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威胁

2024-09-26

生态威胁(精选4篇)

生态威胁 篇1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虽然亚洲虎虾被视为美味佳肴,但它们在墨西哥湾和美国东岸蔓延,已对区内水域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北卡州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沿海渔业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海洋生态学家摩里斯(James Morris)介绍说,这种甲壳类生物可长到13英寸长,重近1磅,外壳盘旋着深色和白色条纹。他们对海湾的生态系统可能极具破坏性。

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的统计,过去20年,来自西太平洋的亚洲虎虾零零星星地在美国水域被发现,但去年在墨西哥湾发现了331只,远比2010年的32只和2006年的6只多。

佛州地质调查局东南亚生态科学中心的入侵物种生物学家富勒(Pam Fuller)说,虽然去年的统计数字,与浩瀚的海湾比较算不了什么,但这仅是虎虾实际数目的一小部分。虎虾的数量是否每年倍增,才是真正令人担心的问题。

虎虾像大多数虾类一样是肉食的,并由于体形较大,能够吃掉比他们小的同类。另外,虎虾跟本地虾争食物,随着向四周蔓延,最终会破坏生态平衡。虎虾每个繁殖周期能产卵50万到100万。

(中国新闻网)

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压舱水 篇2

一、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为了在航行中使货轮的船体保持稳定,必须事先从起锚国抽一部分海水来压住船底。这样,亚洲的水生贝类淡菜就随海水一起乔迁到了船底。在漫长的航海旅途中,水生贝类淡菜在船底得以繁衍生殖。当货轮抵达他国港口,需要将压舱水排放干净时,它们就随遇而安,找到了更加美好的繁育天堂。不久,这些面目狰狞的小怪物又被“迁居”到内陆的河川中去传宗接代。它们像水生动物藤壶那样,附在驶往内河的船体和各根配管上。如今它们的足迹除遍及巴西外,还蹂躏到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

水生贝类淡菜的繁殖力和生存力特强。它能将原先湖川、湿地中的水中食物链彻底破坏,并将它们致于死地。小怪物的强盛,也给当地的渔业资源造成了深刻的危机,并使之蒙受了极其沉重的经济损失。如今,受其危害的地域,供水网络和下水处理场等所有管线都被阻塞过且损失惊人。专家们警告,如果仍置之不理,自由放任下去,这些心狠手辣的小怪物肯定会给整个亚马逊流域的植物、鸟类和鱼类等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重创,整个生态系统很快将会变得面目全非。千夫所指,罪魁祸首是——

二、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的远洋货轮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祸根源于远洋货轮,而艘艘货轮确实在扮演着一匹匹“特洛伊木马”的角色。由于全球性海运的货物周转量在过去的 50年间翻了10倍,再加上如今世界上的物资90%靠海路运输,更使得水生贝类淡菜等水生动植物悠然自得地走南闯北。

初步估算,现在每天的货运量大约需使用110亿吨的压舱水,在这些压舱水里最多时会潜藏着7000种外来生物物种。平均算起来,几乎每9个星期就会在世界各地发现1种新的“入侵者”。国际海事组织指出,“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对全球性的海洋健康造成致命性威胁的元凶之一。”

从自然生物史和生态环境保护史的角度看,动植物的“走亲访友”和“乔迁新居”向来都是有得有失的“双刃剑”。如,被誉为拥有世界上最美味绝口的马铃薯等的产地安第斯山脉和拥有世界上最味美佳肴的蠓肉等的印度特产,均因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遗患而遭受灭顶之灾。再如,夏威夷群岛和西印度群岛上自古以来栖息着12种珍稀鸟类,就是因为外来物种剥夺了它们的生息环境,现在不是彻底灭绝就是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而地球上的生物又有多少身陷绝境而孤苦无救,无人所知。“许多原始生物即便能逃过最后一劫,到头来仍会因其元气大伤而日渐衰亡。”开普敦大学的动物学家古里菲斯博士说。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在美国的五大湖泊中相继发现了波罗的海产的一种叫斑马贝的动物。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繁殖得很快,使当地的渔业和观光旅游业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亿美元。肋年代,在南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线一带,发现了在黑海生息的一种名叫“栉水母门”的动物。它们贪婪地吞噬着地方原产鱼类的饵料,将动物性浮游生物一扫而光,给当地的渔业资源造成了致命”性威胁,并使渔业生产受到毁灭性打击。无独有偶,这种栉水母门动物不仅在美国,如今它们的子孙后代又在里海兴风作浪,而且势不可挡。它们杀气腾腾地直接从鲟鱼嘴里抢夺食物,进而给周边国家的鱼子酱供应市场带来了致命的威胁。“在栉水母门动物出没的地方,已有40%的动植物彻底灭绝。由此看来,外来物种的入侵已成为生物灭绝的第一杀手。”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学家比特尔博士忧心忡忡地说。

总的来说,在对付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立场上——

三、各国的对策趋于一致

美国科学院在对2002年的外来物种人侵状况的研究表明,全美该年度入港卸货的货轮总量中,只有2%经过了检疫检验,每年能发现带病毒的植物约有1万3千宗。

而有着广阔海岸线的发展中国家,外来物种入侵的灾难则更为严重。如,约有7500公里海岸线的巴西和拥有12座大型集装箱货运码头的印度,如今都难逃此劫。无论哪个国家,现在都成立了“压舱水对策特别小组”,专司外来物种入侵的业务。去年4月,巴西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国开展一场旷日持久的“击退水生贝类淡菜”的运动。过去,为防止贝类水藻物粘附在水利发电站的涡轮机配管里导致阻塞和事故发生,通常都是在水中施放氯成分等来使贝藻类生物自然灭绝或剥落。但这种办法既耗费时间和金钱,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而除此之外,还没有更好更稳妥的办法取而代之。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外来物种的入侵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和危害,但在如何采取具体统一的对策和策略上,仍未达成一致的实质性意见。有的国家提出,让货轮在深海海域更换压舱水,这样就能避免沿岸地带的生物乘虚而人,进而杜绝外来物种的入侵。但这一提案如今却陷入长时间的争执中,而且大有流产的可能。因为好多专家认为,这样做无法保证航船的安全,而且有翻船的危险。巴西的一家石油公司则提出在航海路途中逐渐更换压舱水的方案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海运界也在研究此方案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有的专家提出对压舱水预先用紫外线和臭氧照射等方法,也被列人研究的范畴。总之,无论哪种方案现在都处于实验阶段。

生态威胁 篇3

棘冠海星暴发严重威胁大堡礁生态

环球短讯

据新华社悉尼11月7日电 (记者赵小娜)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发现, 位于该国东海岸的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威胁, 有“珊瑚杀手”之称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滥生长, 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棘冠海星繁殖力极强, 它们以珊瑚虫为食, 只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 造成珊瑚白化死亡。目前, 大堡礁地区北起库克镇南至凯恩斯一带, 棘冠海星正在大暴发。根据詹姆斯·库克大学珊瑚礁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 目前这一带数百公里内存在至少100万颗棘冠海星, 它们正跟随洋流稳步向南移动。

澳海洋公园旅游运营商协会主席科尔·麦肯齐7日对当地媒体说, 以棘冠海星现在的生长和蔓延速度, 预计未来12个月就会在凯恩斯以南海域全面暴发。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彼得·多尔蒂介绍说, 棘冠海星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海洋生物, 在珊瑚礁上非常常见。但他认为, 现在这种“疫情”级的海星泛滥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例如, 水体质量下降、大量农业化肥进入海域, 都助长了棘冠海星大量繁殖。

根据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最新分析结果, 在过去27年中, 大堡礁地区40%以上的珊瑚礁毁损是由棘冠海星造成的。

威胁 篇4

“可是 ,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呢? ”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 知道我父 亲是怎么做的? 好吧 ,我告诉你们 ……有一次 他住旅店 时 ,马被偷走, 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 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 去做 ! ”

上一篇:经济法教学改革下一篇:自发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