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

2024-10-01

游园惊梦(精选6篇)

游园惊梦 篇1

2013 年的“秋分——何金安风景写生展”, 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何金安。

此前的何金安, 沉溺于画布的叙事性表达, 无论是“午夜伤花”的都市女郎, 还是“一个人的岛”的巨石与花卉, 那些充满张力的形象、缠绵悱恻的笔触, 以及桃红柳绿的色彩, 如诉如泣, 以极度宣泄的情绪, 表达了画家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感知。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 题材的主观性表达, 既是才情, 亦是陷阱。那时的何金安, 论品位, 论功力, 都是一流, 只是他的创作, 总将那无边的才情, 研磨在观念陷阱的边缘。曲高和寡, 何金安期待当代艺术界的知音激赏。

然自“秋分”展, 何金安开始回归自然之旅, 那些清新怡人的风景, 予人谧境遐想, 让世人感受到一个在画布上自由呼吸的何金安。皈依自然的何金安, 其画面, 不再一味脂粉般晦涩暧昧, 也不再一味江河般奔腾呼啸, 他凝神敛息, 宁静描绘其胎息已久的自然之母。我以为, 过去束缚何金安的, 既非艺术使命, 亦非世人认同, 而是艺术表达的主题性的焦虑, 走出观念陷阱的何金安, 更热衷于参悟自然的无我之境, 他不再沉湎于当代艺术的主观幻界, 也不屑尘泥于作当代艺术的闯将。

何金安创作这组布上园林, 又逢秋分节气, 是他继日本福冈“云山”展后的新命题。在《云山》系列画作中, 何金安别出心裁, 以油彩玩弄宋代文人山水墨戏, 将东方风景的弥蒙之境得以哲学提升。归国后, 何金安开始苏州园林之新创。这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园林风景, 以一种冷寂的蓝调诉说了它的凝静, 画家坐忘心斋, 澄怀味象, 将一个东方处子的宇宙情怀, 在芥子般心床上迂回吐纳。那幽绿或湛蓝的笔触, 神秘、悠然又梦幻, 将自然写真与梦境虚幻融为一炉。透过《听竹 • 响月廊》, 可见绿窗闪烁, 竹影披离, 仿佛窥见一幅苏子瞻的《枯木竹石图》, 纵意、洒脱, 迥出尘表。他画沧浪之水, 幽深清冽, 叶影参差, 俨然画境文心, 系画者胸襟荡涤之心印。何金安的游园之作, 时而宁静, 时而飞逸, 这偏安于城市一隅的幽林与荒壑, 让他寂寥的胸臆得以豁然疏放, 似乎一举擒俘到天籁的纵逸之笔。寒暑不常, 对意境的探索, 越来越成为何金安的创作递进之路。

感性是理性的归宿。何金安也还是那个何金安, 那个挥舞写意画笔的何金安。在不同的时期, 何金安总是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画作。这些题材相殊的作品, 非但性格鲜明, 完成度高, 同时技术精湛, 风格整齐。十余年来, 他的主题性探索, 林林总总:歌女、江岸、巨石、花树、秋林、云山、园亭, 这些画作所呈现的气质, 不是冷灰般的幽怨, 就是桃红般的妖冶;不是翠绿般的神秘, 就是湖蓝般的宁静, 令人倏然若游园惊梦, 这梦的云游不羁, 终在园亭的诗意中得以安顿。

何金安的性格, 还是一如既往的激越, 如果哪一天, 在何金安的画面中, 人们看不到纵意的线条, 淋漓的彩滴, 以及飞白的肌理, 那只能说明, 何金安的激情之火奄然熄灭。

游园惊梦 篇2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琴曲

烟淡兮轻云

香霭霭兮桂荫

叹长宵兮孤冷

抱玉兔兮自温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好景艳阳天

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 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 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

桃花扇

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拯救昆曲

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其剧目丰富、文词典雅;表演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和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

《怜香伴》之所以选择在已经演了300多场厅堂版《牡丹亭》的皇家粮仓举办发布会初露真容,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有着“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是中国现存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此外,人们也从各种报道中了解到,昆曲艺术是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但是,究竟有多少现代人曾亲临现场体会过这样一种绝美雅致的艺术形式?其答案恐怕并不会让人感到乐观。

在文化学者赵珩的著作《旧时风物》中,人们还可以寻见昆曲最为风光时的景象。在赵珩看来,昆曲是文人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的自我表达,细腻的打磨,精心的建构,使一部戏曲创作成为深邃典雅的艺术精品,再加上昆腔韵律和节奏,则使其成为更加文人化的作品。在名为《北京剧场的历史记忆》一文中,赵珩写到:昆曲进入北京后,非常受人们欢迎,原因一方面是词句非常典雅,一方面也是剧情起伏跌宕。当时,一出昆曲演出要两三天才能演完,后来逐渐只演一些精彩的折子,比如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或是《西厢记》中的若干片段,词句典雅而脍炙人口,很多唱词甚至家喻户晓。戏曲史上有这样一句话,叫“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用来形容昆曲的普及。但如今,如此景象已经一去不返,除了昆曲的三大传奇——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依旧是久演不衰的剧目,其他剧目大多少有人问津。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近些年,很多人都为昆曲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例如著名作家白先勇。由其担任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4月底在中国台北举行首

演以来,几乎每场演出都会爆满。剧中那一对21世纪的柳梦梅与杜丽娘,不仅优雅地诠释了《牡丹亭》这400年的爱情神话与青春的活力,也早已俨然成为了华人世界中兼具古典与现代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此次召开《怜香伴》发布会的皇家粮仓也在为拯救昆曲做着自己的努力。每个周末,由苏州昆剧院演员演出的厅堂版《牡丹亭》都会在没有声光电的古老皇家粮仓上演,在只有60个座位的剧场里,演员的婀娜身姿、一颦一笑都有了不寻常的感染力,而不用扩音设备的原声演出,也让昆曲美妙的唱段和配乐更加打动人心。如今,这里不仅已经成为了京城昆曲爱好者的聚集地,来这里听昆曲也已经成为京城引人注目的文化事件和高档时尚的文化消费之一。

苏州大学的校园粉墙黛瓦,每年春天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风景如画的教室里选修昆曲艺术课程,老师们多数是在自己求学的年代迷恋上水磨昆腔的,如今他们希望昆曲仍然能唤起一部分青年学子的热

情。

苏州,六百年前正是这片温婉的水土孕育了昆曲,随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江南文人和商人,昆曲也随着大运河漂入了中国的各个角落。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记载,山西贵州银川等交通闭塞的地区都出现了昆班艺人的踪迹。曾经,昆曲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戏剧。确实只有昆曲,在中国历史上掀动了民族集体审美的一个波澜,掀动得比什么艺术形式都

大。

从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的两百多年是昆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传奇的创作高潮催生了汤显祖和沈憬两位比肩的戏剧大师,二人一个重视文辞一个严守曲律,因而有了中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同时期的许多曲家和作者都参与到这场争论

中,昆曲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我们回首昆曲的这段往事,注意到那时的文人墨客曾经传颂过这样一场婚礼。公元1620年,女诗人商锦兰嫁给了晚明三大才子之一,也是昆曲史上一位重要的戏曲理论家齐标嘉,这对才子佳人都是昆曲的忠实爱好者。我们从齐标嘉生前的日记看到,他们在七年的时间里观赏品评过的昆曲作品多达八十六种。齐标嘉和商锦兰琴瑟和谐的感情生活为无数文人羡慕不已。那时的昆曲舞台搬演最多的也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1645年,清军攻进杭州城,此时齐标嘉正在杭州做官,闰六月初四,他收到了满清政府的聘书,两天后,齐标嘉为了保有自己对大明王朝的忠贞选择了投湖自尽。这对才子佳人二十五年的美满姻缘遭遇了家国之乱,转眼已是人鬼殊途。

在朝代更替的动荡中,很多人遭遇了和齐标嘉相似的命运,今天我们在明史的烈传中可以看到长长的殉国官员名录,记录在册的数以百千记,他们有的是战死,有的是不屈被杀,有的则和齐标嘉一样自杀殉国,每个人的命运都因为这场历史变故发生了改变。齐标嘉殉国后不久,一位逃难的孕妇在兵荒马乱中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剧大师洪升。

洪升与稍晚诞生在山东曲阜的孔尚任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这两位作家一南一北相隔十年,创作了两部震动剧坛的作品:《长生殿》与《桃花扇》。这两部作品,既是昆曲舞台上的岜竹,也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洪升的家族在钱塘属于望族,他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十五岁就创作了很多诗词歌曲,在当时小有名气,然而,洪升在仕途上一直不顺利,四十三岁完成《长生殿》时,他已经在国子监做了二十年的太学生,始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历时十年的《长生殿》终于完稿,对于洪升来说多少是个安慰,他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在寓所内召集伶人演出。当时佟皇后刚刚病逝,正处于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的国丧期间,洪升遭到了举报,被捉进了刑部大牢,一起观剧的五十多人全部受到株连。当时有人作诗感叹: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的不幸没有使他的作品泯灭,五十出的《长生殿》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融入到安史之乱的历史环境中,将爱情与政治紧密地纠结在一起,又暗含着痛失江山的民族情绪,这与清朝初年人们追忆故国的心情十分契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传奇也随着《长生殿》登上了书写时代兴亡的高度。

与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不同,洪升生活的时代涌现了大量的曲谱,职业昆班也兴盛起来。唱词、曲律和舞台表演的相互融合使传奇的创作更加

成熟。

洪升生于南曲繁盛的杭州,又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他对中原的雅音和南国方言都很熟悉。有史料记载,洪升曾经与人讨论填词之法,他的追求是填词时要使用本色的语言。尽管后来传奇的创作整体走向了华丽辞藻和堆积典故的道路,但是包括洪升在内的一批传奇作家很早就明确地指出,大雅的意

境是可以用通俗的词汇表达出来的。

“淅淅零零 一片悲凄心暗惊 遥听隔山隔树 战合风雨 高响低鸣 一点一滴又一声 和愁人血泪交相迸 对这伤情处 转自忆荒茔 白杨萧瑟雨纵横 此际孤魂凄冷 鬼火光寒 草间湿乱萤 只悔仓惶负了卿 我便独在人间 委实的不愿生 寄语娉婷 相将早晚伴幽冥 一恸空山寂静 铃声相应......" 《长生殿》曲词的典雅清丽是后来的一般剧目远远无法比较的。今天,即使不了解昆曲的人,翻看《长生殿》的剧本也会被其中的绮丽和哀婉所倾倒。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没,如此雅致的唱词竟然在那个时代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位于南京的云锦制造厂是江南制造厂的原址。康熙四十三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这里搬演了全本的《长生殿》。当时洪升已经获得康熙皇帝的赦免,返回家乡。曹寅邀请他独居上座观看《长生殿》。这出戏连演了三天三夜,盛况空前。演出结束后,洪升陶醉在自己的大作中,由于醉酒,不幸落水身

亡。

《长生殿》问世的年代距离齐标嘉殉国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十年。齐标嘉在世时总结过这样的戏剧理

论:传奇,取人笑易,取人哭难。

2006年在北京的保利剧院,一部名为《一六九九桃花扇》的昆曲作品正式公演,登台的演员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他们是江苏省昆剧院二十年来招收的唯一一批演员。舞台上年轻的面孔也吸引了一

些年轻的观众。

让我们记住传奇创作历史上最后的一页辉煌。一六九九,这是《桃花扇》问世的年代。《桃花扇》讲述了一个复社文人和一个秦淮歌妓的爱情故事,在这份爱情之后的却是一个王朝三百年的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

1699年的一天,康熙皇帝命人将一本刚刚问世的传奇稿本索要进宫,第二年,这部传奇的作者就因为疑案被革去了官职,他就是孔尚任,那位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一起被世人并称为南洪被孔的剧作家。

孔尚任并没有像洪升一样在仕途上不得志,他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后人。康熙二十四年,皇帝南巡路过山东时,他曾经奉命在御前讲读论语,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孔尚任就在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了一批拒绝与清朝合作的明代旧臣,他与这些人广泛结交,掌握了大量南明王朝的史实。扬州城中、秦淮河畔、金陵故都,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这里,正是《桃花扇》中主人公生活过的地方。

回到京城后,孔尚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将自己在秦淮河畔了解到的史实整理加工,以严谨的态度为后人描绘出一幅南明王朝的众生相。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中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它的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情节设计环环相扣,与之前的传奇截然不同。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一对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串演出整个南明王朝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作品问世时竟然不是以文章发表,而是在昆曲的舞台上表演出来的。由于历史和政治的诸多原因,《桃花扇》并没有完整的演出记录,曲谱也只留下了“访翠”“寄扇”和“题画”三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江苏省昆剧院的女小生石晓梅和他的先生一起整理过《桃花扇》的曲谱,才使侯方域和李香君登上了现代的昆曲舞台,也才会有今天的这部《一六九九桃花扇》。

“诌一套哀江南 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的后半生清苦散淡,他为后人留下的是南明的一段历史和反思。《桃花扇》中有很多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些人在世时左右着国家的命运,离世后又被载入史册,而孔尚任用尽全力讴歌的是一位在秦淮河畔吟唱昆曲的歌妓,在国家危难时刻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忠贞,令很多大人物黯

然失色。李香君,已经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里最

值得钦佩的女性形象之一。

事实上明代末年苏州就已经出现了一群关注现实题材的剧作家,后人将他们称为苏州派。他们创作出了《一捧雪》、《占花魁》、《十五贯》等一批现实题材的佳作。当代戏曲学者普遍认为,正是苏州派的积极创作促成了昆曲在清代初期的又一次崛起,也直接启发了孔尚任对《桃花扇》的创作。

明清传奇秉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创造性地吸收了元杂剧的人物和情节特点,又溶入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它们为昆曲的舞台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剧本基

础。

余秋雨:“《桃花扇》里的这种沧桑感和生命的灭寂感,这都不是一般老百姓有的,这是最高层的精神团队进入了昆曲。昆曲再加当时的《红楼梦》

组合在一起,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思维。”

乾隆时期朝廷出面组织传奇作者集体创作,作品大部分是为了歌功颂德,很少被搬上舞台。传奇不断涌现的年代过去了,昆曲失去了剧本的支撑会如

游园惊梦 篇3

演员:王祖贤Joey Wang

宫泽里惠Rie Miyazawa

吴彦祖Daniel Wu

类型:爱情

元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可谓脍炙人口,而其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也是经典片段,本片正是取其中两段的名字为题,演绎了一段三十年代的游园惊梦。

剧情简介:

三十年代的苏州,得月楼的歌妓翠花以其超凡脱俗的容貌和绝佳的昆曲造诣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嫁入当地豪门荣府后,翠花却倍受荣家冷落。荣兰是荣家的亲戚,论辈分当与翠花的丈夫称得上是兄妹,身为女儿身的她却有男儿之志,虽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时代女性,摆脱封建束缚做一巾帼英雄报效国家。

虽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台上却是天生绝配,在演唱昆曲《牡丹亭》时,一饰杜丽娘一饰柳梦梅,配合得天衣无缝!戏里的杜丽娘和柳生相互倾慕,在戏外也隐约之中有了一份同性的爱慕情谊。一直暗恋翠花的荣家管家在一次夜宴之后与翠花做出越轨之举,翠花因此被逐出家门。

被逐出荣府后,翠花暂时住到了荣兰的家中,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邢志刚的到来,给两位女性的生活都带来了意外的波动。荣兰对邢志刚是一见倾心,原本一心报国的她被这为“坏小子”挑动起原始的冲动,决堤的情感一发不可收。然而缘分都是命中注定,正所谓“无缘对面不相逢”,两人这段情缘最终也是无疾而终,只留下两个无助的女人,两颗彷徨的心。

卡司阵容:

导演杨凡出道甚早,但奉行高质低产的原则,该片当选今年香港电影节开幕片,并在第2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中为杨凡夺得了一个国际影评人大奖。杨凡一直力求做到不为追求商业利益而迷失自己的唯美风格。他的这一风格在本片中再次得以完美展现,苏州园林的秀丽风光,昆曲中的华丽戏服,王祖贤与宫泽里惠、吴彦祖的郎才女貌,无一不为本片视觉上的美感增色许多。

复出影坛的王祖贤,为了演好片中的几段昆曲戏,她亲赴杭州跟随昆剧名角汪世瑜和陶铁斧学习了五天的小生身段和唱腔。影片中,王祖贤女扮男装饰演的《牡丹亭》中的多情公子柳梦梅栩栩如生,还真有几分男儿气概。

来自日本的宫泽里惠要唱昆曲实在是太难为她了。不过日本人的敬业精神的确是值得效仿,她也亲自跑到中国来拜师学了几天的昆剧,虽然仍旧不知自己咿咿呀呀唱的是什么,但扮相却还是毫不逊色,这个杜丽娘多少还是有些神似的。语言的障碍没有对宫泽在戏里的发挥造成太大的影响。她在影片中的表演比起演技出众的王祖贤还要出色。在今年的莫斯科电影节上,她凭借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荣耀,这也是对她在片中表演的最好肯定了。日本人演中国戏,却比中国人演得还好,真不知该用什么原因来解释。

论《游园惊梦》的写作视角 篇4

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的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起笔就采用了俯视角。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引发的感慨当然具有特殊的意义。钱夫人出场后,虽然没有“我”这样的标志性第一人称叙述者出现,但是因为频繁地采用钱夫人视角,实际上已经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叙事了。于是,叙述视角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叙事学所指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在这种回顾性叙事中“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如果我们将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感觉到的认作是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就会发现,钱夫人确实在追忆,现场的人、景物和氛围都是勾起她回忆的条件。但钱夫人如今所知肯定会比当年在南京时所知的要多,她在追忆,也在重新回到当时的体验。比如,客人们都到齐了,窦夫人来请大家入席,人们推让着,窦夫人了当年在南京清唱会的景象,天辣椒如何对待她的亲姐姐桂枝香,勾起了在南京清唱聚会上发现自己亲妹妹与自己情人郑彦青郑参谋的私情,一阵急怒,哑了嗓子。此刻,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意识流“这是威廉·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里所使用的一个词组,特指在一个清醒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的思想和意识。‘意识流’现在表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作家利用它来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范围和轨迹。在这一过程里,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想、回忆、期望、感情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起”在这个文本中,钱夫人意识流获得了丰厚的艺术效应。第一,原本是窦夫人宴请的场面与故事,现在变成了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读者阅读过程不断地辨析两个故事,实质是给自己讲故事。他们理解了两个故事的关系,也就理解两个故事重叠的深层含义。第二,借助于意识流手法捕捉到了昆曲的旋律。文本中意识流动中仿佛起到灵魂一样作用的是音乐,这不仅表现在不断地出现《山坡羊》《皂罗袍》等各种曲牌名字和《牡丹亭》里的唱词,而且表现在意识的流动完全随着音乐旋律而前行,读者捕捉到了音乐旋律,也就对于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复杂的内容有了理解,而理解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内涵,也就欣赏了昆曲艺术。

作者在题目的运用上,是借用了《牡丹亭》五十五出戏之一的《惊梦》及剧中游后花园的情节,其实也是直接借鉴昆曲《游园惊梦》的题名;小说描写的酒宴、唱昆曲的情节和传统剧目《贵妃醉酒》有情节的相似之处;钱夫人和钱将军的婚姻,以及情节中穿插的钱夫人、程参谋、天辣椒蒋碧月等谈论都表现了作者留下伏笔之意图。

游园惊梦散文 篇5

虽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可瘦西湖公园还是游人如织。沿着蜿蜒曲折的湖边小径往前走,我怯怯地夹在一对对情侣的中间,唯恐不小心会听见他们的呢喃私语,惊扰了他们的甜蜜。

立春初至,杨柳尚未萌芽,光滑的柳丝宛如一个个纤弱的女子,娇柔地垂落于清瘦的堤岸,羞涩地偷吻着多情的湖面。寒风中,湖波清凉湛亮,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五彩斑斓的粼光。

为了安静地享受这淡墨清华,我索性停下脚步,任湖风把我的长发拂起,目送如梭的人群渐渐远去。湖水不停地拍打着堤岸,顽皮地涌到我的脚边,浸湿了我的鞋面,撩拨着我的心绪。

遥望远处一艘艘古朴雅致的游船,清越的扬州小调从湖心飘拂而过。暗想,如果这是在烟雨氤氲的农历三月,眼前该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想到此,我的心顿时柔软起来。转身,越过桃林,静静地斜卧于长廊,目光变得越来越迷离……

1

朦胧中,我看见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光着脚丫,拎着鞋子,举着一个大大的蝴蝶风筝,满眼春色,正沿着湖边尽情地嬉戏着、奔跑着。翠绿的柳枝不时拂上她娇嫩的面庞,伴着银铃般的笑声,欢快的身影不停地在树丛间穿梭。

“雪儿,快过来!看看大哥给你编了什么。”杨柳下,一个英俊的青年正背着双手,对着女孩的背影温柔地叫唤,目光里充满了爱怜。

“大哥,是什么?给我看看!”女孩跑过来,扔掉手中的鞋子,使劲地扳着青年的臂膀。

“嘻嘻,雪儿别闹,快把眼睛闭上。”

“噢。”女孩乖乖地闭起双目,在青年的怀里安静了下来。

青年俯下身,从背后取出一个用柳枝和桃花编织成的花环,轻轻地戴在她的头上,“雪儿,睁开眼看看,喜欢吗?”

女孩睁开眼,摘下头上的花环,一脸惊喜,兴奋地在青年的面颊上猛亲了一口。“好漂亮的花环哟!雪儿喜欢!谢谢大哥!”说着,便迅速戴上花环,一溜烟,消失于身后那片粉红的桃花丛中。

青年摸了摸被女孩吻湿了的面颊,心变得无比柔软。急忙弯腰捡起地上的鞋子,边追边喊:“雪儿,等等大哥!把鞋子穿上,不要把脚戳破了!雪儿,慢点跑!别把风筝扯坏了!雪儿……”

2

又是一年春,烟波浩渺的瘦西湖似乎变得更加秀丽迷人。透过薄薄的云雾,只见湖边两岸林木扶疏,桃柳相间,清香飘溢。一花一木皆掩映在诗情画意之中!真乃“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旖旎妖娆的西湖风光犹如一张唯美婉约的水墨画,醉染了游人的眼。难怪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皆不远千里寻梦扬州,为的就是能于瘦西湖畔、杨柳晓岸拾起他们的诗词韵脚,为的就是能向梦里烟花的扬城倾诉心中的雨思云愁。寄一腔柔情,“忍把浮名,换了低酌浅唱。”

其实,又何止是那些书中林立的古人在这迷蒙烟雨中痴诉衷肠?瞧,此时不就有一对男女正依偎在柳下抵足相望吗?他们的眼里含着情、噙着泪,似有万分不舍,却又怅惘无奈。

“雪儿,我走后,你要照顾好自己,安心完成学业,听师父师母的话,为自己寻求一个美好的前途。大哥会在北方为你祈祷,等候你的好消息。”一位成熟刚毅的男子正温柔地对着面前亭亭玉立的少女轻声低语,眉宇间蕴藏着淡淡的哀伤。

少女扬起一张柔媚的脸,眼睛里闪烁着莹莹泪光,“大哥,雪儿也同你一起去北方,去你的老家。”

“不行!你走了,师父师母怎么办?他们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再说,北方气候干冷,不适合你生活。大哥从小在那里长大,父母也早已为我娶了亲,现在必须回去操持家业了。雪儿,好好学习!莫要为大哥耽误了前程,要懂得珍惜自己。”

“大哥……”少女一下子扑倒在男子的怀里。

“雪儿!”

男儿有泪不轻弹,为护心中真爱,忍痛掩饰多年情愫,何需在意心底的苦闷与惆怅?快趁拂袖之隙,偷拭一把酸泪,莫再妄想姻缘!怪只怪我与她生不同时,怪只怪今生注定要分离。只不知,此一别,是否有缘重相聚?悄回首,请允我再将伊人凝视,记住她的颜,记住她的眸,刻下她的美丽与温柔……

刹那间,郁郁瘦西湖,风无声,鸟无鸣……

3

流年似水。烟花瘦西湖,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春意。

看,仅一夜春雨,湖水两岸便柳吐千丝,花开万朵。薄如蝉纱的春雾笼罩着整个湖面,缓缓地游走在桃柳之间,清新淡雅,静谧宜人。无奈,景色虽有情,难慰佳人心。

不信,请瞧那边——

粉红色的桃花林中,正掩映着一位温柔娴雅的女子。只见她一脸清愁,展一页信笺,于一株粉嫩的花枝下默然垂泪。她到底为何而神伤?

“雪儿,来信已阅。知你一切安好,工作又如此出色,大哥真的好高兴!你是一个优秀的女子,前途不可估量。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大哥心中,你比我的亲妹妹还亲。我也深知雪儿一直在惦念大哥,留恋那份真挚的情谊。然而,大哥毕竟已有妻室,况且年龄又长你许多,现又身居北方,没有资格再私爱小妹,更没有资格拖累小妹。故,请雪儿务必珍重!听从师父的安排,早点成家,忘记大哥……”

泪水早已沾湿了信笺,只有花儿能听见她口中的呢喃:“大哥,不论等到何时,雪儿都不会忘记你!雪儿等你……”

然而,花儿虽娇,却不能言……

4

君可知?瘦西湖之美,其美在于瘦,瘦中藏愁,愁中含情。恰似身旁这蜿蜒曲折的幽幽雨巷,造就了多少痴情儿女,发生了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谱写了多少撼人的爱恨情仇。一切皆是诗,一切皆是泪。

她是谁?是从墨书诗卷中走出的女子吗?风露瘦骨,气质清雅,双目含愁,秀眉深锁。只见她怀抱一本书,手持一把伞,神情哀怨而凄怆。

“雪儿,你年龄不小了,应该尽早有个归宿,好让师父师母安心。大哥已步入暮年,此生已经无望,切莫再牵挂……”

一阵钻心的.痛楚使她的脸色突然变得无比苍白,雨伞落地,身子晃了几晃,伴着几声剧烈的咳嗽,一口鲜血喷射而出,书面顿时变得一片殷红!

泪水未尽,相思未断,生命却已在风中飘摇。心中的人儿,你在哪里?你可知我已经病入膏肓?请原谅雪儿未向你讲明,我只想你能幸福开心……

终于,在又一阵咳嗽过后,她屏着一口气,挣扎着捡起伞,手扶墙壁,慢慢消失于那悠长而寂寥的雨巷……

佳人已去,是谁还在深深地怀念?还在忧伤地咏叹?还在痴痴地读着《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5

悲情瘦西湖,到底要演绎多少人间绝唱?无论你怎样温和柔媚,无论你怎样蕙质兰心,无论你怎样才情横溢,无论你怎样痴情执著,终究抵不过这无情的命运!

可叹她漫漫的等待,苦苦的期盼,只落得终身与泪相伴。桃花未落闲池,人已郁郁而终。一缕香魂成青烟,一片相思化寒灰!为什么红颜自古多薄命?为什么生不逢时错相遇?今世无缘做你妻,但求来生能为你披上红嫁衣……

“雪儿——雪儿——”

空中传来一阵凄怆的呼唤,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踉跄地跌倒在瘦西湖畔,过度的悲伤使他的精神接近崩溃,颤抖的身躯在湖边蜷缩成一团。

“雪儿!为什么要先我而去?雪儿!为什么不告诉大哥实情?你走了,我的魂魄也随着轻烟飞散了!该逝的不是你,而是我呀!是大哥对不起你!大哥误了你呀!雪儿呀,不是大哥不爱你,只可恨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隔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雪儿!雪儿!我的雪儿……”

凄凉的呼喊撕裂了春风,撞碎了烟雾,震断了花枝……

我霍地从沉睡中惊醒!悲泣的哭声、凄惨的呼唤似乎还在我的耳边震荡!

雪儿,谁是雪儿?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凄苦的命运?那个可怜的老者又在哪里?他会不会因之失去生命?我惶恐地站起身,焦虑地四面寻找,然而,始终不见他的踪影。我开始迷惘起来,难道这一切根本不存在?而是来自我的幻觉?或者仅是一场触景生情的梦境?可我的心为何还在隐隐地作痛?我的泪为何还在悄悄地流淌?老人的呼唤为何还在耳旁回荡?我越来越恍惚了!

但愿这是一场梦!如此,多情的瘦西湖就少了一个悲剧的发生,人间就又挽回了两个脆弱的生命!雪儿还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和幸福甜蜜的爱情!于是,我使劲地拍着脑袋,揉着睡眼,再次环顾四周,只见湖水两岸游人如潮,个个脸上焕发着灿烂的笑容。轻风中,杨柳在羞涩地摇摆,湖水在欢快地荡漾,船娘在深情地歌唱……

原来这真是一场梦!我长嘘了一口气,疼痛的心终于稍稍有些缓和,但,还是不能立刻恢复平静。然而,不管此时心有多柔软,梦有多伤感,我终究要让它化作一缕青烟,从我的脑海里飞散。走出梦境,走出悲伤,回到现实。

“雪儿——”

咦,是谁又在呼唤?我惊疑地循声望去,只见旁边拱桥上有一位男子正微笑着向一个女孩招手,“雪儿,快过来!这里景致好,我们一起拍张照。”

“嗯!”一个浑身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女孩飞快地从我的身边擦过,依偎到他的怀里,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浅谈杜丽娘游园惊梦之“惊” 篇6

一、春之“惊”

如今我们都会说,春天是恋爱的季节,阳春三月,花红柳绿,到处都是莺鸟的歌声,但是在《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是一个来自封建官僚家庭的千金小姐,在那个强调女子只能“三从四德”,终日只能在闺阁中绣花读书的封建时期,连去自家的后花园逛逛都是一件极其稀罕的事。杜丽娘在闺阁中哀叹到,“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平日里在深闺中织布绣花,学习读书,所以杜丽娘心疼这满园春色无人欣赏,其实也是为自己而感到惆怅,纵使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貌,也无人思慕欣赏。

在杜丽娘还未游园时,她一直都深受着来自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压迫,她在父母师长的管束教导下,压抑了个性,渐渐地,她成为一个恭顺贤良的大家闺秀。但是她到了花样年华,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活力,内心的悸动就愈加明显,她对于大自然的春天是充满着幻想和希冀的,杜丽娘道出自己“一生爱好是天然”,大自然的天然和生机是她所喜欢和追求的。

阳光,鲜花,蝴蝶和风筝等等都是一个年轻女孩子所喜欢的,死气沉沉古板的书本知识满足不了杜丽娘热情活泼的天性。她怜惜春色美好却无人欣赏,同样怜惜自己处在花样年华却不能去享受生命的精彩。即使有“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又有何用,无人作伴,只是徒增落寞和空虚罢了。

与丫鬟一起游览自家的后花园时,杜丽娘惊奇地发现春天花园里的美丽,大自然的美好和青春的活力都是如此美妙,她惊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从这样惊喜的语气中似乎可以想象到杜丽娘兴奋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春色让她如此惊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春天里的每一束花,每一阵微风,每一丝阳光都让杜丽娘兴奋不已,原来打开房门,走出自己的闺房,外面的世界这样让人着迷。封建礼教让她的躯体受困于封建习俗之中,受困于自己的闺房之中,不但如此,她内心涌动的青春情愫也被压抑而不得释放,澎湃的情感也得不到宣泄,所以后花园的春色如许让她惊讶,原来满园春色是如此美妙,而内心的蠢蠢欲动也如同这春色满园是关不住的。

沿着碎石小径,杜丽娘也似乎悄悄走出封闭自己躯体和内心的牢笼,是啊,其实内心的悸动就如同这满园的春色,如何关得住?她先是“惊”,然后就萌生出了伤春之情。越是看见杜鹃花的火红艳丽,荼蘼花的翠蔓攀缘,牡丹花的含苞待放,杜丽娘越是感到自己的心境与这灿烂的景致不能融合。越是看见燕子双飞,成双成对,听见黄莺低吟浅唱,越是愁于自己形影单只,孤苦寂寞。她的内心因为这美好的春色起伏不定,内心又一开始的“惊”到后来的“愁”,已经让她不能平静。

二、自我之“惊”

面对父母,杜丽娘是恭顺孝敬的,其一出场便唱出“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面对师长陈最良,杜丽娘谦逊恭敬,“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杜丽娘一直恪守官家小姐的本分,为人行事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

但是杜丽娘的青春萌动是无法克制的,在对诗经《关雎》的学习时,塾师陈最良对《关雎》的意思进行曲解,不断宣扬“后妃之德”,但是杜丽娘却“为诗章,讲动情肠”,触动了内心潜藏的个性意识和情感意识,她渐渐认识到在这深闺中只有寂寞与不自由,她只有走出这闺房,才能更加认识自己,更加挖掘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明后日游后花园”这个大胆的决定已渐渐开启了她的心灵之门,这种朦胧又强烈的青春个性意识的觉醒推动着她向前。

在塾师陈最良怒斥丫鬟春香怂恿杜丽娘出去花园逛逛的时候,杜丽娘假装对春香进行严厉的责骂,但是过后却悄悄问春香后花园的地点和景致,可见,杜丽娘知礼守规矩的大家闺秀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大胆热烈的少女心。

在游园时,杜丽娘惊讶于春色的美丽,突然惊醒,自己原来一直受困于闺阁中,浪费美好的春光,而且也意识到自己正值妙龄,内心却终日受困于宦族世家的封建礼教的牢笼之中,依然孤身独影,在这样名门望族中做个官宦女子只是虚掷光阴,辜负青春,“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这满园的春色竟让杜丽娘惊觉原来这么多年来,她都只是一直毫无生命力,毫无意义地活着,没有现实生活中真实爱情的相伴,书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描述的情致是如此乏味。

杜丽娘开始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生活价值,即使自己拥有漂亮外表,青春好年华却没有悦己者,没有爱情的滋润,而没有爱情的自己,越是美丽动人就越让她觉得悲伤惆怅,辜负了青春岁月,也辜负了好春光。自己的年轻美貌就如同这绽放的春天,无人欣赏的春天,即使姹紫嫣红开遍,春色如许,也是徒增惘然。

每次发现自己的年轻貌美都会让杜丽娘的愁绪涌上心头,封建礼教使她迷失自我,无法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找不到生存的真正意义。所以她只能在梦中寻找,她再次游园,这次遇到了柳梦梅,两人的相遇让她惊喜地发现原来只有这个人能带她走出这个禁锢她的牢笼,只有这个人能填补她的空虚和渴望,只有这个人能让孤单的后花园不再只有让人怜惜的景致,让一切充满意义。到后来,杜丽娘愿意为了爱情而死,又为了爱情而活,她终于在爱情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地活着,而不是一具行尸走肉。

三、情之“惊”

杜丽娘在读到《毛诗》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悄然废书而叹曰: “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连圣人也拥有爱慕追求爱人的这种美好的情感,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终日在闺房读书叹息,却不能经历此情此感所以无比哀怨,她内心是如此渴望拥有爱情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不仅圣人,连雎鸠都有自己的伴侣,自己却孑然一身,用动物与自己作对比,杜丽娘觉得没有爱情,人不如鸟。

nlc202309011125

两次游园经历,杜丽娘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从一开始,杜丽娘不由得感叹自身青春虚度、无人欣赏,此时杜丽娘的情感意识已然觉醒,然而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却使其对青春、自由和爱情的向往无处宣泄,于是她只有去梦里寻求解脱。在梦中杜丽娘郁积于心的苦闷和热情得以爆发,她一改往日的端妍恭顺,大胆地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梦醒后其顿觉现实生活的冰冷与美好爱情的渺茫,而后陷入无边的苦闷之中。

第一次游园,杜丽娘对春情之“惊”,是源于她对美好的春色的眷恋。杜丽娘看到满园春色后惆怅地离去,这并非是她厌倦了这春色,而是觉得自己的心境配不上这样美好的良辰美景,因为她内心是空虚的,她惆怅于无人与她相伴沉醉在这春色之中,她认为独自流连于此,对于这样美好的春色来说是非常遗憾的,她怜惜这样的春色,所以觉得倒不如离去。

接着杜丽娘在梦中遇到一个眉目含情,举止翩翩,仪态潇洒的柳梦梅,在梦中与他一起再次游园,这次的游园就与之前一人游园大不相同了,柳梦梅符合她对爱情的所有想象,在梦中两人相识不久就马上发生了性关系,这是杜丽娘自己的梦,梦里发生的事都隐藏着自己的渴望,在无人告诉杜丽娘性是何物的时候,她自己就在梦中与柳梦梅完成了这一件事,可想而知性意识的萌发是天然的人性使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爱情的觉醒是伴随着性意识的觉醒的。

春天万物复苏,窗外鸟语花香,春光缭乱,让人心潮澎湃,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与他互相爱慕相思,一同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与温存之中,那种感觉就像是躺卧在被春日暖暖的阳光洒在的草地之中。男女间的爱慕相思之情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结合都是生物界的规律,更是生命的律动。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缠绵与羁绊,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一种青春的萌动,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

杜丽娘是富有生命力的,她是完整的一个人,拥有丰富的情感,在现实中,她无法找寻到心中的美好的爱情,那梦境就成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寄托。所以与柳梦梅在梦中的相遇是她试图填补自己的内心空虚的一种方法,但是梦境只会让她对残忍的现实更加难以忍受,她迷失在现实与梦境之中,于是,她违背母意再一次游园,只为寻找那终生难忘的甜蜜爱情,寻梦无果。梦里的人是假想的,心中的爱恋却已成真,杜丽娘思慕着梦中的柳梦梅,在苦闷、相思中煎熬地活着,这时候的她不顾自己小姐的身份,向春香吐露了自己的心思,面对镜中的自己,心中对爱情的执着让她明白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她心甘情愿地在爱情的烈火中燃尽了生命,抱憾离开了人世。杜丽娘因伤春而游园、惊梦、寻梦,最后又以死殉梦, 她的自我意识,连同她的情感意识,性意识也一起觉醒,不断步步强化,她已经不是原本那个在闺房绣花读书的大家闺秀了,她的个性已经被释放,成为了一个执着追求自由和爱情的独立女子。

上一篇:吉林省古建筑下一篇:招投标信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