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鉴定

2024-05-21

调查鉴定(精选10篇)

调查鉴定 篇1

用户调查是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广鉴定通则TZ 5-2006《用户调查》规定“调查方法可以采取实地或发函调查”。在实际操作中遇到推广鉴定项目集中且用户调查数量较大的情况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鉴定成本,发函调查(下称“函调”)成为重要的调查方式。随着函调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大量运用,该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如何正确判断用户调查记录表(下称“调查表”)反馈的农机具故障情况及准确判定故障程度成为摆在众多农机鉴定机构技术人员(下称“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此处以轮式拖拉机用户调查为例,作如下探讨。

一、函调用户故障情况反馈现状

“故障情况”是TZ 5-2006《用户调查》的A类判定项目,该项“无严重以上故障”为合格,是用户使用情况调查综合评价为通过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否正确判断故障情况并准确判定故障程度一方面涉及推广鉴定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直接关系着被鉴定产品能否通过推广鉴定。因此,技术人员的工作必须科学、客观和公正,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

TZ 5-2006《用户调查》规定:“故障情况应记录农机具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故障部位和故障形式。故障程度分为四级: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及致命故障。在相关农机产品标准中有故障分类表的,按产品标准执行;无产品标准或故障分类表的,农机鉴定机构应在鉴定大纲中明确相应农机产品的故障分类。根据记录发生故障的实际情况,由农机鉴定机构的技术人员做出判断。”目前GB/T24648.1-2009《拖拉机可靠性考核》对轮式拖拉机各类故障的分类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在四类故障程度以外,还定义了误用故障。可靠性考核的判断规则中,误用故障不计入故障次数。

技术人员在核实调查表故障情况时常遇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用户填写了故障信息,但故障部位、故障形式、处理描述不清或前后差异大;二是用户自行对故障程度进行判定,判定不够专业;三是用户未对故障原因进行说明,由于使用不当导致的误用故障未能有效识别。上述情况给技术人员准确判定故障分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增加了随后一系列必要核实工作,包括进一步实地调查核实。

二、故障情况常见问题分析

1.用户填写了故障信息,但故障部位、故障形式、处理描述不清或前后差异大。常见有以下两类情况:一是用户限于专业知识和表述能力,对故障部位和故障形式不明确。例如,某用户仅填写“组合仪表”四字,但未说明是单个仪表有故障还是组合仪表整体出现故障,具体情况也未见描述;另一用户称“机盘部位漏油”,故障具体部位指示不清楚且没说明漏油严重程度。二是用户填写的故障较轻,处理却涉及严重故障。据实地调查了解到,三包人员因服务距离较远,无法现场判断零部件损坏程度,为保证工作效率,实施以换代修,使故障程度看起来为严重故障。例如,某用户填写“方向机不灵活”,处理为“换泵”;另一用户反映“发动机马力下降、声音突变”,处理为“更换油泵后解决”。

2.用户自行对故障程度进行判定,判定不够专业。TZ 5-2006《用户调查》规定:“根据记录发生故障的实际情况,由农机鉴定机构的技术人员做出判断”。判断是依据故障实际情况,对照GB/T 24648.1-2009《拖拉机可靠性考核》进行判定,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而用户一般不知对应的判定标准。从函调反馈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用户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调查表中故障程度进行了判定填写,这样经常出现判错的情况,部分严重故障被用户判为一般故障,部分一般故障被用户判为严重故障。例如某用户所驾驶拖拉机“暖风管水阀划开”后“应用铁管连结”,在未说明水阀划开具体情况及处理方法是否为三包行为的情况下,将此故障列为“严重故障”;另一用户填写了“发电机不充电”,标注该故障为一般故障”,而根据标准“发电机“损坏”应为严重故障。另外,技术人员对故障实际情况进行补判,还容易导致不了解情况的人员认为是随意更改用户意见。

3.用户未对故障原因进行说明,由于使用不当导致的误用故障未能有效识别。这类常常是存在争议且较难判断的故障,表现有以下:一是出现故障未引起重视,继续使用,导致更严重的故障。如某用户的拖拉机出现转向力增大的情况,由于机手未发现转向油不足,进而继续作业导致转向泵的磨损。二是使用条件不好,如燃油中杂质多,作业环境粉尘大,各类滤芯提前失效。调查表中相当部分的故障是柴油滤清器或空气滤清器较脏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功率不足,更换滤芯解决。三是使用中操作或,保养不当。如磨合期内大负荷作业,磨合期后未及时进行保养。四是出现意外情况。如某机手驾驶过程中出现剐蹭,导致发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三、常见问题处理方式及故障程度确定方法初探

在TZ 5-2006《用户调查》框架范围内,针对函调反馈的故障情况处理方式和对故障程度判定方法,我们进行了谨慎的探索与尝试,采用“步进式”处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对显而易见的、不涉及有争议的故障,由从事调查或汇总的一般技术人员直接判定,而对表述不明,难以判定的故障情况,则由部门专家核实,提出相应的建议,由集体研究决定。现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由审核函调用户记录表的技术人员电话联系对故障表述不清的用户。该步骤主要了解相关农机是否确实存在故障问题,需确认故障具体部位和形式,此时要判断是否属于误用故障,若为误用故障,则以可行方式联系用户作补充说明。如果拖拉机故障部位、具体形式和情况明晰,故障类别易于判定,则由负责相应审核工作的技术人员直接做出判定,否则将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由责任部门组织小型研讨分析并判定故障程度。责任部门根据上一步用户准确描述的故障部位及具体形式、原因和故障情况进行讨论,并做出判定。若仍无法准确判定,则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由责任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现场核查。本步骤主要在第一步和第二步或技术人员对故障判定仍有争议的情况下开展,尤其对严重故障判断的判定存在分歧的情况。调查组在现场核查过程中,应详细了解并准确记录故障部位、具体形式等情况:如果根据相关标准易于判定故障程度,则由调查组提出倾向性判定意见并随调查记录一起提交责任部门;若无法根据相关标准判定故障程度,则将相关详细记录提交责任部门,按第二步方式进行讨论判定。若仍无法准确判定,则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由责任部门初步讨论并形成倾向性意见后报责任单位,责任单位组建专业技术小组研讨相关故障情况,确定故障程度。本步骤主要针对通过上述三步调查分析后,故障部位及具体形式已明晰,但仍无法准确判定故障程度的情况。出现该情况可能是因为故障情况复杂,根据相应标准、大纲难以准确判定;也可能是对非因机具质量问题导致的故障,如蛮横操作等导致的故障存在争议。

四、小结

用户调查是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重要内容,其中农机鉴定技术人员正确判断函调所得故障情况并准确判定故障程度影响重大。针对函调收回的调查表中故障情况反馈出现的常见问题,农机鉴定机构应该本着科学、客观和公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核查确认,做到实事求是,保障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

调查鉴定 篇2

调查时间:年月日时

调查地点:

调查人:、、被调查人:、、、、现就、夫妇申请病残儿鉴定情况进行社会和家系调查,请各位如实反映该夫妇孩子及其三代以内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转反面)

被调查人签名(摁手印)

:手印手印:手印手印:手印手印

调查人签名:

乡镇(街办)盖章:

年月日

注:

1、调查人为乡镇(街办)计生工作人员,调查人为提问者,被调查人为回答者。

2、被调查人为申请人的老邻居、老同事,并对该夫妇情况较了解的知情者。

3、问或答要涉及夫妇双方小孩的病史,三代之内有无遗传性病史,有无近亲结婚史,小孩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调查鉴定 篇3

关键词:岩矿鉴定;地质调查;问题对策

区域地质调查中岩矿鉴定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工作,对于地质调查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地质调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岩矿鉴定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岩矿鉴定工作的重视,不断提升岩矿鉴定质量,从而保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岩矿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岩矿鉴定工作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具有重要价值,但随着岩矿鉴定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很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甚至直接影响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具体来说在当前岩矿鉴定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专业鉴定人员资源比较缺乏

岩矿鉴定工作本身的专业性较强,既需要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又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对于鉴定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只有专业的鉴定人员才能完成岩矿鉴定工作。但随着地质调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样品单价不断上涨,导致地质机构不得不进行人员缩减来维持日常地质调查工作,这就使得地质机构中的专业岩矿鉴定人员急剧减少,不能满足当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很多工作都难以开展。

(二)室内岩石鉴定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脱节

岩石鉴定工作应该是配合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开展的,地质调查人员亲自参与岩石鉴定能够有效提升鉴定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地质调查的结果准确性,但由于现在地质调查机构当中的地质人员较少,平时主要忙于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工作周期较短,能够参与鉴定的人员非常少,地质调查人员没有多余的精力来进行岩石鉴定工作,而且本身调查机构中很多年轻的技术人员在岩石鉴定专业上的培训不足,对于岩矿鉴定工作的专业性能力不足,很难胜任岩矿鉴定工作,导致野外地质调查取回的岩矿样品无法及时得到相应的鉴定检查,导致地质调查与岩矿鉴定工作之间出现脱节。

(三)岩矿鉴定质量大幅下滑

由于地质调查机构中的人员比较缺乏,进行岩矿鉴定工作的人员多是年轻的研究生或是毕业生,在岩矿鉴定工作上的经验不足,对于岩矿鉴定方面的操作和实践掌握不够熟练,而专业的鉴定人员则更多将精力放在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上,对于新的岩矿鉴定规范要求理解不足,对岩矿鉴定监控不足,导致岩矿薄片的鉴定质量有所下降,包括岩石鉴定的定名规范性不足,矿物镜微观特征、蚀变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等描述不清,重要造岩矿物中的斜长石牌号和光性参数这类的定量数据较少,导致对于岩矿鉴定报告的结果不够详细和准确,对地质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详细度也是不足的。

二、岩矿鉴定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于当前岩矿鉴定工作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地质机构应该及时引起重视,积极分析当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岩矿鉴定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加强专业岩矿鉴定人员培训工作

当前岩矿鉴定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与专业岩矿鉴定人员缺乏直接相关的,因而加强对专业岩矿鉴定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鉴定工作因人员配置不足而无法开展的问题。一方面地质院校要调整岩矿鉴定方面的专业设置,加强岩矿鉴定专业学科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岩矿鉴定人才,满足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和岩矿鉴定工作需要。同时地质调查机构和地质勘查单位应该加强对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进行岩矿鉴定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能够让现在的地质勘查单位中的鉴定人员能够胜任岩矿鉴定工作。同时地质调查机构要加强对岩矿鉴定工作的重视,在单位内部构建岩矿鉴定队伍和组织,为每个区域的地质调查项目组配备专业岩矿鉴定人员,不断为地质调查机构充实岩矿鉴定人员力量。

(二)加强野外地质调查与岩矿鉴定之间的配合联系

针对于岩矿鉴定与地质调查存在脱节的问题,应该加强岩矿鉴定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之间的联系,并且在配备专业岩矿鉴定人员的前提下要求地质调查人员直接参与到室内岩矿鉴定当中,并且强化室内岩矿鉴定的新要求和规范,室内岩矿鉴定人员也要参与到野外地质调查当中,能够及时了解地质剖面测制的过程,这对于岩矿鉴定工作也是帮助的。而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也要参与到岩矿薄片的观察鉴定当中,尤其是对于薄片的剖面、地质体进行观察分析,并且就地质问题与岩矿鉴定人员进行沟通研究,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地质调查人员和岩矿鉴定人员的工作素质。

(三)加强岩矿鉴定工作质量管理

针对于当前岩矿鉴定工作质量下滑的现象,地质调查机构应该加强对岩矿鉴定工作质量的管理,对于岩矿鉴定单位能力进行审核选择,选择资质较高的岩矿鉴定单位进行岩矿鉴定工作,并且加强对岩矿鉴定的监管力度,对于岩矿鉴定出具的报告中各个项目进行核查,包括岩矿薄片的各项性质描述是否详细准确等进行检查。同时岩矿鉴定单位内部也要加强质量控制,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岩矿鉴定报告的准确度,从而不断提升岩矿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结语:岩矿鉴定当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调查和鉴定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并在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中不断提升岩矿鉴定水平,加强对岩矿鉴定技术的研究,强化对岩矿鉴定工作的管理,这样才能不断打开岩矿鉴定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提升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水平。

调查鉴定 篇4

这个现象令人深思。在目前各单位普遍感到档案库房紧张、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 企业为什么对早已保存到期的档案不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销毁, 而是任其无限度地与日俱增呢?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旧标准产生遗留问题。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1984年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 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 其中“涉及外事和对外改造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要永久保存。1998年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出台, 将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统一规定为15年。在管理办法修订前的十多年中, 大部分与国外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对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标准尤其是对外“涉及外事”几个字普遍感到难以把握。有的单位从建厂的设备、生产技术到所用的原料都是从国外购买, 生产的产品也大部分销往国外, 因而认为本企业的会计档案基本上都是“涉外”, 索性将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统统定为永久;有的企业认为十几年之后, 会计档案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没有永久保存的必要, 即使部分档案归档时定的保管期限较短, 还有销毁前的鉴定这一程序来补救, 于是就不加区别地将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全部定为15年。尽管以上这两种观点造成企业对会计档案鉴定标准的选择有宽有严、对保管期限的选择有长有短, 其结果却是相同的。前者将会计档案全部永久保存, 永远省略了“销毁”这一工作环节, 档案数量只增不减;后者因为会计档案归档时的鉴定简单粗糙, 对保存到期的档案须进行细致的鉴别, 工作量太大, 也造成了销毁工作一再延迟。

2. 鉴定销毁工作缺乏具体的操作办法和科学的档案价值评价体系。

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档案管理办法中, 涉及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这一内容时, 往往只是笼统地规定“根据档案的保管期限”、“按规定的程序报批”等, 而事实上, 具体到每份档案的销毁是很难根据保管期限来判定的。对保存到期的会计档案价值的鉴定不仅要依据档案所涉及的债权债务是否结清, 还需要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保管档案的成本、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外在因素来综合考虑, 需要有一系列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测定。而当前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方面的薄弱往往使企业需要对档案进行鉴定销毁时却不清楚销毁的工作程序和具体的工作方法, 有权决定销毁的部门也难以审批。

3. 会计凭证的立卷方法不利于鉴定销毁工作的开展。

目前, 会计部门对凭证的整理, 通常的做法是以“月”为周期按照“转”、“银”、“现”等资金使用方式将凭证进行分类, 在每类中根据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凭证号, 然后装订成册, 全年的会计凭证按月份顺序编制卷号。由此可以看出, “时间”是当前会计凭证整理立卷的主要依据, 因而目前的这种立卷方法很难将关于同一事件、同一组织或同一个人的会计材料集中一起立为一卷。而保存到期的会计档案的鉴定却必须围绕同一事件、同一组织或同一个人来进行。根据规定, 在对保存到期的会计凭证进行鉴定时, 必须要逐份进行调查核实, 弄清所记账款的来龙去脉, 以及与此有关的债权债务是否了结。对企业来说, 大都有长期业务往来的客户, 如果要对企业与某一客户多年来的所有业务往来账目都一卷卷查对, 对所有款项一笔笔算清, 可以说, 目前的会计凭证的立卷方法无法为此提供方便的服务。

4. 企业对销毁工作的不重视。

很多单位对档案的销毁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认为在目前企业机构精简、人员紧张的情况下, 抽调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开展这项表面上看不能创造效益的工作无太大意义。还有一些企业的领导怕担责任, 认为档案既然已经存放那么多年, 再多存几年也就多占几间库房, 而一旦销毁了, 万一要用, 谁负责?所以, 缺乏企业领导的支持, 企业档案的销毁工作只能是写在制度中的内容, 企业档案库房中的档案信息资源只好是“日益丰富”的局面。

以上诸多因素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正常开展, 但因为在国有企业改制完成以后, 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企业档案的决策权和处置权。修改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权为本单位所有, 因此, 企业作为一个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 绝不会无限期地付出巨大的费用去开展一项没有多少回报的工作, 企业会计档案的销毁工作肯定会随着档案保管费用的增加与企业对到期档案利用的减少而开始启动。

精神疾病医学鉴定调查提纲1 篇5

一、被鉴定人姓名、别名、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职务、家庭出 身、本人成份、民族、政治信仰、籍贯、详细地址、工作单位、现押何处。

二、被鉴定人的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与被鉴定人相处关系如何,对其有何影响。这种相处有否转变,何时转变,家庭的生活来源及生活状况。

三、被鉴定人的父母双系三代何人患神经精神病、主要症状、诊断及病情转归,家族有否自杀、犯罪及性格特殊者,其具体情况如何?

四、被鉴定人父母是否近亲婚配,母孕期及出生情况,幼年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有何绰号,其原因,父母教育方式与长辈及同辈相处关系。

五、何时上学,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喜欢和讨厌哪门功课,其原因;有无逃学、留级、升换学校情况及其原因,与同学、老师相处关系。

六、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参加工作,任何职务,劳动态度,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及作风。以往有无错误或犯罪行为,有何奖惩,受何挫折,调离职情况及原因。

七、婚姻经过,何时何种方式结婚,夫妻感情、生育情况。被鉴定人对配偶及其子女的态度如何,有否离婚、丧偶、再婚,其原因如何,对其有何影响,有否婚外性行为,具体情况如何。

八、既往患过何种主要疾病,若有脑炎、脑膜炎,脑外伤、中毒、高血压、抽搐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其患病的时间、原因、症状、诊病经过及目前病情,记述更应详尽,凡门诊、住院者病历应有复制件。1

九、个性特征如何,包括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生活习惯、特殊嗜好、性格的描述,如敏感多疑、胆小孤僻、活跃急躁、犹豫不决、果断等,何时何原因发生转变,如何转变的,有无怪癖。儿童少年时有否危害社会的行为,如偷窃、出走、斗殴、性犯罪及其他劣迹。

十、申请鉴定的原因及事件(案件)发生的情况和处理经过。

十一、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包括言语、思想、举止、习惯,其具体表现。有何特殊情况,与以往有何不同,如怀疑精神异常,其发生的时间、原因、具体表现,演变过程,治疗情况,如就诊住院者,应复制门诊住院病历。关押期间的精神状态。

十二、委托鉴定的目的和要求。

十三、主办人姓名、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

十四、送鉴单位公章。

注:

1、委托鉴定机关应根据“提纲”要求向被鉴定人所在单位、领导、同

事、邻居、朋友及其他知情人广泛收集,尽量具体,最好有实例。

2、要求先搞调查笔录,然后整理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与被鉴定人有

关的所有案卷及本人书写的文字材料一并交鉴定所。

调查鉴定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

选取荣昌县昌元镇、峰高镇、双河镇、盘龙镇4个猪场作为采样点,从被检猪直肠取粪或取刚排出的新鲜粪便50~100 g,共采样515份,分别装入干净塑料袋中,标明猪场、编号、猪的年龄,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1]。

1.2 样品的处理

约取2 g粪便,先加10 mL清水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40 mL清水搅拌均匀,用60目和120目金属筛双层过滤,将滤液以2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50 mL饱和食盐水,用干净的玻璃棒搅拌均匀,再以1 500 r/min离心15 min;用金属圆环轻触表层液制片,在显微镜(10×40)下观察。

1.3 卵囊的收集

取1.2观察结果为阳性的猪粪,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之后把粪液倒入装有60目和120目双层金属筛的漏斗中过滤,将滤液以2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3~5倍的饱和食盐水搅拌均匀,1 5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加3~5倍的清水离心2次;弃上清液,取沉淀物,加入10倍量的2.5%重铬酸钾溶液,置于26~28 ℃恒温箱内培养。在培养期间,每天轻轻吹打卵囊悬浮液,定时观察,待卵囊孢子化后进行种类鉴定。

1.4 球虫种类的鉴定

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卵囊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测量孢子化卵囊的大小,参照参考文献[1]进行球虫的种类鉴定。

2 结果

2.1 猪场球虫感染情况(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4个猪场均检查到了球虫卵囊,最高感染率为72.41%(63/87),最低感染率为1.73%(4/231),平均感染率为30.49%(157/515)。

2.2 不同年龄猪球虫感染情况(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不同年龄猪均有感染,以母猪的感染率最高,为53.19%;肥猪感染率最低,为17.91%;仔猪感染率为38.56%。

2.3 球虫种类及各球虫感染情况(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从4个猪场中初步检出9种球虫,最常见的种类为4种:猪艾美耳球虫(E.suis)、豚艾美耳球虫(E.porci)、粗糙艾美耳球虫(E.scabra)和极细艾美耳球虫(E.perminuta),检出率分别为20.32%、19.11%、18.29%和15.85%。

2.4 各球虫种类孢子化卵囊特征

2.4.1 猪艾美耳球虫(E.suis)

卵囊呈卵圆形,壁光滑,无色,无卵膜孔,无极帽。卵囊大小为(12.50~17.50)μm×(11.25~16.25)μm,平均为15.00 μm×13.75 μm;形状指数为1.08~1.11,平均为1.09。孢子囊呈卵圆形,有少量残体和明显的斯氏体,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无色,残体少,卵囊光滑且较小,有明显的斯氏体。

2.4.2 有刺艾美耳球虫(E.spinosa)

卵囊呈椭圆形,囊壁粗糙,黄褐色,有明显的针刺,无卵膜孔和极帽。卵囊大小为(15.50~20.50)μm×(12.50~17.50)μm,平均为18.00 μm×15.00 μm;形状指数为1.14~1.24,平均为1.20。孢子囊呈圆形,有内残体和斯氏体,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囊壁粗糙,上有细刺,黄褐色。

2.4.3 豚艾美耳球虫(E.porci)

卵囊呈椭圆形,囊壁光滑,无色,无卵膜孔,无极帽。卵囊大小为(15.00~22.15)μm×(13.50~17.10)μm,平均为18.58 μm×15.30 μm;形状指数为1.11~1.30,平均为1.21。孢子囊呈卵圆形,斯氏体不明显,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无色,斯氏体不明显,椭圆形,光滑无卵膜,无残体。

2.4.4 平滑艾美耳球虫(E.polita)

卵囊呈椭圆形或圆形,囊壁粗糙,黄色,无卵膜孔,无极帽。卵囊大小为(17.50~22.50)μm×(12.50~17.50)μm,平均为20.00 μm×15.00 μm;形状指数为1.28~1.40,平均为1.33。孢子囊呈卵圆形,有内残体和明显的斯氏体,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囊壁厚,卵囊大,斯氏体明显,有残体。

2.4.5 新蒂艾美耳球虫(E.neodebliecki)

卵囊呈椭圆形,壁光滑、无色,无卵膜孔,无极帽。卵囊大小为(15.25~24.75)μm×(12.50~17.75)μm,平均为20.00 μm×15.13 μm;形状指数为1.22~1.39,平均为1.32。孢子囊呈长卵圆形,斯氏体明显,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与蒂氏艾美耳球虫相比,卵囊稍小,孢子较短;与猪艾美耳球虫相比,卵囊较大,孢子较长。

2.4.6 蒂氏艾美耳球虫(E.debliecki)

卵囊呈椭圆形,壁光滑、无色,无卵膜孔,无极帽。卵囊大小为(18.75~25.48)μm×(15.45~20.00)μm,平均为22.12 μm×17.73 μm;形状指数为1.21~1.27,平均为1.24。孢子囊呈长卵圆形,孢子余体颗粒粗而多,无残体,斯氏体明显,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在光滑型卵囊壁的艾美耳球虫中,其卵囊较大;孢子余体颗粒粗而多。

2.4.7 极细艾美耳球虫(E.perminuta)

卵囊呈球形或圆形,囊壁粗糙、黄色,无卵膜孔,无极帽。卵囊大小为(12.50~20.00)μm×(10.50~17.50)μm,平均为16.25 μm×14.00 μm;形状指数为1.14~1.20,平均为1.16。无外残体,孢子囊呈椭圆形,有斯氏体,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卵囊较小,是粗糙型艾美耳球虫中最小的。

2.4.8 粗糙艾美耳球虫(E.scabra)

卵囊呈卵圆形,囊壁粗糙、黄褐色,并有辐射状条纹,无卵膜孔和极帽。卵囊大小为(17.50~22.50)μm×(12.50~17.50)μm,平均为20.00 μm×15.00 μm;形状指数为1.29~1.40,平均为1.33。孢子囊呈卵圆形,有内残体和明显的斯氏体,有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卵囊壁粗糙,较厚,有辐射状条纹;卵膜端明显变薄。

2.4.9 猪等孢球虫(I.suis)

卵囊呈球形或亚球形,壁光滑、无色,无卵膜孔。卵囊大小为(18.31~21.50)μm×(17.50~20.00)μm,平均为19.91 μm×18.75 μm;形状指数为1.05~1.08,平均为1.06。有2个孢子囊,孢子囊呈椭圆形,无斯氏体,无极粒。主要鉴别特征是有2个孢子囊,呈球形。

3 分析与讨论

1)本次调查了荣昌县的4个猪场,从表1可以看出,各猪场均有球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30.49%,最高为72.41%,最低为1.73%,说明荣昌县猪场球虫感染非常普遍。据报道,国内猪球虫感染率较高,多数为混合感染,表明感染率与饲养管理水平有关[1,3,4,5]。本次调查中,具有规模化养殖、管理水平较好的峰高镇猪场的球虫感染率明显低于管理水平较差的盘龙镇猪场,且盘龙镇猪场大多感染两种及以上的球虫种类,存在明显的混合感染现象。

2)对4个猪场的球虫感染率进行了χ2检验,结果表明,峰高镇猪场与盘龙镇猪场、昌元镇猪场和双河镇猪场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双河镇猪场与昌元镇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猪场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比较差,球虫感染率高;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好,球虫感染率低。

3)从表2可以看出,母猪的感染率最高(为53.19%),仔猪的感染率居中(为38.56%),肥猪的感染率最低(为17.91%)。经χ2检验,母猪与肥猪、仔猪与肥猪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母猪与仔猪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猪感染球虫存在年龄差异。本次调查发现,球虫对母猪的感染率最高,这一结论与邓发清等[6]的报道一致。原因在于如果母猪感染了球虫,通常其同窝仔猪球虫的感染率明显较高,这说明猪球虫可以通过母猪带虫传给仔猪。母猪产后的哺乳阶段,天天与仔猪频繁接触,此时最易将球虫传播给仔猪,然后通过仔猪长大转栏,再扩散到全场,因此母猪是全场球虫病感染的重要来源,做好母猪的杀虫工作非常重要。

4)从调查中得知,球虫感染率高的猪场均存在不正确使用驱虫药的情况,甚至不用药。目前,使用药物防治是控制猪球虫病的主要手段,大多数药物均不能彻底杀灭虫卵,故驱虫后一旦条件允许,球虫病又会死灰复燃;因此,为保证驱虫效果,应加强猪场分栏养殖,尤其把仔猪与母猪分开饲养,定期消毒、驱虫,定期更换球虫药,以防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周荣琼,聂奎,胡世君,等.重庆市猪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虫种鉴定[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15(3):35-38.

[2]KARAMON J,ZIOMKO I,CENCEK T.Prevalence of Isospora suisand Eimeria spp.in suckling piglets and sows in Poland[J].VetParasitol,2007,147(1/2):171-175.

[3]吴家斌.南昌地区猪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6,14(2):19-21.

[4]钱学智,徐巧琴.江苏省泰州市猪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3,11(1):3l-32.

[5]LAI M,ZHOU R Q,HUANG H C,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associated with intestinal parasites in pigs in Chongqing,China[J].Res Vet Sci,2011,91:e121-124.

调查鉴定 篇7

根据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于2003年10月召开的无线电调试工技能考核鉴定研讨会议精神, 制订了调鉴定调试方案, 供开展该工种高级工的技能鉴定。本方案考虑到技术的发展性和对技术需求的变化性, 兼顾了目前技术同时留有一定的增减余地, 使方案能随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二、现状、目的和意义

(一) 目前的现状

1.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的现实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 产业界对大专院校毕业生不适应行业要求, 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2.以电子技术为基础, 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化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当今发展最快、应用面最广的先导技术。

3.苏州已成为电子信息类制造业基地, 各企业都需要大量的电子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人才市场上熟练高级技术工人非常缺少。

(二) 目的和意义

1.开展高级电子类职业技能的培训, 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 实现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 解决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项目在课程设置上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科系统化的模式。

2.推动了产学结合, 体现产教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3.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中双证制的推行, 把职业认证和专业课程相结合。

4.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使学校融入社会, 拓宽办学渠道,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对培训设备的要求

结合实际的培训经验和诸多专家的建议, 对于场地和设备的要求是:

1.考虑到培训效果、培训目标和培训进度的要求, 需要2个电子技术实验室, 分别用来做模拟电子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中的测试、线路分析、故障诊断排除和整机调试, 在培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元件和印刷电路板的损耗, 实验室需要备足常用的元件和仪器的印刷电路板, 以供需要。

2.一个可编程器件实验室;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实验室。

3.一个培训准备室、一个仪器储藏室。

实验场地需要安排在环境好、电磁干扰少、各个实验室的计算机能方便的连接和组网控制。

四、培训、鉴定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解决方案

无线电调试高级工的鉴定目标要求学员必须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基础。在培训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比较扎实, 并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如表1所示。

此现象说明了学员入学成绩的提升和无线电调试中级工培训、考核的普及, 使学员基础知识提升。经过调查, 广大学员的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新的要求, 为此在后续的鉴定方案修改中需要添加新的知识, 以满足学员的需要。

实践培训和考核过程中, 表现有变化不同的现象, 如表2所示。

根据分析, 发现如下情况:

1.2003年的成绩为第一次培训和鉴定成绩, 整个培训和鉴定为探讨和实验阶段, 为特殊情况。

2.学员的基础不同, 较多来自单招班的学员动手能力较强, 主要表现在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数字模块部分基础一般。

3.师资力量加强, 大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 提高了模拟电子模块通过率。

4.数字电子技术模块通过率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是学员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

为此, 在平时的培训中, 采取不同素质学员的混合编排, 让基础好的学员带基础差的学员, 学员间的相互帮助带来的效应十分明显;在培训过程中, 调整培训项目的时间安排和培训时间的集中性;在培训中, 人为增加技术上的特殊情况, 提高学员的应急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总结

无线电调试高级工鉴定系统经过多年的运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本系统的培训, 顺利通过考核的学员能够取得无线电调试高级工的职业资格, 具备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调查鉴定 篇8

自2013年以来,河北省毛皮动物主要养殖区常常发生母兽流产和死胎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掌握狐、貉、貂阴道加德纳氏菌病流行状况,本研究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并针对该情况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通过培养特性观察、生化鉴定与PCR鉴定确诊为阴道加德纳氏菌感染,同时还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科学用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来源

被检样品取自秦皇岛、唐山、张家口、肃宁、保定等6个地区,其中貉200份、貂208份、北极狐151份、银黑狐139份、彩狐150份,共计848份。

1.2 病料采集

2013年3—4月份河北省秦皇岛市貉养殖场发生以流产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无菌采集母貉的阴道分泌物及死亡的胎儿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1.3 主要试剂

Ex Taq聚合酶、d NTPMix、DNA Marker、Gold View核酸染液,均为Ta KaRa公司产品;DNA抽提试剂盒,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离培养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按照参考文献[3]中的方法制备。

1.4 阴道加德纳氏菌病血清学抽样调查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阴道加德纳氏菌抗体,抗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提供。

1.5 病原的分离培养及纯化

无菌采集母貉阴道分泌物,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同时将沾有流产貉阴道分泌物的棉拭子在平板上以“Z”字形画线分离,将平皿倒置于烛缸中,37℃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并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

1.6 生化特性鉴定

取典型单个菌落,接种于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上,将平皿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挑选典型菌落纯培养后进行糖醇发酵及各项生化指标测定。

1.7 16S rRNA PCR鉴定

参照参考文献[4]中的方法合成阴道加德纳氏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为437 bp。以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的细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 min;95℃40 s,55℃40 s,72℃40 s,共30个循环;72℃再延伸10 min;4℃保存,备用。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并构建发育树。

1.8 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法,按照参考文献[4]中的方法进行试验操作和判断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北省6个地区狐、貉、貂阴道加德纳氏菌病血清学抽样调查

河北省6个地区狐、貉、貂阴道加德纳氏菌广泛存在,其中狐阳性率为7.05%(31/440),貉阳性率为4.50%(9/200),貂阳性率为4.81%(10/208)。不同地区阴道加德纳氏菌携带率差异不显著,但秦皇岛、唐山、沧州养殖量大的地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严格,感染率相对较大,具体见表1。

2.2 细菌形态及培养特征

分离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于37℃培养24 h后形成细小的圆形、凸起、半透明的菌落;48 h后菌落直径为0.5~1.0 mm,无溶血现象。在麦康凯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上均生长不良。取培养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阳性到不定的球杆菌,着色不均匀,呈散在、栅栏样或成堆排列。

2.3 生化特性鉴定

分离菌株生化反应符合加德纳氏菌的特征,结果见表2。

2.4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树构建

对分离的病原菌(编号为He BGV-1和He BGV-2)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所扩增的基因序列长度为437 bp,见图1。将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在NCBI网站进行BLAST搜索比对,选取部分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分离菌株与阴道加德纳氏菌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支,见图2。经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与阴道加德纳氏菌的同源性分别为94.4%~100%,见图3。

注:+表示呈阳性,-表示呈阴性。

M.DL-2 000 Marker;1~3.分离菌株;4~5.阴性对照。

2.5 药敏试验结果

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呋辛酯、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药物中度敏感,而对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等药物不敏感。

3 讨论

本研究从发生流产的母貉阴道分泌物及死胎脏器中均分离出纯一的细菌,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结果确定为阴道加德纳氏菌。阴道加德纳氏菌的生长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对氧的要求不严格,但初次分离时需在5%~10%CO2环境中(烛缸)生长,传代后可在大气中良好生长。

据报道,加德纳氏菌是引起狐、貉、水貂空怀和流产的重要病原细菌[5]。近年来,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给我国毛皮动物饲养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狐、貉、貂阴道加德纳氏菌病在河北省主要养殖地区均广泛存在,其中狐阳性率较高为7.05%(31/440),其次貂阳性率为4.81%(10/208),貉阳性率为4.50%(9/200)。不同地区阴道加德纳氏菌携带率差异不显著,但秦皇岛、唐山、沧州养殖量大的地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严格,感染率相对较大。

引起貉繁殖失败的因素较多,既有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因素,如阴道加德纳氏菌、绿脓杆菌、布氏杆菌、葡萄球菌、犬瘟热病毒及近年来流行的伪狂犬病毒等,这几种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各有不同;又有饲料变质、营养不全,惊扰、应激反应等饲养管理因素。因此,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应做好对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犬瘟热等病的检测和免疫预防接种。对于感染兽应隔离饲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头孢呋辛酯、复合磺胺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阴道加德纳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建议饲养者加强个人防护,减少该病的人间传播。

摘要:为了解貉、狐、貂阴道加德纳氏菌感染情况,试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并无菌采集母貉的阴道分泌物及死亡胎儿的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同时还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6个地区狐、貉、貂阴道加德纳氏菌广泛存在,其中狐阳性率为7.05%(31/440),貉阳性率为4.50%(9/200),貂阳性率为4.80%(10/208);经病原的分离培养、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证实,分离菌株为阴道加德纳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呋辛酯、氧氟沙星敏感,而对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

关键词:貉,狐,貂,阴道加德纳氏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

参考文献

[1]蔡妙英,卫军,严忠诚,等.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研究Ⅱ.病原菌的鉴定[J].微生物学报,1995,35(1):33-37.

[2]严忠诚,阎新华,栾凤英,等.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研究Ⅲ.流行病学调查[J].微生物学报,1995,35(3):209-215.

[3]赵传芳,王长凤,闫新华,等.不同培养基对阴道加德纳氏菌生长的影响[J].特产研究,1999(3):49-50.

[4]颜赟,刘悦竹,吴召强,等.狐阴道加德纳氏菌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5):32-35.

调查鉴定 篇9

猪捷申病毒 (Porcine teschovirus, PTV) 于1929年在原捷克斯洛伐克的捷申城被发现, 随后流传至北美、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 2003年, 我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人员从内蒙古某猪场分离到猪捷申病毒[5]。该病毒粒子呈球形, 直径为22~30 nm, 外层包裹衣壳, 没有脂蛋白, 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猪群感染此病毒产生的临床症状与猪肠道病毒相似。目前, 西欧、北美、日本等国对该病的报道较多, 而在我国对于该病的研究相对较少。

2009年9月份, 哈尔滨周边地区某猪场猪群个别猪出现神经症状, 发病率为5 %~10 %, 疑似感染猪捷申病毒, 采集脑组织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另外, 建立血清学诊断方法初步调查现地猪群感染情况, 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IBRS-2细胞、Marc-145细胞、Vero细胞、293T细胞、PTV阳性血清、SPF猪阴性血清、PRRSV阳性血清、CSFV阳性血清、PCV-2阳性血清、TGEV阳性血清、PRV阳性血清、PPV阳性血清等, 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蓝耳病组保存。

脑组织样品, 采自哈尔滨周边地区某猪场的发病猪。

2 方法

2.1 样品的处理

将采集到的脑组织样品研磨后用PBS稀释, 充分振荡;加入抗生素 (青霉素100 IU/mL、链霉素0.1 mg/mL) 于4 ℃作用12 h, 同温度下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 12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 0.45 μm滤膜过滤, -20 ℃保存。

2.2 病毒的分离

将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于IBRS-2细胞、Marc-145细胞和Vero细胞, 于5%CO2的恒温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情况, 同时以未感染的细胞作为对照[1]。

2.3 RT-PCR鉴定

对病料和病变细胞提取RNA, 用常规反转录体系反转录后进行PCR鉴定。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捷申病毒毒株序列设计、扩增VP1基因的引物。引物序列如下:5′-CCGCTCGAATTCGAAAGTTCACCTCTTC-3′, 下线处为EcoR Ⅰ酶切位点;5′-TATATACTCGAGGGAGAAGTTGGTGGCAC-3′, 下线处为Xho Ⅰ酶切位点。

同时参考Palmquist J M等[6]发表的引物序列 (1222-F 5′-GTGGCGACAGGGTACAGAAGAG-3′; 1223-R 5′-GGCCAGCCGCGACCCTGTCAG-3′) 对病毒基因组5′-UTR区域扩增, 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PTV序列进行比对, 分析同源性。

2.4 重组蛋白VP1的表达

将扩增的VP1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同时进行EcoR Ⅰ与Xho Ⅰ双酶切, 连接并纯化重组质粒。用胰酶消化生长状态良好的293T细胞, 加入含8%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转入6孔板, 于含5%CO2的恒温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待细胞密度为80%~90%时按照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操作说明转染重组质粒, 同时设pCAGGS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的293T细胞为对照, 转染48 h后消化细胞, PBS重悬,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 (IFA) 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2.5 现地血清学初步调查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利用建立的VP1真核表达系统检测哈尔滨周边部分地区的575份猪血清。

3 结果

3.1 病毒的分离结果

病毒接种IBRS-2细胞36~48 h后即可产生病变, 病变特点为细胞聚丛、破碎 (见图1和图2) , Marc-145细胞、Vero细胞没有出现细胞病变。

3.2 RT-PCR鉴定结果

病料和病变细胞均可扩增出病毒VP1基因和5′-UTR区域 (见图3、图4) , 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 经测序分析显示分别为789 bp和163 bp。VP1核苷酸序列 (见图5) 在NCBI网站上进行在线BLAST分析, 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与其他猪捷申病毒VP1序列同源性为73%~91%, 由此判定此病毒为猪捷申病毒, 命名为JF613株。

1.DL-2 000 plusⅡ;2.VP1; 3.空白对照。

1.DL-2 000 plusⅡ;2.5′-UTR; 3.空白对照。

3.3 VP1基因的真核表达结果

将VP1扩增产物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中, 进行酶切及PCR鉴定, 将阳性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AGGS-VP1。酶切鉴定结果见图6。

1.DL-2 000 plusⅡ;2. pCAGGS-VP1/EcoR Ⅰ/Xho Ⅰ。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VP1表达, 同时设pCAGGS空载体转染和未转染的293T细胞作为对照, 并设PTV阳性血清、SPF猪阴性血清、PRRSV阳性血清、CSFV阳性血清、PCV-2阳性血清、TGEV阳性血清、PRV阳性血清、PPV阳性血清作为阴性对照, PTV阳性血清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在PTV阳性血清作用下, 用pCAGGS-VP1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 而空载体、293T细胞和SPF猪阴性血清等均未见到特异性的荧光 (见图7) 。该结果表明构建的VP1重组蛋白可作为现地猪群PTV血清学调查的诊断抗原。

A.293T细胞对照;B.pCAGGS空载体转染对照;C.pCAGGS-VP1重组质粒转染;D.一抗为阴性血清的重组质粒转染。

3.4 现地血清学初步调查

对哈尔滨周边部分地区共575份猪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初步调查, 结果见表1。

注:总血清数为575份, 表中仅列数511份, 其余64份为其他地方散在的血清。

经分析, 检测样本阳性率较高, 所检测样本总的阳性率为60.17% (按总血清为575份计) 。

4 讨论

PTV原归属于PEV, 研究发现PEV中的血清型1~7, 11~13在分子结构及系统进化中与PEV其他血清型毒株不同, 有独特的特征, 因此将其独立分支。PTV共有11个血清型[7], 不同型毒株感染猪群后产生的临床症状也略有不同, 严重者可造成猪群的大批量死亡;轻微者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 检测PTV的主要方法有病毒分离、RT-PCR鉴定、血清中和试验等。

试验从疑似猪场分离到的病毒样品在IBRS-2细胞上产生细胞病变, 初步判定其为猪肠道病毒, 后利用RT-PCR方法进行鉴定, 同时结合VP1基因序列分析证实, 该病毒为猪捷申病毒, 命名为JF613株。Palmquist J M等[6]曾报道, 猪捷申病毒5′-UTR保守区的扩增片段大小为163 bp, 而猪肠道病毒的5′-UTR可扩增出长为180 bp的片段。而本试验扩增出的5′-UTR片段大小为163 bp, 进一步证明分离得到的病毒为PTV。

猪捷申病毒的结构蛋白VP1位于病毒粒子表面, Kaku Y等 [8]采用单克隆抗体证明其结构中的GH环及C末端具有免疫原性, 可以刺激产生中和抗体。VP1是小RNA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如在科萨奇病毒中, VP1被证明是能诱导抗体产生体液免疫的优势抗原[9];在人鼻病毒中, VP1被认为是中和位点;在猪肠道病毒中, VP1蛋白除了可以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外, 还含有细胞受体的结合位点, 是病毒侵入细胞的关键蛋白。本试验为检测现地捷申病毒感染血清抗体情况, 以重组VP1蛋白作为检测系统的基础,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TV序列, 针对VP1基因设计引物, 构建重组质粒,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检测血清抗体的VP1表达系统。

PTV最早发现于欧洲, 1930—1950年, PTV-1毒株使欧洲养猪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随后其毒力下降, 高致病性的毒株被弱毒株所取代[10]。现仍可从无明显临床症状猪的粪便、扁桃体中分离到该病毒, 虽然毒力不强, 但此病毒不容忽视。本试验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得到PTV, 为了解该病毒的感染传播情况,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现地猪群进行了血清学初步调查 (因采集到的样品覆盖面比较小, 所以只能说明现地猪群感染的大致情况) , 结果表明, 抗体阳性率较高, 总体阳性率达到了60.17%, 说明猪群感染该病毒的程度较为严重, 因此PTV对仔猪的致病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为了建立猪捷申病毒 (PTV) 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试验根据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PTV基因序列设计了针对VP1基因的引物, 将VP1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中, 用重组质粒pCAGGS-VP1转染293T细胞。结果表明: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验证VP1获得了表达;利用所建立的PTV VP1表达系统对哈尔滨周边地区的575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 PTV感染的阳性率为60.17%, 说明哈尔滨周边地区猪群对PTV的感染率较高。

关键词:猪捷申病毒,VP1基因,真核表达,血清学检测

参考文献

[1]殷震, 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2]DOHERTY M, TODD D, McFERRAN N, et al.Sequence analysisof a Porcine enterovirus serotypeⅠisolate:relationships with otherpicornaviruses[J].J Gen Virol, 1999, 80 (Pt8) :1929-1941.

[3]DUNNE HW, GOBBLE J L, HOKANSON J F, et al.Porcine re-productive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a newly identified“SMEDI”groupof picorna viruses[J].Am J Vet Res, 1965, 26 (115) :1284-1297.

[4]FAUQUETC M, PRINGLE C R.Abbreviations for vertebrate virusspecies names[J].Arch Virol, 1999, 144 (9) :1865-1880.

[5]FENG L, SHI HY, LIUS W, et al.Isol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rcine teschovirus 1 isolate from China[J].ActaVirol, 2007, 51 (1) :7-11.

[6]PALMQUISTJ M, MUNIR S, TAKUA, et al.Detection of Porcineteschovirus and enterovirus typeⅡ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J Vet Diagn Invest, 2002, 14 (6) :476-480.

[7]ZELL R, DAUBER M, KRUMBHOLZ A, et al.Porcine teschovir-uses comprise at least eleven distinct serotypes:molecular and evo-lutionary aspects[J].J Virol, 2001, 75 (4) :1620-1631.

[8]KAKUY, MURAKAMI Y, SARAI A, et al.Antigenic properties ofPorcine teschovirus1 (PTV-1) Talfan strain and molecular strategyfor serotyping of PTVs[J].Arch Virol, 2007, 152 (5) :929-940.

[9]毕胜利, 曲萌, 陈廷友, 等.科萨奇B3病毒VP1基因在原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 23:847-850.

调查鉴定 篇10

1.1 病料及来源

病料采集于湖北、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安徽、江西、河北、福建、山东、上海等21个省市的发病猪场, 分离组织主要包括出现病理变化的肺、气管、脑、关节、脾脏以及淋巴结等。

1.2 主要材料及仪器

胰蛋白大豆肉汤 (TSB) 和胰蛋白大豆琼脂 (TSA) 购自美国Becton Dickinsonand Company公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 又称V因子) 购自中国医药 (集团)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犊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麦康凯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和生化鉴定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 CO2培养箱购自Thermo Forma公司;生物显微镜购自Nikon公司, 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分型所用标准血清为本实验室制备和保存。

1.3 细菌初步分离

在超净工作台中, 对各脏器表面进行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取各脏器深层一小块组织, 将所取组织均匀涂抹于含犊牛血清和NAD的TSA培养基一角, 分区划线, 置于5%CO2培养箱, 37℃培养24~48 h。

1.4 细菌的纯化鉴定

在培养好的原代TSA平皿中用无菌的接种环挑取菌落少许, 作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若其染色和细菌形态与怀疑的致病菌一致, 可挑取1个单菌落进行传代培养, 所得培养物为纯培养菌株。纯培养物的目的在于对分离的病原菌进一步进行生化鉴定和其他试验。

1) 链球菌的鉴定。

形态特征:为革兰氏阳性菌, 在脏器图片标本中呈单个或成对卵圆形, 菌落小, 灰白, 透明, 液体培养染色呈短链状排列。

培养特性:普通琼脂培养平板上37℃培养24h后长成灰白色透明的小菌落, 多呈β型溶血。

2) 副猪嗜血杆菌的鉴定。

形态特性:革兰氏阴性杆状菌, 具有多形性, 从球杆状到纤细状。

培养特性:本菌在巧克力琼脂上培养48~72 h依然生长很差, 菌落为光滑型, 灰白色透明, 不溶血, 本菌生长严格需要V因子, 不需要X因子。如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划线37℃培养24~48 h后, 有典型的“卫星生长现象”, 并且副猪嗜血杆菌菌落周围不溶血。

生化特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接触酶试验阳性, 尿素酶试验阴性, 不长生靛基质, 不溶血, CAMP试验阴性, 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等碳水化合物。

3) 巴氏杆菌的鉴定。

形态特性:革兰氏染色呈红色的细小球杆菌, 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

培养特性: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24 h长成淡灰色、露珠样小菌落, 表面光滑闪亮, 边缘整齐, 不溶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生化特性:不形成靛基质, 不液化明胶, 产生硫化氢和氨, MR、VP阴性。

4) 波氏杆菌的鉴定。

形态特性: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散在或成对排列、呈细小球杆状菌。

培养特性: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48 h长成淡灰色、露珠样小菌落, 表面光滑闪亮, 边缘整齐, 不溶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乳黄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心隆起、黏稠、扁平。

生化特性:尿素酶试验阳性、能利用柠檬酸盐、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 不氧化也不发酵包括葡萄糖在内的所有糖。

5) 大肠杆菌的鉴定。

形态特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周身鞭毛, 在组织和渗出液图片染色标本中常呈两级着色 (比巴氏杆菌大) , 要注意同巴氏杆菌区别。

培养特性:普通琼脂平皿上37℃培养24 h后, 长成圆形、微隆起、湿润、半透明无色菌落。一些致病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型溶血。在麦康凯琼脂上长成红色菌落。

6) 猪丹毒丝菌的鉴定。

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或弯曲的细小杆菌, 易形成长丝状。

培养特性:分离的细菌在TSA培养基上细菌菌落为圆形、透明、灰白色, 针尖大小、光滑、湿润、露珠样的小菌落, 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葡萄糖、蛋白水解物或表面活性剂吐温-80, 可促进细菌的生长。

1.5 分型方法

本实验室利用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15型标准菌株成功地制备出15种血清型高免血清 (副猪嗜血杆菌15个血清型标准株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动物研究中心馈赠) , 链球菌标准血清采用标准株抗原静脉注射家兔制备。将从临床分离鉴定出的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纯化扩大培养, 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 保证菌量为30亿/m L, 取约3 m L副猪嗜血杆菌菌液装入青霉素瓶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炉121℃, 高温处理30 min后放于离心机7 000r/min离心2 min, 所得上清液即为待检抗原, 待定型链球菌只需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 无需高温处理和离心。取载玻片1张, 用移液器分别吸取血清及抗原10μL, 用牙签将血清和抗原充分混匀, 轻轻摇动玻片1~2 min, 在诊断血清中, 如混悬液由混浊变澄清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絮状物为阳性结果;如与对照相同, 则为阴性结果。

2 结果统计

2.1 分离细菌统计

本实验室对2014年全国各地所送检的12 452份临床样品进行细菌分离, 各省病原菌的分离情况见表1, 从送检病料中共分离到致病菌3 926株, 其中链球菌1 469株占所分离细菌总数37.42%, 副猪嗜血杆菌883株占22.49%, 巴氏杆菌556株占14.16%, 波氏杆菌153株占3.9%, 沙门菌227株占5.78%, 大肠杆菌367株杆菌占9.35%, 猪丹毒丝菌94株占2.39%, 葡萄球菌155株占3.9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23株占0.59%。

2.2 部分细菌血清分型统计

1)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分型。

对2014年部分省份所分离到的副猪嗜血杆菌随机选取225株进行了血清型分型。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流行血清型为4型 (占32.89%) 、5型 (25.33%) 、13型 (13.78%) 。

2) 链球菌血清分型。

2014年本实验室对部分省份分离到的231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定型, 其中1型 (7株) 占总体比例为3.03%;2型 (103株) 为44.59%;3型 (5株) 为2.16%;5型 (5株) 为2.16%;7型 (39株) 为16.88%;9型 (35) 株为15.15%;未定出型 (37株) 为16.02%。其中, 未定出型的37株链球菌有2种可能:一是该链球菌为非猪源链球菌, 二是该链球菌的血清型不属于这6种。

3 分析与讨论

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共针对全国规模化养殖场所送检的12 452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 共分离到3 926株致病菌, 其中链球菌 (1 469株) 和副猪嗜血杆菌 (883株) 占分离总数的59.91%, 猪链球菌有35个血清型, 副猪嗜血杆菌现已知有15个血清型以上, 其血清型间的交叉免疫原性差, 并且具有地方流行性, 而当前我国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流行血清型为4型、5型, 猪链球菌以2型、7型为主。因此有必要经常对本场猪群抗体定期监测和评估, 并尽可能选择与本场主要流行血清型相符合厂家的疫苗进行合理免疫, 以增强保护力。伴随我国养猪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 细菌性疾病的发生趋势逐渐复杂, 以前危害较大的一些疾病如猪丹毒已不再是规模化猪场主要防疫重点, 而近2年很多地区养殖场岀现中大猪和种猪群突然高烧 (可达41℃甚至以上) 喘气、突然发病且病程极短、死亡前口吐血沫、呕吐以及神经症状, 部分皮肤上岀现棱形不规则斑块, 死亡后发紫败血, 解剖主要以肺脏水肿、岀血、气管内有大量泡沫、肾脏高度岀血肿大, 且该情况多以散发和以中大猪为主。经本实验室系统病原学鉴定发现:其主要致病菌是猪丹毒, 并伴随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猪链球菌病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问题, 其一般发病较急且中大猪损失较惨重。希望规模化猪场能高度重视。

细菌性疾病目前最好是通过日常必要药物保健和疫苗免疫来进行预防。同时加强对饲料来源污染的生物因子的监测力度, 摸清猪场多重感染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疾病的种类, 建立猪场完善、合理的监测方案, 实施种猪场疾病净化, 建立健康的种猪群。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 应合理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发病期间应对整个猪群进行药物预防, 而不仅仅只是对那些表现出症状的猪用药, 抗生素预防或口服药物治疗对严重的细菌病毒多重感染可能无效, 同时治疗费时费力, 成本高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可以考虑定期通过实验室从典型发病猪中分离具有代表性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 且选择敏感药物合理使用, 从而减少损失。

摘要: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对湖北、湖南、河南、广东、浙江等21个省市送检的12 452份临床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PCR方法鉴定, 共分离出3 926株致病菌, 并对其中所分离到的225株副猪嗜血杆菌和231株链球菌采用玻片凝集方法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表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猪丹毒丝菌等9种病原菌已严重影响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健康生产。

上一篇:35kV主变下一篇:副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