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共11篇)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凭着它自身的优越性能在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多地被推广和采用。因此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防止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病, 已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而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不但要具有正确的外形, 而且要获得良好的强度, 密实性和整体性。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已是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更好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1 混凝土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与保养。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主要有水泥, 石子, 砂子, 水以及一些参合料和外加剂。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性质是不是符号要求。所以原材料的选用得当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
1.1 水泥的质量
选择技术管理严格, 上规模, 质量可靠的企业产品。水泥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优等品:水泥产品标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且水泥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近五年内的先进水平。一等品:水泥产品标准必须达到国际一般水平, 且水泥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合格品:按我国现行水泥产品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组织生产, 水泥实物质量水平必须达到上述相应标准。综上所述, 用一句话概括, 水泥质量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产品标准水平和实物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产品养护期, 春、夏、秋季必须在一个月以上, 冬季还应延长。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7天, 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如果你要用水全部泡上就泡上吧, 注意:如果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 不得浇水。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 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 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干燥水泥送到现场后, 尽量放在室内, 产品不能受潮。如不能放在室内, 露天堆放场地的四周要开排水沟, 雨天要遮盖。受潮水泥不能直接上墙, 雨天不要施工, 并要遮盖好水泥。
1.2 砂子的质量
细度摸数:混凝土用砂细度摸数为2.5~3.5粗砂最为合适。
孔隙率:孔隙率不应超过45%。
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检验, 试样经5次循环后, 其质量损失应<10%。
有害杂质含量:为了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对砂中的有害杂质的含量应进行限制。
1.3 石子的质量
石子的级配越好, 其孔隙率及总表面积越小。这样不仅能节约水泥用量, 而且混凝土的和易性, 密实性以及强度也会较高。石子的最大颗粒越大, 其比表面积越小, 孔隙率也会越小, 这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也极为重要。当石子中因含有无定形二氧化硅而引起的碱-骨料反应时, 必须进行专门的实验, 以确保石子的可用性。
1.4 用水的质量
拌和用水对水泥凝结时间影响的限值、对砂浆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的限值、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值三项指标需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1m3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或各组成材料之重量比。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为满足以下4项基本要求:
1) 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2) 满足设计的强度等级, 并具有95%的保证率;
3)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4) 经济合理, 最大限度节约水泥, 降低混凝土成。
1.5 人员的配置及设备调试等
聘请有专业水平和施工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监督人员。其中特殊施工需有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施工, 管理监督人员需持证上岗。
同样的设备, 不同的设施, 工程质量也会有高低之分。所以施工设备的定位安置以及性能调试也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2 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2.1 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机转速。自由式搅拌机转速: (R—搅拌筒半径) ;强制搅拌机:叶片转轴转速一般为30r/min, 鼓筒的转速为6~7r/min。
搅拌时间:搅拌时间与搅拌机的型号, 骨料品种和粒径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等有关。
投料顺序:先倒砂子, 再倒水泥, 然后倒入石子, 将水泥夹与砂和石之间。
2.2 混凝土的运输
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量, 应使混凝土再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避免产生离析, 水泥浆流失, 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运输容器应平整光洁, 不吸水, 不漏浆。
2.3 混凝土的浇筑
做好准备工作如支模, 钢筋预埋件的控制, 天气情况等。
混凝土要在初凝前进行浇筑;
注意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
混凝土需分层浇筑, 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需连续浇筑, 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
工缝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 并宜流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混凝土在初凝之后, 终凝之前防止振动;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要及时处理。
3 混凝土施工后的保养
水工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生产中周期最长的工艺过程, 养护时间视当地气候条件及水泥品种而定, 一般养护从混凝土浇筑完毕12~18 h开始, 并持续21~28天.多采用洒水进行自然养护, 还有喷涂薄膜养护和塑膜包裹养护方法, 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实现养护目的.混凝土养护法分为自然养护和加热仰浮两种。
浇混凝土在正常件下通常采用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基本要求:
在浇筑完成后, 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对于硬性混凝土则应在1~2h内覆盖并适时浇水。
混凝土养护时间: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搅制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剂、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14天。对采用矾土水泥搅拌的混凝土不得少于3天。
4 结语
混凝土土的质量是当前工程技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既有技术上的因素, 也有管理上的因素。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混凝土已成为应用面最广、应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然而我国相当多的混凝土工程都在质量问题, 全国恶性工程事故叶不断。所以进一步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当前的燃眉之急。也只有更好的控制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才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与性, 也才能在将来的建筑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
摘要:混凝土土的质量是当前工程技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既有技术上的因素, 也有管理上的因素。综合性地阐述了如何从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篇2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实际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作 者:管立东 GUAN Li-dong 作者单位:淮南市山南新区管委会建设局,安徽淮南,232063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4) 分类号:U416.2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 施工工艺 处理措施
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施工控制 篇3
【关键词】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中易出现问题
混凝土外观质量是公众接触与了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最直接部分,它直接决定公众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评价。因此,搞好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对混凝土工程有其重要意义。我公司是专门从事公路施工专业化施工企业经过多年施工摸索,试验总结,对混凝土施工中的外观控制具有一定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施工要点简介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一、基本情况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设计中,桥梁的墩台多采用轻型薄壁式或柱式、肋板式。混凝土工程的表面积较大,混凝土集料多采用当地,施工中模板多采用组合钢模板。在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有:
1、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水泡。
2、混凝土表面有白斑、黑斑,且颜色不一致。
3、表面有明显层印。
4、模板部分漏浆,个别有胀模现象。
5、混凝土施工时沁水较大,振捣困难。
6、边线不整齐。
二、解决方法
上述问题在施工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加以克服
1、模板:混凝土外露面采用分块面积较大的整体钢模扳,厚3——4mm,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在使用时不变形,施工前应除去锈迹和表面防锈漆,使模板表面洁净光滑。
模板安装应保持水平。避免漏浆现象,安装模板时可在接缝处抹一层粘结剂,并内夹一层无纺土工布。粘结剂可由水泥与胶水(装饰涂料:硅酸钠)配制而成。其中水泥能抵挡水的侵蚀,胶水有粘性可防止水泥桨开裂,并能有效地粘结在模板上,以防粘结剂被振动器振落而失去塞缝作用,另外内夹的土工布可吸收混凝土凝结时产生的过多水份,防止水泡产生,施工时,土工布外露部分应仔细切除。
2、支撑:为防止胀模板,模板固定可采用 12对拉钢螺杆。间距以1.2m 1.0m为宜,下垫钢垫和钢管,通过钢管使模板整体受力均匀,模板内用长度与结构厚度相等的木棍支撑,对于较高的混凝土结构的底层,考虑到压力较大,可采用加双螺母或加密对拉螺杆加固。混凝土浇注前应对模板支撑仔细检察,使之稳固、安全,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配比:在施工中应对集料进行严格控制,经常检察其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砂、碎(砾)石在使用前要用水冲洗干净,不使用有硬块,过期变质的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减少粗骨料用量,以增加混合料的易性。
4、脱模剂:为防止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红印,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清理完成后用抹布揩脱模剂(用质量好的机油)均匀地涂在表面,用量应少,现油光即可。如果机油过多会往下流,造成下层混凝土局部颜色较黑。擦油后,应注意保持模板干净,防止灰尘等粘在表面使混凝土外观变黑和表面化不光滑。如果在混凝土浇注前重擦一次,效果更佳。
5、外加剂: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印,混应续浇筑。如四混凝土量较大,浇注时间较长时,可加入适量缓凝型减水剂,即可延长混凝土初、终凝时间,并能增强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泌水现象,加入掺剂后上下层混凝土衔接容许时间长,衔接处无明显层次现象,整体性好,外加剂掺入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并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
6、混凝土施工振捣:(1)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充分搅拌。(2)严格控制好坍落度。(3)混凝土自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并用塑料布遮住模板,防止混凝土散落到模模板上。(4)模板内混凝土应用人工扒平,厚度控制为30cm一层,并把滚到模板边的粗集料扒到中间,严禁用振动棒振动拖平。(5)振动棒振动要有规律地垂直插入,间距为20——30cm,呈梅花形,快插慢拔,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于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先中间后两边,待混凝土停止流动,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时为好。振动操作应先粗振后细振,尤其在模板边着重加强振捣。(6)浇注一层混凝土后,模板会因振动棒振动和倒入混凝土时被溅上许多水泥浆,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斑点。因此在下一层浇注前应将溅到模板上的水泥清理干净,并抹少许脱模剂。另外模板边的浮浆和混凝土悬浮物都应铲到中间,以免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明显层印。
7、混凝土养护:浇注完混凝土12h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不应少于7d前期24h内每2h养护一次,24h后按每4h养护一次,并对钢模板洒水降温。3b后即可拆模。拆模时应仔细小心,避免模板划伤混凝土表面和损坏结构物边角等。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篇4
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配备过程中原料的配合比不当,如水泥种类选择不合理;为节约配备成本而水泥使用过少用水量过多;搅拌机在搅拌前的称量误差过大。裂缝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设计不当导致钢筋和石子的数量、尺寸在施工时不符合应用标准,比例不协调;构件标准过低、耐热、耐水的能力较差,因环境的变化导致构件收缩、膨胀等。
1.2 麻面问题
麻面的表现是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麻点、坑洼和砂浆铺设的不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保证混凝土与壁板壁之间的空隙足够小,密集度、贴合度强,并且空气气泡全部排出,才能使模板表面足够光滑,麻面较少。因此,一旦施工中出现较多的麻面,主要从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入手分析原因。此外,模板脱模剂的使用不当,模板的光滑度标准不合格,也是造成麻面的原因。
1.3 蜂窝问题
蜂窝问题的具体变现与麻面类似,但是危害却更加严重,麻面是呈点状分布的凹凸不平,蜂窝却是局部性的呈现酥散性问题。混凝土表面呈现蜂窝状,密合程度差,强度低。其主要的产生原因包括:石子尺寸太大、数量过多;振捣时间短,粘合程度不够;振捣程序不到位,要求不合格;混凝土模板安置不善的问题。
1.4 孔洞问题
蜂窝问题是局部的不密集,但是一旦蜂窝问题严重,或者酥散状况达到一定的程度,结构内部蜂窝特别大,就会形成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空腔。结构孔洞会降低建筑整体的支撑性,如果发生在关键部位,甚至会影响整体的结构安全,造成质检不过关和施工失败。主要原因是原料的融合性差,振捣吃力或者直接骨料分离;振捣工作的不到位;没有按照标注的工序分层、分段、每次少量浇注混凝土,导致出现空洞;浇注途中受障碍物如钢筋的阻碍,浇注不到位,出现空洞。
1.5 露筋问题
钢筋是建筑物的骨架与结构,对于钢筋的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的主筋、副筋或其他结构部位部分裸露在混凝土结构层的外部,造成钢筋的生锈、腐蚀。而露筋问题发生的原因为:振捣时力度、深度控制不够,对钢筋造成破坏、移位;混凝土浇灌时的模板工作不到位,模板太薄或者浇注未实现全面覆盖;模板结构不稳定,造成边角混凝土脱落,钢筋外露;钢筋保护层垫块偏离固定位置,对钢筋的保护失效。
由于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存在石子、水泥、石灰等不同物质,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明确的尺寸标准,进行搅拌配备,但是原料的数量分配不合理或者在实际操作中,未按照规定设计的比例调配,人为的环节操作失误、偷工减料、操作误差等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对于这些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程度较轻的可以进行防止和修补,一些比较严重的修补无效,不合标准,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2.1 保障结构稳定,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是以钢筋为基本框架、混凝土为填充内容,实现钢筋结构与混凝土、模板的紧密结合,才能很好地承担建筑的总体重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实现混凝土的高效应用,可以减少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果质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渣”工程,威胁着业主和建筑周边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2.2 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提高混凝土施工时的质量,减少施工问题,可以避免对建筑的二次修补,减少修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和时间的浪费,有效缩短工程工期,节约工程的成本。
2.3 提高施工质量,促进行业进步
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推动中国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可以提高中国建筑行业水平,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3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要想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主要应该从原材料、施工环节两个方面入手。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主要构成是石子、石灰和水等,通过对原料的混合搅拌,之后进行物理、化学手段进行放置凝结,提高混合物的可塑性和粘合度,形成施工材料中混凝土的基本雏形。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对配置方法和原料使用有极其严格的标准。
2.1.1原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必须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测,使原材料的标准符合技术性指标。材料检验是原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因为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一些原料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以次充好、优劣混杂,希望能蒙混过关。质量检测人员应该按照法定标准认真执行法定工作,绝不姑息;提高检测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加强岗位培训,增强对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准确度;提高工作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职业教育,避免出现私收贿赂、降低标准的行为;国家完善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规范材料采购渠道,行政立法作为行业后盾,明确原材料质检的环节和步骤,提高检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制度,一旦在在建设结束后发生因原料不合格的安全事务,相关环节原材料供应商和质检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
3.1.2 配合比控制
配置前,施工工人应该按照使用环境和使用功能的不同,选择规定的原料和相应的配合比,如防水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耐火混凝土对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标准不尽相同。严格控制配比数据和和配比方式,根据相关的资料和统计数据,计算出水灰比与混凝土配制强度的公式关系,明确配比的误差范围,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减少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行为;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资料中的数据和调配标准,谨慎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放置时间,保障混凝土的强度。
3.2 施工程序控制
对施工程序的控制手段,主要体现在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控制和养护控制。
3.2.1 施工技术控制
对混凝土的合理使用、提高施工技术是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施工流程和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施工建造流程,对施工流程中的时间控制、温度控制、混凝土粘合特点进行重点标注,提高流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施工人员按照流程严格执行;在进行振捣工作时,施工人员应该掌握好振捣器的使用技巧,控制好振捣器的有效范围,避免对模板、钢筋等产生碰撞,引发移位,导致露筋、孔洞等质量问题。
3.2.2 养护控制
养护工作是混凝土主要施工程序结束之后的后续保持工作,可以保证混凝土的硬化程度,达到工作的理想效果。在养护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养护方法、合理控制养护时间、遵守养护要求,保证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养护标准:Ⅰ级水平控制温度为20±2℃,Ⅱ级水平控制温度为(20±5℃),标准养护时间为28天;湿度不低于95%。
4 结语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强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行业发展提出一些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带来帮助。
摘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甚至可能影响住房的使用状况和使用寿命,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分析,提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对中国建筑业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孟路.浅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1):23-25.
[2]周杰.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3):12-13.
[3]李瑞青.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城市地理,2015(6):55-57.
雨季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篇5
雨季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我国的南方地区,雨季周期长、雨量大,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多问题,不仅造成施工进程延误,还可能影响施工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雨季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降雨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是在雨中施工,很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流失严重
雨水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雨中浇筑会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流失,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中水泥含量不足,影响工程施工。
2.混凝土容易出现孔洞、漏筋等问题
若是在混凝土浇筑的现场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就可能导致一些低洼地区的模板出现积水现象,积水溶蚀混凝土中的成分,导致混凝土产生孔洞、漏筋等问题,给后期工程进度带来很大影响。
3.作业困难,工人效率降低
对于大多数工人而言,雨中作业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露天环境下,大雨会淋湿工人的衣服、模糊工人的视线,造成工人不能够按照平时的要求进行浇筑,导致混凝土不密实,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雨季施工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雨季是建筑施工遇到的重要困难之一,施工单位必须要提前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下就雨季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制定出以下几条防护措施:
1.加强事前计划
一是在设计施工进度的时候,要合理安排施工的流程,保证绝大部分的工程在雨季来临前完成,防止雨季施工带来的不便;二是准备充分的物资,在多雨季节施工的时候,要提前将防雨用品运到混凝土浇筑现场,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应对突来的大雨;三是做好技术防护,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雨期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程序,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施工的技巧,保证雨季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2.强化事中控制
房屋工程的周期一般较长,雨季是很难避免的,因此,必须在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提高事中控制的力度,以确保施工进度不因降雨而延误。事中控制主要包括:一是在施工的现场准备充足的防雨布,对于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要及时进行覆盖,防止雨水侵蚀;二是雨量过大时要停止混凝土浇筑施工,及时做好缝隙处理,雨量不大时可以继续施工,但要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振捣次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三是定时定量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和砂子的含水量,以及时调整配合比例。
3.做好事后处理
雨季是自然现象,非人力能够改变,当施工遇到雨季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好事前、事中的准备控制工作,更要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及时检查混凝土的表面有无雨水冲刷跑浆现象,模板上是否有孔洞、露筋等问题,对此一一做好记录,及时进行补救,以提高工程质量。
雨季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对于工程质量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度,我们必须提高雨季混凝土施工的效率。从目前来看,在雨季可以采取的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工程
在深基础的基坑中,应按照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水井,并配备抽水泵和排水设施。当遇到大雨的时候,就可以将挖好的基坑浇筑上混凝土垫层,以防止水浸泡。有分段条件的箱型基础应分片清槽,分片浇筑混凝土垫层。
2.混凝土工程
雨后,在进行地下室基础混凝土底板的浇筑前,要先将模板及钢筋上的淤泥、积水清除。对大体积混凝土箱型基础要加强养护,防治收缩裂缝。
3.屋面工程
在铺设屋面隔气层和防水层前,一定要将基层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经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涂抹混凝土层,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塑料薄膜,以防止雨水冲刷水泥浆。
结语
虽然雨季施工给混凝土浇筑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但是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还是可以避免雨季施工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危害。因此,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从技术、物资、人员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以减少雨季施工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从总体上提高施工质量。
混凝土观感质量的施工控制 篇6
砼的外观也即外露面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模板, 而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直接影响着砼的外观。如果模板本身质量低劣, 生锈变形, 加之支立不规范, 会导致砼出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观缺陷。本人认为施工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1.1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易变形、表面光洁的板材, 防止浇筑砼时有明显挠曲和变形。通常采用竹胶模板或钢模板。防止模板刚度不够产生缝隙封堵不严造成漏浆。
1.2对大面积的砼, 适合选择模数少、单块表面积较大的模板拼装, 这样可以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 从而减少砼表面的错台和不平整现象。
1.3模板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 不能有错台和大的缝隙, 对于局部缝隙难以整合的地方要加贴胶条, 保证不漏浆。
1.4支架必须稳定、坚固, 可以抵抗施工中偶然发生的冲撞和振动。支架立柱要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 保证浇筑砼后不发生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沉降量。对于蹬立在夯地上的支架, 做好排水措施, 防止雨水浸入软土体导致支撑松动。
1.5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强度后拆模, 并马上浇水, 同时用塑料布将混凝土包裹严实, 保温保湿, 达到养护的目的。
1.6模板拆除后, 在下次使用之前, 一定要将模板上残留的混凝土渣清理干净, 并刷隔离剂, 保护好模板, 以备下次使用。
2模板涂刷脱模剂
好的脱模剂应具备易于涂抹, 并保持砼不变色的性能。脱模剂的选择和涂模往往不宜引起人们的重视, 造成脱模后砼表面砂浆脱落、表面有污渍等缺陷。施工实践证明, 好的脱模剂对砼外观色泽的均匀性、光洁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模板应在安装前涂刷脱模剂, 涂刷完后不得再其上随意行走。
3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的配合必应严格按照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进行现场试配, 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率进行配比, 砼的拌和质量取决于精确的计量和搅拌控制, 因为水的用量对砼拌合物的性质影响较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气温、湿度等因素对拌合物中水分挥发的影响。过多的水分将使砼产生离析, 增加表面气泡, 形成砂流;相反砼则难以捣实, 形成内部质量隐患。
4混凝土浇筑
砼的浇筑过程要保证砼浇筑的整体性, 混合料不能离析或结团, 大体积浇筑时要控制好分层厚度, 浇筑过程要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外观上要注意不要让粗骨料集中地紧贴模板, 形成孔洞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外观质量, 施工中应控制好以下几点:
4.1砼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越过2m时要采用导管或溜槽。超过10m时要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要保持干净, 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
4.2局部边角部位需要人工用铁锹端运砼时, 要采用扣锹轻放, 不可泼洒混合料。柱浇筑前准备好比混凝土柱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水泥砂浆, 根据柱子截面尺寸计算用量, 浇筑前先将该砂浆摊铺于柱底, 厚度为30~50㎜。楼地面必须搓平, 尤其在混凝土柱根部及附近的楼面。
4.3在浇筑时对砼表面操作仔细周到, 使混凝土紧贴模板, 以使砼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砼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30㎝。浇筑要连续不间断, 以防间隔时间过长形成断层纹。
4.4浇筑砼期间, 必须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定情况, 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 应及时处理。
4.5砼初凝后, 模板不得振动, 伸出的钢筋不可承受任何外力。
5混凝土振捣
砼的捣实工艺是一项要求极其严格、细致的工作。施工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5.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砼内, 且必须插到前一层砼, 以保证新浇砼与先浇砼结合良好, 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抽出速度要慢, 以免产生孔洞。将振捣棒自上而下引振混凝土, 并分层振捣, 每层厚度不超过500㎜,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振捣时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 (一般为300~400㎜) , 除上部振捣外, 下边还要有人敲打模板
5.2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振捣器避免与钢筋和预埋物件接触。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 应辅以插钎振捣, 以保证砼密实度及其表面平滑。
5.3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砼长距离流动或运送砼, 以致引起离析。砼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 不冒气泡、翻浆、表面平坦。
5.4由于振捣不充分,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常常出现气泡坑, 虽不属于蜂窝麻面, 但也有碍观感。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振捣手在施工时, 应视混凝土拌合物表面气泡逸出量减少后, 在沿模板四周紧插慢拔补振一次即可。
5.5成品保护是重要的问题, 拆模后由于混凝土强度还不高, 所以其角部最容易破坏, 尤其是每层柱顶端, 钢筋一摆动, 混凝土角就破坏, 因此, 一方面要严禁工人随意摇动柱子的纵筋, 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工人在搬运东西损坏柱子四角。
5.6混凝土养护
砼的养生工作要同季节和天气变化结合起来, 注意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 提供养生期间充足的水分, 这是强度形成的要素, 同时, 表面水分的散失会在砼表面形成裂纹、脆皮等, 要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摘要: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的好坏, 既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也会因为观感质量不好直接给用户造成心理的负担。因此在施工中, 我们必须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篇7
1 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 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 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 (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 时, 应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 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坍落度等) 的要求, 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 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 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 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 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1.2 混凝土搅拌
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 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 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 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 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 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 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 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 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 按重量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 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 二次投料法, 两次加水法。
2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指混凝土拌和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以及在运送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2.1 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 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 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2.2 混凝土的运输方法
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运输预拌混凝土, 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 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3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缝、捣实与养护
3.1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 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 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 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 应清除淤泥和杂物, 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 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 应用水清洗, 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 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 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 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 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 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拆模后,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宜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2 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 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 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则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 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 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3 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 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 表面平整, 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 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 排出气泡, 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 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 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 早期强度高, 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 提高生产率, 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 应尽可能采用。
4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 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 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 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 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主要措施是:应在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 在终凝后开始浇水 (12小时后) 覆盖物、麦杆、烂草席、竹帘、麻袋片、编制布等片状物。
浇水工具可以采用水管、水桶等工具保证砼的湿润度。
养护时间, 与构件项目、水泥品种和有无掺外加济有关, 常用的五种水泥正温条件下应不少与7天;掺有外加剂或有抗渗、抗冻要求的项目, 应不少与14天。对高耸构筑物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不便于覆盖浇水或使用塑料布养护时, 宜喷涂保护层 (如薄膜养生液等) 养护, 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以保证水泥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摘要:本文从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养护等几方面阐述了混凝土施工中质量的控制方法, 并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篇8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解决措施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 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 如水泥强度的波动,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 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 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 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 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骨料中含有害物质, 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则会妨碍水泥水化, 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削弱骨料与水呢石的粘结, 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 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 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 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 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 大大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 海水等拌制混凝土, 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 对混凝土集料来说, 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 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除经常性的检测外, 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 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 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 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 通过干炒法, 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 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 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2 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2.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 其各级骨科不含有超逊径颗粒, 且以饱和面干状态, 但施工时, 各级骨科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 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科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 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 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 (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 - (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 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 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 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 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保持水灰比不变) 。
2.3 混凝土配合比
要想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不仅需要一定的施工技术, 还需要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达到规定的标准, 具有足够的强度。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和少配钢筋的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三到五厘米之间, 对于配筋率超过百分之一的钢筋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七到九厘米之间, 而针对路桥工程中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十到十四厘米之间, 一般设置的初凝时间都在四小时以上。强度在45MPa的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十八到二十二厘米之间, 初凝时间都在十小时以上, 但是当前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想达到这些要求是十分困难的。我们要想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强度, 改善其性能, 进而达到混凝土各个部分的要求, 我们可以采取加入一些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混合物的配置方法, 进而达规定的要求。
当前, 如果按照常规的配制方法来配置灌注桩使用的混凝土, 通常为水泥的用量是每一立方米四百二十千克, 混凝土的强度才能勉强达到35MPa, 但是由于坍落度在十八到二十二厘米范围内, 这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合标准, 凝结时间也达不到十小时。为了保证混凝土混合物良好的和易性, 我们通常在配置好的混凝土中加入百分之一的减水剂, 这就能够使水泥的用量每一立方米就可以节省四十先科, 而且初凝时间也能够达到十小时以上。优化了混凝土的性能, 在实际的施工中也能够避免出现断桩问题, 进一步促进了混凝土工程的顺利完成。此外, 还有效地使混凝土强度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 只有科学的进行混凝土配比, 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获得的经济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3 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和易性的好坏也和混凝土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所谓的和易性主要是指混凝土混合物的粘稠性、流动性等性能的总体表达。一旦混凝土混凝土的和易性达不到标准, 就可能导致振捣不合格或者是发生离析问题, 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在配置混凝土混合物时, 有些施工人员往往选择使用一些水量比较低, 坍落度不是很高的材料, 只是强调在振捣时保证混凝土质量就行,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容易出现孔洞、蜂窝等不良现象,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 只有使用和易性好的混凝土才能够更有助于振实, 如果混凝土混合物能够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则更能够促进浇筑振捣, 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离析现象的出现。
4 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工程建设是十分复杂的工程, 其中包括原料的配合比、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完成后的养护等等, 这其中较为主要的就是浇筑振捣, 这也是容易产生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环节。
我们必须注意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过程中, 应该振捣实, 避免外观上出现一些蜂窝、麻面等缺陷, 针对外观上的这些缺陷我们是可以看到的, 但是由于振捣上不认真, 就容易出现混凝土内部的缺陷, 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混凝土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对混凝土内外质量缺陷引起足够的认识, 作为施工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而作为质检人员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找到解决的办法。
5 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高质量的混凝土工程是工程参与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其中包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等。除了我们所了解到的混凝土外观上的裂缝、蜂窝等缺陷外, 最为主要的就是混凝土本身的强度是否达到了工程规定的要求。混凝土工程强度和建筑施工整体强度有着必然联系, 所以一旦混凝土工程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 就会导致建筑整体质量的下降, 作为工程监理人员应该严格对待混凝土施工, 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 应该及时地进行处理, 保证功臣质量。
浅议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篇9
一、混凝土常见施工质量问题概述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受到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员工素质和施工后期保养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施工质量问题。
1.蜂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下料高度太高、石子尺寸相对过大和新旧混凝土接缝面浇筑等造成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
2.露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构件截面小,钢筋较密、混凝土振捣不实等导致混凝土构件“露筋”。
3.麻面。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等造成混凝土构件“麻面”。
4.孔洞。因钢筋分布不均,在较密的部位出现混凝土被卡或一次性倾注混凝土过多出现漏振等导致混凝土构件“孔洞”。
5.缝隙及夹渣。因施工人员没有按规定清理施工缝中残存的泥沙、木屑等杂物,浇注前也未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致使不同施工面之间出现“缝隙和夹渣”。
6.墙柱底部烂脚。因模板下口缝隙不精密和浇筑前没有先浇灌>50mm厚的水泥砂浆,导致渗漏水泥浆,出现墙柱底部“烂脚”现象。
除此以外,还有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楼板表面平整度差,基础轴线位移,螺孔与埋件位移,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缺棱掉角和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等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时,若混凝土构件中出现了通常的质量问题,除对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和裂缝等缺陷进行补救措施外,重点还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质量和内在施工质量三个方面,外观质量控制主要监督蜂窝、麻面、裂缝、露筋等缺陷,若有质量暇疵应立即补救或返工。几何尺寸质量控制是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实地测量与核对,确定能否满足该工程或构件的使用功能。内在质量控制是根据国家关于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重点查看混凝土原材料化验单、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质量监理站(所)监理记录等全过程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具体来说,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原材料控制。原材料强度和质量是决定着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水泥的强度标准、粗细骨料的颗粒含量和级配、骨料的含水率、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必要的外加剂技术资料等,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等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随时掌握原材料中其它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采取积极的对策与措施,从源头保证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
2.技术控制。施工单位要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特性指标和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差异,尤其是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运输距离、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原有要求的坍落度、和易性也随之改变,需要通过重新试验和计算,调整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科学配制混凝土,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施工及养护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是现场作业,除做好原材料控制和技术控制外,做好施工及养护等基础工作,也是确保混凝土构件质量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①模板质量控制。模板的刚度、稳定性,几何尺寸准确性,拼缝严密的平整性,模板内部的光洁度等等指标,对混疑土施工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浇筑过程控制。混凝土构件浇筑力求一次完成,不留或少留施工缝隙。若在施工中必须留有施工缝隙,应按规范要求做好:一要在施工措施中标明施工缝部位,并且尽量留直茬,施工缝要用木板、钢丝网挡牢;二要待已浇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抗压强度>1.2Mpa时,才允许继续下次浇筑,但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三要排尽混凝土施工缝内积水,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③振捣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时,不论采用何种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内实外光是最基本要求。为了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在用振捣棒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拨,尽可能减少内部空隙,但达到密实后要应避免过振。
④混凝土养护控制。混凝土浇筑和修整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养护层,终凝后浇水养护,常温下每日浇水两次,并应保持草垫湿润或薄膜内有凝结水,养护日期一般≥7天。
三、混凝土施工的发展趋势
随着商品混凝土推广,诸如外加剂应用技术、掺合料应用技术、膨胀混凝土抗渗防裂技术、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混泥土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发展趋势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
1.高强混凝土。通过采用矿物外加剂与化学外加剂复合配制技术和高效减水剂配制工艺,配制出流动性能好的低水灰比高强混凝土,从概念和配制技术上对现有C30-C40混凝土主流产品进行了巅覆性创新,降低了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和耐腐蚀性,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开始得到应用。
2.自密实混凝土。通过采用矿物外加剂和化学外加剂配制工艺,配制出屈服剪应力小、接近于黏性流体的自密实混凝土,依靠其自重流动性能,均匀地填充混凝土构件模型,科学地处理了流动性和稳定性的矛盾,增强了混凝土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填充性,提高了混凝土施工的浇筑质量。
3.轻集料混凝土。采用质量较轻的集料研制技术,配制出抗冻性好、抗碱集料反应性能强的轻集料混凝土,广泛应用于轻混凝土砌块、隔热填料。随着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将会出现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地质结构复杂和对材料耐久性有特殊要求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建筑材料。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之浅析 篇10
摘要:本文以混凝土施工为例,详细分析了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并重点阐述了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言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因此,加强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最有力的保障。
1、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其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都是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时一些施工过程中的养护不当都会在日后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严重的破坏性损害,甚至有因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的可能。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问题方面包括:天气多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协调难以达到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和易性不强,导致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混凝土在浇筑时没有经过充分振捣,引发内部蜂窝、孔洞等问题;施工现场的操作者和指挥者素质不高,对各环节的控制不严引发施工质量问题等。
因此,混凝土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这一环节更应得到重视。要想找到混凝土质量问题并做好严格到位的控制,有效降低混凝土成本,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质量保障和利润的双丰收,需满足以下需求才能让质量得以控制:满足用户要求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满足设计者所提供的强度要求;满足施工方的成本控制;满足施工安全环境标准;满足施工单位的施工和易性要求。
2、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
2.1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建筑无小事,在浇筑施工前就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能有效的避免质量控制难的问题,不但要提醒现场操作员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施工前的技术交底还包括对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以及振捣时间、间距;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尺寸的检查;模版接缝处的密实度、钢筋和模版预检等工序都不可少,同时还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雨防暑物资储备,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2.2 混凝土的配比搅拌技术
在以往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经验主义错误,一些操作人员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配比,这是被严格禁止的。一定要在材料确定后先取样,再交给专业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设计,适配完成的混凝土经过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大量的拌合,期间还应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检测,施工中对骨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和适度的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3 浇筑与振捣技术
为达到浇筑标准,浇筑前要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浇筑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普通浇筑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遇到分層分块浇筑,则需另行决定,整个浇筑工序尽量连续性进行,无法实现的部位及特殊情况发生时,留好合适的施工缝或暂停施工。
浇筑之后振捣要及时且快慢有度,快插慢拔的振捣方法能有效的避免漏振的情况发生,在同一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当混凝土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呈现水平为最佳。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均匀紧密的充满整个模板,一般多用机械振捣方式完成,如工程量小或较为特殊的施工环境虾,也可采用人工振捣的方法。
2.4 养护技术
混凝土部件的完成终凝之后,并不代表施工的完成,应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对其表面洒水并覆盖草帘保证其湿度,如果是在冬季施工,还应做好保温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浇筑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工程建筑的技术要求标准上规定该过程的历时应不小于14天。
3、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素养
人作为施工的主体,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非常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平时对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人员做好岗前培训和持续培训,在提高相关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施工质量控制的持续性。
3.2 加强管理层的管理水平
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同时也应加强管理层的质量控制意识并严格把控,制定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加强管理层了解混凝土的施工特性的基础上,还要从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手段和方法几方面下工夫,提升管理层的整体管理水平。
3.3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无论是作为受控对象,还是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所有参与人员都应该在合理的机制和管理体系下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切实将混凝土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具体的人员身上,用具体责任管理的方法实现主动出击,全员管理;一方面还要引入适当的激励制度,结合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分别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做到奖惩分明,在增加从业人员的责任感的同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安全。
3.4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能决定混凝土施工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采购人员要多方面掌握供货厂家的材料信息,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供应商厂家,做好内部评估进行优选,同时考虑到车辆运输路线的方便与否,计算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速度,敲定最佳的供货商;订货时正确的选择原材料,提出质量要求并形成法律合同;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抽检,核实质量规格、性能特性等,能很好的为后续施工提供质量保证。
3.5 正确选择运输方式
为确保混凝土的良好流动性和均质性,施工中的混凝土的运输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一是垂直运输,通常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方式;二是楼面上的运输,较多采用手推车来完成;三是现场搅拌,一般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工具完成运输。
3.6 控制好施工现场
应该在周密的科学组织之上合理安全施工的速度,不能盲目的追赶施工速度而不按照原有程序进行操作,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为确混凝土质量,施工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天气变化状况做好混凝土的合适配比,保证在搅拌过程中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浇筑时充分捣振,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坚决做到在浇筑工程中不踩踏钢筋,不移动预埋的线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能踩踏和堆放重物。
4、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市场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今天,混凝土工程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寿命及人民的使用安全。因此,在今天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定要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结合人才优势,运用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创新方法,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提升有重大意义,进一步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不断建造出高品质的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吕新东,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年16期
【2】吕大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6期
浅析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篇11
原材料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所在, 严格把好进场材料对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生产沥青混凝土所需材料为沥青、石料、填料。对进场沥青, 应严格检查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出厂化验单, 并按照规范规定的标准和频率抽样检测。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沥青要分开存放。沥青罐口应封闭严密, 避免水分进入沥青中。石料应结合当地的地材情况, 根据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要求确定。要采用优质石料, 用先进的锤式破碎机生产。控制石料中的扁平状含量, 扁片颗粒含量多会增加石料的表面积和沥青用量, 也会降低混合料的抗形变能力。一般选破碎面较多、扁平颗粒较少的石料, 并且必须达到洁净、无杂质、无风化, 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与沥青材料粘结力不低于三级。材料堆放场地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硬化。各种材料要堆放整齐, 界限清楚。
2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
2.1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由于沥青拌和站的产量和运料车数量以及多种客观原因, 运料车不能及时运到施工现场, 使摊铺机出现停机待料现象, 这就使得处在熨平板下面的热态混合料表面产生明显压迹, 严重时产生台阶而影响面层平整度。为此, 开工之前必须对各种机械施工能力进行匹配计算, 并有专人负责指挥料车进行倒车, 使之与摊铺机配合协调, 以免料车倒车时撞击摊铺机, 对铺筑路面的平整度产生影响。
1) 选好拌制设备, 保证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性能和生产能力, 使拌和站的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相互匹配。合格的拌和站应当能够自动进行、完成整个拌制过程;能够分析数据、计算核定生产量;能够进行拌和质量分析。然后再选择沥青的加热设备及装载机等附属设备, 从它们的性能和供需能力上确保与拌和机配套, 以满足拌和机生产要求为准。
2) 落实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粗集料要注重颗粒尺寸、形状、松软质和黏附性指标, 要保证粗集料筛分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细集料应注重砂当量 (或0.075含量) 和黏附性等指标, 集料进场后注意分级存放, 并及时搭棚防雨、防晒。为防止材料离析, 还要将场地硬化, 并在堆放时采用水平或斜坡分层堆放, 不能锥堆。
3) 按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的设计, 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 对生产出的热拌沥青混合料, 试验室分批进行取样检测。集料经加热、除尘后, 0.075 mm筛孔通过率不应>1%;其>4.75 mm方孔筛的通过率应在±5%以内;≤2.36 mm方孔筛的通过率应在±3%以内;0.075mm筛孔的通过率应在±l%范围内;沥青结合料用量应在±0%~2%范围内;混合料的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均应符合JTG F40-2004的规定。混合料出厂温度应在要求的施工范围内, 宜控制在150℃~165℃范围内。
2.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该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载重量应>15 t的自卸车运送, 在车厢底板及侧板内面涂刷一薄层1∶3油水混合液, 做为保护液防止尘埃污染和隔热保温, 运输车辆均配备防水保温篷布。
2) 车槽侧面设置温度检查孔, 方便检测混合料温度。
3) 沥青混和料运输车必须满足运力要求,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时刻有空余料车处于等待卸料状态, 保证连续摊铺, 保证铺筑路面的平整度。
4) 在混合料装车时, 指挥驾驶人员前后移动车辆, 分三堆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 运输车辆要在离摊铺机30 cm处停车, 停车时不能撞击摊铺机。
5) 装料时车辆需前后移动, 避免混合料发生离析。
3 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施工
运料车到达摊铺机作业面时, 摊铺机要调好初始状态。摊铺厚度、宽度以设计为准。保证路面达到设计的密实度和良好的平整度, 是沥青路面摊铺碾压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达到此目的关键是要使沥青混合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实施碾压。摊铺过程中, 摊铺机以试铺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匀速前进, 严禁中途变速或停顿。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 施工人员不得踩踏。在雨天或施工气温低于10℃时, 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
混合料完成摊铺刮平后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 对不规则之处及时用人工调整, 随后进行充分均匀的压实。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验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及程序进行, 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后检查平整度和路拱, 必要时予以修整。复压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完成, 一般是先用振动机碾压3~4遍, 再用轮胎式压路机碾压4~6遍, 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终压一般在2遍以上, 以消除压路机轮迹为主要目的。
4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虽然不复杂, 但是对于细节的把握要求很高, 这就要求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设计、选材, 精心施工, 加强养护, 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兆明, 曹国英.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工艺的探讨[J].东北公路, 2003 (4) .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简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06-27
简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08-28
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05-19
冬期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05-26
强风化片岩隧道喷射混凝土初衬施工质量控制05-26
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方法08-05
甬江特大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05-1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05-26
如何控制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