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田水利

2024-09-11

优化农田水利(共12篇)

优化农田水利 篇1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 我国的农田水利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要求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机制。在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我国农田水利中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在灌区整治优化中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生态设计理念, 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程度和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促进农田水利生态化的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代化,渠道整治,渠道渗漏

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 而且还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是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 水资源比较的贫乏, 所以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农业水利的建设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水利之后, 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了更多的关注, 并且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 由于时代的限制, 当时的施工的工艺和农田水利设施的设计理念与现在的施工工艺和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在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中,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

1 我国农田水利现代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的农田水利无法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一次性的投资比较大, 有较大的公共属性。在当前经济时代的背景下, 政府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严重的不足。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农田灌溉的规模不断的增加, 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灌溉的需求。

1.2 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维护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关乎到民生, 关乎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管理除了对一个地区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的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主要有政府出资修建, 在管理和维护方面主要靠政府。但是长期以来水利设施都是由农民进行义务维护的。在当前经济体制的改革下, 农民群体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护的投入量与其自身的而收入不成正比关系, 从而导致农民对农田水利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不断的减少, 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率和可持续性显著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特殊性, 需要定期的维护和长期的管理。农田水利工程一旦缺乏管理和维护, 则导致工程效率严重降低, 重则酿成事故。

1.3 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有公共属性, 需要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受益群众共同管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去管理, 政府无法管, 受益群众不愿意管, 这样会造成工程遭到自然或者人为的破坏, 无人修复的局面。在现阶段的农田水利灌溉的系统中, 传统灌区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 政府所拥有的水资源不考虑投资的回报率, 对水权的问题不做出详细的规定, 这样一来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 对农田水利管理的投入相对的减少。水的所有权归政府给民间资本参与供水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利于建立水资源市场机制。国家法制环境发生变化, 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难度加大, 基层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取消两工前, 各级政府依靠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国家当前的法制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使得水利建设和管理增加农民负担成为不敢碰的高压线, 使得水利建设、管理困难重重。

1.4 气候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改善农田水资源环境和地区水利条件, 促进农业的发展, 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是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 农田水利发展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有所不同。气候主要影响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总水量较为丰富, 但降水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 整治灌区优化的具体方面

对于上述提到的在现代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 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要适当的避免, 灌区作为农田水利建设中重要的部分, 其运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农田水利的建设, 影响农业的发展, 从而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再灌区的整治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优化, 具体措施如下:

2.1 从用水量方面进行优化

农田水利工程, 顾名思义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 种植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自然条件的变化, 种植业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所以在灌溉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原来的用水量来进行灌溉, 要适应农作物的需水量, 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设计中, 某某地区农作物的种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增多, 但是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 按照旧有的农作物的比类进行设计, 这样等工程修建完后, 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 造成了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的考虑种植物的种类, 不仅根据现阶段的作物进行设计, 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的预见到未来增加的作物的种类, 预留一定的水量空间,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合理设计, 合理应用, 尽可能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 避免水资源和水利资金的浪费。

2.2 从防渗漏方面进行优化

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 修建的灌区大部分为土渠。在灌溉的过程中由于水在渠道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 流动的距离长, 所以出现历渗漏的现象, 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严重降低,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加剧了盐碱化土地的产生。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 技术上:在灌区的整治过程中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达到防渗的目的。

(2) 材料:现代水利建设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 由于混凝土比较坚固, 不易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 防渗性比较好, 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从优化断面方面进行优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土地资源的短缺现象, 这就需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土地的利用, 缩小有效断面面积, 减少蒸发量,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用水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一般优化断面的主要方法有:渠道内壁采用粗糙率较小的材料;采用较优断面;增大渠道过流能力。

3 结束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始终是国家的命脉。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关系到广大人名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灌区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可以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更加的科学化, 生态化。发展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水利设计手册[S].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3]周彦凯.浅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咨询, 2009 (3) :87.

[4]贾利民, 李杰.创新水利投入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 2008 (9) .

[5]孙东乐, 朱永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J].民营科技, 2009 (2) .

[6]张春园, 李代鑫.关于加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7) .

优化农田水利 篇2

水利系统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承诺书 为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四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着力提升依法治水管理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水问题,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的满意度,并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民主评议。现郑重承诺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切实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确保全市上下安全度汛。

二、大力推进水利民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让人民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三、着力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切实做到“每一项水利工程质量都过硬、每一处水

利设施都有人管护”。

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费征收政策、涉水事项的审批等面向社会公开,对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告知许可内容和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出技术、资质、信誉都过硬的施工单位,保证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

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对来人办事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专人接待和跟踪服务制,做到接待热情、服务周到。

七、进一步规范水政执法行为,坚持水政管理执法人性化、规范化,加强执法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严禁在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提高水利服务对象的公信度和满意率。

八、加强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

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等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提升水利队伍形象。

黑龙江省水利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篇3

关键词:水利产业;结构优化;SWOT

中图分类号:TV-9;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84-04

1 黑龙江省水利产业现状

1.1 水利自然情况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地处北纬43°22′~53°24′,东经121°13′~135°05′,南北长1120km,全省总面积44.47×104km2。全省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4个水系。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 918条,集水面积几乎囊括全省。全省有大小湖泊640个,水面面积约6 000km2,其中,主要有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等湖泊。

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短促,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灾害;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年降水量地区分布趋势是:山区大,平原小,中、南部大,东部次之,西、北部小,这是造成西旱东涝的主要气候因素。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00mm~60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可达最小年降水量3倍以上,且有连丰、连枯交替出现的规律。

1.2 水利工程建设

截至2002年末,全省已建成水库612座,设计总库容85.3×1083,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2%,年末蓄水量为23.05×1083,占设计总库容的27.02%。其中,大型水库17座,占全省水库总数的2.78%,设计库容53.16×1083,占全省设计总库容的62.33%,设计灌溉面积13.98×104hm2(209.6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48×104hm2(142.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51×104hm2(97.68万亩),实灌面积4.74×104hm2(71.16万亩);中型水库61座,占全省水库总数的9.97%,设计库容19.02×1083,占全省设计总库容的22.30%,设计灌溉面积13.27×104hm2(199.0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79×104hm2(101.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80×104hm2(101.93万亩),实灌面积5.40×104hm2(81.05万亩)。

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种类型水电站(厂)63座,总装机容量82.98×104kW,占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的13%,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7%左右。其中,水利系统管理的农村水电站61座,总装机容量18.38×104kW,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1.6%,年发电量4×108kWh,约占全省发电量的1%左右;电力部门管理的水电站两座,总装机容量64.6×104kW,其中,莲花水电站装机55×104kW,镜泊湖水电站装机9.6×104kW。

2002年江河堤防长度达到1.20×104kW,达到设计标准堤长6 785.06km,保护耕地275.74×104hm2(4136.06万亩)、人口1 144.27万人。

1.3 水资源需求量

2002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8.53×104hm2(3 277.9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达到150.72×104hm2(2 260.7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8.97%。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121.86×104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5.76%。实际灌溉面积达到232.26×104hm2(3 483.87万亩),其中,水田达到170.63×104 hm2(2 559.45万亩)。全省有效实灌面积达到191.16×104hm2(2 867.33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87.47%。

黑龙江省需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村屯共20 073个,总人口1 247.38万人,其中,病区10 950个村屯,人口664.05万人。截至2002年末,已按照国家标准解决了12 949个村屯,占需解决村屯的64.51%,受益人口875.53万人,占需解决人数的70.19%。其中,病区已解决了5 322个村屯,316.94万人。建成自来水7 776处,使7 869个村屯、559.71万农村人口用上自来水,占已解决人数的63.93%。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13.45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9.58%。其中,水蚀面积11.26万km2,风蚀面积0.77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43万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比例为83.69%、5.7%、10.61%。

到2002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360.54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6.80%。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101.08km2,占已治理面积的28.03%。治理程度较高的地市有省农垦总局,治理面積30.90km2,占应治理的46.15%;哈尔滨市治理面积82.44km2,占应治理的37.67%;佳木斯市治理面积17.02km2,占应治理的46.46%。

1.4 污染

根据黑龙江省2002年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资料,对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所监测的23条河流44个断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全年没有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水质的河流;Ⅲ类水质河流5条(主要是山区河流),占评价河流总数的21.7%;Ⅳ类以上水质的河流(即超标河流)有18条,占评价河流总数的78.3%,其中Ⅳ类水质河流6条,占26.1%;Ⅴ类水质河流6条,占26.1%;超Ⅴ类水质河流有6条,占26.1%。

主要超标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总铁、氨氮、总汞、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重金属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

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黑龙江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的18个市县35个测井进行单项评价,评价结果如下:

单项评价:没有达到ⅠⅡ类水质的井;Ⅲ类水质的井有9个,占评价总数的25.7%;Ⅳ类水质以上(即超标水质)的26个,占74.3%,其中,Ⅳ类水质的11个,占31.4%;Ⅴ类水质的15个,占42.9%。

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硬度、挥发酚、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氯离子、锌、重金属镉、PH值等9项。

2 黑龙江省水利产业结构优化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支持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1 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建立,防洪减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黑龙江省河流较多,可能发生洪灾的地区分布很广,尤以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最为严重、频繁。为了治理洪涝灾害,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在防洪工程上,1949年江河堤防总长度只有1 171km,防御标准很低;至1998年堤防总长度增加到11 700km,为1949年的10倍,保护耕地251.9×104hm2,人口1 082.15万人。凭借这些堤防,经过军民全力防汛,抗御了1956、1957、1960、1969、1981、1988、1991、1998年等大洪水,保护了洪泛区内工农业生产,大大地减轻了洪水灾害。在治涝上,全省共有大小涝区1 103处,易涝耕地面积426.7×104hm2,到1998年已治理304.1×104hm2,占易涝面积的71.27%。三江平原过去大部分为沼泽化湿地,通过初步排水治涝,开垦了200×104hm2耕地。

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大幅度地增加了松花江流域防洪建设投资。现在,黑龙江省以堤防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已逐步建立。

2.1.2 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较大进展,全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黑龙江省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年际丰枯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为了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条件,已兴建17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较大的有镜泊湖水库、库尔滨水库、青年水库、桃山水库、双阳河水库等。这些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规模灌溉工程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建国初期全省的灌区主要是日伪时期留下的12.67×104hm2(190万亩)水田,随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实现,水田有了较大发展,进入70年代,井灌也有了较快发展,到198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92.67×104hm2(1 39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5.8×104hm2(537万亩),到1998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1.6×104hm2(27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达到131.8×104hm2(2 071.5万亩)。水田灌溉效益发挥较好的有穆棱河、呼兰河、拉林河等流域的灌区,旱灌配套程度较高的有汤旺河,齐齐哈尔市郊等流域的灌区。

建国以来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51×104hm2(37.7万亩),发展速度约为5%。其中,1950—1965年平均每年增加1.21×104hm2(18.2万亩),发展速度是5.8%;1966—1978年,平均每年增加3.34×104hm2(50.1万亩),发展速度是6.7%,1978—1980年发展速度缓慢,主要是抓现有工程的续建配套,1980—2000年,有效灌溉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68×104hm2(85.25萬亩),发展速度约6%;另外发展了坐水点灌(坐水种)面积235.2×104hm2(3 528万亩),占耕地的29%,大大地减少了旱灾面积,增加了农业产量。

城乡供水取得一定进展,到2002年水利工程供城镇用水20×108m8,松嫩平原先后兴建的中部引嫩、北部引嫩和南部引嫩等大型自流引水的枢纽工程,现已初具规模,年引水量达到15×108m8之多。引嫩供水工程不仅保证了大庆石油化工用水,还救治了连环湖水产养殖并灌溉50万亩草原及农田灌溉,为100余万亩苇塘进行补水,已成为西部干旱地区重要的输水工程,松嫩平原腹地的“输血动脉”促进了当地工、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

建国以来,黑龙江省电力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到2002年底全省建成水电站63座,总装机79.6×104kW,仅占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3%,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8.5%。其中地方水电站61座,装机容量15.0×104kW,(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的2.4%),年发电4.1×104kWh,仅占全省发电量的1%。因此,水电难以承担调峰、调频,调极或事故备用等任务。

2.1.3 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治理,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得到协调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45×104km2,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10%多,经多年治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由于投入等多方原因,治理速度比较缓慢。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加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还导致泥沙淤积,降低水利工程效益,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水土流失治理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取得显著进展。并完成了水土保持重大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了“长治”工程数据库,保证了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水资源保护对黑龙江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黑龙江省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重点抓了水利部确定的讷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两项试点工作,并根据试点经验制定了《黑龙江省开展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大纲》,1996年进行了试点,1997年扩大了试点,1998年以后,又在全省全面铺开了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二是依据水利部《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制定了《黑龙江省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并确定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所属的六个分中心为全省的水质监测单位,这为黑龙江省依法有序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开展了汤旺河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四是参与组织了以“保护生命之水”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该活动的工作组深入到基层,对松花江沿岸的污染企业进行了检查和新闻曝光,对水资源保护好的企业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水利开发治理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水利开发治理,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为天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水利工程与天然旅游资源一起,形成了黑龙江省独特的旅游体系。

2.1.4 水利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为保障黑龙江省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水利基础工作取得进展,“十五”期间,防汛测报基础产业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防汛指挥系统的设计,建立了省防汛办计算机局域网。“十五”期末,完成省防汛指挥中心,13个市级计算机广域网节点和松花江、嫩江干流计算机广域网,省水情中心,8个水情分中心,14个水情分中心,卫星通信系统省中心站等系统应用软件的建设与开发。通过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加强了科研基础产业建设和水利科技队伍建设,水利科技进步,水利技术监督取得了一定成绩。

水利前期工作加大了力度,先后编制了松花江流域规划报告和穆棱河、呼兰河等10多条支流的规划,还编制了全省治涝规划、乌双地区规划和三江平原地区规划,以上规划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完成。80年代后除修订补充了一些支流规划外,还配合松辽水利委员会进行了松花江流域规划、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等五大城市的防洪规划、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治理规划等,这些规划对指导黑龙江省水利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1998年大水后,结合灾后重建,开展了以松花江流域为主体的一大批防洪项目勘测设计前期工作,保证了黑龙江省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

水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十五”期间,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水利政策法规,加强了依法治水、管水力度。新建在建项目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水利投资体制改革也取得一定进展,初步实现了水利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系,水利管理得到加强。水利政策法规研究有了进展。黑龙江省按照水利部,省人大和省政府法制局的要求,制定了《黑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黑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了黑龙江省配套的地方性水法规体系,依法治水有了一定基础。

2.2 劣势分析

2.2.1 洪灾仍是心腹之患

黑龙江省主要工农业区和上千万人口处于洪水威胁之下,现有防洪工程标准仍然偏低。哈尔滨市目前防洪标准只达到50年一遇,大庆区防御嫩江、松花江洪水的防洪标准不到20年一遇,防御安肇新河和双阳河洪水的防洪标准不到50年一遇,齐齐哈尔、佳木斯和牡丹江目前防洪标准均不到50年一遇,伊春市及其他城镇目前防洪标准不到20年一遇;农田堤防只有约10年一遇,江河沿岸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命财产安全依然没有保障。

2.2.2 涝渍灾害仍很严重

全省易涝面积428.48×104hm2,仍有109.61×104hm2未得到治理,25.58%的易涝耕地未加治理,已治理的大多数尚未达到5年一遇标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大部分采用干三支五的治理标准,部分排水工程还不配套,不能抗御较大降雨造成的涝灾。

2.2.3 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加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基础薄弱,数量少、质量差,现有引用地表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仅为地表水资源量的29%,大多数水量均因缺少工程而未能加以利用,导致因水资源不足而制约工农业大幅度发展的局面。目前,不少城镇供水紧张,许多灌区水源不足。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需水量将相应提高,干旱减产程度加大,灌溉要求更为迫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需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将会进一步短缺。干旱仍然制约着农业生产。全省易旱年面积313.3×104hm2(4 700万亩),节水点灌面积已达235.3×104hm2,而苗期灌溉能力十分薄弱,造成抗旱任务十分繁重。

2.3 机遇分析

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这对黑龙江省来讲,正是振兴图强的历史性机遇。

此前,水利建设赶上了前所未有的两个重大机遇:1998年大洪水解决了认识问题,使水利基础产业建设的必要性得到了高度认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解决了资金问题,使水利基础产业建设的可行性得到了有力保障。经过我们的艰苦工作,在需要和可能之间找到坚实的结合点,水利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直接体现为从1998年以来国家累计下达给黑龙江省各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为99.03亿元,其中,国债资金47.56亿元,国家水利专项资金6.36亿元,地方自筹45.11亿元,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松花江、嫩江应急防洪工程,三江平原防洪除涝工程,国境界河防护工程,病险水库消险加固工程,水库枢纽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取得了巨大的效益。但以上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解决了一些眼前应急的问题,大部分在弥补历史遗留的欠账,为未来的水利大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而此次老工业基础调整改造,正是随后而来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并且是一个促进水利大发展和高水平建设的机遇。中发[2003]号文件强调指出,加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产业建设,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的重大契机,开创水利建设的新局面。

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行过程中,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将继续增加,农业将向绿色食品和特色经济效益型农业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社会对环境的需要将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迫切需要水利提供安全的防洪保障、合理配置的水资源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2.4 威胁分析

2.4.1 除涝任务更加繁重

黑龙江省2002年现有涝区面积751.06×104hm2,其中,易涝面积428.48×104hm2,占耕地面积的46%;初步治理面积318.86×104hm2,已治理的大多数只有3年或不足5年一遇标准。纵观黑龙江省245年旱涝史,涝渍灾具有频繁性、普遍性、连续性的特点。涝灾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不仅当年农业绝产或减产,还影响到下一年的农业生产。黑龙江省的低洼易涝地区,大部分是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的产粮区和垦荒区。“十一五”期间以至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要想有大的发展,除涝工程的建设不容忽视,形势紧迫。

2.4.2 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1世纪上半叶,黑龙江省人口将继续增长,农业种植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已嚴重制约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核心,以节约、管理和保护为重点,形成城乡供水、农田灌溉、水电开发、内河航运、水产养殖以及旅游等水资源综合开发治理格局,建成黑龙江省有效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2.4.3 生态环境要大力改善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21世纪上半叶,黑龙江省将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扭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建立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为核心,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土壤改良、地下水超采控制、水质监测与防治等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5 分析结果

如前分析了黑龙江省水利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3 黑龙江省水利产业结构优化方案

3.1 防洪

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伊春、黑河、七台河、双鸭山、鸡西的城市防洪工程;完成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工程、清淤工程;完成黑龙江同抚大堤建设;完成穆棱河、挠力河、呼兰河、拉林河、牡丹江、呼玛河、绥芬河、阿什河、梧桐河等中小河流及一级、二级支流的防洪及河道整治工程;完成镜泊湖、西沟、象山、红星、胜利、元宝山水库等病险水库及小Ⅰ型水库的消险加固。

3.2 水资源配置

完成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黑龙江省引嫩供水骨干工程;完成磨盘山、白杨木、寒葱沟、桃山二期、西山供水水库工程水田节水工程;完成青龙山、阁山、林海、亚布力水库;完成引穆入青、引松入莲、引通入红小流域调水工程;进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旱田节水灌溉、涝区配套工程建设;进行部分城乡供水、抗旱水源、牧区水利和饮水解困工程建设。

3.3 生态环境保护

完成松花江干流、梧桐河、呼兰河、蚂蚁河、牡丹江、纳莫尔河、诺敏河、乌裕尔河、雅鲁河、倭肯河、汤旺河11个流域水土保持建设;完成黑土地综合防治工程;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鹤岗、伊春、双鸭山、七台河、绥化的水源地保护及面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鹤岗、伊春的污水治理工程。

3.4 水利水电建设

完成海林市钓鱼台水电站、东宁县老黑山水电站、嘉荫县乌云河水电站、孙吴县二门山水电站、漠河县北红水电站、宁安市王八汀水电站等小水电以电代燃工程;完成逊克县乌宋港水电站、爱辉县宋集屯水电站、孙吴县二门山水电站、海林市双桥水电站、林口建堂水电站、开化常规水电站等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县改造工程。

参考文献:

[1] 王志良.水资源管理多属性决策与风险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

[2] 高振宇.北京市宏观经济水资源多目标分析系统研究[J].北京水利,1997,(4).

[3] 英若智,卢双宝.河北省宏观经济水规划群决策支持系统简介[J].水利经济,1998,(5)

[4] 何岩枫,白世贞.哈尔滨市水利产业结构优化中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1).

优化农田水利 篇4

1 从用水量方面进行优化

我国大多数灌渠设计建设于上世纪计划经济时期, 当时种植的农作物单一固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变化, 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种类、比例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有些设计人员在整治设计过程中仍坚持旧有的设计需水量,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不能满足和适应现行的农作物需水量。比如在某个设计中, 为维持现有水量和渠道断面宽度, 设计人员通过人为增大水稻种植比例, 盲目放大需水量, 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又比如某地区农作物种植比例随市场的需要, 种植种类逐年增多, 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也逐年增大。而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这一变化事实, 仅按现有农作物种类、比例进行需水量设计, 缺乏科学预见性, 不但不能满足变化后农作物的需水量, 造成水资源和水利资金的浪费, 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 我们在现阶段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和预见到种植物种类、比例改变引发的水量问题。既要根据现有农作物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需水量, 合理节水, 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预留一定的水量, 确保满足以后农作物种植种类、比例变化的需要, 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可持续设计的目的。像前面提到的两则例子, 前者就由于过于保守, 坚持旧有的设计水量, 造成了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而后者则仅仅根据现有农作物实际种植情况设计需水量, 虽避免了资源浪费, 但没有预见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种类、比例会发生变化这一情况, 因而无法满足农作物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下面这例设计则在灌渠设计中很好地利用了生态理念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在对某灌渠的整治设计中, 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对该地区土地类别、近十年农作物种植种类、比例以及周边农作市场进行走访调查, 并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进一步优化水量设计, 在该区现状农作物种植需水量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了8.5%的需水量, 确保灌渠经过整治后能确实达到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的目的。

2 从防渗漏方面进行优化

受经济原因限制, 上世纪60至70年代设计建设的灌渠大部分为土渠, 渗漏现象十分严重, 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这不仅对水资源本身是一种浪费, 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破坏, 产生沼泽化、盐渍化面积加剧等问题。因此, 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们可以采取渠道防渗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技术上, 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在灌渠整治工程中采用这项技术能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从而达到防渗漏的目的。2) 材料上, 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坚固、防渗性好的材料。在砌护灌渠时采用这种材料, 一方面其自身防渗性能比较好, 另一方面其不易被人为或其他因素破坏而影响渠道的渗漏, 从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例如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西南边白坭河岸的某渠道为该排灌站总灌渠, 建于1961年, 电灌站引白泥河之水, 由长3km的总灌渠灌溉农田1万多亩。该灌渠运行至今已有50多年, 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维护修整, 其主要存在问题为:

1) 总灌渠输水能力不足, 不能满足农田需水要求。渠道积淤严重, 渠坡滑塌, 渠底高低不平, 是造成渠道输水不畅的主要原因。

2) 渠道超高不够, 局部渠道曾经多处出现过水漫渠顶现象, 严重威胁渠道的运行安全。

3) 衬砌段渠道破坏严重, 加之未衬砌渠道, 造成渠道水渗漏严重, 不仅增加了泵站的耗能成本, 也降低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不符合现代水利的具体要求。

解决方法:鉴于供水为电灌站引白泥河之水, 为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渠道采用浆砌石砌护, 混凝土地板来进行优化设计, 使水资源利用率从原来仅有的40%~50%提高到60%~75%, 从而大大提高了泵站的能效, 达到有效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 从优化断面方面进行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土地资源短缺现象日益突出, 因而在渠道设计中尽可能地节约用地资源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缩小断面面积, 不但减少了征占地的工程费用, 而且也减小了渠道蒸发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对生态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断面的主要途径有:采用造率较小的渠道内壁材料或措施;采用较优断面, 如U型断面;通过进一步优化比降等方法增大渠道的过流能力。

例如某中型灌区存存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严重,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该地区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50至60年代, 排灌渠道大部分以土渠为主, 运行使用多年, 老化、失修、渗漏、冲刷、崩塌、淤塞情况严重, 灌溉功能衰退, 易旱易涝, 道路窄小, 运输不便, 耕作困难, 生产后劲乏力。在对该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的整治过程中, 主干渠采用混凝土防渗措施和梯形断面形式, 支渠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槽, 使得工程设计的材料造率小于土渠, 提高了输水能力, 缩小了断面面积, 从而减少了工程占地及由其产生的相关占地费用, 为增设机耕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终在没有增加总投资的前提下通过对灌区工程进行改造, 从而达到如下目标:增设了机耕路;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 从56%增至70%以上。据计算, 灌区多年平均需水量4064万m3, 因此, 灌区平均每年减少水量损失614.6万m3。因此通过优化断面可节约水、土地资源, 对生态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的快速平稳发展对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命脉, 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关系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而灌渠作为我国农村地区一种常用的排灌系统, 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更加科学化、生态化, 就更加具有其现实意义。无论是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还是经济的提高, 它都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对确保我国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2]水利设计手册.

[3]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

优化农田水利 篇5

加快推进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江苏水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部党组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积极实践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江苏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发展安全水利,建成具有较高标准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

按照流域与区域治理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大中小水利工程配套建设的治理思路,不仅完成了治淮、治太、沿海海堤等流域性骨干工程建设,而且实施了一大批以中小河流、灌排泵站、水闸为重点的区域治理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工程、圩区治理、灌区改造和农田水利工程,使全省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具备中小洪涝保发展、标准内洪涝保安全的工程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粮食连续七年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发展资源水利,实现长江与太湖、淮河和沂沭泗四大水系的互调互济“十一五”期间,我省先后建成了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南水北调主力泵站工程、引江济太主要枢纽改造工程和一批区域供水工程,进一步扩大了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系统的工程能力,年均跨流域调水规模120亿立方米以上,占到全省用水总规模的1/4,为实施苏北振兴战略和沿海开发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同时,严格取水、排水审批管理,大力推进

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284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161立方米。

三、发展环境水利,河湖生态治理和资源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围绕“两个确保、再现碧波美景”的太湖治理目标,按照“减少增量、治理存量、增加容量”的治理思路,认真实施调水引流、治理蓝藻、生态清淤和防控“湖泛”等水利措施,4年引江调水75亿立方米,入湖35亿立方米;打捞蓝藻200万吨,实现资源化利用80万吨;实施生态清淤70平方公里,清除污染底泥2020万立方米,为太湖水质的持续好转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河湖管理与保护上,出台了《湖泊保护条例》,编制了《湖泊保护规划》,建立了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湖泊定期巡查执法机制,运用卫星遥测和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湖泊水域和岸线资源的有效监控。在河道管理与保护上,完成了全省《水系规划》,出台了全省关于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考核的要求,建立全省城乡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在水源地管理与保护上,出台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编制了《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面实施备用水源建设,成功处理了多起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保障了全省城乡供水安全。

四、发展民生水利,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水利发展的实际利益

我省把改善民生作为现代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五年中,投入60多亿元,解决127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600多万人饮水条件;投入104亿元,完成近2万多条县乡河道和6万多个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投入15亿元,完成500多座小水库除险改造任务,修建8857面塘坝建设;投入25亿元,实施了29座

大型灌区和10个中型灌区改造;以水系整治、渠系建设和灌排泵站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进,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和水生态环境。

五、发展智慧水利,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和精准调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全省水利系统得到普遍运用,各级防汛防旱决策指挥和水利工程调度信息化系统全部建成,水文站网测报传输系统完成自动化改造,重点河湖水域岸线资源的卫星遥测监控系统基本建立,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量质监控和优化调度系统基本形成,物联网技术在太湖治理中得到积极利用,水利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正在抓紧构建,不仅显著提升了水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而且直接推动了水利行业发展许多理念、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

“十二五”水利发展又将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早在年初,我们就开始组织对“十一五”水利发展的系统总结,开展对“十二五”水利规划九个专题研究,并在深入调研、广泛咨询的基础上,完成了江苏“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二五”我省水利发展的主题是: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主线是: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实现水利发展“四个转变”。即防洪减灾由传统防控向科学防控转变,水利建设从注重投资规模向注重投资效益转变,水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高效节约型转变,水利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服务转变。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体系。即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严格管理、生态健康的河湖保护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的社会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总

优化农田水利 篇6

摘要: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状,给水利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本文将对当前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水利施工管理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始终贯穿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水利施工管理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水利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水利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因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利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挂靠现象

实践中可以看到,国内很多部门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部门的考核指标过分强调任务完成与否,以致于许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追求规模效益,管理粗放、管理效率低下。其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挂靠现象,以致于水利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比如,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施工过程中未切实将施工质量管控放在首位;为了能够有效追求高效益,存在着严重的偷工减料、伪造资料等现象,导致大量的豆腐渣水利工程项目层出不穷。

1.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与质量隐患

水利施工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很难有效地深入到水利工程项目具体环节,存在着应付或者流于形式等现象。常见的问题是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敷衍了事;或者检管不及时、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以及抽检不到位等,以致于最后不得不返工。在该种情况下,水利施工现场出现了严重的混乱现象,施工管理流于形式。同时,水利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隐患,同时这也是水利施工最根本的问题。

1.3水利施工监管乏力

水利施工建设监管过程中,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地处荒郊野地带,拟建区域的交通、生活设施非常的匮乏;水利施工监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限,加之缺乏敬业精神,因此水利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而且制定的监管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同时,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来自于农民工,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限,尤其是对复杂的施工工艺、技术要点难以熟练驾驭,难以确保施工质量。比如,在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地质或者水源较为复杂的环境时,水利施工人员很难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以致于施工质量难以保障。

2、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技术培训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方应当不断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技能培训,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规范,让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技术与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施工管理人员入手,不断提高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建設发生率。以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为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影响因素比较多,主要成因在于水利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施工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中,为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各部门、各级应当加强水利专业人才及人才队伍建设,分批次、有计划地做好施工管理人才选拔与深造工作,这是确保施工管理的有效途径。

2.2健全和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管控的重点在于施工图纸设计、原材料准备以及分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强化施工质量管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第一,严格审查设计图纸,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图纸是基础和依据,施工前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了解施工设计师的意图;将图纸与会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会审,并非简单地对图纸有无差错进行审查,更重要的是要权衡其会不会对是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加强施工建材的质量管控。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实物强化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对质保书进行严格检查,特别是要保证规格、性能以及型号等,与设计要求相符;同时,还要对水泥、钢筋、防水材料进行严格试验,对于那些很容易出现碎裂、潮湿、变形以及受污染的施工产品,在运输、存放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当加强监控与管理。最后,对于关键、薄弱部分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水利建设工程的关键、薄弱部分主要决定于工程对象以及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比如框架结构梁、柱部位以及混合结构砌体的安装等,都是关键部位;所谓薄弱环节,主要是指新工艺和施工技术应用的环节,因为是首次施工应用,所以施工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也应当加强控制,比如轴线或钢筋位移、混凝土施工缝以及渗漏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加强对关键部位以及薄弱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加大施工监管力度,采取施工终身责任制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对工程施工过程加强管控,从行政上对水利工程实施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利施工管理规制,采取施工终身责任制、建设主体资格管理、工程承发包管理和工程建设程序管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严格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查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程质量验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先落实水利工程各单位、部门和各个项目负责人以及各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做到责任终身。

结语:总而言之,水利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长期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施工管理模式,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乐友 寇相坤 王树峰.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

[2]于忠富 仲艳萍 梁鸿丽.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3]王颖.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

[4]陈贵兴.试论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能[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

水利财务业务系统整合与优化 篇7

一、制定标准化的基础数据

一个被标准化了的基础数据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一个统一的基础信息,而且也是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换句话说,只有将基础数据标准化,才能够使得财务信息具备共享性和集成性。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的监督和辅助决策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制定上,对于水利财务业务系统的优化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基础数据的标准化需要包含会计科目、财政类款项、会计日历和财政经济分类等等内容。在这些内容当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就是会计科目和经济类分类,他们是整个水利财务业务系统的核心内容。

二、优化整合后的框架结构

水利财务业务系统在进行管理、业务和平台的一体化思想指导下的整合之后,能够综合完成包括预算、核算、资产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应用。被整合后的新的水利财务业务系统将资源管理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并能够提供财务管理和服务大众的信息平台。一个具备了个性化和灵活性的信息平台,能够完成系统之间的无缝隙对接集成,并能够全方位的而满足水利部门的和各级层次单位的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要求。在这一个平台之内,水利财务系统能够实现对所用费用的全过程监控,这对于规范财务的使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水利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于所属单位的统一管理,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真实和科学。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所属单位的日常经费管理。尤其是对于那些资金支出项目的监管,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笔自己的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第二,会计科目的统一设置和核算方法的进一步规范。这两方面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财务分析报告真实可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能够为管理层次的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保证。而在财政资金的管理层面上,水利财务业务系统应当将部门预算作为基础,并细化预算执行的每一个细节,以形成一个对外部门预算,对内项目预算的方式。与此同时,还应当统一财政和预算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执行的有机统一,这样能够达到细化单位内部处事及其业务处事的协同工作,对于提升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明确职责,设置权限

水利财务业务系统的职能主要是以提供战略决策,制定预算规划,并进行相应的监督考核为职能。而其所属的基层单位其职能则主要集中在执行层面,也就是进行具体的预算执行。实践证明,依据责任、权利对等的原则,适度分权能够更好的帮助整体系统进行有效的决策和监控。因此,水利财务系统在进行优化和整合期间必须做好相关单位和不同层次机构的需求和职能,以便于赋予对等的权利和责任,既有效避免由于权利过大造成的徇私舞弊问题,又避免由于责任过大造成的财务预算无法正常执行的现象。由此可见,权限的设置实际上也是责任和权利对等原则的体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水利财务业务系统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为了能够提升组织内部财务工作的效用,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逐渐成为财务系统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之下,财务系统的共享性也成为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信息报告的要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水利财务部门已经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然而,在这种共享性逐步实现的同时,也出现了组织重要财务信息的泄露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出现。为了杜绝这一现象,进一步提升财务系统工作的效率和安全。组织内部的财务业务系统部门就需要在信息安全上进一步进行优化。信息安全优化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权限的设置。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措施:首先,保证水利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权限。通常来讲,主要是上一级单位能够实现对下一级单位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查询。当然,也能够完成本层次内的财务信息查询。其次,进一步强化财务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再给组织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网络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杜绝恶性网络侵入事件的发生,水利部门除了需要进行定期的系统安全升级以外,还应当更新网络配置。最后,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是直接接触财务信息的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将直接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安全。因此,在任用财务管理人员时,除了要保证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之外,还应当定期的对他们的进行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培训,以达到财务信息人员管理上的安全。

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经过实践和完善两个环节。尤其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原有系统整合和优化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利财务业务系统的整合和优化,除了要完成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和优化框架结构之外还应当明确各层次的需求,并设置相关的权限。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提高财务网络化安全的构建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水利部门财务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为其组织单位的相关利益者提供可靠而科学的财务信息参考依据。

摘要:随着发展,国家对水利部门预算和支付等财政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水利财务业务系统已经无法适应财务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和信息化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财务业务系统的整合与优化的措施,以期提升水利财务业务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水利财务系统,整合与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守高.水利财务业务系统整合优化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1(5):55-56.

[2]沈启祥.如何加强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4(下半月):23-24.

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分析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优化设计,组织设计

1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优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水利工程在施工前期需要进行详细, 周密的调查研究以及相应的设计准备工作。首先项目的主要决策人员要详细的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 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论证, 通过上述的准备工作, 做出项目的具体建议书, 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以及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等。其次在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拟定的过程中要进行具体的设计。由于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水利工程的设计优化主要有三个优点。第一个优点是水利工程的设计优化能够在技术的角度来节省工程的施工成本;第二个优点是水利工程的设计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工程的资金投入;第三个优点是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能够非常好的体现工程的设计优越性。因此我国的水利工程中, 非常重视设计优化环节。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要详细的对拟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通过这一过程来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

2 我国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优化设计

关于我国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优化设计的分析,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对于施工组织的具体优化设计。第二个方面是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对于施工控制网的具体优化设计。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2.1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对于施工组织的具体优化设计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要针对施工的组织进行优先考虑, 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因此本着指导工程施工的观点, 我们也要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考虑施工组织的设计优化。文章针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进行以下分析。

(1)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熟练的掌握和利用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规划设计。我国在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应用现阶段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技术, 将互联网技术的优秀发展成果应用到优化设计的过程中来。现阶段的互联网规划技术能够提供相应的数学设计模型来服务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通过生动的数学设计模型能够清晰的体现出设计的优化设计的图形信息, 给我们在优化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建模的便利。伴随着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工程规模逐渐增大以及难度逐渐增加, 在工程的优化设计过程中, 很难对其进行单纯的经验优化, 需要借助相应的互联网规划优化设计。通过互联网的规划优化设计能够将工程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案有效的提升。因此我国现阶段很多的工程施工优化设计都在利用互联网的规划设计进行辅助, 取得了非常好的设计效果。

(2)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重新对是工程施工组织进行技术性的经济分析。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 对于其经济性的设计非常关键, 因为这样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服务问题。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其施工组织的经济性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科学的设计计算来保障施工组织的经济性。施工是组织的最佳设计方案往往都是通过相应的优化设计来完成的。在进行施工组织的优化设计过程中主要的设计方面包括了三个。第一个是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二个是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保障工程的施工工期;第三个是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保障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中首先要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其次是要保障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按时完成;最后要考虑工程的施工成本问题, 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整个工程的成本降低。在完成整个工程施工组织的优化设计以后要对其中的经济性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确认。通过经济性的比较来选择最优化的优化设计。

(3)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引进并且利用先进的技术以及工艺。对于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来讲, 充分的利用现阶段最新的相关技术和工艺是非常必要的。伴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我国水利方面的新技术, 新材料以及新工艺正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过程中, 因此低于我国的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 要摆脱原因的设计公式和设计经验, 充分的利用现阶段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提升整个工程的设计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设计的时效性, 设计的经济性以及设计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吸收一切可以借鉴的科学技术进行优化设计, 确保优化设计的技术含量。同时我国的优化设计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技术来进行优化设计。

2.2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对于施工控制网的具体优化设计

(1)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相应的工程布置方案。在工程的施工控制网优化设计过程中, 要确保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施工的整体布置, 同时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过程中一旦确定的优化网点, 我们就要针对网点进行设计优化, 同时也要注意优化网点的周边设计网点, 确保这个工程的轴线设计误差在可控的范围内。

(2)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对平面控制网络习体系的施工技术进行慎重的选择。由于施工现场的不同, 都会存在区域性的差异, 因此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经度和维度进行设计优化。我们在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充分的将设计方案进行区域统一, 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的坐标体系是国家坐标体系。因此选择控制网点的过程中要根据区域性的差异慎重的选择。

(3)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设计的规划和控制网系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种工程项目建设, 规划设计都是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基础, 因此, 在进行工程施工控制网设计与设置时, 都要尽最大可能与工程规范设计阶段的控制网网点联系, 即使工程的控制网受施工网的影响发生了改变, 也可以通过转换的方法来对施工控制网和规划设计控制网进行验证, 证明它们是一致的。

(4)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有相应的保护设计和监测设计针对控制网系统中的网点。在埋放施工控制网的网点时,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埋放能够有利于延长网点的埋藏时间和观察的便利性, 同时, 还要降低工程施工对网点所造成的影响, 所以, 一旦网点进行了选埋, 就要在相应位置设置标识, 并对其采取保护措施。此外,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控制网的网点进行重复检测。

参考文献

[1]黄合义, 姜言亮, 龚晶, 等.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7 (4) .

[2]耿汉文.水利工程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J].现代测绘, 2005 (S1) .

[3]李金平.浅谈优化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西部科技, 2004 (11) .

[4]刘波.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2) .

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优化策略 篇9

1 水利施工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

虽然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 施工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新工艺和新设备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水利施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优化。

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水利施工技术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 很多施工单位采取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没有形成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承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 从而阻碍了水利施工技术的优化。施工技术专业性低。科技代表着生产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科技发展的时候, 因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关系。设备老化更新缓慢。很多施工单位受资金和规模所限, 没有及时对施工设备进行更新, 再加上检修与养护措施不力, 使得施工设备严重老化, 无法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的要求。

2 水利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2.1 注重技术创新, 优化管理模式

施工单位需要增加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 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以加快施工技术优化速度。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 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并加强与科研所和技术院校的合作, 共同开发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艺, 以及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研究。施工单位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 总结和完善管理方法, 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使施工技术可以早日创造经济效益。

2.2 引进技术人才, 培养技术骨干

在水利施工技术的优化过程中, 技术人才是关键因素。因此, 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工作。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系统的人才评价、选拔和任用等管理制度, 以及完善的奖励机制, 以优厚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加入;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技术骨干的培养工作, 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深造的机会, 帮助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经验积累, 从而形成技术过硬和创新意识强的技术队伍。

2.3 加强技术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技术组织的管理制度。在水利工程施工中,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厂站、车间和班组等3级的技术管理体系, 采取分级负责形式的管理, 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施工单位需要建立资料收集、故障分析和信息反馈等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组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等活动, 促进施工技术的革新。施工单位需要建立施工设备运行的管理制度。在水利工程使用施工设备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需要遵守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规范操作, 并通过运行记录、仪表指示和设备巡检等分析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设备维护制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加强对设备的技术监督,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 了解设备运行的状况, 保证施工设备的性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要求。

2.4 保障技术人员素质, 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需要对技术人员采取持证上岗的措施, 认真审核技术人员的操作证书, 考察其对施工设备的操作技术和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技术处理方法, 在确保其能力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要的基础上, 为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施工单位需要施工质量控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 施工单位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分析资料, 建立质量控制表, 审核施工图纸和变更设计, 以建立完整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 从而在施工技术层面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促进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 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应用施工技术,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注重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加快施工技术的创新步伐, 在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 实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分析了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 并从注重技术创新, 优化管理模式;引进技术人才, 培养技术骨干;加强技术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保障技术人员素质, 提高施工质量等4个方面入手, 探究了水利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以期为水利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现状,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振, 程小龙, 朱方敏.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9) :20.

[2]孙晓凌, 徐志宏.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 (06) :269-27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案的优化 篇10

在日常生活中,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建设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进行相关质量控制措施的调整。实际上, 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应用材料还是相关人员的自身操作模式, 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就要做好水利工程中的各个细节, 实现其质量体系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1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特点的分析

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应用建设, 它关乎国家的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及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化。在水利工程的应用过程中, 要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 展开一系列的防治措施的应用, 这是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重点工作。通过对影响水利工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以保证一些不必要措施的避免, 稳定水利工作的流程。这要求我们就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各个质量问题, 展开深化了解。从水利工程本身的建设情况而言, 水利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需要多工种进行全面的协调施工、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比较严重。就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意义而言, 水利工程作为维护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基础性工程, 对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工程施工情况而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 工程建设周期的影响因素多。就投入而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2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施工的因素

除了上文的几个因素,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运行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环节。比如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工作环节, 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问题, 施工技术机械的应用等, 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模式的应用, 对于水利工程的稳定发展, 影响巨大,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对工程设计人员自身设计技能的提升, 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设计理念的明确, 有利于相关人员实现对工程施工情况的深入了解, 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工, 受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经验方面的限制, 在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 而管理工作人员能否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因此人的因素自始至终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 施工材料是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获得良好的质量, 必须要针对施工材料质量展开控制。在实际工作中,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应用到各种材料。因此实现各个施工程序的材料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工程项目开发部门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管理应用, 导致了不合理材料的大量投入, 从而引起后期质量的质变, 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视, 如果工程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水利工程也不会得到有效开展。做好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工作对提高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以及确保工程施工建设进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对施工设备与施工工具的采购控制、使用控制以及养护控制, 机械设备的采购工作要立足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机械设备的使用控制, 要严格的规范机械设备造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实施人机固定制度。机械设备的维护控制, 报确保设备维护工作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通过对方法控制体系的应用, 可以实现水利工作的正常开展。所谓的方法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分别是施工技术模式、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及其施工工艺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影响施工工作正常进展的关键部分。也就是只有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才能保证施工各个程序的协调。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措施的优化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辩证的分析,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实现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全方面的、多层次的控制体系的应用。这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实现工地准备工作体系的健全。比如进行一系列的勘测材料的应用, 确保对工地附近环境的深入分析。在勘测工作过程中, 需要针对一系列的设计环节展开优化, 确保设计环节及其施工环节的有效协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针对工程的需要, 展开相关设计工作的优化, 确保其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目前来说, 由于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偏重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模式及其质量模式的应用。而对投资起决定性作用的设计阶段却不太重视, 以至于“三超”现象频繁出现, 却没有对设计单位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最终以名正言顺的“调整概算”来了结, 这样对可行性研究的成果是不公正的, 也诱导了许多钓鱼工程上马,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对大型的水利工程, 最好实行设计监理, 以通过控制设计质量, 真正做到节省投资。做好基础工程的施工。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 要视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类型、级别、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而定。

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要针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展开分析, 保证土石坝施工方案及其土石方工程环节的优化。促进其填筑环节、运输环节及其开挖环节的协调。在土石坝的建设过程中, 要确保其挡水建筑物的有效建设, 实现其稳定性、不透水性的提升, 解决其沉陷过程中的各个问题。针对填筑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混凝土坝施工环节及其相关混凝土工程施工环节的优化, 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效益的提升, 这对水工混凝土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上述环节的稳定开展, 要针对施工工艺的相关问题展开解决, 实现建筑物整体性的建设, 保证混凝土自身密实度的提升。质量竣工验收, 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 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做到以下几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 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4 结束语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可以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保证水利工作的稳定运行, 实现其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菊玲, 师万强, 张艳丽.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水利, 2009 (4) .[1]潘菊玲, 师万强, 张艳丽.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水利, 2009 (4) .

[2]张会军.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 .[2]张会军.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 .

优化农田水利 篇1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进度 控制 优化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日益蓬勃发展。“兴水利,除水害”,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优化资源配置,采用节约式开发,尽量发挥每一笔水利投资效用,更具有小可估量的作用。对此,一定要选择最优方案,以降低建设造价,缩短建设工期。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相关简介

1.1施工进度控制的含义

施工进度是保证工程的工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的一项指标,对于工程在施工期间,要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的安排人力和设备,保证资源的供应及时,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完工。在施工期间,要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看实际的施工进度和预期的计划是否一致,如果出现偏差,要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

1.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一般工民建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工程规模更为庞大,涉及专业多、牵涉范围广,因此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限制,并且众多的随机因素都可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材料、设备、资金因素的影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程量巨大,工期长,必须采用配套大容量的施工设备,高度机械化施工,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材料和劳动力等资源;施工技术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须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要求有一定的施工强度和温度控制措施;勘察设计因素的影响,勘察资料不准确,设计内容不完善或有缺陷,设计对施工的可能性未考虑或考虑不周等都对进度有很大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原则

2.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分解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组成复杂,参加建设的各方主体也很多,这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为了有利于各方建设主体制定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和对建设进度目标控制,对项目的总进度目标进行分解,建立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体系。

2.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原则

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就是按不同建设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时间对建设总工期(或施工工期)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级控制。表现为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计划编制,从整体到局部,从年计划到周计划,内容上从粗到细,都要有完整的计划编制。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要逐层分解,细化落实。

2.3建设进度与投资和质量的协调控制原则

如前所述,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与投资和质量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控制时,必须兼顾建设投资目标和质量目标。只有当对建设进度目标、建设投资目标和建设质量目标进行统筹协调时,才有可能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投资)、最快的建设速度(进度)和最佳的产出效果(质量),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方法和优化

3.1横道图法

在网络计划技术产生之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横道图来编制和表达施工进度计划,它是施工中应用最广,历时最长的进度计划表现形式。横道图的横向线条结合时间坐标,来表达各个工作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持续时间、总工期以及流水作业的情况,对各种资源的计算也便于从图上进行叠加。这种计划形式比较容易鉴别,表达简明,直观易懂。利用横道图法可进行施工进度的比较分析。其中横道图比较法,是指在项目施工中检查实际进度收集的信息,经整理后直接用横道线并列标于原计划的横道线下方,进行直观比较的方法。通过记录实际进度数据,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为进度控制者提供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為采取调整措施提供了明确的任务。

3.2网络图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规模日益扩大,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国外陆续采用了一些计划管理的新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利用网络计划控制建设工程进度,可以弥补横道计划的许多不足。首先,它能够明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明确各项工作的机动时间,而且网络计划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优化和调整。在实际施工中,网络图法一般供专业进度控制人员使用,横道图则供施工调度人员和施工作业班组人员使用。

3.3前锋线比较法

前锋线比较法是在原时标网络计划上,从检查日期的坐标点出发,用点划线一次连接各项工作的实际进度的前端点,最后连接另一时间坐标轴上的检查时间点,形成垂直的折线,故称为前锋线。按前锋线与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判定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偏差。若前锋线为直线,则表示到检查点处进度正常,若前锋线为凹凸线,则表示到检查点处进度出现异常,其中,左凸表示进度滞后,右凸表示进度超前,两者均属异常。简言之,前锋线法是通过施工项目实际进度前锋线,判定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偏差的方法。

3.4列表比较法

当采用无时间坐标网络计划时也可以采用列表分析法,即是记录检查时正在进行的工作名称和已进行的天数,然后列表计算有关参数,根据原有总时差和尚有总时差判断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列表比较法的步骤为计算检查时正在进行的工作、计算工作最迟完成时间、计算工作时差、填表分析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若工作尚有总时差与原有总时差相等,则说明该工作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若工作尚有总时差小于原有总时差,但仍为正值,则说明该工作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后,产生偏差值为二者之差,但不影响总工期;若尚有总时差为负值,则说明对总工期有影响,应当调整。

3.5曲线比较法

曲线比较法是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绘制一条按计划时间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曲线,然后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检查时间实际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曲线也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的一种方法。

4.结语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历来是研究的热点,也是重点、难点。这不仅与水电工程本身的特殊性有关,最为重要的,是由于其施工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说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要对实际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将实际运行状况和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发现出现偏差,要及时找出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对于工程的进度要实行动态控制方式,适时作出调整,保证工程能够按期完成。

参考文献

[1]袁光裕,水利工程施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探索 篇12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划

水利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多个部门, 工程本身由不同的施工阶段组成, 每个阶段都需不同的工种进行联合作业。水利工程施工往往都有一定的工期, 因此时间紧、任务繁重。要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秩序以及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

1 水利工程及其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水利工程与其它的工程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水利工程一般规模都比较大, 因此施工和建设周期相对比较长, 而且往往都是分好几个工期来完成, 这就需要很长的施工时间。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程, 从设计到施工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专业, 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工种同时进行作业。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大型的机械和设备, 在施工现场进行作业, 这使得施工现场比较复杂, 大量人员和机械混合作业, 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 稍有不甚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野外进行作业, 甚至在人烟罕至的山区进行施工, 因此基础条件较差, 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如修筑道路, 在附近成立临时的一些厂房, 还有工人宿舍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的修建, 这些工作如果做不好, 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正式施工。要保证水利工程项目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竟然有序的进行, 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以水利工程项目为对象, 围绕其进行相应的设计, 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 设计人员要对施工现场以及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从而保证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符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发挥以及相应的标准, 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避免各个施工阶段相互冲突,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在规定的工期之内顺利的完成。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存在的缺陷

2.1 我国的施工组织设计人员才能没有

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为没有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 还有一些编制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 且缺乏实际的设计经验, 只是一味的照搬照抄以往的施工组织设计, 缺乏独立的创新精神。这样编制出来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的施工情况相脱离,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 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2 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候, 不同的

工程项目的编制是各不相同的, 这要求编制人员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 从而确保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符合当前工程的实际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 往往由多个不同的编制人员同时对同一个工程进行编制, 这些编制往往重复,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延误了编制的时间。

2.3 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仅仅

只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其重点放在了提高施工效率, 缩短施工时间, 而没有重视对成本的控制, 甚至为了提高施工的效益而牺牲成本, 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探索

首先在理论上, 根据设计中的工程量,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序进行工程的分项, 根据总进度进行分部工程的网络进度计划。之后, 可以确定出哪个工程部位需要多长时间能进行完, 由此也可以根据定额计算出需要投入的施工设备及人力等资源。其次在实际中, 工程管理部门应对水利工程的大中小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 经过分析和归纳, 整理并发布, 则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 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 从而推广先进经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 突出目标, 结合实际, 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 要具有竞争性, 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施工组织设计应扩大深度和范围, 对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估, 实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体化, 扩大技术积累, 加快技术转化, 使新的技术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 建立施工组

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工程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 经过分析和归纳, 整理并发布, 则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 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 而且能推广先进经验。

3.2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就是根据不同

工程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现有的和可能创造的施工条件, 从实际出发, 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 应根据多年积累的施工技术资源, 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 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特殊性, 从技术及经济上互相比较, 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使技术上的可行性同经济上的合理性统一起来。

3.3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 突出

目标, 结合实际、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 要具有竞争性, 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

3.4 实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模块化编制,

更多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以便进行积累、分组、交流及重复应用, 通过各个技术模块的优化组合, 减少无效劳动。

3.5 努力贯彻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走

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逐项地编制质量保证计划, 与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同时进行, 并努力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3.6 施工组织设计应扩大深度和范围, 对

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估, 实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体化, 扩大技术积累, 加快技术转化, 使新的技术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 提出工程施工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现场管理、各项生产要素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它既解决施工技术问题、指导施工全过程, 同时又要考虑到经济效果。它不断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 而且在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着作用。每一项施工组织设计, 都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因此, 应大力发展和运用信息技术, 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作业机械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 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增强竞争力,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重视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 全面改进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 使信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业机器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 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伍柏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13) .

[2]王谠.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缺陷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1) .

上一篇:哲学道路论文下一篇:教师素质评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