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各变量间的短期关系, 通过短期关系检验, 可以进一步说明短期内工资上涨是否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本文的时间跨度小, 需要使用短期因果分析来说明工资上涨与企业转型升级各变量的关系, 选择滞后项进行检验, 结果见表3:

注:每个变量第一行为回归系数, 第二行为t统计值, 第三行为显著性水平。

结果显示, 只有企业平均利润呈现显著性水平 (0.001) , 且系数为负 (-0.152) , 这说明了企业工资上涨短期内的确会造成企业利润水平下降。而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无形资产这三栏都没有呈现显著性, 假设1得到验证。

4 研究结论

工资与企业的转型升级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乡镇企业工资上涨有利于推动企业平均利润水平、资本有机构成、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以及技术创新的投入。工资的上涨短期内会造成利润水平的下降, 形成租值消散。短期内工资的上涨与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技术投入的增加没有显著的关系, 这需要长期的过程。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1) 要想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必须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我国现阶段还处于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低工资是阻碍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2) 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多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结果。企业应从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职工培训、科技技术水平等全方位转变增长方式, 其中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是企业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核心和根本动力, 也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因素。

(3) 乡镇企业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效果往往是局部的和短期的, 为了使乡镇企业走上良性的自我发展道路, 必须采取更加卓有成效的政策激励, 促进企业自身改善管理和提高技术水平, 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 运用20052009年度的面板数据, 研究了工资上涨对乡镇企业影响的长短期效应。研究表明:短期来看, 工资上涨确实带来了租值耗散;长期来看, 工资上涨促使企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加大技术投入、改善劳动管理, 总体上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工资,效应,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丁伟斌, 等.乡镇企业工资制度及工资增长机制分析[J].经济研究, 2004 (6) :82-85.

[2]李平, 宫旭红, 张庆昌.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视角的研究[J].经济评论, 2007 (2) :18-23.

[3]涂正革, 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 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 2004 (6) :17-21.

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的逻辑 篇4

显然大部分网友领悟不到蔡副院长的专业逻辑,“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这句话深深地让他们受伤害了,网友们纷纷表示哭着哭着就笑了,因为他们的切身体验实在是痛彻心扉。网友@疯人愿说:“我的工资和十年前一样,物价特别是房价不知涨了多少倍(我们本地至少涨了八倍),再不涨工资,怎么生活啊?”几句抱怨准确地描摹出民众的生活经历,“工资过快上涨”这事儿实在跟你跟我跟大部分普通人没关系啊。

对网友们的情绪感同身受的评论员不在少数。蔡辉在《北京晨报》撰文发问,《百姓工资“过快上涨”了吗》?他罗列了多项数据,以确凿的事实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到,中国GDP年均增速基本在8%左右,通胀率也在8%左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全国年均工资增速基本相当,并不过快”。他问道:“过去3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占比持续下降,从67%一度降到35%左右,明明是大家越来越不敢花钱,为何在有些人眼中,却成了“工资上涨太快”?”

邓海建也以文章标题《“工资过快上涨”是个伪命题》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认为,工资是否增长不是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应该放置在一定的语境下来考察,他在《中国青年报》上写道:“增长还得考虑几个背景― 比如经济增长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历史欠账。金融危机爆发时,各地曾一度暂缓调整最低工资。那么,这几年工资上涨,不过是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普惠之意。如果算上飞涨的房价等生存成本,夸张点说,工资增长的利好,恐怕就要灰飞烟灭了。”

网友和评论员们的驳斥有理有据,他们的立足点是现实生活中的自身利益,却忽略了专家往往需要从宏观层面对整体利益作出考量,他的结论以专业的学术理论为支撑,诞生于特定的时空语境下,并非是只为雷人的胡言乱语。

不少评论员承认,从学术角度来考察,蔡副院长的逻辑其实是经济学最简单明晰的链条。像《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在文章《“涨工资过快有害”之争中的谬误》中分析的那样,在经济学常识中,工资增长应该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制约,“假如工资涨幅快过生产率涨幅,那么将导致成本提升并推动物价普遍上涨,从而吞没工资上涨所带来的全民福利。即使是合理的工资上涨,也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我国目前实体经济的现状恰恰佐证了专家的观点,“近年来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增加,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转移到境外工资水平更低的地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工资上涨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

另一位评论员吴江也观察到国内部分产业因人力成本上升而转移的现象。他在发表于《焦作日报》的评论《别误读了“工资过快上涨伤害经济”》中,详细地为读者剖析了产业的形成和转移,“逐利的资本总是有寻求更低的成本的冲动,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假如产业本身无法实现更新换代,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其结果不是逐渐走向衰落,便是不得不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国内经济之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能够快速发展,也曾得益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而这一优势说白了其实就是低工资”。在他看来,专家“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的言论是个必要的提醒,在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的背景下,考量成本敏感型产业的转移问题,并非是杞人忧天。

专家的逻辑在理论语境下站得住脚,却并非没有瑕疵。

蔡副院长理论上的宏大叙事,本质其实是在留恋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多年以来,我国号称世界工厂,核心优势便是低廉的人力成本,而企业走的是低成本、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的道路,企业利润非常微薄,劳动力成本的些许上涨就有可能将利润吞食得干干净净。如今时过境迁,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注定会越来越昂贵,幻想人为继续压低人力成本,显然是一相情愿的螳臂当车。

正如《钱江晚报》评论员董碧辉所说,“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说,建立在低廉劳动力基础上的粗放型经济基本已走到了尽头,需要建立的是更有竞争力更有效率的新的经济模式”。在《工资过快上涨伤害经济了吗》一文中,他断定,企业需要的是升级和转型,因为人力成本上涨就存活不下去的企业,注定会退出市场舞台。甚至认为通过工资上涨把一些低端产业、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淘汰出去是一件好事,可以促使资源集中在更优质的市场主体上。

比董碧辉态度更坚决的是财经评论人延雪平。他发表于《新京报》的评论《工资才是经济增长真动力》直截了当地反驳了专家的结论。他认为,“经济要增长,工资必先涨”,如果商品生产无限扩张,工资却被长期挤压,会酿成“生产相对过剩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而这正是“经典作家笔下的经济危机”。当下中国经济的现实正是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最需要的恰恰就是工资快速增长,所以在他看来“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完全是不经之谈。

工资上涨 篇5

但笔者认为,双方可以接受的价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是高价成交还是低价成交,取决于价格博弈——看哪一方更加承受不了交易失败的损失。

以铁矿石为例。最初,需求严重不足时,矿山只能得到微薄利润,也根本没有谈判能力,单位矿石售价越低,就越要多生产和出售,来换取生存权。但是,随着需求增大,资源有限,铁矿石涨价了——这符合流行的价格理论。但同时,要特别提出的是,一旦矿山富有了,他们承受交易失败的能力就大幅提高,于是博弈的形势逆转。冶炼企业因为更难承受交易失败的损失,导致矿山主导价格谈判予取予求。最后冶炼企业仅仅能够维持生存。

农民工工资的变化类似。笔者2003年承包了一个林场,每年要雇用农民工。2003年农民工工资从2003年的20元/天(很多人抢着做工),到2006年的40元/天,再到2010年是60元/天——还很难找到人。而木工、瓦工、油漆工等技术工工资上涨幅度更大。

抛开其他因素,单就价格博弈来说,这些年的确出现了有利于农民工的变化。

原来在林场打工的都是老人和妇女,不合适进城打工,他们一边种田,一边为林场打工。以前农民大多家里穷,而且负担重,很需要钱。现在很多农民家庭基本脱困,特别是从农村到城里打工或做生意的年轻人挣到了钱,在家种田的老人和妇女不再低价打工了,很多人情愿晒太阳、带小孩玩,也不愿打工。上年纪的老人还拿到政府每月给予200多元的养老金,这些都增强了农民工的价格博弈能力,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再看粮价。其实种粮、种棉的收入算起来比在当地打工还低,但很多农民还是坚持不让地荒着。因为农民有种朴素的感情,认为荒了农地是罪过,有地却要买粮让人笑话。但是,假如粮价没有吸引力,就不能指望农民会像生产超过自己需求太多的粮食供应市场。这同样说明农民富了,不再靠廉价地卖粮、卖棉赚钱了。

2010年粮食收成并没有下降,而粮价上涨劲头很足。除其他原因外,就是因为农民渐渐富裕,价格博弈能力增强,可以不再贱卖劳动力——贱卖粮食就是贱卖劳动力。由此看来,粮价上涨和农民工工资上涨异曲同工,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上一篇:空白下一篇:本科生长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