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差距

2024-10-20

主要差距(共5篇)

主要差距 篇1

标准化水平低是目前河北省物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物流服务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阻碍着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使物流规模的扩大难以带来效益的增长。为加快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河北省政府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 提出到2011年, 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 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倍增, 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降至18%左右。全省物流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对物流标准化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主要问题

河北省物流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来讲水平还较低, 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企业意识淡薄、观念保守。从对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和省内12家较大物流企业的调研来看, 目前省内物流企业对物流标准化的认识普遍存在差距, 认为标准化是国家宏观层面的问题, 作为一个省、尤其是一个企业很难有所作为;物流企业的标准化知识欠缺, 对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够了解, 对物流标准的范畴不清, 对物流技术标准关心较多, 而对物流信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关注较少;很多物流企业或部门, 没有把物流标准化作为基本工作内容, 企业在新建、改造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很少考虑过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适应性以及与供应链各节点的衔接;不关心物流标准化问题。据省物流协会统计, 目前省内有近万个与物流有关的机构和企业, 截至目前通过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验收的只有12家;有些企业观念保守, 在物流经营管理方面有非常独到的优势和经验, 但出于对自我业务保护的想法, 不愿意制定成行业标准发布出去。

体制上存在断层。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全省标准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等工作。但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必须有构成物流产业的有关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参与, 涉及铁路、交通、航空、仓储、邮电、通讯等多个行业, 而上述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中基本没有标准化工作机构或相关职能;省现代物流协会作为全省性的物流行业协会, 受专业人才和费用等条件限制, 也没有对物流标准化工作有一个系统的安排。此外, 从技术层面讲, 河北省还缺少专门的或统一的物流标准化组织机构。尽管今年9月份正式成立了河北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但在该技术委员会56名委员中, 来自物流企业的委员仅一人, 与物流业的地位不相适应。

宣传贯彻、执行监督不到位。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制定 (通过协商) 、发布 (通过规定的程序) 和实施 (通过检验) 标准的发展过程, 而且实施既是关键、也是目的。调研中发现, 作为物流标准实施主体的物流企业, 对物流标准的了解非常少, 即使是与企业日常经营密切相关的标准如《联运通用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等国家标准, 很多企业也不知道。很多标准在国家制定出来了, 但在省内宣传力度不够, 贯彻执行更是放任自流。

相关经验

先进企业积极参与。近年来, 很多国内外企业为谋求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对物流标准研制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例如中储物流在线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大件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参与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的制定;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深圳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云南浩宏物流集团等参与了国家标准《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的制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虹鑫物流有限公司、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参与了国家标准《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的制定;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参与了国家标准《多式联运服务质量要求》的制定;常州远东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主持起草了国家标准《组合式集装托盘》等。

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山东省于今年3月16日成立了山东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分技术委员会, 围绕山东省物流标准化滞后、物流人才缺乏等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 发挥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智囊作用, 全面开展物流行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山东省及各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标准化激励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物流企业及科研人员参与物流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2009年年初, 青岛市人民政府还对该市首次通过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评估的物流企业, 从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海尔集团在全国物流服务外包招标中明确规定:通过3A级以上评估的物流企业才有资格参与招标。另外, 2008年12月, 上海市与江苏、浙江两省共同确定联手建立长三角现代物流联动发展机制, 提出加强物流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 加快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广东省规定物流龙头企业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AAA级以上。

对推进河北省物流标准化的建议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河北省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建议尽快成立河北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着力于研究、制定河北省物流标准化总体规划, 组织制订河北省物流标准化体系表, 组织、促进物流协会、科研机构的交流、配合, 对相关的交叉问题进行必要的协商与协调, 制定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方面的基础性标准, 共同推动河北省物流标准化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鼓励科学研究工作。抓紧开展对河北省的物流标准化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组织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 共同参与制定河北省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河北省物流标准体系表。根据本地特点, 重点在物流技术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服务标准三大板块, 设计符合省内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弥补物流标准、尤其是地方物流标准少、缺、散等不足, 增强本省在全国物流业的影响力、增加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话语权。

设立专项资金。鉴于物流标准化工作投资大、见效慢、直接效益不明显的特点, 根据物流业发展与GDP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按GDP规模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资金促进物流业发展。可借鉴宁波市政府经验, 设立物流业引导资金;也可像石家庄市政府一样, 明确“将市政府设立的服务业引导资金的70%, 专项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针对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发布宣传、实施程序分别制定鼓励政策。由政府对物流标准的制修订者、物流标准化项目的承担者、物流标准化工作突出者给予资助奖励。

重点监督探查。政府在推广标准化方面应要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针对预算资金不足问题, 可考虑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每年选择一至两项重点物流标准列入实施监督范围, 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例如:针对省内物流企业参差不齐、无序竞争导致物流业整体水平落后等问题, 可重点推动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的贯彻实施, 对通过国家A级以上评估的物流企业, 在新项目立项、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可建立物流企业标准化工作达标验收机制, 促使物流企业贯彻标准, 对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经验收达标后的企业, 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摘要:可建立物流企业标准化工作达标验收机制, 促使物流企业贯彻标准, 对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经验收达标后的企业, 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主要差距 篇2

通过前期教育学习活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四风”问题的根源和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现将我们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

(一)积极开展学习,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认真传达局中心组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工作职责重点学习掌握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业、新兴产业**业务。同时,落实好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按制度办事。

(二)结合职能职责,进一步理顺处内规章制度。结合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处职能,修订完善了对各州市、各有关部门的考核评比办法;结合局内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理顺处内相关制度;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理顺与相关部门和各州市的**业务;积极做好预算编制等工作。通过建章立制,机关日常工作有序推进,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出台后,省委省政府联系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和配套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具体要求,省**局在推动作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处坚决拥护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拥护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和省**局有关规定,并以此严格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特别努力做到开短会、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话;在车辆使用、职务消费以及办公用房等方面,都没有违规的现象和问题。

(四)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处及各位同志按照省**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积极参加各阶段学习、调研、征求意见等活动。处内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非党群众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撰写心得体会,工作上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大局,勤奋工作,廉洁自律,恪守党章和党纪国法,对中央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决议没有不同意见,也没有公开发表与其相悖的言论,更没与之相违的行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

1、学习有差距。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往往是上边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有交差了事的思想,自觉主动地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比较少,利用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学习也比较少。

2、工作作风不实。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怕挑担子,怕得罪人,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工作消极应付,敷衍塞责。

3、工作态度有待提高。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局限于用老方法、老方式干事,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对会议、文件深层次内涵未认真深入思考,有做表面文章的思想。

(二)官僚主义

1、服务工作有差距。有沿袭老套套、旧框框的思想,服务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工作没有大的起色。有时在工作中存在重口号轻落实、重场面轻效果、重数量轻质量、重开头轻结尾、重一时轻长远、重领导轻职工的情况。

2、工作纪律不严。有不遵守单位作息时间,有迟到、早退、缺勤现象;有上班时间串岗、离岗现象;有工作时间上网聊天、谈“股”论“金”现象;有的无故缺会,开会时讲小话、接听手机现象。

3、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在工作中对同事反映的后勤服务问题存在推诿或不及时处理、生硬处理的现象。

4、有好人主义思想,对干部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工作方法欠妥,有好人主义思想,有时工作标准要求不高,原则性不强,严格管理不够。

5、对同志关心不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有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工作千头万绪时只注重抓一头,难以面面俱到。与支部同志谈工作多,谈心交流少;抓建设多,抓思想教育少;提要求多,关心帮助少。

(三)享乐主义

1、创新意识有差距。更新知识、更新思维理念的意识不高,没有较好的研究下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始终牢记“四大危险”中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四风”是脱离群众的集中表现。

2、工作计划性有待加强。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对一些工作的前瞻性不足,往往是遇到问题才解决问题,工作中有时缺少全局一盘棋的观念。

3、学习存在惰性心理。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对理论的学习没有长期的规划,单位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想起学点什么就学点什么,存在着实用主义想法。

4、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突出表现为业务素质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办事方式、方法老化;部分干部敬业精神不强,缺乏进取心和自律力及自我约束力,个别同志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奢靡之风

1、存在接待超标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提倡节俭、狠抓浪费,但根据部门工作实际,工作中接待任务不可避免,接待标准难予把握,有时出现超标现象。

三、对照检查“四风”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理论功底还不深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得不够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党性修养的起点就不高,就不能很好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工作缺乏一种攻坚克难的钻劲,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工作中能够埋头苦干,勇于接受任务、承担责任,但面对新成立机构,在工作中缠于事务多,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下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工作中还是存在追求形式、不重实效等形式主义。

3、全局观念意识不够。在全局性问题上唯上思想较重,习惯于定式思维,没有树立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作风漂浮,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办事不讲原则,言行不择场合,不该讲随意讲,不该说的偏要说,引起一些误解,激发一些矛盾。有的在工作中怕遇到困难,怕触及矛盾,怕担负责任,有问题不是首先想到解决而是绕道而行,整天盘算个人的进退去留,患得患失。

4、工作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工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在工作中求创新,不在效率上求提高。少数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制定的纪律不能严格遵守,出台的制度不能模范执行,纪律观念淡化,从而导致对后勤部门综合评价不高。

5、党性锻炼还不过硬。党性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性锻炼是一个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自己在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缺乏学习的韧劲,开拓创新的精神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没有经常清理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自觉主动地征求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因而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方面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6、创新意识有差距。要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思维理念,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下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要始终牢记“四大危险”中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四风”是脱离群众的集中表现。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世界观改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增强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工作创新,做到学以致用;要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学习中提高推动**工作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能力、履行好职责的重要方法、手段和途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把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坚持和完善各种学习制度,特别是处室集中学习制度和处室工作人员自学制度,加强对处室干部的学习管理与监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工作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整改落实,扎实建章立制,切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扎实抓好建章立制,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模范遵守制度规定,用好的制度营造处室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真抓实干、勤政务实的工作氛围,使制度真正成为处室全体干部根除“四风”、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的硬约束。我处将建立十项处室工作规章制度:

1、县域经济发展**监测处主要职责;

2、政务信息工作规定;

3、公文处理制度;

4、学习教育制度;

5、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

6、**研究制度;

7、公用品采购及管理规定;

8、干部职工请销假制度;

9、工作日志制度;

10、处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三)学习先进典型,推动处室工作创先争优

要把学习杨善洲精神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要坚持以杨善洲为镜子,学习杨善洲精神,弘扬杨善洲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恪守**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做到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乐于清贫,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要不断提高群众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切实做到**为民,将**工作更好地面向基层**、**用户、**对象和社会公众,了解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了解人民群众最强烈的变革愿望,特别是要深入了解各县(市、区)对当前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考核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从基层和实际中汲取**改革发展的智慧,在实践中检验**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做到**务实,把实事求是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求真务实的表率。

(五)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抓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县域经济**监测成效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客观、公正、公平地反映全省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跨越发展中的主要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水平。二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基层、**研究,主动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谋划,争取在监测手段和监测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三要强基固本,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努力研究、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基层基础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切实提高基层基础数据质量。四要认真做好数据的监测和反馈的工作,真正在全省形成争先进位的发展氛围。为了及时反映各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实绩,提高数据的时效性,从九月份开始我处向各州市及时反馈129个县(市、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以便于各县(市、区)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以及在全省的位次变动情况,为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具体举措提供决策依据。五要加大数据的核查力度,依法对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数据质量进行核查监测,不断提高数据的匹配性、协调性和支撑性,不断提高数据审核水平和综合评估能力,全面提高基层基础数据质量,如实反映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确保所提供的监测结果经得起各级的检查和历史的检验。六要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力度。省级在明年适当的时候要组织一次针对县级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在服务的水平上下功夫,服务的能力上做文章,服务的效果上见成效,全面体现和提升服务的价值。二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服务,把**服务始终贯穿于全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三要对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走势、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增强对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运行态势的预警和研判,提升动态监测能力,深入研究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成果,及时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开展考核评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政治立场的行为规则,是党最重要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多次强调党的政治纪律问题,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并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六个决不允许”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政治纪律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对参与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参加非法组织、编造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传播和散布反动言论的党员、干部依纪依法进行严肃查处,有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必须看到,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极少数党员、干部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大政治问题上说三道

四、我行我素;有的对中央的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另搞一套;还有的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这些都是党的政治纪律所不容许的。因此,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好、执行好党的政治纪律,要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事件,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维护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维护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一、坚决维护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意义

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中最重要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它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路线的行为规范,是约束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政治立场的行为规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党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如果没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党的组织和党员各行其是,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丧失战斗力;如果不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不及时纠正和查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如果不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听任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我行我素、阳奉阴违,党就会从政治上松懈、组织上涣散,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不可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就会有变质甚至瓦解的危险。

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只有严肃党的政治纪律,才能使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维护中央权威,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毫不动摇;才能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证政令畅通;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员干部在维护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

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观念淡薄,不严格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放弃党性原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公开发表同党的决策相违背的言论,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活动。同时,有的党员干部做事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缺乏全局意识,各自为政,遇到问题推诿扯皮,甚至上交矛盾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为:

一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入不够。

二是极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纪律淡薄。

三是对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查处力度不够。

四是党纪党规惯彻落实不到位。

四、政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差距 篇3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与美国相比的主要差距

农产品物流总额是反映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总体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伴随着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九连增”,自1997年开始,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也大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3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1.13万亿元,随后几年逐步增至1.20万亿元、1.28万亿元、1.35万亿元、1.59万亿元,到了2012年则增至2.89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8.1%。虽然近几年来农产品物流总额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其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7.27%降至2003年的3.8%,再到2008年的2.07%,2012年占比仅只有1.63% 。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滞后。相比美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而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差距明显。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较高。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值维持在18%左右,而美国只有9%。在农产品中,我国粮食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左右,蔬菜、水果等鲜活产品则占60%以上。以新鲜蔬菜的流通最为典型。由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新鲜蔬菜的零售价格要比批发价高出一倍左右。而美国的粮食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10%-20%,鲜活产品物流成本也只有 30%左右,是我国的1/2。这一差距显示出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的低下。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流通中的损耗大

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比例为3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有3%,甚至更低,相差十倍之多。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失率高达35%左右,全国每年果蔬腐损1.5亿吨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亿元。而美国水果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左右。流通损耗大无疑成为我国农副产品价格攀升的一大推手。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弱

我国的农产品产值与加工产值之比只有1:1左右,而美国在1:3以上,我国水果加工增值比例约1:2,而美国为1:4。我国农产品中仅有1%进行商品化处理,能冷藏储存的比例不足20%,深加工比例不足10%,而美国均在50%以上。以马铃薯为例,美国马铃薯产品深加工的品种已达2000多个,而我国90%以上的马铃薯未经加工,仅被用作蔬菜。我国的大豆深加工技术目前仅能开发出两百余个品种,而美国已开发出两万多种加工产品。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综合运输网络发展滞后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交通,其完备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胜过任一国家。公路、铁路网络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全美。美国公路总里程有62716万公里,是我国的三倍多,其中高速公路达8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公路呈网状结构,可直接通往各家各户。铁路运输也非常方便。美国铁路长度占世界铁路总长的35%左右。一些主要农产品集散中心都建有专门的铁路线。

而在我国,铁路常年超负荷运行仍只能提供60%的运力,仅相当于美国的1/5,公路建设虽步伐快,但运力仍远不足,只相当于美国的1/3。且长久以来各种运输方式分散发展,路网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和有机衔接,无法形成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难以开展多式联运。以集装箱海铁联运为例,我国共有7个世界排名前10的集装箱港口。全球40%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由我国港口完成,而如此大规模的港口集装箱集疏运85%靠公路运输完成,海铁联运不超过2%。除少数城市如大连、天津、连云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占比稍高外,其他如上海、深圳、广州、宁波等基本不超过1%,而该比例在欧美国家主要集装箱港口达25%左右。我国广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较城市更为薄弱。

二、 中美农产品物流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输设施落后

一是缺乏冷链运输专用车辆。首先,车辆总数上:我国农产品运输车辆中,箱式汽车占比仅30%,70%是普通敞篷卡车;而具有制冷、温控功能的冷藏冷冻车辆还不到汽车总数的10%,公路冷藏运输量只占公路运输总量的1/4,铁路冷藏运输量占55%左右;其次,车辆性能方面:美国运输车辆高速公路上运输时速都达100公里/小时以上,而我国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仅能维持65公里/小时左右。冷链运输设备不够及车辆运速低在途时间长,直接导致农产品损耗的大幅增加,尤其是果蔬类农产品损耗率约为20%~30%,是美国的20倍左右。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腐烂,这些农产品足以供应2亿人一年的果蔬需求。

二是缺乏现代化的农产品仓储设施。仓储设施设备是衡量物流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农产品仓储设施还很落后,现代化仓库少,存储容量严重不足。据调查,我国仓库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占到了56%,1万—10万平方米的占到 38 %,10 万平方米以上的仅占6%。如我国的粮食产量与粮食仓容之比为 1:0.4,远低于美国的 1:2.2;专用仓库及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等严重缺乏;仓储技术传统,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包装,拣选,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大多由人工操作,缺乏自动化分拣系统等现代物流设施,仓库利用率低。

(二) 运作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一是数量多、结构复杂。我国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产品生产者主要为农户,且受小规模分散生产的影响,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参与的个体与组织数量众多,但规模小,层次低,分散性大,联合性差,社会组织化低。二是自身素质偏低。农业从业人员包括生产者及流通加工人员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流通知识,难以准确了解和把握市场,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意识淡薄,能力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反观美国,其物流管理从业人员中拥有学士学位的约占90%以上,硕士学位获得者约占40%,22%的人获得了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endprint

(三)信息化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起步较晚,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很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涉农信息网络覆盖面小,网络不发达。2010 年,我国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7672家,但这些网络的覆盖范围小,基本只延伸到了市县一级,广大农村还有很大空白。二是部分农业信息网站形同虚设,缺乏实用性。虽然我国现在注册登记的农业网站较多,但真正及时更新市场行情及供求信息,能为农民起到切实指导作用的网站并不多。三是广大农户中,能经常通过网络渠道及时获取农产品信息的不多。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10 年末调查结果显示,乡村网民普及率很低,仅占相应乡村人口数的约3%, 这一比例仅与世界上网民普及率最低的非洲相当,而真正从事与农业相关工作的网民所占比例更是不足2%,且人员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江浙等地区,中西部的用户很少。

美国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位列第5。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专门为农产品 市场交易主体提供相关信息的直接平台。各种农业网站和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广大农户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途径。

(四)条块分割的体制性障碍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分管于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等部门,而这些部门间大多缺乏政策沟通与协调,各行其是,交通部门与地方政府、其他运输部门之间缺乏紧密配合。多部门管理使企业为了避免过高的衔接成本,宁愿选择单一途径, 阻碍了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服务方式的开展。此外,“分锅吃饭”的财政制度也催生了地方保护主义,给农产品的大流通形成人为障碍,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加大物流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了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

(五) 公路通行费过高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路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政府财力所限,高速公路修建主要采取“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滚动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虽然对我国公路建设功不可没,但也成了推高我国物流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目前收费公路大约2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4%-5%,而且费用高、频次多、密度大。调查显示公路通行费占企业运输总成本的20%。公路运输是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方式,公路高额收费导致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三、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有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三是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整体效益。基于此及以上对中美农产品物流的比较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一) 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实施相应政策引导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农产品物流 业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一是做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防止重复建设;二是从财政政策上给予优惠的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等支持,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农产品物流市场;三是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整顿农产品物流环节的不合理收费,保障农产品的流通顺畅;四是健全行业法规,加大管理力度,保持适度竞争,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并维护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投入

首先要加大交通运输建设规模,逐步完善运输网络,建设各种类型和等级的公路,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系统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减少公路收费,开辟农产品物流的“绿色通道”;改进原有的农产品运输设备,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运输装备,及时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其次要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一方面改造传统原始仓库,同时建设新型现代化仓库,扩大存储能力;努力实现仓库中农产品物资出入库、温湿控制、包装、分拣、烘干、灭虫鼠害等操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大对特种仓库如冷藏库、低温库的投入和建设。再次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对果蔬类农产品从田间采摘、加工、理货、运输、直到上柜销售,全过程都在低温环境中作业,以确保商品的新鲜和优良的品质,减少损耗率。

(三)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

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加快传统农业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集团;二是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发展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增强农产品物流能力,使之成为农产品物流企业骨干;三是加强农村农产品流通知识的教育培训,建立高水平的物流教育培训体系,保证物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水平,以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

(四) 加快扩展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社会物流网建设

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点布局,建立以农产品生产地为基地,以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主导,以农贸市场为支撑,以超市生鲜农产品销售区、社区直营连锁店和网络直销等新型模式为补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路程,切实保障农产品供应和价格稳定,真正做到服务民生。

参考文献:

[1]历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

[2]王艳,喻哗.美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借鉴.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3]胡书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6月.

[4]张平.国外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启示.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7.

主要差距 篇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般可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值来衡量。据200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33倍,2008年为3.31倍[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凯教授(2009)认为,如果把城镇居民享有的公费医疗、社会保险、生活补贴等农民所享受不到的福利考虑进去的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约在4~6倍左右。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居民所有收入来源分为劳动者报酬、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三类。对城镇居民可分为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因此可以从分项收入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

1 城乡居民分项收入对比分析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收入,占比重50%~70%,且呈递减趋势;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占比重20%~40%,且呈递增趋势;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重很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是工薪收入,占比重68%~80%,且呈递减趋势;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占比重16%~24%,变动幅度不大;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重较小。

从表3城乡居民分项收入对比来看:城乡居民工资收入差异最大达到9.58:1,最小也大于6:1;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更大,最低的也在12:1以上,最高的达到18.28:1;这两项构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在城乡居民收入对比中起缩小差距作用的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不断下降,1995年经营性收入占比重为71.4%,2006年降到53.8%;而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占比重在不断增长,这就弱化了抑制差距扩大的作用。

工资性收入差距构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方面,相差太大。如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8 766.9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仅1374.8元,二者相差近7 392元。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居民工资收入差距太大;要缩小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367。

(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347。

2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对策

(1)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把解决城镇就业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统筹考虑。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大发展,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现实的途径,也是最有效率的政府行为选择。要彻底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和障碍,简化各种手续,防止乱收费。政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负有重要职能和重大责任,要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管理、流动监测、就业培训、供求信息和农民工维护权法律服务体系框架。积极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工作机制,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纳入政府统一、高效和规范的服务和管理轨道。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2)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

在基础教育水平上,农村与城镇相差甚远。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2003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城镇拥有中学7.63所(其中高中2.58所),农村拥有中学5.14所(其中高中0.30所);每万人中,城镇拥有中学教师为54.32人,而农村仅22.02人。从2003年各级财政负担农村教育经费比例看,只有8%由中央财政支出,另外92%则由地方政府支出,其中大部分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这使得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结果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由于农民人均收入低下,造成农村地区孩子辍学率高;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大多是基础薄弱的“差校”,不仅硬件设施差,而且师资力量弱,因此即使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孩子也不能获得与城镇孩子质量相当的教育。在此情况下,即使允许农民自由进城居住工作,他们也无法找到与城里人相当的工作[2]。

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也是农民能获取较高收入的基本保障。要将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从农民转移到政府。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城乡居民有接受的义务,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有供给的责任。中央和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统筹兼顾。同时,积极推进教育体系改革,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教育体制。

(3)提供平等的医疗救助。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医疗卫生服务报告,191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公正指数,中国排第188位,是最不公平国家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全体农民”。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农民增收犹如空中浮云。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卫生保健投资、努力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在城乡之间公正分配医疗救助资源。第一,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保证贫困人口真正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第二,改善农村卫生保健基础条件和设备更新,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第三,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素质,继续组织城镇医生对口支援农村工作;第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难的根本问题,真正让农民不因病致穷、因病返贫。

摘要:中国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绩有目共睹、不容置疑,但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也是很明显的。在众多的矛盾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矛盾中的焦点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过高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眼前看将直接关系着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民心的稳定,从长远看则关系着全民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和现代化的成败。可以说,找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很有必要的,这对缩小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熊学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44-49。

主要差距 篇5

任何地区的高等教育制度都难以达臻完美无缺, 对自身教育制度的“反观”与“检阅”, 从中找寻突破是一种比较好的优良做法[3]。本文遵循这一方法, 抛弃高教研究中常见的理论说教和空话套话, 以一所省属A高校和一所部属B高校为例, 运用比较法从微观的层面探讨广东省省属高校和部属高校所获得上级支持的一些政策和经费差距, 为政府资源的配置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建议, 对相关高等教育政策制度的修改完善、推进科教兴粤战略、推进“创强争先建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要差距

因主管部门不同等原因, 广东省属高校与部属高校在获得主管部门支持方面, 存在较多和较大的差异。

(一) 政策支持严重倾向部属高校

1. 政策在各类项目支持方面倾向部属高校。

国家有些项目只对部属高校开放, 其他地方高校根本没有申请资格。例如, 2006年起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遴选范围为中央部、委、局、办所管理的“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4]。还有一些人才建设项目、平台建设项目等的指标和比例也明显倾向部属高校, 比如长江学者、新世纪人才的选拔、教育部科研课题和科研奖励等, 使得大多数省属高校处于规则的边缘和弱势地位。

2. 研究生教育政策存在的差距。

省属院校的招生政策支持较为缺乏。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的形势下, 省属院校在研究生招生指标、招生自主权等方面缺少部属高校所得的政策支持。例如A高校由于研究生招生指标受国家计划控制, 招生指标较少, 录取分数线也必须按照国家线来执行, 不能招收本科应届毕业生直接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 推荐免试研究生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比例仅为2%, 与B校相比太低, 导致大量的优秀生源流出, 不利于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和教育质量。而B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较多, 在招生自主权方面也比省属院校有较大优势, 可以自主划定录取分数线, 研究生院可以招收本科应届毕业生直接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 生源优势明显。

学位点审核自主政策存在差异。A高校在学位点设置尤其是专业学位类型设置方面缺乏自主性, 目前只能在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或自主进行学位点调整, 在一级学科审核及专业学位点申报等方面必须通过各级评审, 不利于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 与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不适应。而B高校在一级学科审核及专业学位点申报等方面可以自行审核。

(二) 经费支持方面

教育经费的足额筹集、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 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 普通高校尤其是本科二批以上高校基本由政府举办, 政府仍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广东省在经费支持方面, 省属高校与部属高校存在以下主要的差距。

1. 财政资金投入失衡。

部属高校存在多头投入问题, 它们既有中央财政的直接拨款, 又有地方财政的配套。例如, 自“九五”以来, 中央、省财政通过“985”工程、“211工程”向B高校投入20多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亿多元, 省级财政投入15亿元左右, 而其他一百多所省属高校的总投入却不够15亿元。此外, B高校每年还有来自中央财政的稳定的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而A高校等其他省属高校没有, 财政投入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2. 学科建设投入差距巨大。

A高校有国家重点 (培育) 学科6个, 省重点学科16个。但是, 财政部和省财政经费投入只支持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以及省立项建设的“211工程”项目建设, 对其他学科没有支持。2010-2013年, A高校获得财政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经费1570万元, 省第三期211工程项目经费8180万元, 合计9750万元。同期, B高校“985”和211项目经费合计达8.22亿元。A高校学科建设经费数额不仅与B高校相差甚远, 而且获得的投入面窄, 非常不利于该A校学科的发展。

3. 生均拨款。

目前广东省属高校的生均拨款是8600元/年, 而部属高校除了获得中央财政的生均拨款1.8万元/年外, 还同时获得广东省财政生均拨款 (国家招生0.6的系数, 广东省招生1.1的系数) 。

4. 研究生教育投入差距。

在研究生教育投入方面, 部属高校有国家财政拨款、改革专项经费、省财政配套及生均拨款及广泛的社会资源, 教育经费比较充足, 而省属院校在经费投入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省财政的生均款和学校的自筹资金, 经费投入的力度不足, 使得很多研究生工作如学位点培植、实践基地建设、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无法正常开展。

5. 科研专项。

2008年,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只对部属高校进行支持。在财政部的支持下, 200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面实施, 经费总额15亿元, 涵盖92所中央高校[5]。根据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这一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中央级高校青年教师和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而省财政没有设立类似专项, 制约了省属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6. 修购专项。

中央财政设立了“修购基金”专项, 用于中央高校大型修缮、仪器设备改造等方面支出。而省属高校没有相关经费支持, 只能从有限的事业收入中挤出资金支付修购费用。

7. 化解债务。

中央部属高校债务全由中央财政偿还, 目前B高校的债务余额为零。而省属高校除近三年获得了少量的化债奖补资金外, 其余债务全靠自有资金偿还, 背负沉重的利息负担和债务本金偿还压力。

二、缩小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 争取教育部等的政策支持

部属高校获得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等各方面的资源比非部属高校多很多。建议广东省教育厅等努力争取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直属机构对广东省高等教育的支持, 使省属高校也能享受教育部等部属院校的类似支持。争取更多的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如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上升至国家层面, 以全国试验区的形式率先试点, 等等。

(二) 人事政策

公开招聘工作在核准编制范围内由学校具体实施, 在岗位设置和聘任、高级职称占比上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设置, 建议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后由学校组织实施, 报主管部门备案即可。建议广东省的人才项目 (如珠江学者) 在申报时将部属高校与省属高校分开, 适当向省属高校倾斜。

(三) 学科建设

1. 增加学科建设投入和投入面。

建议省财政不仅参照部属高校学科建议经费标准支持省属高校的学科建设, 而且, 增加投入面。除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以及省立项建设的“211工程”项目以外, 对省属高校的所有学科均予以大力支持, 特别是对省属高校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新兴学科、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予以重点支持。

2. 适当放宽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范围。

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对学科建设经费用途做适当调整。今后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应该重点向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团队、培育与建设国家级平台等方面倾斜。

(四) 人才培养

1. 增加外省本科生招生指标。

建议增加省属高校外省招生指标比例到招生总数的40%~50%。目前该A高校的本科生招生规模每年达9, 500余人, 但是外省的招生只有1900人左右, 占20%上下。这导致了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非农专业全部是广东省户籍的学生, 没有外省户籍的学生, 而农科专业基本全是外省籍的学生而没有广东省籍的学生, 使得外省相关人员认为该农业高校是纯农科高校而不是综合性高校, 严重影响其声誉, 与此同时也对外省籍的学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外省有大量的优质生源, 但是因为指标少而不能录取, 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外省优质生源的晋升机会, 也影响该校的办学质量。该校地处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对外省学生的吸引力很大。高校要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 有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不能局限于地域与当下。

2. 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和扩大研究生招生自主权。

第一, 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由于研究生招生指标受国家计划控制, 招生指标较少。2013年, A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190人;硕士研究生1173人;另外, 录取非全日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7人, 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11人。研究生招生指标太少, 不能满足导师科研工作的需要、制约了A校的发展、限制了A校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步伐。建议给予A校的研究生招生指标数与部属高校看齐。其次, 扩大研究生招生自主权。建议参照“985高校”让省属高校在招生自主权方面自主划定录取分数线, 并大幅提高推荐免试生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比例, 让省属高校可以像“985”高校一样招收本科应届毕业生直接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第三, 增加研究生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建议参照“985高校”增加省属高校研究生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保障省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正常有效开展。

3. 免除农科专业学生学费。

建议教育部、广东省与师范生一样免除农科专业学生学费, 并开展农科人才培养专项支持, 以生活补贴、高额奖学金等方式加强助学力度, 补助农科等艰苦行业的人才培养, 支持和保障农业院校围绕“农”字做文章, 努力办好涉农专业[6]。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 建议落实教育部等的文件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秋学期起, 逐步免除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涉农专业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2013年11月22日,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3]9号) 。其中的“8.强化涉农专业招生和就业政策支持”提出:“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农科专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涉农专业免费教育”[7]。目前北京市对于北京农学院的农科大学生已经免学费, 浙江省对浙江大学的农科学生也已经免除学费, 江苏省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建议广东省落实实施该文件的精神, 与师范生一样免除农科专业学生学费, 并开展农科人才培养专项支持, 以生活补贴、高额奖学金等方式加强助学力度, 补助农科等艰苦行业的人才培养, 发挥导向作用, 体现党和国家对农业和对农业教育的重视, 支持和保障农业院校围绕“农”字做文章, 努力办好涉农专业。

(五) 科研方面

1. 建议设立“广东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广东省经济总量从1989年开始连续24年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经济强省, 完全有能力参照中央财政的做法, 制定相应的政策, 即由教育厅、财政厅联合设立“广东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对省属高校进行基本的科研业务费投入。

2. 建议广东省用于科研的财政专项应向省属高校倾斜和重点支持。

广东省用于科研的财政专项资金应更多地向省属高校倾斜并重点支持, 以防专项资金向部属高校的重复投入, 同时防止由于投入的过于分散而造成资金的低效使用, 进一步加大部属高校与省部高校的不平衡发展, 结果造成不良的“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EB/OL]. (2010-10-26) .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26/2010-10/118684.html.

[2]胡春华.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N/OL]. (2014-04-08) [2014.3.8].http://news.southcn.com/g/2014-04/08/content_96992393.htm.

[3]焦磊.微型社会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3.

[4]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EB/OL]. (2006-08-30) [2014-03-1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35/201001/xxgk_82287.html.

[5]杨晨光.国家三大奖高校获奖比例超七成[N].中国教育报, 2011-01-15.

[6]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呼吁农科学生应免学费[N/OL]. (2009-11-08) [2013-12-18].http://news.sina.com.cn/c//014516571178s.shtml.

【主要差距】推荐阅读:

心理差距10-14

文化差距10-15

分配差距05-10

差距缩小06-09

工资差距06-11

存在差距07-03

消费差距07-29

期望差距08-23

收入差距08-25

差距模型08-29

上一篇:创新型课堂下一篇:血液质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