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设备(精选9篇)
“村村通”设备 篇1
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可以说是一项贴近民心的工程, 它的出现丰富了偏远地区农村人民的业余生活, 扩展了农村人民的文化知识, 曾经以耕田种地为主的单调生活的农民, 因为有了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 也可以收看和收听上百套卫星电视广播节目, 让他们在家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 必要地掌握村村通卫星接收器的安装和调试以及保养方法, 才能更好地观看和收听电视广播节目。
一、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的安装方法
选择正确的安装地址和正确的安装方法, 能够直接影响收看收听电视广播的最好效果。
(一) 选择好卫星接收器的地址是信号接收的必要条件, 也为以后能够更好地使用奠定良好基础。首先, 天线需要安装在周围环境宽阔的地方, 并且接收信号天线的正前方不能够有可以遮住天线的物体。例如, 大树枝、广告牌、建筑物等, 要让接收天线有很好的接收件, 利于卫星与接收天线的微波信号畅通。另外, 接收天线不能放置在高压电线附近, 防止雷电天气将天线击毁, 还有就是要把天线和电视保持短距离, 这样接收信号的效果会更良好, 搜索到的节目频道也会更多一些。
(二) 购买“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时, 内部都有说明书, 应该按照说明指示安装, 选择好地址以后就是安装和调试设备。首先, 把底盘圈水平放置在地面上, 用螺丝将底盘圈、调节杆、前支块组装成功, 然后, 用螺圈馈源干和背夹组装起来, 接着用螺母和螺栓将前两项组装起来的零件再组装成一体, 最后, 将高频头安装在天线的聚焦处, 把电缆线和接收机连接在一起, 选择好天线方位, 把底盘卡放置在合适位置就可以固定住天线了, 在室内将机顶盒按照线源的颜色指示与电视连接起来。
二、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的调试方法
打开接收器和电视的开关, 把电视调到状态可视调试, 按下机顶盒“菜单”项, 点击搜索, 屏幕上方就会显示信号强度、搜索频道数量、搜索信号等内容, 当电视下方有100%显示时, 说明已经搜索完毕, 这时就可以点击遥控器返回, 这就完成了调试设备的工作。
三、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的保养维护
能够做到对接收器的维护及保养工作, 就可以确保长久更好地使用设备, 不要等设备坏了之后才去修理。因为设备长期是处在室外的关系, 要做到定期检查设备在室外是否还具有稳定性, 因为天气及一些不定因素可能会造成天线杆被腐蚀, 要及时擦拭设备上的灰尘, 要防潮防雷电, 大风天气导致的天线位置变化要及时更正位置, 以免影响天线接收信号的质量, 因此需要保持设备的稳定性。
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是一项巨大的研究成果, 它不仅满足了偏远地区农民业余生活的空缺, 还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我们的理想是, 今后会在电视工作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 将“村村通”这一设备建造得更加完善、设备的质量更好、设备更广泛地普及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更丰富, 同时应添设专业客服人员来解决农民群众不了解的相关问题, 让虽然身在农村的人民群众也能够了解更多更丰富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杨华远.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23) .
“村村通”设备 篇2
一、工程建设任务
(一)建设任务。
(二)建设方式。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方式。
(三)建设资金。此次“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分四部分(国家、省、市和受益农户出资)组成,国家和省的资金全部以设备形式投入,受益农户只需出资100元作为设备安装调试和辅材费用。
二、工程建设原则
(一)“一个确保、两个暂不安排”原则。“一个确保”就是确保优先把设备安排到偏远村组,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有线、无线等)覆盖的农户。“两个暂不安排”就是农户居住地无线信号已经覆盖或将来可以覆盖的村组暂不安排;经济条件较好的、有线电视工程通达或将来可通达的村组暂不安排。
(二)集中整片推进原则。项目实施尽量做到统一规划,集中整片(20户以上集中村寨)推进,确保安排一个,完成一个,不留遗漏。
(三)群众自愿原则。项目规划区内的农户,需要安装“村村通”设备的,必须填报《道真自治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安装申请表》,凡不按时提交申请,一律视为自动放弃。
(四)遵照“十一五”规划实施原则。设备必须定向发放和安装,严谨设备流入非规划区,若规划区已通达有线电视或无线覆盖信号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新时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十件实事”之一。“村村通”工程点多、面广、要求高,工作难度非常大,必须高度统一思想,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党委政府为主导、广电部门为实施主体、广电网络公司参与”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推进”村村通”工作。
(一)成立2010年县“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余家学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江、贾福国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在项目实施中的具体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1.县“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县“村村通”工程负总责,负责工程的实施及协调指导工作。
2.县“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中的设备发放、技术指导、检查验收、建立档案、统计上报等工作,掌握全县工程实施动态,并监督检查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3.乡(镇)“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该乡(镇)“村村通”工程负总责,负责该乡(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工作。
4.乡(镇)“村村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该乡(镇)“村村通”工程实施中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资料收集整理上报、督促检查、协助县广电网络分公司做好有关工作。
5.县广电网络分公司:负责“村村通”设备的仓储管理,上下运输,安装调试,费用收取,档案收集、信息录入、证本的填写发放等.6.成员单位:建立健全“村村通”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办法,杜绝一切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高效、透明、安全的工程建设环境,确保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三)建立包保责任制
建立责任到人、分片指导的包保责任制。
四、严把关键环节,注重精细化管理
(一)严把实施对象确定关
1.严把宣传发动关。要严格按照实施原则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建设数量小与群众需求大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2.严把安装申请关。符合规划条件的农户,需要安装“村村通”设备的,须填报《道真自治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安装申请表》,并且同时提交1张户主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凡不能提供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的,一律不予审批。
3.严把用户信息审核关。今年所实施的“村村通”,全部采取智能卡加密方式进行授权,用户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该用户接收设备是否能准确解码,是用户能否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的关键。因此,必须严格审核申请农户基本信息,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必须做到“三个确保”:
= 1 * GB2 ⑴确保用户信息的100%准确。要特别要注意“户主姓名”必须与身份证一致,身份证号必须准确无误。还要填写“收费时间”、“设备领取”(包括领取时间、领取人签字并盖章)、“设备安装时间”,《设备发放清单》和《设备安装清单》。
= 2 * GB2 ⑵确保收费发票上的“户主姓名”与《”村村通”工程实施对象花名册》上的“户主姓名”完全一致。
= 3 * GB2 ⑶确保《设备保修单》上信息100%准确。在设备发放到户前,广电网络公司要组织专门人员依照“设备安装清单”准确填写《设备保修单》相关信息,两者相关信息必须100%吻合,同时,按相关要求粘贴好“设备三号”(机顶盒序列号、加密序列号、智能卡号)。
(二)严把实施对象的公示关
各乡(镇)要将实施对象名单在村委会公开栏进行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严把收费关
1.严禁乱收费。县广电网络公司必须明确专人负责按收费标准进行收取,不得乱收费。
2.采取合理有效的收费办法。收费与设备发放工作同步进行,实行流水作业。每天收取的资金必须于当天及时缴入“村村通”专户。
(四)严把设备验收、保管关
设备到县后,先全部存放于库房并指派专人担任库管,负责设备保管、发放。设备到货时,由县“村村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库管共同验收。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设备到货的数量、质量。
2.包装情况。检查设备是否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出现明显撞击、受潮或腐蚀等情况。
3.开箱抽查。按照1%-3%的比例进行开箱抽检。
(五)严把设备发放关
县“村村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分配计划,负责将设备调运到乡(镇);乡(镇)负责本镇设备的仓储保管工作。村委会协助县广电网络公司发放设备。
设备发放到户时重点把握以下关键环节:
1.严禁把设备委托他人代发。县广电网络公司要成立专门的设备发放小组,根据安装计划,在安装前,分村集中发放到农户手中。
2.严格遵守设备发放流程。= 1 * GB2 ⑴通知到位:根据工程实施计划,镇、村协助县广电网络公司提前发放设备领取通知,通知内容包括:领取时间、领取地点、缴费金额,注意事项等。用户领取设备时原则上必须是户主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册(可是复印件)签字并盖私章后领取。
= 2 * GB2 ⑵设立好发放窗口:发放地点必须是当地村委会,发放前由村委会准备好设备保管室,收费室,设备发放室,并设立好收费窗口、发放窗口.= 3 * GB2 ⑶严格遵守发放流程:第一步,审查资料。仔细核查发票、身份证或户口册、“实施对象花名册”上的用户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是否统一;第二步,在“设备保修单”对应栏目粘贴设备“三号”(机顶盒序列号、加密序列号、智能卡号),粘贴完成后必须把“设备保修单”重新放入包装箱。为加节省发放时间,此步骤可以多人提前进行;第三步,设备出库,填写“设备保修单”上用户信息;第四步,用户在“设备保修单”和“设备领取清单”上签字并加盖私章;第五步,把“保修单第四联”和“设备安装证明”装入设备包装箱;第六步,叮嘱用户严禁私自开拆设备包装箱,严防设备配件、保修单、安装证明单遗失,否则一切后果由用户自负。
(六)严把工程质量、进度关
1.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办法。采取“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方式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先选取基础工作和施工条件最好的一个乡镇,采取集中力量逐村整镇推进的方式先行试点,探索总结工作经验,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实施面,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2.严把设备安装质量关。安装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为用户安装好设备,要特别注意天线牢固性和安全性,尽量做到防雷、防风和防雨。确保用户高质量收听收看好全部电视广播节目。
3.严把信息录入关。各村设备发放结束后,设备发放人员要及时把“保修单前三联”报县“村村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及时录入直播卫星用户管理系统。信息录入时,要做到录入一户审核一户,确保准确无误。
(七)严把检查验收关
“村村通”工程建设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公示及费用收取阶段、安装调试阶段。包保责任人要及时深入乡(镇)、村检查指导验收各阶段工程建设情况,每个阶段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工作。
五、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3月1日-3月31日)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建立县、乡(镇)两级“村村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人员。
2.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县、各乡(镇)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
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向项目规划区的广大群众宣传该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让该工程实施的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做好农户安装申报工作。组织农户填报《“村村通”工程安装申请表》,按照项目实施原则,严格确定实施对象。
5.报审《实施对象花名册》。各乡镇将核实后的《实施对象花名册》报送县“村村通”领导小组审核。
6.公示实施对象名单。“村村通”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实施对象花名册》后,由乡(镇)在村委会公开栏对实施对象名单进行张榜公示。
7.确定施工队伍,做好技术培训。
(二)安装调试阶段(4月1日至9月20日)
1.做好费用收取、设备调运和发放工作。
2.做好入户安装工作。
3.做好信息录入工作。
(三)全面检查验收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
1.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村组进行重点帮扶。
2.县广电网络公司组织力量全面自查,自查后报请领导小组验收。
3.县“村村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检查验收工作组,对完成工程建设进行全面验收。
4.完成竣工报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验收。
六、奖惩
(一)县政府将对在“村村通”工程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依据主要包括:按时完成任务,工作进度快;实施对象时做到公平公正,公示及时,群众认可;积极督促、协助网络公司做好施工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对工作不负责任,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取消奖励资格,并视其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把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对乡(镇)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1]
因我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由2006年推迟到2008年6月发射,且国家补助的设备于2009年3月份才到位,所以,市对县签订的建设任务集中到2009年6月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繁重,为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建设,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根据云广发[2009]36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全县2009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新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手段实现“村村通”,使盲点村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2009年我县的建设任务是解决1833户农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三、实施步骤
根据市广电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2009年的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建设分四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1月至4月份),对2008年直播卫星建设任务数不足部分进行摸底调查、筹款和组织安装工作。
第二阶段(5月至6月份),对2009年直播卫星建设任务数(1833户)进行摸底调查、筹款和组织安装工作。
第三阶段(7月至8月份),对广播电视村村通盲村盲点进行查缺补漏安装工作。
第四阶段(9月至12月份),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并组织对工程验收。
四、技术方案 “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程由县广电局委托广电网络新平支公司组织实施,并与之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相关权利义务。技术上采取直播卫星接收地盘式天线系统方式。
五、资金保障
2009年村村通工程目标任务是1833户,按每户350元(不含工作经费)计算,共需资金641550元。根据建设目标责任分解,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由市、县财政补助部分,用户出资部分来共同解决。
1、市政府每户补助110元的资金,共计20.16万元。
2、积极向县委、政府领导请示,争取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上,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按每户140元计算,共需资金25.66万元。
3、符合自愿购买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用户出资100元,可筹集资金18.33万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县政府调整充实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把做好“村村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确保“村村通”工作顺利推进。
(二)广泛宣传、家喻户晓。“村村通”工程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保障农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民心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村村通”工作的重要性,在全社会特别是广电系统内进行一次思想再发动、再动员,切实增强做好“村村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明确任务、各司其职。乡镇政府为“村村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广电部门要做好各项具体服务工作,高质量建设好“村村通”工程。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落实好工程建设资金,做好配套工程的申请和立项;对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要分别设立专户进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照法定程序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财政安排的资金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
新农村“村村通”广播初步技术方案
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手段实现“村村通”
网络接入技术方案:
1、IP网络广播系统应用在县乡村广播,适合于向乡(镇)或村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新闻及文化知识。有效提升现代农村的科技含量。能使村与村、村与县、村与市的广播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农村的科技发展。
2、实现各级广播站上下网络互联。以市级为中心,允许授权省级部门接入。各级能够向下控制,经上级授权可向上接入。
3、各级(市/区/县、乡镇/街道办)广播站可提供多种模式的接入。包括电话(座机、手机、IP电话)、IP话筒、采播站软件等远程接入,及CD、收音机(AM/FM/DAB)、话筒等模拟音频本地接入。输出到下级广播站外,还可经网络前置输出到AM/FM/DAB电台。
4、末端广播站(村组、居委会)除接入上级广播外,可接入本地模拟音频。输出经过功放驱动高音喇叭/音柱,或经调制输出到调频喇叭。
“村村通”新农村IP广播的设计思路
1、网络结构及传输技术上,符合发展趋势,经济成本与实用性并重。“网络+电台”双重覆盖,“有线+无线”搭配组合。
2、在应用价值上,以党政文化宣传、公共应急指挥为主导,辅以电子政务(通告、会议、热线)、政府通信以及农村大众娱乐等功能。
3、广播网自成体系,分级权限控制。在安全播出前提下,方便各级政府以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形式的接入,实现插播、转播等功能。
4、稳定可靠,音质优良,方便使用,维护简单。前端采用IP话筒,中途采用IP广播交换机,末端采用双向IP语音终端。
网络传输“村村通”IP广播的优势
功能强大
纯数字广播系统,涵盖了传统广播系统的所有功能。并实现了音频点播的功能。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资源,可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上的音频资源。由于每个终端有独立的IP地址,因而可以控制任意一个终端播放不同的节目
CD级的音质
由于采用了网络传输技术,使音频信号无传输干扰及失真。采用了MP3压缩算法占用网络带宽低(8k-128k)又能保证音质保真度,经测试采用44.1khz16bit采样128kbps速率压缩通频带(线路输出)20-16khz,失真度≤3%
高可靠性
传统广播系统的不稳定因素主要取决传输线路的质量,不合理的传输线路或造成不稳定甚至烧毁大功率的定压功率放大器。纯数字广播系统由于借助于成熟的以太网络通讯技术,每一个终端设备相当于一台联入局域网络的简易计算机。用户只需要保证网络的畅通,无需增加其它的维护。
安装简单
安装简单。只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一个交流220V插座,有一个标准以太网络接入插座(RJ45)和一个摆下数字广播终端(一个音箱的体积)的位置。
“村村通”新农村IP广播的功能
涵盖传统广播系统所有功能
包括业务讲话广播、背景音乐、定时打铃和电台节目转播等。
系统基于IP网络,遵循TCP/IP协议
一线多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避免重复架设线路,有以太网接口的地方就可以接数字广播终端,真正实现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多网合一。
领导网上讲话
领导通过网上的任意一台计算机,接上话筒,即能实现广播讲话,可指定全体广播或局部广播,支持通过Internet远程广播.紧急情况下发布广播通知等。
实时采播
将外接音频(卡座、CD、收音机、话筒等)接入音频服务器实时压缩成高音质数据流,并通过网络发送广播数据,数字广播终端可实时接收并通过自带音箱进行播放。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新闻及文化知识。
定时播音
数字广播终端具有独立IP地址,可以单独接收服务器的个性化定时播放节目。广播员将需要使用的音频素材存储在服务器硬盘上,并编制播放计划,系统将按任务计划实现全自动播出。
多路分区播音
系统可设定任意多个组播放制定的音频节目,或对任意指定的区域进行广播讲话;服务软件可远程控制每台终端的播放内容(划定区域播放)和音量等;
青山湖区广播电视台
“村村通”设备 篇3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是上连中央, 下连农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文化阵地, 是农村工作的好助手。“村村响”工程有利于村两委应急发布紧急信息。在自然灾害、森林火险及其他紧急情况下, 可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安全播出是“村村响”的生命线。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谈谈“村村响”设备的使用及管理。
二、福鼎市“村村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
福鼎市从2012年开始全面建设“村村响”工程, 至今两年多, “村村响”设备管理及使用情况就目前现状来看令人担忧, 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 大多数村广播室达不到要求
“村村响”广播室建设大多数不能达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硬件上跟不上, 即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 设备放置随意性大, 线路布置不规范时有发生, 给安全播出埋下了隐患;其次软件跟不上, 即村级没有专门管理人员, 乡镇站队伍不健全, 谈不上相关的广播知识业务培训, 设备闲置率高, 没有发挥出“村村响”设备应有的优势。
2.“村村响”日常宣传活动节目不丰富
由于村村响广播室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村干部, 一者他们没有很多的时间, 二者他们的学历不高, 知识面不宽, 这决定了村村响的播报内容就是单一、刻板、无新的内容, 再者村里无经费, 不能自主地制作节目。
3. 责权管理不到位, 村乡两级干部对“村村响”重视不够
村干部一直认为, 过去几十年都没有这个设备, 工作也不是照样做, 因此这种设备可有可无。他们没有把它提高到中央政府思想文化宣传阵地的政治任务层面去理解, 没有把它当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提高村民参政、议政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即使用“村村响”设备意识不强所致。
4. 没有设备使用记录和设备定期检查的记录, 更没有相应的文档
虽然有些村委有固定的“村村响”设备放置地点, 设备也处于工作状态, 但是在检查中看不到设备使用记录和定期检查记录, 更没有上墙的各种规章制度, 没有相应的文档记录和文档盒, 这就体现出村委管理使用中没有文档意识, 体现不出设备的使用情况。
三、我市“村村响”设备管理使用对策分析
1. 让村两委重视此项工作
各地乡镇政府, 为了让村委重视此项工作, 必须把村村响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的考核指标。过去村两委没有这种设备, 也不了解此设备的优势所在, 没有把它当作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优良阵地和文化窗口来看, 没有想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 没有想到这也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只是想到“村村响”会增加村两委工作的负担, 所以只能是听之任之, 放任不管。纳入考核指标后, 当作日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2. 村级要配备专职人员
要想把“村村响”工作落到实处, 就必须配备专职人员, 而且专职人员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要由有责任心、接受能力强的村干部来担当此任务, 便于乡镇广电站人员检修时的联系。 (2) 专职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根据《福建省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实用手册》的要求, 专职人员应要掌握以下技能:一是正常广播, 适时插播, 应急广播的使用和操作;二是要知道使用设备的注意事项;三是掌握日常维护知识;四是知道一些常见简单故障排除办法。只有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才能保证村村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才能发挥出此设备的优势, 让这项工程惠及农民,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3. 村级要有合格的广播室
要想村村响设备正常广播, 就必须要有合格的广播室。广播室首先要有一个固定地点, 它的选择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应选择人口密集的村中心位置, 有门关锁的房间, 闲杂人员不可随意进入; (2) 能通风, 干燥、不潮湿和风雨侵蚀不到的地方, 便于电源接通, 便于室内的设备与室外的喇叭线路连接, 门窗玻璃要牢固, 室内设备安放时要防台风, 防强日光照射, 设备应用铁架子先固定在墙上, 高度要适当, 且牢固, 便于维护人员的检查和维护, 便于设备的保养, 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4. 健全乡镇站队伍, 明确责任, 统筹管理
健全乡镇站队伍, 建立以乡镇广播电视站为主的每月定期巡检组, 定时检查“村村响”使用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 并做好记录, 年终巡检组对各行政村的“村村响”工作进行评比, 对于做得好的要给予表彰, 确保“村村响”设备可管可控, 安全播出不出问题。
明确责任, 规范管理, 指的是理清管理机制不顺畅的环节, 坚持产权归属县市级广电局所有, 广电站负责维护与管理, 村委会负责保管和使用的原则。促进村、社区干部, 乡镇府工作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 使“村村响”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好助手。
5. 建立健全文档
一个合格广播室, 除了建章立制外, 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文档资料, 在文档的建设上要尽量做到规范化、完整化。所谓规范化指的是所建立的文档要有目录、有时间、有内容。完整化指的是过程性的材料要完整收集, 做到事事有记录, 件件有留底。只有文档做好, 才算是一个上档次的工作室。
村村通汇报材料 篇4
工作情况汇报
芒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始终把这项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我镇“村村通”工程建设。现将芒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芒信镇位于孟连县城东南部,东部与澜沧县糯福乡相接,西靠勐马镇,南与缅甸佤邦接壤,北同娜允镇、景信乡相连。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7.85公里,全镇辖6个村115个村民小组4117户16100人。主要有哈伲族、佤族、拉祜族、傣族4种等少数民族,民族比例占总人口89.5%。2009年末,全镇有耕地面积75741亩,人均耕地4.7亩,农民人均收入1238元,人均生产粮食483公斤。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织实施
为实施好芒信镇“村村通”建设工程项目,芒信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镇广播站及各村支部书记、技术员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广播电视站,负责处理-1-
日常事务。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局面,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二)加强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村村通”建设工作。芒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于2009年开始,当年安装完成1178套,今年广电局下达我镇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建设任务为27个小组920户,现已安装345套。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技术员在安装第二批“村村通”时发现,设备安装调试好后无法正常使用,一是晚上10点后无法接收到信号;二是“雨衰”现象问题严重(雷雨天气信号及不稳定)。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营造“村村通”建设工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的一切积极力量,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圆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做好安装户的管理及后期服务工作。
(三)建档立案,做好安装户的信息登记造册。
芒信镇人民政府
“村村通”设备 篇5
1“村村通”工程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现状
1.1 央视:综合有余而专业不足, 缺乏针对性
“村村通”工程传播的广播电视节目主要来自央视, 如第一套、第七套和少儿频道。在农村入户率最高的央视一套综合频道, 主要针对全国受众, 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 解读国家的最新时事动态, 关系国计民生, 而没有专门的涉农栏目。设置的新闻节目, 主要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焦点事件, 涉农比例相对较小。对农村受众来说, 这些信息固然是了解国家动态的一个窗口, 但是这些信息与农村具体的生产生活存在差距, 他们更希望看到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 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电视节目, 富有“农”味, 具有针对性能满足需要的节目。
电视剧在农民的收看节目中算是比例较多的, 农民主要是喜欢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 真实反映农村生活, 能够激起大家共鸣的题材。但是在黄金时段中播出的电视剧以都市言情、白领偶像等题材为主的电视剧占据了大部分比例, 无法引起农民的兴趣。
1.2 省级卫视:娱乐主导而对农不足, 处境尴尬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 在媒介产业中亦是如此, 媒介产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是收视率和广告的创收能力, 所以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 各个频道中都在想方设法的提高收视率和在广告创收方面增加效益。省级卫视是农村广电工程中的主要频道之一, 本应该是迎合农民的欣赏口味, 在一定比例上播出以农村题材和传播农业发展技术的节目为主, 但是为了创造收视率和收取广告费用, 很多的省级卫视都转向以娱乐节目为主, 让本来就不多的对农电视节目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
1.3 广播:有限广播的衰落, 对农节目萎缩
“村村通”工程开通的对农广播频率有中央一套以及本省一套, 存在与电视节目相同的问题。中央广播电台一套涉农节目有《中国农村报道》、农业专题知识讲座《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两档节目。这两档节目主要是针对农村、农民及关注农村的人, 普及农业知识, 报道农村最新动态, 服务百姓生产生活。但是这两档节目的安排时间存在问题, 主要是安排在早晨的五点到六点之间, 农民的作息时间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 在农忙季节和农闲季节有很大的不同, 在农闲季节这个时间段还没有起床, 在农忙季节的这个时间段正在做家务或者在地里务农, 根本没有时间去听。
2 提升“村村通”广播电视节目的对策
由于我国农村的农忙季节比较集中, 所以农民的空闲时间还是比较多的, 在空闲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为主, 所以对广电信息的依赖度较大。但是现有的对农节目在数量上还比较少, 并且有些偏远地区能够接收到的频道更少, 所以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提升广电工程的质量。
2.1 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媒体责任
在我国的媒体受众中, 农民所占据的比例非常大, 因为在农闲季节农民主要的娱乐渠道就是广播电视, 所以在收视率方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但是由于电视频道中对农节目有限, 所以无法引起农民的兴趣。在我国的发展规划中, 城乡差距较大, 过分的注重对城市的发展, 在广电节目中亦是如此。因为广播电视媒体是社会公共资源, 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到媒体的社会效益, 保障农民的权益。
2.2 丰富对农节目内容
丰富的节目内容, 专业的对农节目是满足农民需求最好方式。目前, 农民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农资讯节目, 包括科技、教育、司法、文化、卫生、体育、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内容, 而致富信息是节目核心所在。如CCTV7的《致富经》、广东电视台的《摇钱树》、山东电视台的《乡村季风》是对农节目的佼佼者, 讲述农民致富能手的故事, 为农村开辟致富捷径。第二类是娱乐节目, 现在娱乐当道, 各类娱乐节目充斥各大荧屏电台, 而以农村、农民为背景制作的节目寥寥无几。影视娱乐节目在农村同样有广阔的市场, 农民收看此类节目的比率最高, 但问题是如何在“三农”的政策环境下, 以农村为背景、农民为主角来拍摄属于他们的故事, 制作以他们为嘉宾的综艺节目, 在寓教于乐中提升他们素质。
2.3 提升农村广播覆盖, 增加节目服务性
“村村通”工程本应是广播电视节目齐通, 但是农村广播的衰落, 变成了电视节目“孤军作战”。广播在农村历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灵活性和贴近性是电视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要解决好广播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区域特点、生产生活特点, 开办专业的农业频率和对农节目。农村有线广播设备老化、音质差、节目源缺乏致使其陷入困境, 要振兴农村广播首先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因地制宜提高覆盖率。据悉, 为了解决农村广播覆盖滑坡的问题, 中央财政计划在5年内投入36亿多元用于更新改造3000多座无线发射台, 每年投入的运行经费达8亿多元。改善基础设施, 是农村广播发展的关键, 在“十一五”期间“, 村村通”将全面升级, 技术先进的广播电视覆盖将会显著改善农村广播收听的条件。无线广播、有线广播, 以及新近兴起的农村调频广播都是满足农村听众的良好途径,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收听习惯来选择。
3 结束语
农村广电“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同时还有利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信息媒体的传播, 可以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 丰富了农民的视野。在“村村通”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农村广电事业, 为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岩.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 .[1]曾岩.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 .
村村通广播工程建设及维护 篇6
汶上县的广播惠农工程采用县、镇、村三级可管可控的农村广播网络体系建设模式,主要组成系统及功能如图1所示。县级利用原有音频播出系统,加装一套装有控制软件的微机和编码控制器,向发射机激励器发送SCA数据信号和音频信号,利用微机控制软件、控制器上的面板编程手动或自动控制镇村二、三级前端及城区、景区的低音柱的开关。镇级建立广播分中心。广播分中心利用接收控制器、调音台、编码控制器、发射机、话筒,既可受县台控制自动模式转播中央台、县台自办节目,也可手动模式插播会议、通知、宣传内容。城区、乡镇、村庄都有统一的一、二、三级编码。县台、广播分中心都可利用编码控制器点对点、 任意分区片控制,达到选定的乡镇或村庄或某几个低音柱收到信号,也可在线修改接收频率、音量大小、县级码、镇级码、村级码、延时等参数。同时,县台、 广播分中心也可利用电话开通广播,或插播应急内容。原理简图(图1)如下:
在工程安装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下所示。首先,做好县级前端机房编码控制器和发射机激励器的SCA数据信号的匹配,调校SCA码幅度使低音柱开关在一定延时时间内迅速打开。设定好各种参数,及对中心软件进行预先编程,编程完成后,广播系统便会根据任务,控制接收设备开机。其次, 乡镇广播分中心既是中转站,也是各个所辖村庄的前端。它要求接收县台信号要好,由于分中心机房多位于室内,可能广播信号清晰,但SCA码幅度不一定能达到设备的开机门限,使发射机处于有时开有时不能开的状态。基于这种情况,在调试维护过程中,我们用不锈钢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半波接收天线放到室外,再用有线电视线接到收转控制器上,使信号电平提高了15dB以上,解决了以上问题,保证了对乡村接收设备的控制。接着,所有低音柱发放前在县台编好如:接收频率、音量大小、县级码、镇级码、村级码、延时等参数,以方便乡镇发放。不方便接电的地方安装太阳能音柱。太阳能支架要采用不锈钢的,防止时间长了生锈。安装时我们提前用电线把太阳能板的电源引出来,方便与音柱在高空连接。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在主要街道安装太阳能低音柱,既方便收听,有整齐划一。最后,村街低音柱安装时,要注意天线在支架上系扣下垂;村级广播室接收设备要使用室外天线,保证信号的接收。维修时要带一些常用易坏配件及遥控器,如:高频头、保险丝。维修不方便的,更换整个低音柱。
通过村村通广播工程的建设,既可实现广播惠农,与乡镇建立起为农服务广播体系,解决农村信息渠道窄、信息流通不畅、信息闭塞的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可实现应急播出,防范自然灾害。
参考文献
[1]王瑛.调频SCA广播及其接收电路[J].电子技术,1993(5).
[2]胡述初,王澧华等.调频发送设备(第一版).广播电视部干部司教育处出版.1984.
村村通公路病害检测与修复措施 篇7
1 工程概述
某村村通公路位于江西省高安市西南部,全长10 km,设计速度30 km/h,为水泥混凝土铺筑,路面结构采用20 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 cm厚12%石灰土路基,路基宽8.5 m,双车道。该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水网较为发达,但多为小河流,采用简支梁桥通过。该路修建于2008年,至今有些路段已产生大面积破坏,给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造成严重影响,有必要对该公路产生破坏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修复和其他村村通公路修建和养护提供参考。
2 病害检测
通过对该路的检测,病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路线线形不符合规范要求,多个路段圆曲线半径低于极限最小半径。
(2) 路面结构破坏严重,断板和碎裂出现较多;路面裂缝较多,裂缝形式多为网裂,纵向贯穿裂缝和横向贯穿裂缝。车辙也在某些路段出现。
(3) 接缝处破坏较为严重,雨天唧泥现象较为突出,错台现象较多。
(4) 排水设施不到位,雨天路基路面积水较为严重。
(5) 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存在行车安全隐患。
3 病害成因分析
3.1 路线设计问题
该村村通公路,为了节约建设成本,路线设计中,在旧路的基础上铺筑新路,没有做任何线形的调整。该路按时速30 km/h设计,一般最小半径为65 m,极限最小半径为30 m。检测发现,K1+150路段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左侧为深度达到7 m的沟谷,右侧为大山,只能傍山通过,该处圆曲线半径仅为27 m,低于极限最小半径。如果改变技术方案,采用高架桥通过或者改变原有路线,从别处绕山而过,则计算土方量和工程造价会急剧上升,达到原有工程造价的2—3倍。村村通公路的建设资金主要是通过农民群众集资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建设资金相对短缺。考虑到村村通公路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如下安全措施:保持原有线形要素不变,在转弯处增加浆砌石垛等防撞设施并安装反射镜,在离转弯处30 m的地方设置急转弯标志,起到提示作用。
在检测中发现,在K3+480路段,该路段地势平坦,原路在此处由北转向东,属于急弯路段,圆曲线半径为45 m,而新路依旧在原路面上铺筑,随着车速的提高,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如果考虑此路段重新选线,采用直线通过,则可减少路线长度200 m,综合各种因素,最后造价仅为原造价的1.2倍,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和安全性效果。
一般情况下,村村通公路应该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进行设计,不能一味追求节约成本而牺牲行车安全性,如表1所示。
检测中发现,该公路出现好几处陡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特别在K5+350路段,纵向坡度高达12%。在公路建设中一般性的原则是要避免大填大挖,但是避免大填大挖不等于不对路基做任何处理,针对村村通公路的实际情况,建议对该公路在坡顶进行挖方处理,在坡底做填方处理,达到挖填土方量的平衡。经过计算,挖方量在1 000 m3左右时,可将坡度降到8%左右,而《规范》规定,设计速度为30 km/h时,最大坡度为8%,从而满足规范要求。在K6+430路段,该路段处于山脊上,如果采用与K5+350路段相同的工程措施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且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采用原路的坡度,并设置警示标志。但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规范规定的最大纵坡值来进行设计,如表2所示。
3.2 裂缝成因分析
裂缝是村村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检测中发现该村村通公路40%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并且网裂和横纵向贯穿裂缝较多,裂缝宽度较大。分析后认为裂缝的产生有如下原因。
(1) 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是路面厚度的设计依据。运营车辆的实际轴载都远大于设计轴载,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村村通公路在短期内就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2) 施工环节,单块板的长宽没有按设计值来施工;伸缩缝填充材料选用不合理,运营一段时间填充料被破坏或挤出,导致杂物进入而导致伸缩缝失效,最终导致路面起拱开裂破坏[1]。
(3) 过早开放交通,混凝土板还未达到设计强度,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很容易产生裂缝。
3.3 不设排水影响分析
该村村通公路位于南方多雨地区,雨量充沛,同时由下雨引起的病害也比较多,排水设施对于南方地区的村村通公路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检测中发现,该村村通公路缺乏应有的排水设施,路基沉陷、冲刷、翻浆,路面唧泥、错台、断裂等病害较多。根据有效应力原理σ=σ′+u可知,当排水性能不好,路基积水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有效应力σ′减小,路基承载力显著降低,从而导致路面的沉陷。在接缝处破坏尤为严重,填缝料缺失,水从接缝处进入路基,在地下径流的作用下,细小颗粒不断被带走或在荷载作用下被压出,导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唧泥现象,进而导致错台和断裂的发生。
检测后发现,该村村通公路可以地形比较复杂,处于山区,可以充分利用地形来排水,在山岭段,可不设置排水设施,利用地形的天然落差即可迅速排除路表水,并且这些路段地下水位较低,不会对路基造成影响。但对于地势较为平坦的路段,则必须加设排水设施,考虑到村村通公路的现实情况,公路两侧即为农田,有着先期修好的水利设施,可充分利用这些水利设施进行排水。但是,必须对水渠进行处理,在靠近路基的一侧必须做防水处理,以免灌溉用水进入路基而产生病害。
对上述两种情况都不具备的地段,必须设置排水设施,鉴于资金等方面的因素,建议设置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可采用土沟表面夯实的办法,降低施工成本。所施工土沟应符合下列质量标准[2],见表3。
3.4 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影响分析
交通安全设施是一条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安全护栏、示警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在急弯、陡岩、沿河路段还应设置必要的警告标志、护栏、砌浆石剁、反射镜等安全设施以满足行车安全需要。检测中发现,该村村通公路无一处交通安全标志。建议按规范规定进行交通设施的设置。《规范》规定,在如下地段应该设置交通安全标志,以确保行车安全,具体情况见表4。
事故调查发现,交通安全事故多数都与交通标志的缺失或损坏有关,所以村村通公路不能因为涉及标准较低,车速不高而忽略安全设施的设置。
3.5 结构性破坏原因分析
结构性破坏除了路面本身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外,超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超载对路面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疲劳作用效果上,为了反映超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笔者对通过该村村通公路的车辆进行了一个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村村通公路的超载车辆主要为农用车和运石车,这些车辆都是单轴重130 kN,双联轴重320 kN以下。《规范》规定,对于单轴重130 kN,双联轴重320 kN以下的车辆,轴载换算依据等效疲劳损坏的原则进行计算,并以BZZ—100作为设计标准轴,各种车辆采用下式进行轴载换算:undefined。式中NS为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Ni为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Pi为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i为轴载系数,单轴时∂i=1,双轴时[3]∂i=1.46×10-5×Pi-0.376 7。由公式可以看出,村村通公路中,对路面产生重复性疲劳作用的主要是运石车,运石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是相当大的。
3.6 施工因素的影响
该村村通公路最主要的问题是路基施工中其中土基压实度不足,导致固结沉降和工后沉降过大,致使路面结构的破坏。应按《规范》规定的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进行施工,如表6所示。
当工地实测压实度小于要求的压实度时,应检查填土含水量。当填土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含量相差在±2%以内时,说明压实效果不够,应增加碾压遍数;如果压实遍数超过10遍仍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则继续增加碾压遍数的效果很小,可考虑较小压实层厚度。
3.7 养护不到位导致路面状况恶化
检测中了解到,村村通公路养护环节基本是缺失的,没有形成相应的养护机构,养护资金不到位,养护意识不强造成了村村通公路实际状态下的零养护[4]。
4 结语
通过对该村村通公路的检测,发现村村通公路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对村村通公路额建设和养护起到借鉴作用。
摘要:我国村村通公路出现的病害主要有路线病害,安全性较差,以及混凝土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根据我国村村通公路出现大面积病害的现实情况,以江西省高安市某村村通公路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该公路的主要病害。从路线、排水、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村村通公路,病害,修复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宏君,边晓艳.谈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吉林交通科技,2006;4:18—19
[2]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魏中华,翁建成,郑柯.超载对平百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1(1):47—51
“村村通”设备 篇8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 2011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个基础电信企业, 深入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 直接投资73.8亿元人民币, 现全面超额完成预定任务, 全年新增1.7万个行政村通宽带, 全国通电话自然村比例提高到94.6%。
其中, 行政村通宽带方面, 全年新增1.7万个行政村通宽带, 通宽带行政村比例从80%提高到84%, 有力推动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三网融合、农村信息化的前进步伐。
自然村通电话方面, 继续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分散人群的通电话问题, 全年新增1.2万个偏远自然村 (20户以上) 开通电话, 全国通电话自然村比例从94%提高到94.6%, 同时, 还为黑龙江和内蒙古890个生产建设兵团连队和农林场矿开通了电话。信息下乡方面, 全年新增7413个乡镇实施信息下乡活动, 新建乡信息服务站6966个, 村信息服务点75254个, 乡级网上信息库4184个, 村级网上信息栏目62755个。截至目前, 全国已有76%的乡镇开展了信息下乡。
论广播电视“村村通”未来的发展 篇9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问题,而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第一轮工程于2005年结束。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底,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2008年6月,“中星9号”直播卫星成功发射,同期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节目平台。2008年8月,正式不加密播出48套电视、48套广播节目,主要包括中央和省级卫视节目。2009年12月,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加密流节目平台,与原“村村通”节目平台并行播出。据统计,截至2015年7月,全国“村村通”用户已达2000多万,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为缩小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现行技术特点
2.1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网是覆盖人口最多、范围最广的广播电视网,符合我国地广人稀、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是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最直接、快捷、经济的手段,可实现对用户接收的直接管理和节目的内容控制,最大限度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2 实现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有线、无线方式均受地形限制,而一颗直播卫星可以覆盖我国全部领土,为老少边穷地区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入千家万户。
2.3 技术成熟便于管理
直播卫星采用点波束隔离技术,将卫星上行地球站的地理位置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可应对非法干扰。采用ABS-S安全模式调制技术,确保机顶盒只能接收到我国直播卫星信号。对传输节目实施加密,一机一卡,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可管控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机顶盒、每一套节目。利用移动通讯基站进行定位,确保机顶盒只能在批准的服务区域内使用。
3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节目覆盖不全面
通过对部分地区的调查,许多电视节目在收视效果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大部分节目在农村难以接收到信号。如中央少儿频道和经济频道等。虽然一些频道可以接收信号,但播放效果相对较差;另外,市级和县级的公共频道信号也偏弱。同时,目前接收直播卫星的机顶盒有村村通、户户通、清流三种,机顶盒的功能、接收的节目套数、信号质量、推广的渠道、价格等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使公共服务的标准、质量大打折扣。
3.2 节目内容难以满足农村居民需要
从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来看,许多节目都忽视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居民所关注的问题,从而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如农村广播电视在节目内容上与农村脱节,大部分娱乐节目内容难以激发农村居民的兴趣和关注。农村居民在劳作一天后,选择的放松和娱乐方式仍然较少。同时,节目内容与农业有关的题材相对偏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农业知识的需求;加之一些农业节目针对性偏弱,无法实现文化传播目的,使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仍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3.3 非法机顶盒蔓延
为节约建设和运行成本,我国直播卫星启用之实,采取了不加密的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违规生产并非法销售直播卫星接收设施,造成非法机顶盒泛滥,影响了“村村通”的健康有序发展。
3.4 维修服务网络不完善
实践中,由于乡(镇)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专业技术知识缺乏,边远地区群众也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自行调试能力不足,一旦在使用中设备出现了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往往要等数日才能完善。特别是常见的信号差、无信号等问题。
4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未来的技术趋势
4.1 运用视频压缩新标准、开发Ka波段等新技术
使用更先进的视频压缩新标准(如AVS+标准)传输卫星电视,有效降低通过卫星发送广播电视节目对转发器带宽总量的需求,以节约卫星频带资源。同时,随着我国电视高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展Ka波段的频带带宽资源。
4.2 推进卫星广播影视双向交互应用
充分发挥卫星广播电视方式由点到面、单向、大面积覆盖等优势的同时,可进一步尝试与地面电信网、互联网和无线数字电视相融合,逐步实现广播影视节目的点播、交互功能。
4.3 发射中星9号直播卫星备份星
我国利用直播卫星覆盖边远农村地区已实具规模,用户达5000多万,一旦直播卫星出现故障,将造成广播电视信号中断,所有用户的收看收听都会受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发身中星9号直播星的备份卫星,并加强对我国重点海域的覆盖能力。
5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未来的业务趋势
5.1 增加传输高清电视和3D电视业务
一方面,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收视选择;另一方面,将空置的直播卫星转发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转发器带宽资源的浪费。
5.2 地方节目上星定向落地
直播星央视+省级卫视为主的节目内容体系仅满足了基本收视需求,构成我国收视主体的各省级个性化频道并未包含其中,老百姓有收看本地节目的强烈需求;而且地方广播电视节目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覆盖较为困难且成本很高,通过卫星直播传输,定向覆盖本省用户,可双双节约传输成本,提高地方节目覆盖率。
5.3 开展增值服务
为调动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性,在做好现有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拓展服务内容,增加付费频道等增值业务和高质量节目,可以优先选取部分气象、科技、教育、健康、影视和生活服务类等比较适用农民群众收看的付费频道,上直播卫星户户通平台,供用户选择收看;还可以与电影院线合作,通过直播卫星将最新的电影传到农户家中去。
6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未来的管理趋势
6.1 加强媒体支持
加大农业节目发展力度,明确划分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的界限,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引导媒体综合分析农村、农民、农业需求,建立媒体与农村的相同利益点,大力支持农业节目。根据农民的需求安排节目、规划播出时间,平衡娱乐节目和知识性节目的数量,增强用户的自由选择范围,使农民通过观看、收听,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健康愉悦身心。
6.2 加强运行维护
一方面,基层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定期巡检,受理、发现并及时处理普遍性的技术性问题。另一方面,强化对乡(镇)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技术,确保农民反映的信号差、无信号、调频道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6.3 加强资金保障
重视广播电视配套设备设施建设,提升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尤其是信号覆盖面积偏小的广播电视频道,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信号的良好接收。注重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均衡性,解决农村内部一定程度存在的媒介接触分化问题。
7 结语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当前及今后的推动中,要主动顺应技术、业务、管理趋势,进一步实现“村村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切切实实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均衡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楠.中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展望[J].运营管理,2015(8).
[2]李海江.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J].信息通信,2012(3).
【“村村通”设备】推荐阅读:
村村通05-24
广电工程“村村通”11-01
村村通自查报告06-08
村村通施工总结06-17
村村通维护方案08-08
村村通公路情况汇报10-16
村村通专项资金管理论文06-07
村村通维修工程项目表11-13
2016村村通农村公路调研报告05-10
×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