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保护

2024-10-01

远程保护(共7篇)

远程保护 篇1

1 前言

继电保护停电更改保护定值的方式, 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增加作业风险;也降低供电可靠性。为降低继电保护运维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 有必要对传统的现场、停电修改定值的模式进行创新改进, 充分利用微机保护装置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备的在线修改功能, 搭建KVM集中远程管理网络, 进而实现继电保护定值的远程在线修改。

2 保护装置定值在线修改功能

保护装置内部实现定值在线修改的基本原理为:保护定值及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 存储在只读存储器 (EEPROM) 中, 不同定值区的定值及CRC占用不同的存储空间。装置上电后, 从EEPROM中读取当前定值区的定值, CRC校验成功后存入到随机存储器 (RAM) 中, CRC校验出错后装置告警并闭锁保护。装置完成所有初始化后如无告警则投入保护功能。装置正常运行时对RAM区的定值进行CRC校验, CRC校验出错后装置告警并闭锁保护。保护CPU的RAM中开辟了2块定值区, 分别为运行定值区和修改定值区, 保护实际使用运行定值区定值。继保人员在线修改定值时, 仅更改了RAM中修改定值区的定值, 运行定值区不受影响, 装置内部具有严格的校验机制, 对临时定值数据进行CRC校验、定值类型、定值范围等校验, 无告警后才转换至修改定值区。定值修改完成后, 选择固化定值区并确认后固化到EEPROM的相应定值区中。如果选择固化的是当前运行区, 则固化到EEPROM后, 将修改后的定值导入运行定值区, 保护使用新的定值运行。保护装置在定值固化期间自动短时退出运行, 出口被闭锁, 固化结束后, 装置又自动投入运行, 由于普遍采用修改指针的转换方式, 实际固化时间只需要几百毫秒 (装置复位方式固化时间也在2秒以内) , 因此在线修改定值不影响保护的正常运行, 不需要退出保护功能压板。

3 综合自动化系统定值在线修改

3.1 后台监控机修改保护定值原理

后台监控机修改保护装置定值均基于103规约, 103规约定义了两种信息交换方法:一种方法是基于严格规定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和标准化的报文传输应用过程、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通用分类服务, 可以传输几乎所有可能的信息。

大部分后台监控系统修改保护装置定值采用通用分类服务来实现。在通用分类服务中, 通用分类数据的总查询采用ASDU2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对总查询的响应, 保护装置采用ASDUl0回答, 其具体解释也由信息序号INF等属性来区分。定值修改过程分两步完成:首先, 监控机通过ASDU21下发召唤定值命令, 保护装置确认, 并将ACD置1, 请求上传一级数据。监控机向保护装置发出召唤一级数据的命令, 装置响应并传送。然后, 监控机通过ASDUlO把欲修改的值传输给装置, 装置通过校验后以带数据集的数据单元回复ASDUl0, 如果校验通过, 装置就给出肯定回答ASDUl0;收到装置的肯定回答后, 监控机发带执行的写命令ASDUlO。监控机发出带确认的写命令后也可以通过带终止的写条目来取消这些操作。

3.2 后台监控机修改保护定值过程

后台监控系统修改保护定值执行过程分为以下三步:即选择—返校—执行。

选择:在后台监控机上选择并修改相应的定值数据库后, 下传到装置。装置进行规则性检查, 若定值正确, 则将下传的定值再返送给后台监控机。返校:后台监控机收到装置返校的报文, 和下发的定值比较, 若正确, 则允许确认或取消远方定值修改。执行:返校正确, 允许执行。后台监控机发确认报文, 则后台监控机修改定值完成。

4 各远程定值修改方案的优缺点

4.1 通过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利用专业的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 在变电站建设管理子站, 在调度端建设管理主站, 在修试部门设远方工作站, 保护人员通过远方工作站对变电站内保护装置定值进行修改。

优点:系统独立性强, 基于保护装置本身开发相应程序, 保护管理功能强大。

缺点:现有110kV变电站大多未建立该系统。如果新建该系统, 保护装置调试工作量大, 投资较大。

4.2 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方案

将微机保护各项应用功能集成于SCADA系统中 (调度自动化系统或集控中心系统) , 微机保护定值管理系统作为SCADA系统的子系统。保护信息传输和处理依赖于综自系统和远方SCADA系统, 定值信息与四遥信息打包传输, 共用综自系统传输通道 (1) 。

优点:系统功能集成度高, 投资较省。

缺点:主站及子站之间无标准通讯规约, 调试量大, 软件存在隐蔽缺陷可能。

4.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拨号方案

在修试部门设置远程维护工作站,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增加远程拨号功能, 通过公用电话网拨号方式登陆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定值修改。

优点:实现方式方便、投资最少。

缺点:定值修改功能应划分到安全I区之中, 利用公用电话网不满足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原则。

5 KVM集中远程管理方案

通过以上几种远程定值修改方案的优缺点对比, 提出了一种基于IP的KVM集中远程管理方案:在变电站增加远程KVM装置, 通过专用网络将保护管理工作站延伸至修试部门进行远程定值修改, 并可同步解决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维护问题。

KVM是键盘 (Keyboard) 、显示器 (Video) 、鼠标 (Mouse) 的缩写。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恰当的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的配置, 实现系统和网络的高可管理性,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机房面积、降低网络服务器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TCO) ;利用KVM主机切换系统, 即用一套或数套KVM在多个不同操作系统的多台主机之间切换, 实现使用一套外设去访问和操作一台以上主机的功能。 (KVM设备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

该方案使用KVM远程机房技术, 将变电站后台监控机的键盘、鼠标、显示器信号传输至远程维护平台 (不影响当地功能) , 实现远程对后台监控机BIOS级的管控, 做到能在后台监控机上完成的工作均可在远端进行, 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录波装置等具备键盘、鼠标、显示器的二次设备均可实现远程维护 (KVM系统扩展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 。整个远程维护通讯网络建立在现有变电站通讯光缆为基础的通讯网络上, 通过对变电站通讯光纤的复用, 每个变电站拥有一路专用的2M通道, 各变电站远程通讯网络在专用网络交换机上汇总, 并与远程维护工作站通过KVM集中管理平台连接。需修改定值时, 保护人员通过远程工作站登录变电站侧的网络KVM装置并取得对该保护管理工作站的控制权限, 同步操作变电站后台监控机的监控软件对保护定值进行管理。

6 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

6.1 安全性分析

1) 网络安全性分析:

系统处于生产控制大区, 整个通讯网络与其他通讯系统实现了物理隔离, 完全做到专网专用。KVM装置至远程工作站之间使用标准TCP/IP协议通讯, 并进行了SSL128位加密传输。SSL是一种国际标准的加密及身份认证通信协议, 远程工作站登陆变电站时采用IE浏览器登陆, IE浏览器本身支持SSL协议。SSL协议使用通讯双方的客户证书以及CA根证书, 允许客户/服务器应用以一种不能被偷听的方式通讯, 在远程工作站及网络KVM间建立起了一条安全的、可信任的通讯通道。它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信息保密性、信息完整性、相互鉴定。远程工作站与变电站侧网络KVM采用SSL协议加密能有效防止窃听, 保证数据安全。

2) 系统安全性分析:

KVM装置具有严格的用户口令验证机制, 能有效防止非法用户登录。各厂家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也拥有严格的用户口令验证及权限控制机制, 不同用户组的用户权限设置不同, 能有效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操作的同时还能防止非专业人员误操作、误输入保护定值。

3) 远程后台修改保护定值安全性分析:

后台监控机下发数据由硬件CRC校验、数据CRC校验、帧长校验来保证下发数据的可靠性, 保护装置接收到数据后由CPU对数据进行CRC校验、合理性校验才作为当前运行区的定值。

在后台监控机上对保护定值进行输入时, 每个定值项的数值只是在监控系统的输入界面上完成, 待全部定值项输入完毕确认下装时, 保护装置的定值才会被实际修改。如在输入定值时出现KVM网络中断现象, 保护装置内的定值不会被修改。

6.2 风险预控及管理求

1) 安全风险预控表:鉴于远程定值修改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必须做好风险预控措。

2) 定值管理制度中必须对相关人员的权限进行规定, 制定工作前风险分析流程及应急预案。

3) 工作前要求修试人员与运行人员确认现场情况, 确定现场满足远程定值修改的条件。

4) 装置定值更改完毕后, 需要运行人员从远方调取装置内部的定值, 与定值通知单进行核对, 确保装置内部定值与定值单完全一致, 工作方可结束。

5) 远方修改保护定值, 需对如何开工作票做进一步的讨论。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继电保护定值远程在线修改技术的研究和系统的建设, 通过微机保护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与KVM技术结合, 改变了传统的继电保护定值修改模式,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从保护装置定值在线修改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定值修改功能、国内采用的远程定值修改技术方案及优缺点分析、KVM集中远程管理方案及网络构建、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介绍某电网继电保护定值远程在线修改系统。

关键词:保护定值,远程在线修改,KVM

参考文献

[1]黄坚明, 黄春红.微机保护不停电整定配置的功能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10.

[2]焦志先, 陈泳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微机保护应具有的功能[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6, 01.

[3]张帆, 姬春艳.KVM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J].中州煤炭, 2007, 03.

远程保护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变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继电保护校验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为减少消耗在路途上的时间,有必要对继电保护的校验方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进,研究并逐步试用继电保护远程校验。远程校验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规范检验操作程序、提高检修效率、减少停电时间。对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进行远程校验难度很大,而对数字化变电站实施远程校验的可行性大大增加[1]。

目前,河南电网已投运的多座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大都采用基于IEC 61850-9-2LE标准的模拟量采样测量值(SMV)输入、开关量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输入、跳合闸GOOSE输出方式,取消了硬压板。针对这类数字化保护的校验,国内外先期开发出的校验装置都是常规保护测试仪的变形,还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测试仪,但将原来功放输出的模拟量变成符合IEC 61850标准的数字量通过光纤输出到被测保护装置。该测试系统中除了光缆外没有其他硬接线,因此设想将计算机远程放置,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就地的数字化测试仪,实现继电保护远程校验,与现场校验的结构形式和工艺流程完全相同,因此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该方案能够完整地校验继电保护装置,需要额外增加的设备和工作量并不大,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1 继电保护远程校验的基本思路

1.1 基本思路

将待测试保护的定值及校验步骤预先存入远程校验控制单元(RTCU),远方启动校验后,按预定程序步骤进行校验。故障量采用基于IEC 61850标准的SMV输入待测装置,装置及断路器的动作信号及其他开关量以GOOSE输入RTCU,装置跳合闸命令以GOOSE方式输出。

利用数字信号便于切换的特点,通过交换机和特制设备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试验及操作,并实现对多个保护设备的远程校验。

1.2 应用范围

目前,远程校验可以应用于以下特定场合:

1)保护运算需要的电流电压以基于IEC 61850-9-1或IEC 61850-9-2LE协议的SMV报文从光以太网口获取。

2)保护的开入信号以GOOSE报文通过光以太网口从过程层网络获取。

3)保护的跳合闸出口以GOOSE报文经开关智能单元执行跳合闸,通过GOOSE指令也可以对智能开关置检修模式,闭锁智能开关的跳合闸功能。

而对于一些装在开关柜上的低压保护,其交流输入采用Rogowski线圈输出的小模拟信号,出口直接由硬接线跳合闸,目前还不适合开展远程校验应用。

2 继电保护远程校验的具体实现

相比常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基于IEC 61850标准实现继电保护远程校验较为现实。通过铜介质电缆传送的模拟量变为通过光纤传送的数字量,使电压、电流的切换变为数字量的切换,简单、安全、可靠,不再需要具有一定输出功率的继电保护测试仪。保护及智能一次设备自带的软压板可取代保护的硬压板,使保护出口是否跳开关变得简单易控。大量光纤取代铜电缆,不再需要回路绝缘测试[2]。

2.1 变电站层

具有远程校验功能的数字化变电站结构如图1所示。

在数字化变电站实现远程继电保护校验,变电站层一般不需要设置专门的设备,可由远程校验控制中心直接通过网络A,B与各个站的RTCU通信,完成整个远程校验工作。远程控制中心计算机存储有各站的保护信息,在操作人员控制下,将校验指令转发给相应的RTCU,同时做好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对各个保护装置进行远程校验。与普通数字化变电站相比增加了RTCU,并对MU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2.2 在间隔层设置RTCU

2.2.1 RTCU的功能

在间隔层需要设置RTCU。RTCU在物理上是一个独立的装置,原则上针对变电站同一电压等级的同类保护设置1个RTCU。RTCU除了具有与通信网B相连的电以太网口外,还具有2组光以太网口,一组接MU,另一组接过程层通信网络C(GOOSE信号)。RTCU具有以下3种功能:

1)接收远程控制中心的校验命令,并向其反馈校验结果,通过通信网络B经交换机与其联系。

2)根据被校验保护的原理类型和定值生成故障模拟数据,然后对指定MU发出切换控制指令,MU停止向保护装置传送实时SMV,而转发由RTCU生成的故障模拟SMV。此时,RTCU相当于模拟故障的ECT、EVT和MU的集合体。

3)记录保护装置的动作信号,可以直接采集硬接点,也可以通过GOOSE信号采集,最好通过GOOSE信号采集以免造成接线复杂。由此得到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动作值、动作时间等校验结果。

2.2.2 RTCU对象模型

遵循IEC 61850标准的RTCU的每个功能都被定义为功能逻辑节点(LN)的一个实例,所有LN的集合加上附加服务(例如GOOSE、采样值模拟合成等)便构成逻辑设备(LD),RTCU就是系统中的一个LD,其功能对应的LN见图2。

图中SFIC定义为模拟故障信息合成器,表示根据被校验保护的原理和定值生成故障激励量的模拟器,其功能类似于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仪。由于IEC 61850没有专门定义远程保护校验LN,SFIC是专门扩展的一个新的LN[3,4]。

RTCU设计采用新一代DSP+FPGA构成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发送SMV报文时仍能够保证极高的输出稳定性,同时保证最大采样率不低于现场EVT和ECT的采样率,能够发送和接收解析多达20组GOOSE报文,每组GOOSE报文最大支持32个GOOSE数据。

2.3MU改造

MU需要增加一个光以太网接口与RTCU通信,传输SMV报文和GOOSE报文。其中GOOSE信号用来控制切换MU的数据流向,正常时MU采集并加工现场的实时测量值并传送到保护装置,当进入远程校验状态时,RTCU发GOOSE信号控制MU停止传送实时SMV,开始按校验步骤传送由RTCU计算生成的模拟故障量SMV,校验结束后按控制命令恢复传送实际采集的模拟量SMV。为了减轻MU的负担,故障模拟量的生成及同步都在RTCU中进行,只是借用MU与保护之间的光纤通道,由MU转发数据,不需要改动保护装置的输入部分或交换机的设置,也能够在更接近实际运行的状态下检验保护装置。改造后的MU如图3中虚线框部分所示。

2.4 数字化保护装置

基于IEC 61850标准开发的数字化保护装置需要的电流电压采样值通过光以太网口从MU获取,而RTCU模拟的故障激励也是从MU转发而来的,因而保护装置不需要做改动,完全是在与实际运行状态一样的条件下接受校验,这种校验也更可信。

2.5 动作信号反馈

校验过程中保护、开关的动作信号由RTCU通过接收GOOSE信号采集,根据施加故障量的时间和收到GOOSE信号的时间来计算保护的动作时间,目前的网络测试表明其误差是微秒级的。要使RTCU能接收到保护装置的GOOSE动作信号,必须注意网络多播组的配置,将RTCU加入该GOOSE信号的多播组,才能收到该GOOSE信号。同时,在现场应用中还要注意制定安全可靠的GOOSE组网原则。

2.6 远程校验全过程

继电保护远程校验的全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1)一次设备已经停运,需要远程校验该设备的保护,工作人员在远程控制中心计算机访问变电站的RTCU,启动对该保护的远程校验程序。

2)RTCU收到指令后,通过GOOSE指令闭锁智能开关的跳闸和重合闸功能(对有些厂家的智能开关是通过GOOSE置检修模式)。

3)判断相应安措完成之后根据存储的保护定值,分别计算出0.95倍和1.05倍定值时的电流电压有效值和相位角,并合成符合IEC 61850标准的SMV。

4)RTCU向MU发切换指令,停止向保护传送实时采集数据,改成传送步骤3合成的0.95倍定值的SMV,在规定的延时内RTCU没有检测到保护动作信号,则验证了故障在区外保护不动作。

5)通过MU传送1.05倍定值的SMV,保护动作,RTCU记录跳闸GOOSE及智能开关动作时间,得到保护的动作时间和动作值。

6)通过GOOSE指令取消对智能开关的跳闸和重合闸闭锁,传动开关。

7)校验结束,由RTCU控制MU切换回到正常采集状态,检查保护无异常后投入正常运行,将校验结果传送到远方工程师站。

以上每一步完成后可以向远方工程师站报告,由远方工程师站确认正确后再发出指令执行下一步骤。技术成熟后也可以由RTCU自动执行,只汇报最终结果。

3 设计的模拟系统及其实现效果

根据前面的研究,首先设计一个远程校验的模拟系统,其结构见图4。

将一个光数字化保护测试仪改造成RTCU,该RTCU具有4组光以太网口,用远程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控制RTCU,同时将一个MU按2.3节所述方法进行改造,RTCU通过不同的MU可以校验不同的保护。按照2.6节步骤,利用本模拟系统对一个110 kV线路保护进行了远程校验试验,试验结果良好,实现了远程校验的全过程,达到了设计目的。

4 结语

本文设计的远程校验方案,只需增加远程校验工程师站,在站内增设继电保护RTCU,改造MU,就能够实现远程校验,投入并不大。测试试验也获得了成功,下一步将先在低电压等级、较偏远的变电站试用,积累运行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还可以将远程校验技术与继电保护状态监测相结合,进一步实现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甚至免检修。目前正在进行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突出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因此,继电保护检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丰富了智能电网的内容。

摘要:数字化变电站普遍采用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通信网络,因此在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继电保护远程校验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必要性。文中提出了通过在间隔层设立专门的远程校验控制单元和改造合并单元,来实现继电保护远程校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模拟实验。最后,对继电保护远程校验的实际应用和步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IEC 61850,继电保护,远程校验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周健,蔡霖.面向智能电网愿景的变电站二次技术需求分析.华东电力,2008,36(11):37-39.CHEN Jianmin,ZHOU Jian,CAI Lin.Substation secondary technology demand analysis for intelligent grid vision.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08,36(11):37-39.

[2]吴小勇,刘春艳,李健,等.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压板回路远方控制技术与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5):100-103.WU Xiaoyong,LI U Chunyan,LI Jian,et al.Remote control technology andits application on relay protection and automatic device strap circuit.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15):100-103.

[3]窦晓波,吴在军,胡敏强.借鉴IEC61850功能分层的保护装置的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3):65-70.DOU Xiaobo,WU Zaijun,HU Minqiang.Design of protection by referring to function leveling in IEC61850.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23):65-70.

远程保护 篇3

《材料保护》稿件远程采编系统从现在起开始试运行, 请有关作者和专家予以配合和支持。

为了便于部分作者、专家使用, 现将一些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1 浏览器基本要求

(1) 首选windows自带的Internet Explorer。第三方浏览器本系统可以使用, 但为了方便起见, 请尽量使用Internet Explorer。

(2) windows95, 98及windows2000的用户, 请将浏览器升级到6.0版本, 因为大多数稿件无法上传是浏览器的版本过低而造成的。

浏览器版本升级方法:

打开Internet Explorer, 点击菜单上的“帮助”栏, 选择“关于Internet Explorer”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第一行:“版本”后面就是电脑浏览器的当前版本,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

2 作者投稿须知

2.1帐号获得

(1) 作者第一次使用本系统进行投稿时, 必须先注册。注册时, 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 一朝设置终生有效。

(2) 已经注册过的作者, 务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 将会导致后续的稿件查询信息不完整。如果作者密码遗忘, 系统可以将其帐号、信息发送至注册邮箱之中。

(3) 注册时, 务请将各项信息填写完整。

2.2投稿注意点

登录我刊网站后, 点击页面左方中部的“在线投稿”, 进入投稿系统后即可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注意几个问题:

(1) 使用注册帐号登录, 按系统的提示输入各项信息, 然后上传全文;

(2) 使用Word格式文档, 如果是PDF格式, 该稿件被录用后, 需上传Word格式稿件;

(3) 稿件未上传前, 可以在任意环节终止进行, 此前所填写的信息将保存在“草稿箱”中。以后, 根据需要可以继续投稿, 或将其删除。注意:草稿箱中的内容只能保留30天;

(4) 在填写合作作者时, 请先按姓名进行查询, 如果数据库中已有该作者的信息, 直接选择即可。如果数据库中没有, 将其加入到数据库中即可 (千万不能重复填写) ;

(5) 投稿后系统提示成功了, 编辑部才能收到稿件。作者可以在“新投稿”列表中看到所投的稿件。如果系统没有提示成功, 则该稿件还处在草稿箱中, 请继续操作;

(6) 本系统只接受20 M以下的稿件, 超过20 M的稿件, 请压缩后投送;

(7) 建议将图片排到word文件中。如果编辑需要, 再提供高分辨率的图片;

(8) 作者投稿成功后, 系统将自动发送一封电子邮件通知通信作者。此时, 稿件还没有正式编号, 只有在编辑部接受该投稿后, 系统才给出编号。其实, 不需要编号, 作者就可以登录查稿系统在线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 (除非编辑部已经将其归档) 。

2.3特别提示

(1) 论文关键词之间的相隔, 请使用半角态的分号。

(2) 上传稿件后请不要立即关闭浏览器, 继续点击下一步, 填写其他信息直至完成。若因特殊情况导致投稿失败, 请登录系统进入草稿箱继续上传。

(3) 在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再上传稿件, 以免进行不必要的调整。

3作者查询稿件

3.1基本说明

(1) 进入稿件查询系统后, 稿件的列表中会显示出编辑部目前对稿件的处理情况。如果想查询某一篇稿件, 请点击此稿, 随后网页的下半部分会显示出稿件的处理信息。

(2) 如果编辑部通知稿件退修, 请登录系统后点击“投修改稿”, 此时列表会显示出所有的退修稿件, 击中相应的稿件, 页面下方的“上传修改稿”等按钮会被激活, 再点击“审改稿”标签, 就可以查阅稿件各阶段的处理意见及审改稿。若要下载编辑部返回的最新稿件内容, 请点击“编辑部返回的最新稿件内容”后面的超链接下载。务请不要直接在线改稿。

(3) 如果准备上传修改的稿件, 请选中并单击需要处理的稿件, 此时页面下方的“上传修改稿”等按钮会被激活, 在对应的栏目中上传修改说明或者修改的稿件。修改稿上传后系统会直接提示上传成功, 无需进行其他操作。

3.2特别提示

(1) 作者只能查询与自己有关的文章。如果是与自己有关的, 还有错误, 肯定是作者帐号重复所致。

(2) 稿件的处理流程进度是编辑部统一安排的。

(3) 作者可以查询到与稿件相关的其他情况, 如费用缴纳、编辑部发票寄出与否等信息。

(4) 对已经被录用的稿件, 作者可以在线打印录用通知书。

(5) 作者查稿所用的帐号必须与投稿的一致。

4专家审稿

4.1审稿专家人选

审稿专家是由编辑部选定的。有关专家可以自荐, 经我刊核实后就成为本刊审稿专家进行审稿。审稿专家的帐号、密码由编辑部通过E-mail发送。

4.2审稿信息获取

编辑部在确定审稿专家之后, 会自动发送一封邀请函。函中含有论文的基本信息, 如题目、摘要等, 但没有作者的信息。审稿专家收到该信函后, 请根据信函中所提供的网址信息和帐号信息, 登录“专家审稿”系统下载编辑部所传的全文进行审读。注意:务请不要在线改稿 (下载后进行修改保存再上传) 。

4.3稿件可以拒审

如果审稿专家对某篇论文的内容不熟悉, 或没有时间审读, 登录系统后可以点击“拒绝受理”, 此后编辑部会选送其他审稿专家。

4.4其他注意事项

(1) 在点击“审稿完成”按钮后, 审稿意见即已提交到编辑部, 审稿专家将不能再继续修改。如果决定还需要修改, 可以点击“临时保存”按钮。

(2) 如果审稿意见无法在原稿上 (下载后的文章) 用文字描述或审读意见栏空间不够填写, 可以用word文件作“审稿意见附件”上传。

(3) 如果是对下载后的稿件直接进行修改, 修改完成后请通过“上传审改稿”将修改稿直接传至编辑部。

(4) 审稿专家可以随时上网查询自己审读过的论文和审读意见。

(5) 有些稿件在作者修改后, 可能还需要审稿专家进行复审。这些稿件排列在审稿专家的“待复审稿件列表”中。对需要复审的稿件, 审稿专家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 包括原稿、修改稿、修改说明、审稿人原来的处理意见等。

5结语

本系统在试用中将逐渐实现上述功能, 但今后可能还会遇到以上没有提及的问题, 一经发现, 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 以便尽快解决方便作者。总之, 本系统的完善尚需一段时间, 它的高效稳定运行是与您的参与和支持分不开的。

远程保护 篇4

为了便于使用《材料保护》稿件远程采编系统, 现将一些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1 浏览器基本要求

(1) 首选windows自带的Internet Explorer。第三方浏览器本系统可以使用, 但为了方便起见, 请尽量使用Internet Explorer。

(2) windows95, 98及windows2000的用户, 请将浏览器升级到6.0版本, 因为大多数稿件无法上传是浏览器的版本过低而造成的。

浏览器版本升级方法:

打开Internet Explorer, 点击菜单上的“帮助”栏, 选择“关于Internet Explorer”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第一行:“版本”后面就是电脑浏览器的当前版本,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

2 作者投稿须知

2.1 帐号获得

(1) 作者第一次使用本系统进行投稿时, 必须先注册。注册时, 作者自行设定用户名和密码, 一朝设置终生有效。

(2) 已经注册过的作者, 务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 将会导致后续稿件信息查询不完整。如果作者遗忘密码, 通过操作系统可以将其帐号、信息发送至注册邮箱中;作者也可向本刊咨询、索取。

(3) 注册时, 务请将各项信息填写完整。

2.2 投稿注意点

2.2.1 原稿投送

登录我刊网站后, 点击本系统的“在线投稿”, 进入系统后即可进行投稿, 投稿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注册帐号登录, 按系统的提示输入各项信息, 然后上传全文, 否则不能传入。

(2) 使用Word格式文档, 如果是PDF格式。该稿件被录用后, 需上传Word格式稿件;

(3) 稿件未上传前, 可以在任意环节终止进行, 此前所填写的信息将保存在“草稿箱”中。以后, 根据需要可以继续投稿, 或将其删除。注意:草稿箱中的内容只能保留30天;

(4) 在填写合作作者时, 请先按姓名进行查询, 如果数据库中已有该作者的信息, 直接选择即可。如果数据库中没有, 将其加入到数据库中即可 (千万不能重复填写) ;

(5) 投稿后系统提示成功, 编辑部才能收到稿件, 作者可以在“新投稿”列表中看到所投稿件。如果系统没有提示成功, 则该稿件还处在草稿箱中, 请继续操作;

(6) 本系统只接受20 M以下的稿件, 超过20 M的稿件, 请压缩后投送;

(7) 建议将图片排到word文件中。如果编辑需要, 再提供高分辨率的图片;

(8) 作者投稿成功后, 系统将自动发送一份通知书。此时, 稿件还未正式编号, 在编辑部接收之后, 系统才给出编号。其实, 不需要编号, 作者就可以登录查稿系统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 (除非编辑部已经将其归档) 。

2.2.2 修改稿上传

凭注册的用户名和口令, 登陆到“作者区”“我要查稿”;在“投修改稿”箱中, 点选稿件题目。

查看“修改要求”:

点击“基本信息”, 注意维护稿签内容, 使之与修改稿相对应, 以便网上预先发布;

在“上传修改稿”模块中, 可上传本机的“修改说明”、“修改稿件”等文件。若文章需要高清晰、高质量的图片, 可通过“上传图片”提供给编辑部高质量的JPEG或TIF格式的图片文件。每个文件上传成功后, 均会有“上传成功”的提示;

最后“上传修改稿”。

(稿件自动从"投修改稿"箱中消失, 标志修改稿已经返回编辑部)

2.3 特别提示

(1) 论文关键词之间的相隔, 请使用半角态的分号。

(2) 上传稿件后请不要立即关闭浏览器, 继续点击下一步, 填写其他信息直至完成。若因特殊情况导致投稿失败, 请登录系统进入草稿箱继续上传。

(3) 在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再上传稿件, 以免进行不必要的调整。

3 作者查询及修改稿件

3.1 基本说明

(1) 进入稿件查询系统后, 稿件的列表中会显示出编辑部目前对稿件的处理情况。如果想查询某一篇稿件, 请点击此稿, 随后网页的下半部分会显示出稿件的处理信息。

(2) 如果编辑部通知稿件退修, 请登录系统后点击“投修改稿”, 此时列表会显示出所有的退修稿件, 击中相应的稿件, 页面下方的“上传修改稿”等按钮会被激活, 再点击“审改稿”标签, 就可以查阅稿件各阶段的处理意见及审改稿。若要下载编辑部返回的最新稿件内容, 请点击“编辑部返回的最新稿件内容”后面的超链接。务请不要直接在线改稿。

(3) 如果准备上传修改的稿件, 请选中并单击需要处理的稿件, 此时页面下方的“上传修改稿”等按钮会被激活, 在对应的栏目中上传修改说明或者修改的稿件。修改稿上传后系统会直接提示上传成功, 无需进行其他操作。

3.2 特别提示

(1) 作者只能查询与自己有关的文章。如果是与自己有关的, 系统还显示错误, 肯定是作者帐号重复所致。

(2) 稿件的处理流程进度是编辑部统一安排的。

(3) 作者可以查询到与稿件相关的其他情况, 如费用缴纳、编辑部发票寄出与否等信息。

(4) 对已经被录用的稿件, 作者可以在线打印录用通知书。

(5) 作者查稿所用的帐号必须与投稿的一致。

4 专家审稿

4.1 审稿专家人选

审稿专家是由编辑部选定的。有关专家可以自荐, 也可以推荐其他专家, 我刊核定即可。审稿专家的帐号、密码由编辑部通过E - mail发送。

4.2 审稿信息获取

编辑部在确定审稿专家之后, 会自动发送一封邀请函。函中含有论文的基本信息, 如题目、摘要等, 但没有作者的信息。审稿专家收到该信函后, 请根据信函中所提供的网址信息和帐号信息, 登录“专家审稿”系统下载编辑部所传的全文进行审读。注意:务请不要在线改稿 (下载后进行修改保存再上传) 。

4.3 稿件可以拒审

如果审稿专家对某篇论文的内容不熟悉, 或没有时间审读, 登录系统后可以点击“拒绝受理”, 此后编辑部会请其他审稿专家审读。

4.4 其他注意事项

(1) 在点击“审稿完成”按钮后, 审稿意见即已提交到编辑部, 审稿专家将不能再继续修改。如果还需要修改, 可以点击“临时保存”按钮。

(2) 如果审稿意见无法在原稿上 (下载后的文章) 用文字描述或审读意见栏空间不够填写, 可以用word文件作“审稿意见附件”上传。

(3) 如果是对下载后的稿件直接进行修改, 修改完成后请通过“上传审改稿”将修改稿直接传至编辑部。

(4) 审稿专家可以随时上网查询自己审读过的论文和审读意见。

(5) 有些稿件在作者修改后, 可能还需要审稿专家进行复审。这些稿件排列在审稿专家的“待复审稿件列表”中。对需要复审的稿件, 审稿专家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 包括原稿、修改稿、修改说明、审稿人原来的处理意见等。

5 结 语

远程保护 篇5

查看“修改要求”;

点击“基本信息”, 注意维护稿件内容, 使之与修改稿相对应, 以便网上预先发布;

在“上传修改稿”模块中, 可上传本机的“修改说明”、“修改稿件”等文件。若文章需要高清晰、高质量的图片, 可通过“上传图片”提供给编辑部高质量的JPEG或TIF格式的图片文件。每个文件上传成功后, 均会有“上传成功”的提示;

远程保护 篇6

查看“修改要求”;

点击“基本信息”,注意维护稿件内容,使之与修改稿相对应,以便网上预先发布;

在“上传修改稿”模块中,可上传本机的“修说明”、“修改稿件”等文件。若文章需要高清晰、高质量的图片,可通过“上传图片”提供给编辑部高质量的JPEG或TIF格式的图片文件。每个文件上传成功后,均会有“上传成功”的提示;

最后“上传修改稿”。

远程保护 篇7

查看“修改要求”;

点击“基本信息”, 注意维护稿件内容, 使之与修改稿相对应, 以便网上预先发布;

在“上传修改稿”模块中, 可上传本机的“修改说明”、“修改稿件”等文件。若文章需要高清晰、高质量的图片, 可通过“上传图片”提供给编辑部高质量的JPEG或TIF格式的图片文件。每个文件上传成功后, 均会有“上传成功”的提示;

最后“上传修改稿”。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下一篇: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