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分级论文

2024-07-14

脑胶质瘤分级论文(共7篇)

脑胶质瘤分级论文 篇1

恶性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于脑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肿瘤之一[1]。因位处中枢神经系统, 且有浸润性生长等生物学特点, 绝大部分无法经手术完全切除, 术后需要放化疗。MRI扫描与CT相比对胶质瘤残留显示优势较为明显。适形调强放疗对肿瘤靶区剂量有所提高, 周围正常组织剂量显著降低, 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提高治疗增益比[2], 放疗中同步替莫唑胺化疗, 可以提高疗效。我院2004年12月至2010年11月共对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明确有残留灶41病例, 给予了MRI模拟定位引导下的适形调强放疗和同步化疗, 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1例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MRI检查明确有肿瘤残留 (GTV) 患者, 男23例, 女18例。中位年龄52岁。全部经病例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胶质瘤Ⅲ级 (16例) 或Ⅳ级 (25例) (Ⅲ级包括Ⅱ~Ⅲ级, IV级包括Ⅲ~Ⅳ级) , 病灶位于大脑颞叶、额叶、顶叶, 枕叶和小脑及其他部位分别为14、9、9、5、4。

1.2 治疗方法。

放疗方法:患者仰卧于M R I和C T模拟定位共用体板上, 双手置于体侧, 头罩固定;平静呼吸, 分别使用GE Singa Horizontal 1.5T超导型模拟定位机和PHILIPS Ac Qsim CT模拟定位机对患者头颅扫描, 层厚均为5 mm, 将MRI和CT图像传输到Pinnacle3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MRI和CT图象融合, 采用归一互信息法进行CT和MRI图象配准[3]。结合术前、术后MRI影像学和手术记录等情况在MRI定位图像上确定并勾画肿瘤靶区 (GTV、CTV、PTV) 和需保护的脑干、脊髓、眼球和晶状体、视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GTV为MRI图像所见肿瘤灶;CTV为肿瘤灶和肿瘤旁水肿区 (GTV外放2~2.5 cm) ;PTV为CTV外放1 cm。剂量为每次1.8~2 Gy, 每天1次, 每周5次, 肿瘤总剂量为60 Gy。同步化疗为口服替莫唑胺胶囊 (天津药业生产, 批号:H31020593) 75 mg/ (m2·d) , 与放疗同步进行。放疗后辅助化疗6程, 在放疗后1个月内开始。第1个疗程剂量为150 mg/ (m2·d) , 连续5 d, 第2个疗程起200mg/ (m2·d) , 连续5 d, 28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头颅MRI, 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有效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总例数×100%;总生存期 (OS) 为放疗开始到死亡的时间。不良反应评价:使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和CTCAE3.0标准评价放射性脑损伤。

1.4 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研究的终点是总生存期, 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所有患者全部完成放疗计划, 除7例患者总剂量50~56 Gy外, 总剂量均为60 Gy, 有12例放疗后完成辅助化疗1周期, 15例完成2周期, 3例完成3周期, 5例完成4周期, 6例完成6周期。回访截止2014年12月30日, 随访时间为半年到5年, OS平均26个月。同步放化疗结束2个月后复查头颅MRI, 评价胶质瘤残留灶, 完全缓解10例, 部分缓解18例, 无变化10例, 进展3例, 有效率68.3%。1年的生存率78.4%、2年的生存率56.8%、3年的生存率29.7%、4年的生存率13.5%, 5年的生存率5.4%。

2.2 影响疗效因素分析:

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 肿瘤病理分级、辅助化疗疗程数、放疗剂量是否达到60 Gy对OS有影响 (P≤0.05) (图1~3) 。

2.3 毒性反应: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31.6%, 绝大部分为Ⅰ~Ⅱ度,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皮疹、头部胀痛等, 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个别患者有局限性癫痫, 专科处理后未有严重后果。

3 讨论

脑胶质瘤手术完全切除机会小, 疗效不佳, 高分级胶质瘤预后更差, 术后1~3年内几乎全部复发[4]。有研究表明, 单独使用不完全手术切除治疗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19%, 如果加术后放疗可显著提高至46%, 所以脑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性治疗为主[5]。MRI模拟定位对脑胶质瘤的残留肿瘤灶显示清楚, 比较容易确定肿瘤灶范围和勾画肿瘤靶区, 与CT相比对胶质瘤残留灶的显示具有显著优势。适形调强放疗是可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 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一种较好的放疗技术。

近近期期国国内内文文献献提提示示放放、、化化疗疗的的综综合合治治疗疗对对脑脑胶胶质质瘤瘤术术后后残残留留治治疗疗效果较单纯放疗效果好。放疗开始后, 对血脑屏障造成一定程度损伤, 这时有利于化疗药物通过血脑屏障, 治疗可能获得更大利益[6]。并且一些化疗药物除了本身具有抗癌作用外还有放射增敏作用。脑胶质瘤目前最有效的化疗药物是替莫唑胺。该抗癌药物是口服二代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 服用后迅速吸收, 不经过肝脏代谢广泛分布全身, 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脑脊液浓度/血浆药物浓度30%~40%, 分布脑肿瘤组织的浓度大于正常脑组织的浓度。替莫唑胺进入体内分解为药物活性物质, 通过对DNA链的甲基化造成其单链或双链的断裂, 阻断DNA的复制, 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除外对肿瘤细胞的核酸、蛋白质、肽亲核区也发生作用, 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并且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7,8]。2年生存率是单纯放疗的2倍以上[9]。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后有肿瘤残留的患者如能接受足量的放疗剂量和辅助化疗, 生存期明显延长。另外, 胶质瘤Ⅳ级 (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较胶质瘤Ⅲ级明显差, 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文献还报道脑胶质瘤肿瘤细胞要检测特定遗传标志 (MCMT基因改变) , 有MCMT基因改变即MGMT-提示烷化类敏感, 使用替莫唑胺有效。MGMT-脑胶质瘤患者服用替莫唑胺并且同步放疗的生存期较单纯放疗长 (21.7个月对12.7个月) [10]。本组是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病灶的患者, 手术减少了肿瘤负荷, 同步放化疗降低复发的概率和延长复发时间。治疗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 多表现为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发生率31.6%, 绝大部分为Ⅰ~Ⅱ度,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皮疹、头部胀痛等, 对症处理后可很快缓解。个别患者有局限性癫痫, 专科处理后未见严重并发症。

总之, MRI模拟定位、适形调强放疗对高分级脑胶质瘤是放疗技术革新, 有利肿瘤靶区的确定和治疗以及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放疗期间同步化疗, 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延长OS时间, 且安全性好, 不增加化疗毒性反应,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谷铣之, 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1123.

[2]胡逸民, 谷铣之.适形放射治疗-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 6 (3) :8-11.

[3]邵滋汤.上颌窦恶性肿瘤CT/MRI图象融合靶区勾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8.

[5]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肿瘤学组.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R].2011.

[6]邓万凯, 陈健.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 6 (1) :42-44.

[7]Newlands ES, Blackledge GRP.Phase l trial of temozolomide[J].Br J Cancer, 1992, 65 (2) :287-291.

[8]Dewit L.Combined treatment of radiation and Cisdiamminedich loroplatinum and clinical dat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e, 1987, 13 (3) :403-426.

[9]Stupp R, Mason WP.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w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J].N Engl J Med, 2005, 352 (10) :987-996.

[10]Hegi ME, Diserens AC.MGMT gene silencing and benefit from temozolomide in glioblastoma[J].N Engl J Med, 2005, 352 (10) :997-1003.

脑胶质瘤分级论文 篇2

1 对象与方法

从5家医院选取自2000年3月到2006年6月接收的50例高分级脑肿瘤患者, 治疗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并同TMZ化疗。

1.1 患者的统计资料以及条件

经手术后病理诊断, 多属于WHO级别中的星星胶质瘤或者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年龄普遍为20~70岁, 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 患者在治疗前并未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放疗或者化疗。

1.2 治疗手段以及分组要求

根据文献报道以及临床经验,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大组, 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只是进行单纯的放疗而治疗组则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并同术后TMZ化疗。

1.3 放射化疗与三维适形化疗的对比

通过近期疗效, 生存率以及复发时间还有生活质量等几个方面来对两组进行比较。

1.4 一般统计学策略

所有统计结果都采用采用专业分析软件SPSS, 数据资料都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 当P<0.05表示统计数值具有差异性。

2 结果评定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之间放疗并发症的比较

消化道的并发症反应总共达到10例, 分别表现呕心、呕吐等不同症状, 均为自限性, 只需要稍微服用止吐药物就可以控制。另外还有少数病例的放疗并发症表现为造血系统受到影响, 血小板与白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对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的比较, 可以发现有显著性的差别。治疗组的25例患者中, 3年之内的生存率统计分别为88%、77%以及55%, 复发时间为4~35个月;然而对照组的25例患者的生存率出现了下降, 3年之内的生存率分别只有69%、34%以及15%, 中位复发时间为18个月。

2.3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MZ对术后的影响

对于高分级脑机制细胞瘤而言, 目前临床上标准的治疗方案采用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加TMZ, 即使TMZ一线治疗失败后, 仍然可以提高TMZ的密度再次使用, 而且TMZ属于目前治疗脑胶质瘤最有效的药物, 同时属于第二代烷化剂[2], 这种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另外脑脊液的血药浓度可以稳定达到血浆浓度的40%。三维适形放疗与化疗药物TMZ具有协调增减的作用, 可以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疗效。由于肿瘤普遍存在分布不均的乏氧细胞, 随肿瘤生长而增多, 导致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降低, 放射抵抗程度增强, 导致局部作用下降。而TMZ可诱导处于G0期的肿瘤细胞向S期转化, 不仅提高放射抵抗肿瘤细胞的反应性, 也提升了放射治疗的疗效。

3 讨论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疾病, 胶质细胞瘤大概约占颅内肿瘤的45%左右, 而恶性胶质瘤更是在胶质瘤中属于高危患者, 不可置否手术切除后放疗的确是目前针对高分级胶质瘤患者的一个最佳治疗选择[3]。恶性胶质瘤本质上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疾病, 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抗拒是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活跃的结果。近年来针对细胞受体以及调控分子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 并有望为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新方法。许多不同机制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进入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中, 比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mTOR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等[4]。固然术后放疗成为目前治疗恶性胶质细胞瘤的常规方案, 但是其术后的疗效较低也成为困扰临床应用的难题。另外, 国内外文献也报道过关于术后化疗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的文章。但是传统的烷化剂类治疗药物其毒副作用过大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以及胃肠道反应) 等也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TMZ作为一种新型口服二代烷化剂, 患者口服后能迅速被吸收, 进人体内没有经过肝脏代谢广布全身, 快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据国内相关报道, TMZ联合放疗治疗胶质瘤有很好的耐受性并具有协同作用[5]。本文主要研究了TMZ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结果治疗组25个患者中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77%以及55%, 而对照组25个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4%以及15% (2/14) , 这个数据比之前国内文献报道的单纯采用放疗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26.5%、10.4%比较稍微高, 另外由于本组病例先采用常规放疗控制亚临床灶, 然后针对肿瘤区三维适形放疗推量, 这样不仅提高了局部的肿瘤面积控制率, 同时并未增加脑放射性的损伤。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明显的疗效, 但是后期的证实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所以, 由于毒副作用小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好等优良特性,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口服TMZ治疗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已经得到了推广。但是由于本组试验的病例较少与观察时间短, 其对患者更长期的生存率影响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4 结语

综上所述, 鉴于疗效确切以及毒副作用小等优越特性, 适形放疗联合口服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这一临床试验可以作为未来临床治疗的适用方法。

摘要:目的 浅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莫唑胺化疗的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 经病理学证实后将高分级胶质瘤术后患者共100例, 并随机分为RT-TMZ组40例, RT组20例, RT-TMZ组40例, 这三组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也采用TMZ化疗, 并且三维适形放疗同时联合替TMZ化疗6周+辅助化疗6个疗程, 影像学动态观察患者肿瘤提及的变化以及Karnofsk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化学疗法

参考文献

[1]范育伟, 齐立伟, 蒋晓东, 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0, 21 (1) :68.

[2]许斌, 赵红莉, 梁慧.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7 (1) :69-71.

[3]郑光浩, 地力木腊提, 张超, 等.三维适形和常规放射法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3) :103-104.

[4]刘朝兴, 高献书.中国胰腺癌的放射治疗现况[J].医学综述, 2010, 16 (4) :537-539.

脑胶质瘤分级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对象为2008年8月~2009年10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共40例,按照2000年WHO脑肿瘤分级标准,低级别胶质瘤共22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4岁~63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I级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Ⅱ级17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9例,节细胞胶质瘤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混合性胶质瘤1例);高级别胶质瘤共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2岁~63岁,平均年龄42.1岁。其中Ⅲ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0例,Ⅳ级胶质母细胞瘤8例。

1.2 诊断检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采用GE signa 1.5T超导MR扫描仪常规MRI检查,头颅正交线圈。常规扫描:轴位T FLAIR(TR/TE:2 1 13/25,T I:750),T2FSE(TR/TE:4 000/106)。矢状位T1FLAIR(TR/TE:2 020/25,TI:750)。冠状T2FLA IR (TR/TE:8820/135。TI:2 200)。在常规增强扫描前进行PWI扫描:本研究选择脂肪抑制梯度回波一平面回波(GRE—EPI)技术,TR 1500 ms,TE 80 ms,翻转角30°.FOV 24cm x24 cm,矩阵128 x128,激励次数1次,依据T2wl图像所见,采用(7~8)个层面,层厚(3~5) mln,层间距(1~1.5) mm以覆盖全病灶,60个时相,共90 S,产生420或480幅灌注图像。扫描前自动匀场,使用MR机配套高压注射器,Gd-DTPA剂量0.1 mmol/kg,注射速率(3~5) ml/s,套管针经肘前静脉注射,随后以相同速率注射20 ml生理盐水冲刷。注射对比剂同步启动PWI扫描。

1.3 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

采集数据由专用PWI处理软件对灌注原始资料进行后处理重建出CBV图。在CBV图上,将ROI[大小约(20~40)mm2]分别置于肿瘤强化区域4一5次,找到血供最丰富区域,然后将ROI再置于对侧正常区域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以肿瘤强化区域与对侧正常区域相比的比值,称为rCBV值。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肿瘤实性区域各项比值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级别胶质瘤实性区域与正常对照区的rCBV值比较

高级别胶质瘤组rCBV值(4.3±0.9)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2.7±0.8),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示例见图1。如果把区分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阈值设为3.50,本组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件为80%(12/15),特异性为86.7%(13/15),阳性预测值为85.7%(12/14),阴性预测值为81.3%(13/16)。

图示:本例男性,66岁。左侧颞部胶质母细胞瘤。A~D,依次为相同层面T1WI、T2WI、T1WI Gd—DTPA增强、rCBV图。实性区域PWI呈高灌注,rCBV值约4.9。

3 讨论

3.1 灌注加权成像的原理

灌注加权成像(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同属广义磁共振能成像技术范畴。其中DWI是利用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行成像,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2]。而PWI反映的主要是组织中微观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以活体无创性评价微血管系统,体现组织灌注情况。

3.2 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特点

脑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级别有明显相关性,肿瘤的级别也指导肿瘤治疗方案的设计。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级别对指导、判断预后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高级别胶质瘤四周异常信号区除了血脑屏障破坏及血管渗透性增加所造成的间质水分增加外,还可见到散在的肿瘤细胞浸润;低级别胶质瘤由于侵袭性较低,瘤周较少见肿瘤细胞浸润[3]。而肿瘤细胞的浸润,将相应引起组织间隙结构改变,从而导致水分子扩散能力改变,PWI上相应出现改变。有研究表明,肿瘤血供情况是区分肿瘤良恶性的一个指标。胶质瘤分级越高,微血管越丰富。PWI成像中,肿瘤微血管增多表现为组织rCBV增加。因此rCBV升高,提示肿瘤微血供丰富,分级较高。既往研究表明,rCBV值与胶质瘤分级之间显著相关,与传统血管造影之间也显著相关[4]。本组资料高级别胶质瘤组瘤体实性部分rCBV值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rCB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不断生成其增殖所需的新生血管网的能力。由于肿瘤细胞的侵犯,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在常规MRI上表现为T1wI上的对比强化,所以常规MR增强反映的是血脑屏障破坏而非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强化程度与肿瘤恶性度并非总是一致[5]。因此应用常规MRI进行胶质瘤术前分级评估有一定的难度。本组有3例低级别胶质瘤,MRI增强呈明显强化,另有2例高级别胶质瘤却强化不明显。

3.3 PWI和常规MRI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常规MRI序列,包括T1wl、T2wl等增强,是通过对血流流空现象、病变的含水量和对比剂透过受损坏的血脑屏障进入病灶的情况来分析、评估脑内病变的,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难题。本研究利用PW1对脑肿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脑肿瘤的诊断从以往的仅注重大体的、形态学的研究上升到微观的、形态与功能并重的研究,对常规MRI序列检查是个有益的补充。既往研究表明,肿瘤恶性度与微血管结构、肿瘤细胞增殖性密切相关,胶质瘤、尤其高度恶性者,其微血管生成明显增多,肿瘤细胞增殖活跃[6]。本研究利用PWI技术,着重从微循环和细胞增殖性方面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价,探讨PWI技术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之,灌注加权成像在诊断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上,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为术前无创性地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常规MRI在术前估计肿瘤级别上有时仍有难度,在低、高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PWI和常规MRI两者结合,可相互补充,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苗延巍,何立岩,张竞文,等.MR弥散加权成像对胶质瘤分级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 :57~61

[2] 魏新华,龙莉玲,黄仲奎,等.脑星形细胞肿瘤的MR灌注成像和病理分级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0(3) :381~383

[3] Clm S,Knopp EA,Johnson G.etal.Intraeranial nlasslesiom: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useeptibility-weighted echo-planar perfusion MR imaong[J].Radiology,2002;223:11~29

[4] 季学满,卢光明,唐晓俊,等.MR扩散、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8:663~667

[5] 丁蓓,凌华威,陈克敏.脑胶质瘤的MR血流灌注成像临床应用进展(综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1) :1468~1470

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篇4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临床统计, 大约占全部脑肿瘤的35.2%~60.9%[1], 其主要生物学特点是侵袭性生长, 患者术后易复发, 预后较差。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脑胶质瘤患者42例, 行显微手术切除, 临床效果尚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脑胶质瘤患者42例, 病程4周~2年, 平均5.5个月。其中男26例, 女16例;年龄14~58岁, 平均36.4岁;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视物模糊、视力降低、癫痫等。56例患者均常规给予CT扫描检查, 均显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病灶, 部分患者显现有囊性灶或高密度钙化灶影, 增强扫描后显示强化瘤周水肿明显及病灶不均匀的表现。经MRI检查显示胶质瘤表现为实性或者囊性, T1加权像显示病灶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在T2加权像显示病灶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实质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 病灶呈弥散大片状, 其间无明显分界。肿瘤位于额叶23例, 颞叶12例, 顶叶4例, 小脑1例, 丘脑1例, 小脑蚓部1例。

手术方法:42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我们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手术切口的设计, 利用有效骨窗, 尽可能减少无效脑组织的暴露, 最大限度地暴露肿瘤, 同时注意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开颅手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20%甘露醇250 m L加地塞米松10mg快速静滴, 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 同时常规给予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采用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冠状入路、旁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开颅后选择距离肿瘤最浅部位的脑沟切开蛛网膜, 引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 尽可能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经脑沟直达肿瘤位置。对于瘤体较大或者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患者则要先行瘤内切除, 经内减压后再沿周边胶质增生带进行手术操作, 完整切除肿瘤。

结果

42例患者术中, 肿瘤全切除22例, 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20例;出院时恢复良好26例, 好转12例, 偏瘫、失语4例, 无死亡病例。

讨论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颅内肿瘤之一, 常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表明, 肿瘤的切除程度对患者的复发率与存活期有显著影响[2]。传统的手术方式, 肉眼一般难以区分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界限, 不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组织切除, 因此术后易复发。手术效果不佳, 若强求肿瘤切除完全, 则易造成周边正常脑结构的损伤, 术后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者则可以致残及死亡。

在显微镜下切除胶质瘤要求术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同时技术要熟练, 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一般肿瘤组织的边缘多见有水肿带, 而一般肿瘤组织色泽较深, 质地较韧、硬, 不易被吸除。如果胶质瘤较小同时位置表浅, 则可以用双极电凝电灼肿瘤周围的蛛网膜及肿瘤表面的血管, 然后紧贴肿瘤表面扩大分离边缘;如果肿瘤较大, 则先切除肿瘤内组织, 待肿瘤体积缩小时再做全切;如果无明显分界时, 在显微镜下正常脑组织显现为白色、血管少而质地较韧, 而肿瘤组织则质地较脆, 显现色泽较暗, 根据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的水肿带, 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则较容易将肿瘤全切除。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74-586.

显微术后61例脑胶质瘤治疗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例患者, 男37例, 女24例;年龄23~65岁, 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3年, 平均11.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功能障碍、癫痫、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CT扫描显示低密度或等密度灶, 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 肿瘤周边多有水肿;MRI检查均呈不规则的长T1、T2信号, 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实质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肿瘤部位:额叶30例, 颞叶18例, 顶叶9例, 丘脑4例。所有患者经显微手术切除后随机分为3组, A组21例给予放化疗, B组20例给予放疗, C组20例给予化疗。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部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切除。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设计手术切口。采用冠状入路、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后正中或旁正中等手术入路。全麻下开颅, 显微镜下操作。选择距离肿瘤最近的脑裂或脑沟进入, 沿瘤周水肿带分离, 尽可能全切。对分界不清且较大的肿瘤先行瘤内切除, 内减压后再分块切除。血供丰富的肿瘤, 先找到供瘤血管电凝切断后再行处理。位于丘脑等功能区的肿瘤不强求全切。术中用棉片保护正常脑组织, 小功率电凝止血。

A组术后给予放化疗:放疗每周放射5次, 每次放射2Gy, 治疗时间为6周, 总放射剂量约60Gy;同步口服75mg/ (m2 d) 剂量的替莫唑胺 (TMZ) 。放疗结束后间隔4周再接受6个疗程的常规TMZ治疗。首程剂量150mg/ (m2 d) , 空腹口服, 连服5d, 28d为1疗程。若治疗周期内测得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血小板计数≥100×109/L, 下周期计量可增加为200mg/ (m2 d) 。在任何治疗时间中, 若绝对中性粒细胞值≤1.5×109/L, 血小板计数≤100×109/L, 则下一周期的计量将减少50mg/ (m2 d) , 但最低不得低于100mg/ (m2 d) [2]。B组术后给予6周上述的放疗法。C组术后3周左右开始给予6个疗程的TMZ化疗。

1.3 观察指标

定期检查3组治疗中的血象和肝功能;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1次, 1年后改为6个月复查1次;对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 观察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分析

术中肿瘤全切除34例, 次全切或大部切除22例, 部分切除5例。经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50例, 其中Ⅰ级10例, Ⅱ级23例, Ⅲ级15例, Ⅳ级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

2.2 3组随访结果分析

对所有患者均连续随访2年, A组在18、24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A组2年内复发8例 (38.1%) , B组复发14例 (70.0%) , C组复发15例 (75.0%) , A组复发率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和C组之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脑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目前, 手术切除是胶质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最大程度地保留神经系统功能, 是手术治疗胶质瘤的根本原则[3]。虽然胶质瘤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 但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 除早期肿瘤小且部位适当外, 难以做到全部切除, 故一般都主张综合治疗, 即术后配合放、化疗。放疗和化疗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期。放射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或控制肿瘤的原位复发, 化学治疗是为进一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但尚未有真正成熟的方案。

注:与A组比较, ▲P<0.05

本观察结果显示, 术后放、化疗联合应用, 患者在18、24个月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而在6、12个月时其差异不显著, 且放化疗患者的2年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单纯的放、化疗 (P<0.05) , 而放疗和化疗的预后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表明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 可有效杀灭瘤腔残余肿瘤,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进行脑胶质瘤显微术后治疗的预后评价。方法 将61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 (手术+放化疗) 、B组 (手术+放疗) 和C组 (手术+化疗) , 观察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A组的18、24个月生存率高于B、C组, 2年复发率低于B、C组, 其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B、C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尽早行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发病率, 优于单纯的放疗或化疗。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放疗,化疗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74-586.

[2]李新桂.脑胶质瘤术后行化疗同步放疗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4) :48-49.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5~6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功能障碍、癫痫及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CT扫描显示低密度或等密度灶,部分瘤有囊性灶或高密度钙化灶影,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明显。肿瘤部位:额叶28例,颞叶12例,顶叶6例,小脑半球2例,丘脑2例。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的肿瘤位置,分别采用相应入路,以充分暴露肿瘤为目的,利用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的脑组织暴露,最大程度的保护神经功能。采用冠状入路、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等手术入路。开颅前半小时用20%甘露醇250m L加地塞米松10mg快速静脉滴注,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开颅后选择距离肿瘤最浅部位的脑沟切开蛛网膜,放出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以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经脑沟直达肿瘤,沿瘤周水肿带分离,尽可能全切除,非功能区的肿瘤可切除肿瘤及周边水肿脑组织1~2cm;功能区的肿瘤,应严格在肿瘤边缘进行切除。对肿瘤分界不清而且肿瘤较大者先行瘤内切除,内减压后再沿周边胶质增生带逐一切除以减轻创伤。血供丰富的肿瘤,宜先在瘤周水肿带分离,将供瘤血管电凝切断后,再整块切除肿瘤。

1.3 疗效判定标准[1]

(1)显效:肿瘤病灶消失;(2)有效:肿瘤缩小在50%以上;(3)无效:肿瘤缩小在25%~50%之间。

2 结果

5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随访1~5年,能正常工作及生活30例,生活能自理12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7例复发,复发率14%。再次手术5例,死亡2例。均经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41例,Ⅰ~Ⅱ级25例,Ⅲ~Ⅳ级16例;少枝胶质瘤4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

3 讨论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特性,与正常组织交叉、混杂在一起,两者边界不清。传统开颅肿瘤切除术是根据视觉来确定肿瘤与浸润组织之间的界限,切除肿瘤时容易损伤正常脑组织及重要功能结构,所以有时很难全切除肿瘤,术后易复发;而且在肉眼下手术很难分清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不利于全切及重要功能结构的保护。此外,传统开颅切除肿瘤往往取相对较大的骨瓣,有时为防术后复发产生高颅压,甚至去除骨瓣,使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下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肿瘤则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误伤,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2]。为减轻肿瘤周围水肿症状,本组患者在行显微手术前半小时采用20%甘露醇250m L加地塞米松10mg快速静脉滴注[3]。手术过程中,严格遵照显微镜视野,从肿瘤外围水肿带或胶质增生带进行分离,边分离边用脑棉片保护脑组织,直至肿瘤完全切除。对于非功能区的肿瘤,可适当放宽切除范围,将肿块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适量切除。对于功能区的肿瘤,应该严格界定肿瘤的范围,仔细辨认肿瘤组织与脑组织的边界,严格限制在肿瘤边缘进行切除。对肿瘤分界不清而且肿瘤较大者先行瘤内切除,再分离肿瘤边界,内减压后再沿周边胶质增生带逐一切除。如果肿瘤位于深部或功能区时,应由肿瘤中心施行切除,向周边切除,或行肿瘤部分切除,尽量避免伤及正常脑组织,以免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本组5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随访1~5年,能正常工作及生活30例,生活能自理12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7例复发,复发率14%,均为部分切除。综上所述,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术中遵循一看、二摸、三穿刺、四快速活检的原则,可完整切除肿瘤,减少术中出血,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正常脑组损伤,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和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19-420.

[2]陈明振.脑肿瘤显微手术的进展[J].中华显微手术外科杂志,1999,22(2):85-86.

脑胶质瘤分级论文 篇7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我们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发生在大脑皮层的胶质瘤患者, 30例患者入院前在外院均误诊为脑梗死而治疗过一段时间, 后因反复癫痫发作及病灶对侧肢体肌力进行性下降而转来我院就诊,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9~74岁, 平均61.3岁。30例患者中20例在入院前均以癫痫发作伴一侧肢体肌力下降而于当地医院神经内科诊治, 10例患者仅以癫痫发作入住当地医院神经内科, 当时外院查头CT和头MRI均报告为急性脑梗死, 并予扩血管治疗, 症状无缓解, 10例患者发病后1周转入我院, 20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0、14d转入我院。

1.2 影像资料

转来我院后复习首次在外院作的CT和MRI片发现10例病灶在顶叶单一个的脑回, 大小为1.0cm×0.5cm, 另20例病灶在顶叶的2个脑回, 大小分别为3.0cm×2.5cm、2.3cm×1.8cm, 均未做增强检查。在我院均复查头MRI平扫加增强加波谱分析, 结果30例中有20例病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 病灶内见小血管显示, 邻近脑沟消失, T1WI呈低信号, T2WI及T2FLAIR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FLAIR) 呈高信号, 病灶区脑灰白质分界不清, 波谱分析结果N-乙酰冬氨酸 (NNA) /胆碱 (Ch) 分别为1.68和2.1, 10例MRI表现为皮质下的低信号病变,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局部脑回肿胀, 呈长T1和长T2信号, 波谱分析结果N-乙酰冬氨酸 (NNA) /胆碱 (Ch) 为6.27, 术前诊断均考虑为胶质瘤。

1.3 治疗方法

30例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的部位, 选择皮层切开点, 保护好顶叶中央沟重要功能区, 30例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在Ⅱ级以上的予宁德朗100mg静脉滴注, 每4周1次, 共行5个疗程。

2 结果

术后病理提示星形细胞瘤10例, 少突胶质细胞瘤20例。按Kernohan分级, 星形细胞瘤Ⅰ级10例, 星形细胞瘤Ⅲ级20例。

3 讨论

胶质瘤一般在直径>3cm时才会产生占位效应而引起头痛, 这也是临床上很少见到早期胶质瘤的重要原因, 但位于运动区皮层者常因较早出现癫痫和运动功能障碍而得以早期诊断。约1/3的胶质瘤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本组30例病灶大小均<3cm, 首发症状均为癫痫, 1例同时伴有对侧肢体肌力下降, 在内科误以脑梗死而予扩血管治疗, 病情均无改善, 而且症状有反复, 此时应考虑进一步检查排除有无其他颅内占位的可能性。

胶质瘤发病率高, CT或MRI检查均可对胶质瘤早期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需与脑梗死和转移瘤做鉴别诊断, 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性质、级别、纤维成分的多少、囊性变、有无出血等有关[1]。国内外多数学者观点一般认为[2,3,4]: (1) 低级别节细胞胶质瘤常见表现有2种, 脑回状长T1、长T2信号, 或单发囊性病灶 (可有壁结节) , Gd-DTPA增强扫描后I级者多无强化, Ⅱ级者可有“薄雾状”强化, 壁结节可强化。 (2) 病灶位置多较表浅, 同时累及皮层和皮层下区。 (3) 常可见钙化, 钙化呈小点状或小片状。本组30例病例在外院开始时诊断为脑梗死, 可能因肿瘤病灶小, 而且发生在局部的脑回, 占位效应不明显而误诊。本组30例在外院仅作头CT和头MRI平扫, 未作增强检查, 这往往容易遗漏颅内肿瘤的诊断, 回顾30例在外院检查的影像资料来看,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病灶虽然均<3cm, 但邻近脑沟消失, 局部脑回肿胀, 呈长T1和长T2信号, 这说明病灶虽然小, 但已有局部的占位效应, 由于又位于皮层功能区, 这也是导致患者易出现反复癫痫和对侧肢体肌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坏死, 所以在CT和MRI的增强检查中, 早期病灶均无强化, 脑梗死灶内多无血管影显示, 而梗死后期 (2~3周后) , 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血液过度灌注而出现强化, 这点有时与肿瘤的鉴别容易混淆。本组病例中2例分别于发病后1周及10d入院, 加作增强检查后病灶内见小血管显示, 并有“薄雾状”强化, 提示病灶内血运丰富, 这点是支持肿瘤的重要影像依据。

波谱分析MRS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对早期颅内肿瘤的诊断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已广泛应用于颅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后有无复发等方面[5]。本组30例均行MRI波普分析检查, 结果N-乙酰冬氨酸 (NAA) /胆碱 (Ch) 分别为1.68、2.1和0.27,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 星形细胞瘤Ⅲ级的20例对应的NAA/Ch分别为1.68和2.1, 星形细胞瘤Ⅰ级的10例NAA/Ch值为6.27, 这和高阳[6]等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 即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NAA/Ch值越小, 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 NAA/Ch值越大。所以, 当怀疑为颅内肿瘤时, 加做MRS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发生在大脑皮层的胶质瘤由于早期仅侵犯小范围的脑回, 尤其是恶性级别低的胶质瘤往往占位效应不明显而容易漏诊或误诊, 以致延误了治疗。因此, 要结合病史, 当患者反复出现癫痫或肢体肌力下降时, 要警惕胶质瘤的可能, 辅以头MRI平扫加增强加波普分析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发生在大脑皮层局部脑回的胶质瘤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杨智云, 李树荣, 陈子怡, 等.15例脑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临床和影像诊断[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6, 32 (6) :547~550.

[2]刘刚, 许乙凯.低级别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诊断[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 (2) :310~312.

[3]姚振威, 冯晓源.15例脑内节细胞肿瘤的CTMRI和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6, 1 (3) :1~5.

[4]Law M.Conventional MR imaging with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cerebral blood volume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ganglioglioma[J].Magn Reson Imaging, 2004, 22 (5) :599~606.

[5]Magalhares A, GodlfreyW, Shen Y.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of brain tumors correlated with pathology[J].Acad Radiol, 2005, 3 (5) :51~57.

上一篇:旅游经济强省下一篇:房地产营销策略的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