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油漆中毒

2024-05-10

预防油漆中毒(共5篇)

预防油漆中毒 篇1

氯, Cl, 相对原子质量35.5。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 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氯气有强烈腐蚀性, 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工业上接触氯的机会有: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 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 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主要见于电解食盐, 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其表现为: (1) 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 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有咳嗽, 可有少量痰、胸闷等, 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 可有少量湿罗音; (3) 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 可有轻度发绀, 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4) 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呼吸困难, 胸部紧束感, 明显发绀, 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 牙齿酸蚀症等。

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氯气中毒的防治要点有:

①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防止跑、冒、滴、漏, 保持管道负压;

②含氯废气需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 也可设氨水储槽和喷雾器, 在跑氯时和中和氯气;

③检修时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④执行预防性体格检查。

实例1某区镇办水厂, 加氯消毒工艺较为原始, 即用液氯钢瓶置于水泵吸水口滴加消毒。1984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赵某 (男, 34岁) 当班抄表时, 嗅及氯气间有氯气味, 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 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 未成, 即上门通知有关同事请求帮助时, 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 即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当日下午7时许, 同事万云祥 (男, 47岁) 在上岗帮助关阀维修后离开时, 因呼吸困难、剧咳, 小便失禁而昏倒在厂门口, 也被送往医院救治。赵、万二人均被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原因分析:生产工艺落后, 操作原始, 个人防护用品性能不佳或使用不当是造成本次氯气中毒的主要原因。

实例2 1984年12月13日, 上海某化工厂生产漂粉精工段操作工朱某在通漂粉液时, 事先未放置冷水, 又未检查阀门开关, 等到发现4号氯气桶飘出强烈刺激的氯气味时, 桶内浆液已经外溢, 通氯已超过工艺用量。朱某赶紧用水去冲, 大约冲洗了5分钟, 在冲洗过程中, 含有浆液的污水溅在他的套鞋内, 现场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氯气的大量逸散, 造成氯气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化工生产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对生产的全过程应严格控制, 精确计算原料的使用量, 细化操作过程的每一步。该操作工未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 事先未检查阀门开关, 导致通氯量超过标准, 在发生浆液外漏时, 违反常规用水进行冲洗, 造成一起不该发生的氯气中毒事故, 暴露出患者对安全卫生知识方面的薄弱。

实例3 1984年8月28日上午6时, 某染化厂二车间合成工段液氯钢瓶和管道装置连接处的隔膜阀损坏, 氯气外溢, 工人章某赶忙上去修理, 情急之下未戴防毒面具, 致使, 该患者因氯气中毒引起肺水肿住院治疗。

氯气泄漏时, 抢修人员首先应做好个人防护, 配戴好防毒面具, 氯气量大时, 应配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抢修中, 应充分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 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

实例4上海某染化厂需要拆迁, 在拆迁过程中与浦东某公司达成协议, 由其处理染化厂的废酸和废碱。8月21日该公司借用某纺运单位的槽车 (包括1名驾驶员和装卸工) 前来运走该染化厂9吨废硫酸 (浓度70%) , 并将其中的7吨送至有关工厂进行处理, 此时槽车内还余2吨废硫酸。8月22日上午11时, 该公司准备再用该槽车将染化厂一车间剩余的废硫酸装入槽车内, 并打算先移送至该染化厂生化车间进行中和处理。当日下午1时45分, 槽车开至一车间硫酸泵口, 此时该车间空无1人, 槽车装卸工在染化厂无人在场的情况下, 擅自将槽车皮管误放入该车间次氯酸钠贮槽, 并将槽车阀门打开, 这时余存槽车内的废硫酸返流至次氯酸钠贮槽, 瞬时产生了的剧烈化学反应, 氯气大量外溢。在整个事故发生和抢救过程中, 共有13名职工和消防队员发生不同程度的氯气吸入刺激反应。

事故发生原因:染化厂对有毒物质管理不善, 次氯酸钠槽和硫酸泵口未设置明显标志, 某纺运单位装卸工不了解化学危险品装卸的有关规定, 在不明情况下未经厂方同意, 擅自将废硫酸误放次氯酸钠贮槽, 造成了此起氯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实例5 1996年2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 上海某农药厂装卸液氯钢瓶时, 从本厂码头用卡车将液氯钢瓶驳至厂内三氯化磷存氯场地 (每只钢瓶载重量1000公斤) , 车子倒入地下斜坡车道后, 将钢瓶滚至地面。由于车子装货面与地面有位差, 该位差用一个橡皮垫圈作避震。当装卸工胡某和侯某在装卸第四车最后一只钢瓶时, 钢瓶从卡车上滚至地面平台上时橡皮垫圈跳了一下, 钢瓶斜转滚下时, 撞到边上一只氯气钢瓶的针形阀, 导致针形阀齐根开裂, 大量氯气外溢。厂消防队员迅速赶至现场抢险, 跑氯得到有效控制。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共有43人不同程度氯气吸入, 其中有2人属氯气轻度中毒。

事故发生原因:装卸钢瓶平台高度与橡皮垫圈位差5cm, 钢瓶落地时发生碰撞, 导致钢瓶阀门根部断裂, 氯气外泄;其次钢瓶缺少钢瓶阀门安全帽, 违反“氯气安全规程”, 同时装卸现场不规范, 通道不畅等。厂方加强化学危险品装卸管理, 装卸现场应配置必要的抢修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实例6 1987年5月14日晚上10时, 某乡镇化工厂操作工在混甲酚车间加料。混甲酚车间位于氯乙酰氯车间的下风侧, 由于氯气塔氯气外逸, 造成下风侧的混甲酚车间操作工作曹某中毒。

事故原因:设备跑、冒、滴、漏, 未及时检修。

实例7 1987年9月17日上午8时左右, 某自来水厂尹某发现加氯工段氯气钢瓶的开关不能关紧造成氯气外逸, 随即上前进行修理, 由于吸入外逸的氯气而发生中毒。

事故原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和教育, 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案例8 1987年10月7日, 奉贤县某漂染厂运进五吨次氯酸钠, 存放在新建水泥池东侧小格内, 仅仅过了二天, 次氯酸钠液体大部分已渗漏至西侧的大格内。10月20日上午, 该厂又运来十三吨碱式氯化铝, 拟放至水泥池的大格内, 但发觉大池内已渗漏有次氯酸钠, 即派人清除, 但未能清除干净。有关人员即认为二种溶液均含氯, 又都是水净化剂, 放在一起不会有问题。于是即于当天上午9时30分左右开始用泥浆泵将碱式氯化铝灌入池中, 约5分钟左右 (这时已灌入碱式氯化铝一吨多) , 管理员杨某发现池内泛气泡, 并有黄绿色气体逸出。于是, 厂长朱某与厂三废处理人员裴某前去探望, 刚上水泥池顶盖不久, 突然发生爆炸, 裴某及朱某分别掉入池内。车间主任朱某闻声赶来, 欲翻墙进去抢救, 但因毒气太浓而绕道过来抢救。此时, 厂长朱某已撑起身, 将其救出后能自行用自来水冲洗;裴某掉在池内, 被拉出时已口吐血性泡沫、昏迷, 裴某在被送医院途中即死亡。杨某在奉城医院诊断骨折即送市六医院, 厂长朱某因急性重度肺水肿而送县中心医院救治, 在现场抢救过程中车间主任朱某及另二名抢救人员因受氯气刺激感到不适, 留观于医院。

厂方不了解化学物品贮存保管有关规定, 错误地将碱式氯化铝放在含次氯酸钠的同一水泥池内, 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大量氯气, 同时产生一氧化二氯爆炸性气体, 导致发生爆炸, 此外在抢救和事故处理过程中, 也未按照职业卫生防护要求, 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结果造成职工1死6伤的惨剧。

实例9 1987年7月23日上午9时30分, 上海某制药厂胺基物操作工周某在SMZ车间操作时吸入氯气中毒。这主要是由于胺基物反应中需不断地通入氯气, 因加氯超量, 使氯气经安全阀外逸, 受当天风向影响, 反流入车间, 导致周某中毒。

事故原因:生产设备工艺设置不合理。

实例10 1994年10月21日, 中国水产上海某公司第二分公司辛某及奚某清洗两只原用于消毒的0.5吨液氯旧钢瓶。他们将钢瓶倾斜放在地面, 在瓶两头分别接上橡胶管, 注水清洗, 观察到水由黄变白, 认为瓶内已无氯气, 拔下进水管时, 突然有氯气喷出, 两人吸入氯气。经诊断, 奚某为急性轻度氯气中毒, 辛某为氯气吸入。

中毒原因分析:该公司领导缺乏防护意识, 钢瓶清洗方法不当, 操作工人思想麻痹, 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这些均是造成中毒的原因。

实例11上海某化纤厂浆粕车间一年一度的大检修又要开始了。1986年10月13日上海, 浆粕车间副主任吩咐代理工长陆某, 安排人员清洗漂洗工段的高位槽, 包括盐酸池和次氯酸钠池, 每个池的容积约为9个m3, 陆随即将任务派给了四位工人, 两人一组, 分别清洗盐酸池和次氯酸池。盐酸池和次氯酸池内留有残液, 冲洗后各形成约一吨左右的废水, 清洗完毕, 两组工人几乎同时开阀放水。由于下水道平时就有堵塞, 流水不畅, 因此, 两股废水冲到下水道后积聚在一起, 混合后便发生了化学反应, 产生氯气。氯气从阴沟中逸出, 并逐渐扩散到车间男子更衣室和过道处, 导致在场的十多名员工不同程度地吸入氯气, 分别出现咳嗽、流泪、气急、胸闷、恶心、头昏、心悸、流涕等症状。这些员工纷纷来到医务室就诊, 厂医给他们服用了氨茶碱后, 将其中9名症状较重的员工送往医院治疗, 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轻度氯气中毒。

事故原因:主要是厂方没有制订清洗化工料槽的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车间副主任和代理工长在布置任务时, 也都没有讲清冲洗池槽的要求和有关的防护知识, 清洗盐酸池和次氯酸池时也没有安全卫生干部到现场监护, 而4名清洗工人均不是漂洗工段的工人, 是临时召集起来的, 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 上述原因凑在一起, 便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实例12 1997年7月25日下午3时左右, 上海自来水公司某水厂请上海某控制机器有限公司 (合资企业) 来该厂加氯车间检修、测试在线的DR-20K电子磅称, 下午3时10分左右, 日班的加氯工使用氯气钢瓶仓库的3吨行车, 起吊在电子磅称上的氯气钢瓶, 由于该行车单边刹车不灵, 致使被吊钢瓶晃动, 碰擦相邻钢瓶, 引起钢瓶互撞, 撞击到最后一只接在加氯歧管上的钢瓶, 脱离支架, 造成DN10mm连接管拉脱, 引起液氯泄漏, 当时在场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关闭氯气电动阀, 切断加氯机氯源, 3时45分左右, 漏氯得到控制。在抢险过程中, 有3名职工轻度吸氯, 被送往有关医院观察治疗, 诊断为氯气吸入。

由于行车安装质量存在问题, 刹车不灵, 加上加氯设备本身的缺陷, 在处理液氯泄漏过程中, 现场人员又未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厂内缺乏运输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危险物品操作时现场也无监护措施等, 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预防油漆中毒 篇2

夏季,农民朋友在喷洒农药期间,很容易受农药侵害,因此,喷洒农药时应注意自身保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戴口罩。

喷洒农药时,要戴口罩,以防农药被吸入口、鼻中,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造成中毒。

2、勤冲洗。

喷洒农药结束后,有条件的要立即进行淋浴和冲澡。

3、禁吃喝。

在喷洒农药时禁止吃东西及饮水,因为喷洒的农药很有可能残留在手和脸部,此时吃东西容易把农药混在食物上吃进肚子里,从而通过消化系统造成中毒。

4、少出汗。

喷洒期间尽量避免出汗,因大量的出汗,毛孔处在敞开状态,喷洒的农药雾气被毛孔吸收,会通过汗腺和皮肤进入身体,引起中毒。因此,在喷洒农药期间应选择阴天或者遮阴处喷洒。

因吃了农药污染的食物,或因误服,吸入农药蒸气等而引起农药中毒时,会出现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一旦发生农药中毒事件,要积极进行科学的救治,做法有:1、对误服农药者,应马上催吐,让中毒病人快速连饮清水或稀肥皂水(敌百虫中毒时,不可用肥皂水,只能用清水)4一5大碗,再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催吐,反复多次。急救后,再送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2、对喷洒农药中毒者,首先让中毒者迅速离开现场,安排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脱去污染衣服,再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头、面部及手指甲缝等处(不可用热水,因为热水会加快毒物经皮肤吸收)。

预防食物中毒 篇3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吃入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有单发的也有群体的,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如农药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木薯、扁豆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

2.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中职生不仅要积极支持学校食堂的卫生工作,还要养成个人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认真用肥皂洗净,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餐具要卫生,每人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饭后将餐具洗干净存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内。

在食堂买饭菜不要过量,现吃现买,不要剩着下顿吃,隔夜变味的饭菜会让人食物中毒。在常温下已存放4~5个小时的食物极不安全,这是因为烹饪好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就开始繁殖,放置的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微生物繁殖到一定的数量或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可至进食者中毒,所以趁热进食刚煮好的食品可缩短微生物繁殖时间。夏天尽量不吃熟食、卤菜和凉拌菜。

在外就餐时,不在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差的饮食摊点上吃喝,要去卫生条件好、管理严格的饭馆。就餐时如有异味要马上停止食用。

有些中职生爱吃零食,要注意不购买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不购买无品名、无厂家、无生产日期的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此外,要抵御“好看”零食的诱惑,因为制造“好看”的食品往往用了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食物添加剂,会使人患病。

夏天用药物灭蚊蝇时,要先将食品盖好、放好,以免被药物污染。妥善使用、保管自己含有毒物的物品(如温度计、体温计等),防止损坏导致毒物外泄。服用药品时一定要遵照医嘱服用,千万注意不要超剂量服用,以免造成药物中毒。药物同时服用要遵医嘱,避免混合产生副作用。

3.食物中毒如何自救

一旦吃过东西后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马上用手指或筷子等帮助催吐,并及时向急救中心呼救,去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就比较危险了。

预防动物农药中毒办法 篇4

1 防止农药污染水源。

农药污染的水, 不得随意流淌污染水源;施药稻田的水不得流入畜禽用水源, 以免禽、畜误饮和鱼类中毒。

2 把农药、毒饵、毒谷和拌过药的种子存放保

管好, 防止畜、禽舐食、啄食, 更不可将播剩的拌药种子当饲料。盛放农药的容器不得用于存放饲料。

3 禁止滥用农药给畜、禽治病。

兽用药品要按照药物使用说明, 应用剂量, 严格掌握。

4 防止畜、禽进入施药农田觅食、饮水。

预防煤气中毒教案 篇5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到了冬季,尤其是天气最冷时,不免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引起煤气中毒。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二、介绍煤气的生成及危害

气压低、吹南风、气温升高的时候特别要预防煤气中毒!

南风倒灌烟囱是罪魁祸首!北方许多居民家中的烟囱设置在房屋的南侧,突然间北风转南风使得许多烟囱发生倒灌现象,煤炉子‘呼吸’不畅,从而导致室内滞留大量一氧化碳气体。

即使不是南置的烟囱,雾气大,气压低,空气扩散能力弱,也是导致煤炉排烟不畅的另一个原因。气温突然上升,许多居民将煤炉封得很严实,同时也导致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聚积在室内引发中毒。

所以,遇有大风天气,尤其是在夜晚,一定要打开炉门,让蜂窝煤能够充分燃烧,或者干脆将炉子灭掉;尤其在冬季的雨雪、阴天或者气压低的天气里,要注意及时清扫烟囱,保持内部通畅,并要经常开窗通风。①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而导致中毒、缺氧引起的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疾患。

②煤气中毒的原因是吸入工业生产煤气、矿井炮烟、内燃机废气以及家庭中门窗紧闭、火炉不安烟囟或烟囟不通、漏气、倒风等。一氧化碳吸入后,与血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携带氧气的功力,并能加重组织缺氧。

③轻度中毒者,感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无力等。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数小时后即可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以上症状加重外,尚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不稳、嗜睡甚至昏迷。一般治疗1至2天即可恢复,无明显后遗症。重度中毒可迅速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深度中毒常并发肺炎、肺水肿、心肌损害、中毒性神经精神障碍。

三、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处置预案

1、冬季室内使用煤炉取暖,必须安装烟筒。

2、定期打扫烟筒里的灰尘,保持烟筒排烟通畅。

3、若发现烟筒漏气或堵塞,要做到及时清理和补救。

4、伸出室外的烟筒要加装遮风板或拐角,以防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

5、经常保持燃气器具和煤气管道的完好,发现漏气及时检修。

6、要经常开窗换气,以防煤气中毒。

7、若发现煤气中毒,首先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透气,并迅速将病人移到室外。

8、中毒严重的必须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或拨打县医院急救中心“120”电话

四、学生谈论自己知道的煤气急救方法,教师总结。煤气中毒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

1、如果发生煤气中毒时,家人要冷静沉着,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立即把中毒者搬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吸入新鲜空气,及时排出一氧化碳,但要注意保暖,最好将患者用厚棉被包裹好。

3、如果中毒症状较轻,可给他喝些热浓茶,这样不但可抑制恶心,而且有助于减轻头痛。头痛时可给服去痛片或APC。一般1—2小时即可恢复。

4、如果中毒的症状严重,有恶心、呕吐不止、神志不清或昏迷现象时,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最好请救护站送到有高压氧仓设备的医院。如果拖延时间较长,昏迷可能会受到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护送途中要尽可能清除他口中的呕吐物或痰液,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5、如果呼吸不匀或微弱时,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上一篇:中国人的关系下一篇:交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