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清理

2024-09-14

资产清理(精选6篇)

资产清理 篇1

摘要:低效无效资产主要分为资金类、实物类和由于盲目投资造成的投资类别的资产,在处理上应当注重方法上的合理性、处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处理中的灵活性与大资产上的大格局化。

关键词:企业,不良资产,资产运营,清理处置

企业尾大不掉的低效、无效资产造成了企业资产的冗杂和繁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精简化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快速发展和前进,应当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和运营水平,清理处置低效和无效资产,将低效无效的负作用或者作用有限资产价值利用最大化,转化为企业前进发展的养分。

一、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类型

(一)资金类低效与无效资产

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是财务处理中最明显也是最影响企业收支的资产类型。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以基本失效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形成的呆账和坏账为主,由于在正常销售中货物已经发出,但是账款钱款方面由于企业方面没有及时催收或者催款不力导致的拖延以及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恶化导致更加难以收回,或者是对方的恶意拖欠导致的仅仅有部分应收账款能够收回,而剩余的资金资产转为现金资产或者其他资产基本无望。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也涵盖了部分极有可能在一定时限内也无法收回本金的收益率低造成的得不偿失的短期金融资产,这类资产往往是投资失误导致的历史遗留资金类资产,在判断失误形成后,部分企业会选择及时止损以防止更大的损失,也有部分企业会选择暂时持有以待回升,在持有一段时间后,出现较为明显和稳定的回升无望后,这部分金融投资就成为了低收益率的短期金融资产,被划归为资金类低效与无效资产的类别中去。在企业交易上容易形成的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与销售货物形成的应收账款相对应的还有预付账款。企业在采购货物前的预付定金是企业交付的信任类的部分货款,但企业不总是能收到达到质量要求的材料内容,可能存在着需要返工修改或者需要退款的结果。有些企业还存在着由于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制度无效或失效形成的账款未能及时核算和处理成本费用造成的账面光彩,但实际上已经被使用的原材料等内容没有被核算的情况,实际资产少于账面资产,因而也计入无效资产范围内,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中的核算问题。在退款问题上,预付款项的收回往困难,也导致了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出现。另外企业在日常的投资和发展生产中还有汇率变化购进的原本的外埠存款和其他杰出款项,也可能导致了资金类低效无效资产的形成和企业资产的实际流出,造成企业损失。

(二)实物类低效和无效资产

实物类资产的低效和无效表现较为明显,判断上相对容易,处理周期较长的实物类低效和无效资产往往体现在固定资产上。在资产管理和盘存上,由于盘查少,很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实际上资产不存在的状况会形成实物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来弥补账实之间的资产管理上的差别和问题。在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中,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造成的设备资产淘汰也不在少数,已有的存在的固定资产造成的材料上的浪费或者货物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发展或者相较于购置新设备生产新类型货物的价值较小,会导致设备的淘汰,形成不良资产。除了企业力求发展导致的自我革新和淘汰之外,也有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导致的资产被动淘汰,以火电厂为例,由于行业周期的变化和清洁能源的提倡与建设,火电厂被要求逐渐减少,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发电规模缩小,需要的发电设备和生产设备数量要求上减少,导致了材料和设备上的沉积闲置,成为企业待处理的低效或无效资产。正常情况下淘汰的实物类固定资产则主要表现为自然或人为损坏造成故障形成的低效或无效资产以及财务上计提折旧完毕的固定资产等。它们在实际存在中不能导致新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其保存和维护费用已经超过了资产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

(三)投资形成的低效与无效资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上升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已有的经济发展基础上,可能会探索新的行业发展和尝试新的前进方向,存在着探索期的投资失误或者是决策错误导致的盲目投资问题。在衰退期的企业,则可能会有转型探索上的病急乱投医和过往在快速盈利时期为利润复制或者完成绩效指标进行的建设,造成了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中的资产遗留。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后期的企业发展受限。企业资金补给不足或者是前期投入过大也容易造成企业的正常发展受阻或者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对于较大的项目投入,企业对于后期的补给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存和后续的资金链,在应对上很可能被迫选择放弃,导致前期的建设和投入报废或者停滞,损失上难以挽回,形成了企业的低效或者无效资产。

二、企业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低效无效资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外部法律法规的约束,按照市场经济交易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低效无效资产进行合规性处理,按照资产处理的流程和步骤执行,透明化处理过程,公开交易情况。在处理过程中,应当对低效和无效资产作出基本的区分和评级,对于资产的市场价值和交换价值由专业处理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进行市场调查,作出公允价值的基本判断和资产处理上的合理定价。在资产处理过程中,应当由资产拥有部门、财务部门和总负责人多方签字确认和考察,在资产处理前,可以由拥有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对资产情况再次考察,由拥有部门确认对本部门确实已经成为低效和无效资产。由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负责人确认对企业已经形成低效或无效资产,无法对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性价比过低的情况。在实际置换中确认资产为已经考察过的对象,经过多方确认与负责表示,形成对资产处理的相互制约,防止在资产处理环节在实际交换中实际置换资产为优质资产,造成优质资产的流失和贪污腐败的滋生。对于在实际置换或者交易环节出现失职或者故意以显著低于该不良资产公允价值进行对外交易的个人和部门,应当追究其渎职责任并查明情况进行处理。对于在处理低效和无效资产上能高于预期或者将低效无效资产开发新的功能利用等情况创造新的收益或价值的,应当进行奖励或者考察其才能考虑令其负责不良资产的处理情况等。在资产处理的过程中,处理人员还应当考察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形成原因,对于不良资产的高发情况探索根源和寻找防止大量同类低效或无效资产的方法,对于需要注意和警示的,应当形成低效无效资产报告抄送至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管理层,做好不良资产的预防建议。

(二)低效无效资产处理的专业性要求

在方法选择上,涉及到了法律法规的基础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对交易的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资产处理上,则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行业处理知识。企业的低效和无效资产的涉及范围较广,类目庞大。在资金类资产上,有金融资产类别和应收账款类别等,在资金类处理上需要较好的证券和金融处理实务经验和理论知识,借鉴其他类似企业的较高效率的处理方法,例如考虑将低效无效资产与其他资产打包进行资金池处理等或者直接选择单项出售来缩减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等,甩掉不良资产的尾巴。在处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风格偏好,做到备选处理模式的多元化,厘清方法上的优劣和后果,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建议,陈明利弊。在固定资产设备处理上,对于机械行业,需要机械设备的专业处理知识或者能够与专业人士沟通的基本了解,判断其拆分改造和零件出售价值和整体出售价值或者零件的新利用,力争做到资产转让价值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投资类资产的处理问题上,需要市场的敏锐度和谈判技能,尤其是对于涉及企业发展和生存的较大的项目,需要寻找合适的买家或者寻找合适的合作投资开发者,既需要较好地沟通和谈判水平,也需要管理层信任和一定程度的授权。对于不同资产的处理,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或者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理人才。资产处置的负责人至少需要在财务和法律上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且有跨专业通识能力和较好的专业人才沟通技能。对于资产过大或者重要的不良资产,还可以考虑资产处理的外部合作或者外包,寻求法律顾问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辅助处理和资源优势。但对于规模较小或者较为简单对企业影响较小的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可以由财务部门进行调查后多方确认处理,简化资产处理流程,尽可能选择简单的资产出售或者置换,精简企业资产,减少资产处理中造成的新的损耗或者费用。

(三)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具有灵活性和可创新性

企业在处理低效和无效资产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拘泥于单一和小格局的资产处理与置换模式,可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资产上的置换和较大规模的合作。例如对于应收账款或者债券问题,发展期的集团企业或者经营上的优势规模企业可以考虑在债券问题上的不良资产与对方企业进行股权置换谈判,将已经存在的债券上的不良资产盘活,转换成可期待的未来收益的股权股本。具有经营管理优势的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管理优势,考察企业在自身管理优势下的发展前景,选择债转股并收购其部分其他资产,要求更多的股权,将对方公司实际控制在己方旗下,以实际控制人身份开展经营活动,形成盈利性企业,壮大自身集团资产规模,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或者探索新的行业前景。创新和灵活性的低效及无效处理方式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和状况开展,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其不良资产的处理上与大企业的合作,未尝不是新的企业扭亏为盈的发展机会。但新的企业合作模式也可能造成不良资产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后续处置上的麻烦,需要企业在时机和发展上的专业判断和风险承受判断,科学合理的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选择。

三、结语

企业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首先应当处理冗杂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提高资产的平均运用水平后,再合理利用和提高自身的资产运营质量,提高资产的使用价值,减少在低效和无效资产上的人力、精力耗费和资产维护费用。企业在发展中应当保持动态变化,保持最优的发展速度和冲刺可能,在专业化发展中不断寻找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红岩.事业部管理中权责不对等的危害及治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

[2]田旺杰.从保定房契看不动产交易价格[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

[3]朱冰冬,朱雪明.怎样界定企业的“不良资产”[J].中国内部审计,2006(01).

资产清理 篇2

会议传达学习了《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实施方案的通知》(办〔〕52号),讨论了《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度》、《资产资源清理阶段(5-6月)工作计划》,征求了《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意见,布置了近期重点工作。

夏成章指出,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实施方案的通知》(办〔2016〕52号)精神,全面启动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工作的部署会、动员会,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明确:

一、将《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度》、《资产资源清理阶段(5-6月)工作计划》印发执行,《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报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二、四个工作小组第一牵头单位要在5月18日前制定具体清理盘活方案,做到范围全面、程序明析、便于操作,步骤上契合全市总体方案的时间节点要求,及时向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经同意后报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资产清理 篇3

1 电力企业中相关资产的实际状况

电力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 具有价值高、资产多、技术密集等特点。电力企业资产总数额比较大, 因此在还贷和管理方面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电力企业资产在进行清算之后, 优良资产比率能够达到百分之百, 净资产的收益也上升了很多。但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 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企业资产管理中很多方面都不能满足电力建设的需求。比如, 相应的资产高度比较分散、非核心的业务资产量比较大, 这并不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精细管理和集约化发展运作的要求。另外, 电力企业资产整体的回报率不是很高, 且低效和无效的资产占有较大的比例,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的试运效率, 同时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2 相关资产在清理工作中的内容与步骤

企业资产的处理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 对多经资产与辅业资产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界定。 (2) 对控股子公司、拟保留全资子公司和直属公司内部进行核算和清理。主要清理对象有高风险的投资、有关主业生产经营中的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相关的社保机构的资产、账销案存的资产等。

3 相关资产清理的处置工作实践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从2006年开始, 就已经全面开展了以清理处置低效资产和非低效资产为核心的重点工程, 经过几年的清理, 最终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3.1 有关统筹的协调

一些公司已经聘请了相关的会计师, 并制订了清理多种资产的政策依据和前提条件, 积极开展了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先后制订了《电力公司资产相关办法》等制度, 同时也印发了相关制度的汇编, 为资产的处置工作提供了相关指导。在制订电力公司资产清理的工作表时, 需进行细致的分工, 同时也要对工作制度进行倒排, 明确各自的责任。另外, 也制订了相应的资产责任表, 将多种资产的处置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具体的责任人, 及时解决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推广相应的工作经验。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工作简报, 及时反馈信息, 同时, 多交流政策信息和工作经验, 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确保企业资产清理工作进程。

3.2 积极发挥监督的作用

要实践相关资产清理的处置工作, 需深入开展资产的监督体制, 依据国建的相关政策对资产处置工作中出现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执行。同时需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监督实际程序中相关资产方案的执行过程。例如, 对各个单位上报的方案都要通过本单位的相关会议进行讨论, 然后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签发。另外, 在相关资产的处置过程当中, 还需监督资产的管理是否落实、相关不良资产的建立和处置工作是否规范、相关责任是否需追究等。

3.3 进行严格的把关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资产清理数据的无误、相关内容的完整性和有理性等, 电力企业资产的处置成员要认真审核多种相关材料, 同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不同种类的处置会审。对实物资产要开展农电部和生计部等方面的处置工作, 其中的应收款项主要由法律、市场和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只要有相关部门严格把关, 严格审核相关的资产数据, 理清无效和低效的资产数量, 才能彻底摸清相关电力企业的资产状况。

3.4 电力企业资产清算的方案

电力企业资产的清算采用股权为抵偿委托的处置方法。例如, 某地的发电厂, 相关企业委托贷款有上亿元, 这上亿元资产均用于有关证券公司的投资, 但由于资金比较紧张, 无法按期偿还。经实际调查发现, 该证券公司在实际经营中资产优良且经营比较稳健, 同时盈利的能力也较好。证券公司对有关该电力企业的贷款转为证券公司的直接性投资, 与此同时, 需解除其委托的关系, 最后将不良资产直接转变为优良资产。

4 所取得的成效

4.1 优化公司相关资产结构

通过相关资产的处理, 电力企业相对减少了对外投资, 同时, 强化了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另外, 也要强化相关资本的纽带关系, 从而增强电力企业的执行力和控制力。

4.2 提高电力企业的资产质量

通过对企业资产的处置, 相关电力企业盘活了存量资产, 回收的资产超出了数十亿元, 这些资产均被用于电力企业的建设, 促使公司不良资产的急剧下降和优势资产的提高。

5 相关思考

对电力企业资产处置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1) 加强管理基层财务人员的技能性考核和业务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 完善企业管理。 (2) 努力推进电力企业长效型机制的建设。对资产清理中出现的问题, 电力企业应加大相关制度的建设, 努力推进相关机制的创新, 并积极探索优良的长效型机制。 (3) 对电力企业中资产清理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电力企业通过开展资产清理处置工作, 暴露出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相关资产的处置方式不合理、相关资产的处置程序不健全、相关资产的操作手段不规范、工程和库存的材料存在积压和浪费等。以上对电力企业的资产清理处置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电力企业也在发生着改变。在电力企业中, 由于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 以相关企业为依据对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相应资产质量的提高措施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分析, 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清理,资产结构,清算方案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清理检查报告 篇4

市分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行固定资产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管理机制,彻底摸清家底,最大程度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根据总行《2013年固定资产专项清理检查方案》及《中国农业银行xx分行2013年固定资产专项清理检查方案》的要求,我行精心组织,对支行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现将盘点清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我行高度重视此次固定资产专项清理检查活动,为确保固定资产清理检查工作的顺利展开,支行成立了统一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行长xx担任,成员由各部门各网点负责人组成,抽调财会运营部、综合办公室、客户部相关人员组成专项检查工作组,具体开展清查工作。支行于4月26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不得推诿扯皮。客户部个人金融条线负责对营业网点基建项目、网点办公设备及自助设备的清查,财会运营部负责信息技术条线和运营管理条线清查,包括机器设备、点钞机、捆钞机等的清理,综合管理部负责对无形资产、建筑物、交通运输设备、办公家具、安保设备等的清查盘点,最后统一由财会营运部在FAMS系统中将固定资产设备的信息补录完整。

二、清查的主要内容

清查分为清查阶段和补充录入阶段,清查阶段主要工作是清查小组对各自条线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及确权支出情况等进行清查、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报表。对清查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要求查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

补充录入阶段对有异议的项目再次清点确认,确认后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各条线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进行相互复核确认,连同清查工作总结交清查领导审阅。经领导审阅同意,财会运营部将正确的固定资产信息在系统中补录完整。

此次共清查我行建筑物x笔,净值x元;无形资产x笔,净值x万元;交通运输设备x笔,净值x万元;租赁资产x笔;机器设备x笔,净值x万元;办公家具x笔,净值x万元。

三、清查结果

经过清查,我行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对一些实物信息与资产管理信息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以现场实物盘点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补充、修改。以此次清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固定资产卡片以及使用部门的使用台帐的信息登记,明确了实物保管责任。清查发现x支行从我行调拨怡化穿墙式存取款一体机一台,x支行从我行调拨佳能扫描仪两台,我行从x支行调拨广电运通穿墙式存取款一体机一台未作资产调拨,我行按照要求提交了固定资产调拨单及固定资产验收单,申请市分行及时进行资产调拨处理。清理出一批拟报废固定资产,共x笔,净值x万元,报废原因是折旧提足或无法正常使用,在此次清

查后汇总上报市分行申请报废。

四、下阶段资产管理的重点

(一)完善管理机制。根据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制定支行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做到资产管理精细化。

(二)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要求、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账务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到位。

(三)加强管理,强化落实。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规范程序,做好到货验收关,把好资产领用出入关,管好日常使用责任,把每年年中年末两次资产盘点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健全账、证、卡管理,确保账实相符,确保每一项资产有具体的人管理。

以上报告不妥之处,请指正!

资产清理 篇5

近年来, 钟祥市在保障性住房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安置房、回迁房等) 建设过程中, 派生了大量的国有资产 (下称派生国有资产) , 包括门面房、物业房、架空层、专用车库以及余房 (因建设需要超过规划数量的住房) 等。目前这些派生国有资产家底不清, 权属旁落, 随意处置, 收益流失, 管理尚为盲区。

7月初, 钟祥市政府办抽调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组成专班, 对全市派生国有资产开展专项清理。截止10月底, 共清理出派生国有资产14.36万m2, 其中门面224间, 2.38万m2;廉租房727套, 4.5万m2;物业房3960.16㎡;储藏室 (架空层) 1929间, 3.12万m2;车库371间, 8453.09m2;余房275套, 3.12万m2, 基本摸清了全市派生国有资产状况, 为规范派生国有资产管理打下基础。

资产清理 篇6

关键词: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清理,抵销,还原→替换

因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一体性原则的需要,会计工作者应站在集团外部看待集团,将集团内部各个企业间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予以抵销。当集团内部发生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交易时,往往涉及以下几个阶段的抵销: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对其原值的抵销、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时的抵销和固定资产清理阶段的抵销。这三个阶段的抵销紧密相连,勾稽关系明显。然而,因为会计准则和准则解释中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处理是直接以分录形式呈现的,导致广大学生和会计工作者不能深入理解其实质。本文针对此问题,以两种思路,通过案例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进行深入解析,使其复杂的会计处理变得更加清晰。

一、与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相关的抵销处理原理

当集团内部发生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交易时,站在外部看集团的该交易,其本质是出售方将账上的固定资产以账面价值转移至购买方,购买方将银行存款划拨给出售方,其他项目均应予以抵销。所以,只要出售方出售标的资产时,售价不等于该标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存在内部交易利润(或亏损),就需要予以抵销。该抵销涉及固定资产存在的整个期间(亦即内部交易利润或亏损未全额实现的整个期间),直至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抵销、各期计提折旧的抵销,以及由原值和折旧的抵销衍生出来的清理期间的抵销。

需说明的是,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时和固定资产离开集团进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不属于抵销范畴,属于集团真正发生的税费,需要进行确认,故在下文的分析中不考虑发生的相关税费。

二、理解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抵销的前提

如前所述,之所以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需要抵销,是由于内部交易利润(或亏损)的存在使得固定资产原值和各期计提的折旧需要予以抵销。本部分将通过案例说明固定资产在清理前的抵销,以明确其与清理期间抵销的勾稽关系,为理解清理期间的抵销处理打下基础。

(一)固定资产存续期间的抵销处理

1. 固定资产原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亏 损)的抵销。

(1)出售方本身将该标的资产作为存货核算,购买方作为购入固定资产。此时抵销分录为:借:营业收入;贷: 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值(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若为亏损,则在借方)。

(2)出售方本身将该标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购买方作为购入固定资产。此时抵销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原值(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或: 借:固定资产——原值(包含的内部交易亏损);贷:营业外支出。

2. 固定资产折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亏损)的抵销。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已计提折旧总额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贷:管理费用(当年计提的折旧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计提的折旧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若为内部交易亏损,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1:2007年1月1日,甲企业将一机器设备X出售给同一集团内的乙企业。该机器设备在甲企业的个别报表中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出售给乙企业时售价为1 000万元,乙企业将其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以银行存款支付。 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各年的抵销处理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二)固定资产存续期间抵销处理的逻辑关系

从表1看出,需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存续期间的原值和折旧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予以抵销,这是因为站在集团的角度,该内部交易利润尚未实现。那么与固定资产交易相关的内部交易利润能否实现?如果能,通过怎样的渠道实现呢?从表1的抵销分录中可以得出答案。

根据表1的资料,我们可以将抵销分录对合并“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总结如表2所示:

单位:万元

2007年初,当甲公司出售给乙公司该设备时,甲公司个别报表确认营业利润200万元,乙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中多包含200万元,故予以抵销,抵销后使得合并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减少200万元(-200万元)。因期末乙公司在个别报表中按照200万元(1 000/5)计提折旧,而站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应当按照160万元(800/5)计提折旧,所以抵销分录中又将当年折旧中包含的多提的40万元折旧予以抵销,抵销折旧费用时增加未分配利润,所以抵销完成后期末未分配利润总共减少160万元(-160)。以后各年原理相同。

这样的情况说明需要抵销的“未分配利润”金额在逐年减少,即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在逐年实现,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则全额实现(2011年末需要抵销的期末未分配利润为0)。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随着折旧的计提逐期实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折旧金额通常计入产品成本或当期损益。当折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时,会随着产品的出售由集团外部人承担;当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时,根据配比原则,当期损益由当期收入弥补,从而亦将折旧费用转嫁于集团外部,由外部人负担,继而使内部交易利润得以实现。

三、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抵销的两 种理解思路

从本质上讲,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抵销与否,对合并后的利润本身没有影响。因为固定资产清理后,其账面价值转销为零,流出集团外部,所以因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均已实现。但是,目前准则中强调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一体性原则,需要把集团看成一个整体,站在这个理念下,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则是必要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分为逾期清理、到期清理和提前清理三种情况,其中,逾期清理不需做抵销处理,因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即在清理之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无论在个别报表的角度还是合并报表的角度均已为零。而到期清理和提前清理原理完全相同,故本文不加以区分。本部分,笔者以两种思路来巧妙解析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处理。

(一)“还原→替换”思路

1. 该思路的理论基础。固定资产清理时,在清理企业的个别报表中,可能产生两种结果:清理收益(营业外收入)和清理损失(营业外支出)。清理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营业外收入=售价-(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售价-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售价是针对集团外部的,故与抵销处理不相关。“固定资产原值”与营业外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即调减原值则增加营业外收入,“累计折旧”与营业外收入呈正向变动, 即调减累计折旧则减少营业外收入。反之亦反是。

清理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售价

“固定资产原值”与营业外支出呈正向变动,即调减原值则减少营业外支出“;累计折旧”与营业外支出呈反向变动,即调减累计折旧则增加营业外支出。反之亦反是。

2. 该思路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还原(将个别报表中的现状还原为合并后应有的本质)。当固定资产中包含了内部交易利润时,个别报表中虚增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所以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需要抵减;同样,当固定资产中包含了内部交易亏损时,则个别报表中虚减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所以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需要调增。该部分的抵销分录,与本文第二部分固定资产存续期间的抵销相同。

第二步,替换(将需要调整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项目替换为“营业外收入/支出”)。因固定资产清理后账面价值转销为零,需要调整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将会影响清理后仅留的清理收益或清理损失即“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所以将第一步“还原”过程中抵销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分别进行替换,结合其与清理损益之间的变动关系,具体替换方法为:

(1)当清理企业发生了清理收益时,替换为“营业外收入”。当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时产生了内部交易利润,则将原本要调减的固定资产原值调增“营业外收入”, 均在贷方;将原本要调减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调减“营业外收入”,均在借方。同理,若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时发生了内部交易亏损,则将原本要调增的固定资产原值调减“营业外收入”,均在借方;将原本要调增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调增“营业外收入”,均在贷方。

(2)当清理企业发生了清理损失时,替换为“营业外支出”。当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时产生了内部交易利润,则将原本要调减的固定资产原值调减“营业外支出”, 均在贷方;将原本要调减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调增“营业外支出”,均在借方。同理,若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时发生了内部交易亏损,则将原本要调增的固定资产原值调增“营业外支出”,均在借方;将原本要调增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调减“营业外支出”,均在贷方。

从(1)、(2)的分析中看出,将“固定资产”项目替换为 “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时可直接替换,因为无论哪种情况,其借贷方向均是相同的。

3. 该思路的应用举例。

例2:承例1,假设甲公司出售给乙公司的X设备是在各年末清理的,且假设乙公司实现清理收益。

采用该思路时,在各年末清理时先编制如表1所示的抵销分录,进而再还原,将表1抵销分录中的“固定资产 ——原值”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替换为“营业外收入”。具体的抵销分录见表3。

单位:万元

若假设乙公司在个别报表中处置该固定资产时发生清理损失,则将“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替换为“营业外支出”。

(二)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亏损)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的思路

1. 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亏损)实现的两种途径。通过表2看到,在固定资产存续期间,随着乙公司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逐期实现。站在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角度,其实现的方式为冲减乙公司多计提的折旧费用。若存在内部交易亏损则原理相同。当固定资产发生清理时,因清理完成后固定资产将转移至集团外部,所以,清理之前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亏损)将通过两种途径全额实现:1冲减(调增)清理当期计提的折旧;2清理时增加(减少)清理收益或减少清理损失。

2. 该思路下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站在清理的时点确定清理当期期初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或损失)。

第二步,计算从清理当期期初至清理时点应调减(或调增)的折旧金额,作为当期折旧费用调整。

第三步,计算剩余期间应当调减或调增的折旧费用, 作为清理损益的调整金额。

则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发生清理当期的抵销分录为:

(1)当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时出售方形成内部交易利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清理当期期初仍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贷:管理费用(清理当期应当调减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清理当期尚需调减的至使用寿命结束时止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2)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时出售方发生内部交易损失。借:管理费用(清理当期应当调增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清理当期尚需调增的至使用寿命结束时止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清理当期期初未实现内部交易亏损)。

3. 该思路的应用举例。

例3:承例1,假设甲公司出售给乙公司的X设备是在各年末清理的,且假设乙公司实现清理收益。

各年初与该固定资产交易有关的未实现利润的情况如图所示:

各年初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情况

对应的抵销分录见表4。

单位:万元

(三)两种思路下抵销分录的联系

根据会计核算的原理,本文所述两种思路下的抵销分录应当是一致的,将表3中抵销分录进行合并即得到如表4中的抵销分录。这两种抵销分录从不同的思路解释了清理期间抵销分录的由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双重编码理论下一篇:视频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