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差距

2024-06-11

工资差距(精选6篇)

工资差距 篇1

《新华每日电讯》11月23日刊登晏扬撰写的文章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表示,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与农民工工资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首次面临这种状况,说不好这种状况会维持多长时间。

差距正在缩小,初看上去有点“大学生身价低得像农民工”的意思,不免令人担忧“读书无用论”抬头。不过,反过来不也说明农民工工资正在增加吗?事实确实如此。数据显示,近年民工月工资由700元左右跃升至1200元左右,正逐步迫近大学生1500元的起薪。

民工身价越来越高,准确地说是农民工身价正在逐渐回归正常;回归到与其付出、贡献相对匹配的水平。而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总体来说要轻松体面许多,若将两者的工作辛苦程度考虑进去,上述工资差距,就远不止表面上这样小。

需辩证看待的是,大学生虽然起薪不高,但其事业发展后劲、职业提升空间都是民工所无法比拟的。收入之外,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是民工望尘莫及的,这才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根本差距所在。

工资差距 篇2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昨日说,他将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大幅提高中国公务员的工资,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工资。

他说,自己有不少公务员朋友,对他们的收入比较了解。在这个群体中,能有灰色收入的公务员是很少的,占比为大多数的基层公务员都只能靠拿固定工资过日子,而中国目前的工资标准与外部环境已很不适宜。

“中国公务员工资不高”

何香久说,结构工资制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经8年。在2006年-2013年间,公务员的级别工资共涨了4档一级。简而言之,以一个正处级干部(12级)为例,其级别工资总涨幅约为3 7.2 %,平均年增长4.7%,而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了74.8%。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收入为21001元,去年,这一数字为47593元,同比增长了127%,年平均增15.8%,远远超出了公务员工资的涨幅。建议提高职务间工资差距

何香久说,他将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大幅提高中国公务员的工资,首先,要提高职务工资的基数,并加大职务之间工资的差距,以此体现不同职务公务员的责任风险和职务贡献。何香久还建议要恢复2006年工资改革时取消的公务员的工龄工资,标准设为每年50元-100元比较合适。其提出,我国的一个乡镇政府设置的乡科级职务大概只有9-13个人,大部分可能工作一生都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工龄工资有助于稳定公务员队伍。

工资差距 篇3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中很少出现认真的争论。有些文章很轻率地提出一些观点,信手拈来一些似是而非的数据,逻辑混乱,前后矛盾,可是,只要打出“为民请命”的旗号,这些观点就得以迅速蔓延,似乎成了舆论主流。虽然常常有人质疑这些观点,可是却很少有机会认真切磋。

越过真理一步就是谬误。

因为缺乏思想交锋,学风浮躁,对许多理论问题没有仔细推敲,甚至对许多基本数据未加考证,以讹传讹,囫囵吞枣,导致一些政策轻率出台。例如,各省市纷纷提高最低工资线,给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大幅度增发工资等。结果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严重过剩,城乡居民存款数字节节攀升,通货膨胀压力与日俱增,金融结构严重失衡。事与愿违,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民粹主义迎合小市民需求

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很难展开认真的讨论?除了学风浮躁之外,民粹主义泛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只要对那些迎合小市民的主张稍加质疑,马上就砸过来数不尽的板砖,扣上一顶顶帽子:不关心民众生活,没有替穷人讲话。特别是在网络上,动辄招来铺天盖地的谩骂、污蔑和攻击,充分体现了民粹主义走向极端之后表现出来的仇富、仇官、仇外、仇知识的特征。

众所周知,贫富差距恶化是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所以有必要仔细分析近年来贫富差距不断恶化的原因。人们常用基尼系数度量最富和最穷的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别。在中国,最富的群体几乎都集中在沿海的大城市中,而最穷的穷人分散在西部农村。因此,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就应当千方百计把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帮助他们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找到工作。可是,在民粹主义的鼓动之下,近年来采取的政策却是不断提高最低工资线,这样做固然可以暂时赢得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欢迎,可是却堵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2亿多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这是举世无双的伟大成就。只要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继续减少,直到接近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状况。毫无疑问,刘易斯拐点迟早会来。对于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争议。不过,在研究经济政策的时候仅仅知道起点和终点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目前在哪里。如果判断失误,有可能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对于形势判断历来有左右之分,如果过于乐观,容易犯“左”倾错误;如果过于悲观,有可能犯右倾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左”倾路线。在武装斗争时期,在条件不成熟时鼓吹“城市中心暴动”、“全面出击”,几乎断送了革命。在和平建设时期,头脑发热,大跃进,大炼钢铁,损失惨重,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有些人宁左勿右。实践证明,激进未必正确,不能说“左”倾就比右倾更好。鼓吹在农村已经没有剩余劳动力的人恰恰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如果在农村还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最低工资线,表面上迎合了一些小市民的要求而获得一片赞许,实际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进展。这样下去,只会南辕北辙,把基尼系数越拉越大,最终割裂社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隐患。谁说这不是一个事关重大的原则性的分歧?

为了迎合小市民的眼前利益,哗众取宠,民粹主义者必须为增加工资制造理由。明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或超过了GDP增长率,他们非要说:“GDP一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其实,只要认真地分析数据,他们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有些人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居民消费萎缩了,农民工大量进城之后城乡收入差距反而加大了,等等。他们以为经济结构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搞清楚数据变化的内涵而做出了错误判断。倘若这些说法真的成立的话,岂不是要检查一下前段时间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是否出了严重的问题?

数据证明,近年来的改革进程基本是健康的。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和世界各国相比并不低,不仅劳动者报酬逐年得到提高,在GDP中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尽管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却在逐年缩小,鼓励农民工进城的方针是正确的。消费并没有萎缩,等到应对外部金融危机的高投资结束,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自然回归正常。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处于合理的区间,并没有什么严重的扭曲。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税制扭曲而丢掉了部分统计数据。只要启动税制改革,增加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就可以得到服务业的比较准确的统计数据。因此,不能武断地说中国的收入结构存在严重的扭曲,更不能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出了严重的问题。

有个寓言故事叫“杯弓蛇影”,说有个人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杯子里有条蛇的影子,惊魂不定,回家就病了。等到朋友来探病方才知道缘由,所谓“蛇影”,实际上是墙上挂的一张弓的倒影,解释清楚之后这个人立刻大病痊愈。误读数据就是这些人酒杯中的蛇影。

增加工资并不能缩小贫富差距

鼓吹大幅度增加劳动报酬的人犯了一系列逻辑上的错误。

他们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增加工资的主体。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是企业的话,他们用不着叫喊,回家去和企业家谈判,要求增加工资。如果企业不给加工资,完全可以把老板炒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个地方就业,还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显然,说当前劳动报酬比重逐年下降的人针对的并不是企业而是政府,他们是喊给政府听的。

叫政府加工资?显然,政府只能给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员工加工资。请问,目前公务员的报酬待遇和其他人相比是高还是低?最近几年,报考公务员的队伍越来越长,本身就说明公务员的报酬和待遇高于其他行业。

叫喊给公务员加工资似乎多此一举。那些垄断性国企的工资水平广为人们所羡慕,也用不着替他们操心。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就是逐步限制和取消垄断,让所有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政府能不能强制民营企业增加工资?够戗。除非设定最低工资线,否则,真的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根据企业的生产和利润状况设定工资水平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政府官员出手强行干预企业的经营,在法律上没有根据。如果从“道德”上劝说,未必能起作用。如果采用其他非正规手段,在当前情况下无论什么企业都得低头服从,不过一旦民营企业的利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很难阻止这些企业倒闭。政府出手干预企业的工资很可能导致大批工人失业。利少弊多,得不偿失。

税制改革是解决贫富差距的必经途径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递进式个人所得税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是缩小贫富差距最有力的工具。可是,前些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如何增加工资,只要一提及税制改革,朝野两头都不感兴趣。当前的税制使得许多官员得益,尽管有几个官员偶尔抱怨税制混乱,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拖就拖。老百姓被民粹主义一忽悠,听见税改就以为是官家变着法子来搜刮民脂民膏,齐声喊打。主张税制改革的学者们喊了很久,未见效果,大多退回书斋去了。迄今为止,中国的税制体系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税制改革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若要缩小贫富差距,就必须彻底改革税制,大幅度削减企业税负,将削减下来的企业税收作为工资发给职工,再按照递进税制征收个人所得税。把相当大一部分税负从企业转移到个人头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分配效率,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改善民众生活。这个税制改革的思路已经提出来十多年了,虽然在学术界存在相当高的共识,却迟迟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究其原因,除了学风浮躁、没有透彻地展开争论之外,无非是既得利益集团缺乏给自己开刀的勇气和魄力。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必须深化改革,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让政府逐渐退出生产和交易领域,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些鼓吹劳动者报酬太低的人多数是出于好心,稀里糊涂地被似是而非的数据所误导。必须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真实情况,通过公平的辩论制止错误潮流继续泛滥。要特别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否定市场化改革,鼓吹新的政府干预。绝对不容许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开历史倒车。

更多内容详见《看懂中国贫富差距》原著

[作者简介]

徐滇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加中金融学会顾问,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中国经济评论》、《技术经济和数量经济》等经济学杂志编辑。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2003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著有《政府与经济发展》、《世界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策略》等几十部专著。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大陆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数百篇论文。

李昕

工资差距 篇4

分析可以发现,我区工资性收入差距集中表现在 :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工资差距、地区之间工资差距、学历之间工资差距等。现阶段,行业之间工资差距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对行业的收入分类标准,2012年自治区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其平均工资达67378元。而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依然是农、林、牧、渔业,其平均工资仅为26604元,两者之间差额达到40774元。其差额与制造业的平均工资(41708元)相当,两者的比值为2.53,相对于2010年的比值2.68有所缩小,但是其绝对差额却比2010年的30800元增加了近10000元。换言之,行业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工资增长率来看,自治区农、林、牧、渔业2012年的增长率为15.9%,金融业的增长率为15.0%,两者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但不可忽视的是,两者同期基数水平的差距较大,决定了两者之间差额绝对数拉大。

一、 过去十年内蒙古行业工资水平数据及发展趋势

表1反映出我区年平均工资基数处于较低的水准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可以看出,两者的差额在不断缩小,2003-2008年,两者差额在2800元左右,2011年已缩小至500元内。同时,2012年起自治区平均工资开始高于全国平均工资,差额为 +284元。经历10年的经济发展,自治区平均工资整体增速是十分可观的,虽然,全区职工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值较低,居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成果,但2012年我区年平均工资开始位居全国平均线以上。从目前我区经济发展态势看,未来我区职工年平均工资将呈现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

从图1和图2来看,行业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我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同全国一样,都经历了由小到大且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时,差距也呈现出一定的加速态势。根据表2统计数据来看,自治区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收入差距的比值呈现一个不断变化的不稳定态势, 比值从2003年开始增大, 在2005年到达一个峰值(3.57),然后开始逐步回落。根据表2和图2来看,我区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收入差距绝对差值在不断扩大,行业之间收入高值和最低值之间差距绝对值增速也在不断增大,除去2009和2010年外,各年差额绝对值增速都保持在10% 以上,而且2004年差额绝对值增速高达45.58%。总体而言,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的比值不断波动,但绝对差额在不断拉大,两者差额从2003年的11110元扩大到40774元,增长了近4倍。如果将平均数据年份往前追溯,那么这个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因而,在这一时期,行业间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扩大趋势一直在持续。

二、我区行业工资分配差距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从上述行业间工资变化分析看,我区行业工资呈以下特点 :

1. 行业平均工资绝对差距较大,且增长快慢不一。如果仅仅从比值上看,我区行业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由于行业之间平均工资基数存在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增速的快慢不同,导致行业间平均工资差距拉大。

2.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缓解,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从比值上看,我区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至少从差距扩大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是在逐渐放缓的。但是,如果从绝对差额来看,收入差距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之所以造成以上情况,最直接的原因是各行业之间工资增长不均衡。由于各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生产的总产值也存在一定差距,片面追求不同行业相同工资增长率必定是不现实的。允许行业间工资的增长速度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差异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何控制适度的范围,要体现政府资源配置的公平,调控垄断行业,逐步缩小行业差距。

行业工资分配差距变化,一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一部分与宏观政策有关,一些利益群体利用政策漏洞,使得非正常收入过高而不断拉大差距。再者,部分企业增资成本过高,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存在增资空间小的问题,从而使得很多经营者降低工资来增加利润的。所以,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关键的是警惕不合理的差距,更不能任其拉大,由此会带来社会的不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要发发挥应有的功能,处理好效率与发展,公平与和谐的关系。

三、相关政策建议

各行业工资实行分段调整的策略,逐步缩小行业之间的不合理工资差距。

首先,对于行业的工资调整要采取“低快、高慢”的调整策略,发挥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作用,使其与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时相结合,促使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水平增长速度加快,高收入行业的工资要慢一些。当工资差距缩小到适当水平时候,所有行业按照平衡增长速度增加工资,允许部分发展迅速的行业工资速度适当提高,但是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劳动生产率过低的行业给予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或者政策支持,各个行业之间的工资增长速度不要过分悬殊。

其次,着力提高中低收入企业员工收入,尤其是一线生产员工收入,加强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的落实工作。重点控制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实现工资收入和价值与贡献度成正比,调控部分国有企业员工收入,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再次,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当大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社会公共福利水平。规范企业的税费征收,切实提高其利润空间,从而提高员工收入水平。

工资差距 篇5

虽然事业单位人员与国家公务人员有所区别, 不过, 因为各类事业机构资产都属 国有, 活动所需经费也大都来自政府拨款, 因此, 不少人仍将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 等同于国家公务人员来看待。曾几何时, 研究生为了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 而不 惜去当清洁工。而现如今,事业单位正面临着一场改革风潮。

差距:在编工资是临时工的 3倍

在郑州一家社科类研究机构工作的张先生, 不是在编人员。“我们属于全额拨款 事业单位, 不管发多少文章, 参加多少学术活动, 在工资上基本不会有所反 映, 主要都是岗位工资。”张先生介绍,这样,许多人员都不热衷科研、学术活动, 而是在外边找个科研课题, 或者找个编制城市规划、商业规划的活, 日子过得很 滋润。“朋友笑话我,说我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迟早会被淘汰的”。

张先生的弟弟在城管部门工作:“我们是事业单位, 说起来非常令人羡慕, 其实 我只是临时工。虽然和有编制的人员穿着统一的制服, 但他们的工资是我的三倍 多。我都有 10年工龄了,比刚毕业的学生也就多个百十块钱。”

张先生说,编制内外待遇差距过大,严重不合理,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为啥 干着同样的活,不能同工同酬,按劳取酬呢 ?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很有必要。”

差距:不在编的福利和年假都打折

王先生也是事业单位的非编制人员。“我平时休息时间也经常被喊去加班, 都是 义务的。”凡单位发奖金、加工资, 都与他们临时工无缘, 每个月交完社保, 每 个月拿到手的不到 2000元。“每次发东西,我们临时工都躲得远远的,生怕看 见了自己都尴尬。单位组织旅游,临时工也没份儿。同样工作的年限,临时工的 年假都比在编的少几天。”

更让王先生生气的是, 不在编人员, 单位连户口也不负责解决。“我们单位的在 编人员, 户口都在单位人事部门, 有了户口, 孩子的入托、上学问题, 都能顺 理 成章地解决”。对于不在编人员,单位不管户口迁移。“我们的户口,都由省人 才交流中心代管, 每年要交保管费不说, 关键是没有单位户口, 孩子上小学时多 掏 了 2万元赞助费”。

差距:聘任人员缺乏上升渠道

马先生在郑州一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工作, 多次在国内知名学术杂志上发表了高 质量的论文, 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也多次获奖。按照研究机构的聘任制度, 他担 任了科研中心主任,级别为正科级,但这级别只在本单位有效。

“我的职务是本单位下发红头文件任命的, 工资也享受科级待遇, 但由于没有经 过人事劳动部门的认可,若想换个单位,人家都不认。”马明苦笑着说,为了获 得人事劳动部门的认可, 本单位的人事部门多次去跑, 但“人家说没有规定, 不 能开先例”。

好在他说自己是搞业务的, 对级别没有多少概念, 只要能多做些研究工作, 就很 满足了。

事业单位工资该如何去“涨”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如何因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纸公文, 更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立更为灵活的工资制度。即使是同一大学的教师, 由 于所处的劳动力市场不同,市场报酬往往也有很大差距。

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的工资怎么定, 也是难题。行政人员多以“管理者”的身份出 现。只要事业单位采取有利于专业人员收入的措施, 行政人员总会有相应待 遇。教师有职称,管理人员就有行政级别。这种对应的工资制度可以促进单位内部 “和谐”, 但不能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也与未来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 目 标相悖。

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应该与其人力资本报酬相适应。专业人士有专业报酬, 管理人 员也应有“管理”报酬。这个水平, 应由市场检验。行政主管人员水平很高, 又 符

合事业单位发展需要, 同样可得高薪。这需要的是机制。如果行政人员可以得 到远超于市场的收入水平, 那么这就很容易导致人员的不合理流动, 不利于事业 单 位活力的激发。

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人员是否应该与专业人员获得一样的收入 ? 这恐怕更多要靠市 场来决定。当下, 事业单位改革仍未到位。一些事业单位不是“衙门”, 胜似 “衙 门”。不是行政单位,却按行政单位的规则办事。简单倒是简单,但是倘若如此 下去,那么事业单位的活力何在 ? 参照行政机关模式制定的制度,正在扼杀一些 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事业单位改革还需加快。

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有望增至 45% 4月 22日,人社部召开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日前 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公务员分类管理的两个规定, 待两个规定出台后, 相 关 部门将研究出台配套的工资政策。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 目前人社部正从制 定配套政策、摸清地方情况和协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三个方面抓紧工作。

人社部原副部长何宪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今年, 机关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在工资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从 40%增长到 45%左右。此外,地区附加津贴政策也有望在 1至 2年内出台。

工资差距 篇6

1. 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关于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Slaughter( 1999)认为在标准H - O模型中,技术密集型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从而扩大工资差距; Feenstr和Hanson( 1999) 的模型将工薪差距扩大和由服务外包引起的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联系了起来,通过对美国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证实1970—1996 年美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加引发的工资差距扩大,其中15% ~ 24% 是由于外包引起的; J. Zeira( 2007) 认为由于南北贸易模式在最近几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各国工资差距依然在不断扩大,据此得出国际贸易对于工资差距的影响微乎其微; Unel( 2010) 通过对美国工资差距的研究得出,发生在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会通过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来扩大国内的工资差距; Amiti( 2012) 利用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降低关税壁垒会使国内进口中间品的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缩小,而进口最终产品的企业的工资差距却未发生明显变化; Yamashita( 2010)重新检验了服务外包对美国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证实美国不断增加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会扩大制造业的工资差距,而美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贸易则不存在这种效应; Anwar和Sun( 2012) 以中国制造业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贸易开放和市场竞争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会扩大国内制造业的工资差距,相反,市场竞争程度的提升则会削弱这种效应。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宋红军( 2011) 认为导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对外贸易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支晓云、张二震( 2012 ) 对1997—2009 年国际贸易对中国34 个工业行业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不大; 喻美辞( 2008) 运用2000—2005 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时,对外贸易扩大了工资差距,在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时,由于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对外贸易将对工资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娟、孙楚仁( 2009) 运用1987— 2005 年中国区域间收入基尼系数检验了贸易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认为贸易自由化有助于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

2. 产业结构调整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的文献还较少,S. Blum( 2007) 通过构建RV模型对美国国内的工资差距进行实证研究,得出1970—1996 年美国工资差距大概有60% 是由产业转移引起的; 肖文,周明海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工业行业分解时得出,技术进步和国有垄断能力下降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产业结构变动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因。

可见,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工资差距变动时,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的差异,所得到的结论也莫衷一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FDI等是引起一国工资差距变动的主要原因,并主要从行业间和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入手,理论和实证研究上述因素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问题却鲜有人探讨,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计量模型和数据

1. 模型构建

根据Girma,Greenway,Wakelin( 2001) 和艾洪山的模型,本文中假设各部门的生产函数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 道格拉斯函数表示:

其中,Yi、Ki、Li和Ai分别表示产业i当年的产业总量、资本存量、年底就业总人数和技术水平; α 和( 1 - α)表示产业i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产出弹性。

对( 1) 式中的L求偏导,得到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为:

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状态,则i部门工人的工资率( Wi) 等于边际产品价格,设i部门产品市场价格为Pi,那么: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工资差距的计量模型:

上式中,Wi为行业的实际工资水平,Lxi为行业类型虚拟变量,如果行业为非贸易部门,则Lxi= 1,否则Lxi=0,系数 δ 的大小可看作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εii为随机误差项。

对( 1) 两边同除以L并取对数,经相关整理得到:

将上式代入( 4) ,则计量模型可变为:

也就是可以用Ln( Yi/ Li) 来涵盖产业特征变量,同时为了考察国际贸易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将上述模型进一步补充和简化为时间序列的计量模型:

2. 变量和数据说明

工资差距W以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工人平均工资比例来表示,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国内外对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定义,本文中非贸易部门工人平均工资选取的是建筑业和服务业工人的平均工资,贸易部门工人平均工资以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表示; Yn和Ln分别是非贸易部门当年的产业总值和就业人数总和,Yn/ Ln反映的是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对两部门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 trade是剔除了价格指数影响之后我国当年的进出口总额; I是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当年固定投资总额之比,用来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以上变量均取对数形式,选择1986—2010 年的变量数据作为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就业统计年鉴》并经过整理得到。

3. 数据描述性分析

本文中非贸易部门指的是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除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两个细分行业的平均工资较高,其他细分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相差不大,拉低了整个非贸易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贸易部门指制造业,其中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细分行业如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的平均工资远高于其他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拉高了整个贸易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因此从图1 可以看出,我国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的工资差距自2000 年以后开始逐步扩大,呈稳定温和的上升趋势。工资差距基本保持在1. 3、1. 4 左右,两部门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工资差距,但是近十年来这一比例的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

自1986 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 如图2 所示) 。尤其是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除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1998 年货物贸易总额下降了1 个百分点,2009 年下降了16 个百分点外,其余年份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为了突出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化对比,本文将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以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进行替代。在过去的20 年,我国GDP总量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 ,但分解到各个产业,发展却是不平衡的。从图3可知,1990 年,工业和农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致相等,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最低。从1991 年开始,我国第一产业贡献率急剧下降,从1990 年的41. 7% 锐减到1991年的7. 1% ,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明显上升,直到2001 年以前,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处于首位,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才是第一产业。2001 年至今,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超过工业的贡献率( 2002—2005 年除外) ,显示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根据上文数据可以推测,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的工资差距与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间存在一定联系,下文将根据已建立的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4.实证分析

①单位根检验

为消除时间序列分析中的伪回归现象,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中采取的是对各变量的二阶差分作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 Mac Kinnon( 1996) one - sided p - values.

ADF检验结果表明在1% 、5% 和10% 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的二阶差分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②回归结果

根据上文中的计量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变量作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LNW

Method:Least Squares

Sample:1986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25

从实证结果的P值来看,各变量的计量结果均显著,对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的工资差距均有影响。F值较高,通过显著水平为0. 1% 的F检验,且方程的DW值接近2,因此虽然R2值只有0. 79,但是从其他统计值来看,计量结果的拟合度较好,可以说明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工资的影响。

进出口货物总额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进出口货物总额的增加有助于减少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具体来说,制造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部门,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国际贸易规模扩大会增加对制造业的产品需求,间接增加了贸易部门劳动工人的需求,提高了贸易部门工人的平均工资,从而缩小了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这一实证结果符合H - O理论中关于要素价格、产品要素密集度以及一国要素禀赋之间的关系。

非贸易部门人均产出变量和两部门固定投资比例之比的相关系数为正,说明对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具有正向影响。非贸易部门人均产出变量的增加,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表现,会增加对熟练工人的需求,以劳动力替代资本,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替换关系,因此,这一变量通过影响非贸易部门工人的需求而对我国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产生影响,换言之非贸易部门人均产出越高,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越大。

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用两部门的固定投资比例表示的,从图4 可知,从1994 年开始,我国非贸易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超过了贸易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重视,国家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2001 年之后,两部门之间固定投资总额均快速增长,但是两者间的差额也越来越大,从侧面反映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心,这一转变促进了非贸易部门的经济增长,扩大了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力需求,从而对工资差距产生正向影响。

三、对策建议

第一,积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且对于缩小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因而积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工资差距。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的影响非常有限。一方面,从实证结果看,两部门之间固定投资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工资差距仅会扩大0. 17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通过增加劳动力的需求来对工资差距产生正向影响,但由于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因此,非贸易部门劳动力需求增加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将会被部分抵消。另外,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并非是完全竞争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的要素市场扭曲,这使得劳动力工资提高缓慢,进而削弱了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第三,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和企业应强化对制造业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降低工人的可替代性,避免因为就业门槛太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贸易部门的工人就业产生冲击。只有大力提高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中国制造”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中国创造”的人力资本优势,从而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进一步缩小非贸易部门和贸易部门的工资差距。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资差距问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选取1986—2010年面板数据,利用计量模型,对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非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造成我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非贸易部门经济增长,扩大了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力需求,从而对工资差距产生正向影响。

上一篇:中压配电网下一篇:三个牢固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