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过滤器

2024-06-13

PM2.5过滤器(精选12篇)

PM2.5过滤器 篇1

0 引言

由于如今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越来越多, 致使大气中PM2.5 颗粒含量越来越多。由于PM2.5 可直接由人的上呼吸系统进入肺部,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空气的清洁已刻不容缓, 室外空气的清洁有国家、地方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来依法治理雾霾, 是个人不可控制的, 而室内空气的清洁是我们可以自己控制的装设相应的空气清新系统及新风系统来达到保护个体身体健康。

1 系统硬件结构

系统所采用的硬件环境是单片机开发平台, 核心采用STC12C5A60S2 高速单片机, 显示部分为液晶12864, PM2.5 粉尘传感器采用的是夏普GP2Y1010AU0F, 采用大功率驱动电路驱动大风量风机, 进行室内外气体的交换, 采用红外遥控无线调整进风量的大小, 采用PM2.5 过滤系统, 对于大气内的颗粒物质过滤。

1.1 硬件结构图

系统硬件结构图如图1 所示。

1.2 硬件模块

(1) PM2.5 粉尘传感器和单片机。采用夏普GP2Y1010AU0F, 改传感器的数据读取必须采用高速单片机, STC12C5A60S2 可以工作在1 时钟模式下, 速度比普通单片机提高10-12 倍。

(2)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的高精度DHT22 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相对湿度, 湿度分辨率0.1%RH, 精度±2%RH, 采样周期2s。测量温度, 温度分辨率0.1° C, ±0.5℃。

(3) 红外遥控电路。系统板上采用HX1838 红外接收传感器, 可用红外遥控无线调控风速。

(4) 风机驱动模块。采用MOS管NCE7580 驱动大功率风机。

1.3 显示界面 (图2)

2 系统软件设计

该系统软件用C51 编程实现, 主要是从PM2.5 传感器、甲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相应物理量的值, 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模式, 手动用红外遥控控制风机风速, 自动采用自适应算法来控制风机风速, 进行室内外气体的交换并过滤, 进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2.1 软件总体流程图 (图2)

2.2 自适应算法

针对室内PM2.5 浓度、甲醛浓度的非线性、多变性、时变性的特点, 一段时间不通风过滤, 就有可能再次上升到较高值, 结合自适应控制算法, 实时由自适应控制器自动控制风机进行通风换气。

3 结束语

经过一个阶段的反复调试, 各个模块的功能均得以实现, 可实时测量相对湿度、温度、甲醛浓度、PM2.5 浓度, 手动操作风速3 级调节, 中速静音, 噪声小, 自动操作, 风速自适应调节。超低功耗, 一天只需一度电。

参考文献

[1]王金亮.自适应PID控制器研究及其在新风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 2011.

[2]杨洪斌, 邹旭东, 汪宏宇, 刘玉彻.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06) .

PM2.5过滤器 篇2

20.第⑥⑦两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 __(2分)

21.画线句子中的“可能”两词能去掉吗?简要说明? (3分)

22.如何减少空气中的PM2.5,请提出三条建议? (3分)

参考答案:

18.作诠释。介绍PM10的性质与特征。(3分)

19.mái (1分)

20.第⑤⑥两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PM2.5对健康的危害。(2分)

21.不能去掉。“可能”强调了特殊情况下PM2.5对生命的危害。

一支烟让PM2.5升高5倍 篇3

据介绍,此次实验选择了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并将门窗关闭,模拟配置中央空调、通风较少的室内环境。被誉为控烟新武器的室内PM2.5检测仪(Side—pakAM510型气溶胶监测仪)被放置于房间中央,它可实时记录室内PM2.5浓度情况,并绘制吸烟前后PM2.5浓度曲线。

实验前,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根据目前国际公认标准,室内PM2.5浓度应低于75微克,立方米。而当实验开始后,仅第1支烟吸完,距离吸烟者2-3米处的PM2.5浓度就达到251微克,立方米,根据国际标准,超过251微克,立方米为“危险”。“烟枪”增多后,PM2.5浓度成倍上升。当3支烟吸完后,PM2.5浓度达到955微克,立方米,是国际室内PM2.5“安全上限”的12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介绍,降低室内空气中PM2.5污染的方法主要为通风和加湿,以加快室内悬浮颗粒物流出和沉降,而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室内严格控烟。

剖宫产婴儿两岁前易产生皮肤过敏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经剖宫产的婴儿在两岁以前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如若婴儿暴露在高浓度致敏源环境下,如家庭的宠物,经剖宫产的婴儿发生过敏的概率是顺产婴儿的五倍多。

该研究结果在圣安东尼奥举行的美国过敏、哮喘及免疫学会年会上被提出。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约翰逊博士表示:“卫生学假说最新进展表明,早期婴孩暴露在微生物环境下能够影响到其机体免疫系统的发展以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我们认为婴儿在产道内暴露在细菌环境这一因素是对其免疫系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约翰逊博士认为剖宫产婴儿的食道在接触到微生物时会出现一些固有模式的风险反应,当接触到过敏源时,将使他们对机体产生的抗体免疫球蛋白lgE更为敏感。医学资料表明lgE与过敏及哮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对于该项研究,该医院的研究人员试图评估早期暴露在过敏源环境这一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且希望能够发现这种暴露是如何影响到剖宫产与lgE的发展关系。

耳鸣侵袭中小学生手机耳机是“祸首”

在今年全国爱耳日(3月3日),上海市听觉医学中心临床部公布调查显示,1800名被调查的学龄青少年中,有15%左右的青少年耳朵处于疲劳状态,有听觉衰弱情况。同时,原先多在成年人中出现的耳鸣现象,青少年中也为数不少。

临床已证实,人交谈的声音为60分贝,人的听觉能承受最强的声音为90分贝,但一些歌厅、网Ⅱ巴的声音强度超过115分贝。许多青少年喜欢用手机耳机听音乐或长时间呆在音响很大的歌厅或网吧,时间一长,人的听觉功能会受到损害,轻者听觉能力下降,重者完全失去听觉能力。

长时间使用手机耳机,使声音全部进入耳内,这种高频率的声音很容易使体内血管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听力受损。用手机耳机听音乐,会对听神经的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听神经异常兴奋,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加上耳机接近鼓膜,能将声音信号提高10分贝左右,时间长了会对耳膜造成伤害,轻度“重听”,中度以上就耳聋。

浅谈PM2.5 篇4

各监测站点实时数据更新时间:2014-06-10 21:00

这个图表是我市最近检测的空气质量状况, 由图表可知PM2.5是首要污染物。下边我们介绍一下PM2.5的有关知识。

1 能见度的定义

大气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 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 (黑色、大小适中) 的最大水平距离。通俗来说就是指人们能够看得到多远。所谓有效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里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一般来说, 大气能见度的好坏受自然因素 (如气象条件) 和人为因素 (如大气污染物) 的共同影响, 包括天气、相对湿度、云层和云量、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组分 (如大气污染物) 等因素。由于各种因子的影响, 台站四周大气透明程度往往不同, 为了表示台站四周多数能见距离, 提出了有效能见度的概念。

2 大气能见度与PM2.5的关系

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物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 从而降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通常颗粒物浓度达0.1μg/m3时, 能见度开始下降;浓度达0.15μg/m3。时, 阳光中的紫外线将减少7.5%;浓度达0.25μg/m3时, 能见度下降52.7%;浓度达0.50μg/m3时, 能见度下降80.8%。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μm, 而粒径在这个尺寸范围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颗粒物对可见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 其中, 含有硫酸根和硝酸根的颗粒物最易散射可见光。PM2.5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炭黑 (主要成分为元素碳) 和含有炭黑的颗粒物造成的。尽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炭黑量占TSP排放量的比例不高, 但其引起的消光效应却非常大。因此, PM2.5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3 什么是PM2.5?

PM, 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 (颗粒物) , 2013年2月,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 (OC) 、元素碳 (EC) 、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 (Na+) 等。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的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部分, 但是它对空气质量的好坏以及大气能见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 PM2.5粒径很小, 并且含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有毒物质并它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所以对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4 PM2.5的来源及危害

4.1 PM2.5的来源

PM2.5的主要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但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 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 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日常发电、工业生产 (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 。流动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 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

除自然源和人为源之外, 大气中的气态前体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 实现由气体到粒子的相态转换。如:SO2+H2O→H2SO4、H2SO4+Na Cl→HCl+Na2SO4、HNO3+NH3→NH4NO3

4.2 PM2.5的危害

4.2.1 健康危害

美国的大量研究表明, 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是PM2.5, 因为这些细颗粒物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颗粒物的粒径越小, 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 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 直径在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 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甚至肺泡, 可以穿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 (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纤毛) 进入人体内部, 引发人体整个范围的疾病, 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 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同时, 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 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PM2.5对心血管系统也可以产生毒性作用。它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危害人体的心血管:一是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及继发的高凝状态, 二是通过改变自主神经功能。人体吸入PM2.5颗粒物后可能会引发机体的一系列急性应激反应, 并改变循环系统功能, 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4.2.2 环境危害

PM2.5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转化而成的硫酸和硝酸液滴是PM2.5的来源之一, 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能够对水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会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产生腐蚀作用。大气中的PM2.5, 还会干扰太阳和地面的辐射, 从而对地区性甚至全球性气候产生影响。

PM2.5有强烈的削光能力, 使大气的消光度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 使视野大大缩短, 远处变成一片暗灰色。能见度的下降让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变的黯然失色, 容易使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能见度下降的严重时, 还可能导致交通受阻等。

PM2.5浓度太高对气候最显著的影响是日照显著减少, PM2.5同时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模式, PM2.5导致我国雾天增多。

5 PM2.5的检测技术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2年5月下发的《PM2.5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指标与要求 (试行) 》确定了三种PM2.5的自动监测方法, 分别是β射线方法仪器加装动态加热系统, β射线方法仪器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 微量振荡天平方法仪器加膜动态测量系统 (FDMS) 。还有一种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手工监测。

5.1 重量法

其原理是分别通过一定切割特征的采样器, 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 使环境空气中的PM2.5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 计算出PM2.5的浓度。

重量法测定的是颗粒物的绝对质量浓度, 原理简单, 测定数据可靠, 测量不受颗粒物形状、大小、颜色等的影响, 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 可作为验证其他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 在多个国家被列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参考方法) 。然而重量法需要人工称重, 程序比较繁琐而费时。因此, 这种方法及仪器多应用于进行单点、某时间段内的采样与监测, 不能用于实时连续监测。

5.2 微振荡天平法

微量振荡天平法 (T E O M法, Ta p e r e d E l e m e n 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 是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 在其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滤膜, 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征和其质量。当采样气流通过滤膜, 其中的颗粒物沉积在滤膜上, 滤膜的质量变化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 通过振荡频率变化计算出沉积在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 再根据流量、现场环境温度和气压计算出该时段颗粒物标态的质量浓度。

石英谐振器对表面的质量变化十分敏感, 空气中PM2.5颗粒物浓度数量级一般为0.1mg/m3, 水分含量数量级为1g/m3, 湿度达到80%以上, 震荡频率开始显著变化, 湿度越高, 变化越, 必然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微量震荡天平法都采用采样管加热技术将水气化, 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部分挥发性颗粒物也会被气化, 从而造成测量结果偏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为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仪配置滤膜动态测量系统 (FDMS) , 配置有膜动态测量系统后仪器能准确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挥发掉的颗粒物, 使最终报告数据得到有效补偿, 更接近于真实值。

5.3 β射线法

β射线法则是利用β射线衰减的原理测试采样期间增加的颗粒物质量。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 经过滤膜后排出, 颗粒物沉淀在滤膜上, 当β射线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时, β射线的能量衰减, 衰减的程度与PM2.5的重量成正比, 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便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β射线法准确测量的前提是滤膜和PM2.5粒子的均一性, 否则会导致数据偏高。此外, 空气中水分对滤膜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湿度较大的地区或者短期湿度变化大的情况下, 数据也会发生较大的偏差, 仪器的故障率也较高。因此, β射线法必须加装动态加热系统 (DHS) , 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颗粒物监测结果的影响。

5.4 光散射法

光散射法是通过测量颗粒物受光照射后所发出的散射光信号的大小来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该法是利用Mie散射理论及颗粒物的各参量来反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实际上, 光的散射与颗粒物浓度间的关系受到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形状、比重、粒径分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意味着光散射和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随时都可能改变, 这就需要不断地用标准方法进行校正。文献报道, 利用光散射仪测定PM2.5, 至少有30%~40%的不确定性。

下面我们对这几种检测方法做一下比较。

6 PM2.5的应对措施预防方法

6.1 过滤法

包括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 优点是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 缺点是滤膜需要清洗或更换。

6.2 水吸附法

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鱼缸等, 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 缺点是增加湿度, 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

6.3 植物吸收法

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 优点是能产生有利气体, 缺点是吸收效率低, 有些植物会产生有害气体。

7 PM2.5和PM10的空气质量标准

表1是GB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目前, 我国的pm2.5标准值为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微克/立方米为达标, 然而, 这一数值与pm2.5国际标准相比, 还相差甚远, 仅仅是达到世卫组织设定的最宽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 pm2.5标准值为小于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 人患病并致死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而以世卫组织数据为准的话, pm2.5国际标准分别为准则值, 24小时小于25微克;过渡期目标1, 24小时小于75微克;过度目标2, 24小时小于50微克;过度其目标3, 24小时小于37.5微克。

8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环境保护, 提高身体素质,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目前PM2.5这一空气质量监测概念的兴起, 更让人们认识到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很不足,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学习, 必须让全社会真正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应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因此本介绍了能见度以及PM2.5的有关知识, 人们可以了解PM2.5的来源及其危害, 做好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立建.从国内到国外细颗粒物的两种“境遇”[J].环境保护, 2011, 16:22-24.

[2]李劼.PM2.5:小心进入肺泡的毒气弹[N].南方日报, 2011-12-13 (3) .

[3]缪瑞.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谈高校环境教育[J].高教论坛, 2006 (5) :52.

《聚焦“PM2.5”》阅读答案 篇5

②什么是PM2. 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 “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 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1.结合文章第②段给“PM2.5”下定义。

2.“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3.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PM2.5”?

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

答案:

1.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2.“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心脏疾病;使人体产生病变,诱发癌症。

3.逻辑顺序

PM2.5:空气颗粒杀手 篇6

什么是PM2.5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意为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超细颗粒”,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以往被忽视的致命“杀手”。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行驶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PM2.5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可以穿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纤毛)进入人体内部,引发人体疾病。PM2.5对心血管系统可产生毒性作用。它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危害人体的心血管:一是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及继发的高凝状态,二是通过改变自主神经功能。人体吸入PM2.5颗粒物后可能会引发机体的一系列急性应激反应,并改变循环系统功能,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另外,PM2.5短期内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50%被吸入的PM2.5会沉积在肺部,造成肺部硬化、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时,如何防护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而PM2.5正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天气发生时,应该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外出,最好戴上口罩、纱巾。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尽量待在室内,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这个时候也应少开窗,因为室内的空气比室外干净。持续的雾霾天气会使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加重,健康人群也会出现不适症状。外出回来后应该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清肺、润肺药膳推荐雾霾天气会对肺脏造成损伤,营养专家提出,适当调节饮食,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下面推荐几款药膳供选用。清肺靓汤原料:银耳75克,百合100克,排骨500克。做法:将上述原料清洗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内煮沸,煲3小时。润肺甜品原料:银耳5克,冰糖50克。做法:将银耳放人盆内,以温水浸泡30分钟,待其发透后摘去蒂头、拣去杂质。将银耳撕成片状,放入洁净的锅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银耳炖烂为止。润肺养生粥豆浆粥原料:豆浆1000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煮至米粒开花时倒入豆浆,继续熬10分钟,加白糖适量即可。

鸭肉粥原料:鸭肉150克,糯米250克,料酒、盐少许。做法:将鸭肉切丁。糯米加水煮粥,然后加入鸭肉、少许料酒和盐,煮至粥熟。

专家提醒,由于人的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所以服用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症选食,而且要注意同时忌食过于辣、咸、腻的食物。

PM2.5的京城游记 篇7

2.5微米有多大呢?举个例子来说,我的个头大约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粗细的1/20,所以人类的眼睛平时根本看不到我。

这些天来,我们乘坐免费的交通工具———自然界的风,把整个北京城都逛了一遍。

旅行途中,各种化学物质也开始学会了搭顺风车,像一些对人类有致癌效应的物质,如危害人类生殖系统的二噁英,还有一些重金属,不厌其烦地靠近我们家族的队伍,想吸附在我们身上和我们一起旅行。虽然很不情愿,但因为我们本身是热情好客的,又磨不过他们的纠缠,只好同意了。

在环绕北京城的旅途中,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原来分散在各个城区的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化学物质和病毒。庞大的队伍管理起来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没办法,就像人类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也鞭长莫及,只好随他们去了。

旅行的这几天,北京城里能见度超低,接连的雾霾天气造成航班迟飞、道路拥堵,人类把这些罪过都归结到我们头上。我看到很多人又把“非典”时期买来的防病毒口罩拿了出来,戴了一层又一层;平常热闹的地坛公园最近也冷清了许多,据说是我们家族的旅行让人们产生了恐惧,大人和孩子都不敢出来散步了。

家族里的有些兄弟姐妹,旅行累了,降落到街道和楼层间,人类一不小心就把小小的我们吸了进去。直径超过10微米的PM100,会被人类的鼻毛挡在鼻子外面;直径在2.5微米~10微米之间的PM10可以进入人类的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又会被部分排出体外;而我,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PM2.5,却能穿过人类用于防护的口罩,通过鼻腔,顺利进入下呼吸道,再之后,我就顺理成章地进入肺泡之中,然后通过气血的交换进入到人体的各个血管。

我本身并不能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一些黏附在我身上的物质,诸如二噁英、重金属,他们会对人类的身体器官造成伤害,让人类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对此,我也无能为力。

当品牌遇上PM2.5 篇8

做好产品

饮料是一种即时消费品,要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单纯从产品角度来看,质量保障是无条件的;而产品诉求概念和表现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PM2.5时代,大众对绿色健康比较重视,消费理念也在逐渐向其靠拢。那么对于饮料品牌而言,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做好产品,更要做好概念诉求和表现形式。

全国的雾霾天气,导致有益肺部健康的产品热销,显然这对饮料行业来说,“健康概念”将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这种强烈的健康需求,必然会吸引众多品牌进入,瓜分市场空间。那么对于品牌而言,在这种外部环境下,要想带动产品销售,有两种方法。一是主动推出迎合PM2.5时代有益健康的产品,配合有效的利益诉求点,无论是针对肺部也好,针对其他地方也好,总之要对消费者身心有益。二是利用现有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找准概念诉求点。通过产品概念的更新,找准目标受众,切割细分市场。

时下,饮料产品不同品类的包装的表现形式也是绝然不同,而且消费者对产品的容量大小,喜好也不一样。那么,饮料品牌在做好产品时,就必须将产品的表现形式考虑进来。一个是产品的容量,针对家庭、针对个人产品的容量有大、中、小之分,但这得结合产品特性再进行区分。另一个是产品的包装,作为一种健康的饮料,产品包装自然不能跟风,而是要有自己的清新范。例如针对年轻人,包装形式时尚、新颖儿、色彩活跃就更受欢迎,针对商务人群,就应更具内涵、沉稳。

做开竞争

饮料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时候,一个品牌把一款产品做火了,往往跟风者不计其数;一个小品牌做出来好产品,一旦大品牌推出同样的产品,结果小品牌就被挤出市场。在以健康为主的PM2.5时代,尤其是肺部健康饮品,产品一做火,这种情况必然会更加明显。因而,在这个时候,饮料品牌面对竞争,必须有效化解,才能更好的占据市场。对于大品牌来说,自然是风险不大;但对于小品牌来说,那就更应谨慎。毕竟强中自有强中手,总归是为了赢,应当合理的避实就虚。

一个行业内总会有几个强大的领导者,还会有更多躁动的新进者,实力层次化分布是铁一般的定律。对于强势品牌而言,推出新品自然不怕竞争。这里侧重于讲非强势品牌,有健康产品是好事,但是能够将产品做火才是成功。怎么能够有效做大市场,而又避开竞争呢?那么,小品牌肯定不能与强势品牌硬碰硬,可以采用迂回战术,绕着它们走。产品铺货可以靠近强势品牌,广告投放位可以靠近,活动可以错开来做;如此不但可以借势,而且错开正面竞争。

国内一、二线城市是消费高热度市场,而三、四线城市则相对平静,产品销售速度不及经济发达城市。对于饮料行业来说,一、二线城市集中了国际、国内各大知名品牌,是绝对的红海市场,各种产品种类繁多。而在三、四线城市,因为经济落后消费能力低,还包含着广大的农村地区,也是大部分饮料品牌忽视的市场。因而这些广大的地区基本是一个蓝海市场,饮料消费单一。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从众现象非常明显,近年来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一旦产品做热,购买者就会蜂拥而至。

做新渠道

对于产品销售而言,渠道是根本,产品铺货广度越大,被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饮料品牌同样如此,不同的外部环境背景,全新的产品,渠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产品渠道上,饮料品牌怎么实现成功而又高效呢?这就涉及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布局策略的产业,另一个就是特殊渠道的开发,需要合理的取重就轻。

在渠道布局差异方面,就有几项内容;一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目标人群的习惯选择相应渠道;二是根据产品的价格铺货对应等级的渠道;三是根据产品的定位将产品摆到不同的位置。尤其是对于新品而言,这些方面显得更加重要。例如高端产品就不能摆放在路边小店里,进入商超和卖场,也不能和其他产品放在一起;而应该摆放在冰箱里。低端产品,是大众消费,那就应该广泛铺货,进驻各种大众化渠道。

在特渠开发方面,就可以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以目标人群为基础,进行特殊渠道开发和甄选。国内市场上,自选面包店众多,而且装修也显得非常高端。那么在这种店里,就可以针对性的摆放一些奶咖产品,或是高端产品。消费者在购买面包时,看到了就可以随手购买。女性群体非常注重身体,经常会出入美容、美体健身会所,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高收入、高文化水平的女性,因而一些有关身心健康的产品,就能让其一边体验舒爽服务,一边享受美味饮料。

做足推广

无论是产品的热销,还是品牌知名度,广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饮料品牌要在PM2.5时代,做热产品市场销售自然也离不开推广。推广要做足是首要的,但策略很重要;这是对企业实力的考验。产品要被消费者记忆购买,那么声势一定要大,形象一定要好,这样才会引发重复购买。那么,饮料品牌的社会形象和声势,就要糅合在一起。

如果推广资金充足,那就可以快速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认知形象,主攻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形成一种高端辐射力。如此做响品牌的知名度,从而带动产品的销售。而且这些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相对来说比较权威,对大众的影响根深蒂固。特别是针对商务人群的饮品,传统媒体造势就更加精准。如果是推广资金有限,那就必须集中优势,全力主攻一个方向,将传播声势做到极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新媒体上,借助网络迅速扩大影响力。时下,微博凝聚了社会各界人士,有高管、名流、艺人,还有庞大的上班族;微信使用范围也是广泛,尤其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使用的多;这两个新媒体在未来必将火热。

在公关炒作方面,饮料一般在夏、秋是消费高峰期,而春、冬是消费淡季。那么在夏季和秋季,饮料品牌就应该进行有效地促销,配合各种落地、赠饮赠礼等活动,有效扩大传播力度。一、二线城市的上班族基本都在写字楼里,这样就可以将一些体验活动地点选择周边地区,吸引参与。在春季则可以进行一些有效市场教育活动,增强产品认知;冬天进行一些公益活动,展现品牌的社会形象。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化推广,使得品牌一直呈现在消费者眼前,购买也就更加自然。

PM2.5时代,是一个重视健康的时代,消费者对肺部健康的关注比较急切,就带动了相关产品热销。而雾霾的天气,也有效强化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对于这一主流趋势,饮料品牌需要有自身的独特性,能够迎合消费者需求。

让我们远离PM2.5 篇9

“PM”的英文全称是“particulate matter”, 中文意思是“颗粒物”。其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 也称PM2.5。其粗细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很长, 能积聚在肺部, 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PM2.5还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使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

在20世纪70年代, 人们开始注意到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现在, 许多研究已证实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导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所以老人、小孩及心肺病患者是颗粒物污染的敏感人群。

为了更有效的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美国在1997年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PM2.5标准。PM2.5的浓度值以每立方米的微克值来表示, 如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指标为10。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对PM2.5指数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 当PM2.5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 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按照美国国家标准, 当PM2.5指数高于35时空气质量视为不达标。而按照我国现行标准, 当PM2.5指数高于75时空气质量视为不达标。

PM2.5来自哪里?

一般而言, 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 (PM2.5) 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挥发性有机物等。所以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扬尘、焚烧垃圾均会产生颗粒物。所以这些是影响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另外街边烧烤、餐馆炒菜等都会使PM2.5浓度增高。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 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 其中综合考虑化石燃料的燃烧时主要来源。

室内PM2.5污染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物质不完全燃烧就有可能产生颗粒物。因此需要燃烧的烟草产品, 也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值得注意的是, 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并不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这只是吸烟者的一种自我安慰。与此相反, 较好的香烟可能由于臭味更轻导致吸烟者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同理, 家庭炒菜、在室内焚香同样可能产生PM2.5。此外空调系统和打印机产生的粉尘以及由室外进入的细微颗粒也是室内PM2.5的来源。

市民如何远离PM2.5?

(1) 户外预防。既然pm2.5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找出主要原因了, 对个人来说就很容易找出应对的办法了。佩戴真正防pm2.5的口罩是远离PM2.5危害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在上下班路上、地铁站中及人群高密集地方。pm2.5口罩除了能防尘, 防pm2.5, 其面料中还采用了能杀灭连抗生素都无法杀灭的“超级细菌”的康纶纤维。人在不停的呼吸中, pm2.5颗粒夹杂着大量的致病细菌被人吸入后直接侵害人体的健康。使用口罩, 无疑是有效的解决了即防尘、又防病的问题。PM2.5是引起大雾天气的元凶之一, 因此早上起来发现雾气比较大时, 如果一定要晨练, 建议带上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进行慢跑、小跑等运动量不大的晨练。

(2) 降低室内PM2.5的产生。由于人们70%的时间呆在室内 (城市居民可达90%以上) , 因而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损害更大。厨房是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烧菜时使用油烟机可以减少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香烟产生的烟雾大部分都属于PM2.5。室内吸烟会污染到室内每一个人, 同时还产生“二手烟”问题。因吸烟产生的颗粒物会残留在衣物、家具、头发、皮肤上, 当携带者进入其他环境时, 这些颗粒物便被其他人吸入肺里。所以不要在室内吸烟, 远离二手烟。生活中产生的粉尘容易隐藏在沙发、地毯、被子、空调等处, 很容易被人吸入肺内。所以要保持室内卫生, 注意保温, 定期清洗空调。合理利用化石燃料, 减少PM2.5的产生化石燃料又称矿石燃料, 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其包括的天然资源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发展。但化石燃料的开采和燃烧会造成大量的环境危害。

化石燃料按埋藏的能量的数量的顺序来分有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和油砂。

石油是水中堆积的微生物残骸, 在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石油含的元素主要是碳、氢, 其余为硫、氮、氧及微量金属元素。石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会严重污染大气, 刺激人呼吸系统, 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石油燃烧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还会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 成为酸雨, 造成生态失衡。石油燃烧产生的这些污染主要是通过汽车尾气造成的。

煤炭是远古植物存储的太阳, 它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料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人们一方面采取措施, 改进燃煤技术, 改善燃煤和排烟设备等;另一方面, 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煤的气化和液化就是把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使得煤的燃烧效率得到提高。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这样产生的气体燃料叫煤气。煤气燃料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污染较少。煤液化是把煤转化的成液体粉料的过程。把煤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这是把煤直接液化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间接液化, 即把先气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再经催化合成液体燃料。煤液化后所得液体燃料燃烧的产物也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污染降到最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耗煤国家, 但占总量70%的煤都被用来直接燃料, 既浪费了资源, 又污染了环境。因此开展煤的综合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PM2.5的综述 篇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 PM2.5的化学组成及来源

经研究表明,PM2.5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盐、有机物和含碳组分,其中水溶性无机盐和含碳组分是PM2.5的主要组分,其质量浓度之和超过PM2.5质量浓度的50%。水溶性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碳组分由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两种形式存在,元素碳又叫碳黑(carbon black),是由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如柴油车尾气),有机碳既包括由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有机碳(POC),也包括有机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光化学氧化生成的二次有机碳(SOC);无机元素构成极其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细颗粒物中的元素种类及其含量各不相同,其中S、Pb、Se、As、Br、C为PM2.5中富集较多的无机元素;有机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多环芳烃是一种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1]。

PM2.5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等人为活动。研究人员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中国大城市的PM2.5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以煤炭燃烧为主)及机动车尾气,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机动车尾气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

3 PM2.5的污染的时空特征

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排放源、季节性气象因子的变化等。

3.1 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

3.1.1 季节变化特征

根据徐敬[2]、刘君霞[3]、包贞[4]等人对北京、杭州、济南等地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统计分析,从季节变化来看,PM2.5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主要是因为冬季气压偏高容易形成逆温层,湍流运动尤其是垂直运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春季天气干燥,而且容易出现扬尘及沙尘天气,使得污染物的浓度有所增加;秋季可能有生物质燃烧的贡献;夏季则主要为低气压,湍流运动活跃,空气对流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再加上雨水比较多,通过雨水的洗刷可大大降低颗粒物的浓度。

3.1.2 日变化特征

根据徐敬[2]、刘君霞[3]、包贞[4]等人对北京、杭州等地大气细颗粒物日均浓度的统计及监测分析,总体来说,PM2.5质量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下午浓度最低,傍晚后升高的,夜间浓度偏高,随早晨交通运输量的增大,其浓度呈现升高现象。夏季PM2.5浓度日变化有时会出现不太规则的现象,可能与夏季天气变化迅速,经常出现降水,以及光化学反应强烈等因素有关。

3.2 PM2.5的空间分布特征

3.2.1 总体分布特征

目前,中国还没有对PM2.5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监测,只有部分城市进行了一些短期的研究,监测显示中国的细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不同区域程度有所不同。沿海地区如青岛、珠三角、上海等城市PM2.5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内陆地区如南京、太原和南宁等污染严重,这可能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有关。

3.2.2 局地分布特征

潘纯珍[5]等通过对道路附近的PM2.5质量浓度的垂直分布研究,发现PM2.5浓度在水平方向上变化不明显,在所监测的距离范围内,PM2.5浓度在60 m内仅减少了6%,说明细颗粒物在水平方向上混合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PM2.5的质量浓度随高度的上升先下降,当高度上升至30 m左右后,浓度变化趋于平缓,到90 m左右后才开始有明显下降。

4 PM2.5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危害

当前,细颗粒物的污染已成为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诊断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许多研究表明,PM2.5对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有重大影响。

4.1 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还大。粒径10μm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μm至10μm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也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μg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μg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 mg,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104人死亡。

4.2 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物体和环境之间失去了对比度,二是大气细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减弱了光信号。PM2.5对光散射效应是使能见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部分入射辐射受颗粒散光的影响会反射到宇宙空间,从而使入射辐射的强度减弱。PM2.5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由碳黑(也称元素碳)和含有碳黑的颗粒物造成。

5 有关PM2.5监测的实施进展

5.1 国外对PM2.5监测的实施进展

PM2.5的质量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年均值为0.015 mg/m3,日均值为0.065 mg/m3),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美国从1999年起开展PM2.5监测,目前约有2 000多个监测点。到2010年底,除美国、英国、日本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对PM2.5的监测国际上普遍采用微量振荡天平法(TEOM)和β射线法二种方法。

5.2 中国对PM2.5监测的实施进展

2011年1月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

目前,除上海、广州、深圳等极少数城市所有国控点(省控点)开展了PM2.5的监测以外,其它省会城市正在逐步完善PM2.5的监测能力。

6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PM2.5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也愈来愈明显,研究其产生机理、了解其分布特征,对于有效控制其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具有积极作用,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仅对PM2.5的基本情况做了一个较全方位的概述,以期研究人员对PM2.5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摘要:PM2.5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概述了PM2.5的组成、来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对环境及健康的危害及其污染控制措施等,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PM2.5,组成来源,分布特征,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段凤魁,贺克斌,马永亮.北京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7):1363-1371.

[2]徐敬.北京城区单点气溶胶细粒子(PM2.5)观测分析与研究[J].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毕业论文,2003,5:160-166.

[3]刘君霞,邵龙义,周林,等.北京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变化规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6-21.

[4]包贞,焦荔,洪盛茂.杭州市大气PM2.5中碳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化学,2009,28(2):304-305.

监测PM2.5 各国有妙招 篇11

美国在1997年率先提出监测PM2.5标准。截至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如今,在伦敦、纽约、洛杉矶、东京、莫斯科、新德里和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地方政府都会监测PM2.5数据,除莫斯科和新德里外,相关数据都会及时向民众公布。

日本:白毛巾检查汽车尾气

在日本,一场接近10年的诉讼,令PM2.5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1999年,日本东京约有633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状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车企业。这些患者基本上都居住在东京国道沿线,他们认为致病的原因是汽车尾气,要求被告给予赔偿,并要求政府对于汽车(特别是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实施限制。日本专家一致认为,大城市中的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排出的PM2.5具有强烈的致癌物质。根据这两点结论,在2008年,被告的汽车企业终于接受法院的劝解,拿出12亿日元作为和解金,与633名患者和解。

这一诉讼,间接触动了2003年东京推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浮游粒子状物质(尤其是柴油机、汽车尾气排放)的立法。在新法规实施的第一天,在所有进入东京的高速道路入口,以及各主要道路的入口,交警让汽车发动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气排放口进行检查。如果白毛巾变黑,则说明该车辆没有按规定安装过滤器,这辆车就会被禁止进入东京。

如今,日本汽车在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这使得东京空气中的PM2.5含量大幅度下降。目前东京对PM2.5的排放标准是亚洲最严格的,它要求每天每立方米不超过35微克。

美国:环保署网站发布最新数据

美国环保署官方网站会实时公布空气质量指数。PM2.5是每日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小时更新一次。网站通过六种颜色表示空气污染情况。绿色表示“良好”,黄色表示“一般”,橙色表示“对敏感群体不健康”,红色表示“不健康”,紫色表示“非常不健康”,酱红色表示“危险”。从地图上可见,美国除东、西部沿海一些人口稠密城市PM2.5指数显示黄色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绿色。

环保署还可将用户指定的州或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或警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用户。地方电视台、电台和报纸也会每日发布空气质量预报。此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

欧盟:为降PM2.5设时间表

2008年4月1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旨在提高欧盟空气质量的《环境空气质量指令》。新的指令为降低PM2.5和PM10的含量设定了标准和具体达标日期。

根据该指令,到2020年,在城市地区,欧盟各成员国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0%的PM2.5含量;到2015年将城市地区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控制在年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以下。而就各成员国整体而言,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须控制在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上述目标最迟须在2015年达到,对于某些成员国则可以在2010年达到。

英国:手机可查询空气质量

在英国伦敦,地方政府重视公开空气质量信息,并以与地图结合的形式向公众公布。在当日空气质量发布方面,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和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发布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公布伦敦市各地区各污染物上一小时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还开发了谷歌地球图层,用户下载相关软件后,即可遍览英伦三岛所有监测点各污染物上一小时API 分值和一周趋势图。

浅析PM2.5的监测 篇12

关键词:PM2.5,监测,重要性,发展前景,治理措施

v即细颗粒物, 又称可入肺颗粒物, 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由于PM2.5具有易附带大量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活性强、面积大、颗粒直径小、输送距离远、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等特点, 因此对大气能见度、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影响[1]。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质量水平, 尤其是PM2.5的监测水平成为了关注焦点。目前, 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如何能够准确、快捷地进行PM2.5监测, 找出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并由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研究于2013年1月通过记录本省3个地区PM2.5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 对我省PM2.5的监测现状做进一步总结。

1 不同环境PM2.5的监测统计与分析

对云南省3个不同地区的环境空气进行PM2.5的自动监测, 统计3个不同地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 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知, 三个区域的PM2.5浓度范围在10到100 mg/m3, 平均为44mg/m3。根据PM2.5的标准介绍, 本省三个地区的PM2.5年平均浓度在二级范围。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 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居民生活习惯和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导致的。居民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在上下班时间明显增高、冬春季节由于居民取暖需求而使燃煤量明显增高,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PM2.5的浓度增高;气候条件有:沙尘天气、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等, 该地区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会随不同时间段风速和风向的影响。

2 云南省PM2.5的产生因素分析

PM2.5的主要来源有:人为排放是PM2.5的主要排放方式, 分为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 (1) 随风的输入、自然因素、风沙扬尘等; (2) 来源于一些工业, 主要是化工厂及塑料厂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3) 在交通运输及日常生活中, 汽车尾气的排放; (4) 供暖锅炉及火电厂排放的颗粒尘埃。PM2.5也会在自然过程中产生, 如:海盐、花粉、森林火灾、火山灰、沙尘暴等, 同时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气态前体物可通过化学反应在大气中产生PM2.5[2]。

3 主要的防范措施

目前, 我国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 将PM2.5纳入到环境监测中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对PM2.5监测后, 人们将对环境质量有更准确和清晰的认识, 会有越来越多的定性和定量检测PM2.5短期和长期排放的方法出现。

主要措施:强化对尘埃污染的控制力度, 对用于施工的运输车辆要对车顶加盖, 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粉尘的泼洒, 以洒水、遮挡等方式控制施工、建筑等动土工程中的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监督和管理, 减少尾气的污染;研究新型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加强重点工业的污染控制力度,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3]。

植被对PM2.5的调控:城市植被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 提高环境质量, 并能明显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树木净化空气的方式有:间接方式和直接方式去除污染物, 间接方式是, 树木通过蒸发和荫蔽使大气温度降低, 从而使降温能源减少, 进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同时, 化学反应活动会随着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减弱, 也减少了次级污染物的产生量;直接方式是, 气体污染物可通过树木叶面气孔被吸收, 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对于较大颗粒的污染物, 树木可通过直接截留的方式除去。

4 结语

近年来, 雾霾天气在我国频发, 许多地区的PM2.5质量浓度远超国际标准, PM2.5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其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 所以对能见度和空气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我国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 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0.035mg/m3, 日平均浓度为0.075mg/m3, 该标准对我国PM2.5的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我国, 由于环保管理的力度不足, 由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尾气和工业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 因此加强PM2.5质量浓度监测是当下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洪斌, 等.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77-81.

[2]殷丽萍.开展PM2.5监测对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 2013, 32 (3) :128-130.

上一篇:电力信息化下一篇:泌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