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2024-08-16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共8篇)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1

1 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1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前不应发生离析或初凝现象, 如已发生, 须重新搅拌。混凝土运至现场后, 其坍落度应满足要求。2)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 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若超过2m, 应设串筒、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等。3)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应尽可能连续进行。4)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 随浇随捣。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符合表规定。5) 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时, 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1.2 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如果由于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对混凝土结构一次连续浇筑完毕, 而必须停歇较长的时间, 其停歇时间已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致使混凝土已初凝;当继续浇混凝土时, 形成了接缝, 即为施工缝。

1)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a.施工缝设置的原则, 一般宜留在结构受力 (剪力) 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b.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与柱子交接处的水平面上, 或梁的下面, 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 如图1所示。c.高度大于1m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水平施工缝, 应留在楼板底面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在梁托下部;单向平板的施工缝, 可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处;对于有主次梁的楼板结构,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如图2所示。2) 施工缝的处理。a.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b.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之前, 应除去施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不得有积水。c.浇筑时, 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 (水泥∶水=1∶0.4) , 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 厚度为30~50mm, 以保证接缝的质量。d.浇筑过程中, 施工缝应细致捣实, 使其紧密结合。

(a) 肋形楼板柱; (b) 无梁楼板柱; (c) 吊车梁柱1-施工缝;2-梁;3-柱帽;4-漏斗;5-吊车梁;6-屋架

1-柱;2-主梁;3-次梁;4-板

2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2.1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浇筑

1) 浇筑框架结构首先要划分施工层和施工段, 施工层一般按结构层划分, 而每一施工层的施工段划分, 则要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2) 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先浇捣柱子, 在柱子浇捣完毕后, 停歇1~1.5h, 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 再浇捣梁和板。

2.2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

1)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多为工业建筑中的设备基础及高层建筑中厚大的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2) 特点是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 整体性要求高, 不能留施工缝, 以及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且聚集在构件内部, 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等。3)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不留施工缝, 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要求混凝土按不小于下述的浇筑量进行浇筑:式中:Q——混凝土最小浇筑量, m3/h;F——混凝土浇筑区的面积, m2;H——浇筑层厚度, m;T——下层混凝土从开始浇筑到初凝所容许的时间间隔h。4)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 一般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三种, 如图3所示。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浇筑完毕后, 再回头浇筑第二层, 如此逐层浇筑, 直至完工为止。分段分层: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 进行2~3m后再回头浇第二层, 同样依次浇筑各层。斜面分层:要求斜坡坡度不大于1/3, 适用于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

(a) 全面分层; (b) 分段分层; (c) 斜面分层1-模板;2-新浇筑的混凝土

3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与防治

1)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a.混凝土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养护后的质量检查。b.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即在混凝土制备和浇筑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坍落度等的检查, 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如遇特殊情况还应及时进行抽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c.混凝土养护后的质量检查, 主要指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立方体试件 (边长150mm) , 在标准条件下 (温度20±3℃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湿润环境) 养护28d后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d.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e.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 应符合规定;当有专门规定时, 尚应符合相应的规定。f.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要求:不应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及夹层、缺棱掉角和裂缝等。

2)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防治与处理。a.表面抹浆修补。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 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 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b.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 应取掉不密实的混凝土, 用清水洗净并充分湿润后, 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c.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对于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 宜采用水泥灌浆;对于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 宜采用化学灌浆。

4 结语

总之, 建筑工程质量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整个施工阶段需要各方面的工作人员积极配合, 认真研究分析, 针对质量影响因素, 采取控制措施, 特别是混凝土的质量的控制意识绝不能松懈, 从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2

量控制

摘要: 南海市影剧院位于南海市桂城区南新三路和南兴六路交汇处,总层数为六层,建筑面积9540.11M2。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观众厅屋面采用空间网架结构,跨度为 27 米,面盖夹心空心板。楼座大挑台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挑跨度达9.15 米。两个主立面均采用玻璃幕墙。该工程是南海市政府投资于市政及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南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关键词: 梁板浇筑 质量控制 南海市影剧院位于南海市桂城区南新三路和南兴六路交汇处,总层数为六层 ,建筑面积9540.11M 2。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观众厅屋面采用空间网架结构,跨度为 27 米,面盖夹心空心板。楼座大挑台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挑跨度达9.15 米。两个主立面均采用玻璃幕墙。该工程是南海市政府投资于市政及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南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工程是政府投资工程,又是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从建筑功

能、美观、使用安全和经久耐用等方面,要求极为严格。我公司有幸成为该工程的总承包,一开始便把该工程施工质量等级定位为省样板工程,组建技术力量过硬的项目经理部进行施工。该工程采用了预应力结构、空间网架结构、玻璃幕墙等施工技术,我公司在这些方面已有过多次成功的施工经验,只需按以往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经验严加监控即可,因此这次不把这些方面当作施工难点看待。该工程的施工难点和关键,我们确定在楼座大挑台这一部位上。该影剧院楼座大挑台比较特殊:首层是停车场,标高为-3.7米(实际比 自然 地坪略高),池座已是第二层,标高为±0.000米;大挑台水平挑梁在第三层,标高为5.100米,悬挑跨度 9.15米;大挑台预应力斜梁和楼座在第四层,最高处标高为 10.550米,范围约16 m×27m,斜梁下端与挑梁相接。因挑梁和预应力斜梁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该部分的施工质量对结构安全 影响 较大,设计单位为此特别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上部网架的施工荷载要做好传递,不得让挑台直接支承上部网架的施工荷载。

2、三层的水平挑梁和四层的预应力斜梁必须同时捣筑,不得留有施工缝。

3、预应力的制作、安装及整个大挑台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具体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要“两个达到”和“一个好”:“两个达到”即现场抽样的混凝土试压件报告和拆模后实际回弹所确定的混凝土等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一个

好” 即混凝土成型质量要好,不允许出现蜂窝、麻面、空洞等现象,这三个具体要求均须全部达到,缺一不可。为此 ,我公司针对设计单位具体要求, 并结合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制定了大挑台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对大挑台施工进行了工艺和质量控制。现将施工方案的技术关键和措施分述如下:

1、施工程序 安装钢管支撑体系→安装挑梁和斜梁底模板→钢筋绑扎、验收→封好挑梁和斜梁及安装其他次梁、楼板模板→绑扎其他次梁、楼板钢筋、验收→预应力筋放线→安装固定架→安装波纹管,穿预应力筋→捣砼→砼养护达100%强度→预应力张拉→孔道灌浆。

2、模板支撑体系 2.1 模板支撑体系分成各自独立的两部分: 三层支撑体系支撑三层楼面荷载,四层支撑体系支撑四层大挑台楼面荷载。两部分各自独立,钢管立柱在水平位置上相互错开,以使两套支撑系统立柱所传递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二层已捣制的楼板上。二层楼板的模板支顶保持不拆,支顶下的基土经过掺碎石夯实后,预先做了混凝土地台,使三、四层楼面荷载通过二层楼板,直接传递到已捣好的混凝土地台上,而不靠二层楼板直接支承,确保三、四层楼板模板支撑不产生沉降,保证两套支撑模板系统安全有效。其中四层钢管立柱直接穿过三层楼板支撑预应力斜梁,并穿过四层楼板,继续向上搭设,以便等到四层挑台混凝土达到设计等级,并完成预应力张拉后,对挑台进行卸荷,再向上搭设网架施工操作平

台,又将网架的施工荷载,直接通过二层楼面传递到混凝土地台上。

2.2

初步确定大挑台模板支撑体系采用Ф48×35mm钢管做支撑。根据网架公司提供网架构件均重和施工荷载进行 计算 ,支撑间距为1M×1M时, 每根立管最大的总荷载为23.78KN, 经验算支撑的承载力有富余。由于三层水平挑梁荷载过于集中,在其梁底中间另外附加一排立管直接顶紧梁底木方,支撑间距仍是1M,每根立管均采用对接。2.3沿高度方向设置水平纵横拉杆,拉杆间距不大于1.5 M。水平纵横拉杆与立管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每只旋转扣件可承摩擦力9KN,所以顶横杆需用三扣件与立管固定。2.4 立管穿过三层和四层楼板时,需从楼板的钢筋空位通过,不允许穿梁而过。立管穿过楼板时须带套管,套管边做成上大下小的预留孔洞,待日后拆模后,采用C40细石混凝土填充冲实。2.5 凡直接支撑水平挑梁、预应力斜梁及最外围的立管,均设置剪刀撑,其间距不大于6米。2.6 因施工时不得留施工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四层斜梁非悬挑跨必须同三层、四层楼面的其他部分一起,预先装好模板;斜梁悬挑部分的三角形区域模板,待三层挑梁的内跨捣好砼后,再抢时间迅速装好该三角形区域模板,随即继续捣砼,间歇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2个小时以内)。2.7 为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所有模板均采用新购的夹板,板缝间拼装要严密。四层楼面板缝均用包装胶带贴缝,以防止振捣时

砼浆流淌到三层模板面上而产生蜂窝麻面。

3、钢筋的排放与绑扎 3.1 梁主筋分层分皮交叉绑扎,所有梁同时施工,以保证主筋到位。3.2 加强钢筋绑扎的跟踪管理,必须做到绑扎一皮验收一皮,确保不返工。3.3 安装波纹管必须准确,确保张拉后的预应力质量。

4、混凝土的浇捣 4.1 三层楼板和四层挑台均采用C30砼。为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因故中断而 自然 留缝,确保使整个挑台一次成型,施工前几天我公司会同甲方一起向电业公司联系好,确认本工地和砼搅拌站所在区域在施工期间不得停电后,方可安排混凝土施工。在浇捣时分三个班次,换班进行,日夜不停,连续施工。4.2 与砼搅拌站商定好,安排充裕的砼运输车辆,确保施工过程中砼供应连续不断,并落实好意外情况时(如运输阻滞、搅拌机故障等)的紧急调援措施。4.3 为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砼采用泵送。要求配置两台砼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4.4 由于大梁钢筋密集,施工时,浇灌和振捣必须紧密配合,分层连续进行,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要采用较小的振动棒,必要时采用人工辅助振捣。在挑梁和斜梁交叉处、梁柱结点处和梁底和箍筋加密部分,尤其要注意振捣密实。分层厚度不超过40厘米,要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移动间距不大于30厘米。振捣上一层砼时,应插入下一层砼5厘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棒从顶部无法插入时,应事先在梁侧模留好孔洞,灌注并

振实后再封好,确保砼的施工质量。4.4 砼浇捣顺序为:先捣三层,再捣四层。砼浇捣方向按与挑梁和斜梁平行的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推进。浇捣挑梁和斜梁时,由内跨向悬挑跨浇捣。除了补装斜梁悬挑跨三角区域模板需必要的间歇外,三层四层梁板同时浇捣,一次成型。4.5 因挑台的施工质量直接 影响 到挑台的结构安全,因此施工前,施工员和技术人员要对各班组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确保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4.6 砼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和质安员要检查和观测支撑的变形情况,决不允许有模板、支撑下沉的现象发生;斜挑三角形区域的模板抢装要迅速,不得因拖延而自留冷缝,确保整个挑台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4.7 挑台砼浇捣完成后,要加强砼的养护工作,安排人员专职做好养护,确保挑台砼的实际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4.8 挑台砼必须待其强度达到100%后,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工艺在此不作详述。)模板拆除时必须从外端到内端逐步卸荷,以防构件突变。5.结语 5.1 该剧院大挑台成功施工的关键,在于制定了一个确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方案的核心技术 内容,就是两套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从 理论 计算 和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保证了四层大挑台与三层楼板同时捣砼,不留施工缝,一次成型,完满达到了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技术要求,方案是可行的、成功的。5.2 支撑体系的沉降控制在整个方案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中极为重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3

1 连续刚构主梁0#段施工

(1)主桥桥墩施工完成后,在桥墩两侧搭设扇形托架,托架设计应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应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2)模板一般外侧模为钢模,边角部分用组合钢模补齐;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配以适量木模;端模采用钢木组合模板。检验几何尺寸及标高。托架周围安装角钢围栏,挂防护网。

(3)托架拼装好以后,必须进行预压,预压荷载按0#段混凝土重量及其它相关施工荷载总重量的1.25倍考虑;模板及钢筋采用塔吊提升,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4)钢筋及预应力管道、预埋件在加工场集中制作。钢筋制作成钢筋网片和钢筋骨架,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塔吊提升,人工安装。钢筋及预应力管道、预埋件安装完毕后,布置好浇注混凝土用的漏斗和串筒。对钢筋、预应力管道及有关预埋件位置等进行自检,检查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灌注。当预应力管道位置与骨架钢筋发生冲突时,保持管道位置不变,适当移动普通钢筋位置。

(5)混凝土一般集中搅拌,用罐车运输到施工地点,使用混凝土输送泵车泵送入模。灌注时分层、均匀、对称进行,避免墩身承受偏心压力。先灌注底板,底板两端混凝土直接泵送入模,中部由顶板开天窗,通过串筒入模;腹板混凝土通过“天窗”泵送入模和捣固,在灌注到一定高度后,封闭“天窗”,通过顶板泵送混凝土入模;最后灌注顶板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严格控制分层灌注厚度和振捣质量,避免振捣棒直接碰到预应力波纹管,以防管道移位、渗浆。

(6)混凝土灌注完后及时养护,当混凝土强度及相应的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按设计要求及对称同步原则张拉预应力筋,并进行压浆。用作挂篮后锚的竖向预应力筋暂不张拉,待挂篮前移后再张拉。

2 连续主梁悬浇段施工

2.1 挂篮设计方案

悬灌施工采用三角垂直轻型挂篮对称悬臂浇注,挂篮液压驱动,整体前行,主梁模板一次走行到位。

2.2 挂篮拼装及试验

0#段浇注完成后,在0#段上拼装挂蓝并进行挂篮预压测试工作。挂篮静载试验采用底模加挂水箱逐级加载方法,墩顶两侧对称进行。选择多个受力点,总荷载为最大节段重量的1.25倍。按50%、75%、100%三次加载,每一级加载后持荷20min,并对挂篮全面检查,作好记录,情况正常后,再进行下级加载。加载方式是水泵抽水进入水箱。并保证遇有紧急情况,水箱能及时放水,挂篮卸载。试验目的是检测挂篮的应力和变形,并消除挂篮非弹性变形,实测弹性变形量,同时为1#段立模高程提供依据。试验结果符合挂篮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2.3 施工质量控制

(1)标准梁段悬浇过程为:移动挂蓝→定位立模→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张拉纵、横、竖向预应力束→脱模。

(2)钢筋制作与绑扎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钢筋无锈蚀、无污染,焊接牢固,安装位置准确,各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严防露筋,纵向筋各节段预留长度不小于45d(钢筋直径),接茬钢筋全部焊接并使接头错开布置。

(3)预应力管道必须按给定的坐标准确定位,直线段1m设一道定位筋,曲线段每0.5m设一道定位筋,定位筋与箱梁纵横向钢筋点焊连接。纵向波纹管逐节安装,安装时保证接头处密封严实,在接头左右各20cm宽度范围内,先缠一层黑胶布,在黑胶布上包三层塑料薄膜,再缠一层黑胶布,并用22#铁丝捆扎结实。

(4)每个梁段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再对挂篮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各部分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标高、中线再进行一次复核,复核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5)为保证梁体质量,每个梁段均采用一次灌注完成。浇注梁段混凝土前,将接茬处的混凝土面凿毛后用高压水冲洗,并且使悬浇段模板与已成梁段紧密结合,浇注混凝土时,从前端开始浇注,在根部与已成梁段混凝土连接。并按先底板,然后腹板、顶板的顺序,左右对称浇注。

(6)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大于500kg,坍落度不大于16cm。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浇注工艺。

(7)底板混凝土较厚,分两层灌注捣固,腹板、横隔板混凝土厚度较薄,高度大,且钢筋密集,混凝土入模振捣困难,采用串筒或泵管接近混凝土面和腹板内侧开侧窗灌注方法,保证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5m,振捣厚度不超过30cm;顶板混凝土较薄,面积较大,灌注时分块进行。

(8)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立即抹面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初凝后,卷起塑料薄膜用抹子措压后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7d以上。

(9)挂篮安装预埋锚栓孔保持位置准确,以保证下一循环挂篮的准确就位。

2.4 纵、横向及竖向预应力施工

(1)当梁段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弹性模量、龄期后进行纵向、横向和竖向预应力束张拉,三向预应力的张拉顺序是先纵向,再横向,最后竖向。当前节段纵向预应力束全部张拉到位;横向预应力束张拉一半,剩余部分在下一节段施工时间隔张拉完毕;竖向预应力筋落后3个节段张拉。

(2)纵向预应力束张拉顺序:顶板束→腹板束→底版束;横向束张拉顺序则对称于墩中心向两侧逐束进行;竖向预应力筋横桥向对称于桥中心线,在梁顶单端张拉。

(3)纵向预应力筋采用张拉应力与伸长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误差在±6%以内控制。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除竖向预应力管道在复拉后进行压浆外,纵向和横向预应力筋应立即进行管道压浆。

(4)当横向预应力钢束与竖向预应力钢筋干扰时,可适当调整横向预应力钢束位置。

2.5 压浆

纵向预应力孔道压浆必须采用真空辅助灌浆法,横向、竖向预应力孔道压浆尽量采用真空辅助灌浆法;应有专业施工队伍承担,并经过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批准。浆体掺入的外加剂不允许含有易引起钢绞线氢脆反映的有害成分,掺量通过试验确定,浆体的强度不得小于C55。

3 边跨现浇段施工质量控制

(1)支架应架设在牢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应大于支架设计承载力,绑扎钢筋前应用压重不少于1. 2倍梁重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并按实测的弹性变形量和施工控制要求,确定底模标高和预拱度。

(2)预压检查合格后,模板预留沉降量,安设堵头模板进行尾端施工。支座安装前首先测设支座十字线,吊装支座前先将支座底板进行清洁,同时在垫石上刷一层1mm厚的环氧树脂,然后将支座吊装就位,确认无误后向孔内灌注环氧砂浆,插入锚栓。待锚栓固结后,用丙酮清洁支座各相对滑移面,将支座顶板安装好,然后将整个支座安装完毕。

(3)绑扎梁体钢筋、安装波纹管及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安装内模,检验合格后浇注梁体混凝土,为保证现浇梁段施工质量,内模在箱梁底板浇注前安装完毕,混凝土按“底板→腹板→顶板”的顺序一次连续浇注成型,混凝土养生同主梁悬浇段。

4 主桥箱梁合拢段施工质量控制

(1)合拢段是连续刚构施工的关键。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确保合拢口中线和高程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中间跨合拢在挂篮上进行,边跨合拢在支架和悬臂端之间的吊架上进行。全桥合拢施工顺序:先边跨后中跨。

(2)合拢前应对箱梁顶面标高及轴线进行联测,并连续观测气温变化及梁体相对标高的变化和轴线偏移量,观测合拢段在温度影响下的梁体长度变化。连续观测时间不小于48h,观测间隔根据温度变化和梁体构造而定。

(3)合拢口刚性支撑的设计和临时束的张拉力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实施。刚性支撑锁定时间根据连续观测结果确定,要求在梁体相对变形最小和温度变化最小的时间区间内,对称、均衡、同步锁定。为了减少锁定时间,在锁定之前,应完成合拢临时束张拉的准备工作(如千斤顶安放就位等)。待刚性支撑焊完后,要求在1h之内张拉完按设计要求的全部合拢临时束。

(4)合拢段混凝土宜比梁体提高一个等级,并要求早强,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5)合拢段选择在当天温度最低时等强焊接合拢口支撑,按要求对箱梁进行锁定,并且2h之内完成合拢段混凝土浇注。同时边浇注边将压重逐渐解除,压重选择水箱,使合拢段在不变荷载下完成混凝土浇注。

5 施工监测与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应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同等级复测,并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加密。

(2)施工过程中应随时观测:按照施工顺序,每悬浇一段观测5次,即挂篮就位后浇注混凝土前、浇注梁段混凝土后、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前、纵向预应力张拉后、移动挂篮前。每次观测要做好记录,测量结果以表格形式及时报告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3)为保证桥梁安全无误施工,取得可靠数据,需要做以下试验: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包括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混凝土基本参数(不同龄期收缩、徐变系数、强度、弹性模量);预应力管道摩阻试验;施工测试(梁顶标高、墩顶变位、预埋测试元件测试控制截面应力、预拱度、梁段立模标高);大桥建成后按规定进行静、动载试验。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4

1 工程概况

宁波繁荣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综合商务办公大楼工程位于宁波市鄞州中心区宁姜公路与钟公庙支路相交处, 由1幢17层办公楼及3层裙楼组成, 整个场址下设一层地下室。建筑总高度77.5米。总建筑面积为17093.6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122.6m2, 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971m2。

2 地下室施工特点

地下室底板:C15砼垫层原浆压光, 2mm厚BAC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30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 钢筋砼结构层, 100厚C20砼地坪。

地下室外墙外侧:钢筋砼侧墙, 素水泥浆结合层, 1.5厚BAC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或PET聚脂复合防水卷材, 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护层。

地下室顶板:钢筋砼顶板原浆压光, 素水泥浆结合层, 2厚PET聚脂复合防水卷材, 40厚C20细石砼保护层。

3 混凝土水热化原理

根据以往的经验数值, 混凝土的热峰值一般出现在浇筑后的3-5d, 可达到绝热值的65%, 即T=Tmax×65%。第三天到第五天的温升值的最高值与混凝土入模温度之和就是混凝土施工的最高温度, 即T=T1+T2λ, T1为混凝土入模温度, T2可依据现场测定, 也可通过热工计算求得, 一般情况下Tλ≤28℃。如果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当日温度之差>25℃, 必须在施工前、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贯穿于混凝土浇捣前、浇捣中及浇捣后三个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 可以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案设计、养护措施以及工程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4 事前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项目部编制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合理设计配合比, 降低水泥用量, 优先选用低热水泥, 掺加矿渣、粉煤灰等水泥替代物, 减少总的水化热。

5 事中质量控制

5.1 混凝土的运输及拌制

施工前可根据混凝土站报送的配合比及材料化验报告来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必要时可在施工前进行实地考察, 施工中进行抽查;另外必须重视其供应能力, 防止出现供应中断现象。

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搅拌, 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 搅拌时间相应延长, 一般为2~2.5min。混凝土的运输可采用手推车、翻斗车及混凝土罐车等。混凝土罐车边走边搅拌, 其质量易得到保证。如果, 运输中如产生沁水现象, 必须重新搅拌。

5.2 支护模板和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选用木模或砖胎模, 从而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散发。采用钢模板, 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防止散热较快, 加大混凝土内外温差。

混凝土和浇筑方案可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 以及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 采取斜面分层、分层分段等方式进行浇筑, 使混凝土沿着高度方向均匀上升 (图1) 。

浇筑时, 要在下一层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 避免上下浇筑层之间产生施工缝, 宜采用二次振捣法, 以保证良好的接槎, 提高密实度, 分层厚度一般为20~30cm, 且采用踏步式方式分层推进。混凝土, 振捣前进行交底培训, 边角部位安排专人看护, 防止振捣不实或漏振。

5.3 温度测试和温控措施

为了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变化, 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异, 混凝土浇筑时需留测温孔。

自混凝土初凝后即开始混凝土测温记录工作, 成立测温小组, 由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前两天每4h测一次, 五天后每8h测一次, 要求连续测温9~12d。结合水化热预测计算及温度测试记录, 当内外温度大于25℃时, 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如果混凝土体积大而表面积较小时, 宜在内部预埋管道, 通过循环水来散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

由于处于夏季施工, 应采取冰水或冷水拌制混凝土, 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5.4 后浇带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时, 已浇筑的砼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浇筑砼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砼层, 同时还应加以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一般不少于24h, 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应予以清除。

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 要做到钢筋周围的砼不松动和损坏, 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在浇砼前, 在水平施工缝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砼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机械振捣前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 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 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 使其紧密结合。

6事后质量控制

为保证已浇筑好的砼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对砼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 使砼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 防止早期裂缝的发生。

要根据气候条件才去温控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 养护应由专人负责, 并做好养护记录, 养护工作应再浇筑完毕后12-18h内开始。

夏季采用覆盖草袋洒水以降低混凝土温度峰值等养护措施, 冬季采取封闭保温蓄热措施, 使混凝土表面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和适宜的温度。

养护期间保证在混凝土内冷却循环水的正常循环, 采用这种内散外蓄综合养护措施, 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 同时可缩短养护周期, 对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尤其适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这次地下室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项目部采用了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在项目部精心组织施工下, 在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都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大大就少了温度裂缝、施工裂缝等质量通病, 顺利圆满完成了这次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摘要: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产生的裂缝从成因进行分析, 在技术上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希望能够给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控制

参考文献

[1]彭立海.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防裂[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2]体万泉.浅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J].混凝土, 2002.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5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混凝土的现场浇筑质量成为保证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 浇筑混凝土时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后期的结构耐久性。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技术上日趋成熟, 加上地方质监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 出厂混凝土一般较为稳定。但进入施工现场后,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混凝土质量易出现较大波动, 因此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施工对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和后期养护尤为重要。

现场浇筑混凝土控制及后期养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合格的混凝土

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配合比是否合理, 是保证合格混凝土的出厂的重要前提。水泥和掺合料厂家最好选用信誉度高, 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砂应选用中粗砂, 并严格控制含泥量与泥块含量;石子作为混凝土的核心骨料, 其强度必须合格, 针片状含量不宜过大;外加剂应采用有资质的厂家, 并且与水泥适应性良好。对于采取泵送方式的混凝土, 胶凝材料总量一般不能小于300 kg/m3, 28 d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等级的115%。另外, 混凝土企业要有系统的规章制度, 保证各操作、质检等人员按照规章制度严把混凝土质量关, 保证每一批混凝土出厂合格。

2 混凝土的工作性

混凝土的工作是指流动的混凝土按照模具大小、形状浇筑后形成的固态结构, 而混凝土的工作性是在混凝土形成固态结构过程中易于施工操作, 成型后质量可靠的性能。其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1) 流动性;2) 保水性;3) 粘聚性。流动性的指标一般用坍落度表示, 现在混凝土企业均采用泵送的方式浇筑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一般控制在140 mm~200 mm, 对于坍落度大于200 mm, 保水性和粘聚性要求较高, 因为坍落度过大, 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 混凝土泵送过程中, 往往会造成泵管堵塞。反之, 流动性过小, 混凝土泵送较困难。所以, 保持良好的工作性, 不仅能增强可泵性, 减少蜂窝麻面的产生, 还可节约工时, 提高效率。

3 现场加水的控制

混凝土强度是由水灰比来决定的, 任意加水会导致水灰比过大, 造成强度的下降, 所谓水灰比是指单方混凝土中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比例。我们都知道,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量大约占总重量的7%左右, 而这些水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不断排出, 在排水期间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无数毛细通道, 这些通道的多少决定着混凝土强度。显而易见, 水灰比越大, 用水量就越多, 毛细通道越多, 混凝土密实度就越差, 强度也就越低, 反之用水量越低强度越高。其次, 加水会使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离析, 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 影响泵送效果。所以, 控制施工现场任意加水对保证混凝土质量非常重要。

4 现场混凝土的检测

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单位应有专人对商品混凝土流动性和和易性进行检测,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坚决退回厂家重新搅拌。还应由工地试验员按规定对不同强度等级, 使用于不同部位的商品混凝土留取标准和同条件养护试块, 以确定商品混凝土的内在质量。

5 规范的施工操作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从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场检验开始到混凝土出场, 每个过程都要严格控制。再到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 经过浇筑、振捣等环节, 直至完成养护而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原材料进场到成品混凝土现场浇筑的过程基本已实现机械化操作, 人为因素影响不大。而施工现场的浇筑、振捣、成型等环节人为影响很大。故此, 在混凝土浇筑前, 先检查各工种人员配备情况, 再检查振动棒的类型、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混凝土振捣时能否按照混凝土浇筑厚度拔插振动棒, 插点是否均匀, 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有漏振、过振等情况的出现。还要根据浇筑期间气候变化是否准备好覆盖材料等等。在浇筑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 若有问题, 及时通知搅拌站对拌合物性能进行调整。

6 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裂缝大致可分为:温度收缩裂缝、荷载裂缝、沉降裂缝和化学侵蚀裂缝等, 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仅对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的产生和控制做一探讨。

6.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常见于在大体积或高标号混凝土中,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 会出现较大的水化反应,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 由此产生的热量如不能导出, 造成内外温差较大, 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 就会出现温度裂缝。

为了防止因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1) 使用外加剂降低用水量, 并可在外加剂中加入适当的缓凝成分, 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合理的使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 以降低水泥的用量, 延缓水化反应;

2) 拌合混凝土时, 选取级配良好的骨料, 粗骨料采用冷水冲淋, 搅拌用水中投放冰块等物理降温;

3) 夏季时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最好选择傍晚或夜间浇筑, 也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来减少混凝土的厚度, 利用混凝土的表层散热;

4) 混凝土的浇筑面在寒冷季节或气温骤降时, 要采取保温措施, 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2 收缩裂缝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混凝土中20%的水分用于水泥的硬化, 那其余的水分要排出蒸发, 若这部分水在排出过程中, 出现细微的孔道, 这些孔道就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其次,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 在高温或风力的影响下, 表面失水过快, 使混凝土表层形成一层硬壳, 也会出现较强的拉应力, 从而产生裂缝。预防收缩裂缝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搅拌站要选用合理的水灰比, 尽可能降低用水和水泥的用量, 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要严格控制;2) 进入施工现场后, 因搁置时间过长或其他原因引起混凝土坍落度不够时, 要及时联系搅拌站技术人员解决, 不得往混凝土中添加水或其他材料;3)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 在混凝土收水前, 表面要采取二次抹实压光的办法, 以起到闭合细微裂缝的作用;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在浇筑后用塑料薄膜或湿草帘覆盖表面, 浇水保持湿润, 防止混凝土表层失水过快。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COREX炉基础,混凝土,冬季施工,综合蓄热法,质量控制,保温

1 工程概述

COREX炉本体基础设计标号C30, 全长53.8m, 宽为35.6m, 总高度4.0m, 在中间2m处留置水平施工缝, 一次浇筑厚度2米, 分为两次浇筑, 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约3800m3, 而且施工期间正值冬季 (12年11月10日到13年1月初) , 平均气温-10℃, 最温度最低达到-18℃, 由于受八钢小气候影响, 基本上天天下雪, 对砼浇筑质量、温度控制等施工难度大, 要求非常高, 经过分析本工程采用综合蓄热法。

2 本工程采取以下的监控措施

2.1 施工条件审查

审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冬期施工方案、搅拌站运输专项方案 (搅拌站运距25Km, 冬天城市道路上车多、路滑) :在监理部内部充分讨论后, 组织业主、设计、施工方四方对方案的施工技术保障、质量保证体系、运输路线保证、泵车站位、罐车数量、浇筑的时间、顺序、温控、暖棚搭设、应急预案等等进行充分论证, 确保可操作性;将大体积砼浇筑方案的温控、浇筑顺序、混凝土的供应以及应急预案作为审查重点。

对其质量管理体系、各项制度、搅拌能力、设备运行情况、水泥、砂、石子以及外加剂的配备存放条件, 骨料搅拌时的温控, 落实罐车、泵车的数量、保温措施是否满足冬施要求进行考察, 提出整改意见。

在现场暖棚的搭设, 棚内测温点的布置是否符合方案和《冬期施工规程》要求, 测温记录, 环境温度, 值班制度, 保温材料的储备等等进行检查。模板是否清理干净等进行专项检查, 确认后进行专业汇签。

2.2 施工过程控制

浇筑前督促施工单位对模板提前预热, 并将基础内的冰、雪、积水、污杂物清理干净, 同时检查环境温度, 必须保证棚内正温, 本工程环境温度始终处于+8℃∽+10℃区间。对现场配备的人员、施工机具数量、夜间照明设施的完好、值班制度进行检查。

后台派监理员到搅拌站全程跟踪, 督促其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及冬季施工要求配比, 并保温运输, 保证砼出罐温度达到20℃, 入模温度满足5~10℃, 拌制所用的砂、石, 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10mm的冻结块。

监理员在前台抽查坍落度, 保证在16∽18cm, 同时用电子测温仪测量出罐温度、入模温度进行测量, 做好记录 (砼的出灌温度≥20℃, 入模温度≥5℃) , 不能满足要求, 坚决不允许浇筑。由于连续不间断浇筑, 为防止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影响施工质量, 对基础采取斜面分层浇筑法 (短向开始, 长边进行) , 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

具体浇筑分段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 旁站监督

督促砼工加强振捣, 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 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 并且在20-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 提高砼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 增强密实度, 提高抗裂性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浇筑时经常观察, 发现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督促施工方措施;要求不同浇筑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督促按照浇筑方量做好标养和同条件试块。

当COREX炉基础混凝土按基准标高面浇完后及时覆盖、保温、保湿养护。养护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块体入模温度的基础上的温升值不超过50℃;混凝土里外温差不超过25℃;混凝土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不超过20℃;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降温速度2℃/d) ;养护持续时间不少于14d。

2.4 加强砼的测温监控工作

根据COREX炉基础内监测点的布置, 要求施工方加强测温, 按照方案在混凝土浇筑后, 前5天每2h测一次, 以后每天4-6h测一次, 对测温记录进行跟踪、抽查, 严禁作假, 必须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

测温孔的留置图如图2所示。

采用先置式预留孔, 直径20薄钢管预埋, 在基础对称轴上呈L形布置测温孔, 点与点间距不大于6m, 高度方向点与点距离为0.5m, 在三维方向不同部位留设。

3 监理成效

3.1 温度裂缝

由于方案、预案审查细致、执行到位, 各种材料、机具均能满足要求, 人员保障较好, 从而保证砼连续浇筑, 未产生施工缝。后期养护到位、测温工作跟踪到位, 混凝土拆模后, 内实外光, 没有受冻的痕迹, 混凝土表面未出现温度裂缝, 试块试压也能设计要求。

3.2 测温分析

通过持续测温分析发现: (第一次11月18日∽12月1日;第二次12月2日∽12月15日) 表层温升第三天就达到峰值41℃, 中间和底部水化热较大, 缓慢释放, 逐步升温, 基本上每天1℃∽2℃, 到第五天达到峰值42℃, 持续两天后缓慢降温, 每天降温幅度1℃∽1.5℃, 在此过程中保温, 保湿工作很关键, 防止内外温差大造成混凝土裂纹, 必须着重持续关注, 直至混凝土内外温度基本稳定方可停止测温、保温工作, 持续周期时间15d。

3.3 混凝土强度统计结果

该验收混凝土强度符合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的规定

4 安全管控

4.1 施工防火防煤气中毒

把冬期施工防火、防煤气中毒作为重点管控: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批的冬施方案搭设暖棚, 同时监督配置CO检测仪, 测氧仪, 保证暖棚通风防止员工中毒。明火操作地点要有专人看管, 作业完毕后, 对用火地点详细检查, 确保无死灰复燃, 方可撤离岗位。

4.2 劳动保护工作

落实冬季劳动保护工作:检查落实脚手架、上人马道、要采取防滑措施是否到位, 防止坠落事故发生。保证运输道、脚手跳板等积雪及时清理, 确保施工安全。冬期电气安全管理现场专业电工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用电设备、严禁非电工人员随意拆改。施工现场严禁使用裸线。电线铺设要防砸、防碾压、防止电线冻结在冰雪中。特别是针对八钢大风雪后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 防止断线造成触电事故。用电设备采用专用电闸箱。强电与弱电的插销应区分开, 防止误操作造成事故。

5 结束语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是防冻保温, 只有做好了混凝土的防冻保温措施, 才能确保其施工质量, 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得到较好的提高, 同时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抗冻性能。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灵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来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钟庆华.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水电建设, 2010 (12) :242-244.

[2]高卉.浅谈冬季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施工技术, 2011 (09) :89-91.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7

该地下室工程结构类型采取剪力墙结构,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混凝土采用0.6MPa抗渗等级。地下室的剪力墙墙厚为200 mm、250 mm厚混凝土墙,地下室顶板厚度采用200 mm。整个地下室混凝土总用量为6 500 m3。对地下室柱、墙、梁、板混凝土施工时采取一次性浇筑。

二、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技术

对地下室的地基通过验收后,应对周边土清理干净,平整夯实基坑,并做承载力测定计算。对地下室的基础混凝土采取垫层施工,混凝土采用固定混凝土输送泵和汽车泵输送的方法至施工作业面,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50~170 mm;根据引测高程进行控制混凝土表面标高、表面平整度;刮铺混凝土时,应按控制标高高出2 cm,先用刮尺刮平,后用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振捣时应一振压半振顺序平行推移。

安排收面人员进行二次刮平,随抹随压光;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减少防水施工前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对于混凝土能够上人,强度达到12 MPa或混凝土终凝后12 h,应及时进行浇水养护。

三、地下室筏板混凝土浇筑技术

对于地下室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汽车泵进行泵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布管。布管的原则是接管距离最短、施工方便、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最短。对于底板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向浇筑法,即“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浇捣、循环渐进,一次到一个高度”的浇捣方法。

有反梁处,在500 mm厚一个高度浇筑一次后,间隔时间在1~1.5 h内浇筑上面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要注意自然坡的振捣的密实,上层与下层插入间隔要均匀,振动器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移动,不得漏振;移动间隔一般为300~400 mm,振动上层时,应插入下层50 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应尽量缩短时间,并保证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上层混凝土浇捣完毕。混凝土浇捣时应有钢筋工,木工经常观察模板、钢筋位置是否移位、变形,发现问题应立即修整,确保正确无误。

混凝土表面处理:筏板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浇筑混凝土后2~3 h,在初凝前用铝合金刮尺刮平,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最后用砂板搓平压实,以闭合吸水裂缝;在4 h左右,覆盖上一层薄膜,在终凝后应蓄水保湿养护14 d。

后浇带处必须根据设计留置,边角必须顺直,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平整度应控制在±3 mm,否则将影响施工质量。同时对于后浇带施工缝,在浇筑完后,应及时清理。在初凝后,用水冲洗浮浆干净,露出石子为止,表面干净,石子清楚为止。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由试验员检测,根据混凝土工作度情况来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时与质量员联系,及时调整坍落度,减少混凝土泌水;确保混凝土最佳工作度。混凝土施工缝处,表面进行毛化处理,减少二次凿毛。

1. 剪力墙、梁、板混凝土浇筑技术

对于地下室部分的剪力墙、梁、板混凝土浇筑顺序应当采取先浇部分地下室外墙抗渗混凝土为0.6 MPa,待有流水工作面后,再浇筑内墙和板混凝土;混凝土入模,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混凝土入模时应安排人员看守,振捣时,剪力墙应与入模混凝土同步进行,以免漏振,但应错开位置及振动机距离,以避免振捣器过于集中,造成墙体模板炸模。

由于均有梁,在墙、板混凝土浇捣后1 h,在板面混凝土二次收头前,在墙上口有梁部位复振一次,但不得超过梁底;减少在梁底钢筋较为密集处出现空洞及沉降裂缝。同时应当合理安排接管、布管,减少混凝土浇捣中施工缝,多余混凝土应清理。

对于混凝土表面应当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浇筑混凝土后2~3 h,在初凝前用铝合金刮尺刮平,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最后用砂板搓平压实,以闭合混凝土减少收缩裂缝。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应尽量缩短时间,并保证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一层混凝土浇捣完毕。混凝土浇捣时,应有钢筋工、木工经常观察模板、钢筋位置是否移位、变形,发现问题应立即修理,确保正确无误。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施工现场由专人负责,及时更换混凝土标号,不得出现不抗渗混凝土代替抗渗混凝土,由低代高,由试验员检查,核对混凝土标号与浇捣混凝土部位标号,测定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正确无误。

2. 混凝土养护技术

筏板中后浇带处根据浇捣时间、蓄水养护;筏板面在后浇带边砌二皮砖,进行蓄水养护。按时进行测温,发现异常,及时与相关技术人员联系,采取措施。对于混凝土施工应当采取专人养护,不少于14 d,浇水养护,平板塑料薄膜覆盖不得少于6 h,后浇水养护。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材料控制

对于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砂、石、水泥应当确保其合格、配合比,坍落度测试记录。对于混凝土试块,则应当按规范要求留置抗渗、抗压混凝土试组试块。

2. 质量控制

(1)浇捣时间控制

根据超厚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流淌摊铺面及收头等因素,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8 he≤6 h。

(2)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有2~3人负责振捣点检查,在墙、柱中敲打检查。平板混凝土振捣后,应拉线检查,刮尺刮平,木槎打平。在初凝前用木槎再打一遍,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紧接着用农用薄膜加以覆盖,待达到可站人时,再加一层棉毡。

对于混凝土施工间歇不得超过规定要求,超过时间按施工缝进行处理浇筑。平板中预留洞口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其中对于楼梯板的施工缝必须留在负筋以外,楼梯踏步档的中间。

3. 泌水处理

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必然会有游离水析出并顺混凝土坡面下流至坑底。为此,在基坑边设置集水坑,通过垫层找坡使泌水流至集水坑内,用小型潜水泵将过滤出的泌水排出坑外。

同时在混凝土下料时,保持中间混凝土高于边缘混凝土,这样振捣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克服。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缝。

4. 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须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刮尺抹面和木抹子打平,可使上部骨料均匀沉降,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促进混凝土养护。

在终凝前再进行抹压,要求抹压三遍,最后一遍抹压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

5. 混凝土测温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底板浇筑量大,且要求一次连续浇筑,浇筑后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水化热。

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大,容易产生较高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处理不好会导致温度裂缝,影响结构使用性能。因此,对于塔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监控成为本工程的难点之一,必须予以重视。

测温时应记录表面温度(即覆盖层和混凝土表面间温度)、20 cm处温度、中心温度、底部温度。测温时,升温阶段(一般在浇筑后72 h内,具体以测温数据为准)2 h测量一次,降温阶段每4 h测量一次。当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时,可以停止测温。

先用温度计测试环境温度及混凝土表面温度,然后用测温仪按测温点的编号顺序测试,待测温仪的显示数字稳定后(一般每点≥3 min)读取数据,并与前一次测试温度数据对比,当温度升降变化确定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才予以记录。如发现温度数据异常,应在该测试之后0.5 h进行一次复测。

6. 底板后浇带

后浇带混凝土要求掺膨胀剂,强度提高一个等级,接槎处设置膨胀止水条。后浇带混凝土使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施工时应先进行清理、调直钢筋,在凿除松动和不规则的混凝土前,在其两边弹墨线,然后按墨线凿除,使后浇带两边整齐,成一条直线,安装止水条,用水泥钉固定。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先浇水湿润,使旧混凝土充分吸水。底板后浇带的做法如图1所示。图中A为C15混凝土垫层厚度;C为建筑防水层厚度,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缓膨胀性能,其7 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止水条应采用水泥钉固定,间距200~500 mm。

五、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1. 混凝土级配调整

为减少水化热的产生,在混凝土中掺粉煤灰并优化混凝土级配,降低水泥用量,减小水灰比,应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经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协商,确定混凝土采用90 d强度进行评定。

但增加留置3 d、7 d、10 d、14 d、28 d、60 d强度试块各1~3组,用以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情况,为工程施工(如钢结构安装)提供强度依据。90 d试块按规定留设,用以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评定。

2.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入模最高温度控制在35℃内,并注意加强混凝土振捣。

3. 加强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表面标高控制完毕振捣密实后,在其表面覆盖1层塑料薄膜,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外泄。混凝土初凝可上人后,即在上面覆盖麻袋及最顶层塑料薄膜。在墙、柱中部,也需将塑料薄膜剪成小条覆盖保水养护。原则上不进行洒水养护。

4. 防渗措施

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监督,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防渗等级进行配合比设计,力求做到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优化,同时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加强现场混凝土的收料及泵送管理,严禁向混凝土中添加生水和超过初凝时间后向泵车倾倒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应密实,振捣棒应连续振动,不能漏振。

六、结语

在施工组织上,确定必要的浇筑方法和质量监控措施;在施工技术上,选好原材料,确定配合比等。通过以上的叙述,上述工程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切实可行,给我们在同类工程的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地下室工程施工实例,分析了地下室混凝土施工环节,并从地下室的筏板施工、剪力墙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养护、裂缝控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篇8

1 C50混凝土质量控制

1.1 原材料选用及其质量控制

1.1.1 水

工程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

硫酸盐含量≤0. 27mg/cm3,pH值≥4。使用饮用水一般能满足条件。

1.1.2 水泥

浇筑C50混凝土多数采用52.5级水泥,但此标号的水泥供不应求,所以我们选择了浅野P.O42.5R早强水泥进行C50混凝土的试配。室内强度试验结果见表1。

1.1.3 外掺剂

选用沈阳华瑞混凝土外掺剂有限公司生产的HR—A型高效减水剂,其主要技术性能:减水率可达12%~20%,1d强度提高40%~50%,3d强度提高50%~70%,7d强度提高30%~50%,28d强度提高20%,且后期强度仍有提高。减水剂的作用如下:

(1)能有效地减少水泥的早期水化热,这对于减少混凝土早期的温度裂缝非常有利;

(2)提高坍落度、抗离析性能以及施工和易性;

(3)减水剂的综合减水率可达37%,可减少水泥用量,能有效地解决混凝土因水化升温、拌和用水量大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4)能进一步改善混凝土内部的气泡结构和分布,提高水泥和骨料的界面粘结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干缩、抗裂和抗冻等性能。

1.1.4 粗集料

在本地范围内优选质地坚硬的石灰岩,近似立方体碎石,表面粗糙,多棱角,保证了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另外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含泥量。所用碎石压碎值为9.2%,单轴抗压强度105.4MPa,针片状含量为4.7%,单质级配满足规范要求;且碎石要经过水洗,清除泥土及杂质。

1.1.5 细集料

细度模数要求在2.5~3.0之间,经过实践总结:当细度模数小于2.6时,拌制的混凝土显得粘稠,不易施工,当大于3.1时,保水性能差引起离析,影响混凝土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根据地方材料的特点我们进行试验,在3.0时能获得最好的和易性和最高的强度。

1.2 配合比设计

采用“质量法”,进行计算,经过大量配合比试验,我们确定了四种配合比如表3。

根据以上四种配合比,我们分别进行了工艺试验和性能检测与判定,工艺试验主要检验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指标是否有利于施工,成型混凝土表面是否密实光滑,坍落度对强度的影响等,经过工艺试验与3d、7d强度与回弹仪测定强度对比的性能检测判定,我们选定了第3种配合比做为生产配合比,并根据现场材料对配合比进行修正,即水灰比调整为0.35,外掺剂剂量1.3%,水泥用量497kg,坍落度45mm,砂率由33%降至31%。

2 施工工艺控制

(1)混凝土拌和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每罐拌和的数量由电子称自动计量控制砂石料数量,拌和时间不少于180s,并以混合物拌和均匀为度,外加剂的掺入方法有液体同掺、粉体后掺和粉体同掺,本项目采用的是粉体同掺方法进行拌和,效果很好。

(2)混凝土浇筑,将运来的混凝土倒在铁板上,用人工往模里装,从梁的一端向另一端水平分层浇筑,浇筑顺序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顶板浇至接近另一端时,从另一端开始浇筑,在距梁端3~4m处浇筑合拢。

(3)混凝土振捣,浇筑底板采用平板振捣器从两端牵引振捣,浇筑腹板采用附着式振捣器与小直径棒式振捣器振捣,附着式振捣器分两次振捣,每次振捣持续时间根据试验确定,一般每次在20s左右。孔道以上部分和梁端头锚固区混凝土振捣时要特别注意,要严格控制深度,防止孔道形成弯形和锚固区漏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出现空洞,造成锚固区混凝土破坏,同时振捣时防止振捣棒和波纹管接触,以免振漏波纹管。

(4)预应力孔道形成:预应力梁的质量好坏主要在于预施应力和孔道形成。本项目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并内穿塑料管,塑料管抽出时间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抽出,以此保证孔道通畅。孔道位置的固定采用定位支架与金属波纹管牢固后焊接在钢筋骨架上,确保孔道位置准确,孔道波纹管与锚垫板连接采用内穿塑料管,并使金属波纹管最大限度与锚垫板紧密接触避免此处孔径发生变化。

(5)预施应力

①穿束,钢丝编束绑扎合格后,人工抬运,将钢丝直接由一端穿进,另一端拉出后即认为合格,穿束时由下往上进行,也可由上往下进行,穿完束进行检查,两端漏出的长度基本相等,编号无误后即可进行张拉。

②张拉,根据同步养生试件的强度确定张拉时间,在张拉前检测张拉机具。张拉程序为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将钢丝分丝放入卡盘中并用楔块卡住,慢速加载,同时调整锚具千斤顶,做到孔道锚具千斤顶三对中,加载至张拉控制应力的10%后停止,将楔块打紧回油至零,开始正式张拉。张拉采用4台千斤顶同编号两束同时进行,至初始应力值控制应力的10%在钢丝上做标记,而后两端同时进行张拉,步骤为:0—初应力—103%的控制应力(持荷5min)—顶锚—大小缸回油—量伸长值。顶锚前量伸长值,与顶锚后的伸长值相比较,看钢丝回缩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如超出应分析原因重新张拉,顶锚时为减少锚固时钢束应力损失,先锚固一端,另一端补充油压至控制应力后再进行锚固。

(6)压浆封锚,压浆工作在张拉结束后12h观察钢丝无滑丝等现象后进行,压浆使用活塞式压浆泵缓慢均匀进行,压浆的最大压力在0.5~0.7MPa,压浆从一端进行,待另一端流出的水泥浆以达到标准时关闭。压浆端继续压浆,压浆压力达到0.7MPa时稳压5min,关闭压浆端阀门。并将锚具周围冲洗干净后凿毛。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

(7)养生,混凝土的养生时间、方法、养生期的湿度和温度变化、养生期长短等均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在迅速干燥时,水泥只能达到有限水化,尤其是炎热天气,拌和好的混凝土应尽快浇筑完毕,防止水分损失,采取成型一块覆盖一块,并用喷雾器喷洒,不能使用水直接浇洒,待拆模后,空心注水,塑料扣棚覆盖,保证温度和湿度,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

3 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评定。每片梁做2组试件,全桥共90片梁取180组试件,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可以组成同一验收批。

根据表5实际混凝土强度值进行如下评定计算:

(1)Rn-k1Sn =56.64-4.8=51.84MPa≥0.9R=45MPa

(2)Rmin=51.6MPa≥K2R=42.5MPa

通过计算判定180组同批试件合格。

4 结束语

高标号混凝土技术要求较严格,对各种原材料质量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要求,要想获得优质的混凝土,在施工中主要工艺环节要稳定,对设计结果一定要进行工艺试验和成果评定,确保在实际施工时拌和物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采用42.5R早强水泥浇筑C50级强度的混凝土能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摘要:阐述了采用P.O42.5R早强水泥浇筑C50混凝土的工艺质量控制。

上一篇:氨制冷系统安全下一篇:森林式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