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响(精选7篇)
村村响 篇1
农村“广播”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当今信息及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现在又重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央及省级的相关会议及文件中已有定论,并提出了要求和具体部署,目前的关键是基层如何具体实施,采用何种传输方式,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大胆实践,只有适合自身的方式才是最好。
1 农村有线广播的历史和功绩
四川省农村有线广播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发展到公社(乡)广播站标准化机房及县、乡、村“三级”都能够使用广播。在当时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媒体及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农村有线广播为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基层党委、政府传达、贯彻上级方针政策、丰富基层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广播电视面临的任务
2011年4月四川省广电局启动了全省农村广播“村村响”试点工作,同年8月正式下发了《四川省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范》。“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省181个县、4407个乡镇、47896个行政村的县、乡、村三级前端和行政村广播网的新建和升级改造,达到每个乡镇1个广播站,每个行政村有广播室。
3 有线电视网络状况
四川省有线电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至今,用户主要都是集中在城区及乡(镇)的场镇所在地,区(县)一级有线电视入户率真正能达80%的不多,入户率30%左右的地方估计不少,通村率自然较低。所以广大农村级有线电视网络和用户很多地方可能都发展得不好,恰好镇到村的有线电视网络才是广播“三级联播”的重点,更是难点。过去统计上报有线电视通村率时,可能有的地方把个别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就算该村通了有线电视(主要是场镇周边的村),光纤杆路经过的村(并无光节点)也算通了光纤电视,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镇到村的有线电视网络就更少。县到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基本上都延伸到了乡(镇)的场镇所在地,乡(镇)广播站的建设很容易,但主要想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共缆传输实现县、乡、村广播村村响并达到“三级联播”,到“十二五”末,有很地方都不太可能实现。
4 FM无线和有线传输
发展广播村村响,应该主要立足于广电自身传输网络。采用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方式稳定可靠、经济简便,无疑是首选,但前提是线路必须要通达,根据目前的情况至少近几年内很多地方做不到,全省要实现广播“三级联播”通过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基本上都能建好乡(镇)镇广播站,问题是乡到所辖行政村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太少,建村级广播室可能多数难度都很大。采用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应该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其技术和产业链成熟,相关标准齐全;投资少,安装方便、灵活,发展迅速,容易普及,也是我们的老本行。
广播村村响首先是要让本地区广大农村多数地方喇叭“响”起来。在有线电视欠发达的地方,一是采取有线无线混合覆盖,二是暂时主要采用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进行覆盖。区(县)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1.县级发射台覆盖终端;2.乡(镇)发射台覆盖所辖行政村。
4.1 县级发射台覆盖终端
采取“先建两端,后建中间”的步骤。“两端”:县广播电台播出端和用户终端;“中间”: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由县广播电台统一提供信号源,直接对用户终端传送节目信号和控制自动开关机,暂不设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今后根据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情况和需要再逐步建设乡镇广播站和村级广播室。
县广播电台前端节目信号用f1的频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送至FM发射机,再用f2的频率发射无线传输广播节目信号(图1);
在农村选择适当地点采用具有防非法插播并具备副载波可寻址功能的专用调频收扩机接收,用号筒式高音喇叭或音柱放送声音(图2a/b/c)
如果采用图2c的方式,最好把收扩机安装在村委会办公室,以便将来建成时广播室。
待今后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再逐步建下级广播站、室,而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县台播出前端和用户终端设备仍可继续使用,有线电视共缆传输也同样使用。
4.2 乡(镇)发射台覆盖所辖行政村
县广播电台前端节目信号同样用f1的频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到乡镇广播站机房,用fx的频率采用50W以下的FM发射机无线传输广播节目信号覆盖所辖区域,方法与图1和图2基本相同。
5 相关问题
5.1 SCA副载波
根据《四川省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范》中规定,SCA副载波的载波频率为67KHz,但其帧结构是由各设备生产企业自行定义的,平台不开放,建设单位被设备生产方一家垄断,使得后面的设备质量和价格有可能会成为问题,更不利于建设方对市场的选择,不过省局正在考虑采用RDS方式传输数据,统一编码格式,平台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
5.2 接收机门限电平
目前规定接收机FM射频信号最低输入电平为45dBμ,这一标准有线方式很容易满足,但不适合无线接收。要简化接收端,最好是降低接收机输入电平,从实际安装来看,门限电平降至30 dBμ接收端就简单多了。目前有的接收机生产厂家已经做到输入电平25dBμ时,S/N优于50dB,所以到省局统一数据传输标准后,很多问题就简单好办了。
5.3 工作频率
无线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87-108MHz,根据目前情况这个频段的无线频点资源十分紧张。实际使用中最好严格按照无线调频广播频点保护间隔+600KHz这个标准,实在难办时,+300KHz还能正常控制接收终端。76-87MHz频段相对比较宽松,乡镇小调频发射台主要用于广播村村响,且功率小、工作时间短,如果在不造成其他影响情况下,在这个频段内尝试,发射频点会好办些,当然会受到技术政策的限制。
5.4 发射天线
调频发射天线的作用就是将调频发射机的功率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以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向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场强覆盖。为保证节目信号有效覆盖,需根据地形及人口密集程度等对天线作出增益要求和场形选择。天线形式的选择是信号覆盖规划的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乡镇调频发射台,功率规定在50W以下,台址、天线高度及支撑物等一般都受条件限制,因此对天线的选择尤显重要,既要增益高,又要便于安装。小功率调频发射天线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十字型水平极化天线(增益:一层-3dBd,方向性为全向)、半波单偶极子垂直极化天线(增益:一层2.3dBd,其方向性为220°弱定向)、双鞭垂直极化天线(增益:一层3.6dBd,方向性为全向)等。根据发射台现场条件,可选择合适的天线来满足覆盖服务区的要求。如果采用垂直极化方式,天线安装会更方便。下表为这三种天线主要特性的比较:
5.5 终端安装
接收终端的安装是整个工程的目的,点多面广,比较麻烦,这个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安装时一定要从专业角度和责任心两方面高度重视。一定要确定发射端工作正常后才能进行,选用接收天线,依次为75-5同轴电缆简易天线、拉杆天线及八木振子天线,根据接收点信号场强来定,若是多单元八木天线接收信号都差的地方最好换地方安装。安装同轴电缆简易天线和拉杆天线时将天线的F头直接装在场强仪上测量信号电平确定天线安装位置。拉杆天线可安装在房屋的墙内、外,用简易支架固定在墙上,采用75-5电缆与接收机联接。接收天线安装时还应注意极化匹配。喇叭安装位置及音量大小也十分重要,事前应规划联系好地点,注意不要影响周围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尽量避开学校。
终端的防雷接地,综合考虑,建议采取:1)选择收扩机时:a电源输入端装有避雷装置的;b通过外线联接喇叭的扩音机,选用当不工作时扩音机输出接口自动与主机断开,工作时自动接通功能的。2)机壳接地。
6 结束语
全省范围的村村响系统建成后,将是应急广播最适合的平台,其接收终端分布在最广大的农村地区,且有线无线均可传输;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无线传输优势明显;区(县)村村响系统是基础和关键,过去局、台、网一家的时候,政策和资金相对缺少;目前整合的区(县)局工作面广、繁忙,有的局缺乏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广播虽是广电的起家,但已“丢弃”多年,会有线电视技术不一定熟悉村村响广播传输;如何办广播等等……。老本行希望不要“失传”了!
村村响 篇2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此稿仅供谢市长参考使用)(2016年7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对我市广播“村村响”、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明确做法,确保如质如量完成建设任务。刚才肖鹄同志和泽湘同志对“户户通”“村村响”作了工作安排,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统一思想,认清“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听广播、看电视是老百姓最基本、最直接的文化民生。看电视、听广播,是老百姓最离不开的生活内容、最主要的信息渠道、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调查结果表明,“群众最喜欢的文化活动”和“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均为“广播电视”,占57.25%。从农民自有的文化设备情况来看,普及率最高的是电视机。不仅如此,广播电视还攸关老百姓的生命。例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如果利用高音喇叭组织宣传发动和疏散撤离,就会减少死亡!可见广播信号在应急事故中还是永不间断的“生命线”。目前,看电视、听广播,对城里人来讲是最普通的文化生活,但对部分偏远山区的农民群众来讲,是一种渴望和奢求。市政府实施“村村响”“户户通”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我们一定要以忧民为民之心,把这两项好事办实、办好,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二)广播电视是农村最重要、最便捷的宣传阵地。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是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工具。广播电视传播便捷,能及时把党的声音和主张直接传入千家万户,是农村最实用、最有效的宣传工具。同时,广播电视也是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又可以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农村广播恢复起来,将成为乡(镇)村两级十分重要的宣传工具,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好人好事等等,都可以通过广播及时地传到乡村、家家户户。因此,“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是改变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相对滞后的关键所在,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重要所在。
(三)广播电视是农民开阔眼界、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广播电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农民群众通过听广播看电视,既可以开眼界、长见识,又可以获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因此,“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促使农民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任务,扎实稳步推进“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 按照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16〕11号),“村村响”“户户通”已被列入2016年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7月18日,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要求“村村响”工程在2016年8月30日前完成项目招投标,9月底前全面启动项目建设,11月底前基本完成东郊乡、龙洞镇、育塅乡、白田镇、金石镇、金薮乡、月山镇、翻江镇、壶天镇、棋梓镇、潭市镇等11个乡镇的主干网建设和小片网的整合。要确保“户户通”工程在10月底前完成任务,接受验收。任务重大,时间紧迫,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增强实效。一要保证设备、材料质量,要货比三家;二要选择最好的技术方案,确保优中选优;三要跟进服务,真正做到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完善网络与提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广播传播的是声音,音量大了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小了又发挥不了作用。要注意传输方式的选择,注意音响分贝的掌握,充分考虑人口聚集、生活习惯等因素,包括场镇音响的布点、农村喇叭的悬挂,都要有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避免发生“前脚建好、后脚损坏”的现象。总之,工作十分具体,在工作层面上一定要抓细抓实,发动群众要进村入户,广泛深入,资金、设备的管理使用要严格纪律,防止违纪违规。
三、齐抓共管,集中力量打好“村村响”“户户通”攻坚战 目前,我市农村广播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实施“村村响”工程建设,实际上就是让298个村广播响起来。“户户通”工程,因为用户要自筹部分资金,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村村响”“户户通”是场攻坚战。打胜这场战役,关键是要做到三个“一起抓”。
(一)市、乡(镇)、村一起抓。建设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级管理。从设备这一硬件建设来看,市级要有播出平台,乡镇要有播控系统,村要有广播室和若干播出终端(喇叭),必须统筹规划建设。从工作层面讲,市、乡镇、村也要一起推进,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二)建、管、用一起抓。建设的目的在于使用,关键在管理。要吸取过去农村广播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抓好设施的日常管护,抓好节目的安全播出,确保广播系统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我们不能花这么多钱、费这么大的劲,让广播“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月亮”。一定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让群众愿意听、习惯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人、技、物一起抓。市、乡(镇)、村都要有专人负责广播工作。市广电台要挑选精干力量办好广播电台,乡镇文化广电站要履行好乡镇广播播控的职能,确定专人负责广播管理和播出,村里也要确定专人负责,确保规范管理。在技术方面,既要保证购置的设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不要 用不了多久、响不了几天,就成了“哑巴”,又要对负责管理播出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维护技能水平。
四、严格奖惩,建立“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长效机制
“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依据文旅体局和广电台制订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密切配合,落实责任。要制订本部门本乡镇详细的工作方案,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股室、站办和人头,精确安排到每月、每周、每天,形成倒逼机制。市委、市政府已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实行倒扣分制。工程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表彰,对于在攻坚行动中敢于打头阵、吃大苦、耐大劳,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将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工作不负责任的要通报批评;对工程建设中发生的任何违纪违规行为,都要严加惩处,决不手软。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研究 篇3
1 农村提倡“村村响”活动的意义
1.1 是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数据显示,在古蔺县县城内已经使用有线电视的住户已经达到全县人口总数的40%,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也已达到10%左右。但由于身处农村的农民文化程度大都不高,农村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理想,在种种生活条件的限制下,该县城内的农民很难准时的观看电视或者是互联网上的新闻,而广播在农村的使用范围却很广泛。
1.2 是普通农民及时接收消息的最有效渠道
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新信息、新资讯层出不穷时刻都在改变,广播在农村的普遍应用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接收有效信息和有用资讯,并且广播具有准确、快速以及高效的传播特点,且广播在使用的时候也与农民的文化程度相符合,操作简单,使得广播在农村之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1.3 是城镇与农村之间增强基层群众互相交流沟通的桥梁
现阶段,我国长期以来的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体制,使用广播这一传统主流媒体在广大农村更具人气,是当地党委政府传达上级精神、传达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的重要手段。广播这一平台更能做到准确、快速的传达,在农民间也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2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运用方法
为了让广播的功能在广大农村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应用,2012年,在没有以往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参考,古蔺县文体广电局率先在永乐镇、护家乡进行先行试点,在实施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传输广播“村村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3年该局召开农村广播“村村响”现场会后,在整个县城内进行全面的推广,得到了广泛认可。该县广播电视节目采用了有线电和无线电这两种传播形式,使得乡村、城镇以及行政村的广播系统迅速建立,使中央、省级、市级乃至县级的广播节目都能够传递到农村之中,让县乡镇与各村形成了点对点的有效广播传播,使农村广播事业重新燃起了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了地方政府、农民群众、广电部门互惠互利的局面。
2.1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各级党委政府对于“村村响”项目十分重视,将之作为一项关注民生的工程,并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广播设备管理的意见》,成立“村村响”项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每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亲自作为该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使得“村村响”广播工程得以强有力的开展;同时,各个相关部门积极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支持该项惠民工程,使得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在各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得到大家的认可,提高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2.2 完善广播设备管理运行机制
广电网络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广播技术以及网络服务,保障广播信号以最佳的形式得以传输。镇广播站主要负责掌握和安排播出的时间和内容,每个行政村肩负着本地广播室及户外调频广播的用电、管理、维修及安全播出等工作。在城镇内建设广播站,在各个村内设置广播室,此外,还要在村内配备1~2个专业人员开展设备的操作和管理维护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还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级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一级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确保农村广播“安全通”“优质响”。
2.3 采用新技术推广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网络
该局因地制宜,将广播信号与电视网络嫁接,使用已覆盖全县的有线网络和无线地面数字发射网络实施广播与电视共同传输,将原先各自独立的电视网络与无线数字网络彼此结合,使得广播信号能够在有线和无线两种形式的辅助下传递到各个村子,形成以县镇为中心的各个村子相互联系的广播网络。采用这两种方式传输,既满足了有线电视的要求,又满足了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递的需要,既节省了投资成本,又提高了广播节目的传播质量,而且对日常的维护也有很大的帮助,减少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
3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取得的成效
广播“村村响”项目使得广播这一媒体形式重新得到了关注,也为各个村镇内的群众开辟了一条奔赴小康的致富道路。
3.1扩大了广播电视的影响范围:广播“村村响”项目执行之后,进一步坚固了广播与电视同步,有线与无线结合、声屏和报网兼备的宣传阵地,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对农民全面宣传的体系。
3.1加强了农民群众与政府干部之间的关系:农村广播网这一平台,缩短了县城、农村以及城镇之间的距离,建立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了群众与干部零距离的交流,减少了各种形式会议的召开,有效的减少了管理成本,改善了镇村干群之间的关系。
村村响 篇4
1.1 应急广播系统的功能介绍
“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广播系统, 它涵盖了通信、广播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 除了具有传统广播的功能, 还有发布应急信息和可寻址等功能, 并且还可以根据行政区域在相应的管辖范围进行应急语音呼叫或广播等。“村村响”广播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应急广播插播、自动播报、可寻址等。
1.1.1 广播自动播报
如果要想实现“村村响”广播系统的广播自动播报功能, 就要预先对广播系统进行相关的必要设置, 这样县级、镇级、村级三级系统才能按照已经设置好的程序进行广播的自动控制和播报。通常不同级别的前端需要依据分时播出的原则对自办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等进行转播, 此外该系统的前端也能够按照事先设置好的程序进行节目的自动播报, 接收终端还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自动进行开机播放。
1.1.2 可寻址
县前端与乡镇前端可以根据划分的行政区区域对各自辖区内的广播接收终端进行编码和调节音量等操作, 这就是可寻址的功能, 此外还可以控制辖区内全部的应急广播系统的接收终端。可寻址功能可以对应急广播的辖区进行准确定位, 还可以对辖区内系统接受终端的开关机情况进行控制, 并对传统和应急广播及时播报。
1.2 应急广播系统的基本结构
“村村响”广播系统涉及的科学技术相对较成熟, 并且所应用的逻辑结构相对简单, 基本结构主要有调频调制器、寻址编码控制器、电话监控设备、可寻址广播终端等几种设备。寻址编码控制器能够对应急广播系统内的所有设备进行控制并编码, 设备音量调节和开关机等控制指令均在该处进行中转与输出。远程电话监控设备的基本功能包括限制电话呼入、监控电话播出、记录电话、来电显示等。调频调制器的功能包括播报广播信号和本级音源, 以及电话远程监控播报与控制调频输出等。陷波滤波与内置的频率的切换是可寻址广播终端的主要工作原理, 这利于插播信号和操作广播信号的播报、接收。
1.3 应急广播系统的接收终端
目前, 建立的“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接收终端通常采用同轴共缆方式, 该类终端则具有接收远程寻址指令来控制终端的频率切换与开关机等功能, 还能够进行逻辑和物理地址的寻址, 因为物理地址不可以修改, 但是逻辑地址能够远程在线修改, 并且还有防雷、过压、过流等保护功能, 内置的大功率功放模块能够接收固定的频率, 能够接收87~108 MHz的双路高频, 接收终端根据人们需求的不同而划分为许多等级, 进一步满足了服务的需求。
2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原则
2.1 规范长效
建立“村村响”广播系统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在进行系统设计与建设时, 工作人员要对实际使用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充分考虑, 以利于未来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此外, 对于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还要考虑建设和运行费用等。
2.2 稳定安全
传输广播信号通常需要相对较成熟的调频技术, 即FM-SCA调频技术, 寻址编码等用的是FSK这种抗干扰性相对更好的调制技术, 还有锁相技术等的应用保证了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需要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 保障工作人员和系统设备的安全性。
2.3 经济实用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设备安装要根据实地环境进行, 达到用户对价格、质量、功能等的要求。系统设计的结构一定要简单和便于维修, 设备的规格统一, 以节约成本。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要先对系统进行调试。该系统可以作为人们的广播传输网络使用, 非常时期就可以用作救灾抢险的应急工具。
3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应用的主要技术
3.1 寻址编码技术
在农村的应急广播系统中需要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接收终端进行控制, 因此系统需要有便捷和易扩充的编码功能, 这些不同类型的接受终端都能够接受可寻址的指令。
3.2 寻址控制技术
我国的调频广播标准中要求200k Hz作为双边带广播电台的频道间隔, 调制信号频率最高为15k Hz, 频偏是最大为75k Hz。调频广播的主信道通常为0~15k Hz, 大多作为传输立体声广播和单声道广播使用。寻址控制技术通过调频的方式把寻址信息调制到主载波上, 然后将其与广播信号共同发出。
摘要:“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是进行农村相关工作信息宣传的一条重要渠道。它除了有基本的信息发布和政策宣传作用外, 还关系到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问题。本文分析并探讨了“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村村响 篇5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是上连中央, 下连农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文化阵地, 是农村工作的好助手。“村村响”工程有利于村两委应急发布紧急信息。在自然灾害、森林火险及其他紧急情况下, 可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安全播出是“村村响”的生命线。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谈谈“村村响”设备的使用及管理。
二、福鼎市“村村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
福鼎市从2012年开始全面建设“村村响”工程, 至今两年多, “村村响”设备管理及使用情况就目前现状来看令人担忧, 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 大多数村广播室达不到要求
“村村响”广播室建设大多数不能达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硬件上跟不上, 即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 设备放置随意性大, 线路布置不规范时有发生, 给安全播出埋下了隐患;其次软件跟不上, 即村级没有专门管理人员, 乡镇站队伍不健全, 谈不上相关的广播知识业务培训, 设备闲置率高, 没有发挥出“村村响”设备应有的优势。
2.“村村响”日常宣传活动节目不丰富
由于村村响广播室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村干部, 一者他们没有很多的时间, 二者他们的学历不高, 知识面不宽, 这决定了村村响的播报内容就是单一、刻板、无新的内容, 再者村里无经费, 不能自主地制作节目。
3. 责权管理不到位, 村乡两级干部对“村村响”重视不够
村干部一直认为, 过去几十年都没有这个设备, 工作也不是照样做, 因此这种设备可有可无。他们没有把它提高到中央政府思想文化宣传阵地的政治任务层面去理解, 没有把它当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提高村民参政、议政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即使用“村村响”设备意识不强所致。
4. 没有设备使用记录和设备定期检查的记录, 更没有相应的文档
虽然有些村委有固定的“村村响”设备放置地点, 设备也处于工作状态, 但是在检查中看不到设备使用记录和定期检查记录, 更没有上墙的各种规章制度, 没有相应的文档记录和文档盒, 这就体现出村委管理使用中没有文档意识, 体现不出设备的使用情况。
三、我市“村村响”设备管理使用对策分析
1. 让村两委重视此项工作
各地乡镇政府, 为了让村委重视此项工作, 必须把村村响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的考核指标。过去村两委没有这种设备, 也不了解此设备的优势所在, 没有把它当作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优良阵地和文化窗口来看, 没有想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 没有想到这也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只是想到“村村响”会增加村两委工作的负担, 所以只能是听之任之, 放任不管。纳入考核指标后, 当作日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2. 村级要配备专职人员
要想把“村村响”工作落到实处, 就必须配备专职人员, 而且专职人员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要由有责任心、接受能力强的村干部来担当此任务, 便于乡镇广电站人员检修时的联系。 (2) 专职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根据《福建省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实用手册》的要求, 专职人员应要掌握以下技能:一是正常广播, 适时插播, 应急广播的使用和操作;二是要知道使用设备的注意事项;三是掌握日常维护知识;四是知道一些常见简单故障排除办法。只有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才能保证村村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才能发挥出此设备的优势, 让这项工程惠及农民,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3. 村级要有合格的广播室
要想村村响设备正常广播, 就必须要有合格的广播室。广播室首先要有一个固定地点, 它的选择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应选择人口密集的村中心位置, 有门关锁的房间, 闲杂人员不可随意进入; (2) 能通风, 干燥、不潮湿和风雨侵蚀不到的地方, 便于电源接通, 便于室内的设备与室外的喇叭线路连接, 门窗玻璃要牢固, 室内设备安放时要防台风, 防强日光照射, 设备应用铁架子先固定在墙上, 高度要适当, 且牢固, 便于维护人员的检查和维护, 便于设备的保养, 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4. 健全乡镇站队伍, 明确责任, 统筹管理
健全乡镇站队伍, 建立以乡镇广播电视站为主的每月定期巡检组, 定时检查“村村响”使用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 并做好记录, 年终巡检组对各行政村的“村村响”工作进行评比, 对于做得好的要给予表彰, 确保“村村响”设备可管可控, 安全播出不出问题。
明确责任, 规范管理, 指的是理清管理机制不顺畅的环节, 坚持产权归属县市级广电局所有, 广电站负责维护与管理, 村委会负责保管和使用的原则。促进村、社区干部, 乡镇府工作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 使“村村响”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好助手。
5. 建立健全文档
一个合格广播室, 除了建章立制外, 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文档资料, 在文档的建设上要尽量做到规范化、完整化。所谓规范化指的是所建立的文档要有目录、有时间、有内容。完整化指的是过程性的材料要完整收集, 做到事事有记录, 件件有留底。只有文档做好, 才算是一个上档次的工作室。
村村响 篇6
关键词:村村响,系统分析,功能,原理
1 系统概述
阿拉善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台把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设为大喇叭工程建设试点。该系统主要定位于基层政务信息发布平台、自办节目和转播各级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宣传平台、灾害事故预警等信息平台。
2 系统需求及分析
2.1 系统需求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下发村村响大喇叭工程建设既技术指导意见和通知》文件、阿拉善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台对“村村响”项目的整体规划, 现需要在巴彦浩特镇建立“村村响”广播系统覆盖巴彦浩特镇地区, 具体如下: (1) 该系统要求可覆盖巴彦浩特镇地区24个村镇, 实现县级、村级两级控制, 以下级优先方式进行覆盖。 (2) 根据阿拉善地区的整体规划, 在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建立试点。先在阿拉善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台建立县级播控系统、巴彦霍德嘎查建立村级播控系统, 并在该村安装大喇叭、音柱、音响接收, 定时、分区、可插播控进行播出。
2.2 系统分析
阿拉善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台现有1台意利诺斯1千瓦99.8MHz调频发射机, 天线高度为130米高, 天线地理位置38°49'48.00"北、105°43'44.00"东。经测试, 覆盖范围可达40KM以上。可全面覆盖该地区24个村镇。根据已有条件, 该系统决定使用FM调频无线电方式进行全区信号覆盖。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地理位置38°49'29.44"北、105°44'43.18"东。距离阿拉善发射塔10KM左右、有铁塔 (移动铁塔) , 机房距离铁塔15M。通过50W调频发射机便可全面覆盖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
基于以上条件确定该系统 (试点) 情况如下: (1) 阿拉善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台使用原有1KW发射机。 (2) 覆盖方式采用FM调频无线覆盖方式。 (3) 收扩方式使用室外高清喇叭、室外音柱等设备。
3 系统设计依据及功能
村村响工程方案的制定、设计, 依照国家有关文件、标准和规定进行。 (1) 应急广播功能: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时, 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与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时系统可以立刻终止正常广播, 优先播放应急信息。 (2) 优先广播功能:日常广播模式系统默认为上级广播优先:应急广播可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上级优先、下级优先两种模式。 (3) 电话广播功能: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或是手机把音频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 然后由控制中心按照优先级别简单后对音频信息进行广播。 (4) 在正常情况下系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段进行自动广播, 有应急信息接入时自动播放应急信息, 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 (5) 可寻址功能:通过控制中心对可寻址接收端点对点远程控制或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寻址收扩机的工作状态, 从而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广播要求。
4 系统特点
(1) 安全播出:所有发射机、接收机均受选址控制器控制管理, 不发射和接收外部其它信号, 具有防插播功能;可“点对点”选址, 可对任一个村或几个村定点播出。 (2) 系统可靠:设备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发射机具备国家入网证;前端考虑稳压、标准化机柜等, 村接收端考虑电源波动大等问题。 (3) 运行成本底:发射机在无信号时待机, 关断射频;村接收端在无信号时待机, 关断扩音;大大节省电费, 运行成本降低10倍以上。
5 系统工作原理
本系统的特点在于, 增加了“选址控制器”即SCA编码器, 且在发射机和转发器内部增加了逻辑选址功能, 把发射机和村接收机全部纳入控制范围。
选址控制器利用发射机的调频副信道来循环传输内部“逻辑地址+密码”信号, 发射机只有识别到自己的“逻辑地址+密码”时才打开发射, 村接收端必须同时接收到副信道传来的“逻辑地址+密码”才可打开广播, 一旦有强信号干扰使识别码中断或接收不到“逻辑地址”时, 发射机和村扩音机均会自动关闭。因此该系统具有防非法盗播功能, 安全播出有保障。
6 系统方案
本系统采用“无线发射+副信道编码控制”的方式, 对巴彦浩特.巴彦霍德嘎查等24个村镇进行广播信号覆盖。
6.1 系统组成
(1) 阿拉善县级播控平台 (包括信源部分、播控部分、发射机、天馈线部分) 。 (2) 阿拉善村级播控平台 (包括信源部分、播控部分、发射机天馈部分、收扩部分) 。
6.2 县广播中心设计
广播控制中心设置在阿拉善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台, 音频信号直接送入调频发射机, 通过数字智能广播主控系统发出对终端的控制信号和编码信号经由计算机RS-232串口送至HX-2500SCA (RDS) 副信道数字编码控制器转换为67KHz (57KHz) 标准SCA信号后, 送入调频发射机与音频信号一起发射到镇、村、1村、2村、……N村接收。
设计说明:
信源前端:前端可以接入阿拉善广电编制的实时节目, 还配置DVD播放器、麦克风、GSM电话远程呼叫器等信源设备, 根据播出的需求, 可任意进行信源切换。
电话接入控制:当紧急情况发射时, 可以通过电话远程播出紧急通知 (播出区可自定义) 。系统智能化控制:智能化 (RDS) 编码控制器, 根据播出的需要, 可以定时、定向分区域进行控制播出。
6.3 巴彦霍德.嘎查覆盖预测
根据FM、米波、分米波的电磁波直线传播的特点, 覆盖距离主要由电子波的视距传播距离决定。在光滑地球表面上, 视距传播距离主要由发射天线的挂高决定。因此, 天线挂高对覆盖的影响最大。
根据站点配置的FM发射机功率可以计算出覆盖范围, 如下:
频率:108MHz (具体待定) 预计覆盖距离:12KM天线挂高 (相对高度) :50米
接收天线高度:10米发射机功率:50W (加天线增益12DB)
根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 建议在巴彦霍德嘎查站点上50W的调频发射机, 可以将巴彦霍德.嘎查主要人口区域进行覆盖, 为村接收终端提供优质的信号
6.4 村接、扩一体终端
村接收终端由调频接收机、扩音机、大喇叭和太阳能供电等几部分组成, 除太阳能板外, 其它部分均集成在一个“音柱”内。
7 系统关键技术及设备说明
7.1 可寻址控制软件
GME-6000数字多路智能广播系统软件是集“乡村广播、背景音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智能广播软件。
该软件具有终端地址和接收频道初始化, 远程控制终端频率和音量, 任意分区编组, 多路播放, 紧急广播, 外设电源定时开关, 数据库备份还原, 自动执行播放任务、自动开关机等多种功能, 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音频播放软件。
7.2 SCA数字编码器 (内置地址)
GME-2500 SCA数字编码器是调频广播系统数据控制中心设备, 该设备采用大量数字集成芯片、全数字电路标准设计。数据调制为“FSK”调制方式;编码调制后的数据流在处理传输分配过程中、不会产生失真和噪声积累。因此控制信号具有传输距离远和控制稳定等优点。
7.3 HX-2010垂直极化调频发射天线
HX-2010单偶极子垂直极化调频发射天线是北京同方吉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宽带调频发射天线, 采用全不锈钢材料制造, 具有增益高、功率容量大、工作频带宽、安装方便、抗风性能好等特点, 特别适合农村广播等场所使用。
7.4 FM70-50W调频收扩机
FM70-50W调频收扩机采用FM解调技术, 结合晶振稳频技术, 具有频率稳定度高, 音频指标佳、操作方便等优点, 能够接收调频广播信号输出定压广播信号, 并可以根据可寻址智能广播软件定时或手动播放设置, 自身智能开关控制。
7.5 太阳能应急广播音柱
太阳能应急广播音柱是一款专为无线调频广播系统设计的调频接收设备, 采用12V供电方式, 内置蓄电池, 完全解决了无法取电的问题, SCA副载波远程无线可寻址自动开关机控制, 音箱采用数字低功耗功放模块, 太能能自动充电, 24小时全天候工作, 特点:PLL锁相电调谐, 87-108MHz;远程音量控制, 可适应不同环境使用;蓄电池, 太阳能自动供电;室外防雨结构, 壁挂或路灯杆安装。
8 工程实施
村镇设备安装。发射天线安装要求有一定的挂高, 最好不低于40米, 否则对覆盖范围有影响。一般安装在楼顶现有桅杆或电信基站发射塔上。
室内设备安装在一个小机柜内, 相对封闭, 外接220VAC即可工作, 不需要安装和调试。对环境、供电等无特殊要求。
室外设备安装在电杆上等, 简单安装, 不需要调试, 当地操作人员可完成安装。
面向农村用户的广播系统, 使用简单、稳定可靠是关键, 特别是电源波动、防雷、人为损坏等方面, 可通过系统设计解决。
9 结束语
本系统全部采用同方吉兆生产的设备, 它采用先进的音频处理技术, 自动化程度高, 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和整体的可靠性。阿拉善调频应急广播项目技术方案的建成与开通,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煦, 何飞飞, 邢东海.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大喇叭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23) .
[2]李鹏达.新疆农村应急广播大喇叭工程技术方案及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 (04) .
村村响 篇7
1 利用“村村响”平台发布气象信息的模式
1.1 发布内容及发布时间段
1.1.1 日常预报信息。
日常预报包括24 h预报与12 h预报2种。为方便市民了解未来1 d天气, 气象台在傍晚播报未来24 h预报共2次, 分别是17:00和18:00时间段。为方便市民了解临近天气情况, 气象台在上下班 (上学/放学) 高峰时段, 播送短时临近预报共4次, 分别于8:00、9:00、12:00、16:00时间段。
1.1.2 预报预警信息。
预警信号包括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雷雨大风、道路结冰、冰雹、森林火险10类。其中, 冰雹、雷雨大风等预警信号和警报发布时, 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 尽可能将范围精确到镇街一级。
1.2 发布方式
由气象台值班人员根据天气实况、预报结论、预测及预警信息, 按规定格式编写气象预报文本信息, 上传至系统, 系统通过文字识别转化为语音信息, 向全区2 350个应急广播发布气象信息。
2“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气象工作方面发挥的作用
高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 全区面积约960 km2。由于地形呈狭长的东西走向, 地貌特质具有“六林一水三分田”的特点, 各条自然村错落分布, 人口居住分散, 从应急预警、应急处置的角度而言, 地理条件明显不利, 且各村庄常住人口老年龄化较为严重, 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难以通过网络等新途径新方式快速获取最新的应急信息[1,2]。
“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建成后, 改变了传统的由气象信息员以“敲锣打鼓”应急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基本实现了气象直通式服务, 大大提高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效率。例如:2014年5月19日, 高明区遭遇雷暴天气, 高明区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及时、多次播放暴雨橙色、冰雹橙色、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并对2014年7月的“威马逊”台风、2015年10月的“彩虹”台风等灾害天气作及早预警, 使得农户尽早做足了防御, 减少了财产损失。
3 今后“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发展建议
高明区“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投入运行的短短2年时间里, 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突发事件和应对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广泛传播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
3.1 充分运用好“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服务于“三农”工作
“村村响”是和谐社会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基层民生工程。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的重点工作, 应充分利用“村村响”平台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方面发挥作用。“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应急减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好评, 是一项创新工作, 值得推广和其他地区借鉴。
3.2 整合资源, 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防御体系
一直以来, 省市气象部门都在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高明辖区也响应国家、省、市的号召, 先后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模式的应急体系, 先后成立了16个镇街、村居气象信息服务站, 组建了气象信息员队伍, 开展了气象信息员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基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时间, 取得了一定成效。“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具有发布范围广、信息发布快等优势, 在这方面气象信息员是无法比拟的, 因此如何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优势, 使得效率最大化, 值得进一步探索[3,4]。
3.3“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可作为高明区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的渠道之一
“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除具有发布范围广、信息发布快的特点外, 还具有针对性强、宣传功能多的特点, 在发生区域群体性和突发事件时, 其作用不可小视。可考虑将“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发布端口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一键式发布平台的端口对接, 缩短报文编辑时间, 提高发布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淑娟.发挥县级广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视听纵横, 2008 (5) :72-73.
[2]杨宇静.农村广播的时代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 (2) :81-82.
[3]牛颜.贵州农村广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新闻界, 2012 (17) :35-38.
【村村响】推荐阅读:
乡“村村响”广播安全播出工作机制11-11
村村通05-24
“村村通”设备07-19
广电工程“村村通”11-01
斑竹村村民小组长职责06-05
村村通自查报告06-08
村村通施工总结06-17
村村通维护方案08-08
村村通公路情况汇报10-16
村村通专项资金管理论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