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抗渗性

2024-05-19

混凝土的抗渗性(共9篇)

混凝土的抗渗性 篇1

摘要:水工混凝土一般为防水混凝土, 它是因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抗渗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 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单、工程成本低廉、结构整体性强、防水抗渗耐久等特点。防水混凝土结构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水工工程建筑的首选。介绍了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水渗的评价方法, 如稳定流动法、渗透深度法和抗渗等级法等方法对各种测试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决定于水灰比、龄期;此外, 搀加粉煤灰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水灰比混凝土的抗渗性水灰比越小, 凝固后的水泥浆越密实, 抗渗性越高。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抗渗性,抗渗等级,水灰比,龄期,粉煤灰

混凝土是通过水泥水化固化胶结砂石骨料而成的气液固三相并存的多孔非匀质材料。由于拌和施工的需要, 用水量会大于水泥水化所需的用水量, 这些多余的水造成孔隙和孔洞, 它们可能互相串通, 形成连续的通道。这决定了混凝土就是一种多孔材料而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不断发展, 其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原有的关于耐久性的评价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流体在不同压力作用下通过其内部的难易程度, 包括透气性、透水性和透离子性等。

根据某水利工程近50年龄期的混凝土样, 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抗渗性试验, 利用压汞法对芯样混凝土的孔隙结构进行试验分析, 并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混凝土的微观形貌, 以探明自然状况下长龄期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1 水渗透性

水是最容易和混凝土接触的介质。而混凝土又是一种多孔的材料, 混凝土的渗透性的高低影响液体渗入的速率, 而有害的液体或气体渗入混凝土内部后, 将与混凝土组成成分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力学作用;水还可以把侵蚀产物及时运出混凝土体外。再补充进去侵蚀性离子。从而引起恶性循环。此外, 混凝土的饱和水, 当混凝土遭受反复冻融的环境作用时, 还会引起冻融破坏, 水还是碱-骨料反应的众多条件之一。水在混凝土中的渗透速度,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劣化速度。

目前关于水渗的评价方法[1,2,3]主要有稳定流动法、渗透深度法和抗渗等级法。

1.1 稳态流动法

国外用于评价抗渗性的方法是稳定流动法, 其方法为将试件各侧面密封, 从一面以压力水施压, 当达到稳定状态后, 测量指定时间内透过特定厚度混凝土的渗水量, 按Darcy定律求得渗透系数K。 即

undefined

式中:K为流动法测量的渗透系数;q为液体流量;A为试件的横截面积;t为流量穿越试件所花时问;L为试件高度;△h为透过试件的静水力。

稳定流动法仅适用于研究具有较高渗透性, 例如:强度不高、龄期不长的混凝土, 且根据 Darcy定律计算渗透系数过程。测量一般存在相当大的试验误差。

1.2 渗透深度法

渗透深度法测量压力液体穿透混凝土的深度, 通常采用一次加压法。恒压24h后劈开试件, 测试平均渗水高度, 并以此计算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可表述为:

undefined

式中:Kp为渗透深度法测量的渗透系数;d为平均渗透高度;v为混凝土的吸水率;t为恒定压力时间;H为水头高度。由于孔隙率实测困难而常采用估算值, Kp值有较大误差。

1.3 抗渗等级法

参照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 (GBJ82—85) 测试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试验采用6个上底直径175mm、下底直径185mm、高150mm的圆台形试件, 从0.1 MP a开始施加水压。每隔8h水压增加0.1MPa, 直至6个试件中有3个被压力水穿透或加压至3.1MPa时停止试验。记录水压并以此计算抗渗标号, 其计算公式下:

S=10H-1 (3)

式中, S为抗渗标号;H为6个试样中3个试样端面渗水时的水压力 (MPa) 。

该方法的特点是简单。适合工程上评价混凝土抗渗性能, 但此法对低渗透性的混凝土不适用, 且试验周期较长效率很低。

2 混凝土的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决定于水灰比、龄期;此外, 掺加粉煤灰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水灰比混凝土的抗渗性水灰比越小, 凝固后的水泥浆越密实, 抗渗性越高。

2.1 不同水灰比的抗渗性

水灰比<0.50的水泥浆的渗透系数很小, 抗渗性很高;水灰比>0.60的水泥浆的渗透系数急剧增大, 抗渗性迅速降低。于是水灰比越小, 混凝土的抗渗性也越高, 综台一些大坝工程的实测结果, 不同水灰比混凝土28d可达到的抗渗等级大致见表1。

2.2 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渗性

水泥浆和混凝土的抗渗性, 除随水灰比减小而提高外, 也随龄期增长而提高, 分别见表2和3。

表3表明:

(1) 相同龄期的混凝土抗渗性, 水灰比0.65的比0.70的高, 说明水灰比减小, 抗渗性提高。

(2) 龄期7~180d混凝土抗渗性持续提高, 这是水泥的水化程度越来越充分, 混凝土越来越密实的结果, 其中活性很高的水泥混台材—矿渣起相当大的作用。

(3) 水灰比0.65和0.70的混凝土90d抗渗等级分别达到W21和Wl7;水灰比0.70的混凝土l80d抗渗等级达到W25。

这是由于随龄期增长, 水泥的水化程度越充分, 混凝土越密实的缘故。

2.3 搀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

某科学研究所在江西万安水电站施工期间 (世纪80年代) , 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l05-82第5.0.12条混凝土抗渗性试验 (一次加压法) , 测得不同水灰比、不同粉煤灰搀量、不同龄期混凝土 的相对渗透系数[4]。表4为固定水灰比0.55、粉煤灰搀量0%、l5%、30%、45%的混凝土28d、90d相对渗透系数的测定结果。

表4表明:

(1) 龄期28d时, 搀粉煤灰后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增大, 抗渗性比不掺的降低, 特别是粉煤灰掺量选45%时。这是粉煤灰尚未水化的缘故。

(2) 龄期90d时, 不搀粉煤灰的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比28d降低l/3, 由5.28×10-10cm/s降为3.56×10-10cm/s, 相应的抗渗等级由Wl9提高至W24这是随龄期增长, 水泥的水化程度越来越充分, 混凝土越来越密实的缘故。

(3) 龄期90d时, 由于粉煤灰水化已比较充分, 有效填充了混凝土孔隙, 相对渗透系数显著降低, 搀量为15%、30%、45%时为0.70×10-10~0.86×10-10cm/s, 数值基本相同, 分别仅为28d的1/9、1/19、1/97, 也仅为90d不搀粉煤灰的1/5~1/4, 抗渗性显著提高, 相应的抗渗等级达到W50以上, 显示掺加粉煤灰提高混凝土后期 (90d) 抗渗性的显著作用。

3 结论

1) 水工混凝土的水渗性的3种评价方法特点:稳态流动法存在相当大的误差;渗透深度法有较大误差;抗渗等级法方法简单,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2) 混凝土的抗渗性:随水灰比的减小、水泥浆密实度的提高而提高, 龄期越短越明显;随龄期的延长、水泥水化程度不断提高, 水灰比越大越明显;水灰比越小, 达到稳定的龄期越短;水灰比越大, 达到稳定的龄期越长。

3) 搀和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龄期28d时, 由于粉煤灰基本没有发生水化, 抗渗性降低, 并且随着粉煤灰搀量, 越大越明显;龄期90d后, 由于粉煤灰水化已较充分, 有效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 增加了密实性, 抗渗性显著提高, 而且超过不搀粉煤灰的混凝土, 特别是水灰比较大的更加显著,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水灰比较大混凝土抗渗性偏低的缺陷。

4) 由于混凝土抗渗性主要决定于水灰比, 有抗渗要求的水工混凝土, 因此可只限定最大水灰比。

5) 根据实践经验, 由于混凝土具有相当高的抗渗性, 漏水通常发生在未振实部分、裂缝、结合不良的水平施工缝、止水设施有缺陷的伸缩缝等处。因此要抗渗, 主要是应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另外, 也不应把水灰比限定的过小, 防止因发生裂缝而漏水。

参考文献

[1]赵怀玉, 冯永庆, 李兴梅.浅论水工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技术[J].山西水利, 2003 (1) :36-37.

[2]戴镇潮.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渗要求[J].商品混凝土, 2010 (1) :18-22.

[3]李惠霞, 管巧艳, 张明恩, 等.长龄期水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 2009, 31 (8) :88-89.

[4]吴中伟, 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浅析抗渗混凝土施工 篇2

关键词:混凝土 配料 搅拌 运输 浇灌 振捣

1 混凝土渗水原因分析

混凝土之所以渗水,主要是由下述原因造成混凝土内部形成了渗水通道:①混凝土中游离水(自由水)蒸发后,在水泥石本身和水泥石与砂、石界面处形成各种形状的缝隙和毛细管。②砼施工质量不好,形成缝隙、孔洞、蜂窝等。③ 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良,浇筑后产生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形成泌水,蒸发后形成连通孔隙。④由于温度、地基下沉或荷载作用,形成裂缝。⑤混凝土由于受到侵蚀,产生孔道等。⑥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细部作法处理不好,形成缝隙。

2 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机理

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机理就是针对于普通混凝土内部存在毛细孔道和缝隙引起渗水,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憎水性,即通过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改善配合比以及掺入适量外加剂等手段,减少和破坏存在于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网,以期达到防水的目的。抗渗砼的种类有:普通抗渗砼、外加剂抗渗砼、补偿收缩砼。

3 抗渗混凝土施工控制要求

抗渗砼施工工艺从原材料选择、配制、砼运输、浇筑、养护、细部作法已经很成熟,目前在地下室或其它防水、蓄水建筑中多采用多道设防防水体系,但防水工程渗漏现象仍时有发生,渗漏点处结构自防水混凝土存有缺陷,所以加强抗渗砼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各项要求实施。施工中还要特别注意控制以下几个问题:

3.1 材料的质量

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符合配比设计要求、规范要求、施工要求,以保证砼的浇筑质量。

①砂子、石子分开明确码放,严禁乱放、混放、污染。②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应码放在单独的库房内,距地30cm,仓库要有严格的防雨措施。

3.2 严格确保砼配合比设计符合实际条件下的正确性

①砼配比设计一定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条件进行设计、配比。②砼配合比设计一定要进行试配,检查试配的坍落度、粘聚性、保水性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检查砼试件是否达到设计强度和抗渗性。

3.3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确保砼的和易性

砼搅拌质量要确保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砼拌合料在加水拌制下成为均匀而和易性好的混合物,要严格按照经试配验证达到设计强度、抗渗等级的配比通知单(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进行投料操作。

①配料之前根据天气情况测量砂、石的含水率,并将实验室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由技术人员填写到搅拌站的黑板上,其他人不得擅自修改,每盘要严格控制投料偏差:水泥、水、外加剂、外掺混合材料±1%,粗、细骨料±2%。②掺合料、外加剂的掺量由专人称量,专人投料,严格控制配比参量。③确保各种配料的准确,要求后台人员固定,专人负责电脑柜的配料操作,配料之前要归零,其他人不得乱动。④严格控制砼水灰比,拌合水量,确保每盘预拌砼的坍落度。

3.4 严格控制现场砼运输的质量

①现场采用泵送方式,一定严格把好泵送设备和输送管的安装质量,地泵(汽车泵)、输送管安装牢固,固定地点位置合理,保证输送线路要“短”、“直”,输送管少转弯,转弯处一定要缓,防止急转弯(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5m)。输送管固定平直牢固,保证砼浇筑过程中管道接口不漏浆、不漏水。管道“短”、“直”,砼坍落度损失小,有利于地泵顺利压送砼,提高砼的浇灌质量。无论是平管还是垂直导管都要可靠牢固地固定在支撑件上,特别是垂直管更应注意,松动会造成磨损,加剧导管的破坏事故。②泵送砼时一定要防止泵管阻塞,确保泵送工作连续进行。受料斗内要保持足够的砼,防止吸入过多空气而形成阻塞,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③冬季施工一定要严格控制砼的入模温度,要在运输过程中对砼实施保温、防风措施,防止砼受冻。砼搅拌运输车、砼输送泵及输送管道都要有保温、防风措施。④夏季施工时,一定要避开雨天施工,雨天施工增大了砼中的含水量,从而增加了砼内的孔隙率,影響砼密实度,使砼强度、抗渗等级降低。夏季高温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砼输送管曝晒,管温度过高,造成砼中水份蒸发失水和水泥水化反应加快,坍落度损失加快。⑤采用塔吊运输时,要求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不得漏浆和失水。

3.5 严格控制影响砼抗渗质量的相关项目质量

要确保抗渗砼不渗漏,与其相关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水电工程等施工项目中影响砼抗渗质量的工序的施工质量保证尤为重要,要在砼浇筑前对相关专业与抗渗砼施工相关的工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确保其不影响抗渗砼质量。

3.6 砼浇筑时一定要确保砼密实

①混凝土振捣密实的衡量条件:a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b表面基本形成水平面;c边角无空隙;d表面泛浆;e不再出现气泡。②砼浇筑时一定要正确布料,防止砼离析。砼拌合料未入模前是松散体,粗骨料质量较大,在布料运动时容易向前抛离,引起砼离析,砼离析将使砼外表面出现蜂窝、露筋现象等缺陷,内部则出现内外分层、不密实现象。砼布料一定要保证砼垂直布料,避免斜向、过高距离散落。施工布料时,砼出料口一定要确保与受料面垂直,布料口距受料面不宜小于600mm,抗渗砼自由倾落高度不易超过1.5米,超过1.5米高度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使砼下落。③抗渗砼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防止漏振、过振。振捣时要掌握好振捣器的作用半径和深度,振捣持续时间,防止漏振、过振。漏振会造成砼松散及蜂窝,过振易造成跑模和水泥浆上浮,砼成分不均匀。④砼浇筑时一定要分层浇筑与捣实,严格控制浇筑厚度。混凝土分层浇灌时,应根据施工所用的振动棒长度来控制分层厚度,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超过振捣棒长的1.25倍,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100mm,合适的分层厚度应控制为所用振动棒头的长度减去100mm;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大于振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并且振捣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⑤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入角度要先后一致,保持平行,如不平行,易出现漏振现象。⑥每一振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使用高频振捣棒振捣时间最短不得少于10s。

3.7 采取正确的砼养护方法,确保养护实效

砼养护是确保砼达到质量标准的关键工序,一定要根据施工季节,结构构件形式确定养护方法,要制定专项养护方案,由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常温条件(平均温度不低于5℃)下砼达到泌水消失,表面泛白,用指甲划不出痕迹时,即需开始养护。砼养护不及时,时间短,不到位,会造成砼裂缝,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准。

①砼养护必须做到适时、及时养护。常温施工时砼浇筑完成后,要定时对砼硬化过程进行观查,达到砼养护状态时即应进行养护。夏季高温、春季多风时,底板、楼板平面结构施工,在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防止风吹、阳光照射表面水分失水过快。保湿可以提高砼的表面抗裂能力。②养护方法要正确,防止养护不当给砼带来损坏。砼养护要根据砼的部位、砼的厚度和施工环境(施工季节)三方面进行施工。a冬季施工时(外界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要根据热工计算进行保温蓄热养护,要做好砼保温、保湿。b大体积砼养护。大体积砼养护要做到保湿、保温。保湿应在砼浇筑作业完成收浆后或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在混凝土有一定强度、遇水不再脱皮离析时,进行浇水、洒水养护。③砼养护时间必须要严格确保。

3.8 严格控制细部作法施工质量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细部作法施工质量是确保抗渗砼达到抗渗效果的关键,地下渗漏往往出现在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砼接槎处,所以对砼接槎部位的施工质量一定要认真、细致的施工,严格的验收。

参考文献:

[1]朱春艳.抗渗混凝土渗漏分析及预防[J].价值工程,2011(09).

[2]聂凯.抗渗混凝土施工及常见质量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2010(06).

混凝土的抗渗性 篇3

1 实验部分

1.1原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水泥为P.I.42.5水泥,水泥、偏高岭土和石膏的化学成分见表1。细集料为河砂,细度模数为2.5;减水剂为LN-SP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29.1%;实验用水均为洁净的自来水。

1.2 试验方法

1.2.1 混凝土的制备

本研究所采用的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如表2所示。其中,水胶比固定为0.45,偏高岭土为等质量10%取代,砂率为38%,此外石膏以胶材质量的5%掺入,如表3所示。

1.2.2 测试方法

抗氯离子渗透性采用CCES 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的电通量法进行。混凝土成型为直径100 mm、高200 mm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切割厚度为50 mm,采用电通量测定仪可得到6 h所通过的电量,即为电通量值。

抗水渗透性试验按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采用高度为150 mm的圆台形试件(上面直径为175 mm,底面直径为185 mm)。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测定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试验配合比参照表3所示,将水泥、制备好的矿物掺合料和水混合,水灰比为0.35,在净浆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用40 mm×40 mm×40 mm六联试模成型,静置1 d,待成型后脱模取出,按照GB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进行养护,到达规定龄期后,采用XRD方法分析其物相组成。

2 分析与讨论

2.1 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偏高岭土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尤其是早期抗压强度;而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则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这主要是由于偏高岭土的二次水化作用优化了水化产物,提高了抗压强度;而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复合掺和料则加速了水化反应,增加了二次水化产物的生成量。

2.2 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对电通量的影响

图2为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掺和料的引入均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的电通量:当加入10%偏高岭土后,电通量下降了71.1%;而添加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后,电通量下降了86.4%。这说明添加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后,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2.3 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对抗渗性的影响

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后进行抗渗性测试,测试过程中将水压加到1.2 MPa,持续24 h后测定其渗水高度,同时测定对比试样的渗水高度。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渗水高度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基准普通混凝土的渗水高度为36.4 mm;添加偏高岭土后,混凝土的渗水高度为17.2 mm,抗渗性显著提高;而添加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后,混凝土的渗水高度为12.4 mm,抗渗性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主要由体系中连通的毛细孔决定,该类孔隙量越大,混凝土的抗渗性越差。偏高岭土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降低其孔隙率;而石膏改性偏高岭土则进一步优化了水化产物,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其抗渗性能。

2.4 石膏改性偏高岭土水泥基体系的 XRD 分析

利用XRD分析手段可分析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通过衍射峰值对水化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图4为不同水泥基体系试样28 d的XRD分析结果。从图4可知,对比不同试样的氢氧化钙的衍射峰值,可以发现氢氧化钙的含量高低顺序为C1>C2>C3。氢氧化钙由于其结构疏松,且在潮湿或水浸泡条件下有微量溶出,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对抗渗性不利。偏高岭土的加入,通过二次水化作用消耗了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的结构更加密实。另一方面,从图4可以看出,钙矾石的生成量顺序为C1<C2<C3,这是由于石膏与偏高岭土中的C3A反应生成了钙矾石,进一步消耗了体系中的氢氧化钙,生成了结构更加密实的水化产物,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了抗渗性,这与抗渗性测试结果一致。

1—硅酸三钙(C3S);2—硅酸二钙(C2S);3—氢氧化钙(CH);4—钙矾石;5—费里德尔盐,水化铝酸四钙(C4AH13)

3 结论

混凝土的抗渗性 篇4

摘要:本文针对抗渗防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阐述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重视的重要性。对于水池、地下室墙体的混凝土而言,商品砼的质量、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配筋率、外加剂的选择是值得重视的因素。

关键词:配合比 布筋 限制膨胀率 混凝土保护层 养护

0 引言

混凝土在硬化期间,由于水泥水化过程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干缩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污水池、清水池的底板、墙体均为“薄板”型结构(长厚比L/d>10),对底板而言,受到的约束较小,对墙体而言所受约束较大而且不均匀。板块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离开端部区域,在地基约束下,极易形成较大的收缩应力而产生开裂。采用混凝土膨胀剂是解决抗渗防裂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抗渗防裂混凝土结构而言,在采用膨胀剂、预设应力等措施的前提下,商品混凝土的制造、运输及现场施工、养护仍然必须有系统而严格的要求,工程各方应对此有充分而正确的认识。

以下为我们在从事混凝土抗渗防裂技术工作方面得出的一点体会,大多已在有关工程的实践中进行了检验,本文摘其要点,希望进一步与大家进行探讨。

1 关于混凝土的生产、运输

1.1 混凝土配合比与坍落度控制 配合比须经试配后确定,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也必须做7天或3天的强度测定。对抗渗防裂混凝土而言,不强调早期强度,7天强度能够达到28天标准强度的70%以上即可符合要求。以下要求除标明C25?外,对各标号混凝土均适用。水胶比0.48~0.52(合理调整减水剂用量);水泥用量240~285kg/m3(C25砼);砂率0.42~0.45;容重2350~2370kg/m3(C25砼);入泵坍落度14~16cm。如因运输距离远导致在途过程中坍落度损失较大,可适当加入减水剂调节坍落度,但不得随意加水。因为因气温变化,还要考虑混凝土的缓凝时间符合要求。不得为降低成本而放松对混凝土入模性能之要求(有些情况下,混凝土到了现场无法施工,就应另行处理)。

1.2 关于膨胀剂掺入量 对于抗渗防裂混凝土而言,强度和抗渗等级是重要的技术指标,但抗裂是关键的要素,抗裂是解决渗漏的根本。内掺混凝土膨胀剂是解决抗裂的必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后,其中膨胀剂的掺入量应加以确保,不得少掺或漏掺(因经济利益和/或管理原因)。在施工方向砼拌站出具混凝土需求联系单时,应同时注明膨胀剂的掺量(举例:C25S6,ZY25Kg/m3),避免管理责任的灰色现象出现。

1.3 原材料质量控制 根据经验,砼站原材料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在打墙板时,原材料应更严格把关,施工方应实地考察。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早强水泥);砂:中砂,细度模数2.4~2.8,含泥量<3%;石子:碎石,5~31.5mm,含泥量<1%;矿粉:细磨,比表面积4000~5000cm2/kg(墙板尽可能不使用矿粉,底板不强调);粉煤灰:Ⅱ级;膨胀剂:不论何种型号和厂家的产品,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J119-2002)或建材行业标准(JC476-2001)。稳妥的方法是:产品送到现场后,施工方联合监理抽样送检。对膨胀剂而言,限制膨胀率是关键指标。我国膨胀剂最高权威检测机构是国家建材检测中心,各省也有相关检测机构。在相关各方对检测结果持疑义之情况下,可申请向国家建材检测中心复测,复测结果为终局。

2 关于布筋

2.1 设置水平加强筋 结构开口部和突出部位因收缩应力集中易于开裂,与室外相连的出入口受温差影响大也易开裂,这些部位应适当增加附加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

由于底板对墙体的约束大,造成约束力上小下大,平衡收缩应力,在墙体竖向中部1m高范围内,水平筋的间距调整为150mm,形成一道“暗梁”。实践证明,这对于克服混凝土开裂极为有效,特别是对于长度超过20m的墙体。

对墙体而言,希望在施工前计算一下水平配筋率,宜在0.45~0.6%以上,薄板(200~350mm)取高比例值为宜。若水平间距已在150mm以内则不必调整。需要指出的是,在JBJ119(膨胀剂应用规范)中,对水平筋的要求要高于上述要求。

2.2 布筋方法 实践表明,水平构造筋对于墙体抗裂的影响很大,建议水平筋绑扎在竖筋外面(设计并未说明时,希按此法。设计从结构强度出发,可能会明确水平筋绑扎在竖筋内面,这时须征得设计认可方可将水平筋绑扎在竖筋外面)。

3 关于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

3.1 混凝土的浇注 应根据现场混凝土的方量、结构物的长、宽及供料情况和泵送工艺等情况预先计算好混凝土的供应量,确保及时供应,避免冷缝的出现。

混凝土保护层:国家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均有明确要求,一般在30~50mm(30mm为最低要求)。特别对于池壁、地下室墙体而言,混凝土保护层的意义就特别重要。

关于混凝土的浇注,国家规范要求非常详细,而施工单位均有丰富的经验,也可参阅我们提供的《抗渗防裂施工方案》,本文不再赘述。

3.2 混凝土的养护 对抗渗防裂混凝土而言,养护既是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容易被施工方忽视的薄弱环节,应引起施工方的高度重视。

底板的保温保湿:底板成型完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或蓄水养护,蓄水高度2~3cm(常砌砖模阻止两侧失水)。但为放线方便,也可采用先淋水养护(由专人负责,混凝土表面不得见干),36~48小时后转蓄水养护。如果做不到蓄水养护,则必须铺设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墙体的保温保湿:外墙混凝土的暴露面大,养护困难,受阳光直射、气候变化以及风吹等因素影响,易因聚冷聚热或急剧干燥而产生开裂现象,因此,外墙混凝土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建议侧墙在拆模后立即挂麻袋进行保湿养护。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看不到挂麻袋养护的情况,但至少要做到喷水保湿养护,实际上安排一到二个民工就可做到,关键是意识到位。

最好采用木模板,以利于墙体的保温。

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毕,1天后可松动模板支撑螺栓,并从上部不断浇水。由于混凝土最高温升在3天前后,为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应力,减缓混凝土因水分蒸发产生的干缩应力,墙体应在5天后拆模板,以利于墙体的保温、保湿。拆模后派人连续不断地浇水3天,后再间歇淋水养护浇至14天。

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以前,严禁敲打或振动钢筋,以防产生渗水通道。

4 结语

抗渗混凝土及其抗渗机理 篇5

所谓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水、油等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度及内部孔隙的大小和构造有关。混凝土的密实度越高、孔隙率越小、大孔越少、连通孔越少, 则抗渗性越好。混凝土内部互相连通的孔隙和毛细通道以及混凝土施工成型时振捣不密实产生的蜂窝、孔洞等, 均会造成混凝土渗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还与其本身是否开裂有关,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表明, 相当一部分工程之所以发生防水质量事故, 是由于混凝土开裂所致。一般来讲, 当裂缝宽度>0.1 mm时混凝土便渗水。抗渗混凝土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反映了人们对混凝土渗水原因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1 抗渗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1.1 级配抗渗混凝土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0世纪初, 前苏联、前民主德国等欧洲国家都进行过级配理论的研究, 以最小孔隙率和最大密实度的砂石连续级配为理论根据配制抗渗混凝土。50年代初, 我国曾推广应用骨料级配抗渗混凝土。它是根据前民主德国工业标准DIN 1045《卵石级配》和DIN 4163《碎石级配》砂石连续级配曲线来配制的, 但这种混凝土要求严格的骨料级配, 砂率高达50 %~60 %, 并要求砂中含有占骨料相当比例的粒径<0.15 mm的粉细料。配制时, 为了使粗细骨料级配达到理想的级配曲线要求, 不仅要丢弃部分砂石、耗费大量劳动力, 而且需要有大面积的料场存放不同规格的石子, 施工繁琐, 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1.2 富砂浆抗渗混凝土

20世纪60年代初, 我国提出了富砂浆抗渗混凝土技术, 它将砂石混合连续级配简化为普通混凝土的骨料级配, 而以控制水灰比、适当增加砂率和水泥用量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配制该种混凝土要求水灰比限制在0.60以下, 水泥用量一般≮300 kg/m3, 砂率为35 %左右, 灰砂比一般≮0.5。对于这种混凝土, 水泥砂浆的质量是决定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关键, 因为混凝土中砂浆除了要求填充石子空隙并包裹石子外, 还必须有一定的厚度。这样, 石子的骨架作用减弱, 可能导致所配制的抗渗混凝土不仅抗压强度减小, 而且水泥用量大, 增加了造价。

1.3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

随着人们对混凝土中水的通路 (即孔隙) 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研究的深入, 以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的发展, 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起, 已开始掺用各种外加剂, 通过降低孔隙率、改善孔结构等手段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增强其防水能力。外加剂抗渗混凝土是在拌合物中掺入少量能改善其抗渗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以满足工程防水需要的混凝土。与前述的级配法、富砂浆法相比, 掺外加剂配制抗渗混凝土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国外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引气剂抗渗混凝土, 我国于70年代也研制出多种引气剂并应用于抗渗混凝土工程中。除引气剂之外, 我国还普遍采用掺加防水剂、减水剂等外加剂的方法来配制抗渗混凝土。

1.4 补偿收缩抗渗混凝土

混凝土浇注后, 在其凝结硬化过程中, 会由于化学收缩、冷缩和干缩等原因引起体积收缩, 当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自身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在混凝土的生命周期中, 其表面和内部会产生很多微裂缝, 影响其力学性能和抗渗等耐久性能。由于混凝土会产生体积收缩, 在大面积浇注施工时, 不得不预留出收缩缝, 然后再将这些预留缝用高分子材料封填。这种做法给施工带来了不便, 而且如果对预留缝封填不妥或封填物老化, 数年后, 预留缝就会成为渗流渠道。因此, 有效地减小和补偿混凝土的收缩、防止开裂, 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混凝土膨胀剂的研制与工程应用, 由于调整膨胀剂掺量能配制出不同膨胀率的混凝土, 而且膨胀剂适应性强、使用方便、随用随掺, 因而至今在工程中广泛应用。

2 抗渗机理分析

2.1 级配抗渗混凝土

该种混凝土是采用连续级配的砂石, 以获取最小孔隙率和最大密实度, 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2 富砂浆抗渗混凝土

该种混凝土是以控制水灰比、适当增加砂率和水泥用量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3 外加剂抗渗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 能引入大量的分布均匀的、互不连通的微小气泡, 可以隔断混凝土渗水的毛细通道。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 在拌合物达到同样流动性的前提下, 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水量, 使水灰比大大降低, 从而使硬化混凝土的毛细管减少、密实度增大。掺防水剂于混凝土中, 可以增加水泥的水化程度。水泥的水化是一个复杂的水泥结晶过程, 首先是在初凝阶段先形成无数晶核, 晶粒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 形成互相连贯的晶体群体。单个晶体的大小及晶体群体的大小, 决定于有一个适度的凝结时间, 如果凝结时间过快 (例如掺入速凝剂) , 将使晶体及晶体群体因没有充分的增长时间而形成较小的晶体及络体, 致使其晶晶界面增加;如果凝结时间过长 (例如超剂量掺入缓凝剂) , 由于长时间不能凝结, 将使晶体产生惰性, 形不成坚固的晶体群体, 因而其结构必然显得松散。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防水剂后, 使水泥有一个适度的凝结时间, 促使水泥水化有一个恰当的晶核及群体的形成时间, 使其单晶增大、群体增大, 特别是能够形成一个坚固的网状大晶体群体结构。混凝土受载荷后的最薄弱之处, 一是水泥晶体与骨料之间的界面, 二是水泥晶体与晶体之间的界面。掺入防水剂的混凝土, 由于晶体的增大使晶晶界面减小, 又由于有一个适度的凝结时间, 因而又加强了晶体群 (晶晶界面) 本身的坚固性并促使大群体的结构形成, 使得混凝土的这些薄弱界面得以减少, 界面结合更牢固, 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抗渗性能。

2.4 补偿收缩抗渗混凝土

当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 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初期的1~14 d龄期内, 可以生成大量的膨胀结晶水化物——水化硫铝酸钙 (即钙矾石, AFt) , 使混凝土产生适当的体积膨胀, 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在钢筋、邻位等的约束下, 可在混凝土中建立0.2~0.7 MPa的预压应力, 大致可抵消混凝土干缩时所产生的拉应力, 同时也推迟了混凝土的收缩过程, 使其抗拉强度得到较大增长, 当混凝土开始收缩时, 足以抵消混凝土收缩应力的作用, 从而防止或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膨胀剂在水化反应生成钙矾石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 每个钙矾石分子中有32个水分子, 更需要大湿度的环境, 尤其是在混凝土浇注早期, 如果湿度不够, 即使延长养护时间也难以达到其极限膨胀值。可见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充分的保湿养护, 是保持其充分水化的必要条件。因此, 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必须加强养护, 在混凝土浇注后的1~14 d必须采取湿养护, 以保证早期膨胀量得以充分发挥。

膨胀剂的膨胀作用除了膨胀量大小不同之外, 更重要的是应合理地发挥其作用的时间。膨胀作用应当在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的一段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增长,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如果膨胀太早, 因强度不够或是混凝土尚有一定塑性, 膨胀能力被吸收而发挥不出来;如果膨胀太迟, 则又会因混凝土已具备较高的强度, 膨胀作用可能破坏已形成的结构。所以, 只有全面了解膨胀剂的作用机理, 并合理地控制影响其作用的各个因素, 才能使补偿收缩混凝土取得理想效果。

膨胀剂的膨胀作用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浇注的初期, 一般在14 d后其膨胀率就趋于稳定, 这时也是水泥水化的重要阶段。如果在混凝土浇注之后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保湿养护, 混凝土会大量脱水, 这种情况下, 由于水化反应的停止, 会加大混凝土的收缩, 使得混凝土的裂缝提前出现。同时由于水化所需要的水供应不足, 会使硫铝酸钙因水化不充分而不能形成足够的膨胀值;或者膨胀率大于水泥水化速度而影响强度的发展, 甚至膨胀能力被尚有塑性的混凝土“吸收”, 这样掺加膨胀剂后不仅没有对防裂起到作用, 反而会加剧混凝土的开裂。因此, 对膨胀剂混凝土的养护应引起高度重视。

3 结语

在抗渗混凝土材料设计及配制方面, 先后出现了砂石连续级配法、富砂浆法、掺外加剂法和补偿收缩的方法, 在配制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建议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在施工工艺方面通过不断摸索, 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世秋, 黄钐.防水混凝土评述[J].混凝土, 1998, (3) :36-39.

[2]张冠伦, 张云理.混凝土外加剂原理及其应用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5.

准确检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思考 篇6

关键词:混凝土,渗透性,抗渗性能,渗水法

混凝土, 又可称为砼, 是一种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 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渗透性作为其重要性质之一, 对于自身的耐久性和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正式施工之前, 准确检测混凝土的渗透性, 是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关键的工作。目前, 我国对于混凝土渗透性的检测主要集中于渗水法, 但是其操作过程繁杂、且要求严格, 因此, 本文即在试验的基础上, 分析这些渗水法及国外一些其他检测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进而为准确检测混凝土的渗透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混凝土渗透性

混凝土的渗透性, 即是指在物力压力、化学势或电场的作用下, 相关液体、气体或离子等在混凝土中进行渗透、扩散或迁移的难易系数。对于混凝土而言, 其结构的多孔性使得水可以很简单的通过自身的孔隙而到达内部, 进而减弱混凝土孔隙中液体的酸碱性系数, 与此同时, 水在进入混凝土的时候, 也可携带一些有害离子, 如Cl-、Na+等, 引起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发生锈蚀、若混凝土内部存在活性骨料的时候, 还会使得混凝土产生碱集料反应, 最终导致混凝土胀裂甚至损坏, 因此, 可以说, 混凝土的渗透性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自身的劣化速度和工程使用耐久性。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 混凝土的渗透性应重点包含渗水性、透气性、氯离子扩散性、吸水率4个元素, 也是对混凝土渗透性进行具体检测和评估的四个主要系数。通常情况下, 混凝土的孔隙率越低, 其渗透值就会越低, 耐久性也就会越强;而当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 渗水性较弱, 扩散系数越小, 混凝土的渗透性就会随之有所下降, 其抗腐蚀性就会越高, 使用寿命也会越长。

2 国标渗水法

渗水法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所通用的检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标准方法,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和建设部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都有所体现。渗水法, 即给予待检混凝土一定的水压, 使得水在混凝土中扩散、迁移, 然后按照预设的标准和时间检测混凝土所承受的不断增长的各级水压, 或者, 观察、分析水在混凝土中的不同扩散或变迁的区别, 进而描述和测试待检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采用渗水法检测混凝土之后, 可将试验混凝土劈裂, 用人体肉眼或直尺测量其渗透深度。此方法的标准操作过程较为繁杂, 且对材料的密封、配置等具有较高要求, 可能难以把握。

2.1 渗水法试验

根据上述分析, 采用渗水法测量混凝土的抗渗性时, 为了获取更精确的结果, 试验中应采取合适的、满足要求的密封材料及其套压方式, 笔者即为了探究密封材料的具体密封效果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该试验方法的确定和具体过程的执行主要以国标《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为借鉴。首先, 取得具有充分代表性的一些待测混凝土作为试验试件, 并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养护;次然, 在正式试验的前一天, 试验人员应将标准养护室中的试验试件拿出, 晾干试件表面的水分, 将其侧面选择采用各不相同的密封材料涂抹, 同时应立刻将试件压入预先准备好的试件套中;最后, 将试件套中的试件防于混凝土抗渗仪上, 并依照相关设计步骤进行试验。在具体试验过程中, 最初的水压应设置为0.1MPa, 并在每过8h提升0.1MPa, 同时, 应实时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直至6个试件中的一半以上的端面都出现渗水或密封层被损坏透水情况, 才可终止试验, 记录水压值。本文选取了抗渗性能标号为P8的混凝土试件, 采用石蜡、黄油+石蜡+滑石粉、黄油+石蜡+滑石+辅助密封方法三种不同的密封形式进行试验, 以期寻求较为有效的混凝土密封方法和材料。

2.2 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 对于同样的混凝土试件采取三种不同的密封材料进行试验。第一, 石蜡密封, 即将待测的混凝土试件直接放入盛有已经熔化的石蜡的浅盘之中, 并四周滚动一圈, 保证混凝土试件的侧面都均衡的粘覆着一层石蜡, 随之把试件压入已经预热好的试件套之中, 然后放置于抗渗仪上进行正式试验。试验结果:当混凝土的施加水压增至0.3MPa时, 试件即产生了边缘透水情况, 而当水压增至0.6MPa试件中的一半即产生边缘透水现象, 继续不断增高水压至0.7MPa, 此时所以试件中的2/3即产生边缘透水。第二, 黄油+石蜡+滑石粉, 其各自的比例为1∶0.7∶2.5, 将这些密封材料进行加热过程中, 应不间断的持续搅拌, 以保证其其充分、均匀、且不存在任何气泡, 直至三种材料充分混合并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胶糊状物质时, 停止加热;然后, 竖向放置试件, 把制作完成的密封材料均匀抹涂于试件侧面, 这一过程应使用专门的油灰刀;最后, 压入已经预热后的试件套, 放在在抗渗仪上, 即可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当混凝土的施加水压为0.6MPa时, 其中的2个试件开始出现边缘透水现象, 继续增加水压直至0.8MPa时, 4个试件边缘透水。第三, 黄油+石蜡+滑石粉+试件套底部内侧涂硅胶环。试验结果:当施加水压为0.8MPa时, 试件没有出现边缘透水或表面渗水情况。

基于上诉试验和试验结果, 笔者采取第三种密封材料, 通过不断增加水压以检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试验结果:施加水压在2.0MPa之前, 试件边缘都没有透水, 即说明, 此种密封方法满足针对一般混凝土抗渗性且能于小于或等于P20时的试验要求, 且不会因密封操作不合理而造成错误判断。

2.3 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上诉密封材料的配制过程, 笔者发现, 黄油的比例越高, 试件的边缘则越容易缠身水样油渗出情况, 从而影响对于试件边缘渗水亲口的观察分析;而黄油比例较低时, 则不利于混凝土试件的脱模处理。其次, 对于石蜡而言, 其比例较高, 就越易产生边缘透水现象, 若比例较低, 则封闭存在困难。再者, 在混合材料之中, 滑石粉主要具有增强材料粘度的作用, 保证试件与试件套直接的密封性, 过多或多少都不会达成预想的效果。然后, 混凝土试件在具体试验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边缘透水情况, 主要原因即是密封材料的封闭不佳, 而并非是试件自身渗透性能的作用。最后, 第三种密封材料的密封效果更好, 可帮助准确的测量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 国际其它混凝土渗透性能测试法

除了我国较为常用的渗水法之外, 国际上还存在许多其他的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方法, 笔者在进行试验的基础上, 重点对其中的两种方法展开介绍与分析:

3.1 透气法

检测待测混凝土的渗透性能, 透气法也是国内外常会用到的方法, 其形式多样, 但基本原理都大略相同。即对混凝土试件施加一定的气体压力, 测量混凝土试件在气体压力下的气压值, 并观察、比较其变化, 进而在逐次分析混凝土渗透性的基础上计算其渗透系数。透气法检测混凝土的抗渗性, 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耗费的时间较短;但其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 试验之前必须将试件进行烘干, 直至重量不再发生变化, 然而, 烘干后的混凝土试件与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别。

3.2 氯离子渗透法

当前, 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氯离子渗透法主要是指利用氯离子浓度差和氯离子的渗透作用来进行检测试验。首先应在混凝土试件的两端形成不同的氯离子浓度值, 即两端具有一定的浓度差, 这种情况下, 氯离子就会从混凝土试件的其中一个侧表面向自己的内部渗透, 这里需要说明的还, 检测试验中运用的溶液应是饱和的Ca (OH) 2,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模拟混凝土孔隙溶液中的碱性成份;然后,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 将试件取下, 进行烘干操作, 并沿着较为靠近氯离子溶液的一侧向试件内部的方向进行切片;最后, 取样磨细各种不同的试验样片分析其中的氯离子含量, 得出沿渗透方向的氯离子的含量梯度, 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试件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结语

综上所述,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于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检测人员为了取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必须注重选取切合的、效果良好的密封材料, 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 进而不断精进混凝土抗渗性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GBJ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S].

[2]JGJ55-2000, 建设部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

自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探讨 篇7

关键词:混凝土,抗渗性能,孔隙,离析现象

对于承受水压的混凝土工程和构筑物,为了达到防水要求,以往都在表面作卷材防水层,不但施工复杂,而且耐久性差。有些地下工程由于工程量大,埋置深,使用条件特殊等,一般的表面防水层已不能满足需要。如果能采用自防水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自身抗渗性能,达到防水的效果,就可以省去防水层。一般可以通过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改善,合理地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骨料级配以及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堵塞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通路,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来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效果。

1 混凝土渗水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的组成

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子和水。水的作用是使水泥水化产生胶凝物质并变硬,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流动性。水泥的作用是和水结合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的空隙,在骨料间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适合浇筑的和易性,并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强度和耐久性。

1.2 混凝土的孔隙

从混凝土的组成来看,它是一种非匀质材料,从微观结构上来看其属于多孔结构,其体内分布着许多大小不同的微细孔隙,因而它很容易渗水。要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能,首先,要认识孔隙度形成及其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孔隙的数量,改变孔的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其次,要认识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缝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离析和收缩,避免裂缝的形成。

1.3 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混凝土的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组分分离,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的现象。主要是构成拌合物的各种固体粒子大小、比重不同引起的。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大体上分为施工作业中产生的和浇灌后产生的两种。离析的产生与水灰比、石子的粒径有很大的关系,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干硬性混凝土,再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增大抗渗性能。

2 综合分析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措施

2.1 水灰比

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对于硬化混凝土孔隙率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水灰比越大,孔隙率越高。理论上,水泥硬化所需的水分大约占水泥重量的20%~30%。水灰比较小,混凝土密实性好,抗渗能力高,但和易性较差,施工困难,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适宜的水灰比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的同时,还要具有适宜的和易性。根据现场的有关试验资料表明,水灰比从0.4增至0.7时,渗透系数增大100倍以上;水灰比超过0.6时,渗透系数有显著增加,抗渗能力急剧下降,所以抗渗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宜超过0.6。在要求选择适宜水灰比的同时,必须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取为3 cm~5 cm。这样既便于施工又能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一定的水灰比限值内,适当加大水泥用量,可以提高砂浆填充粗骨料孔隙的程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一般水泥的用量不宜少于300 kg/m3。

2.2 集料

石子最大粒径和砂率对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有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后,固体颗粒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沉,水分被排挤上升,石子逐渐形成骨架;石子之间的砂子和水泥继续下沉,同时在水泥砂浆中又相继发生固体下沉,水分上升。随着这一过程的完结,骨料下部形成较大的孔隙,水泥颗粒之间又形成细微的孔隙,大大小小孔隙之间形成互相连通的网络组织,这些孔隙就成为渗水的途径。石子粒径越大,形成的孔隙越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越差。另外,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石子不收缩,而石子周围的水泥浆则产生收缩,致使砂浆与石子接触面上产生一些微细裂缝。石子粒径越大,与砂浆收缩的差值也越大,这些微细裂缝也越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就越差[2]。一般石子最大粒径约40 mm。在限定石子最大粒径的同时,还应限定一定的砂率。在混凝土中是用水泥砂浆来包裹砂子并填充石子的空隙。砂率过高,势必增加水泥用量来包裹砂子,这样会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砂子的比重增高,使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增大,以致增大混凝土的离析和收缩,降低抗渗性能。砂率过低,则产生的水泥砂浆不足以包裹石子,在石子间容易形成空隙,密实性降低,渗透性增大,因此,抗渗混凝土中砂率的确定要适中,还必须和水泥用量相适应。根据我们在厦门地区的施工经验,在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的条件下,砂率宜取35%~40%。

2.3 水泥品种和外加剂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品种的水泥浇筑混凝土,其抗渗性能完全不同。一般防水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水泥要求抗水性好,析水性小,水化热低,抗侵蚀性强。纯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高,而渗透性能较高;若掺入30%的矿渣或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渗透性就有显著降低[4]。故配制自防水混凝土时,选用水泥品种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比较而言,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较适宜。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当的外加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掺入一定数量的U形混凝土膨胀剂(UEA),利用混凝土的微膨胀来补偿收缩,减少由于收缩引起的开裂。同时,混凝土膨胀时,在钢筋中产生拉应力来约束混凝土的变形,避免或减轻了混凝土的开裂程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掺入适量的粉煤灰时,因粉煤灰的活性成分与硅酸盐水泥水化时析出的大量氢氧化钙结合,生成比较稳定的硅酸钙水化物。这种水化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体积胀大,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渗性能。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也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2.4配合比的选择

选择混凝土配合比的工作应尽早进行。配合比确定后,在备料储存中,水泥要注意防潮,一旦受潮,结块变质或超过保质期时,不能降低标号使用,否则将由于水泥水化作用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砂子和石子的含泥量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定,限值在1%和3%以内,如果砂、石含泥量过高将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5施工注意事项

在配制抗渗混凝土时,即使考虑了上述各因素的影响,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组成,但也只有在合理的设计和精心的施工之下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尤为重要的是振捣密实和良好养护。振捣密实使混凝土尽可能地不产生施工孔隙,这是混凝土获得良好抗渗性能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养护是防止抗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关键环节。由于抗渗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收缩性较大,养护的重要性比普通混凝土更为突出。

3结语

混凝土自防水工程施工简便,抗渗性和耐久性优良,造价低廉等优点,与采用表面防水层相比,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尤其是对于形状复杂的大型防水混凝土工程,表面防水层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旦出现渗漏水,又不易找到直接渗漏处,因而难以修补。因此,目前采用混凝土自防水的工程越来越多,提高混凝土自身抗渗性能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参考文献

[1]丁大钧.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特性(四)[J].工业建筑,2004(2):46-52.

[2]滕智明.钢筋混凝土基本构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35,10-13.

[3]章德彬.浅析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J].山西建筑,2007,33(17):194-195.

抗渗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篇8

关键词:抗渗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 抗渗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

1.1 孔洞、麻面、蜂窝、露筋。

1.1.1 孔洞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 局部没有混凝土, 或蜂窝特别大。原因分析:1) 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 砼浇筑不畅通;2) 未按施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产生漏振;3) 砼离析, 砂浆分离, 石子成堆, 或严重跑浆;4) 砼中有泥块、木块等杂物掺入;5) 未按规定下料, 一次下料过多, 振捣不到。

1.1.2 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 或有小凹坑, 无钢筋外露。原因分析:1)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2) 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3) 模板接缝拼接不严, 浇筑砼时缝隙漏浆。4) 振捣不密实, 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汽泡留在模板表面。

1.1.3 蜂窝。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 砂浆少, 石子多, 石子间出现空隙, 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1)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骨料计量错误;2)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没有拌合均匀, 混凝土和易性差, 振捣不密实;3) 浇筑砼时, 下料不当或一次下料过多, 没有分段分层浇筑, 造成混凝土漏振、离析;4) 模板孔隙未堵好, 或模板支设不牢固, 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

1.1.4 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砼表面。原因分析:1) 浇筑砼时, 垫块发生位移或数量太少;2) 结构构件截面小, 钢筋过密;3) 砼配合比不当, 产生离析;4) 保护层小或该处砼漏振;5) 木模板在砼浇筑前未浇水湿润, 吸水粘结。

1.2 裂缝

1.2.1 现象。平行构件短边或阴角处出现细缝或板面上斜细缝, 随着时间推移, 细缝展宽, 以后趋于稳定。冬季裂缝缩小, 夏季裂缝张大。

1.2.2 原因分析。

1) 混凝土凝结收缩引起。当混凝土凝结时, 游离水分蒸发, 体积收缩, 特别是地下防水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较高, 水泥含量大, 又未采用外加剂、掺和料, 故收缩量相应也大。其次是终凝后养护工作未跟上, 混凝土表面不湿润, 失水太快形成干裂, 顶板、底板阴角较多, 收缩时阴角处应力集中, 产生撕裂现象。2)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厚度高, 未用低水化热水泥或搀和料, 而保温保湿措施不足, 引起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异超过25℃, 造成温差裂缝。

1.3 渗漏与锈蚀

1.3.1 现象。1) 地下室内部结构面有现状漏水或滴水。2) 地下室内部结构有湿渍痕并伴随有锈斑。

1.3.2 原因分析。

1) 防水混凝土收缩引起裂缝, 进而引起渗水与钢筋锈蚀, 这种锈蚀造成体积膨胀, 使裂缝扩大。2) 穿墙管道或支撑板螺杆止水措施不当, 密封材料的深度、宽度未达到要求。3) 混凝土密实度不足, 其抗渗压力试验达不到设计要求。4) 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细部构造防水处理未按规范要求施工。

2 预防措施

2.1 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

2.1.1 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

5级, 水泥用量:最少不得少于320kg/m3, 当掺有活性掺合料时不得少于280kg/m3。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尽量不要采用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因为前者收缩性较大, 水化热也较高;后者泌水性大, 易离析。

2.1.2 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 含泥量不得大于1.0%,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1.3 砂宜用中砂, 含泥量不得大于3.0%,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砂率:宜为35%~45%;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可为45%。

2.1.4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 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的技术性能, 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1.6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 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

应大于3%, 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2.1.7 灰砂比:宜为1:2~1:1.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 采用预拌混凝土时, 人泵坍落度宜为120+20mm。

2.2 抓好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2.2.1 检查现场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间距, 同时检查钢筋的连接形式及连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2.2 检查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焊接接头长度和钢筋的锚固长度及箍筋加密区长度和箍筋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2.3 钢筋绑扎时, 应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 且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应用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垫块将钢筋垫起。严禁以垫铁或钢筋头垫钢筋。

2.2.4 钢筋及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 采用铁马凳架设钢筋时, 在不便取掉马凳的情况下, 应在铁马凳上加焊止水环。

2.3 抓好模板工程施工的质量

2.3.1 模板应平整, 且拼缝严密不漏浆, 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吸水性要小。

2.3.2 模板构造应牢固稳定, 可承受混凝土拌和物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且拆装方便。

2.3.3 结构内的钢筋或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 螺栓上要加焊方形止水环。

2.3.4 拆模时防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70%, 而且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 避免防水混凝土结构受到损坏。

2.4 抓好外加剂的使用和控制

2.4.1 在选择外加剂品种时, 应以混凝土技术性能、施工工艺条件、施工的季节、使用的目的, 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不能盲目使用。

2.4.2 加强外加剂堆水泥适应性的鉴定工作。

在外加剂使用之前, 首先鉴定外加剂对所用水泥的适应性, 避免因外加剂加入而使混凝土产生速凝现象, 造成质量事故。在施工过程中, 更换水泥品种或使用不同生产厂家的水泥时, 应做水泥适应性试验, 避免事故发生。

2.4.3 加强掺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工作。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首先认真做好普通防水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 然后在此基础上, 确定外加剂最适应的掺量, 通过28d强度以上及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结果来确定最佳配合比。

2.4.4 在施工中保证掺量准确, 避免量不准确而产生副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外加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均匀分布。设专人负责。在使用外加剂时, 每次都派专人负责, 在操作之前, 对这些工人专门培训, 认真交代掺加方法, 以确保掺量准确。

2.5 合理控制施工过程

2.5.1 防水混凝土的浇筑。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 振捣时间宜为10~30s, 以开始返浆、不冒泡为准, 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2.5.2 防水混凝土施工缝。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少留施工缝。当大面积浇筑混凝土一次难以完成时, 必须分两次或三次浇筑完, 这样施工缝留设也难以避免。

2.5.3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抗渗性 篇9

本工程为大同市汇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汇天”住宅楼工程,位于大同市城区东街北侧,总建筑面积73 700 m2。分A,B座,其中A,B座基础混凝土厚度为1.5 m,A座混凝土方量约为1 050.15 m3;B座基础混凝土方量为1 865 m3。基底标高-12.700 m。地下二层挡墙、地梁、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P8,混凝土方量约为11 750.05 m3。本工程地下一层为设备间、配电房,地下二层为停车场。

2 概述

地下室工程防水一般包括混凝土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塑料防水及金属防水等。为达到理想的防水效果,常用外防水及混凝土自身防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

如何保证混凝土自身防水效果是地下工程用混凝土的难点,采用抗渗混凝土,除自身防水外,兼具承重、围护功能,且可满足一定的耐冻性和耐侵蚀性要求。随着使用功能的需求,它已成为地下防水工程首选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

抗渗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普通混凝土是根据所需的强度进行配制的,其中石子为骨架,砂子填充石子的空隙,水泥浆填充细骨料空隙并使骨料粘结在一起。而防水混凝土是根据工程所需抗渗要求配制的,其中石子的骨架作用减弱,水泥砂浆除满足填充粘结作用外,还要求其在粗骨料周围形成一定数量、质量良好的砂浆包裹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3 抗渗混凝土的性能

1)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

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 MPa。

3)抗渗混凝土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从而减少渗透通道,提高抗渗性。常用的办法是掺用引气型外加剂,使混凝土内部产生不连通的气泡,截断毛细管通道,改变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4)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用抗渗等级表示,分为P6,P8,P10,P12四个等级,见表1。

5)防水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兼有防水和承重两种功能,能节约材料,加快施工速度。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在结构物造型复杂的情况下,施工简便、防水性能可靠。渗漏水时易于检查,便于修补。耐久性好。可改善劳动条件。

4 防水混凝土应用范围

防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的建(构)筑物,例如地下室、地下停车场、水池、水塔、地下转运站、桥墩、码头、水坝等工程。

抗渗混凝土不适用于以下情况:允许裂缝宽度大于0.2 mm的结构,遭受剧烈振动或冲击的结构,环境温度高于80 ℃的结构。

5 抗渗混凝土施工技术参数

5.1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水泥:采用大同永开水泥P.O42.5。

骨料:采用大同五十里铺中砂,细度模数为2.6,含泥量不大于1.6%;采用大同狼儿沟碎石,粒径5~31.5,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0.6%。

掺合料:大同一电厂Ⅱ级粉煤灰,大同市兴旺水泥厂S-95级矿渣粉。

外加剂:大同市南郊区金盛新型建材厂CNF- 6混凝土泵送剂及CFD-B高效泵送防冻剂。大同市黄河盛业混凝土外加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UEA混凝土膨胀剂,质量符合GB 23439-2009要求。

水:洁净自来水。

5.2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为确保本工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混凝土后期的耐久性,对混凝土性能提出如下要求:

1)混凝土性能:泵送防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0±20)mm,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小,不出现离析、泌水现象。泵送砂率宜为45%,灰砂比宜为1∶1.5~1∶2.5,水胶比不得大于0.50,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 h~8 h。

2)混凝土要求:体积稳定性好,收缩小,不出现不均匀的体积变形,无荷载作用的有害裂缝出现,耐久性好,密实度高,渗透性低。

混凝土掺入Ⅱ级粉煤灰,由大同一电厂生产。混凝土品质符合GB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等级指标。

本工程地下部分C45P8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如表2所示。

6 抗渗混凝土施工

6.1 防水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6.1.1 基础混凝土

1)混凝土自汽车泵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如超过2 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振动棒应按浇筑层进行振捣。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使其自然沉入混凝土中;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次浇筑层,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 mm;混凝土振捣时间以表面出现浮浆为准。

3)振动棒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混凝土表面已平坦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拔出振动棒结束振捣。每一振捣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避免过振产生离析。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钢构、预埋件等。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 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 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6)基础筏板混凝土一次浇筑,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浇筑,振捣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控制在20 s~30 s之间,宜在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在振捣过程中,不得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发生移位,跑模现象。每振捣完一段,立即用抹子抹平、拍实。

7)浇筑完后,及时将伸出筏板的插筋整理到位。

8)基础筏板施工缝留置在距离基础剪力墙根部700 mm,采用橡胶止水条安装在剪力墙中间位置。

6.1.2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1)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 cm~10 cm厚与墙体混凝土同配比减石子砂浆。

2)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 h,每层浇筑厚度按照规范的规定实施,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3)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40 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泛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10 cm。

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4)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出板底20 mm~30 mm。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6.2 抗渗混凝土的养护

抗渗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底板有条件应采取蓄水养护,垂直混凝土可用麻袋覆盖养护。

6.3 加强成品保护

混凝土浇捣后不要急于上模板、钢筋,派专人负责查看混凝土。

6.4 混凝土试块留置

标养试块取样要求:连续浇筑每100 m3留置1组,不足100 m3留置1组,标准养护,养护期28 d。抗渗标养试块取样要求:抗渗混凝土每500 m3留置1组抗渗试块,不足500 m3留置1组。并按规范要求对取样过程进行见证取样。

坍落度的检测:坍落度每10车且不大于100 m3至少检查一次。对连续浇筑且总量超过1 000 m3的混凝土,可按200 m3检查一次。实测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偏差为±20 mm。

7 质量标准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漏筋、蜂窝等缺陷。防水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贯通大于0.2 mm的裂缝。

8 结语

以“大同汇天高层住宅小区项目”为例,通过对将近12 000 m3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我们体会到只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既保证强度、抗渗等级设计要求,又经济合理并满足施工条件要求的高等级抗渗混凝土是并不困难的。通过对高抗渗等级混凝土实际使用,使我们掌握了抗渗混凝土的性能,积累了数据和经验,为我项目在今后同类工程中大体量防水混凝土施工并创优质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以“大同汇天高层住宅小区项目”为实例,重点阐述了地下工程抗渗混凝土的性能、施工技术、应用范围,积累了相关数据和经验,为今后同类工程中防水混凝土施工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抗渗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GB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S].

[2]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上一篇:建设的必要性下一篇:爱上毒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