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地理信息

2024-09-26

自发地理信息(通用7篇)

自发地理信息 篇1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和空间有关的数据和信息来判断事件或事件之间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的方法, “自发地理信息” (VGI) 是GIS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形式, 在全球灾害应急和灾后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二、自发地理信息

自发地理信息 (VGI) 由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教授迈克尔·古德柴尔德 (Michael Frank Goodchild) 于2007年正式提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革新, 很多以前难以收集到的详细地理信息变得容易获得。互联网用户可以自己向网络社区提供相关的地理信息, 比较常见的例子包括在社交网络上发表添加了地理定位的日志和照片等, 在美国, 已经有了专门针对推特 (Twitter) 等社交网站中地理信息的科研。目前用户量最大、主流的如OpenStreetMap和Wikimapia这类互动网页地图都是自发地理信息 (VGI) 在电子地图上的应用。

自发地理信息问世以来, 已在全球防治自然灾害和灾后应急管理的领域显示出它的效果和价值。如:在自发地理信息被提出后不久, 圣塔芭芭拉附近发生了几次森林大火。在那几次火灾救援期间, 火灾现场附近的社交网站流量就大幅度上升, 原因是人们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有关大火的状态和照片 (Elwood et al, 2012) , 而这些状态和照片, 对当地官方部门掌握火势的最新情况和火灾的面积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 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后, 有志愿者根据最新的卫星图, 在OpenStreetMap (OSM) 上对受灾地区进行编辑 (Penn State News, 2013) 。救援人员根据志愿者提供的最新数据和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 马上就能估算出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 当然, 这只是OpenStreetMap发挥类似的作用一个例子。实际上, OpenStreetMap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是2010年海地地震之后, 志愿者们就通过它成功地为海地救灾提供了援助。

三、OpenStreetMap 的应用

OpenStreetMap是由英国人史蒂夫?科斯特 (Steve Coast) 受到维基百科运行模式的启发, 于2004年开创的一种每个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互动地图, 它也是一个收集和管理由用户自愿提供的地理和空间信息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 为地图添加地理信息。这种互动地图的优势在于它能随时接收到最新最详细的地理信息。在编辑者数量多的情况下, 错误编辑和恶意编辑可以被修正, 因此OpenStreetMap能保持一定的信息准确性。这些由用户自愿提供的地理信息在商业、决策、旅游、土地管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而2010年的海地地震之后的数天里, OpenStreetMap则展示出了网络互动地图和自发地理信息在救灾方面的作用。

海地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互联网用户相对少, 在2010年地震发生之前, 该国的领土在OpenStreetMap上只有最基本的地理信息, 缺少详细内容, 和其邻国多米尼加的密集编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地震发生之后, 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通过描画卫星遥感图和航拍照片等方式对OpenStreetMap的海地部分, 特别是首都太子港附近, 进行了详细而大量的编辑。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 OpenStreetMap就为海地首都太子港推出了详细的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以提供给救援人员 (Mike, 2010) 。两天后, 高清的海地卫星图像被添加到了OpenStreetMap, 根据这些图像, 随后的几天里, 更多的地理细节被用户们添加到了OpenStreetMap上, 并且还有专门针对这次地震的细节, 如:哪里最需要救援, 哪里有可能的被困者, 哪条道路是否被阻断等等, 对实施救援帮助非常大。

四、自发地理信息的优缺点

通过上述例子, 我们可以发现, 自发地理信息 (VGI) 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具有以下优点:

1、反馈及时

在海地地震后12个小时, 首都太子港就拥有了比较详尽的地理和空间信息, 其速度之快得益于OpenStreetMap庞大的用户群。同样, 从圣塔芭芭拉附近的森林火灾中我们也能看到, 消防部门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上的自发信息随时地跟踪火势和过火面积, 以便于随时调整救援策略和评估受损程度和范围。

2、内容详细

在海地地震的例子中, 大量的志愿者对海地的地图进行了集中的修编, 试想一下, 如果将同样的事情交付给政府部门, 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而对于台风“海燕”的例子, 自发地理信息内容的详细体现在它能够给救灾部门一个受灾前后时间上的信息对比。这完全得益于平时用户的关注和编辑。在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群的情况下, 这种互动网络地图会搜集到一般电子地图所无法包括的详尽数据。

3、数据准确

也许有人怀疑这种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编辑的地图如何才能保证准确性。实际上, 在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群的情况下, 编辑内容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原因之一是错误的编辑以及可能存在的恶意编辑都会被后来的编辑者修改或删除, 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机构就拥有维持地图和数据的专业人士。如:OpenStreetMap的技术团队中就有多人来自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的地理系, 编辑者和志愿者中间也不乏有专业人士。如:海德堡大学 (Heidelberg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菲律宾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 英国红十字会 (British RedCross) 的GIS团队就曾有组织地参与了台风“海燕”后的地图编辑等。

4、可以反复修改利用

由用户提供的大部分数据会被储存。这样一来,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供给救灾部门和救援队伍, 还能在灾后重建以及日后的其它活动里发挥作用, 或者交付给慈善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这些数据也是可以通过用户群体来不断地更新和修改, 进而被反复利用。

五、缺点

自发地理数据在自然灾害的紧急管理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是它并非十全十美, 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使用权限问题。虽然大多数的自发地理信息可以免费使用, 但不同的使用许可和权限的冲突有可能在救灾应用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 在自发地理信息的实际应用中, 许可证、保密、使用权限等方面也是需要重点研究和关注的。

六、结束语

自发地理信息 (VGI) 为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治理以及灾后管理等提供了高效和便利的手段, 它拥有传统的地理信息收集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 如它的即时性、准确性和详细程度等。通过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 将自发地理信息和其它的常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相结合, 将在自然灾害紧急管理和灾后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ike, Swift M."OPENSTREETMAP BLAZING NEW PATH WITH VOLUNTEERS."[J].Contra Costa Times.13 Apr2010.ProQuest.Web.26 June 2014.

[2]Osbornec."Project Haiti."[J].ITO World.12 Feb 2010.Web.26 June 2014.

[3]Elwood, Sarah, Michael F.Goodchild, and Daniel Z.Sui."Researching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patial data, geographic research, and new social practice."[C].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02.3 (2012) :571-590.

[4]Heinzelman, J., and C.Waters."Crowdsourcing crisis information in disaster-affected Haiti (Special Report 252) [R].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11) .

[5]"Student’s research leads to humanitarian mapping work[J]."Penn State News.25 Nov 2013.Web.26 June 2014.

[6]"Uni Heidelberg OSM Mapathon for Typhoon Yolanda/Haiyan:Thursday afternoon, November 14th 2013"News of Heidelberg University’s GIScience Research Group.12[N].Nov2013.Web.26 June 2014.

[7]Roche, Stephane, Eliane Propeck-Zimmermann, and Boris Mericskay."GeoWeb and crisis management:issues and perspective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J].GeoJournal78.1 (2013) :21-40.

自发反应解惑 篇2

一、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那么“点燃”是不是外界帮助

自发反应是指一定条件下, 不需要外界的帮助就能自动发生的化学反应﹙苏教版﹚.化学热力学指出:等温等压下, 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方向是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由于ΔG=ΔH-TΔS, ΔH、T、ΔS均为体系自身的性质, 与环境无关, 且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 因此, 等温等压下, 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无需外界帮助、没有外界干扰, 能向ΔG<0的方向自动发生.

通过化学热力学的分析只能预言, 在常温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能自动生成水, 应该注意的是:化学热力学不考虑反应的速率, 实际上, 在通常情况下, 若把氢气和氧气混合在一起, 反应的速率非常慢, 几乎不发生反应.化学动力学研究的范围是反应的速率和历程, 通过对该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如果升高温度到1073 K, 该反应即以爆炸的方式瞬间完成;如果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如用钯作催化剂﹚, 在常温常压下, 氢气和氧气以较快的速率化合成水;在常温常压下, 如果将该反应安排在电池中也能发生.当然, “点燃”和“1073 K”、“催化剂”、“将反应安排在电池中”一样, 是化学动力学上为了实现化学反应的发生而采用的反应条件.

自发反应是化学热力学上的一个概念.自发反应定义﹙苏教版﹚中的“一定条件”是化学热力学上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时的“等温等压, 不做非体积功”的限定条件, 而不是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自发反应定义中的“外界帮助”是指对体系做其他功 (比如电功) 或输入能量, 化学热力学上是根据体系自身的性质来判断化学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的, 是无需“外界帮助”的.所以,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其中“点燃”既不是自发反应定义中的“一定条件”, 也不是“外界帮助”, 只是化学动力学上为了实现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能将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自发反应定义中的“一定条件”混为一谈.

二、自发反应一定能发生吗

自发反应是化学热力学的范畴, 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化学热力学上自发的反应在化学动力学上不一定能发生.例如, 在常温常压下, 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但没有其他条件或措施反应不能发生;铁生锈是自发反应, 涂有防锈漆和未涂防锈漆的钢制器件, 其发生腐蚀的自发性是相同的 (从热力学上判断都能自动发生) , 但只有后者能发生.由此可见, 热力学的判断只是给我们一个启示, 指示一种可能性, 至于如何把可能性变为现实, 使反应按照我们所要求的最恰当的方式进行, 往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既要在化学热力学上考虑可能性问题, 又要在化学动力学上考虑反应的速率问题, 从而创造条件去实现这种可能性.

三、非自发反应能发生吗

在一定条件 (等温等压不做其他功) , 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ΔG<0.由于G是状态函数, 其逆反应ΔG>0, 因此其逆反应是非自发反应, 没有自动进行的趋势和可能性, 不能自动进行.但是, 如果外界予以帮助, 例如输入电功, 则可使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由此可见, 非自发反应只是在化学热力学上不能自动进行, 没有自动进行的趋势和可能性, 不代表在化学动力学上不能发生, 非自发反应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也能发生.

四、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区别

“自发”循经点穴按摩疗法 篇3

患者取睡卧或站立、平坐等姿势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术者取坐或立等姿势入静练功进入自发功状态,意念为病人“治疗某种疾病”、“治好某种疾病”,这时术者随意念以气催动,双手或一只手缓缓抬起,五指伸展自发的向患者发气,使术者的气与患者体内之气融为一体,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气在他体内行走,手在外面导,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反复扫探病灶,最后以中指、食指点按确定患点。有时还在患部画出内脏形态和病灶范围, 并以中食二指向患点注气,继而又以手掌指尖或劳宫穴向患部输气,随后双手或一只手又以推拿、震拍、点按手法顺患部循经络由内向外疏通经络,理顺气血。循经必推,遇穴必点, 逢患必输。术者之气在患者体内碰到病气、浊气必清除,遇到病灶、患处必化解,逢穴道堵塞必疏通,直至全身奇经八脉,大小周天,并反复多次。最终使全身穴道通达,气血畅通, 病症消失。

每次施术半小时左右,术者也可以直接向患者患处施术。最后术者意念感觉到病灶化解,浊气清除,经络疏通,就自动收功。患者有病缓轻或痊愈、全身舒坦,爽快轻松的明显感觉;术者有练自发功后精力更充沛,毫无疲劳倦意之感。此术也适合术者本身诸病症。

自发性气胸治疗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07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对该研究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 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 (30例) :男22例, 女8例;患者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 (57.2±6.3) 岁;肺压缩比例20%~85%, 平均 (50.6±7.2) %。对照组 (30例) :男23例, 女7例;患者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 (56.8±7.1) 岁;肺压缩比例20%~90%, 平均 (51.0±6.6) %。两组性别、年龄、病症程度等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胸膜腔穿刺抽气法进行治疗。以气胸针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前肋间或腋下区第4、第5、第6肋间直接穿刺入胸膜腔, 常规连接人工抽气箱抽气, 一次抽气以小于1 000 m L或抽气后胸膜腔负压在-0.196~0.392 k Pa为宜, 每天或隔天抽气1次至患者呼吸困难缓解为止。实验组患者以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患者术前皮试, 半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浸润麻醉, 用微创手术使用的0.5 cm直径穿刺器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第3肋间腋前线切开皮肤0.5 cm, 穿刺进入胸膜腔退出穿刺针心, 于鞘卡中心置入引流管, 退出鞘卡将引流管接水封瓶, 固定引流管。部分持续漏气患者在闭式引流治疗基础上胸腔内注入50%高渗糖抗生素, 1支, 胸膜腔固定, 以促使胸膜漏孔闭合。两组患者对症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同时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持续3周治疗无效者改行其它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

该次临床研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2]拟定, 具体如下:3周内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胸片提示肺完全复张———治愈;经3周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胸片提示气胸基本消失, 肺大部分复张———有效;经3周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胸片提示气胸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肺未复张———无效。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标准差 (±s) 表示, 结果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结果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基本治疗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1例胸腔积液, 并发症发生率3.33% (1/30)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胸腔积液, 2例血气胸, 1例纵隔气肿, 并发症发生率16.77% (5/30)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42, P=0.027) 。

3 讨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等因素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以后, 肺和支气管内空气会大量进入胸腔形成自发性气胸, 从而导致胸腔压力增加, 诱发一系列心肺功能障碍, 最常见有呼吸困难, 其严重程度与病症发作时间、原有肺功能状态等有关, 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故临床治疗本病以快速有效排除胸腔积气为关键[3]。胸腔穿刺术是胸腔积气、积液传统治疗方法, 临床实践证实[4], 其应用虽具备疗效, 但对抽气速度的掌握要求较高, 抽气过缓不利于急症患者病情缓解, 抽气过快则可能引发急性损伤, 如患者治疗期间突发刺激性咳嗽, 还可能导致人为气胸, 加重病情, 加之穿刺治疗需反复进行, 对患者耐受程度要求较高, 故临床施术存在一定局限性。

该次临床研究以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对患者进行治疗。与肋间粗管等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相比, 其应用具备以下优点[5]: (1) 创伤小, 对机体损伤少, 术后无需缝合, 愈合快、瘢痕小, 感染发生率低; (2) 所用导管组织相容性好, 对胸膜、心肺等刺激小, 可降低继发性胸腔积液发生几率; (3) 引流操作方便, 如导管堵塞以导丝疏导即可, 无需重复穿刺, 有利于降低并发症, 减少机体损伤。黎建蓉等[6]分别以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和粗管胸腔闭式引流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9%和92.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该文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3.33%) 基本一致。王维建等[4]分别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治疗自发性气胸, 结果显示闭式引流治疗有效率 (86.67%) 高于穿刺治疗 (53.33%) , 并发症发生率 (3.33%) 低于穿刺治疗 (10%) , 与该文研究结论一致, 但两个治疗有效指标均低于该研究, 考虑可能与疗效判定标准中治疗时间的拟定差异有关。

此外, 胸腔镜手术也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常用方法, 徐亚欢等人[7]分别以胸腔镜手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两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前者并发症发生率 (7.3%) 低于后者 (16.7%) , 建议年轻初发肺大疱患者和2次以上复发病例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 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 肯定了胸腔闭式引流的施术安全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 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帮助恢复肺功能,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疗效优于传统穿刺抽气, 与胸腔镜治疗比较则各具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07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 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持续漏气者胸膜腔固定;对照组30例, 患者行胸膜腔穿刺抽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 (73.33%) 和治疗总有效率 (93.33%)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 (40.0%) 和治疗总有效率 (83.33%) ,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3.33%) 显著低于对照组 (16.67%)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帮助恢复肺功能,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胸腔膜固定

参考文献

[1]吕贵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24) :4576-4578.

[2]柳威, 吴怀球, 张卫东, 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0) :1624-1625.

[3]冯茜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47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下旬刊) :115-116.

[4]王维建.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22 (8) :1317-1318.

[5]颜文美, 林素琴.中心静脉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老年性自发性气胸32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 2013, 33 (2) :32-33.

[6]黎建蓉, 李玲, 张定, 等.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 (25) :16-18.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要点 篇5

自发性气胸一般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等原发病引起, 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如用力、大笑、剧咳、憋气等, 使肺大泡内压突然增加而破裂, 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通常将自发性气胸分为三类:闭合性或单纯性自发性气胸、开放性或交通性自发性气胸、张力性或高压性自发性气胸。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现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

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消沉、抑郁等是患者常出现的心理反应。个别患者出现如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增高以及心律不齐甚至更严重不良反应。护士要深入病房,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在各方面关心患者, 语言要轻柔委婉, 告知患者有关病情及检查治疗方案, 有意识的让患者结识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 给患者以积极的影响, 减轻其焦虑、烦躁程度,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稳定、乐观的情绪对待疾病。

2 一般护理

2.1 病室

舒适安静, 温度及湿度适宜, 温度在18~20℃之间, 湿度在50~70%, 少量气胸患者, 可不吸氧, 限制活动, 卧床休息, 气体可逐渐被吸收。如果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胸痛, 立即给予半坐卧位, 吸氧, 视情况用止痛剂治疗, 必要时给予排气治疗以减轻症状。

2.2 饮食

应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 也可以常规给予润肠剂, 减少排便用力引起胸腹腔内压升高, 延误胸膜裂口愈合。视患者情况给予镇咳剂, 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治疗。

3 排气的护理

肺萎在20%内的患者, 胸腔内气体一般2~4周内被吸收。气体较多者可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 每次抽气不超过800 ml, 防止感染。抽气后观察48 h~72 h, 如未见好转。行胸腔闭式引流, 无气体引出时应夹管观察1~2日, 无不适, 可拔管停止引流。

3.1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

插管前, 应对患者作好解释工作, 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合作。

3.1.2 预防胸腔感染

要观察引流瓶中液体的颜色、性状、并发液气胸时应记录引流量, 每日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冲洗更换引流瓶液体。水封瓶置于患侧床以下, 低于患者胸部, 防止瓶中液体逆流入胸腔, 手术伤口处每日更换敷料,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3.1.3 保持引流管通畅

随时观察水封瓶中玻璃管排气情况, 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胸腔内气体多, 压力高时, 管内连续冒大量气泡, 胸腔内气体少, 压力小时, 气泡排出少或咳嗽时才会有气泡排出, 表示引流管通畅。必须保证引流玻璃管在液平面以下1~2 cm, 若管插入水内过深则气体要克服较大阻力才能排出, 过浅则易使玻璃管露出水面, 气体进入胸腔。

3.1.4 保持舒适的体位

多半坐卧位, 鼓励指导患者适当活动, 作深呼吸运动, 咳嗽 (避免剧烈咳嗽) , 以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

3.1.5 拔管

如水封瓶中玻璃管末端连续无气泡排出, 提示肺已复张。经X线证实后, 可以先夹管, 观察24 h以上, 无气急等症状可以拔除插管。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等不适, 发现异常报告医生。

4 病情的观察

对于气胸的患者, 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果发热、寒战、胸痛加重, 白细胞增高, 感染发生, 应及时留取痰液标本, 按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对于原发病应根据年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脉博和血压以及呼吸的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皮肤紫绀、大汗、四肢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 应立即进行抢救。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发性小脑出血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4~82岁,平均(58.84±16.46)岁,>60岁30例(71.43%)。发病到就诊时间20分钟~8天,24小时内就诊者32例。其中16例手术治疗,26例内科保守治疗。42例中29例(69.05%)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中病史超过10年35例(83.33%)。

1.2 临床表现

本组42例均为突然起病,多以头痛、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诉。表现头痛22例(52.38%),头晕、视物旋转24例(57.14%),共济失调19例(45.24%),脑膜刺激征11例(26.19%),眼震9例(21.43%),肢体瘫痪8例(19.05%),眼肌麻痹7例(16.67%),语言障碍7例(16.67%),球麻痹1例(2.38%),病理反射13例(30.95%)。

1.3 CT结果

本组42例均经颅脑CT证实。其中小脑半球出血29例(69.05%),蚓部出血9例(21.43%),半球及蚓部出血5例(11.9%),小脑出血破入脑室8例(19.05%),破入蛛网膜下腔4例(9.52%)。出血量2~50ml.

1.4 治疗及转归

42例中,出血量>30ml19例,15~30ml20例,<15ml 13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出血量18~50ml,死亡5例;内科保守治疗26例,出血量2~30ml,死亡7例。手术治疗的16例中,出血量>30ml7例,死亡4例(57.14%);出血量18~30ml 9例,死亡1例(11.11%);保守治疗26例中,出血量2~15m 112例,无一例死亡,出血量15~30ml 10例,死亡4例(40%),出血量>30ml 4例,死亡2例(50%)。

另外,本组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共12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1例(11.11%)内科保守治疗3例,死亡2例(66.67%)。

2 讨论

自发性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特别是高血压病史超过10年者,为小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及血液病等。对年轻患者要注意动静脉畸形。本组4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29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69.05%),其中35例病史超过10年,占83.33%,与文献报道相符。另外,应重视年龄因素与小脑出血关系。自发性小脑出血发病高峰年龄段高于其他部位脑出血,一般认为60~69岁为小脑出血的高发年龄段[1]。本组发病年龄在14-82岁,平均(58.84±16.46)岁,这与国内报道接近,其中60岁以上发病者30例(71.43%),高于国外报道。

由于小脑与许多颅内重要结构相邻,特别第四脑室和脑干。当小脑出血,脑组织水肿时,临近组织技艺受压。因此,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报道不一。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脑本身受损出现的症状;一类是邻近组织受压引起的症状。小脑本身受损产生的症状多为头晕、共济失调、眼震、语言障碍及肌张力减低等:邻近组织受压或颅内压升高引起的症状多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眼肌麻痹、面瘫、肢体瘫痪、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根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的不同,上诉症状分别或同时出现。本组病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出现率较高,在50%以上,但并非是小脑出血的特征表现,而共济失调、眼震、语言障碍、肌张力减弱等,对小脑出血有诊断意义的症状阳性率偏低<45%,因此,仅靠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

CT是目前诊断自发性小脑出血的最佳方法,一旦怀疑本病应首选CT检査[2]。由于小脑位于后颅窝,位置较低,CT平扫不易看清,容易漏诊,故建议应CT薄扫,提高确诊率。本组42例均经CT证实为小脑出血,其中小脑半球出血占69.05%,蚓部出血占21.43%,半球及蚓部同时出血占11.9%,可见小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在半球。

以往认为,小脑出血确诊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近年来,CT发现小脑出血量小者经积极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较好。一般认为,出血量>10ml者应选择手术治疗,出血量>15ml者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9]。本组42例中,26例内科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出血量<15ml12例,均为内科保守治疗,无一例死亡。出血量15~30ml,内科保守治疗10例,4例死亡,占40%,出血量18~30ml,手术治疗9例,1例死亡,占11.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30ml,外科手术治疗7例,4例死亡,占57.14%,内科保守治疗4例,死亡2例,占5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小脑出血共12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1例,占11.11%,内科保守治疗3例,死亡2例,占66.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我们认为小脑出血的患者是否手术,应视出血量的多少,慎重考虑,手术指征不能过于放宽。出血量<15ml,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既避免手术并发症,又减轻经济负担;出血量15~30ml或破入脑室,影响脑脊液循环,应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可降低病死率。出血量>30ml不主张积极手术,保守治疗与手术两者相比,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

参考文献

[1]于挺敏,刘松岩,张洪田.小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及非典型病例的诊断[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7(1):35~36.

[2]戴捷.CT在小脑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5。(01).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篇7

1临床资料

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住自发性气胸55例, 均为闭合性气胸, 年龄18~76岁, 4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后46例肺组织3~7 d后复张, 3例转院;拔胸腔闭式引流管后, 伤口均无感染。另外6例肺压缩在30%以下予保守治疗, 肺组织2~8 d后复张。

2护理

2.1 病情观察

因患者基础肺功能差, 故即使气胸局限, 亦可导致呼吸衰竭加重。但临床极易误诊为原发病加重而延误正确处理。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发绀及呼吸困难的程度, 当患者出现于原发病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或进行性加重时, 就应想到是否并发气胸, 应仔细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及时做X线检查, 当病情危重不易搬动时, 在高度怀疑气胸的情况下, 应配合医生做诊断性穿刺, 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2.2 心理护理

认真评估和判断患者的心理问题, 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患者的尊重, 帮助患者接受长期治疗的现实, 增强患者对生活的兴趣。指导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1]

①引流管是否通畅, 及时发现和处理分泌物堵塞或机械性压迫;②引流管置入胸腔内4~6 cm即可, 用线与局部皮肤缝合固定, 防止移位或脱出;③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 防止水封瓶内液体回流至胸膜腔;引流管应在水封瓶内水平面下2 cm, 如水平面过高则影响胸腔内气体排出, 必要时加用持续低负压吸引;④指导患者取平卧或半坐位, 适当床上活动, 有效咳嗽, 作深慢呼吸, 促进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预防肺部感染, 促进患肺复张, 改善循环、呼吸功能;⑤为预防切口感染, 早期全身或局部给予抗生素, 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观察抗菌素的协同作用, 注意慢性过敏反应;⑥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拔管前应夹管观测 24~48 h, 如引流管无气泡逸出, 水柱正常波动且听诊患侧呼吸音清, 表明患侧肺组织复张, 经X线或胸部CT检查确认后, 可考虑拔管。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胸腔积液

自发性气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 要给予抗结核治疗, 如已引流, 注意引流液量及性状, 并送化验和细菌培养。本组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2例。

2.4.2 胸腔内出血

应确定系插管切口渗血, 还是胸腔内出血, 并给予对症止血治疗。本组病例中合并血胸2例。

2.4.3 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局限于引流切口周围者用手掌及指腹由远至近向闭式引流切口轻轻挤压, 使气体排出;皮下气肿扩散至颈部或对侧胸壁时, 可插放无菌针头, 并配合手法驱赶皮下气体至针头处排出, 同时配合局部微波治疗促进气体吸收。

3出院指导

积极防治原发病, 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3~4次/d, 8~10下/次。教会患者咳嗽、排痰的方法, 因掌握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直接关系到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2]。有条件者可坚持每天家庭持续氧疗15 h以上, 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率[3]。吸烟者劝其戒烟。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体力劳动及用力提拉等动作, 可适量运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 定期复诊。一旦出现突发性胸痛, 随即感到胸闷、气急时应立即就诊。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5例自发性闭合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后46例肺组织复张, 3例转院;另外6例肺压缩在30%以下自行复张。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确保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而取得满意的效果, 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周桂香, 黄湘萍.老年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当代护士, 2005, (03) :33-34.

[2]孟共林, 肖桂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5) :60.

上一篇:生态威胁下一篇:物联网渗入数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