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威胁

2024-11-02

恐怖威胁(精选3篇)

恐怖威胁 篇1

农业恐怖袭击是指国家、组织或个人有目的地使用生化武器、有害病原体等袭击农业或食品工业, 引起社会动荡的恐怖活动。由于农业恐怖袭击具有袭击手段简单、袭击目标广泛、疾病扩散迅速、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 防范农业恐怖袭击已日益成为各国防范生物恐怖袭击的新课题。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 畜牧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全面提高动物防疫体系应对挑战能力, 有效防范恐怖分子对畜牧业的袭击, 保持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可发挥积极作用。

1 农业恐怖袭击对畜牧业的危害

农业恐怖攻击的目标可分为畜牧业和种植业两类, 从历史教训来看, 畜牧业较种植业更容易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究其原因, 除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缺乏严格管制, 易于获得、制造和传播外, 还与畜禽产品的生产销售特点有关。特别是在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 病原体一旦感染动物可在群体内迅速传播, 而畜禽及其产品频繁在生产与加工场所间的大规模长途运输, 也增加了疫病扩散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 “无疫病”状态是决定畜禽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即使某国家或地区出现某种动物疫病的个别案例, 其畜禽产品出口也将立即停滞, 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难以估量。

2 我国畜牧业遭受农业恐怖袭击的风险分析

结合我国畜牧业生产特点, 分析畜牧业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因素, 有助于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思路。

2.1 我国畜牧业遭受农业恐怖袭击的高风险动物

我国养殖结构以猪鸡为主。猪和鸡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 也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肉类来源。由此可见, 猪和鸡最有可能成为遭受农业恐怖袭击的目标。此外, 奶牛单位经济价值最高, 也有可能成为农业恐怖袭击的目标。

2.2 我国畜牧业遭受农业恐怖袭击的高风险区域

因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历史等原因, 猪、鸡、牛在我国的养殖相对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2011年统计数据为例, 我国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 3个区域饲养量占全国的79.7%;家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 二者禽蛋产量占全国的54.03%。这些区域因饲养量大、养殖密度高成为遭受农业恐怖袭击的高风险区域。

2.3 我国畜牧业遭受农业恐怖袭击的高风险疫病

根据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和O IE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种类,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我国可能遭受农业恐怖袭击的高风险疫病分为三类, 即外来烈性动物传染病、国内重点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以及其他可能用于恐怖袭击的动物疫病, 详见表1。其中外来动物疫病是对我国威胁最大的动物疫病, 通常由于本国兽医对外来疫病缺乏经验, 错判和延误对暴发疫病的及时诊断而导致疫病的广泛流行, 如非洲猪瘟;重大动物疫病是我国农业部规定为一类疫病同时收录在O IE动物疫病名录可对我国造成巨大损失的疫病, 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其他可能用于恐怖袭击的动物疫病均为人畜共患病, 既可以造成动物的发病也可能感染到人类, 甚至可以直接制成生物武器袭击人类。

3 我国畜牧业防范农业恐怖袭击应对措施初探

近年来, 如何应对农业恐怖袭击已成为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安全问题之一, 其中尤以美国最为重视。虽然迄今为止美国尚未遭受农业恐怖袭击, 但自“9.11事件”之后已将其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之一, 此后从健全法律法规、明晰部门职能、加强财政保障等方面全面部署应对农业恐怖袭击的各项措施。以“东突”为代表的恐怖组织近年来在国内活动日益频繁, 我国作为畜牧业生产大国、消费大国, 应时刻警惕恐怖分子对畜牧业实施的恐怖袭击, 一方面借鉴美国等国外发达国家应对农业恐怖袭击的先进经验, 一方面结合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 积极探索畜牧业防范农业恐怖袭击的应对措施。

3.1 在管理层面, 为应对农业恐怖袭击提供各种有力保障

3.1.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9.11事件”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颁布《公共健康安全和生物恐怖预备应对法》和《国土安全法》, 其中《国土安全法》的出台促使了国土安全部的成立, 并将其与农业部之间进行部分职能的调整, 以便整合防范农业恐怖袭击资源。同时, 美国联邦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法规, 包括《国土安全总统令7———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确立与保护》, 《国土安全总统令9———农业和食品防御计划、国家应急预案》。其中《国土安全总统令9》是美国政府专门针对农业、食品袭击制定的国家政策。政策法规的完善有效加强了美国抵御生物恐怖袭击的能力, 降低了美国公众遭受生物恐怖袭击的风险。而对于我国目前防范生物恐怖袭击的法律保障体系而言, 虽《宪法》中有关于包括生物恐怖在内的恐怖活动以及各种政治、社会、经济危机的阐述和定义, 确立了“紧急状态”的法律名词, 完成了防范生物恐怖袭击的顶层法律设计, 但位于宪法之下、专门指导恐怖主义防范的法律还存在空缺, 更不要说专门针对农业恐怖袭击的配套法规和政策。

3.1.2 明确政府部门职能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美国目前已建立并明确与防范农业恐怖袭击有关、相对完整的联邦政府机构, 包括农业部、国土安全部、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司法部等, 且各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职责明晰。而反观我国相关政府部门, 一是农业恐怖袭击对畜牧业可能造成的危害还未引起农业部门的足够重视;二是国家安全部门对生物恐怖袭击的关注焦点还主要集中在对人类和公共安全场所造成的危害上, 因此如何应对农业恐怖袭击首先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就成为我国防范恐怖袭击的一个盲区。

3.1.3加强财政投入和保障

“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政府每年均增加防范农业恐怖袭击的财政投入, 至2008年已高达10.18亿美元。近几年, 我国有计划或专门投入了一些经费进行生物恐怖防御科学技术研究和准备, 但主要针对的是涉及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方面的研究, 专门针对农业恐怖袭击的经费投入甚少。

3.2 在执行层面, 建立健全农业恐怖袭击各种应对机制

3.2.1 建立早期预警机制, 降低农业恐怖袭击畜牧业的风险

由于农业恐怖袭击系对畜牧业蓄意而为, 其疫情发生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因此预防因农业恐怖袭击造成的动物疫情与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动物疫情早期预警机制不同, 其成败决定于预警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建议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检验检疫、国家安全、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从加强进口检疫、加强情报搜集和信息共享、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三个方面优化资源, 建立早期预警机制, 降低恐怖袭击畜牧业的风险。

3.2.2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减少对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乃至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农业恐怖袭击往往选择的是烈性动物传染病病原, 针对的是畜牧业薄弱环节, 一旦发生即会迅速扩散, 比起常规动物疫情对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要求更高, 应当建立应对农业恐怖袭击的快速反应体系, 及时将恐怖袭击扼杀在源头。例如国家应急预案中应体现专门针对农业恐怖袭击后的应急处置方案, 由农业部门牵头, 执法部门配合, 一旦袭击发生, 严格执行停止进出口、省际间流通、扑杀等措施, 同时联合财政部门做好对养殖户的扑杀补偿工作。此外, 要强化农业恐怖应急演练, 并注重外来动物疫病疫苗的储备。

3.2.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对遭受袭击甚至被摧毁的畜牧业进行善后扶持

在农业恐怖袭击过后, 除由相关政府部门主导, 做好灾后畜牧业重建工作外, 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宣传教育, 尽快恢复国民对农产品的信心, 从而使重建后的畜牧业重新获得市场份额。此外应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索建立反农业恐怖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恐怖威胁 篇2

袭击虽恐怖,战争更可怕,回首来时路,霸权威胁大!

谢谢主席!大家好:

很荣幸可以占用这最后的几分钟和大家回顾本场的精彩。

首先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谬误。主要体现在几个颠覆。

其一,颠覆了人类对于霸权主义的认识。什么是霸权主义,我想这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了解的政治常识。对方辩友告诉我们霸权主义不等于战争,却无视霸权主义可以引起战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发起战争的是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却无视这二者都是霸权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二,颠覆了我党、我国一贯倡导、坚持的正确的历史观。对方辩友一再告诉我们,不要老是回顾历史,要看现在,因为世界多极化,所以霸权主义终将消亡。历史真的不重要吗?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二战结束虽然距今已近七十年,但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暴行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去。任何有良知的人们,不会、不能也不应忘记霸权主义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对方辩友不愿意看历史,那么就看看现在吧。霸权主义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姑且不说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其强化军事干预,引发战争与冲突,谋求全球利益和对外扩张的趋势根本没有减缓,就连二战后一直奉行和平宪法的日本也在不断扩大自卫权,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大力扩充军备,给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威胁。最近,日本三名内阁成员和168名国会议员再次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其动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其三,颠覆了我们的价值观。对方辩友一方面肆意扩大恐怖主义的范畴,一方面又刻意缩小霸权主义的概念,在概念上大搞双重标准,这不正是霸权主义思维的体现吗?更夸张的是,对方辩友有标准就玩双重标准,没有标准时就生造一个标准: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联合国宪章上是如何对恐怖主义定义的,我翻遍了联合国宪章也没有找到一句涉及恐怖主义的条款。

回到辩题,我方认为,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都是威胁人类社会的公敌,但霸权主义比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更大。

第一、霸权主义的主体是国家;而恐怖主义的主体是亚国家组织或个人,双方的实力悬殊显而易见。当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置全人类安危于不顾地比赛制造核弹的时候;恐怖分子还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地实验制造人弹;当美国发动定点突袭,战火点亮夜空的时候;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却只能躲在蜘蛛洞里,默默地拉黑了灯。霸权主义引发的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直接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由此造成的人类灾难,不论是规模、范围还是后果、影响都是恐怖主义远不能及的。

第二、霸权主义滋生、助长了恐怖主义。当今国际社会中,强权国家往往在政治、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并借此操纵国际、地区事务,维持南北差距,谋取经济霸权,加剧了世界贫富分化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公平,而这正是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根源。霸权主义引发的地区战争和武装冲突,导致了相关地区的贫穷、饥饿与持续动荡,而这正是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温床。澳大利亚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201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9/11事件后的十年间,因恐怖袭击导致的死亡人数中,经历了战争的伊拉克、阿富汗占一半以上。恐怖主义为何在上述地区如此猖獗?发动战争的霸权主义国家恐怕难辞其咎。

恐怖威胁 篇3

整体态势

许多非洲国家的不稳定现状加剧了恐怖活动的发展。在非洲,许多国家的不稳定现状使其成为国际恐怖组织在全球层面的藏身地,美国恐怖主义研究与分析协会认为,非洲大陆的穷困、政治冲突(苏丹、布隆迪、中非共和国、莫桑比克)、宗教紧张关系、有组织的犯罪网络以及非法武器流通(利比亚)便于极端组织的扩张;政府专制(吉布提、苏丹)、弱政府治理(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制度缺陷(尼日利亚东北部、索马里)加剧了形势的恶化。

恐怖威胁多元化,并在短期内很难缓解。恐怖组织在非洲的威胁持续增加,主要涉及到恐怖袭击、恐怖活动/存在和宣传活动3个方面。恐怖组织的战略和战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内部结盟倾向明显。恐怖组织将在5个明显不同的层面对整个非洲大陆形成威胁:扩张和控制/巩固地盘(主要是“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之间的争夺);恐怖袭击;控制和扩张补给线(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摩洛哥);征召人员,包括面对面征召、强迫或者通过宣传手段征召;扩大下层小组的规模及影响力。在北非、西非(主要是尼日利亚东北部),以及东非,这5种威胁都普遍存在,在西非的其他地方、中非和南非主要面临第4和第5种威胁。近期,非洲的安全态势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仍然会存在于非洲各个地区。二是某些国家政治领导人利用反恐行动来打击反对派的做法不会改变(突尼斯、埃及)。三是袭击的性质多样化,包括有组织的袭击(利比亚、西奈半岛、马里、索马里、肯尼亚)、非对称袭击(尼日利亚东北部、乍得、尼日尔、喀麦隆、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独狼”式袭击(突尼斯、摩洛哥)。四是“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在非洲南部的扩张宣传主要是依靠劝说,而不是利用地区民众对现状的不满。“伊斯兰国”在非洲南部会呈现为同时通过个人和小组的两种宣传方式进行扩张。面对面的招募者和恐怖组织下层小组的增加是非洲南部2016年的主要威胁。五是拥有武器和资金补给线的地区不太可能发生变化(马里、尼日尔、乍得、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六是以“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的活动为主引发的袭击主要是在西非和中非(中非共和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西撒哈拉地区、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

“伊斯兰国”在非洲的发展

从2015年10月至今,“伊斯兰国”在中东的老巢遭到多国打击,在“领土”和作战实力方面遭到严重削弱,然而“伊斯兰国”在组织运作,招募工作,鼓动和有组织地进行小组或单兵袭击的战略和战术,利用补给线来增加外国武装分子和外国资源,利用地区不稳定来制造和维持利于其宗教“圣战”思潮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的能力都不容小视。特别是非洲作为其在中东之外首要的发展中心,不能因为“伊斯兰国”遭到了削弱,而轻视其持续发展能力或者认为其趋于灭亡。

扩张领域 2014年11月,“伊斯兰国”杂志《达比克》着力宣传了其“控制”和“扩张”战略,其在非洲建立了多个行省,包括阿尔及利亚行省、埃及行省、利比亚行省以及东北尼日利亚行省。宣称这些行省的成立体现了“伊斯兰国”能够适应这些地区当前的紧张、冲突、弱政府以及有利于极端主义发展的宗教氛围。

目前,非洲支持“伊斯兰国”的组织主要有:西非“伊斯兰国”(博科圣地)、哈里发战士(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伊斯兰国”、奥克巴战士旅(突尼斯)、西奈军区(埃及)。“伊斯兰国”公开宣称,西非、北非、中非、东非等地区是“伊斯兰国”实现哈里发领土最终目标中的一部分,在“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中,不承认非洲当前独立国家的合法性。

同时,北非也是“伊斯兰国”重要的兵员来源地、中转地和回流地,近年预计有5000多名北非武装人员前往中东,其中大部分支持“伊斯兰国”。

扩张样式 “伊斯兰国”在非洲的存在和扩张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建立起各类组织、招募小组以及行省(非洲北部和西部)。因此,北非、西非的反恐要优先关注预防恐怖事件。第二个层面是网络活动,传播“伊斯兰国”的声音、寻求支持和同情(非洲中部和南部),这些地区的反恐要防止恐怖宣传造成的地区不稳定态势。

2016年,“伊斯兰国”在非洲地区发展的强度超过2015年,虽然近期在利比亚的基地苏尔特遭到了强力打击,但仍会在上述区域进行重点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国”在加纳的扩张。2015年末,加纳抓捕了多名拥有武器和电脑的“伊斯兰国”疑犯,其中数名被证实曾经在叙利亚参战或者赴美国进行活动,这批疑犯企图通过伊斯兰极端思想征召和鼓动青年。

“伊斯兰国”在非洲是否扩张成功将取决于外国战斗人员回流、地区极端组织的支持和效忠。其中,西非“伊斯兰国”组织2015年的地盘扩张和恐怖袭击在2016年将继续,博科圣地的地区化扩张不太可能会衰退。“伊斯兰国”在非洲中部和南部扩张的关键是人员招募。

nlc202309091155

“基地”组织在非洲的发展

非洲是“基地”组织中央战区获取和扩展支持的一部分。“基地”组织将继续巩固当前存在的势力范围(马里、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其有组织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北非和索马里,关联组织如下:利比亚安萨尔阵线、西非统一和“圣战”运动(马里)、穆拉比通组织(马里)、阿布萨利姆烈士旅(利比亚)、突尼斯安萨尔阵线、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马里、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伊斯兰卫士(马里)、索马里青年党。

马格里布地区“基地”组织 2016年,在非洲实施自杀袭击的威胁将持续增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家将增加袭击。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依靠绑架、走私和其他犯罪活动,除了持续在当地发动袭击之外,还向外发展恐怖小组。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还将主要着眼更广泛的联合来确保其资源补给线、训练和对抗“伊斯兰国”。目前,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马西纳解放运动组织、伊斯兰卫士、穆拉比通组织、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这5个组织已达成合作,这直接导致了2015年当地袭击事件的增加,表明该地的恐怖组织对于应对反恐行动的弹性很强。2016年,马里北部和南部的袭击事件将持续发生。

索馬里青年党 2016年,索马里青年党主要是直接巩固和投送其势力(索马里、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布隆迪)。该组织在索马里以及索马里与肯尼亚边境地区展现出了同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相似的应对反恐行动的弹性,能够持续实施高调攻击,例如对肯尼亚东北部省加里萨的袭击、针对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政府官员的袭击,以及针对地区性国家(例如埃塞俄比亚和布隆迪)派出的维和部队的武装袭击。索马里青年党一直着眼对地盘的控制,当前其战略是重新获得非盟索马里特派团控制力较弱的城镇。

此外,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西非统一和“圣战”运动、穆拉比通马里这3个组织指挥结构的顺畅程度,将是“基地”组织在非洲巩固地盘和对抗“伊斯兰国”的关键所在。

结 语

随着国际和大洲层面反恐行动的增加,“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都将面临压力,不仅涉及到保存实力的弹性,还涉及到保持军力投送和地盘控制的能力。2016年,非洲将持续出现更多的恐怖袭击和恐怖活动扩张。由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之间竞争的推动,恐怖组织扩张战术的多样化将考验非洲国家和非盟的反恐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国”在中东的核心地盘持续遭到严重削弱,在一两年内完全失守并非不可能,届时大量来自非洲的武装人员可能有组织地回流到非洲进行新的发展,这将进一步加重非洲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责任编辑:刘靖鑫

上一篇:半自动控制系统下一篇:通信抗干扰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